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教你如何分析剧本
文/紫阳道人
导演分析剧本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掌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因为主题思想是剧本内容的主体核心。导演的“二度创造”,就是依据主题思想来评价剧中情节的事实、事件和人物的行为,斗争;也是依据主题思想来决定演出的形象构思和艺术处理。若不掌握剧本的主体思想,就抓不住剧本统一的中心冲突,也就丧失了对剧本情节事件发展的严格逻辑,和结构的贯穿线索掌握。
而剧本的主题思想,人物和情节三者是相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主题思想支配着人物和情节,而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情节结构展现思想意图。整个戏剧的形成过程,这三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很难机械地予以分开。
作者创作剧本的程序,一般说首先是从生活出发,因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主题思想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受生活暗示和启发,逐渐孕育而成,整个创作过程也是作者不断明确和深化主题的过程。“戏剧作品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的区别,就在于戏剧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是,而且几乎绝对是通过人物之间的斗争,就是说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的基础必须是冲突;能够反映出矛盾的、为具体的历史环境所特有的并且对于主人公在其中活动着的那个环境来说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冲突。”——狄德罗
所以剧本的情节,都是由人物性格极其所处的环境结构而成。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发展和相互关系展开冲突与矛盾,遂构成情节。“冲突的发展构成戏剧情节的基础。„„戏剧冲突越鲜明清楚,情节的发展就越尖锐急剧,作品的思想意图也就揭示的越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戏剧冲突发展中主要是由于参与该冲突的人的性格所决定。”——狄德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家创作剧本是从现实生活中得到体验和认识,加以概括和提炼,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刻画其性格与心理,构成矛盾冲突(性格冲突与环境间的冲突),展现出主题思想内容。
导演是以作者的剧本为根据的,他的创造开始是以剧本为起点的,他的创造程序,正与作者相反,作者是以现实生活为创造起点,而以完整的剧本创作告终。导演的工作开始就是以作者的终点为起点,而是以创造完整舞台演出再现现实生活形象为终结段落。两者不同的工作程序:
剧作者的工作程序:
现实生活→主题思想→人物→矛盾冲突→情节结构→剧本
导演的工作程序:
作者剧本→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人物→主题思想→现实生活→舞台形象
www.xiexiebang.com 剧本中所反映的主题(剧本中所描写的东西、剧本所反映的那个现象或那些现象,他是作者根据现实中某一一定范围内所要解决的问题或现象)不是单一的,因为生活本身就是非常复杂、丰富的,作者要反映生活,他必然在剧本中写出许许多多的现实现象。但是,不管剧情是如何的复杂,其中总有一个是主要的主题(也是基本的主题)。正是有了它,才把其他的一些主题统一起来而成为整体(包括所有的事件和人物),并决定着全剧的动作的统一。每一个主题都必然通过一定的冲突矛盾表现出来,而主要主题,也必然在剧本的基本冲突矛盾中表现出来,也即是在一些主要事件中表现出来。换言之,剧本的主要主题是由它的主要冲突所组成。所以,要想找到主要主题,先得找到主要冲突。——要找主题,先看冲突。
剧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剧本的主题思想
即剧作者通过剧本要对生活说些什么。它是含蓄地隐藏在故事和人物行动中。有的剧本思想立意不止一个,也有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义的。
二、事件、事实及段落划分
1、事件的寻找
事件就是“戏眼”,即戏的核心。找到并抓住它,每段、每幕乃至整个戏的重心就会清楚,导演才有能力去表达。
在一幕戏中可能只有一个事件,也可能有一个以上的事件。还有两个连续发生,而且发生的时间接近,前一个事件导致第二个事件的发生。
2、事实的寻找
事实分类:
1、与人物有关的;
2、与规定情境有关的;
3、与剧情(情节)发展有关的。
3、划分段落
划分后命名(内容概括,明确段落中的主要行动:人物名字加动词)
三、人物及人物关系以及形象系统
人物分析:
1、人物的价值观念
2、人物的情感方式
3、人物的思想方法
www.xiexiebang.com
4、人物的欲望
5、人物的心态
6、人物的历史对他产生的特殊影响
7、人物的行为方式
8、人物的生理状态
9、人物的语言与形体特点
人物关系的分析:
1、人物形象系统分析
① 社会关系: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怎样?他的历史,他的经济地位,他的意趣与向往是怎样的?这些都可以从台词中找到依据。更重要的是从他周围的人物的台词中去找。如,别人对他的评价,介绍,议论。指责,以及在别的人物与他直接冲突的台词中去找。这样,便可以找出这一人物的行为逻辑性的规律来。
② 分析人物对剧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态度与表现
③从剧本结构上看作者对他的安排,在全剧中他都有些什么直接行动?在剧本的冲突中,他是站在哪一方面的?
④作者的人物说明与舞台提示,对他都说了些什么?关于他的仪态,服饰,生理等方面都有些什么特点与表现?
剧中人物,各个人在剧本结构中的位置不同,任务不同,所以有轻有重。有的是“主体结构性人物”,他们推动剧情发展,展开矛盾斗争,行动性较强。既起故事性作用,也起情节性作用。有的是“一般情节性人物”,他们揭示环境某一方面,补充说明人物关系,或陪衬主体,丰富主体和内容、或适当应剧情结构需要,帮助矛盾冲突的进展。他们的任务相对比较轻松一点,甚或有的任务很轻,作家对他们的着墨不多而已。可是,他们都是必不可少的剧中人物。
既然是“人物形象系统”,则又需要从角色互相关系的角度来区分他们是“贯串动作”方面的人物还是“反贯串动作”方面的人物。把相对立的两个阵营系统分开,更能有助于处理矛盾冲突和突出主题思想。
而反贯串动作方面的人物是:
在形象系统中,更包括某些不出场的人物,以及包括某些重要的物件,动物等。他们在剧本中也占有一定的形象意义与形象分量。它是属于剧本的完整的形象群的。
如:在剧中几次出现的“信件”;如:原剧中没有出场的弗捷里柯.拉斯波尼等等。他们要么在剧中有着象征意义,要么直接与主题内容有关,与情节发展有关。
www.xiexiebang.com
一般地说,“主体结构性人物”他的行动都是贯串全剧,是基本人物,作家对他的策划总是比较深些,有大量细节充实他,所以较为立体多面。而“一般情节性人物”占剧本的篇幅少些,描写也不可能很细微,只能是半立体的,还要在分析中以理推情,加以丰富与补充。有些戏特少的人物,则往往近乎于平面或剪影式,则需以大量直接间接生活经验予以充实、补充。这就得从其少量的台词中寻觅着隐约的感受,作为开展合理想象的根据。
同时,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研究角色性格,对于语言要特别注意。因为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的具体工具,角色的思想、意向、思维、冲突„„都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人物间的相互交流也是通过语言而沟通的。在语言中最能反应出人物对事、对物的态度,人物说话的方式,正是我们理解他的一把钥匙。而且作家的创作风格特点,也是从语言中予以体现的。我们在人物语言中,可以发现关于他们的阶级和时代的特色,还可以得到某些警句、哲理,更提供深一步理解角色思想深度与高度的线索和素质。至于人物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文化程度、知识兴趣、民族气质,更容易在语言中揭示明白,可以直接让我们领会与了解。
四、矛盾冲突
有相互的行动就会有矛盾冲突,一部戏中会有多个矛盾冲突,要清楚整个戏中有多少对矛盾冲突,更要注意主要的冲突。
主要冲突就是全剧中最大的冲突,冲突的双方的行动是全剧发展的动力,没有了这个冲突全剧的其它冲突就成了支离破碎的片段。如《雷雨》有许多对矛盾冲突,最主要的是蘩漪与周萍的冲突。没有了这个冲突,整个戏就不能展开。
一对人物的冲突——《雷雨》;生存与生存环境的冲突——《茶馆》等等。
五、主线与辅线
是叙事的线索。是否构成线索要看它在全剧中是否有延续性。大多数的主要冲突在叙事上也是主线。不同的是,次要冲突可能有多个,但辅线的线索不会太多。搞清二者的孰轻孰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主线一般要承载剧本的思想立意,但更多的是故事的主要发展线索。如:蘩漪与周萍是主线,周朴园和鲁侍萍是辅线。
六、贯穿行动、反贯穿行动、最高任务
贯穿行动:全剧的贯穿行动,剧中人物在这场斗争里追求一定的目的,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就采取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行动。这一条奔赴同一个目标、贯串整个剧本、或此或彼地囊括了全部登场人物的行动线。它往往是全剧的推动力。
www.xiexiebang.com 全剧的贯穿动作与角色的贯穿动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物的贯穿动作:人物在追求这一主要目标时所采取的最基本的行动,他的贯串全剧的基本行动性的内在意向,即角色的贯串行动。
全剧的反贯串行动:那些反对这个目标的人物,也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反行动),因此,就出现了一条反行动线。也就是与全剧贯串行动相对立的行动。
最高任务:
人物的最高任务:人物的主要生活任务,他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全剧的最高任务:主题思想的深刻化,就是主题思想在行动中的具体化(行动着的主题思想)。就是全剧贯串行动的目的,是剧作者的立意所在,从内涵上讲等同于主题思想。
演出的最高任务:
七、剧本结构
1、按时序分:顺时序叙述、倒时序叙述、二者结合交叉进行
2、按时空分:现实时空、现实时空+心理时空、由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组成的多重时空、在同一时间展开多个空间
3、按结构分:单线结构、复线结构、散点结构、套层结构
八、风格
狭义的风格:风格是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独创性,是他的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统一的特色。是由于作者的个性造成的。
广义的风格:是概括了某一历史时期许多艺术作品共同具有的形式和内容的特点的。它往往是因某一历史时期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影响而形成。这种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作者自觉地树立一面旗帜,有自己的纲领,如象征主义戏剧;有的是作者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这个流派虽然没有宣言,但不约而同地会有相同或相近的风格,如荒诞派戏剧。
无论那个作者或什么流派,都涉及到“形势与内容的关系的特点(或特色)”这个关键所在。这个关键所在可以将它认为是作者对艺术如何反映生活所运用和把握的一种表述方式。
导演对剧本风格的分析会使得导演理解剧作者如何去看待生活,又如何用自己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看法,这也就帮助导演理解了剧本的艺术特点,从而对
www.xiexiebang.com 未来演出艺术特色的创造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演出风格:演出风格就是这个剧目演出特有的艺术特色。它包含了创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态度,对演出所期望产生的审美效果。如现实主义的——表现主义?生活化——艺术化?煽情——思索?
