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第七次周考考试语文试卷R

时间:2019-05-13 22:2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第七次周考考试语文试卷R》,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第七次周考考试语文试卷R》。

第一篇:2012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第七次周考考试语文试卷R

1.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八则)②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陈涉太息曰:“嗟乎!。(司马迁《陈涉世家》)④长江悲已滞。(王勃《山中》)⑤吴楚东南坼。(杜甫《登岳阳楼》)⑥临风一唳思何事?。(白居易《池鹤》)⑦?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⑧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⑨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⑩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葛天民《迎燕》)

2.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八则)②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陈涉太息曰:“嗟乎!。(司马迁《陈涉世家》)④长江悲已滞。(王勃《山中》)⑤吴楚东南坼。(杜甫《登岳阳楼》)⑥临风一唳思何事?。(白居易《池鹤》)⑦?月晓风清欲堕时。(陆龟蒙《白莲》)⑧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⑨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⑩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葛天民《迎燕》)

3.古诗文填空。(6分)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杜牧《赤壁》)(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4)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有机肥迎来了好机遇

①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一句话点明了农家肥对于农业生产的超凡地位。不过,这已经是老皇历了。叫好不叫座,明知有机肥比化肥好,但农民就是不爱用,这正是目前有机肥推广所面临的最大现实。

②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肥效长,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还可以防止土壤板结,提升粮食、蔬果的品质和口感。不少人觉得,现在的蔬果好像比过去好看了,但却没有过去的香了。一定程度上说,这也楚化肥已经全面取代有机肥地位的后果之一。

③因此,严格控制化肥的过度使用,推广有机肥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政府要制定有机肥使用的补贴政策,保护农民使用有机肥的积极性,确保他们应有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土地的污染和退化,保证耕地的质量和粮食、蔬果的品质和口感。相信有机肥在未来还是大有一番作为的。【小题1】第②自然段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③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过度”为何不能省去?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文(14分)魏公子无忌方食,有鸠飞入案下,鹞逐而杀之。公子暮为不食,曰:鸠避患归无忌,竟为鹞所得,吾负之。为吾捕得此鹞者,无忌无所爱。?遂得鹞二百余,左右欲尽杀之。公子恐有辜,乃自按剑至其笼,曰:昨捕鸠者,当低头伏罪;不是者,可奋翼。一鹞独低头,不敢仰视。乃取杀之,尽放其余。名声流布,天下归焉。

【注释】①魏无忌:即信陵君,魏国的军事家,为人宽厚仁爱、礼贤下士。②鹞:指鹞鹰,中型猛禽,擅捕蛇、鼠、蛙和小鸟。【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魏公子无忌方食()左右欲尽杀之()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无忌无所爱”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没有什么舍不得的。B.无忌没有可以喜欢的。C.信陵君不会不珍惜他。D.他不知道要如何爱护。【小题3】从“之、其、而、以、何、于”中选择两个字,分别填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使句意保持不变:(2分)鸠避患______归_______无忌。

【小题4】鹞鹰能听懂魏无忌的话吗?针对质疑进行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1)有同学认为鹞鹰却是听懂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2)如果鹞鹰听不懂魏无忌的话,作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请依据上文说说你的想法。(3分)

2.阅读下文。(12分)

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__________,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__________,即荐之为节度使⑤,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贷:宽恕。⑤节度使:古代官名,总揽数州军事。【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1)俱为安思顺牙将__________(2)非公不能定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 【小题2】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3分)A.接着(郭子仪)流着泪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B.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勉励(李光弼)来为国尽忠。C.接着(郭子仪)流着泪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D.接着(郭子仪)流着鼻涕用忠君爱国的道理勉励(李光弼)。【小题3】李光弼向郭子仪“跪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从郭子仪对待李光弼的态度来看,郭子仪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1.古诗词赏析(4分)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小题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2分)

【小题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2分)

2.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一)(6分)舟上 徐照

小船停桨逐潮还,四五人家住一湾。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

【小题1】徐照是温州诗人,他与徐玑、翁卷、赵师秀诗风相似、旨趣相投,而且字号中都有“灵”字,人们称他们为“”。(1分)

【小题2】诗中描绘了小船逐潮、江畔人家、晓光侵月、等江南常见的景致。(2分)【小题3】 “贪看晓光侵月色,不知云气失前山”中的“贪看”、“不知”表现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3分)

3.古诗文阅读

白 石 滩(3分)唐王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小题1】这首诗直接描写了哪些景物?(2分)

【小题2】诗人王维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心境?(1分)

1.写作(60分)(书写分5分)

人在初三,有梦想,也有迷茫;有执着,也有彷徨;有欢笑,也有眼泪„„面对挑战,勇敢前行。每个有为的学子以不懈努力将初三定格成一帧帧精美的画册。请以“2014,我的初三”为题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字数600字以上。

②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第二篇:西安中学高三语文试卷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西安中学高三语文试卷

第I卷(90分)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倾 (zhà)意 (yùn)(gōng)筹交错

B. (yǐ)逦 (kào)赏 咸 (yù)维新

C.错 (è)(fǔ)然 素 (mèi)平生

D.轻 (tiāo)寒 (jìn)(xuān)赫一时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惊蜇 荟萃萃 煞费苦心 便宜从事

B.颤栗 翰林 潜移默化 毛遂自荐

C.脉络 揣摩 毁誉参半 家长里短

D.谙习晦涩 巾帼英雄 毁家纾难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目前社会上的浮躁风气和商业上的投机心理___________着学术,一些学者忘记了学术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妙作。

(2)学术上的问题应当由学者们自由地讨论解决,领导不要___________。

(3)这个厂的领导都很___________知识,也很器重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

A.侵袭 干预 器重 B.侵蚀 干预 尊重

C.侵袭 干涉 尊重 D.侵蚀 干涉 器重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洛阳一场大火,309个 ,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 ,众志成城。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到

D.蚯蚓断成两截,就成了两个生命,从此 ,各奔东西。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在公众中的信誉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B.我们要重视对火箭的研究,导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这些航天器都是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C.老年人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和感冒等诱发的。

D.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6.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地一句是()

某一地区特定时间内游客数量超过其接待能力,是造成该地区旅游业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接待能力若不提高,再美的湖光山色也会黯淡无光___________,再好的微笑服务也会丧失魅力。

A.再多的投入和开发也无济于事

B.再浓厚的游览兴趣也会逐渐减退

C.再迷人的青山绿水也会索然无味

D.再多的人文景观也会失去风采

7.下面作家、作品等对应 的一项是()

A.屈原 / 战国 / 《九章》 / 诗歌

周立波 / 《暴风骤雨》 / 郭全海 / 长篇小说

歌德 / 德国 / 《少年维特之烦恼》 / 书信体小说

B.柳宗元 / 唐代 / 永州八记 / 散文

曹禺 / 《日出》 / 陈白露 / 剧本

巴尔扎克 / 法国 / 《高老头》 / 长篇小说

C.马致远 / 元代 / 《天静沙·秋思》 / 散曲

赵树理 / 《小二黑结婚》 / 三仙姑 / 短篇小说

惠特曼 / 美国 / 《草叶集》 / 诗歌

D.吴承恩 / 清代 / 《儒林外史》 / 范进

郭沫若 / 《屈原》 / 婵娟 / 剧本

安徒生 / 丹麦 / 《海的女儿》 / 童话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完成8-9题。

小村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叹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注: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论,看待。

8.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忽有村”写的是作者在茫茫水洲之中意外发现了一个小村庄。

B.“棘篱”句中“漫为门”说的是随便地、草草地留了一个门。

C.“野艇”指小船被弃置,“鸟翘”指船头翘起,犹如鸟雀翘起尾巴。

D.“嗟叹生计”句中的“此”指的是“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写出了大水泛滥后的一片萧条景象。

B.第二联用白描手法写出了百姓的贫困生活,表现了山村的凄凉景象。

C.诗中用“寒”字描绘山鸡被冻的瑟缩可怜的样子,暗点季节已是深秋。

D.此诗描写自然、真实,议论、抒情并用,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

10.对下面的诗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鸟

普希金

在遥远的异乡我恪守

家乡的古老的风俗;

在明媚的春天节日,我放生了一只小鸟。

我心中感到无限欣慰;

为什么还要对上帝唠叨?

