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

时间:2019-05-13 22:1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法知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法知识》。

第一篇:语法知识

句子的成分

句子的成分和短语的成分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只是相对来说更复杂一些,一般概括为如下几大类: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例:(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英语)作业。

(注:此例处所标识的主语和谓语均只指向了主谓语的中心词。这是用的中心词分析法,按层次分析法,符号“‖”之前的全部都是主语,之后的全部为谓语。后四类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前两种的深入划分,是修饰、补充和说明前两者,以组成句子完整语意的成分。后面未做说明时,主要以中心词分析法为标准。)

一. 主语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一般位于句首,回答“谁”或“什么”等问题。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成分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等,多指人或事物。例如:

①. 沙锅‖可以炖豆腐。(名词)

②. 九‖是三的三倍。(数词)

③. 我们‖打算今天去郊游。(代词)

④. 他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的”字短语

二. 谓语

谓词性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谓词性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这样的主语是把动作、性状或事情作为陈述的对象。例如:

①. 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动词)

②. 整齐‖比不整齐好。(形容词)

③. 拆台‖比搭台容易多了。(动宾短语)

④. 公正和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形容词短语)

此外,主语还可以有主谓短语充当。例如:

①. 他不参加‖是个好事。

②. 老年人上大学‖已经不新鲜了。

三.宾语

在句子中,动词多充当谓语,但真正单独做谓语的情况(如上面谓语例①)并不普遍,很多情况下,动词后都接宾语。宾语是动作行为所支配和关涉的对象,宾语必须依托动词性谓语中心词存在,宾语一般由名词性成分充当。例如:

③. 他在拍桌子。(名词)

④. 我真不想告诉他。(代词)

⑤. 这间客厅有二十平方米。(数量短语)

有时,宾语也可以由谓词性成分或主谓短语充当。例如:

①. 最有效的防御是进攻。(动词)

②. 获得别人尊重的前提是尊重别人。(动宾短语)

③. 谁说今天不下雨?(主谓短语)

四.定语(标志:的)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在句中多用来对主语或宾语起描写和限制作用。(往往有“的”字作为标志)

描写性定语的作用主要是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突出其中本来就有的某一特性,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此类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如“壮丽的故宫、绿油油的庄稼、风平浪静的港湾”。

限制性定语的作用主要是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这种定语越多,中心语所指的人或事物的范围就越小。一般来说,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区别词都可以表限制。例如“颐和园的湖光山色、冬季的阳光、驮炊具和帐篷的骆驼、一块树皮”。

定语有时有很多层,即多层定语。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是(从离中心语最远的词语算起):

五.状语(标志:地)

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在句中也多用来修饰谓语中心语。状语除了由副词外,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特别是表示状态的形容词)充当;介宾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以做状语。

状语的意义类别可粗分为限制性和描写性两类,限制性状语主要用来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在副词、介词中有介绍)。例如:

①.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②. 大冷天,她脸上[红扑扑]地冒热气儿。

③. 他[用彩笔],[在报纸上],[规规矩矩]地划了一条抛物线。

状语有时也有多层,依定语一样,其次序问题比较复杂,取决于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意的需要。大致的次序是: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例如:

[昨天]许多代表 [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六.补语(常用标志字:得)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下面以补语的构成谈谈其组成。

①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动作行为有因果联系。如:他把眼睛都哭<肿>了。这个字写<错>了。

②程度补语。这类较少,仅限于“极、很”等。如:心里痛快<极>了。这孩子讨厌<死>了。

③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使用“得”作标志。如: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那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④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如:远处传<来>了脚步声。人们绝不会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1.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

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

三、初

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1.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中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有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短语和短语的类型

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言单位。根据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

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如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培养和提高、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如我的老师、一个顾客、伟大的人民、世外桃源;小心观察、更加坚决、突然发现、非常壮观、相当迅速。

③动宾短语,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如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局、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路等。

④动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如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红得发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漂亮极了。

⑤主谓短语,词和词按照陈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如心情舒畅、人声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平安、月儿弯弯照九州等。

⑥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宾语组成的短语。如从山中来、向沙漠进军、为人民服务、因下雨中止、在教室、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等。

