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的实施意见(定稿)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的实施意见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闽教基〔2011〕12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
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是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解决当前群众集中反映的城区“择校”问题的有效途径。为贯彻实施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推动省政府与各设区市签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的落实,经研究,决定在全省开展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工作。现就推进小片区管理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目标
将设区市所辖区及县(市)城区义务教育的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小片区,以片区内的优质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有效整合片区内义务教育学校资源,提高片区内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步骤
——2011年,在各设区市所在地和列入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市)(具体名单附后)城区实施小片区管理模式,全面启动小片区试点研究工作。
——2012年,在总结小片区试点经验并加以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将小片区管理模式逐步推广到其他县(市、开发区)城区。
三、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合理划片。科学、合理地划分片区是实施小片区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各县(市、区)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分布状况不尽相同,小片区的划分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城关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划分应以片区内义务教育学校的共建共享和均衡发展为立足点,着眼于有利于师资队伍的轮岗交流,有利于教育资源的重组整合,有利于校本教研的统筹安排,从而推动优质学校对一般校的辐射带动,加快薄弱校改造提升,整体提高片区义务教育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此外,片区的划分应涵盖城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
(二)构建机制,明确职责。建立对小片区的统一考核机制是实施小片区管理的前提条件。在小片区管理中,应以片区内的龙头校校长为组(片)长、其他学校校长为成员,组成片区的管理小组,其组(片)长既是牵头人和组织者,也是片区内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县(市、区)教育局应赋予片区管理小组统筹片区学校教育资源,统一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测评价的职能。对城区学校的绩效考评,也应以片区为基本单位,实行片区所有组成学校统一评价、捆绑考核,对于组(片)长履行职责的情况要重点进行的考核评价。片区管理小组要制定片内学校强弱帮扶、“扬峰填谷”实施计划,并落实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推动片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优化配置,均衡资源。实现片区内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小片区管理的核心环节。实施小片区管理,关键是要加强片区内各类教育资源的统一配置和协调管理。一方面,要对照省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标准,分析片内每所学校的现状,推进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的均衡配置,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让教师和学生共享片内优势资源,实现各校办学条件的均等化;另一方面,要抓住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综合分析片内各学科教师年龄、职称、教育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片内师资定期互派和合理有序轮转制度,实行片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同时,要建立片区教研共同体,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带动片内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鼓励探索,多元创新。实行小片区管理,其根本目的是要打破体制界线,实行以优带弱,优化资源配置,从而缩小校际间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因此,在推进小片区管理模式试点改革的同时,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创新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其他管理模式,如对现有办学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开展实质性的对口帮扶、实行优质学校办分校、建立以优质学校为核心的教育集团等,通过师资统一调配、课程统一安排、教学统一管理、教研统一要求、考核统一评价等,多渠道探索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域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设区市和改革试点县(市、区)要成立小片区管理模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小片区管理模式改革的政策措施,制定县域内小片区管理实施方案,明确推进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进度要求,加强对小片区管理工作的规划、指导与管理。要建立局领导和行政人员定点联系制度,切实解决基层学校在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下移工作重心,提升管理与服务效益,促进片区管理工作的按期落实。
(二)强化投入保障。要加强小片区管理经费投入,有效整合现有的各项工程建设,为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师资流动、教研培训,以及片区相关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要结合小片区的实施,做好各学校领导层的配备,特别要配强片区内龙头学校的校长,以保障小片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信息通报和督导机制。建立县(市、区)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及时通报、交流各片区管理经验,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在赋予小片区管理职能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督导制度,及时了解和考评片区管理小组工作落实情况,提升小片区管理水平。
请各设区市教育局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于4月底前将2011年首批实施小片区管理模式的试点县(市、区)的实施方案上报我厅,方案的内容应包括:片区的划分、各片区的责任人、推进小片区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推进步骤、小片区管理的组织领导与督导考评等内容。
