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小学中层干部实施竞争聘任的指导意见
关于中小学中层干部实施竞争聘任的
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中小学管理人员队伍,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参照《山东省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科员(股)级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经研究全县中小学(含职业学校、幼儿园、体育学校)新任聘期聘任的中层干部(含单位副职、下同)实行竞争上岗,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竞争上岗范围
全县中小学(含职业学校、幼儿园、体育学校)所有中层干部职位(县委管理干部除外),原则上采用竞争上岗的办法进行选拔聘用。党、工、青、妇组织负责人按各自章程产生。
乡镇(街道、开发区)教体办管理干部,由乡镇(街道、开发区)教体办依据此《意见》制定竞争上岗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竞争上岗,并将实施方案及竞聘结果及时报县教育教体局备案。
二、中小学工作机构和领导职数设置
根据《山东省全日制中小学职业中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学校内设工作机构和领导岗位设置原则上按以下标准确定:
(一)普通中学:一般配备校长1人。副校长1人,24个教学班以上的可增配副校长人。工作机构一般设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政教处。各工作机构可配备主任1人: 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教务处副主任、总务处副主任各1人。
(二)职业学校和体育运动学校:工作机构除参照普通中学的规定设置外,职业学校可设立生产实习和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体育运动学校可设立训练处、科研室、配备主任1人,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副主任1人。
(三)县直小学和乡镇(街道)中心小学、完全小学:一般配备校长1人,副校长1人,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副校长1人。12个教学班以下的学校只配备校长1人。工作机构一般设教导处、总务处: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政教处。各工作机构可配备主任1人: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 教务处副主任。
党、工、青、妇组织负责人,按 一人多岗、专兼结合的原则,可实行兼职。
三、竞岗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资格
参加竞争上岗人员的条件和资格除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有以下条件和资格;
1、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理论修养和政策水平,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教学成绩优秀,绩效考核成绩突出,得到师生、同行的公认;
2、中学人员应具有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中学一级或以上教师职务:小学人员应具有大学专科或以上学历。小学一级或以上教师职务;
3、应有6年及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近3年担任年级组长(级部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管理职位,竞争中层正职应有3年及以上下一级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工作经验显著的也可以破格聘任;
4、身心健康,初任职年龄原则上小学不超过50周岁,中学不超过55周岁;
5、近3年的年度考核均为合格或以上等次;
6、符合岗位需要的其他条件。
四、竞争上岗程序和方法
(一)成立机构。学校成立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小组,乡镇(街道)中学、县直学校由校长任组长,小学由乡镇(街道)教办主任任组长、小学校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学校党组织和无参与竟岗的在职教职工代表及工、青、妇组织负责人代表组织。工作小组成员应经教代会或全体人员通过。工作小组主要负责竞争上岗的各项具体工作。
(二)制定《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该方案应包括竞岗的职位及人数、竞争者的资格条件、岗位职责及竞岗程序和办法等具体内容。
(三)宣传发动。召开教职工大会,宣传竞争上岗的目的、意义,公布拟竞争的职位和任职条件,发动教职工积极参与。把《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向全体教师公布,并在相关网站公开。
(四)公开报名。采用组织推荐、群众举荐或个人自荐等办法报名。被推荐者或自荐者填写相关的报名表,经学校竞岗工作小组初审合格后,将其有关学历、资历 及业绩资料报送教育体育局竞岗领导小组。
(五)资格审查。由对报名人员资格进行审定,并公布经审查合格的竞争人员名单。
(六)组织考评。考评的项目可分为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3项,全部采用量化赋分的办法进行。每项按100分制计分。最后分别按2:4:4的比例计算出综合总分(计分方法附后)。(1)演讲答辩。竞岗者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演讲答辩。演讲内容,主要包括介绍本人的工作经历及德才情况,说明自己适合担任的具体职位及理由,以及做好该职位工作的设想和思路;答辩,主要回答有竞岗领导小组提出的有关问题。最后,竞岗领导小组根据竞岗者演讲答辩的综合表现,分别对竞岗者进行评分。
(2)民主测评。根据演讲答辩成绩,每一职位从高分到低分,按1:3的比例(不足此比例的按实际参加竞岗人数)确定民主测评对象。在测评对象所属的学校全体教职工不少于80%的范围内,对他们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成绩以竞争者获得的同意推荐票数与实到会人数之比按百分制折算。
(3)组织考察。根据竞岗人员前两项分别按比例折算后的总分排名,按岗位人数与竞岗人数1:2的比例决定考核对象(不足此比例的按实际参加竞岗人数),按干部管理权限,由竞岗领导小组组成考察 工作组,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察,考查成绩以考察对象获得的同意推荐人数与被访人数之比按百分制折算。
