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专题考点

时间:2019-05-14 00:0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政务专题考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政务专题考点》。

第一篇:电子政务专题考点

一 电子政务与国家安全

(一)网络背景下国家安全的内涵及特点

(二)信息主权及信息战

(三)网络恐怖主义

(四)问题讨论

(一)网络背景下国家安全的内涵及特点

1、国家安全的定义

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通过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和权力来让自己处于不受威胁的状态。

2、信息网络给国家安全增加的内容

(1)信息网络成为新主体(物理领土,虚拟边界)(2)信息网络拓展了国家安全的空间和视野

领土、领空、领海、领天、信息网络 “五维安全”(3)国家安全面临来自信息网络的新型威胁

网络霸权主义及网络殖民;

黑客攻击;

计算机病毒。

(4)国家发展信息网络的安全困境(5)信息网络时代新的国家安全观

传统的安全观认为安全是以军事安全为主,是“独立的”、“可分离的”、“相对的”,安全的获得是一个国家以获得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保障,一个国家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军事优势,增强国防实力,克敌制胜。而新的安全观则认为,在信息时代,安全是综合全面的,是不可分割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环境等诸多方面,是综合国力整体的提高,“我们的国家安全,归根结底要靠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网络对国家的主权、领土、领海和领空的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信息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而网络安全成为这个综合安全的新重心

(6)国家安全研究的新课题

(1 世界信息网络格局研究;(2 发展中国家信息网络发展之路;(3 中国与国际上其他信息组织的合作;(4 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战略思想与理论;(5 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法制建设;(6 全民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工作;(7 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8 信息网络安全专业化队伍建设等。

3、信息网络下国家安全的新特点

(1)国家安全的威胁呈现出多样化(侵略的行为、对象);(2)国家安全所受威胁的即时性和瞬间性;(3)国家安全面临威胁的隐蔽性;(4)国家安全遭受侵害后,损失惨重

(二)信息主权及信息战

1、信息主权(1)主权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属性,在国际法上是指国家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力。它有两层含义,体现为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一般是在一国疆域之内,包括:一国的领陆、领水、领空和领陆、领水的底土等四个部分。互联网环境所具有的虚拟性、非中心化、自主性、开放性、全球化等独立特征使其成为处于上述空间之外的“第五空间’,而信息可以不受限制地穿越国界。

继政治主权、经济主权、文化主权、环境主权之后,“信息主权(Informational sovereignty)的提出为国家主权添加了新的重要内容,从而使国家主权的外延从物理空间扩大至虚拟空间。如何维护国家信息主权也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课题。(2)信息主权

信息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信息活动中的体现,是指国家对信息必然享有保护、管理和控制的能力。跟主权的内涵一样,信息主权也体现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体现为国家对其领域内任何信息的制造、传播和交易活动拥有最高权利;对外体现为国家有权决定采取何种方式,以什么样的程序参与国际信息活动,并且有权在信息利益受到它国侵犯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信息主权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控制权,即主权国家对跨境数据交流的内容和方式的有效控制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具有独立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体系;

二是拥有确保网络中的本国信息资源不被窃取、污染、纂改、毁坏以及抵御有害信息侵蚀破坏的权利。

信息管理权:

表现为一国对本国信息输出和输入的管理权,以及在信息领域发生争端,一国所具有的司法管辖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定信息领域的法律、法规; 二是确定国家信息发展战略,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 三是建立国内信息市场的监督机制以及对本国信息输出和外国信息输入的内容和流动方式进行管理和监控;

四是依据一定的准则,对信息领域发生的纠纷行使管辖权。

信息资源共享权 :

是指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全人类信息资源共享权。其中,对跨国数据流动的内容和方式的控制将成为国家信息主权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权国家拥有相对独立的信息产业市场和较高的信息资源利润。信息资源共享权不仅体现在对网络上流动的信息本身的分享,更重要的是对信息市场、信息产业所带来的信息经济利益的平等分享;

二是维护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和平等的参与权,能够平等地参与全球网络规则的制定,这也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重要体现;

三是维护国家在网络世界的民族性,即网络上拥有相当数量的反映本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社会意识的资源信息。

信息是当代国家主权的第一主权。未来国家间的侵略不会仅限于单一的物质财富掠夺,必将更多地指向对信息的侵占和控制对国家主权的侵犯会从一个国家的信息主权开始,传统的国家主权正是通过信息主权的方式体现出来的。没有信息主权的完整,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独立和完整。

2、信息战

(1)概念、形式及特点

现代信息战是以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武器,以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为主战场,抢占信息空间,争夺、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战争。信息战既可以在战时的刀光剑影中实施,也可在平时的经济社会活动中进行,不仅存在于军事领域,而且更多地存在于经济、社会、科技、文化领域,在金融系统、保险系统、财政系统、证券交易系统、通信系统、企业系统等方面表现突出。

信息战的形式主要的有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三种,其中网络战是信息战的主体,简称网络信息战。网络信息战主要通过传播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蓄意入侵(即有组织犯罪)传播垃圾信息等威胁信息安全,进而威胁国家安全。

主要特点:实时性;没有国界和前后方之分;敌对双方在信息空间进行作战;作战对象难以确定;作战双方的非对称性;交战双方的非接触性;低成本、高损害。(罗马尼亚事件、198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生莫利斯事件)

(三)网络恐怖主义

1、内涵和特点

内涵:“网络恐怖主义”是由亚国家团体或秘密代理人有预谋的、带有政治动机的,对信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进行的攻击,并导致平民目标的巨大伤害。两个要素:

第一,恐怖分子发动袭击必须与网络相结合。网络是网络恐怖分子滋生的温床,通过一定的黑客技术手段就可以达到发动恐怖袭击的目的,造成巨大的灾害。离开网络平台,网络恐怖分子将无计可施,无法达到发动网络恐怖袭击的目的。

第二,恐怖分子发动袭击必须是针对于网络。网络恐怖分子区别于一般恐怖分子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网络恐怖分子可以足不出户发动恐怖袭击,没有人肉炸弹,没有流血伤亡,但是所造成的灾害绝对不亚于传统恐怖袭击所造成的轰动效应

特点:

第一,软硬结合,以软为主; 第二,技术先进,手段高明; 第三,效果突出,危害巨大;

第四,隐蔽性好,难以对付(2005英国抓获“伊尔哈比007”); 第五,灵活机动,成本低廉(“911”攻击成本只有40-50万美元); 第六,主体多样,空间复杂;

2、对策

第一,重视网络安全,提高公民安全意识; 第二,研究新型技术,加强网络控管能力; 第三,建立防范机制,推动全球实时合作; 第四,完善规章制度,构建法律保障体系; 第五,拥有知识产权,创建自主保障体制;

(四)问题讨论

1、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实现社会稳定(国家、地区)?

