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岗位规范》、 《基层文化市场

时间:2019-05-14 00:4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岗位规范》、 《基层文化市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岗位规范》、 《基层文化市场》。

第一篇: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岗位规范》、 《基层文化市场

【发布单位】文化部

【发布文号】文市发(1995)14号 【发布日期】1995-04-09 【生效日期】1995-04-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岗位规范》、《基层文化市场稽查队长岗位规范》和

《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培训与考核大纲》的通知

(文市发(1995)14号1995年4月9日)

为加强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和队伍建设,推动文化市场稽查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文化市场管理局会同教育司、人事司制定了《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岗位规范》、《基层文化市场稽查队长岗位规范》和《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培训与考核大纲》,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岗位规范

一、岗位职责:

1、宣传、贯彻国家有关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依法对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

3、依法制止和查处违法经营活动。

4、了解和掌握文化市场的动态,及时向上级反映和汇报。

二、岗位要求:

(一)政治思想

1、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2、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本职工作。

3、有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难,不畏艰难。

4、公正廉洁,遵守职业道德,自觉接受领导和群众的监督。

(二)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

1、专业培训:接受过文化行政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市场稽查证》。

2、政策法规:掌握文化市场管理的各项政策,掌握与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地方性法规。

3、专业知识:掌握《文化市场稽查暂行办法》所规定的各项工作规定,明确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的性质、任务、对象和范围,正确认识文化市场稽查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职责与权限。

(三)工作能力

1、具备向经营者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文化市场的政策法规的能力。

2、具备调查、取证、鉴别违禁物品、使用通讯及交通工具的能力。

3、具备制作《现场检查记录》和《案件调查报告》等文化市场执法文书的能力。

4、具备做好与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能力。

5、具备在非常情况下妥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身体健康,能胜任紧张艰苦的工作。

基层文化市场稽查队长岗位规范

一、基本职责

1、贯彻、执行党和政府关于文化市场管理方针、政策,在当地文化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文化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领导本地区的文化市场稽查工作;

2、针对本地区文化市场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制定稽查机构的工作计划及各项规章制度;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负责组织实施。

3、组织对本地区文化市场的日常检查和案件调查工作,执行文化行政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4、调查研究本地区文化市场中非法活动和违章行为的发生特点,向文化行政部门提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5、做好队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好勤政廉政建设;组织专、兼职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不断提高全体稽查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6、定期向上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报告工作,并与相关执法部门沟通情况。

7、做好对下级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执法监督工作。

8、组织完成本地文化行政部门和上级稽查机构交办的具体任务。

二、岗位要求

(一)政治思想

1、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

2、具有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怕艰苦,不畏艰难。

3、公正廉洁,敢于坚持原则,不以权谋私,自觉接受领导和群众的监督。

4、热爱本职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

(二)文化专业知识

1、学历: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

2、专业培训:接受过省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组织的岗位职务培训,并取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化市场稽查队长岗位资格证书》。

3、政策法规:掌握关于文化市场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及地方法规,并熟悉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的有关法律规定。

4、专业知识:熟悉文化市场各门类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市场发展动态及变化趋势,熟悉本地文化市场的结构、布局、档次等情况,掌握文化市场稽查的程序性规定。

5、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现代市场管理学、心理学的一般理论,掌握与文化市场稽查相关的其它知识和管理手段。

(三)工作能力

1、理解判断能力: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运用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并能联系本地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妥善地解决文化市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组织领导能力:具有较强的业务和行政管理能力,能够正确指导稽查队开展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做好与相关执法部门的协调工作,巩固文化市场稽查队在文化市场执法中的主体地位。

3、决策能力:善于综合分析文化市场中的各种信息,对重大突发性案件能正确作出决策,及时果断地处理。

4、社会活动能力:深入实际,广泛接触文化经营者,并与相关部门建立默契的合作关系,求得社会各界的支持,树立文化市场稽查队良好的形象。

5、语言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水平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熟悉文化市场执法文书的处理程序。

(四)工作经历

1、从事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三年以上;

2、担任相关领导职务二年以上并成绩突出者;

(五)身体健康,能胜任紧张繁重的工作。

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培训与考核大纲

培训目标

按照《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岗位规范》和《基层文化市场稽查队长岗位规范》的要求,通过岗位培训,全面提高文化市场稽查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使之掌握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达到依法执法、管好文化市场的基本要求。

培训内容

第一部分 关于文化市场管理政策法规的培训

第一节 文化市场概述

文化市场是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活动以商品形式在流通领域中进行交换的场所。目前我国文化市场包括营业演出、文化娱乐、美术品经营、文物流通、电影发行放映、音像制品经营、书报刊经营、经营性文化艺术培训和对外文化交流九大门类。

文化市场的发展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文化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消费层次。

把握文化市场发展中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加强政府文化部门对文化市场发展的宏观调控。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

