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及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贵阳市是中央明确、全省唯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确保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实效,现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全面提升我市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从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出发,从社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服务管理平台、夯实基层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出适应时代发展、顺应人民期待,具有贵阳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二、创新群众工作领导体制
成立中共贵阳市委群众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委群工委),作为负责统筹协调和推进全市群众工作的市委工作部门,属正县级单位。市委群工委书记由市委副书记兼任。
市委群工委在市委领导下,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执行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群众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部署决定;研究提出全市群众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重要政策;宏观指导、统筹协调、整体推动全市群众(信访)工作;推动、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对可能引发或诱发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问题进行研究;组织开展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社会风险评估;调查社情民意,征集群众建言献策,分析群众工作形势,及时向市委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牵头拟订全市社会组织建设规划、政策和改革方案;协调指导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群众工作;受市委委托,协同市委组织部做好市群众工作中心以及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残联的干部管理工作;协调指导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监督检查涉及群众利益政策的贯彻落实;指导和督促检查各区(市、县)、相关部门群众工作。
各区(市、县)相应成立群众工作委员会,属正科级单位,区(市、县)委群众工作委员会书记由区(市、县)委副书记兼任。
三、构建群众工作服务管理平台
(一)组建贵阳市群众工作中心。集中整合市直各部门直接调处化解群众矛盾的力量,组建贵阳市群众工作中心(以下简称市群工中心),与贵阳市信访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隶属于市委、市政府,接受市委群工委的具体领导,为来信来访群众提供热忱、优质、高效、便捷的一条龙服务。纪委(监察)、法院、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教育、公安、民政、司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绿化、商务、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规划、城管、物价、国资、移民、两湖一库管理、工商等有关部门派员入驻市群工中心。
市群工中心要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有关群众(信访)工作的政策和要求;负责整合工作力量,协调运转机制,集中市级职能部门直接调处化解群众(信访)事项;研究提出领导定期与群众交流计划;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电子邮件中的投诉和求决事项;负责群众(信访)事项的转送、交办,审理和督办办理情况,回访群众;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帮扶救助等服务;听取和汇集群众意见、建议。
市群工中心享有对中心工作人员的管理权和调解事项的协调调度、分流指定、督促检查、责任追究建议权;实行窗口调处、联合调处、重点调处的三级调处工作流程。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开展群众工作,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各区(市、县)相应成立群众工作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于2011年6月底前完成群众工作中心建设。2011年全面完成乡(镇、街道)群众工作中心(综治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所有村(社区)建立群众工作站(综治服务站),村民组(居民小区)设立群众说事室(调解室)。市级党政领导干部,一般每月至少安排1天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各区(市、县)党政领导干部一般每半个月至少安排1天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其余时间保证每个工作日都有1名县级领导现场接待群众;乡(镇、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领导干部要随时接待群众来访。
(二)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平台和机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家、民主党派人士、社会团体负责人等社会各界人士成立“和谐贵阳促进会”等民间组织,广泛参与化解社会矛盾。支持各区(市、县)社会各界人士成立促进和谐民间组织,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向基层延伸拓展。加强信访、维稳等部门与社会各界人士的联系,建立社会力量化解社会矛盾沟通协调机制。指导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行动方案,发挥社会各界人士联系广泛、资源丰富及思想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协调关系、主动沟通,疏导思想、理顺情绪,帮办实事、解决困难等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强化行业自律、社区自治、单位自建,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三)建立社会稳定评估平台及通报机制。制定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和考核办法,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推广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
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通过听证、论证、公示等方式,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意见,对重大决策、项目、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对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作出评估,并研究制定相应的预案和对策。探索建立市、区两级社会稳定指数评价体系,逐步实行地区、部门预警制度。制定涉稳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协调机制。
(四)健全完善突发性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健全完善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生产安全事件、防恐反恐等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机制、区域合作机制,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编制落实《贵阳市维稳处突应急总体预案》,细化各级各部门职责。加强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装备和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将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政法、维稳部门负责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专题培训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规划和必训课程,每年开展培训工作。
四、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群体服务管理
