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文化困境和对策

时间:2019-05-14 01:4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文化困境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文化困境和对策》。

第一篇: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文化困境和对策

中国管理咨询企业的文化困境及对策

贺昊(武汉铂特投资顾问)

摘要:中国管理咨询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开始步入发展瓶颈。一方面客户抱怨声不断,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形成这样困境的原因就是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与从西方引进的管理咨询业之间的不调和。文章从5个方面对这种不调和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关键词:管理咨询 文化 价值观

管理咨询业在中国发展已经超过了十年,却并没有迎来自己的春天,相反到似走入了某种困境之中。一方面是咨询效果的不理想。另一方面,是咨询市场在不断扩大。这两者的同时作用,就把中国的管理咨询企业逼入了一个进退失矩的窘境之中。

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中国管理咨询业缺少文化的支持是造成这样局面的关键。

管理咨询业率先在英美经济发达国家出现的,因此,不可避免地烙有这些国家文化的印记,并且,正是因为处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管理咨询业才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Hofstede认为各种文化在5个价值维度上微妙变化着,它们是: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避免、男性度、长期观还是短期观。②

1、个体主义下的重诚信与重契约。

管理咨询,作为一种服务,具有三种特有的性质,即:服务是由活动或一系列活动(而不是有形物)所构成的过程;服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顾客或多或少地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③这三种特质都需要参与管理咨询的双方重诚信和重契约,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即要充分表现出自我的个性,以加深了解,又要在不断地沟通与碰撞中协调一致,实现共同的目标,这就与个体主义的文化比较吻合。

Hofstede的研究发现,“在以个体主义为主线的英美文化中,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受到极大的尊重,并将其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 ②在这样的个体主义影响及相互影响下,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知识决定着自己的行为,这样做的结果,就会形成看重诚信与契约的社会氛围。而以集体主义为主线的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个体对集体的服从,贬抑自己来突出他人或群体”。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由于利益的获取和失去都不是单纯地与个人相关,每个人的责、权、利不清晰,诚信的缺失就很自然了。这样的文化,就导致了管理咨询业在中国:第一,咨询公司无法获取企业的真实情况;第二,企业对咨询公司的专业性报有强烈的质疑。第三,双方的目标不一致。由此,双方的合作肯定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2、权利的影响

管理咨询业的出现,更本质的原因是因为社会分工,也是英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缘由。分工与专业化的不断提高,必然是对分权以及平等沟通的呼唤。

根据Hofstede的调查,美国的PDI(权利距离指标)属中等权利距离。在这样的中等权利国家或文化环境中,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减少社会及工作单位中的不公平现象并推崇分权管理。这样的文化环境,几乎就是管理咨询追求的目标以及现在流行的管理思想。在高权利距离国家的中国,人们习惯于不平等,推崇集权管理。②根据贾玉新通过对中国人的调查统计表明,“尊卑上下,忠孝顺从”的权威主义思想在历史上的出现频率高达70,占所有传统观点的12.9%。④在这样的环境下,管理咨询企业所设计的解决方案不能得以执行就很正常了。

3、对不确定性的偏好。

企业对管理咨询的需求,其实就是对变革的需求,任何变革都会面临风险的,在安于现状还是大胆求变的选择中,对不确定性的偏好无疑会拓宽咨询业生存的空间。

根据Hofstede的调查,美国文化具有低不确定性避免的文化特征,中国文化属于高不确定性避免。所谓“不确定性避免”,就是一个社会对不确定的模糊场景的容忍程度,以及为避免这种不确定的场景而去提供稳定的工作和建立正式的制度的程度。处于低不确定性避免文化的人们往往具有对“不轻易满足于现状,敢于冒险”的价值取向。而处于高不确定性避免文化的人们,则容易满足与现状,不爱冒险。④在偏好冒险的美国,企业员工会欢迎管理咨询企业的进驻,因为这意味着对现状的改变。而在中国,出于对不确定性的规避,企业员工对管理咨询企业的到来基本持消极回避的态度,即便因为工作需要也都会采取中庸策略,尽量使自己远离变革。甚至还会散布一些谣言,对咨询公司的工作产生阻碍。

4、对性别角色的认识

对变革的回避,就是安于现状,就是不思进取。在这样的氛围下,管理咨询又怎么可能靠鼓动变革来收获信任呢?

所谓男性度是指一个性别角色区分非常清楚的社会。处于高男性度文化的人们,无论男女都有极强的进取心,都有努力工作和注重物质成功的价值取向。处于低男性度文化的人们都很谦虚、温柔,不具备进取心,特别注重生活质量。美国属于高男性度的国家,中国属于低男性度的国家。这一点和上一点结合起来,就使得中国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的变革以及变革带来的好处并不十分感兴趣,管理咨询缺少了员工的支持,即便有高层领导的帮助,仍然是不可能取得成动的。④④

5、长期视角

中国企业在采购管理咨询服务时,是比较急功近利的,都报有立竿见影的想法。这也使得咨询企业比较看重一些所谓技巧的展示而忽略了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所谓“管理无小事,润物细无声”就说明了管理是一个精细化、长期化的工作,短期见效其实是害了双方。

二、如何应对呢?