演出风格由演出中的多个创作因素组成,各个创作部门都会有自己的风格,他们都要服从演出的整体风格,而其中表演风格在演出风格的确立上起决定性的因素——表演风格决定了演出的风格。
九、体裁
“喜剧是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实际上鲁迅道出了体裁的定义。“体裁就是基于对现实的态度而产生的对题材的特定的解释„„体裁取决于对事件的态度„„”——古里叶夫
体裁就是对待剧本内容的态度以及他希望观众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剧本里的人和事。
导演对体裁的分析将决定他未来打算让观众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演出,来观照演出中的人和事。
体裁会对观众与演出之间的审美距离产生影响。
演出体裁就是创作者对这个演出剧目中的人和事的态度,同时也是希望观众在看戏时所采取的态度。另外,体裁还是决定观众观剧审美距离的因素之一。比如,演剧采用了喜剧的题材,那么创作者无论自己还是希望观众对演出中的人和事的态度是超然的,是俯视的目光,是高于剧中人的一种关照。同时,喜剧的体裁由于人类多年形成的演剧和观剧经验,它的演出中的人和事可以是夸张的,不用严格的生活逻辑去比量的。表演的体裁决定整个演出的体裁感。
十、剧本背景资料及剧作者资料
1、有关剧作者本人的经历、生平、传记等。
2、剧作者的其他作品。
3、有关剧作者及作品的评论。
十一、规定情境
1、人物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包括大的背景(时间的、空间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民族的等等)和具体的时间、地点。
2、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的人物行动(人的生活目标、意向、欲望、资质、www.xiexiebang.com 思想、情绪、情感特质、动机、对待事物的态度)。
3、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的人物心理状态(同2)。
4、特定的人物关系(外部规定情境就是剧本的事实、事件,也就是剧本的情节格调,剧中生活的外部结构和基础)。
5、已经发生的事实。
6、事件。
如何认识规定情境:
首先要对剧本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从每一段、每一场、每一幕到全剧,从局部到整体去研究。再返过来,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去研究,这个过程往往要反复进行。总之,规定情境所包括的六个方面都要研究,尤其是“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的人物行动”和“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环境里的人物心理状态”要与演员认真研究。仅有研究是不够的,二度创作中最重要的是想象。想象一是要将文字的东西变成可视、可听的形象;二是要把那些原本模糊的、大致的东西具体化。这种想象也可以说过是对剧本的开掘。只有通过研究和想象才能使规定情境逐步在导演心中清晰起来。
如何使规定情境尖锐化:
规定情境是否尖锐往往决定一部戏是否有真正的冲突和人物的选择,也决定了戏是否好看。尽管剧本对规定情境有所限定,但导演仍要用富于想象的创造力来使规定情境更加尖锐,当然这种想象的基础是来自于对剧本的深入研究和开掘。
1、让人物的行动更积极。
2、抓住人物关系的特殊性
3、发掘事实、事件对人物的作用
4、从丰富和厚实的背景中寻找和产生动力
规定情境的变化:
规定情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物行动的展开,人物关系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等等,都会使之发生变化。尤其是事件的发生往往会让原有的规定情境产生巨大的变化,甚至发生逆转。所以,要特别感受事件对于规定情境的作用。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教你如何写剧本
学习资料:教你如何写剧本
剧本写作基础:剧本的格式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
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2: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
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1.角度对准:比如男主角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男主角。
2.主要表现:男主角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男主角。
3.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男主角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4.更宽的角度:先表现男主角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男主角所在的广场。
5.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男主角喝可乐,使镜头丰富。
6.视点:从男主角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7.反拍角度:男主角 和女主角在一起跳舞,先拍男主角看到的女主角,再拍女主角看到的男主角,通常是两人的互反拍。
8.过肩镜头:相机越过男主角的肩头看到女主角,女主角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10.双人镜头:男主角和女主角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把男主角和女主角两人连起来有一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男主角和女主角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11.近景:强调女主角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
12.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女主角问男主角几点了,男主角抬起手来,接下来可以接一个男主角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男主角移开手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以上就是剧本里的镜头描写格式,看个例子就明白了。这是具体的写作格式:
场景说明要红字,时间地点要红字,居左
场景中出现的音效要红字标出
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名要红字居中
人物的对话要居中,两边留空,不同人物的对话要另起一行
标明摄象机的关系
标明场景的切换,“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转场的效果,全部居右
如有特效运用,也要用红字标出
二剧本写作入门
「要想写好剧本,就必须懂得剧本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搞明白电影的规律!」
简单来说,要写好一个故事,首先要构思好你的故事走向,人物关系,情节高潮,主题思想等…… 美国好莱坞有一套编剧规律:即开端、设置矛盾、解决矛盾、再设置矛盾,直至结局。中国也有自己的编剧规律:起、承、转、合。< 第 一 节 >
剧本基本理论 :态度、主题 <<态度 >>
写故事最重要的是对故事的态度,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写一个青楼女子的故事,如果作者是以一个淫秽、色情的态度去写,故事自然集中于男女之间欢爱的部份。相反,如果作者是以一个同情、尊重的态度去写,故事便会集中于描写青楼女子被迫卖身,身不由己的可怜、无奈……
<<主题 >>
在下笔写故事之前,你必须要问自己:你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是朋友之间的友情(如电影午夜牛郎),男女之间的爱情(铁达尼号),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天煞地球反击战),还是一个控诉战争的故事(杀戮战场)等。这就是主题。
主题必须十分明确、贯彻、毫不怀疑。你不能写一套战争片段,一时就怀疑战争,一时就歌颂战争。主题有如一支指南针,它会引导你创作故事,和贯穿故事中的枝节。而最重要的是它能避免你在写作中偏离主道。试举一例,清朝皇帝雍正在野史是一个杀弟、杀父夺位,强奸弟弟妻子的禽兽。但在雍正皇朝作者笔下的雍正,却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作者的主题是要写一个好皇帝,所以在故事中只会见到雍正彻夜不眠批奏章、视察农民、减税、推行德政等场面,并没有杀弟、杀父等场面。
所以,一套成功的剧本是要让观众看完后,清楚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 第 二 节 >
创造角色冲突
角色冲突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这包括故事角色和角色之间的冲突,角色和他自身价值观的冲突等。
<<方法一: 抗衡 >>
故事里的人物想做一些事,但有一股力量抗衡他 例如电影怒火风暴故事中,主角刚刚经历完痛苦的劳狱生涯,当他出狱时,他一心想见回自己的妻子,重过正常人的生活(他想追求的事)。但他的妻子逃避他,不认他,而四周的人也因他的犯罪纪录而歧视他(阻止他达到目的的力量)。
<<方法二: 不能分解的关系 >>
当角色和角色之间存在冲突,而且有一个不能分开的结把他们拉在一起,好戏便来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男主角的妻子是个三姑六婆、八卦的女人,而男主角的母亲则是个守礼节的传统妇女。因为环境的因素,主角和他的妻子必须搬进家里和妈妈一起住。试想两个完全冲突的人:媳妇和奶奶被一个<<不能分解的关系 >> 拉在一起时,会是怎样。
< 第 三 节 > 创造表面张力
<<方法一: 让你的观众知道一些事而故事中的角色是不知道的>>
例如故事中的主角闯进了敌人的基地,有支枪在黑暗处伸出来瞄准着他(观众知道但主角不知道),敌人就快要开枪了,观众也为主角担心。
<<方法二: 让你的观众感到故事中的角色是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
主角的母亲病了,他全身家只有一百元,于是他便去睹场碰碰运气。很好运地,主角不停地赢钱,已有几千元,有足够的医药费了。但他竟然贪胜不知输,继续赌下去,结果输了一局又一局(观众已知他已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最后连手上的一百元也输了,竟然还去问高利贷借钱(他用错误的方法企图达到目的)。
<<方法三: 时间限制 >>
故事中某些事件若存着时间的限制,或计时炸弹,能够给观众一股紧张的情绪,并且这股紧张情绪能维持一段长时间。
还有十二个小时,陨石便会撞击地球,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会死亡。(电影--陨石撞地球)这辆巴士必须维持在时速一百二十公理,否则车上的炸弹便会爆炸。(电影--生死时速)<<方法四:转折点>>
使用转折点能制造意外的效果,引起观众的预期心理,加强情节张力,从而持续观众对故事的兴趣。转折点最常出现于故事的前段和后段。剧本前段的转折点一般用于开启故事和陈列出主角即将面临的各项选择。至于后段的转折点则指向主角解决危机,收拢故事。
例如著名电影「生于七月四日」,主角在故事开始面临第一个转折点:是否要参加越战。主角最后选择参战,走上战场。但好景不常,在战争中主角被打破了双脚,要终生坐轮椅。原本爱国主战的他经历了多件事件后,改变了他的想法。导致故事结局出现了很出人意表的转折点,他由主战派变成反战派,从而带出反战的主题。
< 第 四 节 > 其它技巧
<< 伏笔 >>
相信有作文的人都会知道什么叫做伏笔吧!埋下伏线可以吸引观众追看剧情。例如在电影心计中,主角汤美一早便表露了他有模仿人签名和行为的能力(伏线),到故事发展到他杀了有钱人迪奇后,观众凭借伏线已经估到主角会假冒迪奇。
<< 关键匙 >>
所谓关键匙,就是最能象征整个故事的对象。例如著名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那张的名单就是关键匙。
<<蒙太奇 >>
有两个画面,梅花间竹地播出,这就是蒙太奇。例如在电影教父中,画面一边播出教会里正在举行的神圣仪式,如神父替孩子洗礼,向天主祈祷等。但另一边画面却转接地播出教会中邪恶的一面,例如教会中的领袖为求夺权,去反对他的人的住所,不停地大开杀戒。蒙太奇亦可以指一些不同而没有关系的画面,当他们剪接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另一种意义,简单来说,如第一画面中有一只手正在投球,而另一画面是另外一只手接到一个球,然而球不见得是同一个,但当两个画面前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把球投给另外一个人,注意/若中间再加入另外的画面,这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 第 五 节 >
