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古诗文阅读大赛 21——35
2017年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一、21-35篇文言文)
21、庸医治驼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②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⑦。‛一人信③焉,而使治驼。乃索④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⑤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⑥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哪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完,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哉?
译文:从前有个医生,自吹能治驼背。他说:“无论驼得像弓那样的,像虾那样的,像曲环那样的,请我去医治,保证早晨治了,晚上就如同箭杆(一样直了)。”有个人信以为真,就请他医治驼背。(这个医生)要来两块门板,把一块放在地上,叫驼背人趴在上面,又用另一块压在上面,然后踩踏。驼背倒是很快就弄直了,人也跟着死了。他(驼背人)的儿子想要告官,医生说:“我的职业是治驼背,只管把驼背弄直,哪管人死活!”唉,如今的做官的人只管收钱,不管百姓死活,和这个医生有什么区别呢?[1] 注释
①媒:介绍,夸耀。②延:请。③信:相信。④索:索要、要来。
⑤躧(xǐ): 鞋子。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用脚践踏。[2]
启示:① 办事如果只讲主观动机,不管客观效果,那就只能把事情办糟。
② 治标不治本,只看到并处理了表面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③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付之以科学有效的措施。作品简介
庸医治驼:只管把背医直了,却不顾驼背人死活的笑话,这哪里是医生,分明是在害命。面对对方天花乱坠的吹嘘,居然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一个庸医。可笑之余,也引起我们的深思。
庸医治驼是江盈科的作品,《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雪涛小说》、《谈丛》、《谈言》、《闻纪》、《谐史》五种,传奇诙谐,信手而至,独抒性灵,横生妙趣;晚明末世,危机四伏,忧国忧民之情,亦明时形诸笔端。
22、鲁国之法
原文: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选自《吕氏春秋·察微篇》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
⑥鸣:申诉,控告。
⑦矢:箭。这里是像箭一样直的意思。⑧但:只、仅。
⑨焉:''于之'',在驼背上面(语气词)⑩诸:“之于”的和音 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翻译:鲁国有一条法律,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能把他们赎出来的,可以到国库中报销赎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端木赐)在诸侯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下国家补偿金。孔子说:“赐(子贡的名)呀,你采取的不是好办法。圣人所做之事,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影响老百姓的行为,并非个人的事情。现今,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你收回国家的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行为的价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钱,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沦为奴隶的本国同胞赎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注释
1)为臣妾:做奴隶。2)府:指国库。3)赐:子贡的名。4)子贡:孔子的学生。5)于:在。6)举:做。7)移:改变。8)施:给予,传授。9)适:适合。10)寡:少。
11)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称臣,女称妾。
12)子贡:孔子的学生。
意义:孔子从小事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他对事情看得透彻,分析出情形。孔子认为,子贡的做法,无疑是提高了道德的评定标准。如果大家赎回了鲁国奴隶,而又去报销赎金,那么就会被认为是不愿失财而变成不道德的了。这样会导致那些贫穷的国民们不再去赎回鲁国子民了。
启示:凡事要看到它背后的深远影响,不能只顾表面。阅读训练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3.关于子贡赎人和子路救落水者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怎样才是对的? 子路的行为是对的,子路的行为是在倡导一种规则,即善有善报,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子贡的行为是错的。报销赎金是国家为达到救赎国人而制定的一种规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子贡那样的觉悟,一旦子贡作出这个榜样,那么这条规则就会被打乱,以后其他人就不会愿意为赎同胞而垫付赎金了。社会秩序要靠规则来维持,无论何人都应该遵循规则,否则,规则一旦打破,天下必乱。
13)子路:孔子的学生。14)损:损害。15)复:再。16)之:的。17)易:改变。18)而:表顺承,承接。19)拜:感谢。20)法:法令,法规。
21)而让其金:放弃,此指拒绝。22)者:……的人。23)则:就。24)失:丢弃。文学常识
非独:文言固定短语,相当于“不仅”,“不只”。上文中非独指“不仅”。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农历八月廿七~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华夏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孔子得意门生。
23、孟子欲休妻
孟子妻独居,踞①,孟子入户②视之,向其母曰:‚妇无礼,请去③之。‛母曰:‚何?‛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④,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⑤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
译文:
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对母亲说:“我的妻子不讲礼仪,请允许我休了她。”孟母说:“为什么?”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就是你没礼貌,不是妇人没礼貌。《礼记》上不是说了吗?„将要进屋的时候,先问屋中有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为的是不让人没准备。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进屋没有声响,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没礼貌,并非是你妻子没礼貌!”孟子认识到自己错了,不敢休妻。
阅读启示: 孟母教子,循循善诱;孟子受教,知错就改。与人相处,要严于律己,礼貌待人。注释
①踞:箕踞,坐时伸开两腿,像个簸箕,这里指坐相不好。②户:此处指内室。
③去:除去,去掉。此处指男方把女方赶回家,即休妻。④堂:正屋,客厅。文学常识
(1)说古代的坐姿 中国古代非常讲究礼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古人唯一正规的坐姿是跪坐,臀部搁在脚跟上,跪坐是对对方表示尊重的坐姿,也叫正坐。姿势就是席地而坐,臀部放于脚踝,上身挺直,双手规矩的放于膝上,身体气质端庄,目不斜视。有时为了表达说话的郑重,臀部离开脚跟,叫长跪,也叫起,乐羊子妻劝丈夫拾金不昧时,就用这个姿势说话。像上文中孟子妻“踞”而坐,即使在家人面前也是不允许的。
(2)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⑤燕私:闲居休息。⑥亲:亲自。⑦备:准备。⑧责:责备。⑨请:请允许我。⑩孰:谁。民本思想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仁政学说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的政治论,是以仁政为内容的王道,其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怎样才算是仁呢?根据《孟子》一书可以概括为:第一、亲民。孟子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权 易子而教
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加强学校教育;另一方面,要求当政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离娄章句上)以榜样的力量,教化百姓。教化的目的,就是要百姓“明人伦”,以建立一个“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滕文公章句上)的和谐融洽的有人伦秩序的理想社会。
24、秦西巴纵麑
