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务外包业转型需体现核心竞争力
2012年5月12日,深圳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提出将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并出台“一揽子”举措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对于重点领域的服务外包骨干企业,最高可获300万元人民币奖励,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对使用外贸发展资金专项贷款以及获得相关担保的服务外包企业,可按规定给予贷款利息30%、实际支付贷款担保费50%的支持。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产物和新趋势,服务外包呈蓬勃发展之势。发达国家继通过直接投资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制造业生产能力之后,正逐步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向具有成本、人才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移服务环节,服务外包也因此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主流方式和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商业模式。
从服务外包的规模增长速度看,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球服务外包的规模有所下降,但2010年服务外包产业已开始走出低谷,步入回升阶段。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IT服务支出的年均增速保持在3.5%左右,2011年全球服务支出约为8400亿美元。
另一方面,自2006年以来,我国出台了许多推动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在全国设立了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从无到有,得到了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步拓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国内服务外包企业发展迅速,在企业规模、人员、资质认证、业务结构等各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提升,同时产业领域不断延伸,业务逐步成熟和完善。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2-2015年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200.1亿美元,同比增长65.7%,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145.1亿美元,同比增长65.6%。
2008-2011年以来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情况(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但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信息技术普及以及各国服务业开放程度提高,服务外包进入门槛明显降低,我国承接服务外包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
目前,包括非洲、拉美、太平洋岛国等地区的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也开始加入服务外包大军,在低端业务领域,接包竞争趋于白热化。前瞻产业研究院服务外包行业研究小组认为,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无疑是我国扩大服务外包规模的重要障碍之一。
与此同时,内在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制约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仍位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项目类型集中在软件开发及测试、数据录入等领域,而从设计到整体解决方案、研发等高端业务领域则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涉及到。这与国内五福外包企业的专业技术能力不足密切相关,这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的提升。
在后危机时代,任何产业发展都要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服务外包产业也不例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的成本构成中,人力资源成本为最大支出,约占企业营运成本的60%,市场支出约占25%,而技术研发投入份额较小,仅占4%。未来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发展,企业必须摆脱过去单纯依赖人力成本的发展模式,而专注于整体能力的提升,从而对技术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服务外包产业“金字塔”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虽然从产业升级及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看,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亟待向高端转移,但前瞻产业研究院服务外包行业研究小组认为,服务外包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及业务转型战略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核心价值及产业定位,不能受利润等因素驱动而盲目的拓展高端业务,避免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企业可选择规模导向、技术导向式、专业化发展、专注特殊细分领域等不同的发展路径。
从服务渠道的构建来看,企业可通过如下途径启动本土市场:(1)帮助政府和国企买家,逐步建立CIO职位设置;(2)引进国际一流服务外包咨询机构,帮助国内服务买家学会如何外包业务、如何管理供应商、如何控制委托业务的质量;(3)帮助政府和国企建设类似硬件采购的流程、供应商筛选方法、服务评价标准、采购定价机制、制定质量标准、保障买家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买卖双方权益的操作流程。
海外市场部分,为了增加离岸服务外包利润,并与客户形成长期合作关系,越来越多的服务商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希望贴近用户以便快速发掘和响应客户的需求。同时,一些具备健康现金流的企业可直接并购海外公司,领先的上市企业则更可以借助其资金平台的支持,把收购并购作为业务拓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这不仅能有效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实现规模效益,同时也扩充了客户资源,提升了海外交付能力和竞争能力。
服务外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市场占有率,而市场占有率的关键问题是持续的服务创新能力、行业解决方案的交付能力和雄厚的人力资源供应能力。
前瞻产业研究院服务外包行业研究小组认为,服务外包企业在实施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三步走”的流程:首先是彻底转变企业旧有的品牌观念;其次是解决品牌的定位问题,为此企业应当充分挖掘自身服务的核心价值,从而找到清晰而精准的品牌定位;最后才是考虑品牌传播的问题,并从各个利益相关体出发制定一个全方位的品牌营销策略。
本文作者:刘吉伟(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第二篇: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外包业竞争力
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外包业竞争力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某某)
摘 要:随着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浪潮的到来,服务业跨国投资发展速度很快,以服务业外包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及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在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经济体的跨国公司中,服务外包模式已发展的相当成熟,广泛应用于IT产业、金融保险、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等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关键词: 服务外包;发展趋势;竞争力
