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 第2课 雷雨 第2课时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4
第1单元 第2课 雷雨2
一、双基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勾(ɡōu)当
袖襟(jīn)
手段卑鄙(bǐ)...B.咀(zǔ)嚼 伺(cì)候 汗水涔涔(cén)...C.雪茄(qié)离间(jiàn)十分惊愕(è)...D.郁(yù)闷 谛(dì)听 昧(mèi)着良心 ...【答案】 D(A勾:ɡòu,B咀:jǔ,C茄:jiā)2.指出下列词语中字形和解释全对的一项()A.烦燥(烦闷急躁)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B.郁热(闷热)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往下流)C.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惊愕(吃惊而发愣)D.连络(彼此交接,接上关系)昧心(违背良心)【答案】 C(A燥—躁;B涔涔:形容雨、汗、血、泪等不断地流下或渗出;D连络应为“联络”,联系,沟通)3.下面对《雷雨》一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雷雨》的标题既是写实的,又有象征意义。说明故事发生在雷雨交加之夜,也预示着三十年代沉闷的中国社会正酝酿着一场大变革。
B.《雷雨》戏剧结构极为紧凑。课本节选部分巧妙地采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吸引着读者与观众。
C.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冲突。《雷雨》的主要冲突:一是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与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矛盾,一是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D.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不可能是真心的。因为他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虚伪冷酷是其本性,对鲁侍萍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妇女只会始乱终弃。
【答案】 D(怀念有真心的成份,较为复杂)4.下面这段“舞台说明”对剧情起了什么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环境。B.交代当时的天气特征及空气质量之差。
C.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出人物的烦躁和郁闷不安的情绪。D.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为下文矛盾的展开作了铺垫。
【答案】 B(舞台说明通常用来介绍演出环境,布景设计,人物的服装、动作、心理、表情和上下场等,对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突出主题,都具有重要作用,解答此题时应联系戏剧主题。)5.下面对周朴园给侍萍一张五千元支票的情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体现了周朴园对曾被自己凌辱遗弃的侍萍的内疚和忏悔,从而表现出这个具有深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的人性尚未完全泯灭,以避免反面人物脸谱化。
B.表现了周朴园在听了侍萍诉说后,开始认识到是自己毁灭了她的青春和前途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体现了他的大方、仁慈,说明其将负责她今后的生活。
C.表现了周朴园想用金钱赎罪从而求得心灵的安宁的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D.体现了周朴园急于用金钱来解除对他的名望、地位和体面的威胁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E.体现了周朴园的虚伪自私,表现其金钱至上的腐朽丑恶灵魂的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F.“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这个动作与周朴园想用金钱来“赎罪”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鲁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骨气和内心的极度悲愤。
【答案】 A、B(周朴园想要用金钱换取自己的心安,而不是什么忏悔,也非大方、仁慈,而是相信金钱万能。)6.侍萍接过周朴园的支票后,把它撕了,说:“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对这句话的潜台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充分表达了鲁侍萍对周朴园发自内心的轻蔑和憎恨。B.向周朴园诉说自己受苦之深,暗示周朴园,你太小气了。
C.控诉周朴园的罪孽,撕下他的假面具,揭露他色厉内荏的虚伪本质。D.正告周朴园,“金钱可以收买一切”的信条在我这里是行不通的。【答案】 B 7.对《雷雨》中的人物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角度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而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冲突,则从社会斗争的角度揭露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说明周朴园是个自私、虚伪、残酷、狡猾的伪君子。
B.侍萍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始终保持了自己的刚毅与顽强,在同周朴园的对话中还表现了她的骨气与尊严。
C.鲁大海幼年时随母亲饱受人间的艰辛,后来在与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了无私、坚定与顽强的品格。他的言行与表现,体现了中国无产阶级斗争的气概与决心。
D.周萍与周冲是从小生活在一起的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二人却走了不同的生活道路,周萍完全被家庭渐染为资产阶级的阔少,而周冲则和鲁大海一样,走上了背叛家庭的革命道路。
【答案】 D(周冲并未完全背叛家庭,更没有走上革命道路。)8.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鲁大海不为周朴园的威逼利诱所吓倒,坚持斗争,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但他缺乏斗争经验,性格鲁莽,还不够成熟。
B.鲁大海与周朴园二人之间的父子、劳资冲突是《雷雨》矛盾冲突中最本质的冲突,而这一冲突在所选片段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C.这一场戏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揭示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对罢工工人的血腥镇压及其罪恶的发家史,也充分揭示了周朴园的老奸巨猾与冷酷阴险。
D.鲁侍萍亲眼见到周朴园对亲生儿子毫无情义,也看到了周萍蛮横无理地打鲁大海,本应是父子、母子、兄弟之间的会见变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这使鲁侍萍极其失望与悲愤,因而最终做出了出走的选择。
【答案】 B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雷雨》片段,回答9~12题。
从“周朴园(惊愕)梅花?”到“又做我从前在你们家里做过的事。”原文见课本 9.周朴园一听到“萍”字就徐徐立起,连说几个“你”字,这里所流露出的感情是()A.惊疑不定
C.惊愕惶恐 【答案】 C 10.联系全文,对“柜上的相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深切真挚的怀念 C.掩饰罪恶的怀念 【答案】 A 11.联系全文,对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前后的情感变化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从“怀念、痛悔”到“怒斥、感化、补偿”。B.从“伪善、掩饰”到“威胁、欺骗、收买”。C.从“怀念、惊恐”到“认错、后悔、安抚”。D.从“仁慈、惊恐”到“怒斥、欺骗、后悔”。【答案】 B 12.对这个片段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这段对话把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的矛盾公开明朗化了。
B.侍萍的突然出现,周朴园很快意识到,这将危及他的名誉地位,他陡然间变得冷酷
B.十分自私的怀念 D.极其虚伪的怀念 B.激动万分 D.惊喜万分 无情起来。
C.鲁侍萍的对话一方面表现了她的刚毅,但她还不能揭示自己为什么三十年来受了那么多苦,所以自认为是“不公平”的命造成的。
D.周朴园说:“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其意是:三十年了,你还在思念着我,你终于见到我了。
【答案】 D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一段剧本,完成文后问题。
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 鲁四凤 煎好了。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凤看繁漪不说话。
繁 漪(觉得空气不对了)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繁 漪(忙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慢)倒了,哦!——(向四凤)药还有么? 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周朴园 倒了来。
繁 漪(反抗地)我不愿喝这种苦东西。周朴园(向四凤)倒了来。四凤走到左面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
(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繁 漪(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四凤放下药碗。
周朴园(不高兴地)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繁 漪(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繁 漪(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周 冲(反抗地)爸!周朴园(怒视)去!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拿着药碗,手发颤)爸,不要这样。周朴园 你说什么?