剧本三大忌
<<写剧本变写小说>>
剧本写作和小说写作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写剧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你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够实时联想到一幅图画,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小说就不同,他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内心世界的描述。这些在剧本里是不应有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小说里有这样的句子:
「 今天会考放榜,同学们都很紧张地等待结果,小明别过父母后,便去学校领取成绩通知书。老师派发成绩单,小明心里想:如果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担心,害怕考试失败后不知如何面对家人……』
试想,如果将上面的句子写在剧本里,你叫演员看了怎样用动作去表达。
如果要用剧本去表达同样的意思,就只有写成如下:
「 在课室里面,学生都坐在座位上,脸上带着紧张的表情,看着站在外面的老师。老师手上拿着一叠成绩通知书,她看了看面头的一张,叫道:「陈大雄!」大雄立刻走出去领取成绩单。小明在课室的一角,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他看出课室外面,画面渐渐返回当日早上时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厅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备出门,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见到他们严肃的脸孔,不知该说些什么。小明的父亲说:「会合格吗?」小明说:「会……会的。」
「陈小明!」老师宏亮的声音把小明从回忆中带回现实。老师手上拿着小明的成绩单看着他,小明呆了一会,才快步走出去领取……』
<<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剧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对话(除非是剧情的需要),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缺乏动作,观众看起来就似听读剧本一样,好闷。要知道你现在要写的是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只适合于读而不适合于看的便不是好剧本。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力就越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写一个人打电话,你最好不要让他坐在电话旁不动,只顾说话。如果剧情需要,可让他站起来,或拿着电话走几步,尽量避免画面的呆板和单调。
<<故事太多枝节>>
很多人写剧本都写得太多枝节,在枝节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场口,使故事变得复杂化,观众可能会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试想如果在一幕电影中同时有十几个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间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观众在短短时间里那能把每一个角色记得这么清楚。
其实,写剧本有一句格言:愈简单的故事就愈好。大家想想你们所看过的好电影中,它们的剧情是不是都很简单。例如电影铁达尼号只是讲一艘大船下沉,而下沉当中男女主角产生了爱情。其它电影也一样,简单到报纸短评用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讲出故事大纲。
但是,简单永远是最困难的。
新手写作的技巧
如果你突然有一天有想把某件事情,某次灵感,某部文学改编成剧本,那么你可以按照下面的写作技巧来写剧本
1、先把主题定义好,意思就是在写之前,你应该先清楚,剧本所想要表达的价值观是什么?你说通过剧本传递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定义好主题之后,你就可以以这个主题为基调,开始内故事内容了,而写故事内容也可以这样写,先用简单的文字把故事里面的发展顺序写出去,这样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故事大概发展顺序,而我们接下来要写的,就是以主题为基调,以这个顺序为发展,再写中细节内容,所谓的中细节内容,也是一个大概的写法,不如先要写很详细。
主题
好人这个世界还是有的
故事里面的发展顺序
今天小明不见了手机-----小明四处寻找------小明寻找遇到了困难-----小明寻找遇到了帮手----小明终于找回了手机。
故事中细节内容
1、今天小明和女朋友约会
2、在陪女朋友逛商场的时候手机不见了
3、小明在商场自己走过的地方寻找过了一遍
4、小明还找来商场的保安一起寻找
5、商场的保安很愿意配合《好人帮助》
6、女朋友也很积极的帮助小明找《好人帮助》
7、商场里的路人加入到小明的寻找《好人帮助》
8、商场的商铺帮助小明一起寻找《好人帮助》
9、小明终于在一个角落找回手机
10、小明很感激那些帮助他的人《好人帮助》
故事细节内容
细节内容就是按照中细节的内容再进行电影镜头的编写
这样一个剧本轮廓就出来了,写剧本的开口,就是如此简单。
第三篇:教你怎么写剧本
教你怎么写剧本
剧本跟小说不同,切忌以写小说的手法来写剧本。小说除了写出画面外,还要包括内心描述及各种修辞手法。而剧本只是用文字来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剧本用简单的文字就够了。基本格式
(1)首先要写出时、景、人
(2)在描写情态时,先用△(三角式)符号放在前面。
(3)对白是顶格写出人物简称,然后加上∶(冒号)。剧本跟小说不同,剧本的对白不需用引号。
小说的对象是读者,但剧本的对象并不是观众。剧本是写给编导、导演及演员看的,所以编剧写剧本时都会用上些术语。这主要是为了让导演及演员易於理解编剧所联想的图画,提供拍摄画面的影象意念让编导及导演参考。
一般术语∶
远景(WIDE SHOT)∶多用来交代周围的环境。
特写(CLOSE UP)∶使观众仔细看清楚某人或某物,并将周围环境完全排挤出画面。跳离镜头(CUT SHOT)∶使观众的注意力跳离主要动作一段短时间,接到另一个镜头。溶(DISSOLUE)∶将淡入和淡出结合,使前一影像叠在后一影像上。
拉近镜(ZOON IN)∶将原来中景或远景的镜头,突然快速变焦距,变为大特写或普通特写。接开镜(ZOON OUT)∶由大特写或中景特写,突然变回中景或远景
教你如何写剧本
剧本写作基础:剧本的格式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因为一个审稿人每天要看三到四篇稿子,如果你的剧本格式看上去不怎么专业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翻上几页就把你的剧本扔在角落里凉快。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1:把剧本写成了小说
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2: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
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1.Angle on 角度对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BILL。
2.Favoring 主要表现:BILL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BILL。
3.Another angle 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BILL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
4.Wilder angle 更宽的角度:先表现BILL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BILL所在的广场。
5.New angle 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BILL喝可乐,使镜头丰富。6.POV 视点:从BILL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
7.Reverse angle 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两人的POV互反。8.Over shoulder angle 过肩镜头:相机越过BILL的肩头看到SALLY,BILL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Moving shot 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10.Two shot 双人镜头:BILL和SALLY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把BILL和SALLY两人连起来有一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11.Close shot近景:强调SALLY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
12.Insert 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问BILL几点了,BILL抬起手来,接下来可以接一个BILL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BILL移开手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以上就是剧本里的镜头描写格式,看个例子就明白了。这是具体的写作格式: 场景说明要黑体,时间地点要黑体,居左 场景中出现的音效要黑体标出 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名要黑体居中
人物的对话要居中,两边留空,不同人物的对话要另起一行 标明摄象机的关系
标明场景的切换,“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转场的效果,全部居右 如有特效运用,也要用黑体标出
二剧本写作入门
这是我在大学修读剧本写作课程时所得到的体会。记得当年导师和我们说:「要想写好剧本,就必须懂得剧本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搞明白电影的规律!」
今天,身为其中的一员,有幸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所懂得的剧本理论知识,如有错漏,还望大家多多包容。
简单来说,要写好一个故事,首先要构思好你的故事走向,人物关系,情节高潮,主题思想等…… 美国好莱坞有一套编剧规律:即开端、设置矛盾、解决矛盾、再设置矛盾,直至结局。中国也有自己的编剧规律:起、承、转、合。在下面的文字,本人会分类将写作剧本的基本和重要的元素详加论述,并会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 第 一 节 > 剧本基本理论 :态度、主题 <<态度(Attitude)>> 写故事最重要的是对故事的态度,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写一个青楼女子的故事,如果作者是以一个淫秽、色情的态度去写,故事自然集中于男女之间欢爱的部份。相反,如果作者是以一个同情、尊重的态度去写,故事便会集中于描写青楼女子被迫卖身,身不由己的可怜、无奈…… <<主题(Theme)>> 在下笔写故事之前,你必须要问自己:你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是朋友之间的友情(如电影午夜牛郎—midnight cow boy),男女之间的爱情(铁达尼号—Titanic),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天煞地球反击战),还是一个控诉战争的故事(杀戮战场—platon)等。这就是主题。
主题必须十分明确、贯彻、毫不怀疑。你不能写一套战争片段,一时就怀疑战争,一时就歌颂战争。主题有如一支指南针,它会引导你创作故事,和贯穿故事中的枝节。而最重要的是它能避免你在写作中偏离主道。试举一例,清朝皇帝雍正在野史是一个杀弟、杀父夺位,强奸弟弟妻子的禽兽。但在雍正皇朝(早期亚视播出的电视剧)作者笔下的雍正,却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作者的主题是要写一个好皇帝,所以在故事中只会见到雍正彻夜不眠批奏章、视察农民、减税、推行德政等场面,并没有杀弟、杀父等场面。
