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游戏模拟卷答案
《幼儿园游戏研究》模拟试卷ABCD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30分)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2、补偿说
补偿论认为,游戏能象征性地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儿童期的普遍愿望就是做大人能做的事,有大人一样的本领,像大人一样地生活,比如像妈妈一样烧饭,像爸爸一样会开汽车,像医生一样给人看病等等。这种愿望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他们只要稍微参与一点大人们的事,就一再失败而遭谴责,于是儿童就试图在游戏中寻求这种愿望的满足。在游戏中他们尽情地发挥想象,模仿大人的各种行为举止,扮演各种所向往的角色,从而使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愿望在游戏中得到补偿。
3、联合游戏
联合游戏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儿童一起进行的游戏,其行为的社会性仅仅是同伴交往关系,在涉及到游戏本身的内容时,他们之间却没有共同的意愿,他们只是愿意在一起玩,而没有明确的组织分工,每个人仍然是以自己的兴趣来游戏的。
4、恩物
是由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所设计的一套教育材料。福禄贝尔强调在童年进行自由游戏的重要性,认为每种恩物都是上帝设计恩赐给儿童进行自主活动的材料。
5、场地空间密度
游戏的场地空间密度是指在游戏环境中平均可供每个孩子使用的空间大小,可以用下列公示来计算:
空间密度=(房间大小—不可用的空间大小)/孩子的人数
6、角色认知
角色认知指的是对角色行为职责和角色之间关系的理解,这是对一种社会生活现实逻辑的理解和认识,与孩子的认识发展和生活经验有关。
7、七巧板
拼图类的一种,即将方形板分为七块,能搭成各种模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助于发展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
8、规则游戏
具有规定出来的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的游戏,有规则性和竞赛性的特征。主要是指以教师组织和创编为主的游戏,游戏中的幼儿行为必须受到规则的限制,即游戏有明确的规则,幼儿必须服从规则所要求的步骤、玩法进行活动,不得违反规则,游戏的结果是幼儿在游戏中要努力达到的目的。
9、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指的是能够分辨现实中的自己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正在假装别人,即能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10、命题构造
命题构造即建构游戏中幼儿根据一定的主题来进行建构.11、以人代人
游戏者通过各种操作活动模仿真实情景中各种任务角色的行为,将所要扮演的人物原型的意义迁移到自己身上,并以人物原型的称呼命名自己。
12、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的主要特征是“假装”,即幼儿对事物的某些方面作“想象的改造”,包括以物代物(如用积木当电话)、以人代人(如扮演妈妈、公主)、情景转换(如把教室当作海洋)等。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形式,2岁以后开始大量出现。
13、平行游戏
平行游戏是一种由两人以上在同一空间里进行的,以基本相同的玩具玩着大致相同内容的个人 游戏。幼儿之间能意识到相互的存在,期间有眼光接触,有彼此模仿,但没有游戏互动。
14、游戏的间接指导
游戏的间接指导是指成人以游戏内部的角色身份参与孩子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孩子的游戏行为。由于没有直接建议孩子干什么,而是使他随着指导者的角色行为暗示而行动,所以,又称为内在干预。
15、以物代物
以物代物是以一个当前的物体代替一个不在眼前的另一个物体,并以被替代物的名称来命名替代物。
16、本体性游戏
幼儿自发开展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无游戏之外的目的的游戏
17、手段性游戏
由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皮亚杰游戏理论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及其局限。
1.皮亚杰游戏理论对游戏本质的理解
皮亚杰认为游戏的本质是同化大于顺应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他强调同化,提出游戏可以是“纯粹的同化”。
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期,由于认知结构发展不完善,同化和顺应之间常是不平衡的,表现为要么顺应大于同化,要么同化大于顺应。当顺应大于同化时,儿童忠实地认同外部事物的特征,顺从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表现出模仿的特征;当同化大于顺应,儿童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去活动,将外部事物改造成能适合自己认知图式的东西,游戏的价值不在于促进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在于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
在考究儿童为什么要游戏时,皮亚杰说“儿童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不断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所组成的社会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的情感上甚至智慧上的需要。因此,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自己所同化。这里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一个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它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儿童在属于自我的游戏中不断体验着自由与规则,成功与失败,不断从他人身上印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基础上达到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内涵。2.局限性
在涉及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问题时,皮亚杰皮亚杰强调的是情感价值而不是认知价值。游戏不能使儿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它对认知发展的价值只是一种联系和巩固。
2、游戏经验为什么会有助于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首先,游戏的不确定性经常给孩子带来问题,促使儿童自发地进行探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在各种问题情景中,运用物体属性的经验和事物之间关系的经验对事物作出反应,这就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实践。
其次,游戏降低了儿童对成功的期望和失败的担忧的压力,使孩子具有更强的挫折承受力和坚持性。因此,在游戏的背景中就能促使孩子机智地理解问题的条件和问题的情景,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心理基础。
4、儿童在游戏中体验成功感。儿童在游戏中成功感的体验要比挫败感的体验强烈得多,成功的体验有助于理智感的形成。
5、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审美快感。游戏常常使儿童沉浸在高度的美感享受,游戏培养了儿童的艺术素养。
4、简述同伴因素对学前游戏的影响。
1、有无玩伴的因素。研究表明,与同伴一起玩比起独自玩,其游戏更趋于复杂化,儿童似乎更能发现物体的性质,并更多地运用想象和装扮来使用物体。同时,儿童有了玩伴还增强了游戏的社会性和合作性。
2、玩伴的熟悉程度的因素。研究表明,社会性装扮游戏较多地发生在熟悉玩伴之间,不熟悉的玩伴之间更多开展平行的机能性游戏,而且熟悉的玩伴游戏水平更高,更趋于复杂。
3、玩伴的年龄的因素。同龄儿童由于共同的年龄特征,共同的知识经验,对客体能产生共同的理解和体验,相互之间的游戏技能相当,容易形成共同游戏的倾向,有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儿童在游戏中通过不断的比较整合自己的行为,促进游戏水平的发展。
5、简述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作为儿童期的一种主要活动,与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紧密交织在一起,游戏在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1. 游戏促成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在游戏中,儿童结成了两种类型的交往关系:现实的伙伴关系,游戏中的角色关系。无论哪种关系,都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 游戏提供了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是儿童学习社会角色,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的最好实践机会;游戏情节的展开过程,正是儿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使儿童能够进一步体验、感受、理解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3. 游戏帮助儿童摆脱自我表现中心。首先,玩伴关系使儿童有机会接触到同伴之间对共同的游戏背景的不同理解,产生行为或思想上的矛盾冲突,这就迫使儿童经常进行相互之间的检查、比较、反省,在认识和理解他人的同时调整自己;其次,游戏是有规则的,在经常受规则制约和裁判游戏行为的过程中,儿童常常会体验到成功的交往经验和失败的交往教训,从而日益理解规则、尊重规则,逐步将自己的立场让位于规则,用规则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6、专门化玩具与非专门化玩具对儿童游戏有何不同影响?
