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的安全意识永远比车的安全性重要
wenku.baidu.com 人的安全意识永远比车的安全性重要
经常会有朋友们将我作为汽车业内的“专业人士”,请教一些买车的问题。我也总是不介意当一回“装家”,向别人推荐该买什么车。一般情况下,总会被问到“某某车安全性怎么样”,对此,我的回答总会让人大惊失色,然后不以为然。我的回答是:安全性是我最少考虑的因素!
这也太不专业了吧?安全不是最应被重视的吗?难道还有什么比事关人命的安全更重要!安全当然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我的意思是,从目前我国公路上的现状来看,太多人根本不配与论安全!
对那些总是讨厌系安全带的人、坚持认为喝了酒仍能开车的人、敢于在快速路上逆行的人、见到黄灯习惯性踩油门冲刺的人、在高速路上从来不区分什么超车快车慢车道的人、喜欢把公路当赛道玩潇洒的人„„汽车本身的安全性如何还有意义吗? 当误把油门当刹车踩而冲进水库的时候,当在高架桥上超速过弯坠桥的时候,当高速连环追尾的时候,当逆向行驶与对面来车迎头相撞的时候,请相信我,无论你的车是5星还是6星安全,无论有多少个气囊,无论马力多么强劲,无论车上有多少高科技安全配置,都完全失去了意义。安全当然最重要,但是人的安全意识永远排在第一位,人的安全意识永远比车的安全性重要得多!安全是什么?是这两者的积,而不是和。什么意思?假如你的车安全性能是100分,但你的安全意识是0,那么最后的安全指数并不是100+0=100,而是100×0=0!“安全性我从来不怎么考虑”,这样的说法当然有些偏激,但是看看我们马路上的现状吧:完全不必要的变道、野蛮的超车,当快不快,当慢不慢,以礼让为耻、以争先为荣。
每年我国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官方公布的数据是10万以上!看看现实中那些严重的和不严重的车祸,有多少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又有多少完全就不应该发生?
安全、环保、节能是汽车业发展的3大课题,应该说济南明锐报价汽车工业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如果在用车环节没有相应的配合,那么汽车行业的努力就基本上是白费。要实现人类移动性的可持续,我们在用车上就必须做到文明、环保、安全。文明驾驶是安全驾驶的基础,安全意识是交通安全的前提,相关的安全驾驶技能则是安全的有力保障。
第二篇:谈谈对“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的看法
谈谈对“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的看法
谈到这个话题,大家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既觉得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又认为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典型的折中法。的确这两个观点如同鱼和熊掌一样很难取舍,但我个人还是认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和怎么教,是老师每天面对的问题。教什么,是第一位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怎样教,就是怎样引领学生吸收、消化学习内容,并让学生乐于学习。
回顾传统的教育教学,积淀了几百几千年的教学理念简单又明了,“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却足以让我们受用至今。但看看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从自主学习到小组合作,从情景教学到课堂表演,课堂教学形式五花八门,新的教学理念一个又一个目不暇接,对于怎么教的研究如火如荼。教师的许多培训和学习更是接踵而来,但大多数是教学策略、教育方法,其实,作为一线的教师,随着知识的更新,更需要深入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只有站在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才能有资格有能力去研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怎么教的问题。最近提出的高效课堂,我很是赞同,对于教育的研究最终返朴归真,研究来研究去,又回归到了真正关键的环节,那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我认为这一教学理念很好的处理了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先确定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即教什么;再研究怎么才能使这个目标最大限定的实现,即怎么教。总之,教什么和怎么教一直都会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两大课题,弄清教什么,是教师必要的工作和应承担的最起码的责任;而懂得怎么教,则有助力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可见,教什么和怎么教都是我们应重视的问题,但教什么永远是怎么教的前提,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第三篇:方法永远比问题多
方法永远比问题多
拥有积极进取激情的人,总是能找到完成工作的最好办法,因为方法总比问题多,即使再困难、再复杂的问题只要你肯去做、想,就一定能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找办法,而且,只要你找,就一定有办法。”罗斯福8岁的时候,长着一副暴露在外而又参差不齐的丑牙,谁见了都觉得好笑,所以他总是羞于在人前显露,个性内向,不善交际。当他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的时候,都会两腿打哆嗦,牙齿颤动着说出一些含混不清的答案,几乎没有人能听懂。当老师让他坐下时,他才如释重负。尽管如此,罗斯福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可怜虫,从未自暴自弃,从不以自己的这些缺陷作借口使自己疏懒下去,也从未觉得自己不可救药,而恰恰是这些缺陷激励着他去奋斗。针对自己的缺陷——他努力加以改正,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改变,他就极力加以利用。在演说中,他学会巧妙地利用他的沙声、利用他那暴露在外的牙齿,这些本来足以使演说一败涂地的缺陷,后来竟都变成了使他获得巨大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后来成了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与罗斯福一样,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多多少少遭遇到一些不幸,在自己的工作中也会碰到一些无法弥补的损失,有的人会因此而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结果很快堕落;有的人则会坚强地面对不幸,积极地寻找办法,在不幸中去寻找新的出路。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讥讽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不,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之后,也知道如何生活。”爱达斯石油公司的总裁总是用这个故事教育他的员工。他认为只有那些在没有一条腿之后,还积极争取把路走好的员工才是公司的脊梁,只有他们才是困难的敌人,因为他们“总有克服困难的办法”。有一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有没有焊接好。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周,这样的焊接技术耗费的焊接剂很多,公司一直想改造,但又觉得太困难,试过几次也就算了。而这位青年并不认为真的找不到改进的办法,他每天观察罐子的旋转,并思考改进的办法。经过观察,他发现每次焊接剂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了。