2、如何利用网络实现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文献研读:

“网络信息时代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对策”

二 电子政务与个人安全

(一)三个案例

(二)网络暴力的原因

(三)预防网络暴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对策

(四)问题讨论

(一)三个案例

1、“卖身救母”

2005年9月15日,重庆在校女大学生陈易发出了一则题为“卖身救母”的帖子,帖子发出后,她的遭遇得到广大网民的理解和同情,很快收到各地网友超过10万元的捐款。但一封“揭发”真相的帖子随即在网络世界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一时间,抨击谩骂之声不绝,更有网友借捐赠者的身份前往重庆调查。然而,事情尚未尘埃落定,陈易之母病逝,一些人士遂将事件的前因后果归结为“网友集体杀人”。

2、虐猫事件

2006年2月28日,网民“碎玻璃渣子”在网上公布了一组虐猫视频截图,图片迅速引起网友愤怒,随后踩猫女子的照片被制作成“宇宙通缉令”,愤怒的网民以各种手段、方式自发调查出虐猫地点及虐猫女子的身份并公诸于众。此后,网民们除了在网上进行批判之外,还以打电话等方式谴责、痛骂当事人,有的还进行人身威胁,其所在单位也不断接到要求开除当事人的电话。

3、铜须事件

2006年4月13日晚,一网名为”锋刃透骨寒”的网民在网上发表帖子,声称其妻子“幽月儿’,在玩《魔兽世界》的过程中,与游戏公会的会长“铜须’,发生了出轨行为。此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在尚未获知真相的情况下,不少玩家刷屏声讨丑闻当事人“铜须’,有人建议“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甚至有人在游戏里组织起针对“铜须”所在公会进行静坐、游行、谩骂、集体自杀等抗议行动。很快,网友们动用了包括黑客在内的手段,将“铜须’,的学校网站真名地址等等一切都挖了出来,用各种方式羞辱其尊严,把他逼出大学校园,甚至迫使其家人不敢出门和接听电话,天涯网站也贴出《江湖追杀令》,发布“铜须”的照片和视频,“呼吁广大机关企业、公司、学校、医院、商场、公路、铁路机场冲介物流、认证,对xx及其同伴甚至所在大学进行抵制。不招聘、不录用、不接纳、不认可、不承认、不理睬不合作。在他做出彻底的冷大众可信的悔改行为之前,不能对他表示认同’,当事人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天涯、MOP大杂烩等各大相关网站论坛涌现出大量的“膜拜者”、“追杀者”、“谴责者”..…事态往不可控制的方向扩散,为了平息事端,“铜须’,用长达六分钟的视频来否认桃色事件,而那位“受害者”丈夫也承认对其妻红杏出墙的说法多有不实之处,从而请求网民取消追杀,但还是无法平息这场惊天动地的网络骚乱。

(二)网络暴力的原因

1、网络暴力及其特征

广义上的“人肉搜索”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伪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基于对“人肉”对象基本信息的了解,公众则充当道德审判官的角色,对在他们眼中“有失道德”的人以口诛笔伐,甚至呼吁将虚拟的网络追捕在现实中付诸实施(打恐吓电话、发恐吓信件等)。

“人肉搜索”的运行机制是这样的:它利用人问人、人寻人的人际传播模式,不断地更新当事人的信息,为网络舆论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新鲜材料,促使网络舆论一浪高过一浪,最终导致事态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面。

《人民日报》总结出了“网络暴力”三大特征::

(1)以道德的名义,恶意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决;

(2)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隐秘,煽动和纠集人群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

(3)在现实生活中使当事人遭到严重伤害并对现实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2、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

(1)部分网民过于情绪化,缺乏理性分析能力 他们容易受到表面信息的左右,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有跟风和过激倾向。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的状态。所以面对部分网友围攻当事人,他们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附和占上风的“暴民领袖”。

(2)违法代价过低,而维权成本太高

网络虚拟性、匿名性特征,成为一些极端网络行为不被有效遏制的重要因素,使网民对言行的自律程度大大降低。

此外,由于互联网本身公开性及传播迅速的特点,一旦个人隐私通过互联网公布出去后,其影响和消除都是现实难以做到的。

(3)缺乏职业道德和监管责任,盲目追求点击率

为了追求点击率,网络媒体一向着力于策划议题,越有争议性越有“创意”。他们用吸引眼球的大图片和惊心动魄的大标题、细节故事的夸张放大为手段,将本来新闻价值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炒作,这种情况几乎覆盖整个网络媒体行业。(4)中国社会一些传统的弊病

如缺乏法制意识、权利意识与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等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成为网络暴力形成的因素之一。未经当事人同意的“人肉搜索”是建立在对他人道德观与价值观不宽容、不尊重的基础上。

(5)网络相关的法律体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公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是,面对互联世界的高速发展,相关配套法律极不完善,这导致许多网络事件不能追究行为人的责任,也不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上的网络空间,其技术本质也是繁衍网络暴力的另一个“温床’。

(三)预防网络暴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对策(1)区分网络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对网络传播进行监管

应该在网上进行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法律上区分。作为网民,应尽可能不让私人信息流入大众传播领域,而网络媒体,也应尽可能加强自身监管,防止私人领域信息流入公开信息领域。

(2)培养论坛“意见领袖”,强化“网络把关人”意识

在交互开放的网络中,由于各人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大众传播时代留下的权威性仍将在网络中发挥作用。当网络上出现大量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时,很多人无所适从,他们对于权威评论的依赖会更强烈,更需要“意见领袖”;“意见领袖”这时能够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将网络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

(3)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引导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它发布的消息有很大的随意性,消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值得商榷。理性的受众还是希望从信得过的传统媒体那里获得可靠信息。因此传统媒体可以利用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来源,但更要烙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给网民以正确的引导,帮助网民辨别信息的真伪。

(4)加强网络社会伦理道德建设,倡导文明上网

我们要将传统道德教育的优势与时代发展的道德观念相结合,打破那种认为网络道德在网络环境中无足轻重的想法,真正地树立起网络道德观念,倡导网络自律,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5)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力争建立健全网络法制

到目前为止,我国仅制定了包括《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寥寥几部法律,网络许多领域还无法可依,因此加强相关立法是防止网络暴力的关键因素。

(四)问题讨论

1、个人信息安全与政府责任

2、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引导 文献研读:

“网络舆论、集体行为与社会控制”

