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城模式对于清远科学发展的启示
“增城模式”对于清远科学发展的启示
肖 龙
(中共清远市委党校
广东清远
511520)
摘要:增城近年来发展迅速,连续8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位列第一,2009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9位。增城模式的实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后发地区奋起直追的典型。清远作为紧邻珠三角核心区域的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和增城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增城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绿色生态崛起、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对于清远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极好的思路借鉴。
关键词:增城模式、科学发展、启示
从传统的农业县,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九位,连续8年增城县域经济发展领先广东全省„„纵观增城经济发展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上世纪90年代小平同志南巡之后,珠三角经济群雄并起,但增城在这一轮发展中并未及时跟上珠三角经济形势,其落后局面并没有完全改观。进入新世纪以后,增城践行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奋起直追,形成了科学发展新局面。
全市因地制宜划分为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分别予以不同的政绩考核评价。南部地区由于与广州开发区和东莞市相连,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较好,被定位为重点开发的新型工业区;中部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较为完善,被定位为优化开发的文化生活区;将工业基础薄弱,但生态环境良好的北部山区,定位为限制开发的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区。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增城构筑了南中北“三大经济圈”,即南部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中部都市生活圈和北部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合理地调动了各主体功能区的积极性,促进了增城县域经济新突破,也成就了科学发展的增城
模式。
清远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情况和增城有着一定的共性:都拥有紧邻珠三角核心区域的区位优势,都是后发展地区,都面临着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困境和挑战。因此,关注增城模式,吸取增城模式中的有益成分,对于促进清远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增城主体功能区划分对于清远区域协调发展的启示 清远是广东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交通便捷,市区已基本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近年来,清远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六年居全省之首,目前清远已经跻身广东工业经济十强市、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市,城市综合增长竞争力居全国首位。但经济辉煌的背后清远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给清远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亟待破解。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区域发展失衡的问题在国内、省内还很突出,从广东省内状况来看,2008年珠三角人均生产总值54721元,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接近8000美元,是东西两翼的3.8倍,是北部的4.1倍,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为0.7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清远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样突出。近年来,位于清远东南部的清城、清新、佛冈和英德,凭借紧临珠三角核心区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投资环境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西北部连阳地区由于地处石灰岩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于全市水平。2008年南
部四县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71%,全市十大农业强镇和十大工商税收强镇中,西北连阳地区各只占有一席,而工业十强镇中,连阳四县市无一乡镇入围。
由于北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这里成为广东扶贫的主战场,广东十六个省级贫困县中连阳地区就占了三个。经济发展滞后还制约着北部欠发达县(市)政府对民生问题的解决能力,使得欠发达县(市)的居民收入和所享受的社会服务保障与南部四县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吸引高端人才流入,更值得关注的是清远北部连阳地区中连山和连南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目前是广东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长期的经济发展滞后也不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因此,为解决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北部民族地区经济繁荣,我们应该立足清远实际,汲取增城模式菁华,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合理划分全市主体功能区,切实调动各主体功能区的积极性。目前清远作为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试点市,正在探索的“三圈四带”战略,以市区为中心,以连州、英德为次中心,力争提升南部、活跃中部,发展北部,以非均衡的手段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同时,沿江河、交通要道建设北江沿岸经济带、清连高速经济带、京珠高速经济带和清佛高速经济带四大城镇经济集群带,凭借交通的纵深延续,发挥其对周边地区强大的经济带动作用和就业吸纳作用。“三圈四带”战略的提出无疑应该受增城模式的影响很大,对于优化清远市空间发展布局,促进清远区域协调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另一方面,在推进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同样可以借鉴增