专门化玩具亦称“成型玩具”。根据儿童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如各种交通工具、炊具、餐具、娃娃、动物玩具等。材料功能固定,一种材料只有一种玩法。专门化玩具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非专门化玩具材料又称为未成型玩具材料,是指一些废旧物品被幼儿当各种玩具材料使用,一方面起着以物代物的作用,另一方面还为幼儿提供了自制玩具的条件。材料功能不固定,一种材料可以任孩子们想象出多种玩法。非专门玩具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也能使幼儿可以得到自主的体验。
7、简述家庭因素对学前游戏的影响。
1、亲子关系。建立了良好的母子依恋关系的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有积极探索的热情,善于社会交往,因而游戏的积极性高。因为具有安全感的孩子更为大胆和自信,当他们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时,对周围的一切更容易引起好奇而去积极探索,更快地熟悉环境而参与游戏。
2、育儿态度。有四种类型的育儿方式对孩子的游戏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3、社会阶层。一般来说,中上阶层的父母比起中下阶层的父母,更鼓励游戏,包括装扮游戏,也更容易充当游戏指导者。
4、家庭结构。不完全家庭的孩子在情绪上的焦虑不安影响了孩子社会性发展,以及影响了孩子思维的变通性,影响了孩子的想象力,从而影响了游戏的复杂性,使游戏水平的成熟化倒退;家庭破裂给男孩的体验更深,并且更难以调节。
8、简述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使得幼儿自发进行动作练习
任何一种动作都是从幼稚的新动作到熟练的动作再到完善的动作技巧,在游戏的自发练习中,幼稚的动作不断完善,日益成熟。在幼儿阶段,只要有充分游戏的机会,幼儿就能在自发练习中获得动作的发展。
2、游戏提供了多种运动形式的练习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的运动形式表现为一系列组合动作的机能性练习,游戏提供了从单一动作的练习到组合动作的练习。儿童的大部分自发游戏活动是综合的,其中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大肌肉运动和小肌肉运动的内容,3、游戏是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动作成熟度做不同水平的练习
儿童总是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发展水平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游戏活动,又在这
种游戏活动中发展了动作技巧,再根据已经提高了的能力变化游戏内容的难度,使之进一步发展,如此小步递进式发展的。可见,游戏的这种练习机能就是对自身运动能力发展需求的一种满足。
9、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1、理论概括
皮亚杰认为儿童游戏的发展和认知发展是相适应的, 认知发展阶段决定了儿童游戏的方式。皮亚杰认为游戏的本质是同化大于顺应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他强调同化,提出游戏可以是“纯粹的同化”。
皮亚杰认为,在儿童期,由于认知结构发展不完善,同化和顺应之间常是不平衡的,表现为要么顺应大于同化,要么同化大于顺应。当顺应大于同化时,儿童忠实地认同外部事物的特征,顺从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表现出模仿的特征;当同化大于顺应,儿童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去活动,将外部事物改造成能适合自己认知图式的东西,游戏的价值不在于促进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在于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
在考究儿童为什么要游戏时,皮亚杰说“儿童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不断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所组成的社会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的情感上甚至智慧上的需要。因此,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自己所同化。这里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一个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它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儿童在属于自我的游戏中不断体验着自由与规则,成功与失败,不断从他人身上印证自我的存在,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基础上达到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内涵。
2、优点与局限
皮亚杰开创了从儿童认知发展角度研究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但是, 由于皮亚杰只是试图用儿童游
戏作为例证之一来说明儿童发展的特征, 这就使得他否认游戏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形式, 而认为游戏只
是智力(认知)活动的“变形”或衍生物;只是看到智力发展对于儿童游戏的制约, 而没有看到游戏
对于智力发展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游戏完全成了依附于智力的消极的“追随者”, 丧失了自己的主 动性。
皮亚杰非常重视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认为游戏是儿童解决情感冲突的一种手段。而与对游戏的
情感发展价值的突出强调形成鲜明的对照的, 是皮亚杰对游戏的智力发展价值
的估计不足。他认为儿
童游戏是由儿童认知水平决定的, 即儿童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儿童游戏的形式和内容, 不同的游戏形式
对应不同的认知水平, 而不存在游戏反过来促进认知的发展。智力每前进一步, 游戏就跟着走一步。这种片面的、单向的理解, 从根本上颠倒了作为一种活动形式的游戏与智力的关系, 即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没有充分看重游戏在认知的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应用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有人说:“假如你想了解儿童,研究他的游戏;假如你想影响其发展,指导他的游戏(If you want to know what a child is, study his play;if you want to affect what he shall be, direct the form of play)。” 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假如你想要了解儿童,研究他的游戏”指的是游戏是儿童的一种自我表现,游戏能反映儿童的发展水平,故能通过研究儿童的游戏来了解儿童。儿童在游戏中总是选择与自己的需要、自己的能力相适应的内容、材料、同伴和活动方式来进行游戏,排斥过高或过低于自己能力水平的活动。这是因为游戏活动是一种表现活动,表现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的,因而游戏必然是符合儿童身心水平的一种活动。游戏的水平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相同步,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游戏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
“假如你想塑造他,指导他的游戏。”游戏能使儿童潜在的新能力在真实情景中(特别是学校课堂之类的正式情境中)表现出来之前,就在游戏中首先展现它们。对儿童游戏的有益影响可以导致至少加强了发展。维果斯基认为,游戏不同于教学,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的最近发展区,儿童是 在自己创造的最近发展区里活动的。也就是说,儿童在游戏中并不总是满足于原有的水平,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往往要略高于他的日常行为水平,他们总是试图表现出自己能力所及的最高水平。所以,我们看到儿童在游戏中总是变换着花样玩,每一种新的玩法,是孩子对自己的原有水平的一次挑战,这种新的玩法是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但总是力所能及的,是自己最近发展区里的表现活动。游戏是一种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活动,即使是新的未曾接触过的事物,孩子只要经过同化,把它转化为他认知结构中相似的经验,便能以他可接受的方式来作用它。即便是孩子早已熟悉的事物,孩子也可以通过同化,以象征的形式将事物的意义进行改变,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活动。故正确地指导儿童的游戏能以一种小步递进的方式促使孩子自我发展,以此来塑造儿童。