文化市场的宏观管理。文化市场的调查和预测;制定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严格执法;培训管理人员和文化经营者;完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文化市场的微观管理。正确行使审批权;对文化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协调有关方面,共同搞好文化市场。

文化市场管理的原则是尊重规律与开发引导相结合;市场开放与科学管理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相统一。

文化市场的归口管理与分级管理。

文化市场管理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文化市场管理机构。文化市场稽查机构。

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

第三节 娱乐市场管理

当前我国文化娱乐市场发展的现状。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管理。

营业性台球、电子游戏机娱乐场所的管理。

第四节 演出市场管理

国营演出公司的性质和作用。

营业演出经纪机构。

临时组(台)团管理。

个体和业余演(职)员参加营业性演出的管理。

营业演出合同的签定与管理。

演出管理证件的核发与管理。

第五节 文物市场管理

在我国文物市场上,文物商品的主要来源。

国家对文物商店的文物收购和销售的规定。

国家对文物复制品、仿制品的销售规定。

国家对开展文物内销业务的具体要求。

国家对允许拍卖的文物的具体规定。

第六节 美术市场管理

美术品和美术品经营活动。

美术品收售单位和美术品拍卖单位。

美术品比赛、展览、展销和拍卖活动的管理。

美术品鉴定的具体规定。

第七节 音像市场管理

音像市场管理体制。

音像制品批发活动的管理。

音像制品零售活动的管理。

音像制品出租活动的管理。

音像制品营业性放映活动的管理。

第八节 书报刊市场管理

书报刊经营活动的审批制度。

书报刊批发活动的管理。

书报刊零售活动的管理。

第九节 电影市场管理

电影发行活动的管理。电影放映活动的管理。

第十节 文艺培训市场管理

国家关于社会力量办学活动的管理。

国家关于文艺培训收费管理的规定。

第二部分 关于文化市场执法知识的培训

第一节 文化市场稽查工作概述

文化市场稽查是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文化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具体行政行为。

文化市场稽查的范围。

文化市场稽查的依据。

第二节 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

文化市场稽查机构是在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领导下的行政执法组织。

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的主要职责。

文化市场稽查人员。

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在履行职责时的权利。

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和稽查人员履行职责时应承担的义务。

文化市场稽查人员的工作纪律。

第三节 工作制度

稽查证制度。

现场检查制度。

违法财物扣押和查封制度。

当场处罚制度。

违法案件查处工作制度。立案。调查。证据。审理。移送。结案。

处罚决定的执行。

重大案情通报制度和重大处罚决定备案制度。

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的区域性协作网络。

第四节 文化行政执法监督

文化市场稽查机构要接受本级和上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监督。

文化行政执法监督的内容。

文化行政执法监督的方式。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

第三部分 关于稽查工作职业技能的培训

第一节 稽查工作的职业技能

(一)《文化市场稽查现场检查记录》。

《扣押或查封财物清单》。

《案件调查报告》。

《处罚决定通知书》。

第二节 稽查工作的职业技能

(二)淫秽物品的认定。

非法音像制品的识别。

非法书报刊的识别。

假冒伪劣美术品的鉴别。第三节 稽查工作的职业技能

(三)通讯工具的使用与维护。

交通工具的使用与维护。

各种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培训与考核要求

1、各省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根据本地文化市场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稽查队伍状况,依据《1995-1996年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岗位培训规划要点》和本大纲制定培训工作计划。每年对专职人员安排不少于两周的脱产培训,并根据岗位规范要求对一般稽查人员和基层稽查队长分别规定考核要求。

2、年度考核工作在每年10月以后开始,由省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统一组织。

3、对基层稽查队长的考核内容、标准要报文化部文化市场管理局、人事司、教育司备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市场举报办理规范的通知

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市场举报办理规范》的通知

文市发〔201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西藏自治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

现将《文化市场举报办理规范》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1.文化市场举报处理单

2.文化市场举报核查通知

3.文化市场举报移送单

4.文化市场举报办理规范用语

二○一二年三月十六日

文化市场举报办理规范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举报权利,规范文化市场举报办理工作,根据《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以下简称执法部门)办理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以下简称举报人)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来访或者信息网络等方式对文化市场违法行为的举报,适用本规范。

执法部门办理上级执法部门交办或者其他职能部门移交的有关文化市场违法行为的举报,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三条 文化市场举报办理工作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及时准确、便民高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 执法部门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文化市场举报,应当依法予以受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受理:

(一)文化市场违法行为超过《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二年追溯期限的;

(二)执法部门已经受理,举报人就同一事项再次举报的;

(三)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或者已经进入上述程序的;

(四)其他不属于执法部门职权范围的。

第二章 基础保障

第五条 各级执法部门应当建立健全12318文化市场举报体系,向社会公布文化市场举报电话、网站、电子信箱和通信地址等举报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条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电话统一使用12318公益服务号码。