⑦复指短语,由两个所指意思基本一致的词构成的短语。如故乡四川、伟大领袖毛泽东、酒仙李白、智多星吴用、小明他们、天王刘德华等。

⑧连动短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而成的短语。如踢球去、领书去、画蛇添足、守株待兔、买菜回来、打靶归来等。

⑨兼语短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合构成的短语。如叫你不要讲话、让他把话说完、引狼入室、请君入瓮、引人入胜、使羊将狼、放虎归山等。

⑩特殊短语:(1.“所”字短语。如所讲的、所见、所想、所不愿看到的等;(2.“的”字短语。如我们的、看见的、婆婆妈妈的、匪夷所思的等;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在语音上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出来。

1.单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

①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五。她‖身份特殊。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等等。

②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如蛇!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点吧!禁止吸烟!去吧。嘿!等等。

③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主要是:

(1.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作状语。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如:

A 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B 你简直把我吓死了。

C 不要把自己做的坏事赖在别人身上。

如“我们‖[一定要][把海河]治理<好>。”“狼‖[把羊]咬<死>了。”

2.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被的宾语+动词短语。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主语是还艘动者,接受动作。如:

A 凶手被警察抓住了。

B 小鸟被他们吓跑了。

C 玻璃杯被小王子打碎了。树叶‖[被风]吹<走>了。

(4.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等。有是还用“有”。如:

A 我请周恩来同志来解释。

B 你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C 蔚蓝的天宇中正有一群大雁飞过。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

(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 的……有的……。如:

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②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

①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②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③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

①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②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③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

①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②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③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

①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②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③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

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

①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②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③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④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如:

①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②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③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④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如:

①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②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

①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②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③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条件复句与假设复句的区别]

相同点:前后分句的关系都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都是没有实现的事情。

不同点:条件复句着重于条件,假设复句着重于假设。

只要记住条件复句的几种类型和关联词语就很容易区别了。如:

如果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愿意奉陪到底。(假设复句)

只要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就要奉陪到底。(条件复句)

第二篇:语法知识

一天,老师跟同学们说:“现在我们的地球污染很严重,大家要用实际行动来提倡低碳生活。”同学们都说“知道啦”。于是,第二天老师问大家:“同学们都用实际行动来提倡了吗?”小明站起来说:“老师,我见我们楼下有很多汽车,这样尾气就会污染我们的小区,所以我就.....”老师问:“去劝大人们少开汽车了?”小明回答:“不是,我用毛巾把我们小区下面所有汽车的排气管都堵上啦。” 处处是环保之地,天天是环保之时,人人是环保天使。

人人撒播绿色的种子,处处收获金色的硕果。

小草青青,犹如湖水,如想护它,切记爱它。

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做绿色人生使者。

伸出你的双手,捧出你的爱心,让学校多一份绿色。

让优雅的环境与美好的心灵同在。

爱护绿色光荣,破坏绿色可耻。

赏花爱花花更美,观景惜景景更幽。

捡起一片纸屑,你的心灵就多了点光明;

每扔一片纸屑,你的心灵就多了块污点。

善待绿色生命,等于保护自己。

爱护绿色,就等于爱护自己。

校园美如画,受益你我他。

人人爱花草,空气环境好。

手下留情,足下留青。

青青园中草,友情忘不了;

点滴绿色,用心呵护。

花开四季,香飘满园。

绿草如茵,你我欢心。

第三篇:语文语法知识(范文)

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2011-03-15 00:00 浏览次数:21997 人次

语 文 语 法 知 识

(一)—、语 文 语 法 知 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 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效率、品德、;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

二、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 看 说 进行 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 如,想 爱 恨 怕 希望 喜欢 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 叫 让 派 请求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 会 可以 愿 肯 敢 要 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5、趋向动词 如,来去 上 进 出 回 过 开 上来 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 “为”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

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1.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 2..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

3..指示代词包括近指的“这”,远指的“那”,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合成指示代词,如:这里、那边、这阵子、那会儿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语气:可、倒、一定、必定、必然、却、、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

表示否定:不、没、没有、别;

表示时间:刚、恰好、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

表示程度: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1.表时间:在 于 自自从 从 当 由 趁 随着 到

2、表处所:从 打 朝 向 在 沿着 顺着

3、表排除:除 除了

4、表对象、范围: 对于 和 跟同 与 替 将 把 关于 被

5、表方式、手段: 按照 依 依照 根据 以 凭 本着 用

6、表目的、原因:为 为了 为着 因 由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2)、词类的辨别: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 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

