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桂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与研究

时间:2019-05-13 22:3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桂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桂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与研究》。

第一篇:湘桂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与研究

中铁二局三公司湘桂项目部

农民工、劳务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与研究

王 超

按照公司党委宣传部的要求,就湘桂铁路建设中农民工、劳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部2010年农民工、劳务工的基本情况、三工建设情况

2010年,项目部农民工、劳务工日均超过800人,高峰时期达到1500人。这支劳动大军活跃在湘桂铁路建设的各个施工工地,为项目部安全、优质、高效、快速建设湘桂铁路做出了贡献。农民工、劳务工的大多数是家乡农村的佼佼者。从学历来看;初高中占68%,大专以上占6%,小学占26%。从他们来到湘桂项目所抱的愿望看,想多挣点钱的占71%,增长见识的占31%,寻求更多个人发展机会的占29%。调查表明,农民工、劳务工的收入与前年相比,有一定提高,对当前的工作是否会长久,回答肯定的有57%,否定的有39%。对现在收入比较满意和很满意的有64%,一般、较为不满和很不满意的有25%。

农民工、劳务工的生活环境较好。食堂卫生、干净整洁;居住区远离工作区;配备了热水器、饮水机、电视、床及床上用品等生活用品;在条件具备的工点还建成了篮球场。经

调查,满意的占65%,一般的占25%,不满意的占10%。

二、项目部农民工、劳务工总体思想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调查统计发现,项目部农民工、劳务工总体上具有正确的理想信念,积极的政治态度,认同党和政府近年来有关农民工、劳务工的政策与法律,关心项目部的发展与进步,能够融入项目部的文化生活。当前大多数农民工、劳务工的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第一,农民工、劳务工群体思想活跃,呈现出积极奋进的良好精神风貌;第二,多数农民工、劳务工责任感强,具有同情心,道德观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要求;第三,多数农民工、劳务工有正确的世界观,积极进取,并有积极的人生规划;第四,农民工、劳务工更加关心切身利益,其在政治和精神方面的主要需求与利益直接相关。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社会交往面小,生活圈子狭窄。农民工、劳务工在极其陌生的社会环境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以血缘、地缘和业缘为纽带的集聚现象。这种集聚大体缘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相当多的农民工、劳务工是在同乡、同族、同村的介绍或带领下来打工,因而形成不断连带、扩散的态势;二是要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中站住脚、扎下根,最可靠、也是最简洁的方式就是依血缘、地缘和业缘聚居;

三是由于农民工、劳务工为了保证有较为稳定的就业“位臵”和收入,同一来源的农民工、劳务工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和地域感情的联结中,常常一定程度聚集在某一行业。由于社会交往范围比较狭小,他们很少参加外向型的活动,互动主要在熟人范围内,当他们有问题时也最先想到动用亲戚老乡关系。

2、学习娱乐时间少,精神生活贫乏。农民工、劳务工中很多人都从事苦、累、脏、险的工作,而且每天工作时间很长。消遣的主要方式是看电视、录像(60%)和找亲友、同乡聊天(40%)。看电视看报时,最关注的内容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所在区域的事(39.4%)、与打工有关的事(26.6%)、国内外大事(12.6%),对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的关注相对较低。当情绪不好时,首先是找朋友倾诉(63%),次之是借酒消愁,再次是打电话给家人。据调查,工余时间,他们除了做些生活杂务外,基本上用来睡觉。所谓娱乐时间也只不过是看看电视而已,每周看电视4小时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61%,每周看书4小时以上的占42%,每周与亲友交往4小时以上的占24%。从农民工、劳务工的工余时间分配来看,他们的工余生活因劳动强度大及工作时间长而单调、枯燥,缺少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

三、项目部对农民工、劳务工实行“五同”管理 自湘桂项目建立以来,项目部推行了农民工、劳务工与

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在湘桂铁路近两年的建设过程中,项目部积极承担起促进就业、维护稳定的社会责任,大量招聘使用农民工、劳务工,增加就业岗位。项目部共计使用农民工、劳务工超过2千多人,既提高了农民工、劳务工的收益,同时也促进了项目部生产。

观念上倡导“五同”

项目部召开现场会推广农民工、劳务工“五同”管理模式,隆重表彰了在湘桂铁路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新型农民工、劳务工,逐步树立起农民工、劳务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维护农民工、劳务工权益是依法办事的新观念。

通过广泛宣传,项目部形成了农民工、劳务工是企业员工队伍的组成部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共识,营造出重视农民工、劳务工、尊重农民工、劳务工、依靠农民工、劳务工、维护农民工、劳务工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制度上保障“五同”

项目部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制度。切实执行《关于加强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意见》的有关规定,不断健全农民工、劳务工工作运行机制和维权机制,将农民工、劳务工工作与奖惩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项目部制订了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应急预案,完善了信息沟通、群体性事件报告和重大隐患报告制度。项目部按照公司规定与农民工、劳务工签订了劳动合同,明确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保险等内容,为实行“五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政治上体现“五同”

项目部党工委把推动农民工享有与职工平等的政治待遇作为农民工工作的重要任务,不断清除农民工在入党、入会、入团、教育培训、表彰奖励、提拔任用、参与决策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