当我能把自由当作礼,哪怕只送给一个生灵也好。

A.这首小诗文笔优美,立意精湛,蕴含了普希金对黑暗现实的控诉,笔法曲折含蓄。

B.在这首诗里,作者把对自由的热爱借“小鸟”这一常见生灵加以寄托,将这种情绪渲染得淋漓而又不失含蓄。

C.从表达方式来讲,首节重于描述,语调朴素平和,末节侧重抒情兼议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美好信念和强烈热爱。

D.开篇的“遥远的异乡”和“家乡”对比,我们也可以藉此认为这是一首抒怀乡情,以“小鸟”这一“自由形象”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自由无比向往的抒情诗作。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也。建安十七年,太祖辟勋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出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为曲周县吏,断盗官布,法应弃市。太子数手书为之请罪,勋不敢擅纵,具列上。勋前在东宫,守正不挠,太子固不能悦,及重此事,恚望滋甚。会郡界休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勋官。久之,拜侍御史。文帝受禅,勋每陈“今之所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台榭苑囿,宜以为后。”文帝将出游猎,勋停车上疏。文帝手毁其表而兢行猎,中道顿息,问侍臣曰:“猎之为乐,何如八音也?”侍中刘晔对曰:“猎胜于乐。”勋因奏:“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罢还,即出勋为右中郎将。黄初四年,上书令陈群等并举勋为御史中丞,帝不得已而用之,百僚严惮,罔不肃然。六年秋,帝欲征吴,勋面谏。帝益忿之,左迁勋为治书执法。帝从寿春还,屯陈留郡界。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埒,邕邪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欲推之,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大军还洛阳,曜有罪,勋奏绌遣,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昭曰:“勋指鹿为马,收付廷尉。”廷尉法议:“正刑五岁。”三官驳:“依律罚金二斤。”帝大怒曰:“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太尉钟繇等并求请勋罪。帝不许,遂诛勋。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后二旬,文帝亦崩,莫不为勋叹恨。

注:标埒liè:标记。

11.对下列句子中四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手 为之请罪 书:书信

B. 滋甚 恚望:怨恨

C.刘晔 不忠 佞谀:奸伪、奉承

D.勋奏 遣 绌:通“黜”,罢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以下13-14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3.①及重此事 ②刘曜欲推之

A.①又加上了这件事 ②刘曜想要查办他

B.①又加上了这件事 ②刘曜将陷害他

C.①又从重判了这一案子 ②刘曜将陷害他

D.①又从重判了这一案子 ②刘曜想要查办他

14.①勋无活分 ②而曜密表勋私解邕事

A.①勋顽固不化

②然而刘曜已经私下里散布了鲍勋徇私情宽免孙邕的事

B.①勋顽固不化

②然而刘曜却秘密上表奏报了鲍勋私自宽免孙邕的事

C.①勋已经没有活命的指望了

②然而刘曜却秘密上表奏报了鲍勋私自宽免孙邕的事

D.①勋已经没有活命的指望了

②然而刘曜已经私下里散布了鲍勋徇私情宽免孙邕的事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鲍勋“守正不挠”的一组是()

①立太子,以勋为中庶子 ②勋不敢擅纵,具列上

③文帝将出游,勋停车上疏 ④百僚严惮,罔不肃然

⑤勋以堑垒未成,解止不举 ⑥勋内行既修,廉而能施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帝即位前,鲍勋曾在东宫任职,那时他就不喜欢鲍勋,后来鲍勋外出任职又拒绝了他的请托,就更被他厌恨。

B.文帝要去游猎,鲍勋犯颜直谏,文帝怒而拒谏。猎罢归来后,文帝却又不得已提升他为右中郎将。

C.文帝抓住鲍勋私解孙邕一事,要泄私愤,但廷尉、三官都不主张从重判刑,这使得文帝十分愤怒。

D.文帝不顾大臣们的求情处死了鲍勋。不久文帝也死了。人们都为忠廉好施而屈死的鲍勋叹息和遗憾。

三、(12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7-20题。

基因图谱与人生宣判

1.日前,有关基因的两条新闻不期而遇地撞到一起。

2.一则令人高兴,六国科学家联合宣布,继去年成功绘制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之后,他们又绘制出了更加准确、清晰、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对人类基因的面貌有了新的发现。

3.另一则令人悲伤,美国北圣菲铁路公司被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告上法庭,要求该公司停止对雇员进行基因缺陷检测。这是美国首例与工作场所、基因隐私和基因歧视有关的法律纠纷案。

4.诚如人们时下习惯于用“双刃剑”来描述全球目前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样,基因技术发展,同样也未逃出科学进步与传统道德相互冲突的困局,而上述两则新闻,正是这一困局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体现。

5.毫无疑问,人类基因图谱的精确绘制,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性意义。如果说19世纪的科学家用元素周期表描述世界,为20世纪的科学革命铺平道路,那么现在的基因解码一定会在21世纪掀起生物和医药领域里的革命。

6.科学家已在着手确定每个基因及其功能,而以往的治病方式也可能将因之而改变。人类将能以罹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来衡量人体的健康,毋须等到真正患病。

7.正因如此,有人担心,今后可能会发生因基因异常而歧视某人的现象。道德家们则更忧虑依据基因而判定一个人的性格和成败。所以,有科学家呼吁,有必要教育医生和公众,让他们知道基因知识有哪些极限。毕竟,人不只是一堆基因那样简单,换句话说,人类绝非各种基因加起来的产物。基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与人体及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8.尽管人类已破解了基因图谱,但现在距离认识基因彼此之间的关系仍很遥远。人体内有10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里有数万个基因,他们彼此间发生怎样的作用,产生怎样的结果,人类恐怕永远都不会知道。

17.第四段中作者用“双刃剑”一词要描述的对象是()

A.全球面临的诸多问题

B.发展中的基因技术

C.科学进步与传统道德的冲突

D.目前有关基因的两条新闻

18.第7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必要教育医生和公众,让他们知道基因知识有哪些极限”的含义是()

A.有关基因的知识是无限的,医生和公众不可能完全掌握。

B.有关基因的知识很丰富,有些没有必要让医生和公众掌握。

C.受客观条件限制,有些基因知识医生和公众永远也不可能了解。

D.教育医生和公众,有些基因知识的运用不能突破伦理道德等约束。

19.下列说法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已经确定每个基因及其功能,以往的治病方式将可能因之而改变。

B.和元素周期表一样,基因解码也将对新世纪的科学革命发挥巨大的作用。

C.人的社会属性较基因本身更重要,因为人类不是各种基因简单相加的产物。

D.目前道德学家担忧的是社会会依据基因而判定一个人的性格和成败。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 的一项是()

A.如何避免基因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人类研究的重要课题。

B.基因的检测与修补将会成为主要的医疗手段。

C.两个基因之间,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它有可能成为人类永久之谜。

D.与网络技术一样,在基因技术的发展中,也必然出现许多与之相关的新概念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欣赏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不由得先想起一则画坛轶事——

相传三国时名画家曹不兴曾被孙权叫去画屏风,不小心墨水溅了一点在屏风上,为了掩盖其失误,他将墨点污迹画成苍蝇。孙权见了以为真是苍蝇,竟用手去弹它。

19世纪不少画家画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唯独列宾的处女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成为名画。他为了画这幅画,和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共同生活了好几个月,仔细观察他们的外貌和行动,体验他们的心情,和他们一道走上了很长的拉纤的路。因而这幅画再现“像”,可谓绝伦。但,这不过是成功奠基石。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的人物是真人——

画家用晴朗的天空,金黄的沙滩,蓝色的伏尔加河这种浅淡的颜色作背景,将纤夫置放在画面中心作近景,而将船放在左边,这样便将观众注意力集中在纤夫身上。在松软的沙滩上,一个个纤夫都举步维艰,蹒跚地走着;这“举步维艰”,这“蹒跚”,又演绎了一个个纤夫自己的故事——

那位走在最后的,头低得连脸都看不见。中间的肺病患者两眼睁而不视,张口急促喘气,看来力不能支了。前面的两个大汉,疲乏飘忽的眼光,只能投射到眼前不远的地方。中间那位老纤夫的头发胡子都白了,想抽袋烟减轻身上的疲劳,也只能边拉纤边装烟,穿红衣服的老板,摊开两手站在那里,发现他们减慢了速度,似乎在喊叫。他哪管纤夫们刚爬上了一个斜坡,已经气尽力穷了呢!少年前面唯一壮实的汉子,额头上有被伏尔加风霜刻出的深深的皱纹。他戴军帽穿军靴,想必是个退伍兵,他为沙皇打过仗,可沙皇不会怜悯拉纤的退伍兵。少年纤夫居于画面中心,这是个聪明、漂亮的男孩儿,他穿着一件在挣扎中撕破胸襟的衣服,挂在胸前的十字架特别显眼。十字架,哦,父母把他托付给上帝了,可上帝不会怜悯拉纤的少年。少年胸前的十字架,抑或是对基督的讽刺?他不知道生活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只是用右手扣着、左手托着纤带,力图减轻纤带对胸口的勒痛……

面对着不朽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不谙绘画艺术的人,连连啧叹“真像活人”;熟悉俄罗斯历史的教师,不由得联想起教科书上那段文字;大画家盖伊则喃喃自语“在这一张油画前,《最后的晚餐》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注]《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作,取材基督教《圣经》的故事。画面表现耶酥在被钉死的前夜与十二个门徒在一起的情景,对背叛基督教教义的尤太的神态表现得尤为逼真。

21.作者在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为什么“不由得想起”曹不兴画屏风这则画坛轶闻呢?请简要说明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概括文中画横线的文字的含义。(答案不超过35个字)(4分)

23.本文第6自然段反映了《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突出的艺术效果,请分条简要回答。(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你怎样理解最后一段中“熟悉俄罗斯历史的教师”的联想和“大画家盖伊”的评价?(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

25.填写下面诗文中的上下句。(4分)

(1)秦违蹇叔,_______________,天奉我也。奉不可失,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固将愁苦而终穷。

(3)草木为之含悲,_______________

26.由“她、镜子”(或“男孩、玻璃窗、足球”)展开联想,写一段描述性文字。(不超过40字)(4分)

27.下面一段话有的地方有语法错误,有的地方用词不当,有的地方欠简明,请找出4处进行修改。(4分)

粉饰一新的我校新落成的图书馆里,同学们排着长队等候办理图书借阅。图书馆的老师

① ② ③ ④

说:“我校图书馆阅览室共有600个座位,可以保证一个年级的学生座无虚席开放时间

⑤ ⑥ ⑦

由原来每天6小时顺延为8个小时。有这里,同学们将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

⑧ ⑨

六、作文(60分)

