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情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

时间:2019-05-14 01:3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爱情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爱情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

第一篇:将爱情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

将爱情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

徐闻中学

语文科组

林小平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传媒手段的日益多样化,高中生接触爱情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而对他们进行爱情教育则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爱情教育的必要性,教师博爱、宽阔、敏锐之心的具备,教材中爱情篇目的教授,课外爱情文学的拓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贯彻爱情教育。

关键词:爱情教育

语文教学

拓展阅读

爱情教育是属于情感教育的一个环节,在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综观语文新教材可发现,涉及爱情的作品不少,诗歌有《雨巷》、《错误》、《氓》、《孔雀东南飞》、《涉江采芙蓉》、《雨霖铃》等:小说有《祝福》、《边城》、《林黛玉进贾府》等;戏曲有《雷雨》、《长亭送别》、《哈姆雷特》等。高中新教材如此频繁地出现爱情题材的作品,教育工作者怎么能够回避呢?其实,在高中阶段,对中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爱情教育呢?

一、爱情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风华正茂,渐趋成熟却又涉世未深,有着单纯而美好的审美心态。从生理角度说,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正是青春发育时期,是爱情的朦胧期,对“爱情”这样的话题特别敏感但他们不敢公开说,更不敢公开去了解去谈论,而内心深处却强烈地对异性或爱情的话题产生兴趣和好奇。如果这种求知欲望不能通过正常的途径去获知时,街头那些淫秽的书刊杂志、影视节目的镜头及网络中美眉便乘虚而入,趁机引诱他们。这个时期的高中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对给他们强烈视觉冲击的画面是非不清,好坏不分,所以,那些病态的东西很容易侵蚀学生的心灵,对他们身心造成伤害,早恋现象的频繁出现就是一个证明。但早恋带给中学教育不少问题:一方面,青少年心态还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上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感情的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怀疑人生,怀疑是否有真正的爱情,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影响成年后的婚姻生活。另一方面,现在偶像剧、言情小说铺天盖地,在那些文字中对于爱情的理解大多是成人化、1 庸俗化、甜腻化、肉欲化,对中学生的爱情观产生的多为负面的影响,使中学生在处理早恋时出现不少行为偏差。因此,很多学生希望教材能贴近生活而不是远离。过去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有忌讳,往往顾左右而言他,轻描淡写地一晃而过。这种“回避或禁锢”的做法,反而加深了他们对爱情的兴趣,以及对爱情的涉足与尝试。这对中学生的健康的情感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的看法是,现代传媒及文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成熟早,高中生早恋也似乎成了一种风气。那么何不抓住这类课文来一个“借题发挥”正确引导呢?如果中学生走入社会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没有正确的爱情道德观,就很难正确对待爱情。因此,语文老师应转变教育思想,不视爱情问题为禁区,针对中学生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中学生小心踏入这片圣沽的土地。因而在上这一类课文时,我们不应回避爱情这个字眼,相反,要正视它。

二、教师应具备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

在中学生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尤其是爱情教育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它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它要求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更要具备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而博爱、宽阔、敏锐的心则涉及到一个教师的人品修养。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而不够稳定的,特别是在爱情方面,缺乏足够的自制力,他们对爱情既兴奋新奇又渴望获得更多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传授给他们合理的处理早恋的方法,同时他们也希望能与教师进行心与心的坦诚交流。如果教师在态度上稍为不注意,导致学生的心理需求被漠视或被拒绝时,后果将不堪设想,也许影响终生。所以教师在处理情感问题上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应保持一颗博爱、宽阔、敏锐的心,竭尽全力去理解学生,对学生的每一点健康的情感内省和表达给予充分肯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

三、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最好的方法。高中语文新教材所选爱情题材的作品基本上沿袭旧教材,没有做太多的删减。这类作品或歌颂爱情的纯沽与崇高,或传达相怜相思的情感,或赞颂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等等。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相知相许的痴情,《雨霖铃》中的不舍与忧思,《孔雀东南飞》中的真诚与挚爱,《边城》中的纯朴与自然等。教材中美好、纯洁的爱情正是他们内心深处萌发和向往的,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必要时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他们 2 的审美心理与行为动态,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许多同学在学完沈从文的《边城》后各抒己见,有人为翠翠的结局感到惋惜,有人为她的等待呐喊,有人为她的痴心感动„„无论哪种见解,他们都认为翠翠的故事中蕴涵着人类至真、至诚、至纯的人性美和情感美。