2、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幼儿说:“可以数地上的方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
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请你说出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
这个活动混淆了游戏与教学的本质,游戏与教学是表面结合而实际拼凑,未能有效结合起来。
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游戏和教学都不可相互替代。虽然游戏研究者对游戏的定义莫衷一是,但是对游戏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基本趋同的:游戏是儿童为满足自身需要的自发活动;是儿童的生活方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能满足儿童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需要,帮助他们自由表达意愿,从而达到智慧和情感的平衡。而教育机构是不可能没有教学的,幼儿园也不例外。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人类积累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儿童的过程,是儿童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供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儿童主动获得知识、技能。因而,游戏与教学本质上有所不同,但是具有互补性。
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可以分为分离式、插入式和整合式三种类型。分离式:在有些场合或情景下,游戏和教学可以完全分离,及在幼儿园活动的某段时间内安排幼儿游戏,而在另一段时间内安排教学活动。这种结合方式操作简单,容易被教师掌握;评价直截了当,容易被管理者运用。插入式:在教学中插入游戏,或者在游戏中插入教学。运用插入式的原则是既要有益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要避免干扰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在插入时应自然而不生硬。整合式是实现游戏与教学结合的一种高级形式,它使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使整个活动一气呵成,旨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两种活动的不同价值。这种结合方式操作难度大,稍不注意,不仅难以起到两类活动互补的作用,反而会使两者的作用相互抵消。
这个活动中,教师将原来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转化为游戏,游戏成为有各级教育目标的、教师“精心策划”的活动。这种所谓的游戏处处出现教师造作的痕迹,已经不是儿童自发的活动,游戏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儿童游戏”演变成了“游戏儿童”。教学本来应当承受的任务也悄然地被所谓的游戏替代了。由于搞形式化的一套,教学活动变得低效或无效。认识上和操作上的混乱使得游戏和教学在幼儿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被大大削弱。
3、有人说:“一个不会游戏的孩子是病态的;阻止一个孩子游戏,他会生病——身体的和精神的。”
请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这是由游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价值决定的。游戏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活动所无法代替的。游戏独有的特点使之成为符合儿童身心需要和适合其发展水平的学前时期的主导活动。幼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又受知识、能力和体力的限制,不能真正地参加成人的活动,从而就产生了主观愿望和实际能力,也就是身心发展需要和实际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时,游戏作为一种主动、自由、有趣的在假想中反映现实的活动,能较好的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社会性发展、自主性创造性的需要,并使幼儿的好奇心、兴趣等情感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所以,游戏不仅解决了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上的矛盾,而且也能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适宜的发展。因为游戏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故游戏就具有其教育上的独特价值了。我们知道,要体现教育的有效性,其功力无非在于教育者预设的目标在多大程度上内化为儿童的发展品质,这是教育自始以来一直在方法论的范畴内苦苦追求着的问题。人们在指责仅仅着力于教育的外铄作用时认为,我们强迫孩子学习,但我们却不能强迫孩子学会;人们在指责教育仅仅依赖孩子的内发作用时又认为,我们难以让孩子学到我们期望孩子学到的东西。看来,孩子太小,其理性尚不充分,在我们期望的目标与孩子的内发之间寻找平衡点才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即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孩子的需要。那么我们的期望能不能正是孩子的需要呢?游戏正是在这样节骨眼上显示了它的作用,游戏是孩子发展的需要,教育的目标是孩子的发展,那么游戏必然内含着教育方法的契机,游戏成为教育的手段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也决定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正是由于游戏在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故不会游戏的儿童失去了这两方面发展的契机,就会“生病”。
4、一个男孩在用积木搭“大高楼”,但他把小块积木放在下面,大块积木放在上面,因此“大高楼”总也搭不高、“站不稳”。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后,便坐在他身旁去,但没直接搭理他,也拿一堆积木来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我把大积木放在下面,小积木放在上面,这样我的大高楼就搭得高了。” 试分析教师采用的游戏指导策略,并请你解说这种指导策略优点。
试分析教师采用的是内在干预的指导策略。是指成人以游戏内部的角色身份参与孩子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孩子的游戏行为。由于没有直接建议他干什么,而是使他随着指导者的角色行为暗示而行动,所以,又称间接指导。
优点在于:
1、教师不干扰孩子的游戏,却为孩子提供了行为的范型,影响、塑造了孩子的游戏行为。
2、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的隐性指示作用对儿童施加影响,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来自教师的干预。
第二篇:公共关系学模拟卷_答案
《公共关系学》模拟卷答案
一、知识题(共40分,每题10分)
1、公共关系观念中形象观念是最核心的观念,谈谈你对形象观念的理解。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其中的“形象观念”表现为主体在决策和行动中高度重视自身的声誉和形象投资、形象管理、形象塑造,将信誉和形象视作组织的无形资产、无形财富,把树立和维护良好的组织形象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2.公共关系传播推广的职责包含哪些层面。
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中要履行传播推广的职责,即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组织及其产品、人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具体包括:
(1).创造舆论,告知公众(2).强化舆论,扩大影响(3).引导舆论,控制形象
3、何谓公共关系管理,阐述公共关系管理的最基本模式
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公共关系是组织经营管理或行政管理活 动的一部分,是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公共关系管理的最基本模式是四步工作法,具体说来:
(1)公共关系调查:通过环境分析、舆论分析或形象分析,确定公关的对象和问题;
1(2)公共关系策划:根据公关问题确定公关目标,制定公关计划和设计公关方案;
(3)公共关系实施:根据公关的目标、计划 和方案实施各种传播沟通活动;(4)公共关系评估: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评估公关活动的效果,寻找新的问题,确立新的公关目标,调整原有的公关计划。
以上四个步骤相互衔接,不断循环上升,形成一个动态的环状模式,体现了公共关系工作的计划性、整体性、系统性。
4、媒介公众具有什么特殊性和重要性?如何做好媒介公关?
