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内涵 抓实载体扎实推进家风建设落地生根

时间:2019-05-14 09:1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握内涵 抓实载体扎实推进家风建设落地生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握内涵 抓实载体扎实推进家风建设落地生根》。

第一篇:把握内涵 抓实载体扎实推进家风建设落地生根

把握内涵 抓实载体扎实推进家风建设落地生根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172-01

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家风是家庭的精神和灵魂,培育和建设家风,实质上是在家庭成员的头脑中搞道德建设,是一项“铸魂”工程。“铸魂”工程切忌空对空,大而无形,要贴近实际生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一、找准家风建设的切入点

家风建设要从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入手,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首先,家风要传承传统精髓。家风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家教能够涵养文化。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既要掌握现代知识,又要汲取古人智慧,形成学习风尚,挖掘和阐发东方智慧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文化精髓,在家庭中传承发扬。

其次,家风要融合时代精神。不同的时代为家风注入不同主题,家风是与时俱进的。寻求民族独立的战争年代,人们以保家卫国为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们以学习、劳动为美,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追求勤劳致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应当充分发挥家风阐释教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纳入家风家教内容,让家风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第三,家风要体现和尊重差异化。爱国、孝顺、友善等理念是每个家庭家风都应具备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培树这些家风的基础上,根据家庭成员职业、持家理念的不同,每个家庭还应有自己的家风特色,如农民家庭的勤劳、军人家庭的忠诚、公务员家庭的清廉、经商者家庭的诚信等等,提倡家风建设的多样化,使家庭生活更具生机活力,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抓好家风建设得着力点

国如车,家是轮。传承好的家风,必然能影响、促进形成好的政风和社会风气。有良好家风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健康向上、文明进步的社会。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已位于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但我们要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不仅仅只是经济硬指标的增大,更要有文明素养、社会风气等软实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树良好家风,以家风带民风,以家风促政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抓好家风传承。从家庭教育入手,家长要提高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身教重于言传,一个词,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家庭故事,一段家庭记忆,都可以教化家风。要从家规家训入手,开展经典家训入户活动,从优秀家训(传统家训和革命家训)、治家持业格言、楹联、经典名篇、成语典故、俗话词语中萃取精华,提炼编写适宜家庭的经典家训送家入户,并在报纸、网站刊载,通过公益广告、短信、微信、微博广泛传播,教育家人,启迪后人。市文明办、市教育局、进校附小联合编辑出版的《家训化育家风》《家书化育家风》两本书,很有现实价值,可以作为学习参考。

其次,要抓好家风引领。从开展“传家训、育家风、扬美德”活动入手,抓好典范家庭的宣传,要在各类媒体开设“美德家庭榜”“我家家训”“家风故事”等栏目,谈家风家训,展家庭风采。要开展系列讨论征集活动,如“怎么持家大家谈”“我说家风”故事征集等,组织媒体围绕家风教化、家风约束、家风导向、家风传承等,开设专栏、预设话题,引导机关干部、学生、教师、文学爱好者等,以真实生活为基础,通过谈体会、讲故事、写文章等方式,深入交流持家心得,推动人们从我做起,从家做起,从平凡事做起,自觉传承优秀家风。

再次,要抓好家风践行。进校附小动员学生、家长互写家书以及家风建设进课堂的做法,很值得推广普及。还不明白家风建设从何入手的学校,不妨“拿来主义”,很好地学习借鉴一下。从全市来讲,各相关部门要按着《秦皇岛市家风建设推进方案》的要求,务实创新地推进家风建设。要把家风建设与“爱心城市?善行天下”活动相结合,大兴崇德向善之风,倡导担当奉献精神,在家庭大兴“互助、诚信、敬业、勤俭、孝敬”之风,在城市社区、农村设立《好人档案》《功德录》,让群众对家庭家风进行道德评议。在全市开展“和谐、书香、仁义、勤俭、健康”美德家庭创建活动,挖掘、选树和宣传群众身边平等和谐、孝老敬亲、科学教子、低碳生活、学习向上、勤劳创业、爱心奉献的“最美家庭”。广泛开展“邻里守望”主题活动,举办经典诵读、道德论坛、文化讲堂,利用传统节日举办民俗活动,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养,为家风建设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篇:抓学习、强载体扎实推进活动开展

