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定稿)

时间:2019-05-13 23:2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定稿)》。

第一篇: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定稿)

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基本评价

近两年来,市人民政府及其卫生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力地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主要表现为,一是卫生部门依法履职能力不断加强;二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三是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四是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和领导对公共卫生低成本、高收益的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的作用认识不够,“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比较突出,习惯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医疗服务上,没有将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摆上应有的位置。尤其在未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公共卫生服务往往被忽视或闲置;新闻媒体在重大传染病流行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才密集报道和宣传,平时宣传报道不多;部分群众缺乏防病意识和健康保健知识,疫情发生前的主动预防意识不强,甚至将上门进行健康建档的医卫人员拒之门外。

(二)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公共卫生服务应由政府公共财政提供全额保障,近几年,市财政逐步加大了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从2007年至2009年市财政对全市公共卫生经费支出分别达21078万元、27155万元、45574万元。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目前我市财政预算经费还不能满足公共卫生工作的需要。如市卫生监督所是事业单位,但承担的却是行政执法单位的工作,2010年市财政预算经费是160.42万元,连保人员工资、地区性津补贴、医保和住房公积金等基本开支都不够,经费缺口达90万元,一直靠“罚款”来弥补。市疾控中心2009年预算差额拨款694.07万元,而实际支出达1354.64万元,国家规定的疾控人员津补贴和传染病特殊津贴约445万元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市妇幼保健院每年支出工作经费约812.7万元,2007年至2009年财政只预算了502万元(每年约167万元),只能靠业务收入来弥补妇幼保健经费的不足。我市公立精神卫生和传染病医疗机构均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额度为25%左右,不够职工发三个月工资。市中心血站每年用于无偿献血宣传经费300余万元,财政没有安排专项经费。

(三)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缺乏。一是专业人才不足。目前我市城区公共卫生专业医护人员只1500人,一些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多年未招录大学毕业生,个别科室甚至没有相关专业

人员,直接影响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相关科研工作的开展。二是高学历职称人员不多。各县市区大学、专科、中专学历医护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低于国家要求的10%、30%、60%以上的标准。特别是高、尖、专的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才不多,全市高级职称医护人员仅占3.7%。三是年龄结构不优。我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平均年龄是46岁,尤其是偏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年龄老化,出现人才断层,后继乏人。

(四)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一是市级公共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落后。市第三人民医院现有业务用房陈旧、建筑规模较小,且周边环境脏、乱、差。市第一精神病院24年未新建病房,现有的门诊大楼为临时建筑,住院楼严重破烂,其中2栋病房是1973年建成的盖瓦平房,现部分墙体开裂,基石下沉,墙壁剥落,门窗腐烂,收治病人缺乏安全保障。二是乡镇卫生院设备设施陈旧。许多乡镇卫生院抢救、外科、接生、化验等设备均不足,有的卫生院甚至连最基本的检测设备都没有,一些常规检查还是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很难对病人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三是村卫生室网底较薄。我市4177个村卫生室,大部分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部分村医务人员是原来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业务不精。

(五)公共卫生服务体制不顺。一是卫生监督体制不顺。根据国家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餐饮消费环节行政许可和日常监管工作移交食品药品监督部门,但受人员、设备、技术所限,药监部门仍靠卫生监督部门行使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由于主体执法资格的缺失,卫监部门执法不顺、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大。二是职业病防治体制不顺。从2004年开始,国务院将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能和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及有关违法行为的职能划归安监部门,卫生部门在开展职业病卫生防治工作时有心无力。此外,个别地方为了发展当地经济,人为设置门槛,阻碍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造成职业病防治工作在我市不能全面、顺利开展。三是妇幼保健工作配合不顺。妇幼机构在收治孕产妇分娩上、妇女病普查普治等方面经常与计生部门产生矛盾;在婚检工作上,妇幼机构与民政部门没有形成合力,我市2009年的婚检率只有0.9%。四是市和城区管理体制不顺。在利益驱动下,市和城区卫生监督所时常发生“有利的事抢着做,无利的事往外推”。

三、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

(二)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

(三)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

(四)完善和理顺公共卫生服务体制。

第二篇:西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西城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为贯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质,按照科学规范、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思路,采取政府购买方式,为群众免费提供公平、有效、安全、方便的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程度使社区居民不得病、少得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推进社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

二、基本原则

以民为本,注重实效。充分体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民本理念,以居民享受良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根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质量与效果。