1、建立与本国文化相适应的管理理论。

中国的管理理论研究人员以及企业实际管理人员,应该把握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结合传统的中国理论和文化底蕴,创造出合乎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这样才会真正迎来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春天。

2、市场细分,厘清目标

中国管理咨询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是:进行市场细分;厘清客户真正需要实现的目标。

⑴、市场细分。

应该说西方管理理论在对事件的管理上是比较有效率的。因此,存在客观衡量管理咨询效果的制造业(涵盖了电子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非金属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物流业等是管理咨询企业的主攻目标。考虑到中国现有经济格局,东南沿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是管理咨询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最多的地域。

⑵、厘清客户真实目标。

很多管理制度已经相当规范的企业仍然在需求管理咨询公司的帮助,绝对不会是或者不仅仅是对所谓先进的管理方法的渴望,更多的时候是陷入了中国所谓利益链或利益网中疲惫不堪,采购咨询服务无非是借助客观的第三方来平衡相关各方的利益。

3、提高专业化分工程度。

这个选项不是很容易能够实现的。然而,事实是一面镜子,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其实也是专业化分工程度高的地区,同时也是采购管理咨询服务最多的地区。管理咨询企业应该明白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专业化分工,除了中国经济自身发展在推动分工以外,应该在每一次的管理咨询服务中宣传,宣讲分工的优越性。这是管理咨询企业的使命,也是管理咨询企业生存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⑴ Geert Hofstede.Motivation,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 Do American Theories Apply Abroad? [C].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⑵克里斯廷•格罗鲁斯.韩经纶等译.服务管理与营销(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⑶贾玉新.跨文化交际[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第二篇:浅谈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困境及对策

论文摘要:在新的世纪到来之际,人口过多仍是我国首要的问题,尽管计生政策在人口数量的控制上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为21世纪的中国甚至世界解除了一颗最大的“人口炸弹”,但对人口数量长达30多年的人为干预,已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困境与危机。为了走出困境,中国政府已超越单纯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思路,开始着手制定21世纪中国人口战略。困境

1.1 30年国策,成效显著,困境渐显 建国之初,在“英雄母亲”、“人多力量大”等观念的灌输下,大陆年均人口增长率一路飙升,甚至曾达到罕见的2.5%,8年内增长1亿人。1971年,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中央开始正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晚、稀、少”的具体政策,1980年,面对接近10亿的人口数量,中央发布了著名的“9.25公开信”,正式提出“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1984年,被称为“7号文件”的《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一度尝试进行政策微调,适度放开了二胎及多胎的生育条件。然而1990年人口普查大陆11亿人口的数字震惊了高层,1991年中央发布“9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要求全国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实施严厉的“一票否决制”。由此,大陆再度确立了刚性的生育政策,具体实施多依赖行政力量对违反计划生育者进行处罚。

严格的生育政策显示出了巨大的成效,有统计称,“1971-1998年间,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全国少生了

3.38亿人,为家庭以及国家节省了74000亿元抚养费。”但是对人口数量30年的人为干预,使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出来。“一胎制”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加上某些地方上的政策执行不当,导致超生游击队、暴力执法、人员死伤、上访、倾家荡产……不仅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痛苦,也令当地干群关系、党群关系趋于紧张甚至对立。在有些地区,下乡的计生干部甚至需要警力配合,否则根本无法进村或出来。针对强制进行的经济处罚,一些超生妇女本身就经济困难,再对她们进行经济处罚,她们的处境就更糟,母婴得不到良好的营养。另一方面,人口政策从松到紧的遽变,无可避免地带来一场随时间推移越来越严重的困境:性别比例失调,老龄化社会的抚养压力,国民经济发展后劲堪忧……而这一困境将覆盖城乡所有人群。

1.2 4000万光棍是谁惹的祸 据官方最新透露的信息称,大陆现在男女出生性别比高达117:100,即每出生100个女孩的同时会有117个男孩出生,在海南省,这个数字甚至达到135:100。而根据人口发展的规律,要保持人口的性别平衡,这个比例应该在105:100左右。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意味着在2020年,大陆将会有4000万男性找不到配偶,成为“光棍”。

男性比例过高,除了会造成婚姻压力外,还会加剧性犯罪、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等现象的出现,并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有观点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陆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对此,国家人口计生委高官纷纷在公开场合进行辩驳,认为这一现象与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以韩国尽管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人口出生性别比也曾达到过116:100为证,说明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儒文化国家重男轻女、姓氏沿袭的文化传统。“但是在过去,老百姓生男孩的愿望可以通过多生来实现,”大陆某学者指出,“实行计划生育,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后,他们会更多的选择通过流引产,只生一个男孩。韩国虽然也出现过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但是那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我们这里面政策的客观因素更多一些。”1.3 从人多力量大到老龄化问题严重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新出生的人口和老龄人口比例都很低,整个社会的抚养负担降低,且劳动力供给充足,这就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机会。但是,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依照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陈友军说,"这是我们厉行了30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回报,但是当今天庞大的青壮劳动力进入老年后,就会变成巨大的压力。据劳动保障部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大陆几近3/4的劳动者没有养老金,在农村,公共养老金制度覆盖的比例仅为11%,多数人完全依靠沿袭了几千年的家庭赡养方式,几乎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中国人口战略走势

显然,仅仅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无力帮助中国走出现有困境。2003年3月,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求从人口战略高度综合研究人口问题。人口生产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人生出来,就不能回去,所以政策的修改,要慎之又慎。但是,肯定可以确定的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工作方式是一定要改革的。在计生委任政策法规司司长的于学军的预想中,计生工作方式有四个阶段:以处罚为主;奖罚并重;以奖励为主;不奖不罚。于说,最终的目标是人口问题变成个人行为,政府不干涉,就像现在的发达国家一样。对策

人口控制的基本矛盾,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因为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对人口数量的增长要求不一致,于是才制定生育政策限制群众的生育意愿,从而形成了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扭转失误,使今后的人口控制走上科学的道路。