抓学习、强载体扎实推进活动开展

一、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总结为重点,不断深化组工干部学习教育。一是加强组工干部理论学习。在注重抓好组工干部日常集体学习和规定篇目学习的同时,将本月推荐文章组织干部进行了学习并转发至全体基层组工干部,每位组工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学习交流。通过学习进一步开拓了组工干部眼界、坚定了信念。二是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总结为契机,提升全体组工干部总结经验、学习先进的积极性。按照兵团党委组织部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树组工干部新形象活动总结和各类先进评选活动。认真总结了2008年以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并通过基层党组织评选推荐部长办公会审核等方式,开展了各类先进推荐活动。共计推荐国家优秀组工干部一名和优秀组织部门一个,并做好了各类先推荐工作。通过开展 “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总结和各类先进评选表彰活动,丰富了学习内容,营造了全体组工干部学先进、做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以收看全国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总结表彰视频会为重点,开展向全国组织系统先进学习活动。各级组织干部组织收看了全国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总结表彰视频会、编印《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汇编》等,激发全体组织干部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工作热情。

二、丰富活动载体,不断加强组织干部业务能力建设。加强全体组织干部业务能力建设为主要重点,广泛深入的开展了组织干部业务知识竞赛、组织干部参观交流学习、组工工作保密检查、创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活动内容,加强了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提升了全体组织干部业务水平。一是组织开展了组织干部业务知识竞赛活动。活动开展前进行了命题,精心筛选出考题作为组工干部测试卷。试题确定后,通过网站将考试题张贴到指定班级,以实名登记的方式,组织全体组工干部参加指定班级考试,考试采取系统阅卷的方式准确掌握答题者姓名、答题时间和所得分数,截至目前共有323名组工干部参加考试,从目前掌握情况看考试及格率达到了82.3%业务知识竞赛考试结束后,通过下发业务知识竞赛答案,并要求对照答题情况进行学习提高。考试结束后将进入前40名的同志名单及成绩进行刊发。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明确了业务学习的重点,提升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业务水平。二是以学习交流为重点,采取派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学习先进省市组织部门先进工作经验。先后两次组织前往兄弟单位通过召开交流座谈和现场参观等方式,先进经验。进一步通过召开座谈会,学习大连市委组织部工作经验,建立了友好组织部,赠送了价值15万元的专用电教设备一套。通过学习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沟通,增进了感情。三是加强组工干部廉政教育针对组工重点工作多、任务重的实际,通过廉政参观、廉政知识考试和廉政歌曲大家唱等活动加强了组工干部廉政教育。组织赴监狱参观了犯人居所,观看了在服刑人员的队列训练表演,聆听了忏悔演讲。组织召开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大会、廉政教育书面考试和演唱会。四是为进一步强化活动效果,开展了公开承诺情况自查活动,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承诺情况进行对照检查,切实掌握公开承诺事项的落实情况,加强践诺监督。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等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落实党组织承诺、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践诺、扶贫帮困等活动开展检查。对个别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出了限期整改目标,全力抓好承诺事项的落实。五是以专项检查为契机,加强组工人干部意识教育。重点以迎接检查为重点,对业务情况进行了自查,通过开展自查、迎接检查和整改等环节,对所有进行全面的清理,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现场整改,并将检查情况利用进行通报,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意识和水平。六是以迎接法律法规执行检查为契机,加强公务员法的学习,提高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强了法律法规教育。

第三篇:加强内涵建设,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加强内涵建设,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阶段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

(2013年7月12日)

蒋新华

同志们:

根据学校安排,我就“以生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讨论工作的深入开展做个讲话。

过去的十一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一年,也是我校蓬勃发展的十一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取得了国家级科技奖项的重大突破;跻身于省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已经国务院学位办正式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总结我校办学经验:一是牢固确立“地方性”定位,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价值追求目标;二是强力打造“应用型”特色,建立以应用为标准的专业建设、改革与评估机制;三是合力推进“合作教育”模式,搭建政产学研合作联盟,加强校政、校企、校际合作;四是着力强化“一体化”质量保障,大力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完善自我评估制度,保障教育教学质量。

但是,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更新缓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学科专业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部分学科缺乏高水平的带头人,学科梯队建设不平衡;青年教师培训与发展,以及教风、学风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持续快速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当前,学校正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清醒地认识存在的不足,有效地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加强内涵建设,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是各位老师、各位中层干部必须认真思考的。开学初,学校党政就是基于这个背景,决定开展“以生为本,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昨天,各院系总支书记纷纷上台,介绍了本院系大讨论活动的经验和体会。有些同志发言很精彩!