周 萍(低头,到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繁 漪(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周朴元(冷峻地)繁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繁 漪(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冲,拿起药又放下)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 萍(走到繁漪前,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周朴园 叫你跪下!周萍正要下跪。
繁 漪(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的严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13.这场戏所写的中心事件是________,这场矛盾冲突的实质是________。它主要表现了周家内部错综复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关系。
【答案】 周朴园逼繁漪喝苦药 周朴园的封建家长专制与繁漪反专制、争自由的斗争 不正常 不合理 没人情的
14.这场戏有三个层次,请分别写出周朴园与繁漪两人的表现过程。周朴
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
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是叫四凤,再叫周冲,最后叫周萍逼繁漪喝药。先是忍顺,拖延拒绝,最后以含恨妥协结束。
15.这场戏主要表现了周朴园和繁漪的性格冲突,对他们的思想性格特征认知正确的一项是()A.周朴园装正直,施威严,繁漪初露反抗。B.周朴园讲人性,重感情,繁漪既倔强又温顺。C.周朴园重人伦,严家教,繁漪柔中带刚。D.周朴园扮伪善,藏祸心,繁漪既温顺又反抗。【答案】 A(分析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实质。)16.繁漪最后一段的语言、动作、情态反映出她的复杂心理。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不让周萍给自己下跪,不使周朴园生气,忍痛喝下苦药,深感委屈伤心,以至流下眼泪。
B.深怕周萍向她下跪,使心上人蒙受屈辱,又慑于周朴园的威严,不敢不听,违心地喝下苦药,使紧张的矛盾得以缓解。
C.深怕周萍向她下跪,怕尴尬局面成为现实,又痛恨周朴园的专横,为解脱难堪,只好无可奈何地妥协,痛苦地喝下苦药。
D.为了不使周萍下跪,也怕暴露自己同周萍的暧昧关系,只好向专横、冷酷、虚伪的封建家长周朴园妥协,痛苦地、不情愿地喝下苦药。
【答案】 C(通过语言,准确了解人物真实的内心活动。)
四、高考热点
17.把下面的六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让我们的民族在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历尽坎坷、风霜满面仍有少年精神,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①早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②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③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④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性的,要不停想问题。⑤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的。
⑥唐诗难道不正是表达了中国文化青春少年的梦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⑥②④①③⑤
18.某中学高一年级文学爱好者组织了一个文学社,特向同学们征求社名。请你为他们拟一个社名,并说明理由。
示例:社名“浅草”
理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别小看了自己,大地正由小草来装点。你所
拟的文
学
社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理
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社名)“新叶”。(理由)芳林新叶催陈叶,新叶是生命力,是新生。
19.在下面的横线处,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与上文句式一致。洒脱飘逸的人像一本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观风趣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思维缜密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仁人,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多愁善感的人是一首抒情诗 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同时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句子仿写的关键是,既要形似,更要神似。而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运用比喻修辞的能力,含明喻和暗喻两种格式。比喻的宗旨是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的事物更生动,要诀在于“相似”。所以,拟写比喻句的关键在于找出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来,这样所写的句子才能合乎题意,富有意韵。)(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两类现象:两个或多个事物、事件,从外表、整体看几乎完全一样,没有什么相异之处,但细一观察,就会发现它们有差异,有时可能差异很大,比如孪生兄弟或姐妹,细看可能发现眼睛、气质等许多方面不同;两个或多个事物、事件,可能从外表、整体看完全不同,但稍加思考,就可能发现它们有相同、相似之处。
这两方面的事物、事件举不胜举。这两类现象会引发你想些什么呢?你对它们有怎样的认识、经历和感悟呢?请从“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中选择一个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佳作赏读】
从不似中寻找相似
赵构与秦桧。十二世纪四十年代,宋与金交战。靖康年间,金人占了上风,一气抓走了宋国的两位皇帝,即时任皇帝赵构的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也即当时所称的“二圣”。金国欺人太甚,岳飞奉命北伐,一曲《满江红》慷慨激越。可是仗打着打着,就把赵构的心病打出来了。有一天,前线传来消息,说岳飞动员众将士,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圣”,把赵构吓了一大跳。黄龙即今吉林农安,当时“二圣”就羁绊于此。赵构心想,你岳飞直捣黄龙还可以,要真迎回二圣,那我这个皇帝往那里搁呀!
赵构这些想法,卑劣得难以启齿。幸好,具有极高心理学造诣的秦桧适时出现了。秦桧提出撤军与金人和谈,赵构差点乐死,心想,秦桧啊秦桧,你我真是心有灵犀呀,你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于是,一天之内,连发二十道金牌,追回岳飞,**亭上,英雄惨死,一代将星陨落。千载之下,仍令人痛惜不已„„
希特勒与博尔曼。1938年,博尔曼负责为希特勒兴建贝格霍夫别墅。有一天,希特勒在环视远处风景时,发现在下面很远的地方有一户破旧的居民房,房子的破旧与背景中壮丽的阿尔卑斯山很不相称,希特勒耸了耸肩,流露出一丝遗憾,随后就下山去了。博尔曼闪电般行动起来,他虽然已买下了这块地皮,但曾向房主——一对老夫妻——许诺他们有终生居住的权利。于是,他带着一张数目大得惊人的支票,率领大队施工人员,劝说老夫妇马上离开。当希特勒24小时后再次往山坡下看时,碍眼的农舍已被夷为平地。牛儿已在那里吃草了。
从记录中看,博尔曼肥胖,短腿,圆脑袋,个子不高,丝毫没有纳粹教条里描述的“优等种族”的特征,总共才受过不到七年的教育,也从未表现出任何真知灼见和哪怕一星半点的天才火花。他能从弱肉强食的纳粹丛林中脱颖而出,升至希特勒的“大内总管”,靠的就是特殊的本领——把希特勒没说出的想法变成现实。
有一次,希特勒抱怨,当他站在别墅的阳台上接见那些感情激动的追随者时,不得不站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而他的眼睛对强光很敏感。结果希特勒外出旅行几天后再来到阳台上时,便置身于一棵枝繁叶茂的菩提树的浓阴下了。这棵树的树干有一人多粗,是博尔曼不惜工本让人从别处移来栽上的。还有一次,希特勒进午餐,在往汤里撒调味品时心不在焉地问了一句“这是什么?”博尔曼立刻离开餐桌,发疯一样往柏林打电话。几个小时后,他向希特勒报告:“我的元首,调味品的成分如下„„”
赵构与秦桧,一个想法卑劣却难以启齿,一个竭力给主子排忧解难。典型的上“阴”下“谋”,专权时代,极权者和附庸们的阴而谋之,永远都是高层政治的主旋律„„
希特勒与博尔曼,一个主子,一个叭狗。典型的上“喜”下“好”,在任何专权时代,极权者和附庸们的阴而谋之,永远都是高层政治的主旋律„„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朱由校与魏忠贤,一个昏庸受蒙蔽,一个不停舞动屠刀。典型的上“唱”下“和”,专权时代,极权者和附庸们的阴而谋之,永远都是高层政治的主旋律„„
乾隆与和珅,一个迁就纵容,一个巧取豪夺。典型的上“昏”下“暗”,专权时代,极权者和附庸们的阴而谋之,永远都是高层政治的主旋律„„
第二篇:高中语文 第13课 张衡传 第2课时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
第4单元 第13课张衡传2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西鄂(â)
讽谏(jiàn)..璇机(xuán)邓骘(zhì)..B.辟公府(pì)阉竖(yān)..侍中(shì)无征(zhēnɡ)..C.逾侈(yú)属文(shǔ)..累召(zhào)陇西(lǒnɡ)..D.骸骨(hái)诡对(huǐ)..上疏(shū)篆文(zhuàn)..【答案】 A(B.“辟”读bì;C.“属”读zhǔ;D.“诡”读guǐ)2.下列句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 ②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④合盖隆起,形似酒尊 ⑤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⑥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⑦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⑧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A.①②③
C.①④⑥
B.④⑤⑥ D.②⑦⑧
【答案】 C(①“员”通“圆”;②“傍”通“旁”;④“尊”通“樽”;⑥“禽”通“擒”)
3.下列句中加点词全属于与官职任免变动有关的专用词语的一项是()连辟公府不就.A.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威严,整法度治.
累召不应.B.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治威严衡下车..
举孝廉不行.为河间相C.出.太学因入京师,观.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复为太史令D.再转.俗人不好交接..