一、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原因与背景
从宏观背景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世界经济重心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贸易环境的不断开放,使服务业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企业可以跨越时空隔阂,到全球寻找质优价廉的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而现代服务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主要借助于通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在全球的普及对于交流打破时空限制起到关键作用,为服务外包的出现并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总之,服务产业全球化是服务外包出现的宏观背景。
服务产业全球化表现在:世界经济向服务产业转型,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已占全球GDP的70%左右;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1/7增长到2005年近1/5;服务产业投资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已占全球FDI总额流量的2/3,存量的1/3;跨国公司服务化趋势明显,一方面表现为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实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制造型跨国公司向服务型转变;服务外包成为服务产业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从市场基本面因素看,跨国公司是服务外包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也是发包和接包企业的主体。顾客需求永无止境,更好、更快、更便宜是企业持续面对的压力,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多的功能与服务迫使企业从事离岸外包。
从经济学角度考察,服务外包的动因主要源于比较优势利益和规模经济效应,是斯密的专业化分工理论应用于服务产业的必然结果。
二、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规模与特点(一)当前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般来说,服务外包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与商务流程外包(BPO)。据研究机构GARTNER预计,全球ITO支出2004年为1928亿美元,到2008年可增至2442亿美元,增长率达26.7%。全球BPO支出2006年全球市场总值达1347亿美元,较2005年上升8.3%;到2008年,全球BPO:支出将由2004年的1113亿美元上升至1575亿美元,增长率41.5%。BPO外包成为服务外包发展中的亮点。
(二)服务外包的市场分布
1.发包市场
就地区分布看,全球服务外包的发包方主要集中在北美洲,主要是美国;在欧洲和亚太地区,主要是西欧国家和日本。美洲占全球ITO与BPO支出最大份额。欧洲,主要是西欧,以及中东及非洲在2005年全球BPO支出中占第二位,为774亿美元。2005年,亚太区的BPO外包支出不足全球份额的10%,但增长速度领先全球,根据IDC预测,从2005-201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5.6%,到2010年,将达751亿美元,占全球总支出的12%以上。
2.接包市场
目前,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
3.服务外包企业
从全球范围内服务外包提供商看,有实力的服务外包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印度。在全球100强服务企业名单中,前10家有9家属于美国,来自印度和美国的服务企业数目占70%以上。以2005年为例,全球服务外包企业前100强所做的全部外包业务中,大中小企业所占份额分别为56%、27%和17%。(三)服务外包的行业分布
从外包涉及的行业看,从制造业到服务业范围、非常广泛,其中信息技术行业外包比例最高,达55%;从2006年全球离岸外包100强的离岸业务所涉及的行业分布看,金融行业所占比重最大,为69%;从外包涉及的岗位类型看,以服务外包发包市场规模最大的美国为例,从2000-2015年,办公室与行政助理岗位占到外包工作岗位总数的50%以上。
三、影响全球服务外包的主要因素(一)影响全球服务外包的主要因素
服务外包发展的动力源于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打造核心竞争力。主要制约因素包括服务外包产生的隐性成本与不确定因素、发达国家出于对就业岗位的保护而采取的限制性政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重新抬头、发包国与接包国之间的语言文化法制环境差异而导致沟通成本、某些服务产品和服务环节自身存在的内在技术约束等以及企业规模的影响等。
(二)服务外包可能产生的风险
服务外包主要存在两个层面的风险,即企业层面与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的风险既可能发生在发包企业,也可能发生在接包企业。国家层面的风险既包括对发包国也包括对接包国带来的风险。
就企业风险来说,发包企业风险可能存在于不合意的外包后果。接包企业风险主要在于对发包企业依赖性过大,失去核心业务,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等。
就国家风险来说,发包母国可能导致大量高端工作岗位转移到海外,致使相关行业的工人大量失业,收入减少,福利下降,在一些具体领域外包可能会降低产业竞争力,影响到这些领域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接包东道国风险主要在于外包服务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动力,不利于技术进步和培育高附加值产业,沦为发达经济体的附庸。
四、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现状与特点
中国快速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巨大的制造业市场、优质低廉的劳动力、完备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日益普及的通信设施以及入世之后在服务领域不断加大的开放力度,使其日益成为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重要目标国之一。目前中国服务外包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外包市场规模较小,但发展速度较快 以发展较早影响较大的软件外包为例。印度软件行业协会报告显示,印度2005-2006财年软件出口236亿美元,主要是外包模式,整个产业产值达296亿美元。中国软件协会数据显示,中国2005年软件出口值仅为35.9亿美元,其中外包市场仅9.2亿美元。中国软件外包整体规模与印度相差甚远。
2.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不足
中国缺乏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大型外包服务企业。从企业收入上看,印度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的年产值已经超过15亿美元,而中国目前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东软2005年的外包收入仅为0.62亿美元。中国外包企业不仅在总体规模上与国际企业差距很大,管理方面也过于粗放,开发流程有待细分,技术人员不成规模。最近一两年中国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也开始重视质量认证,但仍有较大差距,成为接包国际订单的不利因素。
3.日本是我国软件外包主要市场,对美国外包业务快速增长,美国和日本是中国内地最重要的外包出口市场,其次是香港地区与欧洲。
4.跨国公司是中国服务外包中高端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国有跨国外企奶万家左右,是目前国内IT外包服务最重要的力量。作为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模式的主体,它们既是最大的潜在服务外包市场又是颇有实力的外包服务提供商。目前国内技术水平高、合同金额大、合作期限长、合作关系稳定的中高端外包业务,基本发生在外资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之间。
