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漫谈

时间:2019-05-13 21:1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随笔漫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随笔漫谈》。

第一篇:随笔漫谈

随笔漫谈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是的,读好书,就像结交了良师益友,使我们获益匪浅;读好书,就像沐浴在温暖的春风里,使我们心旷神怡;读好书,就像找到了快乐的源泉,使我们领悟到快乐的真谛!

乘着一叶扁舟,我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各式各样的书籍映入眼帘,使得我们眼花缭乱。

翻开厚厚的历史书,古今的一幕幕掠过眼前。看到那闻名中外的四大发明的记载,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之情,情不自禁地赞叹一句——中国人好样的!看到所记载的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凶狠残暴的恶行,罄竹难书,令人发指,可谓人人得而诛之;同时也为那敢于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们所敬佩„„

历史记载书,不但让我们了解尘封已久的往事,也交给我们许多人生道理。

翻开散文书籍,给我们的不是一种沉重的感觉,相反,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清新脱俗,与众不同的感受。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虽然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通篇的语言都十分朴实,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父子间深沉的爱,读者为之深深感动。

翻开名著,看到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让我们爱不释手。我们也从保尔身上学会了“钢铁精神”;从海伦的身上学会了勇敢战胜命运,永不低头的决心;被《巴黎圣母院》里爱斯梅拉达,加西莫多善良美好的心灵所感动„„

在此,我引用冰心奶奶说过的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确,书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等着我们去挖掘;书就像指向标,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书带给我们知识,教给我们道理。

读书,充满了乐趣,就让我们在读书中共同寻找快乐的源泉吧!

第二篇:漫谈节气杂文随笔

以前在乡村时节气名是常听到的。每到某一天正好是某个节气日就会不经意间在乡间路上或山岗听到老人们说起,就觉得这天气与平日不同,心里也有了对往后这段天气的展望与期待。比如听到“立春”或“春分”就仿佛感到天气转暖,草长莺飞,满眼的绿意;“清明”就必是明丽的天空,山花浪漫(这好象与古诗写的“雨纷纷”对应不上——大约是因地域不同);“惊蛰”就仿佛有隐隐的雷声;“寒露”就是有点水水的凉意;“大雪”就是白茫茫一片(北方人应该更有体会,我们南方人就只能想象一下)……

现在工业社会对节气的感知是麻木迟钝了---钢铁水泥无需呼吸,是无法和节气呼应上的。人在“上没天下没地”的钢筋水泥套房里感知节气变化的频率是很少的,在福州这样的南方能在气温和穿衣的变化上分出个春夏秋冬就很不错了。除此之外还能分出来的就是和放假或吃有关的,比如冬至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之类。只要与吃和放假无关的节气我们几乎是忘光了。比如“谷雨”“芒种”“小满”“霜降”之类。

日本有一种叫俳句的文体,类似一句话的短诗,排除那些形式上的对帐押韵之类的,光从意境上比,咱们二十四节气每个仅二字,几乎都能抵上一首充满意境的俳句作品。比如“立春”二字,无论如何总比“五一”“圣诞”“观音诞”听着有味道。据说二十四节气已作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成功申请世界非遗,我以为是理所应当——它几乎是天人合一这一哲理的生动体现,是最有生命力的非遗。

节气在农耕的乡村是充满着美丽愿景的,农民在念着这名称时表情是安详淡然,满怀希翼,虽然不像我们看到单位贴出“国庆长假”那样令人欢欣鼓舞。当下农耕实用意义上的节气似乎已经渐行渐远,现代技术也貌似可以让人与季候隔离,但人作为自然之子是否真可以逃脱四时轮回?不过现在也有百姓重新关注节气。不少网友每到节气日就发个图出来,也有些人还有饮食或仪式上的一些讲究,让人倍感温馨,就象到田野上看了一回天空,唤醒了内心深处那些沉睡的“春意”,虽然仍是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头顶是钢筋水泥,脚下也没有一撮泥土。我以为现代城市人对节气的关注己不是简单的乡土怀旧,除了倡导顺应自然的养生需要,它也是人性深处的复舒觉醒。