此外,我们应尽量挖掘教材中细节的东西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情感。例如,《孔雀东南飞》中有一句:“十七为君妇”,这是否意味着“早恋”早已有之,不足为奇?这一方面说明古人缺乏有关人生长发育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古代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伦理习惯造成的。今日心理科学告诉我们:由于营养和文化的共同作用,人的生理成熟年龄已经大大延迟。这一巨大的矛盾给教育造成了严峻的挑战。讳疾忌医,鸵鸟政策,当然不行;顺其自然,放任自流,更是不对。唯一的对策是,让学生在遥望爱情的中学时期受到爱的教育,作好爱的准备。这样既破除了爱的神秘感,部分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作好了爱的理论准备,为以后恋爱期进入真正的恋爱提高婚恋质量做了一件好事。

教材几乎以爱情闪光的一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现实生活中爱情不会只有光明的一面,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可以发现,在我们的周边,失败的婚姻数不胜数,近年来父母离异的学生比例日趋上升。作为与学生日常相处的教师,深刻体会到父母的分手、家庭的破裂对青少年成长的伤害。在他们没有选择地要承受家庭痛苦时,有谁真正想过,除了伤害,这些无辜的孩子还要承担些什么!当爱情和婚姻陷入困境时,我们又该作出一个怎样理性的抉择?这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加强爱情的责任感,这不仅是对学生的明天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更是对一代又一代的人负责。

四、走出课本,拓展阅读爱情文学

教学中,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因势利导,对学生加强爱情教育。我们还不妨走出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例如,阅读鲁迅先生的名篇《伤逝》,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子君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不顾一切非议和讥笑,勇敢地冲出家庭,但是她不知道个性解放不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单独解决,没有远大的理想,爱情也失去了瑰丽的色彩。并以此告诫学生,“不能只为了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鲁迅)。阅读林觉民的《与妻书》,分析其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豪气与爱妻念家的儿女情长的完美结合——“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乐牺 3 牲吾身与汝身之祸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让学生理解“无情未必真豪杰,丈夫亦是常人”的情感真谛。《牡丹亭》中“生而可以死,死而可以生”的至诚; 简·爱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追求;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生死相许等。在学习这些文学作品时,我们要尽量让学生受到感情的熏陶。

在语文教学中贯彻爱情教育,并不是鼓励学生过早涉足爱情,即早恋,恰恰相反,是为了防止学生早恋,让他们感受爱情的优美和崇高,欣赏爱情的高雅和低俗,知道如何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审美观与人生观,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妥善处理好学习、生活与爱情的关系,明白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为理想奋斗才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2006年6月24日

第二篇:将爱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将爱渗透于语文教学中

作者: 何丽莉(小学语文

四川广元小学语文五班)评论数/浏览数: 2 / 101 发表日期:

2010-12-18 19:53:22

爱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由于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只知道一味地索取爱,并未曾想过要回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爱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不仅学会感受爱,更重要的是懂得回报爱。

一、细心寻找:有关爱的教育的内容。

小学教材中所表现的爱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仔细去分析,不难发现有很多。如语文课本中《秋天的怀念》那位感人至深的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地震中的父与子》里用双手刨开儿子生命通道的父亲,这些都体现了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爱大,父爱、母爱的伟大。而《画杨桃》等课文中感受到的又是师生之爱,《她是我们的朋友》等课文中体现的又是朋友间的爱。

二、耐心引导:以培养学生爱的价值观。

1、学会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爱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是对赋予我们生命的上苍最好的报答;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爱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爱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平凡的爱;珍爱生命,就是要珍爱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神,就是要远离危险,远离违法犯罪活动。

2、勇于承担责任。在爱的教育中,还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爱,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忧心;感念祖国之爱,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爱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爱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取义,”是古人早已明白的道理。

