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室和功能教室等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及功能教室等规范化管理及布置要求
一、管理
1、仪器常规管理:收货、验收(按国家教育部有关技术标准、教学要求及参考说明书进行)、分类(按学科分类)、登账(总务处设总账,实验室设明细账。明细账需一物一页, 并在每一个发生(购置、消耗、损毁)年度用红线分隔,无发生年度不做登记。)、入柜(所有仪器必须入柜存放)、维修、保养、领用、外借、调拨、损坏、报废、赔偿等。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养和技能,实行专人专职管理,并签订工作责任状。
2、仪器存放要求:
教学仪器的存放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存放的总原则是科学规范,整齐美观,保护仪器的性能,保证仪器的完好率,方便取用。
①按学科分室、分类存放。仪器和药品分室存放;危毒品和一般药品分开存放。危毒品柜“双人双锁”。存放化学药品的容器必须贴有标签,并涂蜡保护,以免标签字迹模糊。
化学专用仪器,如天平等不得与化学药品同室存放。②按仪器分类定橱、定位存放。仪器橱柜的中间标注橱号,每顶橱柜的左上角粘贴仪器标签(标注橱号、学科、仪器类别)、编号、品名、规格、单位、数量、变动情况等)。教学仪器按《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编号顺序进行分类分柜存放。(如中学物理部分为: 0通用;1测量;2专用仪器;3模型;5挂图、软件及资料;6玻璃仪器;7药品;8其它实验材料和工具。)
所有仪器必须入橱入柜存放,柜内仪器按上轻、下重、上矮、下高、大小分格的原则布置。仪器橱顶不得堆放仪器或杂物。
仪器说明书集中装订,妥善保存。
定期盘点(一个学期一次)、检查、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3、仪器保养要求:根据仪器的不同特性,做好日常的保养工作。如:有皮带传动的仪器,存放时应松脱皮带;托盘天平若无胶垫,应将左右两盘重叠放置在一边,避免天平两边晃动而使刀口磨损;光具座不能堆放、又叠放,以免弯曲变形,导致图像不清、光心不准,影响实验效果;磁铁应两极重合放置,闭合磁路,防止失磁等等。部分仪器还要定期通电、日晒、检查浸液、擦洗等保养。
每次用完仪器,应做好清洁、防锈上油等保养工作,并检查附件,放回原橱原位。
仪器室保持室内外整齐、清洁、干燥。注意“八防”(防盗、防火、防潮、防蛀、防腐蚀、防毒、防触电等),确保安全。
化学实验室要有水、沙袋、灭火器等设备。
4、实验教学管理要求: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注重过程管理,认真填写“七表一册”(实验教学计划表、分组实验课表、实验安排表、实验申请记录单、教学仪器报损单、实验开设率统计表、实验仪器盘点表、实物明细帐册)。危毒药品的使用需单独填写使用登记表,注明用途、数量及残物处理情况,由主管领导或教研组长批准,使用人和实验员二人共同签名后方可领取,用后的残余量应交回储存处。
布置要求:
一、仪器室:仪器室使用面积≥43㎡/间。橱柜摆放科学合理,整洁干净。张贴《教学仪器领用、外借等制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仪器管理制度》。“七表一册”挂(放)置墙上或桌上。
二、实验室:
1、理、化、生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1.92㎡。
2、同一学科的实验室宜布置在同一层面。
3、化学实验室宜设在首层,并至少设置2个机械排风扇,排风扇下沿应距楼地面以上0.10m—0.15m高度处。在排风扇的室内一侧应设保护罩,室外一侧应设挡风罩。每一间化学实验室内应至少设置一个急救冲洗水嘴,工作压力不得大于0.01MPa。
4、实验室墙壁洁白,地面平整,门窗牢固,玻璃齐全。有遮光窗帘。安装至少2台排气扇。教室中间悬挂黑板,黑板上方悬挂电子钟。黑板左侧张贴《实验室规则》,教室两边张贴科学家画像。
5、悬挂8具双管40W日光灯,悬挂高度距实验台面不低于1.7m,不宜用裸灯。
6、学生实验桌固定。有安全电源,演示台有总开关及漏电保护装置。音乐(舞蹈)教室 管理:
1、教室应有消防、防盗等安全设施,室内整齐、清洁。
2、学校必须选派专人负责管理, 做好音乐器材的维护和保养。
3、建立音乐器材登记账目,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点统计,做到帐物相符。
3、管理人员负责制订音乐器材的添置计划,根据音乐教学任务配备有关器材。
布置:
1、使用管理制度、与音乐教学有关的制度上墙。
2、音乐教室的门窗应隔声。墙面及顶棚应采取吸声措施。
3、教室布置上能传递音乐气息,感觉音乐的元素。如:张贴音乐家画像、乐器图片、学校活动图片等等。
4、教学用具:钢琴、配套多媒体、五线谱书写板、谱架、合唱台、教学资料等。学生凳应灵活、宽松放置,利于学生活动。
5、舞蹈教室应配备舞蹈专用地胶、专用镜子、可升降把杆、台柜等。把杆升高时的高度应为900mm,把杆与墙间的净距不应小于400mm。体育器材室 管理:
1、器材室有消防、防盗等安全措施,室内整齐清洁,做好防虫、防潮等工作。
2、有专人管理,做好体育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器材存放安全、合理、科学、规范,方便取用和管理。
3、建立体育器材登记账目,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报损工作,做到账物相符。
4、做好添置计划,及时做好易耗品的补充更新器材。加强体育器材借用、归还手续的管理。
5、定期做好器材的检查、保养和维护,特别是对室外器材要定期检查,重点检查器材是否被腐蚀、霉变、松脱、断裂、倾斜、安全距离变化等情况,切实消除安全隐患。无法维修的器材,应及时报废。使用有危险性的器材应做好安全监管。
布置:
1、使用管理制度、与体育教学有关的制度上墙。
2、器材室应设有摆放架、摆放橱。摆放整齐、美观、合理、取用方便,大型体育器材在操场适当区域安放。
3、室内器材摆放要遵循安全性原则(分类摆放、摆放高、低,架上、架下);实用性原则(器材室面积、使用率);器材保养原则(保持室内通风透亮,防潮、防霉,严禁重物挤压;器材不能就地摆放,至少要离地面20cm以上;长时间不用的器材要适当涂油保 存。)
室外体育器材管理:
1、对于体育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必须贯彻“安全第一”的指导原则。体育器材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体育专业常识,经培训能了解掌握各种器材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2、对室外器材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安全隐患。如:要定期除锈,涂刷防锈漆;螺丝连接部位要定期涂油,保持滑润;金属质类器材一旦出现断裂或破损应及时进行焊接与加固,确保使用安全。
3、针对器材的不同质地和特性进行科学保养、维修和使用,尽可能延长体育器材的使用寿命,发挥器材的使用价值。
室外体育器材的安装要求:
(一)场地及周围环境要求
1、器材距架空高低压电线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m;
2、器材距地下管道、地下线路边缘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2m,距各类办公楼房、住宅及各类楼堂管所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5m;
3、夜间需使用器材的场所,在器材边缘2m的范围内,光照度应不小于15Lx;
4、器材应远离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的物品,场地健身应符合国家有关各项安全方面的规定。
(二)安装要求
1、埋入地下的器材立柱,应可靠地固接横向支承或支承盘;
2、安装器材的土质,在距地表800mm深度以内应为紧固系数不小于0.7的Ⅱ类普硬土及其以上的非疏松性和非沙壤土类的地质结构。否则应将该土质等效处理后,方可安装器材。(注:紧固系数不小于0.7的Ⅱ类普硬土可以用铁锹用力开挖并少数用镐开挖的困难程度来确定。需要用铁锹用力开挖并少数用镐开挖的土质,可视为紧固系数不小于0.7的Ⅱ类普硬土。)
3、器材立柱埋入地下的深度:当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2000mm时,应不小于500mm;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1000mm且<2000mm时,应不小于400mm;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1000mm时,应不小于300mm。器材立柱底部以下应有不小于100mm厚度的混凝土支承层;
4、安装器材各支承立柱混凝土地基坑的水平尺寸,应不小于400mm×400mm,且不应将混凝土地基处置为上大下小的形状;
5、浇注器材地基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C20,且在地基没有完全凝固前,应有专人监护;
6、器材安装后,各支承立柱和主体应保证与安装地面垂直,垂直度公差应不大于1/100;
7、距器材地基外部边缘0.5m范围的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例如:混凝土硬化、夯实土质后的砖石铺砌等;器材地基及其周围的硬化表面不应高于安装器材周围的地面。
(三)实施要求
1、单双杠、平梯、肋木、爬竿、秋千等上下运动弹跳或可能从空中运动跌落的器材,运动地面应为松软或富有弹性缓冲的地面,如:沙土层、橡胶地板等。若为橡胶地板时,其地板的结构厚度应≧25mm;若为沙坑时,沙层厚度应≧200mm,且沙坑周围的棱边、尖角处应设置为有弧度的圆角。
2、单双杠、平梯、爬绳、肋木等器材应尽量立于场地的边角,且器械之间的人体运动范围的边缘距离不小于1m。若有两根爬绳的,平时可以只挂一根,以防学生扣在一起当秋千玩耍。
3、在器材旁边的适当位置写上警示标语。
美术(书法)教室 管理:
1、器材室有消防、防盗等安全措施,室内整齐清洁、通风透气。
2、有专人管理。美术用品全部入橱入柜,大件器材必须做好防尘、防潮工作。要分类存放,合理排序,定期维护和保养。
3、建立美术用品的登记账目,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点和统计,做到账物相符。
4、消耗性材料应及时补充更新。布置:
1、使用管理制度、与美术教学有关的制度上墙。
2、学生写生时的座椅为画凳时,所占面积宜为2.15㎡/生;用画架写生时所占面积宜为2.50㎡/生。
3、美术教室应有良好的北向天然采光。当采用人工照明时,应避免眩光。
4、美术教室应设置书写白板,存放石膏像等教具的储藏柜应靠墙体放置。工作台宜放置教室中间,画架、写生凳可摆放在教室两旁。
5、美术教室应配置高低两组的挂镜线,方便书画作品的悬挂和布置。
6、教室内可设有水池,方便水墨画(书法)的创作,水池上方可设置悬挂毛笔装置。卫生(保健)室 管理:
1、专人负责。建立卫生器材设备、药品等登记账册,做到账物相符。
2、使用的药品应在有效期内,过期药品要及时销毁,不随意丢弃。根据器材和药品消耗情况及时添置补充。
3、存放卫生器械的橱、柜要保持清洁卫生,各种器械、药品摆放有序,卫生器械不与被污染的器械混放,常用器械要定期消毒,保证符合卫生标准。
4、对于无能力处置的病例要及时转送医院救治。若发现传染病应在第一时间报告,不得瞒报。
布置:
1、各项管理制度、卫生条例等上墙张贴。各种设施摆放整齐合理,干净整洁。
2、卫生室面积≥40㎡,保健室面积≥15㎡,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3、卫生室内有观察床、办公桌、污物桶、视力表灯箱、橱柜(存放器械、药品、学生健康档案……)等,窗户配有窗帘。心理咨询室 管理:
1、心理咨询室应有专业制度,包括心理咨询章程、心理教师工作守则、心理咨询室值班制度、心理档案管理规定等。
2、由专人负责,建立心理咨询室设备器材的账目登记。保持和维护咨询室的干净、整洁。
3、对来访者认真负责,咨询结束后,需及时整理、完善咨询记录表。对来访者的有关资料、档案予以保密。
4、心理咨询室的开放时间每周应不少于10小时。应当有明确的值班制度,并公之于众。
布置:
1、心理咨询室周围环境应当整洁、幽雅和清静,室外应张贴一些轻松热情的欢迎标语和图示图标。
2、室内环境温馨、健康、舒适,可适当放置一些花草植物、观赏鱼类等,富有生机又有亲切感,让来访者有足够的安全感,愿意再来。
3、个别辅导等区域要有私密性。应当运用色彩心理学、光环境、心理声学等理论和技术进行设计、装修和装饰。
(心理咨询室设备包括:心理学软件和硬件设备、通用设备、办公家具。对于不同的区域,需要使用不同的设备。①心理学软件和硬件设备:心理学软件、心理辅导辅助器具、心理学专用仪器、心理学图书视听资料。②通用设备:皮肤电测试仪、注意力集中测 试仪、逻辑思维仪、自助测试仪、沙盘、沙具、益智类玩具、计算机、激光一体机、数码相机、录音笔、音响、隔音设备等等。③办公家具:办公桌(椅)、电脑桌(凳)、书柜(架)、空调、沙发、茶几、抱枕、办公用品等等。)
4、个别辅导室的面积一般为10-15㎡,面积太小,会给来访者带来压抑的感觉;面积太大,又会给来访者带来无法控制、不安全的感觉。
5、沙发摆放成90度,避免咨询双方直视对方。窗帘和地板尽量用温和平静的色调,如粉苹果绿、粉米黄色等。
6、心理咨询室宜分设为相连通的2间,其中有一间能容纳沙盘测试,其平面尺寸不宜小于4.00m×3.40m。心理咨询室可附设能容纳1个班的心理活动室。图书馆(室)管理:
1、图书馆(室)有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有良好的通风换气、采光照明、防虫防潮等条件。室内安静、整洁、有序。
2、有专人负责。负责图书的查重、验收、盖章、编号、登录等工作。建立书刊总括登录账和个别登录账。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进行图书和期刊的分类。及时做好图书的上架、借阅、修补、装订等工作。
3、图书借阅应与日常教学作息时间错时开放,便于师生在课余时间借阅。归还的图书要当场检查是否破损、缺页和圈画等损坏情况。归还的图书应及时整理上架。
4、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得少于藏书标准的1%。
5、充分发挥图书馆(室)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做好新书推荐和阅读指导工作。
布置:
1、图书馆(室)建设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中规定的要求,要位于学生出入方便、环境安静的区域。藏书室面积按500册/㎡计算(总面积=总藏书量/500)。
2、藏书室、阅览室应具备通风、采光、消毒、照明、防火、防盗、防潮、防蛀等条件和设施。馆内外环境宽敞整洁、采光充足、协调优美、方便使用,可张贴一些有氛围、显特色的标语、图案、温馨提示、制度等。
3、老师与学生的阅览室要分开设置,面积达到《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要求。过期杂志应装订成册,以便备查。
4、图书馆(室)配有足够的书(柜)架、阅览桌椅、报刊架等,出纳台、抽湿机、复印(打印)机、计算机、扫描仪等摆放科学合理,方便使用。
5、图书馆(室)应以全开架借阅或半开架借阅为主,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加强与校园网的结合,有条件的学校配备电子阅览室,实现网上电子图书资源共享。
第二篇:实验室及功能教室管理标准2017
迎督导评估功能室管理标准
一.实验教学用室
(一)中学理、化、生和小学科学学科的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和准备室,其统一标准如下: 1.上墙的镜子:
A名人画像;(各专用实验室要根据学科选挂名人画像)
B规章制度;(各专用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药品室,要有针对性的选挂省统一下发的规章制度。)C演示实验目录、分组实验目录; D实验教学组织机构;
2、上墙悬挂的表册:
A教学仪器明细帐;(理、化、生、科学及各学科分别设立明细帐); B自制教具专用帐;
C教学仪器设备报废损失调出登记表;(做为明细帐报损记帐凭证)D教学仪器借用记录;
E仪器维修记录:仪器完好率要达100%,损坏仪器及时修复或处理。F实验室工作大事记;
G危险品使用登记台帐;(没有危险品的可以省略)
表册资料逐年填写,表册封面用硬塑料皮
3、档案:
A上级来文;(省、市、县关于实验教学文件、通知、简报等)B实验教学规划、计划、总结; C实验员档案;
D教学仪器说明书;(各类仪器说明书取出一份存档,以便实验人员维修、保养查阅)
E实验通知单档案;(中学理、化、生、小学科学的演示通知单和分组通知单按学期、按学科装订成册存档)F实验记录册档案;
G实验教学获奖档案;(实验教学论文、刊物发表文章,自制教具,获奖优质课教案复印件,上报上一级的经验材料,论文、优质课教案及自制教具技术资料等)
H实验教学进度安排表 I实验操作考核档案; J实验报告单档案;
K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计划申请表 L总目录;
初中多一盒:中学理科实验课开出率统计表
4、附属设备
A科学、化学、生物上下水应到实验台及演示台; B化学实验室、仪器室要安装排风扇各一个; C化学实验室要有灭火器;
D化学药品瓶标签要涂蜡防腐,中学要建立化学药品室,其它各科及小学科学的药品要有专橱,危险品、易燃、易爆药品要有安全的保险程度高的地下室或专橱,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E每个实验桌都要放有污物瓶一个,抹布两块,没有上下水的实验室每组要有净水桶和污水桶各一个。
F每个实验台要电到桌及演示台,实验室前要设有总控开关;
G自制教具专橱存放,实验教学区域内要建立仪器橱窗或自制教具橱窗; H各实验室内要有相应的室训;
I光学实验室要有黑红窗帘,其它各室要有浅色窗帘; J理化、生物、小学科学实验室内要有电源总控开关。
K橱内卡、橱内仪器、帐目三者相符,橱内卡用硬质塑料袋装,悬挂于橱子的左上玻璃的左上侧,橱内卡仪器数、帐目上仪器存放处铅笔填写。
5、仪器规范化管理
A所有大件仪器用红色正面写字,内容顺序为:校名、编号(仪器名称)分号,小件仪器写顺序号。小件仪器按分组用自制托盘存放(含自制教具),托盘的大小根据橱子大小和仪器大小,以存放和取出方便为准,托盘正面写校名、编号(仪器名称)分号或顺序号。B玻璃仪器上盘上架存放;
C人体半身、骨胳等模型打制存放罩; D药品橱要安装自然通风管道; F仪器常规存放要求
a质量大的仪器存放在橱子最下层,质量小的仪器存放在橱子的上层。b较高的仪器存放在橱子内侧,较低仪器存放在橱子的外侧; c方座支架要做集中存放架放在实验室的前面或后面。
G实验台要按布局要求合理摆放,在明显处标注:校名、学科(室号)、桌号或组号,实验凳在明显处标注校名、学科(室号)、顺序号。H.仪器橱上沿明显位置用红色标注:校名、学科、橱号、分类。I自制教具(学具)的管理要求: a自制教具每校每学年不少于30件。
b自制教具要标注校名、名称、制作人、制作时间。c自制教具均应上自制教具专用帐,根据学科及类别编号。
(二)标本展室:
1、标本展室要有一定数量的透明玻璃展橱,展示各种标本;
2、标本展室的展橱要有橱标及编号;
3、展示的标本要有自制标签和说明;
4、标本展室展示的品种齐全;
5、标本展室要有防腐防虫蛀措施,浸制标本注意药液要澄清,全部浸过标本,标本瓶用蜡封,干制标本要入盒保存,做好防潮、防虫,保持标本完整。
