第一篇:重修颍州系谱序
重修颍州系谱序
孟子云: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论其文史也。史者,国之实也,所以纪治乱、定优劣、劝惩之义也。家之有谱,所以分支派、别亲疏、睦九族也。载谱例之严,以诫恶,立传赞之美,以劝善;亦寓劝惩之义也。虽有宗谱、族谱、支谱、派谱之名,其义亦无二焉。每见修谱之家,于显达之时者多,穷困之时则忽略矣。盖谱不可不勤修,勤修则无讹诬。富贵有祖,贫困亦必有祖,木本水源不容己也。惟逆恶下贱之徒,谱例不录其名,非渠无祖,祖先无渠矣。外此者,未尝不以祖宗为源流也。
钱氏宗谱起自少典十世孙篯铿,封彭城伯,寿七百七十岁。生子五十四人。第二十八子曰孚①,为周文王师官,去竹氏钱,受姓之祖也。让乃孚五十世孙,官至征东大将军,封富春侯。让之二十三世孙鏐,即吴越武肃王也。唐赐铁卷,开国之祖也。鏐传第七子元瓘,立十年,薨。其六子忠献王,立七年,薨。传七弟倧,立八个月,薨②。传九弟俶,俶传第八子惟演。惟演传第六子暄。暄传第九子景臻,为宋仁宗驸马。其第三子愐,封秦国公、咸宁郡王。其第二子端瑀,官至江东转运使、直文华阁。其子承事郎筠,筠长子继祖,官将仕郎。子伯乙,为宋殿前点检,为镇江始祖。其子闻,闻生茂洪;茂洪生臻,为北京太医院医士。其长子原濬,濬长子琏,为郡大宾。其四子寕,寜次子貝,貝次子繪,繪长子翱,翱次子稥⑤,稥 生寅工,寅工生二子,长子九思,次子九惠。九惠为颍州始祖也。先繪祖③父子三人游山东檀城,遂居焉。后繪祖与逯回镇神主皆入祠堂。惟稥与寅工居塟无考。由山东迁颖,兵戈扰攘。惟九惠祖神主在堂,坟在小河北岸。故斯续以九惠为始祖也。
熙贤乃九惠祖九世孙也。乱后访寻族众,无陷于贼者,亦无遇难者!贤吁然叹曰:此祖先德厚所致也。或后世有昌达者因可望焉,谱何可不续葺也!以是告诫同族,无不道续修为是。然无有分任其劳,更眛于派所由分。贤乃抚膺而叹曰:续修乃当今之急务!观先人修谱之时,人才不乏,同志同劳者甚多,今贤独以驽钝之资,慎成厥事,遂不禁又一叹也。想今日之孙为后世之祖者,非有子有嗣哉!贤年五十二④而无嗣,为今日之孙乃异日之孤魂耳。虽然,贤仅乏一人之嗣而已,何则?父去世,吾弟始五岁,家道萧条,衣食莫给,或非贤而未能成立也。今吾弟度用稍裕,且有二子,祖父有祀。贤虽贫薄,罪可稍减矣。独是二百余年之谱未续,非贤寔或失之。至于续葺之法,例依先人之章程,更加详焉。沿户查考清楚,历历无讹。编修成帙,分为三支。起于同治癸酉正月,至甲戌秋而后成;凡年馀始竣,遍存各支,咸有藏本。展卷一观,大宗小宗,本支百世,无不釐然毕覩。此所谓有功于祖考,有造于子姓,岂渺细乎!原为钱氏后代子孙者,勿轻视斯编为易易也。录旧序旧文数条,以观先王之德;录鏐祖八训及谱例者,戒后世勿相违也。新载告例数条,因前所未发,故书之。其余存之老谱,不能尽录,于修葺之时,请观可也。新编既成,或可报祖德于万一也欤?
