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订条例的必要性
一、修订条例的必要性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新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新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同时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管理体制、均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我省于1985年制定,并于1995年修正的《浙江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以下简称原条例),与新义务教育法相对照,有的规定与其不相一致,有的规定已不符合现阶段我省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有的需要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进行补充和细化等。此外,新义务教育法实施两年多以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义务教育实施的政策和措施,这些已被实践所证明卓有成效的政策和措施,需要通过地方性法规予以巩固和确认。因此,为了更好地实施新义务教育法,高水平普及我省义务教育,进一步促进我省义务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原条例进行全面修订。
二、条例草案的起草过程
条例是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立法计划的一类项目。省教育厅于2009年1月成立了起草小组,在历经4个月的调研、起草、论证、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七易其稿,形成条例送审稿,并于2009年5月上报省政府。省法制办按照立法程序进行了初步审核后,书面征求了省级14个部门和11个市人民政府的意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各地各部门返回的修改意见,并借鉴外省市的立法经验,省法制办对条例送审稿进行了认真研究和修改,形成了条例修改稿。6月中旬及7月上旬,省法制办会同省教育厅分别赴杭州、衢州开展立法调研,召开座谈会,征求当地各有关方面的意见。针对立法调研反映的情况和意见,我们对条例修改稿再次作了修改。7月10日,省法制办召开了省级有关部门参加的立法协调会。针对协调会上提出的问题,省法制办会同省教育厅对条例修改稿进行了研究和修改,形成了条例草案,2009年8月20日经省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三、立法的依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体例
(一)立法依据。修订条例的主要依据是新义务教育法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同时参考了上海、北京、辽宁等省市义务教育立法。
(二)立法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和要求,结合我省义务教育实际,对原条例进行全面修订,从而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本省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法律保障。
(三)立法的基本原则。条例草案作为实施性立法,在立法原则和技术处理上作以下考虑:一是对新义务教育法中比较原则以及授权地方制定的条款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将本省义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三是对新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内容,原则上不再重复规定。四是对新义务教育法授权国务院或者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专门行政法规、规章的内容,不再作具体规定,如教育督导等。
(四)立法体例。条例草案基本上按照新义务教育法的体例进行分章,共八章四十九条,规定了总则、学生、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经费保障、法律责任和附则等。
四、条例草案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关于管理体制。新义务教育法规定了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省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新体制。为此,条例草案第五条根据上位法的规定,对我省原有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作了调整。虽然新义务教育法在管理体制上未对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设定法定义务,但考虑到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以往长期在义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当前实际工作中,其承担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管理、辍学的防范、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重要职责,条例草案第五条第三款明确“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相应职责做好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二)关于免费范围。新义务教育法明确,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我省自2007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和杂费,2008年开始不收取借读费、教科书费和作业本费。为了使这一政策法定化,条例草案第四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借读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
(三)关于非户籍所在地适龄儿童、少年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根据上位法的授权,结合即将施行的《浙江省流动人口登记条例》的有关规定,并参考省政府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有关政策,条例草案第十二条规定:“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其同住的子女需要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可以凭浙江省居住证到居住地所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就读;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统筹解决。”
(四)关于义务教育学校。义务教育学校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场所。条例草案对义务教育学校设置规划、建设作了明确规定,并规定多项措施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与规范:
1.规范学校设置。一是政府应当合理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需要的建设用地。二是针对新建居民区配套学校建设不规范,产权不清,交付不及时等问题,规定:新建居民区根据规划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配套建设的学校应当及时移交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三是规范特殊学校设置。条例草案规定,盲人学校的设置由省人民政府统筹安排;聋人学校(班)的设置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培智学校(班)的设置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具体设置、办学和建设标准由省人民政府规定。(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十七条)
2.加强学校建设管理。条例草案规定,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符合防汛、抗台、抗震和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第十六条)
3.保障学校安全。一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维护学校校园及周边安全,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进行经常性的安全隐患排查和处置,投保学生意外伤害校方责任保险等。(第二十二条)
4.加强学校资产和内部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学校产权登记制度,明确产权关系,防止学校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二是建立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健全校内的申诉制度,维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建立家长委员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