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可以纳入当地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举报中心统一管理。

执法部门设立的其他举报电话,参照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管理。

第七条 执法部门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文化市场举报办理工作,并配备具备来电显示、自动应答、传真、语音录制等功能的电话机及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等设备。

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城市可以设立12318举报中心,专门负责文化市场举报办理工作。

第八条 文化部设立12318文化市场举报网站(www.xiexiebang.com),接收文化市场网络举报。

第九条 执法部门应当定期对举报办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思想政治、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条 上级执法部门应当不定期检查通报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和网站运行情况,并将其作为考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条 文化市场举报应当通过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办理。

第三章 工作程序

第十二条 文化市场举报应当按照接收、初审、受理、核查和回复的程序办理。

举报办理机构或者人员负责文化市场举报的接收、初审、分发、督办和回复等工作;具体业务部门或者执法人员负责文化市场举报的核查工作。

第十三条 执法部门应当保持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24小时畅通,工作时间内安排专人接听,非工作时间安排专人值班或者通过电话录音、自动应答、传真等方式接收举报信息。

接听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或者接待举报人来访时,应当使用普通话及规范用语。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区,执法部门应当配备熟悉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员接听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

第十四条 鼓励举报人实名举报;对不愿提供个人信息的,应当尊重其意愿。

第十五条 举报办理人员接到文化市场举报后,应当立即填制《文化市场举报处理单》,录入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并进行初审,提出拟办意见,上报执法部门负责人审核。

《文化市场举报处理单》中应当详细记录举报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举报涉及的地区、门类、场所和违法行为等基本内容,以及主要诉求等信息。

第十六条 执法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接到初审意见后二个工作日内,按照下列规定作出审核意见:

(一)对决定受理的举报,应当安排具体业务部门或者执法人员在五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对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举报,应当立即进行核查;

(二)对需要交给下级执法部门办理的举报,应当安排举报办理机构或者人员填制《文化市场举报核查通知》,在二个工作日内转交下级执法部门;

(三)对需要移交其他职能部门处理的举报,应当安排举报办理机构或者人员填制《文化市场举报移送单》,在二个工作日内移交其他职能部门;

(四)对决定不予受理的举报,应当安排举报办理机构或者人员在二个工作日内告知举报人并说明理由,在《文化市场举报处理单》上予以注明,但举报人联系不上的除外。

第十七条 《文化市场举报处理单》、《文化市场举报核查通知》、《文化市场举报移送单》等文书应当按照文化部规定的格式制作并编号。

第十八条 经初步核查,认为举报内容基本属实,涉嫌存在违法行为的,执法部门应当依法及时立案调查。

对情况较为复杂,短期难以核实,确需延长核查期限的举报,经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举报核查期限,但一般不得超过十五个工作日。

对上级执法部门要求限期核查的举报,执法部门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核查完毕并上报核查结果。

第十九条 对举报人明确要求回复的举报,执法部门应当在初步核查后三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对上级执法部门交办或者其他职能部门移交的举报,应当在初步核查后三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回复。

回复内容应当包括核查的时间、场所、是否发现涉嫌违法行为以及拟采取的具体措施等信息;需要立案调查的,还应当在举报办理结束后回复办理结果。

第二十条 执法部门应当建立文化市场举报督办制度,对未按照要求办理的举报进行督办,及时跟踪了解、督促检查举报办理情况。

第二十一条 举报办结后,举报办理人员应当在《文化市场举报处理单》上注明办理结果,并录入文化市场技术管理平台。

执法部门应当妥善保管举报信息及办理过程中产生的书面材料和电子数据等资料,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立卷存档,保管期限不得低于二年。

第二十二条 执法部门应当建立文化市场举报奖励制度,对提供重大举报线索的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三条 执法部门应当建立文化市场举报统计分析制度,每半年编写文化市场举报分析报告,分析市场动态,提高监管效能。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举报办理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举报人信息和举报内容,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举报材料。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规范的规定,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理或者不依法办理举报,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第二十六条 本规范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范自2012年3月18日起施行,2004年11月23日发布的《文化市场举报办理规定》同时废除。

第三篇:文化市场稽查队员队长岗位规范

文章标题:文化市场稽查队员队长岗位规范

1、宣传、贯彻文章版权归网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国家有关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2、依法对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稽查。

3、依法制止和查处违法经营活动。

4、了解和掌握文化市场的动态,及时向上级反映和汇报。

一、学习制度

1、全体稽查人员,除积极参加局机关布置的各种学习外,稽查大队每周要组织一次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业务水平。