三、主要内容和阶段目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以下11个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及处理、0~6岁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承担项目单位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由基层卫生机构承担的项目(以下简称基层项目),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防治、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一类是需由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的项目(以下简称专业项目),主要包括部分由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的预防接种、妇女保健、儿童保健。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2010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以上,2011年达到60%以上;重点人群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0%以上。

(二)健康教育

1、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1)每年向居民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2)设置两个宣传栏每两个月更新一次;(3)社区每年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不少于6种;(4)利用主题宣传日或节假日每年开展九次的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

⑸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健康知识讲座一年举行十二次并发放宣传材料。

2、对重点慢性病和传染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开展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肿瘤等慢性病,以及艾滋病、结核病、肝炎、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健康教育和防病知识指导宣传工作。

3、对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根据辖区不同重点人群(青少年、老年人、妇女、0-36个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和健康教育,包括妇女保健知识、儿童保健知识、口腔保健知识、吸烟有害健康、免疫接种等。4、2010年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2011年达到80%以上。

(三)预防接种

1、免费向0-6岁适龄儿童提供12种一类疫苗接种服务,预防12种传染病。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风、麻腮疫苗等国家一类免疫规划疫苗。

2、组织做好免疫接种管理。建立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卡、证、簿,保证安全注射和免疫信息化管理系统、疫苗冷链设施正常运行;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和免疫接种效果监测。3、2011年 0—6岁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9%以上。

(四)传染病防治

1、开展辖区传染病监测,及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法定报告传

染病疫情。

2、做好病例转诊、中心内消毒处理工作,协助疾控中心做好重点管理传染病居家病例的随访工作和密切接触者管理。

3、配合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治管理。配合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肺结核病例的规范化管理;配合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开展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的调查与随访,提供咨询。

(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干预

1、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患者的登记与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开展慢病预防教育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

2、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管理率2010年达到20%;2011年登记管理率达到30%。

(六)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1、对辖区内已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提供咨询服务、康复和治疗指导。

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管理率2010年达到20%以上;2011年达到30%以上。

(七)儿童保健

1、为0-6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

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2次。进行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2、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有明显提高。2011年达到85%以上。

(八)孕产妇保健

1、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2、2010年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率达到60%以上,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达到50%以上,高危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95%以上;2011年孕产妇保健管理覆盖率达到85%以上。

(九)老年人保健

1、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辖区内老年人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 对老年人慢性病、骨质疏松、意外伤害等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伤害。

2、开展老年人保健工作,定期为60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 老年人健康管理率2010年、2011年达到70%以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主体,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服

务理念和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以及医疗服务与预防保健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进一步调整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流程,配备设施设备、服务团队和专职人员,健全内部绩效评价制度,认真落实各项要求,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和公益性质以及服务均等化,积极发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作用。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

第三篇: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目前,以甲型H1N1流感暴发为标志的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给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为促进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召开座谈会、印发调查表等方式,对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有了深入了解。

一、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将“深化两好一满意,建设卫生强省”纳入市委、市政府“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和实施《德州市健康百姓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市卫生疾控部门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基本建立起资源整合、覆盖城乡、反应迅速、处臵有力的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2005年以来,全市完成了市疾控中心和10个县(市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其中新建3处、扩建5处、改造2处,新增建筑面积19500M,新增仪器设备投资1108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37处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2006年、2007年分别完成了“360工程”29处、“1127工程”87处卫生院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和人才技术培养建设任务,2008年完成市政府“十件实事”确定的1000处建设,今年将完成近900所村卫生室建设。全市规划建设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处,已建成87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112.87万,覆盖率89.25%,已为84.25万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74.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已经基本落实,2008年争取省级社区服务专项资金1150.2万元,占全省的20%。

(三)预防保健工作成效显著。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连续8年居全省上游。稳步推进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六进”活动、落实相关政策。开展了妇幼保健门诊和产科规范化建设,调整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体制,在全市实行了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全市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住院分娩率,均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四)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健全,处置应急突发事件能力提高。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编制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2臵预案,开展了多次演练。建立起全市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实现了疾控机构纵横连通和市、县、乡三级信息互通。2003年以来,我市成功保持了非典疫情零状态,防止了禽流感向人间传播,有效扼制了手足口病疫情,防止了较大的群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有效控制了1例传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二代病例,传染病总发病率位居全省较低水平,连续多年未发生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