城经验为我所用。增城北部山区发展一度与全市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由于生态限制开发而导致的发展缓慢问题,增城采取了两大举措加以解决,一是建立财政补偿机制,每年将南部工业区税收超收部分的10%转移到北部山区镇,每个镇每年的补贴不少于1000万,二是设立山区专项发展资金,每年拿出3000万用于反哺北部三个镇,加大扶持北部农业旅游业发展以及民生投入。
和增城情况类似,清远北部连阳地区作为粤北山区的绿色生态屏障,全市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北江水源的保护地,承担着全市乃至全省的生态屏障功能。作为生态限制开发区,北部山区为清远乃至全省的发展做出了牺牲,做出了贡献,因此,在促进北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清远应该借鉴增城做法,积极探索生态补偿的有效办法,加大南部工业区对北部生态区的财政反哺,为北部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同时积极争取省级扶贫资金和生态补偿资金,力促山区经济发展。
二、增城模式对于清远绿色崛起的启迪
增城的北部三镇都位于山区,这里生态环境良好,市政府对它的定位是限制开发的都市农业和生态产业区,约1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拒绝所有工业项目。增城的坚守与执着背后,换来的是北部地区生态旅游和度假休闲产业的迅速发展,北部山区目前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从拒绝工业到超越工业,增城人选择的是一条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清远在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生态崛起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
件。借鉴增城模式,调结构、促转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科学转变,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走低消耗、低污染的新型工业道路,同时,依靠现代生态农业和民族风情旅游双轮驱动,清远在发展绿色经济上大有作为。
工业发展上,清远在“三圈四带”经济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生态理念建设绿色环保园区,以五大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走集约式的工业发展之路,一方面保护了环境,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高速发展的工业园成为辐射拉动清远中部、北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新引擎。
农业发展上,清远各个县市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为现代农业转型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清远鸡、清远乌鬃鹅、英德红茶、英石、连州溪黄草、水晶梨、星子红葱、风干腊味,连南无核柠檬、瑶山茶油,连山有机稻米,阳山淮山等等农产品都在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有的还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清远已逐步形成清远特色农业的“四大基地”(烤烟、中药材、笋竹、蚕桑)、“五大特色产业带”(优质家禽、砂糖桔、有机稻、无公害蔬菜、奶牛),这些都是清远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所在,为了促进清远现代农业良性发展,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调结构、树品牌、上规模、求效益,以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的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农民真正走上致富之路。
在旅游业发展上,清远市目前是广东拥有4A级景区最多的地级市,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凭借独特的地形地貌、美丽的自然
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清远成为全省生态和休闲旅游的新亮点。温泉、漂流两大经典旅游项目每年吸引众多游客,近年来,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成为北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随着“瑶族耍歌堂”和“瑶族长鼓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千年瑶寨灿烂的瑶族文化、多姿多彩的壮族民族风情为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增添了亮点。
三、增城模式对于清远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步伐的启示 清远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市以来,短短21年时间,清远从一个基础薄弱的小县城,崛起为一个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中等城市,城市形象实现了漂亮转型,城市综合实力获得全面提升,先后荣获“中国宜居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和“中国十大绿色生态城市”称号,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清远连续五年稳定增长排在第二位,综合增长竞争力排在第三位,成为粤港澳地区提升最快、潜力最大城市。当我们感叹于清远城市发展的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的看到,清远城乡发展失衡,城市化水平总体滞后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2008年底,清远城市化水平仅为34.6%,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8.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1%,排名全省倒数第一,而2008年清远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6:1,北部山区城市化水平更低,城乡之间的差距更大。