6、有自制标本记录。7.要配有遮光的黑红窗帘。
二、微机室:(配备要求:中学、中心小学要创造条件上微机室一个,面积88-96平方米)
1、上墙的镜子:A 省统一下发的规章制度 B名人名言
C课程表
2、上墙的表册:
A 明细帐(微机、教学软硬件及附属设备登记帐)B 微机设备故障维修记录
C 微机要有人、机固定使用记录,并做到机、人、记录册三个统一。
D 微机室大事记 E 微机室开放记录
F 计算机兴趣小组人员名单,活动记录 G 计算机教师基本情况登记表
H 学校主抓信息技术的领导基本情况登记表 I 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记录。
3、档案:
A 微机室要有竣工文档(内存<计算机工程合同、售后服务合同、计算机设备技术资料及使用说明书、计算机管理人员档案>)
B 微机室人、机使用记录档案。(每学按设备编号,存入档案)C 网络教室验收报告单
D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总结 F 自制课件登记薄
4、附属设备:
A微机室要有相应的室训 B微机要有机罩。
C设置防盗门窗,配备二氧化碳灭火器。
D室内有专橱或柜一个。(盛放软件、器材、帐目和维修工具等)
E、室内要有空调或电扇。
三、图书、阅览室:
图书、阅览室要尽量达到借阅合一
(一)、学校要成立由各校主抓教学的校长为组长,教研组长、图书管理员为成员的图书管理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二)、省统一下发的规章制度入镜上墙。
(三)、在图书、阅览室的各个层面张贴名人名言、名人肖像、座右铭等。
(四)、要有图书、阅览室开放时间安排表,尽量全天侯、全开架借阅。要有阅读指导课安排表,并与学校总的课表安排一致。
(五)、每本图书复本不超过5本。要及时将过于陈旧、过时、破损的滥竽充数的书剔除,及时增加教师用书。
(六)、科学管理。
1、依据《中图法》进行分类、上架。粘贴省统一下发的书标、色标。每本图书都要加盖学校公章。
2、进行帐物登记:总帐、个别帐(用软件管理的可省去个别账)
3、图书注销报告单。
4、图书、阅览室工作日志。
5、书橱或书架要有橱标。高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低书架为主)。
6、要备有一定数量的书标、借书证、代书卡等。
(七)、档案管理:
1、上级来文
2、图书管理人员档案
3、图书工作计划、总结档案
4、学师生借阅记录档案
5、开展阅读活动档案(演讲会、故事会、读书交流会,板报手抄报、电子小报、摘记评比等读书活动资料、上报经验材料等)
(八)、要有新书推荐专栏。
(九)、图书、阅览室要安装防盗门窗,配备二氧化碳灭火器。四.各专用教室管理标准
(一)体育器材室(中小学要配备面积54平方米器材室一个)
1、上墙的镜子
A省统一下发的规章制度 B名人名言
2、上墙的表册
A体育器材明细帐 B体育器材借用记录
C体育器材维修记录 D体育器材自制教具明细帐
E体育器材损失报告单(明细帐报损记帐凭证)F体育器材课堂教学及体育训练使用记录 G体育运动小组活动记录
H体育工作会议记录(训练、竞赛等)
3、档案
A上级来文(省市县关于体育工作的文件、通知、简报等)B计划总结
C各项达标情况统计档案 D竞赛成绩档案
4、设备要求
A按现行教育部下发的体育器材配备标准配齐体育器材。B要有一定数量的自制体育器材。
5、体育器材规范化管理
A体育器材橱、架要以满足存放器材数量需要而定 B橱架要有橱架目
E器材按类别摆放整齐,制作存放架取送方便。
F体育器材室要做到四防:防潮,防火,防虫,防盗。
(二)卫生器材室(中小学要配备面积40平方米的卫生室一个)
1、上墙的镜子
A省统一下发的规章制度 B部分卫生挂图 C灯光视力表
D学生发音和健康状况分析图(体重、身高、视力、疾病、传染病图等)
2、上墙的表册 A卫生器材明细帐
B卫生室工作记录册(体现“宣传、监督、防治、管理”八个字)C药品购置登记册 D药品使用记录册 E卫生工作会议记录
3、档案:
A上级来文(省、市、县关于卫生工作的文件、通知、简报等)B学校学期卫生工作计划总结
C学生健康体检档案(体检分析、学生健康体检卡)
D卫生宣传资料档案(健康教育教案、健康教育成绩、试卷、健康教育讲
座材料等)按学整理归案。
4、设备要求:
A按现行教育部器材配备目录配齐器材,分类编号,科学存放。B配齐常用药品。
C仪器橱2 个。(一个器材橱,一个药品橱)并标橱目。D办公桌一个,诊床一个。
5、附属设备:A污物筒1个。B卫生室配白色窗帘。C有上下水道。
(三)劳技器材室:(各中小学要配备54平方米劳技器材室1个)
1、上墙的镜子:A省统一下发的规章制度B名人名言
2、上墙的表册:
A明细帐B使用记录C损失报告单D维修记录册
3、设备要求:
A按教育部现行劳技器材配备目录配齐劳技器材,并分类编号上盘上架科学存放。
B劳技器材存放橱8个。大件的打存放架。C劳技器材室要有防盗装置。
(四)美术器材室、音乐器材室
1、上墙的镜子:A省统一下发的规章制度。B名人名言。
2、上墙的表册:A音、美器材明细帐。B音、美器材损失报告单。C音、美器材使用记录。D音、美器材维修记录。
3、档案:A计划总结、上级来文 B各项活动档案。
其他功能室布置参考以上标准进行。各室布置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1. 名人名言要根据学科合理悬挂,条幅及画像等在室内不要悬挂过多。2. 室内布置要整齐合理,不要杂乱无章,要符合不同年龄学生和各学科的特点,特别是名人名言。
3. 功能室的各类规章制度、实验进度、课程安排等要统一装镜上墙,悬挂在合理位置,要用塑料胀塞和木螺丝固定。
4. 实验记录、微机使用记录功能室使用记录要齐全,并统一规范。5. 实验教学电化教学图书档案及各室档案要做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齐全。
第三篇:12、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各功能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必须按“四防”(防火、防盗、防破坏、防治安灾害事故)要求,建立健全以实验室负责人为首的各级安全责任制和各种安全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二、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内的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全用电规定,大功率教学仪器设备用电必须使用专线,严禁与照明线共用,谨防因超负荷用电着火。
三、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定期检查仪器设备,保持仪器设备性能良好,贵重仪器设备应设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四、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本室的教学仪器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五、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剧毒化学药品,在实验分析时,不得使用助燃物和明火,注意防火防爆。
六、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门锁钥匙要落实专人管理,严防丢失、配制。严禁挪用、损毁实验室内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七、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教学工作完后,注意关好门窗,断电断水,检查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内仪器设备是否完好,方可离人。
八、实验室、仪器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凡因保管不当、违规操作、工作失职发生火灾、事故、被盗造成损失,应追究主要安全责任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九、多媒体教室是学校多媒体教学的专用教室,一般不得用于聚会、娱乐等活动。
十、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室个人,必须先提出申请,由分管领导统一安排使用。
十一、教室使用者,使用前应认真阅读各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和控制台操作说明;认真检查仪器设备的完好程度,如有问题,及时通知主管人员处理。
十二、使用时,严格按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操作;时刻注意仪器设备运转情况,一旦有故障,应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处理,并详细说明出现故障的原因;若当时不报告,事后发现时一切责任由当事人负责。
十三、未经同意,不准擅自改动仪器设备的连接线,不准擅自移动或拆卸任何仪器设备,不准擅自把仪器设备拿出室外使用。
十四、结束,应按程序关闭电源,整理仪器,填写《多媒体教室使用情况登记表》。
十五、保持教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不得随地抛弃废物,不得吸烟或吃零食。
第四篇:实验室规范化管理(DOC)
1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1.1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基本要求
⑪ 建立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防止操作人员违规操作;
⑫ 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注意操作细节,避免由于操作人员失误给实验室带来沾污。经常彻底地清洁实验室及其设备,严禁用扫帚扫地,尽量不用电风扇,避免扬尘和过分潮湿;
⑬ 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应更换衣、帽和鞋,严禁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避免污染、影响实验操作;
⑭ 相互产生交叉污染或干扰的项目必须分室进行;
⑮ 应建立制度,使有控制要求的区域不准随意进入,无关人员不准随意进出实验室;
⑯ 不同项目的台面和物品不准混用,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的实验操作应严格遵守。
1.2 实验室环境
⑪ 实验室布局合理,便于工作,周围环境和测试项目间不产生干扰和交叉污染。如水质中氨氮和总硬度的测定不能在同一间实验室进行,因为总硬度测定时使用氨水会使氨氮的测量值增高;
⑫ 对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的测试场所(如精密仪器室)必须配置相应设施及监控设备,并对测试时的环境条件进行记录;
⑬ 当电磁干扰、噪声或振动等环境因素对检测工作有影响时,应采取专门的监控措施,并记录有关的实测参数;对有振动要求和易产生较大振动的检测项目,应有隔振防振措施;
⑭ 精密仪器不得与化学分析实验室混放,以避免仪器受潮以及酸碱等化学品腐蚀;
⑮ 实验区域与办公区域适当分开,并对进入和使用可能影响工作质量的区域进行限制和控制;
⑯ 有良好的内务管理,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明亮、安静;
⑰ 实验室内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其它要素等有害物质应有处理措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⑱ 样品间要划出待检区、在检区、检毕区、留样区,特殊区域要有明显标识;
⑲ 应有独立的纯水制备间。
1.3 实验室物品及试剂管理
⑪ 实验室内物品管理,分为在用、报废、闲置三类,并有序、整齐摆放,与测试无关的物品一律清除出实验室;
⑫ 玻璃量器应进行编号,且不得与化学试剂混放,以避免交叉污染;
⑬ 一般试剂的贮存管理要求
① 化学试剂应贮存在专用的库房内。实验室只存放短期工作所需的少量试剂,且应与配置的试剂溶液分橱贮放;
② 专用的试剂柜应便于试剂分隔存放,柜内试剂应按其性质分格放置,固体试剂与液体试剂分柜存放;
③ 易产生污染其他试剂物质的试剂,应封装严密,与其他试剂分开贮存;易产生气体的试剂,封装不可太严,并应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瓶装具腐蚀性试剂,应有塑料或搪瓷盘承托,以防一旦发生意外破裂,可承纳全部试剂;易潮解或受潮后变质的试剂,应贮于干燥器内;易挥发试剂应特别注意冷藏;对室温降低时,可造成液体变为固体的试剂(如发烟硫酸、苯酚、冰乙酸等),应采取防瓶裂措施。
④ 应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⑭ 危险试剂的贮存管理
具有危险性的试剂主要是指易燃、易爆、毒害、腐蚀和放射性等五大类物质,对其贮存管理,除应满足对一般试剂的要求外,还应按注意:
① 易燃、易爆试剂应根据不同理化特性,分别贮放,室内温度宜在30℃以下,严禁烟火、爆晒。实验柜的存放量应以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并确保安全为原则保持在最低水平;
② 易挥发易燃烧液体应瓶装密封。剧毒品必须在专用保险柜内存放,严格领用管理,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③ 对放射性物质,应在设有必要屏蔽设施和测量装置的专库中存放,并应建立严格的管用制度。
⑮ 试液贮存管理
① 控制试液贮存期。试液不宜长期贮存,应根据试剂性质和试液浓度,确定合适的存放期。所有试液均应贴上规范的标签,标签应包括名称、溶剂、浓度、配置人、配置日期及有效期;
② 正确选择试液容器。容器耐腐蚀性应满足要求,应根据试液性质和容器材质特性,正确选择试液容器,防止容器溶出某些杂质污染试液。容器的密闭性应能有效防止气态杂质侵入和试液的挥发逸出。
③ 注意试液特殊要求。某些试液稳定性差,受日光照射易引起变质,应分别采用特殊贮存方法,如避光、冷藏,加入稳定剂等;
④ 注意试液防光、防热、防尘,避免污染和浓度变化;
⑤ 定期检查试液质量,如发现变色、沉淀、分解等变质、污染迹象时,应立即弃去重配,以免发生混淆误用。
1.4 实验室安全措施
⑪ 实验室内必须配备通风橱、防尘罩、排气管道及消防灭火器材等安全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随时可供使用;
⑫ 实验室使用电、气、水、火时,应按有关规则进行操作,保证安全;
⑬ 高压气瓶分类妥善保管,远离火源、热源,避免暴晒及强烈振动,并对其进行固定,最好隔离放置;
⑭ 使用剧毒化学品时,由使用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办理领用手续;对配制好的剧毒化学品标准溶液的使用应进行跟踪,做好领用的详细记录;
⑮ 使用有机溶剂和挥发性强的操作应在通风橱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任何情况下均不得用明火直接加热有机溶剂;
⑯ 高氯酸蒸气易与有机物发生激烈反应,甚至产生强烈的爆炸,其加热操作应在专用的通风柜内进行;
⑰ 对放射性物质,应在设有必要屏蔽设施和测量装置的专库中存放,并建立严格的管用制度。
1.5实验室环保要求
⑪ 产生辐射、危险化学品的专业技术部门,应独立配备实验室,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⑫ 对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及其他要素等有害物质进行处理,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实验室产生的“三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 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废液,应集中回收处理,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
● 氰化钾(钠)废液应调至偏碱性,然后加入漂白粉溶液使其分解;
● 苯并(a)芘、联苯胺类致癌物质,可拌入燃料,置焚烧炉中焚烧处理;
● 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及砷等试剂,应尽量按需配置,避免无故废弃,污染环境;
● 对废弃检测样品,过剩有毒试液等,应设置专门收集器皿,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⑬ 测试人员和经批准进入实验室的外来人员进入测试区域时,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
1.6实验室管理制度
制订实验室规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危险品及剧毒品使用管理制度等。
1.7实验室纯水的质量要求及制备
1.7.1实验室纯水的质量要求
⑪ 外观与等级
实验室纯水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其中不得有肉眼可辨的颜色及纤絮杂质。通常将实验室纯水分三个等级。
① 一级水
不含有溶解杂质或胶态质有机物,用于制备标准水样或超痕量物质的分析。
可通过将二级水经过再蒸馏、离子交换混合床、0.2μm滤膜过滤等方法处理,或用石英蒸馏装置作进一步蒸馏进行制备。
② 二级水
常含有微量的无机、有机或胶态杂质,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可通过经蒸馏、电渗析或离子交换法制备的纯水进行再蒸馏的方法制备。
③ 三级水
适用于一般实验工作。可用蒸馏、电渗析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备。
⑫ 质量指标
应对实验室纯水中的无机离子、还原性物质、尘埃粒子的含量进行控制,使之满足水质分析的要求。实验室用水的具体质量指标详见表1。
表
1实验室纯水的质量指标
指标名称
一级水
二级水
三级水
PH值范围(25℃)
—
—
5.7~7.5
电导率(25℃,μS/cm)
≤0.1
≤1.0
≤5.0
可氧化物的限度试验
—
符合 符合
吸光度(254nm,lcm光程)
≤0.001
≤0.01
—
二氧化硅(mg/L)
≤0.0
2≤0.0
5—
⑬ 影响实验室纯水质量的因素
影响实验室纯水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空气、容器以及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管路。
制备好的实验室纯水经放置后,其电导率会迅速下降。如用钼酸铵法测定磷
以及用纳氏试剂法测氨时,只要是新制取的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均适用,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其空白值便显著增高,原因主要是来自空气和容器的污染。
玻璃容器盛装纯水可溶出某些金属及硅酸盐,有机物较少;聚乙烯容器所渗出的无机物较少,但有机物比玻璃容器略高。
在纯水制备时所用的纯水导出管,瓶内部分可用玻璃管,瓶外部分应使用聚乙烯管,管路最下端可接一段乳胶管,以便于配用弹簧夹。
1.7.2 实验室纯水制备及管理