三、用心摸索:爱的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1、理解爱的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爱,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明白要爱谁,为什么要爱,如我在教学中教《可贵的沉默》一课中的,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母爱的视频,其目的就是在学生心中播下字的种子,紧接着我抓住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进行仔细地观察,并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描述。然后将书本上的内容还原到课堂中,让孩子们亲身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结合自己生活中所做的与书中的孩子比比谁做的更好。在感受父母的爱时,有没有想到要去回报他们的爱。再抓重点词句进行文本感悟,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爱父母,关心他人。整个教学活动一直渗透着很强的生活气息,课堂中孩子们始终被爱牵伴着,时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时而又沉默不语,直到他们懂得给予爱不享受更快乐,更有意义时,脸上那天真的笑容再一次露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将爱渗透到情感体验中。没有情感体验的爱的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爱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适宜爱的教育的课文,大多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浓浓的爱。因此,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一是直接抒发情感的语段,体会到爱,虽表达方式不同,却都包含了同一个字——“爱”;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活动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感受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写山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

3、在诉说中表达。从文本入手,让学生在领悟爱的同时,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表达心声,主要方法有:

1、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如教学《可贵的沉默》,以“我对爸爸妈妈说„„”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说话,以表达他们的心声,这是传递爱的一种方式。

2、深入角色诉衷肠,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每年扫墓时,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什么?”

3、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穷人》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些什么?”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将爱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学生深入思维,让孩子们用心地体验爱的博大与深广,这样将更有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第三篇:将法制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心得体会

将法制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心得体会

刘铭芳

在法制越来越完善的今天,时时处处都充斥着法律的踪影。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把这种法制氛围带给我们可爱的孩子们,让他们知法、懂法、遵守法律,更要让他们懂得如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和身边的人的利益,不受到邪恶的侵害。孩子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让小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是势在必行的。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双丰收呢?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凭借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课文内容中的法制因素,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平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适当地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念。例如在教《珍珠鸟》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在对词句的品析中,我们可以感受作者的善良和对生命的关爱。教学进行到这里,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课文的德育任务。但我们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找出对学生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教育的渗透点。在这个美丽的地球上,不只是有我们人类,还生活着千千万万个不同的生命,他们都有他们生存的价值。我们人类只有善待生命、珍爱生命,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谐相处,我们的生命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通过引导,学生明白了,我们应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如果一味去掠夺,而不是去爱惜环境的话,我们的未来只会是一片灰暗。

二、直面交际,默默地改变学生的法制认知。

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小团体。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可以适

时地渗透法制教育。我经常引用学生身边的法律事件,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因为这些最能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和交流的热情。也最能让他们产生深刻地影响。例如直面惨不忍睹的交通肇事案件,特别是自己身边发生的小孩子横穿马路被车撞死的事件。看到那些血淋淋的图片,孩子们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他们会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慨,劝告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并纷纷表示,对于这样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制止不了的也应该立刻告诉老师或者其他们父母,采取措施严加管教。通过讨论交流,可以深化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这样他们就把他们的思维转向了对法制的认知上来。我发现,虽然孩子年龄小,但是老师只需要往深处引导一下,他们便会敞开自己的心灵,开动他们强有力的思维,去汲取更深层及的知识。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慢慢地提升学生的法制道德

教育素材在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色。我以周会、班队会为依托,积极组织了以“和动物交朋友”、“珍爱生命,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等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让学生积极收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的资料,开展讨论交流。通过广泛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接受一次次的法制教育。

此外,我积极组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上网搜集法制知识,看电视的法制节目等等途径,学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懂得了很多,也在诸多活动中,默默地提升了自己的法制道德。

四、联系生活,在写作教学中,规范自己的法制行为。

在语文写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在写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在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中,学生通过图片,看到了受害者的惨状,感受到了酒驾的危害。他们用自己虽然稚嫩却有力的手指,直斥交通肇事者的罪行。通过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总之,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我们能把握好进行法制教育的方 2

法、时机,那么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抵制精神污染,提升法制道德,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大家长期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配合、社会风气的好转和我们教师矢志不渝地寓法于教。这样,我们的孩子将来一定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璀璨明亮。