28.以“冷和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B 2.A 3.B 4.C 5.A 6.D 7.D 8.D 9.D 10.D

二、11.A 12.B 13.A 14.C 15.D 16.B

三、17.B 18.D 19.A 20.C

四、21.因为作者在欣赏列宾油画时,首先感觉到的是画面的逼真,曹不兴的画正是以“像”令人叫绝,所以不由先想到这则画坛轶文。

22.画家真实再现了纤夫们拉纤形象的共同点,又表现了每个纤夫形象的特异处。

23.(1)人物形象逼真,各有特点。

(2)画面上的人物能激发欣赏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3)真实、形象的表现了纤夫们的艰辛和苦难。

24.教师的联想,说明列宾的油画形象的法映了历史和社会现实。盖伊的话,不仅肯定了这幅油画的艺术性,还认为它的思想性比《最后的晚餐》深刻,更具社会意义。

五、25.(1)而以贪勤民,敌不可纵

(2)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

(3)风云因而变色

26.想象合理(2分)描写生动(2分)

27.错误标号 修改

① 删去

④ “图书借阅”后加“手续”或“卡”、“证”

⑤ 删去“我校”

⑦ “虚无座席”改为“同时阅读”

⑧ “顺延”改为“延长”

⑨ “受到”改为“得到”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第三篇:江西省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悰,字永裕。时岐阳公主,帝爱女。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太和初,迁凤翔忠武节度使。入为工部尚书,判度支。会公主薨,悰久不谢,文宗怪之。户部侍郎李珏曰:“比驸马都尉皆为公主服斩衰三年,故悰不得谢。”帝矍然,始诏杖而期,著于令。会昌初,为淮南节度使。武宗诏扬州监军取倡家女十七人进禁中,监军请悰同选,又欲阅良家有姿相者,悰曰:“吾不奉诏而辄与,罪也。”监军怒,表于帝。帝以悰有大臣体,乃诏罢所进伎,有意倚悰为相矣。逾年,召拜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判度支。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徙西川。时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遗米自给,呼为“圣米”,取陂泽茭蒲实皆尽,悰上表以赈之。始,宣宗世,夔王以下五王处大明宫内院,而郓王居十六宅。帝大渐,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等以遗诏立夔王,而左军中尉王宗实等入殿中,以为归长等矫诏,乃迎郓王立之,是为懿宗。久之,遣枢密使杨庆诣中书,独揖悰,它宰相毕誠、杜审权不敢进,乃授悰中人请帝监国奏,因谕悰劾大臣名不在者抵罪。悰遽封授使者复命,念谓庆曰:“上践祚未久,君等秉权,以爱憎X大臣,公属祸无日矣。”庆色沮去,帝怒亦释,大臣遂安。会黔南观察使秦匡谋讨蛮,兵败,奔于悰,悰囚之,劾不能伏节。有诏斩之,悰不意其死,骇愕得疾卒,年八十,赠太师。葬日,诏宰相百官临奠。赞曰:悰世当国,亦无足讥。贤矣哉!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九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

B.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

C.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

D.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始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判,以他官兼代某职,一般是中央官员保留原职,出去兼任地方官员。另“领、行、知、兼、守”等也表示“兼代”。

B.矫诏,伪造皇帝诏书,或者篡改皇帝的诏书,现代可理解为“故意曲解或有意歪曲事实”,文中指“假传皇帝的遗诏”。

C.监国,常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多为太子)留守宫廷代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赞曰,是源于《汉书》论赞的主要形式,和司马迁《史记》“太史公曰”类似,后代史书多把《汉书》“赞曰”作为规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悰身居高位,为人遵守规制。他娶皇帝女儿歧阳公主为妻,公主死后,他替公主服丧,长时间不上朝,以致遭到皇帝责怪。

B.杜悰体恤民情,关注百姓疾苦。四川大旱,闹饥荒,百姓在渠旁等官府漕运来的“圣米”,他上奏此情,请求朝廷开仓放粮。

C.杜悰刚正不阿,支持懿宗为帝。对太子监国和弹劾大臣之事,不同意枢密使杨庆他们的做法,他大骂杨庆,之后杨庆沮丧地离开。

D.杜悰爱惜同僚,最终抱憾病逝。秦匡谋战败而逃,杜悰参劾他不能殉节,但朝廷的决定出乎意料,杜悰因悰愕患病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悰有大臣体,乃诏罢所进伎,有意倚悰为相矣。

(2)上践祚未久,君等秉权,以爱憎X大臣,公属祸无日矣。

【答案】10.D

11.A

12.B

13.(1)皇帝认为杜悰有大臣的风度,就下令停止进献歌舞女伎,并有依靠杜悰当宰相的打算。

(2)皇帝即位不久,你们掌权,凭自己的爱憎X大臣,你们这辈的灾祸不用多久了(会来到)。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择”做“李吉甫”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大臣”修饰“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C。

故选D。

句子翻译:按照老法规,大多选择亲戚将相家的男子做女婿。皇帝命令宰相李吉甫挑选大臣的儿子,都推辞有毛病,不能入选,只有杜悰入选了,在麟德殿召见。婚礼后,任杜悰为驸马都尉。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另‘……守’”等也表示‘兼代’”错误。“守”不是表示兼代官职,是治理、管理、担任的意思。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百姓在渠旁等官府漕运来的‘圣米’”错误。由原文“时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遗米自给,呼为‘圣米’”可知,当时正发旱灾,道路上满是逃荒的人,百姓到了滤取河渠里漕运散落的米充饥的地步,百姓还把它叫作“圣米”。由此可知,是百姓到河渠里滤取漕运散落的米充饥,而不是在渠旁等官府漕运来的“圣米”。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以:认。体:风度。罢:停止。有意倚悰为相矣: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倚悰为相意矣”。意:打算。

(2)践祚:即位。秉权:掌权。以:凭借。公属:你们这辈。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杜悰,字永裕。当时岐阳公主是皇帝最疼爱的女儿。按照老法规,大多选择亲戚将相家的男子做女婿。皇帝命令宰相李吉甫挑选大臣的儿子,都推辞有毛病,不能入选,只有杜悰入选了,在麟德殿召见。婚礼后,任杜悰为驸马都尉。太和初年,升为凤翔忠武节度使。回朝任工部尚书,兼任度支。碰到公主逝世,杜悰长时间不上朝谢恩。文宗皇帝责怪他。户部侍郎李珏说“按规定驸马都尉要替公主穿斩衰的丧服三年,所以杜惊不能上朝谢恩。”皇帝惊惧,才命令杜悰持杖守一年丧,写在法令里。会昌(唐武宗)初年,杜悰任淮南节度使,武宗皇帝命令扬州监军选取十七名教坊的歌舞女伎进献宫中。监军请杜悰一起选取,又想察看挑选清白人家的美女,杜悰说“我没有奉皇帝命令就参与这件事,是犯罪。”监军发怒,向皇帝上表章(打小报告)。皇帝认为杜悰有大臣的风度,就下令停止进献歌舞女伎,并有依靠杜悰当宰相的打算。过了一年,召回朝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兼任度支。(杜悰)调出京城任剑南东川节度使,调西川节度使。当时正发旱灾,道路上满是逃荒的人,百姓到了滤取河渠里漕运散落的米充饥的地步,百姓还把它叫作“圣米”。池塘沼泽里的菱角香蒲草被百姓吃完了,杜悰上表朝廷请求放粮救济。当初,在宣宗朝,夔王以下五个王住在大明宫内,但郓王住十六间屋。皇帝病危,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等人根据皇帝遗诏立夔王当皇帝,但左军中尉王宗实等人进宫殿里,认为归长等人是假传皇帝遗诏,于是迎接郓王立为皇帝,这就是懿宗。过了好久,派枢密使杨庆到中书省,只对杜悰拱手行礼,其他宰相毕諴、杜审权不敢进见,(杨庆)于是把宦官写的请太子代掌国政奏章交给杜悰,趁机告诉杜悰弹劾没有在奏章上签名的大臣,并且还要治他们的罪。杜悰立即封牢奏章交给使者回复命令,愤怒地对杨庆说:“皇帝即位不久,你们掌权,凭自己的爱憎X大臣,你们这辈的灾祸不用多久了(会来到)。”杨庆沮丧的离去,皇帝的怒气也消了,大臣于是都安下心来。适逢黔南观察使秦匡谋征讨蛮族打了败仗,奔逃到杜悰处,杜悰把他关押起来,参劾他不能殉节而死。朝廷命令处死他,杜悰没有想到他会获死罪,因惊愕得病死去,享年八十岁,追封为太师。下葬的那天,皇帝命宰相百官去奠祭。赞语说:杜悰当权治理国家,没有什么可以讥讽的。他是个贤才。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①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夫爱憎面背,乱白黝丹,浚奸穷黠,外良而中螫,诸夏盖不免焉;若是而彬郁其容,宋甫鲁掖,折旋矩矱,将无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则有矣。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②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孚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③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注】龙场,在今贵州修文县。当时作者谪龙场驿丞。要绥,指边远地区。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羝服:羊皮作衣服。甫:章甫,古代的礼帽。掖:衣袖。折旋矩矱:遵守规则法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

稍稍而集

B.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

亦稍稍而集

C.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

亦稍稍而集

D.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

亦稍稍而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夷:先秦时北部民族泛称。“九”并非具体数目,只表示众多之义。后泛称少数民族。