纯水应在独立的实验室制备,制备实验室纯水的原料水应当是饮用水或比较干净的水,如有污染或空白达不到要求,必须进行纯化处理。同时,配备专用的纯水电导率测定仪,做好制备、检测及领用记录。
2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
2.1 仪器设备管理
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2.1.1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⑪ 建立设备管理组织
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⑫ 制定设备管理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⑬ 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
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2.1.2 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
⑪ 评审制度
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⑫ 验收制度
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和各项指标测试结论,确认无质量问题方可验收。仪器设备经验收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
⑬ 使用制度
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对人员、工作环境、设施条件、维修、保养等提出明确要求做作出规定。
⑭ 记录制度
记录是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保证设备正常运销的一项基础工作,对设备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执行及管理程序的运行和完善都很重要。每台设备从计划选购到淘汰都应保持完整的记录,内容除一般性设备档案外,还应设备购置、检定、维护的计划,论证意见或报告,调试验收报告,设备使用和校准记录,仪器故障和维修记录,运行状况,性能变化,异常现象及整改情况等。
⑮ 核查制度
核查是证实设备符合技术规范,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一项重要举措。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后,应按照技术规程和说明书,采取自校、比对等方法,校准主要性能参数,保证仪器的准确度和量程范围符合要求。质量管理组应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记录等情况,对新购置或租借的设备、现场检测使用的设备、使用频繁或漂移较大的设备,应制定核查程序,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2 仪器设备校准与检定
2.2.1 校准
⑪ 校准的定义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装置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该定义的含义是:
① 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对包括参考物质在内的测量器具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
② 将测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标准所复现的量值
⑫ 校准的目的
① 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
② 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可调整测量器具或对示值加以修正;
③ 给任何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给参考物质特性赋值;
④ 确保测量器给出的量值准确,实现溯源性。
⑬ 校准的依据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校准的结果可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2.2.2 检定
⑪ 定义及检定对象
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9.12条》)。检定是法制计量工作中计量器具控制(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9.6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我国在1987年由国家计量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共分十二大类千余种,同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即用于贸易结算、安全保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55项;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又增补了强检工作计量器具4项6种。强制检定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以及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这些构成了我国计量器具检定的对象。
⑫ 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
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分为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行政管理要求,具体操作是对其进行计量检查、技术检查和行政检查,这三方面的检查也称为检定的三分量。
① 计量检查
确定计量器具的误差及其他计量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示值误差、准确度等级;稳定性、重复性和漂移;读数装置分辨力、分度值、电磁干扰敏感度等。
② 技术检查
为满足计量要求而必须具备的结构、安装要求,读数的可见性,是否存在欺骗的可能等。
③ 行政检查
包括标识、铭牌、型式批准、检定标记、许可证标记、有关证书及有效期、密封,锁定和其他计量安全装置的完整性、检定、修理和维护记录等。
⑬ 检定的依据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在检定结果中,必须有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从事检定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
2.2.3 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
⑪ 校准不具法制性,是自愿溯源的行为;检定则具有法制性,是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⑫ 校准主要用以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符合性的全面评定。
⑬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做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必须是检定规程。
⑭ 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⑮ 校准结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通知书。
2.3 仪器设备档案及标识管理
对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的考核关键在四个方面:
① 所需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配齐。配齐的概念是不仅包含的参数要齐,而且其量程和准确度要符合检测标准的要求;
② 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③ 计量仪器设备必须溯源到国家基准;
④ 检测仪器设备必须帐目清楚、档案齐全、管理有序,仪器设备实行标识管理。
2.3.1 仪器设备档案
按每台套仪器设备进行建档,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 仪器设备履历表,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或规格、制造商、出厂编号、仪器设备唯一性识别号、购置日期、验收日期、启用日期、放置地点、用途、主要技术指标等;
② 仪器购置申请、说明书原件、产品合格证、保修单;
③ 验收记录;
④ 检定/校验记录及检定证书;
⑤ 校验规程(必要时);
⑥ 保养维护和运行检查计划;
⑦ 定期归档的使用记录;
⑧ 保养维护记录;
⑨ 运行检查记录;
⑩ 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2.3.2 仪器设备标识与随机资料
① 编号标识
所有仪器设备均应进行标识,且每台仪器设备的标识必须是唯一性。
② 状态标识
根据检定/校准、比对或验证结果对仪器设备粘贴可用性识别标识。可用性识别标识分为合格证、准用证和停用证。
a)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合格证
● 计量检定结论为合格者;
● 经符合程序的校准,其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技术要求范围内;
● 上述条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实现,经过比对验证证明其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 不需检定的,经检查合格的辅助设备。
b)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准用证
● 多功能检测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检定/校验合格;
● 经检测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
● 计量器具获准降级使用。
c)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停用证
● 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限;
● 已损坏或功能不正常;
● 计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 设备编号;
● 证书批准日期;
● 有效期;
● 对仪器状态进行技术确认的机构名称;
● 负责对仪器设备受控状态进行确认的检查人员姓名;
● 对准用证应有准予使用的范围、等级或功能;
● 对停用证应有开始停用日期和停用状态正式确认日期;
● 随机资料
随机资料包括操作规程、仪器说明书复印件、在用的使用记录等。
2.4 仪器设备异常情况控制
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如误用、误操作、超负荷(过载)或事故时,发现检测精确度不符合要求,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校准/检测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经重新检定、校准或检测证明运行满意方可使用。由于仪器设备异常情况的原因造成对检测工作影响时,按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2.5仪器设备运行检查
⑪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作用
为保证检测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运行状态和性能符合检测工作要求,在此期间需要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即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对核查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测量设备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作出判断。有利于检测机构动态掌握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并根据运行检查的结果合理确定检定/校准间隔,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可信度,而且可以缩短由于仪器设备功能异常对检测数据的追溯期,因此,检测机构应在检测设备的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进行运行检查。
⑫ 需要进行运行检查的仪器设备
在以下情况的仪器设备需要进行运行检查:
① 使用频繁的仪器设备;
② 漂移率大的仪器设备;
③ 经检定,但在检定有效期内已长时间不使用的仪器设备;
④ 使用一段时间发现稳定性不好或检测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
⑬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方法
① 对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精密度、灵敏度、检出限、信噪比、分离效能、加标回收率等)进行检查;
② 用两台或多台同型号/规格仪器设备进行测量结果比较;
③ 利用仪器设备的自校功能进行检查;
④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验。
⑭ 实施运行检查注意要点
① 运行检查的性质不同于检定/校准;
运行机制检查发生的时间是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它通过验证检测设备计量性能的稳定性,以提高检测数据的可信度。
② 运行检查要运用核查标准进行过程控制
运行检查的实质是过程控制,是检测机构使用核查标准对检测设备计量性能的过程控制。使用核查标准进行运行检查,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核查标准,对被核查仪器设备的常用检测点进行核查;其次在运行检查的检测设备进行一定时间的监测,建立核查数据库,通过绘制极差控制图、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等控制图的方式来检测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
③ 实施运行检查的仪器设备一般是重要的测量设备或参考标准
并非所有重要检测设备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核查标准,因此《评审准则》9.6条有“适当时”进行说明。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核查标准,在检定规程建议有效期内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工作,也是保证仪器设备量值准确的一种常用手段。
④ 运行检查应文件化,记录保存分析
对仪器设备实施运行检查时,应制定各种重要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的作业指导书,具体描述实施运行检查的过程,重点是核查标准的稳定性分析及选择、核查测量点的确定、核查频率、控制图的绘制和核查数据的分析。每次核查数据应按记录控制程序妥善保存。
表示校准结果。
2.6 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是保证准确量值和量值溯源的计量标准,它广泛应用于校准测量仪器、评价测量方法、赋予材料特性量值。在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技术仲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6.1标准物质定义、分级、编号及量值的溯源体系
⑪ 定义
有证标准物质是经权威部门认证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量值通过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并可溯源到准确复现表示该特性量值的计量单位。我国有证标准物质由国家标准计量主管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
⑫ 分级
我国将标准物质分为一级和二级,它们都符合有证标准物质的定义。
一级标准物质(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l)定值准确度高,主要用于评价标准方法、作仲裁分析的标准,为二级标准物质定值,是量值传递的依据。
一级标准物质具备如下条件:
① 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在只有一种方法的情况下,用多个实验室以同种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
② 准确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在准确度范围之内。
③ 稳定性在一年以上,或达到国际同类标准物质水平。
④ 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要求。
二级标准物质(Secondary Reference Material)主要特点是满足现场测量的需要,可作为工作标准直接使用,准确度能适应现场测量的需要。
二级标准物质具备如下条件:
① 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定值方法定值。
② 准确度和均匀性未达到一级标准物质的水平,但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③ 稳定性在半年以上,或能满足实际一级标准物质测量的需要。
④ 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要求。
⑬ 编号
一级标准物质的编号是以标准物质代号“GBW”冠于编号前部,编号的前两位数是标准物质的大类号,第三位数是标准物质的小类号,第四、五位数是同一类标准物质的顺序号。复制批号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排于标准物质编号的最后一位。