现在365天中越来越多的日子也都被冠上了“xx日”,美其名曰“文化”,但大多都附着太多的经济政治目的,或以健康或公益为名频繁地被商家利用,我很怀疑百姓能记住多少呢?这些与节气比起来都相形见拙,狭隘得很。我想它们也必然短命,因为它们动机不纯。某方面的商家为推某产品就想尽办法在日历上找个位置,搞个某某日(比如爱牙爱嘴爱耳之类),大卖其产品;两个武力集团打仗了,胜的一方就搞个胜利日,败的一方就搞个战败日;除了父母儿童妇女老人外各种职业人也要在日历上搞个节日;各种各样的病也在上面搞个日;如此种种,虽然在某个特定的群体和时空里能堂而皇之地办各类活动,放放假,热闹热闹,商家也少不了赚一回。但却是多么肤浅!剥了名利外衣几乎就不剩什么了,只是一些文明残余的堆积物。

我们如今不太容易理解,老祖宗怎么会想到把抽象而又渐变无觉察的时间不仅分出个春夏秋冬,还能命名出二十四节气,最重要的是每个名都那么感性和贴切。这样的字眼出现在这样的时空里最适得其所,就像一首经典名曲的分隔符。它调动起来的不是人的胃口,不是恩仇,不是购物欲,而是人心最本源最纯萃的情绪,所以延续千年万代仍不消失,足可见始创者所站的高度。我猜测:大概是某个常年劳作的老农突发奇想要给自己繁重又单调的日子一些多彩的标签,于是就根据自已对时序的体验定出这些名称来。这老农必定是生态种植的能手,当然他也肯定不知道大棚、转基因、速效化肥、反季节、杂交之类的,他遵从自然法则。他还是个上通天文下通地理集天文学家、博物学家、地理学家、生物学家等等的全才专家,他也肯定是个文学家,也许还是个农民诗人……另一种可能是:这名称是集体的成果?如果是这样,那么,这就是中国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一次集体文创,每个专家都实事求是遵从内心和自然的指引,拥有足够的专业和足够的包容。比时下注重花架子,只追求局部利润的文创品牌建设高明不知多少倍。如果让现在的“砖家”聚在一起讨论协作,各路心怀鬼胎,各顾后台利益,我不太相信他们能搞出这么有情味有诗意名称,光是“大雪”“小雪”之类的南北“砖家”非得打个头破血流。经过无数次的交锋结果我猜可能是这样:春天估计会是“脑白金”;夏天会是“王老吉”;秋天可能是“林夕梦”“波斯登”;冬天就是“范冰冰”或“满山白”,另外诸如“茅台”“阿里”“马云”“和谐号”“双十一”也会榜上有名……

第三篇:头发漫谈杂文随笔

如果做一个调查看看大家有什么“不做的时候拼命想做,做完又拼命后悔”的事,我想各种和头发有关的操作,诸如留头发、剪头发、烫头发、染头发,想必都榜上有名。头发明明是人身体上为数不多没有生命力的组成成分,却让人有一种莫名的珍视感。

不知为何,头发总是和感情紧紧挂着钩的。古人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谓“结发为夫妻”,所谓“斩青丝断情丝”,头发莫名背负了许多的象征意味,成了人心里割舍不去的一部分。

我还记得曾经有人说只喜欢我长发的样子,于是我时常赌气着说分开了一定要剪个短发。等到真的分开的时候反倒舍不得了,头发是自己的,何必跟别人过不去呢?倒是很久以后,因为嫌长发打理着太麻烦偶然剪了短发,又长久地后悔着,怀念着一头秀发微微卷曲的温柔模样。

所以头发到底对于我们算是什么呢?这个长出来就丧失生命力的东西,倒像是树木一圈一圈的年轮,刻着了记忆了。我总是会想起来哪个秋天或是冬天的微冷的日子,头发的卷儿在耳畔眼前晃着,我牵着男朋友的手在梧桐叶里走着,或是曾经在日本的街头,风吹起来头发如何挡住了双眼。我的故事都被写在了头发里吧,跟着它一起慢慢长长,而后又被毫不留情地减掉,就像是为电脑清空内存,于是新的记忆才能被一点一点装进去。

但剪头发是这么轻而易举的事情,剪断记忆却未必如此吧,就像是删掉了旧照片,但过去的场景呢?风就这么淡淡的吹着,哪儿有那么容易就散了呢?