三 电子政务与商业道德

(一)电子商务中的道德缺失

(二)电子商务中道德缺失的原因

(三)我国电子商务中道德调节要素

(四)电子商务主体的道德化

(五)问题讨论

(一)电子商务中的道德缺失

1、电子商务的含义

电子商务是指以因特网为运行平台的商务活动。

2、电子商务中道德的基本内容(1)隐私:Privacy(2)盗版:Piracy(3)色情:Pornography(4)价格:Pricing(5)政策制定:Policing(6)心理学:Psychology(7)网络保护Protection of Network

3、基本矛盾

(1)电子空间与物理空间(2)网络道德与既有道德

(3)信息内容的地域性和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4)通讯自由与社会责任(5)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6)信息共享与信自独用(7)网络开放与网络安全

(8)网络资源的正当使用与不正当使用

4、表现形式(1)商业欺诈问题(2)商业诽谤问题(3)网上隐私问题(4)商业信息的安全问题(5)知识产权问题

(二)电子商务中道德缺失的原因

1、经济利益的驱动

(1)网络中的侵权行为能够使侵权主体无需支付版权费用而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2)泄露公司机密或客户隐私能够获得相应报酬;

(3)网上商业欺诈和失信行为更可直接达到骗取他人财富、获得高额收益的目标;(4)虚假新闻、小道消息及色情内容能够提高网站点击率,从而使网站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

2、网络虚拟特性

一方面,网络虚拟性使人们对网络经济活动与现实经济活动采用了双重伦理标准。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特性也使伦理道德规范的实践操作更加困难

3、对网络精神理解上的误区

Free是对网络精神的最好概括: 一方面,free代表着自由

另一方面,free代表着免费

但是:

(1)为了社会福利,自由就必须受到某种限制

(2)共享并不等同于免费

因此,应当在借鉴传统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建构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新型伦理道德规范。

(三)我国电子商务中道德调节要素

1、诚实

以本真面目为人处世,以真心待人接物,不做假不虚伪。

2、信用

即信用作为一种德性,就是要遵守自己作出的承诺

3、尊重

包括对别人的尊重,也包括对自己的尊重(即自尊)

4、公正

正要求平等待人,也要求把自己摆在与他人平等的地位。但是,公正又不等于平等。

(四)电子商务主体的道德化

1、道德调节的两种机制(1)社会的道德舆论

社会的道德舆论对个体的行为给予一定的道德评价,通过赞扬或谴责,鼓励个体做出更多的道德行为,并抑制、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2)个体的道德良心

个体的道德良心,则作为一种内在机制,使得个体能够自主地、自觉地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并为曾经发生过的道德过失而痛悔,从而纠正、放弃道德上错误的行为取向。

2、电子商务活动更为倚重个体的良心及其道德自律

道德舆论的监督通常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指向做出具体行为的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在行为人的真实身份、真实面目尚且难以辨认的情况下,舆论监督就失去了确定的目标,与一般社会生活相比较,道德舆论的作用会大大衰减。

(1)内部:塑造电子商务主体为是道德主体(自律)

(2)外部:建立制度性措施(他律)-社会信用数据库、信用指数、相关法律等。

(五)问题讨论

1、如何利用电子政务保护消费者权益?

2、如何利用电子政务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四 电子政务与公共危机

(一)政府与公共危机

(二)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阶段、特征及影响要素

(三)树立科学的信息管理制度

(四)问题讨论

(一)政府与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就是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一定范围大众的正常生活、工作、生命财产以及正常的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的状态。

1、“危机”隐涵着“危险”和“机遇”两种不同因素;

2、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中担当着领导者、组织者和主要责任者的角色;

3、公共危机还有“潜在的”与“现实的”之分,它可能是由政府自身造成的,也可能是由政府以外的其他因素所致;

4、政府要建立国家应急工作组织体系,对公民进行应对危机能力培养和心理教育。

(二)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阶段、特征及影响要素

1、公共危机中信息传播的阶段

(1)、前兆阶段

在前兆阶段,危机处于潜伏期,诱发危机的各种因素渐渐集聚,对危机区域不断施加压力。此时危机发生前的各种前兆信息处于萌芽状态,没有通过传播媒介大规模地扩散,现有的技术和观测力量不易察觉这种状态的信息。(2)爆发阶段

前兆阶段积聚的各种因素引发危机事件的发生。在危机始发阶段,手机、网络博客等个人化的数字媒体掌握着主要的危机信息。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博客的快速增加为它们在危机始发阶段掌握主要信息提供了技术保障。

(3)蔓延阶段

突发性危机的破坏力持续作用,危害性备受关注,危机事件呈现多种声音。以报纸、电视、广播为主导的传统媒体处在“一个声音”状态时,对社会舆论就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主导权。到了数字化时代,为数甚众的消费者掌握了制作和发布信息的技术,信息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由于个人信息采集者或因角度不同,或因素质参差不齐,或因道听途说,对同一事件往往会有许多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真假并存,鱼龙混杂,导致信息传播失真,传统媒体对舆论的控制亦被大大地打了折扣。(4)缓解和终止阶段

传统媒体始终担当着控制和化解危机的重任。虽然手机、网络等数字媒介的出现使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对舆论的控制权和主导权减弱,但是,在这一阶段,权威信息会通过政府部门、主流媒体传播给公众。信息传播慢慢得到控制,偏差和错误信息得到澄清,慢慢消除公众的恐慌和阻止流言的继续传播。最后,危机事件得到完全解决,社会价值和行为准则回归到常态,公众对危机信息的需求欲望降低,危机信息传播也趋向停止。

2、信息传播的特征

(1)在突发性危机始发阶段,由手机获取最新最快的危机信息,借由网络博客的编发功能将信息发布到公共交流平台。这时的信息有两个流向: 一是直接到达社会大众的信息①;

二是到达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的信息②。

信息①是没有经过新闻“把关人”筛选过滤的,杂乱无章、真假难辨的。

如果信息②和政府信息③没有及时出现,就会出现“多种声音并存”的状态,谣言和混乱并存。

在危机解决中,要尽量缩短多种声音并存状态的时间。

(2)传统媒体形成清晰权威信息

这是一个对第一阶段手机、网络博客等个体采集到的原始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新闻记者以个体采集的信息为背景展开深度调查,形成更为全面、详尽的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报道,向公众告知(信息②)。这是危机处理的关键阶段,经过专业新闻人员加工后的信息②,权威性、可信度和深度都有所提高,可遏制谣言蔓延,化解公众面临危机的不安情绪。

(3)政府介入

调查事件真相,形成报告,并出台一系列危机处理措施(信息③)。

信息③连同信息②由传统媒体发布,并被网络或手机媒体转载。公众或者由传统媒体,或者由网络或手机获取这些信息,又对信息进行内容增补,或对措施发表看法(信息④),并通过手机或网络博客反馈到信息交流平台,由此循环交互。