二级标准物质的编号是以二级标准物质代号“GBW(E)”冠于编号前部,编号的前两位数是标准物质的大类号,后四位数为该大类标准物质的顺序号。复制批号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排于标准物质编号的最后一位。
⑭ 量值的溯源体系
量值的溯源体系见图1。
SI制
基准物质
高精度比较法
标准方法
一级标准物质
比 较 法
有效方法
二级标准物
现场分析
图1 标准物质量值溯源图
2.6.2 标准物质的作用
⑪ 保存和传递特性量值,建立测量溯源性
标准物质是特性量准确、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的计量标准,具有在时间上保持特性量值,在空间上传递量值的功能。通过使用标准物质,可以使实际测量结果获得量值溯源性。
⑫ 保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可比性
通过校准测量仪器,评价测量过程,由标准物质将测量结果溯源到国家单位制(SI),保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可比性,从而达到量值统一。
⑬ 研究与评价测量方法
标准物质可作为特性量值已知的物质,用于研究和评价测量这些成分或特性的方法,从而判断该方法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并通过验证和改进测量方法的准确度,评价检测方法在特定场合的适应性,促进测试技术的发展。
⑭ 建立测量系统的质量保证
检测机构通过使用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实现质量保证,这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具有可比性的做好方法。
2.6.2 标准物质使用与管理
⑪ 标准物质统一采购,采购时应考虑使用的要求,如量值范围、基体组成和标准值的不确定度等;
⑫ 建立标准物质总帐,并实行领用登记制度。标准物质总帐内容包括:名称、组成、供应商、批号、购入日期、有效日期、证书号、验收情况或结论、存放地点等信息;
⑬ 标准物质按证书或有关的储藏条件要求进行安全处置,指定专人保管,设专门存放区域。存放区要标识明显,并有防污染措施,以确保标准物质处于标准状态,维持其有效性;
⑭ 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有证标准物质,以便能溯源到国家基准、国家测量基准或国家标准物质基准。对于使用未经正式批准的标准物质,必须经过分析、比对验证,证明符合要求方能使用;
⑮ 标准溶液的量值必须按规定的方法测试、核定、比对确定,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无法溯源到国家基准的,要按标准测试的数据证明满足要求时方能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定值、保管按有关规定执行;
⑯ 标准物质已超过其有效期限,或在有效期限内,但已出现异常情况,经测试分析已发生变化,由管理人员填写标准物质报废申请,经审批后,及时处理;
⑰ 属于剧毒化学品的标准物质及标准溶液按剧毒化学品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对使用进行跟踪记录。
2.6.3 标准溶液配制管理要点
⑪ 准确称(量)取溶质
对于固体试剂,要按照规定,先进行充分干燥,并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重以供配制,称量时,准确称量至0.1mg。对于液体试剂,应根据需要计算出所需体积后,直接量取。标准溶液配制应使用合格的A级容量瓶。
⑫ 正确选择溶剂
选择溶剂的总原则是溶剂纯度要与试剂纯度等级大致相同。必要时,应对溶剂质量进行检验,若其纯度不符合要求则应进行处理,以保证标准溶液的质量。
⑬ 控制配制数量
应根据标准溶液的稳定性、浓度以及需要量进行配制。浓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标准溶液一次可配制一个月左右的使用量,浓度较低、稳定性差的标准溶液则应分次少量配制。
⑭ 做好标定工作
应对标准溶液浓度进行定期标定,尤其是对浓度不稳定的标准溶液,最好每次使用前进行标定,确保准确无误。记录与报告
3.1 记录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用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溯源提供依据。
3.1.1 记录的基本要求
⑪ 检测测试过程的基本步骤和依据;
⑫ 参加检测人员的资格;
⑬ 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场地;
⑭ 检测实验环境条件;
⑮ 检测分析的数据;
⑯ 检测分析结果的判断;
⑰ 检测实验的结论等。
3.1.2 记录种类
凡对检测工作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有关的、需要证实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与检测质量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⑪ 技术记录
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包括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合同、任务单,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案、采样点设置图等说明资料。
⑫ 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质量体系内审和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与报告、质量监督、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
3.1.3 记录管理
⑪ 所有的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⑫ 制订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⑬ 涉及客户的记录应制定保密措施,以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
⑭ 记录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及设施中,有效防止污损、变质、虫蛀和丢失;
⑮ 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要求;
⑯ 超过保管期限的记录,由管理人员造册,经批准后,按有关程序予以处理。
3.1.4 检测原始记录规范
原始记录是编制检测报告的主要依据,也是必要和可能时再现试验的依据,因此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清楚,对涂改应作出统一规定。原始记录除试验数据和观察记录外,还要对所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试验参数、样品编号及其状态、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如实记录。
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工作活动轨迹的客观证据,是形成检测报告的原始凭证,因此必须规范化。
⑪ 原始记录信息要完整。
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a)检测的方法依据;
b)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c)检测时的被测样品标识;
d)检测时的环境条件;
e)检测观察结果、数据及其计算;
f)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g)其他必要的说明。
⑫ 原始记录填写人员应准确、规范、完整、客观地记录相关内容,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⑬ 原始记录因笔误或计算错误需要更改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如使用单杆划去原数据,在其右上方写上正确数据,并有更改人的签章;
⑭ 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⑮ 使用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
3.2 报告
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向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也是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因此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和客观报告进行的每一项检测结果。
3.2.1 检测报告基本要求
⑪ 检测报告的编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检测机构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
⑫ 报告中所使用的术语、定义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
⑬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⑭ 检测数据的处理与表达方式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
⑮ 必须加盖相关的印章;
⑯ 若有分包项目应注明,必要时可详细说明。
3.2.2 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
b)检测机构名称、地址及联系电话;
c)检测报告唯一性标识,报告总页数及页码;
d)客户的相关信息;
e)检测样品的描述说明和明确标识;
f)检测样品的特性及状态;
g)检测方法技术依据及说明;
h)检测仪器设备及检测环境条件;
i)检测的结果,并适当辅以表格或简图加以说明;
j)报告批准(或经授权)人、审定人(适用时)、审核人、编制人的签字或等同的标识;
k)报告的有效性声明;
l)对估算的监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说明(如果适用);
m)特定方法、客户要求附加的信息(适用时)。
3.2.3 检测报告审核与签发
⑪ 报告审核
检测报告在签发前必须进行校对和审核。校对主要是对数据转移、计算处理及报告内容差漏进行校对;审核是对报告的完整性、项目的齐全性、依据的正确性以及结论的正确性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① 检测所依据的标准、方法、指导书的有效性;
② 检测所依据方法、仪器设备、环境条件选用、数据计算以及所有文字、符号、计量单位的正确性;
③ 报告的检测结果与检测原始记录的一致性;
④ 报告内容及其档案要件的完整性;
⑤ 报告结论的正确性及报告编制的规范性。
⑫ 报告签发
经审核的检测报告由法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发,同时应指定专人负责待发检测报告的管理,实行领用登记制度。
有关人员从报告编制、审核到发布或传递检测报告均应遵循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的相关规定。
报告由检测机构的负责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发,对于授权签字人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相应授权签字领域的资格和经验;
② 能参与监督日常报告产生的关键过程;
③ 熟悉检测标准与检测程序(包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实际能力);
④ 能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
⑤ 熟悉质量标准体系的知识;
⑥ 熟悉评审机构方针、政策以及对实验室的有关要求;
⑦ 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实验室工作,熟悉实验室质量体系和业务工作的开展。
3.2.4 检测报告更改
检测报告的更正是指对检测机构已签发批准送达客户后,因出现下列原因之一需要对检测报告进行的更正或补充。
① 发现检测报告对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出现问题,且已影响到该检测报告所涉及的检测结果;
② 发现由于采用了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检测方法,导致检测结果有误;
③ 发现出具的检测报告有其他错误;
④ 为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
报告的更改可采用以下方式:
① 发布一个新的检测报告,以替代原检测报告。新报告应有新的编号,并标明替代的旧报告号;
② 以“报告的更改或补充的通知”的形式通知客户(尤其是采用电子传输时),应统一编制这种文件格式。
3.2.5 检测报告结论评价用语模式的建立
⑪ 所检项目全部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符合GB×××标准。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
⑫ 所检项目全部不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不符合GB×××标准。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不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
⑬ 所检项目少数不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中×××不符合GB×××标准,其余项目合格。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中氨基酸态氮不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其余项目合格。
⑭ 所检项目少数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中×××符合GB×××标准,其余项目不合格。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中砷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其余项目不合格。
⑮ 参照标准评价
模式:参照GB×××标准,该样品所检项目„„,即先加入“参照GB×××标准”,其后与上述相同。
举例:参照GB2726-1996酱卤肉卫生标准,该样品所检项目中菌落总数不合格,其余项目合格。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
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是检测机构内部质量控制程序的有力补充。
实验室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要求,由两个及以上实验室对同类或类似的被检测样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的活动,它是为了确定某个实验室进行某项特定检测的能力以及监控其持续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实验室间比对。
第五篇:1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1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1.1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基本要求
⑪ 建立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防止操作人员违规操作;
⑫ 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注意操作细节,避免由于操作人员失误给实验室带来沾污。经常彻底地清洁实验室及其设备,严禁用扫帚扫地,尽量不用电风扇,避免扬尘和过分潮湿;
⑬ 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应更换衣、帽和鞋,严禁将与实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避免污染、影响实验操作;
⑭ 相互产生交叉污染或干扰的项目必须分室进行;
⑮ 应建立制度,使有控制要求的区域不准随意进入,无关人员不准随意进出实验室;
⑯ 不同项目的台面和物品不准混用,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的实验操作应严格遵守。
1.2 实验室环境
⑪ 实验室布局合理,便于工作,周围环境和测试项目间不产生干扰和交叉污染。如水质中氨氮和总硬度的测定不能在同一间实验室进行,因为总硬度测定时使用氨水会使氨氮的测量值增高;
⑫ 对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的测试场所(如精密仪器室)必须配置相应设施及监控设备,并对测试时的环境条件进行记录;
⑬ 当电磁干扰、噪声或振动等环境因素对检测工作有影响时,应采取专门的监控措施,并记录有关的实测参数;对有振动要求和易产生较大振动的检测项目,应有隔振防振措施;
⑭ 精密仪器不得与化学分析实验室混放,以避免仪器受潮以及酸碱等化学品腐蚀;
⑮ 实验区域与办公区域适当分开,并对进入和使用可能影响工作质量的区域进行限制和控制;
⑯ 有良好的内务管理,保持实验室的清洁、整齐、明亮、安静;
⑰ 实验室内产生的废水、废气及其它要素等有害物质应有处理措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⑱ 样品间要划出待检区、在检区、检毕区、留样区,特殊区域要有明显标识;
⑲ 应有独立的纯水制备间。
1.3 实验室物品及试剂管理
⑪ 实验室内物品管理,分为在用、报废、闲置三类,并有序、整齐摆放,与测试无关的物品一律清除出实验室;
⑫ 玻璃量器应进行编号,且不得与化学试剂混放,以避免交叉污染;
⑬ 一般试剂的贮存管理要求
① 化学试剂应贮存在专用的库房内。实验室只存放短期工作所需的少量试剂,且应与配置的试剂溶液分橱贮放;
② 专用的试剂柜应便于试剂分隔存放,柜内试剂应按其性质分格放置,固体试剂与液体试剂分柜存放;
③ 易产生污染其他试剂物质的试剂,应封装严密,与其他试剂分开贮存;易产生气体的试剂,封装不可太严,并应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瓶装具腐蚀性试剂,应有塑料或搪瓷盘承托,以防一旦发生意外破裂,可承纳全部试剂;易潮解或受潮后变质的试剂,应贮于干燥器内;易挥发试剂应特别注意冷藏;对室温降低时,可造成液体变为固体的试剂(如发烟硫酸、苯酚、冰乙酸等),应采取防瓶裂措施。