“以生为本”,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新时期最核心的教育理念,是教育规律的集中体现。大学为学生而建,教师为学生而聘,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为学生而设,实验室为学生而开。我以为,以生为本,最关键、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才是真正“本”源。而人才培养质量又和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最终归结到一点,就是“提高质量”四个字,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和生命线,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校的生死存亡,没有质量的学校必然会被淘汰。

最近,省委书记尤权在视察大学城部分高校时,就我省高等教育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更加注重质量和内涵、更加注重产学研结合、更加注重教书育人”三点要求。我的理解,这三点要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过去我们在新建本科院校时属于前列方阵,现在进入硕士授权高校队伍、进入省重点建设大学行列,一下子又变成小弟弟了。全国大概有562所硕士授权高校,加上这批27所,我们排在在最后面。怎么才能不被落下,有所进步,关键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下面我就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研教改、质量保障、学科建设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等方面谈谈差距和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

一、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质量,教师是关键。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学生的质量。哈佛前校长科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代教师的质量。”一流大学起码有三个要素:“教授、课程、学生”。

这些年来,学校补充了大量的新生力量,培养和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注重提高广大教师的“双能”素质,支持鼓励教师和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增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从企业中聘任一批学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问题。高层次人才紧缺,特别是高水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少,拔尖创新人才紧缺,缺少全国知名教师以及学科学术权威,缺少国家级的优秀人才如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千人计划等,省内的农林大、医大纷纷采取强力措施引进千人计划人才。说应用型学校吧,我校又缺乏业界公认的权威、工程大师、设计大师。就是专业负责人队伍,国家级教学指导委员成员我们也就2-3人,校本部46个专业中,有11个专业的负责人还不是正教授。代表学校第一层次的教授人数偏少,原来仅60余人,加上前天学校高评委通过的19位教授,才80余人,与重点建设大学要求相差甚远。

2.教师数量与结构问题。教师数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中青年教师占相当比重,45岁以下的教师占80.50%,有海外名牌大学学历学位仅21人。有些专业生师比明显偏高,影响到教学质量与专业建设;有些专业承担了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隐性的生师比更高(如土木、建筑学专业);一些专业教师紧张情况从毕业设计中可以看出,如交通工程专业6名教师指导113名学生,会计学专业16名教师指导168名学生;一些新办本科专业(如物联网工程、交通运输、知识产权等)的师资队伍建设任务相当繁重、紧迫。

3.团队建设问题。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工作虽然已经起步,但建设发展不平衡,实力较强的团队数量少,目前尚无国家级团队,整体水平不够高。部分院系团队建设意识薄弱,认识还不到位,科研和教学中出现了一批“单干户”和“散兵游勇”,但形不成团队,形不成合力,拿不到高水平的项目,也拿不出高质量的成果。

4.师德问题。所谓师德,主要指的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个别教师没有正确处理好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不爱岗,不敬业,忙于其他事项或兼职工作,教学工作精力投入不足。这学期的《教学督导简报》反映:“有的教师上课不按教学大纲要求讲,而是凭个人兴趣随意发挥,东拉西扯,一节课没有给学生讲多少有用的知识;有的教师安排大半节课时间让学生自己看书做练习,只用少量时间讲课;有的教师课件制作差或没有制作课件,把大量时间用在板书上。”有的教师只管讲课,不问课堂秩序,对学生迟到、玩手机、打瞌睡等现象不闻不问。这次期末考试,有教师竟然还迟到九分钟。

5.学术视野问题。由于学术交流不够和受教育历史的局限,一些教师学术视野狭窄、跟不上本专业前沿发展,教学方法落后、授课内容陈旧、信息量少,如毕业设计答辩中,不是针对学生论述和毕业设计选题的内容展开,而是纠缠在一些基础知识的问答上;个别专业负责人学术视野不够开阔,不能很好地把握专业建设方向;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方面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6.实践经验问题。有些教师课堂教学不生动、缺乏生动案例,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更不能把握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中,有些教师力不从心,其主要原因就是参加缺少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缺少工程实际经历,参加科研项目少。

7.教研教改问题。根据高教中心提供的教研立项数据看:2003年以来,学校立项的教研项目389项,获得厅级以上教研项目94项,国家级37项。2007年以来,每发表教育研究论文140篇以上,其中本科学报80篇以上。近三年来,我校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名列省内新建本科院校前列。但是,各院系开展教研的情况还不平衡,研究成果应用和推广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的院系部教学实践研究偏弱,尤其针对当前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缺少有计划、有组织地研讨。在教学改革方面,普遍存在重宏观教学框架式改革,轻具体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内容

