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干部要找准定位解决三个问题

时间:2019-05-13 23:0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检监察干部要找准定位解决三个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纪检监察干部要找准定位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篇:纪检监察干部要找准定位解决三个问题

纪检监察干部要找准定位解决三个问题

纪检监察干部要找准定位解决三个问题

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职责,承载着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其工作的好坏关乎人心向背,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而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纪检监察工作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工作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们发现,目前纪检监察工作在有些单位存在被弱化的风险,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出了事重要,不出事不要。甚至有一些纪检监察干部,“种别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纪检监察工作该干些什么、怎么干,毫无主见,更谈不上什么经验。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纪检监察工作在一些单位十分被动,纪检监察干部的地位也不高。如何做好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实现有作为、有地位呢?依我看,关键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牢记使命,解决干什么的问题。我们纪检干部该干些什么?这在《党章》中有明确规定,简单讲就是三大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三大任务,即: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五项经常性工作,即:对党员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作出关于维护党纪的决定;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的比较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同时,《行政监察法》第十八条中也规定了监察机关的五项职责,明确由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执法、廉政、效能情况进行监察,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政务公开工作和纠风工作。

二是要抓住关键,解决怎么干的问题。怎么干,具体到我们的基层一级,要注意抓好五个重点: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监督。这是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首要的职责。抓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主要是四项内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经常性的监督和制度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天职。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有案不查就是失职,不敢查案就是不称职,不依法查案就是渎职。查办案件,一定要按照“24字”方针,做到既严厉有力,又慎重对待;既保护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又坚决惩处违纪违法行为。维护党员群众合法权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最首要的就是发挥好信访作用,依法依纪受理和处置来自各个层面的信访问题,绝不能把群众和党员干部的合理诉求拒之门外。要加强组织协调,着力形成大信访格局,把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组织协调反腐倡廉建设。协调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上下协调。对上,争取重视,凡事多向党委主要领导、主管业务部门汇报,使各项工作都能得到党委的高度重视。对下,指导督促。如目前各村级组织都已配备纪检委员,这就需要我们乡镇纪委加强指导督促,健全工作机制,积极发挥纪检委员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左右协调,形成合力。如在办案方面,可以协调财政、计生、民政、综治等职能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必要时还可通过党委出面,征得公安机关的支持和配合,尽快把案子拿下来。在宣传教育方面,可与组织、宣传等部门共同发力。总之,要通过强有力的协调,构建齐抓共管的反腐倡廉工作格局,避免形成纪检监察机关单打独干的局面。服务党委政府全局工作。自觉服从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在认真抓好分管工作的基础上,把坚决维护政令畅通、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纪检监察服从、服务中心的最重要工作来抓。

三是要创新思路,解决怎样干好的问题。怎样把工作干得更好,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本领。干好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强化以下四种意识:一是岗位意识。常言说:卖什么吆喝什么。有句名言讲:忽视职业便是放弃职业,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要始终看重自己的工作。本职工作没做好,最后打起板子来,首当其冲的必然是自己。二是担当意识。纪检监察工作性质决定了这是一个严肃的岗位,是一个碰硬的岗位,甚至是一个得罪人的岗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怕担风险,怕得罪人,想当“万金油”式的干部,就不要做纪检监察工作。因此,作为一个纪检监察干部,一定要旗帜鲜明,一定要敢于作为,特别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在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上,绝不能含糊,一定要敢于挺身而出。三是示范意识。示范的最大意义在于“不令而行”。在工作上当示范,就是除了当好指挥者外,还要自己多动手,当好执行者。在形象上当示范,就是要做到“打铁自身硬”,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他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正己以正人。四是目标意识。必须紧紧围绕工作目标,致力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各乡镇、各单位务必对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切实厘清工作思路,找准存在的问题,剖析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落实有效的整改。(湖南长沙市纪委,宁乡县纪委)