(1)媒介公众指新闻传播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如报刊杂志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编辑、记者。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于:
媒介公众是公共关系工作对象中最敏感、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关系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新闻媒介是组织与广大公众沟通的重要中介;另一方面新闻界人士又是需要特别争取的公众对象。媒介与公众对象的合一,决定了新闻媒介关系是一种传播性质最强、公共关系操作意义最大的关系;
(2)要做好媒介公关需要:
a.了解媒介,知道怎样与每一个媒介一道工作,如何适应不同的媒介,怎样吸引每一个媒介的受众。
b.坚持开诚布公的最佳政策,告诉媒介事实真相,永远保持信誉。c.对媒介公众不要乞求或者吹毛求疵,不要与记者们争论,要互相依赖互惠互补,在竞争中互相尊重和信任。
d.新闻和素材应在媒介中间均衡交替发布,别指望寻求封杀那些不利于组织形象的报道,而是最好杜绝产生此类报道的根源。
e.不要大水漫灌媒介;
二.情景分析与操作题(36分,每题12分)1、2010年6月的一天,浙江某高校实验楼内的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8名学生不同程度受伤,其中2名伤势严重。家长情绪激动,媒体也纷纷上门要求了解实情给于报道、经校方初查,爆炸系该校实验员徐某实验操作不当引起。如果你是校长,面对学校面临的危机,结合危机公关理论,你认为学校应采取哪些危机管理的措施以控制危机。
参见参考教材《中外公关案例宝典》第七章“危机公关——永远的痛”,根据其中理论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
1.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的安排:对受伤学生的治疗安抚,对事故原因的调查,对事件信息的及时发布
2.以最快的速度把已经掌握的事实信息向媒体、家长和公众发布,这些信息包括学生目前的伤势情况、发生爆炸的实验室的情况、此次事故的原因等
3.尽快制定出学校对于受伤学生的补偿安抚计划、对事故造成者的处理方略,以及对其他实验室的检查计划,已安抚受伤学生的家长,并减少其他学生家长的紧张情绪
4.设立关于此事件的专门信息中心,及时将各方面信息告知媒体大众,并及时接待来自公众和媒介的询问
5.时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设置专门部门负责接待家长并与之协商谈判各种赔偿问题,要时刻传达出学校的人性关怀和极强的责任感
6.在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要确保参与人员具备一定的公关素养切记:不能说“无可奉告”,不要发布不准确的消息,及时纠正错误信息,避免使用行话,了解事故的真实原因后才能对外发布信息
2、某市将举行例行的生活品质趋势发布,今年的主题是“绿色低碳——让我们生活更美好”,发布会拟邀请省内外相关媒体参加。请你根据新闻发布会流程的具体要求,策划一个比较详尽的新闻发布会具体操作方案。
参见“复习课件”第八章“新闻发布会”一节,根据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
(1).确定主题:绿色低碳——让我们生活更美好
(2).确定邀请对象:省内外相关媒体,一定要注重被邀请者的均衡性:电视、报社、广播、网络记者都要有;名记者、一般记者也要一视同仁;媒体的知名度要考虑到,但也不可以厚此薄彼,轻视小媒体
(3).会前准备:收集整理本市该生活品质趋势的一切材料;对于任何可能提到的问题都准备好回应方案;确保会场各类设施的齐全、有效;确保发布会中所有参与者的及时到场,新闻发言人要做好个人形象、信息发布、问题应对等一切准备;做好对邀请者的服务工作;安排好会议的时间进程,会后的服务安排工作
(4).主持会议:主持人和新闻发言人要做好充足的个人准备,主动传递本组织信息,真较诚坦率地提供情况,时刻维护本组织和新闻媒介的良好信誉
(5).收集反馈信息:指定专人负责,密切同新闻界人士的联系,及时和媒介做好沟通交流。对于不正确的和有所误会的信息都要通过媒体及时更正;对于取得的良好反响,也要注意通过媒体进行进一步宣传。对于整个新闻发布会的召开以及收集的一切反馈信息,都要及时总结,争取下一次的改进和完善
3、例举同一个组织的一个商品广告和一个公关广告,并分析 4 两类广告的异同和意义。
参见“复习课件”第九章“公关广告”一节
举例之后根据商品广告和公关广告的异同分析即可: 商品广告和公关广告的区别:(1)目的不同:
商品广告是引起公众对商品的注意和兴趣,旨在促销商品。
公关广告目的是引起公众对组织的注意和兴趣,旨在取得公众对组织的好感和信任。
(2)广告效果不同:
商品广告常常是短期的、直接取得某种经济利益的传播行,商业广告最直接的效果是促成公众的购买行为,一旦买卖成交,双方关系也就不复存在。
公关广告是持久的,着眼于建立并维系与公众之间情感联系的传播行为,它不直接为组织赢得经济利益,但它的努力所产生的效应是长久的社会效益。形成的公众与组织之间的感情联系,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3)传播方式不同:
商品广告——实现公众——产品——认识组织
公关广告——实现公众——认识组织——认识产品或服务(4)媒介不同
三、案例分析题(24分)
结合材料,根据公共理论,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
1.成功争取了新闻宣传机会,“大堡礁招聘事件的活动”以招聘条件和待遇的新奇性,时间的长久性成功吸引新闻界和公众的注意力,制造新闻热点,争取被报道机会,使本组织成为新闻的主角,达到了提高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的目的
2.昆士兰旅游局的公关计划很好的实现了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中要履行的传播推广职责。旅游局所设立的“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在世界各地投放广告,并和人气很高的“YouTube”视频网站建立了合作,创造舆论,告知公众。在整个人员招聘中,积极利用媒体,强化舆论,3.注重媒介公众,与新闻媒介建立良好关系,扩大传播效应。昆士兰旅游局特别与中华英才网等网站取得联系,以便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
4扩大影响提供服务是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之一,昆士兰旅游局以招聘员工作为变项广告宣传推广汉密尔顿岛旅游,正是是利用了这一理念——既给自己找员工,又给受众提供了一份丰厚工作
5.大堡礁招聘事件公关策略的成功,离不开对于公共关系基本原则的遵循。整个招聘活动以事实为根据,以公众研究为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以公众利益为出发,以科学为指导。
第三篇:《护理研究》模拟卷及答案
护理研究 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尊重原则的内容()
A、自主决定权 B、隐私权 C、匿名权 D、知情同意权
2、科研论文是()
A、科研数据的书面总结 B、科研设计的书面总结 C、科研工作的书面总结 D、科研选题的书面总结
3、医学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
A、科研设计 B、选题和确立研究问题 C、收集资料 D、撰写论文
4、研究问题的陈述内容可用以指导()
A、撰写论文 B、科研设计 C、收集资料 D、统计学分析
5、三次文献包括()
A、综述 B、文摘 C、索引 D、期刊论文
6、选择研究对象要服从于()
A、研究目的 B、随机原则 C、规定的样本数 D、选题背景资料
7、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是按下列哪项来分类的()
A、按研究设计内容不同 B、按研究性质不同 C、按研究对象不同 D、按研究目的研究
8、前瞻性研究又称()
A、量性研究 B、质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队列研究
9、下列属于信度主要特征的选项是()
A、可操作性 B、内在一致性 C、敏感性 D、精确性
10、下列哪项是统计学中认为差别有显著性的界限()A、P>0.05 B、P≤0.05 C、P>0.01 D、P≤0.01
二、多选题
1、临床研究过程中应考虑到()
A、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B、研究设计严谨 C、测量指标的不稳定性 D、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E、研究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2、科研工作具有()A、探索性 B、社会性 C、创新性 D、独立性 E、连续性
3、科学研究的结果可表现在下列哪几方面内容()
A、描述事物的现状 B、指导实践 C、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 D、开展进一步研究 E、产生理论或引出定律
4、下列有关公正原则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受试者应自主同意参与研究 B、在试验过程中要公平选择受试者 C、指使受试者得到公平治疗的权利 D、在试验过程中要公平对待受试者 E、对性别、年龄、种族、经济水平等不同的受试者均应一视同仁
5、科研选题通常来自()
A、个人的实践活动 B、受他人研究结果的启发 C、相关理论 D、现在和未来需要探讨的内容 E、研究者的兴趣
6、科研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A、选择研究对象 B、设对照组 C、护理干预 D、随机分组 E、观察指标
7、确立研究问题的过程主要步骤是()
A、提出研究问题 B、查阅文献 C、科研设计 D、假设形成 E、问题的陈述
8、科技文献按加工层次分为()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E、零次文献
9、美国《医学索引》的检索途径为()
A、关键词 B、著者 C、分类 D、主题 E、标题
10、按随机原则进行研究分组的目的是()
A、排除干扰因素 B、使抽取样本具有代表性 C、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D、使符合样本条件 E、使符合研究目的
11、下列对信度和效度关系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只要研究工具存在就必然有它的信度和效度 B、信度高的工具其效度也高 C、信度低的工具其效度必然低 D、信度和效度都是表示研究工具优劣的指标 E、效度低的工具其信度可以高
12、研究经费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A、政策性原则 B、计划性原则 C、节约性原则 D、监督性原则 E、操作原则
13、科技研究成果按其功能分类可分为()
A、医学理论类 B、临床类 C、应用或开发技术类 D、基础类 E、软科学类
三、名词解释
1、科学研究:
2、假设:
3、外变量:
4、信度:
四、简答题
1、简述查阅文献的目的?
2、简述选题注意事项?