孟孙猎⑪而得麑⑫,使⑬秦西巴持⑭归烹⑮之。麑母随之而啼⑺,秦西巴弗忍,纵⑻而与之。孟孙归,求麑安⑼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⑾纵而予之。‛孟孙怒,逐⒀秦西巴。居⒁一年,取以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⒃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译文:孟孙氏打猎得到一只幼鹿,派秦西巴拿回去烧煮它。母鹿跟随着秦西巴并啼叫。秦西巴不忍心,(将幼鹿)放还给母鹿。孟孙氏回来后,寻找鹿在哪里。秦西巴回答说:“小鹿的妈妈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私自放还给母鹿。”孟孙氏很生气,把秦西巴赶走了。过了一年,又采用他把他作为儿子的老师。左右大臣和侍卫说:“秦西巴对您有罪,现在却把他作为您儿子的老师,为什么?”孟孙氏说:“(他)对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吕氏春秋》的一篇小文章,讲述了孟孙和秦西巴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知人善用。关键字注释
1.猎:打猎。2.麑(ní):小鹿。3.使:派,命令,让。4.持:拿着。5.烹:烧,煮。6.其:他的。7.啼:啼叫。8.纵:放走。
9.安:哪里。10.诚:的确。11.窃:私自。
12.但不忍耳:只是不忍心罢了。忍:忍心。13.逐:赶走。14.居:过了。
15.太子傅:太子的老师;太子是君位的继承人。16.以为:把……当作。1.我们要知人善用。
2.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
3.知错就改。4.不计个人恩怨。
5.自己认为正确就不要怕得罪人
1、《吕氏春秋》简称《吕览》,《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2、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任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25、一鸣惊人
淳于髡者(1),齐之赘婿也(2)。长不满七尺(3),滑稽多辩(4),数使诸侯(5),未尝屈辱(6)。齐威王之时,喜隐(7),好为淫乐长夜之饮(8),沉湎不治(9),委政卿大夫(10)。百官荒乱,诸侯并侵(11),国且危亡,在于旦暮(12),左右莫敢谏(13),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14),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15),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16),赏一人,诛一人(17),奋兵而出(18)。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
《史记·滑稽列传》
淳于髡这个人,是齐人的赘婿。身高不足七尺,聪明机智擅长辩论,多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统治时,喜欢话里有话,爱好过度享乐彻夜饮酒,沉沦不改,把政务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废乱政,各诸侯国同时侵犯,国家存亡危在旦夕,齐王左右的人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对齐威王,说:“国家里有只大鸟,停驻在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鸣,大王知道这鸟是为什么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就罢了,一飞直冲云霄;不鸣就罢了,一鸣震惊国人。”于是就诏见各县令七十二人,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发兵出注释
(1)淳于髡:人名,淳于,双姓。者:这个人。
(2)赘婿:入赘的女婿
(3)长:身长;身高。不满:不足;不够。
(4)滑:狡猾,聪明。稽:通“机”机智;机灵。多:擅长。辨:辩解;辩论。
(5)数:多次;数次。使:出使。(6)未尝:未曾;从未出现过。(7)隐:隐语;谜语,话里有话。(8)淫乐:过度享乐。
(9)沉湎:沉沦;沉浸。治:改正。
【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例句:在全国体操比赛中,不少新手一鸣惊人,创造出良好的记录。)一鸣惊人,是指一位不出名的人干出卓越的光辉成绩使世界惊异起来;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蓝本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近义词】一举成名、一炮而红、一步登天、名满天下、不同凡响 城,各国诸侯感到惊恐,都归还齐国被侵占的土地。齐王的声威持续了三十六年。
(10)委:委托;委派。(11)并:同时。侵:入侵。
(12)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国家存亡,危
在旦夕。
(13)莫:没有。谏:进谏。(14)止:停驻;停留。庭:庭院。(15)则:旧。已:罢了;算了。(16)乃:就。朝:召集;召见。(17)诛:诛杀,诛灭。(18)奋:发;派发。【反义词】屡试不第、出师不利、身败名裂、臭名远扬、丢人现眼、寂寂无闻、没没无闻、默默无闻
成语辨析:一举成名和“一鸣惊人”;都含有“一下子就使大家全都知道”的意思。但一举成名表示“出了名”;其途径仅为“做某件事”;“一鸣惊人”表示“做出惊人之举”;其途径不限于做某件事;也可指说话等。春秋楚庄王的故事
记载:“楚庄王(1)莅政三年,无令发(2),无政为也(3)。右司马御座(4),而与王隐,(5)曰‘有鸟止南方之阜(6),三年不翅(7),不飞不鸣,默然无声(8),此为何名(9)?’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10);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11)。虽无飞,飞必冲天(12);虽无鸣,鸣必惊人。[2] 子释之(13),不谷知之矣(14)。’”处半年(15),乃自听政(16),所废者十(17),所起者九(18),诛大臣五(19),举处士六(20),而邦大治(21)。举兵诛齐(22),败之徐州(23),胜晋于河雍(24),合诸侯于宋(25),遂霸天下(26)。庄王不为小害善(27),故有大名(28);不蚤见示(29),故有大功(30)。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31)《韩非子·喻老》
注释
(1)楚庄王:(?~前591)春秋楚国国君,名叫熊旅,也作熊侣、熊吕。莅: 统治;统领。政:政务。
(2)令:政令。发:发布;发号。(3)政:政绩。为,作为。也:“亦”表示同样。(4)右司马:按照古代左主政、右主兵的习惯,右司马一般指负责军事兵员管理的武官(时任楚国右司马伍举)。御座:君王座驾。
(5)而:“来”表示目的关系。隐:精深;微妙。
(6)止:停留;停驻。阜:阜山(一则说是普通的土山丘)。(7)翅:扇动翅膀。(8)默然:沉默。(9)名:名字。
(10)将:是。为:为了。长:生长。(11)观:观察。则:态度;准则。(12)必:必将;必会。(13)子:你。释之:放心。(14)不谷:“我”古代诸侯谦虚的自称。(15)处:经历;经过。
(16)乃:于是;就。自:亲自。听:听取。
(17)所:被。废:废除。(18)起:兴办。
(19)诛:诛杀;诛灭;讨伐。(20)举:推举;引荐;提拔。处士:隐士。
(21)而:“因而;所以”表因果关系。邦:国家。
(22)举:率领;带领。齐:春秋齐国。(23)败:击败;大败;打败。之:在。(24)于:“在;位于”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河雍:今河南孟州市。
(25)合:会合;集合。宋:春秋宋国。(26)遂:“终于,到底”表示最后的结果。(这里不能作“于是”或“顺利地完成;成功”解释)
(27)不为:不因为。小:小事。害善:加害忠善的人。
(28)故:故此;所以。大名:好的名声。
(29)蚤:指时间在先,和“迟”相对。见:通“显”。
(30)功:成绩;劳绩;功绩。(3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原意“铸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钟)越晚成型,越好的音乐越寂静无声(或作“最好的音乐是没有声音”)。”文中指“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白话:《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熊旅统治朝政三年,没有发号一项政令,也没有一样政绩上的作为。右司马伍举来到君王座驾旁,对楚庄王讲了一段微妙的谜语,说:“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经过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取朝政,被废除的有十项政令,被启用的有九项政令,诛杀大奸臣五人,提拔隐士六人,因而国家能被大力整治。带兵讨伐齐国,在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汇合诸侯,终于使楚国称霸天下。庄王不因为小事加害忠善的人,故此能有好的名声;没有事先显示,故此能有好的功绩。所以说:“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启示:劝解要有艺术,不慢不急、不揉不刚,既要简明扼要达到规劝的目的,又要让对方自己考虑自身错在哪里。这就是语言的艺术。而被劝者,要怀着理智的心态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规劝,不能死不认账,黑白不分,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对自己不是坏事。
26、苏秦之楚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出自《战国策·楚策》
译文:苏秦到楚国去,三日后才能够见到楚王。他们交谈结束后,苏秦向楚王告别。楚王说:“我听先生的指教就像听到古代贤人的教诲一样,现在先生迢迢千里来见我,竟不愿留下来。我想听听您的意见。”苏秦回答说:“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柴草比桂木还贵,掌管进谏的人像鬼一样难见,大王像天帝一样难得见面;现在要我吃珠玉一样贵的食物,烧桂木一样贵的柴火,通过像小鬼一样的使者见天帝一样的大王。”楚王说:“请先生在客馆住下,我接受教导了。”
