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晚会目的及意义
晚会目的及意义
我们终于迎来了加入到通信工程系大家庭当中,为了让他们尽快的熟悉新的环境,更快的融入到学校的氛围中,我系举办了这次的迎新生晚会,使新生去感受校园的活跃气息,更带动整个校园的气氛,丰富了校园生活。同时,通过此次晚会,还可以挖掘更多的文艺人才,并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更能够为新生提供一个新老生交流的平台。
晚会主题
“以心迎新”,又一届的新生入学,洋溢着活力四射的气氛,新同学进校,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场景,为了让新生可以感受到学校这种大家庭的感觉,即有家的温馨,又有活跃的气氛,我们以我们的热情,以我们的心去让他们在这不熟悉的校园里找到一个新的起点。
晚会形式及内容
晚会节目以大一,大二为主,内容不限,形式不限,符合主题,学院的艺术团,街舞队,乐队,歌唱团等社团准备节目,并进行筛选。其他由各年段文娱部部长准备节目,最好以语言类的节目为主。所有节目需提前彩排,经过节目策划组审查之后,合格的节目方可在这台文艺晚会上表演。节目演出次序由晚会策划组决定。
此次晚会的节目要求精,最后筛选的节目每个年段都有出个精湛的节目,在节目当中可以穿插大一新生的介绍(以年段为单位)
晚会的地点和时间
地点:待定
时间:2011年9月末
晚会的筹备以及安排
晚会整场负责人分为 6组
1、节目组:由我们部负责,对节目进行催促和质量监督
2、外联组:由外联部负责晚会的赞助商,并且负责对商家承诺的服务工作。
3、礼仪组:由文艺部礼仪队负责,训练并选出礼仪,届时负责迎宾颁奖工作。
4、设备组:由体育部负责灯光、音响等设备的正常运行及安全工作。
5、后勤组:由学习部负责。
6、机动组:由学生会的其他成员负责,会场秩序,会场后勤保障以及处理紧急情况。
前期准备工作
一、宣传工作:
1、布幕背景制作(包括、主题、主办与承办单位、)
2、海报的制作现张贴
3、横幅制作与悬挂
4、节目单的设计与制作
二、舞台灯光、音响的准备工作
1、晚会器材租借
2、道具的准备(根据各节目所需)
三、晚会节目策划及彩排工作
四、舞台布置物品、工具购买借用等
【各阶段任务及工作分配】
晚会前三个阶段:
(1)节目收集:9月1日-9月10日老生节目收集完成,并对老生节目的负责人开会提出晚会节目质量要求。
9月15日-9月25日大二节目收集完成,大一新生报道后在与辅导员和教官沟通并安排节目的收集。
2、晚会协调及进展期(2009年9月10日—2009年9月24日)
节目筛选及排练、中期宣传、礼仪小姐确定、舞台灯光音响确定、物品购买。
1)节目筛选及排练:
①第一次彩排:由**负责筹集与通知,节目组负责监督,于9月21日7:00—10:00对节目进行第一次彩排,此次彩排也是对所有节目的筛选,保留质量高的节目,以确保晚会的质量。
②由文娱部**负责,通知各节目负责人,把节目的名称以及负责人的联系方式进行最后的确认,报于文娱部节目负责人。准备第二次彩排。
排练地点:依各节目负责人自选,若须用礼堂必须想上级领导申请方可
排练时间:由各文艺委员自行安排,并由**负责督促。
③第二次彩排:文娱部**负责,通知各节目负责人,在老师的指导下于9月24日7:00—10:00学院礼堂进行第二次彩排,此次彩排由节目组负责,监督节目质量,严格把关,并对节目进行最后的要求以确保晚会质量。
(2)中期宣传:由宣传组负责。该阶段展开网络宣传(网站、论坛及校网邮箱)、广播宣传。
(3)舞台及道具确定:由舞台组负责。结合节目组舞台要求,对舞台进行设计。以各节目内容的需要来准备道具或负责安排好节目所提供的道具设备。并安排好后勤人员负责台上的道具搬拿。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迎新生晚会全方案策划书》相关的文章。
第二篇:晚会目的及意义
2014年晚会策划方案
晚会目的及意义:
为了加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丰富企业文化生活;表达企业对员工节日的关怀与问候,同时给员工们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领导员工齐聚一堂,开心快乐的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共同度过2014年春节。主题及内容:
1、主题:——迎马年新春,启锦绣新程
2、晚会主题思想:以公司员工自演自导节目为主,辅以公司员工与管理共进晚餐及优秀员工表彰、抽奖,提高晚会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真正起到全员联欢的效果,有助于同事关系的进一步融洽和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同时穿插表演轻松活泼的文艺节目、游戏活动,展现员工的才艺和精神风貌。
3、活动内容分为三大版块:文艺表演、公司聚餐、抽奖 时间地点及时间安排: 地点:公司办公室场外空地
时间:2014年1月15~20日(选定其中一天)晚会形式及内容:
节目设置上总体迎合各年龄层次观众的口味,以年轻化为主,并要求节目形式以及总体设计上的新颖,这是本次晚会筹备的首要任务。形式不限,可单人或团组表演,节目类型可以包括大合唱、独唱、独舞、民族舞蹈/现代舞蹈(组合式)、小品、杂技、演奏、朗诵等;节目题材力求体现新颖、活泼、生动、感人、搞笑、优美、意义深刻、发人深思等不同风格。重要的是体现出公司应有的风采。同时要采用一些传统的节目,丰富本次晚会的节目形式,使本次晚会定位流行与传统相结合,将是本次晚会的出彩点。节目环节中穿插游戏,提高晚会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真正达到全员联欢的效果,更有助于同事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第三篇:确立目标的意义与作用
确立目标的意义与作用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如下: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来,他们从未改变过目标,总是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厂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这些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断完成预定的短期目标.生活状态步步上升.25年后言他们成为了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
