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代为燕说齐》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代为燕说齐
《战国策》
苏代为燕说齐,未见齐王,先说淳于髡曰: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莫为臣先后者,足下有意为臣伯乐乎? 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为马食。
淳于髡曰:谨闻命矣。入言之王而见之,齐王大说苏子。
【注释】①本文选自《战国策•燕策》。②淳于髡(kūn):战国时期齐国人,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被齐威王任为大夫。③伯乐:春秋时期秦国人,以善于相马著称。④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平辈之间相称的敬辞,类似于后来的阁下、您。⑤ 镱(yì):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二十两或二十四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苏代为燕说齐()(2)比三旦立市()
(3)愿子还而视之()(4)莫为臣先后者()
1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臣请献白璧一双,黄金千镱,以为马食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①今臣欲以骏马见于王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与槽朸之间
C.①入言之王而见之 ②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D.①苏代为燕说齐 ②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2)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13.读了《苏代为燕说齐》的故事,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10.(1)游说、劝说(2)等候(3)同环,环绕、围绕(4)没有人(4分,每空1分)
11.B(A①当作 ②认为;B①②都被动,译为被;C①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②连词,表转折,译为可是;D①替 ②当做。2分)
12.(1)有一个想卖骏马的人,一连三天牵着马站在市场上,也没有人知道他这匹马是骏马。(2)伯乐于是就到市场,环绕着那匹马看了一番,离开之后又回头看看它。(4分,每空2分)
13.《苏代为燕说齐》的故事除了人们对伯乐的信任之外,还反映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那就是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人人都能发现它的价值的,往往需要专家或有影响的人的推介。(这只是一种理解,其他理解只要合理即可。2分)
【参考译文】
苏代为燕国去游说齐国,没有见齐威王之前,先对淳于髡说道: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早晨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知道他的马是匹骏马。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早晨,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您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回头再瞅一眼,这样我愿意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于是就照着卖马人的话做了,结果一下子马的身价竟然涨了十倍。现在我想把‘骏马’送给齐王看,可是没有替我前后周旋的人,先生有意做我的伯乐吗?请让我送给您白璧一双,黄金千镒,以此作为您的辛苦费吧。
淳于髡说:愿意听从您的吩咐。于是淳于髡进宫向齐王作了引荐,齐王接见了苏代,而且很喜欢他。
第二篇:战国策·燕二·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原文翻译
燕二·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
作者:刘向
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奉阳君不听。乃入齐恶赵,令齐绝于赵。齐已绝于赵,因之燕,谓昭王曰:“韩为谓臣曰:‘人告奉阳曰:使齐不信赵者,苏子也;今齐王召蜀子使不伐宋,苏子也;与齐王谋道取秦以谋赵者,苏子也;令齐宋赵之质子以甲者,又苏子也。请告子以请齐,果以守赵之质子以甲,吾必守子以甲。’其言恶矣。虽然,王勿患也。臣故知入齐之有赵累也。出为之以成所欲,臣死而齐大恶于赵,臣犹生也。令齐、赵绝,可大纷已。持臣非张孟谈也,使臣也如张孟谈也,齐、赵必有为智伯者矣。
“奉阳君告朱讙与赵足曰:‘齐王使公王曰命说曰,必不反韩珉,今召之矣。必不任苏子以事,今封而相之。令不合燕,今以燕为上交。吾所恃者顺也,今其言变有甚于其父,顺始与苏子为仇。见之知无厉,今贤之两之,已矣,吾无齐矣!’
“奉阳君之怒甚矣。如齐王王之不信赵,而小人奉阳君也,因是而倍之。不以今时大纷之,解而复合,则后不可奈何也。故齐、赵之合苟可循也,死不足以为臣患;逃不足以为臣耻;为诸侯,不足以臣荣;被发自漆为厉,不足以为臣辱。然而臣有患也。臣死而齐、赵不循,恶交分于臣也,而后相效,是臣之患也。若臣死而必相攻也,臣必勉之而求死焉。尧、舜之贤而死,禹、汤之知而死,孟贲之勇而死,乌获之力而死,生之物固有不死者乎?在必然之物以成所欲,王何疑焉?