苏秦(公元前337年-公元前284年),字季子,战国时期的洛阳(周王室直属)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注释
1、苏秦:字季子,战国时著名说客。
2、之:到......去。
3、乃:才。
4、得(dé):能够,可以。
5、卒:完毕。
6、闻:听闻,听说
7、若:像。
8、临:到……跟前。
9、曾(zēng):竟然。
10、愿:希望。
11、闻:听。评析
苏秦作为大游说家,其心理素质非常之高。他没有因为拒绝召见而心灰意冷,而当他
[5]
12、于:比。
13、贵:高贵。
14、谒(yè)者:古代掌管进谏的人(国君的近臣,负责传达)。
15、令:要。
16、食:吃。
17、因:依靠。
18、就:到、到达。
19、舍:馆舍。20、就舍:回到馆舍。
21、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见到楚王后也没有忘乎所以,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和盘托出,而是以退为进,马上辞行。如此反而掌握了心理上的主动权,让楚王十分迫切的听从他的意见、答应他的要求,把他奉为上宾。
启示:可见,在说服他人时,光有学识是不能被人接纳的,顽强的毅力和冷静的心态是以识取信的关键。[2] 由来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战国策》作者“刘向”,共三十三篇,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真题(2011年泰州中考)阅读刘向的《苏秦之楚》 一文,完成文后问题。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贵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1.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寡 人 闻 先 生 若 闻 古 人。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三日乃得见乎王()②不远千里而临寡人()③愿闻其说()④今令臣食玉炊桂()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苏秦之楚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⑪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⑫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5.试说说文中苏秦和楚王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参考答案:
1.寡人/ 闻先生/ 若闻古人(2分)
2.①能够,可以;②到,到……跟前;③听;④吃。(4分)3.B(2分)
4.(1)楚国的粮食比珠玉还贵重,柴草比桂木还贵重。(2分,“食”“于”译句时须落实)(2)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够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2分,“狱”、“察”、“情”译句时须落实)
5.做事要有耐心,说话要有技巧(1分);要懂得尊重别人,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1分)。
27、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译文: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道理:三人成虎,是一个成语,说的是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近义词】:众口铄金、道听途说、三人成市虎 【反义词】:眼见为实
28、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出自《战国策·魏策四》:
译文:我今天来上朝的时候,在太行山一带遇见了一个人,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很好。‟我说:„你的马虽然很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路费很多。‟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他说:„我的马夫善于驾车。‟这几个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注释
1.大行(háng):(1)大,通“太”,大行:太行山。(2)大:宽大。行:道路。大行:宽阔的道路。2.方:正在。3.北:面向北方。4.持其驾:驾着他的车。5.之:动词,到……去。6.楚: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近义词: 背道而驰,缘木求鱼,适得其反,升山采珠、分道扬镳、各走各路、天南地北 反义词: 如出一辙,亦步亦趋、异途同归、殊途同归
7.将:又。8.奚:为何。9.用:费用,钱财。10.御:驾驭车马。11.者:…的人。
12.御者善:车夫驾车的技术高超。13.此数者:这几个条件。示例: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南辕北辙,相差甚远,有什么和议可言;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再刻苦认真,也只能是南辕北辙,会背道而驰。成语故事: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赶着车向北走的人,告诉我说:‘我要去楚国。'我问他:‘你要去楚国,为什么要向北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您的马虽然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我的路费很充足。'我说:‘你的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又说:'给我驾车的人本领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错了,赶路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会越远。
现在大王动不动就想称霸诸侯,办什么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1]
启示、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作者简介: 刘向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29、苏武牧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始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汉书.苏武传》
翻译: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历史典故
1、被逼臣服 苏武是代郡太守,华夏志士,苏建之子。早年以父荫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前100)拜中郎将。当时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时好时坏。公元前100年,匈奴政权新单于即位,尊大汉为丈人,汉武帝为了表示友好,派遣苏武率领一百多人出使匈奴,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单于。
不料,就在苏武完成了出使任务,准备返回自己的国家时,匈奴上层发生了内乱,苏武一行受到牵连,被扣留下来,并被要求背叛汉朝,臣服单于。
2、惨遭流放 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冷了,就缩在角里与皮袄取暖。过了好些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
[2]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你的大汉去。”
与他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他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充饥,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3、回国经历
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长达十九年之久。十几年来,当初下了命令囚禁他的匈奴单于已去世了,汉武帝也死了,汉武帝的儿子汉昭帝继任皇位。公元前85年,匈奴起了内乱,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要求和好了。汉昭帝派出使者来到匈奴,要求放回苏武、常惠等人。匈奴骗使者说苏武已经死了。
第二次,汉朝又派使者到匈奴去。常惠买通了单于的手下人,私底下跟使者见面。使者明白了底细,就严厉地责备单于说:“我们皇上在上林园射下了一只大雁,大雁的脚上拴着一条绸子,是苏武亲笔写的一封信。他说他在北海放羊。您怎么可以骗人呢?”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说:“苏武的忠义感动飞鸟了!”他向使者道歉,答应一定送回苏武。[2]
当初苏武出使时,随从的人有一百多,这次跟着他回来的只剩了常惠等几个人了;苏武出使时刚四十岁,在匈奴受难十九年,在昭帝始元六年,即公元前81年,苏武终于回到了长安,回长安后百姓都出门迎接,称赞他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第二年,上官桀、上官安父子和桑弘羊被人控告谋反,苏武和上官父子、桑弘羊原来关系很好,加上他的儿子也参与其中,苏武被罢官。昭帝死后,苏武因为参与了拥立汉宣帝,被赐爵关内侯。