二、全市公共卫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人类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十分复杂,传染病谱不断改变。甲型H1N1流感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艾滋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肺结核病每年新发患者超过100万人,这些重大传染病对经济社会具有现实和潜在的巨大破坏力。另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病不断增多,职业病危害更为复杂。应对这些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快建设功能健全、机制完善的疾控体系,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财政保障政策不到位,疾控机构建设和事业发展举步维艰。政府对疾控机构的经费等保障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尤其在县级疾控机构更为突出。一是本级财政拨款不足。大部分县疾控机构虽然在政府编制上是全额预算管理单位,但一直没落实到位。目前,我市县级疾控机构本级财政拨款8505639元(人均8266元),仅占职工工资的32%,而且疾病防治业务经费几乎没有财政拨款,不足部分靠有偿服务和执法执收来弥补。由于疾控部门把工作重点转向创收,而健康教育、消杀灭技术指导等业务工作无力正常开展,影响了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存在重大隐患。二是专项经费落实不到位。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需县级财政承担的Ⅰ类疫苗经费至2008年才得到部分解决,全市实际累计拨款325万元,为财政应拨付疫苗经费的36%,其它业务经费和办公经费没有拨付到位。三是疾控部门自身创收渠道断流。随着今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县级疾控中心(监督所)所承担的食品卫生监管职能调整,食品生产加工划归质监部门管理,食品经营流通划归工商部门管理,作为原疾控机构业务主要收入来源的食品卫生管理业务收入(占70%左右)基本丢失,仅市中心区疾控中心2009年预计减收260万元(预计2010年将减收400万元)。在防病收入方面,原来计划免疫的免费Ⅰ类疫苗由4个品种扩大到14种。受这两个因素影响,多数县(市、区)疾控中心业务收入将锐减70%以上,工作运转受到很大制约。

(二)公共卫生检测能力与规定要求尚存差距。县级疾控机构楼房建设虽然勉强完成,但地方配套资金多数没有到位,无钱购臵新仪器,现有设备老化。如德城区疾控中心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等常用的设备分别是1995年、1996年购臵的,现在已基本淘汰。对照国家标准,我市疾控中心的仪器配臵率为75%,可以检测的项目仅占标准数的80%。县级机构平均仪器配臵率为30%左右,项目检测率仅为50%,有一半的检测项目不能实施。以饮用水检测为例,由于缺少设备,对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106项监测指标,市疾控中心仅可以监测78项,县级的检测手段更为落后。一旦发生诸如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难以保证迅速准确检测,给突发事件有效处臵带来严重隐患。

(三)乡镇农村卫生防保机构力量薄弱。一是投入少。有的乡镇防保机构的房屋建设虽已完成,但有房缺设备、仪器老化的现象突出,检测技术落后,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二是重硬件投入轻软件投入。农村大多数人口最常利用的卫生资源是乡镇卫生院,但政策扶持主要在房屋建设等硬件方面,对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投资较少或落不到实处,致使乡村防保人员参加培训少、收入待遇差。三是乡镇卫生专业人才匮乏。有的县乡镇卫生院仅有一名上世纪70年代大学毕业的副高级职称人员,而且是60多岁的返聘人员。学历低、技术水平低、服务质量低的“三低”现象非常突出。

(四)“重治轻防”、“重医轻防”现象明显。由于投入补偿机制缺陷形成的长期“营养不良”,多年来“重治轻防”中暴露出的问题比较严重。社会对疾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其工作的常态性,认为疾控机构只是处臵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机构。疾控机构在经费保障、人才配备、科研力量、检测能力等方面与疾控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都有较大差距。一般市民群众缺乏防病意识和科学知识,重医轻防的意识和现象比较明显,遇到疫情或疏于防范导致传染,或过度紧张造成恐慌。

(五)管理体制不顺,影响公共卫生资源整合。2003年行政区划后,形成了城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开发区三区并列格局。按照要求,疾病控制工作实行属地化(原县级德州市)管理原则。中央、省、市各级部门、单位和“三区”的疾病控制工作都由德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由于行政和业务管理的不同归属,致使指挥失灵、不服从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某些县存在妇幼保健站隶属人口计生部门而不归属卫生系统的问题,不利于加强系统协调管理,不利于整合卫生资源。

三、进一步推动全市公共卫生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推进我市公共卫生建设不断上新台阶,使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城乡安全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现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当前投入、长久获益的“利民工程”,也是一个可以使老百姓得到实惠、医疗机构得到发展,党委政府赢得民心的“民心工程”。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民生,把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积极发挥政府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把卫生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上来,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保健需要,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优质公共卫生服务。