【答案】 B(征召/调动/官吏初到任。A.就职/复返/整治;C.被举荐/离京外放/游学;D.官员到职工作/调动/交往接触)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A.妙尽璇机之正 .B.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C.单于壮其节 .D.大王必欲急臣 .【答案】 C(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5.与“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句式一致的一项是()A.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见犯乃死,重负国 D.求人可使报秦者 【答案】 C(被动句)6.下列各句全能表现张衡人品的一组是()①才高于世 ②无骄尚之情 ③善属文 ④不好交接俗人 ⑤衡不慕当世 ⑥衡下车,治威严
A.①②⑤ C.①③⑤
B.②④⑥ D.②④⑤
【答案】 D(①表现才干,③表现文学才能,⑥表现治理严明)7.下列的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张衡小时候就很有文学才华,后经广泛学习,学业精通,才能卓异,只是性格内向,不爱交往,也无心做官,更不关心俗人俗事。
B.张衡有多方面的成就,他擅长术数,精通天文,设计制作了浑天仪等测天仪器,主要著作有《两都赋》《算罔论》和《灵宪》等。
C.张衡共三次出任太史令,其后又做过河间王刘政的相,他敢于和骄奢的刘政作斗争,一举剪除了刘政的党羽,使河间政事清明。
D.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是前无古人的创造,经实践的检验,显示出非凡的性能。由于这一仪器的问世,才开创了地震方位的记录。
【答案】 D(A.“不好交接俗人”不等于“不关心俗人俗事”;B.是《二京赋》;C.应是“两次任太史令”,“党羽”之说也牵强)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文,回答8~11题。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8.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因上疏陈事
陈:陈奏 .B.帝引在帷幄 引:牵拉 .C.衡乃诡对而出 诡:虚假 .D.一时收禽 禽:通“擒” .【答案】 B(引:请)9.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张衡曾经询问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省略主语“张衡”应为“张衡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B.阉竖恐终为其患。这些宦官害怕(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患。省略动词宾语“衡”,应为“阉竖恐衡终为其患”。
C.因以讽谏。于是用(它)来讽喻规劝。省略介词宾语“之”,应为“因以之讽谏”。D.果地震陇西。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省略介词“于”,应为“果地震于陇西”。
【答案】 A(应为省略主语“顺帝”,省略宾语“张衡”)10.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因而他所担任的官职往往多年得不到提升。本句话充分表明张衡不攀附权贵,洁身自好,不以权谋私。语言凝练平实,从中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张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
B.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本文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和“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
C.本文介绍了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详写了其才能和成就。在介绍其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则较简略。这种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
D.全篇以记叙为主。记叙以时间为经,以张衡的事迹为纬,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记叙为辅。本文以客观记叙为主,但字里行间也渗入了作者的评论。
【答案】 C(详写科学成就,略写政治成就)11.翻译下列句子。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出众,曾多次征召他做官,他都不应召。(2)宦官怕张衡讲自己的坏话,都给他递眼色。
(3)张衡不羡慕高官厚禄,他所担任的官职往往多年得不到提升。
(4)张衡也常考虑自身的安全,认为祸福相倚,幽深微妙,难以看明。于是就写了《思玄赋》来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志趣。
(5)曾经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启动了,但(人们)并没有感觉到地震,于是京城的学者都责怪它不灵验。
(6)当时朝政逐渐混乱,权力被大臣把持,张衡就上疏陈奏这些事。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也。性矫饰,好矜夸,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乃以武勇自称。太宗在藩,引入幕府,数从征伐,累除车骑将军。太宗即位,迁左卫将军,时将讨吐谷浑伏允,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以君集及任城王道宗并为之副。九年三月,师次鄯州,君集言.于靖曰:“大军已至,贼虏尚未走险,宜简精锐,长驱疾进,彼不我虞,必有大利。”靖然其计,乃简精锐,轻赍深入。道宗追及伏允之众于库山,破之。伏允轻兵入碛,以避官军。靖乃中分士马为两道并入,靖与薛万均、李大亮趣北路,使侯君集、道宗趣南路。历破逻真.谷,逾汉哭山,经途二千余里。转战过星宿川,至于柏海,频与虏遇,皆大克获。乃旋师,与李靖会于大非川,平吐谷浑而还。
太宗征文泰入朝,而称疾不至,诏君集讨之。文泰闻王师将起,谓其国人曰:“唐国去此七千里,涉碛阔二千里,地无水草,冬风冻寒,夏风如焚。风之所吹,行人多死,当行百人不能得至,安能致大军乎?”及军至碛口,而文泰卒,其子智盛袭位。诸将请袭之,君集曰:“不可,天子以文泰骄慢无礼,使吾恭行天罚,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于是鼓行而前,攻其田地。智盛穷蹙,致书于君集曰:“有罪于天子者,先王也。天罚所加,身已丧背。智盛袭位未几,冀尚书哀怜。”君集报曰:“若能悔过,宜束手军门。”智盛不.出,因命士卒填其隍堑,发抛车以攻之。智盛计无所出,遂开门出降。君集分兵略地,遂平其国,俘智盛及其将吏,刻石纪功而还。君集初破高昌,私取宝物。将士知之,亦竞来盗窃,君集恐发其事,不敢制。及京师,有司请推其罪,诏下狱。中书侍郎岑文本以为,功臣大将不可轻加屈辱,疏奏,乃释。
君集自以有功于西域,而以贪冒被囚,志殊怏怏。十七年,张亮以太子詹事出为洛州都督,君集激怒亮曰:“何为见排?”亮曰:“是公见排,更欲谁冤!”君集曰:“我平一国,还触天子大嗔,何能抑排!”因攘袂曰:“郁郁不可活,公能反乎?当与公反耳。”亮密以闻,太宗谓亮曰:“卿与君集俱是功臣。君集独以语卿,无人闻见,若以属吏,君集必言无此。两人相证,事未可知。”遂寝其事,待君集如初。及承乾事发,君集被收。太宗亲临问曰:“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故自鞠验耳。”君集辞穷。太宗谓百僚曰:“往者家国未安,君集实展其力,不忍置之于法。我将乞其性命,公卿其许我乎?”群臣争进曰:“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大法。”太宗谓君集曰:“与公长诀矣,而今而后,但见公遗像耳!”因歔下泣。遂斩于四达之衢,籍没其家。.
(节选自《旧唐书·侯君集传》,有删改)1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次鄯州
次:驻扎 .B.使侯君集、道宗趣南路 趣:追逐 .C.天罚所加,身已丧背 背:背叛 .D.籍没其家 籍:登记 .【答案】 C(背:离开、去世)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侯君集“有功于国”和“居功自毁”的一组是()A.频与虏遇,皆大克获 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艺
B.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刻石纪功而还
C.与李靖会于大非川,平吐谷浑而还 君集恐发其事,不敢制 D.君集分兵略地,遂平其国 我平一国,还触天子大嗔
【答案】 D(A.第二句表现侯君集自夸而非能。B.第一句写其策略,第二句并无“居功自毁”之义;C.第二句是因自己作恶,不敢节制部下)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讨伐吐谷浑的战役中,侯君集把握战机,向李靖建言献策。在以后的战斗中,又艰苦转战,克敌制胜,胜利会师,可谓功勋卓著。
B.在征讨文泰一役中,侯君集率军深入边陲,既示之以礼,又加之以威,最终使敌人开门出降。但侯君集私夺人财物,纵兵盗窃,获罪下狱,前功尽弃。
C.侯君集自以为有功于西域,虽经岑文本向皇上说情获释,但郁郁不乐,待张亮出都城任洛州都督,于是激怒张亮,显示他已有反叛朝廷之心。
D.唐太宗对侯君集十分器重,宽缓有加。但侯君集不思己过,居功自傲,屡屡触犯国法,最后遭受斩刑,完全是咎由自取。
【答案】 B(“纵兵盗窃”与原文语意不合;唐太宗对侯君集评判,并未否定其功绩,因此“前功尽弃”的说法不当)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士知之,亦竞来盗窃,君集恐发其事,不敢制。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卿与君集俱是功臣,君集独以语卿,无人闻见,若以属吏,君集必言无此。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将乞其性命,公卿其许我乎? 译
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将士们知道后,也竞相盗窃财物,君集害怕将士揭发他,不敢加以节制。(2)你和君集都是功臣,君集单独跟你说的话,没有人听到,如果我交付官员查办,君集一定说没这回事。