2、如无特殊情况,学习时间任何人不得请假、缺席。

3、学习时间不做任何有碍学习的事情,并要求每人应做好笔记。

4、每次学习,记录人应较详尽地记录学习内容,以便查考。

5、定期写学习体会,每人每年完成1-2篇理论文章。

二、内部管理制度

1、加强组织纪律性,按时上下班,擅自离岗按旷班论处。有事请假按局有关规定执行,平时外出半小时以上,首先要征得大队主要负责人同意。

2、办公场所要文明、整洁、卫生,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纸、不乱丢烟头。上班后15分钟内要搞好内务整理。

3、加强工作计划性。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布置;半年有小结,全年有总结,认真填写好《稽查工作日志》。

4、搞好分工与协作。常规的工作,按分工的职责抓好落实,确需协同配合的工作,全体队员要齐心协力完成。

5、加强议事和请示汇报。需要集体讨论研究的问题,由稽查大队主要负责人召集会议讨论决定;需要向领导汇报的,按程序逐级汇报。除特殊情况外,任何人不得越级请示汇报。

三、档案管理与举报制度

1、重视和完善稽查大队档案的管理,档案管理有专人负责。

2、各种有关文化市场管理资料要认真收集,及时整理,分类归档。

3、凡工作需要查找档案资料,必须履行借阅的有关手续,填写好借阅人姓名、类别、份数、还档时间。

4、加强文化市场稽查工作的社会参与和监督,设立举报电话(0797)6063535、6233329和举报信箱,做到“有报必查”,为举报者保密。

6、泄漏案情和举报人姓名的,按党纪、政纪处理。

四、办证制度

1、办理各类许可证,均先由文化市场稽查大队严格按照有关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进行资格审查。

2、资格(条件)审核(审查)后,具体承办人员须提出能否办证的意见,经稽查大队主要负责人审定后,需向法人代表或业主收取免冠1寸照2张,再予以办理。

3、对申请开办文化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应做到热情服务,在申请之日起三日内,必须给予对方答复。

4、办证后,经营单位(个人)必须向文化市场主管部门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

5、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办理各类许可证。

五、收费制度

1、严格执行省物价局、财政厅的有关规定,做到依法收费。

2、收费使用的票据,必须是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所收取的费用应及时纳入同级财政专户储存。

3、各项费用应如数收取,确有困难的,应由经营者写出申请,经稽查大队调查核实后,报文管办负责人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收费标准。

六、年审制度

1、所有文化经营单位(户)必须按《江西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和文化市场法规的要求,每年按时进行年审。

2、年审时,认真填写好《文化经营单位(户)年审表》。凡违反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的单位(户),在责令限改正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年审。

3、在本年审期间、办理了各类许可证不足三个月的,可延期至下一年审。

4、年审后,要在许可证上加盖本“年审讫章”,以防止许可证的租、转、卖。

七、证件管理制度

1、核发各类许可证,是文化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维护这一工作的严肃性。

2、各类许可证要有专人保管,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核发。

3、核发的各类许可证要按序编号,并张挂在经营场所内,做到亮证经营。

4、文化经营单位(户)停业、歇业,要及时收(交)回各类许可证。

5、各类许可证正副本加盖的发证机关印章,只能是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印章,或是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市场管理审批专用章,不得加盖其它任何印章。

6、各类许可证如遗失,经营单位(户)要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管理部门要及时公布该许可证作废。

八、稽查制度

1、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在县文化局的直接领导下,受县文化局委托,依据国家和地方文化市场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对本辖域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稽查。

第四篇:文化市场日常检查规范

文化市场日常检查规范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文化市场日常检查工作,规范综合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处罚法》、《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各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行使文化市场领域的监督检查权,开展日常综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依法领取《组织机构代码证》,其中事业性质的还应当进行事业单位法人注册登记,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人员(以下简称执法人员)经岗位培训和考试合格,取得《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证》或者各级人民政府核发的行政执法证后,方可从事文化市场日常检查工作。

第四条 开展文化市场日常检查工作前,执法人员应当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一)携带有效执法证件;

(二)携带现场检查、调查取证及行政强制等所需的执法文书、设备装备(主要包括执法车辆、通讯工具、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卡、便携式打印机、录音录像设备、封条等);

(三)事先了解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必要时还应当制定检查方案,明确检查的人员、时间、线路(区域)、方法、要求和分工等,分析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制定应急预案。

第五条 开展文化市场日常检查工作,应当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参加,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有效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身份,告知当事人相关权利义务。

第六条 开展文化市场日常检查工作,一般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检查当事人是否持有相关行政许可证、备案文件或者其他证明文件,核查其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逐项检查规定的日常检查项目;

(三)根据需要进行现场拍照、录音或者摄像;

(四)填制《现场检查(勘验)笔录》,并录入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

(五)开展其它日常检查工作。

第七条 在文化市场日常检查中,发现正在发生的涉嫌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应当责令停止,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调查取证:

(一)调查询问现场负责人、证人等相关人员;

(二)依法进行抽样取证、先行登记保存或者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三)依法采取其它调查取证措施;