据统计,项目部先后有2000余名农民工、劳务工加入工会组织,100多人被提拔到生产管理和技术岗位,20多人被评为项目部先进分子。

权益上坚持“五同”

项目部认真执行《认真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规定,不断加大维护农民工、劳务工合法权益的力度,认真落实同工同酬,保证农民工、劳务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项目部不断加大工程安全投入力度,广泛开展安全技能培训,认真落实劳动保护措施,积极预防职业危害,统一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切实维护了农民工、劳务工合法权益。2010年,项目部又在生产一线择优选聘10名农民工、劳务工为

兼职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与职工一样统一培训、佩戴臂章、持证上岗,并发放兼职津贴。

措施上落实“五同”

项目部认真执行《农民工培训管理细则》,建立起农民工、劳务工夜校,做到了农民工、劳务工与职工同学习;对生产一线人员按专业统一编组作业,广泛开展师带徒、一帮一活动,做到农民工、劳务工与职工同劳动;统一工作服装、统一作息时间、统一工作标准、统一纪律要求,做到农民工、劳务工与职工同管理;加强“三工”建设,统一生活设施、统一文化活动、统一医疗保障,做到农民工、劳务工与职工同生活;在工资标准上实行同工同酬,在单价核定上不搞双重标准,做到农民工、劳务工与职工同报酬。

农民工、劳务工工作的不断加强和“五同”管理模式的推广,既惠及了2000多名农民工、劳务工及其家庭,也极大地增强了项目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促进了项目部的和谐发展。

四、农民工、劳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民工、劳务工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存在令人堪忧的一面。农民工、劳务工作为弱势群体处在施工作业的基层,其心理素质和经济能力都比较薄弱,且其在短期内思想观念、文化素养、劳动技能等难以达到当前的主流水准,因此,部分农民工、劳务工在对待政治民主、劳动就业、社会生活等

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误区,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明确的理想信念和政治追求,对大是大非问题认识模糊;第二,部分农民工、劳务工欠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第三,政治民主与法制意识淡薄,不善于理性处理事关大局的问题;第四,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开拓创新意识不足,不利于其自身进步;第五,文化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生活空虚。这些问题已经引起项目部的高度关注,并开始着手帮助农民工、劳务工解决在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深入细致地开展农民工、劳务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成为项目部目前开展农民工、劳务工工作的根本方向。

五、加强农民工、劳务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加强农民工、劳务工思想政治工作,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构建和谐社会,突出以人为本;要贴近农民工、劳务工的实际生活,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妥善解决涉及农民工、劳务工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加强领导和引导,创新地开展工作。

1、重视农民工、劳务工的组织建设。农民工、劳务工不同于传统产业工人,他们人员分散,未形成内在凝聚核心。要积极吸收农民工、劳务工参加党团组织。加强对农民工、劳务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定期组织活动。要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农民工、劳务工的优秀分子

加入组织,通过党组织带动和引导农民工、劳务工群体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创新工会组织体制和工作方式,拓展农民工、劳务工的入会渠道。在农民工、劳务工中组建工会或吸纳农民工、劳务工参加现有的工会组织,是从整体上维护农民工、劳务工合法权益的根本之策和长远之策。

2、加大社会舆论宣传,改善农民工、劳务工的社会状态,促进农民工、劳务工思想进步。针对农民工、劳务工群体以青壮年为主的特点,要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采取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

3、关心农民工、劳务工疾苦,着力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农民工、劳务工的合法权益。当前,农民工、劳务工群体最关心的是劳动权益保障。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切实帮助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以吸引和团结农民工、劳务工,增进项目部的向心力、亲和力。⑴切实解决农民工、劳务工劳动权益受损害问题,保障农民工、劳务工合法权益。⑵扩大农民工、劳务工的公共参与,积极促进农民工、劳务工融入主流社会。首先,完善选举制度,健全农民工、劳务工利益表达机制。现有制度安排尚不能满足农民工、劳务工的政治参与需求,甚至排斥农民工、劳务工参与民主化进程。有必要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农民工、劳务工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的问题。

4、推动企业先进文化建设,引导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努力满足农民工、劳务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农民工、劳务工大多工作、生活在施工生产现场,受所在地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影响大。加强农民工、劳务工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要利用先进文化潜移默化农民工、劳务工,凝聚、鼓舞、激励农民工、劳务工。文化上融合了,其他方面的融合就容易得多。

单位应兴建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单位应当投入一定资金兴建职工文化娱乐设施,为农民工、劳务工余生活提供活动场所。设立体育设施便于农民工、劳务工锻炼身体;设立阅览室,订阅相关图书资料,引导农民工、劳务工学习知识;设立企业网吧,免费为农民工、劳务工提供上网服务。企业还可以举办有农民工、劳务工参加的职工运动会等。

5、结合素质教育与职业培训,增强农民工、劳务工谋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民工、劳务工整体进步。

⑴通过道德、法制、职业技能等多层次教育,增强农民工、劳务工自我发展的能力。帮助农民工、劳务工提升自身精神生活的质量,维护农民工、劳务工群体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和生存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形成改变生存状况所必须的积极心态和精神动力,改变农民工、劳务工群体生存状态。

