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节目改版的三个关键点
电视节目改版的三个关键点
随着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和新媒体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受众的媒体接触习惯和需求重点的变化令电视人难以琢磨,导致栏目平均生命周期缩短,改版成为电视栏目的常态。但是,近年来,节目改版在观众定位、收视点设计和节目编排方面出现了不容忽视的误区,部分栏目改版效果并不明显,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些栏目甚至开办尚未满一年便不得不进行新一轮的改版,陷入改版的恶性循环。
观众定位:
重视“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因素
只有了解观众,才能够向他们提供独特的销售诉求,而且这个诉求是竞争者所没法做到的。然而,传统上基于人口统计特征(如年龄、性别、收入、文化水平等)的细分观众实际上存在很大缺陷。因为年龄段相同、收入层次相同的细分观众群内部价值观和生活形态的差异甚至有可能超出不同年龄段和收入层次的观众群。
将价值观和生活形态引入观众需求分析提供了观众细分更理想的方法,也改变了把握观众的思路和工具。
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引入促使电视媒体经营管理者强化观众态度与使用的研究,从态度与习惯来判断其生活方式。同时,了解节目个性和兴奋点,赋予节目相应的人物特征。这样,什么样生活方式下的观众便与什么个性的节目相对称。以某一特定生活方式生活的群体的需要确立节目定位已经成为节目改版的重要思路。美国福克斯电视新闻网如今已成为福克斯娱乐集团的“旗舰”,奥秘就在于它为了和其他新闻频道区分开来,通过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分析将自己定位为保守派的、突出煽情、耸人听闻和戏剧化风格,而不只是简单使用人口统计指标对观众进行细分和定位。
2006年,某时尚频道进行改版定位调查时,通过心理实验分析观众的内心世界,结果发现同为18-25岁、本科学历的未婚年轻人的价值观和节目需求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在观众调查问卷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放弃了仅仅按照人口统计指标细分观众的思路,而是将目光集中于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较为接近群体对于节目类型、包装和主持人风格的偏好。结果显示,改版后的2006年1-6月,该频道黄金时段自办节目的平均收视率突破了2%,而上一年度同期的数字还不到1%。
节目收视点设计:满足观众的兴奋点
很多电视媒体改版时,习惯将栏目类型划分为新闻、科教、法制、电视剧等,并以此界定竞争对手,这很大程度陷入了从产品出发考虑问题的“窠臼”,而不是从观众收视需求出发进行改版。
节目改版的兴奋点设计常见误区是,电视人更多考虑自己属于纪录片、科教节目,还是电视剧,而决定观众选择节目的却是悬念、冲突、戏剧性、浪漫、人情味、情感体验、信息、重要性、显著性等。比如,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科教类节目存在主题深刻、知识性强却枯燥乏味、收视率低的问题。2003年,中央十套的“走进科学”栏目甚至面临着末位淘汰的危险。而经过改版后,“走进科学”经常在该频道30多个栏目中位居榜首。
其中的奥秘即在于,“走进科学”并没有按照传统的科教节目模式进行改版,而是大胆借鉴了故事片、电视剧的叙事方式,如悬念、细节、铺垫、冲突以及交叉平行叙事等,将众多知识点不动声色地注入片子的叙述中去,把科学技术放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件中体现,使得这个事件具有完整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其中《探秘中国水怪》《神农架野人探秘》《古代探案解秘》等节目在观众中反响很大。所以说,节目类型是次要的,节目要素是关键的。如果我们把一个具体的节目形态剖析开来就会发现,它总是会具备一些能够满足观众需求的兴奋点,这些兴奋点也可以被认为是导致观众收视行为的激发因素。那么,面对任何一种节目形态,只要可以融合进来并增加了兴奋点,就尽可以取而用之。这样,在改版的过程中,我们只需要思考整合哪些可以采纳的元素,有新意有价值的节目形态就会随之出现了。
节目编排:“自上而下”概念化
近年来,国内很多电视台开始探索适合国内观众生活方式变化的节目编排方案,将节目内容改版与编排策略统一考虑。但由于很多电视台实行的仍是中心制、部门制,并没有实行严格意义上的频道制管理,所以节目编排往往采用自下而上的“栏目先行”形式,即先由栏目组制定制作节目方案,频道做的只是对节目制作方案的调整修改和节目编排的组合排序,缺乏从频道整体进行统筹安排的运作方式。由于栏目个性的差异,频道很难做到全局意义上的节目合理配置与优化编排。