1.师德建设。好的教师,好在其师德、学问和教学。师德是第一位的。我们常说,教师教育学生,要能以丰富的学识魅力教育引导人,更能以崇高的人格魅力教育引导人,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因此,抓好师德师风,增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十分重要。师德建设由人事处负责进行,要有具体可操作的条例,结合考核进行。

2.健全激励机制。要进一步改革教师遴选、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和退出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坚持正确的导向,从职称评审和聘任方面,优先评审和破格聘任优秀业绩的教师;加大力度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让教师得到更多的激励,在绩效工资改革的政策方面,积极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要建立教授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教授在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要制定有力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学术带头人组建科研和教学团队,推进科研与教学的有机融合。

3.进修培训。要发挥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平台的重要作用,加大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加大力度继续安排中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名校培训,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开阔他们的视野,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要继续组织教师教学研讨和讲课比赛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引导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鼓励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

4.让教师潜心科研安心教学。各级领导要重视教师,依靠教师,关心教师,重视培育和谐的环境。首先,要关心学科学术带头人、关心专业负责人,关心教授,关心引进人才,他们是办学质量的关键人物,要以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平台为依托,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发挥团队集聚效应;其次,要关心中青年教师,他们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力军,要关心他们在教学科研上的发展,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支持他们承担重点课题,不断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促使他们在学术上尽快崭露头角;再次,要关心全体教师,让他们人人在事业有发展,感情有寄托,待遇有改善,工作有激情。5.引导教师服务社会。一所应用型高校,如果没有一批在业界比较有影响的名师和团队,就很难说这个学校有什么影响力。学校将以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为契机,大力扶持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学科团队。以高层次领军人才为核心,形成各学科力量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推进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建设。同时,要通过促进各专业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进一步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深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专业建设是高校履行社会职能和自身发展的必然过程,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专业是学生从学校通往社会的桥梁。一所高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往往看它的一批专业对社会的长期贡献。作为教学型高校,我们要继续抓好专业建设。高校的专业建设具有多方面功能:(1)示范与辐射功能(重点专业带动);(2)“发展极”和“增长点”功能(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3)重点突破功能(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择优扶持、先解决一批);(4)品牌效应功能(有影响的专业代表办学水平)。

在本学期14个校内评估的专业中,有的专业自评将近满分;有的专业却过分自谦,认为自身的建设状况还远没达到合格标准,自评分数远在及格线下,专家考察后认为该专业虽然问题多,但作为传统老牌专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也很认可骨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在学校快速发展阶段,各个专业都面临着发展问题,不仅是评估的时候要研究,平时的建设过程中也要组织老师认真研究。对校内开展的专业评估,一定要“实事求是”,任何“拔高”或“自谦”都是有害的。校内专业评估也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要通过评估,认真总结经验,认真查找不足,达到改进工作、提高水平的目的。要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跟不上的必然要挨打,习惯报喜不报忧的最终也会影响声誉和信誉。

(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要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使之更加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尤其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科专业结构的前瞻性,将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结合起来。同时,不断强化学科专业“特色”产生的基础条件和形成路径,逐渐形成和强化特色学科或特色专业。特色是无形资本,是竞争力,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学校的专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是不是吻合,主要反映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上。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基础,也是新专业申报的依据。教务处于去年5月印发了《关于组织申报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改革项目的通知》,但有的院系对这项工作认识还不到位,行动滞后。

(二)进一步开展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实施“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目的在于推动高校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建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专业点,引领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土木工程专业已获教育部批准为“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还要进一步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支持优势特色专业,特别是与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建设,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共同体”。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专业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只有把事情做实了,才能得到各方的认可和支持。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多次强调,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鲁昕副部长在最近一次讲话中指出:“当今中大学面临改革与挑战,要加强分类管理,去年全国大学生毕业就业率70%,绝大多数新办院校就业率低,有的学校不到50%”。麦可思公司的一项调查显示,高等教育市场正面临洗牌。当前,一本院校面临的是生源质量的竞争,二三本院校和高职院校面临的是更为严酷的生源数量的竞争。高教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中的优胜劣汰、公平竞争是大势所趋。“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我们已经有社会认可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内涵的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培养体系,加强对培养方案、课程设臵、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手段、实习实践、课程考核、学习评价等环节的研究和改革探索。