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要坚持学历教育和

技能培训相结合,鼓励农民工、劳务工在工作之余参加自学考试或到各类成人学校进修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他们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⑶合理疏导和解决矛盾,及时化解冲突,全面促进社会和谐。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客观上存在利益差异,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庞大的农民工、劳务工群体如果无力通过制度性渠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会通过非制度化或暴力的途径来表达不满,那么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畅通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建立及时解决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①健全纠纷解决机制。对农民工、劳务工合法利益的保护与救济是有效消解矛盾冲突的基本途径。要依法保障农民工、劳务工的表达自由,注意疏通合法的民意表达渠道,健全和完善正常的缓和冲突、化解矛盾的机制。要引导农民工、劳务工依法通过检举、控告、仲裁、诉讼、信访等正常的渠道、依法反映他们的意愿与要求,尽可能通过制度性途径消解矛盾。②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农民工、劳务工群体性事件。对每一起群体性事件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努力化解矛盾与冲突,及时有效地平息事态。要多做疏导、化解、劝阻工作,尽快缓解矛盾。要尽力解决农民工、劳务工的合理要求,一时不能满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以求理解;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讲清政策。

第二篇:加强中央企业农民工、劳务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与研究

加强中央企业农民工、劳务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与研究

——西安通号处开展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中铁电化局集团西安通号处是专业从事铁路通信、信号、电力、城市轨道、交通机电、高铁客服等工程以及铁路道岔融雪、防灾产品制造的企业。建成了新丰编组站、京九电化改造工程、包西铁路、武广客专、包茂高速小康隧道等工程,足迹遍全国各大铁路局,融雪和防灾产品成功打入地铁和客专市场。目前,西安通号处基本没有使用传统意义的农民工,我们所使用的非正式员工分合同工和架子工两种。据统计,处下属14个单位有合同工314人,架子工400人,我处所属单位正式工与合同工、架子工的构成比例为1:1:2,所以非在编人员约占总人数的75%,为便于调研在这里统称为农民工。

我处农民工特点及思想分析

根据专项调查统计情况分析显示:

第一,农民工年龄性别特点分析:我处农民工以18至30岁的青壮年农民占绝大多数,达90%;31至40岁的占10%;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男性为主体。

第二,农民工待遇分析。我处合同工性质农民工采用派遣制,在用工上与派遣单位签订用工协议,将签订有用工协议的人员分派到施工一线,统一集中管理。在管理上实行统一员工化管理,考核,合格者续用,不合格者退回派遣

单位,劳动上采取同工同酬,月工资收入平均为1600-3000元,均享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架子工性质农民工采用招聘制,由基层单位招募,通过筛选,与正式工、合同工统一集中管理,劳动上采取同工同酬,月工资收入平均为1600-3000元。

第三,农民工性格特点分析。我处农民工不管是合同工还是架子工大多从小在农村生活,受家庭和环境影响,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由于思想意识比较陈旧和保守,生活目标也非常现实。

第四,农民工受教育情况分析。因为专业限制,我处合同工性质农民工均拥有高职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44%,架子工性质的农民工均拥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品,占总人数的56%,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相对较好。

第五,农民工中易产生的消极情绪分析。目前,合同制性质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处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正在逐渐演变为主力军。但是因为工程不连续致使他们的思想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在工作、生活中基本上抱着一种临时心态,对所在企业缺少“主人翁”的态度和责任感,部分人员处于一种“做一天工人,挣一天工钱”的临时状态。

我处在农民工使用上的好的经验做法

第一,以加强组织和管理为根本点,把农民工思想政治

工作与推动施工生产结合起来。将农民工党员纳入到基层单位党工委统一管理,坚持“六纳入”工作原则,即从组织建设上纳入,凝聚农民工党员;从思想教育上纳入,引导农民工党员;从党的活动上纳入,组织农民工党员;从学习培训上纳入,提高农民工党员;从日常生活上纳入,关爱农民工党员;从激励关怀帮扶上纳入,维护农民工党员。使农民工中的“口袋党员”、“隐性党员”主动亮出身份并转来组织关系。通过形式多样的管理方式,在思想上重视、在感情上沟通、在工作上依靠,让农民工切实感到自己与正式职工毫无区别,做到农民工与正式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克服了他们的“雇佣”心理、消除了他们的“打工仔”心态。

第二,以关心人、凝聚人为出发点,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关爱服务农民工结合起来。把一件件温暖人心的好事实事润物无声地做到农民工心坎上,用制度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充分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做到同工同酬,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到每一个农民工手中,抢工期时的奖金分配方案与正式职工同等水平,坚持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和节日慰问等活动,把工作经验丰富、技术拔尖的合同工性质农民工培养成骨干,根据管理和技术工种的配备需要,把经过长期合作考验的骨干转为正式职工的制度,极大地激励了农民工的工作热情。

第三,以精神文明活动为切入点,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提升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结合起来。想方设法把农民工组织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活动,丰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组织农民工党员参加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和劳动竞赛,结合施工一线生产实际,开展“党员科技管理创新行动”、“党员先锋工程”等专题活动,引导农民工在施工生产、质量安全、工期效益等重大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贡献。在工地配套建设文体活动室和篮球场,给每个工班配备电视机和各类文体用品,铺设宽带网,开展篮球赛、棋牌比赛等文体活动。