(一)强化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赋予市人口计生部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综合协调职能,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出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实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分层分类管理。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数据库和出租房屋数据库,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科技水平。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修订《贵阳市居住证暂行办法》,推行居住证“一证通”。完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等困难,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帮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益保护。对不在学、无职业、流浪乞讨、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建立管理台账。加强失范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挽救,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规范完
善工读学校建设,建立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免费职业教育和就业帮教基地,实现和全日制学校学生同质教育、同等待遇。
(三)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和管理。推进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用,建立有社会力量参与、多种形式的安置帮教基地,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分类衔接和管控工作责任。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平台。试行《非监禁刑审前评估实施办法》,促进社区矫正工作与审判工作有效衔接。摸清吸毒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底数,建立健全吸毒人员人性化戒毒康复机制。改扩建市强制戒毒中心,逐步整合戒毒场所和资源。建设戒毒康复中心。加强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监管机制建设,新建市精神病医院和门诊大楼。建成农民工救助中心及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加强服务救助。
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加强对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的综合治理。大力探索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加快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步伐,力争到2013年,基本完成全市95个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15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44个“城中村”300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全面掌握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流动人口和出租屋基本情况。深入推进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治安整治,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加大技防建设力度,提高城中村、城郊结合部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按照减少既有、杜绝新建的目标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疏堵结合,依法从严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全面清理、拆除违章建筑。
(二)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巩固和完善治安卡点建设,将治安卡点向社区、背街小巷、重点要害部位和公共复杂场所延伸。构建辅警守“点”、民警巡“线”、巡(特)警支援、卡口民警锁“边”的巡逻防控格局,实现岗点巡查阵地化、街巷巡逻动态化、社区巡控专业化、外围堵截屏障化、指挥调度扁平化、考核奖惩日常化。建立完善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的警务指挥系统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以落实法人责任为核心的契约式行业场所管控机制。
(三)推进“技防入户”工程建设。把技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推进“防盗门工程”,2011年全市城镇楼群院落防盗门安装覆盖率达到40%以上。采取政府补贴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平安E家”报警电话入户工程试点工作,2011年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安装户数达到总户数的10%以上。
(四)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深入开展平安区(市、县)、平安街道(乡、镇)、平安单位(机关、团体、企业)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将平安建设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着力推进“平安建设示范工程”。健全完善街道(乡、镇)平安建设工作分类动态考评、平安建设先进集体申报考核复核管理等考核评价体系。2011年底,全市平安区(市、县)、平安街道(乡、镇)所占比例保持在90%以上,系统考核命名的平安单位(机关、团体、企业)所占比例达到85%以上。
(五)强化基层政法综治保障。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县、乡两级政法委、综治办、维稳办、禁毒办、流管办、“两所一庭”等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的要求,充实基层政法力量。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和金阳新区,每10万人口的巡逻防控力量要达到200人以上,其他区(市、县)党委、政府所在城镇每10万人口的巡防力量要达到150人以上,农村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一定数量的巡防人员。由综治、公安、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牵头制定强化基层综治工作队伍建设等保障方案。
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服务管理
(一)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服务和管理。落实非公有制等新经济组织内部安全稳定法人责任制及社会责任,加大对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力度。建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组织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团组织、工会组织,加强对劳动者的人文关怀,深入开展“平安和谐企业”创建和“廉政文化进民企”、“综治进
民企”等活动。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点引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网络和机制,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综合治理工作水平。
(二)强化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按照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原则,编制我市社会组织设立导向目录。坚持“宽审批、严监管”的指导方针,降低登记门槛,重点培育经济类、公益慈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探索实行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通过公益创投、项目招投标和资助补贴等方式,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力度。建立社会组织等级管理体系,完善信息披露和公开承诺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监管,促进良性发展。
(三)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发展职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社会管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在市管高校增设专业、培养教师、开发教材、扩大招生,培养社会组织管理人才。开发社会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社区矫正、残障康复、社会福利、青少年教育、婚姻家庭等社工服务岗位。制定完善社会工作者培养、使用、评价、奖励等工作办法,建立“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的社会工作者培养使用管理体系。