从对抗性编排的角度考虑,电视媒体首先应该根据观众定位,结合工作日、周末、长假期间的观众生活形态差异,拟定整体方案,统一风格、统一形象、统一定位、统一推广。因此节目编排亟待从“栏目先行策划,频道照单接受”的自下而上的策略,改为“频道先行策划,打造整体概念”的自上而下的方式。
近年来,央视经济频道在进行长假节目编排时采用了“频道先行”的运作方式,在充分调研长假期间电视节目市场变化、反思历年频道长假节目投放策略得失的基础上,先行提出了长假整体方案,并以此方案实行分设“订单”,将频道各时段播出节目的目标取向、内容定位等节目主体要素加以明确,再让各节目组“按单制作”。由此,“自下而上”变成了“自上而下”。2004年,央视将14个栏目精编的共28档播出节目统一冠名为“共度好时光”,每天分四档播出,实现全天的规模化覆盖。2006年暑假期间,央视新闻频道从7月4日起到8月27日,每周一到周六在不打破24档整点新闻的前提下,特别节目以“和你一起过暑假”为主题,分别在每天上午9点到10点,及每天下午的2点到4点进行节目展播。颇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节目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内容本身,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编排策略。从早年的节目凌乱播出到节目准点播出,到相对稳定的年度电视节目编排表,从近年的春节、五
一、国庆长假7天到11天的特殊编排尝试,再到节目按“季”播出,改变了以往“一年一张编排表”的传统播出方式。整体上来看,频道合力出击的效力远远胜于栏目各个出击,而合力出击的基础则在于整体的、自上而下的概念设计。因此,在不同的播出季,栏目是否取消常规播出计划、特别栏目的策划能否通过主管部门的认可首先要看其与频道提出的整体定位是否吻合,而不是各栏目确定制作计划后,频道再进行修修补补的改动和编排。(赵曙光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
第二篇:学丰田的三个关键点
学丰田的三个关键点
文/ [日] 佐佐木元
译/胡光书
现在,中国企业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如火如荼,但丰田生产方式却在99.9%的企业无法扎根,为什么?
在近两年半的时间以来,我每个月都要来中国,跟中国很多企业的经营高层进行沟通和交流。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公司都在分析因果关系,然后再从手 法、技法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他们希望通过制定一些规则、制度、规章、手册、标准等等这些东西,来解决企业现实存在的问题。但是实际上不管你制定什么样的规 则、规章、制度、手册、标准,如果不能明白“造物即造人”的真理的话,问题是不可能得到根本性解决的。
解决问题的“型”——模式
在日本制造业企业里面,一直有这么一个理念或者信念,就是“造物即造人”。而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作为产品制造的企业,对于如何制作产品抱有非常大的兴趣,但是对于如何造就人才、培养员工却没有过多的思考。
“造物即造人”,就是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培育员工和培养人才,这种理念背后的东西是什么?首先它意味着培养能够进行实践活动的员工和人才,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行为的过程,一个是沟通的过程。
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如果真正想让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应该去思考一下如何改变行动层面的东西,企业的领导行动是什么?如何改变员工?我们可 以这样去认识:思考的流程相当于一个“形”,包括外在的表象、形式。而行动的流程,首先需要“刑”,它是制度、规范,但这些仍都是外在的,不是根本的。只 有在“刑”下面加入土壤,也就是企业的风气、文化,成为“型”,才能构成一种有文化底蕴的行为模式。三者之间由表及里递进,但只有到“型”,才形成质变。借用中国传统思想里面的表述方式:上面的形与刑是阳,下面的土是阴,阴阳合二为一,就成为一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生命体。