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 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量、数量等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2)、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再划分句子成分。

二、知识要点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状语 [ ] 补语 <> ①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Ⅰ.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主语)(谓语)(宾语)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Ⅱ.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主 语)(谓语、宾语)例: 猫 ‖捉鱼 主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谓 宾

3.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示例及练习部分 一词性练习

语法知识课后练习请点击下载→

第四篇:语文语法知识

语文语法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几、许多;表序数: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表示否定:不、没;表示时间:刚、恰好;表示程度:很、极;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的、得;动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4、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法: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

6、修辞:

(1)、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反问

(2)、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陈述句是告诉别人一件事;疑问句是询问别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什么的句子;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转换: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句式转换应注意的问题:A、句式变换,只是换一种说法,换一种句式,不改变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变否定句,一种方法是找反义词加“不”,还可以变双重否定句。

219

回答者: linghanqi86

修辞手法

现在可知的语文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针(又名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 本体 |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 出现 | 是、成为 |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 无 |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 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13.联想:

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14.通感:

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

“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真

顶真也做顶针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17.互文

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例如:

(1)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齐魏徭戍,荆韩召募。(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

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例如:

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 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 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 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 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使事人一体,从而 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例②中两句诗 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 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 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 用移情修辞手法,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 ;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人离别时变圆; 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 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 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 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编辑本段]带有修辞手法的成语

1.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恩重如山 冷若冰霜 成竹在胸 呆若木鸡 风烛残年 挥汗如雨 浩如烟海 门庭若市 虚怀若谷 轻如鸿毛 震耳欲聋 声名狼藉 易如反掌 切肤之痛 亲如手足 人面兽心 如虎添翼 如胶似漆 丧家之犬 望眼欲穿 对答如流 刀山火海

2.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成语:

狐朋狗友 鼠目寸光 鸦雀无声 花枝招展 鸟语花香 烘云托月 风卷残云 百花争艳 鼠窃狗盗 兔死狐悲 龙争虎斗 卧虎藏龙

3.其他(除比喻、拟人、夸张)修辞手法的成语

a明喻:虚怀若谷 门庭若市 如火如荼 如饥似渴 味同嚼蜡 寿比南山 归心似箭 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冷若冰霜

b暗喻:车水马龙 有口皆碑 唇枪舌战 草木皆兵 冰清玉洁 明珠暗投 人老珠黄 犬牙交错 血海深仇 犬马之劳

c借喻:望穿秋水 破镜重圆 风平浪静 班门弄斧 铜墙铁壁 豺狼当道 掌上明珠 画龙点睛 柳暗花明 愚公移山

d对比: 口蜜腹剑 口是心非 虎头蛇尾 好逸恶劳 阳奉阴违 南辕北辙 外强中干 吃一堑长一智 挂羊头卖狗肉

e对偶: 地大物博 感恩戴德 山穷水尽 谦受益,满招损 家喻户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f借代: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扭转乾坤 迫在眉睫 拈花惹草 大江东去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g比拟:闭月羞花 百花争艳 草木皆兵 风尘仆仆 呆若木鸡 生龙活虎 莺歌燕舞 抱头鼠窜 肥头大耳 土崩瓦解 风烛残年

h反复:登峰造极 星移斗转 提纲挈领 审时度势 情真意切 罪魁祸首 丰功伟绩 心灰意冷 真凭实据 一心一意

i反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塞翁失马,焉之非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j双关:风雨同舟 藕断丝连 立地成佛 乐在其中

k回环: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l顶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一传十,十传百 一而再,再而三

m夸张:日理万机 日月如梭 三头六臂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百发百中 胆大包天 寸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⑵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还在我们党内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⑶比喻的作用

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⑷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

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把抽象的概念当做人或物,或者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其形式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⑶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的吼叫着。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

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⑶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漫天浮夸,要给人以真实感。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③超前夸张。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⑶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八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⑵对偶的种类

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基础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⑶对偶的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⑶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⑵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辨析几种修辞手法

高考虽不强调从概念上分辨修辞格,但这并不等于连一般的理解也不需要了。不理解和掌握,怎么能正确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正误、优劣呢?又怎能谈得上按要求和语境正确运用呢?对各种修辞方法进行理解时,最好用分组比较的方法,比较出同中有何异,异中有何同。⒈借喻和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