④ 应有专人负责,经常检查,及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
⑭ 危险试剂的贮存管理
具有危险性的试剂主要是指易燃、易爆、毒害、腐蚀和放射性等五大类物质,对其贮存管理,除应满足对一般试剂的要求外,还应按注意:
① 易燃、易爆试剂应根据不同理化特性,分别贮放,室内温度宜在30℃以下,严禁烟火、爆晒。实验柜的存放量应以不影响正常工作开展并确保安全为原则保持在最低水平;
② 易挥发易燃烧液体应瓶装密封。剧毒品必须在专用保险柜内存放,严格领用管理,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③ 对放射性物质,应在设有必要屏蔽设施和测量装置的专库中存放,并应建立严格的管用制度。
⑮ 试液贮存管理
① 控制试液贮存期。试液不宜长期贮存,应根据试剂性质和试液浓度,确定合适的存放期。所有试液均应贴上规范的标签,标签应包括名称、溶剂、浓度、配置人、配置日期及有效期;
② 正确选择试液容器。容器耐腐蚀性应满足要求,应根据试液性质和容器材质特性,正确选择试液容器,防止容器溶出某些杂质污染试液。容器的密闭性应能有效防止气态杂质侵入和试液的挥发逸出。
③ 注意试液特殊要求。某些试液稳定性差,受日光照射易引起变质,应分别采用特殊贮存方法,如避光、冷藏,加入稳定剂等;
④ 注意试液防光、防热、防尘,避免污染和浓度变化;
⑤ 定期检查试液质量,如发现变色、沉淀、分解等变质、污染迹象时,应立即弃去重配,以免发生混淆误用。
1.4 实验室安全措施
⑪ 实验室内必须配备通风橱、防尘罩、排气管道及消防灭火器材等安全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随时可供使用;
⑫ 实验室使用电、气、水、火时,应按有关规则进行操作,保证安全;
⑬ 高压气瓶分类妥善保管,远离火源、热源,避免暴晒及强烈振动,并对其进行固定,最好隔离放置;
⑭ 使用剧毒化学品时,由使用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按规定办理领用手续;对配制好的剧毒化学品标准溶液的使用应进行跟踪,做好领用的详细记录;
⑮ 使用有机溶剂和挥发性强的操作应在通风橱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任何情况下均不得用明火直接加热有机溶剂;
⑯ 高氯酸蒸气易与有机物发生激烈反应,甚至产生强烈的爆炸,其加热操作应在专用的通风柜内进行;
⑰ 对放射性物质,应在设有必要屏蔽设施和测量装置的专库中存放,并建立严格的管用制度。
1.5实验室环保要求
⑪ 产生辐射、危险化学品的专业技术部门,应独立配备实验室,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⑫ 对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及其他要素等有害物质进行处理,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实验室产生的“三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 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废液,应集中回收处理,防止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
● 氰化钾(钠)废液应调至偏碱性,然后加入漂白粉溶液使其分解;
● 苯并(a)芘、联苯胺类致癌物质,可拌入燃料,置焚烧炉中焚烧处理;
● 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及砷等试剂,应尽量按需配置,避免无故废弃,污染环境;
● 对废弃检测样品,过剩有毒试液等,应设置专门收集器皿,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⑬ 测试人员和经批准进入实验室的外来人员进入测试区域时,应穿工作服和工作鞋。
1.6实验室管理制度
制订实验室规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管理制度、危险品及剧毒品使用管理制度等。
1.7实验室纯水的质量要求及制备
1.7.1实验室纯水的质量要求
⑪ 外观与等级
实验室纯水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其中不得有肉眼可辨的颜色及纤絮杂质。通常将实验室纯水分三个等级。
① 一级水
不含有溶解杂质或胶态质有机物,用于制备标准水样或超痕量物质的分析。
可通过将二级水经过再蒸馏、离子交换混合床、0.2μm滤膜过滤等方法处理,或用石英蒸馏装置作进一步蒸馏进行制备。
② 二级水
常含有微量的无机、有机或胶态杂质,用于精确分析和研究工作。可通过经蒸馏、电渗析或离子交换法制备的纯水进行再蒸馏的方法制备。
③ 三级水
适用于一般实验工作。可用蒸馏、电渗析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制备。
⑫ 质量指标
应对实验室纯水中的无机离子、还原性物质、尘埃粒子的含量进行控制,使之满足水质分析的要求。实验室用水的具体质量指标详见表1。
表1 实验室纯水的质量指标
指标名称 一级水 二级水 三级水
PH值范围(25℃)— — 5.7~7.5
电导率(25℃,μS/cm)≤0.1 ≤1.0 ≤5.0
可氧化物的限度试验 — 符合 符合
吸光度(254nm,lcm光程)≤0.001 ≤0.01 —
二氧化硅(mg/L)≤0.02 ≤0.05 —
⑬ 影响实验室纯水质量的因素
影响实验室纯水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空气、容器以及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管路。
制备好的实验室纯水经放置后,其电导率会迅速下降。如用钼酸铵法测定磷
以及用纳氏试剂法测氨时,只要是新制取的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均适用,但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置,其空白值便显著增高,原因主要是来自空气和容器的污染。
玻璃容器盛装纯水可溶出某些金属及硅酸盐,有机物较少;聚乙烯容器所渗出的无机物较少,但有机物比玻璃容器略高。
在纯水制备时所用的纯水导出管,瓶内部分可用玻璃管,瓶外部分应使用聚乙烯管,管路最下端可接一段乳胶管,以便于配用弹簧夹。
1.7.2 实验室纯水制备及管理
纯水应在独立的实验室制备,制备实验室纯水的原料水应当是饮用水或比较干净的水,如有污染或空白达不到要求,必须进行纯化处理。同时,配备专用的纯水电导率测定仪,做好制备、检测及领用记录。
2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
2.1 仪器设备管理
设备作为一项重要资源要素,应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参与体系运行,以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因此,应建立符合准则要求的设备管理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使仪器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2.1.1 建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⑪ 建立设备管理组织
设备管理组织有质量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和支持服务部门构成。根据设备管理工作的特点、范围和工作量,确定管理人员、核查人员、操作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责、权力与相互关系,使各项管理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相关岗位,尽量做到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⑫ 制定设备管理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是检测机构实行设备管理的途径。通过建立相应的程序文件,明确设备管理活动的过程、步骤、内容和所有环节,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⑬ 编写设备作业指导书
设备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检测人员操作设备的规范性文件。一般设备可按照说明书操作,大型、复杂的仪器或操作人员流动性大、性能不稳定的设备需编写作业指导书或操作规程。
2.1.2 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
⑪ 评审制度
评审是添置或处置设备的一项前期工作,主要从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维护性等方面综合分析,目的是为了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对于大型、贵重、精密的仪器需进行可行性认证,达到技术上先进,性能上可靠,工作上需要,经济上合理;对于租借、维修、淘汰的设备,以及小型或辅助设备,应进行必要的评审。
⑫ 验收制度
验收是保证添置或维修的设备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仪器设备的开箱拆封应在设备管理员、操作人员、供应人员等有关人员都在场时进行,验收过程中,应对设备评审要求、订货合同和装箱清单,逐一清点,并做好记录。对于大型、精密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后,还应通过一定时期(合同期内)的试运行,根据实际运行效果和各项指标测试结论,确认无质量问题方可验收。仪器设备经验收后方可办理移交手续,交付使用。
⑬ 使用制度
为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建立设备使用制度,对人员、工作环境、设施条件、维修、保养等提出明确要求做作出规定。
⑭ 记录制度
记录是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保证设备正常运销的一项基础工作,对设备管理的责任落实、制度执行及管理程序的运行和完善都很重要。每台设备从计划选购到淘汰都应保持完整的记录,内容除一般性设备档案外,还应设备购置、检定、维护的计划,论证意见或报告,调试验收报告,设备使用和校准记录,仪器故障和维修记录,运行状况,性能变化,异常现象及整改情况等。
⑮ 核查制度
核查是证实设备符合技术规范,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一项重要举措。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后,应按照技术规程和说明书,采取自校、比对等方法,校准主要性能参数,保证仪器的准确度和量程范围符合要求。质量管理组应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记录等情况,对新购置或租借的设备、现场检测使用的设备、使用频繁或漂移较大的设备,应制定核查程序,使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2 仪器设备校准与检定
2.2.1 校准
⑪ 校准的定义
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装置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该定义的含义是:
① 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对包括参考物质在内的测量器具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
② 将测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标准所复现的量值
⑫ 校准的目的
① 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
② 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可调整测量器具或对示值加以修正;
③ 给任何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给参考物质特性赋值;
④ 确保测量器给出的量值准确,实现溯源性。
⑬ 校准的依据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校准的结果可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校准结果。
2.2.2 检定
⑪ 定义及检定对象
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9.12条》)。检定是法制计量工作中计量器具控制(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规范第9.6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我国在1987年由国家计量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共分十二大类千余种,同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即用于贸易结算、安全保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55项;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又增补了强检工作计量器具4项6种。强制检定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以及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这些构成了我国计量器具检定的对象。
⑫ 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
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分为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行政管理要求,具体操作是对其进行计量检查、技术检查和行政检查,这三方面的检查也称为检定的三分量。
① 计量检查
确定计量器具的误差及其他计量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示值误差、准确度等级;稳定性、重复性和漂移;读数装置分辨力、分度值、电磁干扰敏感度等。
② 技术检查
为满足计量要求而必须具备的结构、安装要求,读数的可见性,是否存在欺骗的可能等。
③ 行政检查
包括标识、铭牌、型式批准、检定标记、许可证标记、有关证书及有效期、密封,锁定和其他计量安全装置的完整性、检定、修理和维护记录等。
⑬ 检定的依据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在检定结果中,必须有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从事检定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
2.2.3 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
⑪ 校准不具法制性,是自愿溯源的行为;检定则具有法制性,是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⑫ 校准主要用以确定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符合性的全面评定。
⑬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做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必须是检定规程。
⑭ 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⑮ 校准结果通常是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的出具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出具不合格通知书。
2.3 仪器设备档案及标识管理
对检测机构仪器设备的考核关键在四个方面:
① 所需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配齐。配齐的概念是不仅包含的参数要齐,而且其量程和准确度要符合检测标准的要求;
② 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③ 计量仪器设备必须溯源到国家基准;
④ 检测仪器设备必须帐目清楚、档案齐全、管理有序,仪器设备实行标识管理。
2.3.1 仪器设备档案
按每台套仪器设备进行建档,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 仪器设备履历表,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或规格、制造商、出厂编号、仪器设备唯一性识别号、购置日期、验收日期、启用日期、放置地点、用途、主要技术指标等;
② 仪器购置申请、说明书原件、产品合格证、保修单;
③ 验收记录;
④ 检定/校验记录及检定证书;
⑤ 校验规程(必要时);
⑥ 保养维护和运行检查计划;
⑦ 定期归档的使用记录;
⑧ 保养维护记录;
⑨ 运行检查记录;
⑩ 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的历史记录。
2.3.2 仪器设备标识与随机资料
① 编号标识
所有仪器设备均应进行标识,且每台仪器设备的标识必须是唯一性。
② 状态标识
根据检定/校准、比对或验证结果对仪器设备粘贴可用性识别标识。可用性识别标识分为合格证、准用证和停用证。
a)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合格证
● 计量检定结论为合格者;
● 经符合程序的校准,其校准结果均在规定的技术要求范围内;
● 上述条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实现,经过比对验证证明其技术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 不需检定的,经检查合格的辅助设备。
b)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准用证
● 多功能检测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检定/校验合格;
● 经检测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工作所用量程合格;
● 计量器具获准降级使用。
c)凡符合下列条件的仪器设备,使用停用证
● 超过检定/校准有效期限; ● 已损坏或功能不正常;
● 计经检定/校准不符合要求。
