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写写帮推荐)
第 1 页
共 7 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一、选择题
1.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选D 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物理信息,如花的形状、颜色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
C.在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解析:选C 即便是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持稳态也需要太阳能的输入;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低;人工生态缸的稳定性比较弱,阳光过强会晒死植物及一些小动物,因此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3.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解析:选A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2。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
4.(2017·亳州月考)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第 2 页
共 7 页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还可以是无机环境(如颜色、湿度、温度、磁力等),并不是只来自生物。
5.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解析:选D A项为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B、C项均表现为“抵抗干扰、保持原状”,故为抵抗力稳定性;D项表现为“遭到破坏,恢复原状”,故为恢复力稳定性。
6.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孵出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对后代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解析:选C 根据题干信息“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和“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孵出较多的雌鳄”可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7.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的是()A.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 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果
解析:选D 植物生长调节剂直接作用于植物个体,调节植物个体的生理活动,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
第 3 页
共 7 页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解析:选A 由图示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物质是循环的,因此图示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生物的细胞呼吸,也可以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9.(2017·惠州检测)如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
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 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解析:选C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整种间关系;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
10.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第 4 页
共 7 页
D.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
解析:选C 图1所示为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环节,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的增加,甲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丙的增加会抑制甲的增加;而图2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11.右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 B.伴随甲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 C.乙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解析:选B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伴随着CO2合成有机物,能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乙过程表示从有机物到CO2,除了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外,还可以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等;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有可能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12.(2017·珠海质检)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
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 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在上升
解析:选A 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人工生态系统由于人工调节,物质和能量多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各个营养级的呼吸消耗量,有积累,故适宜物种生存,物种丰富度增加。
二、非选择题
13.(2017·河北三市联考)图1为某人工生态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 5 页
共 7 页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________。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乙所含的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所含能量。(3)图2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丙为________;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该人工生态系统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生活污水过度流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会使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解析:(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所含有的化学能。(2)图2中甲、乙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乙所含的能量小于甲所含的能量。(3)图2中丙为分解者,丁为大气中的CO2。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以CO2的形式循环,故①②⑤⑥过程碳以CO2的形式流动。(4)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形成了大量含N、P等的无机盐和CO2,这些物质有利于植物、藻类的生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会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答案:(1)能量流动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2)小于(3)分解者 ①②⑤⑥
(4)水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为植物提供N、P等无机盐和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 自我调节能力
14.近年来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是粗放式无序发展、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带来的后果。减少人类生活的碳排放,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决环境污染至关重要。如图为某地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分布情况,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第 6 页
共 7 页
(1)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食物网为______________。
(2)图中丙为________,通过________作用产生CO2,甲通过______________过程吸收CO2。
(3)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该生态系统中B与D间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B数量大量减少,最终该生态系统仍能保持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可知,甲为生产者,A为初级消费者,B、C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因此可能存在的食物网为
。(2)图中丙为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甲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吸收CO2。(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食物链中由于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及流向分解者,导致能量流动逐级递减。(4)该生态系统中B与D均为消费者,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类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某种生物大量减少时,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1)
(2)分解者 分解(或呼吸)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3)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及流向分解者
(4)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15.(2017·银川模拟)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中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的养殖方式。养殖技术人员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下面甲图所示的食物网,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第 7 页
共 7 页
(1)甲图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________条,鲫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黑鱼的产量将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__。