近年来,学校以“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教改为引领,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实行政产学研共建学科专业,共享优质资源,共商办学标准等,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但还需进一步深化“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教改。如有的专业师生反映“卓越计划”没有成熟模式,好像三年大专+一年实习,质疑是否到企业一年就“卓越”了;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基本保留原来前三年的方案,只是第四年将部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改为下厂实践。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所有“卓越计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要大改大动,而是说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订修订过程中,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变化,要考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 “卓越计划”的基本要求,要考虑学生的发展要求,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止于至善,我们的人才培养才能越来越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四)构建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体系 有专家指出新时期高等教育有三方面的目的:一是核心价值观的灌输;二是社会适应与工作技能的培养;三是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开发。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我们一些专业培养的学生虽然就业时上手快,但后劲不足,潜力不足,发展受限。这也提醒我们要有危机感,不要满足于招生和就业的数据,要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要深化改革,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机制。

(五)认真制订和实施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问题。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也是大学所最关心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纲领性文件。在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要注重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重视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科专业可以有方向特色,但要尊重学科专业建设的内在规律。要注意构建培养专业特色。特色是品牌、特色是质量、特色是竞争力。

在这一轮制订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特别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根据专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构建符合校情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教育部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对目录内基本专业都列出了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这其实就是各专业国家标准的一种体现。学校也已明确要求各专业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建立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细化为知识能力大纲(实现矩阵),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城市规划专业在人才培养体系的设计上,做了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以专业国评为契机,对课程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知识内容的整合,高质量完成67个知识点的提炼,通过明确知识点的前后继关系、课程归属及教学计划执行的路线设计,提高了专业教育的效率;同时,以课程为单位规划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以掌握技术能力为目标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项目或工作实践为背景设计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保证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国内同行一流专家的认可。

从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情况看,有些院系和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认识不足,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提交相关材料滞后,已提交的材料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的专业调研、论证不足,新版方案与2009版培养方案相比较,几乎没有进行任何修订;有的专业没有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标准要求,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都很薄弱;有的专业课程体系未体现本学科专业主流要求,教学内容缺乏统筹梳理,核心课程偏少,部分课程交叉重复;有的专业不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臵课程,而是根据现有教师的情况随意调整或开设课程;有的专业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当作教研室老师简单的文本工作,与相关行业企业沟通不够,与本专业跨院系授课的教师沟通也不够。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院系和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要认真做好引导与监管工作,做好整改工作。

三、加强教师对教学的研讨与改革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既然选择了教师岗位,就要爱岗敬业,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一)教师的教学思考

教师要经常性地思考这些教学问题: 首先,我们的教学内容能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教学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来拟定教学大纲,来选定教学内容,来编写教案讲义。我们有些课程教学大纲不完整,相同一门课程由于任课教师不同也有区别,一些教师是根据教材来编写教学大纲;有的教师为了减少备课量,不考虑信息和知识的更新换代,多年一直选用较早版本的教材,学生对此意见很大。

其次,我们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有没有按照大学教学规律办事?如果对教与学的规律不了解,不能按照规律办事,那么在课堂上就有盲目性,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的实现。教学督查中反映出普遍性的“教师讲、学生听”灌输式的教学、师生互动少现象,以及教师不能有效利用课时,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进程安排不当,凭个人兴趣随意发挥等问题。部分教师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水平不够,存在着复制教材,用读屏代替授课讲解等不少问题。

第三,如何建设优良学风?我认为:学风主要靠教风、学风主要靠机制、学风主要靠引导。教风不正则学风不会正。有些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不强,如备课不认真,擅自请别人代课,完成任务式的教学,只管自己讲课,对课堂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不管不问等,这样学风怎样会正?我们的学风建设机制设计上也有问题,学生厌倦本专业学习、没有兴趣,可能转个专业就会好转;学生渴望学有余力同时开展辅修专业学习,但是没有有力措施保障,结果就化悲痛为力量专攻游戏了;学生希望有时间去实验室加强动手能力训练,而实验室却整天关门不开放;学生希望有时间和教师进行交流,而教师下课后夹起教案就走;学生希望加入教师科研项目一起研究,但教师本身却没有科研项目,不能满足学生要求。此类事情比比皆是,当然影响学风了。大学生时期是可塑时期,对学生要求严格一些,学风就会好些。优良学风的建设,要靠负责学生工作的各级领导和一线的辅导员,但主要还是靠教师的严谨治学,这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的。

(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海工院学生的一封信、吴仁华书记在《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发表的两篇文章,向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再思考。学校开展教学督导工作近10年,督导组听课6682人次,编发了38期《教学督导简报》。根据听课和《教学督导简报》反映的情况来看,教学方法反映了23次,教学手段的运用反映了22次,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映了22次,学风反映了22次,外聘教师的管理反映了13次,他们提的许多问题依然长期、顽固存在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是教学的基础性工作。总的来说,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要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方式;要改革考试方法,提倡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的评价,逐步将单纯的理论考试、期末统一考试评价学生学习成效改为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论文、设计、报告、制作、计算机及网上考试、观察考核等。