颍州系九世孙熙贤拜撰
注解:《重修颍州系谱序》由三十四世孙文斌标注。
①、第二十八子曰孚。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将钱氏列入“以官为氏”类,说:颛帝曾孙陆终生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焉。故錢铿第二十八子曰孚,待考。
②、传七弟倧,立八个月,薨。忠逊王钱弘倧(928年-971年),字隆道,948年内衙统军使胡进思跋扈,干预政事,将吴越忠逊王钱弘倧软禁在义和院,以其重病不能视事为由,拥立其弟钱弘俶续位。钱弘俶把钱弘倧迁至东府越州(今浙江绍兴),并为其兴筑宫室,以东府官物为供给。此文“立八个月,薨”不妥。
③、先繪祖父子三人游山东檀城:见《吴越钱氏宗谱》卷九翱祖生二子游山东。
④、贤年五十二:熙贤祖时年五十周岁。
⑤、《吴越钱氏宗谱》卷九稥加走之旁,现代汉语中无此字,故用“稥”代替。
第二篇:重修吴氏祠堂序
重修吴氏祠堂序
吾族自陡山迁居吴锦堂湾,已历数百年矣。先祖之琏公,本西山先生之苗裔,其性行之高洁,为时人所敬仰。至十七世祖礼魁公,筚路蓝缕,刻苦经营,终成本邑商界之翘楚。魁又于本湾修葺祠宇,以报祖德。然时过境迁,昔日先辈所遗广厦敞庐多有损毁,尤以祠堂为甚。族人每念及此,无不叹惋矣。
夫天地之间,上有苍天生成之德,是以万物欣然而四时分;次有祖宗庇荫之恩,是以人丁兴旺而才俊出;况江河尚有源流,树茂缘自根基,是以君子当时刻勤勉,不致亏负也。
今逢清明盛世,商贾发达,社会进步。然先祖之祀不可荒废,族谱之续不可断截,祖辈之名不可遗忘。若泯此三者,则尊卑异位而纲常废,长次颠倒而礼节失,吾辈亦留柄与他族,岂有颜面见列祖列宗。
有鉴于此,第?世孙??于西历贰仟零一十五年,岁次乙未?月首倡义举,重修本族祠堂。斯议一出,各房各户,随即踊跃捐款,醵金?万以为修建之资。更有??,??,??,??,??,不惧事务之繁缛劳苦,披星戴月,栉风沐雨,历时?月余,于老祠旧制复立将圮之墙门,改三进为二,使昔日之祠光大矣。乙未年腊月十九吉日,行竣工礼。又迎奉历代先祖神位于祠中,使先祖在天之灵有所依附也。
如斯伟业,皆诸公勠力同心之功矣。列祖列宗在天有灵,亦当勉其诚心,褒其精神,欣慰若此。后世子孙,亦当鼓舞振奋,勤勉努力,以为师之矣。如此,则重整家风,光耀门楣,皆在指日也。
今祠宇焕然,诸宗贤不以某才薄德浅,嘱予作文列叙其事,予自揣于宗族无尺寸之功,实乃有感于诸公修葺宗族旧祠之赤诚,忝自受命,录此盛世之壮举。若使百代子孙知前人不易,则幸不辱命矣。
是为序。
译文:
我们这一族从陡山迁居到现在的吴锦堂湾,已经经历几百年了。先祖之琏公,他是西山先生(应澍公)的后代,他性行高洁,在当时就被人们所敬仰。到了十七世先祖礼魁公(吴锦堂)时,他艰苦创业,刻苦经营(产业),最后成为本县商界最杰出的人才。礼魁公又在本湾修建了祠堂,来回报历代先祖的荫蔽之德。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事情都发生了变化,历代先辈们留下的华美的房屋和开阔的庭院有很多都损毁了,尤其以祠堂的破坏程度最高。我们族人每次谈到祠堂的损坏,没有不感叹惋惜的啊!