(3)甲图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____b(填“>”“<”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解析:(1)甲图中黑鱼所占的营养级最高,其所含能量最少,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鲫鱼→黑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鲫鱼→黑鱼,浮游植物→摇蚊幼虫→鲫鱼→黑鱼。鲫鱼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2)如果除去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必然导致摇蚊幼虫增多,可推出黑鱼的产量将会上升;因为物种丰富度减少,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3)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些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功能。(4)乙图的虚线部分表示处于动态平衡,说明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ya>yb,表明a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更大,其抵抗力稳定性低。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故x和y呈正相关。
答案:(1)黑鱼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 三、四(2)上升 降低(3)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 < 正相关
第二篇: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
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就是化学信息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3.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4.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5.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 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
6.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7.(2015·泰州模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
A.能量流动、碳的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碳的循环 C.碳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碳的循环
8.(2015·西安模拟)下面是某城市人工湿地示意图,需要补充完善的碳循环过程包括()
A.植物光合作用大气中CO2 B.动物―――→大气中CO
2C.植物光合作用大气中CO2和动物―――→大气中CO2
D.以上均错误
9.(2015·南昌调研)下面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有关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0.(2015·合肥质检)下面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过程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图中甲、乙、丙包含的所有种群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11.下图一为科学家提供的大气中近40年每月平均CO2浓度图,图乙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a~g”表示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一所示CO2浓度逐年升高,主要原因是植物被破坏,使CO2的消耗减少 B.图二中c过程代表光合作用,f过程代表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C.图二中甲代表的营养级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D.图二中丙所代表的生物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2.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下图甲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 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 C.从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二、非选择题
13.(2015·湖北八市联考)下面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①至⑩表示过程,Ⅰ至Ⅳ表示细胞中的某些结构。据图分析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1)图中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是________,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________(请用图中数字符号填写)。
(2)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该成分包括绿色植物和X,其中的X在过程①中与绿色
植
物
最
主
要的不
同
之
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代表分解者,其中的Y主要指________类生物。
(3)图中结构Ⅲ与 Ⅳ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正常情况下,①=②+③+④,故大气中的CO2含量相对平衡,但是⑥这一途径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释放,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请你提出降低温室效应的措施(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2为某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2)图2中农作物所积累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该生态农业较好地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提高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________。
(4)图2中属于图1中丙代表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2015·银川模拟)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中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的养殖方式。养殖技术人员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下面甲图所示的食物网,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________条,鲫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黑鱼的产量将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将________。
(3)甲图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乙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y表示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y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x越大,说明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一个生态系统的x与y组成的面积越大,该生态系统____________。
答
案
1.选D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三大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也有利,这样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选A 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如极地苔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抵抗力稳定性弱,但由于温度极低,条件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很弱。
3.选A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学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2。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
4.选D A项为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B、C项均表现为“抵抗干扰、保持原状”,故为抵抗力稳定性;D项表现为“遭到破坏,恢复原状”,故为恢复力稳定性。
5.选B 负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早期符合负反馈调节的机制。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题干中所述的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
6.选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7.选C 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丙体现双向性,因此为信息传递。
8.选C 图中只有生物成分之间及微生物与大气中CO2间的碳流动过程,缺乏植物和动物与大气间的CO2交换过程,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大气主要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图中已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9.选B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沼渣、沼液肥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利用;营腐生生活的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0.选D 由图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④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过程代表呼吸作用;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进行的循环;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11.选C 图一中CO2浓度逐年升高主要是由化学燃料的燃烧造成的;
图二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无机环境中的CO2库,c过程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f过程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甲是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因此占有的碳元素最多;丙是分解者,其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12.选C 根据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小于a点,生产系统的稳态将遭到破坏;由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使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增加,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根据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S”型曲线中的K值。