2013年5月

第四篇: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摘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承担的重任。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文质兼关的表现民族大团结的课文语文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并挖掘蕴含在文本中的民族团结的内涵。引领学生通过文章的字词句篇,感受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和谐氛围,从小接受民族大团结教育。

【关键词】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教育 语文教学

一、将民族团结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一)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严肃的内容

中华民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是经过长期交往融合形成的相互依存、多样统一的民族共同体。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也是一项内涵丰富政策性很强,具有一定敏感性的工作。2008年11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同发布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在新形势下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对维护和发展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二)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单一种族国家的爱国主义不同,必须要经过骨肉爱——乡土爱——民族爱——国家发展的四个层次,由此,我们必须要经过多个层次的情感经历,才能走向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爱,即在“祖国爱”与“乡土爱”两个层面之间有一个“民族爱”的层面,对于在校学生来说,还需要尽可能地多方面了解本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只有经历了对整个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才能真正达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层面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引导儿童达成“民族爱”的重要途径。

(三)国际上通过学校教育而培育国家统一意识的新趋势

世界各国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方面都是从学校教育抓起,从小学到高等教育都开民族文化课,要求各民族学生从小了解本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宗教信仰、语言及社会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国家的民族、宗教方面的法律和政策,培养各民族学生共同相处、交往的素质,并把各民族学生学会和睦相处作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基础,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本国多元文化的教育、交流进而形成国家统一。

(四)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族人口之间对流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内地和沿海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务工人员也在大幅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关系到国家的长久稳定与统一,关系到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内和各民族、外防渗透的重要武器。

二、将民族团结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形式

(一)把握教材,挖掘民族团结教育的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的素材,很多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各民族团结互助的关系。有的课文描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物产以及民风民俗,如《草原》中一碧千里、令人惊叹的奇丽美景、《雅鲁藏布大峡谷》中被誉为“西藏江南”的神奇景观、《海市》中沙漠戈壁特有的景象——旋风、海市蜃楼、丝路花雨,《五彩池》中昆仑山上五彩池的美丽景色、《葡萄沟》中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还有一些课文表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怀以及各民族情同手足的亲密关系,如《难忘的泼水节》、《无私的奉献》、《菩萨兵》、《亲人》等。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很好素材。

三、感受形象。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精神的感染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中促进民族团结的人物的形象,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自读课本第七册《无私的奉献》一文,讲述了党的好干部孔繁森同志离开年迈的母亲和体弱多病的妻子,两次进藏,历经十载,和藏族人民结下深情厚谊的故事。他收养了两名孤儿,向病人献血,给藏族群众看病,体现了高尚的情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反复阅读这篇课文,深刻体会课文的内涵,并查阅孔繁森的资料,了解他的感人事迹。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被孔繁森的奉献精神所感染,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中的一句话——“汉族和藏族拥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菩萨兵》一文记述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群众春耕,以实际行动得到藏族群众的信任和爱戴的故事。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笔者播放音乐,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朱德同志的话,如“怎么受得了呢?”“节气不等人啊!”“我们要尽心尽力,像种自己的地一样把藏胞的地种好”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朱德同志和他带领的红军战士急藏族群众之所急,想藏族群众之所想,关心藏族群众疾苦,是一支人民的军队。朱德和孔繁森一文中的“我”,都为民族团结作出了贡献,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各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描写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课文,这些课文反映了少数民族群众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聪明才智,如《草原》记述了作者老舍先生访问陈巴尔虎旗的公社,在草原上受到蒙古族群众热情接待的见闻,描写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感人情景,表现了蒙汉群众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作者始终围绕着“草原”二字着笔,一条线是写景,另一条线是写情,表现了民族团结之情,可谓情景交融。在教学时,把握这两条线,在引导学生感知情境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本文的点睛之笔,引导学生通过这句话深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了文中“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印象非常深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既领略了草原的美,也感受到各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五、课外延伸,让学生在语文活动课上受到民族团结教育