这种双向的交互过程可以让政府和危机公关人员了解公众的想法,及时调整危机处理策略,弥补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不足。

3、影响要素(1)编码

在危机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危机事件由于自身所蕴涵的巨大信息量,危机信息通过各种符号对外传递,如文字、声音、光等;(2)通道

经过编码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对外传播,如通过新闻发言人向媒体、公众公布信息,危机现场的公众通过物理现象或了解信息,危机管理者通过人际传播了解信息等;(3)解码

公众通过各类媒体、语言、物理现象等了解危机的相关信息;

(4)噪声

在危机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信息在各个传播环节将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如信息失真、信息传递不及时、缺少信息传播渠道、理解失误、无关信息的干扰等,噪声的将对危机信息的传播起到负面影响;(5)反馈 危机信息的接收者在感知到危机信息后,将作出相应的反应,危机发送者,如政府在了解公众的反应后,将对危机信息的发送作出调整,能够更好的传递信息。

(三)树立科学的信息管理制度

1、确立信息公开程度

信息公开的4个指标:

(1)是否有利于履行公众知情权;

(2)是否有利于创造信息充分的决策环境;(3)是否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水平;(4)是否有利于信息的良性利用

在危机事件中,不公开信息和完全公开信息都是不可取的,只有经过控制的公开信息才是最优选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其中如何掌握控制的度是非常关键的。

2、选择信息公开渠道危机信息的公开有许多渠道

选择正确的渠道传播危机信息对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信息公开渠道时,主要应该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公众的主要信息来源; 二是公众最信任的传播渠道。

3、制定信息公开策略

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措辞来描述同一信息。一般来说,这种方式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两个因素:

一是信息本身必须是单一的、不复杂的;

二是信息对发布者和公众来说必须是没有歧义的。

用众口一词的方法来编码和公布危机信息到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需要进一步分析,两个因素。

危机事件本身的特点 危机事件的受众特点

(四)问题讨论

1、“5.12”汶川地震中的信息管理

2、“3.14”西藏事件和“7.5”新疆事件

3、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

第二篇:电子政务考点知识复习2

电子政务考点知识复习

1政府采购的特点

政府采购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完善、合理的政府采购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因而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对于私人采购而言,政府采购具有如下特点:、一、主体的特定性和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二、非盈利性

三、采购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四、规范性

五、政策性

六、公开性

七、极大的影响力

2防火墙的作用

防火墙是指设置在不同网络(如可信任的企业内部网和不可信的公共网)或网络安全域之间的一系列部件的组合。它可通过监测、限制、更改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尽可能地对外部屏蔽网络内部的信息、结构和运行状况,以此来实现网络的安全保护。

第三篇: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建设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

一、研究框架

1.绪论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范围

2.整体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概况;网络政治参与基本概况;分析研究数据得出概论

3.个体

泰安市总体发展概况;对比研究调查的数据;归纳泰安市存在问题

4.结论

研究结论;研究局限;研究展望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必要性

(1)数字时代大背景需要

当今数字时代,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普及为中国带来了经济繁荣,另一方面政府的治理理念及治理模式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的机遇。对于政府公共部门而言,分享低成本的信息交换和便捷的信息虽然弥补了传统官僚机构行政运作的不足,但也迫使政府进行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2 0 0 2 年以来,中国的上网人数增长迅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的讨论中,公民参与在决策制定中发挥的作用愈加明显。为优化政府行政运行效能和提高执政合法性,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和目标也发生了转变,从初步建设“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到强调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站式服务”建设,现在又有“网络政府平台”和“地方政府留言板”的建立,总体上看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已经纳入电子政务建设的范畴。试想,如果电子政务建设还仅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阶段,而不能够满足公民对信息和网络参与的需求,势必将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和治理的合法性。因此,有必要探索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以及公众网络参与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2)打破电子专治的需要

信息技术既可以带来民主也可能导致专制,专制既可以是少数专制也可以是多数专制,后者也即民主暴政。一方面,政治利益集团可以凭借优势的社会资源汲取能力监控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实行少数人的专制。另一方面,信息获取和分享的便捷性使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界限逐渐消解,它首先侵害了个体权益,如“人肉搜索”对个人隐私权的践踏;其次,“服从多数”的大众心理很容易被煽动者利用,掀起民粹主义浪潮。电子专制下即便有个体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同个体理性地参与和讨论决定社会生活是完全不同的。

(3)跨越数字鸿沟的需要

首先,数字鸿沟体现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据CNNIC的第2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东部经济势力较强,技术先进,2008 年人均GDP 为36575 元,其互联网普及率为4 0.0 % ;东北地区属于老工业基地,工农业基础相对雄厚,2008 年人均GDP 为25406 元,其互联网普及率为2 9.1 %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东部差距较大,2008 年人均GDP 为17507 元,互联网普及率为22.2%;西部地区人均GDP15694 元,互联网普及率21.5%。2009 年城乡农村地区网民增速放缓,在农村非网民中,有38.8% 的人是由于不懂电脑,1 9.7 % 的人是由于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3.5 % 的人是因当地没有条件接入网络。其次,数字鸿沟体现在公民所属的社会阶层不同,及其教育、经济收入水平以及年龄差异对公民网络参与主体的影响,有能力和有意愿上网的人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造成了信息拥有量的“贫富差距”。第三,由于目前网络普及率只占人口的2 8.9 %,也就是说利用网络进行利益表达的团体不能反映社会整体的需求。

2.重要性

(1)有利于满足公民网络信息和网络参与的需求(2)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治理的合法性(3)有助于推进公民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

它使政府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互动化,为公民广泛参与政治提供了真实、公开的信息环境,提高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推动公民与政府官员的直接对话,提高民意在政府运作中的分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未来公民参与政治的深度与广度。

三、研究内容

(一)整体

1.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电子政务起步于1993 年,当时政府为提高行政主要业务的效率筹建了关键业务系统(即金字工程),2000 年基本建成政府办公自动化。2 0 0 1 年,重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标志着电子政务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次年下发的中办发1 7 号文件规划了“一站两网四库十二金”的建设内容,政府部门随之开始全面建设电子政务。2 0 0 6 中国政府网开通,同年《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提出的“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以及2 0 0 7 年通过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共十七大提出的“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突出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展现了政府行政管理理念的转变。从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来看,电子政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府办公自动化到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总体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从电子政务建设的各个方面看来,电子政务仍存在许多不足。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方面,中央政府面对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政治压力,为加强宏观调控和财税管理的能力,先后开展了“金宏”、“金财”、“金税”工程;为增强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相继启动“金盾”和“金保”工程等。总体看来,虽然这些工程收效显著,但同横向的电子政务建设之间存在协同问题。在政府网站建设方面,2 0 0 7 年,中央政府部门的9 6 %、省级政府的9 7 %、地级市政府的9 6.7 %、县级政府的86% 都拥有了自己的官方网站。[11]至2010 年,“gov.cn”的域名已达到49730[9],几乎是2000 年的10 倍,不过,其中许多地方官网名不副实,徒具其表。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主要来自地方财政,2 0 0 7 年投资额就达到了657.34 亿元,但是由于投资来源单一,许多欠发达地区因地方财政不足往往难以投建电子政务。在组织管理方面,较之许多基层单位,虽然中央、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比较健全,但总体上政府C I O制度还未有效建立。