5.中低端市场,国内外包服务企业发展迅速,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与机制灵活的中小企业各占一半。
6.外包服务产业加速向第二梯队城市转移,有实力的企业开始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外包产业的转移,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更大程度地节约成本。目前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进入迅速成长期,北京、上海、大连、深圳等一线城市已经很难满足整个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资源,成本上升,产业开始加速向天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等第二梯队城市转移,区域市场结构逐步分散。
五、基于企业层面的中国服务外包业竞争力分析(一)中国外包服务业的业务划分及其所有制格局
1.中国外包服务业的业务划分
根据我们对各地外包服务业情况的调查,目前中国外包服务业分为两大类型: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
2.中国外包服务业的所有制格局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服务外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知名的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同时本地的一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快速成长起来,形成了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快速发展的格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数量虽然超过了外资企业,但是由于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以及品牌效应明显落后于外资企业服务外包市场外资企业占据了主要地位。
(二)中国外包服务业的竞争力分析
从企业层面看,中国要成为全球服务外包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其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成本优势上,还涉及更复杂的因素,而在这些方面,中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1.竞争性成本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成本最为低廉的国家之一;其巨大的国内市场和较低的工资水平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全球竞争性价格优势。在外包环境下,中国的成本结构极具竞争力,如中国的成本同印度相比要低11%。
2.客户互动技能
较强的客户互动技能,包括英语能力在内的交流技巧,是中国供应商必须大力改善的领域。
3.地理吸引力
中国外包业务与亚太地区时区差异最小,使公司从有效支持中受益,中国还拥有许多掌握日文、韩文等语言的人才,因此,中国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几乎所有世界500强公司在中国设立亚太地区的服务外包基地。
4.广博的行业知识、行业竞争态势和行业术语知识 要想承接西方客户的外包项目,就必须掌握有关西方商业环境和商业惯例的相关知识。
5.流程管理与流程再造技能、技术能力、严格的交付方法 6.经营理念的转变
以上分析表明,中国正力争成为全球ITO和BPO市场的主要竞争者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外包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推动其在海外建立全球外包中心,了解全球外包需求方所关注的具体要求。
六、中国服务外包业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外包服务业的商业模式
1.商业模式一:外资进入
2.商业模式二:寻找国际合资伙伴 3.商业模式三:借力政府国际联姻 4.商业模式四:设立海外分公司
5.商业模式五:并购
(二)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趋势
1.1TO是中国服务业外包市场中非常重要的方向和内容 2.BPO呈快速发展趋势,成为外包服务市场上的亮点
参考文献:
[1]卢锋.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汪应洛.服务外包概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宗翻.浅述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江南论坛,2008 [4]吴洁.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07
第三篇:饭店管理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饭店管理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770 更新时间:2004-5-19 9:19:4
520世纪人类物质文明的演进史,实际上是一部从多元化回归专业化,从过分注重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转向注重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历史。在这个浩荡东去的历史潮流中,有许多盛极一时的大企业、大集团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英年早逝,如美国的王安电脑公司、亚洲的巨无霸企业韩国的现代集团等,但相反却还有另外一些企业集团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希尔顿,德国的大众、宝马,日本的丰田、松下等一大批百年老店,却经久不衰,生命之树常青,企业的生命周期缘何差距如此之大?是什么使前者昙花一现?是什么支持后者长盛不衰?有关这一切的答案就是“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1990年著名的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总结无数第三名企业兴衰沉浮的历史后写下了轰动整个管理学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书,在书中他们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公司内部关于如何协调复杂的生产技能和多种关键业务流程知识的汇总,它是企业在某一市场长期、拥有竞争优势的能力资源。国内外很多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强大核心竞争力的运用。日本的本田公司以发动机作为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推广发展到动力机车、摩托车、割草机等产品;日本的佳能公司以光学、图像处理为核心能力发展了复印机、扫描仪等产品;海尔以“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黑白家电领域称雄。环顾当今世界饭店列强,包括希尔顿、雅高、假日等,他们也无一不在技术诀窍、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市场网络或品牌形象等方面有其独到的过人之处,这些知名品牌“扫荡”世界的过程也是他们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的过程。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两位管理学家在总结工业企业经验后得出的,那么对于旅游饭店业是否也“放之四海而皆准”呢?根据笔者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我认为这一理论对时下中国的饭店管理业同样有着广泛的现实指导意义。