(四)建立完善网络管理和舆论引导机制。调整充实市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协同配合机制,依法规范管理网络,有效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建立完善互联网信息内容监测分析系统,强化网络信息收集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加强网络舆情研判,提高监测效能。加强网警队伍建设,强化网络侦防工作,网上网下联动管控,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加强市属新闻网站建设,调整充实网络评论员队伍,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维护网上舆论平稳有序。加强对手机短信、微博、论坛、社交网站等新兴媒体的引导与管理。推进网吧上网、手机入网实名制登记管理工作。
七、着力推动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构建城市新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发挥“网上办事大厅”以及110、122、119报警求助电话的作用,构建覆盖城乡、及时有效、群众满意的新型公共服务平台。
(二)加强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由政法、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等部门牵头,财政、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口计生等部门配合,以对人、地、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采集为重点,加快建设集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重点社会人群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社会治安辅助力量管理等为一体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2011年8月,先期实现全市政法系统信息化网络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
(三)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加快城市报警与视频监控系统建设,2011年报警监控探头达到15000个、监控前端报警点达到1500个。加强公交车、出租车及汽车租赁行业视频监控信息无线传输系统建设。推广建设“校园报警与监控系统”。推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与数字化城管系统、公交出租车监控系统的对接互补。逐步整合宾馆、住宅小区等社会各类视频监控探头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四)加强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快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基层安全生产监管网络,探索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企业安全监管方式和安全生产重点及难点监管模式。创新高层建筑消防管理模式,建立专用数据档案和电子信息库,提高接处警效能。
八、深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一)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在2010年成功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2011年在小河区、金阳新区所有街道,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清镇市各选择1个街道,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县
城城区范围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完善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精简层级,区域管理。在试点范围内,撤销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设立社区党委、社区服务中心,推行“市——区(市、县)——社区”三级管理,社区直接面向群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开展公推直选,配强社区领导班子。实行“大党委”制,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建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实行“一社多居”,以地域面积和服务半径为主要依据,合理划分社区管理服务范围,社区内根据居民户数和有利于自治的原则,成立相应数量的居委会。推行“居政分离”,居委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自治功能,不再承担行政管理性事务。
(三)资源下沉,服务群众。在试点范围内,整合现有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的人力、物力以及服务资源向社区聚集,在较高层次上实现“有人理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将原来由街道办事处承担的各类事务性社会管理职能,下放(委托)到社区服务中心,直接面向居民开展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行政审批及其他行政执法管理职能由政府(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以直接管理或派员进驻社区服务中心的方式开展工作。社区服务中心要强化服务、凝聚、管理和维稳功能,做好便民利民、扶贫帮困、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等工作。推行“一站式”服务,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九、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
(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善与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道德秩序、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建设弘扬传统文化的“孔圣堂”教育基地,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弘扬传统美德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融合,与以“三创一办”为重点的系列创建活动相融合。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提升公民道德文化素质。
(二)大力弘扬“绿丝带”志愿精神。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围绕交通协勤、“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植树造林、“清明文明祭祀·预防森林火灾”、关爱空巢老人、绿色江河全民保护行动等“绿丝带”志愿服务载体,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式广泛参与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志愿者服务长效和奖励机制。
(三)增强公民法制意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体市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成立法制宣讲团,建立法制宣讲专家库。加强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提高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
十、加强组织领导
(一)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艰巨的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分步实施。近期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按期完成各项试点项目,确保“整体工作有进展,重点项目有亮点,体制机制有创新,阶段性工作有成效”。
成立贵阳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分管或联系的领导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群工委。各区(市、县)也要相应建立领导小组,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明确专人负责。
(二)明确责任,项目带动。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责任分解到有关领导、部门和个人。对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明确项目牵头领导、牵头部门、责
任单位、具体措施和时间进度。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对照目标任务,周密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三)加强督查,落实保障。进一步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机制、考核奖惩机制,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成效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年度工作目标和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检查考核力度,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市、区(市、县)要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保障。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和党委、政府推进此项工作的决心,大力宣传各级各部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效及经验,努力营造有利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根据《贵阳市表彰奖励暂行办法》的规定,市委、市政府每3年表彰一次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优秀社会工作者。