第二篇:解决“四风”问题要找准四个着力点

解决“四风”问题 要找准四个着力点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开展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建设,解决影响和制约我段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群众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按照的活动安排,认真学习了,对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总体要求、主要任务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对解决影响干群关系的“四风”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认识。

一、解决“四风”问题,要以坚定信念为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决“四风”问题要从思想观念抓起。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就要常照思想之镜,及时清除思想上的灰尘。特别是身为一名工会领导干部,心里更要始终装着职工群众,让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可以信赖的“娘家人”和维护职工权益的“主心骨”。时刻不忘工会组织为民、利民、服务于民的工作宗旨,端正对职工群众的态度,增进对职工群众的感情,把职工群众最关心,发映最强烈,最迫切解决的生产生活难题做为工会工作的动力和目

标,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不断强化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的思想意识,勤政为民,务实清廉。

二、解决“四风”问题,要用完善制度做保障

邓小平同志曾说,制度起决定作用,好的制度使坏人无法干坏事,坏的制度下好人也可能干不好的事。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只有健全法制、强化党纪,发挥制度的刚性作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四风”问题。为此,应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包括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反腐倡廉制度等。当前,尤其应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把密切联系群众的各种工作具体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针对现实中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对“四风”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充分发动群众,让“四风”在群众的监督下无立锥之地、藏身之所。

三、解决“四风”问题,要让领导干部当表率

领导带头,教育才有说服力,制度才有威慑力。各级领导干部应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御“四风”侵蚀,在培育社会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中发挥表率作用。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经常想一想,我们来自群众,是否脱离了群众;群众给了我们权力,我们是否在真心为群众办事;群众养育了我们,我们是否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只要各级领导

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一定能解决好“四风”问题,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四、解决“四风”问题,要视群众认可为关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惑,帮群众之所困。离开了当事人群众的实际评价,“关起门来”策划实践方案,“自娱自乐”地开展实践活动,“纸上总结”硕果累累,最后就会演变成实实在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会与中央的初衷相去甚远。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听群众的想法,问群众的意见,请群众来评价。要解决群众实实在在的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最核心的就是代表、维护和发展群众的利益,群众中的“老大难”要解决掉,侵害群众利益的做法要纠正过来,促进群众利益的措施要感受得到,这样,群众才会认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和“信”才会与党交融起来。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全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以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巩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键时刻做出的关键抉择,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只有把握好群众路线的核心,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篇: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当前,关于农民增收问题从上到下,从理论界到实际部门,都给予极大关注,作了许许多多的探讨,提出了诸多的对策和建议,很受启发,我们认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是个系统工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归纳和多层次进行分析,本文试图从“三个关系”谈点看法。

一、要正确处理好“农内”和“农外”的关系

在诸多的探讨农民收入问题的文章中,主要的是从二个方面进行研讨,一个方面是从农业内部去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方面是从农业外部去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当然也有一些文章比较系统地从内外结合作研究,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都无可非议。但是也有一种看法似乎有点绝对化,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农外”、“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功夫不在农内,而在农外,如果我们仍然重复过去‘打补丁’的做法,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认为,城乡二元结构这个基本体制矛盾没有突破,无论怎样调节微观机制的政策都很难发挥作用,同时提出,创造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加快城镇化,尽可能吸纳农村剩余人口;其次是在战略上以新的资源开发带动农村剩余人口的转移,比如,在西部开发中,动员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从事水利建设,实行人海战术,以工代赈,以工授地,安置东部剩余农民;再次是在金融、保险、流通、批发等非农领域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让农民有利可图,上述见解,被称为“农外论”。对这个“农外论”已有同志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农外富农之途是无可挑剔的,甚至是应当进一步深入阐述的,而且也是需要大大加以扩展的,但是认为目前“农内”进行增收活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都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实际上,现阶段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增收活动,还是大有可为的,并且分别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地使用权流转和规模经营、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等方面加以论证。