随着中美、中欧之间就我国加入WTO协议的相继达成,中国将极有可能在近期成为“日内瓦公社”的平权公民,同时,随着互联网及空间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正在加速向前演进。依靠关税和地方政策保护建立起来的资本壁垒将在一体化的浪潮冲击下土崩瓦解。届时,欧美饭店业管理列强将挟资本、技术、管理、市场、网络方面的先天优势来冲击中国这一前景广阔的市场,而中国饭店管理业无论在市场规模、资本实力还是管理水平方面都无法与欧美列强相提并论,因为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而是巨人与初生婴儿的一场角斗,如果按照西方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我们将必败无疑。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巨人世界里找到我们生存的立足点呢?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企业家活动日”上,海尔老总张瑞敏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全球一体化已成大局的今天,中国企业今后既然要与狼共舞,必须先要成为狼,否则只有被吃掉,这就是强肉弱食的“层林原则”,当今信息产业界的不二“掌门”美国微软公司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赢家通吃的历史。对饭店业者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变成狼,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层林中“胜似闲庭信步”,才能在21世纪站稳脚跟,那么,我们应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一)亲情化、个性化服务。20世纪中后叶以来,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可支配的闲暇时间及剩余财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在此背景下,人类对生命自身价值的审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显得深刻而具体,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理解引致个性化服务在全球大行其道。著名管理战略家约瑟夫派因在其著作《规模化定制:21世纪竞争新前沿》一书中写道:20世纪是大规模生产、流水线的世纪,21世纪则是在规模化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世纪。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则是在高效率的基础上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作为饭店管理业,这样一个高度依赖提供个性化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饭店业者塑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点。具体而言,就是要考虑到顾客作为一个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化需求,饭店的任务就是要创造这样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需求,譬如可以在酒店建立顾客档案,对顾客的地址、生日、口味、最喜爱的菜、最受欢迎的颜色、宗教信仰等方面资料进行电脑存档。等到春节、元旦或顾客生日时给顾客发一封由总经理签名的贺卡或EMAIL。再比如根据顾客上次消费所点的菜单,通过电脑程序分析出顾客的口味特点,给他推荐最适合口味和最喜欢的菜,给顾客房间布置他个人比较喜欢的地毯、窗帘,甚至是小物件等,实现上述非常琐碎的个性化服务,在计算机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的基础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关键是你要想到。黄山风景区排云楼宾馆地处黄山风景区核心地段,由于山上气候多变,防不胜防,一场暴雨之后,经常把游客淋成落汤鸡,一些游客因此得了感冒甚至生病,有鉴于此,该宾馆立刻想到为顾客免费提供烘干衣服的服务,此举看似很小,但是设身处地一想,对游客的心理又起着多么大的温暖作用,个性化服务都是小事,但积小成多,也就形成酒店的个性化品牌。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是一家合资饭店,由著名的喜来顿饭店管理集团管理,该饭店开业仅两年多,但在业界已是声名鹊起。1999年11月上海《财富》年会之后,赴京的20余名世界500强企业的业界“掌门”竞有19名下榻该酒店,个中缘由何在。该饭店总经理布瑞成一语道破天机,“我们的饭店管理服务特别受客人欢迎,我们为每个客房提供个性化的管家服务,我们能对每一个客人的特别需要加以注意,一旦顾客有什么要求会立刻作出反应。”通过给顾客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是这家饭店的取胜之道,也是它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二)差异化经营、特色化服务。不论哪个档次的饭店,都要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以差异化和特色经营作为表现形式建构支撑这种优势的核心能力。在“山”言“山”,以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酒店客源细分市场的培育上,北海宾馆由接待国内外政要和高档消费为主;狮林大酒店以东南亚、台湾客人为主要消费群体,西海饭店以日本客人为主要市场定位目标,着力进行市场差异化开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经营模式,既避免了过度竞争,久而久之,又在相当程序上形成了自己对这一特色市场某种程序的垄断,其他饭店自然无法与其争夺客源。这样相应的市场分工就在一个景区的范围内形成了。再如,上海的和平饭店以典雅、浪漫和具有浓郁的旧上海贵族气息而在上流社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市场,上海凯悦饭店以在上海地区无与伦比的会议设施和吞吐长江的豪迈气概而在会务团队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北京建国饭店以“西餐”而独步天下,广东国际大酒店以全程式的私人服务而“笑傲江湖”,山东曲阜孔府饭店以“孔府菜”而名扬四海„„特色化、品牌化的服务是这些饭店的共同取胜之道,也是他们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无为胜有为,争是不争,不争是争,这是老庄的思想,更是一种哲学的智慧。放弃是一种勇敢的选择,更是自信心和智慧的体现,只有学会放弃,勇于舍弃不兼容的活动和过程,才能在饭店管理中培育起所向披靡的核心竞争力,面面俱到、好大喜功,只会消耗、削弱饭店管理的战略性资产。一百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划时代的著作《国富论》中指出,分工与合作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力量,为了发展
生产力人类必须进行分工与合作,台湾的一位著名管理学者曾经给“企业”两字作了非常贴切的解释,他认为“企业”的企字有两个意义,一是从字形字意上看它有站立和企划的意思,二是企与“弃”同音,企业的另一面也就是要“弃业”,它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最好不要涉足这个行业。由此可见“核心能力”的要点,与其说是要做什么,不如说要不做什么,即把一部分业务外包给别人去做。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在其成名著作《追求卓越》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家公司应集中精力做自己能做得最好的,而把其余的一切外包给别的有专长的人去做。对我国饭店管理业而言,如果企业管理者认为自己在饭店的餐饮或娱乐设施方面没有什么专长,则可以将这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人士和专业集团经营,自己则集中精力干自己最擅长、可以比别人干得出色得多的部分,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样一方面既可以节约企业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享受大分工所带来的更多的边际效益。如锦江饭店管理集团就在不少城市开展了外包业务,合作双方都从这个专业分工中得到了益处。除此之外,南京江苏大酒店、南昌铁路大厦、贵阳金桥饭店等一部分饭店已经在外包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他们就把餐厅、娱乐、商场交给专业经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旗下的星级宾馆有14家且大多分布在黄山风景区,为使下属酒店有更多的精力更好地开展专业化服务,公司决策层果断地将其洗衣房业务、原材料采购业务全部外包给专业化公司去经营,此举不但降低了企业的营运成本,而且减轻了风景区污染,有着很强的社会综合效益。但在目前中国饭店管理业水平现状之下,由于缺乏信誉卓著的餐饮或酒店娱乐连锁企业集团,饭店无法放心将自己的一块重要业务交由别人去经营,这也是我国饭店业务开展不普遍的重要原因,由于无法广泛享受专业化社会性分工所带来的效益,我国饭店业的核心竞争力也难以提高。但从另一方面讲,空缺即是机会,有需求就有市场,如果我们饭店管理业能在比较竞争中,树立起自己在外包业务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也将是我们饭店管理业寻求突围,塑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出口。>(四)适应饭店管理需要,在饭店管理层塑造起一批具有前瞻性眼光、系统性思维及创新性理念的领军型人才,为饭店管理引领正确的航向,提升其面对激烈竞争的生存能力。