每每想到此,就害怕自己哪一天被记忆塞满了。我有时候甚至会毫无边际地想,那些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是不是记忆的内存被塞满了旧物,以至于无法再调取任何片段了呢?

洗过的头发干了,我关掉吹风机,室友在不远处发出狂笑,于是胡思乱想就这么被打断了。

时候也不早了,睡罢,晚安。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漫谈 读书随笔

思考且行动着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有感

贾云海

还是在学生时代,我就听说过魏书生老师的名字,也知道他在中国教育界是个响当当的重量级人物,心中就很佩服他。如今,我做了一名小学教师,并且当了多年的班主任,对魏老师则更是顶礼膜拜,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真正让我了解魏老师的,还要缘于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这本书融入了他对教学,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上的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值得一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总能给人一种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感觉。今天,我又一次地手捧《班主任工作漫谈》,心中又激情澎湃起来!不觉间被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特别是他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那些溢满智慧的思考,深深地折服感染着我。

很多人认为班级管理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特别是初上任的年轻班主任,更感觉到班主任工作的繁重、琐碎,缺乏新意,没有创意。甚至有的老师戏称“班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了。没人想当这个干部。这种说法的确存在着。想想自己工作当初也的确有此想法,但读了《班主任工作漫谈》以后,这些想法就略显稚嫩,魏老师用生动的事例,加之精辟的说理,让人很自然地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和一些做法.这可能 也是我们做一些事情的惯例吧!总是先苦后甜,只有坚持跋涉的人,一路高歌的人,最终才能尝到成功之果的无比甜美!一次次地走进魏书生,聆听着大师的教诲,总能和大师心灵相约,被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智慧的管理艺术所折服!这里我想说说魏书生老师的“七多七少”观念:①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②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③多互助,少互半;④多吸收,少批判;⑤多自信,少自悲;⑥工作多研究,少重复;⑦多开放,少封闭。魏老师的七多七少观念是一种人生哲理,不仅对教师有益,在各行各业都有一种指导作用。这应该说是一种境界。魏老师用他自己的言行对此作了很好的说明,可以说,他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魏书生要做的工作有很多,读书、写作、教学、管理、演讲、社会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他常说自己最缺的是时间,最不安的是欠“债”太多。可大家理解他,都知道他太累了,太苦了。然而魏书生面对这一切却非常坦然,常能变苦为乐,以豁达的心情乐此不疲地心情愉快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他常常说,读书是享受,写作是享受,教学是享受,散步是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可以是享受。你看,我们每一个人若都能像魏书生那样,还有什么想不通,不愿做,做不到,做不好的呢?

朋友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悟自省,及时改变自己的心态,适应身边的环境。《班主任工作漫谈》是一本人生大书,字字句句都折射出魏书生老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民主科学的管理理念!就让我们多读一读《班主任工作漫谈》,品味魏书生老师艺术的教育人生!

第五篇:漫谈文明行为杂文随笔

今天全家一起去观赏牡丹,牡丹园的花开得非常漂亮。可与美景相反的是,很多孩子的不文明行为令人很反感。去观赏牡丹的大多是父母带着孩子。很多父母只顾自己拍照,不去照看孩子。导致一些孩子在人家牡丹园里乱跑,乱摘花朵,搞得园里一片狼藉,引得种花农民叫苦不迭。这片牡丹园主要采其根部做药用价值,花朵一旦采摘,根部就会坏掉。农民辛苦一年的收入就会受影响。赏花的路上,一路就会看到露赏花人的兴奋,而周边农户却一副哭丧的脸,唉声叹气。这时,我就想对那些赏花人说,请文明赏花,请照看好你们的孩子,不要让他们在花地里乱跑。