仪器设备状态标识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 设备编号;
● 证书批准日期;
● 有效期;
● 对仪器状态进行技术确认的机构名称;
● 负责对仪器设备受控状态进行确认的检查人员姓名;
● 对准用证应有准予使用的范围、等级或功能;
● 对停用证应有开始停用日期和停用状态正式确认日期;
● 随机资料
随机资料包括操作规程、仪器说明书复印件、在用的使用记录等。
2.4 仪器设备异常情况控制
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如误用、误操作、超负荷(过载)或事故时,发现检测精确度不符合要求,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校准/检测不合格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经重新检定、校准或检测证明运行满意方可使用。由于仪器设备异常情况的原因造成对检测工作影响时,按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2.5仪器设备运行检查
⑪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作用
为保证检测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运行状态和性能符合检测工作要求,在此期间需要对检验设备进行检查,即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
仪器设备的运行检查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对核查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对测量设备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作出判断。有利于检测机构动态掌握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并根据运行检查的结果合理确定检定/校准间隔,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可信度,而且可以缩短由于仪器设备功能异常对检测数据的追溯期,因此,检测机构应在检测设备的两次检定/校准周期之间进行运行检查。
⑫ 需要进行运行检查的仪器设备
在以下情况的仪器设备需要进行运行检查:
① 使用频繁的仪器设备;
② 漂移率大的仪器设备;
③ 经检定,但在检定有效期内已长时间不使用的仪器设备;
④ 使用一段时间发现稳定性不好或检测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
⑬ 仪器设备运行检查方法
① 对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精密度、灵敏度、检出限、信噪比、分离效能、加标回收率等)进行检查;
② 用两台或多台同型号/规格仪器设备进行测量结果比较;
③ 利用仪器设备的自校功能进行检查;
④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检验。
⑭ 实施运行检查注意要点
① 运行检查的性质不同于检定/校准;
运行机制检查发生的时间是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它通过验证检测设备计量性能的稳定性,以提高检测数据的可信度。
② 运行检查要运用核查标准进行过程控制
运行检查的实质是过程控制,是检测机构使用核查标准对检测设备计量性能的过程控制。使用核查标准进行运行检查,首先要选择适宜的核查标准,对被核查仪器设备的常用检测点进行核查;其次在运行检查的检测设备进行一定时间的监测,建立核查数据库,通过绘制极差控制图、平均值标准偏差控制图等控制图的方式来检测检测设备的计量性能。
③ 实施运行检查的仪器设备一般是重要的测量设备或参考标准
并非所有重要检测设备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核查标准,因此《评审准则》9.6条有“适当时”进行说明。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核查标准,在检定规程建议有效期内做好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工作,也是保证仪器设备量值准确的一种常用手段。
④ 运行检查应文件化,记录保存分析
对仪器设备实施运行检查时,应制定各种重要仪器设备运行检查的作业指导书,具体描述实施运行检查的过程,重点是核查标准的稳定性分析及选择、核查测量点的确定、核查频率、控制图的绘制和核查数据的分析。每次核查数据应按记录控制程序妥善保存。
2.6 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是保证准确量值和量值溯源的计量标准,它广泛应用于校准测量仪器、评价测量方法、赋予材料特性量值。在质量管理、质量保证、技术仲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6.1标准物质定义、分级、编号及量值的溯源体系
⑪ 定义
有证标准物质是经权威部门认证的标准物质,其一种或多种特性量值通过建立了溯源性的程序确定,并可溯源到准确复现表示该特性量值的计量单位。我国有证标准物质由国家标准计量主管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
⑫ 分级
我国将标准物质分为一级和二级,它们都符合有证标准物质的定义。
一级标准物质(Primary Reference Material)定值准确度高,主要用于评价标准方法、作仲裁分析的标准,为二级标准物质定值,是量值传递的依据。
一级标准物质具备如下条件:
① 用绝对测量法或两种以上不同原理的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在只有一种方法的情况下,用多个实验室以同种准确可靠的方法定值。
② 准确度具有国内最高水平,均匀性在准确度范围之内。
③ 稳定性在一年以上,或达到国际同类标准物质水平。
④ 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要求。
二级标准物质(Secondary Reference Material)主要特点是满足现场测量的需要,可作为工作标准直接使用,准确度能适应现场测量的需要。
二级标准物质具备如下条件:
① 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定值方法定值。
② 准确度和均匀性未达到一级标准物质的水平,但能满足一般测量的需要。③ 稳定性在半年以上,或能满足实际一级标准物质测量的需要。
④ 包装形式符合标准物质技术规范要求。
⑬ 编号
一级标准物质的编号是以标准物质代号“GBW”冠于编号前部,编号的前两位数是标准物质的大类号,第三位数是标准物质的小类号,第四、五位数是同一类标准物质的顺序号。复制批号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排于标准物质编号的最后一位。
二级标准物质的编号是以二级标准物质代号“GBW(E)”冠于编号前部,编号的前两位数是标准物质的大类号,后四位数为该大类标准物质的顺序号。复制批号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排于标准物质编号的最后一位。
⑭ 量值的溯源体系
量值的溯源体系见图1。
图1 标准物质量值溯源图
2.6.2 标准物质的作用
⑪ 保存和传递特性量值,建立测量溯源性
标准物质是特性量准确、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的计量标准,具有在时间上保持特性量值,在空间上传递量值的功能。通过使用标准物质,可以使实际测量结果获得量值溯源性。
⑫ 保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可比性
通过校准测量仪器,评价测量过程,由标准物质将测量结果溯源到国家单位制(SI),保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可比性,从而达到量值统一。
⑬ 研究与评价测量方法
标准物质可作为特性量值已知的物质,用于研究和评价测量这些成分或特性的方法,从而判断该方法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并通过验证和改进测量方法的准确度,评价检测方法在特定场合的适应性,促进测试技术的发展。
⑭ 建立测量系统的质量保证
检测机构通过使用标准物质进行质量控制,实现质量保证,这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具有可比性的做好方法。
2.6.2 标准物质使用与管理
⑪ 标准物质统一采购,采购时应考虑使用的要求,如量值范围、基体组成和标准值的不确定度等;
⑫ 建立标准物质总帐,并实行领用登记制度。标准物质总帐内容包括:名称、组成、供应商、批号、购入日期、有效日期、证书号、验收情况或结论、存放地点等信息;
⑬ 标准物质按证书或有关的储藏条件要求进行安全处置,指定专人保管,设专门存放区域。存放区要标识明显,并有防污染措施,以确保标准物质处于标准状态,维持其有效性;
⑭ 使用国家或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有证标准物质,以便能溯源到国家基准、国家测量基准或国家标准物质基准。对于使用未经正式批准的标准物质,必须经过分析、比对验证,证明符合要求方能使用;
⑮ 标准溶液的量值必须按规定的方法测试、核定、比对确定,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无法溯源到国家基准的,要按标准测试的数据证明满足要求时方能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定值、保管按有关规定执行;
⑯ 标准物质已超过其有效期限,或在有效期限内,但已出现异常情况,经测试分析已发生变化,由管理人员填写标准物质报废申请,经审批后,及时处理;
⑰ 属于剧毒化学品的标准物质及标准溶液按剧毒化学品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对使用进行跟踪记录。
2.6.3 标准溶液配制管理要点
⑪ 准确称(量)取溶质
对于固体试剂,要按照规定,先进行充分干燥,并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重以供配制,称量时,准确称量至0.1mg。对于液体试剂,应根据需要计算出所需体积后,直接量取。标准溶液配制应使用合格的A级容量瓶。
⑫ 正确选择溶剂
选择溶剂的总原则是溶剂纯度要与试剂纯度等级大致相同。必要时,应对溶剂质量进行检验,若其纯度不符合要求则应进行处理,以保证标准溶液的质量。
⑬ 控制配制数量
应根据标准溶液的稳定性、浓度以及需要量进行配制。浓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标准溶液一次可配制一个月左右的使用量,浓度较低、稳定性差的标准溶液则应分次少量配制。
⑭ 做好标定工作
应对标准溶液浓度进行定期标定,尤其是对浓度不稳定的标准溶液,最好每次使用前进行标定,确保准确无误。记录与报告
3.1 记录
记录是为已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记录的作用主要是为检测工作的质量效用提供客观证据,为预防和纠错溯源提供依据。
3.1.1 记录的基本要求
⑪ 检测测试过程的基本步骤和依据;
⑫ 参加检测人员的资格;
⑬ 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场地;
⑭ 检测实验环境条件;
⑮ 检测分析的数据;
⑯ 检测分析结果的判断;
⑰ 检测实验的结论等。
3.1.2 记录种类
凡对检测工作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有关的、需要证实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与检测质量有关的记录分为技术记录和质量记录两类。
⑪ 技术记录
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积累。包括检测过程的原始记录、导出数据(简称原始记录)、合同、任务单,以及与检测工作相关的技术方案、采样点设置图等说明资料。
⑫ 质量记录
质量记录是客观反映质量或质量体系运行过程的信息载体,主要包括质量体系内审和质量管理评审的记录与报告、质量监督、仪器设备运行检查、仪器设备和计量标准档案、人员培训记录档案、申诉以及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等。
3.1.3 记录管理
⑪ 所有的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⑫ 制订各类记录的保存期限;
⑬ 涉及客户的记录应制定保密措施,以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
⑭ 记录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及设施中,有效防止污损、变质、虫蛀和丢失;
⑮ 记录的维护管理、查阅或借阅应符合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要求;
⑯ 超过保管期限的记录,由管理人员造册,经批准后,按有关程序予以处理。
3.1.4 检测原始记录规范
原始记录是编制检测报告的主要依据,也是必要和可能时再现试验的依据,因此必须记录完整、真实、清楚,对涂改应作出统一规定。原始记录除试验数据和观察记录外,还要对所用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环境条件、试验参数、样品编号及其状态、测试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如实记录。
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工作活动轨迹的客观证据,是形成检测报告的原始凭证,因此必须规范化。
⑪ 原始记录信息要完整。
原始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a)检测的方法依据;
b)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
c)检测时的被测样品标识;
d)检测时的环境条件;
e)检测观察结果、数据及其计算;
f)检测人员和复核人员签字;
g)其他必要的说明。
⑫ 原始记录填写人员应准确、规范、完整、客观地记录相关内容,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⑬ 原始记录因笔误或计算错误需要更改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如使用单杆划去原数据,在其右上方写上正确数据,并有更改人的签章;
⑭ 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⑮ 使用统一格式的原始记录。
3.2 报告
检测报告是检测机构向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也是检测机构工作质量的最终体现,因此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和客观报告进行的每一项检测结果。
3.2.1 检测报告基本要求
⑪ 检测报告的编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检测机构所建立的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
⑫ 报告中所使用的术语、定义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
⑬ 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⑭ 检测数据的处理与表达方式应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一致;
⑮ 必须加盖相关的印章;
⑯ 若有分包项目应注明,必要时可详细说明。
3.2.2 检测报告内容
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
b)检测机构名称、地址及联系电话;
c)检测报告唯一性标识,报告总页数及页码;
d)客户的相关信息;
e)检测样品的描述说明和明确标识;
f)检测样品的特性及状态;
g)检测方法技术依据及说明;
h)检测仪器设备及检测环境条件;
i)检测的结果,并适当辅以表格或简图加以说明;
j)报告批准(或经授权)人、审定人(适用时)、审核人、编制人的签字或等同的标识;
k)报告的有效性声明;
l)对估算的监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说明(如果适用);
m)特定方法、客户要求附加的信息(适用时)。
3.2.3 检测报告审核与签发
⑪ 报告审核
检测报告在签发前必须进行校对和审核。校对主要是对数据转移、计算处理及报告内容差漏进行校对;审核是对报告的完整性、项目的齐全性、依据的正确性以及结论的正确性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① 检测所依据的标准、方法、指导书的有效性;
② 检测所依据方法、仪器设备、环境条件选用、数据计算以及所有文字、符号、计量单位的正确性;
③ 报告的检测结果与检测原始记录的一致性;
④ 报告内容及其档案要件的完整性;
⑤ 报告结论的正确性及报告编制的规范性。
⑫ 报告签发
经审核的检测报告由法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发,同时应指定专人负责待发检测报告的管理,实行领用登记制度。
有关人员从报告编制、审核到发布或传递检测报告均应遵循保护客户信息和所有权程序的相关规定。
报告由检测机构的负责人或其授权签字人签发,对于授权签字人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 相应授权签字领域的资格和经验;
② 能参与监督日常报告产生的关键过程;
③ 熟悉检测标准与检测程序(包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实际能力);
④ 能对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
⑤ 熟悉质量标准体系的知识;
⑥ 熟悉评审机构方针、政策以及对实验室的有关要求;
⑦ 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实验室工作,熟悉实验室质量体系和业务工作的开展。
3.2.4 检测报告更改
检测报告的更正是指对检测机构已签发批准送达客户后,因出现下列原因之一需要对检测报告进行的更正或补充。
① 发现检测报告对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出现问题,且已影响到该检测报告所涉及的检测结果;
② 发现由于采用了不正确或不完善的检测方法,导致检测结果有误;
③ 发现出具的检测报告有其他错误;
④ 为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
报告的更改可采用以下方式:
① 发布一个新的检测报告,以替代原检测报告。新报告应有新的编号,并标明替代的旧报告号;
② 以“报告的更改或补充的通知”的形式通知客户(尤其是采用电子传输时),应统一编制这种文件格式。
3.2.5 检测报告结论评价用语模式的建立