附件:各设区市所在地和列入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市)名单
福建省教育厅
二○一一年四月八日
附件:
各设区市所在地和列入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市)名单
福州市:鼓楼区、台江区、马尾区、仓山区、晋安区、闽侯县 厦门市:思明区、集美区、湖里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
漳州市:芗城区、龙文区、长泰县、南靖县
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
莆田市: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湄洲岛国家旅游渡假区
三明市:梅列区、三元区、将乐县
南平市:延平区、武夷山市、建阳市
龙岩市:新罗区、上杭县、永定县
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柘荣县
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县
第二篇:浅谈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的几点意见
浅谈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的几点意见
埭边小学
谢长春
前年4月,我省39个试点县(市、区)开始了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模式试点。今年秋季我市也在本学期开始推广。“小片区”管理意义何在?如何实现?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是一个漫长探索的过程。
所谓“小片区”管理,是指将设区市所辖区及县(市)城区义务教育的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小片区,以片区内的优质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有效整合片区内义务教育学校资源,提高片区内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应该是削峰填谷,校区的造血功能必须加强。学校应充分发挥新生力量好学、冲劲大的特点,读书沙龙、磨课赛课等教学科研活动纷纷上演,推动年轻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而是应当根据本片区的地域特点、师资水平、教研资源等情况,大胆开拓创新,实行“强弱校互动,大小校联动”,创设了一种合作、互助的教学研究环境,增强了教师的学习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走出一条农村片区教研的新路子,提高了片区教研的实效。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进一步健全片区教研机构。
学校根据片区的师资情况,合理地组建片区教研机构:基地校校长是片区校本教研工作第一负责人,任课题组组长,基地校的副校长、教导和片区完小校的校长、教导任课题组副组长,并以林中小学本校为龙头,成立语文、数学、常识科(科学、思品、英语、乡土等)、技能科(音乐、体育、美术)四个教研组,各年段成立教研小组,任命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为教研组组长。这样组建机构,有效地整合基地校与完小校、完小校与完小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等多层面的关系,促进教师人人参与教研,人人在教研中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片区教研制度。
片区既要落实中心校的教研制度还要落实本片区的教研制度。本片区的教研制度——周周教研,人人开课。片区围绕“三维互动,构建和-谐语文课堂”、“重视质疑、提倡互动、引导探究”等中心校教研专题,充分利用多媒体、“农远”等教学设施,实行“周周教研,人人开课,共同评课”的机制。基地校、完小校每周举行一次校本教研活动,或公开课,或观看教学光盘。片区每学期举行两次校本教研活动。农村片区教研能承上启下,切合实际。
很多学校的教研制度整齐划一,而我片区的教研制度需因人而异。使得师资分层要求,符合片区教师队伍年龄和知识的结构特点,而且制度要求条目细化、量化,不含糊。
1、分年龄段。片区要求45岁以下教师每学期参加校本教研必须完成以下常规工作:在开学初确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制定个人的教研计划;每两周至少参加一次片性或教研组、课题组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并认真完成相关任务;至少写1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教学日记等教研文章;至少上1节研究课或指导1节研究课;听课15节以上;自觉自学两本以上教育理论书籍。
对45岁以上教师的要求略低点,每学期上一节片区性或校性公开课,完成15节听课任务和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总结即可。
2、分双科与单科。担任语文、数学双科教学的教师必须参加片区语、数的所有教研活动。担任语文或数学单科教学的教师,除了参加所任教学科的教研活动外,还要选常识科、技能科中的一科作为自己的教研重点学科。
3、分兼任与专任。基地校有音乐、体育、电脑、英语专任教师。我们要求专任教师每学期在基地校上一节公开课,要求片区内兼任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再择优送教下乡。专任教师的教案要求详细,要写教学反思和期末教学总结;兼任教师对教案要求低一些,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也不作要求。
三、片区教研活动求实效。
1、开展“主题研讨”。
我区应根据片区教师教学的实际,确定研讨主题。组织片区教师进行研讨,这样既解决了教师的问题,又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2、多样评课,深度研讨。
以前的教研活动就是听听课评评课,对听课评课也没有提出具体要求,教师被动参与教研,评课形式单一(就是每位教师逐一评),评课互相推诿,说客套话,教研氛围不好实效不高。但现在片区评课制度应明确规定,评课流程:主教者说课→听课者分小组交流评课→大组汇报评课→课题组小结→执教者撰写教后记→鼓励听课者写听评课反思。要求听课者同备这一课,听课时及时记录授课者哪方面做得好,值得学习,哪方面存在不足,如何解决,并提出建议。评课时,既要谈课堂中亮点,又要谈不足;既要谈教师的教,又要谈学生的学;既要人人发言,又要互动交流。这样有效地提高评课的质量,提升教研的水平。
第三篇: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美发片区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美发片区)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是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为贯彻实施《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闽文[2011]26号)精神,推动我区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现根据《泉港区推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实施意见》的要求就本片区的管理拟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教师素质、规范办学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着力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切实保障适龄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有效整合片区内义务教育学校资源,提高片区内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领导组:
组
长:(美发中学校长)
副组长:(泉港六中校长)、(坝头中学校长)
(民族中学校长)
成员:(美发中学副校长)、(泉港六中副校长)