(四)填制相关执法文书。

第八条 县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每年对辖区内各家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日常检查次数不得低于2次,每年对辖区内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的平均检查次数不得低于12次。

第九条 各级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当结合文化市场日常检查情况,逐步建立文化市场经营单位信用档案,实行分级警示制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前予以警示,重点加强日常检查,每月检查次数不得低于2次:

(一)1年内有1次违法违规行为,按照一般程序予以行政处罚的;

(二)1年内有2次以上轻微违法违规行为,责令改正或者按照简易程序予以行政处罚的;

(三)存在其他应该警示的行为的。

第十条 在日常检查中发生当事人暴力抗法或者煽动群众围攻执法人员等紧急情况的,执法

人员应当立即采取避险措施,并向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负责人报告,必要时通报公安部门协助处理。

第二章 日常检查

第一节 营业性演出日常检查

第十一条 对有外国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和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应当进行实地检查;对其他营业性演出,应当进行实地抽样检查。

第十二条 对营业性演出进行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是否依法取得文化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核查批准文件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是否超范围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

(三)检查营业性演出在变更演出举办单位、参加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或者节目后,是否依法重新报批;

(四)检查是否存在伪造、变造、出租、出借、买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的行为;

(五)检查营业性演出是否含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禁止内容,发现营业性演出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禁止内容的,演出举办单位是否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六)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是否非因不可抗力中止、停止或者退出演出;

(七)检查营业性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主要演员或者主要节目内容等发生变更后,是否及时告知观众;

(八)检查营业性演出的演出举办单位是否以假唱、假演奏欺骗观众,或者为假唱、假演奏提供条件;

(九)检查营业性演出是否以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的名义举办,或者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等字样;

(十)检查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的举办单位是否持有演出场所合格证明,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安全、消防批准文件;

(十一)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或者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在募捐义演中获取经济利益;

(十二)检查募捐义演或者其他公益性演出是否未经批准擅自举办;

(十三)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是否在演出经营活动中不履行应尽义务,倒卖、转让演出活动经营权;

(十四)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是否未经批准擅自出售演出门票;

(十五)检查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是否派专人对演唱、演奏行为进行监督,并作记录备查;(十六)检查营业性涉外或者涉港澳台演出举办单位是否隐瞒近2年内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的记录,并提交虚假书面声明;

(十七)检查经文化部批准的涉外演出是否在批准的时间内增加演出地并到演出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十八)对在歌舞娱乐场所、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游乐园、宾馆、饭店、酒吧、餐饮场所等非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举办的营业性演出活动,还应检查下列内容:

1.是否委托演出经纪机构承办;

2.举办驻场涉外演出的,是否报演出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三条 对营业性演出涉及的文艺表演团体进行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二)检查其是否在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90日内持营业执照副本报发证机关备案;

(三)检查其在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营业性演出经营项目后,是否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四)检查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员、职员是否在募捐义演中获取经济利益;

(五)检查文艺表演团体、演员是否非因不可抗力中止、停止或者退出演出;

(六)检查文艺表演团体、演员是否以假唱、假演奏欺骗观众,文艺表演团体是否为假唱、假演奏提供条件。

第十四条 对营业性演出涉及的演出经纪机构进行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二)检查其是否在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90日内持营业执照副本报发证机关备案;

(三)检查其在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营业性演出经营项目后,是否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第十五条 对营业性演出涉及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二)检查其是否为未经批准的营业性演出提供场地;

(三)检查其发现营业性演出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禁止内容的,是否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同时向演出所在地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 对营业性演出涉及的个体演员、个体演出经纪人进行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20日内向所在地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二)检查个体演出经纪人是否超范围从事演出经纪活动;

(三)检查个体演员是否在募捐义演中获取经济利益;

(四)检查个体演员是否非因不可抗力中止、停止或者退出演出;

(五)检查个体演员是否以假唱、假演奏欺骗观众。

第十七条 对营业性演出涉及的演出票务经营单位进行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正副本,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许可证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其与演出举办单位签订的票务销售合同,核查其是否公开不同票价的座位区域及可售数量;

(三)核查其在预订、销售演出门票前是否查验演出举办单位取得的批准文件;

(四)检查其广告、海报、彩页等,核查其宣传的演出时间、地点、演员名单、节目单等内容是否与演出举办单位取得的批准文件一致。

第二节 娱乐场所日常检查

第十八条 对歌舞娱乐场所进行日常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娱乐经营许可证》,许可证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载明事项是否与许可证一致;

(三)检查其现场容纳的消费者数量是否超过核定人数;

(四)检查其出入口、收银台或者大厅等显著位置是否悬挂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禁入标志上是否标明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当地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举报电话或者其他举报方式;

(五)检查其大厅、包厢等经营区域内是否有未成年人;

(六)检查其歌曲点播系统的服务器是否链接至境外曲库;