B.轩裳:古代卿大夫所乘坐的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裳,指帷裳,车旁的布幔。

C.诸夏:周代分封的“王之支子母弟甥舅”各个诸侯国。后泛指中原地区,中国。

D.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后“君子”被赋予道德的含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被贬到当时的边穷地区贵州龙场当驿丞,条件艰苦,甚至连住处也没有。当地人认为他没

法待下去,但他还是扎下了根,借孔子之语命名住所,感到生活安宁而快乐。

B.我们耳熟能详的《陋室铭》文笔之空灵飘逸,从居住环境、生活情趣、交往人物等角度体现陋

室不陋;而本文内涵沉雄大度,层层推进,说理深入:二者主旨迥异。

C.本文并非简单描述贬所环境差,条件苦,而是讲述了当地人虽性情粗野,却醇厚质朴,更易接

受圣学教化。至于说自己无力担此重任,需要等待君子来,这是自谦。

D.作者写作目的有四: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赞扬少数民族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表达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①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

②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孚比。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翳之以桧竹”与“莳之以卉药”结构相同,中间断句,排除B、D;“列堂阶”与“办室奥”结构相同,中间断开,排除A。故选:C。句子翻译为: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砌好堂前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

(2)A.“九夷:先秦时北部民族泛称”错误,“九夷”是先秦时对居于今山东东部、淮河中下游的部族的泛称(古时称东夷有九种,故称九夷)。

(3)B.“二者主旨迥异”错。两文类似:①居住环境优美--刘禹锡居所苔痕碧草相映,王守仁住处竹木花草相伴;②生活情趣高雅--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王守仁添置琴编图史;③交往人物不俗--刘禹锡只与鸿儒交往,王守仁与游学读书人往来。

(4)①盖:因为;备:完备;然:这样;陋:落后。句子翻译为: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就都这个样子,不能认为是落后啊。

②陋:意动、认为……浅陋;喜不予陋:宾语前置;孚:信服;比:亲近。句子翻译为: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认为)我(浅陋),越来越信服亲近(我)。

答案:

(1)C

(2)A

(3)B

(4)①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就都这个样子,不能认为是落后啊。

②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认为)我(浅陋),越来越信服亲近(我)。

参考译文:

当初,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今河南南部)之外,如今也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好长一段时间,却很安乐,并没有见到他们所说的简陋和落后。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但这仿佛是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就都这个样子,不能认为是落后啊。那些当面说爱,背后说恨的,颠倒黑白,狡猾奸诈的人,外表忠厚,而内心像毒虫刺人,中原华夏地区的人们大都不能免;如果是外表文质彬彬,穿戴着礼仪之邦宋国的礼帽,鲁国的大袖之衣,遵守规矩法度,就不鄙陋落后了吗?夷地的人们却不这样,他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那就有了。世人只是因为他们说话低微,就认为他们落后,我不这样认为。

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潮湿。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越来越信服亲近我。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砌好堂前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

唉!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固然可以;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可是还有待于锤子斧头的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意即孔子欲对浑朴的夷民施以礼乐教化)虽然这样,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讲呢?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自然也就没有宣讲这些了。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

【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江西省红色七校

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既X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X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曰:“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五年/既X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B.汉五年/既X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C.汉五年/既X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D.汉五年/既X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布衣,指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黔首、庶民、黎庶、黎元、氓等也是百姓的称谓。

B.社稷,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C.昆弟,就是兄弟的意思,同昆仲,指兄和弟。从弟则是堂弟的意思。

D.顿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为“叩头”。其形式如同稽首。后来引申为书信语的开头或结尾,其意思如同现代书信语的“向您问好”、“致敬”等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萧何眼光远大,深谋远虑。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将领们忙于争分金帛财物,而萧何却首先收取秦王朝文献档案,将其珍藏,为统一天下创造了条件。

B.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C.萧何是谋士、战略家。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都不敢再说什么

。.D.萧何深得刘邦宠信。淮阴侯被X后,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为保护萧何安全,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领充任相国的卫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2)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群臣争功”,“争功”的主语为“群臣”,故不可断开,排除AD;“岁余功不决”译为“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故“岁余”这一时间副词,修饰“功不决”,故排除C。故选B。译文:前202年(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

(2)B.“社稷,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有误,应该是: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3)D.“为保护萧何安全,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领充任相国的卫队”错误,由“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可知,刘邦是在提防萧何反叛。并非在保护。

(4)①“距”,对峙;第一个“使”,派遣;第二个“使”,使者;“劳苦”,慰劳。译文:汉王三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丞相。

②“徒”,白白,只能;“走”,奔走追获;“发”,发现。译文: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

答案:

(1)B

(2)B

(3)D

(4)①汉王三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丞相。

②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

参考译文:

相国萧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屡次利用自己县吏的职权保护他。

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立为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X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汉王带兵东出,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

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项羽,萧何留守关中,他制定各种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萧何在关中管理户口,通过水路和陆路转运军粮,供应前方的军队。汉王在战场上多次损失军队逃走,萧何经常征发关中的士卒,随时补充汉王军队的损失。汉王因此把关中的事务专门委托给萧何。

前204年(汉王三年),汉王与项羽两支军队在京索之间对峙,汉王多次派遣使者到关中去慰劳丞相。鲍生对丞相说:“君王在外,风餐露宿,却屡屡派人来慰劳您,这是起了怀疑您的心思。为您打算,您不如把自己子孙兄弟中能够作战的都派到前线军队中去,这样君王一定会更信任您。”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大为高兴。

前202年(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一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食邑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现在萧何没有立过汗马功劳,只不过靠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从不上战场,却反而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的。”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X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

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前196年(高祖十一年),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X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X的消息后,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领充任相国的卫队。当时许多人都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哀吊。召平对相国说:“皇上在外作战风餐露宿,而您留守京城,并不需要冒着矢石去冲锋陷阵,但皇上却要给您加封食邑、设置卫队,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关中谋反,皇上对您也起了疑心。设置卫队来保护您,这不是宠信您的表示。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心里就会高兴了。”相国听从了召平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兴。萧何向来与曹参不和,到萧何病重时,孝惠帝亲自去探望相国的病情,顺便问他:“您百岁之后,谁可以继代您的职位?”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孝惠帝接着问:“曹参这个人怎么样?”萧何叩头说:“皇上您找到合适的人了!我死而无憾了!”

前193年(孝惠帝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为文终侯。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江西省六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论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阌,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

詹事府。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二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诸王皆处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与太祖同,请从初制。”帝不许。德又言:“《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藩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藩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气自如,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官,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

B.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

C.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

D.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策问是中国古代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士子们在应试的过程中对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大事作出回答。

B.登第,犹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登进士第”与“进士及第”都表示考中了进士。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C.翰林院是古代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入选翰林院的被称为“点翰林”。由科举至翰林,是非常荣耀的。

D.赠,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其死后,追授给他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追封功臣的先人也叫“赠”。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德坚持原则。欧阳德认为裕王作为储君人选不应出京:裕王的母亲去世,欧阳德奏请按照成化朝纪淑妃的旧例进行丧葬。

B.欧阳德重视教育。担任六安州知州时,他建立龙津书院,设置讲亭,聚集学生讲学,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讲学论道。

C.欧阳德敢于直谏。争执利害时,别的大臣战战兢兢,神色惶恐,只有欧阳德神态自然,十分镇静。

D.欧阳德知行合一,不尚空谈。欧阳德受业王守仁,曾与徐阶、聂豹、程文德灵济宫聚集四方名士,和他们共同讨论“良知”之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

译文:

(2)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

译文:

10.B

11.A(在中国古代科举中,策指的是“策问”、“对策”。它是殿试考试的主要内

容,“策问”与“对策”就成为出题与应试的两个部分,“策问”一般是以“皇帝的口吻”发问的,其内容主要是经义,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而士子

们在应试的过程中便针对“策问”的内容作出回答,也就是所谓的“对策”。)

12.B(“设置讲亭”“召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讲学论道”是任南京国子监司业

时。)

13.(1)(欧阳德)刚满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到赣州,跟从王守仁学习。两次不参

加会试。(得分点:“甫”“冠”“之”“再”各1分,大意1分)

(2)母亲去世,他归家服丧,丧期未满就被起用为礼部尚书,但等到服丧期

满他才赴任。皇帝命令他在无逸殿当值。(得分点:

“母忧”“服阕”“用”“直”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欧阳德)刚满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到赣州,跟从