各区(市、县)、市直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第二篇:寺村镇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寺村镇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我镇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我镇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按照上级要求,从我镇实际出发,就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项目带动、建设先行,强基固本,依法管理,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全面提升我镇的社会管理科学化、规划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为加快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营造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县党委政府推行的“文明乡风、和谐新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 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为突破口,创新工作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建立党支部领导、镇委会负责、地企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努力实现无重大群体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镇辖区各类案件、信访总量下降,群众满意度提升,社会和谐稳定,村居民
1安居乐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得到显著增强:
一是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使管理与服务的效能显著增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管理理念,服务与管理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建立完善县政府提出的“两网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把人、地、物、情、事、组织纳入网格进行管理,科学划分单元村社网格,科学配备村社服务管理力量,定位定人,定岗定责,实现由被动、粗放型管理向主动、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二是实现社会管理信息化,按照县政府“三个网络”建设方案使管理与服务现代化水平显著增强。树立科技信息支撑理念,把科技化、信息化作为创新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镇居民生活服务需求、各类服务人才信息、辖区管理领袖人才、流动人口管理、重点人群监控等工作对象信息库,更好的快捷方便的服务群众。早日打造出现代化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提高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三是实现社会管理人性化,使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显著增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加快社会保障办理、社会救助申请、法律援助到位和关爱工程见实效,着力解决好辖区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努力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实现社会管理法治化,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农村法制
建设,实现依法管理。规范涉法行为,维护公平正义,努力营造人心稳定、社会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三、基本原则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涵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诸多方面,涉及现有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政策体系的完善和人财物的保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坚持地企协同,公众参与。发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强统筹协调,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整合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创新格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作为衡量社会管理创新成效的根本标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坚持固本强基,健全网络。把创新的重点放在镇基础工作上,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健全镇居民级别得基层管理网络,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基层社会管理能力,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根基。
四、重点领域性工作分类
1、综治维稳方面:加强重点人员的服务管理,把管理流程关和人性化服务相结合。真正达到重点人群的信息与镇综治办共享。建立在镇司法所指导下社区为主、辖区涉及派出所为辅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监管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各村委治安防控组
织建设。建设村、组两级综合维稳工作机构,村成立综合维稳工作站,组建方式以派出所民警为主,村治保主任为补充的专业联防队,各村民小组建立以组长为骨干,出纳、妇女组长为成员的自防自治巡逻队,分别负责村民小组的治安防范工作。
推广报警设施设备方面安装,争取在各村委小组安装广播系统、报警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服务、社会治安预防、打击犯罪工作中的作用,扩大其在普及法律知识、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服务民生等方法的综合效能。
3、加强和创新新农村建设管理思路
结合我镇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方案,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为主线,依托城市开发战略,并根据各区域特色打造服务型农村社区。
加强全镇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村级公共事物服务中心以及相应的专业服务站,承接政府涉及民生、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便民服务、综合治理等公共服务工作。开展“一站式”服务、加强村社公益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加强建成小区保安的培训管理,增强小区治安室建设,推行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让广播系统、报警系统进小区。
将全镇科学划分成“若干单元网络,对每个单元网络内的人、地、物、情、事、组织等进行分类登记,把全部信息输入村社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管理力量进入网络,实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力量配置的优化整合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五、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2011年1月—3月)
建立工作机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我镇社会管理工作现状,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起草《寺村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第二阶段:动员部署(2011年4月_2011年6月)
召开动员会,对全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部署。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措施和办法,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第三阶段:具体实施(2011年7月一2011年12月)
全镇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面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坚持突出重点,逐步完善,整体推进的原则。镇领导小组将对全村的创新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2011年12月)
