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海方面的论文
形
式
与
政
策
台海两岸的发展前景
台海两岸的发展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代问题,事关中国领土的完整,主权的完整,也关系到整个中国在国际中的政治地位。近年来台海两岸关系处于较为缓和的时期。对于台海两岸的发展前景,发展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方向——收复台湾。这是历史的必然和趋势,只是时间问题。
30年来,我们党采取一系列措施,打破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大力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交流,努力推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积极推进两岸协商谈判,促成两岸政党交流对话特别是促使国共两党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争取国际社会理解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在曲折中获得重大发展。两岸在承认“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方面建立了政治互信,使两岸关系有了发展的基础和前进的动力。特别是2008年3月,陈水扁当局通过推动举办“入联公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图谋遭到挫败,两岸同胞取得反“台独”斗争的重大胜利,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难得的历史机遇,结束了长达数年之久的台海局势高危期。中央采取一系列重要步骤,推动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形成良性互动,促进两岸关系保持改善和发展势头,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展。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从军事上说,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和大陆大搞军备竞赛,每每花大价钱从美国那里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给台海安全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大陆虽谴责美方,但是毫无效果,只得自己加紧武器研发工作。从陈水扁时的兵棋推演,到现在马英九的“不武”,一直在军费开支上居高不下,这是他们用来对抗大陆的手段。从大陆的战略角度看,台湾是出入太平洋的关口,若不能收回,将严重制约我们的发展。
从经济上看,台湾的GDP比大陆任何一个省的都要高出许多,我们的贫穷使得台湾人不屑与我们统一,但是现在台湾要把经济搞上去,还是得和大陆合作,加强交流,所以马英九才“不独”,现在大陆的经济比之三十年前以天壤之别,有经济实力和台湾来一场战争,但是我们不能以改革三十年的成就都拼在这场战争上,如果打,我们的经济起码倒退三十年,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脚步会越来越艰难。
从民生来看,就其制度与大陆的不同,比较接近西方的民主制度,如果就业,教育,保障问题搞不好的话,这个执政党就很可能会下台。其实台湾一直秉承的三民主义,到现在对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有关意识形态的问题很难说清楚,这也是台海的矛盾所在。
目前马英九实施的是“不独,不统,不武”的政策,其目的是维持现状,能在发展经济方面无战争之虞。其实三通,都是方面经济的发展。现在美国要走出经济危机,无暇东顾,台湾当然不能有什么大的动作,要不一旦冲突,对谁都不利。再者,台湾不能在国际上占得一席之地,在文化和政治上都没有认同感,台湾人民需要属于中华民族的意识,这是需要意识形态方面对其改造。
就这几个方面,我们如果要实现统一,必先在经济上远胜台湾,虽然美国一直在制衡,但是在目前的经济危机下,美国并不想被台湾托下水。这正是我们发展的好时机,真到了我们国富民强的时候,台湾自然统一。危机只是一时,但这个危机是中国有能力解决的。马英九上台执政两个月来,对岛内的治理乏善可陈,但在两岸关系方面,建树颇多,两岸进入和平发展的良性轨道,但岛内主流民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两岸关系充满变数,大陆必须保存清醒头脑。
近年来两岸人民交流来往更频繁,大陆居民可以去台湾旅游了、大陆学生可以去台湾上大学了,随着两岸同胞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了,两岸对于地域,主权的一体化也会逐渐增强,这将为台海两岸的发展又提供了一个新的局面。当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由国家问题转化成每个同胞的责任时,台湾也就自然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认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还是十分具有盼头的,只要国共两党、两岸当局与民间社会乃至领导人个人之间增强互信往来,不断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再保证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不断提高创新精神和国民素质,我相信,只要不出意外,台湾的收复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篇:形势政策论文 台海关系
两岸关系探究及展望
摘要: 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此后虽历经坎坷,却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近代,国共分治两岸.随后,李登辉,陈水扁登台,抛出台独言论,妄图分裂祖国,造成两岸关系一度紧张.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采取“不独,不武,不统”方针,开始发展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大为缓和.然而,台海问题极其复杂,两岸最终走向统一道路依然漫长.两岸关系未来走向不明朗,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住两岸走向统一的历史潮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关键词:两岸关系 历史 现状 台独 统一