“臣以为不若逃而去之。臣以韩、魏循自齐,而为之取秦。深结赵以劲之。如是则近于相攻。臣虽为之累燕,奉阳君告朱讙曰:‘苏子怒于燕王之不以吾故,弗予相,又不予卿也,殆无燕矣。’其疑至于此,故臣虽为之不累燕,又不欲王。伊尹再逃汤而之桀,再逃桀而之汤,果与鸣条之战,而以汤为天子,伍子胥逃楚而之吴,果与伯举之战,而报其父之雠。今臣逃而纷齐、赵,始可著于春秋。且举大事者,孰不逃?桓公之难,管仲逃于鲁;阳虎之难,孔子逃于卫;张仪逃于楚;白珪逃于秦;望诸相中山也使赵,赵劫之求地,望诸攻关而出逃;外孙之难,薛公释戴逃出于关,三晋称以为士。故举大事,逃不足以为辱矣。”
卒绝齐于赵,赵合于燕以攻齐,败之。
文言文翻译:
苏秦游说奉阳君联合燕国、赵国进攻齐国,奉阳君没有听从。苏秦就进入齐国中伤赵国,让齐国周赵国绝交。齐国同赵国绝交后,苏秦就派人到燕国,对燕昭王说:“韩为对臣下说:‘有人告诉奉阳君说:让齐国不相信赵国的,是苏秦;让齐王召蜀子,使蜀子没有攻打宋国的,是苏秦;同齐王谋划,推行联合秦国共谋赵国策略的,是苏秦;让齐国吊士兵看守赵国做人质的公子的,又是苏秦。请让我忠告您,请齐国不要这样做,如果真的让士兵看守赵国做人质的公子,我一定要让士兵看守您。’他的话恶毒极了。尽管如此,大王也不要担忧。臣下本来就知道进入齐国要受赵国的祸害,臣下出使促成此事就是为了实现您的愿望。臣下死去,齐国就会万分憎恨赵国,臣下虽死犹生。让齐、赵两国绝交,就可以使天下大乱。只是臣下不是张孟谈,如果让臣下像张孟谈一样行事,齐、赵两国一定有做智伯的。
“奉阳君告诉朱谴和赵足说:‘齐王让公玉丹传命说,坚决不准韩珉来齐国,如今却召他来。坚决不委派给苏秦政事,如今却封赏他,任命他为相国。坚决不同燕国联合,如今却把同燕国的邦交当成最紧密的邦交。我所依靠的人是顺子,现在他的话比他父亲的变化还大,顺子开始的时候同苏秦为仇。见到苏秦后知道苏秦对他没有什么损害,观在竟认为苏秦贤能,与苏秦和平共处,完了,我失去齐国的支持了!’奉阳君非常恼怒。如果齐王不信任赵国,奉阳君这个小人,就会因此而背叛齐国。不趁观在大乱的时机离散齐、赵两国,它们的矛盾解开后重新联合起来,那么以后对它们就无可奈何了。所以齐、赵两国的联合假如能够改善,死不足以作为对臣下的惩罚,逃亡隐居不足以雪臣下的羞耻,做诸侯也不能使臣下引以为荣,披散头发漆黑脸面满身长癞也不足以除去臣下的耻辱。然而臣下仍有担心的事,臣下死去,齐、赵两国不和,它们邦交的恶化以臣下作为分界,臣下死后,它们又互相效力,这是臣下忧虑的。如果臣下死去它们互相攻伐,臣下一定勉力自己去舍生求死。尧舜那样贤能都死去了,禹、汤那样智慧都死去了,孟贲那样勇猛都死去了,乌获那样有力也死去了,活着的万物难道有不死约吗?顺应必然的事理,完成您的愿望,大王还有什么疑虑的吗?
“臣下认为不如逃离这里。臣下假道韩国、魏国来到齐国,为齐国联合秦国:又努力结交赵国来加强它的势力,如砘齐、赵两国互相进攻的形势就接近形成了,臣下虽然这样傲,仍怕连累燕国。奉阳君告诉朱灌说:‘苏秦恼恨燕王因为我的缘故没有任命他为相国,又没给他卿士的地位,大概不会同燕国有什么联系了。’他怀疑到这种程度,所以臣下这样做,也不会连累燕国,又不用大王出兵。伊尹两次从商汤那里逃到夏桀处,又两次从夏桀那里逃到商汤处,最后果然参与鸣条之战,拥戴商汤做了天子。伍子胥逃离楚国到了吴国,果然通过柏举之战,报了自己父亲被杀的深仇。如今臣下的逃亡造成齐、赵两国之间的大乱,也将可以载入史册。再说那些干大事的人,哪个没有逃亡的经历呢?齐桓公遭难时,管仲逃到鲁国;阳虎之乱时,孔子逃到卫国;张仪逃到楚国;白硅逃到秦国,望诸做中山国的相国,到赵国出使,赵国挟持他索取土地,望诸打下关隘逃出赵国;外孙之难时,田文舍弃车辆逃出关隘,三晋称他为义士。所以干大事,逃跑也不能算做耻辱。”苏秦终于分裂了齐国、赵国,赵国联合燕国攻打齐国,打败了齐国。
第三篇:《苏代兄弟》阅读答案附翻译
苏代兄弟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捭阖七国遂志,亦皆苦学从衡之术。苏秦既死反间,其助燕谋齐之事大泄。齐闻之,乃望燕,燕甚恐。代乃求见燕王哙,欲袭苏秦故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窃闻大王义甚高,鄙人不敏,释锄耨而干大王。至于邯郸,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臣窃负其志。及至燕廷,观王之群臣下吏,王,天下之明王也。燕王曰:奚以谓吾明王也?对曰:臣闻明王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臣请数王之过。夫齐、赵者,燕之仇雠也;楚、魏者,燕之援国也。今王奉仇雠以伐援国,非所以利燕也。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
燕王曰:吾闻齐有清济可以为固,长城足以为塞,诚有之乎?对曰:天时不与,虽有清济,恶足以为固!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骄君唯利是好,而亡国之臣必贪。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宝珠玉帛以事左右,则可亡齐已。燕王曰: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燕乃使一子质于齐。
燕相子之与苏代婚,而欲得燕权,乃使苏代侍质子于齐。齐使代报燕,燕王哙问曰:齐王其霸乎?曰:不能。曰:何也?曰:不信其臣。于是燕王专任子之,已而让位,燕大乱。齐伐燕,杀王哙、子之。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终归齐,齐善待之。
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后出之。代之宋,宋善待之。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代,复善待之,与谋伐齐。竟破齐,湣王出走。
燕使约诸侯从亲如苏秦时,或从或不,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代、厉皆以寿死,名显诸侯。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以反间死天下共笑之然世言苏秦多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 题目为命题者加的)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齐闻之,乃望燕望:怨恨B.王诚能无羞从子母弟以为质诚:的确