全镇对创新工作进行自检和总结,并向县里提交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迎接市、区对我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检查验收。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全镇成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镇其他两委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镇党委会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蒙建彪担任。领导小组负责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2、制度保障。建立社会管理创新乡镇两级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乡镇两级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阶段性工作做出部署和安排。建立汇报通报制度,各村委小组每月向办公室报告一次整体进展情况,办公室整理汇总后向全村通报。建立督查督办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镇主要领导,对重点工作、重大问题和镇里交办事项进行督查督办。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评体系,作为两委成员和各村委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责任奖惩。设立全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委和镇干部个人。
3、资金保障。加大全镇基础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资金投入。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社投入一点、社会筹集一块”等办法,多渠道解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重点项目实施资金问题,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4、宣传保障。把宣传工作贯穿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全过程,在镇务公开栏开辟专栏,定期宣传社会化管理创新知识,宣传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义、目标和成效,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编发工作简报,加强对外宣传,交流创新经验,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全镇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镇居民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寺村镇人民政府
2011年1月15日
第三篇:西潭乡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西潭乡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乡政府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我乡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我乡的现代化建设步伐,按照上级要求,从我乡实际出发,就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项目带动、建设先行,强基固本,依法管理,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全面提升我乡的社会管理科学化、规划化、系统化、制度化水平,为加快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营造和谐、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县党委政府推行的 “三德”教育、“文明风气、和谐新村”、为实践活动等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为突破口,创新工作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形成与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努力实现无重大群体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乡辖区各类案件、信访总量下降,群众满意度提升,社会和谐稳定,村居民安居乐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得到显著增强:
一是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使管理与服务的效能显著增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管理理念,服务与管理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建立完善县政府提出的“两网化”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把人、地、物、情、事、组织纳入网格进行管理,科学划分单元村社网格,科学配备村社服务管理力量,定位定人,定岗定责,实现由被动、粗放型管理向主动、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二是实现社会管理信息化,按照县政府“三个网络”建设方案使管理与服务现代化水平显著增强。树立科技信息支撑理念,把科技化、信息化作为创新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乡居民生活服务需求、各类服务人才信息、辖区管理领袖人才、流动人口管理、重点人群监控等工作对象信息库,更好的快捷方便的服务群众。早日打造出现代化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提高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三是实现社会管理人性化,使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显著增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加快社会保障办理、社会救助申请、法律援助到位和关爱工程见实效,着力解决好辖区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努力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实现社会管理法治化,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实现依法管理。规范涉法行为,维护公平正义,努力营造
人心稳定、社会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三、基本原则
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涵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诸多方面,涉及现有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政策体系的完善和人财物的保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坚持地企协同,公众参与。发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强统筹协调,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整合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创新格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作为衡量社会管理创新成效的根本标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坚持固本强基,健全网络。把创新的重点放在乡基础工作上,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健全乡居民级别得基层管理网络,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基层社会管理能力,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根基。
四、重点领域性工作分类
1、综治维稳方面:加强重点人员的服务管理,把管理流程关和人性化服务相结合。真正达到重点人群的信息与乡综治办共享。建立在乡司法所指导下社区为主、辖区涉及派出所为辅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监管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各村委治安防控组织建设。建设村、组两级综合维稳工作机构,村成立综合维稳工
作站,组建方式以派出所民警为主,村治保主任为补充的专业联防队,各村民小组建立以组长为骨干,出纳、妇女组长为成员的自防自治巡逻队,分别负责村民小组的治安防范工作。
推广报警设施设备方面安装,争取在各村委小组安装广播系统、报警系统,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服务、社会治安预防、打击犯罪工作中的作用,扩大其在普及法律知识、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服务民生等方法的综合效能。
3、加强和创新新农村建设管理思路