所以,一套成功的剧本是要让观众看完后,清楚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 第 二 节 > 创造角色冲突(create character conflict)角色冲突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这包括故事角色和角色之间的冲突,角色和他自身价值观的冲突等。
<<方法一: Potogonist Vs Antogonist>> 故事里的人物想做一些事,但有一股力量抗衡他,这就是Potogonist /Antogonist 例如电影怒火风暴(Falling Down)故事中,主角刚刚经历完痛苦的劳狱生涯,当他出狱时,他一心想见回自己的妻子,重过正常人的生活(Potogonist,他想追求的事)。但他的妻子逃避他,不认他,而四周的人也因他的犯罪纪录而歧视他(Antogonist,阻止他达到目的的力量)。<<方法二: 不能分解的关系(unbreakable bonding)>> 当角色和角色之间存在冲突,而且有一个不能分开的结把他们拉在一起,好戏便来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男主角的妻子是个三姑六婆、八卦的女人,而男主角的母亲则是个守礼节的传统妇女。因为环境的因素,主角和他的妻子必须搬进家里和妈妈一起住。试想两个完全冲突的人:媳妇和奶奶被一个 unbreakable bond 拉在一起时,会是怎样。< 第 三 节 > 创造表面张力(create dramatic tension)<<方法一:让你的观众知道一些事而故事中的角色是不知道的>> 例如故事中的主角闯进了敌人的基地,有支枪在黑暗处伸出来瞄准着他(观众知道但主角不知道),敌人就快要开枪了,观众也为主角担心。
<<方法二:让你的观众感到故事中的角色是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 主角的母亲病了,他全身家只有一百元,于是他便去睹场碰碰运气。很好运地,主角不停地赢钱,已有几千元,有足够的医药费了。但他竟然贪胜不知输,继续赌下去,结果输了一局又一局(观众已知他已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最后连手上的一百元也输了,竟然还去问大耳窿借钱(他用错误的方法企图达到目的)。<<方法三: 时间限制(deadline)>> 故事中某些事件若存着时间的限制,或计时炸弹,能够给观众一股紧张的情绪,并且这股紧张情绪能维持一段长时间。
还有十二个小时,陨石便会撞击地球,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会死亡。(电影--陨石撞地球)这辆巴士必须维持在时速一百二十公理,否则车上的炸弹便会爆炸。(电影--生死时速)<<方法四:转折点(Turning Point)>> 使用转折点能制造意外的效果,引起观众的预期心理,加强情节张力,从而持续观众对故事的兴趣。转折点最常出现于故事的前段和后段。剧本前段的转折点一般用于开启故事和陈列出主角即将面临的各项选择。至于后段的转折点则指向主角解决危机,收拢故事。
例如著名电影「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主角在故事开始面临第一个转折点:是否要参加越战。主角最后选择参战,走上战场。但好景不常,在战争中主角被打破了双脚,要终生坐轮椅。原本爱国主战的他经历了多件事件后,改变了他的想法。导致故事结局出现了很出人意表的转折点,他由主战派变成反战派,从而带出反战的主题。< 第 四 节 > 其它技巧
<< 伏笔(Planting)>> 相信有作文的人都会知道什么叫做伏笔吧!埋下伏线可以吸引观众追看剧情。例如在电影心计中,主角汤美一早便表露了他有模仿人签名和行为的能力(伏线),到故事发展到他杀了有钱人迪奇后,观众凭借伏线已经估到主角会假冒迪奇。<< 关键匙(Payoff)>> 所谓 Payoff,就是最能象征整个故事的对象。例如在电影”Apartment”中,那条门匙就是Payoff。又如著名电影「舒特拉的名单」中,那张犹太人的名单也是Payoff。<<蒙太奇(montage)>> 有两个画面,梅花间竹地播出,这就是蒙太奇。例如在电影教父中,画面一边播出教会里正在举行的神圣仪式,如神父替孩子洗礼,向天主祈祷等。但另一边画面却转接地播出教会中邪恶的一面,例如教会中的领袖为求夺权,去反对他的人的住所,不停地大开杀戒。蒙太奇亦可以指一些不同而没有关系的画面,当他们剪接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另一种意义,简单来说,如第一画面中有一只手正在投球,而另一画面是另外一只手接到一个球,然而球不见得是同一个,但当两个画面前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把球投给另外一个人,注意/若中间再加入另外的画面,这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 五 节 > 剧本三大忌
<<写剧本变写小说>> 剧本写作和小说写作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写剧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你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够实时联想到一幅图画,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小说就不同,他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内心世界的描述。这些在剧本里是不应有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小说里有这样的句子: 「今天会考放榜,同学们都很紧张地等待结果,小明别过父母后,便去学校领取成绩通知书。老师派发成绩单,小明心里想:如果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他十分担心,害怕考试失败后不知如何面对家人……』
试想,如果将上面的句子写在剧本里,你叫演员看了怎样用动作去表达。如果要用剧本去表达同样的意思,就只有写成如下: 「在课室里面,学生都坐在座位上,脸上带着紧张的表情,看着站在外面的老师。老师手上拿着一叠成绩通知书,她看了看面头的一张,叫道:「陈大雄!」大雄立刻走出去领取成绩单。小明在课室的一角,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他看出课室外面,画面渐渐返回当日早上时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厅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备出门,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见到他们严肃的脸孔,不知该说些什么。小明的父亲说:「会合格吗?」小明说:「会……会的。」 「陈小明!」老师宏亮的声音把小明从回忆中带回现实。老师手上拿着小明的成绩单看着他,小明呆了一会,才快步走出去领取……』
<<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剧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对话(除非是剧情的需要),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缺乏动作,观众看起来就似听读剧本一样,好闷。要知道你现在要写的是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只适合于读而不适合于看的便不是好剧本。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力就越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写一个人打电话,你最好不要让他坐在电话旁不动,只顾说话。如果剧情需要,可让他站起来,或拿着电话走几步,尽量避免画面的呆板和单调。<<故事太多枝节>> 很多人写剧本都写得太多枝节,在枝节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场口,使故事变得复杂化,观众可能会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试想如果在一幕电影中同时有十几个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间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观众在短短时间里那能把每一个角色记得这么清楚。
其实,写剧本有一句格言:「 Simple is the best!」愈简单的故事就愈好。大家想想你们所看过的好电影中,它们的剧情是不是都很简单。例如电影铁达尼号(Titanic)只是讲一艘大船下沉,而下沉当中男女主角产生了爱情。其它电影也一样,简单到报纸短评用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讲出故事大纲。
但是,简单永远是最困难的:「 Simple is difficult。」
第四篇:教你如何写剧本
怎样写剧本
首先明确一点,剧本区别于任何一种文体形式,我经常看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或人物传记,这是不对的,至少是不专业的。剧本有自己专署的格式,写剧本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个技术活。
写剧本也不是什么很崇高的艺术创作,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种,剧作家和清洁工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很普通的工作而已,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写剧本,每个人都可以当导演。当然,既然是一个工种,就有自己的规范。这些规范也许不会让你迅速变成一个专家,但至少能使你看上去像一个专家。或者,不至于让你糟糕的格式成为审稿人枪毙你稿子的理由。
先来看看剧本写作常犯的错误:
把剧本写成了小说 刚刚上面提到有的朋友把剧本写成了小说,不是不可以,但那个是文学剧本,根本不能用来指导拍摄和制作。举个例子,你可以在小说里花几页的笔墨来写一个人的身世,背景,家庭组成,或是用几页的笔墨来描写主角的心理斗争过程,但这些东西是无法表现在电影屏幕上的。
你的剧本就是一个屏幕,你所要表现的是电影屏幕上能被观众直接看到感受到的东西。像心理活动这类东西是无法很好的表现出来的。加旁白?当然可以,除非你能忍受主角的画外音在一动不动的镜头里读几页小说。电影用画面表达情绪,你的剧本就是电影画面,要通过摄像机的角度来写,这可能引起第二个问题。
不必要的摄象机标注
如果你这样写剧本:在5号升降台,用盘纳为升70型相机,60mm镜头,由8.5m摇至2m对焦„„„„如果你这样写,就算过了审稿人这一关,你的剧本也会被导演扔掉。你不需要教他怎么拍,这不是你的事。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完全不用担心相机的事。但是不是剧本就不要考虑相机了呢?也不是,你需要考虑相机的关系而不是位置。剧本里有自己的专用相机术语,多多使用这些术语,能让你的剧本很专业,至少看上去很专业。
1角度对准:比如BILL走出便利店,相机对准BILL。2主要表现:BILL在一个大广场,人很多,但主要表现BILL。3 另一个角度:换个角度的相机表现BILL在大广场玩的很开心。4 更宽的角度:先表现BILL在广场的一角喝可乐,然后镜头拉远,表现BILL所在的广场。
5.新角度:换个角度表现BILL喝可乐,使镜头丰富。6.POV 视点:从BILL的视点看东西。就是第一人称视角。7反拍角度:BILL和SALLY在一起跳舞,先拍BILL看到的SALLY,再拍SALLY看到的BILL,通常是两人的POV互反。
8.Over shoulder angle 过肩镜头:相机越过BILL的肩头看到SALLY,BILL的肩头能把画面自然的分割,很常用的类型。
9.Moving shot 运动镜头:包括跟拍,摇移,追随等等,反正镜头是运动的,至于具体怎么动,还不是现在考虑的问题。
10.Two shot 双人镜头:BILL和SALLY在边喝可乐边交谈,这种镜头的相机不要随意移动,防止“越轴”。把BILL和SALLY两人连起来有一
条轴线,相机只能在轴线一侧运动,如果越过这条轴线,在画面上BILL和SALLY的位置就会左右互换,引起观众视觉上的逻辑混淆。
11.Close shot近景:强调SALLY美丽的眼睛,但一般少用为妙。12.Insert 插入镜头:某物的近景,比如天色已晚,SALLY问BILL几点了,BILL抬起手来,接下来可以接一个BILL手表的特写,当然你还可以用此种镜头来换景,比如BILL移开手表时摄象机里看到的已经是夜晚的舞会了。
以上就是剧本里的镜头描写格式,看个例子就明白了。这是具体的写作格式:
场景说明要黑体,时间地点要黑体,居左 场景中出现的音效要黑体标出 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名要黑体居中
人物的对话要居中,两边留空,不同人物的对话要另起一行 标明摄象机的关系
标明场景的切换,“切至”就是硬切,“化至”就是加转场的效果,全部居右
如有特效运用,也要用黑体标出
二剧本写作入门
要想写好剧本,就必须懂得剧本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搞明白电影的规律!