(五)关于义务教育教师。条例草案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保障教师待遇、加强教师管理等三个方面对教师作了规定: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规定:(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配足教师编制。学校应当按照核定的编制和岗位要求安排落实教师,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学校在核定的编制内招聘教师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择优录用;(2)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教师培训机构 3 建设,制定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和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第二十六条)
二是保障教师待遇。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按时足额发放;保障教师的社会保险待遇,为教师提供医疗保障,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第二十七条)
三是加强教师管理。规定:(1)按照新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重申了教师职业规范要求,强调学校教师在工作日期间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或者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兼课;在节假日期间不得组织学生接受有偿家教。(2)对教师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绩效工资分配、实施奖惩等的重要依据。(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
(六)关于素质教育。新义务教育法将素质教育法定化,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此,条例草案设第五章,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外活动场所、家长四个方面的职责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规定: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职责。明确:(1)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教学研究及指导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实施。(2)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学科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或者考核学校、教师的单一标准。(第三十一条)
二是学校职责。主要对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教学明确了相应要求。同时为体现可操作性,对常见的违反教育教学的行为作出规范:(1)学校应当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2)学校不得按照考试成绩公布学生的排名;不得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补课;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举办的文化课补习班。(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
三是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单位职责。规定其按照公益性原则对学生免费或者优惠开放,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提供支持。(第三十四条)
四是家长职责。主要规定家长要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非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正确履行家庭教育职责,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等。(第三十五条)
(七)关于经费保障。新义务教育法明确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此,条例草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经费保障作出了规定: 一是明确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目标。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保证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第三十七条)
二是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标准化管理。规定: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省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并适时调整。市、县(市、区)制定的当地经费标准不得低于省定标准。(第三十八条)
三是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来源和投入机制。规定:(1)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省人民政府统筹落实,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体制。(2)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行政区域的义务教育给予经费支持。(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
四是明确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规定:(1)义务教育经费应当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挪用义务教育经费。(2)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义务教育经费收支管理情况的审计监督。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财政、统计部门对县(市、区)人民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告。(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
(八)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普惠性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具有重要作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我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差距。因此,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条例草案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规定:
一是生源均衡。规定:(1)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学校不得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考试、测试,不得将各种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作为入学的条件和依据。(2)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公办学校不得跨学区组织招生。(第十条、第十一条)
二是学校及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均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校均衡发展,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统筹规划本行政区域内各学校之间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均衡配置。学校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第二十条)三是师资均衡。规定:(1)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统筹规划全省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长、教师的合作交流与合理流动。(2)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教师资源,建立校长、教师合作交流制度,在教师配备、培训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和其他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倾斜。(3)按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向农村学校教师发放任津贴。(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第一款)