那么,引导 “型”这种模式的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目标。目标、计划和预算,是让这个“型”不断运转起来的重要原动力。我们如果把一个企业比作一辆行驶的 汽车,目标就是它的发动机,计划就是它的变速箱。变速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齿轮,在计划的变速箱里面,有各种各样尺寸大小的PDCA(P(Plan)计划; 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齿轮。日常管理的齿轮每天都在运转。每个月进行一次月度结算,一个月就有一个PDCA的 循环。目标和计划是联动的,而且这个计划一定要随着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我认为预算就是这辆车的燃料。
也就是说,引领一个“型”的模式向前不断发展的,就是目标、计划和预算。通过它的引领,在不断往前发展过程中按此思路进行各种各样问题的解决。从这个思路上来讲,我认为中国企业所需要解决的(或者所面临的)问题,非常非常多。
我们的目标是否都能够渗透到一线每一个员工的作业里面?说到计划,我们的营销计划、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它们三者之间是否非常贴切或者默契?部门和部门之 间是否没有高墙壁垒?预算应该是推动业务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而中国企业的预算经常是由上往下分配给各个部门,各个环节,或者说强加给下面的各个部门、环 节的,并没有成为推动企业现场的各个部门、环节之间进行业务活动的动力。
改善,与现金流直接相关
现在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可以说是如火如荼,但如果将丰田生产方式在盈亏平衡表的范畴之内进行讨论,我们得不到任何答案。我希望大家能够这样去理解:我们 的改善活动的成果实际上是直接和现金流结合在一起的,或者是联动在一起的。但是,现在绝大多数企业还是从盈亏表上来看一个企业的状况。而实际上,报表上的 收益和利润,是通过贷款生产大量的库存,然后将成本摊平到库存上之后,算出账面的利润的。许多企业应该都存在这种状况:一到年底就发现仓库里面的库存非常 多。为什么会将库存增大呢?就是为了获得账面的利润。但是,库存增加的情况下,借贷对照表看起来就非常难看了。我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一点:对一个企业而 言,成本和费用是不同的概念!你只要生产产品就会发生成本,但是只要产品没有卖出去,它就不能够转变为费用。你生产的越多,只要没有卖出去,借贷对照表就 越难看。
所以,企业的改善活动一定要从现金流的角度去看待。但是全球制造业99.9%的企业对此的认识是错误的,因为目前应用的管理会计与准时化生产,是无法联动或不相关的。
时间,TPS的核心要素
企业在进行改善时,离不开缩短周期时间和减少库存这样的大课题。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强调要缩短过程周期时间,要减少库存,要将各工序之间的滞留时间减少或者 排除掉。但是,我们所改的就是等待加工的时间,等待搬运的时间,形成批量的时间,或者是设备保修的时间,或者是进行返工的时间等等。但这些本来就没有计算 入目前管理会计成本之中,也就是说改善的活动在财务上是不能够得到评价或者反应的。因此不管你怎样改善,在目前的财务体系上都没有意义。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就没法讲清为什么要缩短过程周期时间?没法讲清它的本质是什么?而改善活动本身,实际上就是如何防止现金流出的活动。当你防止了现金流 的流出时,你的自有现金流就会增大。因此我们一定要很好地去认识、理解过程周期时间的概念。过程周期时间是什么概念呢?很多人单纯地认为它就是一个时间的 概念或者时间段的概念。实际上它应该是物料数量乘以单价,再乘以它在加工过程中所经过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丰田生产方式中,时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是非常核心的一个要素。这样,成本的计算就从原来的二维转向三维,就是物料数量乘以单价再乘以时 间。而用时越少成本则越低。在用时少的情况下,企业运营的速度也更快。而高速度运营的情况下,我们所能够获得的营收就会非常大。如果不进行思路上的根本改 变,就无法理解和认识丰田生产方式。
所以,丰田生产方式不能够在各个企业得以扎根,不能够稳定和固化下来,就是因为在成本计算方面的这种错误的方式,不能够反映它的本质。如果企业的高层不能够从三维的角度认识成本,仍然是二维思路的话,那么丰田生产方式就不可能在你的企业里扎根、固化。
二维的计算方式造成实际成本比标准成本高,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让它靠近标准成本呢?很多企业采取了外包、裁员,设法降低采购价格等方式来应对。本来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却要想方设法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这是不可能的!