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统筹安排,把公共卫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纳入对各级、各部门考核内容之中,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强化督查,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为政府当好参谋,充分发挥统一规划、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计划、规划、人事、财政等部门,都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发挥积极作用。通过社会各方群策群力,协作与配合,形成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和支持公共卫生建设的氛围。

(二)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主要由政府负责筹集,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抓民生工作的高度,加大对县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要向抓经济工作一样,重视疾控工作,并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逐步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第一,随着经济的增长,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入手,逐年增加财政直接拨款的比例,直至将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诸如儿童计划免疫、重大疾病防治等专项工作经费应足额补偿到位,对完成诸如饮用水监测、健康教育、慢病预防等重大任务所必须的设备、经费,应保证落实。第二,鉴于当前我市县级财政是“吃饭”财政,乡级政府实际上已失去一级财政职能的实际,建议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地方配套资金由市级财政承担,或者市对县级给以配套补助。对必须保障的免疫预防经费,实行市、县两级按比例筹集,市级专户管理,分级下拨至县、乡。第三,根据地区人口结构、疾病发病等状况进行成本测算,尝试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产品,通过“花钱买服务”形式调动农村卫生服务机构的积极性。第四,对疾控机构实行严格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探索实施项目管理模式,明确疾病防控机构须完成的任务量和花费资金,通过对政府投入进行绩效考核,确保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

(三)加大宣传力度,倡树新的公共卫生理念

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增强群众新的公共卫生理念,规范健康行为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预防卫生科普知识是最好的疫苗。要运用多种形式,经常性编发宣传教育资料,特别要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以及食品卫生安全、职业卫生等卫生科普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条件做好干部群众的定期健康查体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治未病治小病。新闻宣传部门要通过在媒体设立专栏等多种形式,加大卫生科普教育。

(四)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人才培养。通过请专家作专题讲座、脱产进修、市县医疗单位对口交流等形式,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素质。二是制定相关政策,优化人才结构。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工作、进修学习、待遇等各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要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专业人才特别是可以分批选拔卫生专业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从事公共卫生工作,逐步实现乡村医生的专业化、年轻化、职业化,逐步建立起稳定的以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为主体的农村卫生服务队伍。三是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加强执业行为管理,切实加强对业务机构、专业人员工作责任的考评。

(五)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公共卫生资源。建立德城区疾控中心、乡办防保机构垂直管理机制,协调解决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管理问题。协调解县级妇幼保健站归属卫生部门管理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效能。

第四篇: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月份,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先后赴**县、**县市及市直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听取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个单位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通过调研,委员们基本掌握了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快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将其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抢抓国家强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机遇,不断加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市初步建立了市、县、乡、村横到边、纵到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效明显。我市坚持以重大传染病防控、免疫规划、慢性病防治、精神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为重点,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免疫规划工作得到加强,儿童免疫规划一类疫苗免费接种;传染病、重大疾病防控、慢性病防治成效显著。

(二)精神卫生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我市启动了重性精神病患者网络管理系统,开展了重性精神病人普查活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家长课堂”等免费讲座、开展义诊活动。同时与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合作形式多样的公益性栏目,普及心理、精神卫生健康知识,收到较好效果。

(三)紧急救援网络体系日趋完善。我市整合资源,成立了市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对全市医疗急救实行了统一受理、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医疗急救水平显著提高。医疗急救资源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设急救中心(站)*所,配置急救指挥车1辆,院前急救车辆120辆,急救人员达到*人。

(四)血液供应与管理工作显著提升。为解决临床用血供需紧张矛盾,市中心血站采取调整采血车辆、延长采血时间、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控制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扎实开展采供血工作,满足了全市临床用血需求。去年,全市未发生一例因输血困难而延误病人救治的病例和医疗事故,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五)妇幼保健工作不断深入。市、县、乡、村四级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日益巩固,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有力保障了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妇女婚前保健、围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产前诊断、产后康复及儿童健康体检、心理保健、预防接种等服务工作有力推进,全市妇女儿童保健过程化指标和结果性指标进一步优化,全市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

(六)卫生监督工作力度加大。卫生监督机构认真履行公共卫生监管职能,深入开展医疗秩序整顿活动,完善了暗访检查、举报受理、联合办案、不良执业记分等工作制度,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形成;健全了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档案,建立了医疗机构监督信息互通机制;认真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医疗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大力推进了诊所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规范化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七)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我市深入开展“全民健康工程”,大力实施农民健康服务行动,开展健康教育巡讲,卓有成效地举办干部保健大课堂,向城乡居民宣传健康知识,有效地在群众中普及了健康知识。在报纸、电视了开辟专栏,开展咨询服务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全社会的健康知识,健康生活一是得到一定强化。