3.1 提高育龄群众素质,降低人口风险。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多子多福,子多势重”的思想积疾难医,仅靠一代人、二代人难以转变,所以我们要从青少年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接受先进的思想教育,耳闻目染计划生育对自身和社会的作用,抛弃父辈们落后的生育观。从而逐步实现群众对自身生活行为的自觉控制。同时,我们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降低人口生育风险和非生育风险。如随着“生命周期”的展开,我国最早一批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新生代”已步入成家立业的阶段,同时他们的父母也开始步入老年。独生子女家庭,双女家庭的风险问题及后顾之忧以及其他计生家庭的养老保障问题。如不解决好这些问题,那么实行计划生育的先行群体就可能成为农村中一个不断扩大的困难群体和新的不稳定因素。

3.2 抓好队伍建设,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首先要抓好三项落实。一是要抓好计生网络的落实;二是要抓好日常计生工作的落实,重点抓好宣传教育,知情选择和避孕节育措施落实;三是要抓好工资报酬的落实,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3.3 发挥部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计生、公安、卫生、民政、劳动等部门各司其职又互有关联,如能实现五者联网,互通信息,整合人口资源,共同建立统一的,各部门共享的全市人口资源信息库,那么就能及时发现育龄人群的流动情况,婚育信息,及时识破个别无诚信人员的瞒骗,避免结婚、出生的漏报,从而更好地为育龄群众服务。

3.4 针对流动人口,出台地方性法规,尤其对中止计划外怀孕要有具体、实用、有力度、可操作性强的条款。

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曾指出,50多年来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曲折、悲壮、辉煌的历史。中国人口众多,对社会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是今天人们的共识。而中国人口的巨大增长,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新的世纪,当我们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回顾历史,总结经验,要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事业的深入开展,就必须立足实际,正视现状,找准症结,综合治理。

第三篇:中国农民工住房困境和对策

中国农民工住房困境和对策

顾建发

根据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有6.66亿,占总人口的49.68%。在6.66亿的城镇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96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3万人。也就是说:6.66亿城市人口中,包含2.61亿的流动人口。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而这2.61亿的流动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余下的2.21亿流动人口基本上都是农民工。

所谓农民工是指:拥有农村户籍而在城市打工的人员,包括大中专院校毕业后户口在农村而在城市工作的中高学历人员。农民工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干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工作,工作时间最长,获得报酬最低。从事行业主要是:体力要求较高的房地建筑工、城市清洁和环境保护的操作工种、绿化养护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钟点工或保姆、厨师、服务员、电子厂和服装加工厂的简单直接生产者等工种。在城市,他们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被限制和禁止从事某些职业,根本没有享受任何基本的国民待遇和子女接受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利。

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未来20年我国还将有4亿左右农村劳动力进入

城镇,加上现有的农民工,会有上亿个家庭在城市居住。因此,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任务的核心问题,而且也是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让农民工在城市有稳定住所,实现稳定生活,满足这些人的消费也会创造巨大的内需。据研究,如果每年有1000万农民工及其家庭成员实现市民化,完整享受城镇居民的公共服务,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的核心问题,而居住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关键,是市民化的基础。安居才能乐业,农民工住房问题不解决,我国的城市化就不会是真正的城市化。因此,农民工住房问题,关乎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的成败。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群体。如果能在城市定居,将大大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也有利于城市住房建设和管理。

一、农民工住房之困

当前,农民工住房问题成为就业之外的最大问题。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快速增长,在城市居住时间的增加,市民化意愿的增强,农民工住房问题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6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多渠道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保证农民工居住场所符合基本的卫生和安全条件;2007年出台的《国务院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农民工作为城市中其他住房困难群体;2007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提出用工单位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责任主体。这些文件初步明确了农民工住房政策的基本方向。一些地方也积极破解农民工住房难题,主要做法包括建立农民工公寓(农民工经济租用房),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农民工购房给予财税支持等。但总的来看,农民工住房既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民工住房现状

由于农民工身份低下,没有正常的城市居住权,因而只能享有条件较差的临时“栖身权”。他们在城市住房的主要类型为单位宿舍、工棚和租赁房三类。

一是由雇主或雇佣单位免费提供住房,主要是单位宿舍。一般分布在加工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其中,加工制造业往往是流水线连续分班作业,有时需要延长工作时间,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效率,有些雇主或单位为工人在厂区内或附近提供集体宿舍;在一般的传统服务行业,如餐饮、理发、娱乐业等,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或在附近的出租屋集体租住。

二是由雇主或雇佣单位建造工棚免费提供给农民工居住。建筑业是按项目集中施工,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工期时间紧,大部分是由施工单位在施工地提供工棚,就近居住。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表明,从全国来看,由雇主或雇佣单位提供住房的占51.8%,是农民工居住的主要形式,其中由雇主或单位提供宿舍的占33.9%,在工地或工棚居住的占10.3%,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7.6%1。此外,家庭保姆、护工等因为要照顾小孩、老人、病人等,一般来说雇主也就不得不让农民工住到自己家里。

三是租赁住房。大部分进城农民工在雇主或单位不提供住宿、不提供住房补贴,不能享受城镇保障性住房,又买不起商品房的情况下,只能自己租赁住房。但多数城市房租水平大大超过农民工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多数农民工只能寻求非正规租赁渠道,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或者城市地下室、临建房和简易房等条件较差的住房。

由此可见,目前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条件是很差的。除雇主或雇佣单位提供住房的占51.8%之外,15.7%的农民工与别人合伙租房,17.1%是独自租房,另外11.3%农民工租借的住房多分布在城乡接合部,基础设施较差,供水、供暖、供气、卫生厕所等生活设施不配套。没有固定居所、生活空间拥挤和没有相应的配 1国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套设施是目前多数城市农民工居住的普遍情况。根据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没有厨房的家庭占15.1%,没有自来水的占7.4%,没有淋浴设施占27.2%,没有卫生设施占17.4%2。这些家庭几乎都是农民工家庭。