4、荣耀 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十一人中霍光为第一,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共十一人。
翻译: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廷也扣留他们以相抵。
公元前100年,且鞮单于刚刚即位,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和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张胜 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准备动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于是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被处死,更加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刺向胸腹,卫律大吃一惊,自己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用脚踩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想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朝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把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汉朝的大臣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朝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匈奴以为他是神仙,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回归汉朝。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单于断绝了他的粮食供应,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弓和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这年冬天,丁令部落的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了穷困。
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 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城的棫阳宫去,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苏贤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着上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苏贤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终日精神恍恍惚惚,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而今得到牺牲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恨,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李陵不好意思亲自送礼物给苏武,让他的妻子赐给苏武几十头牛羊。
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边界上抓住了云中郡的一个俘虏,说太守以下的官吏百姓都穿白的丧服,说是皇上死了。”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向南放声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达几月之久。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怀有歉意的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于是李陵安排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皇族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我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李陵起舞,唱道:“走过万里行程啊穿过了沙漠,为君王带兵啊奋战匈奴。归路断绝啊刀箭毁坏,兵士们全部死亡啊我的名声已败坏。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泪下纵横,于是同苏武永别。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人之外,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春回到长安。昭帝下令叫苏武带一份祭品去拜谒武帝的陵墓和祠庙。任命苏武做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任命为皇帝的侍卫官,赐给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年纪大了,回家,赐钱每人十万,终身免除徭役。常惠后来做到右将军,封为列侯,他自己也有传记。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使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查处治同谋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邴吉,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皇帝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苏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过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
人物精神:《苏武牧羊》赞扬了苏武面对威逼利诱忠心耿耿,不畏强权,忠贞不屈,爱国且不向挫折屈服低头的精神。
30、楚人贻笑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ji)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译文: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他读了《淮南方》这本书后,得知“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于是他就到一棵树下仰起头来摘叶子,发现一片遮蔽着正在守候蝉的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叶子落到地上,地上原本有落叶,不能再分辨,他就扫了几斗带回去。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 ?”开始,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几天后,妻子不耐烦,欺骗他说:“看不见了。”这人一听喜上眉梢,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县官当堂审问,楚人自己诉说了从头到尾的经过,县官大笑起来,释放了他而没有治他的罪。
词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形容自欺欺人。不能因循守旧,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全对,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实际,具体为拟题具体分析,懂得变通。
欣赏评点:当一个人过于执着某个目标的追求,受到刺激和诱惑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做出一些出人意料或滑稽可笑的事。寓言中的这位楚人读《淮南方》时捕捉到这样一条信息: 得知螳螂伏击蝉时隐藏自己的叶子可以隐形。想通过隐形为所欲为。于是他去找螳螂伏击蝉时隐藏自己的叶子,大白天做起了隐形的梦,反复演练终于“大功告成”,之后他携带“隐形”树叶,走上大街干起“白日抢”的勾当,幸亏县官在了解了他作案前后情节后,晓得他得了偏执性幻想症,属精神有问题而非暴徒,这才免于刑事处罚。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利欲熏心,一心想不劳而获,巧取他人钱财,就会像这个楚人一样干出自欺欺人的蠢事。
注释
①《淮南方》:书名,即《淮南子》,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撰。②伺(sì):观察,守侯。障:遮蔽。③恒:常,总是。④绐(dài):欺骗。⑤赍(jī):携带。⑥诣(yì):到……去。⑦受辞:听取供辞。⑧不治:不予治罪。
⑨邯郸淳(132--?):曹魏时书法家、文学家。邯郸人。博学多才,精通训诂,善写“虫篆”与八分隶书。曾得曹操器重。魏黄初(222)中,官为博士、给事中。因其著《投壶赋》工巧精密,得魏文帝赏赐。著《笑林》3卷,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
⑩ 中国古代第一部笑话集,三国时魏人邯郸淳编撰。其中一些笑话散存于《艺文类聚》、《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等类书中。《笑林》所收民间笑话,反映了一些人情世态,讽刺了悖谬的言行,生动有趣,但也有一些低级趣味。通假字
①不,通“否”,用在问句末尾,表示询问;如“汝见我不?” ②嘿,通“默”,暗中;如“嘿然大喜”。古今异义
可以
今常用义:表示可能或能够。文中古义:可以用它来……;如“可以隐形”。不见
今常用义:不见面;不在了。文中古义:看不见;如“绐云:„不见。‟” 对面