(坝头中学副校长)、(民族中学副校长)
联络组:
组
长:(美发中学副校长)
副组长:(泉港六中副校长)、(坝头中学副校长)
(民族中学副校长)
成员:(泉港六中教务处主任)、(泉港六中教务处副主任)
(美发中学教务处主任)、(美发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美发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坝头中学教务处主任)(坝头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民族中学教务处主任)美发片区校各学科教研组长
(二)工作职责
在小片区管理中,组长既是牵头人和组织者,也是片区内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其他成员要支持组长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片区管理领导小组要负责制定每学期片区工作计划和对学期工作进行总结,每月召集片区成员会议,讨论安排片区工作事务,研究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向教育局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片区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整体推进。会议可以在各成员学校轮流召开。
三、联片教研的活动总思路
(一)片区内师资互派
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在综合分析片内各学科教师年龄、学历、学科、职称等结构、骨干比例、教育教学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片区内师资定期互派制度,如支教或跟班学习,实行片区内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二)加强课程计划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计划管理。严格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重点规范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开发等方面行为。
2、加强教学和复习进度的管理与控制。各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教学进度,并根据教学进度组织质量诊断检测工作。禁止随意加快和放慢教学进程。降低作业和练习的强度、把握考试和评价的难度。
(三)优化教学行为,推进轻负高质
围绕“有效教学”,开展主题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探索教学疑难问题解决方法,积极推广“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模式,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四)创新教研机制和方法,促进校本教研有效开展。
1、加强教研组长工作交流,开展优秀教研组长教研工作经验总结交流会,更新教学观念,强化问题意识,提高教研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
2、改进常规教研,强化校本教研,探索网络教研。提倡校际教研、联片教研、城乡联研等区域教研形式,使校本教研走向常态,走向合作联盟,促进本片区教研机制和方法的创新。
(五)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教师成长。
1、加强学科中心组建设。做好首批学科中心组成员的推荐和考核工作,为青年骨干教师成长搭建学习、实践与交流的平台。
2、认真做好优秀教师的考核和选拔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片区内学科优质课评比、优秀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评选等活动,让好苗子有个锻炼的机会,成长的机会,逐步成长为区级教坛新秀,市级教坛新秀。
3、开辟教学资源交流渠道,实现片区内教学资源共享。
(六)深化课题研究,增强教科研的实效性
以课题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课改,加强对课题研究的指导,继续开展各校提出的课改课题的系列活动,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协作关系,共享片区内各校课题研究成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增强课题研究的实用性。
四、工作措施
1、每年8月份召开片区领导组会议,确定教师互派人选(支教和跟班人选)。
2、每学年初,召开片区学校校长、片区学校分管教学教研工作的副校长和片区联络组成员的联席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职责,拟定片区教研协作工作方案和行事历。
3、每学年至少开展两次主题教研活动。片区内各校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学开放周活动,以课例为主要载体,以解决问题为归宿,通过听、评课形式,研讨本片区共同关注的问题。每次活动要主题鲜明,凸现特色,针对性强。要围绕本片区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4、每年举办一次教研论坛,以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重点,展示课改成果,提供借鉴经验;凸现研训特色,提供学习的平台;正视存在问题,提供研究方向。
5、每学年至少开展两次的教师读书交流活动。要以创建“书香校园”为契机,努力为教师创造条件,引导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文学经典、教育教学专著,提升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6、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课改专题讲座。讲座内容包括课改理论、教材处理、具体教学问题研究等。可以邀请外地有关专家到校讲座,也可以邀请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和本区一线骨干教师等。
7、每学年末,召开一次片区教研协作工作总结会,总结经验,查摆问题,对下一步的片区教研协作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五、工作安排
2月份:
1、小片区教研形式的宣传与发动
2、召开第一次小片区管理会议,拟定本片教研计划,启动联片教研。
3月份:
1、成立片区校际教研组,确定教研组成员
2、片区教学开放周活动
3、片区首届教研论坛
4月份:
1、片区校期中联考
2、召开片区校期中联考质量分析会
3、建成片区内资源共享平台
5月份:
1、召开片区校毕业班市质量检测分析会
2、召开毕业班总复习阶段小结暨复习方法交流会
6月份:
1、做好片区教研活动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2、召开片区教研协作工作总结会。
7月份:
1、开展片区暑期校本培训。
泉港美发片区领导组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第四篇:小片区管理
罗山教育办:召开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 试点工作会议
近日,罗山教育办召开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 试点工作相关学校校长会议。
参加本次会议的校长,在会议中积极发言,最终教育办张主任初拟小片区试点的三所小学(樟井小学、古坑小学及育青小学)共同为今后三所学校的发展提出两点意见:
一是“小片区管理” 是“统管而不是托管”。明确“小片区管理”是教育均衡发展之所需,纳入“小片区管理的樟井小学、古坑小学及育青小学都是完全小学,在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上要进行深入探索,大胆实践,科学安排,统筹兼顾,才能达到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求。在管理上要做到办学理念一体化、班子建设一体化、师资管理一体化、课程安排一体化、常规管理一体化、财务管理一体化、资源利用一体化。