3、科研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选择样本的注意事项。
第四篇:《中医护理学》模拟卷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模拟试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是()
A.伤寒杂病论B.黄帝内经C.景岳全书D.外台秘要
2.紫暗舌常见主病下列哪项最不恰当?
A.阴虚证B.气虚证C.血虚证D.血瘀证
3.阴阳的基本概念是()
A.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B.表示事物存在状态和运动变化的两种属性
C.宇宙间任何事物的两个类别
D.以上都是
4.石斛(枫斗)属()
A.滋阴药B.温阳药C.益气药D.补血药
5.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针刺异常情况?()。
A.留针 B.断针C.滞针D.晕针
6.阴阳某一方的偏盛或偏衰是()
A.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
B.—种病理状态的表现
C.一种阴阳转化的表现
D.一种明阳消长的表现
7.表寒证的中医护理宜()
A.久煎解表方药,以利其有效成分的充分吸收
B.汗出热退的患者应继续服用发汗药,以利祛邪外出
C.对于高热头痛无汗者,应用酒精擦浴等方法以降温
D.服用汤药后,应加盖衣被,以助汗出
8.脉搏流利,圆滑有力的属()
A.浮脉
B.数脉
C.滑脉
D.涩脉
9.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A.肾阴不足
B.肾阳不足
C.肾气不足
D.肾精不足
10.大便有腥味为()
A.消化不良
B.胃热证
C.虚证
D.实热证
11.虚证病人,形寒肢冷,神疲乏力,面白自汗,气短懒言,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烂,舌淡,苔白,脉沉迟,证属()
A.阳虚证B.阴虚证C.气虚证D.血虚证
12.灼痛多为()C
A.气滞B.血瘀C.火热亢盛或阴虚火旺D.寒邪凝滞
13.以白天分阴阳,上午为()
A.阴中之阳B.阳中之阴C.阳中之阳D.阴中之阴
14.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木与土B.火与金C.水与土D.水与金
15.泪与何脏关系密切()
A.心B.肝C.脾D.肾
16.见肝之病,当先实脾,这种治疗属于()
A.先安未受邪之地B.扶正祛邪C.治病求本D.早期治疗
17.“寒者热之”的治法依据的阴阳关系是()
A.相互消长B.相互转化C.互根互用D.对立制约
18.“水不涵木”主要是指哪两个脏腑的病理关系?()
A.肝与肾B.脾与肾C.肺与肝D.脾与心
19.被称作“血海”的经脉是:()
A.足阳明经B.任脉C.督脉D.冲脉
20.关于热证的护理措施中,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应保持空气凉爽清新,温度适宜。
B.饮食调护方面,以血肉有情之品补养为佳。
C.药物宜凉服或微温服。
D.应安定病人情绪,以利康复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
A.消长平衡B.相互转化C.互根互用D.对立制约
2.阴阳偏衰导致的病理变化有()
A.实热B.虚热C.实寒D.虚寒
3.下列关于脾的功能的描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脾具有统摄血液的运行的作用。B.脾可以促进消化吸收。C.脾具有受盛与
腐熟水谷的作用。D.脾具有促进血液运行的作用。
4.补气方药适用于()证
A脾胃气滞B 脾气虚弱C肺气壅滞D 中气下陷
5.紫舌主:()
A.气虚B.血虚C.气血瘀滞D.热盛阴伤
6.亡阳证可选用的膳食方是:()
A.紫河车粥B.秋梨白藕汁C.人参粥D.龟肉红枣汤
7.下列关于心病的调护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心病患者发病较急,故应绝对卧床休息
B.心病患者应注意及时增减衣被,慎防外邪侵袭
C.心病患者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以使用缓泻剂
D.饮食应定时定量,应据心气血阴阳的亏虚不同而给予适宜的食物
8.以下哪些方法可以增强人的正气()
A.调养情志B.坚持锻炼C.顺应自然D.注意起居
9.下列关于药物剂型的说法正确的有:()
A.汤剂可以灵活加减,作用迅速,使用最为广泛
B.丸剂是将药物煎煮后取汁浓缩,加赋形剂而成C.丹剂是将某些矿物升华而成,常用于内服
D.酒剂既可外用,又可内服
10.下列关于晕针的预防措施,哪些是正确的:()
A.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患者恐惧心理
B.正确选取舒适的体位
C.选穴宜少,手法要轻
D.施术中注意观察,并及早采取处理措施。
三.填空(每个空格1分,共20分):
1.根据阴阳消长的理论,从夏至到秋及冬,属于的过程;从半夜到
早晨至中午属于的过程。
2.行针的基本手法有。
3.咸味药具有用,淡味药具有作用。
4.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与。
5.以五行学说来分析,肝病及肺称为肺病传肾称
为。
6.既病防变包括
7.寒热是辨别的纲领,虚实是辨别的纲领,8.经络是和的总称。
9.阴阳互根.互用.互为制约消长,如果则导致疾病的发生,而治疗
和护理疾病的原则就是。
10.胃的生理特征是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脾主升清2.阴阳互根3.奇经八脉4.制化 5.神
五.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临床护理中如何调整阴阳?举例说明。
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怎样结台具体情况制订出因时制宜的护理方案?举例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D4.A5.A6.B7.D8.C9.D10.A
11.A12.C13.C14.B15.B16.A17.D18.A19.D2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BD3.BCD4.BD5.CD6.CD7.BCD8.ABCD9.AD
10.ABCD
三.填空
1.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2.提插法;捻转法
2.泻下通便.软坚散结;渗湿利尿
4.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5.相侮;母病及子
6.早期治疗;控制传变
7.疾病性质;邪正盛衰
8.经脉;络脉9.阴阳失调;调整阴阳
10.受纳与腐熟水谷;主降浊
四.名词解释
1.脾主运化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脾气的作用,脾气的运化特点,主要是以上升为主,故称“脾主升清”。
2.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的前提,阴阳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为阴阳互根。
3.奇经是十二经脉以外的特殊通路,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相配关系。“别道奇行” “八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故称奇经八脉。
4.制化有相互制约.生化的意思,是把相生.相克联系在一起而言的,五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也就是制中有化,化中有制,亦制亦化的关系。
5.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高度概括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五.问答题
1.答:调整阴阳包括损其偏盛和补其偏衰。
(1)损其偏盛:是指明或阳的一方过盛有余病证的护理原则。由于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在调整阴阳偏盛时,则可采用“损其有余”方法进行护理。如阳热亢盛的实热证,应用“热者寒之”的方法,以清泻其阳热,护理措施是根据热盛情况可予冷敷,室内通风,汤药冷服,给清凉饮料和凉性食物等。如为阴寒内盛的寒实证,则应用“寒者热之”的方法,以温散其阴寒,护理措施是室内要保持温暖,汤药热服,温热饮食和温性食物等。
(2)补其偏衰:是对于阴阳偏衰即阴或阳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护理原则。如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等,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进行护理。如阴虚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则应滋阴以制阳。护理措施是保持病室内通风凉爽,注意预防贪凉感冒,给予滋阴降火的饮食等。因阳虚不能制阴所致阴寒偏盛时,则应补阳以制阴。护理措施是病室内要温暖,空气新鲜,给予补阳制阴的饮食等。若阴阳两虚,则应以阴阳双补法护理。由于阴阳的互根.互用,在调护阴阳时,即补阴时适当补阳,补阳时适当补阴,才能使阴阳协调,保持平衡。
2.答:中医护理十分重视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四时气候变化中,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是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人体为适应这种气候的变化,在生理上则出现相应的改变。护理时应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夏令感冒风热者属多,风寒者少,是由于天气炎热,腠理疏开,在用辛凉解表药时宜注意使病人不要出汗过多,以免损伤津液。冬令感冒风寒者居多,风热者少,是由于天气寒冷,腠理致密,在用辛温解表药时,宜注意指导病人多饮热粥热汤,并加衣被以保暖,使邪从汗解(微汗即可)。
因时制宜护理,还应注意昼夜间的阴阳寒温变化。一般疾病都是昼轻夜重,在护理病人时,尤其注意昼夜间的病情变化。另外,有些慢姓病,常在气候剧变或在季节交换的时候发作或加重,如哮喘.痹症.中风等,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发作或加重。
第五篇:申论模拟卷1及答案
申论模拟试卷1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间: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所给定的材料,按照材料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材料
1.2010年8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表示,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约有1.69亿。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三成,达31%。