简单来说,要写好一个故事,首先要构思好你的故事走向,人物关系,情节高潮,主题思想等„„ 美国好莱坞有一套编剧规律:即开端、设置矛盾、解决矛盾、再设置矛盾,直至结局。中国也有自己的编剧规律:起、承、转、合。
在下面的文字,本人会分类将写作剧本的基本和重要的元素详加论述,并会举出实例加以说明。
第 一 节 剧本基本理论 :态度、主题
【态度(Attitude)】
写故事最重要的是对故事的态度,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写一个青楼女子的故事,如果作者是以一个淫秽、***的态度去写,故事自然集中于男女之间欢爱的部份。相反,如果作者是以一个同情、尊重的态度去写,故事便会集中于描写青楼女子被迫卖身,身不由己的可怜、无奈„„ 【主题(Theme)】
在下笔写故事之前,你必须要问自己:你要讲一个怎样的故事?是朋友之间的友情(如电影午夜牛郎—midnight cow boy),男女之间的爱情(铁达尼号—Titanic),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天煞地球反击战),还是一个控诉战争的故事(杀戮战场—platon)等。这就是主题。主题必须十分明确、贯彻、毫不怀疑。你不能写一套战争片段,一时就怀疑战争,一时就歌颂战争。主题有如一支指南针,它会引导你创
作故事,和贯穿故事中的枝节。而最重要的是它能避免你在写作中偏离主道。试举一例,清朝皇帝雍正在野史是一个杀弟、杀父夺位的暴君。但在雍正皇朝(早期亚视播出的电视剧)作者笔下的雍正,却是一个好皇帝。因为作者的主题是要写一个好皇帝,所以在故事中只会见到雍正彻夜不眠批奏章、视察农民、减税、推行德政等场面,并没有杀弟、杀父等场面。
所以,一套成功的剧本是要让观众看完后,清楚明白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主题。
第 二 节 创造角色冲突(create character conflict)角色冲突是吸引观众的不二法门。这包括故事角色和角色之间的冲突,角色和他自身价值观的冲突等。
方法一: 目的 Vs 阻止目的达成的力量
故事里的人物想做一些事,但有一股力量抗衡他
例如电影怒火风暴(Falling Down)故事中,主角刚刚经历完痛苦的劳狱生涯,当他出狱时,他一心想见回自己的妻子,重过正常人的生活(这就是目的)。但他的妻子逃避他,不认他,而四周的人也因他的犯罪纪录而歧视他(阻止他达到目的的力量)。
方法二: 不能分解的关系(unbreakable bonding)>> 当角色和角色之间存在冲突,而且有一个不能分开的结把他们拉在一起,好戏便来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男主角的妻子是个三姑六婆、八卦的女人,而男主角的母亲则是个守礼节的传统妇女。因为环境的因
素,主角和他的妻子必须搬进家里和妈妈一起住。试想两个完全冲突的人:媳妇和奶奶被一个 unbreakable bond 拉在一起时,会是怎样。
第 三 节 创造表面张力(create dramatic tension)方法一: 让你的观众知道一些事,而故事中的角色是不知道的
例如故事中的主角闯进了敌人的基地,有支枪在黑暗处伸出来瞄准着他(观众知道但主角不知道),敌人就快要开枪了,观众也为主角担心。
方法二: 让你的观众感到故事中的角色是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
主角的母亲病了,他全身家只有一百元,于是他便去睹场碰碰运气。很好运地,主角不停地赢钱,已有几千元,有足够的医药费了。但他竟然贪胜不知输,继续赌下去,结果输了一局又一局(观众已知他已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最后连手上的一百元也输了,竟然还去问大耳窿借钱(他用错误的方法企图达到目的)。方法三: 时间限制(deadline)故事中某些事件若存着时间的限制,或计时炸弹,能够给观众一股紧张的情绪,并且这股紧张情绪能维持一段长时间。
还有十二个小时,陨石便会撞击地球,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会死亡。(电影--陨石撞地球)这辆巴士必须维持在时速一百二十公理,否则车上的炸弹便会爆炸。(电影--生死时速)方法四:转折点(Turning Point)使用转折点能制造意外的效果,引起观众的预期心理,加强情节张
力,从而持续观众对故事的兴趣。转折点最常出现于故事的前段和后段。剧本前段的转折点一般用于开启故事和陈列出主角即将面临的各项选择。至于后段的转折点则指向主角解决危机,收拢故事。
例如著名电影「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主角在故事开始面临第一个转折点:是否要参加越战。主角最后选择参战,走上战场。但好景不常,在战争中主角被打破了双脚,要终生坐轮椅。原本爱国主战的他经历了多件事件后,改变了他的想法。导致故事结局出现了很出人意表的转折点,他由主战派变成反战派,从而带出反战的主题。
第 四 节 其它技巧
【伏笔(Planting)】
相信写过作文的人都会知道什么叫做伏笔吧!埋下伏线可以吸引观众追看剧情。例如在电影《心计》中,主角汤美一早便表露了他有模仿人签名和行为的能力(伏线),到故事发展到他杀了有钱人迪奇后,观众凭借伏线已经估到主角会假冒迪奇。【关键匙(Payoff)】
所谓 Payoff,就是最能象征整个故事的对象。例如在电影”Apartment”中,那条门匙就是Payoff。又如著名电影「舒特拉的名单」中,那张犹太人的名单也是Payoff。【蒙太奇(montage)】
有两个画面,梅花间竹地播出,这就是蒙太奇。
例如在电影教父中,画面一边播出教会里正在举行的神圣仪式,如神父替孩子洗礼,向天主祈祷等。但另一边画面却转接地播出教会中邪恶的一面,例如教会中的领袖为求夺权,去反对他的人的住所,不停地大开杀戒。
蒙太奇亦可以指一些不同而没有关系的画面,当他们剪接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另一种意义,简单来说,如第一画面中有一只手正在投球,而另一画面是另外一只手接到一个球,然而球不见得是同一个,但当两个画面前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把球投给另外一个人,注意/若中间再加入另外的画面,这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注:这一段蒙太奇的文字解释由网友「贝戈」提供)
< 第 五 节 > 剧本三大忌 <<写剧本变写小说>>
剧本写作和小说写作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写剧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你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够实时联想到一幅图画,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小说就不同,他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内心世界的描述。这些在剧本里是不应有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小说里有这样的句子:
「 今天会考放榜,同学们都很紧张地等待结果,小明别过父母后,便去学校领取成绩通知书。老师派发成绩单,小明心里想:如果这次不合格就不好了。
他十分担心,害怕考试失败后不知如何面对家人……』
试想,如果将上面的句子写在剧本里,你叫演员看了怎样用动作去表达。
如果要用剧本去表达同样的意思,就只有写成如下:
「 在课室里面,学生都坐在座位上,脸上带着紧张的表情,看着站在外面的老师。老师手上拿着一叠成绩通知书,她看了看面头的一张,叫道:「陈大雄!」大雄立刻走出去领取成绩单。小明在课室的一角,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他看出课室外面,画面渐渐返回当日早上时的情景。小明的父母一早就坐在大厅上,小明穿好校服,准备出门,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母亲,见到他们严肃的脸孔,不知该说些什么。小明的父亲说:「会合格吗?」小明说:「会……会的。」
「陈小明!」老师宏亮的声音把小明从回忆中带回现实。老师手上拿着小明的成绩单看着他,小明呆了一会,才快步走出去领取……』
<<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剧本里不宜有太多的对话(除非是剧情的需要),否则整个故事会变得不连贯,缺乏动作,观众看起来就似听读剧本一样,好闷。要知道你现在要写的是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只适合于读而不适合于看的便不是好剧本。所以,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力就越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写一个人打电话,你最好不要让他坐在电话旁不动,只顾说话。如果剧情需要,可让他站起来,或拿着电话走几步,尽量避免画面的呆板和单调。
<<故事太多枝节>>
很多人写剧本都写得太多枝节,在枝节中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场口,使故事变得复杂化,观众可能会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试想如果在一幕电影中同时有十几个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间又有很多故事,你叫观众在短短时间里那能把每一个角色记得这么清楚。
其实,写剧本有一句格言:「 Simple is the best!」愈简单的故事就愈好。大家想想你们所看过的好电影中,它们的剧情是不是都很简单。例如电影铁达尼号(Titanic)只是讲一艘大船下沉,而下沉当中男女主角产生了爱情。其它电影也一样,简单到报纸短评用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讲出故事大纲。
但是,简单永远是最困难的:「 Simple is difficult。」
电视剧剧本的写作步骤:
故事梗概——分集提纲——剧情细化到每个场景——人物对话(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人物之间的关系等提示)
文学剧本(偏重于镜头的剧本)的写作格式:
第一,编剧把提供导演拍摄作为自己的唯一责任和目的,不准备将其成为一种文字读物,多采用对动作和画面直接白描,不追求文采。
第二,以场景(有时甚至细致到镜头)来划分文字的自然段落,在每段之首专用一行文字标明场号或镜号,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等。
第三,明确从技术上规定拍摄的方法(比如注明特写、推、淡出之类),甚至详细的对摄制组其他成员(导、演、摄、美、录、服、化、道)也做出许多较为具体的指示。
格式可以如下:
第一场 地点 日或夜 内或外
A:(台词)
B:(台词)
怎样写剧本?