2.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概况

近年来,中国公民参与网络的人数增长迅猛,截至2009 年底达到3.84 亿人,占总人口的28.9%。虽然互联网普及率在稳步上升,但整体上网人数并不多,这些上网者大多是介于10 岁至39 岁间的初高中学生和低收入人群。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式有多种,除在博客、论坛等地发帖议政之外,更加直接的方式是登陆政府网

站咨询、办事或者投诉。本文所指的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指公民利用政府电子政务系统进行直接互动的情况,体现为公民访问政府网站这一行为。访问政府网站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别:第一是信息浏览,包括政策法规介绍、政府通知公告和政府新闻等;第二是网上办事,包括下载表格、在线申请业务等;第三是网站互动交流,包括在线咨询、建议、投诉等。根据CNNIC 2008 年发布的报告[ 1 2 ],中国公民的访问行为主要集中在第一种情况,第二和第三种的参与度不高。仅有2.5 % 的人网上办理税务/ 企业注册等业务,在线互动交流的人群约3 %(参见图1)。

就公民访问政府网站的总体数量看来,2 5.4 % 的网民访问过政府网站,使用比例并不高,且这类访问者同时活跃于其他各类网络,尤其是浏览网络新闻和上网发帖。访问者多介于25 至30 岁,其中约35.4% 的人访问过政府网站(参见图2)。

从事不同职业的网民访问政府网站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参见图3)。学生访问政府网站的比例较低,只有15.9%;政府官员和企业领导访问政府网站比较多,已有5 5.4 %。的人访问过;其次是与政府工作相关的办事人员也访问较多,这群人中4 0.1 % 都访问过政府网站。机关单位有60.5% 的人访问过政府网站,事业单位有43.2%,企业型单位员工访问政府网站的比例则较低。

3.总体上看,中国电子政府建设基本实现了政府上网,其中部分建立了公共服务平台,并努力建设政府和公民交流的平台,以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而从公民上网人数和分布上看来,无论是服务还是交流都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上网人群是介于1 8 至3 5 岁的学生和低收入人群,但从政府网站的访问者数量看,他们访问政府网站的次数远低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工作者的访问数。主要访问政府网站的人群,不是公民而是公务员,政府网站的使用局限于2 5 至3 0 岁的政府或事业单位的办事员、负责人。技术专家多浏览政策信息,也就是说目前电子政府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政府和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共享、政府运行和内部管理方面。很难说政府职能已从管理转向了服务。就这些公务员的访问目的看来,大多数访问者仅仅为浏览信息,网上办事和网站互动交流几乎很少被真正应用。总而言之,统计数据表明尽管政府正在不断努力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但实际上,其所应具有的“公共服务”职能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更谈不上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

(二)个例

1.泰安市的政治社会环境

泰安市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泰山是该市的著名旅游产业。据山东统计信息网公布的数据,2 0 0 7 年该市实现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226.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实现增加值755.1亿元,占G D P 的6 1.6 %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实现总产值2 3 5.4 亿元;工业生产增长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 0 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64.3 亿元,比上一增长23.5%;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18.5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9.7 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18 元,比上年增长15.5%,人均消费性支出9971 元,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 2.0 % ;农民人均纯收入5309 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46 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7%。在岗职工平均年工资18236 元。总体看来,泰安市的社会经济条件较好,为电子政务发展和公民网络参与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2.电子政务与政治参与的基本情况

(1)泰安市的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a.电子政务的建设时间和建设水平

泰安市各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建立时间不同。在被调查的3 4 个政府机构中,电子政务起步较早的部门是法制办、国资委、教育局、中小企业办等,具体的建设和发展时间详见图4 和表1。就网站建设水平而言,各部门网站建设已基本成为政府公布政务信息的平台和政策宣传的窗口。b.各部门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直接原因 在被调查的单位中,在问及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因时,有5 8 % 归因于上级安排和发展需要,1 3.5 % 归因于发展需要,11.5% 的认为是上级安排,另有17% 的被调查者认为是要与其他部门和地区看齐。(2)市民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和参与程度

在对泰安地区基层群众的调查中发现,泰安市民对电子政务的认知和参与程度不高。调查表明,被调查者中3 0 % 的人未曾接触过电子政务,2 4 % 的人对电子政务缺少了解,4 6 % 的人曾打算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源。被调查者中4 7 % 的泰安市民对政务网站的应用主要在于查找数据和有用途的文件,3 0 % 的人利用电子政务获取动态新闻信息,2 3 % 的市民同政府进行过信息交流,互动交流主要通过网站所设论坛和信箱进行。市民所反映的问题,有8 0 % 会有市长办公室或主管该信箱或论坛的有关部门进行初次筛选,剩下2 0 % 的邮件或信息被送到文件直接接收人手中。

(3)总体看来,泰安市电子政务系统整体呈现出重内部办公缺外部公共服务的特点。绝大部分政府机构的电子政务内容还只局限于本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及视频会议阶段,对电子政务中的另一核心内容,为市民提供网上服务和交流方面明显不足。

⒊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⑴发展程度较低

泰安市电子政务总体上还处于单项交流阶段,即政府单向面向社会发布信息,而缺少反馈渠道,门户网站建设仅仅停留在围绕政府自身方面的信息发布,在政府为企业、社会组织、公民提供各类直接服务和网上服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也就是说政府还不能与上述对象通过电子政务进行有效互动。⑵缺乏统一协调机构

有关人员反映,金字工程的地方主管单位同泰安市的其他单位缺少交流,更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虽然各金字工程的专业性很强,但仅就电子政务的本质来说,他们又是一致的,所以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而这一问题是全国性的,若要彻底解决还要从国家层面入手。⑶缺乏领导支持

调查发现,一个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发展水平与该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有直接关系。毋庸讳言,领导重视后,政府预算往往会对电子政务的发展有所倾斜,同时提高电子政务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而受传统观念和原有政务格局的影响,泰安市政府部门的一些领导对电子政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认识不清,认为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技能和专业背景才能开展工作,同时受既有利益格局的影响,一些领导对电子政务的发展采取积极提倡、消极对待的态度,正如泰安市某受访者所说,领导每次开会都会强调要大力发展电子政务,而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的时候却并不多。⑷公民参与度低