二是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时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空间上从教室向图书馆、实验室和社会以及互联网拓展,内容上从教材向参考资料扩充,形式从单一文本向多媒体扩展。

在这方面,土木工程专业已经形成推广示范价值的教改成果。他们从形成整体教学能力出发,集成多功能、多媒体的教学包,形成系列化的教学解决方案,建设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立体化课程,由系列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课程设计软件、网络课程等有机融合形成“多种媒介、多种形态、多个层次”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三是从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转变。要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坐中学”转变为“做中学”。牢固确立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大力改进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所有的实验室要全对学生开放。要提高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加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加强公共教学基础实验平台、工程技术实验实训平台、文理基础学科实验室建设;要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鼓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专利申报、科研、技术革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工学类专业要大力提倡“回归工程”的理念,把理论教学与工程训练相结合,将设计题目与工程项目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工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文科类专业也要强调实践和调查研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从重共性轻个性向因材施教转变。要在统一性要求的基础上,给特殊性展现留有余地;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给个性发展留有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加宽松的发展个性的环境和氛围,更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升本以来始终重视教学质量,基本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这一体系还不够完善:体系的系统性不够;目标、执行、评价、分析、反馈、改进的循环过程不够顺畅;教学质量标准不够齐全;教学管理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对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最新理念体现不够等。因此,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主动建立健全长效持久的校内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形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仍是学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具体来讲,要抓好教学质量的几个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要从校、院系部两级来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要统筹教学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切实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我们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二是形成保障教学质量的工作合力。教学质量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安排,通力协作,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协调好各个建设项目的关系,做到既明确职责又团结协作,共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努力。各部门一定要树立强烈的为教学服务的意识,始终围绕教学工作的中心,服从和服务教学工作的大局,想教学之所想,急教学之所需,帮教学之所难,解教学之所困。

三是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教务处和各院系近年来建立了不少教学管理制度。但按照现代高等教育的标准来说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从此次校内专业评估情况看,院系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很多存在老化与不合理的现象,甚至有的院系仍在沿用新升本两三年时制订的管理制度,有的制度则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形同虚设。

比如,从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到教师评阅仅几天时间,这给教师评阅造成比较大的困难,在毕业设计送评阅教师审查前指导教师还未很好批阅学生论文,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同时在答辩前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均未完成评语和评分,给答辩分数的确定造成一定的影响。今后需强调评阅完成后才能参加答辩,并要求教师提前为答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答辩过程和评分更加客观合理。

四是完善教学运行监控体系。要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规范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完善教学评估制度,重点抓好专业建设评估、课程建设评估和实践教学评估;工学类专业,特别是土建类专业与“卓越计划”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要对照国标加快建设,积极申请参加国家级专业认证;要建立动态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实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要建立健全能及时反映生源质量、学生学习状况、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过程、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工作状况、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信息的反馈机制,形成循环闭合的质量监控和反馈体系,并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要认真抓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目前,有的院系、专业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有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执行方面,要求每年较大幅度修改培养方案,提出一个年级一个版本,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因为之前考虑不周或不够认真、下一学期没有教师能开出相关课程、课程名称不同但教学内容相似、实验室还没建好等诸多原因还一再调整,工作程序滞后,给正常教学运行带来很大的冲击;有的院系为了获得更多的课程建设费,把一些不是自己教研室的课程也“悄悄地”改为自己院系的开设代码;有的院系存在实践教学不规范的问题,同一课程不同教师选择的实验项目不同、因调休等问题擅自取消实验项目等。个别实验课内容过于简单,有的实验会做的学生十几分钟就可完成。两节课时的实验课中,大部分学生都在上网或做其它事情;部分学生校外实习的内容与实习大纲的要求不相符,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管理上的不完善性还需要不断地修正、创新和完善。另外,外聘教师的聘用存在把关不严格,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有的院系外聘青年教师较多,其中不少是在读研究生,教学上存在较多问题,如未按授课计划、教学大纲讲课,主题不突出,条理混乱,教学效果差等。近三年,听课被评为“及格”和“不及格”的人次中,有近一半是外聘青年教师。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日常教学管理抓不好,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五是引入校外资源社会评价进行质量监控。有意思的是,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质量高低最终不是学校说了算,质量高低最后由社会认可。所以质量监控体系一定要开放,要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监控,要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进行评价,学校应主动走访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征求意见,主动与学生家长定期取得联系等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这项工作,也正是我们要认真做好的。