⑪ 所检项目全部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符合GB×××标准。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
⑫ 所检项目全部不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不符合GB×××标准。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不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
⑬ 所检项目少数不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中×××不符合GB×××标准,其余项目合格。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中氨基酸态氮不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其余项目合格。
⑭ 所检项目少数合格
模式:该样品所检项目中×××符合GB×××标准,其余项目不合格。
举例:该样品所检项目中砷符合GB2717-1996酱油卫生标准,其余项目不合格。
⑮ 参照标准评价
模式:参照GB×××标准,该样品所检项目……,即先加入“参照GB×××标准”,其后与上述相同。
举例:参照GB2726-1996酱卤肉卫生标准,该样品所检项目中菌落总数不合格,其余项目合格。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
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是检测机构内部质量控制程序的有力补充。
实验室比对是按照预先规定的要求,由两个及以上实验室对同类或类似的被检测样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的活动,它是为了确定某个实验室进行某项特定检测的能力以及监控其持续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实验室间比对。
⑪ 实验室比对与能力验证目的
① 确定实验室某项特定的能力;
② 为实验室提供其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客观证据,识别实验室不合格工作并制定相应措施;
③ 确定检测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④ 作为技术校核的一种方法,监督检测结果,增加客户的信心;
⑤ 保证检测机构标准物质或仪器设备量值溯源性的要求,或与同类实验室达成量值一致;
⑫ 比对和能力验证分类
① 实验室内部比对和能力验证
利用实验室内部检测人员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能力的活动,是评价检测人员是否具有胜任其所从事检测工作能力的方法。
② 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能力的活动,实际上是为了确保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
③ 设备比对
利用实验室间同类设备比对来确定设备的测量能力及精确度的活动。
④ 方法比对
对同一检测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比对来确定不同检测方法准确性、可靠性的活动。
⑬ 比对项目的选择
检测机构自行组织的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项目的选择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 客户投诉项目
② 无法溯源的仪器设备
③ 使用非标准检测方法的项目
④ 新开展的项目
⑤ 其他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检测项目
通过实验室间比对,可以发现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对于准确度不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可从系统误差或过失误差方面查找原因,如测量前的仪器校准、恒定的环境误差、器皿洁净度、仪器异常等;对于精密度不符合要求的实验室,可从随机误差方面查找原因,如测量过程中环境温度的波动、仪器稳定性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1 定义及评定程序
在计量技术规范JJF1001-1998《通用计量述语及定义》将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为: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在下述情况时,检测报告应给出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⑪ 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
⑫ 检测方法要求;
⑬ 客户要求;
⑭ 存在一个窄限,需依据它作出决定某些规范的符合性,如出现临界值问题。
图2 不确定度评定流程图
对于出现临界值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重新测定;
②提供测量的不确定度(测定次数>6)。
5.2 常规检测工作中的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⑪ 在统计控制状态下,测量过程样本合样标准差sp的估算:
sp=()
式中si是每次检测时的样本标准差,在同样条件情况下,用此测量过程对被测量X进行n次重复测量,以算术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其标准不确定度为:
⑫ 在规范化常规测量中,多批次相同或不同测量次数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m批测量中次数相同时的不确定度:
m批测量中n次数不同时的不确定数为:
式中自由度;每一批自由度 ui=ni-1
⑬ 在常规理化检验中,除对标准溶液定值以及考核样品测试时需采用上述方法外,对单个样品测试时,大于5次的机会极少。
根据标准分析方法进行的常规检验,或在重复性和复现性条件下,结果估计接近正态分布前提下对xi进行少数次独立检测,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间的极差(R)可按下式估算实验标准差:
式中C为极差系数。
测量次数与极差系数的关系见表1,水中铭测定结果的标准差估算见表2。
表1 测量次与极差系数的关系
测量次数 n 2 3 4 5 6
极差系数 C 1.13 1.64 2.06 2.33 2.53
表2 水中铭测定结果的标准差估算
测定结果 x R s=R/C RSD=s/x×100%
p/(μg·L-1)p/(μg·L-1)p/(μg·L-1)p/(μg·L-1)/ %
第一组n=2 30.0;33.7 31.85 3.7 3.27 10.26
第二组n=3 30.0;33.8 31.76 3.8 2.31 7.27
第三组n=4 29.9;33.6;31.5;32.0 31.75 3.7 1.80 5.60
⑭ 临界R0控制限在极差值估算中的应用
常规检验中,一对数据间的差值即为极差,但在出现一对相同数据时,对实验标准差的估计带来困难。临界R0值在水质标准检验方法中用于精密度的控制,它的建立基于收集实验室对某项目测定时的极差值分布。如某实验室在一段时间内收集的不同质量浓度铜的重复样测试结果的极差值见表3,以此估计重复样测试结果的实验标准差。
表3 铜的不同浓度范围减差值及控制限
浓度范围
p/(μg·L-1)
重复测定组数
n/组
p/(μg·L-1)
11.19.1
35.65.9
134
351
平均相对减差值(R)
R的加权均值
临界RC控制限(D4 R)~<115~<25
25~<50
50~<100
100~<200
>20
221
0.123 4
0.073 6
0.033 8
0.025 4
0.021 0
0.013 0
0.094 0
0.031 3
0.307
0.10
2例如在分析中出现一对重复的数据为16.5、16.5,对其实验标准差估算,可以直接引用“0.094”,极差R的估计值为0.094×16.5=1.55,标准差的估算值
s=1.55/1.13=1.37,(相对标准偏差RSD=s/x=8.31%)。分析中出现一对相同结果应视为偶尔出现的现象,不能认为极差是零。
⑮ 校正标准法中单一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估算
在化学测试中,很多方法都是通过与标准系列比对定值的。即“当输入量的估计量是有实验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的曲线上得到时,曲线上任何一点和表征曲线的标准不确定度,可用有关的统计程序评定”。
倒如在对某一指标的测试中,校准曲线1.0mg/L~20 mg/L共7个质量浓度点,斜率b=0.03233,截距a=0.07802,相关系数r=0.9988,校准曲线的估计量差,校对曲线测量范围的方法标准差syx/b=0.36,RSD=4.8%。根据文献[2],单一结果不确定度范围的计算方法:
假设样品测量值为A:0.255,按上式计算被测物质量浓度的范围为:
(置信水平为95%,t=2.45)
单一结果标准不确定度为4.55mg/L±0.38mg/L0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控制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科学准确地估算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保证检测结果和检测报告的质量。
5.3 化学检测线性最小二乘法校准的不确定度
化学检测中的相对测量、分析方法或分析仪器通常是通过观察被分析物不同浓度x的响应值y来表征。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线性关系(限于直线线性关系),即
y=a+bx
利用该线性关系,根据样品中被分析物产生的响应值yobs,由下式得出其浓度xpred:
xpred=(yobs-a)/b
一般通过一组n(≥5)数值(xi,yi)的加权或不加权最小二乘法回归来确定截距a和斜率b。
主要不确定度来源于:
⑪测量y时的随机变化,既影响标准响应值,又影响被测量的响应值yobs;
⑫导致标准赋值xi误差的随机效应;
⑬xi和yi可能受恒定的未知偏移的影响,如连续稀释标准储备液产生的偏移;
⑭线性假设未必有效,如环境变化使线性变窄。
在正常操作中不确定度来源最显著的的随机变化。对于这种来源不确定度的评定可采用以下方法:
⑪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评估指南中的方法
①
式中:u(xpred)……回归曲线的标准不确定度;
sy/x ……回归曲线的剩余标准差;
n ……回归曲线的点数;
N……样品重复测定次数;
……回归曲线xi平均值;
……yi估计值;
……样品测定结果均值(N次测定);
γ……回归曲线方程的相关系数;
y……样品测定时,仪器平均响应值。
⑫ ISO/TC 147/SC7N-45中的方法
②
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镉的回归曲线。5个校准溶液分别测定3次,结果见表2。测量实际浸出溶液2次,质量浓度为0.26mg/L。
表2 镉校准溶液测定吸光值
质量浓度ρ/(mg·L-1)
0.0.3 0.028
0.084 0.029
0.083 0.029
0.081
0.0.7
0.9
0.135
0.180
0.215
0.131
0.181
0.230
0.130.183
0.216
回归曲线:a=0.0087,b=0.2410,γ=0.9972,截距a标准差0.0029,斜率b标准差0.0050。
=0.32048,=0.5,=0.1292,=5.49×10-3 =1.938,=4.95,=7.5,代入①式得:
=0.018mg/L
代入②式得:
=0.017mg/L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隐藏>>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 1999 年 12 月 15 日 — 发 布 ISO∕IEC 17025标准《测试和校准实验室能 力的通用要求》(第一版)。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 实验室的硬件要求
一、实验室的工作场所(满足日常分析的要求)
1、足够的空间与合理的布局
2、便利的水源(上、下水)
3、有满足实验室日常工作必要的通风和 光照条件
4、有相对稳定的电源 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 实验室的硬件要求
二、实验室用仪器设备的配备
1、种类及数量足以满足日常工作的要求
2、配备要合理(分析仪器与辅助设施)
3、涉及到定量的仪器设备要定期的计量 与校准(包括常用玻璃器皿)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 实验室的硬件要求
三、要有满足实验室特殊要求的必要配备
1、微生物的无菌间
2、大型仪器防静电地板
3、特殊气体的气瓶间或气瓶柜
4、剧毒药品及微生物菌种的保管措施 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 实验室的软件要求
一、实验室的人员
1、人员结构要合理
2、所学专业要相对对口
3、上岗前及工作过程中要经过培训和考核
4、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结构,开拓新的思路。
5、实验室人员要有相对合理的分工
6、实验室的每个人必须对自己所工作的环境 有清楚的了解。(应对意外)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 实验室的软件要求
二、有合理的档案及资料管理体系
1、大型仪器、精密仪器要建立仪器档案及操作规程
2、实验室的人员档案
3、建立实验室在用资料的管理及更新制度 确保所用资料的现行有效性
4、与实验有关的原始记录要建立良好的保管制度(记录控制)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 实验室的软件要求
三、实验室所用消耗品要有严格控制
1、药品及试剂纯度要符合要求
2、实验室用特殊气体纯度也要满足要求
3、药品及试剂存放要合理,避免失效与 交叉污染。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 实验室的软件要求
四、样品的控制
1、实验室所用分析样品要有严格的按程序(按具体 要求),样品制备要考虑到样品的代表性;微生 物分析要无菌的要求。
2、样品的接收与保存要合理
3、实验过程要选择最佳的样品及前处理过程
4、实验结束,样品仍然要合理保存,以备复 验。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 实验室的软件要求
五、实验室的测试数据要准确(溯源)
1、样品的制备与称量(称量方式的选择)
2、所用试剂的量取与定容
3、测量过程的控制(提取、净化、浓缩 定容、测定、计算结果)
4、标准品的配制与标准曲线的绘制
5、计算过程的控制与结果报告 实验室的安全技术常识自我防护意识的建立 实验室的安全技术常识 ? 实验室安全守则
一、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自己的工作环 境,对水、电、气开关有清楚的了解
三、使用电器时要防止触电,避免用湿的手 及物品接触电源开关。
四、所有产生有刺激、腐蚀性及有毒气体的 操作,应在通风柜中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技术常识 ? 实验室安全守则
五、剧毒药品(如氰化物、三氧化二砷等)要严格保管,小心使用。
六、实验室要保持清洁,无关实验的事情不 要在实验室中进行。
七、对所用的仪器设备的性能要熟悉,避免 人为因素对仪器设备的损害。
八、实验完毕,要保持仪器整洁,离开实验室 要确保水、电、气处于安全状态。实验室安全守则 ? 防火防爆常识
一、实验室可能起火的原因
1、可燃的固体或液体化学药品起火
2、化学反应(金属钠)
3、由于电的原因起火
二、实验室常用的灭火器
1、四氯化碳灭火器(常用于电器起火,有毒;钾、钠起火 不宜使用易爆炸)
2、二氧化碳灭火器(常用)
3、泡沫灭火器(碳酸氢钠和硫酸铝反应,不宜用于电器 灭火)实验室安全守则 ? 防毒常识
一、了解常用化学物质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 的毒害作用,加强防护措施(比如:发 烟硝酸遇有机溶剂作用易发生爆炸; 汞用硫磺粉)
二、熟悉中毒后的急救原则,做到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比如硫酸不小心溅到身上 用水或2%的苏打水冲洗)
三、毒素分析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处理 分析测试中的常用术语数据处理 分析测试中的常用术语 ? 分析结果的表示与数据处理
一、有效数字: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为 有效数字。如:0.0580三位有效数字。(数字 修约规则)
二、平均值:通常所用的是两个以上的算术平均值
三、误差:测定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绝对误差 和相对误差)
四、准确度:又称精确度指分析结果与真值得接近程度。分析测试中的常用术语 ? 分析结果的表示与数据处理
五、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 程度。用偏差来衡量 绝对偏差=个别测得值—测得平均值 相对偏差=绝对偏差/测得平均值*100%
六、回收率:空白样品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标准物质(C1)后,其样品中此物质测定值(C2)对加入值的 百分率(F)既为回收率。F=C2/C1*100% 添加回收率旨在衡量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是制定 分析方法准确度和可行性的指标。一般以MRL(Maximum Residue Limit)值水平高一个数 量级、低一个数量级和同一 个数量级三个浓度水平进行 添加。(可用于控制实验)分析测试中的常用术语
七、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衡量回收率偏异程度,判定分析方法的精确度(重现性)指标。CV=标准偏差/平均回收率*100% 一般≤20%
八、检出限,定量限
1、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衡量仪器或方法灵敏度的指标。要求低于测定目的物 的MRL值(最好低一个数量级)。在色谱图上可清楚确认的分析目的物色谱峰的下限。通常 为噪音3倍(S/N=3)。分为仪器检出限和方法检出限 分析测试中的常用术语仪器检出限 无样品基质存在,在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条 件下,某种分析仪器能够检出分析目的物的最小 量或最低浓度。方法检出限 有样品基质存在,在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条 件下,某种方法能够检出分析目的物的最小量或 最低浓度。