天地之间,首先(是因为)有苍天孕育万物的功德,所以万物生长并且四季调和分明;其次(是因为)有祖宗保佑族人的恩德,所以本族人丁兴旺并且出现了杰出的人才;何况大江大河都有自己的源头,树木茂盛是因为根基稳固,所以道德高尚的人应该时时刻刻勉励自己,不至于浪费了这大好的机会呀!
现在我们生活在政府清廉的盛世里,经济高度发达,社会日益进步。但是对先祖的祭祀不能荒废,续写族谱不能中断,祖辈的名讳更不能忘记。如果不能做到这三样,那么(族中地位)的尊卑会变化而导致宗族秩序的荒废,族中长者和幼者的次序会颠倒而导致待人接物礼节的失传,我们这一族的人也会给其他族的人留下笑柄,我们又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列祖列宗呢?
正是考虑到这些原因,第?世孙??在公元2015年?月,首先发出倡议,重新修建我们宗族的祠堂。这个建议一提出来,各个房下的人和各家各户的人,都马上积极的捐款,大家凑了?万块钱作为修建祠堂的经费。尤其是??,??,??,??,??,等人,更是不怕修建祠堂的事物复杂和辛苦,辛勤劳动,奔波劳累,经过?月多的时间,在原先祠堂的基础上,复修即将倒塌的墙面和门窗,把原先三进的院落改为两进,使以往的祠堂更加辉煌。农历2015年腊月19是吉祥的好日子,在这里举行了竣工典礼。又迎请供奉历代祖先的神位在祠堂里,终于让历代先祖的在天之灵有了依附的地方。
像这样伟大的事业,完全是所有人齐心协力的功劳啊!列祖列宗在天有灵,也会肯定他们的诚心实意,表扬他们的精神,一定会感到很欣慰吧。(我们宗族)的后代子孙,也会备受鼓舞振奋,更加勤恳努力,并学习他们的精神吧。如果像这样,那么重新振作家族的兴旺,光大吴氏宗族,都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了。
现在祠堂焕然一新,各位贤德的族长不认为我的学识浅薄,德行低微,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叙这些事情,我自认为对宗族没有一点的功劳,又实在是被他们修建祠堂的诚挚之心所感染,所以小心地接下了这个任务,记录下这件盛世的伟大事业。如果能让后世的子孙明白前人(修建祠堂)的不易,那么我也就庆幸自己没有辱没这件使命了。
这就是重修吴氏祠堂的序文。
第三篇:重修善公宗祠序
重修善公宗祠序
亲睦本支之义著于诗,昭穆之序详于礼。尝闻,凡成就大业者必昭其功;弘家发族者,必彰其德。吾陈氏家族,源于帝舜重华。自陈胡公之后,是为望族。唐中和四年,僖宗御笔亲赐“义门陈氏”,是以,江州义门陈饮誉天下。
始迁祖庠生仕善良弼,号平湖,慧质天生,学甚优裕,淡泊功名,毕生践义。年近而立,决然弃祖庄田产,携幼弟仕翰公于兴国桂盛壇徙至牌楼下。遴址于发祥之地,筑舍于腾龙之基。斫荆垦壤,畎亩躬耕。渔桑农牧,立业兴家。先弟后已,义薄云天。娶成、赵、胡、刘、李老太君,生子六:猷、藁、最、启、孚、则。后裔虽乏达官显贵,却也子孙昌繁,成就泱泱大族。
明代中期,即建有善公宗祠,五重华构,画栋雕梁,飞檐斗角,气势恢宏,堂皇富丽。外陈石鼓一对,彰显高贵荣尊。乃善祖派下伯瞻公之外孙,明
太守曹府表亲所赠。
奈何富河水库蓄水,宗祠由是毁焉。致我善祖派下左昭右穆,位无处登;孝子贤孙,礼无所执。今中华崛起,国富民殷。吾族群贤,为弘扬善祖义德,再展义门风采。长者承其义,少者知其亲。遂邀各房合议,辛卯(2011年)冬,于故址之侧择基重建。族下千余丁众,人人出资献力,翌年告竣。但见新祠门楼凌霄,腾龙援壁。粉墙碧瓦,画栋雕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美哉善祠!坐青山,临碧水,鸢飞鱼跃;含翠霞,笼月影,毓秀钟灵。壮哉善祠!