第三篇:理解商业模式三个关键点
理解商业模式的三个关键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理解商业模式的三个关键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商业模式,是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MBA、EMBA等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商业模式”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商业模式,是管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MBA、EMBA 等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均对“商业模式”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在分析商业模式过程中,主要关注一类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供应商、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是彼此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为什么要理解商业模式?
一个没有商业模式的事情是做不长久的;
一个没有明确商业模式的个体,是没有超出平均值的竞争力的,也无法拿到自己满意的经济回报;
一个没有明确商业模式的公司很难生存,即使侥幸生存,也无法持续太久,更别提占据竞争优势。
可以这样说,良好「商业模式」是赚大钱的前提,良好「商业模式」也是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而个体一旦能深入的理解商业模式这个概念,就能更加清楚的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正确无误的做出人生选择。今天限于篇幅,先不在「个人」领域展开。
什么是商业模式?
先来非常简单的定义一下「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如果说复杂了,可以写一本书,比如入门书籍《商业模式新生代》,如果说简单了,就是「挣钱模式」。比如搜索引擎公司,目前最主要的商业模式为「搜索广告」,这部分收入占据公司的大部分;比如手机网游公司,其主要商业模式可能是「道具收费」,而非按照单机版收取一次性的购买费用。最赚钱的行业之一——银行的主要商业模式是赚取存单款利差;保险公司一般的商业模式是利用保费作为浮存金,投资理财;基金公司的商业模式是赚取佣金;我们大多数个人的商业模式是「出卖时间」或者「出卖技能」;影视明星的主要商业模式可能是广告代言费和片酬;作家的商业模式一般是版税。
为了深入的理解一个概念,我们既要能从复杂的角度去想,也要能从简单的角度去提炼,每多一个角度,我们的理解就深一层。不仅要去思考这个概念,而且要运用这个概念。这也是在最近的文章《独立思考的前提并非读上百本「经典书」》中所提到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缺一不可的道理。
理解商业模式的关键
我们先回到最基本的定义「挣钱模式」上来看如何理解商业模式的关键,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为什么要为此买单?
第二,谁会为此买单?