13.解析:(1)图中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过程,过程②③④分别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2)甲是自养型生物,因此属于生产者;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生产者,与绿色植物比较,这类生物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所利用的能量来自体外环境中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则Y主要指真菌。(3)结构Ⅲ和Ⅳ分别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原核细胞的拟核,细胞核有核膜包被,拟核没有核膜包被。(4)温室效应是由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引起的,降低温室效应,可以增加大气中CO2的“去路”,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消耗大气中更多的CO2,同时减少大气中CO2的“来源”,即可以通过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同时开发新能源替代化学燃料来实现。
答案:(1)① ②③④(2)生产者 不能利用光能,但是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来制造有机物 真菌(3)Ⅲ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Ⅳ没有(4)①植树造林;②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③开发新型能源(答案合理即可)14.解析:结合图1分析碳循环过程可知,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主要是有氧呼吸。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CO2过多,而大气中CO2过多是人类大量燃烧化学燃料造成的。图2中农作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固定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能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生物种类越多,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图1中丙代表分解者,图2中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蚯蚓、食用菌。
答案:(1)生产者 细胞呼吸 化学燃料过快过多的燃烧 直接(2)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 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3)生物种类(4)食用菌、蚯蚓 15.解析:(1)甲图中黑鱼所占的营养级最高,其所含能量最少,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该食物网中食物链有3条,分别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鲫鱼→黑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鲫鱼→黑鱼,浮游植物→摇蚊幼虫→鲫鱼→黑鱼。鲫鱼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2)如果除去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必然导致摇蚊幼虫增多,可推出黑鱼的产量将会上升;因为物种丰富度减少,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会降低。(3)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些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功能。(4)乙图的虚线部分表示处于动态平衡,说明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y表示外来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偏离程度越大,说明越容易受到破坏,抵抗力越小;x表示破坏后恢复平衡的时间,x越大则恢复平衡越慢,说明恢复力越小。
答案:(1)黑鱼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 三、四(2)上升 下降(3)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抵抗力越小 恢复力越小 稳定性越差
第三篇:2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1.2.3.4.5.6.7.生物分项小练习22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B.生态系统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C.孔雀开屏是一种行为信息
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
B.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信息传递既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或无机环境发出,传递方向一定为双向的 D.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物理信息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
C.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 关于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B.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珊瑚礁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虫消化腔中的虫黄藻,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珊瑚虫所需的其余能量来自捕食的浮游生物。请回答:
(1)珊瑚虫和虫黄藻依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_______。
(2)珊瑚礁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位置,它们通过________关系互相依存,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_____________稳定性。
(3)珊瑚礁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多样性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热带珊瑚礁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之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图二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1)写出图一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一中B和D之间的信息传递种类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在某一阶段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图一中生物C的灭绝,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差。(4)若该生态系统用a表示,由图二可知,对生态系统a和另一个生态系统b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 _____b。(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__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9.某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图2是种群乙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1)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___________,若甲的数量减少,戊的数量_______(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图1中____(数字)=2×107,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中______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4)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________信息,说明___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1.答案:B 解析: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A正确;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信息传递既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可以来自生物,也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传递方向通常是双向的,但也有单向的,例如植物接受短日照刺激而开花,C错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它们共同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成一个统一整体,D正确。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能力,属于森林的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指的是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节的同化量之比,而一个营养级包括该营养级中不同种群的全部个体,一只狼和一只兔子显然并不能代表两个相邻的营养级,D错误。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理解能力。难度较小。人工鱼塘生态系统可以人工投喂饲料,则流经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饲料中含的化学能,则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个体迁移、自然选择等,则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新的物种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C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D正确。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难度较小。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转换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去,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A正确;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B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一般来讲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但是也有些能量人不可以直接利用,只有通过食物链来利用,这样可能导致营养级变多,很多时候营养级多,人可利用的能量反而会变多.比如人不能吃草,所以不能利用其能量,但可以养牛,牛可以为人提供能量,C错误;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可通过内部的信息流调节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藻类爆发,遮蔽了阳光,导致沉水植物因为光照不足而死亡,A正确;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B正确;水体污染是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爆发引起的,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以减轻对沉水植物的遮光影响,利于生态恢复,C正确;流经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投入的饵料等,D错误。7.答案:(1)消费者