2、农民工住房之困

困难一:农民工收入低无力买房。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资料:2010年,农民工月均收入达1690元,比2005年的875元增长近一倍3。尽管如此,农民工月均消费支出500--600元左右,月净收入仅仅1000元多一点,而且这部分钱还要养家糊口,除此之外全年剩余不会超过10000元,按全国商品房2010年平均价格4724元/平方米计算,只能买2.12平方米。如此低的收入能力在目前的这种房价下,想在城市买房基本上不可能。

困难二:农民工被排除在住房保障之外。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把农民工排除在住房保障之外。在许多低收入居民住房都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城市政府无暇顾及农民工住房。

困难三:不允许简易住房存在加大了居住成本。福利房或经济适用房的排他性和商品房市场的外部性,把广大农民工排除在主流制度之外,实际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或城市化阶段,或多或少地存在贫民窟现象。在中国城市中,贫民窟是绝不容许的。因此,大大增加农民工居住成本。

3、“群租房”之困

由于农民工自己无力购买商品房,又没有资格享受住房保障,也不能自己搭建简易住房,只能租赁便宜的住房。因此,群租房就有大量的市场。

所谓“群租”就是将一间住宅通过改变房屋结构和平面布局,把房间分割改建成若干小间分别按间出租或按床位出租。由于租金较低,因此“群租房”不仅受到一些低收入上班族的欢迎,而且还受到一些刚刚从大学毕业的“准白领”以 23 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手册

2011年2月14日《人民日报》

及单身省钱省时族的青睐。

“群租房”并非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独有,在房价较高的二、三线城市普遍存在。不仅在市中心的高档公寓大量出现,而且在众多城乡结合部的“城中村”普及。

“群租房”的租赁方式虽然解决了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但是其居住生活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也对租赁房屋左邻右舍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而引发的纠纷数量持续上升。因此,各个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也曾尝试过立法规范、集中整治等方法,通过规定租户数量、人均承租面积、居住房屋分割整治这一问题。2011年2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办法》第八条规定:出租住房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得出租供人员居住。这个规定从法律上封杀了“群租房”的生存空间。然而,上述努力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光是出台政策控制群租房的面积,可能会使一部分人失去相对稳定的低成本居所。如果强行取缔群租,可能出现两个结果:一个是“群租房”转入“地下”,这样相关管理工作更难、更复杂。另一个是在大城市中,低职位的劳动力根本找不到,“民工荒”的矛盾更加突出。

4、“城中村”之困

“城中村”的问题不亚于“群租房”。“城中村”问题在全国更普遍、更复杂。众所周知,目前全国各地城中村基本是“外来人口”租住的贫民区,原居民多是收租者,并不在此居住,“改造城中村”涉及的最大的利益相关群体并不是他们,而是为数比他们多得多、也弱势得多的外地农民工。如今,“改造城中村”相对较多的考虑原居民的利益,“清理城中村”基本上就是对外地农民工的驱逐,而

且没有任何补偿。

因此,农民工住房问题是城市化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

二、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若干思考

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解决,关乎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无论从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短期内城市建设以及社会和谐的角度讲,都需要尽快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尤其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对农村的认同和归宿感;与他们的父辈有着不一样的追求,他们出来打工,并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挣口饭吃,他们更希望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而他们也确实有着较之父辈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技术,这或许能帮助他们更接近理想。,而面对他们长久生活的都市,他们渴求融入其中,渴望获得更多。在城里安个家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

(一)现有农民工住房解决模式

当前,各地对如何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初步获得了一些经验,概括而言,其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种。

1、利用空置和烂尾楼改造为“棒棒公寓”的“重庆模式”,以重庆市为代表。“重庆模式”主要做法是把分散在城市中的大量空置和闲置楼房以及烂尾楼改造为供农民工居住的“阳光公寓”。重庆是我国较早探索解决农民工城镇住房的省市之一,早在1997年就开始尝试把城市空置和闲置楼房以及城市烂尾楼改造为农民公寓。农民公寓内设有保安室,实行严格的安全管理,配备有公用厨房、厕所和洗澡间,接通了天然气和闭路电视,设有活动室。

2、利用城乡结合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农民公寓的“长沙模式”。

“长沙模式”是政府的“民心工程”,以长沙市为代表。主要是利用城乡结合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农民公寓,农民公寓为花园小区,以公寓式集体宿舍为主,适当配备一些小面积成套住宅,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3、利用工业园区用地集中兴建农民公寓的“上海模式”。

“上海模式”是以上海嘉定马陆镇和闵行莘庄镇及松江新桥镇为代表。主要做法是选取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把工业园区内企业为员工建房的土地统一起来,集中建造公寓式集体宿舍——民工公寓,实行产城融合。公寓里设有员工食堂、储蓄所、邮政所、医务站、小型超市或小卖部、警务站等设施。

4、多渠道、多途径构建农民工集居点的“苏南模式”,以苏州、无锡等地为代表。

“苏南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力量,多渠道、多途径构建农民工集居点。苏南地区各级政府把农民工住房问题作为重要问题来抓,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按照集中居住、就近上班、贴心服务等原则来解决农民工的居住问题。主要采用三种方式:一是让用农民工较多的企业自己兴建员工集体宿舍;二是政府投入建造规模化、标准化的农民工集居点;三是农村集体利用集体土地建设农民工居住点。无论那种方式兴建的农民工聚居点,大多配有休闲娱乐场所,有比较齐全的配套设施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5、把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范围的“湖州模式”,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代表。“湖州模式”主要做法是把农民工纳入到住房公积金范围之内。2003年湖州市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降低了建立住房公积金账户的门槛,把非公有制企业的农民工纳入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体系中,只需要单位和个人每个月各交纳66元。正常交费6个月后,即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如果夫妻双方都在湖州工作,都缴存公积金,最高可贷20万元。