他突然想到: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可以节省点成本呢?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终于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理想。但他不灰心,又寻找新的办法,后来研制出38滴型焊接机。这次改造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不久便生产出这种机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也许,你会说:节省一滴焊接剂有什么了不起?但“一滴”却给公司带来了每年1亿美元的利润。这位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困难面前积极想办法的态度会激发我们的潜在智慧,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的智力在平常都处于半开发的状态,而一个人只有在兴奋和激动的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智力表现。因此,一些成功的企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非常注意营造一种动脑筋、想办法的精神氛围,他们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无路可走的人总是那些不下工夫找路的人。(图片源于:TOPIT.ME)
第四篇: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
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从儿子上小学开始,我一直关注孩子上课有没有举手发言,发言了几次?如果哪天听到孩子说今天的课上没有举手发言,心中多半会认为孩子今天肯定是开小差了。同样的,班上的孩子家长向我了解孩子的课堂学习情况,我也会把他是否举手发言作业一个重要的依据。如今看了日本佐藤学教授所撰写的《静悄悄的革命》,才知道自己的观念实在过于片面。佐藤学教授写道:“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
倾听这一行为,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联系我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确实如此。往往我一个问题提出来,有些孩子就急忙举手回答,心里只想着要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双耳自动屏蔽了其他同学的回答。明明别人已经回答过并且已经被我否决的答案,他照样大声地答出来。而且,这样的孩子成绩确实要比哪些认真倾听的孩子差一些。
然而,我们现在的大多数孩子没有学会倾听,这大概是他们从小就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漠不关心造成的。只有学会互相倾听,他们才能学会互相学习。在没有“倾听”这一相互关系的教室里,相互学习的关系也是不可能产生的。因此,要让孩子们学会相互学习,必须要让他们学会互相倾听。
要形成这种互相倾听的关系,光靠说一句“注意听”是不够的。要让孩子学会倾听,教师首先就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一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教师应该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及时的恰当的应对,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注。
其次,教师要采用一些合适的措施,培养孩子互相倾听的习惯。我常常对孩子们说,在课堂上发言,你就相当于争取到了老师对你一对一辅导的机会;而学会倾听,你就相当于少做很多功课却获得了很多的经验:同学答对了,就是在帮你巩固正确的的知识;同学答错了,你引以为戒,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为了培养孩子学会倾听的习惯,我常常在课堂中给孩子提出要求:当同学在回答的时候,你必须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当他们回答完了,我会立刻根据他们的发言内容来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其他孩子回答。多次反复尝试以后,孩子们慢慢知道不但要认真听老师讲,听同学的回答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不论教师采用何种策略,也不可能马上在学生中形成互相倾听的融洽关系。用佐藤学教授的话来说:期待学生发生改变不能过于心急,学生的变化是缓慢的,历时越久越见成效。让我们以静待花开的耐心,等待孩子们的转变。
第五篇:精神鼓励远比物质奖励重要得多
精神鼓励远比物质奖励重要得多
江西省新余市长青小学 张冬连
时下,一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常常准备一些小玩意,如小星星、小红花等,更有甚者,为学生准备水果、糖果等食物,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可否认,这种用物品来奖励学生的方法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由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我曾听过一位年轻教师讲《小小的船》一课,课上到一半,老师为了巩固生字的读音,让学生做“摘橘子”的游戏,(屏幕上出现两棵橘子树,树上挂满了橘子,点击一下橘子,上面就会出现一个生字)老师突然像变戏法一样从讲桌下提出一小袋橘子说:“我请14个同学来做摘橘子的游戏,每个橘子上有一个生字。谁读准了生字的音,我就奖给他一个橘子。” “我来!”、“我来!”同学们一边把手举得高高的,一边大声叫着。教室里闹哄哄的。被老师点到名的同学站起来读完一个生字就上去领橘子,老师只管发奖品,根本没注意学生是否读准了生字。事实上,有几个学生确实没读准字音,可他们照样得到了奖品。领到橘子的同学有的高兴得合不拢嘴,有的高兴得手舞足蹈。眼看着橘子越来越少了,几个调皮的孩子急了,索性站了起来,喊叫道:“老师,叫我!橘子快没了!”他们一带头,其他没得到橘子的同学也跟着大叫:“我来!”“我来!”教室里炸开了锅。老师见自己已没法控制局面了,灵机一动:“老师只叫乖孩子。”几个调皮孩子显然受到了打击,不满地说:“不玩了!反正不叫我!”随后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地趴在桌子上,学习的兴致消失殆尽了。几个得到了橘子的同学不时偷偷地从抽屉里拿出橘子在同桌面前晃来晃去,脸上写满了得意,课堂上老师讲什么他们并不关心。后来,老师又让学生做“抢拼生字”的游戏。“看谁最认真、最能干,能又快又准地读出生字?”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全班同学立刻坐直身子,全神贯注地看着屏幕,一个个准确地读出了生字,收到了比奖橘子更好的效果。
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啊!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他们那颗纯洁、稚嫩的心灵需要我们教师细心呵护。倘若我们为了激励一小部分同学而使大多数同学受到打击,这样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更何况这种物质奖励的方法对那一小部分同学也不一定是好事。长期用物质刺激他们,容易使他们养成好逸恶劳、金钱至上、爱慕虚荣、贪图享乐等不良品质,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他们需要的是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老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轻轻的抚摸„„对孩子们来说比奖什么都重要。让我们抛弃物质奖励的“法宝“,用精神鼓励的雨露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去浇灌、培植孩子们的自信之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