王守仁学习。两次不参加会试。嘉靖二年,会试策问中曾议论王守仁的思想,欧

阳德与魏良弼在考巻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却无阿谀奉承之意,最终进士及

第。欧阳德被授任六安州知州,建立了龙津书院,聚集学生讲学,后调入京城任

刑部员外郎。嘉靖六年,皇帝诏令选拔朝士中有学问和德行的人做翰林,于是改

任欧阳德为编修。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设置讲亭,召集众多国子生与四方学

者在那里论道。不久,改任南京尚宝卿。随后被征召入京担任太仆少卿。为便于

奉养父母,又调任南京鸿胪卿。父亲去世,守孝期满后仍留家中奉养母亲,与邹

守益、聂豹、罗洪先等每日讲学,其后因为被荐举而起任原官,又经过多次升迁

任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管詹事府。母亲去世,他归家服丧,丧期未满就被起用

为礼部尚书,但等到服丧期满他才赴任,皇帝命令他在无逸殿当值。当时,皇太

子迟迟不立,皇帝相信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之说,避讳谈及立皇太子之事。

欧阳德恳请立储君。恰逢皇帝有诏令,裕王出京至其分封藩地,并于同日完婚。

欧阳德认为裕王作为储君人选不应出京,并上疏说:“从前太祖以父亲的身份为

儿子操办婚事,诸位王子都住在官中。宣宗、孝宗以兄弟的身份操办婚事,才会

搬到外府,现在的事和太祖时候的情况相同,请按照当初的旧制。”世宗不答

应,欧阳德奏道:“《会典》关于婚礼中说,太子结婚曰“承宗”,分藩诸王结婚

曰“承家'。现在裕王是承宗还是承家?”世宗不高兴地说:“既然是王礼,自有

典章制度,如你所言,何不册立裕王为太子?”欧阳德立即准备册立礼仪奏上。

皇帝更加不高兴,然而最终体谅他的忠诚。裕王的母亲康妃杜氏去世,欧阳德奏

请按照成化朝纪淑妃的旧例进行丧葬,皇帝不答应。欧阳德说话理直气壮,从容

不迫,裁断众多被分封的宗室诸侯尤其有坚守的原则。或者当面指出利益与损害

之处,众人面面相觑神色惶恐,(只有)欧阳德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当时,欧阳

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都因学识渊博处在显要地位,他们在灵济官聚集四方名

士,和名士们共同讨论“良知”之学,前来聚会的人有五千位,都城讲学的聚

会,因此盛行,欧阳德风度温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崇尚空谈,欧阳德很晚才被

皇帝赏识,即将被重用掌权时,突然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号为“文

庄”。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高级中学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3月)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子淔,字正之,燕懿王赵德昭五世孙。父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子淔以荫补承务郎,累迁少府监主簿,改河南少尹。时治西内,子淔有干才,漕使宋昪器之。或事有未便,子淔辄力争,昪每改容谢之。除蔡河拨发纲运官。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丁内艰,起复。累进龙图阁、秘阁修撰,除陕西转运副使。初,蔡京铸夹锡钱,民病壅滞,子淔请铸小铁钱以权之。因范格以进。徽宗大说,御书“宣和通宝”四字为钱文。既成,子淔奏今民以旧铜钱入官,易新铁钱。旬日,易得百余万缗。帝手札以新钱百万缗付五路,均籴细麦,命子淔领其事。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会蔡京再相,言者希京意,论子淔乱钱法,落职奉祠。靖康初,复秘阁修撰。金人侵洛,子淔奔荆南。溃兵祝靖、盛德破荆南城,子淔匿民家,靖等知之,来谒,言京城已破。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绍兴元年,召见,复徽猷阁直学士,改江西都转运使。时建督府,军需浩繁,子淔运饷不绝,以功进宝文阁直学士。三京新复,除京畿都转运使,以疾辞。卒于家,年六十七。子淔幼警悟,苏轼过其家,抱置膝上,谓其父曰:“此公家千里驹也。”及长,善谈论,工诗。然崇宁、大观间土木繁兴,子淔每董其役而不谏,识者鄙之。

(选自《宋史•赵子淔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B.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C.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D.子淔泣/说之曰/君辈宜亟还都城/护社稷/取功名/无贪财扰州县也/皆应曰/诺/子淔因草檄/趣之翌日/靖等遂北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荫补,在古代,子孙因先世是高官或有功勋,没有通过科举考试而得以任职。

B.御,对帝王及身边之人所做之事及所用之物的敬称,如御书、御览、御驾亲征等。

C.奉祠,古代官职名称,担任奉祠的官员只领取俸禄而无具体职事,是闲散之职。

D.三京,是古代三个都市的合称,宋时以洛阳为西京,开封为东京,大名为北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子淔能力突出,凭借功劳升迁。治理西内时因才华突出而受到漕使宋昪的器重;担任江西都转运使时,因运送粮饷有功而被提拔为宝文阁直学士。

B.赵子淔体察民意,进行钱币改革。他认为夹锡钱流通不畅,给百姓带来不便,请求铸造小铁钱,并献上模型。虽然皇上高兴,但此举得罪了蔡京。

C.赵子淔忠于国家,劝说溃兵救国。他在金人侵犯洛阳时逃至荆南,而时值溃兵攻破了荆南城,他抓住机会劝说溃兵为国效力,得到了溃兵积极响应。

D.赵子淔为官正直,然而也有不足。宋昪事情办得不妥时,他据理力争,常使宋昪改容道歉;皇上大兴土木时,他监管工程而不劝谏,为此招致鄙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夏旱,河水涸,转饷后期,贬秩一级。丁内艰,起复。

(2)民苦限迫,诣子淔诉者日数百人,子淔奏请宽其期,民便之。

【解答】10、A11、B.“及身边之人”错,“御”只用于帝王。

12、B.“他认为夹锡钱流通不畅”错,原文是说“民病壅滞”,意即百姓苦于夹锡钱流通不畅。

13、①译为:适逢夏季干旱,河水干涸,运送粮饷落后于规定的期限,削减俸禄一级。为母居丧,期满后被起用。(后期,落后于规定的期限;贬秩,削减俸禄;丁内艰,母丧。)

②译为:百姓苦于期限紧迫,到赵子淔这里诉苦的每天有几百人,赵子淔请求放宽期限,百姓得到了便利(百姓认为很得利)(苦限迫,苦于期限紧迫;诣,到;便,得到了便利)

【参考译文】

赵子淔,字正之,是燕懿王赵德昭第五代孙。父亲赵令铄,官至宝文阁待制。赵子淔凭借祖先的功勋担任承务郎,多次升迁担任少府监主簿,改任河南少尹。当时治理西内,赵子淔有才能,漕使宋昪器重他。有时事情办得不妥,赵子淔总是据理力争,宋昪常常变了脸色道歉。担任蔡河拨发纲运官。适逢夏季干旱,河水干涸,运送粮饷落后于规定的期限,削减俸禄一级。为母居丧,期满后被起用。多次升官担任龙图阁、秘阁修撰,任陕西转运副使。当初,蔡京铸造夹锡钱,百姓苦于流通不畅,赵子淔请求铸造小铁钱暂时替代,并趁机进献模型。宋微宗非常高兴,御书“宣和通宝“四个字作为钱币的文字。小铁钱铸成之后,赵子淔上奏请求皇上下诏令让百姓把旧铜钱上交官府,换来新铁钱。仅仅十天,就换得百余万缗。皇帝亲手写诏书把新钱百万缗交给五路,用来征购细麦,命令赵子淔总管这件事。百姓苦于期限紧迫,到赵子淔这里诉苦的每天有几百人,赵子淔请求放宽期限,百姓得到了便利。适逢蔡京第二次为相,言官迎合蔡京的心意,认为赵子淔扰乱了钱法,撤销了赵子淔的官职改任奉祠。靖康初年,赵子淔又担任秘阁修撰。金人侵犯洛阳,赵子淔逃奔到荆南。溃败的士兵在祝靖、盛德的带领下攻破了荆南城,赵子淔藏匿在百姓家。祝靖等人知道,前来拜谒,说京城已被攻破。赵子淔哭泣,劝说他们:“你们这些人应该立刻返回京城,保护国家,博取功名,不要贪财而骚扰州县啊。”祝靖等人都答应说:“好。”赵子淔于是写下文书催促他们。第二天,祝靖等人就北上救国。绍兴元年,被皇上召见,又担任徽猷阁直学士,后改任江西都转运使。当时修建督府,军需繁多,赵子淔不断运送粮饷,因为有功劳提拔为宝文阁直学士。三京刚刚收复,担任京畿都转运使,因为生病辞职。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七。赵子淔年幼时机敏聪明,苏轼曾到他家做客,把他放在膝盖上,对他的父亲说:“这是你家的千里马啊。”等到长大,善于言辞,擅长写诗。然而崇宁、大观年间,皇上大兴土木,赵子淔常常监管这些工程而不规劝,因此有识之士鄙视他。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高级中学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模拟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徒单克宁本名习显,其先金源县人。克宁资质浑厚,寡言笑,善骑射,有勇略,通女直、契丹字。左丞相希尹,克宁母舅。熙宗问希尹表戚中谁可侍卫者,希尹奏曰:“习显可用。”以为符宝祗候。大定初,从右副元帅完颜谋衍讨契丹窝斡。元帅谋衍利卤掠,驻师白泺。世宗讶其持久,遣问之。谋衍曰:“贼骑壮,我骑弱,此少驻所以完养马力也。不然,非益万骑不可胜。”克宁奋然而言曰吾马固不少但帅不得人耳其意常利虏掠贼至则引避贼去则缓随之故贼常得善牧而我常拾其蹂践之余此吾马所以弱也今诚能更置良帅,虽不益兵,可以有功,不然,骑虽十倍,未见其利也。朝廷知其议,召还谋衍,以平章政事仆散忠义兼右副元帅。师将发,贼声言乞降。克宁曰:“贼初困蹙,且无降意,所以扬言者,是欲缓吾师期也。不若攻其未备,贼若挫衄,则其降必速。如其不降,乘其怠而急击之,可一战而定也。”忠义以为然,乃与克宁出中路,遂败贼兵于罗不鲁之地。

克宁为相,持正守大体。世宗尝曰:“习显在枢密,未尝有过举。”谓克宁曰:“宰相之职,进贤为上。”克宁谢曰:“臣愚幸得备位宰辅,但不能明于知人,以此为恨耳。”恳求致仕。上曰:“汝立功立事,乃登相位,朝廷是赖,年虽及,未可去也。”