统筹城乡发展与提高城市化水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国际经验表明,当城市化水平处在50%左右时,是推动城乡融合的最佳时
期。目前,增城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62.47%,已经进入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因此,借鉴增城模式有利于促进清远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清远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增城模式的精髓在于“政府主导、统筹城乡、以人为本”。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增城首先对原有的镇级行政区划设置进行调整,将原有的15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逐步形成了“两城”(增城市区、新塘城区)、“三中心”(石滩、中新、派潭等中心镇)五大组团式城镇发展格局。其次,坚持“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方针,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农村发展生态旅游和都市型现代农业提供资金保障。连接城乡的绿道建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之道,以自驾车游绿道、自行车休闲健身游绿道、增江画廊水上游绿道三大绿道为“藤”,以沿途一批美丽乡村和知名景点为“瓜”,以特色农业为依托,带动了增城乡村旅游经济的持续升温,畅通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由于坚持走城乡统筹,不断推进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增城农村有的直接转型为城市、城镇,有的通过加强与城市经济的联系而增强了竞争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呈现出新气象。
清远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步伐上应当适当借鉴增城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并根据清远市的实际情况,开拓创新,走一条清远特色的城乡发展之路。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清远要致力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南部地区和北部山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山区扶贫模式,一方面要加大对山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力度,积
极促进城乡民生建设和社会建设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挖掘北部山区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上的丰富潜力,积极引导山区走绿色生态崛起之路。
在城市化建设上,清远要按照全面对接融入珠三角,建设成为大广州卫星城市、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和华南休闲宜居名城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修编城镇规划,突出城镇建设特色化,以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做好生态旅游、观光旅游和文化休闲的大文章,打造真正的人间福地。
参考文献:
[1] 克服金融危机影响 清远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明显[EB/OL].http://unn.people.com.cn/GB/22220/127240/9839025.html [2]广东省清远市市长: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EB/OL].http:// [3] 李晓莉.加速融入珠三角成就“清远现象”[N].羊城晚报.2010-01-12 [4] 岳音.论“增城模式”[N].南方日报.2010-01-29
第二篇:对于外地人在清远贷款买车困难重重分析
对于外地人在清远贷款买车困难重重分析
清远雄志企业成雄志
来自浙江杭州的陈小姐想在清远购置一辆私家车,但是在经过对多家汽车销售公司的咨询后,陈小姐的心凉了一半,由于她没有房产、没有公司和清远户口,所以很难从清远的银行申请到汽车贷款。
陈小姐在购车过程遇到的困难应该说只是冰山一角,外地人贷款买车所要面临的困难远远不止这些。这些困难体现在外地人贷款买车的各个阶段。
第一,申请贷款阶段。相比于当地人贷款买车,外地人贷款买车则要困难的多,仅仅一个户口问题就可以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另外,纵然可以申请到贷款,外地人往往被要求提供更多的证明材料,并且要进行抵押或者第三者担保。以清远为例,外地人贷款买车除了要提供暂住证、房产证、身份证明之外,还必须提供停车泊位证、连续5年以上用工合同、社会保险缴纳凭证和纳税证明等。看来外地人想在清远开上自己的小轿车,还真是不容易。
第二,购车阶段。在经过了重重挣扎终于申请下来贷款后,终于松了一口气,以为万里长征已经走完了一多半,谁知这才刚刚是一个开始。外地人贷款购车往往还要受车型的限制,也就是说,外地人只有买相应品牌的车才能申请对应的金融贷款,而购其它的车型就不能申请贷款,而只能是付全款。
第三,购车后挂牌阶段。牌照可以说是一辆车子的身份证,没有身份证就难登大雅之堂,而这种情况也使得外地人买车陷入两难境地--买车挂牌两难全。
户口在清远的章先生在上海已经工作生活了3年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买车也被列入了他的“纪事日程”。近日,章先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挑选后,最终选择了一款东风日产的紧凑型车。当他喜滋滋地向销售人员询问是否可以上清远周边地区的牌照时,他的清远户口却成了最大的问题。
经销商表示,由于章先生并不是清远本地人,因此在清远购车的话,就只能上清远牌照。但是清远牌照高昂的价格,却让章先生感到很不划算。本来买辆车就希望能便宜点,如果上清远牌照的话,费用太贵了,还不如上个外地牌。这种情况让章先生也很难取舍。
以上只是外地人贷款买车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常见的困难。新的困难还在不断涌现,如清远为了治堵就制定了一系列不利于外地人购车的政策,且不说这些政策的好与坏,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它增加了外地人贷款买车的难度。希望身在异乡的朋友对这些困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三篇:经济共享模式经验规律对于未来发展的启示
大湾区经济共享模式经验规律对于未来发展的启示:
1.坚持区域经济共享。区域经济共享能够实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优势互补,或者是优势共享、优势叠加,把分散于各区域的经济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把蕴藏于各个区域的潜在经济活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从而为参与合作的各个区域提供更大的发展机会,使它们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此外,区域共享为区域经济分工提供了保障,使区域经济专业化能够得以持续发展,区域分工不断深化。区域共享可以冲破要素区际流动的种种障碍,促进要素向最优区位流动,增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形成复杂的区域经济网络,提高区域经济运行的整体性和协调能力。
2.加强科技机制共享。注重建设共享的科技基础设施和实验室;优化创新主体境内外布点,增强科技创新主体活力。同时明确提出建立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机制;完善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机制;建立资金拨付绿色通道。
3.建立区域人才共享机制,健全区域人才共享中的政府职能与管理体制,推进区域人才合作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完善区域人才共享交流的信息平台,加强区域人才政策衔接协调。
4.建立旅游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区域优势互补,打造区域特色旅游文化.依托区域文化圈内各文化丛及文化主体的资源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夯实地方的文脉基础,塑造区域旅游品牌形象,通过开展文化主题活动、借助新媒体进行文化宣传等方式塑造特色旅游品牌形象。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区域共享体制构建,一要立足我国国情和自身发展的阶段性需要;二要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善于抓住外部机遇。
首先,在国内方面,一是取消地方保护政策以鼓励资源自由流动,从而促进国内商品市场的统一,降低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区域贸易障碍;
二是继续加大对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克服由于交通不便或信息受阻造成的区际交易高成本状况,为便利区际商品流通和信息传递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是加大产业转移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其次,在对外贸易方面,一是促进外贸发展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转型,把着力点转移到提升综合效益上来;
二是促进外贸发展从外生动力到内生动力转型,从依靠外部资本、外部产业的投入拉动外贸,转向培育内生主体和产业,使其逐步成为我国进出口的骨干力量,降低对外贸易增长的外部依赖;
三是促进外贸发展从市场广度到市场深度转型,注重在全球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中国制造形象。
特别要强调的是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是我国扩大开放,推进世界全球一体化的重大举措,它将充分依靠我国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旗帜,积极发展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第四篇:重庆模式的启示
重庆模式的启示
重庆模式有无普遍性与推广价值,是一个地方特色还是具有一定普遍特色,是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相对于依托香港崛起的深圳模式、交通便利的浦东模式,‘重庆模式’更具广泛的可复制性。这种复制性的科学基础在于,作为内陆城市,重庆有着其它内陆省份同样的地域和民情,面临的社会矛盾也较为类似。
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丰富和完善:第一,重庆发展模式所蕴含的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第二,重庆发展模式深化和丰富了中国模式;第三,重庆发展模式体现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哲理;第四,重庆发展模式所体现的软实力内涵。通过重庆发展实践增强中国发展模式的世界影响力和吸引力,在国际社会通过宣传重庆发展实践和中国模式,向世界表达中国人民的社会理念和奋斗目标,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重庆发展模式就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不断解决发展难题、破解发展瓶颈过程中形成的,其本身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重庆发展模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多种视野进行解读,归结起来就是制度创新与以人为本,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所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经验所在,也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走出困境、实现现代化的根本路径。
重庆发展模式紧紧扣住制度创新这个主题,在经济建设中,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把民生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连续三年民生投入在 50% 以上,这一点非常不容易,许多发达国家也只达到 15%,可以说真正走的是一条“民本经济”之路。
在社会建设和管理中,开展“五个重庆”建设和“扫黑除恶”斗争,把人民群众幸福安康放在首位。在文化建设中,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引导人、激发人。特别是在党的建设中,开展了“三进三同”、“三项制度”、“大下访”、“结穷亲”等活动。这就形成了在全国少有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人民为本特色。从单一的经济改革向社会综合改革转变,是全方位的,集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四位一体;由过去单纯追求 GDP 增长向关注民生转变,这其实回答了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究竟是为什么的问题。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重庆聚焦了这个核心,坚持做到以人民群众为本,凝聚民心、推动民富、解决民生,把发展观和执政宗旨融为一体,这是一个创新思路。