今常用义:对过;正前方。文中古义:面对面;如“对面取人物”。
人物
今常用义: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文中古义:别人的物品;如“对面取人物”。
不治
今常用义:无法医治。文中古义:不予治罪;如“放而不治”。一词多义
居
(1)动词,处于;如“楚人贫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2)动词,停,止;如“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3)名词,家,也有家境的意思。如“居贫”意为:家里贫穷,或家境贫穷。(《楚人贻笑》)
复
(1)副词,又,再;如“不能复分别”。“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2)动词,回答;如“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3)动词,重复;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经
(1)动词,经历;如“经日乃厌倦不堪”。
(2)名词,经书;如“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过零丁洋》)言
(1)动词,说,讲;如“妻始时恒答言„见‟”。“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陌上桑》)(2)名词,话语;如“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
受
(1)动词,接受;如“县官受辞”。“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2)动词,遭受;如“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辞
(1)名词,言辞;如“县官受辞”。
(2)动词,辞别,告别;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说
(1)shuō,动词,叙述;如“自说本末”。
(2)shuō,名词,一种文体,可议论,可记事;如“故为之说,以侍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3)yuè,形容词,同“悦”,高兴;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文言句式〕 难字解析 1.居:家。
2.鄣(zhāng):屏障。这里引申作“遮挡”,通“障”。3.绐(dài):欺骗。4.赍(jī):携带。5.伺:守候。
6.人物:(别人的)东西。7.以:用。省略句 省略主语
(1)“遂于树下仰取叶”之前省略主语“楚人”,即“(楚人)遂于树下仰取叶”;该分句可译为“(楚人)就站在树下仰头找叶子”。
(2)“嘿然大喜”之前省略主语“楚人”,即“(楚人)嘿然大喜“;该分句可译为“(楚人)暗中非常高兴”。省略宾语
(1)“吏遂缚诣县”之中,谓语动词“缚”之后省略宾语“之”,代楚人,即“吏遂缚(之)诣县”;该分句可译为“当差的便将他绑了去见县官”。
(2)“放而不治”之中,谓语动词“放”和“不治”之后省略宾语“之”,代楚人,即“放(之)而不治(之)”;该分句可译为“县官释放了他而没有治他的罪”。
(1)楚人居贫 “居”:生活、活着。(2)得螳螂伺蝉自障叶 “伺”:等待。(3)县官受辞“辞”:解释。(4)放而不治“治”:治罪。
8、对面:当着别人的面 9.贻(yí):遗留 10.治:惩罚 省略介词
(1)“叶落树下”之中,谓语动词“落”之后省略介词“于”,意思是“在”,即“叶落(于)树下”;该分句可译为“那树叶落到树下”。
(2)“赍叶入市” 之中,谓语动词“入”之后省略介词“于”,意思是“到”,即“赍叶入(于)市”;该分句可译为“(楚人)带着叶子来到市场上”。
31、孙亮辨奸
孙亮暑月游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蜜。黄门素怨藏吏,乃以鼠矢投蜜中,启言藏吏不谨。亮即呼吏持蜜瓶入,问曰:‚既盖覆之,无缘有此。黄门不有求于尔乎?‛吏叩头曰:‚彼尝从臣贷宫席不与。‛亮曰:‚必为此也,亦易知耳。‛乃令破鼠矢,内燥,亮笑曰:‚若先在蜜中,当内外俱湿;今内燥者,乃枉之耳。‛于是黄门服罪。
亮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处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译文:孙亮走出西苑,正要吃生梅,派宦官到仓库去取蜜浸渍生梅。取来的蜜中有老鼠屎,孙亮就召来管仓库的官吏,官吏向孙亮叩头。孙亮问管仓库的官吏说:“太监曾经私下从你这里要过蜂蜜吗?”那个官吏 回答说:“他以前来要蜜,实在不敢给。” 太监不认罪,侍卫刁玄、张邠说:“宦官,藏吏的言语不同,请交给审理案件的部门推进案情来完结。”孙亮说:“这很容易弄清楚。” 就命人剖开老鼠屎,发现里面是干燥的。孙亮大笑着对刁玄、张邠说:“如果老鼠屎原本就在蜜中,里外应当都湿;现在外面是湿的,里面是干的,一定是太监加的。”太监磕头认罪,左右大臣都大为惊惧。
《孙亮辨奸》的故事出自陈寿的《三国志》,讲述了吴国皇帝孙亮机智拆穿了黄门奸诈谎言的故事。注释
1.孙亮:孙权之子,三国时代吴国皇帝,公元252-257年在位,后被废为会稽王。
2.使:派遣。3.黄门:指太监。4.就:到。
5.藏史:掌管皇家仓库的官吏。6.素:向来。7.矢:通“屎”。8.启:想要。
9.不谨:失职。谨,谨慎,小心。10.持:握着,拿着。11.覆:遮盖,掩蔽。12.贷:借。
13.易:容易。与“难”相对。14.服:承担(劳义或刑罚)。15.尔:第二人称代词,你。16.服罪:服法,认罪 17.渍:浸、蘸。18.方:正。19.向:曾经。20.启:陈述。21.俱:都。22.游:游玩 23 素:向来;一向 24 尝:曾经 25 枉:冤枉 启迪:做人要正直,不可有害人之心,因为害人终害己;遇事万不可只听信一面之词,一定要仔细思考,慎重处理,才能了解事实的真相。(只要深入调查研究,对各种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就能见微知著,察暗图明,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搞清楚的。)
作者简介: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32、画地学书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①,守节自誓②,亲诲③之学。家贫,至以荻④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⑤成诵。及冠⑥,嶷⑦然有声⑧。后,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⑨,见义勇为,虽机阱⑩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注释
1.母郑:母亲郑氏。
2.守节自誓:自己下决心不改嫁。3.诲:教导,训导。
4.荻:与芦苇同类,这里指荻杆。5.辄(zhé):立即,就。6.冠:指成人。
7.嶷(nì)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声:声誉。
8.及:到……的时候。9.天资刚劲:生性刚直。
10.机阱:设置机弩的陷阱。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11.画地学书,书:书法,书写。12.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13.虽:即使。14.书:书法。
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郑氏下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荻杆在地上练习写字。欧阳修幼年时天资聪颖,悟性超过常人,读过的书当即就能背诵。等到成年时,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在那以后,就以文章闻名天下了。
欧阳修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生性刚直,见义勇为,即使有陷害人的圈套在前面,都一直前往即使身受伤害都不回头。即使多次被贬官放逐,他的志向也没有改变。
“画地而书”出自《宋史·欧阳修传》画地学书是指宋朝欧阳修传所用,名为修葺,能够学以致用。
作者简介: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自称庐陵人。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有《欧阳文忠公文集》《踏莎行》。
33、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译文:常羊跟(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楚王在云梦打猎,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鹿从楚王的右边跑出。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由基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射得中射不中我就不能保证了。” 注释 1.于:向 2.若:你 3.道:道理 4.之:代“禽” 5.使:让 6.引:拉
7.田:同“畋”,打猎
8.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9.虞(yú)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官吏 10.起:驱赶起来 11.发:跑出来 12.交:交错 道理:
1.就一个人来说,在纷繁的世界里,要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才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2.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是学习和工作的大敌。就人性来说,贪心是很大的弱点,在纷繁的世界,常常因为弄不清自己到底要什么,而使自己迷失的。就客观来说,有所得必有所失;什么都想得到,最终可能是什么也得不到的;知足常乐,达观的人,不奢望得到什么,只是做好自己觉得该做的,得到的却会很多很多!