▲什么叫剧本?剧本有什么特点?
剧本就是为戏剧演出而创作的文学脚本。
剧本的特点是什么:①舞台性。剧本的直接目的,是为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提供依据,因此剧本离不开舞台,要受舞台的限制。舞台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A、舞台的空间规定性,舞台的空间十分有限,不能象小说、电影那样随便变换场景;B、舞台的时间规定性。舞台演出要受时间限制;C、舞台的人物规定性。因为空间、时间十分有限,因此舞台演出不能有太多人物,人物间的关系也不能太散松。由于这三个规定性,决定剧本舞台性的三个特点: A、情节的紧凑性。剧本的情节线索一定要严谨、单一,剧本的情节构成一定要精练集中,B、人物的集中。剧本中的人物一定要少而精,人物间的关系一定要紧密相联。C、结构的跳跃性。舞台需要人物、时间、地点高度集中。这样就需
要把许多事情分在几个场景中表现出来,在结构上就不能不是跳跃的。
②矛盾冲突的特性。矛盾冲突,是剧本外表构成的内在基础和动力,是一出戏的灵魂.我们常把这种冲突称之为戏剧冲突。这种戏剧冲突的特性表现为:A、行动性。没有行动,就谈不到戏剧表演,因此戏剧冲突,充满了行动性。B、尖锐性。戏剧冲突是针锋相对的,这种冲突起是强烈、尖锐、越有戏剧性,这种尖锐性表现在,不同人物间的尖锐冲突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尖锐冲突。C、曲折性。剧本的矛盾冲突,总是按照平衡——不平衡——平衡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进行的,这就造成了戏剧情节的紧张——危机——缓和——紧张——危机——缓和这样波调起伏的曲折线索。
③剧本语言的特性。剧本的语言,是供演员舞台演出的语言。这种语言:A、具有动作性.剧本语言与戏剧动作紧密相关,表现了人的内心活动,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有力手段,因此剧本语言有很强的动作性。B、性格化。剧本中人物的语言,都出于他自己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最忌讳是剧本台词谁说都行。C、诗化。戏剧语言应该是诗歌化的语言,做到含蓄、凝炼、感情充沛、节奏鲜明,这样才有益于舞台表演。
▲怎样写作剧本?
①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剧本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剧本塑造人物最基本的手法就是展开戏剧冲突。戏剧冲突越尖锐,人物形象就会塑造得愈鲜明。
怎样通过类锐的矛盾冲突表现人物呢? 一是设置性格差异明显的戏剧人物。A、首先把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对立性格搭配好,他们的性格越鲜明,思想差距越大越好。B、其次在同一阶级同一类型的人物中也要挖掘出他们性格的差异。C、再次,不仅主要人物间形成鲜明的性格对比,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间,也要有鲜明的性格对比,这样才能形成互相映衬互相对照的人物关系。
二是要妥贴的安排人物间的关系。性格本身的差异,还构不成冲突。只有不同性格的人处在一定的相互关系之中,彼此发生切身利益的对立时,才能出现戏剧冲突。剧本中常见的人物关系有三种: A、人物间的血缘关系、家庭关系,实际是社会关系的缩影,是社会矛盾在血缘关系和家庭关系中的表现。如曹禺的《雷雨》。B、人物间的某种历史关系。这种关系一般构不成正面展开戏剧冲突的根本原因,却可以成为戏剧冲突的渊源、或使冲突发生某种变化的“借用力量”。C、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间的关系。它比较广阔,更具普遍性,对揭示主题、展示人物性格,更具有社会必然性。
三是精选最能促使人物行动的事件。事件是戏剧冲突的直接动因,是人物性格的具体体现,只有抓住最能促使人物行动,最有利于展现人物性格的事件,才能把戏剧冲突表现的有力。这样的事件有:A、自然性事件,如:地震、洪水等。它们不由社会造成的,一般不做剧本的中心事件,却可做引起中心事件的起因,或引起中心事件变化的偶然性因素。B、社会性事件。发生事件的原因在社会,是社会矛盾突发性的表现,具有深刻社会意义。C、具有震动性的事件。无论自然性事件还社会性事件,都要有震动人心的力量。一方面能使剧中人物震动,另一方面其严重性和强烈性能震动观众。
②严密安排戏剧结构。戏剧结构,又叫布局,即情节安排。
一、在安排戏剧结构时要注意的问题:A、要为展开矛盾冲突服务。戏剧结构和戏剧冲突就象骨格与血肉一样,孕育成长在一起。安排结构时首先要
考虑剧中所要表现的矛盾冲突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怎样开展?怎样发展?怎样结束?以最能生动地展示这种冲突为原则,合理地安排结构。B、要为表现主题服务。戏剧结构,是在一定的主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因此安排结构要服从揭示主题的需要。最好的结构处理,就是能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最深刻、最完整地表现出思想意图来。C、要受剧中人物的约制。戏剧结构,实际是对人物行动顺序的安排、先安排哪个人物的行动,哪个行动在前哪个行动在后,哪个行动是因,哪个行动是果,都是在安排戏剧结构时必须解决的。
二、戏剧结构的类型。常见的戏剧结构类型有三种:A、开放式结构。它是从故事的开端写起,有头有尾的自然铺开,把事件的完整过程正面展现出来。开放式结构的优点是。境界宽、曲折多,有头有尾、场面热闹,通俗易懂;时间拉得长,人物性格发展明确,容易生动;地点拉得开,情节多变,容易引人入胜、缺点是:结构易松散不易写出深度。B、锁闭式结构。它从高潮前不久开幕,选取尖锐冲突已近在眉睫的时刻,有时甚至从临近结局处入笔。它的优点是:戏易集中紧凑,结构易完整;内心动作与外部动作结合紧密;人物少、有深入揭示人物的可能性。缺点是,容易写得单调、乏味,不宜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舞台变化少,戏易冷。C、人物展览式结构。以展览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为主要目的的戏剧结构方式。其特点是;人物较多,情节较少,剧情进展缓慢,只展示性格间的内部冲突,展示社会一角的生活横断面。
三、几种基本的结构手法。A、重点突出。又被称为注意力的集中。即把戏的重点加以强调、突出。重点突出常用的方法是:重复。为给观念留下深刻印象,戏的重点部分重复多次点明。繁写,即抓住戏的关键大作文章。安排重点位置。一幕戏的重点位置在开场和收场。把重点放在这两个地方能吸引观众。B、巧设悬念。悬念在心理学上叫期待心理状态。剧本在情节安排上不断造成这种期待心理状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段。悬念的三种情况:一是观众什么都不知道,而愿意明究。这种悬念一般用在开场时二是观众知道了一点,愿意知道更多、更详尽的细节。这种悬念多用在剧情进展之中;三是:观众知道很多,甚至已全知道了结局,但用赏欣或恐惧态度,看这结局如何到来,这种悬念可以用在戏剧开头,也可用进行中。造成悬念的方法:一是必须交待清楚悬念的前提。如果前提交待不清,或者只是让观众看到过去的一些情况,却看不到这些情况令人担心的发展趋势,那么他们就不会有所期待;二是悬念的内容必须引起观众的同情。有些事件和人物,尽管交待清楚,但由于观众对它们不感兴趣、毫无爱憎,那么事件的发展趋势和人物命运也同样不能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期待。如果能使观众对剧中人物产生深厚爱憎、对事件发展产生强烈好奇,那么观众期待的兴趣就浓厚了。三是巧妙地运用“抑制”和“拖延”。抑制和拖延是造成悬念的重要艺术手段,人们认为它是写好剧本的决定性技巧。所谓抑制和拖延,就是控制戏剧发展的节奏,从而积蓄矛盾冲突内在力量,在关键处“引爆”,一举达到高潮。C、虚实结合。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很多情节不能在舞台上正面表现,而剧情的发展又需要这些情节,这就需要虚写。所谓虚写就是把某些情节,不通过舞台的正面表现而传达给观众。实虚结合,以虚衬实,以实点虚,这是剧本结构中的很重要手法。实虚结合的方法有三种:一是以实表虚。有些戏剧场面、情节,不便在舞台上正面处理就需变换角度,从侧面加以表现,用舞台上的侧面表演表现了舞台之外的主要事件。二是带戏上场。就是人物登场时,要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带来一定的气氛,展现出一定的处境和一定的行动目的。三是人物叙述。即把舞台上不能表现的事件通过人物的舞台上的表演叙述出来。