第四,以夜校为教育平台,在传授劳动生产技能的同时,不断提升农民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教授有吸引力的内容,让农民工自觉听课,开展一系列岗前培训,做到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不上岗、特殊岗位没有专业操作证不上岗。培训内容做到安全操作规程、质量管理知识、业务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在师傅带徒活动中,将思想引导也纳入教育内容之中,要求师傅不仅要传授技术技能和文化知识,还要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农民工徒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业心和责任感。

几点启示和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得到一些启示,对在农民工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强化组织管理。明确用人单位责任,管好自己的队伍明确用人单位对所聘用农民工有组织管理和教育的责任,发挥工会、行业协会作用,探索农民工自我管理方式,形成有挂靠、有组织、有支撑的管理模式。

第二,强化权益保护。用人单位必须与农民工签订合同,创造安全良好工作条件,购买意外伤害等保险,以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就业权和生活权,保证按时发放工资,防止劳资双方矛盾激化。

第三,强化教育培训。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丰富和拓展农民工夜校内容形式,在注重对农民工生产技能等培训的同时,注重对法律基本知识、城市实用生活规则、文明礼仪和思想道德教育等培训和教育。组织引导农民工参加各地各部门组织的各项文明创建活动。

第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流动党员登记注册制度,在生产班组或社区等基层单位组建党支部,开展党组织生活活动。开展实用型的微型党课进工场活动,树立优秀农民工党员典型。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向党组织靠拢。

第五,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农民工社保、医保转承,做好居住地社区主动介入服务等社会保障工作。加大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力度组织开展文体比赛等活动,丰富农民工业余时间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篇: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与研究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摘要: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

关键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农村经济农民工经济收入农村子女教育状况正文:

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过程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光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城市孩子的种种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样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稍有失当就可能增加社会边缘人群,他们就有可能滋生出多种反社会心理,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抚慰和恰当的矫正,就有可能外显为非正常的,甚至违法的社会行为,其中一部分,可能会走上犯罪,乃至反社会道路,其结果必然给社会治安带来压力,给城市生活造成威胁。据悉,部分城市出台了多项举措保证民工子女的就读,给他们以同等的“市民待遇”,使他们与城市儿童一起茁壮成长。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34.4%的外来打工者全家月收入不足800元,而每学期要为孩子花费400元以上的打工者占81.7%。62.5%的外来民工子女将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上,生活极其单调,只有13.5%有课外阅读的习惯;48%的孩子渴望能得到与当地孩子同等的待遇,他们在学校里常常感觉自己是一个异类,这使他们缺乏自信;73%的孩子成绩中等偏下,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家庭经济压力和来自社会的压力,地域差别与成绩不理想的现状使他们在学校里更多地选择沉默和独处,学校因此要及时制定应对策略,不断缩小民工子女与本地生的差距是当前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难以缩小的地域和城乡差距,使得民工子弟小学成为城市基础教育的现实补充。中国社会是一个差异性极大的社会。这种差距已有长久的历史,今日中国社会的突出问题之一,仍然是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同处在一个历史时期,既有非常原始的农耕社区,也有达到欧美水平的后工业化发达社区,比如上海的浦东社区。一般说来,中国城市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等,都是农村所无法比拟的,尤其是中西部落后的农村与东部沿海一些发达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差异如此悬殊的社会结构,在世界上并不多见。

存在原因:

(一)社会现状方面

当我们在考察城乡地域差距时,更在民工子女中发现存在的隐性“心理”差距。现存的教育和社会体制使流动到城市的农村人口完全被当作廉价劳动力,且是暂时的劳动力,用完即被打发回老家,根本不被当作城市社会的一员,因此他们在城市里的种种社会性需求都被无意甚至有意地忽视。在公立学校“借读”的流动儿童,尤其是那些农民工的子女,由于户口不在当地,经济条件薄弱,常被公办学校的城市子女另眼相看;由于父母工作、家庭住址流动性太大,学校有时会疏于管理;由于没有学籍,成绩因此不计入教学考评,甚至无机会参加评三好和一些竞赛。诸多原因让一些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在公办学校相处时,时刻都会在心理上感到自卑和不平等,心态扭曲,他们一方面羡慕公办学校良好的条件,但更多时候却更愿意到民工子弟公办学校上学。这是一个亟须人们警惕的现象,流动人口的孩子已感觉到了城市孩子与自己的差别,和这种差别在城市壁垒面前的难以逾越。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将加深他们的被歧视感和对立感,而长期处于社会边缘的“第二代”,他们可能会趋于“激进化”。

(二)家庭现状方面

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程度

在受调查的508名学生家长中,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不多,仅占18.3%,由此可以看出,有一小部分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家庭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儿童心智发展的基础,据了解,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家长,其子女在学校各方面表现也都是非常不错的。表中显示认为家庭教育比较重要的家长占67.3%,占大多数(但这类家长说话模棱两可)他们认为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孩子的品格形成主要取决于家庭的早期教育,孩子成长的道路很长,很艰巨,需要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此表还可看出,认为家庭教育不重要的占14.4%,这一小部分家长认识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学前班这段时期还不懂事,家长没法教育,孩子上学前班开始,就进入学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责任,这种错误的想法及做法,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或造成严重的后果。