在亚洲文化价值作为核心支配力的地区,领导人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功败垂成,全系一身,联想总裁柳传志深谙此道,在其著名的柳氏“三大管理法宝”中将“搭班子”放在首位,他认为,一把手是有战斗力的班子的核心,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中国大陆唯一被哈佛大学列为成功范例的青岛海尔集团,实际上就是张瑞敏的实验场,就像搭积木一样,张瑞敏首席执行官把它想成什么样,总裁杨绵绵就能把它搭成什么样,“张瑞敏敢想,杨绵绵敢干”,海尔今天之所以能成为一家享誉世界的家电制造业巨擘,与张瑞敏、杨绵绵卓越的领导才能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对饭店管理而言更是如此,上海凯悦饭店(位于金茂大厦顶部)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威震上海滩,誉满华夏,与其总裁王宝臣的决策有着直接的关系,1999年11月《财富》论坛在上海召开,而几个月前凯悦饭店刚刚开始装修,按照常理这么大的工程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装修完毕,近乎天方夜谭,但他力排众议,采用各种手段加紧施工,最后饭店的装修工作在论坛开始前完成,参加论坛的各人也能顺利入住,“华夏第一高的饭店品牌,随着财富论坛的召开而声名远播,凯悦饭店也从此确立了其在上海酒店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把手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酒店的竞争力,先行一步谓这为”带“,思想超前谓之为”领“,企业核心人物的带领作用对企业至关重要,企业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实际上就是领导人之间的素质竞争。
(五)自觉学习,不断整合企业的创新活动,在企业内建立”学习型“,以不断激发企业管理者参与核心竞争力培育,提炼活动的热情。
核心竞争力是蕴藏于企业员工身体、公司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中的一种”软件“资源,它有鲜明的时间性,饭店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如果不注意更新、提炼,再培育、再维护,其殚心竭虑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优势将极有可能在新一轮的争夺站中丧失殆尽,历史上无数功成名就的大饭店集团,缘何一夜之间悄然而逝,原因就是”守业要比创业难“,”其兴民勃矣,其亡也忽矣“。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地进行创业,不断地进行学习,将守业变成创业。为此,必须在饭店内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不断更新企业管理者、经营者的知识体系和管理思想,使之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新陈代谢“过程,使企业的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跟上世界饭店业发展的步伐,了解最新的管理与经营手段。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环境愈加变化的情况下,寻求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出路,就是在企业内建立学习型组织,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并且提出了系统思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目标和团队学习等五个技术工具。战略制定是过程导向的,在此过程中集体学习对此战略的制定与形成至关重要。现在已有不少企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每年业务淡季都要举行大规模的业务知识培训,邀请国内外饭店业管理权威和知名人士来公司集中授课,同时我们也鼓励各下属企业开展员工自学和服务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公司下属酒店的服务水平及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
纷乱、碰撞的20世纪已经过去,全球化、信息化及个性化的21世纪已经到来,在新世纪中国饭店业将无可避免地面临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的竞争,中国的管理业只有依靠不断的经营管理创新,不断的塑造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与世界饭店业列强一起坐而论”剑"。
第四篇:饭店管理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饭店管理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黎志
20世纪人类物质文明的演进史,实际上是一部从多元化回归专业化,从过分注重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转向注重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历史。在这个浩荡东去的历史潮流中,有许多盛极一时的大企业、大集团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英年早逝,如美国的王安电脑公司、亚洲的巨无霸企业韩国的现代集团等,但相反却还有另外一些企业集团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希尔顿,德国的大众、宝马,日本的丰田、松下等一大批百年老店,却经久不衰,生命之树常青,企业的生命周期缘何差距如此之大?是什么使前者昙花一现?是什么支持后者长盛不衰?有关这一切的答案就是“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1990年著名的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总结无数第三名企业兴衰沉浮的历史后写下了轰动整个管理学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书,在书中他们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在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公司内部关于如何协调复杂的生产技能和多种关键业务流程知识的汇总,它是企业在某一市场长期、拥有竞争优势的能力资源。国内外很多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强大核心竞争力的运用。日本的本田公司以发动机作为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推广发展到动力机车、摩托车、割草机等产品;日本的佳能公司以光学、图像处理为核心能力发展了复印机、扫描仪等产品;海尔以“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黑白家电领域称雄。环顾当今世界饭店列强,包括希尔顿、雅高、假日等,他们也无一不在技术诀窍、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市场网络或品牌形象等方面有其独到的过人之处,这些知名品牌“扫荡”世界的过程也是他们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的过程。
“核心竞争力”理论是两位管理学家在总结工业企业经验后得出的,那么对于旅游饭店业是否也“放之四海而皆准”呢?根据笔者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我认为这一理论对时下中国的饭店管理业同样有着广泛的现实指导意义。
随着中美、中欧之间就我国加入WTO协议的相继达成,中国将极有可能在近期成为“日内瓦公社”的平权公民,同时,随着互联网及空间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正在加速向前演进。依靠关税和地方政策保护建立起来的资本壁垒将在一体化的浪潮冲击下土崩瓦解。届时,欧美饭店业管理列强将挟资本、技术、管理、市场、网络方面的先天优势来冲击中国这一前景广阔的市场,而中国饭店管理业无论在市场规模、资本实力还是管理水平方面都无法与欧美列强相提并论,因为这不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而是巨人与初生婴儿的一场角斗,如果按照西方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我们将必败无疑。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巨人世界里找到我们生存的立足点呢?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企业家活动日”上,海尔老总张瑞敏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全球一体化已成大局的今天,中国企业今后既然要与狼共舞,必须先要成为狼,否则只有被吃掉,这就是强肉弱食的“层林原则”,当今信息产业界的不二“掌门”美国微软公司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赢家通吃的历史。对饭店业者而言也是如此,只有
变成狼,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层林中“胜似闲庭信步”,才能在21世纪站稳脚跟,那么,我们应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