生产者
互利共生/共生
(2)食物链/营养/食物/食物网
抵抗力(3)基因
物种(4)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了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难度较小。(1)珊瑚虫捕食浮游生物,说明其是消费者,虫黄藻能光合作用,说明其是生产者。由题干可知,珊瑚虫和虫黄藻是互利共生关系。(2)珊瑚礁区的不同生物占据不同的位置,主要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因其生物种类繁多,营养关系复杂,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4)小鱼分泌一种化学物质,说明传递了化学信息,小鱼舞蹈,说明传递了行为信息。
8.答案:(1)(2)物理、化学、行为信息(3)自我调节能力
(4)<(5)负
解析: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和简单应用能力。难度适中。(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根据图1中乙中四种生物的能量可判断:A为第二营养级,B和C都处于第三营养级,D位于第四营养级。
(2)B和D两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种类可能有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3)生物C灭绝后,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减少,且食物网的复杂程度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
(4)若该生态系统用a表示,由图2可知,对生态系统a和另一个生态系统b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说明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于b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一般与抵抗力稳定性呈负相关,因此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b。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9.答案:(1)第三营养级,不会
(2)②;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3)c、d
(4)化学;种群繁衍
解析: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考查理解能力、计算能力。难度适中。
分析图1:A表示摄入能量,B表示同化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F表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图2:图2是种群乙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1-4年,λ>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4-8年,λ<1,种群数量不断减少,8-10年,λ>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丙是第一营养级,甲和丁都处于第二营养级,乙处于第三营养级,戊处于第四营养级,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为:
种群乙是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中的第三营养级;若甲的数量减少,乙的食物来源还有丁,因此戊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图1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②表示乙的同化量=2×107;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a、e两点时λ>1,种群数量增加;c、d两点时λ<1,种群减少;b点时λ=1,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因此,c、d两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4)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种气味是某种化学物质散发出来的,属于化学信息,这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第四篇: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课型:新授课 执笔人:彭娜 审核人:刘莎
使用时间:2009.11.30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目标: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3、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学习重点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学习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四、授课内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 或 的能力,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不是 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自主学习』分析河流受到轻微污染和森林害虫数量增加时,生态系统是如何自我调节的。
『典例分析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
(五)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 的能力叫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 的能力叫恢复力稳定性。『合作探究』分析北极苔原和热带雨林两个生态系统,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典例分析5』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虫危害,其主要原因()
A.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B.马尾松抗虫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总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其自我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而恢复力稳定性。
(六)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 的协调。『迁移运用』举例说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具体措施。
五、反馈练习
4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取决于
A.生产者 B.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 4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温带针叶阔叶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D、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一旦消失,原有的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
44.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
A.松毛虫繁殖能力强 B.马尾松抗虫能力差 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 D.当地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 4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 A.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
C.食物网的结构可以改变 D.受气候更替的影响 48.18.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错误叙述是
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是不同的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较低
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
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恢复力稳定性越高5、6、7、
第五篇: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 1 页
共 6 页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选择题
1.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双11”促销抛出了“狮羊论”。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商业生态系统对于传统商业生态系统将会开展一次革命性的颠覆,像狮子吃掉森林里的羊,这是生态的规律„„新经济模式已经有点狮子的味道。下列诗句与“狮羊论”蕴含哲理相同的是()①冬霜茅枯无情去,春风草青百花开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④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发展观的有关知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狮羊论”更多地强调新旧事物的更替,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①②符合题意;③体现的是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不选;④体现的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需要人们的热情扶持,强调与旧事物的联系,不符合题意,不选。
2.下面两幅漫画共同反映了()
A.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选C 两幅漫画均表明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答案为C;A、B、D与漫画主旨不符。
3.“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这要求我们()①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 ③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④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表明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①正确;“各级政府要把握时间
第 2 页
共 6 页
节点,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表明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质的飞跃,③符合题意。
4.下列诗句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哲理的是()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历尽天华成此境,人间万事出艰辛
解析:选D 本题是对教材知识理解程度的直接考查。答案为D;A、B、C蕴含的均是发展的观点,与题目要求不符。
5.右边漫画《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的方向,这是承认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不怕路远即强调量的积累,答案为B;②表述不科学,③与漫画主旨不符。