(七)随机抽查部分包厢、卡座内的歌曲点播系统,检查其屏幕画面、语言文字、歌词曲目等是否含有《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禁止内容;

(八)检查其所使用的音像制品是否为依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

(九)检查其从业人员名簿,核查是否包含从业人员的真实姓名、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复印件等内容;

(十)检查其场所内的从业人员是否统一着装并佩带工作标志;

(十一)检查其营业日志是否记载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内容,是否留存60日备查且无删改记录;

(十二)检查其是否在上午8时至凌晨2时以外的时间营业;

(十三)检查其是否建立巡查制度,管理人员是否进行场所巡查并立即报告场所内违法犯罪活动。

第十九条 对游艺娱乐经营场所进行日常检查,除第十八条第(一)、(二)、(三)、(四)、(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项外,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设置的电子游戏机是否在非国家法定节假日向未成年人提供;

(二)检查其设置的电子游戏机是否经过文化行政部门内容审查,游戏内容、屏幕画面、语言文字等是否含有《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禁止内容;

(三)检查其设置的电子游戏机是否擅自变更功能,检查其是否具有押分、退分、退币、退钢珠等功能;

(四)检查其是否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作为奖品,或者回购奖品;

(五)检查其使用的游戏产品是否为依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

第三节 美术品市场日常检查

第二十条 对美术品经营单位进行日常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执照和美术品经营单位备案证明,营业执照、美术品经营单位备案证明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其经营的美术品是否含有《美术品经营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禁止内容;

(三)检查其经营的美术品是否盗用他人名义;

(四)检查其经营的美术品是否明码标价;

(五)检查其是否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

(六)核实其经营的美术品是否有合法来源。

第二十一条 对涉外商业性美术品展览进行日常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举办单位是否持有文化部或者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

(二)检查参展美术品的来源地、目的地、名录、图片和介绍等是否与文化部或者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批准文件一致。

第四节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日常检查

第二十二条 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场所进行日常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许可证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其许可证是否涉嫌涂改、出租、出借或者转让;

(三)检查其是否持有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的载明事项是否与许可证一致;

(四)检查场所显著位置是否悬挂《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五)检查出入口、收银台等显著位置是否张贴未成年人禁入标志,禁入标志上是否标明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当地文化行政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的举报电

话或者其他举报方式;

(六)检查其是否未按规定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记录有关上网信息,其登记内容是否留存60日备查且无删改记录;

(七)检查其是否接纳未成年人;

(八)检查其互联网服务接入地址,核查其是否变更网络地址或者存在其他网络地址,如有变更是否依法办理有关手续或者备案;

(九)检查其场所内计算机及服务器,核查其是否擅自停止实施经营管理技术措施;

(十)检查其是否在8时至24时以外的时间营业;

(十一)检查其向消费者提供的计算机是否通过局域网方式接入互联网;

(十二)检查其是否经营非网络游戏;

(十三)检查其是否建立巡查制度,管理人员是否进行场所巡查并立即制止、报告上网消费者的违法行为。

第五节 互联网文化单位日常检查

第二十三条 对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及其经营活动进行日常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其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其是否变更单位名称、网站名称、网站域名、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经营地址、注册资金、股权结构以及许可经营范围等,是否自变更之日起20日内到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三)检查其是否持有国务院信息产业行政部门或者所在地电信管理机构核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许可证);

(四)检查其是否在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文化行政部门颁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

(五)检查其经营的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是否报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并在显著位置标明文化部批准文号,其经营的国产互联网文化产品是否自正式经营起30日内报省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备案并在显著位置标明备案文号;

(六)检查其是否提供含有《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的禁止内容或者其他明令禁止的互联网文化产品;

(七)检查其是否建立自审制度;

(八)检查其是否记录备份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内容及其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满60日;

(九)检查其发现登载含有《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禁止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后是否停止违法行为,保存有关记录,向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报告并抄报文化部;

(十)检查其是否擅自变更进口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名称或者增删产品内容。

第二十四条 对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进行日常检查,除第二十三条第(六)、(七)、(八)、(九)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在设立后60日内向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备案信息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是否在其网站主页显著位置标明国务院信息产业行政部门或者省级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备案编号(ICP备案号);

(三)检查其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业务范围是否发生变更,是否自变更之日起60日内到所在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第二十五条 对网络音乐经营单位进行日常检查,除第二十三条所列内容外,还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通过信息网络擅自向公众提供他人的网络音乐且损害公共利益;

(二)检查其经营的进口网络音乐产品是否在授权期内,授权期满后是否重新办理进口手续;

(三)检查其是否转授权已经批准的进口网络音乐产品,是否在转授权行为发生后20日内报文化部备案。

第六节 网络游戏经营单位日常检查

第二十六条 对网络游戏经营单位进行日常检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其是否持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其载明事项是否与现场检查情况一致。