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⒉比拟和比喻

比拟和比喻的相似之处在于均涉及甲、乙两事物相比,甲、乙两事物有可“比”性。比拟和比喻的不同在于:

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形容性词语。⒊排比和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排比必须有三项或三项以上构成,而对偶仅限于上下两句;排比在字数上无严格要求,只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即可,而对偶则要求字数相等或相近,且结构完全相同;排比的各项多有相同的词语做提挈词语,而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不那么严格);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而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⒋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设问句有答或提请读者思考,往往在篇首或段首,目的是提请读者注意,且必须用问号;反问句不必答,问中已有明确答案,常常在段中或末尾,目的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有时可用叹号。语素

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 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 练习:

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 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

汉字

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征的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来表示某个词。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点,表示这里最锋利,这就是刀刃,等等。

形声:就是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形声是汉字里造字最多的方法和神韵,自大一点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穷”靠用“力”打工,“贱”的繁体是“贱”,右边两个“戈”,为钱而争斗,自然是“贱”。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有三种组合方式:

左形右声:指、诗、估、格

左声右形:救、歉、剑、钦

上形下声:空、露、花、崭 上声下形:盂、货、娶、基

内形外声:闻、问、闷、瓣、辫、辩

内声外形:园、囤、病、衷、阁、匣

声占一角:毡、远、逃、逻 形占一角:

有些形声字,随着汉字的改革表音部分的读音有了变化,已经不起表音的作用了,如果再读半边就要闹笑话。现在“秀才识字读半边”又成了对“秀才”们读错字的讽刺。

会意:这种造字法,是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合成一个意义。

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休”,“人”和“木”合在一起,一个人靠在树上,表示休息。

有些会意字是两个或几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的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型的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活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三个“直”组成“矗”;三个“水”组成“淼”;三个“口”组成“品”等。

会意字由于字形的变化太大,现在已看不出它们的字源了。例如妇女的妇字,为什么在女旁加个歪山呢?正确的字源分析只能从繁体字“妇”中才能看出。这个“妇”字左边的“女”旁指妇女,女旁的“帚”是扫帚,前后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妇女拿着扫帚在家里劳动。“女、帚为妇”和“力、田为男”是符合当时的“女内男外”、“男耕女织”的社会情况的。这类不容易看出字源的字相当多,人们叫作“破体字”。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

假借:此法简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又如“闻”,本意是用耳朵听的意思,《大学》中就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后来被假借成嗅觉动词。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总而言之,以上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们群策群力归纳出来的文字学理论,其所含的汉字构成法则,并非一人独创,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长期演化而成,是一代又一代集体智慧的结晶

1、定义: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2、分类:

(1)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

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

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

一、3.45;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

三、初

九、初十。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②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汉语中

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 有动态助词:如着、了、过等;

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如啊、哎、哦、噢、哼、呸、唏、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③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1.他(人称代词)怎么(疑问代词)还(语气副词)不(语气副词)来(行为动词)呀(叹词)?(2.下回(量词)我(人称代词)还(重复副词)来。(3.有(存现动词)借(行为动词)有(存现动词)还(行为动词),再(重复副词)借(行为动词)不(语气副词)难(形容词)。

[即时练习]1.判断下列词语哪些是实词?哪些是虚词?说出它们的具体词性。

例子: 1)

表示笑的词语:

哄堂大笑 开怀大笑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喜笑颜开

欢声笑语 眉开眼笑

2)表示生气的词语

火冒三丈 大发雷霆 气急败坏 怒火中烧 3)表示高兴的词语:

眉开眼笑 欣喜若狂 笑容可掬 4)表示忧愁的词语:

垂头丧气 愁雾漫漫 忧愁满腹 满腔心事 满腹愁肠

愁肠百结 愁肠欲断

愁肠寸断 九回肠断 回肠九转

百愁在心 心事重重 心情阴郁 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 忧心如煎 愁绪满怀 忧愁担心 食不下咽 越肠百折

茶饭不思 肚里泪下 愁眉苦脸 悲戚悲凉

悲惨 悲伤 悲怆 悲痛

短语(词组)