2.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有些家长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教育只能泛泛而谈,过于简单,对孩子实施“打骂”式教育的占42.3%,大有人在。据了解,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在学校里不是油滑成性,就是性格孤僻。有10.4%的家长能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他们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面前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希望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树立良好的形象。有9.6%的家长提倡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但据他们自己说,有时家长自己做得就不够,不能以理服人,所以根本说服不了孩子。另外,还有37.7%的家长干脆不管孩子,听之任之。据了解,大都的说工作太忙,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有的干脆就不想管,认为有学校、有老师管,家长就不用管了。

3.学生对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

现在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有些家长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管得过多,时时事事都管,不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给孩子动手动脑的机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也使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人格、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伤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由表四可见,希望父母管得多的占总数的4.8%,据他们自己说,平时父母管惯了,离开父母什么都不会做。而希望父母少管的孩子占11.6%,他

们希望父母给孩子点自由,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小孩子都愿意听赞扬的话,不管做的对与错,都希望得到家长的鼓励,这样的学生占65.4%。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打骂,有的孩子甚至当着父母的面说:“如果你们再打我,我就离家出走。”可见,打骂这种教育方式是万万要不得的,还有18.2%的孩子希望能自我教育,要求家长给提出计划或指导性意见,让孩子自行处理一些事务,最后家长可检查验收。不过有一点值得提出,民工子女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较强,这正应了一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由上述调查可以看出,当前民工子女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长为工作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听之任之的情况比较普遍。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甚至是拔苗肋长、操之过急。

(3)家庭气氛及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不良影响。

(4)家长主观上重视,心理明白;可客观上无暇顾及,一旦子女与自己所期望的不符,出现“压服”,打骂的情况比较严重。

(5)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不同步,家庭内部教育意见也不统一,使孩子无所适从。

(6)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程度不够。

解决方法:

一.社会扶持,培育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1)政策扶持:放宽入学标准

政府应该更积极地落实“两为主”的政策,积极宣传,认真落实外来务工子女在本市入学的政策;减免学杂费,保证他们能接受义务教育,不得违规收费;给予外来务工子女学校财政支持,以此保证更多外来务工子女能融入上海的学校,更快乐、更轻松地学习。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主渠道作用,扩大招生容量,完善借读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减少收费项目,加强学籍管理,为外来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发挥民办学校的补缺作用。外来务工子弟学校“作为不合理的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特殊产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政府在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投资和大量建设新校的情况下,对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应确立“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在规范外来务工子弟学校的同时,抓紧制订地方性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学校设立标准,扶植具备相应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帮助他们改善条件和提高质量。

(2)社区扶持:社区参与共建

加强社区教育对改进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情况也是非常有效的。社区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体制,它不是简单的社会教育,而是整合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大教育网络。

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的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为服务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二.学校方面

(1)建立档案,做到有的放矢。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师只有掌握外地生的心理状况,才能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了解其心理的变化,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纠正不良的心理状态。为此,我们实验班建立了档案库,并要求任课老师通力合作,对

外地生的学习态度、动机、精神状况、思想表现、智力情况等较为突出的不良性格及情绪随时与班主任交流,以获得第一手材料,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外地生的不同特点,不同心理状况,制定转化计划,选择恰当、灵活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心灵”治疗工作。并建立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

(2)关心温暖,融入集体怀抱。

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数在农村长大,由于与父母接触时间短,加上所处的环境艰苦,造就了学生都很“懂事”。进入新的陌生环境学习,他们渴望与老师、同学进行平等交流,渴望在班级中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为此,老师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与他们坦诚相待;多些耐心和关爱,给予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尊重理解他们,时常给予鼓励和赞美。正确的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被歧视感与对立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

(3)转变意识,家校密切配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经调查,外地生的许多不良习惯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为此,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会,分析解决民工子女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举办讲座,指出压抑孩子发展,有损孩子人格的种种不当的教育行为及其危害性,并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孩子,还要与那些优秀家长多交流,多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教子经验。

(4)加强师德教育,开展融合教育。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应该是一视同仁,体现平等。⑴.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保证来厦务工子女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教师应针对来厦务工子女的学习现状以及他们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开展对务工子女的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个别辅导。⑵.重视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希望,帮助消除来厦务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心理门槛,克服这一群体因为户籍等原因而产生的自卑、消极心理,培养自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形象,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5)构建校、社、家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实践者和执行者必须主动带动家庭。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地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评价反馈给家长,并了解家长对子女、对学校工作的期望,以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指导任务。

(6)推行电子学籍制度,强化流出地政府的责任

“今天注册,明天走人”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更为不利的是,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难以有效监控这类学生的受教育状况。因此,可推行建立电子学籍制度,规范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全国电子学籍管理系统联网,在为来厦务工子女入学、转学提供有效服务。也有助于全程跟踪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情况、辍学情况,保证务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参考文献:朱晓斌,《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朱力,《中国民工潮》[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

3庞翠明,《谁来照看孩子——从“托教”中探析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困惑和需求》 4沈百福,《关于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