(七)初定人选。按管理干部权限,根据考察对象的综合总成绩确定初定人选,考察工作组写出书面报告,经校长审核同意,呈报干部管理部门党组织,县教育体育局党委或乡镇(街道、开发区)教体办对初定人选进行考察征求意见,经集体讨论决定拟聘任人员,然后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
(八)聘任。经公示后,予以聘任,由校长与竞岗者签订聘用合同。聘用采用任期制。任期为三年,任期届满后,所任职务自然终止。任期期间。每学年应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述职并接受考评,考评结果为不称职或两次基本称职者,则终止任职。每年考评均为称职以上,任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后,有资格参加下一个聘期的竞聘。
五、有关要求
(一)竞争上岗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全体教职工统一认识,了解工作流程,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教职工积极参与竞争,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符合条件者报名。
(二)充分发挥党组织和教代会的监督作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选拔人才,对违反有关规定、搞不正之风的,要严肃查处。
(三)注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竞争上岗,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对竞争落选者,要给予积极的引导,鼓励他们继续提高。对竞争中表现突出,但由于职务有限,未能获得选拔任用的,学校可把他们列为学校的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和管理。
(四)竞争上岗实行回避制度。竞聘人员凡与学校负责人有夫妻关系、直属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竞聘该校中层干部岗位,也不得在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工作。竞聘工作组织成员在办理人员竞聘事项时,如遇与自己工作有上述亲属关系的,也应当回避。
(五)严肃竞争上岗纪律,严禁拉票贿选。不准再组织考评中搞拉票等非组织活动,通过宴请、安排消费活动、打电话、发短信、当面拜访、委托或授意中间人出面说情、举办联谊活动等形式,请求他人给予自己关照:不准贿赂代表;不准参与或者帮助他人拉票贿选。对拉票贿选的,一律排除考察人选,已列为候选人的取消候选人资格,已经提拔的责令辞职、免职、降职或者依法罢免,贿选的还要依纪依法处理:参与或者帮助他人拉票贿选的,比照为自己拉票贿选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理。
微山县教育体育局 2016年8月22日
第二篇:河源市中小学教师职称竞争推荐工作指导意见
河源市中小学教师职称竞争推荐工作指导意见
为规范我市中小学职称评审工作中教师竞争推荐环节标准和程序,切实维护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权益,保障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平稳开展,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做好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要求及我市实际,提出本意见。
一、竞争推荐原则
1.竞争推荐坚持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和岗位数量范围内进行,不得进行岗位结构比例和核定岗位数量范围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任职资格推荐。
2.学校原则上在每年第一季度一次性制订竞聘推荐方案,原则上以当年同级人社部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岗位使用申请表的批复为准。按照核准的中、高级岗位设臵总量、等级及其数量组织实施。新增岗位一律不能用于非教师职称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
3.原则上,采取已取得相应职称的低聘教师与拟正常申报职称的两类教师分开竞岗。竞聘的岗位数在取得相应职称的低聘教师与拟正常晋升人员教师的分配为7:3。允许学校适当调整新增空岗分配比例,报经同级人社、教育两主管部门核准执行。
4.竞争推荐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贯彻以人为本和人人皆可成才的科学人才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不拘一格选人用人。
5.任职资格竞争推荐,须坚持以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为导向,实行同行专家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择优推荐。
6.拟正常申报职称教师应具备《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试行)》中相应级别基本任职条件。
7.实行回避制度,参加竞岗推荐的学校领导不参加集体研究会议。推荐委员会成员与参加竞聘教师有夫妻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近姻亲关系的,实行回避。
二、竞争推荐程序
1.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其他各类岗位的聘用,研究制订本单位《中小学教师职称竞聘推荐方案》(以下简称《竞聘推荐方案》),在单位公开征求意见,获全体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并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并在单位公布。方案内容应包括:学校岗位设臵、人员聘用(含高职低聘)、岗位空余、拟竞聘岗位及数量、拟推荐申报人数、任职条件、竞聘程序、推荐委员会人员组成等事项;
2.单位将《竞聘推荐方案》和最新核准的《中小学校教师岗位核定及空岗使用申请表》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同级人社部门备案后实施;
3.个人报名,范围包括:已评高级或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待聘用教师,拟申报高级或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教师,由个人向学校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并提交《河源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申报表》及相关申报评审材料;