本人认为,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或者说把解决“三农”问题,绝然地分为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或者单纯从外部或内部去寻找解决途径,是不全面的,是欠妥的,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简单的道理上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因,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外因也可以起到主要作用,不过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具体到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也很难单纯从内部或外部找到有效途径,这里仅举一例加以说明。

大家已经比较一致认识到,要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农业结构调整问题,关系到农业内部许多问题,比如,农业的区域结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突出的区域结构趋同效应,仍没从根本上解决,失去比较优势;农业的产品结构问题,高质量的农产品比重小。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同时也带来农业效益低的问题,但是如果单纯从农业内部去解决农业结构问题,就不完全切合实际,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里还有个外部的问题。很明显的,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众所周知,目前农业结构调整,最为迫切的既要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也要进行要素结构的调整,关键在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程度。所以,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与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并进,必须在制度层面上做出调整,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推动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为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合理配置创造条件和拓展空间。还有农业结构调整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政府必须处理好财政负担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对农业结构调整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应与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等等。农业结构调整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外部问题,切不可忽视,所以,农业结构调整既涉及到“农内”问题,也牵涉到“农外”问题,无法绝对地从一个方面去解决。

综上所述,我们的看法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好内部和外部关系,内外结合,表里兼治。

二、要正确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

20多年前,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即在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进行家庭经营,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集中劳动,集中经营,统一分配”的模式,相对于原来的“大、一、统”的经营方式,这实际上是一种分散经营方式,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20多年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是亿万农民的历史选择,符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时,中央作出决策,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

现在的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解决了绝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在这种背景下,有的同志就提出“小农”怎么长大的问题,认为,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从原有的集体制中裂变出2亿多个农户,这些规模狭小的农户仍然深深印有中国农村几千年来所形成的“单个马铃薯”特征,内在联系梗阻,组织脆弱,当前面对波诡云谲市场经济时,他们表现出严重的先天不足,因为“小农”难以提高效率、难以适应市场、难以避免伤害。因此,有计划地改变目前状态,提高我国农民的经济组织程度,使“小农”长大,已是当务之急,而且,这种组织起来,不是过去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集体经济方式,也不是一个小农加一个小农的简单结合,而且按照现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由其产业链条和内在的经济利益所联结起来的合作关系,诸如此类,见诸于报刊杂志上,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或者主张走合作化的道路的文章和观点为数不少,比如,有的主张“倾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有的提出“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其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我们也应借鉴其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积极鼓励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联系与合作。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存在“统与分”,即“分”与“合”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继续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还是采取各种形式把农民组织起来,我们认为,应当正确处理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分”与“合”的关系。

首先,家庭承包经营决不能动摇,长期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不动摇,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农村市场经济,增强农民收入,农民是主体,谁也不可替代,家庭承包经营、乡镇企业、村民自治等农村改革都是农民首创,农民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只有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的创造力,农村经济才能快速发展,农村改革才能进一步深化,才能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不动摇,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从我国的国情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业仍将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仍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事实证明,凡是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的地方,往往出现的问题就多,社会就不稳定,所以,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最大因素。

其次,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地有计划地把农民组织起来,诸如采用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从事实层面来看,从已有的国内外实践证明,合作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主要优势是利益直接,民主管理,能够真正代表和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户与市场、生产和流通,农民与政府相互结合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农业生产力越是提高,农业产业化越是发展,越是要求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专业化分工明确,从我国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农业发展是在分户经营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规模偏小,且组织化程度低。据了解,目前我国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业只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当然也就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

本人认为,要正确处理好农业发展的“分”与“合”的关系,以提高农民收入,制度创新更为重要,所谓制度创新,就是在实现农业产品化上,需要一套有效的组织形式,具体一点说,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上应采取由家庭联产承包来完成,并提供初级产品;而在初级产品的销售环节,这是目前我国最为薄弱的环节,应组织起合作社并由其完成,这有利于统一进入批发市场,并获取较高的销售收入,最后,农产品加工环节,应由合作社或股份公司来完成,最好以股份制公司为主,这样,农业产业的不同环节,由家庭联产承包、合作制、股份制公司三种基本组织形式来完成,使农业产业组织基本形式多样化,突破现有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做法,上述作法,既坚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起到把农民组织起来的道路,互相兼顾,另一方面,一定要注意到,把农民组织起来,或者实施合作制,一定要坚持“条件、自愿”的原则,也就是要看条件是否具备,农民是否自愿,各级政府不能包办代替,不准强行实施,这在历史上已有过教训。