目录:一 两岸历史关系;二 两岸关系现状;三 大陆对台政策;四 台湾岛内政治现状;五 两岸关系现状剖析及展望;六 终极目标:两岸实现统一.引言: 自古以来,台湾海峡就是中国的内海。台湾日月潭像中华五岳一样受人欣羡。公元三世纪以来,台湾岛与内地之间的交流没有中断过。即便是国共争执后的两岸分治时期也是这样。海峡两岸同属一个国家。海峡两岸的关系是兄弟关系,不是邻里关系。无论处于弱势也好,强势也好,振兴中华的重任不能遁词而丢。两岸同属中华民族是没人可以抹杀的事实,两岸终将走向统一,这是历史的潮流也是全球亿万华人共同的愿望.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16世纪,西班牙、荷兰等西方殖民势力迅速发展.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不久,西班牙人侵占了台湾北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于1642年被荷兰人赶走,台湾沦为荷兰的殖民地。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权。1661年4月,郑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讨大将军的名义,率2.5万将士及数百艘战舰,由金门进军台湾。郑成功在进军台湾时,向荷兰殖民者表示,台湾“一向属于中国”,台湾和澎湖这两个“岛屿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和耕种这一土地”.1662年2月,郑成功迫使荷兰总督揆一签字投降,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中国领土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至1811年,台湾人口已达190万,其中多数是来自福建、广东的移民。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于4月17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达50年之久。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2月9日,中国政府发出《中国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中国主权管辖之下.然而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就重新开始了争夺中国长久统治权。1949年12月,国共战争,国民党败退,共产党取得了大陆的统治权,蒋介石撤至台湾,收集残部,负隅孤岛。到此,共产党统治大陆,国民党治理台湾,海峡两岸分治局面延宕至今.1950年6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国迅速改变了对台政策。6月27日,杜鲁门下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6月29日,美国第七舰队的6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和1艘运输舰侵入台湾海峡。由此,大陆错过了统一台湾的时机.蒋介石坚持“反攻大陆”的方针.蒋氏父子虽与大陆采取敌对政策,但反对台独.蒋氏父子去世后,李登辉上台后抛出“一边一国论”.陈水扁步其后尘,大力推行台独政策,两岸关系恶化,渐行渐远.2008年,马英就上台后,采取“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开始与大陆接触,目前两岸关系虽大为缓和,但本质未变。
目前两岸关系较之于以前有了历史性的转变.首先,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两岸贸易和台商在大陆投资规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大陆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增强,两岸经贸关系正在出现一个质的变化,那就是,大陆市场正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两岸签署了空运、海运、邮政和食品安全四项协议,并就改善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措施,及加强两岸工商、航运和金融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两岸同胞渴望三十年的通航、通邮已变为现实,“大三通”时代的到来把人们带入“一日生活圈””,这些举措,都更进一步促进两岸的经贸交流.其次,两岸人员交流不断增多。一是两岸人员互访不断增加;二是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选择到大陆寻找就业机会;三是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特别是白领阶层,选择在大陆长期居住;四是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到大陆就学;五是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收看大陆的文艺节目和旅游风光节目。这些情况有助于加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感。同时,台湾已开放大陆居民到台旅游,两岸人民间感情逐步加深.再次,政治上交流增多。国共两党建立了定期沟通平台,包括开展不同层级的党务人员互访,进行有关改善两岸关系的商讨及国共两党高层领导的交流.从连战大陆之行开始,国民党高层陆续登上大陆,开展两党的高层交流与合作。两岸关系更加务实,两岸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追求“共创双赢”。然而两岸关系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交流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一些症结问题一时不易解决。双方取得共识以和平发展大局为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发挥政治智慧,寻求解决办法,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解决当前急需解决也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积极寻求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的办法,以富有成效的努力,扎扎实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进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方针,得到 台湾方面的认同。马英九先生也提出,希望能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在“宪法”的框架,以及“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下,改善两岸关系,是台湾民众共同的期望.