60%的人目标模糊.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27%的人,25年来都没有目标,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过得很不如愈,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根据以上JAAM果,调查者得出结论:目标对人典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一般而言,经过三到五年的学习后,大多数大学生都要参加工作,从事某一职业。正因为这一点,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应给自己确定发展方向,明确自己在大学期间的职业奋斗目标。例如,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记者、律师、教师等。但有不少大学生不了解确立职业目标的意义与作用,认为定立目标只是一种形式,没有目标照样可以学习和生活厂有些学生认为制定目标是很麻烦的事,不愿意为此煞费苦心。大学生树立职业目标主要有以下作用:
第一,有利于促进职业的发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学生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集中精力在某甲职业领域或某一方面取得较好、较快的发展,才能有所、护突破”,.形成自己的优势,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有利于顺利就业。在大学期间,明确诌己的职业目标,且向这一目标努力奋斗,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第三,有利于激发潜能。清晰、明确的职业目标有利于明确使命,产生动力,产生积极的心态,使内心深处那个坚定义勒勉、不畏艰险的我勇敢地走出来,促使自己努力实践,使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空里冲破极限,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
雪人武汉人才网
第四篇:设定目标的意义与如何设定清晰的目标
设定目标的意义与如何设定清晰的目标
2008年02月06日 星期三 02:
32明确目标的意义
没有目标的人,是把成功的希望交给机遇的人,这种人偶然成功的机率比有计划有目标的人小得多.一、不要随波逐流。
河流这边的毛毛虫“少数人渡过河流,多数人站在河流的这一边;他们站在河岸边,跑上又跑下。”伟大的佛陀,以它超然的大智大慧俯视芸芸众生,传达出这个超越时空的喻示。人们在生活中行色匆匆,却又不知道要去哪里。于是,在“河岸边”跑上跑下,又忙又累,终究碌碌无为,没有到过彼岸。这就是人生。
每个人看起来总是忙碌不堪,但是当被问到为何而忙时,大多数人除了一问三摇头之外,唯一可能的回答就是:“瞎忙!”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花盆周围不到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尽而死去。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稍与众不同,便立时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吃松叶)。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随大流,绕圈子,瞎忙空耗,终其一生。一幕幕“悲剧”的根源,皆因缺乏自己的人生目标。古希腊彼得斯说:“须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属浪费。”古罗马小塞涅卡说:“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二、人生在世,最紧要的不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活动的方向.成功者总是少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确定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确定,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十年之后,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调查样本总量的5%找不到了,95%的人还在;属于原来那97%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和平庸;而那原来与众不同的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成功。他们十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人生在世,最紧要的不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活动的方向。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开始我们的一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一生下来就处在一种身不由己的环境中。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选择就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选择居处、婚姻、工作、朋友,可以选择人生的方向。作出越多的人生选择,就越应该为自己的处境负责。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满腔的热血、能量(积极的心态)才有着落,才有责任、使命、荣誉,甚至“健康”„„美国曾有一位医生对世界各地数十名百岁老人进行研究,想从他们的共同特点中,找出使人长寿的根本因素。他原以为这些因素会是食物、运动、节制等,然而研究结果令医生大为惊讶。
他发现,这些寿星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并没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有长寿目标!