3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都做不成。说“第二人称代词”
现代汉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多用“你”,“你们”表示,而文言文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另有表示。上文“若欲闻射道乎”中的“若”,即为“你”。又,“尔”,“汝”,“乃”也作第二人称代词。如“尔何往”,“汝乃谁”,“乃父与吾友”。另外,“卿”,“君”也可作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如“卿欲何言”,意为你想说什么,“君未之思也”,意为你没想过这件事。例题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3.鹄(hú):天鹅
14.旃(zhān):赤色的曲柄的红旗 15.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大夫善射 16.(臣之)射:射箭时 17.置:放
18.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 19.垂云:低垂下来的云 20.如使:假如。21.焉:于之。22.必:完全肯定 23.置:放置 24.起:哄赶 25.进:进谏 26.射:射箭 ⑪王引弓欲射
引:
⑫ 如使置十叶焉
焉: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⑪若欲闻射道乎?
⑫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
19.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2分)[参考答案] 17.⑪引:拉开(1分)⑫焉:于之,在那里。(1分)18.⑪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
⑫有天鹅拂过楚王打猎时的红色小旗,展开的翅膀犹如一片垂云。19.①目标专一,做事容易成功; ②目标过多,精力容易分散; ③做事要专注,要善于排除其他干扰;
④人们常常因为弄不懂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所以容易迷失方向;
⑤做事的时候,目标过于分散,会让人无所适从;(答出其中一项或言之成理,均可得2分)如果答“做事好高骛远,很难取得成功”之类得1分;与本文不符,不得分。)
34、造酒忘米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乎?‛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注释
1.于:向,从
2.曲:酒母/酒引,酿酒所用的发酵剂。3.归:回来
4.而: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 5.尝:品尝。6.犹:仍然,还是。7.乃:于是 8.往:前往
9.诮(qiào):责备。10.尔:你。
11.第:只是,此处为反语。
译文:一个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请教酿酒的方法。酒家对他说:“一斗的米,加上一两酒曲,加上二斗的水,三样相互掺和,酿制七天,就变成酒了。” 这个人十分健忘,回家后用了二斗水,一两酒曲,相互掺和,七天后尝一尝,还是与水差不多,于是就去责备酒家,认为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酒家说:“你只是没有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做。”这个人说:
12.谓:认为。13.循:按照,遵循。
14.下:状语做动词,放下,放进。15.及:到了……的时候。16.于:在。
17.何异于是:跟这个人相比有什么区别?
18.是:这,这件事。19.并:连。20.本:根本 21.非:错误,不对 “我按照你说的做的:用二斗水,一两酒曲。”酒家问他:“加了米吗?”他低下头想了想说:“是我忘记放米了!”
哎!连酒的本质都忘了,想要酿酒却酿不出酒,却反而生气怨恨教他方法的人的不对。当今世上的不少求学的人,忘记去打基础,而想着一步登天,结果什么也学不到,跟这个人有什么不同呢?
启示:凡事应该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根本,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事要细心,要多自我反思,少埋怨别人;不管学什么都要打好基础,认真学习,不可一步登天。讽刺内容: 讽刺了急于求成,妄想一步登天的人。
文中隐含的一个成语是:舍本逐末、忘本逐末(或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意思是:比喻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只是在细枝末节上用功。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反义词:追本求源,追根求源。
35、佝偻承蜩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gōu lóu)者承蜩(tiáo,蝉),犹掇(duō,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zī zhū,都是古代的极小重量单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觉)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选自《庄子·达生》)注释
1.痀偻:脊背向前弯曲。“佝偻者”即驼背的人。
2·承:(用长竿)取物。3· 蜩:蝉 4.出:经过,取道 5.道:方法
5.锱铢:锱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锱是一两的四分之一,铢是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这里比喻极少的数量或极小的可能。6.厥:通“橛”,断掉的树木。
译文:孔子到楚国去,行走在一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捕蝉,就像拾取蝉一样容易。孔子(上前)问道:“您真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驼背人)答道:“我有诀窍啊。练习了五六个月。在竿头上叠放着两个泥丸,这两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那么失手的概率就很小了;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三个泥丸,不掉下来了,然后再去粘蝉,失手的机会只有十分之一;再后来在竿头上叠放五个泥丸,这五个泥丸仍不掉下来,然后再去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容易了。(粘知了时)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像没有知觉的断木桩子;我举着的手臂,就像枯树枝;即使天地很大,万物很多,而(此时)(我)就只知道有蝉翼。我不回头不侧身,不因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得不到(蝉)呢!” 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运用注意力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7.株枸:断残的树桩 8.凝:精力专注或注意力集中 9吾;我
10:邪(yé):疑问语,“吗”“呢” 11:执:举 12.适:到……去 13 顾:回头 14 掇:拾取 15 易:改变 寓意:该文写驼背老人讲述自己苦练捕蝉本领之事,借此喻彼,以小喻大,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只要我们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件事,就能够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痀偻承蜩”或“承蜩之巧”比喻做事情专注,全神贯注,方能成功。两眼只盯着蝉的翅膀,别的什么也不去看。-----先秦《庄子》庄周
启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们心无旁骛的认真做个一年半载,把别的诱惑、爱好暂时收敛和压抑一下,养成不被外界打扰的习惯,专注的去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的。佝偻老人的体质没有办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蝉这件事情上却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专一和刻苦。
第二篇:2017古诗文大赛古诗总结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龟虽寿
【作者】曹操 【朝代】三国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饮酒·其五 魏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溪居即事
【作者】崔道融 【朝代】唐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从军行七首·其四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江楼感旧
【作者】赵嘏 【朝代】唐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旧年。夜雪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送别
作者: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山房春事二首
【作者】岑参 【朝代】唐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题金陵渡
【作者】张祜 【朝代】唐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从军行》其二 唐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朝代】唐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江村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暮过山村