善祠平基之时,掘地数尺,得天然巨石凤凰一对。咦!孰谓此非善祖德义之所致耶?天人之所望归焉!
是为之序。
第十四世孙黄山世良撰
第四篇:重修族谱序[小编推荐]
重修族谱序
古人云:盛世修志,旺族修谱。故修谱乃继古开新、兴德传道之举。家谱是记录本族世系、功德的史书,也是后人究根溯源、起名排辈的依据。续谱,则是家族血脉绵延、薪火相传之根据,自古以来,概莫能外。
从始祖洞源公明朝洪武年从山西洪桐县迁徙曹县以来,我们孙氏家族数百年来,生生不息,代代繁衍,在这片热土上,秉承族志家风,耕读持家、敬天礼佛,自强守志、清德躬身,修庙铺路、积善行德,深孚民望。
先祖素有修续家谱之良好传统,才使得我族代代传世。期间曾五次续修家谱。每次修缮,皆得族人踊跃支持。然而,第五次续修至今已整整二十年。二十年来,国家迅猛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我孙氏家族子孙繁衍日盛,人才辈出,鉴于家族分支庞杂,居住分散,部分名辈纷乱,我族中热心之辈,便商议再度续修族谱。
此次续修谱,时逢改革开放盛世,民富国泰。族中有识之士,顺应族人之迫切心愿,推举各祖系代表,成立了续谱编委会,志在决疑补阙,列明世系,统一祖系,立明辈份。
孙氏族谱续修是我孙氏家族史上的大事,是弘扬我祖功德,使我族如日中天、万世昌盛,使后世秉我族独有之德智,发扬中华民族光荣传统之盛举。相信这次续修家谱的圆满成功,一定会让我们感受一次亲情的传递和心灵的沐浴。同时,也要求我后世要将这项工作万世万代传承下去。二十年续写一次家谱,望后世子孙切记!为使我族兴旺发达,一定要提倡勤劳致富,崇尚文化教育。望我族千秋万代,振奋精神,团结一致,勤勉奋进,谨遵族训,开创我孙氏未来辉煌之篇章!
借此,重修族谱之际,草以寥寥数语,并以代序。
十七世孙毓钦字亚钟谨识。
第五篇:颍州的孩子观后感
[颍州的孩子观后感]
《颍州的孩子》作为一部仅有39分钟的纪录片,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颍州的孩子观后感。对于偏远贫困地区人们,为了生存而去卖血的心痛;对于因为人们对于艾滋病得无知而去排斥、歧视艾滋病人的愤慨和无奈;对于这些一出生就面临着失去父母、遭受歧视、经受艾滋的折磨的孩子的心疼。影片通过对感染艾滋的高俊、李楠楠、黄家三姐弟的生活状态的真实记录,反应了呼唤爱心、呼唤理解、呼唤人性的主题。
影片开始的那个画面至今仍在我的脑海回荡:高俊因为感染艾滋,没有小孩子愿意和他玩,所以小猪成为其唯一的伙伴。一个孩子,要遭受这样的苦痛,真的不忍心看下去。父母去世,叔叔因为害怕受到外人的排斥、歧视而拒绝抚养。本来和奶奶相依为命,却不料,奶奶也相继去世。一个孤单的小孩,他的生活要如何进行下去。高俊叔叔的话,我依然记得很清楚。“我也有我的家庭,如果我来抚养,别的孩子就会同样排斥和我的小孩子玩,我的小孩子也会受歧视。我没有办法。”或许,在某个角度来看,这样的想法是可以被理解的。为了承担一个孩子的人生,而毁掉自己的家庭不值得。但是我们分析这个想法的背后的真实:是人们的无知,是对于艾滋病得无知,是对于艾滋病人的误解。我依然记得,对与村民的采访,我感受了人性的冷漠,人性的自私。“我不知道是得了什么病。她死的时候,只有他们家老头子把她拉到地里埋了。”还有那个小孩子的采访:“我没有去过他家玩,因为他生病了。”因为对艾滋病的无知,才会去排斥艾滋病人。因为对艾滋病的无知,所以艾滋病人就收到这样的歧视。因为对艾滋病的无知,孩子就这样遭受病痛和孤单的折磨。可见,做好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是多么重要。再者分析这无知的背后,是教育的落后,是经济的落后。如果经济发展,人们就不会去卖血;如果懂得基本的医学常识,就不会感染艾滋;如果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就不会对艾滋无知。我依然记得那个破旧的房子,那被苍蝇亲吻的玉米。还有那成为小孩子玩具的瓶子、输液管。呼吁国家对于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政策倾斜,教育支持。