生活中常见两类退休老人。一类是退休后,便拼命找事干,像什么上老年大学、学书法、学画画、打门球、唱歌跳舞、养花溜鸟、看门收发或带带小孙子等,属“自找麻烦”类;另一类,则长长舒了一口气,早就盼望着退休后的清闲生活,干了几十年,该歇歇了,这属“隐居”类。几年后再见这些老人,就会发现:“自找麻烦”类的老人,情绪稳定,精神焕发,有“越活越年轻”之迹象。而“隐居”类的老人,则“垮”得很快,变得苍老、憔悴,脾气变得古怪、易怒、小气、脆弱,被人们称为“老小”,凡事总要“让”着他,呈日薄西山之相。无所事事,使他们盼望已久的“靠退休工资享清福”的愿望,变得索然无味。没有烦恼,本身就是最大的烦恼,明天要干什么,不知道。生活就是减法,过一天少一天。西谚有云,只有知道明天干什么,今天活着才有意义。
有目标,生活才处于追索的状态,才会感到充实,感到快乐。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的两位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关于“幸福”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一些自称幸福的人。结果,幸福的人们的共同之处,不是财富,不是爱情,甚至也不是健康。他们只有两点是共同的:第一,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第二,感受到自己正在稳步地向目标前进。
三、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出租车最危险是在什么时候?答案是:没有乘客的时候。因为,有乘客的时候,司机有目标,他就会全神贯注驾驶,同时想方设法尽快到达目的地;而没有乘客的时候,他是盲目的,走到十字路口左转右转犹豫不定,同时左顾右盼精力分散。
一句英国谚语说得好:“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目标是我们行动的依据。没有目标,我们的热忱便无的放矢,无处依归。有目标,才有斗志,才能开发我们的潜能。
人生的目标,不仅是理想,同时也是约束。有约束,才有超越,才有发展,才有“自由”!就像一位跳高运动员,如果他的前面不放一根横杆,让他漫无目的自由地跳高,可以肯定,永远也跳不出好成绩来。正确的方法是,在他面前设定目标,放置一根横杆约束他,让他不断地超越,横杆也就不断升高。甚至会有这样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横杆越高,跳得就越高;横杆很低时,他却跳不起来,因为,没有目标(横杆很低)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这又很像物理学的一条原理,没有参照物,运动或静止都没有意义。
四、目标产生信念。清晰的目标产生坚定的信念。信念就是“自信必胜”。目标越清晰,信念越坚定。
信念因目标而生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目标产生信念。清晰的目标产生坚定的信念。信念就是“自信必胜”。目标越清晰,信念越坚定。否则,“苦海无边”也只好“回头是岸”。
34岁的美国妇女弗罗纶丝·查德威克是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女性。完成这项壮举之后,她决定向另一距离更远的海峡卡塔林纳海峡挑战,即从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游向加州海岸。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西海岸及附近的太平洋洋面,笼罩在浓雾中。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船都几乎看不到。她一个人坚定地游着。千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过去,已经15个小时了,她仍然在游。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终于,她感到又累又冷,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请求拉她上船。随船的教练及她的母亲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浓雾弥漫,什么也看不到!最后,在她的再三请求下(从她出发算起15小时55分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后来她总结道,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说实在的,”她对记者说,“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就能坚持下来。”迷茫的目标,动摇了她的信念。两个月后,她成功地游过同一个海峡,仍然是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第一位女性,且比男子的纪录快了大约两小时。这次,她有了非常清晰的目标。商界巨子J·C·宾尼说:“一个心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人;而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一个普通职员。
五、目标心态,生命期待目标,是积极心态的主要标志。
心态积极,必定是因为有目标,而目标,又使心态更加积极。”二战“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不到5%。据身临其境的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观察研究,幸存者几乎毫无例外,都是深知生命的积极意义的人。他们顽强地活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心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做的事还没有做完“,”活着与爱着的人重逢“。弗兰克的一个牢友在那个与死神相伴的环境里,曾绝望地对他说:”我对人生没有什么期待了。“"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么,”弗兰克说,“而是生命期待着你!什么是生命?它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追求,是对自己生命的贡献。”他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分析生命的意义、目的,终使那位牢友扭转了悲观的人生态度,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渴望。没有脱离远大人生目标的积极心态,也没有消极心态产生的远大人生目标。目标反映了心态,心态决定了目标。