4.学校通过教代会推举或广泛征求意见,领导推荐,成立不少于7人的以同行专家和一线教师为主的推荐委员会,由负责教学校长、一线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等组成。推荐委员会应具广泛代表性,其中,一线专任教师(没有兼任行政职务,“双肩挑”人员按非专任教师计算)的人员不少于3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不多于3人,除学校人事管理工作人员外,其他没有教师职称的人员原则上不作为推荐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当竞岗推荐的教师不能成为推荐委员会组成人员。
5.对“高职低聘”教师,推荐委员会可采取考核或答辩等方式进行竞推,考核评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下等次的,或受相关处分
的教师,3年内不纳入竞推范围。其中,受处分的,从处分期满后计算3年。
6.对拟正常晋升教师,推荐委员会依据《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试行)》的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推荐意见;
(1)根据《河源市中小学推荐评审量化评价条件指标》(见附件)对拟正常晋升教师进行必备条件指标审查;
(2)对符合必备条件教师,参照《河源市中小学推荐评审量化评价条件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指标赋分。
(3)对所有拟正常晋升教师量化评价得分进行排序,并在学科平衡等方面综合考虑竞推。
7.鉴于“高职低聘”教师普遍比正常晋升教师在资历、教学能力等方面具优势,同时考虑到保持内部平衡和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度,建议允许竞岗不成功的“高职低聘”教师仍可与正常晋升教师一并再次竞岗。上述做法由学校在拟定竞聘方案时予以明确。
8.学校推荐委员会推荐人数按照《中小学校教师岗位核定及空岗使用申请表》核准的使用岗位计划数量等额推荐。
9.学校领导班子应召开专门会议,在充分听取推荐委员会意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员,并做好会议记录备查,可避免实名记录。同意推荐人数应小于或等于空缺岗位数量。
10.学校要对确定的推荐人员名单及申报材料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
11.公布推荐结果。对通过的拟竞聘人员办理聘用手续,对拟推荐申报人员按要求报送评审材料到教育主管部门。
12.单位规模小、人员少的,可按照上述基本程序,可通过整合,统筹组织竞争推荐。
三、竞争推荐监督管理
1.中小学教师竞争推荐是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增强工作透明度,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保证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切实做好宣传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竞争推荐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2.各级人社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明确责任人,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单位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工作的指导、监督,按要求及时对推荐结果进行审核认定。
3.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认真做好竞争推荐的组织实施工作。
4.专业技术人员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凡有填报假材料,提供假数据、假成绩、假论文、假成果、假获奖证明或伪造学历、任职年限等情况之一的,取消其资格;已骗取了专业技术资格的,由审核部门予以取消,已被聘任(任命)职务的,还要由聘任(任命)单位领导予以解聘(撤消);自查实之月起未满五年的不准其再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至撤销职务的党纪处分或警告至撤职的行政处分。
5.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有关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至撤销职务的党纪处分或政纪处分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方面的处理,或警告至撤职的行政处分。对不该评聘而被评聘的专业技术职务,一律予以取消。
(1)违反推荐标准、程序及有关规定,擅自制定“土政策”、“土章程”的,以及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程序或材料上报的,造成不良后果的;
(2)有关组织和个人为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提供假证明材料的,私自更改评议推荐意见或结果者;
(3)评委违反有关规定和评审纪律,搞不正当活动,造成不良后果的。
6.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其他有关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的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年10月14日
2016
第三篇:关于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导意见
温教研〔2011〕66号
关于中小学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市局直属各学校:
有效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这里的教学效果,不是指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为了引领中小学扎实开展有效教学实践与研究,实现“减负增效”,特制订本指导意见。
一、基本思路与理念
(一)关注四大要素,内化有效教学理念。
1.学生发展。有效教学必须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前途命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收获,乃至学生科学态度、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形成等。
3.教学反思。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断反思教与学的行为,持续追问:“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低效的原因何在?”“我的教学有效吗?”“怎样的教学策略、方式更有效?”