6、把优秀农民工纳入经济适用房范畴的“南通模式”,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代表。

“南通模式”主要做法是在市区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的优秀农民工、在市区工作且在市区连续缴纳社会保险10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经济适用房申购

范围。南通将每年从市区经济适用住房总量中按15%的比例,作为外来农民工的经济适用住房房源,长期接受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申请。

在以上六种模式中:重庆、上海、苏南的做法在实施效果和覆盖范围两者兼顾,得到较好的评价。

(二)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思路

农民工住房问题不解决,我国城市化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而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涉及巨额资金和一系列复杂社会管理问题。

1、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首先是城市规划中必须予以考虑。其次,城中村改造是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城中村改造,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在城市居住,缓解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的住房困难。第三,鼓励利用闲置厂房、仓库等改建适合农民工居住的房屋。

2、要研究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长期政策

这包括公积金政策、廉租房政策、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政策等,通过这些政策的调整,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市住房政策范围通盘考虑。例如,在一些大中城市实行“梯度居住证”,3年5年是一个档次,8年10年又是一个档次。

3、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要注意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方面解决。要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逐步解决,当前最迫切的是为农民工提供具备基本人居条件的住所。在解决农民工住房的具体操作中,要充分考虑农民工地域分布特点以及经济承受能力,避免不切实际的建设造成住房闲置。

4、放开农村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在中国现有土地制度框架下,中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村集体土地只能

限于耕种或村庄内公共建设,不能抵押和买卖。而恰恰在城市郊区,有大量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应该允许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建设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就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居住问题。尽管国土部、住建部两部委同意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公租房,但是,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必须在法律政策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解决途径

从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农民工自身条件来看,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民工住房必须做到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相区别。

从短期目标来看:实行以公共租赁房为主,其他住房为辅的住房模式。当前我国农民工城镇住房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房租太高、住房条件和环境较差、安全没有保障等,影响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造成了部分地区的民工荒。针对当前我国城市较为紧缺的公共资源、公共服务以及房屋和土地等问题,考虑到农民工进城打工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比农村更高的收入,并且在农村有自己的住房和土地等现实,应优先选择“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和“苏南模式”,在方便农民工上班和生活的地方兴建廉价农民公寓,改善农民工租住住房的条件,让农民工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和舒适。同时有条件的中小城市可以适当放宽城市户籍制度,根据农民工自身情况,让那些收入、文化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农民工进入经济适用房市场,为他们提供买得起的经济适用房,利用附着在户籍上的福利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和子女上学等问题,让他们安心在城市工作。

从长期目标来看:实行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其他住房为辅的模式。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农民工城镇住房解决模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农民工城镇住房的供应模式将由以廉租房为主、经济适用房为辅的模式改变为以经济适用房为主、廉租房为辅的模式,这种改变适应

了中国人安居乐业和“家”的观念,在城里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产权房,成为城市的主人,也将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将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为所在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在中小城市放开城市户籍的限制,为农民工建立住房公积金,降低农民工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条件,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其次为农民工提供价位和面积合适的经济适用房,让他们买得起房,享受到他们参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给他们的好处,实现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由于大城市人口多、房价贵、生活成本高,受收入的限制,农民工在大城市购房难度很大,改善居住条件、便宜租房是他们的最大愿望。在大城市,农民工数量较多,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形态。虽然农民工遍及城市的各个角落,但又相对集中居住在工地工棚、集体宿舍、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地区。大城市政府的政策应重点保障这些区域农民工的居住安全,帮助他们改善居住环境,避免贫民窟现象和公共危机的出现。中小城市相对房价较低,生活成本也低,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城镇住房保障政策应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农民工全面开放。地方政府应将农民工的住房需求纳入中小城市和城镇的住房保障规划,中央和省级的住房保障补助资金相应配套支持。具体而言:

第一,建设农民工公共租赁住房。可以制定专门的“先租后买”的住房政策。政府和租房的农民工持有共有产权,锁定房价上涨风险,农民工先期可以租房,按能力逐步购回全部产权,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长期定居。这对新生代农民工有特别吸引力。

第二,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有条件的城市和单位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体系,允许住房公积金用于农民工购买或租赁自住住房。上海等城市已经开始实施。

第三,建立产城融合的农民工住宅小区。在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周边建立相应

配套的生活园区,实现产城融合。

第四,建设农民工宿舍。在大型的建筑业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吸纳了大量了农民工就业。城市政府可通过土地、税收等政策鼓励用工量大的企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为农民工建集体宿舍。

第五,城中村改造必须考虑农民工的住房。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农民工聚居地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公共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大力度推动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向城外延伸,增加商业配套设施,为农民工的出行和生活提供便利。

第六,开发建设微小农民工住房。目前万科等标杆房地产企业,正在研究微小商品住房建设,最小一个单元仅15平方米。根据这一思路,在城乡结合部、在城中村改造中,开发建设微小农民工住房,可以极大提高农民工的居住质量,并以此来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

参考书目:

上海市第六次人口办公室 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手册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沈开艳《2011上海经济蓝皮书》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 2011年第1版

第四篇:中国咨询业20多种盈利模式

中国咨询业20多种盈利模式

咨询业盈利模式的问题,就是选择什么样模式挣钱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产品赚钱,这个盈利模式其它行业的老板也可以参考学习。这完全是一个盈利模式的概念,不代表任何道德的评价,如果有对他们的这种成果的褒贬,也完全是从盈利的角度,研究他们能不能挣钱、为什么赚钱,至于受不受欢迎、是不是有争议暂时不是我们这里研究的课题,如有不同意见,也仅供参考。