5段成荣、刘伟、李贺、杨轲,《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人口学特征》张斌贤,《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第四篇:农民工回流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农民工回流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前言:全球金融危机向中国的蔓延,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踏上了返乡的路途。据相关统计我国2.3亿农民工中,像“候鸟”一样迁徙的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3亿,这一庞大的就业群体将流向何方,如何帮着他们解决重新就业问题,是亟需社会各界重视与研究的问题。

保康属湖北省襄樊市唯一的全山区县,被列入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之一,劳务收入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一条主要途径。出现了农民工返乡回流潮后,保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安排相关部门开展对农民工回流情况的专项调查摸底,分析原因。

一、农民工返乡情况的调查

县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各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逐村调查、登记返乡人员人数。据初步统计,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5万多人,且绝大多数是靠出卖苦力获取劳动报酬,截止去年12月4日已返乡人员达2989人,占全县务工人数的5.74%。大多数返乡人员主要集中在建筑、电子加工、服装加工、玩具加工、鞋业制造、餐饮服务、煤矿开采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对劳务增收造成一定影响。

二、农民工返乡情况的原因

1、外出地部分出口创汇企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产品滞销,企业遭遇困难,经济效益差并停工停产、减员减薪。

2、城市生活费用较高,部分被解雇的农民工一时难以找到新的工作,只能选择返乡;

3、外出地部分企业借金融危机之机休养生息,调整产业结构,更新生产加工设备设施,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少数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差、年龄偏大的农民工转岗转业困难,而且用工单位又不愿在外来农民工技能提升方面投入资金,因而被迫返乡。

4、受惠农支农政策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农民工选择返乡从事农业。

5、一些农民工经过数年拼搏,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返家乡进行二次创业。

三、农民工返乡情况的经济研究

1、农民工回流不会是长期现象

农民工回流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是由于金融危机影响而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金融危机预计还会持续两到三年,但农民工回流不会持久,不久的将来这个现象将会逐渐稳定,数量也会慢慢趋于稳定。有人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就业上会对农民工造成一定的排挤和挤压

“农民工和大学生,首先两者的定位就不一样。大学生属于复杂性劳动,对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较高,两者的就业基本不重合。”

对于解决农民工回流问题的根本措施,主要有三:一是依靠原住地的政府给农民工创造岗位,在就业方面尽可能提供便利,创造就业机会,如在税收、场地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二是加强对农民工在技术上的就业培训。三是各地户籍管理制度要放开,加大力度,有助于农民工稳定在所工作的城市,放心地在工作地工作,缓解农民工返乡的潮流。

2、努力引导农民工向非农产业转移

由于春节临近,再加上经济的衰退,今年的农民工大潮要比往年凶猛得多。农民工提前返乡,把城市失业问题转移到农村地区,但农村地区往往也处于农闲时节,这就给基层农村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春节过后,返城大潮也势必对城市经济带来影响。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是引导他们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也是促进他们增加收入的重要方式。要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首先要扩大对于他们的用工需求,而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工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

城乡之间的就业问题是密切相连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制定促进就业增长的各项措施时,需要本着城乡二元统筹兼顾原则,不断缩小城乡经济差距,这才是避免农民工大潮潮起潮落的关键所在。

3、三管齐下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首先,帮扶企业,尽可能减少下岗农民工,对已经下岗的农民工尽快启动大规模再培训计划。应意识到,上千万农民工待岗时期半年或一年以上,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为此,汤敏强调,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应该等同于建设投资,甚至比建设投资更加重要。

其次,开发并发展农民工就业新市场。比如说,保姆市场是除建筑施工以外农民工的第二大就业市场,目前保姆市场容纳劳动力已达1500万人。但是,由于其市场不规范,加之各种社会保障缺位,大量农民工不愿意进入。汤敏表示,如果能对保姆市场加以规范,将能再吸纳上千万劳动力。

第三,加紧推出农村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近日完成的《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中建议,2012年之前,中国应完成建立全覆盖的包括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医疗保险标准。

推出完善的农村社会福利体系,在目前情况下对国家的资金压力并不是很大,还有助于增加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加国内消费。

四、农民工返乡情况的影响

大量农民工返乡,将可能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一是加大就业压力。受金融风暴影响,全球、全国经济将持续疲软,我县也不能独身其外,加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岗位有限,受金融危机影响岗位更加紧缺,大量农民工回流,预计将对全县就业形势造成较大压力。

二是加大社会治安管控压力。由于受就业形势的影响,部分返乡人员将很难找到工作,一些年轻人因习惯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回乡后生活不习惯,又无新的工作,情绪容易波动,可能会惹是生非,甚至相互纠集,违法犯罪,从而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压力。

三是加大群体性事件防控压力。根据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09年将是各类社会矛盾比较集中和各类群体性事件高发的一年。同时,随着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若长时间无法就业,无经济收入来源,心态就会失衡,邻里纠纷、山林和土地纠纷、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安置矛盾、煤矿与周边地区群众矛盾纠纷等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如排查调处不及时、不妥当,极易酿成群体性事件,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五、农民工返乡情况的应对

对农民工大量返乡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研究相应对策措施,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大限度地为返乡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使其经济收入不出现大 的滑波,基本生产生活能得到有效保障,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宣传,合理引导。

要做好农民工返乡后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理性正视失业返乡的暂时困难,及时更新观念,开拓视野,面对农村劳动力明显短缺问题,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中,投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尤其是要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全面普及各项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反映合理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