4.科学评价。有效教学强调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测性,便于检测教学效果;注重通过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树立三大意识,践行有效教学理念。
1.目标意识。教师要与课程标准对话,与学校办学目标融合,关注不同学段的学生群体发展目标的适切性,定准教学要求。做到心中有课标,教学有目标,做有目标意识的教育者。
2.差异意识。教师要与学生个体对话,关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用心读懂每位学生,选择适切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做到眼中有学生,教学有分类,做有差异意识的教育者。3.创新意识。教师要与自我对话,关注教学行为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追求高效教学。做到实施有策略,教学有创新,做有创新意识的教育者。
二、主要任务与策略
(一)规范教学目标,提高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规定了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要求。教学目标设计要立足学科本质,凸现教育价值,着眼整体;既要有学科学段教学的特征,又要有课程“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和具体的课时实施目标,努力构建有效教学的目标体系。
1.关注学生,主体凸现。教学目标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与认知基础,在基本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体现差异性、多元性。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即学生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能够收获什么,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哪些具体的进步。
2.注重过程,行为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行为条件即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可以结果化的目标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行为动词要求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体验性或表现性的目标,要描述学生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
3.注重实效,强调适切。教学目标设计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即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也是大多数学生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目标设计的数量、难度要适切;教师还要根据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实际效果及时修改、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与实效性,实现最优化教学。
教研组要开展教学目标的设计、实施、评价、反馈的实践研究,强化“依据目标施教”的理念,力求目标是适切的、多维的、明确的,真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切实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做有目标意识的教师。
(二)设计弹性学案,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弹性学案是充分估计学生的学习差异,遵循学生思维特点,从实际学习起点出发,设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它要求教师不能只从教材出发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设计可供选择的学习任务,突出教学重点,为学生主动学习预留时间与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1.研究学生,找准学习起点。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已经具备的从事特定学科内容或任务学习的有关知识、技能、认知方式等基础,是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要切实了解多少学生具备了哪些学习基础,哪些需要点拨、指导,从何处开始,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难点等方面选择教学内容,策划教学全过程。
2.开发教材,挖掘学习资源。教师要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创设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激发学习欲望;要将教材静态知识动态化: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
3.着眼发展,策划学习活动。教师要客观分析学习内容,尊重学生差异发展的需求,设计可供选择的学习活动;要体现学习过程的预设与生成,学习方式的多样,结合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与学生自学,做到优势互补。
教研组要监控集体备课过程,倡导教师设计弹性学案,要求教师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力争做到目标有效、环节有效、活动有效、指导有效、训练有效,真正做到“学是因为需要学”,“教是为了促进学”。
(三)研究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多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是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是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在主动建构中习得知识与方法,在感悟、体验中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1.探索“整体教学”,引导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环节,即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途径和方法。“整体教学”改变按课时划分教学内容的办法,而采用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标准,根据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水平,将教学内容划分成教学单元,并按单元组织教学。
“整体教学”具体可分四个步骤:①自学探究:教师概括介绍单元内容和自学探究路线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及时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思维阻碍点和独特思维方法等。②重点讲授:教师根据学生自主探究情况,讲授本单元重点、难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讲授获得结论的思维方法以及知识的起源、发展方向。③综合训练: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和本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与程序,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思维方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④总结巩固:学生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认知结构;还可以写学习心得、研究性小论文,或阐明自己见解,或把内容引申拓宽,或寻求新结论和方法。“整体教学”可以选择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改错课、小结课等课型进行教学。
2.探索“互动教学”,引导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环节,也是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批判能力的重要环节。“互动教学”改变传统接受式的单向教学过程,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教学过程。
教师要创设互动机会,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教师在互动中要发挥倾听者、引导者、激励者等作用,注重民主与平等,注重双向、多向交流。