四是经费均衡。在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标准化管理及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财力薄弱的县(市、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扶持力度,支持和引导县(市、区)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经费的差距。(第三十九条第三款)
(九)关于法律责任。条例草案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新义务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作了转致规定。同时根据条例草案新增设的义务规范,分别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四十二条至第四十七条)
第二篇:必要性
必要性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2005年版目录同时废止。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增内容成为新版目录的最大亮点。同时,新版目录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根据该目录,砖瓦24门以下轮窑以及立窑、无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于2011年底前淘汰。
新版目录条目共1399条,其中鼓励类750条,限制类223条,淘汰类426条。鼓励类中涉及墙体材料行业的有: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建筑防水和密封等材料的开发与生产;150万平方米/年及以上、厚度小于6毫米的陶瓷板生产线和工艺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废矿石、尾矿和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利用工业副产石膏生产新型墙体材料及技术装备开发与制造;应急安置房屋开发与生产。建筑方面将鼓励:建筑隔震减震结构体系及产品研发与推广;智能建筑产品与设备的生产制作与集成技术研究;集中供热计量与调控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推广;高强、高性能结构材料与体系的应用;太阳能热利用与光伏发电应用一体化建筑;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住宅部品研发与推广;钢结构住宅集成体系及技术研发与推广等。
限制类中涉及墙体材料行业的有:3000万平方米/ 年以下纸面石膏板生产线;粘土空心砖生产线(陕西、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宁夏除外);15万平方米/ 年以下的石膏(空心)砌块生产线、单班2.5万立方米/ 年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及单班15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混凝土铺地砖固定式生产线、5万立方米/ 年以下的人造轻集料(陶粒)生产线;10万立方米/年以下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3000万块标砖/年以下的煤矸石、页岩实心砖生产线;10000吨/年以下岩(矿)棉制品生产线和8000吨年以下玻璃棉制品生产线。
淘汰类中涉及墙体材料行业的有:1000万平方米/年以下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砖瓦24门以下轮窑以及立窑、无顶轮窑、马蹄窑等土窑(2011年底前淘汰);普通挤砖机;SJ1580-3000双轴、单轴制砖搅拌机;SQP400500-700500双辊破碎机;1000型普通切条机;100吨以下转盘式压砖机;手工制作墙板生产线;简易移动式混凝土砌块成型机、附着式振动成型台;单班1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混凝土砌块固定式成型机、单班10万立方米/年以下的混凝土铺地砌块固定式成型机;人工浇筑、非机械成型的石膏(空心)砌块生产工艺;手工切割加气混凝土生产线、非蒸压养护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非烧结、非蒸压粉煤灰砖生产线;使用非耐碱玻纤或非低碱水泥生产的玻纤增强水泥(GRC)空心条板。
水泥混凝土问世以来一直是建筑工程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水泥混凝土又开拓了新的用途,迈向装饰材料行列。水泥混凝土作为装饰材料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首先,原材料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材料为水泥、砂、石、颜料等,还可利用粉煤灰、煤歼石等工业废渣和尾矿;第二,混凝土制品的搅拌、制作等有成熟的工艺,混凝上及其制品的性能和耐久性好;第三,混凝土拌合物容易着色,采用不同颜色的颜料或各种颜色的集料与混凝土原料拌合,就可制得不同色泽的装饰混凝土和制品;第四,新拌混凝土的可塑性好,用不同形状的模具就可塑造出不同形状的混凝土制品,要圆就圆,要方就方,形状千姿百态;第五,凝结硬化后的混凝土表面可加工性好,可劈、可凿(琢)、可磨、可剁,表面可加工出不同的质感,特别是仿天然装饰石材的质感,是造就自然景观的理想材料;第六,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交通、园林、水利等土建工程,乃至雕塑工艺制品等;第七,把普通混凝土和制品深加工为装饰混凝上制品后,产品价值倍增,企业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装饰混凝土制品,包括装饰砌块,是当今水泥混凝上制品发展的方向之一。为推进其在我国的起步和发展,1989年12月和1994年12月己召开两次全国装饰混凝土制品学术研讨会,装饰砌块是研讨会的议题之一。我国房建材料工业“八五”和“九五”技术进步规划,中国建筑砌块“八五”和“九五”发展规划,都把装饰砌块列入发展规划中。国家建材局多次下达科研项目开发装饰砌块及装备技术,制订装饰混凝土砌块行业标准等。我国2000年小康住宅示范工程已把砌块和砌块建筑,装饰砌块和装饰砌块建筑列入三种建筑体系之一。随着墙体材料革新,装饰混凝上砌块作为多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将会有很大发展。
装饰混凝上砌块种类
作为砌筑材料,国外发达国家把混凝土砌块作为主要的墙体材料之一,其中装饰混凝土砌块占有一定比例。装饰砌块除具普通混凝土砌块的优点外,还把装饰、防水、保温、隔热、吸音融为一体,使其具有多种功能。“装饰混凝土砌块”行业标准把砌块分为贴面砌块和砌筑砌块,其中砌筑砌块又分实心和空心,三大品种系列,每一品种又可有多种花色,我国已研制开发了数种装饰砌块及其相关的加工装备和生产技术。本节重点介绍装饰混凝土砌块和种类。
一、劈离砌块
把两个砌块合并为一个大的砌块成型、养护和达到一定强度后,用劈离机在指定断面处将其劈开,成为两个劈离砌块。或者是一个砌块劈离面的厚度增加到一定厚度,成型、养护和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指定断面处劈开,一个为砌筑用的劈离砌块,另一个为贴面用的劈离砌块。作为转角处的劈离砌块应有两个相互垂直的劈离面,作为门柱用的劈离砌块,四周应有四个劈离面。
劈离砌块的劈离面,因组成材料的内聚力和粘附力不同,成为凹凸不平的断面,有着粗犷、古朴的质感,又因采用不同颜色的颜料、色质集料、外加物以及不同的配合比,可仿各种天然石材的色泽和纹理,因此,装饰效果比较理想。在国外,劈离砌块在装饰砌块中是生产和使用量最多的品种。我国研制装饰砌块也是从劈离砌块开始,已可生产多种饰面花色的劈离砌块,如整面劈离的劈离砌块、呈沟条状的劈离砌块等。
第三篇:原因及必要性
关于三店街宋寨小学进行新建教学楼和周转房、改厕、师生食堂拆墙改造的申请报告
武汉市新洲区教育局:
三店街宋寨小学是新洲区教育局2006年验收合格的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原是一所公办公管的初级中学,1989年教育综合改革定格为小学,1997年进行教育调整布局,三店街政府实行拆校并校,将原来的宋寨村小学、吴岗村小学、施杨村小学、华岳村小学全部拆除合并为宋寨村小学。2003年又将宋寨村小学和原李岗村小学、许岗村小学、曹岗村小学合并为现在的宋寨小学。服务范围覆盖周边十余个行政村。我校现有十二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9人,教职工30人。学校占地面积86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85平方米。现有教育资源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其具体表现为:
1、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学校无体卫器材室、微机室、多媒 体教室、自然仪器实验室、图书室,只是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
2、教师宿舍砖木结构,几年前就出现了地基下沉,墙裂,属于 D级危房;
3、厕所是旱厕气味难闻,加上蹲位严重不足,影响师生身心健 康影响。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逐步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实现教 育公平,促进我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我校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关于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号召,欲对我校进行新建教学楼和周转房、改厕、师生食堂拆墙改造建设。