不同的不少数民族学生同校,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寓教于乐,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在语文活动课上开展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如开展讲祖国悠久的历史;讲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讲祖国灿烂的文化;讲各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开展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个民族舞蹈,画一幅民族风情画,讲一个民族英雄故事,看一部民族故事片,做一件民族工艺品等。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文体活动的德育功能,渗透了民族团结教育。组织学生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参观真教寺、清真寺等古迹,了解了回族的历史和宗教信仰,见证回族群众庆祝古尔邦节、开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的盛况。鼓励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民族团结的好人好事,并引导学生在说话课上把这些好人好事介绍给同学,把了解到的民族团结事迹表演出来,围绕“我能为增进各民族的团结做些什么”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促使学生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坚定的信念,从而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民族团结之花代代相传,永远开放。

六、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思考

(一)提升师资,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基本保障

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师资水平。由于该项教育政策性强,有一定的敏感性,学校宜采用教师“广泛参与、重点宣讲”的方式,由专职教师进行专题教育,从而确保教育的生动、鲜活、准确,充分保障教育的质量与成效。采用专职教师授课,也便于教师自身的再教育、再提高,确保思想与内容与时俱进,确保教学呈现方式的儿童化、现代化,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专题教育的实效。

(二)广集资源,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丰富内容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可用的资源,如语文、品德教材中的内容,如清真餐馆、朝鲜泡菜、维族葡萄干,或许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其他民族的儿童与家庭,等等,这些都是随处可见可用的资源。同样,我们许多教师和孩子也常常有机会走人民族地区,带回了许多民族风情浓郁的纪念品、纪念照和快乐的回忆,学校宜利用校刊、校园网等平台,充分整合与展示这些资料,不断丰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将“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整体提升民族团结的实效。

(三)因材施教,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多种形式

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教育形式宜活泼多样。千篇一律的说教、枯燥乏味的陈词滥调是无法引起儿童足够的注意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因材施教,设计、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将鲜明的教育与潜移默化的影响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五篇:将情感交流渗透于英语教学中论文

情感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感染和动力作用。教师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和教学双方的情感交流,从而使许多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出现障碍,抑制他们英语学习的信心。因此,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绪,培养学生健全的品格和个性,培养他们适时地运用情感策略是英语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要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贯穿于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进行情感渗透。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以情动人,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主要场所,每节课的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对课堂气氛起着决定性因素。首先,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面对学生,随时保持与学生的目光交流,用真情感染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能把教学以外的烦心事带到课堂上;其次,在上课时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不要急于去批评,要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最后,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尽量生动,幽默,抑扬顿挫,教师在课堂上的幽默语言不仅能够敲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调节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

二、重视师生交流,建立真诚、友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是一些期待着教师把他们当作“大人”的青少年,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是“小孩”,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他们,学生的期待就得不到满足。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形成教育效果的条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谈,并经常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注意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排忧解难。例如:学生思想上出现障碍,辅之以深入细致的心理疏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关注和体谅学生的情感,拉近师生距离,从而建立真诚、友好的师生关系。

三、把情感渗透在作业批改中

作业批改是师生交流的一个过程,是学生与教师沟通的一块园地。作业批改中的每一个符号、每一句评语都能渗透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得到启示。例如:书面作业或考试有点进步,就写上:I’mgoodforyoubecauseyouhavemadeprogress。Youaregreat。Comeonagain!等等。对作业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同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逐渐获得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下载将爱情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爱情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工匠精神渗透语文教学的思考

    将工匠精神渗透语文教学的思考 内容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不仅代表了人才培养方向,更是对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摆在中职教师......

    将生命教育贯穿于教育中

    将生命教育贯穿于“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课 [日期:2013-09-24] 来源: 作者:王晓虹 [字体:大 中 小] 一直都存在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生命意识淡薄,生命价值缺失,生命行为失范的现象。......

    教育渗透于生活点滴中

    全国家庭教育优秀案例征集评选 教育渗透于生活的点滴之中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生活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特别是对于孩子,只要留心,处处皆能学......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

    语文教学渗透

    数学教学渗透“五心”教育的心得体会 石门民族学校王波 数学教学是一门融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工具学科。中学数学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数学学科对提高学......

    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 作者:蒋 焰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第12期......

    德育管理—浅议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还应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

    德育管理—浅议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

    德育管理—浅议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还应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