③锤炼戏语言。锤炼语言,一是要力求准确,这个准确表现在三个方面:A、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人物身份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立场不同,思想感情不同,决定了他们每个人说出的话都应带有鲜明的、不可混淆的个性。戏剧的语言应一开口就显出人物的性格,使人如闻其声。B、准确体现时代特点。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言。在写戏剧时,一定要表现出不同时代的不同语言特点来。C、准确把握具体的语言环境。语言的运用,总是以具体环境为条件的,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同一人会说出不同的话。
二是要力求生动。A、要注意不同语言色彩的搭配。人物性格的丰富色彩,是人物语言色彩丰富的基础;人物语言的丰富,是人物性格丰富的形象体现。所谓不同语言色彩的搭配,就是把各种不同感情,不同节奏、不同语气,不同结构形式的人物语言,在冲突中交织起来,形成美丽诱人的画卷。B、出奇制胜的语言。戏剧冲突发展到一定阶段,要使人物适当的说一些出奇制胜、令人拍掌叫绝的话。C、风趣和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增强剧场气氛,激起观众兴趣,而且有助于加强生活气息,生动地揭示人物性格。
三是要力求浅显。一方面要多写短语短话,另一方面要注意习惯语言的结构,语浅意深一听就懂,是戏剧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篇:《大雷雨》剧本分析
《大雷雨》
20101536
赖勇武
《大雷雨》剧本分析 本文分析了剧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了卡捷琳娜这一女性形象代表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探讨了卡捷琳娜之死表现出的价值。一.剧本简介
《大雷雨》是一首反抗黑暗王国,反抗专横统治的赞歌。写于十九世纪中叶,它反映了19世纪中叶、农奴制改革前夕的俄国人民,对光明的渴望,对自由幸福的追求。故事发生在伏尔加河畔的一个小城。在这里住着一个被当地老百姓暗地骂为“疯狗”的商人萨维奥尔·普罗科菲耶维奇·季科伊,和一个总是装模作样摆出一副大慈大悲样子的富商寡妻马尔法·伊格纳季耶夫娜·卡巴诺娃。自从卡巴诺娃的儿子季洪·伊万尼奇·卡巴诺夫娶了纯洁美丽的卡捷琳娜为妻之后,卡巴诺娃就开始一味地斥责媳妇卡捷琳娜。对儿子的近乎变态的爱,导致了对媳妇的无端仇恨。卡巴诺娃总觉得是媳妇夺走了儿子对她的爱,拆散了母子俩。所以,整天没完没了地数落卡巴诺夫,折磨卡捷琳娜。连女儿瓦尔瓦拉也同情嫂子、可怜嫂子,对母亲极为不满。卡捷琳娜原是个天真烂漫的姑娘,但自从嫁到卡巴诺夫家来,却过着如同地狱般的生活。婆婆专横跋扈,狠毒乖戾;丈夫则不过是他母亲的应声虫。他懦弱颓唐,每日只借酒麻醉自己,一有空就往外跑,根本不顾妻子的感情和精神上所受的痛苦。卡捷琳娜不甘心这样屈辱地生活着,她偷偷爱上了青年鲍利斯。鲍里斯是商人季科伊的侄子。他的叔叔借着对祖母留下的遗产中属于鲍里斯和他妹妹的那一份的管理,要求鲍里斯对他绝对服从,总是随意地谩骂他。两个深受压迫的年轻人相爱了,除了年轻的瓦尔瓦拉、正直的钟表匠库利金等的支持,他们的爱情无法为世俗所容忍,更是让卡巴诺娃这样的旧势力的代表找到了惩治他们的借口。结果鲍里斯被他的叔叔打发去了西伯利亚,而卡捷琳娜在一个雷雨之夜投河自尽,向黑暗的社会作了最后的抗争,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后,当一位老人抱着她的尸体,对卡巴诺夫之流发出愤怒谴责时,全剧的主题得到了高度升华。她成为俄国戏剧中最美丽动人的悲剧女性形象。作者在这里向人们揭开了宗法家庭的黑幕,暴露了贵族和商人的贪婪、愚昧、虚伪和残酷的本性。他们不仅残暴地压榨着劳苦的人民,也同样严酷地折磨着自己的家族。剧中女主人翁卡杰林娜就是在这种黑暗势力摧残下牺牲了的善良灵魂。二.社会背景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俄国历史上是个极为黑暗的时期,宗法制社会行将崩溃,而代表这一制度的顽固保守势力负隅顽抗,同商人和新兴的资产者既勾结又互相抵制,形成一股恶势力,而下层劳动人民生存的路更为艰难。正如在第一幕中库利金所述:“我们这座城里的风俗是残忍的,先生,太残忍了……有钱人呢,先生,总是变着法儿想把穷人变成奴隶,他指望穷人白替他干活,赚更多的钱。”可以说,这个专制暴虐的环境,即这一黑暗王国应该对卡捷琳娜的悲剧负有首要责任。《大雷雨》正是俄国剧作家亚。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悲剧代表作。写于1859年俄国反农奴制斗争处于高潮时期。故事描绘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漠视人生、窒息生机的商人和小市民的“黑暗王国”的生活图景和人们叛逆反抗、争取自由的社会呼声。剧情冲突体现了当时两股社会力量的斗争。卡捷琳娜代表急取自由独立的新生力量,卡巴诺娃和提郭等人代表顽固守旧势力。冲突力量的悬殊决定了卡捷琳娜失败的命运。,但作品预示了黑暗残忍的风习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
三、人物形象和象征意义分析
该成居民对外界事物毫无所知,他们只能从香客那里打听到一些马路新闻。香客菲克鲁莎说有一个国家,“做皇上的是土耳其苏丹谟罕默德”,另一个国家是“波斯苏丹谟罕默德”;还说有个地方,“那儿的人全长着狗头”。女仆格拉莎问:“为什么他们长狗头呢?”香客回答说:“因为他们不信正教。” 城市的上层人物都敌视文明与进步。提郭意认为库力金安装避雷针是一桩罪过。他说:“打雷是老天爷处罚我们,好让我们改过;可是,你却要用杆子什《大雷雨》
第页 《大雷雨》
20101536
赖勇武
么的去挡它,真罪过!”卡巴诺娃反对人们“为了贪快”去乘坐“火龙”(火车),她深恶痛绝地说:“你就是撒金子给我,我也不坐它。”守旧和愚昧是卡里诺夫居民的两大特点。自学成功的钟表匠库力金曾企图改良本城的风俗,开导人们,可是他得不到支持失败了。正如他在歌中所唱的那样:“夜的黑暗在天空中弥漫,人们都已紧闭双目安眠。”生活在“黑暗王国”中的人们可分为三组形象:统治者、反抗者、牺牲者。
卡巴诺娃和提郭意--------“黑暗王国”统治者的形象。这是一对无独有偶,互为表里的人物。他们都缺乏文化教养,在家庭中实行家长制的专横统治。只是卡巴诺娃更加守旧和伪善,提郭意更加粗暴和野蛮而已。卡巴诺娃是古老家训的守护者,她认为旧道德比新道德好,老人比年青人好。她教训儿子说:“不要指责你的长辈!他们比你知道得多。老年人对于什么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老年人决不会随便乱说的。”她用老一套的家规庭训去折磨家里人,就像锈在侵蚀铁一样。当奇虹要出门的时候,她要他跪在圣像面前起誓,要他吩咐妻子:眼睛不能盯着窗外看,更不许看年轻小伙子。要卡杰林娜跪在丈夫面前和她的“主人”告别。她要求家里人对她毕恭毕敬,不许有任何越轨行为。她对他们威胁说:“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们想要自由自在的。不过,你们还得等一等;等我断了气,你们就可以过自由自在的日子。”
卡巴诺娃虔信宗教。她恪守宗教一切仪式,按时做祷告、上教堂、在家里接待香客等。她这样做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灵魂,免得死后遭到“地狱中永劫烈火”的焚烧。但她那表面的伪善行为并不能掩盖她那内心的冷酷和自私。卡巴诺娃兼有贪婪无耻、残忍专制而又无知等农奴主和资产者的特点,是黑暗王国中生活、仪式和习惯等一切基础的一贯而自觉的保卫者,也是造成卡捷琳娜悲剧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卡巴诺娃的信念是:家庭关系的基础是恐惧,而不应该是彼此的信任和爱情。当她知道卡杰林娜发生了越轨行为时,她第一个念头便是把她“活埋”。当卡杰林娜跳河自尽时,她不许奇虹下河去打捞尸体,库力金把尸体打捞上来时,她又不许奇虹哭。在她的专制淫威下,一家人搞得四分五裂。正如她儿子说的亲人不像亲人,彼此倒像仇敌。结果是卡杰林娜断送了生命,瓦尔瓦拉弃家出逃了,奇虹成了不幸的人。