二是“小片区管理” 是“融合而不是貌合”。“小片区管理”最重要的是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融合,按班级数、学生数和学校课程要求和管理需要流动任课任职,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的管理模式,在此,有效融合片区内义务教育学校资源,提高片区内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依据区域校情,充分发挥古坑小学“福建省科技教育基地学校”的作用,以及发挥育青小学“品德课题”的带动作用,抓好樟井小学传统活动进校园的建设,积累经验,融合资源,包括学校的硬件及人员的管理的融合,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据悉,会后“小片区管理”三所学校校长商议在育青小学进行研究,对今后“小片区管理”具体方案再次商议,以实际行动尽快拟出可行方案,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目前“小片区管理”具体方案已经出台,在下个学期开学在三所学校进行。
第五篇: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教师资格制度实施有关政策说明
附件: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教师资格制度实施有关政策说明
一、关于学历条件
1、教师资格认定的有效学历是指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国民教育系列学历。
2、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不能作为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合格学历。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学历,不能作为认定小学教师资格的合格学历。高中毕业学历不能作为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合格学历。
3、取得“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学历的人员,只能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取得“幼儿教育”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学历的人员,只能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
4、大学专科毕业后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可视为具备合格学历。
5、在国外取得的学历,通过国家有关学位(学历)认证机构的学历鉴定,可作为认定相应教师资格的合格学历。
6、取得两个以上大学专科毕业证书的,不能等同于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不能作为本科学历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7、关于高等学校1970-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人员学历问题,在教师资格认定时,原则上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政策相一致,即按其毕业的学校专业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办学层次确定。
二、关于师范教育类专业的界定
师范教育类专业是指各级师范院校或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大中专院校开设的,以培养培训教师为目的,并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师范教育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行授课的师范专业。要特别注意的是,个别的综合类院校有开设师范教育类专业(师资班),师范院校也有开设非师范教育类专业,要以上述的标准界定是否为师范教育类专业,而不能单纯凭学校的类别来界定。在实际工作中,区别师范教育类专业与非师范教育类专业,可看其课程设置上是否开设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教学实习等课程。
三、关于教育学、心理学要求
1、关于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
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参加教育学、心理学的补修和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予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补修和考试。
(1)通过国家自学考试已修学师范教育类专业相应学历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并取得考试合格成绩的;
(2)2002年8月前,已取得由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两学”培训合格成绩的;
(3)已参加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修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的,目前暂可免予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补修与考试;
(4)高等学校拟聘任副教授以上教师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的。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在学期间取得的教育学、心理学成绩,不能作为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免试依据。
2、关于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
(1)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人员,若第一学历为全日制师范教育类专业专科毕业、第二学历为非师范教育类本科专业毕业的,可免修教育学和心理学,但应参加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
(2)取得师范教育类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如不能提交小学(儿童、学前)教育学和心理学合格成绩的,应参加相应层次的教育学、心理学补修和考试。
四、关于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
1、下列人员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参加由相应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1)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
(2)专科学历为师范教育类,但本科及以上学历为非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人员,申请认定高级中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时,连续5年(含5年)以上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4)申请任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一致的;
(5)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认为需要参加测试的其他人员。
2、测试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制定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标准及办法》进行。对申请人员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察,主要通过面试、试讲等方式进行。重点考察申请人的仪表仪态、行为举止、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知识水平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解决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目的、组织课程实施、掌握课程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资源等能力,使用普通话提问、板书和讲解的技巧。