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目标受利益趋动。此处所说的利益是广义的,并非仅仅指“功、名、利、禄”,还有健康、尊严等等。利益诱发欲望,欲望引起需要,需要确定目的。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求、需要、事业、计划、志向、梦想、愿望、选择、打算、目的、企图、追求、任务、工作、责任、满足等等想法。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叫做“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都应该有目标。只不过目标的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时间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罢了。短的、小的目标,我们常叫做打算、想法;中的目标,我们常叫任务、计划;远的、大的目标,就是事业了。大到“为真理作证”,救黎民于水火;小到仅为了顿饭,为了再来一杯。都是目标。除非死了,活着本身就是一个目标。正像人们常说的“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有梦想”,有梦想的地方当然就有目标。抽象一点说,目标就是事物在时空中的某种方向性或趋势性。通俗一点说,目标就是你欲望的具体化,你的欲求。说白了,目标就是你到底想要什么。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有一个误解,认为目标就是崇
高的理想,只有大人物、科学家才配有“目标”。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有目标,每一件事都可以设定目标,也应该有目标。美国有个叫约翰·歌德的人,20岁以前几乎一无是处,25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美国成功学院的一个关于精神、信念和目标的讲座。听完讲座后,他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从那时起,便按照学到的方法,为自己设定了123个目标。这些目标中,最大的是成为亿万富翁和登上月球,最小的包括交友、收入、住所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琐事。30年过去了,他的123个目标实现了105个,其中包括成为亿万富翁。
如何设定清晰的人生目标!
在进行目标设置时,应当做到五点:
目标清晰明确
有具体的实施计划
目标是可达到的目标是可控制的目标必须是书面的1、目标应当清晰明确。
目标应当明确到你想要什么。说“我想从事那些可以帮助别人的工作”,这样太宽泛了。因为这样的工作有几千个,从送气员到神经科医生。然而,像“我们成为一个帮助弱势群体子女的社会工作者”这样的目标是清晰的。不明确化,实现目标的计划成为个人内心冲突的开始。也就是说,如果是这样,你将面临不知道是否真正达到自己目标的痛苦境地。目标要清晰到你自己能准备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一个清晰的目标必定是可以量化的。你能准确地知道达到什么样子才算真正完成目标。如果你为自己选择的目标是“我想成为一个富人”。如果量化的话,就可以这样定义:“我想拥有100万或200万”。
另外,一个清晰的目标,应当是一个包括系列目标完成的时间表。要为每一个目标的完成定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期限。有了具体的最后期限,人们更可能按照预定的步骤实现目标,也可以能过双倍的努力在时间期限内完成目标。没有最后期限,人们很可能会说:“急什么?时间够了!”结果一个本该一个星期完成的目标拖了一个又一个星期,甚至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2、必须有实现目标的步骤计划。
行动步骤计划给人的是一幅实现目标的路径图。一般来讲,相对于那些大而难的目标,人们更容易完成那些小而易的目标。这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去完成大而难的目标。因为任何大而难的目标都可以分成小而易的目标。所以,要完成大而难的目标,我们就必须把它分解成长、中、短三种目标,以小的短期目标为过渡和中介,小的目标实现了,就积极了“小成”(很多短期小目标的实现),小成积多了,成了“中成”(中期目标的实现),中成积多了成了
“大成”(长期的大目标的实现)。
目标达到的一个关键就是设计一个计划来达到你所想的,并且要细心规划。失败的计划或依赖命运安排,就是一个陈列室的橱窗希望阳光阳的进入一样。相反,如果你创建并努力实施之,每个月存一定量的钱,当你获得了足够的钱的时候,你就可以买你想要的东西了。
3、目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
罗杰斯(Will Rogers)说,人们应当设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而那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高而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只不过是美丽的肥皂泡,终究是要消灭的。这样的目标给人以挫败感。例如一位大学生为自己设立的目标是大学一年级挣十万元钱,一部分作为学费,一部分给家里,一部分用于恋爱消费,还有一部分用于买电脑。这个目标虽然是清晰量化,也有完成期限,但是不可实现的。
一个好的目标应当是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可能达到的。即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一个好的目标应当是高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4、目标的实现必须是可控制的。
在设计长远目标的时候,你必须到那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如果你的目标最终实现仅仅是因为中了“六合彩”或其它好运,那你这个目标是不可控的。一个好的目标不应当是幻想某一天诺贝尔奖在某一天落到你的怀里。你不能把目标的实现交给命运。把目标定位在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可以实现的,而不是定位在某一时的可能运气来临和其它不可控制的因素。
5、目标必须是书面的。