公民既是电子政务的受众,又是电子政务的参与主体之一。电子政务的发展和运用既服务于市民,又受市民参与程度的制约。作为信息时代政府治理的主体,一个积极参与的市民群体对政府治理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作用。数据显示,泰安市公民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而访谈过程中,笔者却发现市民的网络参与愿望强烈。大多数公民对政府通过网络提供的信息服务很重视,而双向交流渠道的缺失却大大降低了公民的参与度。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公民对养老医疗保险、政府招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信息有很大的兴趣。

⒋泰安市电子政务水平与公民网络参与

泰安市属于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发展程度高于中西部大部分城市但远不及沿海的港口城市。该市的整体电子政务水平较低,所建设的门户网站主要用于信息发布,虽有为企业、社会组织、公民提供网上服务,但使用率极低,这说明政府的电子政务未能真正实现公共服务。此外,泰安市的电子政务建设主要是在上级的安排和领导下进行,管辖电子政务的领导缺乏发展电子政务的动力,在观念上缺乏推行电子政府、服务公众的理念,只是口头上推行电子政务建设。鉴于泰安市的电子政务程度较低,尚未建立有效的公众交流平台,因而市民对政府网站的认知和参与十分有限,访问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信息浏览,包括政策法规、政府通知公告和政府新闻等。整体看来,泰安市电子政务的发展跟不上中央制定的电子政务战略,连基本的公共服务平台都未完全建立,更别提“一站式服务”等服务系统的建立。泰安市民总体上有意愿(3 0 % 同政府进行信息交流)也有能力(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3 8 1 8 元)进行网络政治参与活动,因此,对于泰安市而言,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型和推进电子民主的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

5.研究局限性

本文旨在调查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情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鉴于全国各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水平不一,在整体上说明当前全国电子政府和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大体情况后,笔者选取了山东省泰安市为个案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和分析,毋庸置疑,本文的研究同样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所选取的案例信息不具当前性,仅能反映2007 年泰安市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和泰安市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情况;其次,当时对市民网络参与情况的调查深度和广度都不足,所能反映的情况有限,但为了基于实证的基础上完成本文,碍于时间和成本,笔者最终选取了该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类型十分复杂,总体上看来,包括体制内和体制外,本文主要针对体制内的情况,笔者将其同公民访问政府网站行为相对应。这种定义方式忽视了其他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尤其是体制外的参与方式,如发帖等,因后者较难统计和分析。

四、研究创新性

1.内容:在电子化的时代下,研究电子政务发展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非常新颖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这都将是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

2.方法:本组研究采取从大到小、面点面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访问调查等方法,得到了比较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的数据,并由此分析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3.客体:在个案选择中,选取了山东省泰安市这一研究客体。纵观全国各地电子政务建设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情况,本组所选取个案具有典型性。

第四篇:电子政务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蒋露 0805012012 行政081 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

[摘要]:政府部门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对 行政管理模式的变革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得到了蓬勃发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意识加强,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了解不断加深,认识也逐渐真实起来,开始向电子政务效率、效益方向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着重对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对策

The Problems and Tactics of E-Government in China

(JIANG Lu,0805012012,Administrative 081,The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Abstract]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 is all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formation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The func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luences the re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onal methods.E-Government in Chine has developed vigorously in recent years,the public know more about E-Government.E-Government start to develop efficient and effective.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This paper emphatically discuss E-Government in China in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of the potential problems,and finally put forward on the overall plan that can develop and improve E-Government in our country.[Key words]E-government;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measures1、引言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因特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是电子政务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政府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成为信息化的一个新的热点。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电子政务作为优先发展战略。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行政职能得到转变,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电子政务还刚刚起步,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剖析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和措施,以便进一步

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发展。

2、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2.1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2000年,美国政府开通了“第一政府”网站,旨在加速政府对公民需要的反馈,减少中间工作环节,让美国公众能更快捷、更方便地了解政府,并能在政府网站内完成竞标合同和向政府申请贷款的业务。美国政府的网上交易也已经展开,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网上购买政府债券、网上缴纳税款以及邮票买卖等业务。加拿大拥有良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及世界上最先进的广播系统。不仅实现了教育、就业、医疗、电子采购、社会保险、企业服务、税务等领域的政府电子服务,而且根据企业和公民的要求建设政务网站。

欧洲国家电子政务也取得很大的发展。欧盟制定电子政务建设的行动计划,除个别国家外,欧盟各国的电子政务准备指数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英国政府先后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和指导性文件,如今,英国地方政府都实现了服务电子化,几乎所有的服务项目全部实现在线服务。

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步伐也较快。其中新加坡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现在已成为世界上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2.2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就开展了办公自动化工程。从1993年我国开始启动“三金工程”,这几项工程的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社会事务管理领域推行的金社、金农、金盾、金质工程也已开始启动。

其次,我国政府上网工程已初具规模。1999年在全国范围发起“政府上网工程”,目的是通过开通政府网站来推动公众之间的电子政务活动。各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发展情况,确定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步骤,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截止到2002 年6 月底,以gov.cn 注册的政府域名总数达到6 686 个,占.cn 下注册域名数的5.3%。以gov.cn 结尾的网站为4 929 个,占我国网站总数的1.7%。

其三,一些地区在电子政务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进展较快的地区有广东省、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等。北京于2003年开始运行的“北京电子政务平台”,除居民身份证,护照办理,企业报表,对外贸易合同填写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完成外,市计委,规划委,建委,工商局,地税局,国土局等5个与公众关系密切的委办局都推出了网上办公业务,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共建公享的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

3、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电子政务认识存在不少误区

电子政务打破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政府部门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思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电子政务的推行,打破了原有政府部门之间的界限,构建一个全面电子化的虚拟政府。“重硬件、轻管理”现象突出,政府官员把电子政务仅仅当做政府内部计算机化,在硬件设备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却不重视软件的开发,也不重视业务流程的重组,而是用计算机系统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的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

3.2 人力资源问题

3.2.1 国家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

国家公务员是电子政务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电子政务建设的成败。但目前我国公务员群体中不少人仍对电子政务仍缺少基本认识和缺乏基本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对政府网站的后台管理不到位。

3.2.2 社会公众参与度不高

公众是电子政务的参与者,更是电子政务的最大受益者。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不少公众缺乏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当部分的网民对电子政务仍不够了解。

3.3 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政府工作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制定了相应的政府电子政务规划。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级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3.4 电子政务立法滞后