(3)我要替他求命,你们大概会答应我吧? 【参考译文】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性格骄纵,喜好夸饰,摆弄弓箭却没有成就技艺,竟然称自己十分勇武。唐太宗当时在起义军的藩落之中,推荐他进入幕府,多次随太宗征战,逐渐升官至车骑将军。唐太宗即位后,提升为左卫将军。当时将要讨伐吐谷浑伏允,太宗命李靖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任命侯君集和任城王李道宗做他的副手。太宗九年三月,部队驻扎在鄯州,侯君集对李靖说:“我们的大部队已到,敌人尚未逃到险要处,我们应该挑选一些精锐的人马,快速前进追赶敌人,他们一定不会料到我们的行动,我们可以获胜。”李靖认为这种策略是正确的,于是挑选精兵强将,轻装追击敌军。李道宗追击伏允的军队一直到库山,打败了敌人。伏允率精兵进入沙漠,来躲避官军。李靖于是将自己的人马分为两部分从两条路上一同进入沙漠,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从北路追击,派侯君集、李道宗从南路追击。侯、王二人一路攻破逻真谷,直达汉哭山,行军二千余里。转战星宿川,直到柏海,多次与敌军遭遇,都大败敌军。于是大军回撤,和李靖在大非川会师,平定吐谷浑回京。
唐太宗征辟文泰入朝做官,文泰假托有病不来,太宗下诏书让侯君集讨伐文泰。文泰听说唐军将来讨伐,对他的国人说:“唐距离我们七千里,要穿越两千里的沙漠,其间没有洼水和粮草,冬天大风凛冽,夏天大风如焚。风到之处,走路的人大多死了,就是一百多人走过来也难以抵达,更何况大部队呢?”等到大军走出了沙漠,文泰病死了,他的儿子智盛继承王位。唐军中的将领请求攻打,侯君集说:“不行,皇上因为文泰骄横无礼,让我们替天惩罚他,现在别人死亡之后袭击他,不是问罪之师该做的事。”于是击鼓前行,攻占田地。智盛愁苦万分,给君集来信说:“对天子有罪的人,是先王。上天已经施加了惩罚,他已经死了,我继承王位不多久,希望您同情可怜我。”君集回报说:“如能悔过,你应到军门投降。”智盛不出城,君集于是命令士兵填平护城河,用车抛石攻击敌军。智盛无计可施,于是开门出城投降。君集分兵占领土地,平定了那个国家,俘虏智盛和他的官员,在石碑上刻下战功返回。君集当初攻破高昌时,私自夺取珍宝和财物。将士们知道后,也竞相盗窃财物,君集害怕将士揭发他,不敢加以节制。等回到京城,官员推究他的罪过,皇上诏书打入大牢。中书侍郎岑文本认为,有功的大将军不能轻易屈辱他,上奏皇上,才释放了他。
侯君集自认为在西域战事上有功劳,竟以贪恋财物被囚禁,心里特别不高兴。太宗十七年,张亮以太子詹事的身份任洛州都督,君集激怒他说:“为什么被排挤?”张亮说:“连你都受排挤,(我)还能怨谁!”君集说:“我平定一国,回来惹怒天子,怎么能忍受这种排挤?”于是携着张亮的衣襟说:“忧郁不能过活,你能造反么?我将要和你一起造反。”张亮把这些秘密告诉皇上,太宗说:“你和君集都是功臣,君集单独跟你说的话,没有人听到,如果我交付官员查办,君集一定说没这回事。两人指证,事情难以查办。”于是平息了此事,像当初一样对待君集。等到太子承乾的事被揭穿,君集被逮捕。太宗亲自审问说:“我不想叫文官们侮辱你,因此亲自审验。”君集无话可说。太宗对百官说:“从前国家不安定,君集的确大展才能,我不忍心让他伏法。我要替他求命,你们大概会答应我吧?”众臣竞相进言:“君集的罪过,天地不能容忍,请求杀了他来正法。”太宗对君集说:“我和你永别了,从今以后,只能看到你的遗像了!”太宗于是感慨落泪。君集在大路口被斩,朝廷登记没收了他的家产。
四、高考热点
16.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出下面一则材料的主旨。(限30字)几个人喝同一口井里的水,有人用金杯盛着喝,有人用泥碗舀着喝,有人干脆用双手捧着喝。用金杯者觉得自己富贵了许多,用泥碗者觉得自己贫贱了许多。只有那用双手捧水喝的人痛快地说:“好解渴啊,甘甜的水!”
主
旨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只有不受外物左右,才能品尝到人生的真味,享受生活的乐趣。
17.下面是某生给同学写的作文评语,其中有简明、得体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请找出三处并做修改。
①写好抒情散文,关键的地方是要让感情有所寄托,这样才能避免空洞无物的毛病。②你将情感寄托于往事,表达对逝去的昔日时光的留恋,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情感氛围。③看来,你在抒情散文写作方面已经有了极深的造诣。④请在语言方面再下点工夫,古人说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是很有道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删去“的地方”。②删去“逝去的”或“昔日”。③“很深的造诣”改为“较高的水平”。④删去引号内的句号。
18.仿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求意蕴丰厚,有文采。
诗歌是什么? 是一首永恒的歌。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____________________,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
诗歌是什么? 是一段深深的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上柳梢见证爱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东篱采菊的一种闲适 慈母手中纺织亲情 烟波日暮寻觅乡情(五)读写创新
19.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时下,经典文学作品不受学生欢迎,甚至被弃置一边;与此相反的,以口袋书为代表的地下阅读却蓬蓬勃勃。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认识和感悟呢?请以“地下阅读与文学经典”为思考基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佳作赏读】
地下阅读VS文学经典
现在的很多学生,对传统的文学经典不屑一顾,用时髦的话说就是面对经典文学作品一点也不感冒;相反的,地下阅读,搞笑、魔幻、甚至言情类的书籍却大有市场,引得无数学子竞折腰„„(用概要的语言简述现状。)你看,曹雪芹、托尔斯泰的作品都静静地躺在图书架上,很少有人亲近它们;韩寒、郭敬明的作品却光芒四射,与学生的眼睛和心灵多次亲密接触„„(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现状,具体可感。)地下阅读挑战经典阅读,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地下阅读的蓬勃,有学生生活紧张单调的原因。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的学生所受的压力,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三点一线的生活,习题作业的密集轰炸,生活既紧张又单调,而阅读经典,又过于严肃和沉重,所以,轻松活泼搞笑的文学就得到青睐了„„(对地下阅读的原因分析一。)地下阅读的蓬勃,还有作品本身的原因。语言虽然有些另类,但是轻松幽默,夹杂着诙谐和搞笑,读来轻轻松松,能获得一种宣泄式的快感„„(对地下阅读的原因分析二。)当然,学生地下阅读的作品有些是很优秀的,有愉悦身心、增长见识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格调低俗、思想不健康的,需要我们积极引导以增强鉴别力„„(对地下阅读做一分为二的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消退,有其本身的原因。一是过于艰涩难懂,阅历和学识不足的学生,恐怕连登堂都难,更别提入室了;二是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现在的学生要沟通,有时代的较大阻隔„„(对经典文学作品消退的原因分析一,又细分为两个小分论点。)经典文学的消退,还有时代的原因。如今,社会节奏明显加快,动辄百万言的大部头就渐渐失掉了市场„„(经典文学消退的原因分析二,内含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辩证分析。)地下文学与经典文学,各有魅力,但是我们不能为追求轻松而过于迷恋地下文学。对于经典文学,应该有选择地读一些,历经千百年而始终溢彩流芳,自有独特的魅力含在其中,采百花酿香蜜,学识的增长也应该吸收多方面的有益因素„„(总结收束。)
第三篇:2010-2011学年语文同步精品学案:第2课 诗两首(新人教必修1)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2课 诗两首
一、整体把握 《雨巷》
1.分别概括每节诗的大意。
点读 第一节,诗人首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第二节从颜色、气息方面描绘“丁香姑娘”的美丽,但着重突出她忧愁的神情,暗示与“我”相同的思想感情;第三节写“丁香姑娘”在雨巷中彳亍前行;第四节连用两个“梦”字,突出表现“丁香姑娘”虚无缥缈的特点;第五节连用两个“飘”字表现丁香姑娘的倏忽而逝;第六节写“丁香姑娘”的一切都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第七节照应开头,形成圆合的结构,同时又深化主旨,留给读者悠长的余韵。
《再别康桥》
2.分别概括每节诗的大意。
点读 第一节交代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第二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在夕阳中倒映河中的景象;第三节写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第四节写潭水及由此引发的联想;第五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第六节,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诗的最后一节照应开头,写诗人悄悄地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而康桥却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
二、细部探微
3.对《雨巷》一诗的理解,主要抓住“两个意象,两个人物”这一中心内容。“两个意象”指“雨巷”和“丁香”,“两个人物”指“我”和“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们该怎样理解这两个意象?“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三者象征着什么?