结合我乡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方案,以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为主线,依托城市开发战略,并根据各区域特色打造服务型农村社区。
加强全乡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村级公共事物服务中心以及相应的专业服务站,承接政府涉及民生、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便民服务、综合治理等公共服务工作。开展“一站式”服务、加强村社公益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
加强建成小区保安的培训管理,增强小区治安室建设,推行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让广播系统、报警系统进小区。
将全乡科学划分成“若干单元网络,对每个单元网络内的人、地、物、情、事、组织等进行分类登记,把全部信息输入村社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管理力量进入网络,实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力量配置的优化整合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五、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2011年1月—3月)
建立工作机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我乡社会管理工作现状,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起草《西潭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第二阶段:动员部署(2011年4月_2011年6月)
召开动员会,对全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部署。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措施和办法,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第三阶段:具体实施(2011年7月一2011年12月)
全乡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面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坚持突出重点,逐步完善,整体推进的原则。乡领导小组将对全村的创新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2011年12月)
全乡对创新工作进行自检和总结,并向县里提交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迎接市、区对我村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检查验收。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全乡成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为副组长,乡其他两委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乡党委会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蒙建彪担任。领导小组负责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2、制度保障。建立社会管理创新乡乡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乡乡两级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
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阶段性工作做出部署和安排。建立汇报通报制度,各村委小组每月向办公室报告一次整体进展情况,办公室整理汇总后向全村通报。建立督查督办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乡主要领导,对重点工作、重大问题和乡里交办事项进行督查督办。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评体系,作为两委成员和各村委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责任奖惩。设立全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委和乡干部个人。
3、资金保障。加大全乡基础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资金投入。采取“向上争取一点、村社投入一点、社会筹集一块”等办法,多渠道解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重点项目实施资金问题,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4、宣传保障。把宣传工作贯穿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全过程,在乡务公开栏开辟专栏,定期宣传社会化管理创新知识,宣传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广泛宣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义、目标和成效,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编发工作简报,加强对外宣传,交流创新经验,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全乡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乡居民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西潭乡人民政府
2011年1月15日
第四篇:储潭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储潭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储字[2011]号
关于印发《储潭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
意见》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
为加快我乡社会管理创新,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跃升,现将《储潭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下发给你们。
附:储潭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中共储潭乡委员会
赣县储潭乡人民政府
2011年3月30日
主题词:关于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通知赣县储潭乡党委委员会2011年3月30日印发
(共印18份)
储潭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的十七大面对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提出的一项新任务。作为市城乡统筹规划示范乡镇,为加快社会管理创新,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跃升,根据市、县的总体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坚持以“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为重点,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切实提高社会管理能力,不断激发社会活力,为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总体目标
围绕社会管理的重点领域,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为突破口,创新工作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与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努力实现无重大群体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各类案件、信访总量明显下降,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得到显著增强:
——实现社会管理精细化,使管理与服务的效能显著增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管理理念,服务与管理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把人、地、物、情、事、组织纳入网格进行管理,科学划分单元网格,科学配备社会服务管理力量,定位定人,定岗定责,实现由被动、粗放型管理向主动、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实现社会管理信息化,使管理与服务现代化水平显著增强。树立科技信息支撑理念,把科技化、信息化作为创新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流动人口、重点人群等工作对象信息库,加强城市联网报警与监
控系统建设,力争实现与农安县综治维稳信息平台联网,打造现代化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提高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