重庆发展模式中的制度创新,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归宿,把民生幸福作为发展的根本。有人认为重庆的制度创新是在搞政绩工程,重庆确实是在搞政绩工程,但这些政绩工程都是民心工程。五个重庆、唱红打黑、公租房等......重庆发展模式体现出的制度创新与以人为本诠释着现代性,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理想目标与价值追求,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重庆实践具体地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和中国发展模式的认识,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能力优势,在新阶段和新的历史背景下再次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必然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联系在一起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党的领导、社会主义的发展统一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民生幸福的伟大实践中,这也是重庆发展模式所体现的根本意义所在。
重庆实践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民生导向发展路子的成功探索,是有重庆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是求真务实作风成效显著的实现。
重庆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心重于天。“五个重庆”、“民生10 条”、“促进共富 12条”,真正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根本观点,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1.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地区区情结合起来 2.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4.始终坚持在惩治腐败和黑恶势力的过程中实现风清气正的廉洁发展 5.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
1.我国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而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受政治体制束缚过于严重。“重庆模式”从根本上来讲,并不是推进宏观调控下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是强化了政治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功能,由政府主导和决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这对经济体制改革本身而言是一种倒退,这不是在鼓励自由经济,而是“大跃进”式的政府主导式经济。
2.打黑过程中,是否存在公平公正呢?如果做到了更好。如果没有做到的话,一些民营企业家有没有因为为了改革的目标而被当做“黑”来打呢?进而没收财产充公,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奠定厚实的资金基础。如果存在这种情况,就无异于建国初期的私有财产社会化和后来的“文革悲剧”了,这对企业家的积极性和自由经济的发展是致命的摧残。长远来看,不适合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3.“重庆模式”与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建立自由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左,很难真正建立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的发展不是依靠百姓的创业,百姓不是经济前进的主导者,而是依靠政府,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更改了改的大方向,从历史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倒退。短时间内在一个小地方并不会显出它的弊端,但是如果推广至全国范围并长期发展,这将是非常危险的,历史悲剧重现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4.改革的大方向绝对不能改,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为这条路是经过历史的重大挫折所检验出来的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具有实践性意义的道路。市场化进程要软着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职能只能限定于宏观调控和引导的层面,而政府插手自由经济体,依靠手中权力对经济实行全面的控制,推动经济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跃进”式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这是行不通的,是不可取的。
第五篇:货币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的启示
货币的重要性对于中国的启示
——货币战争读后感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我很少接触经济类的知识,不过一直听说《货币战争》是本很不错的经济类书籍,前段时间我终于有幸读了这本书,其生动的表述和深度的剖析无不让我折服,特别是作者在书中所阐述的思想让我惊叹不已,也引发了我对货币和资本市场的深思。
《货币战争》讲的是欧洲银行家从十九世纪一步步发展壮大到操控政治、经济的走向,为自身利益服务的故事。比如那些财团操纵美国国会成立了私有的美联储,使得美国政府没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当政府需要发行货币则必须将美国公民未来的税收抵押给美联署向其贷款,而为此要支付庞大的利息。美联储要做的只是印钞票、再坐收利息。(政府没有权利发行货币)此外,几大财团还联合引爆两次世界大战,操控石油价格以获取石油美圆,操控各种国际组织如IMF、世界银行,掠夺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和财富,乃至引发多次经济危机。几大财团就是通过合伙抬高一国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制造巨大的金融泡沫,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抽身出来打压价格,引发泡沫崩溃,导致此国公司和民众的大量破产,再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控制一国的经济,获取巨大的利益的。