(一)亲情化、个性化服务。20世纪中后叶以来,随着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可支配的闲暇时间及剩余财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在此背景下,人类对生命自身价值的审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显得深刻而具体,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理解引致个性化服务在全球大行其道。著名管理战略家约瑟夫派因在其著作《规模化定制:21世纪竞争新前沿》一书中写道:20世纪是大规模生产、流水线的世纪,21世纪则是在规模化基础上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世纪。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则是在高效率的基础上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作为饭店管理业,这样一个高度依赖提供个性化服务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饭店业者塑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点。具体而言,就是要考虑到顾客作为一个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化需求,饭店的任务就是要创造这样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需求,譬如可以在酒店建立顾客档案,对顾客的地址、生日、口味、最喜爱的菜、最受欢迎的颜色、宗教信仰等方面资料进行电脑存档。等到春节、元旦或顾客生日时给顾客发一封由总经理签名的贺卡或EMAIL。再比如根据顾客上次消费所点的菜单,通过电脑程序分析出顾客的口味特点,给他推荐最适合口味和最喜欢的菜,给顾客房间布置他个人比较喜欢的地毯、窗帘,甚至是小物件等,实现上述非常琐碎的个性化服务,在计算机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的基础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关键是你要想到。黄山风景区排云楼宾馆地处黄山风景区核心地段,由于山上气候多变,防不胜防,一场暴雨之后,经常把游客淋成落汤鸡,一些游客因此得了感冒甚至生病,有鉴于此,该宾馆立刻想到为顾客免费提供烘干衣服的服务,此举看似很小,但是设身处地一想,对游客的心理又起着多么大的温暖作用,个性化服务都是小事,但积小成多,也就形成酒店的个性化品牌。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是一家合资饭店,由著名的喜来顿饭店管理集团管理,该饭店开业仅两年多,但在业界已是声名鹊起。1999年11月上海《财富》年会之后,赴京的20余名世界500强企业的业界“掌门”竞有19名下榻该酒店,个中缘由何在。该饭店总经理布瑞成一语道破天机,“我们的饭店管理服务特别受客人欢迎,我们为每个客房提供个性化的管家服务,我们能对每一个客人的特别需要加以注意,一旦顾客有什么要求会立刻作出反应。”通过给顾客提供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是这家饭店的取胜之道,也是它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二)差异化经营、特色化服务。不论哪个档次的饭店,都要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空缺中寻找机会,建立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以差异化和特色经营作为表现形式建构支撑这种优势的核心能力。在“山”言“山”,以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在酒店客源细分市场的培育上,北海宾馆由接待国内外政要和高档消费为主;狮林大酒店以东南亚、台湾客人为主要消费群体,西海饭店以日本客人为主要市场定位目标,着力进行市场差异化开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经营模式,既避免了过度竞争,久而久之,又在相当程序上形成了自己对这一特色市场某种程序的垄断,其他饭店自然无法与其争夺客源。这样相应的市场分工就在一个景区的范围内形成了。再如,上海的和平饭店以典雅、浪漫和具有浓郁的旧上海贵族气息而在上流社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市场,上海凯悦饭店以在上海地区无与伦比的会议设施和吞吐长江的豪迈气概而在会务团队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北京建国饭店以“西餐”而独步天下,广东国际大酒店以全程式的私人服务而“笑傲江湖”,山东曲阜孔府饭店以“孔府菜”而名扬四海„„特色化、品牌化的服务是这些饭店的共同取胜之道,也是他们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无为胜有为,争是不争,不争是争,这是老庄的思想,更是一种哲学的智慧。放弃是一种勇敢的选择,更是自信心和智慧的体现,只有学会放弃,勇于舍弃不兼容的活动和过程,才能在饭店管理中培育起所向披靡的核心竞争力,面面俱到、好大喜功,只会消耗、削弱饭店管理的战略性资产。一百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划时代的著作《国富论》中指出,分工与合作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力量,为了发展生产力人类必须进行分工与合作,台湾的一位著名管理学者曾经给“企业”两字作了非常贴切的解释,他认为“企业”的企字有两个意义,一是从字形字意上看它有站立和企划的意思,二是企与“弃”同音,企业的另一面也就是要“弃业”,它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最好不要涉足这个行业。由此可见“核心能力”的要点,与其说是要做什么,不如说要不做什么,即把一部分业务外包给别人去做。管理学家汤姆·彼得斯在其成名著作《追求卓越》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家公司应集中精力做自己能做得最好的,而把其余的一切外包给别的有专长的人去做。对我国饭店管理业而言,如果企业管理者认为自己在饭店的餐饮或娱乐设施方面没有什么专长,则可以将这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人士和专业集团经营,自己则集中精力干自己最擅长、可以比别人干得出色得多的部分,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样一方面既可以节约企业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享受大分工所带来的更多的边际效益。如锦江饭店管理集团就在不少城市开展了外包业务,合作双方都从这个专业分工中得到了益处。除此之外,南京江苏大酒店、南昌铁路大厦、贵阳金桥饭店等一部分饭店已经在外包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他们就把餐厅、娱乐、商场交给专业经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旗下的星级宾馆有14家且大多分布在黄山风景区,为使下属酒店有更多的精力更好地开展专业化服务,公司决策层果断地将其洗衣房业务、原材料采购业务全部外包给专业化公司去经营,此举不但降低了企业的营运成本,而且减轻了风景区污染,有着很强的社会综合效益。但在目前中国饭店管理业水平现状之下,由于缺乏信誉卓著的餐饮或酒店娱乐连锁企业集团,饭店无法放心将自己的一块重要业务交由别人去经营,这也是我国饭店业务开展不普遍的重要原因,由于无法广泛享受专业化社会性分工所带来的效益,我国饭店业的核心竞争力也难以提高。但从另一方面讲,空缺即是机会,有需求就有市场,如果我们饭店管理业能在比较竞争中,树立起自己在外包业务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也将是我们饭店管理业寻求突围,塑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出口。
(四)适应饭店管理需要,在饭店管理层塑造起一批具有前瞻性眼光、系统性思维及创新性理念的领军型人才,为饭店管理引领正确的航向,提升其面对激烈竞争的生存能力。
在亚洲文化价值作为核心支配力的地区,领导人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功败垂成,全系一身,联想总裁柳传志深谙此道,在其著名的柳氏“三大管理法宝”中将“搭班子”放在首位,他认为,一把手是有战斗力的班子的核心,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中国大陆唯一被哈佛大学列为成功范例的青岛海尔集团,实际上就是张瑞敏的实验场,就像搭积木一样,张瑞敏首席执行官把它想成什么样,总裁杨绵绵就能把它搭成什么样,“张瑞敏敢想,杨绵绵敢干”,海尔今