三、正确处理好“抽吸”和“反哺”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前,咱们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虽然也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力宣传和提倡发展农业,但是,实际上发展农业是为发展工业服务的,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基础,发展的思路很明确,即农业为基础,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其后再“反哺”农业,这实质上是由工业“抽吸”农业,把农业作为工业发展资金来源,实现工业原始积累,据有关部门测算,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通过“剪刀差”形式为工业提供了近1万亿元资金,年均每年200多亿元,由此,不难看出,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发展缓慢之原因的一斑。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提出优先发展农业,解决农业的基础性地位问题,特别是采取措施,从制度上革新,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放开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农民做到实惠,农民收入有很大幅度提高,大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我们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旧体制的影响依然存在,因此,发展的思维仍然带有旧思路的惯性。在解决农民收入问题上,重城市,轻农村,先城市居民后农村居民,其具体表现还是明显的。比如,近几年,市场需求不足,农产品消费首当其冲,价格长期低迷,农民卖难很突出,从而影响到农民收入,为刺激消费,开拓市场,在寻求解决出路的办法中,有人提出,先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就会带动农产品的消费,刺激农产品价格的提高,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我们是有理由说,亿万农民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立下汗马功劳,功不可没,但是,由于长期对农业的“抽吸”,“抽农补工”的做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农业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导致农业生产率提高缓慢,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城乡差别扩大,因此,对农业的“抽吸”不能再继续了,应当尽快变“抽吸”为“反哺”。

实现对农业由“抽吸”到“反哺”的转变,利农利国,就争开拓农村市场,刺激消费来说,我国近9亿的农民,2亿多个家庭,任何商品普及率只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00多万件的需求,如果国家被真正“反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可能很快就会转化为最终消费需求,拉动投资需求,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要实现对农业由“抽吸”到“反哺”的转变,国家要实施有效的保护农业的政策,而当前关键是国家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农业特别是水利和生态建设投入一定的资金,提高了农业的生产能力,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农业的发展欠帐太多,远没能解决问题,广大农民渴望加大投入,最终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帮助防范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尽快提高农民收入。

第四篇: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

2-0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服务。

②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③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2)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①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②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7 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常见的传输媒体有以下几种:

(1)双绞线:分屏蔽双绞线和无屏蔽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绝缘的导线组成。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有效带宽达250KHz,通信距离一般为几到十几公里。导线越粗其通信距离越远。在数字传输时,若传输速率为每秒几兆比特,则传输距离可达几公里。一般用作电话线传输声音信号。虽然双绞线容易受到外部高频电磁波的干扰,误码率高,但因为其价格便宜,且安装方便,既适于点到点连接,又可用于多点连接,故仍被广泛应用。

(2)同轴电缆:分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其结构是在一个包有一层绝缘的实心导线外,再套上一层外面也有一层绝缘的空心圆形导线。由于其高带宽(高达300~400Hz)、低误码率、性能价格比高,所以用在LAN中,同轴电缆的最大传输距离随电缆型号和传输信号的不同而不同,由于易受低频干扰,在使用时多将信号调制在高频载波上。

(3)光导纤维:以光纤作为载体,利用光的全反向原理传播光信号。其优点是直径小、重量轻;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误码率低。但光电接口的价格较昂贵。光纤被广泛用于电信系统铺设主干线。

(4)无线信道:分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其主要优点是频率高,频带范围宽,通信信道的容量大;信号所受工业干扰较小,传输质量高,通信比较稳定;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建设投资少、见效快。缺点是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在空间是直线传播,传输距离受到限制,一般只有50Km,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差。卫星通信虽然通信距离远且通信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但传播时延较大,技术较复杂,价格较贵。

2-11 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的传输各有什么特点?