短语的定义: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短语。

2、短语的类型:词构成短语的方式有两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序,也可以依靠虚词的连接。从结构关系看,短语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并列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等。下面主要介绍这几种类型。

(一)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由表示被陈述与陈述关系的词组成的短语。如:

大雁归来 生性执拗 露珠晶莹 觉悟提高 思想解放

阳光灿烂 心情舒畅 今天星期三 明天国庆节

(二)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面起修饰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用来表示时间、方位、处所、对象等。如:

我的母亲 璀璨的珍珠 前进的步伐 慢慢地走 独立思考

非常优雅 祖国大地 一朵茶花 很好看

(三)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成的短语。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宾语。如:

绽开笑脸 启迪心扉 敬畏自然 消灭敌人 放下包袱

丢下它 发展生产 进行斗争 骗取信任 恢复平静

爱热闹 下决心 有幽默感

(四)动补短语

动补短语由动词、形容词与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组成的短语。起补充作用的成分是补语。有动词+补充、形容词+补充两种类型。如下列第一组是动词+补充,第二组是形容词+补充:

第一组:打量一番 看清楚 去一趟 拿起来 休息一会儿

第二组:红得发紫 好极了 热极了 高得多 急得团团转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跑得快、走得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注意“动+补”与动宾短语的区别:“动+补”能回答“干得怎样”或“干多长时间”,而动宾短语只能回答“干什么”,“宾”是“动”的对象。

如:吃饱(吃得怎样,“饱”补充说明吃的程度——动补短语)

洗干净(洗得怎样,“干净”补充说明洗的结果——动补短语)

吃饭(吃什么,“饭”是“吃”的对象——动宾短语)洗衣服(洗什么,“衣服”是“洗”的对象——动宾短语)

(五)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词与词之间是平等的联合,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如

报纸杂志 改革开放 观察研究 荒唐滑稽 文化教育

今天或明天 光辉灿烂 我和他 四面八方 千秋万代

工厂、农村 春、夏、秋、冬 男女老少 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六)介宾短语

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宾语(一般是由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充当)组成的短语。如:

为人民(服务)对群众(说)从现在(起)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按规定(办理)把大门(推开)当黎明到来的时候 汉语句子成分:

1、定义: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汉语: 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主语

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

“谁”或 “什么”。

3、符号:双行线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_____。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宾语

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 “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 ﹏﹏。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 宾语处理。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

连接。

3、符号:小括号()。状语

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

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符号:中括号 [ ]。补语

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

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

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单书名号〈 〉。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状语 [ ] 补语 < > 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第五篇:小学语文语法知识

(一)关联词的使用

关联词的意义 能够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连接起来组成比较复杂的句子的词语,就是关联词语。恰当的使用关联词语,能使我们在说话或者协作时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并列关系:

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相互并列。每个分句各说一件事或同一事件的一个方面。既„又„ 一边„一边„ 又„又„ 一面„一面„

不是„而是„ 有时„有时„ 一会儿„一会儿„ 那么„那么„ 小芳既爱唱歌,又爱跳舞。

因果关系:

前面(后面)的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前面)的分句说明结论或结果。因为„所以„ 既然„就„ 由于„因而„ „„因此„„ 既然„那么„ „„因为„„ 之所以„„是因为„„ ①因为他真正下了苦功,所以成绩有了很大提高。②既然你错了,就应该伸出手去请他原谅。

转折关系:

后面分句的意思是前面分句意思的转折。虽然„但是„ „„可是„„ 尽管„还是„ ①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行动十分麻利。②尽管他身强体壮,还是搬不动这块大石头。

选择关系:

两个分句表达两种情况,从中选一种。

或者„或者„ 宁可„也„ 不是„就是„ 与其„不如„ ①桑娜宁可自己多受苦,也要照顾西蒙的两个孩子。②凡卡常想:与其在城里受罪,不如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

假设关系: 前面分句提出假设,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如果„就„ 要是„就„ 假如„就„ 倘若„就„ 即使„也„ ①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②即使你成绩再好,也应该谦虚点。条件关系:

前面分句提出条件,后面分句表示结果。

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无论„都„ ①只要刻苦努力,成功的道路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辛勤培育我的老师。递进关系:

后面分句比前面分句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而且„ 不光„还„ 不仅„而且„ 不仅„还„ ①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②这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还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关联词语填空

1、()风吹雨打,我们()坚持到校学习。

2、()成绩再好,你()不能自满呀!