(二)深入调研,掌握动态。

按照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群众工作年”的要求,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开展全面的摸底调查,掌握返乡农民工数量、年龄、性别、技能特点和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培训要求、心态变化、利益诉求,以及返乡后的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返乡农民工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动态监控和分析。政法机关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政法干警大走访”活动,进村入户了解返乡农民工想什么、盼什么、需什么,积极为他们解疑释惑,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强化培训,提升技能。

要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整合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教育、扶贫等培训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免费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重点围绕当前返乡农民工转岗就业需要开展新技能培训,围绕回乡创业开展创业培训,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帮助返乡农民工变“暂时失业”为“调整充电”,提升其就业、创业技能,增强其发展后劲。

(四)多管齐下,促进就业。

要主动走出去,收集沿海劳务输入大省用工信息,巩固长期劳务输出合作关系,积极开辟新的市场,探索“求职、培训、就业、维权”四位一体的劳务“直通车”输出模式,促进劳务输出。加大社会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在县内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中,尽量满足返乡农民工就业,力争让返乡农民工“回县不回乡”,尽快在家门口再就业。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支持有一定资金、技能和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发展种植、养殖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促进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机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依托农田水利建设、荒山荒地改造、沼气等农村能源建设、道路交通建设等项目,引导返乡农民工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五)改进服务,维护权益。

要开辟返乡农民工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理重大劳务纠纷和集体劳动争议,协调输入地有关部门和企业,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兑付等问题。免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失业补偿和职业病医疗等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对生产生活确有困难的返乡人员,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扶贫开发、社会救助等渠道,确保返乡农民工有房住、有地种、有衣穿、有饭吃,有病能就医,子女能入学。

(六)严密防控,确保稳定。

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大量农民工集中返乡可能对经济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和压力,全面掌握社会动态和返乡农民工心态,尤其要及时掌握各种苗头性问题,全面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大量农民工返乡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要我们引导得好、解决得好,返乡农民工将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关于“90后”农民工的研究调查

关于“90后”农民工的研究调查

2005年,我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具体主持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后来,因为到地方工作,没有再做专门研究,但一直在观察农民工问题。通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我日益感到,对新一代农民工即1990年后出生的农民工,应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这不仅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和政策选择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

进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尤其是城镇化具有特别意义。

三代农民工

据多部门的分析估算,一般概念上的农民工约2亿多人,其中进城务工的在1.5亿人左右。对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农民跨地区打工现象,我一直是观察者和亲历者。1987年,我在团中央当青农部长,同当时的国务院“三西办”(甘肃的定西、河西,宁夏的西海固地区扶贫办)合作,开展了农村青年“东西互助、以劳助学”活动——组织“三西”地区的农村青年到苏沪浙地区的乡镇企业打工,让他们学知识、学技术、学管理,开阔眼界。当时的想法是,为西部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培养一批员工,同时增加西部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当然,随着活动的扩大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西部青年留在东部地区,没有再回家乡。可以说,这批人是最早的打工仔和打工妹。20多年过去了,组织那场活动所带来的东西部地区观念碰撞的强烈程度、东西部青年沟通的重要意义以及远距离跨地区劳务输出带来的种种问题,至今仍历历在目。不过,对当时那样一个创意性活动所具有的时代意义,我是后来才逐渐认识到的。

从那时起,由于工作原因,我一直在关注农民工现象,亲见、亲历了三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是上世纪80年代农村政策放活以后出来打工的农民。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以后,生产效率提高,地不够种了,劳动力有富余,同时农民又有了自主支配劳动的权利,于是一部分农民就出来打工。当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在乡镇企业打工,亦工亦农,离土不离乡。时至今日,这一代农民工早已人过中年,除了少部分具有技术专长或管理能力的人成为企业经营者,大部分人已回到农村。因为是“洗脚上田”、进厂务工,他们应该算作第一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民,随着90年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外向度大幅提高而外出打工。这部分人是目前农民工中数量最多的,是我们重点研究和政策针对的农民工主体。外出进城打工是这代农民工有别于上代农民工的显著特点,他们一般都有10年左右的打工经历,大多在建筑业、加工业、纺织业、出口企业打工。这部分农民工的城镇化走向是有所不同的:一部分有技能、有管理能力的人成为企业生产骨干,留了下来;还有一部分有文化的女工也留了下来,不少嫁给了城里人;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随着年龄增长,挣了一些钱而选择回乡。近几年,农民工队伍中出现了一个新群体,就是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当然模糊一点也包含80年代末出生的,可统称为“90后”,他们算是第三代农民工。最近几年新增加的农民工主要是这部分人,他们基本是进城打工,估计有4000万人左右。虽然在数量上他们还不占主体,但由于其特殊性和今后的成长性,值得高度关注、深入研究。