按照这个预测比例,按照中国现有人口来算,到2050年中国的60岁以上老年人将有4亿之多,到时绝对数量可能还会更多。我国目前不仅老龄化人口多,而且发展速度快,已居全球首位,并快速步入“少生、少死、高寿”的老龄化社会。仅在2000年至2007年7年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亿增长到1.5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2%提高到11.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预计,2053年以后我国老年人口开始进入缓慢减少阶段,但到2100年时仍将有3.5亿以上的老年人口。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lO%,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有两个层次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
2.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lO%,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80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大的重要议题,先后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年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 《1992至2001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目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1999国际老年人年》i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文件。提醒各会员国“铭记着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吁请各会员国“加强或设立老龄化问题国家级协调机构”,“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制定综合战略,把老龄问题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中”,“为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口号,以期增强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重视。
3.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 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O~l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
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纵观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主要结论:第一,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第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第三,重度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将日益突出。第四,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压力巨大;在建立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为老社会服务体系方面,加快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增加为老服务设施,健全为老服务网络的压力巨大;在处理代际关系方面,解决庞大老年人群和劳动年龄人群利益冲突的压力巨大;在协调城乡和谐发展方面,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特别是中西部落后和老少边穷地区老龄问题的压力巨大。同时,中国政府和社会还必须付出巨大成本来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管理体制等,以适应人口年龄结构的巨大变化。4.国家统计局撰写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指出,新中国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表示未来几十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人口安全的高风险时期,人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人口众多仍然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尽管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低增长时期,未来20年人口增长速度还将进一步减慢,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增长的惯性作用,人口总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按目前生育水平预测,到2020年,人口总量将达到,214.3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2年前后,达14.7亿左右。人口总量过大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控制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做出的战略选择。
老年人口数量迅猛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随着多年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将急速从轻度老龄化转变成重度老龄化。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提高。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是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而中国的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时间差。庞大的老年人口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妥善解决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服务,任务相当艰巨。
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保持增长态势,就业压力始终较大。未来十几年16岁及以上人口的规模始终较大,总量在9亿以上,2013--2020年将超过11亿,并呈增长趋势。劳动年龄人口基数大,高峰持续时间长,对人口就业和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流动人口还将持续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进入加速提高阶段所决定的。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并不能单靠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来实现,必然引起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巨大压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1981年为109,只略高于正常范围(103~107);2000年提高到117,到2008年则高达121左右,严重偏离正常范围。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势必对今后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5.32岁的谢珂在佛山一家公司工作,他和爱人几年前从陕南一座小城来到广东,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在事业上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作为家里的独子,他最牵挂的是家里的老父母,隔几天就要往家里打个电话。
“二老年纪大了,有个头疼脑热的我们在这边也伺候不上,有时候只能干着急。我也曾想叫他们到佛山来和我们同住,但是他们来了一次,住了一个月就待不住跑回老家了,说是不习惯这里的饮食和气候,而且平常连个说话的邻居都没有。不过话又说回来,父母在身边,我就是有心也照顾不上,工作太忙了。”谢珂忧虑地说。
和谢珂一样,如今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里,独生子女们将不得不面对父母的养老问题。他们不仅有“养不起小孩”的忧虑,还要直面“养不起父母”的危机。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是家庭式养老,“养儿防老、积谷防。饥”是沿袭多年的至理名言。这就决定了老人的赡养主要依靠子孙,而不是像国外那样依靠社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无力、无暇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凸显,特别是新的家庭结构——“四二一”模式(四个老人,两个夫妻,一个孩子)的形成,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更增加了家庭养老的难度。
在一家媒体工作的薛文,是家里的独女。虽然父母现在才50多岁,身体也很健康,但心思细密的她早早地就想到了父母今后的养老问题。对于她来说,将来的择偶对象最好不要是独生子女,否则会平添许多的压力。她说:“我父母这一辈,兄弟姐妹好几个,照顾父母就相对简单一些。爷爷、奶奶可以轮流到儿女的家里去住,就是生病住院了也可以大家轮流看护。如果我再找一个独生子,我们两个人将来要照顾4个老人,还要抚养孩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应付。”
6.针对“独子养老”面临的困境,有关专家指出,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向。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许琳认为,老年人晚年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等方面。其中需求比例最高的是生活照料,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