点拨 一是雨巷。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阴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形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在期待什么?二是丁香。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或姑娘一样,稍纵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
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力。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彳亍着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这种心态,正是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压迫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4.其中油纸伞和篱墙对于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
点拨 写油纸伞这一意象一方面是写实,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家就是用油纸伞,很普遍;另一方面也是写意,雨打在油纸伞上,飘忽朦胧,与悠长悠长的雨巷刚好营造了一种幽静朦胧的意境。另外,油纸伞给人的是一种怀旧的感觉,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陈旧的时空距离远的特点,这就形成了距离感,这种审美心理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常见的,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中,平添了一份凄清的氛围,塑造了撑一把伞风雨中独立的销魂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人,而转向天空,告别“西天的云彩”,从而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的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却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
“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诗人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2.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七节诗几乎就是七幅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水底的“青荇”,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清潭等。而且通过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使每一幅画面都具备了动态,给人以立体感。
三、结构图解
(45分钟,9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倩影(qiàn)
青荇(xìnɡ)..栉风沐雨(jié)呕心沥血(ǒu)..B.漫溯(suò)笙箫(shēnɡ)..桀骜不驯(xùn)从容不迫(cónɡ)..C.彳亍(chì chù)颓圮(sǐ)...无济于事(jì)载歌载舞(zài)..D.长篙(ɡāo)
斑斓(lán)..荒谬绝伦(miù)味同嚼蜡(jiáo)..答案 D 解析 A项“栉”应读“zhì”;B项“溯”应读“sù”;C项“圮”应读“pǐ”。2.下列各句中画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作者多年________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________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________,充满了纯朴的人情美。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5.(1)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4分)答案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又惆怅。是美丽、高洁、愁怨的三位一体。
解析 结合选文中的第一节诗,抓住对“丁香姑娘”描写的诗句,即可把握“丁香姑娘”的特点。
(2)应该如何理解“丁香姑娘”这个意象?(4分)答案 这首诗是用雨中丁香作为人们愁思象征的。很显然,戴望舒从古典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但是,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又不雷同于古人,她是诗人理想和追求的化身。
解析 只要理解了丁香的文化内涵,结合本诗具体的语境,即可体味出作者选用“丁香姑娘”这一意象的用意,一方面象征诗人的理想和追求,另一方面也表现其理想难以实现的惆怅。
6.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4分)答案 孤独、抑郁、消沉。
7.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答案 本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8.本诗押韵有什么规律?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 全诗每节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到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三、课堂延伸(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别之情。
示例②《雨巷》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雨巷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就是这样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这首诗描写“我”彷徨在江南的悠长的雨巷,等待着一位姑娘,也许是这位姑娘的家就在雨巷的尽头,也许是她回家时必然要穿过这条小巷,冬去春来,日复一日„„现在,让我们走近这《雨巷》。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准确审题,弄清楚课堂导语的意思。所写导语要有感染力,要有激情。
五、随堂练笔(30分)15.人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有时是美好的,有时又是苦涩的。面对梦想,我们有许多话要说。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段文字,或叙述自己的梦想,或发表对梦想的看法等,中心明确,不少于400字。答案 略。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第四篇: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4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臵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旋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做一体看待的。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臵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臵,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臵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性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有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冤枉的故事,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的坚毅反抗精神。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这是由他所处时代的局限和受到古代希腊罗马悲剧传统的影响所造成的。那时的人们认为,只有在拥有高贵血统和高尚灵魂的贵族男女身上,才有可能演绎灾难性的悲剧。而低贱的平民是没有资格成为悲剧主角的,他们的故事只能被写入喜剧中供人嘲弄。
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的人物之所以最后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因为社会势力和当权者的残暴,及异族对汉民族的残害。所以,他会安排一系列代表社会病态的丑恶与奸邪,如抢劫、霸占、巧取豪夺、贪赃枉法等恶行来造成主人公的悲剧。可见,他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相反。他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另外,他的悲剧还存在人物被命运摆布,逃不出命运的宿命论色彩。
1.下列对“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传统。B.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C.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与中国戏曲中不同角色用不同脸谱作标志的方法有关。D.关汉卿戏剧人物脸谱化有其深刻的中国戏曲角色脸谱处理的背景原因。
2.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对造成戏剧人物命运原因的认识有所不同。下面与之有关的解说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人物悲剧的客观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表现人物悲剧的主观性。B.关汉卿戏剧中的人物陷入悲剧的结局大多是社会原因所致,而莎士比亚剧中人物陷入悲剧则是自身原因所致。
C.关汉卿戏剧往往安排一系列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病态恶行造成主人公的悲剧,而莎士比亚戏剧则没有此类刻意的安排。
D.关汉卿的戏剧反映了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而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故具有宿命论色彩。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部悲剧虽然中心人物分别是一对情侣,但仍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法。
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因此他的戏剧中所塑造的人物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C.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悲剧,既是社会对底层百姓压迫欺凌所致,也是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所致。
D.无论是戏剧人物设置还是戏剧人物描绘,无论是剧中主人公身份还是造成人物命运原因的揭示,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各不相同,体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清)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塞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病,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集,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羹尧以大逆诛,穷其党
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病,不能穷追
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徇于军
徇:示众 D.事集,万世和好
集:成功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B.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C.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D.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无数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察看军情途中偶遇贼军,在兵马疲惫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D.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
(2)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回答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8.“遥岑”三句是写山,采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
9.“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几句,有人说这一典故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你如何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将进酒》里悲叹时光如水,人生易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抒写人世恍如一梦,何不以酒祭月,排遣苦闷,获得精神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英雄人物跃马扬鞭、驰骋疆场、横扫千军的风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熬至滴水成珠(节选)
池莉
前天傍晚,天空静穆,晚霞明丽,西天已然跃出一颗耀眼的寒星。我喜欢在这样的时刻外出散步,便迎着那颗星星走去,悠然淡然。
半路遇上了一位男邻居,推着一辆婴儿车。一个婴儿,在天地之间,端然大方地熟睡着,皮肤如此洁净细嫩,嘴唇如此新鲜红润,眉眼与鼻子,生得如此横平竖直。我的天!刚满月的婴儿居然是这样的面目俊美和慈祥啊!而且居然是这样的娇小啊!娇小得我简直不敢碰他,伸出去的手指不知不觉又收了回来,生怕碰坏了这样娇小的俊美和这样娇小的慈祥。我自己也有孩子,我自己也是从婴儿成长起来的,怎么以前我一点都没有意识到婴儿娇小成这个样子而且完美到这种程度呢?我也不知道怎么才好,简直一塌糊涂,散步到天黑也忘记回家。一路走来走去,都是认真地回忆与辨识我女儿的婴儿时代,用刚才那婴儿的娇小,去证明世上所有婴儿的娇小,包括我自己的。原来我竟然识不得生命之小呢!①
有一邻居,在二楼阳台吹笛。想必是一个专业笛手,吹了多少年的,笛声婉转,把人的千般柔肠万般情感都勾引出来了。这个时候,我立在湖边,湖水汤汤,烟波浩渺,天幕上的那颗星星一直与我对望。这生生不息的人世啊!就是从这般的娇小开始的吗?这娇小的、俊美的、慈祥的生命啊!爱得叫我连一个“爱”都说不出来了。
最近,我在后院的菜地里撒了一把萝卜籽。几天以后的一个清晨,我忽然发现,出萝卜苗了!可以重达公斤的萝卜,它的苗却幼小得不可思议:细长的茎纤细如发丝,孱弱地弯曲着,竭力顶住两片绿色的叶;而这叶,亦小得仅仅是因为有黑色泥土才得以被衬托出来。我连忙返回书房,取来老花镜,戴上,蹲在田头,认真端详萝卜苗。我用手指碾碎了一疙瘩又一疙瘩的泥土,轻轻培在萝卜苗的根部。与这样孱弱的小生命共处,你会感到人类的强大,感到自己有满腔的怜惜。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我就开始惦记它们,我得适时地为它们浇水、松土、施肥、间苗、除虫,让它们顺利成长。我当然知道,农事一旦做起来,就跟抚养孩子一样,有着没完没了的琐事,还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活。但是我会做下去的,一个人,即便是面对孱弱的萝卜苗,一旦由衷地产生了郑重的情感,那也该是一种掷地有声的承诺。
其实我做过农活。我17岁的时候是知青,曾经在田野上劳作。现在于后院种菜,依靠的就是知青时代获得的经验。然而,到了现在,我才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发现了萝卜苗的纤弱,并对它们产生了抚育者的责任感。而当年,17岁的我,被下放几个月之后,就靠一篇文字优美的作文,被贫下中农选拔到大队小学当教师去了。尽管我在所有的假期里,都积极投入到生产队的农活之中,还是从来没有把萝卜苗或者白菜苗看在眼里。少年意气,眼睛看见的都是大,成年以后才逐渐发现小。②当过农民三十年之后,我才在自家后院里回归田野。在48岁这年,我第一次认认真真地看清楚了萝卜苗,才知道心疼它们,才意识它们都是生命,也才意识到我自己也曾经是这样的纤弱细小。我恨不能回过头去,做一次自己的母亲,一个意识清醒的母亲,好好端详自己,好好心疼自己。
这是三十年的时间。在三十年的时间里,吃苦耐劳也不少,生儿育女也曾经历,却犹如没有看到目的地的火车,只管轰隆隆地一径朝前开去。某一日的黄昏,有瑰丽晚霞,去散步,眼界忽然被打开,才真正认识了婴儿和萝卜苗。一瞬间,眼里有了,心里也有了。人世间,不管动物、植物,小生命总是大事情。
(选自《池莉文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在第二段,作者对婴儿主要进行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了婴儿的俊美与慈祥。
B.无论是开头的景物描写还是第三段写邻居的笛声,都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C.作者精心地照料萝卜苗,是因为农事比抚养一个孩子有着更多的没完没了的琐事。
D.作者在青年时代是做过农活的,只不过那时没有对小的生命进行过深入的思考。
E.随着作者年龄的增长,在当过农民之后的三十年里,作者逐渐地对纤弱细小的生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仔细阅读第二段,说说作者笔下的婴儿有什么特点?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3)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①原来我竟然识不得生命之小呢!