教师要丰富互动内容,加强师生间、生生间内心沟通和情感交流,展示个性化学习方式;要以师生发展为目的,真诚沟通,相互借鉴,实现共同发展。
教师要提高互动深度,避免无效提问,要有思维的碰撞,有教学矛盾的激化,引导学生有效提问,调动师生合作交流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3.探索“差异教学”,引导个体化学习
个体化学习是主动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个体学习规律和学习习惯的研究探索,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差异教学”的核心要素是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和了解,从而引导学生实现个体化学习。差异教学的形式很多,如掌握学习、分流教学、分层递进教学、异步教学、自然分材教学等,它们都强调因材施教,即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要充分开发、利用学生差异中存在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其操作步骤:①了解把握学情;②制定体现差异的教学目标;③实施差异教学策略;④实行体现差异的教学效果测评。
“整体教学”针对的是教学内容,“互动教学”针对的是教学方式,“差异教学”针对的是学习主体。教研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研究学生学习过程,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精教”的课堂形态,充分体现“以学为主”的原则,让教师的“导”服务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由“教”向“学”的转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探索分类作业,提高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分类作业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根据目标与学情,精心设计适合不同类型与特点的学生、针对不同维度与层次的目标、难度和数量适当的作业,提高作业的适切性、多元性、合理性,在技术层面实现减负的目标。
1.尊重差异,体现适切性。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设计作业,既要兼顾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特长,也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让学生可以选择作业,以不同个性与形式,愉快地完成作业,让作业成为学生实践、拓展、创造的乐园。
2.注重实践,体现多元性。教师要指导学生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信息,适当布臵一些在实践中才能完成的“长作业”、“家庭实验项目”,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整合;教师还要从课内到课外,从已知向未知延伸,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和运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并自主探究解决。
3.强化基础,体现合理性。教师要研究教材编排意图,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针对重难点,精选或设计作业,分类布臵作业,体现基础性作业与发展性作业相结合的原则。
教研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加强作业功能、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作业设计与运用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建构科学的作业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与研究能力;要求教师切实做到“精选、先做、全批”,并随时摘记作业中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积累有效教学资源。
(五)掌握命题技术,提高教学测评的有效性。
命题技术是有效教学测评的基本保证,要通过提高检测题与试卷的质量,切实发挥检测的诊断、导向、激励功能。教师要研究教学测评,提高命题水平和考试质量,提高对测验结果的分析与应用能力,准确把握学科标准与问题,改进教学过程。
1.研究检测目标,明确命题要求。教学检测是标准参照的水平性考试,注重考核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特别是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坚持“关注基础”的原则,突出 “能力立意”,体现“学以致用”。同时,加强对高考与中考等选拔性考试的研究。
2.研究试卷编制,掌握命题技术。试卷整体检测要求应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体现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试卷编制应以“卷”的结构设计在先,“题”的选择或编制在后。试卷编制研究主要包括:试卷份量、难度结构、内容结构(知识和能力)、题型结构、栏目和格式;题目的检测目标、心智技能层次、能力要素特征,题目的科学性、文字、插图等。
3.研究试卷评析,提高测评效度。
教学检测是对教和学质量的检验,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与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其中试卷评析是教学检测的重要环节,是反馈命题质量,改进命题技术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学会撰写试卷分析报告,寻找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提炼改进教学的方法、策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研组应积极开展命题与考试研究,专人把好命题质量关,要抓好检测数据分析,通过教学检测与试卷评析让学生真正明白检测的意图,真正经历做题的过程,真正剖析失分的原因,真正感悟解题的要领,真正体验提升的快乐。
三、主要活动与保障
(一)开展“课堂巡视”活动,提高教学领导力。
“课堂巡视”是校长及分管教学的领导深入教学一线的重要管理行为,能让教学管理者及时掌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新问题、新动向,改进办学行为,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非正式课堂观察,不一定使用评价表,关注教师专业发展,重在指导,而非刻意地检查教学、评价教师。“课堂巡视”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学习状态?②教师讲授状况?③教学目标的适切性?④教师使用何种教学实践策略来帮助学生学习?⑤课堂安全和学生健康方面的问题等。重点关注前三个方面内容。
校长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领导者,要主动开展“课堂巡视”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收集课堂教与学的内容、行为,通过反思性交谈或随访,与教师探讨教学实践活动,触发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学校可开展“课堂巡视”故事评选活动,促进管理者反思教学管理行为,提高有效教学的领导力。
(二)开展“教学诊断”活动,提高教学指导力。“教学诊断”是指较专业的教学管理者(或教学专家)深入课堂,运用一定的课堂观察技术,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的一种教师发展方式。教学诊断包括:行为诊断、思想诊断、教学设计诊断、课堂教学诊断、作业测评诊断等几个方面。通过多种课堂观察技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有效地控制观察的变量,帮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诊断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行为。
各学科教研员、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成员、教学管理者、教研组长作为教学促进者应加强自我修炼,提高专业诊断力,切实发挥研究、服务、指导作用;积极开展“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诊断”的实践研究,帮助教师发现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组织集体研究攻关,策划专题活动,完善有效教学反馈机制,在解决问题中深化和推进有效教学。开展“我心中的好课”、“我心中的好教师”评选活动,改变学校教研工作经验化,制订基于“课堂观察”、具有本学科特点的“有效教学”评价细则,改进课堂教学的评价办法。各级教研部门要成立学科有效教学研究项目专家指导组暨有效教学巡视评估组,不定期开展诊断性教学指导与课堂教学实效评估。