提郭意是个顽固商人的典型,他具有飞扬跋扈、粗暴专横的特点。在家庭中他整天“靠骂人过日子”。他习惯于别人在他面前服服贴贴。家里人为了不惹他生气,只好低声下气地生活着。提郭意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把金钱看作是命,钱进了他的腰包,就不肯再掏出来,要是谁向他讨工钱或要钱,他便把对方骂得狗血淋头。他向卡巴诺娃解释他这种心情说:“譬如说,你是我的朋友,而且我得还你钱;可是,如果你来跟我要的话,那我就要骂你。我还是还的,不过,我骂还是要骂的。因为,只要一对我提到钱,那我浑身都会冒火儿,简直浑身冒火儿,就这么一回事;暧,在这种时候,我会平白无故地骂人。”为了钱,他克扣工人工资,虐待亲属,吞并侄儿的财产;并把鲍里斯当作佣人使唤。他仗着自己有钱,任意地凌辱和欺压别人。库力金要他捐献十个卢布,为本城安装一座计时器,他便向他咆哮说:“你要听我说这句话吗?那么你就听吧!我说你是个强盗,那就完了!你要跟我打官司还是怎么着?那么,你就会知道,你是一条蛆。我高兴放过你,就放过你;我高兴踩死你,就踩死你。”他那蛮横的态度已经到了目空一切的地步。城里的人都这样议论他:“像沙威尔•普里柯费耶维奇这样爱骂人的人,你就找不出第二个。他平白无故地欺侮人。” 但他也有他色厉内荏的一面,他遇上比他强,更厉害的人,也只好忍气吞声。一个骠骑兵曾教训过他一顿,伙计库得略西也弄得他无可奈何。提郭意的语言充满粗话和骂人的字眼(如蠢货、蛆、强盗、骗子、懒虫)等,正好体现出这位“黑暗王国”代表的精神面貌。剧作家对卡巴诺娃和提郭意的揭露和讽刺是对俄国专制制度及其代表人物的一种有力抨击,体现了作家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卡杰林娜----“黑暗王国”的反抗者。她是戏剧的中心人物。卡巴诺娃把压迫家庭成员的权力和反对自由生活斗争的一切行为,都用服从上帝意志的假面具掩盖起来。对于她这种假《大雷雨》
第页 《大雷雨》
20101536
赖勇武
仁假义的虚伪态度,库利金说得形象:“她是个假善人,先生!对叫花子可以慷慨施舍,可是对家里人却心狠手毒。”卡巴诺娃的残忍特别表现在戏剧的结尾。她严禁儿子奇虹去救投河的妻子:“我不让你走,你休想!你去,我就诅咒你。”在卡捷琳娜的尸首旁边,她对泣不成声的季洪说:“得啦!哭她都是造孽!”。卡巴诺娃以她残忍专制的意志统治着家庭,使其成了一个小小的黑暗王国、俄国社会缩影。在这样的环境里,卡捷琳娜的愿望和要求不但得不到丝毫满足,甚至连感情也受到了令人不能忍受的压制, 可以说“可恶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剥夺了卡捷琳娜做人的权利”。于是,卡捷琳娜对自由的渴望、对正常生活和爱情的自然要求使她与这个令人窒息的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并最终导致了卡捷琳娜的悲剧性命运。她是个爱好自由、充满着诗意幻想的人。她不能容忍自私虚伪的生活,敢于反抗野蛮的风习。按杜勃洛留波夫的话来说,她体现了“„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
卡巴诺夫和鲍里斯----黑暗王国中的牺牲者。他们在卡捷琳娜悲剧的发生和发展上起了巨大作用,也是造成卡捷琳娜悲剧的重要因素。奇虹在母亲无休止的残暴折磨下成了一个缺乏个性、缺乏意志的人。他对专横的母亲千依百顺、惟命是从,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要过独立的生活。他不仅不能保护自己的妻子,而且顺从了母亲的耳提面命,亲自去侮辱自己的妻子,虽然这并非他所愿。而另一方面,他采取逃避的态度,只要一有机会他便想离家, 尽情地到外面饮酒作乐, 去过他所谓的自由生活而抛下妻子不管。对卡捷琳娜来说,强迫自己从内心去爱这样的丈夫是一种精神的刑罚。夫妻间的分离和相互的不理解使卡捷林娜爱上了鲍里斯。鲍里斯同样也是一个软弱而缺乏意志的消极人物。他抱着一种取得一部分遗产继承权的幻想,忍受屈辱,寄居在叔父家。由于他不能摆脱这种对物质的依赖,也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自主权。但他的文化水平比奇虹高,他的外表以及表面上的温文尔雅,使他在城镇的居民中显得尤为引人注目。鲍里斯的温和及他对城市残酷风俗的厌恶,在他和卡捷琳娜爱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鲍里斯在这些方面优越于城镇的居民和奇虹,又因为卡捷琳娜不是因为爱情而嫁给奇虹的,所以卡捷琳娜与鲍里斯之间的爱情得以产生和发展。但事实证明卡捷琳娜完全错了。鲍里斯没什么与众不同, 他根本配不上卡捷林娜,他和奇虹一样软弱无力。他虽然爱卡捷琳娜,但却不能为了追求爱情而采取坚决的行动,只是眼睁睁地看着卡捷琳娜受苦受罪,自己一走了之,从而使卡捷琳娜彻底绝望。可见,“卡巴诺娃们的势力所支配和影响的人群,通常就只会产生奇虹们和鲍里斯们。”面对这一切,卡捷琳娜再也不堪忍受非人的境遇和自欺欺人的生活,以死亡奏出了反抗这一黑暗王国的最强音。四.矛盾的设置
1.美丽的土地和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对比设置。伏尔加河岸一望无际的土地上,一边是美丽的城市和花园,而另一边则是一片乡村土地。舞台的一侧是一两把长椅和一些花木而另一侧则是一片乡村景色的背景。在剧本的开篇作者就设定出了宜人的自然风光和美丽但有缺少人情味的城市相对比。
2.光明与黑暗的对比设置。剧本中光明的代表是卡捷琳娜和库利金,提郭意和卡巴诺娃是小城黑暗的代表,是阴暗的统治者。剧本围绕这些人物之间的矛盾激化推动剧情发展。虚伪而又强权的卡巴诺娃和卡捷琳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时时刻刻想要控制自己家中每一个成员,特别是这个刚入门的纯洁的儿媳。而软弱的奇虹虽然爱自己的妻子,但是并没有勇气和能力去保护他,这一切直接导致了卡捷琳娜的不幸生活。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
3.卡捷琳娜性格中的对比设置。在剧中,卡捷琳娜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表现出了性格中坚强的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其性格在宗法制度中浸淫已久,在追逐幸福的过程中又不自觉的在痛苦中徘徊挣扎。在婆家压抑的气氛让她渴望自由和幸福。但是一方面俄国的传统观念又在她心里根深蒂固。他必须忠贞,必须要跟随者无能的丈夫一辈子。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她不但难以控制自己的内心情感,而且在事情败露之后还千方百计的和鲍里斯见最后一面,并以生命的终结完成了对黑暗的抗议。
《大雷雨》
第页 《大雷雨》
20101536
赖勇武
参考文献:
[1]臧忠伦等译.奥斯特洛夫斯基戏剧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 史坦因著.蒋路译.奥斯特洛夫斯基评传.上海时代出版社,1948 年版.[3]范会芝《.大雷雨》中卡捷琳娜形象之分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 年第二期.[4]王崇梅.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 年第二期.[5] 杨艺.“黑暗王国”的叛逆者 [J].重庆大学学报, 2001,(3): 63-66.[6] 杜勃罗留波夫.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二卷)[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7] 孙洁.外国文学知识精华 [M].北京: 长安出版社, 2003.以及网络资料
《大雷雨》
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