3、我()这么用功,()成绩还是不如你

4、有人口头上()讲得很好,()行动却做得很少。

5、()雨再大,路再滑,我们()要按时报到。

6、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

7、()怎么拥挤,他()能挤过去。

9、雷锋()死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10、这个橡皮()我的,()李明的。

12、()水再上涨,江堤()有危险。

14、()明天天晴,秋游()按期举行。

15、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1、刘胡兰()牺牲自己,()不出卖同志。

23、妈妈()看电视,()织毛衣。

24、做事()坚持不懈,()能成功。

25、小明()学习好,()体育也很棒。30、()鄞奋学习,()能提高成绩。

31、()明天爸爸不上班,他()会带我上公园。

3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36、小艇()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42、周末的晚上,我()看电视,()听音乐。

43、王敏多才多艺她()会唱歌,()会跳舞。

小学关联词专项练习题 一.为下面的句子搭上恰当的关联词:

只要„„就„„ 如果„„就„„ 因为„„所以„„ 既然„„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即使„„也„„ 只有„„才„„

(1)()多读多写,作文能力()能得到提高。(2)花生()不好看,()很有用。

(3)()他讲得很动听,()我听得津津有味。(4)爷爷()答应了你,你()放心吧!(5)()是数九寒天,我()坚持锻炼。(6)()刻苦学习,长大()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7)这座井里的水()清凉,()甘甜。

(8)()没有这个转播台,老山沟里()收不到电视。二.填写关联词

1、我爱鸟,也爱养鸟。

2、我们不注意用眼卫生,眼睛 容易患近视。

3、你们成绩很好,不能骄傲。

4、你们成绩再好,不能骄傲。

5、这次比赛输了,我们 不能参加复赛了。

6、这次比赛赢了,我们 不能骄傲。

7、这次比赛场地条件很差,我们 赛出了成绩。

8、这次比赛场地条件很差,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三.请你让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要用上合适的关联词哦。1.小华的字写得很快。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2.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3.我们多赶几里路。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4、你没有告诉我。我知道了。

5.我们发动群众。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二)修改病句

概念:凡是不符合语法规则、逻辑、修辞和语言习惯的句子都属于病句。

1、常见的语法类型有:

(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重复罗嗦 自相矛盾(6)词序混乱(7)指待不明(8)分类不当

2、怎样修改病句

(1)认真的读原句,弄清楚句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2)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3)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来句子的意思。

(4)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不是完整、通顺、符合情理。

3、常用的删改符号(略)

5)(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①主语、谓语、宾语残缺;②必要的修饰语残缺;③关联词残缺。1.上星期去植树了。2.我和姐姐都参加了。3.完成了作业。

5.经过老师的讲解,使同学们都明白了这个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7.小周虚心接受同学们。

二、词序颠倒。

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2.这个深深有趣的想法印在我心里。3.我们进行了讨论并且听了老红军的报告。4.英法联军侵占了北京,焚毁并洗劫了圆明园。7.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三、用词不当,1.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2.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5.有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11.学校的操场扩张了不少。18.所有的同学都尊重小学生守则。

四、搭配不当类。

1.江心岛的夜晚是人们乘凉的好地方。4.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7.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9.我的家乡是上海市人。10.秋天的西安是个美丽的季节。

五、指代不明。

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 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7.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9.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六、前后矛盾。

1.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5.平静的河面上,有一只小船迎着风浪向岸边驶来。6.天空布满了乌云,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8.今天早上下了一天雨。

七、重复罗嗦。

1.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3.我有一条很红的鲜红的红领巾。6.他经常回忆过去有趣的往事。

8.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把时间白白地,无缘无故地浪费掉。

八、不合逻辑类。(归纳不当)

2.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5.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9.妈妈今天买回来很多水果,有苹果、香蕉、西红柿、梨、黄瓜。

(三)修辞手法

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

(一)什么是比喻

比喻就是 “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 “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

(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山水)》

(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拟人

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

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

(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

(一)什么是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

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

(1)晏子回答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大王怎么说没人呢?”