【作者】贾岛 【朝代】唐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饯别王十一南游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商山早行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夏意
【作者】苏舜钦 【朝代】宋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三江小渡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去又来。庆全庵桃花
【作者】谢枋得 【朝代】宋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己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自珍 【朝代】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谒金门·风乍起 五代: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代: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一)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大德歌·春
【作者】关汉卿 【朝代】元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人月圆·山中书事
【作者】张可久 【朝代】元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君子于役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金缕衣 唐代:佚名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村夜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征人怨
【作者】柳中庸 【朝代】唐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台城
【作者】韦庄 【朝代】唐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塞上听吹笛
【作者】高适 【朝代】唐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长信秋词五首(其三)作者: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过三闾庙
【作者】戴叔伦 【朝代】唐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瑶瑟怨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杂诗 无名氏
无定河边暮角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馀里,一夕秋风白发生。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作者】岑参 【朝代】唐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作者】苏轼 【朝代】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忆王孙·春词 宋代: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在狱咏蝉
【作者】骆宾王 【朝代】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喜外弟卢纶见宿
【作者】司空曙 【朝代】唐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听蜀僧濬弹琴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早寒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除夜有怀
【作者】崔涂 【朝代】唐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青溪
【作者】王维 【朝代】唐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蜀先主庙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宋代: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饮马长城窟行
【作者】佚名 【朝代】汉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饮酒 其四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溪居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作者】马戴 【朝代】唐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宋代: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乡梦断,旋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宋代: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岛 一作:鸟)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双调〕水仙子 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①。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第三篇:2017年小学古诗文大赛主持词
2017年海口寰岛实验小学 二年级中华诗词大赛
男:敬爱的领导、老师们!女: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
女:诗词是无际的海,朝向它,可遥看春暖花开。
男:诗词是无边的天,仰望它,可找寻飞鸟的痕迹。
女:把诗词植于校园,校园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人文之都。
男:把诗词植于校园,校园就是落瑛缤纷,莺啼燕语的世外桃源。女:诵读中华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男:诵读中华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女:海口寰岛实验小学二年级中华诗词大赛现在开始。
男:首先有请二(8)班李老师和学生为大家表演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女:琴声淡去,余音袅袅。男:诗词吟罢,口留清香。
女:中华经典的铿锵音韵还在我们耳边回响。男:中华经典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女:经典的文化能使美好的人生更加精彩,男:深厚的底蕴能使灵动的精神得到升华,女: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领略诗词的魅力,畅游在诗的海洋!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今天参赛的8个班的代表队员。今天比赛的奖项设置是这样的:竞赛设团体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
参加今天竞赛的小选手都是经过笔试选拔出来的,个个都出类拔萃,今天他们在比赛现场表现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比赛时,每队的基础分为100分。竞赛分为4个环节:合力成诗章、诗词接龙、慧眼识诗句、风险投资。选手们,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 男:
1、首先进行的是第一轮比赛——合力成诗章。
先宣布一下比赛的规则:根据给出的题目,组内成员每人答出一句,接力依次完成全诗,考虑时间不超过5秒,每题答对得10分,答错不得分,当主持人宣读题面说“开始回答”后,参赛队员在限定20秒时间内完成答题,回答完了要说“回答完毕”。
按抽签顺序由二()先选题。
女:第一轮比赛结束,我们来看一下各队得分。
2、现在进行第二轮比赛——诗词接龙。
要求各代表队伍派1名代表从8组题中选取自己小组所要回答的题,由主持人来说出诗词的上句或下句,选手该立马回答下句或上句。如主持人说“海内存知己”的下句是什么,选手就得迅速接下去“天涯若比邻”。若该组在10秒内无法回答下句,该局可以求助于本组的外援团成员,在该环节中每个小组有2次求助亲友团的机会。每个队伍回答5首诗,答对一题10分,若某小组在该环节中没有使用外援团在该环节该小组加10分,若使用一次则加5分,全部机会都使用则不加分。
„„
男:第二轮比赛结束了,看一下各队得分。
3、现在进行我们今天比赛的第三个环节:慧眼识诗句 “抢答题”。
我宣布一下抢答题比赛的规则:抢答题分值是每题10分,共30道题目。每道题目公布后,举手最快的一支参赛队确定一名队员答题。抢答题必须在主持人宣读完题面并宣布“开始”以后,选手才能抢答,否则视为犯规,取消答题资格。获得答题权后要立即作答,超过5秒未作答的视作回答错误。回答完了要说“回答完毕”。回答正确加10分,回答错误的均扣10分,主持人不重复题面。女:
4、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刺激、最出乎意料的一个环节——风险投资。
各小组根据本小组得分情况讨论1分钟,每组有一次选择对手的机会,也可放弃。
诗词库里的诗词难度分为3级,分值为10到30分,选手根据所选择的题库进行回答。首先由最高分的队伍进行选择,依次往后推,若遇到相同分数的,则进行加时赛,加时赛即由每组任意一位同学抽选主办方事前准备好的题库,每个题库里面3小题,都是关于一些诗词。如选手选1级,题库的诗是“静夜诗”,则其需把全诗流利背出。答错扣相应的分数。
(最后得分将以累计积分的形式确定胜负,若遇到相同分数,不能分辨出名次时,即进行加时赛,加时赛即为抢答赛,回答正确,自己得分,反之,对方得分)
请第一组选手选取分值、并选题。
„„
女:紧张的比赛结束了,看一下各队的最后得分。
5、获得本次中华古诗文知识竞赛 三等奖的是:
二等奖的是:
一等奖的是: 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向获奖的同学们表示祝贺!有请金校长颁奖并讲话!
男:同学们,中华古诗文浩如烟海,华夏文明光辉灿烂。让我们多学习中华经典文化,领悟五千年文化精华,继承民族优秀传统,争做现代社会君子。让我们一起“诵千古美文,扬中华美德”。全体起立,齐诵《沁园春·雪》。
今天的比赛到此结束,再见!