咨询业在中国的发展有十多年了,我们讲中国咨询行业的管理模式和盈利方式之前,先来概括咨询行业的基本趋势,我认为管理咨询行业至少包括管理咨询和管理培训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一对孪生兄弟,我们先看培训业的赢利模式。

我将咨询业的管理培训暂时简单分了十三种盈利模式,也可能有15种:

1、宗教定位——卖信仰:教练技术与人生导师模式。代表:深圳汇才

2、会员定位——卖健身:会员学习卡模式。代表:深圳聚成3、文凭定位——卖公章:资格证书模式。代表:职业经理人认证

4、娱乐定位——卖游戏:游戏拓展模式人。代表:北京人众人

5、旅游模式——卖名企:现场考察模式。代表:深圳济智慧

6、演出定位——卖包装:激励表演模式。代表:陈安之

7、百货定位——卖白菜:音像出版模式。代表:深圳梦工厂、北京时代光华

8、形象定位——卖 魅力:个人魅力模式。代表:曾仕强、余世维

9、关系模式——卖热闹:论坛俱乐部模式。代表:广州益策

10、洋务定位——卖老外:洋买办模式。代表:深圳麦肯特、北京极速动力

11、高校定位——卖招牌:高校MBA研修班模式。清华、北大、中大等

12、行商定位——卖老师:内训模式。代表:深圳竞越、问鼎

13、网络定位——卖信息:网站模式。代表:中华企管网、中人网等

第一种叫传教式定位,就是把管理思想作为一种类似宗教的信仰或理念传播过给他的学员,改变学员的心智模式,这种模式的代表是汇才公司,卖的是信仰,据说每年有上亿的销售,它盈利的模式是非常成功的,汇才的培训分三个阶段,两万多块,有很多企业很崇拜他,也有报纸写了不少批判的文章,质疑他到底是培训,还是传销或者宗教。

第二种是会员卡模式,会员卡模式是03年兴起的非常代表的成功模式,他的代表是深圳的聚成公司。聚成公司通过会员卡模式一年为每家企业提供一百人次,或者三百人次的培训服务,以每年收取卡费两万为例,他卖一千张卡就是两千万,具体数额不详。聚成公司的培训,每一场都八百上千人的规模,发展非常快。但是他的问题在于预收费,要把握好现金流,用好未来的钱,否则有出现资金链风险的可能。

第三种是文凭定位,那就是“卖公章”,他们的优势是有证书,当然也有培训,重点是在证书,像很多的认证、资格证书。发证书也是很流行,职业经理认证、商业经理人、企业培训师等认证推广都非常成功。

第四种是娱乐定位,就像卖游戏。这里代表是人众人,通过户外拓展赚钱。它的优点是比较刺激有一点挑战,缺点是只能玩一次就没新鲜感了,他面临产品创新的问题。

第五种是旅游模式,就是卖名企,像海尔考察、格兰仕考察、温州考察等,这个深圳的济智慧公司做得不错,效益也不错,影响也不错,问题是需要有新的卖点与企业来考察,不要全放一个篮子里。

第六种就是演出定位,就是卖包装,最有代表性的是陈安之,我觉得陈安之实际上更象一个小品演员,他的舞台效果有时比春节晚会的还好。这个年代,把培训当培训卖是不会挣钱,只能把培训当成我们客户需要的某一种产品或服务卖才会盈利。卖包装这个有意思,你去看陈安之原来的照片什么样子,包装一下现在什么样子,完全是演出的定位。台湾一位教授说了句笑话:讲成功学,老师永远成功,学生永远不成功。虽然有些偏颇,但也指出了成功学的局限性。虽然我们不可否认它的积极作用,能给人一些激励,但是问题在于激励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提高自身实力才是根本。所以他未来的的市场取决于是否加入一些更务实的元素。

第七百货定位,就是把培训做成超市的萝卜白菜的来卖,当成保健品来卖。这里代表就是梦工场的王阳,专门卖陈安之的光盘,很快发展起来了。卖白菜,梦工场值得赞扬,王阳原来做一个产品叫排毒养颜胶囊,开始没做做得非常成功,后来用卖保健品的方式卖培训就成功了。

第八是形象定位,卖个人的魅力、名师的品牌,象余世维就是这样。余世维的培训有几次做到一千多人的规模,市场影响力是比较大的,个人魅力力量是巨大的,但是盛名之下未来面临的是产品创新的问题。

第九是关系模式,卖热闹,像广州的益策公司,主办的南中国人资源俱乐部、营销俱乐部,采取的会员俱乐部的形式,汇聚了一大批知名专家与包括宝洁、可口可乐等上千家知名企业,每次都比较热闹,每年的收入据说也不菲,同时该模式结合会员卡模式,推广效果也不错。第十是洋务的定位,卖老外,卖外脑,就是卖外国人的脑袋。像极速动力公司,麦肯特公司、像上次做韦尔奇的公司都是这一类,但是这个可复制性非常差。有人说了一句笑话:大家听了韦尔奇有没有收获,有收获,收获就是现在听老外的的话暂时还不能。

第十一是高校定位,就是依托一些高校做一些EMBA研修班,这种做法也是非常成功。就是卖招牌,很多依托北大清华的MBA研修班都发了财,比如中大方略等,依托高校也是一个办法,招牌现在也很重要。在长春工业大学有个汇才教育学院,该院在沈阳、哈尔滨、济南都有分部,聘请国内著名讲师授课,毕业发外国MBA文凭,学费三万多,办的不错。第十二种是行商定位,就是上门卖老师,象竞越、问鼎属于这一类,以内训为主要业务来源,也是一条很稳定的发展道路。

第十三种就是网络定位,卖信息,象中华企管网、中人网等。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传统的咨询方式不一一赘述。

下面再简要介绍一下咨询公司的赢利模式,我将咨询业暂时简单分了十种盈利模式:

1、国际化定位——卖来头:外企模式。代表:麦肯锡、毕博、盖洛普

2、名校定位——卖背景:学院派模式。代表:北大纵横、和君创业、华夏基石

3、武林定位——卖老板:策划人模式。代表:朱玉童、叶茂中、孔繁任、王克

4、名门定位——卖东家:名企下海模式。代表:胡红卫、张志学、张建国

5、江湖定位——卖绝活:个人英雄模式。代表:姜汝祥、宋新宇

6、桃源定位——卖偏门:联合创业模式。代表:欧顾得、香港天高、威肯、蓝凌

7、水浒定位——卖人头:合伙人模式。代表:正略钧策

8、夫妻定位——卖传媒:媒体合作捆绑模式。代表:基业常青

9、政府定位——卖背景:脑库模式。代表:综合开发研究院

10、九千定位——卖苦力:认证模式。代表:业务流程 南晟德

第一是国际化定位,主要是一些外企,凭借雄厚的实力与经验、品牌声誉获得一些大的客户资源,包括 IBM 这样的咨询业巨头,我本人不是太了解,不多谈。

第二是名校定位,比如北大纵横,和君创业、华夏基石、成伟顾问等,创办人都有一定的名校背景买这些机构凭借良好的学院背景与平台大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其三是武林定位,卖老板。这里代表人物有叶茂中、王克等,他们凭借自己多年在咨询业打拼的地位,在某一些领域占据绝对的市场优势。

其四是名门定位,卖东家,名企下海模式。这里面像胡红卫、张建国都是华为出来的。理光公司的副总经理,在日本人企业中国人做到最高层的管理专家刘承元,都有自己的核心优势和竞争力,他创办的威肯顾问也发展的很不错。

其五是江湖定位,卖绝活,宋新宇从德国回来带了一套战略卖了好几年,非常受欢迎,最近又推出了新的关联产品。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比如香港的天高公司做服务业顾问做的非常好,你跟他们谈了以后没有人选择第二家。高档酒楼他们做的非常专业,后来王建业从中分离出来成立优智顾问,虽然规模不大,但一成立就接到了成龙大哥的单,他们的八大步骤完全成为你服务的标准。他们做的非常细。麦当劳、柯达都选择和他们合作。

其六是桃源定位,就是几个人合伙起来,大家整合起来,像深圳欧顾得专门做全球通的呼叫中心的顾问服务。合作非常愉快,同领域无出其右。

其七是水浒定位,卖人头。合伙人的模式,像正略钧策。它是一种小老板大经理的模式,老板并不是很突出,但是很突出他的经理层,很大、很强、很多。

其八就是夫妻定位,就是和媒体捆绑,或与协会捆绑,我了解长沙基业常青和湖南经视MBA大讲堂的合作就非常成功。还有比如北京的智联招聘与央视也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媒体与咨询公司各取所需。

其九就是政府定位,卖背景。就是给政府做咨询,象综合开发研究院即中国脑库侧重于政府咨询。国务院等部位下属也有很多这类的机构。凭借其独特地位与资源,日子大多过得不错。

其十是认证定位,卖苦力。认证在一些地方有点滥了,成功的模式是一种流程服务,第一个流程打电话,三五十个电话营销员天天打电话,对客户进行扫描,五千个电话扫描最后有五百个有希望的,第二流程业务经理跟进、剩下五十个有诚意的,第三流程顾问去签单,第四流程项目小组跟进。这一套也不错,前几年认证公司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有一定积累,初具规模,有的已经有相当实力。但是现在的顾问认证行业,价格很低,很多企业确实是在卖苦力,确实比较辛苦。

总结:

和国外的咨询业相比,我国咨询业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世界各国咨询业的产值平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发达国家达到2—3%。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8.9万亿元,咨询业的营业额却只有近100亿元,咨询业占的比例仅有0.11%,到目前应该有所增长但差距必然还很明显,近20年来,世界咨询市场增长迅猛,年均增长为12%,2001年全球咨询市场规模达到1140亿美元。我国咨询市场规模近几年也在迅速扩张,营业额从1996年的21.85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302亿元,5年间增长了13倍,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我国快速发展的电信产业。2001年后增长更快。在咨询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咨询业象传统企业一样,同样也面临变革的动力与压力:

其一:企业对咨询的效果也越来越关注,对效果的评估也从感性阶段上升到了理性阶段,科学的数据与严谨客观的调查成为了评估的主要依据。据一些客户反映,凡是咨询企业在诚信方面体现了较高的职业水准,一般只接受经验及能力所胜任的顾问合同,宣传咨询服务不弄虚作假,对待客户以诚相待、充满自信、实事求是;对客户的情况及客户协议保密情况均体现较高职业操守。特别是在使用客户内部信息、收费、尊重同行等方面,都有口皆碑,因此一般回头签约率较高,对于许多咨询企业来说,企业面临的困难已经不是没有业务,而是怎样用有限的时间服务最有价值的客户的问题。

其二:咨询行业作为极富增长潜力的行业,其发展也同样面临一些问题:没有一个对咨询业管理的统一机构,各项法规制度不健全,没有咨询师和咨询机构认证的标准和机构,必

然导致咨询市场上的混乱。咨询业在资源整合、规范管理、协调发展、业务培训、行业规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咨询业有志之士认为,管理咨询行业需要规范管理与加强合作,一是需要有行业管理,从全行业出发,对管理咨询服务活动进行行业内部和外部的组织协调;二是建立管理咨询顾问资格认定制度,并加强对管理咨询顾问的管理;三是要搞好专业委员会的建设,推出明星管理咨询专家与专业领域带头人,以推动全行业的发展,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其三:咨询业人才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如果没有一套好的盈利模式与运作模式,无法管理这么复杂的团队。有人说管理一个100人的咨询公司比管理一个1000人的传统企业要复杂得多,这种说法并非没有依据。君不见,一批批咨询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提前分拆成数家咨询公司.可以看出,咨询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呈现一种快、专、多、高、大五大的发展趋势及赢利模式的形成与转变,一大批咨询机构的转型与变革,从战国时期到三国演义也许是未来咨询、培训市场发展的必然,是咨询行业的特点决定的,是咨询业人才结构的要求。咨询机构只有顺应这种转变才能迅速成长与发展,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第五篇:河南管理咨询业之殇