十二月乙亥,世宗不豫。甲申,克宁率宰执入问起居。上曰:“朕疾殆矣。”谓克宁曰:“皇太孙年虽弱冠,生而明达,卿等竭力辅之。”

二十九年正月癸巳,世宗崩于福安殿。是日,克宁等宣遗诏,立皇太孙为皇帝,是为章宗。徙封为东平郡王。诏克宁朝朔望,朝日设坐殿上。克宁固辞,诏近臣勉谕。明昌二年,克宁属疾,章宗往视之。克宁顿首谢曰:“臣无似,尝蒙先帝任使,陛下即位,属以上相,今臣老病,将先犬马填沟壑,无以辅明主绥四方。陛下念臣驽怯,亲枉车驾临幸,死有余罪矣。”是岁二月,薨,遗表,其大概言:“人君往往重君子而反疏之,轻小人而终昵之。愿陛下慎终如始,安不忘危,而言不及私。”诏有司护丧事,归葬于莱州,谥曰忠烈。

(节选自《金史·徒单克宁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克宁奋然而言曰/吾马固不少/但帅不得人耳/其意常利虏掠贼/至则引避/贼去则缓随/之故贼常得善牧/而我常拾其蹂践之余/此吾马所以弱也

B.克宁奋然而言曰/吾马固不少/但帅不得人耳/其意常利虏掠/贼至则引避/贼去则缓随之/故贼常得善牧/而我常拾其蹂践之余/此吾马所以弱也

C.克宁奋然而言曰/吾马固不少但帅不得人耳/其意常利虏掠贼/至则引避/贼去则缓随之/故贼常得善牧/而我常拾其蹂践之余/此吾马所以弱也

D.克宁奋然而言曰/吾马固不少/但帅不得人耳/其意常利虏掠/贼至则引避/贼去则缓随/之故贼常得善牧/而我常拾其蹂践/之余此吾马所以弱也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仕”,意为交还官职,即辞官。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把官职交还给皇帝,“致事”“致政”“乞骸骨”等也指的是这意思。

B.“崩”,天子死,也叫“驾崩”或“山陵崩”。唐制凡三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至平民称死,或者叫“亡”。

C.“朔望”,朔日与望日。“朔”,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望”,农历每月十五。潮汐随朔望而有所变异。

D.“谥”即谥号,为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带有褒贬评定性质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徒单克宁博学多才,智勇双全。他擅长骑马射箭,通晓女真、契丹文字,深得任左丞相的舅舅希尹的赏识。

B.徒单克宁敢于直言,深谋远虑。在元帅谋衍为了私利延误战机时,他敢于直言,分析形势,最终以弱胜强,打败敌人。

C.徒单克宁位高权重,深受重用。他任丞相时公正而守大体,积极举荐人才,辅佐世宗、章宗,深得两位国君的重用。

D.徒单克宁鞠躬尽瘁,一心为国。他临死之前留下了遗表,认为国君往往重君子反而疏远,轻小人而最终亲昵。希望陛下始终如一,安不忘危,不涉及私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克宁曰:“贼初困蹙,且无降意,所以扬言者,是欲缓吾师期也。”

(2)臣无似,尝蒙先帝任使,陛下即位,属以上相,今臣老病,将先犬马填沟壑,无以辅明主绥四方。

10.B

11.C(“朔”指农历每月初一。)

12.C(“积极举荐人才”错,他没有举荐人才,世宗批评了他。)

13.(1)叛军刚刚困窘,尚且没有投降的意思,他们扬言乞和的原因,是想延缓我军出兵的时间。(采分点:困蹙、所以、判断句)

(2)我没有才,曾经蒙受先帝重用,陛下即位,把上相职位授予我,现在臣年老有病,将要先于群臣死去,没有办法辅佐圣明的君主安抚四方百姓。(采分点:填沟壑、无以、绥)

参考译文:

徒单克宁,本名徒单习显,其祖先是金源县人。徒单克宁资质纯厚,不苟言笑,善骑马射箭,有勇有谋,通晓女真、契丹文字。左丞相完颜希尹是徒单克宁的舅舅。熙宗皇帝问完颜希尹表亲中谁可以做侍卫,完颜希尹上奏:“徒单习显可以任用。”徒单克宁被任为符宝祗候。大定初年,跟从右副元帅完颜谋衍讨伐契丹窝斡。元帅完颜谋衍为了利益进行掠夺,故驻军白泺。世宗皇帝对他长时间驻兵惊讶,派人前去问情况。完颜谋衍说:“叛军的马强壮,我们的马瘦弱,在这驻一段时间是养马。不然,不增加骑兵就不能打胜。”徒单克宁忿然说:“我们的马本来不少,只是没有得到好统帅罢了。他的意思是为了利益掠夺,叛军到了就退避,叛军走了就慢慢跟随着他们,所以叛军常常得到好牧草,而我们的马常吃他们的马吃剩踏过的牧草,这就是我们的马体弱的原因。现在如果能更换统帅,即使不增加兵力,也可以有功。不然,即使有十倍的骑兵,也不能取胜。”朝廷知道了徒单克宁的议论,召回完颜谋衍,用平章政事仆散忠义兼右副元帅。部队准备出发,叛军声言乞求投降。徒单克宁说:“叛军刚刚困窘,尚且没有投降的意思,他们扬言乞和的原因,是想延缓我军出兵的时间。不如乘其不备袭击他们,叛军如果被打败,那么他们会很快投降。如果他们不投降,乘他们懈怠而急速进攻他们,可以凭一次战斗平定他们。”仆散忠义认为是这样,于是同徒单克宁出击中路,在罗不鲁打败了叛军。徒单克宁任丞相,坚持正守大体。世宗皇帝曾经说:“徒单习显在枢密职上,不曾有过错误的举荐。”告诉克宁说:“宰相的职任,引进贤能是首位的。”徒单克宁谢罪说:“臣愚笨有幸为宰辅,却不能明察了解人,因此常悔恨。”他恳求退休。金世宗皇帝说:“你立功立事,才登上相位,朝廷需要你,你年龄虽到了,但不能离去。”

大定二十八年十二月乙亥,金世宗皇帝不快乐。甲申,徒单克宁率领宰执入朝问安。皇帝世宗说:“朕的病很危险了。”他对徒单克宁说:“皇太孙年纪刚及弱冠,不过生性明达,你们要竭力辅助他。”大定二十九年正月初二,金世宗皇帝在福安殿死去。这天,徒单克宁等宣读皇帝世宗的遗诏立皇太孙做皇帝,这就是金章宗。徒单克宁改封为东平郡王。章宗皇帝诏令徒单克宁每月初一、十五朝拜,朝拜时为其在殿上设座。徒单克宁坚决推辞,皇帝章宗诏令近臣告诉他。明昌二年,徒单克宁生病,章宗前往探视。徒单克宁叩头致谢说:“我没有才,曾经蒙受先帝重用,陛下即位,授予我上相,现在臣年老有病,将要先于群臣死去,没有办法辅佐圣明的君主安抚四方百姓。臣没有才,曾蒙先帝重用,陛下即位,把上相职位授予我,现在臣年老有病,没有辅助好明主安抚四方百姓。陛下亲自来看我,我死也有罪呀。”这年二月,徒单克宁死去,他遗留下奏章,其大意是:“人君往往重君子而后反而疏远他,轻小人而最终爱昵他。愿陛下始终如一,安不忘危,言不及私。”皇帝下诏有司统辖徒单克宁的丧事,送回莱州安葬,谥号忠烈。

第四篇:江西省分宜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范文

分宜中学2018-2019学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这反映出()A.农业发展迅猛 C.郡县制度形成

B.分封制度崩溃

D.官吏待遇下降

2、福清县王荣家庭,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经济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并

B.稳定小农经济

C.限制家庭手工业 D.保证家庭财产共享

3、某书以“崩溃与重建”为题,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学术的发展变化,结合下面目录分析,这里的“崩溃”是指()

A.孔孟儒学

B.汉代经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4、古代希腊社会推崇沟通技巧,一些深谙沟通技巧的演说家往往因此而被推选为首领。而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这反映出古希腊()A.直接民主的弊端已充分暴露 B.美德是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 C.人品对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 D.民主政治为多数暴政所左右

5、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写道:“相当一部分学者在洋务运动期间也经历了思想的转轨,比如康有为,以及他在万木草堂中培养出来的弟子们。广东这一小撮士人这个时候思想上已经很先进了。”“这一小撮士人”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比洋务派更加爱国 C.主张从制度上变革 D.摒弃了儒学的束缚6、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思想,他认为当时并存的三个圆环将西方串联起来:第一环是英联邦;第二环是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英国是唯一一个在每一环中都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这体现了英国()A.迈出了西欧联合的关键一步 B.对美国有利用与轻视的心态 C.强调国家利益淡化意识形态 D.力图保持自己昔日大国地位

7、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 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8、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唐末以迄宋元时代盛产米粮的重要地区之一。明代中叶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这表明()A.江南地区农业已经完全商品化 B.江南地区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和商业化 C.江南地区精耕细作技术的突破 D.江南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9、“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推动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10、1969年,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国并存局面,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以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据此,西德推行该政策有助于()A.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B.推动多极格局的形成 C.调和美苏之间的敌视关系

D.德国摆脱冷战的影响

11、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12、元代修史,朱熹及门人弟子被列入《道学传》,而陆九渊等人则被列入《儒林传》。明代,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到清代,陆九渊被列入《理学传》而不列入《儒林传》。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 B.明代理学取得突出的成就 C.士大夫批判道学的虚伪说教 D.道学将理学和心学融为一体