第四篇: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范文)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启事
活动目的:
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在古诗文阅读、理解和鉴赏方面的能力,以大赛的形式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承办单位:当代学生杂志社
后援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特别支持: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
大赛评委:(按姓氏笔画)
于漪(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方智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元(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孙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过传忠(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步根海(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赵昌平(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钱梦龙(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彭卫国(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活动形式
1.大赛形式:个人书面阅读比赛,团体现场决赛。
2.参赛对象:预初至高三学生,中专、职校学生。
3.分组情况:预初至高三按年级分组;中专、职校单独设中职组;共分8个组别。
4.大赛程序:
初赛——2009年9月-10月,各校自行举行。以《当代学生·2009年古诗文增刊》上刊登的第七届大赛的决赛卷为参考试卷。中学按在校人数2%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区复赛,中职系统按在校人数1.5%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复赛。
复赛——2009年10月底,各区及中职系统分别举行。试题由大赛组委会提供。按复
赛人数10%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全市决赛。
决赛——2009年11月底,全市统一举行决赛。
团体决赛——2009年12月举行。
5.奖项设置:
个人奖:
一等奖40~64名(每组5~8名)
二等奖80~120名(每组10~15名)
三等奖120~200名(每组15~25名)
优胜奖200~280名(每组25~35名)
团体奖:(以各学校个人决赛成绩为统计数据计算各校积分,以积分高低为顺序排列,选拔出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各组别前6名进入最后的团体决赛,七至十二名为团体优胜奖)
团体金奖3名(每组1名)
团体银奖6名(每组2名)
团体铜奖9名(每组3名)
团体优胜奖18名(每组6名)
另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6.大颁颁奖:2010年1月。
▲特别声明:本项赛事不收任何报名费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当代学生杂志社
2009年3月
第五篇:镇海区古诗文大赛决赛主持词2017
镇海区首届古诗文大赛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现场的观众朋友们、还有我们微信客户端前的各位网友: 大家(上午、下午、晚上)好!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诗文中得到心灵的滋养。中梁首府杯2017年镇海区中小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之所以能在这个暑期受到大家的关注和热捧,追根究底,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固存的情感记忆和永葆的一颗“诗心”。
本次古诗文阅读大赛,首创网络海选模式,预告一出就受到广大家长和同学们的关注,咨询热线电话不断,微信公众号后台的留言持续增长。
为期五天的海选,吸引了全区3000多名中小学生参赛,参与答题复活助力的达两万多人次。
通过海选,共300名选手晋级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和初中段的复赛。7月29、30日两天,大赛组委会安排了20多位工作人员,四名志愿者和四名安保人员,全程负责整个复赛的引导,咨询,监考、巡考以及其他环节,确保整个复赛顺利进行。之后批卷组和复核组的老师连夜批改核对试卷。
期间,因为我们的参赛选手实在太优秀,很多人的实力不分伯仲,出现了多个并列考分,而进入决赛的名额又十分有限,为此,组委会又特地安排了一次加赛。
这一届古诗文阅读大赛参与面广、影响力大,也充分展示了书香镇海的文化底蕴,这里,要特别感谢所有参赛的同学和各位家长,也感谢给大赛指导的各位专家老师,感谢尽心尽责的组委会工作人员,是你们的付出为这次大赛的顺利进行提供的保障,谢谢你们!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本场比赛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上台。(略)
下面有请我们的选手上场,首先有请1号选手。。。。。
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决赛正式的角逐。首先进入第一关:沙场秋点兵!
每位选手将根据序号依次自行抽取一个信封,里面分别有三道题。每题答题时间不超过20秒,答对,计10分,答错或超时均不计分。
好,从1号选手开始。。。
现在,10位选手答题均已结束,我们来看一下各位的得分。
接下来,一起进入第二轮“红紫斗芳菲”。这一轮,选手将通过抽签决定两两pk,题目依旧由选手自己抽取,每人一个信封,里面还是三道题,每题答题时间不超过20秒,答对,计10分,答错或超时为对方加10分。这轮结束,我们将根据得分的高低,选拔得分高的前五名选手晋级第三轮的比拼。下面先进行两两配对的抽签。
第一组,先开始比赛……
好,第二轮的比赛也告一段落了,一起来看一下场上十位选手的得分情况。
(万一出现同分,再次抽签决定谁先答题,答对晋级,答错淘汰)
最后一轮,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一轮就要开始了。现在场上只剩下五位选手,我们要在这五位中先选出前三名,然后还要决定冠亚季军。请大家先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好,这一轮不需要抽题,请大家看大屏幕,然后按照参赛序号,依次轮流答题,每题答题时间不超过20秒,答错或超时立即淘汰。根据事先告知大家的比赛规则,前两轮获得第一的选手,本轮中可以有一次免答权,我们的工作人员已经将免答牌发给了选手。也就是说,拥有免答牌的选手万一碰到答不出的问题,可以举牌免答,避免一次立即被淘汰出局的危机。这道题,我们将给现场观众来答。答对者可获得纪念品一份。下面,我们比赛正式开始:。。。
第四、第五名退场时机动采访。
下午场结束:
恭喜获奖的各位选手,也谢谢现场的观众和工作人员。颁奖仪式将在今晚九点,中学组比赛结束后一并进行,请获奖选手准时参加。也欢迎大家来观看晚上的比赛。
晚上场结束:
经过一个下午和晚上的激烈角逐,中梁首府杯2017年镇海区中小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小学低段组、高段组和中学组的冠亚季军现在已经全部产生。接下来,我们将进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首先颁发优胜奖
接下来,我们将为季军颁奖。有请三场比赛的三位季军获得者: 有请
为他们颁奖。
跟以往的比赛不同,这次比赛,我们在冠亚季军的奖品的设置上,不再采用发现金或者奖品的方式,而是在赛前向选手们征集了微心愿,如果选手成功入围冠亚季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微心愿。我们来看一下,场上三位季军,他们的微心愿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将为亚军颁奖。有请三场比赛的三位亚军获得者: 有请
为他们颁奖。
同样来看看三位亚军的微心愿各是什么?
最后,将上场的是一路披荆斩棘,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战胜对手的三位冠军。有请三场比赛的三位冠军获得者: 有请
为他们颁奖。
同样来看看三位冠军的微心愿各是什么?
一篇篇一首首优美的、脍炙人口的中华古诗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宝藏。短小、通俗、情深意长、源远流长的中华古诗文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情感记忆。中梁首府杯2017年镇海区中小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到这里就圆满结束了。希望古诗文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你我人格的脊梁。祝愿在座每一位心中有诗情,生活有诗意!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