(二)检查其企业网站、游戏客户端、用户服务中心等显著位置是否标明文化行政部门颁发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等许可信息。

(三)检查其是否变更网站名称、网站域名或者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经营地址、注册资金、股权结构以及许可经营范围等,是否自变更之日起2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四)检查其企业网站、游戏客户端、用户服务中心等显著位置是否标明网络游戏用户指引、警示说明和纠纷处理方式等信息。

(五)检查其网络游戏推广和宣传活动、提供的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是否含有《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禁止内容。

(六)检查其与用户签订的服务协议,是否包括《网络游戏服务格式化协议必备条款》的全部内容,是否含有与之相抵触的条款。

(七)检查其运营的网络游戏注册或者登陆界面,是否建立包括网络游戏用户的真实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号码、联系方式等信息的实名注册系统。

(八)检查其是否授权无网络游戏运营资质的单位运营网络游戏。

(九)检查其是否保存网络游戏用户的购买记录,保存期限是否自用户最后一次接受服务之日起少于180日。

(十)检查网络游戏中是否设置未经网络游戏用户同意的强制对战。

(十一)运营国产网络游戏的,还应检查下列内容:

1.国产网络游戏是否在上网运营之日起30日内按规定向文化部履行备案手续;

2.是否在其运营网站指定位置及游戏内显著位置标明备案编号;

3.国产网络游戏内容是否发生实质性变动,是否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文化部进行备案。

(十二)运营进口网络游戏的,还应检查下列内容:

1.进口网络游戏是否经文化部内容审查;

2.是否在其运营网站指定位置及游戏内显著位置标明批准文号;

3.进口网络游戏内容是否发生实质性变动,是否将拟变更的内容报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查;

4.进口网络游戏变更运营企业的,变更后的运营企业是否依法向文化部重新申报。

(十三)运营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网络游戏的,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网络游戏是否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2.是否按照规定采取技术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十四)检查其是否按照“有专人负责、有专线电话、有专区设置、有季度报告”的要求实施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

(十五)检查其是否存在以随机抽取等偶然方式,诱导网络游戏用户采取投入法定货币或者网络游戏虚拟货币方式获取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

(十六)对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企业进行检查,还应检查下列内容:

1.是否将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发行种类、价格、总量等情况按规定报送注册地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2.其发行的网络游戏虚拟货币是否仅限于兑换自身提供的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是否用于支付、购买实物或者兑换其它单位的产品和服务;

3.是否发行以恶意占用用户预付资金为目的的网络游戏虚拟货币。

(十七)对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进行检查,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是否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

2.是否为未经审查或者备案的网络游戏提供交易服务;

3.是否保证用户使用有效身份证件进行注册,并绑定与该用户注册信息相一致的银行账户;

4.是否保存用户间的交易记录和账务记录等信息少于180日;

5.接到利害关系人、政府部门、司法机关通知后,是否积极协助核实交易行为的合法性;

6.经核实属于违法交易的,是否立即采取措施终止交易服务并保存有关纪录。

(十八)检查其是否建立自审制度,并明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网络游戏内容和经营行为的自查与管理。

(十九)检查其发现网络游戏用户发布违法信息时是否立即停止为其提供服务,并保存有关记录或者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十)对终止运营网络游戏或者网络游戏运营权发生转移的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进行检查,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是否提前60日予以公告;

2.对网络游戏用户尚未使用的网络游戏虚拟货币及尚未失效的游戏服务,是否按用户购买时的比例,以法定货币退还用户或者用户接受的其他方式进行退换。

第三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范所称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是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受委托或者授权依法集中行使文化市场领域监督检查权、行政处罚权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强制的机构。第二十八条 本规范所称境外曲库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领域以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尚未实施行政管辖的地域(包括港澳台)的卡拉OK歌曲数据库。

歌曲点播系统是指歌舞娱乐场所内利用视频点播系统为消费者提供实时、交互、按需点播卡拉OK节目内容或者视频多媒体内容实现自娱自乐的数据系统。

法定节假日是指包括《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的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以及星期

六、星期日。

有效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军官证、警官证、士兵证、户口簿、护照、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的身份证件。第二十九条 本规范由文化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方案》的通知

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方案》的通知.txt用快乐去奔跑,用心去倾听,用思维去发展,用努力去奋斗,用目标去衡量,用爱去生活。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睦就好。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方案》的通知

文市发〔2010〕36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0﹞50号),贯彻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文化部决定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

现将《全国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并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一○年十一月九日

全国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方案

近年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严厉打击侵权盗版,深入整治市场秩序,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应当看到,网络文化等领域侵权盗版现象仍十分严重,侵权盗版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知识产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0﹞50号),贯彻全国知识产权保护与执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精神,文化部决定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重点