②少年意气,眼睛看见的都是大,成年以后才逐渐发现小。
(4)在人生历程中,人们对“大”与“小”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你对“大”与“小”有哪些认识?(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吴孟超:“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
李秀婷 李珺
50多年前,吴孟超选择进军肝胆外科时,国内这一学科还是一片空白。如今,他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尽管已是九旬高龄,他仍坚守手术台,每周都要安排一两台手术。2013年,他甚至为自己的女 儿做了肝癌细胞切除手术。他说,“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室里,也将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向肝脏外科进军连闯“禁区”
肝脏血管密集,纵横交错,手术中极易引发大出血。50多年前,肝脏手术在国内被视为生命禁区。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肝癌患者占了世界患者数量的一半左右,而当时肝癌手术的成功率却是零。
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以后,吴孟超在老师、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的建议下,选择了当时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的肝胆外科,接连闯过了肝脏手术的多个禁区。
1959年4月,吴孟超小组制成了中国第一具能满足科研需要的肝脏腐蚀标本,中国医生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肝脏内的血管分布;他创立“五叶四段”新理论,提出肝脏解剖在外科临床上分为“五叶四段”最为实用;为解决肝脏手术临床的出血难题,他尝试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常温下无血切肝法”的实验,并取得了成功。
1960年3月1日,他在常温下主刀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闯入了“禁区”;1963年,他成功地实施了中肝叶切除术,突破了“禁区中的禁区”;1975年,他成功地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18公斤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明了捆扎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使外科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成功率达到100%。
“光靠开刀解决不了肝癌的问题,基础研究非常重要。”作为外科医生的吴孟超分外注重基础研究,力排众议,扩大了实验室规模,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胆外科专科研究所。正是这种远见卓识,使他“实现了从一名外科医生向一位科学大家的跃升”。
从医60多年来,吴孟超为14000多名肝胆癌症患者做过肝脏手术,从未放下过手中的手术刀。他在实践基础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为国内外培养了超过1000名肝胆外科人才。
吴孟超平时态度温和,但一站在手术台上自然就会流露出一种威严,握紧手术刀的双手有力又坚定。他动情地说:“我现在90多岁了,攻克肝癌,在我这辈子大概还实现不了,所以我需要培养更多人才,把这个平台铺好,让以后的人继续往前走。”
对待肿瘤“快、准、狠”对待病人“慢、拙、仁”
吴孟超的同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曾说,“吴氏刀法”对待肿瘤“快、准、狠”,对病人则是“慢、拙、仁”。吴孟超在病人中的口碑极好,除了精湛的手术技术,还因为他对待病人总是如春风般温暖。
“你是哪里人,家里有几口人?”面对千里迢迢前来求医的病人,他总是会先跟病人聊聊家常,让病人消除紧张的情绪。冬天的时候,他会先把手捂热,再去触碰病人的腹部做检查;他还坚持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给病人用便宜的药,减少重复检查。
护士程月娥说,吴老问诊很仔细,往往看一个病人要问上半个多小时。由他负责过的病人,总会被吴老不经意的小细节所感动:检查时顺手拉上屏风,检查完后顺手掖好被角,并弯腰将鞋子摆放好。
2005年,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参评时,上级派人来考核,他原定的手术需取消。但吴孟超却坚持不能推迟手术,只因病人是一位穷苦的病重 农民,来上海住院的钱都是村里一点一点地凑起来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
吴老有20字“养生口诀”——心态平衡,脑子常用,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体检。他保持平和心态,平淡面对各种殊荣和各种烦恼,一心投入医学研究中,把每天查房、定期门诊和为患者做手术看做是身体锻炼。
“我觉得医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指导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做得好的话,能够得到病人的尊重,那是其他职业很难体会到的一种感觉。”吴孟超说得很实在。在他的影响下,三个子女也都学医。
“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吴孟超白眉微动,慈祥地笑着说。
(2015年12月17日《南方日报》)相关链接:
①吴孟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擅长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2011年5月,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百度百科”词条“吴孟超”)
②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吴孟超”颁奖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全面介绍了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的生平概况,突出了他献身医学事业、专攻肝胆外科的感人事迹,选材精当,不蔓不枝。
B.在吴孟超进军肝胆外科之前,国内这一学科还是一片空白,当时肝癌手术的成功率也是零,直到1960年3月1日吴老主刀完成了中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C.吴孟超认为,医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可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做得好,还能得到病人的尊重,因而有着从事其他职业无法体会到的一种光荣感和幸福感。
D.吴孟超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把工作当事业来做,“一生只挖一口井”,在中国肝胆外科方面取得卓越贡献,在学养和人品方面也堪称世人楷模。
E.本文很注重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和心理描写,特别在典型细节上下功夫,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慈祥而坚毅的外科医生形象。
(2)吴孟超为何毕生钟爱肝胆外科?请结合材料,加以简要分析(6分)
(3)吴孟超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名外科医生向一位科学大家的跃升”的?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吴孟超说:“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医患关系,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银行家群体一度是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然而不知何故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群体很快便________了。
②丰收的秋天已经远去,萧瑟的冬日悄然降临,曾经活跃在田野里的各种动物都已 ________,雪花漫天飞舞着,为大地披上了一身银白色的服装。
③正如伟人所说的那样,一切稳固的东西都会 ________,一切神圣的东西都将遭到亵渎,很多企业早已明白,在这个时代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生意。
A.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风流云散
B.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C.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烟消云散
D.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打造一流的产品,在首钢京唐公司管理制度、工艺技术和大型装备上,构建了从冶炼到轧材一整套完整的工艺稳定、质量保证体系。
B.我市明年将扩大新区的建设力度,力争把它建设成为集办公、旅游、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C.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没有把握住自己。
D.统计数据显示,2011至2013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的人数,分别为130.5万、123.4万和138.3万,大家对“国考”依然热情不减。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些年轻导演的亮相,尽管对青春类型片做出了有效而有创新的开拓,在艺术上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探索意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者因过度地拔高而沦为浮夸和臆造现实的境地,暴露出伪浪漫主义的病相。
①而对于精神层面亮点的开掘与提升则所涉有限
②部分青春片作品仅仅满足于青春故事的时尚性编织
③但在青春的当代性及其内涵的开掘上以及思想、文化正能量的凝聚上
④则显然尚存在着若干问题和不足
⑤缺少对未来的憧憬
⑥或者因过分自恋而流于灰暗、扭曲
A.①②⑥⑤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⑥②①⑤④
D.③④②①⑥⑤
16.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述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深层含义。(5分)
(1)内容:
(2)含义: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①
,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②
,反对冷战思维,倡导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呼吁摒弃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彰显的正是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中国坚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③
,决不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坚守的正是中国立场、中国态度。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世纪的石匠雕刻出了用于装饰哥特式教堂的怪兽状滴水嘴。它们有的位于教堂的上端,有的藏在飞檐后面。总之,在地面上无论站在何处,人们都无法看到这些滴水嘴。然而石匠们仍然精心雕刻,哪怕知道一旦教堂完工,脚手架拆除,他们的作品将永远不会被人看到。据说,他们雕刻的东西是给上帝看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五篇: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2.雷雨)
雷 雨
从容说课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戏剧代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篇力作,该剧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从而真正把握剧中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重点掌握戏剧冲突的独特性及戏剧语言的个性化与表现力。
本文将采取活动式(表演)、探讨式、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表演课本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在观剧、讨论中不断领略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拟定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简介作者,观看第一场的戏剧表演,初步感知剧情,分析第一场戏的矛盾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总结第一场戏所刻画的人物性格特点,观看第二场的戏剧表演,分析戏剧冲突,品味戏剧语言,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发展,并由此进入主题提炼,标题阐释,深
入鉴赏本剧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 分析两场戏剧冲突,并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以及学生对戏剧主题的理解。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分组编排表演《雷雨》中的两场戏。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基本常识,初步学会鉴赏现代话剧。2.把握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善于分析冲突所折射的人物性格特征,从而理解戏剧的主题。
3.品味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排自演,在表演中激发兴趣,体会戏剧艺术的迷人魅力。2.通过冲突中人物的言行分析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戏剧尖锐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的假恶丑与真善美,认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从而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灭亡的必然趋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上节课,我们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认识了一个善良美丽而又不屈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话剧名作《雷雨》,这部戏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之作,为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了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周朴园,这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现在还是先来欣赏几位同学的表演吧。
推进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生 课文节选了剧本的第二幕,这一幕又可分为两场,现在就请看第一场的表演。(台上倾情表演,台下凝神观看,表演结束后掌声四起)
师 好,掌声很热烈,说明演员们的课前努力没白费,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 整个过程很流畅,演员的态度也很认真,感情很投入,表演基本到位,特别是周朴园的虚伪奸诈表露无遗,但鲁侍萍内心的复杂心情表现不够,当然,我有点吹毛求疵了。
师 很中肯,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演员们的辛勤付出。好,这一场实际上是两个人之间的戏,是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看该怎么分?