13、罗马共和国时期发动了多次扩张战争,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扩张战争激化了希腊与罗马矛盾

B.罗马深受希腊文化艺术成就影响 C.希腊城邦民主政治被罗马人继承

D.万民法的制定兼顾被征服者利益 14、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几年后,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1922年,钱玄同在致友人的信中说:“前几年那种排斥孔教、排斥旧文学的态度,很应改变。”钱玄同的思想演变表明()A.新文化运动不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B.近代中国应以儒学复兴推动救亡 C.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 D.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艰难曲折

15、“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宠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A.君主权力被削弱 B.用人机制较完善 C.宦官专权已出现 D.行政规则受干

16、《旧唐书·韦坚传》记载:天宝二年(713年)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郡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船,即京口绫衫缎”。材料主要说明唐代()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17、《欧美文学》在讲述某一文学流派的思想基础时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下列哪部作品属于这一文学流派()A.《哈姆雷特》

18、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中断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19、据史料记载,宋元时期享誉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是由福建人开创的。明清之际,闽商成为国际商界的劲旅,有海外第一大商帮之称。这说明古代闽商()A.具有开放意识和拓展精神 B.专注于海外市场而没有开拓国内市场 C.控制了东南亚的海上运输线 D.不堪忍受国内封建压迫而移民海外

20、北宋时,欧阳修等主持重修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司马光则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统治者还对官僚制度和科举制进行改革。这反映出当时北宋()A.统治者注重吸取历史教训 B.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人间喜剧》

C.《巴黎圣母院》

D.《老人与海》 C.政治体制未形成完整体系 D.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完善 21、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黄金储备从战后的250亿美元急剧下降到90亿美元,黄金存量从8亿多盎司骤减到2.5亿盎司。而此时的欧洲各国,至少囤积着800亿美元,有权要求美国兑付22.8亿盎司的黄金。该现象的出现表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濒临瓦解 B.世界金融中心再度发生转移 C.美国经济衰退丧失主导权 D.欧洲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

22、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A.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C.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23、毛泽东在某文中说道:“(湘南特委)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于是改变原来前委的领导人……湘南特委提出的‘一切工厂归工人’的口号,也宣传得很普遍。”毛泽东的这一说法()A.旨在维护湘南特委的正确方针 B.体现了党中央实事求是的作风 C.反映了湘南特委的“左”倾错误 D.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4、汉朝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许“名田(占有土地)”,“犯者以律论”;不许被“推择为吏(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这些规定()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 C.表明商人富而贱的窘境 D.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5、明朝洪武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这就是六科制度。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六科还可以参与“廷议”“廷推”,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并监督其执行。由此可见,六科制度()A.奠定内阁制度的基础 B.是对三省六部制的丰富发展 C.发挥了改善朝政作用 D.成为废除丞相官职的导火线

二、非选择题

26、(2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乡举里选”指的是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7分)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8分)

(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8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今之辩”和“中外之争”。梁启超曾说:“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严复认为:“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王国维认为:“学问之事本无东西。”孙中山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之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个角度,运用中国近代史有关史实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编练新军当然是为弥补庚子之役后中国防力量的不足,但是也不能否认晚清政府意欲军事集权的企图。军事集权离不开财政的支持,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是当务之急。在前期设立的商部、银行等机构的基础上,1906年11月,清政府成立度支部,积极致力于财政整顿、税务管理,以及财税机构整合和财务人员培养。1907年开始度支部建立造币总厂直辖各省分厂,逐渐收回了中央的造币权。1909年3月,又开设财政学堂,颁布《财政学堂章程》,学分三等,中等科、高等科与别科,同时设立税务专科和银行讲习科,为税务系统和银行系统培育人才。后又设立印刷局,统一纸币的印刷;在各省设立调查局,在各部院设立统计处,统计全国财政。在统一地方财政机构的过程中,度支部还向每省派出两名专任财政监理官,会同清理财政,负责向度支部汇报当地的财政状况,绘制《财政说明书》。虽然在推行清理财政的过程中,财政监理官的工作遭到督抚们或明或暗的抵制,在晚清中央的强烈支持下,地方的财政改制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摘编自吴园林《清末的财政集权与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清政府财政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初清政府财政改革的作用。(9分)

分宜中学2018-2019学高三年级第一次考试

历 史 答 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反映的是报酬方式的变化,并不能表明农业迅猛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再以土地为标准”,表明原来通过“授土”“授民”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坏,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报酬方式的变化,并不能体现行政区划、官员任命方式的变化,故C项错误;土地和粮食两种报酬方式,并不能简单作比较,其中更多反映的是一种中央集权的萌芽,故D项错误。

2、【答案】B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古代小农经济造就了封建大家庭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家庭关系和睦的特点,这对稳定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统治者表彰这类家庭的经济目的主要是稳定其统治的经济基础,故选B。

3、【答案】B 【解析】据目录可知“儒家经学途穷”的原因在于“异端学说发难”“自然灾异作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汉时期佛教传入、道教产生,对儒学产生一定的冲击,魏晋时期天灾、人祸不断,但侧重构建人伦关系的汉代经学无法应对这一危机,最终遭到扬弃。B项与材料反映一致;A、C、D三项与材料内容不匹配,排除。

4、【答案】C 【解析】古希腊直接民主的弊端充分暴露是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达到黄金时代,权力被滥用和误用,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是直接民主,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故B项错误;民主政治为多数暴政所左右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康有为”等内容可知,“这一小撮士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与洋务派相比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主张从制度上进行变革,C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英国是唯一一个在每一环中都占重要地位的国家”可以看出英国对自己大国地位的迷恋,故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材料是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故A、B项错误;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突出该体制改革对于粮食产量提高的影响,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可知,明代江南地区农业经营重点逐渐转向种植经济作物,反映了江南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转变,故选B。从材料看,农业经营只是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农业生产并未完全商品化,排除A;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江南地区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且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

9、【答案】D 【解析】由“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可判断该思想变革指的是新文化运动。鸦片战争后,民主思想就已经传入中国,A项错误;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D项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加强与东方的谅解”“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可知,西德推行该政策有助于改善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故A项正确;多极化格局只是一种趋势,还没有形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目的是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不是调和美苏之间的敌视关系,故C项错误;1969年冷战局面还存在,德国没有摆脱冷战的影响,故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材料并未涉及秦灭六国疆域辽阔,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秦代的郡县制取代西周的分封制,标志官僚政治逐步确立,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宗法观念逐渐消亡,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政治制度的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宋代理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发展成严密的思想体系,故A项错误;明代王阳明发展心学,促进了理学的繁盛,“道学之名逐渐被理学取代”,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道学的批判,故C项错误;道学是理学起源时期的名称,在宋代它只是理学主流学派程朱理学的特称,不包括陆九渊的心学,故D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材料中“被俘虏的希腊人诱使他粗野的征服者成为俘虏”,本质上反映出征服者罗马被希腊先进的文化所征服,与希腊与罗马矛盾激化无关,故A项错误;影响罗马人的是希腊的文化,并非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万民法兼顾被征服者利益,只能缓和彼此矛盾,不能解释罗马人“成为俘虏”的原因,故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近代中国对儒学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背后隐藏的是近代中国探索救亡道路的艰难曲折,故D项正确。

15、【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中宗时,权臣打破官吏任命规则,依然借助于皇权,故皇权被削弱错误,故A项错误;中宗时的权臣弄权,故B项错误;宦官指太监,不属于官僚系统,而题目中是权宠,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

16、【答案】C 【解析】据题干材料“广陵郡……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京口绫衫缎”等信息,可知不同区域生产不同的手工业产品,表明唐代形成了不同的手工业专业性生产区域,故选C项。

17、【答案】B 【解析】“将自己看作社会的研究家、解剖家、记录员等”,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剖析与批判,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哈姆雷特》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故A项错误;《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故B项正确;《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故C项错误;《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D项错误。

18、【答案】D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指新中国成立,故A项错误;八大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并不是导致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1954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

19、【答案】A 【解析】材料虽然反映了闽商重视海外市场,但不能由此判断他们忽视国内市场,也不能说明他们控制了东南亚的海上运输线,B、C两项曲解题干内容,排除;材料无法反映闽商大量移民海外的原因,排除D项。20、【答案】A 【解析】根据提供的这几本书《新唐书》《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都侧重于对历史的总结反思,故A项正确;几部史书的编修,不能确定是否重文轻武,故B项错误;材料既然有改革的说法,说明是对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故C项错误;宋代的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但从材料的三部史书无法证明,故D项错误。

21、【答案】A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承诺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材料中美国黄金储备和存量不足以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国际责任,故A项正确;二战后,世界金融中心转移到美国后,目前再未发生转移,故B项错误;二战后至今,美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始终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欧洲经济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

22、【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强调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进行客观认识人的无知并进行反思,体现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故B项正确。

23、【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表明毛泽东维护湘南特委的方针,故A项错误;湘南特委不能代表整个党中央,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一切工厂归工人”可知其“左”倾错误,故C项正确;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未建立,故D项错误。

2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题干材料表明汉朝政府颁布法令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地位的提高,广大商人虽富却贱,C项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A项错误;B、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25、【答案】C 【解析】六科制度和内阁制没有关联,故A项错误;和唐代三省六部制也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丞相制度废除的导火线是胡惟庸案,故D项错误;六科制度改善了朝政,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1)制度:察举制。