五、学科建设问题

学科建设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什么关系?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什么关系?今天时间很紧,不详述论证了,这里需要郑重指出,高校的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学科建设涵盖高水平带头人队伍、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平台和实验室建设等,学科又是办好专业根本基础,这些都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学科建设和教学,两者既有联系又有交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科研平台建设不仅要为科学研究服务,也可为教学服务,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打造特色专业更离不开学科的优势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因此,作为一所省级重点建设高校,学科建设非抓不可,势在必行。

六、关于开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最后,我想讲一下开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问题。今年2月,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启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6月28日,教育部委托天津职业师范大学承办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莅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探索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办学体制,促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教育部的一项重要决策。目前全国1155所本科高校,其中300多所是新建公办本科院校,还有300多所民办本科高校和独立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分类管理的要求,这些高校及今后新设臵的本科高校,将根据自愿的原则,逐步纳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体系。

我们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已向省教育厅提交报告,申请成立“福建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目的是开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做好准备。大家知道,升本十一年来学校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涌现出一批标志性的成果,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在省内外新建本科院校中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但是,今后朝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必须解决的重要的战略问题。学校党政经过认真慎重的研究,决定开展学校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条件成熟了,我们可以先行先试。先行一步,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进入更好的发展平台,获得更好的办学效益,就有可能提前实现工院人的“大学梦”。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克服畏难情绪,摒弃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惰性思维,敢于突破陈旧的思想观念,顺应国家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历史潮流,抢占先机,更进一步。今天,我们在这里先吹吹风,大家可以结合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进行深入研讨,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随时与学校领导交流。

因时间关系,还有不少问题在此就不再展开了。暑假学校还要召开中层干部培训会议,到时我们还可以一起深入探讨。

同志们,我坚信,只要我们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追求卓越,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一定能够迈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第四篇:抓家教立家规正家风尽家务扎实推进“三个之家”建设

抓家教立家规正家风尽家务扎实推进“三个之家”建设

三个之家建设

为充分展现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良好的形象,不断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灵山县委组织部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同志今年5月中旬到广西考察调研时就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从抓家教、立家

规、正家风、尽家务入手,扎实抓好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

抓“家教”,夯实建设“三个之家”的基础

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三个之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组工干部队伍是根本。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灵山县委组织部结合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等工作,组织本部工作人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一方面,切实抓好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学习。对重要的上级文件,实行集中开会学习贯彻。如5月26日,召开该部全体干部职工会议,组织学习了桂组明电[2006]34号《关于在全区组织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贺国强同志在广西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桂组通字[2006]33号《关于印发刘奇葆同志和陈际瓦同志在全区市县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通知》等文件。另一方面,扎实抓好业务和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组织开展了“每月读一本好书”的活动,有规划、有部署地组织该部的全体工作人员每月精读出1本业务、文学、历史、哲学、传记等方面书籍,并撰写读书体会,年末开展评选“优秀读书奖”活动,并将其作为考核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学业务、学经济、学哲学等知识已成为该部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看书学习已蔚然成风。有效提高了该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立“家规”,确保“三个之家”建设的巩固和发展

建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才能保障组工干部正确履行职责,确保“三个之家”建设的巩固和发展。为抓好制度的建设,灵山县委组织结合建立健全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充实完善。如为了提高该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效,制订出《中共灵山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量化管理暂行办法》,对该部全体工作人员从“德、能、勤、绩、廉”等五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根据日常业务工作完成的情况和思想表现、遵纪守法等进行考评打分,业务工作表现突出获得上级先进的相应加分,工作不到位或失误相应减分,年末将考核结果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列,作为工作人员考核确定优秀、称职、不称职三种档次的依据,并将其作为向上级推荐优秀后备干部以及本级分配年终岗位责任奖的重要依据,有效加强了干部队伍的管理。至今,该部先后修改完善了会议制度、部内督办查办制度、干部考勤制度、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灵山县组工干部行为规范等十八项内部管理制度,并将修改、完善后的各种内部管理制度印刷成《中共灵山县委组织部内部管理制度》小册子,发放到该部每名工作人员手中,为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依据。