许琳认为,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必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一方面要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服务,发展各种形式的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发挥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功能。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养老,使老年人既能生活在熟悉的生活环境里,又能发挥社区老年人互相帮助的优势,这对老年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最好的选择。
所谓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方式。这种方式已经在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社区中普遍运用,我国的上海、天津、北京的一些街道社区也相继引进了这种服务,其中上海市的探索值得关注。
上海市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助老服务社、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社区服务网点,通过上门或日托照料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急、助浴、助行、助医等“六助”服务。目前,上海市已建立社区老年活动室5677家。全市108家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社区老人提供日托服务;建立了234家助老服务社,有2.8万助老服务员为13.5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了覆盖社区的养老服务网络。
7.截至2008年年底,北京市老年人口总数已突破254万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5%,且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社会化养老服务落后已经成为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北京市将大力建设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北京市老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从199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年人口仍以低龄为主,但高龄化趋势明显。据预测,到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达到350万人,到2050年,这一数字更将上升到650,万。与此同时,由于家庭规模小型化、子女外出工作求学增多等原因,身边无子女的纯老年人家庭户还在日益增加,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增加已经成为北京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从目前维护老年人权益工作的情况来看,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创新,但还存在着配套法规、规章尚不完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尚不完善,老龄工作机制不规范,工作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其中社会化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需要则成为影响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了解,目前北京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刚刚起步,老年人白天的照料、生活护理、送餐和家政服务,以及精神慰藉等项目都比较缺乏,养老机构不仅总数不足且分布不均,护理型机构数量少,与老年人的照料服务需求存在着差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将加大力度,推进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体包括全面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在社区层面普遍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和场所,组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同时,政府还将出台针对高龄老人、生活自理困难老人以及纯老年人家庭人员等特殊老年人的居家养老补贴办法和服务细则,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化为老服务的力度,并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等,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按照北京市制定的养老规划设想,到2020年,90%的老人应该能够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可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其余4%的老年人则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8.来自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在未来10年内,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超过5岁以下儿童人数,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这些老人发生意外后,可能很久都无人知晓。如何知道他们的安全状况,全球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好办法。
日本:每天监测用水量。从2007年3月起,东京水道局将推出一项每天用电子邮件向儿女发送独居老人用水信息的服务,以方便晚辈通过用水情况了解父母是否健康安全。这一服务首先要在独居老人家中安装电子指示器,记录老人每小时的用水量,之后将数据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指定的手机。:儿女可选择了解老人每天某一时段用水的情况,如做饭或洗澡的时间,以便了解是否一切如常。
英国:老人都戴摔倒监测器。英国推出了摔倒监测器和漫水监测器。老人只要把摔倒监测器别在皮带上,一旦摔倒,监测器的平衡被打破,它就会自动向呼叫中心报警。漫水监测器则放在浴室或厨房内,一旦地面湿滑,它就会发出警报,然后由最近的社区人员来提供帮助。
瑞士:配备全套电子保姆。瑞士的很多社区都配备了全科医生和护理工,社区还在被允许的情况下,替部分独居的老人安装24小时智能闭路电视监管摄像头、对讲机。一旦老人按下对讲机上的报警钮,即使老人无法说话,值班员也可查找到老人的门牌号码。独居老人外出活动时,社区还为他们准备了随身携带的全球定位系统,老人出现意外时,几分钟内救援人员就会找到老人。社区还为自理能力稍强的独居老人配备了3G手机。这些电子辅助求救装置被形象地称呼为电子保姆。
9.30年来,中国的“只生一个孩子”政策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崛起。随之需要喂养的嘴少了,家庭储蓄增加了,贫穷下降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在一些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这个社会试验如今正威胁着国家好不容易获得的财富。中国的工作年龄段人口——经济快速增长背后的发动机——将在几年内开始减少。
与此同时,老年人队伍却快速壮大。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中将有1/3达到60岁或者更大,与之相比,美国是26%。预计那时中国的4.38亿老年公民将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
由更少的工作者来支持一个需要关怀的老龄化社会,中国面临着与西方国家相同的人口统计学上的挤压问题,不同之处在于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这一转变过程,而中国还没准备好如何应对并为此筹措资金。“问题是老龄化浪潮来袭时中国仍然相对贫穷”,华盛顿智库战略及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理查德·杰克逊说,“中国可能是第一个在变富前就先变老的大国。”挑战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当国家变得更加富裕时,出生率下降是正常现象。中国的出生率几十年来一直在下降。毫无疑问,计划生育政策使下降速度变得更快。但专家说,取消计划生育政策或许不会带来人口的井喷。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小家庭和享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
从2030年开始,中国不断下降的工作年龄段人口预计会使每年的GDP下降0.7个百分点,而病人和老年人对资源份额的需要会变得越来越大。
10.200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再次提交建议《关于尽早着手调整我国生育政策的建议》,有关是否应该放开二胎生育的争论,再次成为媒体的热点话题。虽然,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仍然坚持中国必须实施“更加严格的一胎化政策”,但人口学界相当部分学者认为,今后中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难题,将是结构性的而非数量性的,特别是由于长期低生育率而带来的人口逐渐老化问题,将超过人口数量问题,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隐患。还有一些学者通过对人口因素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研究表明,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将在2015年前后从人口红利阶段进入到人口负债阶段,虽然人口总量在此之后仍将保持惯性增长,但中国经济从人口类型转变中获得的“好处”将逐步下降。因此,如何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是中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由之路。但问题在于,面对这样一个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问题,公开的政策性讨论仍然不多,而且仅有的讨论也大多散见于学者之间,大多数计生部门的官员都对这一问题保持“沉默”。1980年,党中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公开信吹响了一个时代的号角。30年后,世易时移,计划生育政策是否应该调整,如何调整,以及是否放开二胎生育等问题,都需要在新的人口环境和发展背景下重新考量。从历史上看,人口问题更需要未雨绸缪,因为人口具有惯性,政策调整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往往需要几代人付出代价。