(八)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得到落实。全市*所乡镇卫生院和*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了公共卫生管理科,*所村卫生室全面履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基本形成了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广大城镇居民就近可获得公平、方便、快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重医疗服务、轻公共卫生”现象仍存在。个别地方和领导对公共卫生的公益属性认识不到位,卫生发展理念与方式仍停留在“以医疗为中心”上,“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习惯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医疗服务,没有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摆在并重的位置,尤其在未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公共卫生服务往往被忽视。

(二)相关政策落实滞后,制约了公共卫生工作有效开展。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的补助标准是人均*元,省补助我市*%(即*元),其余由市、县财政配套解决,目前市级补助经费已落实,但县级配套经费均未到位。20**年,省财政厅等五部门出台了新医改形势下的《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意见》,但目前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落实。

(三)专业人员缺乏,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人才不足,缺乏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基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人才断层现象。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培训计划少,满足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部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影响了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待遇较低,工作量大,稳定性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

(四)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薄弱。广大群众对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自我防范意识还不够,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能力,重治疗轻预防以及不良的卫生和生活习惯还普遍地存在。新闻媒体重视重大传染病流行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集中报道,日常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力度不够。

三、加快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公共卫生事业是体现社会公平、关系社会稳定和老百姓幸福安康的重大民生问题。针对当前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领导。充分认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政府主导地位的意识和责任,坚持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落实配套政策,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机制。围绕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目标,各级人民政府要逐年增加公共卫生投入,规范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与发展所需的人员、设备、运行等资金。按照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政府积极调整预算支出结构,落实配套经费,不断提高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工作能力。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准入,从源头上提高公共卫生队伍素质。要调整优化公共卫生人员结构,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在职人员的培训与培养,提高全市公共卫生人员整体素质。要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待遇,营造良好的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环境。要加强卫生应急体系、监测和预警机制及应急队伍建设,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树新的公共卫生理念。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加大对全社会公共卫生知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在机关、学校、社区、企业、乡村大力开展健康科普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意识和公共卫生道德水平,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红麒麟热点精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背景链接】

2012年6月2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上海参加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上表示,我国居民85%的死亡原因是因为慢性病引起的,一系列的新形势使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指出,我国正面临着疾病谱的重要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但是突发、新生的传染性疾病同样还是对社会构成重大威胁,并容易造成社会的恐慌,环境污染、职业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进一步凸显。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对卫生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要以比较低的价格、效益更好的服务,最大限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2012年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指出,统筹推进相关领域配套改革。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5年达到40元以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要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科学就医和安全合理用药。

【标准表述】

[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现在仍然存在医防脱节的情况,一方面,部分临床医师公共卫生预防知识不足,重治疗轻预防。另一方面,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员也不关注临床的进展,只会防,不懂治。再加上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之间交流不够,阻碍了公共卫生公平性、可及性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卫生成效。

[挑战]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局限于卫生行业本身,还涉及到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公共卫生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和PM2.5等各方面都有关,一个对环境、对水、对污染物不了解的人不可能成为公共卫生的专家,需要拥有数学、统计学等方面知识;公共卫生伦理还牵涉到国家公信力的问题。

在甲流、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的防治中,我们的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应对慢病的人才相对不足,呼唤着更多大师的出现。

[措施]

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第一要加快人才培养和信息化建设,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完善政策,积累改革经验。

第二,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行业、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第三,要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扩大和丰富全社会医疗资源。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进一步落实政策,改善执业环境,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给予优先支持。

下载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精)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及提供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树立落实......

    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食品卫生工作创新

    深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食品卫生工作创新 发表日期: 2009-04-06 15:53:00 阅读次数: 562 来源: 区府办 北仑区人民政府 (2009年4月6日) 2008年是北仑实施“卫生强区......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2010-06-29 18:30:4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农村......

    “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更好地促进我区农贸市场的发展,对我区蔬菜市场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城区现在农贸市场6个,其......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区**乡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目前,**乡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已具有一定雏形,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政府主导型技术推广服务链,即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民技术服务队+示范户+......

    关于我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我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二、存在问题: 调研组认为,虽然我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要......

    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以近几年岐山县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调查为基础,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农技服务体系建设 问题 发......

    公共卫生调查报告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调查报告“公共卫生”就是“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健康的事业。它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控制地区性疾病,并保障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享受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