“90后”农民工的新特点

“90后”农民工有别于前两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他们从来没有种过地,对土地没有父辈那样的感情,对农村没有父辈那样的依恋。这是其最鲜明、最突出的特点。他们进城打工,很大程度上不是基于生存需求,而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把打工作为寻求进城的机遇和途径。简而言之,他们出来打工,根本就不想再回农村。第二,这批人都念过书,具有初中文化,其中相当一部分还具有高中文化。因为有文化,再加上他们是在电视机、手机的伴随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比较了解外部世界,知道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城市文明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到城里不管干什么都比在农村好,是他们比较坚定的信念。第三,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独生子女,有些就是上一代农民工在城里生的孩子。他们较之父辈,生活是优越的,没有挨过饿,没有受过冻,温饱问题在他们头脑里没有概念。因此,他们在城里打工,忍耐力和吃苦精神远不及父辈。这一点已经在就业结构中体现出来。上一代农民工很多是制造业的操作工,在生产一线就业,而“90后”农民工则主要在服务业就业,如卖服装的、卖保险的、搞推销的较多。这也是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出口行业一方面生产困难、另一方面招工困难的原因之一。第四,他们心理平衡度较差,难以接受“被歧视”。他们的父辈进城打工,尽管遇到很多困难,吃了很多苦,有很多不如意,比城里人干得多却挣得少,有时还遭人白眼,但通过纵向比较,总觉得比在农村好,比其他农民好,因而比较能够接受城里的不公平待遇。而新一代农民工受现代开放社会影响,已经具有了朴素的但有时又有些盲目的平等和民主观念,对城乡差距、一城两制现象不认同。他们要求和城里人一样平等就业、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甚至得到平

等的政治权利。现在开始增多的劳资矛盾以及农民工维权的呼声和事件,与此不无关系。

农民工融入城镇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年均新出生人口估计约为1500万,其中大部分出生在农村,他们是今后一段时间最主要的新成年劳动力。其中,一大部分人没有进入农村劳动力行列,而是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由此将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是城市里“90后”农民工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另一方面是农村务农的青年劳动力缺乏。从城市方面来讲,需要前瞻性地研究“90后”农民工大量增加带来的新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新对策。

让“90后”农民工有序成为城里人。这应该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现实出发点。其主要理由:一是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也必然造就一批新市民,实际上现在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已离不开农民工;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管理体制已经没有办法把他们拒绝于城市之外,或者把他们再送回农村,不管你是否欢迎他们。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下滑,大量农民工失业,但“90后”农民工并没有返回农村务农。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在城里游荡,或在农村闲逛。鉴于此,积极的思路是使他们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怎样。

放开发展中小城市。我国的大城市、一线城市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逊色,落差大的是二线城市和中小城市。我国人口膨胀也表现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城镇化扩张的重点。应该放开中小城市的户籍,敞开城门;加快县城建设,发展县域经济。从农民工的角度讲,他们到城里打工,然后回到小城市居住和生活,既符合他们的进城愿望,也符合他们的收入水平。中小城市和县城,将成为农民工城市生活的新家园。

做好文化和法律等方面的工作。应加强对“90后”农民工的思想引导,减少其由于进城务工心理准备不足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城里的教育、文化、法律机构和教育、文化、法律工作者应重视他们的存在,把他们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活群体来对待,向他们开放城市文化设施,将其纳入城市文明、法律和公共规范的轨道上来,使这些新市民和老市民有机融合、和谐相处。总之,城里人对他们的态度应该是:用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同化他们,而不是排斥他们。绝不能在城市里再搞出个“二元结构”,防止出现一些国家现代化大城市边缘的“贫民窟”现象。

发展面向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加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初中毕业生进行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职业培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招收农村高中毕业生,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企业的工作和城市的生活。无论是从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还是从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角度来考虑,都要大力发展农民工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

支持和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采取政策措施支持返乡农民工发展规模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农产品初级加工业以及农村服务业。农民工中的能人和在城里打工的少部分成功人士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返乡创业将会给农村发展带来活力。这方面已有一些成功典型,应该大力宣传。

考虑到“90后”农民工的现实特点,在农民工的城乡双向流动中,从城市流回去的数量将会大为减少,从农村净流出的速度将会明显加快。农民工成为新市民以及我国基本完成城镇化的进程,有可能加快。我们在宏观决策、工作部署、政策积累上都应有相应的准备。

下载湘桂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桂农民工思想政治工作调查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工回流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推荐5篇)

    农民工回流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前言:全球金融危机向中国的蔓延,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踏上了返乡的路途。据相关统 计我国2.3亿农民工中,像“候鸟”一样迁徙的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3亿,......

    湘桂开工报告管理办法

    湘桂线建设开工报告审批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湘桂线建设开工审批管理,并贯彻落实铁道部关于铁路大中型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保证湘桂线建设的顺利进行,严格开......

    安徽省农民工群体生存状态调查与对策研究(范文模版)

    安徽省农民工群体生存状态调查与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安徽省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工这个庞大而又特殊的群体成为其建设的主力军,为安徽省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诸多现实问题......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 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是企业所有工作的生......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研究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研究一、高校学生思政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生活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热情奔放,思......

    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调查问卷您好!我们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项目组的调研人员,如果您方便,现在耽误您十分钟的宝贵时间,协助我们填写一......

    进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调查与研究(共5篇)

    进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调查与研究摘要: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在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其就业权益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现状及主要表现,通过分析找出农民工......

    农民工子女调查

    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寒假实践报告 (一)农民工子女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不容乐观的现实 随着发达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群体进城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提高。农民工子女大量随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