而当前大陆对台方针政策仍采取五个“坚持”:一,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二,继续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但是也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三,继续坚持扩大以经贸、文化为主的两岸各项民间交流;四,继续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五,继续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反对外国干涉,同时做好国际社会的工作。一个中国是原则,在原则问题上不作退让.“和平统一”则是要长期坚持的方针,绝不是权宜之计,不会因为一时的变化而轻易改变这一方针。“一国两制”是我们提出的主张,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我们可以和广大台湾同胞在实践中不断完善.2008年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出了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六点意见:
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对外事务;
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胡六点进一步阐述了大陆对台政策,向台湾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对两岸关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台海关系的发展,和平统一是大势,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统一祖国可能仍遥远,两岸关系依然复杂。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演变在意识形态、反“台独”、经贸交流以及台湾政治产生的影响中,有积极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两岸关系的发展,但是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依然是复杂和多变的。首先,台湾岛内政治现状极其复杂,乱象丛生.岛内实行的是民主制度,但却发展畸形.街头暴力,选举黑幕俨然已经发展成其独特的文化.岛内的政策走向要受到民意影响,而民众又受当局政策影响.当前的泛蓝,泛绿阵营依然互相攻击,大打出手也是家常便饭.泛绿阵营坚持台独的党纲,逢中必反,不断地制造事端使两岸关系趋于紧张.而民众从小受到反共教育,对祖国的感情也在不断淡化,在本土化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台湾年轻人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很少,对大陆也没有多少好感.因此,当前的马英九当局采取“不独,不武”的方针,只谈经济,不谈政治,回避政治议题,妄图无限期拖延统一议题.两岸统一道路依然漫长.现阶段两岸关系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首先,台湾民意要决定当局的两岸关系的走向;其次,国民党领导人的个人理念影响着以后的两岸关系;另外,民进党在台湾政坛上的作用影响着两岸关系的走向。民进党虽成为“在野党”,但其在野地位仍会对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影响。国际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与制约两岸关系的最大外部因素是美国。现在美国仍秉持其“维持现状”的台海政策主调,美国的台海政策的目的并不希望中国的统一,中国维持分裂的现状使得美国可以利用台湾来牵制中国的崛起,实施其“以台制华”的战略,从而有利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美国既要避免两岸走向统一,也力图避免两岸走向对抗和战争,这样的基本立足点不会改变。国民党当前的大陆政策是以“反台独”,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双赢为核心,注重两岸的经贸文化交流,双方增加互信,处于一种“经强政弱”的状态。中美、美台、两岸之间是互动关系,从而决定了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有赖于三方力量的博弈与较量。
两岸的统一是必然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我们不会放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过去十年中,尽管两岸关系出现了“台独”势力上升和两岸政治关系倒退的情况,但两岸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在走向统一。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中国的统一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此,今后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和平统一的方针,在加强对“台独”势力震慑能力的同时,集中精力把大陆内部的事情办好,为和平统一的最后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大陆方面综合国力一再攀升,国际政治逐渐强大,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尤其是商机无限。此一诱因及磁吸效应所带来的“大陆热”,会使台湾愈加紧密跟随大陆的步伐。
针对台湾执政党依据台湾民意及国际政治需要提出“不统”“不独”“不武”的发展两岸经贸交流的政策,中国大陆要完成两岸统一大业必然要经历两岸“反独促统”的历史阶段。两岸“反独促统”从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长期性来说,应当成为中国大陆主管部门的必然事业。中国两岸“反独促统”的实质就是使台湾社会及民意由“保持现状”转变为“维护统一”。因此,海峡两岸共同倡导“反独促统”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不可缺少的支柱和基础,更是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更准确地说,没有“反独促统”事业的成功,就不可能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