C.苏代过魏,魏为燕执代。执:拘捕D.而天下由此宗苏氏之从约宗:尊崇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所见者异于所闻于东周吾终以子受命于天矣
B.观王之群臣下吏代之宋,宋善待之 C.齐王其霸乎不信其臣
D.燕立昭王,而苏代遂不敢入燕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
7.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与骄君唯利是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东周之鄙人也B.奚以谓吾明王也
C.诚有之乎D.名显诸侯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苏代兄弟,看到哥哥在七国间采取分化拉拢的手法,实现了志向,也都发奋学习纵横之术。
B.苏代认为,贤明的国君愿意听到别人指出他的过失,不希望只听到别人称赞他的优点。
C.苏代认为,如果燕国能够用亲属作为人质,并贿赂齐王的亲信,燕国就可以消灭齐国。
D.齐国杀了燕王哙和子之后,燕昭王即位,苏代归附了齐国,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燕国。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为文中下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太 史 公 曰 苏 秦 兄 弟 三 人 皆 游 说 诸 侯 以显 名 其 术 长 于 权 变 而 苏 秦 以 反 间 死 天 下 共 笑 之 然 世 言 苏 秦 多 异 时 事 有 类 之 者 皆 附 之 苏 秦 夫 苏秦 起 闾 阎 连 六 国 从 亲 此 其 智 有 过 人 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王自虑之,此则计之过,无以闻者,非忠臣也。(3分)
②民力罢敝,虽有长城,恶足以为塞!(3分)
第四篇: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原文及翻译
燕二·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
作者:刘向
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曰:“臣闻离齐、赵,齐、赵已孤矣,王何不出兵以攻齐?臣请王弱之。”燕乃伐齐攻晋。
令人谓闵王曰:“燕之攻齐也,欲以复振古地也。燕兵在晋而不进,则是兵弱而计疑也。王何不令苏子将而应燕乎?夫以苏子之贤,将而应弱燕,燕破必矣。燕破则赵不敢不听,是王破燕而服赵也。”闵王曰:“善。”乃谓苏子曰:“燕兵在晋,今寡人发兵应之,愿子为寡人为之将。”对曰:“臣之于兵,何足以当之,王其改举。王使臣也,是败王之兵,而以臣遗燕也。战不胜,不可振也。”王曰:“行,寡人知子矣。”
苏子遂将,而与燕人战于晋下,齐军败,燕得甲首二万人。苏子收其余兵,以守阳城,而报于闵王曰:“王过举,令臣应燕。今军败亡二万人,臣有斧质之罪,请自归于吏以戮!”闵王曰:“此寡人之过也,子无以为罪。”
明日又使燕攻阳城及狸。又使人谓闵王曰:“日者齐不胜于晋下,此非兵之过,齐不幸而燕有天幸也。今燕又攻阳城及狸,是以天幸自为功也。王复使苏子应之,苏子先败王之兵,其后必务以胜报王矣。”王曰:“善。”乃复使苏子,苏子固辞,王不听。遂将以与燕战于阳城。燕人大胜,得首三万。齐君臣不亲,百姓离心。燕因使乐毅大起兵伐齐,破之。
文言文翻译:
苏秦从齐国派人对燕昭王说:“臣下离间齐国、趑国,观在齐、赵两国都已经孤立了。大王为什么还不出兵进攻齐国?请让臣下替大王使齐国更加衰弱。”
燕国于是讨伐齐国进攻晋地。苏秦让人对齐阂王说:“燕国进攻齐国,想收复以往的失地。观在燕军在晋地停滞不前,这是由于兵力弱小犹疑不决。大王为什么不派苏秦率兵抗击燕军呢?凭苏秦的才能,率兵抗击弱小的燕军,一定能攻破燕国。燕国被攻破,那么赵国就不敢不听命,这样大王既攻破了燕国,又制服了赵国。”
齐闵王说:“好。”
就对苏秦说:“燕军打到了晋地,现在寡人发兵抗击它,希望您替寡人做军队的大将。”
苏秦回答说:“臣下对指挥军队的事不通,哪里配得上抗击燕军,大王还是改任别人吧。大王派臣下为将,这会使大王的军队遭到失败,也会把臣下交给燕国,打不赢,就不能挽救败局了。”
齐王说:“您去吧,寡人了解您。”
苏秦于是率领齐军同燕国人在晋城之下交战,齐军大败,燕军砍下两万齐军士兵的头颅。苏秦收拢齐国的残兵退守阳城,向齐闵王回报说:“大王用错了人,竟派我来抗击燕军。如今军队伤亡两万人,臣下有杀头之罪,请让我自己回去到执法的官吏那里领受斩刑。”齐闵王说:“这是寡人的罪过,您没什么可以怪罪的。”
第二天,苏秦又暗中让燕国攻打阳城和狸邑。又派人对齐闵王说,“前几天,齐国军队在晋城之下没能取胜,这不是军队的过错,主要是齐军不走运而燕军得到了上天的保佑。现在燕国又攻打阳城和狸邑,这是把上天的保佑当作自己的功劳。大王再派苏秦抗击燕军,苏秦先前曾使大王的军队失败,失败之后他一定竭力用胜利来报答大王。”
齐王说:“好。”
于是再次任用苏秦,苏秦坚决推辞,齐王不听。苏秦就率兵在阳城同燕军作战。燕军大获全胜,斩下敌人首级三万。齐国君臣之间不互相亲信,百姓离心离德。燕国于是派乐毅大举兴兵进攻齐国,最后攻破了齐国。
第五篇:《说荷》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说荷
赵文英
①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旱,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我的到来。
②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一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③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