——实现社会管理人性化,使预防和化解矛盾的能力显著增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法律援助体系和关爱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好乡、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努力做好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实现社会管理法治化,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建设,实现依法管理。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公平正义。努力营造人心稳定、社会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今年年底,全乡9个村全部达到“法制示范村”标准。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管理创新,涵盖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诸多方面,涉及现有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政策体系的完善和人财物的保障,必须坚持党委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二)坚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强统筹协调,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整合各部门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创新格局。
(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把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作为衡量社会管理创新成效的根本标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坚持固本强基,健全网络。把创新的重点放在基层,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发展壮大基层组织,健全基层管理网络,创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基层社会管理能力,夯实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根基。
四、重点领域性工作分类
1、关于加强刑事解教人员的服务管理,严把管理流程关和人性化服务相结合。
解决刑满释放人员只在派出所登记备案而于所在社区信息断档问题,真正达到重点人口的信息社区与各派出所共享化,建立以乡司法所和各村(居)委会、乡派出所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安置帮扶工作格局,在管理方面采取“三访、一评估”措施,责任对所包保的释解人员每月必访,重大节假日必访,敏感时段和重要时期必访。通过访谈,掌握解释人员的思想动向,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和落实防控措施。在服务方面,以企业和用工单位为依托,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在技术方面的数据管理库并探索完善多种形式的过渡性安置载体。建立部门联合服务管理和社会帮扶机制,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就业、创业等问题。
2、进一步加强农村人防物防组织建设。
建设乡、村、组三级综合维稳工作机构和乡成立综治维稳中心,各村成立综合维稳工作站,组建以派出所民警为主,村治保主任为补充的专业联防队,各村、组建立以治保主任为主,村民小组长为成员的治安巡逻队,各村民小组建立以组长为骨干群众为成员的自防自治巡逻队,分别负责乡、村组的治安防范工作提高农村人防水平。
五、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
建立工作机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我乡社会管理工作现状,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起草《储潭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第二阶段:动员部署
召开动员会,对全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各村(居)委会、各乡属站所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措施和办法,形成具体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第三阶段:具体实施
各村(居)委会、各乡属站所要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面落实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坚持突出重点,培树典型,示范引领,整体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全乡各村(居)委会、各乡属站所的创新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指导,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
各村(居)委会、各乡属站所对创新工作进行自检和总结,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情况汇报,在此基础上领导小组对全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全面验收和总结,并向上级部门提交工作报告,迎接市县对我乡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检查验收。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乡委乡政府成立农安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乡委书记、乡长为组长,相关副乡级领导为副组长,站、所、各村(居)委会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政府,办公室主任由徐铭担任,抽调骨干力量成立相应工作组。各村(居)委会、各乡属站所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2、制度保障。建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听取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阶段性工作做出部署和安排。建立汇报通报制度。
3、资金保障。加大社会基础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资金投入。采取“向上争取一块、乡财政列支一块、村投入一块、社会筹集一块”等办法,多渠道解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重点项目实施资金问题,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
4、宣传保障。把宣传工作贯穿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全过程,在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广泛宣传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义、目标和成效,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编发工作简报,加强对外宣传,交流创新经验,培树先进典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
附件:
储潭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人员名单
组长:谢礼春党委书记
副组长:袁
成员:徐缪求嵩党委副书记、乡长俊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陈剑飞党委委员、副乡长 黄越政法委员、人武部长 肖菁华宣传统战委员 常志勇组织委员 刘作仁副乡长 谢学军副乡长 钟瑛副乡长铭党政办主任
廖讴尔计生所所长
刘钦龙民政所所长
朱春梅财政所所长
李世民人武部副部长
吴倩司法员、综治干事
各村(居)委会书记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根据(竹委政法【28】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时间步骤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委“高点定位再提升”的总基调,以实施社会建设“五项工程”为载体,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街道经济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工作目标。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二、目标要求
1、创建学习型机关。以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和执行能力为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思想境界不高,疏于学习,知识储备不足,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对新事物接受慢、习惯用惯性思维考虑问题,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等问题,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由机关党支部牵头,结合老龄工作本职业务特点,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以“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学以致用的良好机制和氛围,以创新的学习形式和方法,使学习成为机关干部的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