正“家风”,增强“三个之家”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为树立公道正派的部风和良好形象,灵山县委组织部紧紧抓住作风建设不放松,以实际行动加强作风建设。如为了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服务型机关,密切与各单位、党员群众的关系,灵山县委组织部推行以联系基层、深入调查研究、加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联系基层工作制度。对全县基层党组织按上、中、下三个档次进行分类,将管理状况、领导班子建设为中、下的基层党组织作为服务对象,组织全体干部以二人为一组,每组负责联系二个机关单位、二个事业单位、一个企业单位和一个基层党委。联系人通过日常走访、到单位调研、参加工作例会、电话联系等方式,收集情况,及时反馈,提供服务。如联系武利制糖有限公司的联络组,根据该厂改制后党委班子成员变动较大、党组织日常工作难以开展的实际,及时将有关情况向部领导作了汇报,并指导该公司党委配足配强了党委班子成员,使该公司党委的日常工作走上正轨。同时,坚持走出机关,组织该部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城乡联谊,三级联创”活动,与联谊镇、村的群众建立结对帮扶对子60多个,并围绕服务群众,全体组工干部纷纷主动把党的政策讲到户,致富信息送到户,具体困难帮到户。至今,共为结对对象和群众解决问题60多个,送去致富信息40多条。获得了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进一步增强了组织部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尽“家务”,体现、维护和推动“三个之家”建设

灵山县委组织部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尽好义务,把做好工作作为“三个之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工作来体现、维护和推动“三个之家”建设。如为了做好乡镇

换届后从班子中退下来人员的思想工作,灵山县委组织部建立了恳谈制度,派出组织部人员对从班子退下来的人员进行交心谈心,送去问候和关怀,掌握其思想动态。至今,已谈话30多人次,做到退出班子的人员每个必谈,有力地确保了从镇班子退出来的每个人员思想稳定,工作热情不减。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管理、密切党群关系、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开展,灵山县委组

织在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农村经济组织中建立、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新途径,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不断适应农村发展的新变化。至今已建立了文利镇奶水牛养殖协会党支部等行业协会党支部三个,另有四个正在筹建中,创新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促进经济发展的机制。为扶助困难党员走上致富道路,经县委同意,通过广泛动员各机关工作人员每人每月捐资2元以及企事业单位、个人和社会捐赠,建立了“农村党员扶持发展基金”。目前,“农村党同扶持发展基金”已全面实施,一部分贫困党员在扶持资金的帮助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如陆屋镇莲塘村贫困党员刘日秀,想种植莪术却无资金。“农村党员扶持发展基金”根据实际为其发放扶持发展资金2000元,扶助他种植莪术2.3亩,为其增收致富创造了条件。通过履行好自身的职责、把工作做好,灵山县委组织部真正让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感受到了“三个之家”的温暖

第五篇:复兴镇“五抓”扎实推进“三项建设”活动

四川高县复兴镇“五抓”扎实推进“三项建设”活动

一抓组织建设。健全镇纪检组织设置,镇设立纪委,纪委书记由党委副书记兼任,配备专职纪委副书记。全镇根据人口、党员和党组织数量,分别配1-3名纪委委员,全镇实配纪委委员人。成立了11个村(社区)监督委员会,推选出了名村务监督员,实现了全镇村务监督机构的全覆盖。

二抓班子建设。把选好配强镇纪检组织领导班子作为加强“三项建设”活动的关键,通过实地考察工作实绩、注重群众基础、严格资格审查等措施,把好镇纪检干部入口关,镇纪委领导班子呈现出“四个特点”:班子整体力量得到加强,10名专职纪委副书记进入同级党委班子;年龄结构更趋合理,乡镇纪委委员平均年龄37岁,乡镇纪委书记平均年龄37.6岁;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数的91%;专业结构得到优化,乡镇纪委班子都配有熟悉党务、经济、财会、群众工作的干部。

三抓经费保障。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切实保障乡镇纪委日常工作所需的一切费用。落实纪检监察干部办案补贴,将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的办案补贴统一提高到220元/月。配齐办公桌椅、电话、电脑、打印机等办公办案设备,落实信访调查和案件查办所需交通工具,为“三项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抓素质提高。针对基层纪检业务工作特点,重点就信访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政策法规、财经知识、宣传教育和信息调研等业务知识开展培训,全面提高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坚持抽调基层纪检干部参与查办大要案件,通过实际工作进行面对面指导,提高案件查办实际能力。坚持乡案镇审制度,采取“请上来”与“走下去”方式,对乡镇案件审理工作进行“一对一”指导,提升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办案水平。

五抓作风巡查。抽调人员,成立专项督查组,采取随机检查、明察暗访、交叉检查、重点督查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三项建设”活动推进情况专项督查。对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的,由分工负责联系的同志蹲点进行督导,对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责任倒查。

下载把握内涵 抓实载体扎实推进家风建设落地生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握内涵 抓实载体扎实推进家风建设落地生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