④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唯有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⑤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⑥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抉着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褪去青春不再,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⑦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唯见冰天雪地中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
⑧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⑨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入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做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物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水之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山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娉婷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
⑩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走进了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选自《美文》)
1.第③段说:“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从全文看,作者笔下的荷创造了哪些生命奇迹?请仿照下列句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写在③和⑤处。
①烈日炙烤下,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②在沉睡千年后,仍能绽放;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暴雨突至,清音飞扬,回肠荡气;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观全文,作者是按照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述荷的,而第④段所写内容却是任一季节的荷,与前后文不一致,是否应当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本文语言优美形象,意蕴丰富。请从文中画线的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
(1)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
(2)若遇秋雨骤至,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挟着空灵、洒脱的芙韵,轻轻飞扬。
我来品析第__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本,说说文中加粗句子“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中“红尘人”是指什么人,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红尘人”指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说“荷,不答”,你在“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后又有怎样的回答?请把你的回答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③狂风袭来,静立如山,依然故我 ⑤风雪翻巷,独立自尊,不馁不屈
2.不能删。这一段写由眼前的荷联想到千年古莲一经挖出便可奇迹般生长的状况,突出强调荷不屈不挠的顽强生命力。这段内容也是对第③段“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的进一步补充和照应。在写法上体现了丰富独特的联想。
3(.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在干涸龟裂的恶劣环境中生长的荷拟作一群群壮硕挺拔、如常地站立的勇士,生动地写出了莅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满面春风地迎接严酷考验的顽强生命力。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将满塘“亭亭的荷”拟作站立的“舞姬”,将“荷塘雨声”比做“舞姬”弹古筝发出的“清音”,写出秋雨骤至时.荷依然保持空灵、洒脱的美好神韵。
4.红尘人: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为名利得失纷争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古诗文中所赞美的荷的高尚人格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的人,还在纯洁着为名利得失纷争的心灵。
5.(意思对即可):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随相伴。生命需要忘却名利,忘却宠辱,生命需要恪守淡泊,坚守情操,才能闪烁出高尚灵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