2、创建创新型机关。以增强机关干部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小成即满,缺乏争创一流的内在动力和求稳怕乱、不敢大胆创新等问题,开展创建创新型机关活动。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争创一流。结合创新工作,目前将围绕着全市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通过调研,摸清底子,理清思路,提出建议,为市委、市政府解决老龄化问题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创建效能型机关。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工作标准不高、责任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开展创建效能型机关活动。要牢固树立效率第一、发展第一和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强化观念、合作意识,在高效落实办党组的决策部署上下功夫,在想干事、会干事、快干事、干成事上作文章,形成工作协调、运转高效、执行有力的工作局面。继续抓好老龄工作百分制考核工作,加强基层建设。
4、创建服务型机关。以增强机关干部公仆意识为目标,针对部分干部宗旨观念、群众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活动。紧紧围绕“一切为了老年人”的老龄工作宗旨,为方便老年人办证,在政务中心窗口和市老龄办办公室都可以随到随办,方便老年人办证。
5、创建廉洁型机关。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目标,针对少数干部党性不强、觉悟不高、纪律不严等问题,开展创建廉洁型机关活动。切实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引导机关干部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提倡廉政勤政的工作态度,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积极高尚的精神追求,讲正气、讲奉献,真抓实干,奋发有为,以良好的修养、清廉的政风和务实的作风,树立机关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活动范围和方法步骤
参加活动的范围:老龄办机关全体人员。
按照总体部署,整个活动坚持把学习提高贯彻始终,把边查边改贯彻始终,把改革创新贯彻始终,把争先创优贯彻始终,分四个步骤组织实施。
(一)健全组织,动员发动
1、成立组织。成立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安排,确保机关党员干部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和办党组的要求上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3、加强宣传。办活动领导小组要充分利用宣传栏、老龄网站等进行不间断地宣传,营造浓厚氛围。整个活动期间,要向市各类媒体积极报送典型事例和新闻稿件,真正形成转变作风,争先进位的氛围,使活动成为大家关心、关注的亮点。
(二)对照标准,学习整改。
1、组织学习。认真组织机关党员干部,重点学习党中央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转变作风的重要论述,市委领导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外地在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2、对照标准,查找问题。根据市直机关具体标准和考评细则,在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改落实。重点在以下方面查找问题:①思想境界方面。查找有无思想境界不高,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小成即满、甘居中游;对上级的文件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深;求真务实的思想树的不牢,说的多做的少、工作部署多、抓落实少;工作标准不高,得过且过,争先进位意识不够强;公仆意识不强,忘记了自己是一名机关党员干部,思想落后于群众,落后于形势等方面问题。②改革创新方面。查找有无思想保守、墨守陈规、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畏难发愁、怨天尤人,办事凭经验、决策拍脑袋、习惯于用惯性思维思考问题;工作无创新、无思路,找不到办法,创不出经验,抓不出典型,平推平拥;怕字当头,瞻前顾后,怕得罪人,明知是错误的东西,不敢批评,好人主义,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工作办法少,路子不宽,抓不住关键,工作无生气、无特色等方面的问题。③工作效能方面。查找有无办事效率低、落实力度不够、抓而不实,有任务无措施、有布置无检查;工作讨价还价,用客观条件掩饰自己的主观不努力;习惯于当裁判员评头论足,不愿当运动员真抓实干;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严重的影响了党委、政府和工作部门的形象等方面的问题。④服务意识方面。查找有无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打官腔、摆官架;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是积极地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本来应按政策立即办、马上办的事,找种种借口拖着不办,造成工作被动;公仆意识不强,无大局意识,热衷于利益个人化、权力部门化等方面的问题。⑤廉洁自律方面。查找有无执行纪律不严,上班晚来早走,上班时间上网聊天;言行不规、举止不端、着装不整;自身要求不严,对明令禁止的问题搞变通,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方面的问题。查找问题的形式,一是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上下级机关的意见,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二是按专题、分层次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研讨会,查找问题,剖析根源。三是以 “老龄办机关与基层(村、社区)结对服务”活动为载体,结合本职工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四是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查摆问题和不足,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3、认真整改,公开承诺。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写出查找的问题、整改的措施、努力的目标,并组织人人发言交流。在此基础上,完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要将职责、承诺、工作目标在办机关显要位置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督导,推树典型,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1、注重督导。办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活动过程进行调度,及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确保务求实效。
2、明察暗访。重点对以下情况进行明察暗访:①工作纪律情况;②中午戒酒情况;③服务情况;④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3、建章立制。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制定机关标准细则,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各项活动转为正常工作。
(四)检查考核,总结经验
每个干部职工都要对查找问题、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工作标准、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明确努力方向,形成书面材料,召开总结大会。集中活动结束后,将此项工作作为机关建设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持续不断地开展下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创建内容,使办机关建设不断实现新跨越。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办机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办机关“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
2、强化督导,严格检查。办领导要按照分工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搞好整个活动的组织、调度和指导,强化督促检查,抓好典型宣传,及时掌握各阶段活动的进展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认真抓好活动成果的验收,确保质量,务求实效。
3、注重结合,统筹兼顾。要注重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与强市名城工作结合起来,与巩固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结合起来,与争做“泰山先锋”、创建文明机关结合起来。要按照市委要求,集中时间和精力,扎实搞好活动开展。要处理好开展活动和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焕发出来的热情,推动当前各项老龄工作的开展,使整个活动真正成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