第三,有多少人(客户)会为此买单?(规模和占比)
首先,我们一定要问,为什么会有人为此买单。比如,在消费品领域,最基本的买单理由是「满足需求」,比如我们买手机是为了通信和娱乐,买零食是为了消遣,买主食是为了饱腹,买耳机是为了听音乐。更高一级的买单理由是「体验」。在供过于求的时代,只要大家稍有经济能力,一定会买更好的东西,要么是为更好的品牌付费,要么是为更好的体验付费。而在 B2B 的商业领域,客户买单的理由无非是「提高生意效率」,即要么同样投入下多赚钱,要么能有更高利润率,要么是能节省成本,要么是能提高金钱运转的效率。举一个简单例子,如果我投入 5 万改造机器,能省一个人力,那么在机器 3 年折旧的前提下,这就是很划算的买单理由(一般中小城市企业主为从事简单体力工作所付出的成本是一年每人 5 万左右。投入 5 万第一年打平,之后每年多赚 5 万,这是个好生意)。
其次,我们要问「谁会为此」买单?这个问题也很重要,因为这决定了我们能从哪类客户那里收到钱。比如,重视「极致体验」和重视「性价比」的客户,是两类截然不同的客户。你自己的产品定位如何?面向哪类客户?一定要先想清楚,千万不要模糊,更不要故意的「骑墙」,随风飘,两边倒。这样可能两边不讨好。B2B 的市场里,为了明确自己的商业模式,一定要非常了解客户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条,看看自己能在哪个环节可以为哪一类客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最后,有多少人(客户)会为此买单?这个问题既关乎规模,也关乎比例。比如你卖一个高端的汽车,其客户群体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这个数据,可以从全球连续三年的高端车销售总量得出线索。但是,很少一个公司能垄断某类消费品市场,所以,任何一个公司,都要去思考:「我究竟能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一个希望占据 5%市场份额的公司和一个希望占据 50%市场份额的公司,其品牌定位、市场手段、产品设计都是不同的。
如果你在创业,或者负责代表公司和客户谈判,事先理解商业模式的基本概念,将非常有助于你思考清楚所在的行业,自己所在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竞争优势。也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锁定既定目标,推动合作发展。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
第四篇:做好团购三个关键点
目前,团购已经成为一种风行的模式,吸引了大宗的商家和消费群的参与,连高高在上的奔腾轿车,也在淘宝上推出了团购秒杀业务,三小时卖出205辆奔腾。24秒售出第一辆,6分钟售出55辆,3个半小时后205辆奔腾smart整个告罄,原定继续21天的运动提前收场。这是团购网站中最高单价、最快成交的纪录。面对团购,企业如何把握商机,销量双提升呢?做好团购不能仅仅依靠低价吸引客户。笔者觉得必须联合以下三大要素,进行突围?团购营销前需要有针对性策划设计很多厂商是直接找到团购网站进行合作,短缺必要有针对性的系统推广,尤其是和一些中小型团购网站合作,往往只有区区几百订单。笔者在24券网站上推出的旅游团购项目,在短短三天内,就有近6393人报名,远远越过其他产品的团购数目,原因在于之前做了精心的筹办:首先,塑造和找准自己要推出团购的卖点和特征,仅仅依靠低价是难以感动很多挑剔消费者立即购置的,笔者在推广紫海鹭缘浪漫庄园这一项目时,特别突出了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和网络神兽草泥马,前者是众多女孩子憧憬的浪漫情怀,往往只能在看到,后者是众多年轻人嗜好的动物,捉住这2大热门,通过网络进行病毒传播,立即带动众多网友关注和购置。并提倡消费者过绿色芳香的健康生活,引起共叫,导致有的人一次买20多长门票送亲朋好友。值得留意的是,一些团购产品在销售之前往往默默无闻,品牌著名度很低,这样导致不少消费者不敢购置该类产品,因此必须借助整合营销手法,尤其是在团购之前,在网络上多刊登企业和产品的深度先容,应用体验,留意事项,建立正向的口碑,将对销量提升具有很大的增进作用。其次进步团购的附加值,设计组合套餐,单纯的产品团购往往触动不了消费者的心,很多产品假如图便宜,往淘宝上可能更便宜,笔者在设计团购套餐时,特别把钓鱼和品尝薰衣草香茶放进其中,带动了很多消费者的爱好和感受,他们正盼看通过这样的法子,缓解压力,过上轻松自然的生活。而一些团购产品,仅仅就产品卖产品,带来的附加值和体验感并不高,比如某牙科诊所推出的洗牙团购运动仅仅有300多人报名参加,为何差距这么大呢?要害在于在产品套餐设计和诉求方面出现了题目,假如仅仅当牙齿护理,引起不了消费者的爱好,短缺购置动力和急迫性,假如特别夸大可以提升个人魅力和自傲,赞助你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男女朋友,再推出洁牙套餐和魅力情缘套餐,或许效果会有很大不同。团购机会和商机的把握有的企业目前陷进一种误区,为了团购做团购,而效果却不理想,和几十家团购网站合作,也花了不少精力和财力,效果却不理想。原因在于未能把握好团购的机会和商机。对很多消费品而言,往往存在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把握机会和商机很首要,比如每年的7月份,销售的空调数目能占到全年的70%以上,每年的10月,销售的羽绒服占到全年的一般以上,把握好机会,精心筹办,往往事半功倍,笔者在推出旅游团购时,正是在中秋节和国庆节前一个多星期,所以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五篇: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三个关键点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的三个关键点
中国质量新闻网2010-10-08 09:21:11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关系国家形象。而品牌是质量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市场信誉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品牌的数量和作用,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竞争实力、科技发展水平和民族整体素质。深入实施品牌战略,通过树立质量标杆,引领和带动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水平,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品牌战略,认识到位是前提,企业主动是核心,政府引导是关键,文化建设是根本。
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还需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严峻挑战: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产品质量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产品档次低、可靠性不强、质量不稳定、附加值低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受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必须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缓解这种矛盾。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深入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企业可以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有力武器。品牌战略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一个企业没有品牌战略,就缺乏竞争能力,就很难有市场生存条件。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面对国外大举进入和国内同行业低水平竞争两方面的压力,企业要站稳脚跟,做大做强,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是走不通的。要挑战严峻的市场竞争,就必须以品牌战略为突破口,树立起品牌竞争力,这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企业主动是核心