生 可分为,偶遇——相认——冲突——缓和,四个阶段。师 很准确精练哟!他们是在什么情形下相遇的? 生 鲁侍萍来周家看望女儿四凤,意外发现这家的主人就是周朴园,就这样两个冤家就相遇了。
(学生笑)
师 当时环境怎么样? 生 很压抑。
师 从哪看出来的? 生 课文开始一段话:“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潮湿的空气,低压着在屋内的人,使人„„”
师 这段话在戏剧中叫什么? 生 舞台说明。
师 正确。有什么作用呢?
生 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
师 不错啊!看来同学们对戏剧常识掌握得很好啊!两个冤家30年没见了,相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鲁侍萍是凭房间布置认出周朴园,那么,周朴园又是怎么认出鲁侍萍的呢?大家讨论两分钟时间。
生 鲁侍萍的动作引起了周朴园的疑心,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一舞台说明文字暗示了她对这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很熟悉,从而引起了周朴园的疑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周朴园“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因而让她“站一站”,并追问她贵姓。
生 鲁侍萍那熟悉的无锡口音,使周朴园陷入对往事的沉思,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30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透露出自己的身份时,周朴园终于意识到眼前的鲁侍萍正是30年前被自己所抛弃的梅侍萍。
师 相认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周朴园在相认前后对鲁侍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相认前他是怎么评价侍萍的?
生 周朴园极力地美化梅侍萍,说她是“一个年轻的小姐”,而且还说她“很贤慧,也很规矩”。
师 她为什么要这么违背事实地美化梅侍萍呢?(学生热烈讨论)
生 因为侍萍是他的初恋嘛,初恋当然刻骨铭心也是最美好的了。(学生哈哈大笑)师 好直接哟!同学们不要笑,他说的还是有些道理嘛,但分析得还不够深入。
生 老师,我觉得,人类总是有怀旧的心理,常常回忆的过去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他并
不是一开始就很坏很虚伪,他那时对侍萍可能还真是一种美好而纯真的爱情呢,只是到了后来自私地为了攀附富家小姐才残忍地抛弃了她,因此我估计他与侍萍相恋的日子应该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因此,他在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室内布置保持原样不变,而且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甚至连穿衣也要“我的旧雨衣”“旧衬衣”,这样,他后来极力美化他的初恋情人是可以理解的。
师 好,越来越深入了。
生 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周朴园逼死侍萍之后,心里内疚,他所谓“美化”“纪念”只是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丑恶的灵魂而已,一言以蔽之,虚伪。
生 我不否认周朴园虚伪的本质,但我觉得不能把人一棍子打死嘛,再坏的人也有他可取的一面。
师 好啊,越辩越明了,还有吗? 生 我还有补充的,他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是因为他现在生活的不如意,周朴园的妻子繁漪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新式女人”,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她对周朴园很不驯服。周朴园的儿子则对他敬而远之,尤其是周萍“在家里很不规矩”。周朴园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他始终不能忘怀那曾被他抛弃的“很贤慧”的侍萍。
师 几位同学的分析都精彩极了,鲁侍萍对此评价有什么反应? 生 否定。她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师 她实际上否定了30年前的自己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学生轻声议论,时间1~2分钟)
生 那是后悔自己年轻时做错了事,所以后来她又说“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
生 我觉得她这里更像是反话,表面上在否定自己实际上揭露了周朴园的伪善的本性。生 话里还含有很重的怨气,平淡的语气中却郁集了浓重的悲哀和怨恨。
师 很好,紧接着的谈话中,在鲁侍萍的悲愤控诉下,周朴园的虚伪、自私的本质一点一点暴露出来,那么,周朴园的丑恶嘴脸是什么时候彻底暴露的?
生 当鲁侍萍告诉周朴园30年前的侍萍“现在还活着”,“境况很不好”,并且问周朴园“想见一见她么”“想帮一帮她么”时。
师 在逐步暴露的过程中,周朴园有什么表现?请阅读课文,用铅笔画出。生 当听说侍萍“现在还活着”时,周朴园惊愕地问道“什么?”,吃惊而发愣,按理说前面那么想侍萍,这时应欣喜若狂才对,但他却因她活着而害怕,虚伪本性已渐显露。
生 当知道那个小孩“也活着”时他忽然立起问道“你是谁?”,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并对鲁侍萍的身份起了疑心。
生 当鲁侍萍告诉他“就在此地”并问他“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时,他却连忙说“不,不,不用”已显露出他薄情寡义的本性。
生 当鲁侍萍介绍了梅侍萍近况处境困难并问他“老爷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竟然无动于衷地说“好,你先下去吧”,毫无帮助侍萍的意思,薄情寡义的丑恶嘴脸至此暴露无遗。
师 他的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
生 这些表现和他在前边所表现出来的对侍萍的怀念、关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言一行都暴露虚伪的本性。
生 看得出来周朴园关心的并不是侍萍,而是他个人的私利,他的社会地位和他在家庭的尊严。
生 他害怕自己与侍萍的关系再次暴露,害怕别人从这种关系中看到他丑恶的灵魂和虚伪的本质,使他身败名裂。
师 至此,鲁侍萍终于认清了周朴园的自私虚伪的本性,“望着周朴园,泪要涌出”。激愤之下,她乘周朴园找衬衣之时以一件绣着一朵梅花和一个萍字的衬衣,亮出自己的真实身份,面对着侍萍,周朴园是怎么反应的?采取了什么做法?我们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扮周朴园,女生扮鲁侍萍,朗读时要把握语气、语调与人物的身份和当时的情绪相一致。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感情很投入,我们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学生掌声热烈响起),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之后的反应。
生 态度陡变,终于撕下了温情脉脉的面纱,“忽然严厉地”责问“你来干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来是不是要敲诈我?”当鲁侍萍说“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又责问“谁指使你来的?”言外之意是“一定是有人指使你来的,莫非是鲁贵叫你来的吧!”侍萍“悲愤”地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周朴园从他的阶级本能出发,“冷冷地”说出“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是“你认为不公平,找到我这儿来究竟怎么样呢?”
师 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终于露出自己的狰狞面孔,随后,他为了稳住鲁侍萍采取了哪些手段?