(三)开展“关键教学事件”研究,提高教学执行力。
“关键教学事件”是指能强化教师原有教学认知或引起原有教学认知冲突的事件,它可以是一个完整教学事件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的重要片断,或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关键教学事件”往往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或团队的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关键教学事件”研究的基本流程包括:①呈现“教学事件”;②找准“事件”的关键症结所在;③讨论:可以怎么做?——操作层面的分析,解决实践疑难;④提升:何以这么做?——价值层面的分析,解决理论疑难,对背后隐性的、本质的、有普适性的东西进行阐释。
教师作为教学执行者,许多时候是在“关键教学事件”触动下,在教学实践反思中成长的。教师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关注教学细节,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中,不断积累实践智慧,提高专业判断力、教学执行力。教研组要积极开展基于“关键教学事件”的研究,开展“基于关键教学事件——我的专业成长故事”征集评选活动,提高教师行动智慧。
(四)开展“教学创意”评比,提高教学创新力。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教育者关键是如何通过“行为改进”和“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有效教学研究。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离不开创新实践。“教学创意”评比,要求参赛者提供在有效教学实践或教学管理中形成的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教学或教研活动方案。“教学创意”要求:有问题的针对性与实践意义的分析,有实施的程序和步骤,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需要注意的环节和问题的可操作性说明,有项目创新点与实践成效的评析。
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学创意”活动,在“校本教研”行动与农村学校“教学规范达标”及提升行动的基础上,根据《意见》中的主要任务、主要活动,结合本校、本组实际,选择一定的研究项目,分阶段开展研究。省、市校本教研示范校、市校本教研联系校、市直学校校本教研联盟校必须制订学校“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案;每确定1—2项研究主题或相关项目,按时上交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有效教学阶段性成果总结、创新项目。市教研院两年举行一次有效教学“创意设计”或“有创意的案例(课例)”评比,优秀创意项目编辑成册,及时总结有效教学推进策略。
(五)推广“有效教学成果”,提高成果辐射力。
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以来,我市教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许多有借鉴价值与推广意义的有效教学成果,这是推进“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重要资源。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及“三个层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总结提炼本区域、本学科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经验和实践策略,加强有效教学实践成果的宣传推广。
市教研院适时遴选部分具有全局性、区域性、学科性的重大(或特色)课题,实行课题招标研究,进一步提升有效教学的研究水平及实施质量;开展“有效教学成果”推广活动,系统总结具有区域、学校、学科特色的教学实施策略,及时发现推进“有效教学”的典型经验,从而将经验的、无意识的教学行为、管理行为上升为自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成果,加以推广辐射,实现动态指导与资源共享。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主
题词: 有效教学 中小学 意见 抄送: 市教育局。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办公室
2011年4月
20日印发
第四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意见2
定文镇委员会
关于镇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中层干部
竞争上岗的实施意见
为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的培养选拔,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结构,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根据《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实施意见》(犍委组发【2010】20号)、《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我镇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鲜明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针,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从制度上保证把人品正、干实事、真爬坡、敢破难的干部选拔出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为定文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
二、竞争上岗的范围
按照中共犍为县委《关于印发<关于明确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的通知》(犍委组发【2009】14号),县委委托乡镇党委管理审批的乡镇机关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竞争上岗严格按照“三定”方案或县编委办批准的职位及职数配备。
三、资格条件
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应符合竞争职位的条件。
1、必须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资格条件。
2、任职年龄,原则上男不超过53周岁、女不超过48周岁,新任中层干部不超过45周岁。
3、一般应当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4、应具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5、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6、在同一正职岗位连续任职满10年的不能竞聘该职位。
7、受党纪政纪处分(影响)期间、正在受司法机关立案侦察或纪检监察部门立案审查的,不得参加竞聘。
8、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廉洁奉公、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团结共事,职业道德素质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业绩突出,2009至2010考核被评定为称职(合格)以上等次。
四、竞争职位
社会事务办主任1名
五、工作程序及时间安排
认真执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竞争上岗程序,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1、加强宣传、组织动员(9月19-20日)
镇党委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的同时,及时召开全体机关事业干部动员会,公布竞争职位、职数和任职条件等事项,正确引导干部认识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使全体干部统一思想,弘扬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竞争上岗。
2、公开报名、资格审查(9月21-23日)
实施方案确定后,镇党委组织公开报名。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群众联名推荐的方式报名,应填写是否服从组织安排。党委按照竞争上岗实施方案规定的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公布结果。
3、竞职演讲、公开答辩(9月26-30日)