十年前,中国预计“21世纪中叶”人口出现负增长。目前,官方已经把该目标提前到21世纪20年代。生育率并非越低越好。如果这一低于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长期持续,中国人口将以几何级数萎缩,中华民族将面临作为一个物种的延续问题。
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明确提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三十年后,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得到缓和,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近年来中央强调稳定低生育率,但是对低生育率的解释是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并非越低越好。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地区进入极低生育率的国家,如日本(生育率1.28)、韩国(1.08)等,都先后进入了极低生育率时代,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政策,也从节制生育走向鼓励生育调整生育政策的不同思路。11.2010年2月4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在广州召开南方十二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座谈会。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向与会人员传达了国务院领导同志近期有关人口计生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是党和政府从我国国情出发所采取的重大国策,实践证明,实行计划生育符合国家和百姓的长远利益。“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要旗帜鲜明地抓好抓紧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积极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科学发展。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稳定机构,丰富职能,完成好落实好人口计生基本国策的任务。
三、申论要求 1.根据给定材料反映的情况,对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现状进行概括。200字左右。(15分)(空格略)
2.放开二胎生育对于解决老龄化问题是否有帮助,应该如何看待放开二胎生育这项政策,谈谈你的看法。300字左右。(20分)
(空格略)
3.针对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政府应该如何应对,请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要求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400字左右。(25分)4.仔细阅读给定材料,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40分)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老年人基数特别庞大。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的格局。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第三,目前社会对于老年人的保障能力和服务能力缺乏,应对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准备不足。第四,面对养老问题还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独子养老和“四二一”家庭造成的社会问题还缺乏解决的方案。2.【答案提示】
中国人口基数大,如果放开二胎政策,资源、环境根本承受不起。如果单纯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而放开生育政策会引起其他更多的问题。另外,老年人的增多是不可改变的,增加更多的年轻人也只能略微缩小老年人的比例。即使从现在开始实行普遍的“二胎”政策,也只能稍微缓解老龄化问题,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增加就业率,提高劳动者素质,挖掘老年劳动者潜力,才是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的良好应对措施。首先,在人才结构上,通过职业教育将大量初中毕业生培养为技工,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延长人口红利期。其次,鼓励创业,将发展中小企业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以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第三,创造条件让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在医生、翻译等经验型、知识密集型行业充分发挥作用。3.【答案提示】
(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本地区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2)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地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最佳效用。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
(3)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发展老龄产业,一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三是要保证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4.【参考例文】
构建科学养老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礼运》中写道:“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从几千年前儒家学者为我们描述的理想社会开始,养老就成为中国社会的永恒话题。但目前,我国的养老体制建设还不能满足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需要。
我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高峰压力下,不得不采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的,从而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老龄化会对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因此,应探索养老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一,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思想认识方面,提高对老龄问题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政府各职能部门更积极主动地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多向老龄事业投资,减轻国家公共资金的投入负担。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创新多种服务方式,推进社会化养老。老年产业可以把服务延伸到准老人,在保险、理财、住宅、保健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服务,让准老人做好进入老年期的各种准备。
第三,制度安排方面,应尽快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农村养老体系建设。在城市,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支持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实行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健全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在农村,不断巩固完善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确保新农合制度全面覆盖全国农村,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公平。尽快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和各项福利制度,真正体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四,人才培训方面,应不断加快为老年人服务的各种人才培养。百年树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必须及早培养,以便对老龄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老年人有较多的医疗护理需求,所以需要更多专业的医疗护理和康复人员。同时还应加大对志愿者的培训,使他们能向老年人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
第五,构建以居家养老为核心、社会服务为依托、政府推动为手段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发展,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的基本出路,是提高养老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
面对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态势,加快构建科学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