制了合理的目标之后,你必须把它写下来,放在一个易接近的和可注意到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写下来的目标比不写下来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写下目标能持久地记录下你想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记录能作为一个提醒,提醒你为什么而努力。没有记来,很可能慢慢地把目标忘记,慢慢地疏忽了个人所作的计划。每一个目标都有一个详细可以的实施步骤计划,把这些信息制为一个小的“目标卡”放在安全的地方,不时地拿出业看看,看看自己实施到了哪一步,还有哪一步没有完成等。这样,目标可时时牢记于心,也可以随时记录实施计划过程当中的各种反馈,有利于修正计划。这样将极大增加成功的可能。
第五篇:“问题解决”目标的内涵及实现
“问题解决”目标的内涵及实现
张丹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把“问题解决”作为课程目标之一,其内涵包括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合作交流,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舍费尔德(A.Schoenfeld)通过实验观察,提出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四个构成要素――认知的资源、发现式解题策略、控制和信念系统。[1]这些都说明了问题解决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倡导问题解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的数学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论文网 http://
需要指出的是,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不仅包括常规问题,还包括非常规问题。常规问题一般是封闭型的,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而且给出了所有必要的已知信息,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从已有认知结构中提取熟悉的“模式”,更多地体现出常规性和重复性。非常规问题一般是开放的,没有确定的答案,解决它没有现成的方法和程序,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寻找和提炼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地体现出探索性和创造性。
下面就《标准》关于问题解决的具体目标加以阐述。
一、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首先,《标准》提出要发展学生“从头到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具有数学的意识和眼光,能在实际生活、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等方面产生疑问――发现问题;能进一步将疑问概括、表述为可以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能理解问题中的条件和目标,识别问题情境中蕴含的数学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分析问题;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程序,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解决问题。
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不断增强应用意识。特别地,学生将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相信数学的用途和价值,这也体现了“信念系统”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为此,数学课程和教学应努力揭示数学与日常生活、自然界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概念的引入应当揭示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知识形成以后应当介绍它的真实应用;应提供机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体会并掌握一些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应展现数学应用的具体实例,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数学应用的王国中;甚至在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应当尽可能地呈现它们与数学的联系。
需要强调的是,《标准》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也作为问题解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正是学生的薄弱点。在义务教育阶段,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最好的途径是给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具体包括:
第一,面临情境或将要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
第二,解决完一个问题后,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美国学者布朗(S.Brown)与沃尔特(M.Walter)通过研究,得到提出问题的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否定
假设法”(what-if-not,如果它不是这样的,那又可能是什么呢?)。“这是从原问题出发,产生新问题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运用这种策略提出问题有两个关键步骤:首先,列出情境信息的特征;而后是„what-if-not‟,即学生选择一些特征加以改变来提出问题。”[2]
比如,一位教师首先鼓励学生解决如下的问题:亮亮家、芳芳家和学校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星期天要到校参加实践活动,他们7点从家里出发,7点5分同时到达学校。亮亮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50米,芳芳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40米,亮亮家到芳芳家的距离是多少米?