大陆要采取具有长远意义的政策制度,坚定不移的执行有利、有益、有力的对台经贸文化交流政策,无论台湾内部发生怎样不利于两岸统一的突发事件,在任何环境下,也不要以影响,甚至牺牲对台经贸文化交流政策为代价。中国大陆对台湾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和控制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时间长短。要保障台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支持两岸统一的政治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两岸和平统一本质上取决于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信任和信心。中国大陆在与台湾社会各界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沟通及交往的过程中,让台湾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及支持两岸统一的政治势力不断发展壮大,使台湾社会始终保持现有管制和生活方式、方法不变,就必然能赢得台湾社会及民众对两岸和平统一的信任和信心。在台湾社会及党、政、军和企事业单位遇到内外困难、问题和风险时,两岸应视为“反独促统”的机会,要不分蓝绿均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让台湾政府和相关责任人感受到中国大陆的善意和信任,让台湾民众切实享受到两岸深入交流和发展所带来的“实惠”。台湾社会各界关心的民生困难、军事威胁和参与国际交流的问题中国大陆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和方法予以妥善解决。
我们本着和平统一的原则,却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会毫不犹豫使用武力实现两岸的统一.这样就要有详细的作战策略,做到有备无患.两岸同属一家,因此我们就要最大限度的降低代价实现两岸的统一.可以采取各种破坏性、惩罚性或者致命性的军事行动,如计算机网络攻击和针对台湾地区政治、军事和经济基础设施的有限运动攻击,诱发台湾地区方面的恐惧心理并且削弱台湾地区民众对台湾地区领导层的信心。同样地,解放军特种部队渗透到台湾地区,对基础设施或台湾地区领导人实施攻击。一开始按常例进行:大批导弹攻击敌军机场、雷达、导弹基地、军火库、兵营,一定要起到震慑作用,但通讯设施暂时保留。与此同时,飞机起飞夺取制空权。那时对方在天空上的只有一些油已不多的巡逻战机和紧急起飞的为数不多的少量战机,若不出意外的话几十分钟内可以一击全灭。而早已潜伏的间谍和战前通过潜艇加强输送的特种部队利用台军的通讯系统伪装,然后将其通讯系统破坏,或者导弹部队到一定时间后发射导弹摧毁.对台军防空系统的有限近程弹道导弹攻击和精确打击所针对目标将包括,空军基地、雷达站、导弹、空间设施和通信设备,这些军事打击行动能够削弱台军的防御能力,瘫痪台湾地区的军事和政治领导层,并且有可能粉碎台湾地区民众投入到军事反抗中的决心。当我方掌握制空权后,空降部队和登陆部队可开始出发,空军可开始对地攻击,海军也可向对方军港出击,封锁敌港口。利用制空权,制海权的优势通过空中压制使其陆军无法调动和增援我军登陆地域,我军后续登陆部队上岸攻击就会方便很多,空降部队将其投于城市郊区,并立刻向城市进攻,争取占领整个或部分城市。只要能配合我军重装主力部队大批上陆,并且通过陆军及空降先头部队和空军阻止敌军大批进入城市防守,通过不间断的空中打击使敌陆军运动缓慢,基本大局已定了。而国际上欧洲主要国家将会保持中立或不痛不痒的谴责和呼吁。美国肯定会派出航母编队开往台海附近,我们就要利用撒手锏武器对美国进行“反介入”,将其阻挡在敏感区域之外,同时我军要做到速战速决,一举拿下台湾.美国不动,日本就不会贸然行动。但美国一定会立刻给予台湾军事情报和外交上的支持,对华采取经济制。但中美两国经济已经高度融合,经济制裁对美国也是有害无益.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我军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和平时期卧薪尝胆,大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我们有一定的实力后,美国就不会贸然动手.中华民族的统一必将实现.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是没人可以抹杀的.两岸走向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必将回归祖国的怀抱,全球的中华儿女都会为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参考文献和注释:(1)作者:张春英 书名:“海峡两岸关系史”(第二卷)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2-01(2)作者:范希周 书名:“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 出版时间:2004-04-01(3)文章名:“论台海两岸关系实象” 来源:天下论文网 时间:2007-11-23(4)文章名:“台湾意识的形成和新型两岸关系” 来源:天涯论坛 时间:2008-08-17(5)文章名:“台湾当局两岸政治定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时间: 2009-02-27
第三篇::关于台海局势祖国统一
2004年,台海局势日益紧张。由陈水扁等人一手策划的、旨在搞“台独”的“3·20公投”遭到失败后,台湾当局陈水扁等人仍全然不顾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民意,5月20日举行了所谓的“总统就职演说”。在“就职演说”中,陈水扁仍然拒不承认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通篇充满了台湾是一个“独立国家”的意涵,这表明他并未放弃“台独”的立场,也没有真正表现出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正是由于台湾当权者大搞“台独”分裂活动,把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的边缘。在“5.20”演说之前,5月17日,中台办、国台办受权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声明,声明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明确地阐述了我们的主张,指出“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表明了我们“维护祖国统一,不惜一切代价”的坚定立场。陈水扁如果有诚意改善两岸关系,历史是给了他机会的。然而,四年过去了,陈水扁的所作所为却与两岸同胞的愿望背道而驰。他顽固坚持“台独”立场,背弃“四不一没有”的承诺;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直至原形毕露,抛出“一边一国”的谬论;公然提出“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实施台湾新宪法”,“让台湾成为正常、完整的国家”的“台独”时间表,向一个中国原则、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国际社会挑衅。严峻的两岸关系、台海和平的危机,就这样清楚地摆在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和整个国际社会面前。