法律和法规是保证电子政务有序进行的基本力量。由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较

晚,法律的制定相对较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公民的人事档案公民本人无权调阅,许多涉及公共利益的规范性文件被政府部门作为内部规定对待,而所谓的“内部信息”,其中有许多是可以而且应该向社会公开的[3]。为了进一步保障、规范及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必要把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予以切实实施。

3.5 电子政务安全存在隐患

安全问题是电子政务的首要问题。网络安全存在严重隐患。掌握了一定技术的人可以轻易的获取网络服务器上的用户帐号信息和口令文件。并可进入系统修改、删除重要数据文件。黑客采用非法手段进入重要信息系统,修改或破坏系统功能或数据等手段,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给国家造成重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很多地方的政府网站遭到黑客的攻击,造成网站瘫痪。

4、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4.1 充分认识发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把电子政务的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上,采取必要的对策,加快其发展,努力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少走弯路,多快好省地建设我国的电子政务。

4.2 提高人类资源素质

4.2.1 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

有针对性地进行电子政务的应用性培训,通过培训,一方面使他们具备新技术革命的意识、观念。另一方面使他们掌握一定程度的信息知识和应用技术,提高其计算机应用水平,做到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网上互动式操作。从而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并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

4.2.2 进行信息化普及教育

提高全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消除“ 数字鸿沟”,使每个人都能享受电子政务所带来的便利。提高电子政务的普及应用程度,才能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电子政务中来,让更多的民众成为电子政务服务的对象,以广泛应用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4.3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国家要制定宏观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研究、规划和组织协调。由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4.4 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律体系

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出发,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传统法律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分。目前,应尽快制定政府部门的信息安全法规,包括信息发布、数据保护等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信息监管法规以及信息采集和关系协调的程序性法律法规等。

4.5 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建设

我们要加大电子政务安全建设的力度,加大对安全技术和产品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要能够防范和化解黑客攻击、病毒爆发、非法用户入侵、机密信息泄露、重要数据丢失等造成的危机和隐患。从而建立国家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体系。

5、结束语

电子政务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构建电子政务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我们一定要站在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决策的全局高度,认清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系统性、长期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规划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并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建设电子政务的经验教训,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软件世界专题编写组.国外电子政务发展概况.2002-06-17.[2]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府信息化建设课题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报告[ J].中国行政管理.2002.(3).[3] 徐晓林.电子政务的实施与政风建设[J ].中国行政管理.2002(12)

[4] 张薇.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3)

[5] 骆珊,李波,周永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第五篇: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行政体制创新的重要措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如何立足哈尔滨市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电子政务的方针政策,促进哈 尔滨市电子政务的健康,为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是我们必须深 入思考和实践 的课题。

一、现状——成绩与瓶 颈

哈尔滨市在国内属于 推行电子政务较早的城市,电子政务建设起步于 20 世 纪 80 年代中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内涵不断丰富、认识不断提高、作用不断增强的发 展过程,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应用系统开 发、推广和利用扎实推进,建成了全市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重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见 成效,建设了企业基础信息共享系统、城市空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性数据库,政 务资源网应用效果良好,协同办公系统全面启动并应用; “中国·哈尔滨”政府门户网站功 能不断提升,政府网站体系初步形成,开辟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利用网络广泛听取民众意 见,实行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渠道,在全国省会城市综合评比中,“中国·哈尔滨” 政府门户网站列第 6 位;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及基础网络、重 要系统应急处理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积极有效的 工作;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制定了哈尔滨市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出台了信息化项 目管理办法,起草了电子政务管理办法。

但整体而言,哈尔滨市电子政务在省会城市信息化指标综合测评中还处于中下游,水平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还存在“重硬轻软,重纵轻横,重网络轻应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 象。投资比较分散,没有很好统筹起来,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尚需完善等。

二、定位——功能与作用

立足政府工作定位,审视电子政务建设实践,我们感到,推行电子政务,能够有效地实 现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 史意义。

(一)推行电子政务,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拓宽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发展空间。随着 电子政务的日渐深入,人们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已经从最初“政府上网”工程、政务信息发 布阶段,发展到政府与市民“网上互动”、实现网上办事阶段。

以网上审批为例。哈尔滨市有 41 个部门拥有 390 余项行政审批事项,具有审批职能
的 36 个市级委办局、7 个行政区、1 个开发区、3 个县(市)在各自的网站上发布了行政审批 事项的公示信息;18 个部门、4 个行政区、1 个开发区有审批表格网上下载。市工商局、规 划局、开发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等单位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行政审批事项的网 上申请、办理工作。2004 年 7 月哈尔滨市成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同时建设网上审批系统,实现审批事项的计算机办理,截至目前实现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 42 个单位网络互联互通、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建设了行政服务中心的互联网门户网站,通过网站可实现对审批事 项的查询、登记和办理状态查询;完成了对市审批中心软件的升级、实现市审批中心与有关 委办局、区县审批中心系统的网络连接、信息交换和“一口式”收费,标志着政府工作进一 步走向了公开和透明,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政府的职能进一步改变。

(二)推行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传统政府的运转 方式,大多以集中开会研究、自上而下的逐级下达指令和自下而上的层层汇报、上下级之间 的层层报批和层层审批为主要工作方式,“文山会海”、“公文旅行”总是克服不了,耗费 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效率低下,并且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和政府腐败。电子政务通过虚拟办 公、电子邮件交换、远程连线会议等手段,改变政务信息的传递和流动方式,减少纸介质政 务信息的数量,改变政府的办事方式,逐步扩大和完善政府的网上办公功能,变官僚型政府 为服务型政府,变简单命令型政府为互动规范型政府,构建适合信息社会的政府工作方式。

以协同办公系统为例。从 2006 年 4 月 1 日正式运行至今,市政府办公厅办公效率明显 提高。其一,公文无纸化传输工作成效显著。办公厅与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 关部门第一批 69 家单位实现了非涉密文件的双向无纸化传输。截至目前通过公文无纸化传 输系统下发电子公文 330 余件,接收各地区、各部门电子公文 920 余件。其二,议案管理系 统应用日趋完善。启动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议案管理系统》,整理、审核人大代表和政协 委员纸质建议、提案 1612 件,实现了议案网上分办、跟踪、查询。今年“两会”期间,首 次通过议案管理系统进行议案网上办理,共录入人大代表建议 480 余件。其三,信息管理系 统应用基本成熟。先后分 4 批对 69 家单位的信息员进行了网络传输信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目前已有 65 家单位实现非涉密信息网上传输。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以来,纸介质信息交换件、