6.漫画《欲望》启示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
A.把握事物联系,在系统优化中赢得主动和优势 B.重视量的积累,脚踏实地为事业成功创造条件 C.做好思想准备,冷静地面对前进中遇到的挫折 D.发挥意识作用,以价值观为指引实现个人理想
解析:选B 作答漫画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内涵,漫画《欲望》通过两只碗和水龙头流水速度的关系作比较,说明了细水长流才能更好地等满水,而不是浪费水,最终一无所获,这告诉我们应重视量的积累,脚踏实地为事业成功创造条件,答案B正确;A不符合题意,排除;漫画没有体现挫折的问题和发挥意识的作用,因此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7.谚语云“识得八角莲,可与蛇共眠”。八角莲是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专家认为
第 3 页
共 6 页
若把握不当,反而可能造成伤害。同时,八角莲因其很高的药用价值而被采挖过度,现被列为我国濒危保护植物。这说明()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一切事物都相互联系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④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八角莲因其很高的药用价值而被采挖过度,现被列为我国濒危保护植物,体现了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符合题意;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相互联系,因此②观点错误;材料没体现矛盾观点,舍去③;八角莲是种药用价值很高的植物,专家认为若把握不当,反而可能造成伤害,说明事物联系具有多样性,④符合题意。
8.《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含义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去它的一半,千秋万代也截不完。这句话()①看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蕴涵了物质无限可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没有止境的道理 ③违背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未看到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是对材料信息准确解读的考查。截不完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无止境,但千秋万代也截不完,则是无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道理,答案为D;①③与题目中心无关。
9.随着技术的发展,做公益变得越简单,点一点鼠标、在手机上动一动手指,就能把钱捐到自己信任的公益基金里去;发条微信朋友圈,就能唤一帮朋友搞捐赠活动。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这种乐于做身边的“微公益”的启示是()①公益,是公众的福祉和利益 ②公益,是一种水滴石穿的力量 ③“微公益”重塑陌生人之间的“有温度的社会”
④“微公益”可以对公益行动产生质的改变和飞跃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本题考查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基本的解题技巧。“微公益”是量的积累,公益事业的发展是质变,答案为D,①③不符合“辩证法角度”这一限定。
10.右图漫画揭示的哲理是()①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②要主动在砥砺自我中
第 4 页
共 6 页
走向成功 ③突破规律的制约是实现发展的前提 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如果你不尝试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这启示我们要勇于突破自我。可见,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因此这启示我们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②④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突破规律的制约的说法错误,排除③。
11.源于2009年爆发的希腊政府财政赤字问题不断发酵,到了2015年引发希腊债务危机,希腊面临退出欧元区的危险。希腊债务危机的演变反映出()①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③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事物发展道路是充满曲折的
A.②③
C.①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 希腊政府财政赤字问题不断积累,引发债务危机,希腊面临退出欧元区的危险,体现了量变会引起质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①③正确。题干不体现矛盾双方以及矛盾双方的转化,②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希腊债务危机的“演变”,总体反映的不是新事物,④不符合题意。
12.有专家指出:人为型空气污染(工业排放和尾气排放等)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成因,对此,需要抓住关键和薄弱环节,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同时呼吁市民树立环保观念,减少私车出行,倡导每人少开一天车,大家共同努力,共建绿色家园。以上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有()①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各方面协同减排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共创绿色家园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践行环保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抓住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材料中强调采取综合治理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反映了运用系统优化方法;材料中倡导每人少开一天车,大家共同努力,强调量变的重要性,故选①③。
二、非选择题
13.为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Y市市委全会强调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一要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公平共享,着力推进人的城镇化,使全体居民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二要突出节约集约,严格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着力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提高质量和效益;三要突出绿色发展,积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
第 5 页
共 6 页
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城市;四要突出城乡统筹,更加注重“四化”同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五要突出改革创新,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正确处理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的关系,营造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结合材料说明该市推进城镇化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要求回答材料中的措施和做法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明确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等知识点;其次,要带着这些知识点去阅读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到答题的突破口。
答案:(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该市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该市新型城镇发展的体现。
(2)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该市城镇化管理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前景是好的。
(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市在新型城镇化中着力优化城镇布局,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四化”同步,良性互动。
(4)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环节,要求富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该市城镇化建设突出改革创新,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实践。
14.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主旨演讲时透露,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也已经制定,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透过这些早期收获,“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即俗称的一带一路规划,行动文件则是愿景中涉及的具体项目内容。随着“一带一路”的行动与愿景已经正式发布,从4月13日开始,中央电视台开始推出的系列报道将使一带一路规划与愿景在国内外进一步深入人心,影响将继续扩大,规划的实施也将更为顺利。“一带一路”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巨大,为中国和相关国家将带来众多市场发展机会。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观和发展观。本题是体现类试题,设问限定的知识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即联系观和发展观,不可遗漏知识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联系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认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一带一路”属于人为事物,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具有客观性。
第 6 页
共 6 页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联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联系,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正是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联系,它使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来往更加方便。
(3)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它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带一路”的开辟和建设,就是立足长远加强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其广阔的前景是可以预见的。
(4)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它要求我们大胆支持新事物的成长。“一带一路”的愿景是美好的,符合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但是其发展过程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