我们去看的那片牡丹园,完全是开放状态的,不收门票,自然也就没有管理人员。没有管理人员,我们更要遵守秩序。可事实恰恰相反,没人管理,就失去了规范,导致一些人胡乱作为。在休息间隙,与哥哥讨论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的区别。哥哥的结论是,西方文明,讲究逻辑思维,讲究精确性,所以西方人的言行根深蒂固的表现在人家身上,在西餐的用餐礼仪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而我们中国人,对所有的事情要求不严谨,大而化之,差不多就行了。最明显的区别是双方文明对仇恨的处理方式。西方文明讲究化解矛盾。东方文明对仇恨却是报之而后快的态度。被世界人民所敬仰的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在被监狱关了27年之后,没有想到如何去为自己申冤,想到的依然是如何化解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矛盾。这种大爱,放在世界也是无人能及的。所以在他死后,南非为他举行了国葬,降了半旗。1993年,曼德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再来看看我们的文明文化下,造就的是什么英雄类型。先不谈先秦的赵世孤儿典故。就来说说今年轰动全国的张扣杀人案。张扣等了22年,目的就是为报母愁,在全国都处于过年的热闹气氛中,杀了人家一家三口。张扣的母亲本来就是一位农村泼妇,和邻居发生冲突,导致对方过失杀人,当时也被判了七年。作为受害一方,张扣不去反思母亲的对错,一味的去想是对方害死了母亲,仇恨的种子深深的埋在了他的心里,导致事后酿成大祸。实际上,他是做了一个害人又害己的行为。他明明知道这件事情不会有好结果,但他还是做了,说明他没有正视过这件事,没有去反思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于张扣来说,他的一生是悲哀的一生。没有人去告诉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弃仇恨,他自己的生活也会过的很幸福。现在话说回来,为什么我们的文明是一种模糊的文明。边界感不清,有些人的做的让人钦佩有加,而有些人做的却不是那么地道。问题的根源出在哪里呢?为什么出去旅游的时候,表现不文明的行为,和被那些外国人所诟病的往往是中国人。为什么没人说西方人有什么不文明行为。问题的根源还是我们受农耕文化影响太深,真正的贵族到后来都成了农民。

几千年来历朝历代的跌宕起伏,把我们国家变成了一个没有贵族的国家。没有了贵族就没了文明的标杆。没有了规范的约束,大家的文明行为就没落了。现在提倡文明行为,非要经过几代人的教育与学习,才能让我们回归正确的文明路线。

下载随笔漫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随笔漫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晨间奇想与漫谈的杂文随笔

    清凉的风,从窗口轻轻地吹到了正在写作人的身上,此时,早上5点刚过。遥远的天际,似乎并没有完全敞开它的光亮,只是一点点的往外挤,一副很羞涩的样子,又像怕惊到了我。被轻柔的风抚摸......

    道德修养漫谈

    (一)、何谓道德⑴“道德”释义最早,用“道德”这个词表示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和规则。其中,“道”是指道理;“德”是指掌握“道”的人,能够“内得于己,外施于人”。起初,“道德”这......

    漫谈上善若水

    漫谈上善若水 覃少勉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2010级汽检4班 摘要:善只是上得台面大谈特谈的美丽宣言,下台后善寸步难行,只因善利人而不能恶人,就有自私的人先怕恶后怕善为原则,大曰:宁......

    宋词漫谈

    宋词漫谈 ——中国人民大学 诸葛忆兵(2012.8.31)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聊聊宋词的基本情况,耽误大家的时间,请多原谅。作为宋代历史文学的研究者,我们对开封城有着非......

    企业文化漫谈

    关于企业文化的再思考在一个企业中塑造怎样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决策者的管理战略,也直接左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走向,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2002年7月,一则新闻爆......

    期货漫谈

    期货漫谈 本文为本人原创,交流目的,欢迎指教探讨,部分核心技术因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不准备探讨,相信不影响本文的思想和由此思想而产生的实战操作。重要的是,技术领域就没有所谓......

    信贷管理漫谈

    风 险 管 理 漫 谈风险、损失和收益风险是一个宽泛而常用的词语,往往带来我们并不愉悦的联想。《现代汉语词典》对风险的解释是“可能发生的危险”,传统信贷管理中风险一般定......

    学习体会漫谈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这就要求自已要学习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加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