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整理了题目中包含的信息:同时出发、相对而行、在一条直线上行走、行走的速度、行走的时间、关于相遇的情境等。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能改变其中的一个信息,再提出一个问题吗?于是学生改变信息,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新问题:如果不是在一条直线上行驶,会怎么样呢?如果不是相对而行会怎么样呢?如果不是同时到达会怎么样呢?
第三,学习完所学内容后,鼓励学生进一步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比如,学习了“质数与合数”的内容后,学生提出了如下“有趣”的问题:
(1)学习质数和合数有什么用?
(2)有没有一个办法,能快速地找到质数?
(3)质数有没有公式?
(4)有没有最大的质数?
(5)2与3差1,3与5差2,5与7差2,7与11差4……质数是否有一定的规律?
(6)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是什么?
第四,设计专门的活动,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3]发现并选择可以研究的问题并清晰地加以表述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小组甄选、讨论分析、清晰表述等活动,从生活中、从学习中发现和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专门的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合理的问题?什么是数学问题?问题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大家所提的问题有几类?你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是什么启发了你?鼓励学生积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经验。
二、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问题解决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使学生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
事实上,从波利亚开始,大家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已经有了许多研究,提出了一些比较常用的策略,包括使用图表或其他的表示方法、寻找模式、列举所有的情况、从特例开始试验、猜测与检验、尝试错误、构造简单问题等。数学课程和教学应该提供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方面的实践与指导,以使他们能根据不同的问题合理地使用这些策略。笔者选择其中最基本的三个策略――画图策略、列表策略和模拟操作策略加以阐述。
画图策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利用“图”的直观来对问题中的关系和结构进行表述,从而帮助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人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同时,画图又是一个“去情境化”的过程,它能提炼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并且进行直观的表达。总的来说,画图策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帮助理解问题;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可以促进反思和交流;可以导致发现。
列表策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学生通过列表枚举出一些符合条件的结果,然后通过验证从中选择最终的答案。比如,对于“鸡兔同笼”问题,教材大多选择列表的策略,鼓励学生进行枚举,学生通过枚举每一种情况并进行检验得到问题的最终答案。如果头和腿的数目较多,学生也可以在枚举过程中发现一些规律从而进行调整,如“发现腿数还差得很多,多增加些兔子”,又如可以从假设有一半鸡或兔子开始枚举。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使学生经历建立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发展学生自己进行判断的能力。随着对这个问题的不断讨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枚举方法的重要性。正如张景中先生提到的:“小学数学里有很多应用题,解题的思想方法常常因题而异。可不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一下,用一个思想来解各种各样的题目呢?试商的思想,其实有普遍意义,可以用来求解许多不同类型的问题,包括应用问题,只要问题中的条件数据和解答之间有确定性的关系。例如,修一条长32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24千米,已修的路程是剩下的几倍?我们用类似试商的办法来试解。如果是1倍,剩下的是24千米,总长48千米,比题设数据大了;如果是2倍呢,剩下的是12千米,总长36千米,仍比题设数据大;3倍呢,剩
下8千米,总长32千米,正好符合要求。我想很多老师不会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认为这是个笨办法。其实,这个办法具有一般性,把试解的倍数看成自变量,把根据试解算出的总长看成试解倍数的函数,找寻使函数值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变量,这个思路能解决很多问题,是„大智若愚‟。这样思考试算,最终也会发现具体的规律,列出通常的算式。”[4]不难看出,“试商”就是我们说的枚举并验证的方法,它是一个“大智若愚”的方法。第二,学生可以将问题中的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加以整理,往往既能起到整理信息的作用,也有助于学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模拟操作策略是借助实际操作或模拟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方面,可以通过模拟问题中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和分析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操作解决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所采用的策略,在教师眼中也许有优劣之分,但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并没有好坏之别,都能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他们所作出的努力。只要解题过程及答案具有合理性,就值得肯定,这为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机会。同时,有研究表明,“学生不仅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的策略,而且可以利用学生自己发现的策略去促进他们的数学理解”[5]。因此,在教学中,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还应鼓励学生共同分享他们各自的策略,由此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学习和评价不同的策略,并丰富和扩充自己的策略。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才会成为可能。