陈水扁已经沦为台湾、两岸和国际社会一个“危机制造者”。要不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我们与陈水扁及所有“台独”分裂势力斗争的焦点。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历史,也是现状,更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任何否认、诋毁、歪曲都是徒劳的。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已证明,一个中国原则是台海和平和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石,是两岸同胞安居乐业的保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海和平稳定,两岸互信互惠;背离了一个中国原则,则两岸互信无存,台海局势紧张。一个中国原则是攸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攸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是大非问题,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立场坚定不移,绝不可能有任何妥协。任何势力、任何人,都不要指望在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13亿中国人民是决不会容忍“台独”分裂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最终就要解决台湾问题,没有祖国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振兴。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维护祖国的安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不管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道路上还有多少艰难险阻,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和所有中华儿女,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携手共进,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就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台海局势
台海局势
影响与制约两岸关系的最大外部因素是美国。美国仍秉持其“维持现状”的台海政策主调,美国的台海政策的目的并不希望中国的统一,中国维持分裂的现状使得美国可以利用台湾来牵制中国的崛起,实施其“以台制华”的战略,从而有利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我们本着和平统一的原则,却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会毫不犹豫使用武力实现两岸的统一.两岸同属一家,因此我们就要最大限度的降低代价实现两岸的统一.可以采取各种破坏性、惩罚性或者致命性的军事行动, ,如计算机网络攻击和针对台湾地区政治、军事和经济基础设施的有限运动攻击,诱发台湾地区方面的恐惧心理并且削弱台湾地区民众对台湾地区领导层的信心。
中美两国经济已经高度融合,经济制裁对美国也是有害无益.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我军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和平时期卧薪尝胆,大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我们有一定的实力后,美国就不会贸然动手.从国际环境来看:“一个中国”的框架会更稳固。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对台湾问题影响最大的国家,都要面对现实,和中国搞好关系,如果台海紧张、亚太局势紧张,势必要危及到美日经济利益。基于这些,美日不会轻易调整他们目前坚持的“一个中国”的政策。在这个大前提下,整个国际环境对中国今天推进和平统一、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都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战争双方的任何一方,要想战胜对方,必须首先分析和研究敌我双方的各方面情况,并根据这种客观实际,制定出正确的作战计划和军事部署。只有使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较多地打胜仗,而较少地打败仗,可见,熟识和掌握敌我双方的各方面情况,是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进而赢得作战胜利的根本前提。如果不进行大量实际情况的调查与掌握,想当然地开展,工作就会受阻。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战略计划才能实现,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是规律。
1.结合台海局势,论述如何理解“研究和指导战争,主观指导要符合客观实际”。理论
战争的客观实际,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又能为人所认识的战争情况及其规律。战争的主观指导,即战争指导者根据战争实际情况,把握和运用客观规律,制定实行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引导战争朝着胜利的方向发展。论点+论据+论证
1.战争指导的关键问题在于,能否正确地解决 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的矛盾:台湾问题实质上是中国内政问题,两岸人民在文化上有着共同的根。因此对台政策指导,必须立足于这一基本事实,才能正确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解决主观指导的关键问题。
2.战争实践是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基本途径:美日等国介入台湾问题、台湾执政党纵容台独,使得台海局势日益错综复杂,战争指导政策的正确与否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别无他法,所以战争实践是解决基本途径。
3.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是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根本方法。