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其生动的叙事,一开篇,作者以“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柴尔德的凯旋门”为题,讲述了老罗斯柴尔德的第三个儿子内森是怎样通过滑铁卢战役的胜败赚钱巨额财富的,将读者引入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资本控制经济与政治的不为人知的历史。与一般的财经著述动辄引经据典、满纸高深的专业理论与详实的数据考量,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示人不同,《货币战争》十分讨巧地从历史上的“金融战争”故事切入,以生动的笔触、勇揭内幕的手法,极具亲和力地描摹出西方近代金融史上一场场“不流血”的战役,强调以史为鉴,让即使是对金融一窍不通的读者也能饶有兴味地展开阅读,并意犹未尽的读完全书。虽然作者的很多“揭秘”如美国历届总统遇刺背后的阴谋是否符合历史真相,作者的若干观点如中国金融体系防范外来打击的应对之道有多大的实操性,等等,都乃一家之言,值得商榷,但难能可贵的是,在绝大多数国人对于金融开放尚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时,《货币战争》以新颖的写作手法,为普通民众补了一堂金融课,为相关从业者敲响了警钟,这是极有意义的尝试。当我们被股市和房市“虚假的繁荣”煽动得几近失去理智,整个社会浮躁不安时,《货币战争》却在一旁冷静地呼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谨慎地巩固我们的金融防线,理智地守卫我们辛苦创造的财富,这是弥足珍贵的倡导与鼓呼。
看过这本书,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被深深的震撼到,特别是对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等资本家通过资本控制政治的走势甚至历史,会让每个人都不禁疑惑,这是真的吗?没人能给出答案,但是这反映出得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那就是货币的重要性。我越来越感觉到,以前许多人对货币问题的重要性过于低估了,以为货币不过是附在物质生产“肌体”上的“一张皮”,是派生物,其基本功能是服务于物质生产,也就是说要方便贸易、加快流通、增进分工。就经济学而言,不仅微观经济学中没有货币的位置,在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中涉及货币及汇率政策的场合,货币都是作为一个外在物存在的,其本身并非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在认为“唯有货币是重要的”货币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政策至多在短期能够对生产过程施加些影响,而长期看货币是中性的。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流行于中国的制度经济学,其中也几乎看不到货币的踪影。对此,宋鸿兵先生则反其道而行之,在《货币战争》中明确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真相是金融资本不仅主导整个物质生产过程,而且控制整个人类历史进程。
因此,书中的一个核心的观念就是:国家的货币发行必须牢牢的控制在政府、人民的手中,千万不能让国际银行家操纵国家的货币发行,意即私人控制国有银行。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私有制造成的是社会人沦落为单个的人,在私有制中,人们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异化排除他人,把人们变成贫穷的、利己的单独的个体。当私人控制了国有银行,他们为了使自己的钱袋饱满,可以随意的制造通货膨胀,然后在通过通货紧缩掠夺人民的财富。所以,当私人控制了国有银行之后,人民将会处于真正的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国家中央银行成为私有银行的危害并不仅仅是对人民带来灾害那么简单。私有的中央银行会发行大量的国债,然后在通过国际银行家系统相互勾结,个人持有大量的国债,成为国家的“债主”。很有意思,一个人能成为国家的债主,这些普通老百姓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让才大气粗银行家实践了。但是当个人成为国家的债主时,他就拥有了一个国家的所有权力。
这一观念对如今的中国尤其有借鉴意义。以前,中国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题,货币发行是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的,所以上述情况是不会发生的。而今,随着中国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前进,我们不得不做这方面的思考。中国金融开放的最大风险源自“战略”层面,即金融开放的本质实际上是一场“货币战争”,缺乏战争的意识和准备是中国当前最大的风险。
在书的最后,作者根据历史上的经验,总结提出了外资银行可能发动的几种“金融打击”手段,其强势与危害令人震惊:
一是引进大量令人眼花缭乱的“创新”金融产品,以各种方式创造债务工具并使之货币化。这些金融货币完全具备实体经济领域货币的购买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外资银行将参与中国人民币的货币发行。当外资银行“创造”的人民币信贷总量超过国有商业银行时,它们实际上就能够架空中国的中央银行,控制中国货币的发行权!它们将有能力和意图来恶意制造货币供应的波动,从而先是通过通货膨胀然后是通货紧缩来血洗中国人民的财富,就像历史上反复出现的经济危机一样。
二是通过投资来控制中国的电信、石油、交通、航天、军工等国有垄断行业,毕竟没有法律规定国有垄断行业不能从外资银行贷款和融资。而外资银行一旦成为中国国有垄断行业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它们将掌握这些中国的“核心资产”的命脉,外资银行可以随时切断这些重要企业的资金链,从而导致中国核心产业部门的瘫痪。
三是当外资银行势力日渐强大之后,它们将通过金钱与权力的交易、金钱与金钱的交易、金钱与名誉的交易、金钱与学术的交易,来形成一个中国前所未有的“超级特殊利益集团”的“强强联合”的局面。比如,它们可以通过提供巨额信贷来奖励那些与它们“心心相印”的地方政府,它们将物色和重点栽培“有潜力”的新一代政治新星,以图长期政治回报,它们将通过提供学术研究项目基金,来“鼓励和支持”对其有利的各种学术研究成果,它们将大量资助各类社会团体来影响公共议程,从而形成自下而上的强大的“主流民意”,它们将慷慨支持新闻媒体的市场化运作,来反映社会对外资银行的“积极评价”,它们将使用高额投资回报来左右出版机构的选题方向,它们将大手笔投资医药行业,包括系统性地妖魔化中医,它们还将逐步向教育领域、法律系统,甚至军队系统进行渗透。因为在一个商品社会里,没有人会对金钱具有“免疫力”。
然而,在受中国保护的国有行业名单中,竟然没有最应当受到保护的金融业。我们不得不担心,当我们面对欧美200多年“血雨腥风”中杀出来的银行巨头们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虽然这本书可能有过于夸张的地方,但是这本书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让我们从货币重要性的视角看如今中国的金融开放的隐患,对于今后中国金融乃至整个中国都是十分重要的。我觉得这就是《货币战争》的精华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