实施品牌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但核心在企业,主体是企业。企业要不断增强积极主动性,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大力发展自主品牌。
一要强化质量管理,打牢坚实基础。名牌产品的显著特征就是高质量、高技术水平、高市场占有率。许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和产业联盟都力求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提升为标准、凝聚为品牌,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企业要争创名牌产品就必须从基础性工作抓起,努力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加强产品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控制;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开展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把质量贯穿于设计、工艺、生产、经营、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二要强化创新意识,增强研发能力。品牌是企业多年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质量创新的结果。自主知识产权是名牌产品的“芯片”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实施名牌战略的本质要求和灵魂,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开发能力,才会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储备一代,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
三要树立人才观念,打造专家队伍。企业应建立健全适合现代企业特点的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激励、监督机制,加快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推动生产要素向优秀企业家集聚。要积极、大胆地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
对企业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优秀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通过各种合法的经济手段予以激励,充分调动各类企业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政府引导是关键
名牌产品的培育和名牌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积极为实施名牌战略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一要建立健全品牌战略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名牌工作,严密组织,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大推进实施名牌战略的工作力度。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领导要定期深入优势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建立政府与重点企业的联系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在争创名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形成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行各业鼎立支持,各类企业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要不断加大对品牌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研究制定有关扶持政策,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来做好名牌培育工作,引导社会资金、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流动和聚集。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要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银行信贷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技术基础工作、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在其他资源配置方面尽可能予以积极扶持。
三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把实施品牌战略、开展质量振兴活动和发展循环经济、区域经济以及建设生态城市和节约型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共同推进品牌战略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要充分发挥舆论媒体的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全社会培育名牌、宣传名牌、爱护名牌、购买和使用名牌的良好社会氛围。
文化建设是根本
现在市场竞争早已从价格和质量竞争阶段过渡到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的背后则是企业文化。品牌文化被推向品牌竞争的前台,利用品牌文化的魅力去赢得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品牌的认同并产生亲和力,这已经成为当前更高层次、更具智慧的新型竞争方式。一个知名品牌的创建过程,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形成的过程。实践证明,只有让消费者首先接受产品和服务当中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消费者才会对产品和服务产生感情认同,只有企业文化和产品质量结合起来的知名品牌,才会产生巨大的亲和力,才会让消费者成为该品牌的忠诚用户。换言之,没有企业文化作底蕴的品牌,就没有生命力。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大力建设以安全生产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关爱员工责任和回报社会责任为基本内容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激发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和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