(学生热烈讨论)生 先“稳”,缓和气氛。当鲁侍萍怀着满腔“怨愤”哭诉周家给她造成的三十多年的苦难时,周朴园惟恐将事情闹大,则又极力淡化事态的发展,一再说“你可以冷静点”“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从前的旧恩怨,过了几十年,又何必再提呢?”“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
生 旧情重提,软化鲁侍萍,当侍萍说“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时,周朴园看到鲁侍萍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时,惟恐事情败露,于是,抓住鲁侍萍心软的弱点,虚伪地谈起旧情,“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都照着你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甚至于你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习惯我都保留着,为的是不忘你,弥补我的罪过”。
生 拿出钞票,封人嘴巴。当稳住鲁侍萍后,周朴园还是怕丑事外露,尤其怕“很不老实的”鲁贵知道,而影响他的荣誉、地位。因此又提“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言外之意是“找出一个双方面都好的办法了结这件事情”。当得到鲁侍萍的许诺“他(鲁贵)永远不会知道(这件事)的”“他(大海)不会认你做父亲”时,周朴园想更进一步以金钱来平息侍萍对他的怨愤,了结他的罪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课堂小结
师 周朴园的反应一层层地剥去了虚伪的外皮,在这场戏剧冲突中人性的美和丑产生了激烈碰撞,人物性格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布置作业
师 今天的作业就是分别概括周朴园与鲁侍萍一场戏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并准备第二场戏剧表演。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微笑)上节课,我们着重分析了课文的第一场戏,戏剧冲突主要在主人公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产生,人物的性格在冲突中逐渐得到了展现,这节课我们就先来总结周朴园与
鲁侍萍在第一场戏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特征。这也是留给同学们的作业,现在就请几位同学们来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
推进新课
生 我比较喜欢鲁侍萍,所以我来概括她的性格吧。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正直、善良,但是在周公馆却备受凌辱和压迫。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周家赶出家门,她走投无路,痛不欲生,跳河自杀。遇救以后,一直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含着怨愤生活了三十年。生活磨炼了她,使她认清了周朴园的本性,勇敢地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达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
师 很好,还有周朴园呢?
生 这个人物比较令人讨厌,他自私、冷酷、虚伪。当自身利益没有威胁时,他就以一付道貌岸然、温情脉脉的面孔出现,而一旦有人侵犯到他的名誉、地位、利益时他可以瞬间暴露出他无情自私的狰狞面目,不惜牺牲别人的幸福甚至生命,鲁侍萍很不幸地成为他的牺牲品。
师 两位同学都总结得很好,在这场戏中,周朴园已经很坏了,仅仅如此吗? 生 还不止呢?这场与他三十年前旧情人的冲突中,他还多少流露出那么一丝温情,到了后面情节中他的表现更是坏到骨子里去了。(学生笑)
师 是吗?我们不如暂停分析,先来观赏第二场的戏剧表演好不好? 生(齐声)好。师 有清我们的演员。(学生热烈鼓掌)
(演员倾情表演,观众凝神观看。表演结束学生热烈鼓掌)师 掌声说明同学们的表演是成功的,但任何事物也很难十全十美。请同学们进行评点。生 戏剧语言必须富有表情性,才能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短短一句话却充分表现了鲁侍萍眼看着周萍打自己的弟弟的复杂、悲愤、失望的心情,但表演者从语调到表情表演不够到位。表演整体还是很流畅的。
师 很中肯,没有表情的语言是僵化的语言。好,我们来看看这场戏的主要冲突在哪两个人之间产生?
生(齐声)周朴园与鲁大海。师 他们俩是什么关系?
生 鲁大海是周朴园的私生子。师 周朴园知道吗? 生(齐声)知道。
师 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儿子的?
生 冷酷无情、嘲讽打击,周朴园为了自己的利益已丝毫不念骨肉之情。生 老师,周朴园这个人太坏了,俗语说“虎毒不食子”,他比虎还毒呢!(学生大笑)
师 这位同学是义愤填膺了,他们的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生 周朴园是工厂董事长,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鲁大海是罢工工人的代表,两人之间是阶级利益的冲突,不可调和。
师 准确,政治课上得很不错啊!(学生笑)在这次父子俩的较量中谁是胜利者? 生 周朴园。
师 他用了什么手段来对付他的儿子鲁大海?大家不妨讨论一下,两分钟。(学生热烈讨论,老师巡视答疑)生 用金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分化瓦解工人队伍。
生 对态度坚决的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鲁大海毫不留情地予以开除。师 这与他对付鲁侍萍所使用的手段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议论纷纷,讨论热烈)生 都是软硬兼施。生 都想用钱收买人心,只不过鲁侍萍很有骨气,断然拒绝,甚至撕掉周朴园给的支票,而与鲁大海一道的其他工人代表是“软骨头”很轻易就背叛了自己的良心,出卖了工人的利益。
生 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的冲突中虽然虚伪、冷酷、无情,但多多少少还是有那么一点旧情在,而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时的做法让人体会不到丝毫的骨肉之情。
师 总的来说,在两场斗争中,老奸巨猾的周朴园都掌控着全局,运用卑鄙、奸诈的手段一一化解损害到他利益的危机,而他灵魂中丑恶狰狞的一面也在他的胜利中一步步突显出来,特别是在与鲁大海的斗争中更是戳穿了其伪君子的面孔,大家看看周朴园做了哪些昧良心的事情。
(学生阅读课文,用笔标注信息点,老师巡视)
生 为镇压工人罢工,命令“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生 “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他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
生 老师,我觉得他做的坏事应该不止这些,当鲁大海愤怒地揭露他时,周朴园已经变得恼羞成怒了„„
师 他在与鲁大海的冲突中不是一直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吗,怎么这时候失了态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 他的罪恶发家史一旦被揭穿将威胁他的名誉、地位与利益,他当然感到害怕啦。生 而他的失态正反证了鲁大海说的都是事实,因此他才会不顾仪态脱口而出“你胡说”,厉声说道“下去”,要不是周萍打断鲁大海的话,肯定还有更多的罪恶被揭露出来。
师 好,现在我们可以看出第二场戏中周朴园的性格比第一场有了哪些发展?
生 周朴园在第一场戏的自私、冷酷、虚伪基础上又添加了老谋深算、冷酷无情、丧失人性等特征。
师 好,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课文的第二幕戏中通过周朴园与鲁侍萍、鲁大海的剧烈矛盾冲突集中塑造了一位自私、冷酷、虚伪、老谋深算、丧失人性、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反动资本家形象。而戏剧艺术往往是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主题的,现在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本文的主题思想。请同学们讨论两分钟。
(学生热烈讨论,老师巡视答疑)
生 周朴园是《雷雨》中的核心人物,他是20年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反映出来的丑恶腐朽的特点也应是当时整个资产阶级的本质,因此我认为本剧塑造周朴园这个人物是为了揭露和批判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
师 有道理,不过,当时是资本主义社会吗?这种社会定性有点问题哟!生 当时不属于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 对,所以,周朴园虽为资本家,但却有着很浓的封建色彩,这在与他的妻子繁漪的冲突中反映出来,繁漪具有当时新式女性的特点,而周朴园却要以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去约束她。所以我们在分析主题时还应判断清楚当时的社会背景。请同学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 周朴园对工人们的态度还反映了剥削阶级的吃人的本质特征,这也应该是作者要批判的内容之一。
生 我觉得还应看到鲁侍萍与鲁大海身上反映出的无产阶级的坚贞而富于反抗的优秀
品质,他们是腐朽社会的掘墓人,也是未来中国的希望所在。
师 精彩,同学们的分析能力很强。下面由老师来总结一下:《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最后我们来看看作者为本剧取名“雷雨”有什么用意呢?
(学生轻声议论,时间为1~2分钟)
生 首先,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是和雷雨有关,比如:戏剧情节在一个“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湿潮的空气,低压着在屋内的人”的下午趋向高潮,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繁漪疯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这个罪恶的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
生 我认为作者这里是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课堂小结
师 一场雷雨下,周家死的死,疯的疯,旧世界的腐朽造成了人间的巨大悲剧,也毁灭了它自己,曹禺用悲剧《雷雨》控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震撼了当时的文坛。
布置作业
师 今天的作业就是写一篇《雷雨》读后感,谈谈自己阅读这部剧本的感受。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情节发展阶段:偶遇——相认——冲突——缓和
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
一、戏剧语言的主要特点有:高度个性化,丰富的潜台词,富于动作性。请阅读《雷雨》全剧,研究曹禺戏剧语言的独特魅力,撰写一篇小论文。
二、在《雷雨》中最复杂的就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问题,他对鲁侍萍的爱情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到底有没有爱过,仔细阅读《雷雨》说说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