传真件减少了 90%,提高了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畅通了政务信息传输渠道。特别 是一些时效性强的信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编发、报送领导,领导批示也能及时回告落 实,为领导迅速决策提供依据。其四,会议通知管理系统应用进展较快。实现了会议通知的 及时发布、按时接收,实现了会议资料无纸化传输,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经费开支。其 五,政务值班系统正在逐步完善。从加强全市应急联动管理出发,重新定位系统内容与功能,努力实现政务值班管理系统、市长热线、公安局“110”和“12319”等系统数据共享、无缝 对接,争取搭建全市应急突发事件统一管理网络平台。

(三)推行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 决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主要是面向管理和控制,而与传统的政府服务相 比较,电子政务的服务着眼于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社会需求的合理化和现实化,为民众 获取各类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准入。

哈尔滨市的政府门户网站《中国哈尔滨》创建于 2000 年,2003 年《中国哈尔滨》政府 门户网站又作出重大改版,将原有《数字哈尔滨》和《中国哈尔滨》两个网站进行整合,逐 步地突出网站为公共服务的功能。其中,设置“百姓谈”栏目,市民可以在栏目内发帖,广 大市民纷纷上网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在

群众发帖上作出批示。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还把解决群众问题和困难列入督办工作逐 一落实,同时把这个栏目列入日常管理,形成了长效机制。

本着“好用、够用、实用”建站思想,《中国哈尔滨》网站还结合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 展形势,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设置栏目和内容,先后开通了“孤 困儿童救助”栏目;设置了基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综合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的数字地图栏目,为市民、投资者和旅游人士提供 1 万多个信息点的地理位置查询和服务,进一步提高了为公 共服务的水平。

三、对策——发展与路径

哈尔滨市电子政务工作到底怎么与时俱进?如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怎么从现有 的工作思维中跳出来,开阔眼界,实现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准确把握 四个主要原则,努力做好五项工作。

(一)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切实强化政务需求,处理好电子和政务的关系。电子 政务,政务是主导,电子是手段,可以说是七分政务三分电子。因此,政府要积极引导示范,始终把政务需求作为电

子政务建设的重点。要结合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改革推动电子政务工 作,切实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掘社会、公众、法人 对电子政务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转换为电子政务的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将它们具体固化到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二要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处理好电子政务三个层次的关系。网 络建设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层,应用系统的开发是电子政务的中间层,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 电子政务的顶层。从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看,我们经历了以网络、应用系统开发为主导阶段,电子政务建设目前已进入了以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为主导阶段。有人形象地比喻,网络是 “路”,应用系统是“车”,信息资源是“货”。我们无论是“修路”也好,“造车”也罢,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货”。没有“货”,“路”和“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 此,要把精力集中在“货”上,紧紧盯住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和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 号

文件)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要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加强部门的信息共享,推进政务信息 资源社会化的利用和开发。三要研究电子政务工作的内在规律,处理好电子政务工作和外部 环境的关系。电子政务工作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既要 学会反思,又要善于互动。要在善于系统总结本部门电子政务工作的组织机构体系、技术业 务框架、规章制度架构的基础上,还要抬头观四方,对于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 转变、信息技术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出台,都要予以高度关注,这些都会对电子政务工作产 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二)准确把握好四个主要原则。一是坚持顶层设计优先。最近,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 年信息化发展战略》,转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明确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全国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统一领导,明确了中央、(自治区、省 直辖市)以及各地区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建设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和职责分工,哈尔滨市 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其中,首要的是抓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和顶层设计,以此强化电子 政务各个层面的结构设计和整体组织。要本着“想的要大,起步要小,扩张要快”的原则,根据哈尔滨市电子政务的需求,与“十一五”规划紧密衔接,科学制定“十

一五”时期全市 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规划。《规划》 既要体现前瞻性、科学性,又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明确各行业、各部门的建设重点,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 实施,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要选择优先支持的业务,建设应用系统和推进应用系统的 互联互通。无论是已建、在建还是新建的应用系统,都要统一标准、统一格式,实现互联互 通。工商、税务、卫生、公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档案、规划、土地、城市管理等重 点部门,要搞好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要确保规划体系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充分发挥指导作 用。二是整合资源,拉动产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 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要合理规划政务信息采集工作,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政务信息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让更多的政务信息资源为社会和公 众服务。要研究制定政策,建立投入保障机制,鼓励、支持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 数据库建设。要强力推进政务协同办公系统的广泛应用。要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

产设备与软件,逐步推进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带动哈尔滨市信息产业发 展。三是加大投入,确保实效。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短期效益不明显,需 要不断地加大投入才能取得实效。在电子政务建设逐步由网络主导转向需求主导、由需求主 导转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导的大趋势下,不仅要有技术支持,更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保证。要根据哈尔滨市财力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可能地优先安排电子政务建设所需资金,把有限的 资金用好,用在刀刃上,用出成效。同时,一方面要注意解决资金投入分散问题,避免资金 浪费和“撒芝麻盐”;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市场化融资渠道,大力推进投融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的市场化运作,通过项目招商、授权经营、“运行外包”等多种形式,扩大资金来 源,广泛吸引和利用外资,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四是统一标准,保障安全。要正确 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 全,制定并完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并大力推进贯彻落实。

(三)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重点系 统建设,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强化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整合。搞好政务门户网站体 系建设。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力营造共同推

进电子政务发展的优良环境。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大势所趋,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 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推行电子 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重点任务,是提高执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 支持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当前,哈尔滨市电 子政务建设面临发展良机,应统一思想,突出重点,乘势而上,开拓进取,加快推进电子政 务建设,为建设服务型、效能型和创新型政府作出贡献。


下载电子政务专题考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政务专题考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 我去看这本书,是因为这学期在学习电子政务,恰巧在读书馆看到这本书,就拿来看看。这本书的简介上说他是吸收国内外电子政务理论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

    电子政务..

    一.填空题1.协同政务的关键技术有CSCE技术和工作流管理技术。P362.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运动以美国、英国为代表。P263.开展电子政务必须进行政府管理体制创新。P814.实施政府创新......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 一、什么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目前有很多种说法。例如:电子政府、网络政府、政府信息化管理等。真正的电子政务绝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工程”,更不是为数不多的网......

    电子政务

    信息化与电子政务考试总复习题第一部分 一、单选题 1、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信息化的关键是哪一项(B)B政府信息化2、、网上政府采购属于"三网一库"中哪方面的内容:( C)公众信息网......

    电子政务

    四、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整体策略1、加强安全技术的研发,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防护能力电子政务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信息强国的先进信息技术威胁国家安全;网......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快速学习-锐捷网络 一、 政策篇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统一规划,加强领......

    电子政务

    江苏省各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电子化就业服务的现状 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电子化与网络化......

    电子政务

    第二,以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运作高效化。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它是衡量行政活动是否成功,行政管理是否现代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影响行政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科学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