通过整合文化市场执法资源,集中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查处一批重大案件,移送一批侵权盗版分子,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取缔一批违法经营网站,有效遏制文化娱乐、网络文化等领域的侵权盗版行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开展专项行动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打防结合、务求实效。以打击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电子游戏及卡拉OK歌曲等的侵权盗版行为为重点内容,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重点地区,以歌舞娱乐、游艺娱乐、网络文化为重点领域,以社会反响较为强烈的典型案件为重点抓手,全面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侵权行为,大力净化市场环境。

二、工作任务

此次专项执法行动分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检查等三个阶段,重点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一)打击网络游戏“私服”、“外挂”。按照《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坚决取缔未经批准,私自架设服务器,提供外挂程序,擅自从事网络游戏上网运营、网络游戏虚拟

货币发行或交易等违法网络游戏经营活动的网站;重点查处含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网络游戏及进行格调低俗宣传推广的网络游戏。

(二)清理歌舞娱乐场所歌曲点播系统。对使用非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音像制品,播放含有禁止内容的曲目或荧屏画面,或者擅自与境外曲库联接的歌舞娱乐场所,依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从重处罚。

(三)严查侵权盗版网络音乐。协调通讯管理部门,坚决取缔未经批准或备案,擅自提供网络音乐试听、下载、播放等服务的网站;重点查处未经批准擅自进口网络音乐,或者提供含有未经审查或备案、色情暴力等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网络音乐的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四)清查违法动漫游戏产品。加大对动漫游戏展会的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含有侵权盗版、色情暴力等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动漫游戏产品;全面清理动漫游戏产品制作、发行及集中经营场所,重点查缴列入黑名单的违法动漫游戏产品。

(五)查处假冒伪劣美术品。加强美术品进口环节及集中经营区域管理,严肃查处经营假冒、盗用他人名义美术品的经营单位;对经营含有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美术品的,依法没收作品及违法所得,从重予以处罚。

(六)严打假唱假演奏。按照《文化部关于建立预防和查处假唱假演奏长效机制维护演出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于2010年12月31日前向社会公布重点监控的演出场所和演出类型;对重点演出活动,要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现场监测,有效预防假唱假演奏行为。

(七)排查网吧影视服务器。配合相关部门,集中清查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严禁经营者未经权利人许可,将影视作品等上传至网吧内局域网服务器,供消费者浏览、下载、播放。

三、工作措施

(一)督促指导使用正版软件。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要对计算机软件使用情况开展自查自纠,清理卸载盗版软件,安装使用正版软件。要根据文化行政管理和市场监管需求,拟定需要购买的正版软件,协调财政部门予以必要资金保障。

(二)严把市场准入关。按照相关文化市场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内容审查标准,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切实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口环节管理,坚决杜绝含有侵权盗版、色情暴力等法律法规禁止内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

(三)及时发布违法文化产品黑名单。围绕社会反映强烈、企业投诉较多的重点领域,针对当前侵权盗版现象较为突出的问题,及时发布违法动漫、网络游戏、网络音乐及卡拉OK歌曲等查缴目录,监督指导地方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实施重点打击。

(四)定期通报综合执法重点工作。按照“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指导”的原则,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文化市场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文化部将按季度发布《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要点》,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各地要结合阶段性任务,通过群众举报、企业投诉及市场检查等方式,及时掌握一批重点线索,集中力量查处一批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反响强烈的典型案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专项执法行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文化部决定成立全国文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专项执法行动,督促检查工作进展情况,督办重大案件。领导小组由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任组长,部长助理高树勋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化市场司,承担日常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结合当地文化市场实际,制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工作重点,落

实责任分工,抓好组织实施,并相应成立专项执法行动领导小组。

(二)加强宣传动员。一是要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持续公布12318文化市场举报电话,并于2011年3月18日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二是通过培训、会议或公告等形式,在经营单位当中进行一次普遍的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活动,提高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三是充分发动企业、行业协会及群众,提供侵权盗版等违法文化经营信息,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线索,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专项执法行动。四是加大对专项执法行动进展情况特别是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力度,积极营造舆论声势。

(三)加强协调配合。继续推进长三角工程、珠三角工程,深入总结“平安世博”“平安亚运”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经验,探索实施环渤海地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区域协作工程,建立完善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区域协作机制。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情况通报、执法协作等制度,适时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积极配合检察、公安、监察等部门开展专项监督活动,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及时主动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坚决杜绝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等现象。

(四)加强督促检查。对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要做到有动员、有部署,有组织、有落实,有检查、有奖惩,通过不断加大执法力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文化部将根据行动进展情况,适时组织督导检查。各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也要加大对行动的监督检查,确保阶段性任务落到实处,同时及时将实施方案、行动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重大案件查处情况以及行动总结验收报告上报专项执法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010-59881010;邮箱:whb_12318@163.com)。

下载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岗位规范》、 《基层文化市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部关于印发《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岗位规范》、 《基层文化市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