为使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特申请领导予以批准。当否,请予以批示。
三店街宋寨小学
2013年3月9日
第四篇:DR必要性
一.申请购买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和数字胃肠机的必要性
我院正在使用的500毫安X光机已近十年,该设备陈旧,工作故障频发,已多次维修,摄片图像质量差,且工作人员操作流程繁琐,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给临床诊断造成很大不便。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分级诊疗工作的不断推进,门诊和病房的工作量势必会大大增加,对所检查所需设备要求更高,图像质量要求更清晰,为了提高我院影像诊断技术和工作效率,有必要对我院放射诊断设备进行更新,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数字化影像诊断设备,它彻底解决了常规放射影像信息处理中的数字化问题,使检查者从登记到获取诊断报告一次性完成,提高了诊断质量,缩短了检查时间,减少了以往的中间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可全方位满足受检者之所需,体现出了医学影像人性化服务的理念。
2、和传统X线成像比较,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R)优势:(1)成像迅速、工作流程快、工作效率高。数字化成像获得影像数据的时间为0.125秒,省却了投照中的暗室环节(装片、洗片等),可以连续大量检查病人,门诊检查报告均能在较快时间内完成。
第五篇:项目必要性
第一章总论
1.4项目效益
经济效益:该项目建成投产后,特别产品出口项目投产后,该将由现在年出口10000吨保鲜蔬菜增加到20000吨,脱水蔬菜及食用菌增加2000多吨,年销售收入达到7000余万元,利税近600多万元。
生态效益:本项目实施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代化农业,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依据充分。项目设施方案合理,建设规模适度,技术工艺线可行,本项目实施对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健康种植,促进劳动力转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效益:项目直接带动了蔬菜种植业的发展,促进了粮食和农副产品的转化,可以将人类不能利用的农副产品转化为食用类产品,节约了大量的林业资源。
实施后,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这对于当地政府继续增加农业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将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本项目推广规模化种植,加工,严格控制加工所造成的污染,因而对该地区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整体环境保护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对于建设环境优美农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同
1时还解决安置就业人员100多名,年为国家提供税收收入300余万元。
1.6综合评价
本项目实施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代化畜牧业,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清晰,依据充分。项目设施方案合理,建设规模适度,技术工艺线可行,本项目实施对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健康种植,促进劳动力转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种植食用菌和加工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突出品种优势、产业化经营、绿色特色品牌和可持续发展,走布局区域化、产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加工系列化和品质标准化之路。连云港市是传统有农业地区,近几年,全区发展蔬菜种植业以及种植食用菌已初见成效,种植业已成为连云港市农民脱贫、增收的新突破口,努力加快建设加工主导产业的进程,将带动地区经济整体走强。公司蔬菜食用菌种植进行“绿色无公害”推广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可实现可观的规模效益,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对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预计本项目的实施后,可直接带动项目区5000多户农民共同致富,产生1.5亿元的连带效应,促进当地农村繁荣昌盛,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本项目建设自然条件良好,技术较为成熟,农业蔬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农产品脱水蔬菜、保鲜蔬菜、食用菌类蔬菜提高经济价值与
生活品质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同时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项目管理单位资金实力雄厚,并具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农产品开发专业管理队伍,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项目建成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有一定抗风险能力,建议上级部门给予政策支持,以使项目尽早实施。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保鲜蔬菜、脱水蔬菜、净菜、是市场开发的必然趋势,牛蒡茶(加上功效、逐渐被人们认可,视为强生保健之佳品。。。)、食用菌的营养价值高,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早就被人们视为上等佳肴,香菇也具有大补和养血的功效,能调心、养血、补气,具有增进食欲,防止神经衰弱和健忘,防止衰老,预防和治疗动脉血管硬化及高血压症。香菇种植简单,成本低,见效快,容易种植和管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前,香菇已为人们接受,并开始受到重视,需求量迅速增长,发展潜力很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项目以繁育和推广“绿色无公害”食用菌产品为目标,以当地广大种植户为依托,通过规范化的养殖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企业“绿色无公害”香菇养殖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广大农户的标准化及规模化种植,创造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该项目是利用现有的蔬菜种植技术和销售网络的基础上,扩建蔬菜种植规模,实施人工加工,满足市场对优质商品的需要,解决当地就业压力,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意义重大。
一、是加快种植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种植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种植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们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种植业
实现了由农村副业向支柱产业地位的转变,成为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发挥了其他产业难以替代的作用。
二、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和迫切任务。加快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粮食转化,拉动种植业增长,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延伸农业产业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多渠道、全方位地建立农业发展机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种植业是湖北食用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项目建设对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落实中央精神,带动农民增收的需要。
项目的实施不仅可实现可观的规模效益,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可促进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对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预计本项目的实施后,可直接带动项目区5220户农民共同致富,产生7500万元的连带效应,促进当地农村繁荣昌盛,社会效益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