召开干部大会,竞职人选按抽签顺序进行陈述 演讲,内容包括:竞争的植物、理由、任期内的目标、完成目标的措施及对竞争结果的态度,每位竞职者的演讲时间不超过5分钟。同时接受领导、干部或群众代表的提问,竞职者现场作答。
4、民主推荐、民主测评(9月30日)
根据竞职人员的演讲和平时的德、能、勤、绩、廉五大方面,由干部填写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表,采取分权重进行统计。根据职位报名情况,采取等额或差额确定民主推荐人选。民主推荐得票未过半,民主测评优秀、称职票未达到三分之二或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5、组织考察、征求意见(10月8-13日)
党委对考察对象实行等额或差额考察。考察内容包括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情况及竞争职位的适应度和群众公认度。形成书面考察材料,提出建议人选,按干部管理权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6、决定任命,上报备案(10月14-20日)
按干部管理权限,提交党委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党委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参加,讨论干部任免实行无记名票决制,以应到会成员过半数同意形成任免决定。党委形成任免决议后,进行任前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无异议者予以任用,并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相关部门备案。
六、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镇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顺利进行,镇党委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定文镇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刘基华和党委副书记、镇长邓明东担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施久洪任副组长、副镇长李觉太、朱延黎、唐念一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政办,由施久洪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事项开展。
七、工作要求
1、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竞争上岗与年轻后备干部的培养相结合,把培养潜力大、素质潜质较好的优秀年轻干部放到重要岗位,重点锻炼、重点培养。坚持岗位适宜原则,根据工作经历、自身特产,安排适合岗位,做到人岗相宜。
2、坚持轮岗交流和回避交流制度。以部门内部轮岗交流为主,积极推进跨部门轮岗交流。跨部门交流的中层干部,由单位申报或组织人事部门直接安排,县上统筹实施。
3、落实任期和试用期制度。坚持任期和试用期制度,中层任期原则上为三年,在任期内一般不作大的调整,保持相对稳定。新竞争上岗的人员,试用期为三个月,试用期满不能胜任工作的,由党委研究及时调整。
4、加强日常考核管理。加强中层干部教育管理,坚持任期谈话,从学习勤勉、团结协作、勤政务实、廉洁自律等方面提出要求。每进行述职测评和业绩考评,考核其履行职务职位的情况。考核称职者续任,不称职者及时调整。
5、规范干部任免办件手续。干部任免实行记实制,真实、具体、详实地记录干部任免全过程。干部任免形成决议后,及时完善干部任免审批表,存入干部个人档案。干部任免行文按照党政分开的原则,在党委会讨论决定后,党内干
部以党委名义发文任免,行政干部以单位行政名义发文任免或颁发聘书,同一文件内不得同时任免党内干部和行政干部。
中共定文镇委员会2011年9月15日
第五篇:中小学教学工作实施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新《义务教育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现对阿城区中小学教学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教学管理
1、教学工作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其他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基础教育的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令性文件,是学校组织管理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课,任何学校不得擅自改变课程门类和增减课时。确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需要调整课程计划的,学校必须写出详尽的实验方案,报上级教育科研部门论证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
3、新学期开学前,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备课组计划等,每学期制定一次,开学前一周完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提交校务会议或教师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学期工作结束后,写好工作总结,交由有关部门备案审查。
4、学校领导要依据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统筹配备任课教师,合理制订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和学期、月份工作运行表,保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学校不得随意串休、停课,不得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庆典活动,若遇特殊情况必须串休、停课的,须报请教育局批准。校长要切实成为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率先垂范,深入教学实际,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校长每学期至少主持3次教研活动,2次学生座谈会,1次教代会,1次家长座谈会,掌握教学动态,征求学生、教师、家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学校要建立班子双周议教制度,总结成功经验,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促进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5、教研组工作计划应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在对本组教研工作情况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经教研组集体讨论,重点对新学期改进教学的基本设想、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课外活动做出具体安排。
6、教师教学计划应以学校与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总纲,从本学科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在对所教学科前一学期的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学科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具体内容、方法、措施,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
7、学校必须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组织预订教材,未列入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用书目录的书籍,一律不准作为教材在教学中使用。学校选用的教学教材,须报市教育局批准后,方可使用。
8、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城区学校严格按教育局下发的统一作息时间表执行,农村学校可以由中心校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9、严格学籍管理制度。任何中小学校都不得为学生办理虚假转学、休学手续。义务教育阶段严禁举办“快慢班”、“重点班”,未经省教育厅批准,不准举办各种实验班。严格控制各类学科竞赛和征文活动。小学、初中分班严格执行“两先一抽不调”的政策,保证各班级在生源、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基本均衡,保证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实施公平教育。