(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四、夸张

(一)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二)夸张的种类(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如: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三)夸张的作用

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四)例句

(1)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五、设问

(一)什么是设问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二)判断要点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三)设问的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四)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六、反问

(一)什么是反问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三)反问的作用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四)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七、对偶

(一)什么是对偶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二)判断要点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

(三)对偶的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四)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八、借代

(一)什么是借代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二)判断要点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三)典型句子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2)几十把雪亮的刺刀闯进来。

(四)句式转换

一、同样的词语,不同的语序,表示不同的意思。

如“我、哥哥、同学、的、来了”这五个词语,可组成五句话: A、我哥哥的同学来了。B、我同学的哥哥来了。C、哥哥,我的同学来了。D、同学,我的哥哥来了。看,次序变了,意思就大不相同。

二、“把”字句、“被”字句和一般陈述句,三种句式互相变换,意思不变。A、“把”字句即带“把”的句子。如:大水把森林淹没了。B、被字句,即带被的句子。如:森林被大水淹没了。

C、一般陈述句,即告诉人一件事的句子。如:大水淹没了森林。意思不变,可是不同的三个句式。

三、肯定句式、否定句式、双重否定句式

A、肯定句式,即不带否定词(不、没„)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明天我们去看画展。

B、否定句式,即带否定词(不、没„)的句式,表示否定的意思。如:明天我们不去看画展。

C、双重否定句式,即带两个否定词(不、没„)的句式,好象数学中的“负负得正”一样,“否定+否定=肯定”,表示肯定的意思,但比肯定句语气更加强烈。如:明天我们不能不去看画展。

四、直接对话句,转述句

A、直接对话句,即一个人说的话一字不差,照录不误。如:爱因斯坦友好的对小姑娘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这是直接写人的对话。B、转述句,即一个人转述另一个人的话,当然只是人家的意思,不是自己的话,人称也要变成第三人

称。如:死因斯坦友好的对小姑娘一笑说,对不起,小姑娘,是他不小心。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有时需要直接引用别人的对话,有时需要转述。练习将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改

为转述语句,可以增强我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在练习时,应注意三点:

一是改换人称,(将你、我、我们等改为他、他们)。二是改动符号,将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三是适当的调整词语,是语句通 顺。四是保持愿意不变。

五、文明语言,不文明语言

A、文明语言,即话说得很有礼貌。如:岳飞向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

B、同样意思的话,有的讲的就很粗野,没礼貌。如:牛皋像一个老者问路,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真是“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六、陈述句,反问句

A、陈述句指说明意思,叙述事实的句子。如: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B、反问句只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的句子。如: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一般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首先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

2、再把原句中的句号改为问好。

3、有时为了加强语气,还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词。

4、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时,可以有不同的改法。如:A句还可改为:

(1)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难道能是最伟大的人吗?(2)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能是最伟大的人吗?

(五)三种该注意的标点符号

1、省略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表示文中内容的省略;(2)表示说话的迟疑;(3)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表示意思没说完或者语意深长,余意未尽;(5)表语句内容的跳跃。

2、破折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解释说明;

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雷锋精神”永远不会离开他的家乡——中国。(2)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声音的中断或延续。

“卖——扇子啦!”

3、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表示引用别人或者直接说出来的话;(2)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3)表示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

下载语法知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法知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法知识讲解[★]

    园丁教育 英语、数学培训 因为专业,所以精彩! 小学4、5、6年级语法知识讲解 一.否定句的改法: 1.先找Be动词(am、is、are)和情态动词(can、should、may、shall、would) 2.找到了则......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复习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复习3篇高中语文语法知识复习·1一、语文知识点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

    初二语法if知识讲解

    专项语法讲练——if条件状语从句及其时态的用法 【概念引入】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曾用if条件句对男人和女人进行评价: In politics, if you want someone......

    语文语法知识教案[范文模版]

    语文语法知识教案(人教版高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语文语法知识教案(人教版高一) 2008-10-27 一.语素和语素分类: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

    语文语法知识教案

    语文语法知识教案(人教版高一) 一. 语素和语素分类: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 ①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

    2010年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材料

    2010年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材料 高一年语文备课组 一、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

    汉语语法知识之状补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之句子成分(状、补) 一、初高中语法知识衔接 1、句子成分的划分符号。 主语:“==== ” 划在主语下面 谓语:“—— ” 划在谓语下面 宾语:“~~~~” 划在宾语下......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设计1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设计 ——短语 教学理念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