4.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是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关键因素:近来台湾执政党民进党上台执政,亲近美日等国,不承认“九二共识”,意图“法理台独”。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采取诸如制定反分裂法、扶植台湾本土红色实力和军事演习震慑等手段促使台海局势向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
2.结合台海局势,论述如何理解战争与政治的关系。论点+论据+论证
1)战争本质上是政治的继续,是政治性质的行动,是流血的政治:台海问题最初是由于1949国民党败守台湾,后来变成中国大陆与台湾方面以及美、日等国的政治问题。通过战争手段平定台海局势,就是与他们政治力量斗争的继续,而且会伴随着双方人员伤亡;
2)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政治目的未必以战争手段来实现,一般优先使用非暴力手段,在台海问题上,我们大多是通过沟通、协商、军事演习、警告等方式展开政治博弈; 3)战争反作用于政治,可以通过发动战争快速解决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自2017年民进党执政台湾,“台独“势力抬头,两岸关系紧张。许多专家预言,大陆若是采用武力,解放台湾只需数个小时,在此基础上,台海问题不复存在。由此可见,战争是最快速的解决两岸目前政治矛盾的方式;
4)政治目的越来越成为制约战争的关键因素:武力解放台湾对中国不利,我们希望和平解放台湾。所以我们不放弃武力,目前主要通过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和扶植台湾红色势力等方式和平解放台湾。
5)政治影响越来越成为权衡战争利弊的重要因素:我国与台海问题当事国家和地区的政治联系紧密,台海若燃起战火,在美国的推波助澜下,必将在政治层面对我国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国虽然军力强大,但对武统较为谨慎,要考虑国际舆论压力和国内外反战情绪等政治因素。
对策
①坚定不移的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不承诺放弃武力;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的立场不会动摇; ③通过大陆自身发展来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中国的崛起是台独势力不可逾越的障碍!
第五篇:台海局势分析
台海局势分析
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开始,两岸关系便处于内战对峙状态,但是也保持着特殊的国内关系。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海峡两岸停止军事行动,大陆停止炮轰金门,双方放松了对“三通”的束缚。
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十分的窘迫,局势僵化,一度陷入武力中,台独势力猖狂,2005年, 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颁布《反国家分裂法》,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任何人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至此,在世界舆论的压力下,台独得到暂时性的遏制。同年,前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连战,实现了两党最高领导人相隔60年后的历史性握手。大陆与台湾国民党的关系破冰,开始了新时期的合作。
马英九执政,大陆与台湾关系有了重大的进展,两岸三地多次举办经贸文化论坛,就在周六,第七届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贾庆林、吴伯雄及多位两岸高层参加论坛,象征海峡两岸的关系有跨了新的历史性一步。贾庆林主席、吴伯雄荣誉主席分别在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演讲,就“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提出了重要主张,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共鸣。400多位两岸有关各界人士、专家学者、青年代表坦诚交流、充分研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归纳为19条“共同建议”。本届论坛形成的共识和“共同建议”,汇集了与会人士的智慧,反映了两岸同胞的愿望,顺应了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确保两岸关系稳定发展。
二是要切实为两岸同胞办实事、谋福祉。三是要重视加强两岸青年交流。四是要探索落实论坛共同建议的机制。从2008年以来,两岸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加深,双方都从合作中得到实惠性的利益,互利共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一下:
政治往来:虽然大陆与台湾方面最高领导人未曾会面,但是保持着往来,共商经济发展之路;大陆方面高层领导多次前往台湾参观、学习,台湾方面也积极响应,每年都派遣高官来大陆学习;
经济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预演,海峡两岸走上合作道路是历史所趋,形式所想,双方都需要彼此,大家都是一个整体。自马英九执政以来,大陆方面积极开拓台湾市场,从台北大量进口水果、蔬菜等,为台北、台南等市区的农贸市场添加活力,近几年红火起来的台湾旅游更为台湾人创造财富,创造机会,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大陆旅客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台湾方面也开放投资政策,大部分台商来到大陆投资,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机会。文化方面:多次开展文化论坛,研究中华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共同努力。
其实,在世界逐渐联合、经济全球化、生产世界化的背景下,大陆与台湾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大陆积极创造双方合作的机会,海协会的访台活动的开展,考察团的深入交谈,台湾方面也迅速地响应,陈云林、江丙坤的多次会谈,都为双方的发展创造动力;从大熊猫团团圆圆的台湾生活到喜乐羊羊的威海之旅,体现双方互享资源。
作为新一代的九零后大学生,我们应时刻关心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正如海峡两岸节目中所说的那样,台湾的一举一动都是我们的牵挂。同根同组,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中国大陆实力的不断增强,台湾回归是迟早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