说明:察举孝廉,崇贤、举善、黜恶,教导人们向善。(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

弊端:中正官可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败坏社会风气。

(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27、【答案】示例1:中华文化在近代逐渐从传统向现代化过渡。传统文化核心为儒学,强调伦理纲常,植根于自然经济,主要为封建专制服务。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华文化逐渐增添了民主、自由、法治、宪政等现代化因素,传统文化中强调尊卑等级和血缘关系的成分逐渐减少。中华文化走向进步。

示例2:近代以来,中华文化以自身传统和西方近代文化逐渐交融、结合,呈现兼收并蓄的发展趋势。鸦片战争以后,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从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都重视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立足于传统,兼采中外,贯通古今,以批判性态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指出其自身局限,用西学中的积极因素来改造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8、(1)、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的影响;加强国防力量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新政提供财政支持;应对庚子战争的巨额赔款。(2)、为军事改革提供财力支持,加强了国防力量;培养了大量专业金融人才;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第五篇:金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七次三周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 副本

金溪一中2013届高三第七次双周考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伉kàng C.载zǎi 着zháo D.恁nân模 mú)2.D(A 账,蓬—篷 B侯—候,平C 蛰,钟—终)3.D 考察:⑴实地观察考查。如: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⑵细致深刻地观察。如: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勤于考察和思索,才能有成就。可见,“察”强调的是“观察”不符语境。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如: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符合语境。及时:⑴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如:及时雨;他来得很及时。⑵不拖延,马上,立刻。如:有问题就及时解决。即时:立即。如即时投产。从语境看,应用“及时”。

4.A【解析】B.递进不当,应把“不仅”和“还”后的内容互换,才能衔接下文。C.否定不当,应删除“忘”。D、搭配不当,应为“培养思想的能力,汲取精神的能量”)5.A

6. A(“探春”与“迎春”互换。)

7【答案】B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大部分技艺传承者。

8【答案】D(A项皇帝没有制订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B项原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不是技艺传承,是区别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孰优孰劣的标准;C项没有人说“活态的传承”就比书本知识更符合技术规律。)

9【答案】C(A项原文没有这种说法,属于无中生有;B项这是传统观念;D项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民间艺人与“图书馆”不完全对应,属于过于绝对。)10.C(集:成功。)

11.A(A项,①②均为代词。)

12.C(②表现曾致尧有惠政,深得民心;③表现曾致尧有远见卓识。)13.(1)(曾致尧)多次向朝廷书面提出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宋太宗看了感到很惊奇,征召授予他著作佐郎的官职。(得分点“数”、“奇”、“拜”)

(2)那些富豪收手,没有谁敢触犯法律,人们也没看见他用什么办法做到这样的。(得分点“敛”、前“莫”、“然”)

(3)但真宗了解了他的才能,打算征召他做知制诰,可是有大臣不同意,于是这事就算了(“知”“ 可”“ 乃”“已”各1分。)14.(1).【解析】第三句写的是静景,池州为青山环绕春花万千。第四句是动景,诗人在微风吹拂下划一叶扁舟悠悠然出了池州。(2分)这两句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妙境界。(2分)(2)【解析】诗人运用融情入景(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通过描写四周环境之幽雅静谧,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安宁与平和。(2分)

15.(1)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2)何伸雅怀 罚依金谷酒数(3)暧暧远人村 鸡鸣桑树颠(4)料峭春风吹酒醒 回首向来萧瑟处(5)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16.①是塑造父亲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表现了他对儿子婚礼的重视,对儿子深沉的爱。②照应第⑤⑥两段,使前文父亲一边喊着“来了”,一边拨开众人上前的行动有了心理基础,而且也使读者更深理解了父亲“僵立在那里”的尴尬。③为小说最后父亲“泪流满面“做铺垫。(每点2分,答道两点即满分)17.①在儿子心中,父亲身份低下,是个文盲,是他的痛。②在父亲心中,儿子对他的冷淡以及忘情是他的痛。③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使我们每一个人痛心。(每点3分,答道两点即满分)

18.父爱如山。父亲艰难地把儿子养育大,为了在儿子婚礼上不给儿子丢脸,父亲做了充分的准备。在遇到尴尬后,他默默地回到山村独自痛苦,保全了儿子的所谓脸面。付出一切,忍受一切,无怨无悔,在儿女成长中默默老去。我们不该忽视这份爱,更不该伤害我们的父亲,不能让他们因我们而心痛。(解答本题应从“父爱”和“如何对待父爱”的角度入手结合文本分析作答。)

19.C E(C项“皱着眉头小声说”不是语言描写是神态描写,“懊恼和愤怒”也不符合人物心理。E项婚礼不是明显的线索,主题归纳也偏离了文本。)20.略 21.【命题意图】

这道试题指向青年人的责任感,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当代绝大部分的学生受到太多的关爱,往

往只知所求而吝于承担。三则材料命意具有梯度,层层推进,要求学生将自我在社会和历史进程中定位。

【写作指导】

本文立意,可集中谈承担对自我、对社会、对人类进步的责任中的某一项,也可采用层进式结构,兼谈三个方面。【参考译文】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曾致尧,是抚州南丰人。小时候在江南就很出名。太平兴国八年,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做了符离县的主簿,后连续升官做光禄寺丞、监管越州的酒税。多次向朝廷书面提出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宋太宗看了感到很惊奇,征召授于他著作佐郎的官职。让他巡行视察汴河运输的事宜,他做的非常合太宗的心意。升职做了秘书丞,又做了两浙转运使。

谏议大夫魏庠在苏州做知州,依仗皇帝对他的恩宠,干了很多违法的事情,官员们没有谁敢过问这些事的。曾致尧弹劾他的罪状让皇帝知道,太宗吃惊地说:“这人敢管魏庠,令人佩服!”最终因为曾致尧罢免了魏庠。洛苑使杨允恭凭借进谏受到皇帝的宠幸,他的建议皇帝没有不听从的,他提议的事情安排下来,曾致尧常常搁置一边不去执行。杨允恭把这事上告给皇帝,太宗派人问曾致尧,曾致尧详细说了事情不可执行的原因。曾致尧对那些事关重大并且人们感到为难的事情严加纠正,对那些小事,要求就非常宽松。年终,他的考评是最好的,调任寿州做知州。寿州离京师很近,那些富豪大商与权贵结交,以难管著称。曾致尧在寿州过了一年多,那些富豪缩手,没有谁敢触犯法律,人们也没看见他用什么办法做到这样的。曾致尧对寿州特别有惠政和爱心,离任时,寿州百姓拦阻挽留好几天,最后他一人骑马,带着两个兵卒逃离,路过别的州县,寿州人还有追赶他的。又升职做主客员外、三司盐钱勾院通判。

这时,李继捧拿银、夏五个州归顺朝廷,他的弟弟李继迁逃进沙漠做了盗匪。宋太宗急忙派李继捧去招降他,李继捧到了以后,李继迁就用假合作诱骗他的哥哥,最终又达到了目的,囚禁了李继捧。自陕地以西,又陷入了兵祸之苦。宋真宗刚刚登上皇帝位,更加想用恩惠使李继迁归顺,答应归还他的地盘,让他听从朝廷的管理。唯独曾致尧认为李继迁反覆无常,不可归还土地。李继迁在得到五个州后,过了二年,果然反叛,包围了灵武。议事的大臣又要把灵武给李继迁,曾致尧更加争执,认为不可。他的话虽然没有被听从,但真宗了解了他的才能,打算征召他做知制诰,可是有大臣不同意,于是这事就算了,出任做了京西转运使。

王均被诛灭,曾致尧奉命安抚西川,误把诏书遗留在家里。他的副手潘惟岳让曾致尧对皇帝说“过吉柏江时船破丢失了诏书”,来自我解脱。曾致尧说:“做臣子却欺骗自己的君主,我不能这样做。”于是上书弹劾自己,朝廷放下此事没有过问。这以后潘惟岳进入内宫觐见皇帝,提起西川的事情,详细介绍了曾致尧弹劾自己的情况,真宗听后慨叹不已。

李继迁兵患已长时间不能解除,丞相张齐贤掌管环、庆以西的军务,朝廷任命曾致尧凭判官的身份随从。曾致尧说:“西兵十万,都归王超指挥。王超的才能不可让他独自一人担任要职,而且兵力多势必导致权势过大,到那时就不容易指挥了。如果不能调动指挥各位将领,事情一定不会成功。”真宗对他的建议感到很为难,下了诏书,也只是让陕西听从张齐贤的指挥,让张齐贤能自己调动军队罢了。曾致尧考虑到自己的建议最终不会被采纳,于是就告辞出发了。恰逢朝廷对众高官进行赏赐,曾致尧拒绝说:“我曾为某丞相进言,但事情没有凑效,不敢接受赏赐。”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曾致尧被贬后,不久王超兵败,李继迁攻破清远军,朝廷最终也只好放弃灵州。

曾致尧被贬过了一年,又做了户部员外郎,泰州知州。上奏疏议论国家事务,言语斥责大臣特别激烈,当时都不高兴,又调任鄂州知州。后来在扬州知州任上,因为失误多支取了一个月的俸禄,虽然自己曾主动说明,还是被贬为监江宁府酒税。因为朝廷封禅的恩惠,多次升官为户部郎中。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某日,死在官任上,享年六十六岁。

下载2012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第七次周考考试语文试卷R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届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第七次周考考试语文试卷R.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