三、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许多国家都将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例如,英国著名的“科克罗夫特报告”(Cockcroft Report)指出:“所有这些对数学有用的理解都来源于这样的事实,即数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息的手段……它提供了对所有儿童要教数学的主要的理由。”[6]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和启示,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也将得到发展。实际上,思考和交流是交叉在一起的。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交流,学生首先面临向他人清晰而有信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挑战,这就需要他们预先组织自己的数学思维,这实际上是他们获得对自己问题解决过程深入理解的过程,同其他人讨论是使自己的策略和思想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讨论问题解决的各种各样的方案时,学生将有机会看到别人的观点和方法,评价这些观点和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并在解决以后出现的问题时加以运用,通过仔细地听取和思考他人的观点,学生将学习成为有着批判眼光的思考者;学生还要将自己的语言与数学语言联系起来,这就为他们学习数学语言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欣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和力量。总之,当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最终提出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案时,他们的思考能力也就同时得到了提高。当然,交流的过程也为教师提供了观察、了解和帮助学生的机会。
因此,如果数学教育中充满了丰富的交流,学生就可以获得双重的效益:为了学会数学进行交流和学会数学地交流。交流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一个很自然的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和教学应提供多种机会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例如:可以
要求学生记录他们在当天数学学习中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这个活动可以促使学生自觉思考一天的工作,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想法,这种活动也能提醒学生,他们和教师一样对所学内容是负有责任的。
四、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有研究表明,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失败常常不是由于他们缺乏数学知识,而是由于他们不能有效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好的问题解决者常常监控并调整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要通过仔细阅读问题或提出自己的疑惑来确信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问题;他们常常做计划,并定期检查正在做的事,以了解他们是否正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如果遇到了重大挫折,他们就尝试换一个解决问题的角度;而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他们能回顾整个解题过程,反思结果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合理、是否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其他问题是否有联系等。总之,学生的评价和反思意识与水平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实际上,这就是“元认知”的重要性。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我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在这种认知基础上的自我监督、计划与调节(弗拉维尔,1979)”[7]。数学教育家莱斯特(Lester)强调元认知在数学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具体地说,“在导引阶段,元认知可以引导解题者去寻找题目的关键字,确认解题方向;在组织阶段,元认知有助于解题者模式识别和解题迁移;在执行阶段,元认知起调控解题者行为的作用;在验证阶段,元认知可以促使解题者对解题进行反思”[8]。
数学课程和教学可以通过设计以下一些问题,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评价和反思的习惯:在开始解决问题前,你确实理解问题了吗?到目前为止解过类似的问题吗?能否将此问题转化为以前解过的问题?可能有哪些解决问题的途径供选
择?需要制订一个计划吗?这个计划可行吗?或者,我们应该重新考虑计划?这个问题的解合理吗?解决这个问题时,你运用了什么策略?是否还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地,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求解一个具体的问题,还应促使学生的数学思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引导学生对所求解的问题抽象化或一般化;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使用的策略能否作为解决一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比较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体会它们不同的特点与适用性;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等等。
【参考文献】
[1]王延文,齐建华,游安军.“问题解决”及其研究综述[J].数学教育学报,1995(8):35-39.[2]李祥兆.数学问题提出的实证研究述评[J].数学教育学报,2005(11):63-66.[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张景中.感受小学数学思想的力量――写给小学数学教师们[J].人民教育,2007(18):32-35.[5]蔡金法.关于“通过问题解决进行数学教学”的研究综述――一些已经回答和尚未回答的问题[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28-36.[6]科克罗夫特.数学算数――英国学校数学教育调查委员会报告[M].范良火,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刘伟方,司继伟,王玉璇.认知策略选择的元认知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328-1338.[8]喻平.数学问题解决的实证研究述评[J].数学教育学报,2002(2):16-20.(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