答:(1)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表示,这种高电平和低电平不断交替的信号称为基带信号,而基带就是这种原始信号所占的基本频带。将基带信号直接送到线路上传输称为基带传输。基带传输要求信道有较宽的频带。

(2)若将多路基带信号、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的频谱分别移到一条电缆的不同频段传输,这种传输方式称为宽带传输。宽带传输所传输的信号都是经过调制后的模拟信号。因此可用宽带传输系统实现文字、声音和图像的一体化传输。在宽带系统中,要用放大器增加传输距离。

第五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着力解决好五个问题(范文模版)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着力解决好五个问题

全省组织部长会议1月8日在太原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在会上指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着力解决好五个问题: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着力解决好用人导向问题。用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标准选人,是干部工作的旗帜和方向。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为贤,用政治上靠得住的干部,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干部,用干事创业、勇于创新的干部,用践行宗旨、脚踏实地的干部,用严于律己、群众公认的干部。特别关注基层和生产一线,特别关注环境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特别关注那些心系群众、埋头苦干、不拉关系、不走门子的老实人、正派人,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

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好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这是保持干部队伍生机活力的根本途径,一定要有清醒认识和战略思维。要通过抓好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办法,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决策机制,加大干部工作的信息公开程度等重点环节,不断改革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和机制,做到程序科学规范,实现好中选优。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着力解决好干部队伍能力素质问题。实现“三个发展”,必须有善于推动“三个发展”的干部。要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的要求,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以开阔视野抓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加强对领导班子建设的整体设计和长远规划,促进各级领导班子优化功能、增强合力。要着眼于建设创新型省份,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

四是落实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着力解决好干部作风建设问题。对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以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为主线,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把按照中央要求完善制度作为治本之策,把领导带头作为关键环节,把组织措施作为重要保障,把从严管理贯穿到干部工作全过程。

五是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着力解决好干部政绩观问题。我省初步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领导干部实绩三大考核评价体系。对领导干部实绩的考核,是其他两个考核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增强考核内容的科学性、考核工作的客观性、考核体系的系统性、考核结果的权威性,做到对优秀者重用、对有潜力者培养、对落后者鞭策,在推进“三个发展”的实践中锻炼、培养、识别和选拔干部。

下载纪检监察干部要找准定位解决三个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纪检监察干部要找准定位解决三个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决“带病提拔”问题要把握三个关系(合集五篇)

    解决“带病提拔”问题要把握三个关系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从中组部和市委组织......

    纪检监察干部要锤炼“精气神”

    纪检监察干部要锤炼“精气神”(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精、气、神”,是人内在修养的一种体现,又必然通过工作、生活等外在表现出来。纪检监察机关担负着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使命......

    纪检监察干部要着力涵养

    纪检监察干部要着力涵养“十种气质”昌黎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夏溢党中央历来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今年中纪发[2009]9号、[2009]10号文件,体现了中央对纪检监察机关建......

    一份“教学案”解决三个问题

    一份“教学案”破解三大难题 ——合理的借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武汉市新洲区实验中学冯钢 如果说教育是一个充满问题的海洋,那么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冲决问题的海浪,登......

    检察机关在专项整改实践中要着力解决三个问题(大全)

    当前,中央政法委部署开展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检察机关要确保整改活动取得长期效果,笔者认为,必须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

    纪检监察干部要保持“五心”

    纪检监察干部要保持“五心”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中......

    纪检监察干部要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纪检监察干部要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纪检监察干部处在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肩负着反腐倡廉的政治责任。反腐倡廉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任何违法违纪行为都是与人民的根......

    纪检监察干部要强化五种意识

    纪检监察干部要强化五种意识 任何事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人。纪检监察干部担负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神圣职责,党的十七大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