2、定量限:指可以准确定量的仪器信号的反映值 通常为10倍噪音的信号值(S/N=10)目前所常用的分析方法现状方法研究 目前所常用的分析方法现状 ? 目前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我们目前所用的多是一些现行的标准方法比如:AOAC;ISO;FDA GB----;SN----; QB---;地方标准;实验室方法等,最常用的还是 GB---、SN---。
1、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标准分析方法,多数可以 套用(比如微生物检测的 一些方法、SN0334-1995有机磷农药检测的方法等)
2、还有一些方法由于灵敏度、检测限、提取效果等不能满足要求(比如 GB/T5009.116-2003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的分析方法)
3、有的检测项目无现成的分析方法(比如:粉丝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检测)
4、企业实验室分析过程中,贸易客户指定用某一种分析方法。这些方法 多是一些国外的方法。目前所常用的分析方法现状 ? 套用方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1、有的方法的前处理过程过于烦琐
2、通用方法对某些食品不适用的问题(比如:黄曲 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不适用于啤酒的检测)
3、对于一些方法里面的要求,尤其是方法中对酸碱 度、温度的要求要严格 按要求操作(比如GB/T5
ISO15189 ISO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212临床实验室检验及体外诊断检测系统技术委员会起草。以及ISO17025:2005中检验与核准实验室的一般要求。在国际上存在一段时间的争论:到底医学实验室是采用通用的检测实验室认可要求ISO/IEC 17025:2005还是应该使用专用的ISO 15189:2007。应为即使是作为通用的检测实验室认可要求的ISO/IEC 17025也是在其特殊领域的应用说明文件中列出了医学实验室的特殊要求。
目录
概念
提出
好处
认证认可的概念
申请认可意义
核心目标
编辑本段概念
ISO15189:2003医药试验室——关于质量和能力的特殊要求,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TC-212技术委员会经过7年的时间研发出来的有关临床和诊断的测试体系。是在ISO9001:2000版的
相关书籍
基础上增加了对特殊部门要求,以及ISO17025:1999中检验与核准实验室的一般要求。其文字表述更适用于医药实验室,同时在相关的章节中还添加了对医药实验室的有关技术方面的附加要求,如“先于测试样本采集的病人准备,确证,收集病人样本的程序,运输,紧急医疗救护中病人样本的储存和处理等”。
ISO15189提供了一个框架,从而使得医药实验室可以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改进他们的工作流程。与ISO17025:1999检验与核准实验室的一般要求相比,他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增加了一些医药实验室的特殊要求。
ISO15189将成为实验室获ISO9000认证的基础。它将成为医药实验室获得专业服务的技术能力和有效质量管理认证的一块模板,同时,医药实验室也可以据此规范他们的质量管理及其他各项工作。
编辑本段提出
在2003年于韩国汉城召开的第九届APLAC年会上,APLAC正式宣布了这两个国际标准可以同时作为对医学实验室认可的准则。
ISO 15189标准中很多条款是和ISO/IEC 17025是一致的,在ISO 15189的相关条款中使用了医学专业术语。
ISO15189提供了一个框架,从而使得医药实验室可以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路,改进他们的工作流程。与ISO17025:2005检验与核准实验室的一般要求相比,他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增加了一些医药实验室的特殊要求。
编辑本段好处
ISO15189 · 医药实验室可以此标准为指导,建立自己的检测质量及技术管理体系并指导多方面的运作。
· 为评估和认可医药实验室能力包括技术容量、专业服务及员工有效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
· 该标准有助于推动医药实验室常规质量管理及从病人的准备、确证到收集和检验样本的所有操作程序的控制。
· 指导实验室更有效的组织工作,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满足客户要求、改进他们为病人的服务。
在中国,从2006年4月开始,要求所有的医院检验科等相关实验室必须按照医学实验室认可专业要求ISO15189:2003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才能接受认可申请。医院检验科认可-ISO15189 编辑本段认证认可的概念
ISO15189对医学实验室(medical laboratory)或临床实验室(clinical laboratory)定义为:以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标本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免疫血液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它检验的实验室,它可以对所有与实验研究相关的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包括对检验结果的解释和对进一步的检验提供建议。上述检验还包括对各种物质或微生物进行判定、测量或描述存在与否的操作。哪些只是收集或制备标本的机构,以及标本邮寄或分发中心,尽管可能属于某个更大的实验室网络或实验室系统的一部分,也不能够被当作医学或临床实验室。根据这个定义我们认为,我国各级医院(卫生机构)的检验科就是ISO15189所说的医学实验室或临床实验室,所以,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的检验科就应该以ISO15189为质量管理的标准。
编辑本段申请认可意义
第一就是用国际标准规范质量管理。怎么去规范质量管理呢?最好的办法是用ISO.15189的标准一条一条衡量实验室的每一环节。虽然实验室也可以不进行认可,也可以不按照权威去做,但是ISO.15189是目前最好的管理模式,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规范实验室的质量行为。ISO15189第二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在ISO15189 的23条大的条款中,加进去二百多个小的条款。在这23条条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条款,就是人。在技术条款要素第一条讲的
ISO15189认证书
就是人员,人的素质,科室中科主任应是什么素质,应受到什么教育,培训背景是什么,有什么能力要求等等。然后是对每个员工的要求,操纵这台机器需经过哪些培训,有哪些考核,有哪些技术,每年应参加审核等,都是对人的很重要的要求。所以通过认可更主要的是提高大家对质量的理念,使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自觉的这么做,对于提高员工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是增加医疗市场的竞争力。好的医院质量高的,必然引来大量的病人。1987年,301医院的门诊量大概是一千多,最多不超过两千,现在每天的门诊量在一万以上。这么大的量,靠的是什么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医疗质量。在医技科室,不管是放射、病理、还是检验科室,医疗质量在整体医疗水平上都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好多药厂找医院评价药物时,先看设备怎样,再看考核成绩等。现在只需要ISO15189证书,一切都可以了。这样就必然吸引很多的外国药物生产厂商让我们评价药物。所以这对于以后国际市场的开放,特别是体检中心的发展,更需要这方面的支持。
第四,作为医疗纠纷举证的证据。大家知道现在打官司是举证倒置。什么是举证倒置呢?比如说过去医生出现了问题,上法庭后,按照正常程序,需要说明医生哪点有问题。现在对医生来说就不是这样。上法庭后需要医生拿出证据来说明自己没问题,这个难度就大。要拿出证据,靠的就是标准化的操作,和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最主要的是靠所有的记录。所以说申请认可对于医疗举证倒置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五,提高学术水平和地位。
编辑本段核心目标
通过ISO15189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获得认证以后,检验结果可在多个国家的数千家实验室互认,因为这数千家实验室均是遵循ISO.15189来进行的。而认证机构均是由国际ISO来认可的,每个国家只有一个委派的权利机构。这样就形成一个大的团体,在这个大的团体中结果是互认的。比如:在中国的实验室出一个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实验,下午到伦敦,到皇家医院,或者到美国纽约的实验室,都承认这一结果。所以说现在国家非常重视这一认可度。下面是认可委员会发给解放军301医院的一个英文证书和中文版证书,和认可委主任与301医院庆祝会的照片。国内包括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在内的将近十三家媒体在国际在国内都做了报道,正如人民日报写的“医院检验单有了„国际通行证‟”。这意味着解放军301医院的结果在国际上是可以是互认的。由此可见ISO.15189的认可对于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李金强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1999年12月15日发布ISO∕IEC 17025标准《测试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第一版 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实验室的硬件要求 一实验室的工作场所满足日常分析的要求 1足够的空间与合理的布局 2便利的水源上下水 3有满足实验室日常工作必要的通风和 光照条件 4有相对稳定的电源 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实验室的硬件要求 二实验室用仪器设备的配备 1种类及数量足以满足日常工作的要求 2配备要合理分析仪器与辅助设施 3涉及到定量的仪器设备要定期的计量 与校准包括常用玻璃器皿 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实验室的硬件要求 三要有满足实验室特殊要求的必要配备 1微生物的无菌间 2大型仪器防静电地板 3特殊气体的气瓶间或气瓶柜 4剧毒药品及微生物菌种的保管措施 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实验室的软件要求 一实验室的人员 1人员结构要合理 2所学专业要相对对口 3上岗前及工作过程中要经过培训和考核 4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结构开拓新的思路 5实验室人员要有相对合理的分工 6实验室的每个人必须对自己所工作的环境 有清楚的了解应对意外 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实验室的软件要求 二有合理的档案及资料管理体系 1大型仪器精密仪器要建立仪器档案及操作规程 2实验室的人员档案 3建立实验室在用资料的管理及更新制度 确保所用资料的现行有效性 4与实验有关的原始记录要建立良好的保管制度 记录控制 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实验室的软件要求 三实验室所用消耗品要有严格控制 1药品及试剂纯度要符合要求 2实验室用特殊气体纯度也要满足要求 3药品及试剂存放要合理避免失效与 交叉污染 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实验室的软件要求 四样品的控制 1实验室所用分析样品要有严格的按程序按具体 要求样品制备要考虑到样品的代表性微生 物分析要无菌的要求 2样品的接收与保存要合理 3实验过程要选择最佳的样品及前处理过程 4实验结束样品仍然要合理保存以备复 验 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 实验室的软件要求 五实验室的测试数据要准确溯源 1样品的制备与称量称量方式的选择 2所用试剂的量取与定容 3测量过程的控制提取净化浓缩 定容测定计算结果 4标准品的配制与标准曲线的绘制 5计算过程的控制与结果报告 实验室的安全技术常识 自我防护意识的建立 实验室的安全技术常识 实验室安全守则 一思想上重视安全工作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熟悉自己的工作环 境对水电气开关有清楚的了解 三使用电器时要防止触电避免用湿的手 及物品接触电源开关 四所有产生有刺激腐蚀性及有毒气体的 操作应在通风柜中进行 实验室的安全技术常识 实验室安全守则 五剧毒药品如氰化物三氧化二砷等 要严格保管小心使用 六实验室要保持清洁无关实验的事情不 要在实验室中进行 七 对所用的仪器设备的性能要熟悉避免 人为因素对仪器设备的损害 八实验完毕要保持仪器整洁离开实验室 要确保水电气处于安全状态 实验室安全守则 防火防爆常识 一实验室可能起火的原因 1可燃的固体或液体化学药品起火 2化学反应金属钠 3由于电的原因起火 二实验室常用的灭火器 1四氯化碳灭火器常用于电器起火有毒钾钠起火不宜使用易爆炸 2二氧化碳灭火器常用 3泡沫灭火器碳酸氢钠和硫酸铝反应不宜用于电器 灭火 实验室安全守则 防毒常识 一了解常用化学物质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 的毒害作用加强防护措施比如发 烟硝酸遇有机溶剂作用易发生爆炸 汞用硫磺粉 二熟悉中毒后的急救原则做到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比如硫酸不小心溅到身上 用水或2的苏打水冲洗 三毒素分析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处理 分析测试中的常用术语 数据处理 分析测试中的常用术语 分析结果的表示与数据处理 一有效数字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为 有效数字如00580三位有效数字数字 修约规则 二平均值通常所用的是两个以上的算术平均值 三误差测定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值绝对误差 和相对误差 四准确度又称精确度指分析结果与真值得接近程度 分析测试中的常用术语 分析结果的表示与数据处理 五精密度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 程度用偏差来衡量 绝对偏差 个别测得值测得平均值 相对偏差 绝对偏差测得平均值100 六回收率空白样品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标准物质C1 后其样品中此物质测定值C2对加入值的 百分率F既为回收率F C2C1100 添加回收率旨在衡量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是制定 分析方法准确度和可行性的指标 一般以MRLMaximum Residue Limit值水平高一个数量级低一个数量级和同一 个数量级三个浓度水平进行添加 可用于控制实验 分析测试中的常用术语 七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衡量回收率偏异程度判定分析方法的精确度重现性指标 CV 标准偏差平均回收率100 一般≤20 八 检出限定量限 1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衡量仪器或方法灵敏度的指标要求低于测定目的物的MRL值最好低一个数量级 在色谱图上可清楚确认的分析目的物色谱峰的下限通常为噪音3倍SN 3 分为仪器检出限和方法检出限 分析测试中的常用术语 仪器检出限 无样品基质存在在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某种分析仪器能够检出分析目的物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 方法检出限 有样品基质存在在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某种方法能够检出分析目的物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 2定量限指可以准确定量的仪器信号的反映值 通常为10倍噪音的信号值SN 10 目前所常用的分析方法现状 方法研究 目前所常用的分析方法现状 目前所采用的分析方法 我们目前所用的多是一些现行的标准方法比如AOACISOFDA GB----SN----QB---地方标准实验室方法等最常用的还是 GB---SN---1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标准分析方法多数可以 套用比如微生物检测的 一些方法SN0334-1995有机磷农药检测的方法等 2还有一些方法由于灵敏度检测限提取效果等不能满足要求比如 GBT5009116-2003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的分析方法 3有的检测项目无现成的分析方法比如粉丝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检测 4企业实验室分析过程中贸易客户指定用某一种分析方法这些方法 多是一些国外的方法 目前所常用的分析方法现状 套用方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1有的方法的前处理过程过于烦琐 2通用方法对某些食品不适用的问题比如黄曲 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不适用于啤酒的检测 3对于一些方法里面的要求尤其是方法中对酸碱 度温度的要求要严格 按要求操作比如GBT500935-2003食品合成 色素的分析 目前所常用的分析方法现状 规范化操作-建立自己的标准操作规程 SOP 一按照欧盟的实验室认可要求相应的实验室 必须对某一分析方法建立自己实验室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二省局下发文件要求相关实验室建立实验室SOP 建立实验室SOP的原因 1实验室环境的因素 2仪器设备的因素 3操作人员的因素 4贸易的需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