但是谁也不会忘记,小高俊和养父母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他的甜甜地笑,永远印在我的脑海。特别是油菜花地的那个场景,养父带着他去摘花。他的快乐、他的笑容、他的调皮、他的可爱,在那一刻我仿佛忘记了他是一个经受艾滋折磨的孩子。有爱的地方就有温暖,有温暖的地方就有幸福。不过,有一种东西叫做无奈,在病情加重之后,看着高俊默默离开的背影,我的心揪在一起。真心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一份爱,都能拥有一份属于他们的快乐童年。
对于楠楠,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刚开始的那段叛逆,观后感《颍州的孩子观后感》。◆分享好文◆或许,这里称叛逆不太合适。内心无法述说的疼痛与难受,姐姐离开后的孤单,内心深处的那份无以弥补的爱的缺失,谁可以理解她的彷徨呢。不过,在艾滋病救助协会的帮助下,她重新走入了学堂,也得到叔叔的抚养。作为一个幸运的孩子,得到美国一位爱心人士的帮助。她幸福的笑容,是我们大家最真挚的祝福。不过,还有很多孩子没有这么幸运,希望可以有更多更多的爱去拥抱每一个孩子。
黄家三姐弟,爸爸临终前的那段话,给我触动很大。“爸爸能给予你们的就只有这些了。我宁愿撕碎自己去爱你们。”这份一无奈地父爱,让我感动。没有人会愿意离开自己的孩子,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遭受这样的痛苦。生活的无奈,现实的残酷,让他们别无选择。不过,爱的力量总是让一切充满可能。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三个孩子,走出了艾滋的阴影,开始坚强自信的生活,并立志一定比别人更棒。真心的祝福他们。
因为都是北方的原因,影片中的方言,多多少少还是可以听懂很多,对于情绪更富有感染力吧。对于那模糊而又熟悉的生活环境,有着一份心痛与无奈。记得家乡也有这么一个村庄,小时候,由于无知,对于村庄的一切有的只是一份恐惧和距离。现在,想起,更是无法言语的疼痛。影片对于艾滋病知识从另外一个侧面给予了普及。对于艾滋知识无知所引起的社会歧视不解,也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相信这样的事件,每时每刻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发生着。希望作为世界的一份子,每一人都有这样的一份意识,普及艾滋知识,用自己的双手去给生命增添一份爱的色彩,让世界因爱儿温暖。
三个家庭,三段故事,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通过对于贫困落后的生活环境的刻画,无奈卖血的残酷现实的记录,呼唤国家社会对已贫困地区的一份支持和关爱。对因对艾滋病的无知,而显现出得人性的自私与冷漠,对与生命的歧视,呼吁更多的知识可以得到宣传,更多的爱和尊重可以给予每一个艾滋病人。真心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为治愈艾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给艾滋病人,一份生命的尊重,一个爱的拥抱。给生命一份爱和尊重,给世间一份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