天之所以能成为一家享誉世界的家电制造业巨擘,与张瑞敏、杨绵绵卓越的领导才能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对饭店管理而言更是如此,上海凯悦饭店(位于金茂大厦顶部)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威震上海滩,誉满华夏,与其总裁王宝臣的决策有着直接的关系,1999年11月《财富》论坛在上海召开,而几个月前凯悦饭店刚刚开始装修,按照常理这么大的工程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装修完毕,近乎天方夜谭,但他力排众议,采用各种手段加紧施工,最后饭店的装修工作在论坛开始前完成,参加论坛的各人也能顺利入住,“华夏第一高的饭店品牌,随着财富论坛的召开而声名远播,凯悦饭店也从此确立了其在上海酒店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把手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酒店的竞争力,先行一步谓这为”带“,思想超前谓之为”领“,企业核心人物的带领作用对企业至关重要,企业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讲,实际上就是领导人之间的素质竞争。
(五)自觉学习,不断整合企业的创新活动,在企业内建立”学习型“,以不断激发企业管理者参与核心竞争力培育,提炼活动的热情。
核心竞争力是蕴藏于企业员工身体、公司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中的一种”软件“资源,它有鲜明的时间性,饭店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如果不注意更新、提炼,再培育、再维护,其殚心竭虑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优势将极有可能在新一轮的争夺站中丧失殆尽,历史上无数功成名就的大饭店集团,缘何一夜之间悄然而逝,原因就是”守业要比创业难“,”其兴民勃矣,其亡也忽矣“。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地进行创业,不断地进行学习,将守业变成创业。为此,必须在饭店内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不断更新企业管理者、经营者的知识体系和管理思想,使之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新陈代谢“过程,使企业的员工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跟上世界饭店业发展的步伐,了解最新的管理与经营手段。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环境愈加变化的情况下,寻求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出路,就是在企业内建立学习型组织,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并且提出了系统思维、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目标和团队学习等五个技术工具。战略制定是过程导向的,在此过程中集体学习对此战略的制定与形成至关重要。现在已有不少企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每年业务淡季都要举行大规模的业务知识培训,邀请国内外饭店业管理权威和知名人士来公司集中授课,同时我们也鼓励各下属企业开展员工自学和服务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公司下属酒店的服务水平及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
纷乱、碰撞的20世纪已经过去,全球化、信息化及个性化的21世纪已经到来,在新世纪中国饭店业将无可避免地面临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的竞争,中国的管理业只有依靠不断的经营管理创新,不断的塑造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与世界饭店业列强一起坐而论”剑"。
第五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外包的关系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外包的关系,然后分析了物流外包带来的利弊,认为建立第三方物流供需联盟可有效地解决业务外包的弊端;并通过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以及现实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供需联盟构建的可行性,从而实现联盟的帕雷托最优。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外包 物流供需联盟 博弈 帕雷托最优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外包的关系
1990年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mel)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公司核心能力》中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它通过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效益。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重要源泉。
核心能力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只有发展那些有价值的、稀缺的、不易被模仿和不可替代的异质性资源和能力,不断开发和利用外部的互补性资源,才有可能持续地保持竞争优势。由于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拥有和管理所有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企业只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来突出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与此同时,在自身不具备相应资源或不想在所需资源付出更多投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能力,实施外包或与外包企业缔结战略联盟。
实施外包业务可以从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方面,企业把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可以集中精力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外包业务,是利用社会化专业服务来强化自己所不足的(或不具备的)资源和能力以降低投资风险和成本,这样可以较大地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进而更有力地支持企业的核心业务。
基于第三方物流外包的利弊分析
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物流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物流成本也越来越高。据资料显示,有近60%的公司认为物流不是他们的主业,这就意味着物流不是这些企业的核心能力,且企业的物流资源与能力难以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与顾客需求,那么企业就应该实施物流外包,将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经营和管理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能力。因为它从事的是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一般拥有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和物流信息网络,在物流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可以获得竞争优势;为众多的物流需求企业提供服务,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和系统协调效益,从而大大降低物流需求企业的经营成本。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的优质服务既可满足物流需求企业复杂多变的物流服务要求,同时又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蓬勃发展,从而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基于第三方物流外包的弊端