3、高等学校拟聘任副教授以上教师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可免于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
五、关于普通话水平要求
1、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普通话水平应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普通话语音教师应达到一级乙等及以上水平。2、1954年1月1日以前(不含1954年1月1日)出生的人员,以及高等学校拟聘任副教授以上教师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可免于普通话水平测试。
六、关于体检要求
1、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人员,应按《福建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标准及办法》规定,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二级甲等(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合格。
2、乙肝病毒携带者体检问题。
(1)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小三阳、大三阳),肝功能正常的,合格。但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者,不合格。
(2)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小三阳、大三阳),肝功能异常的,应作进一步检查HBV-DNA定量。无论采取任一种HBV-DNA定量检测方法(因各家医院检测中使用的生物制剂不同,其HBV-DNA定量的参考值可能不同,但测定值正常与否的判定方法是一样的),若测定值异常,标志着乙肝病毒复制,不合格。
七、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应提交的基本材料
1、由本人填写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一式二份;
2、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3、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4、《福建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检表》原件;
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6、《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原件;
7、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考试合格成绩证明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8、近期一寸半身正面免冠彩色照片一张。
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除提供上述基本材料外,还应提交相应学历层次教育教学实习合格成绩证明原件和复印件一份。高等学校 5
拟聘任副教授以上教师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提供相应证明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八、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及其权限
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后,报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依法接受委托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的普通高等学校,负责认定本校在职人员或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认定权限是根据教师资格种类区分的,按属地化原则认定,与学校行政隶属关系没有关联。各级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有不同的认定权限,各地应严格按照各自的认定权限开展认定工作,不能越权认定。
九、其他问题
1、因学校调整、合并等原因,需要具备其他类别教师资格的人员,应按照规定及时申请认定与其新的教学岗位相应的教师资格。
2、申请人可以申请认定多种教师资格,但一次只能申请认定一种教师资格。
3、《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中“申请任教学科”栏,一般只填一个学科,在职教师所填学科原则上与其任教学科相一致,社会人员所填学科名称原则上应与所学学科相一致。
4、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范围内不受地域的限制,具有普遍的适用效力。
5、《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出具,应届毕业生由其毕业学校出具。
6、通过教师资格认定的应届毕业生领取《教师资格证书》时,应向相应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出示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十、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
1、成建制独立设置的广播电视大学中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可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在广播电视大学分校以及工作站(辅导站)中未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不能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高等学校中从事少数特殊专业(如舞蹈、烹饪、民航等)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学历要求,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适当降低。
3、公办高等学校编外长期聘用教师、民办高等学校教师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除具备《教师资格条例》等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工资关系在现任教学校,人事档案在现任教学校或人才代理机构;
(2)系统讲授1门以上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且在现任教学校的教学时间满1年以上;
(3)与现任教学校签订1年以上聘用合同;
(4)提供现任教学校出具的思想品德鉴定和无犯罪记录证明。
4、高等学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人员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除具备《教师资格条例》等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1)由学校人事部门纳入学校教师管理;(2)系统讲授1门以上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
5、辅导员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可按照其所学专业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给予认定教师资格。
十一、其他未尽事宜,按照《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