10、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各乡(镇)中心校负责人、学校校长以及教务主任,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学工作上,深入教学第一线,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主管领导不少于60节。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是管理常规教学、学生德育和教学改革的机构,要忠于职守,扎扎实实地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二、课前准备
1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年级备课组或学科教研组的形式进行,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着重研究重要的教学章节及课文,针对主要问题集思广益,统一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原则上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
12、总体备课:学科起始或学期开学前,各学科年级备课组为了全面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要组织总体备课。总体备课必须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总体备课要做到:熟悉本册教材内容及单元组成,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及单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理出学科知识结构,写出全学期教学计划:
①教材概况分析
②全册教学目标
③学生基本情况
④主要措施及教改设想
⑤教学进度安排
13、单元备课:建立单元概念,把握单元内容,领会编排意图,抓住章节(课文)特点,设计教学措施,写出单元分析:
①本单元教材内容及特点
②本单元教学难点及重点
③相应的教学措施及手段
14、课前备课: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本课在单元及全册的地位,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分课时备课:
(1)课序与课题。
(2)制定教学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分类制定,做到明确、具体、可行。
(3)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解决的办法,并分条书写,做到准确、无误。
(4)教学准备。列出教具、学具、课件、实验器材等名称及数量,有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教师要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保证实验效果。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有清晰的教学环节安排和具体可行且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设计,要有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展示。
(6)作业布置。
(7)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次分明,美观大方。
(8)原则上提前一周备课。
备课可参考有关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提倡使用电子备课,但严禁抄袭行为。教案呈现方式应以纸质文稿为主。教案的详略应视教师的工作年限、业务素质及任教学段、科目的数量区别对待。
三、课堂教学
15、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
16、教师必须按课表上课,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10分钟准备好教材、教案、教具、学具、仪器、图片等。教师进入教室,不应中途出入。
17、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教师的言行要对学生有良好的影响。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庄,教态亲切、热情。
18、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19、课堂上处理好主体与主导、全体与个体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倡学习方式的变革,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在学生观察、思维、表达、操作、自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0、教师讲授知识必须准确无误。教学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益,课堂作业当堂完成。板书工整,书写、演示规范,可视性好。
21、使用普通话教学,课堂上禁止吸烟和使用手机,体育教师必须着运动服、穿运动鞋上课。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健康,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握笔方法和其它不良的学习习惯。
22、课堂教学中在运用优秀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运用时应注意要科学、简便、有效,不搞形式主义。要努力提高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率,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效益。
23、充分发挥教学设施、设备和媒体的作用,从内容出发,有所选择,讲求实效。有实验室和制作室的学校,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课必须到实验室上课,劳技、劳动制作课必须到制作室上课。所有学校,演示实验达到100%;中心小学和城区学校的学生分组实验达到100%,村级小学达到60%以上,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70%。
24、师生平等,互相尊重,教学民主,不允许讥讽、挖苦、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将学生撵出课堂。上、下课师生行规定礼节。
四、作业与复习
25、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慎重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课内外作业,作业要有梯度、有层次,符合因材施教原则,要注意留一些探究性、活动性、实践性的课外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业设计力求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减少无效劳动。
26、中学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及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应适当布置课堂作业。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每课时批改一次作业,物理、化学学科每周批改2—3次作业,其他学科学校可结合课标和学校实际布置适当作业。中学的正式作文和课外作文每学期各8篇,小学中、高年级每学期大作文8篇、小作文10篇;低年级造句(写话)练习每周1次。中小学语文按教材要求完成背诵、默写等课后练习。
27、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课外作业日总量,高中不超过2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小学三、四、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二年级不超过0.5小时,一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有益的课外读物。班主任要与其他任课教师作好协调平衡工作,教务处负责调控。
28、对学生的作业要求格式统一,书写规范、整洁。不合要求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做错的要更正,但不允许以做作业来惩罚学生。要训练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自我检查、自我订正、修改作业的习惯,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批自改,但不允许用学生批改作业来代替教师批改作业。
29、教师批改、讲评作业要认真及时,按要求布置的作业要全批全改。其中,课内正式作文(大作文)至少要精批一半(学额小的全部精批),课外作业要给予评价,评价采用等级制,分为“优、良、合格、待合格”,学生每次作业要写明练习序号,教师要注明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