虽然物流外包能给企业带来许多利益,但其也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风险:企业信息的外泄,信息共享可以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更好地安排生产作业,及时配送产品,在降低成本地同时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但信息共享意味着企业信息传递范围的扩大,这无疑使得信息更易外泄,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败德行为,这是指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后,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用户企业利益的行为,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装卸搬运过程中故意要挟,或因一方违约而使服务中断等等;容易出现合同纠纷,由于“世界是复杂的,协议是不完全的”,物流外包合同不可能包含所有后果并且将它们进行明确地规定,而且在物流运作中还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双方协商解决,这在双方不对称信息的前提下履约就极易产生冲突和纠纷,增加了协调的困难;来自企业内部的反对,业务外包会使原来的职能型组织结构转变为流程型的网络结构,这个过程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企业内部员工的阻挠和反对,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基于第三方物流外包的优势
目前,为了使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合作时能有效地“趋利”而“避害”,物流供需双方在合作一开始就培养相互之间的信任,以维持和发展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企业间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合作形式就是物流供需联盟,它强调企业双方在市场交易中进行战略性的合作和协调。从威廉姆森(Willamson)的交易费用决定因素来看,首先,物流供需联盟的建立将促使联盟成员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联盟成员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种种交易费用。同时,联盟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交易双方之间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因这一行为带来的交易费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其次,从资产专用性特征看,企业之间趋于以物流战略联盟替代市场机制以稳定交易关系,降低交易费用。资产的专用性越高,交易双方签约关系保持长期稳定性越有意义,企业之间合作的意愿越强,尤其物流联盟对专用性资产的“共同占有”更是降低风险与费用的有效选择;从交易的不确定性特征看,建立物流联盟,可充分利用联盟组织的稳定性抵消外部市场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进而减少由不确定性引致的交易费用。最后,交易频率是通过影响相对的交易费用而决定交易合约和制度安排的选择。交易频率越高意味着双方的交易量很大且交易经常地不断进行,从而产生较高交易费用。物流供需企业之间由于存在较高的交易频率,因而乐于建立供需联盟来稳定交易关系,节约交易费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企业的博弈分析
物流供需联盟是物流供需双方自愿的合作组织,但这种联盟组织并不会自动产生。因为物流供需联盟中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生存和发展方面的考虑,以及“经济人”的自利倾向,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企业之间存在着非合作和合作关系的博弈。
假设存在两个博弈参与人,一个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另一个为物流需求企业。它们在企业交易中有两个战略:即实行合作和实行不合作。实行合作是指博弈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然后采取一致行动;实行不合作则是指博弈双方不能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后违背协议而无法达成一致行动。
同时,我们假定物流供需双方:过去没有任何彼此合作的经历,并且不考虑未来的合作,即博弈是静态的;对彼此合作与不合作时,各自从联盟中得到的利益有充分的了解,也知道自己行动后对方的反应以及最终的结果,即博弈是完全信息的。
表1所示即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物流需求企业在一次性交易中的支付矩阵。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双方将各得利益6单位;如果一方合作,另一方不合作,不合作的一方会采取投机手段获得高额利益10单位,而合作的一方不仅得不到经济利益,还会有额外的损失1单位;如果双方均不合作,它们各得利益2单位。显然地,对于物流需求企业而言,给定第三方物流企业采取合作战略,则物流需求企业选择不合作战略时的利益要比选择合作战略时的利益高(10>6);若给定第三方物流企业采取不合作战略,则物流需求企业仍然是选择不合作战略时的利益要比选择合作战时略的利益高(2>-1);因此,物流需求企业的占优战略是不合作。同理,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无论物流需求企业如何选择,其占优战略也是不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就是(不合作,不合作),其利益为(2,2)。这个均衡结果是无效率的。
事实上,博弈双方的对策并非是静态的、一次性的。他们很有可能在同样的场合中(只是时间、地点不同而已)再次见面,也有可能与其它的参与人在相同的场合见面,换言之,每个参与人都会面临重复博弈。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参与人的占优战略将会发生变化。因为在多次合作交易中,企业彼此间深知,如果为了短期利益而采取不合作行动,就会失去对方的信赖,而从长期利益考虑,企业则会遭到损失。
从表1可知,如果物流需求企业合作,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合作,第三方物流企业一次博弈的收益是10单位,而物流需求企业却遭到1单位的损失,结果是供需双方不会有第二次合作。如果双方都选择合作,并按协议规定完成交易,它们将从联盟中各得利益6单位,其结果是双方会再次合作。很明显,如果企业之间连续多次合作交易,企业就会选择合作战略。因此,企业总是在重复博弈中建立起自己的好名声,减少道德风险,树立合作的信誉,并以此鼓励对方也树立起合作的信誉,使其(合作,合作)变为纳什均衡点,以达到帕雷托最优状态。
建立第三方物流供需联盟的必要性
伴随着核心竞争力理论和物流理念的深入,企业界对物流业务外包日益重视,这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供需联盟的建立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
大量的实践亦表明,与几年前一个企业拥有多个物流服务商并频繁更换物流服务商不同的是,企业中已经开始出现了削减物流服务商数量和延长物流合同期限的趋势。这一方面是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的提高,逐步赢得了物流需求企业的信任;另一方面是由于物流需求企业认识到只有与物流服务商长期合作,才能不断挖掘物流潜力,降低交易成本,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实际上,重庆长安集团与民生实业公司、美国美集物流公司(APLL)早在2001年8月就合资成立了重庆长安民生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同一时间,著名家电企业科龙和小天鹅与大型物流服务提供商中远物流第三方也合资成立了安泰达物流公司。实践证明,这种联盟不仅保障了物流的高效运行,还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使交易各方都从中获利。
参考文献:
1.Prahalad C K, Hama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2.王淑云.物流外包的理论与应用[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董千里.供应链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路易斯•普特曼.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陈郁.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M].上海三联书店, 1996
6.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7.任剑新.企业战略联盟研究:一个新型产业组织的典型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8.贺盛瑜.物流联盟企业间的信任博弈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4(10)
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3年)[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