河南深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河南企业管理咨询业之殇

12月19日深蓝咨询受邀参加由河南省管理咨询协会主办的“河南省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产品研讨与市场推广论坛”,感受良多,作为一家刚刚起步的行业新军我们本没有资格对行业评头论足,但是作为河南咨询行业的一员和一个混迹咨询行业多年对咨询行业无比热爱的从业者来说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Part1: 缘何参加——使命、责任、好奇心的驱使

其实在最初收到邀约之时我们并没有准备参加,所以也就没有参与进来,不参加不是说明深蓝咨询有多么的不想融入,原因是深蓝的性格就是这样:作为一个知识产业的贡献者我们喜欢一灯如穗、三五对坐、沉心修学,作为一个管理思想的提供者我们喜欢用功笃实、面壁磨剑、潜心悟道,低调务实、不张扬、不浮夸、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做我们能做的,这也是深蓝咨询一直秉持的为学、为人、为企之道,另外作为一支刚刚组建的新军我们自感修炼不够所以骇于参加。但是在论坛前一天再次收到协会朱老师的电话邀请,一是盛情难却,被协会的辛苦组织和良苦用心所感动;二是想接触各路豪杰,看看河南咨询业现状如何,并期冀一道为河南咨询业贡献绵薄之力;三是论坛的主题“产品研发”很是吸引我,因为深蓝咨询目前正在基于行业和客户需求研发多款产品,所以想去取经问道。

Part2: 缘何离席——时间、良心、不苟同在作怪

论坛下午两点准时开始,刘卞生会长毕竟是为学出身发言很简单、却也很直接、很受用,讲到了在企业管理中科学和文化的融合之道,提出了管理本身就是文化的观点,对此观点我很认可,管理一定不是纯粹的技术。但是后来嘉宾企业的发言就有些让人惊愕了,各种浮夸、宣讲、吹嘘充斥整个会场,发言与会议主题毫无关联,就连我们刚刚毕业初入职场的小姑娘也坚持不住了,大家百忙之中聚到一起不是去漫无边际的吹嘘自己,况且下面又没有客户,都是同行,鉴于此又考虑到时间安排我们提前离场。

Part3:缘何生存——专业、敬业、价值的坚守

专业:

咨询行业是一个知识高度聚合的行业,对于咨询公司来说首先就应该是一个知识的聚合体,那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一支足够专业的咨询师队伍,由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构建完善的人才选拔、培养、发展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库、案例库的构建,也就是内部分享平台的搭建,最后咨询公司必须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以便能够时刻走在管理理论、管理实践的前沿和具有不断创新的解决问题之道。

价值:

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我们赢得职业尊严和荣誉的唯一来源,如果我们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不能为客户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凭什么收取客户不菲的咨询费用,又凭什么接受客户的敬重,所以为客户持续提供价值是咨询公司生存的一个根本,创造多少价值收多少钱,赢得多少尊严,一如昨天深蓝咨询总经理郭超说的:“面对咨询行业的乱相,面对诸多暴利、非专业、不负责任的行业现状,年轻的深蓝咨询似乎也在经受着来自内心的挑战。但我们必须永远坚持创业时的理念:一切以为客户创造实际价值为导向,深耕细作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咨询方案,做中国最受人信赖和尊重的咨询公司”。

敬业:

深蓝咨询人才选拔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人品好,什么样的人品必然催生什么样的“事品”,对于一个咨询公司来说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催人向善的文化塑造更加重要,深蓝咨询坚持认为我们不是在和客户做交易我们是同行者,我们不能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甚至只拿钱不干活,我们要有把客户的事业、事情当成我们自己的事业、事情的敬业精神,所以深蓝咨询的员工队伍必须是一支无限敬业的队伍。只有坚定的和客户同行我们的咨询事业才能基业长青。

Part4:关于论坛主题——细分、深耕、品质为出发点

此次论坛的主题“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非常好的会议主题,可以说这两个就是咨询公司生存的命脉,一个是“生产”一个是“销售”。关于市场推广深蓝认为口碑是最好的推广,不必多说,关于产品研发我想谈几点:

第一、专业、行业细分必然是咨询行业的发展趋势

如刘会长所言:“一个咨询公司如果你什么都能做,那就离死不远了,‘强大’一词就是告诉我们公司只有先做强(专)再做大才是良性发展,强不一定大,大也不一定就强”。深蓝咨询也坚持认为目前很多“包治百病”的咨询公司是没有春天的,市场和专业细分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坚持一步一履走踏实每一步、一点一滴研究透每一点、一心一意坚守正道直行,绝对不能利益熏心、大包大揽。

第二、深耕是咨询产品研发的关键

现在很多咨询公司盲目扩张地域、行业、产品,每个行业都涉及每个产品都参与,甚至是河南制造却热衷于贴个北上广的牌子。咨询产品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每一个细枝末节都直接关乎客户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作为企业的“医生”我们必须埋下头、潜下心来深入研究我们服务的每一个行业或者产品,深耕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底气为客户服务。

第三、品质是咨询产品研发的出发点

不管我们的产品如何优秀、如何新颖,都必须服务于客户管理问题的把握和解决,并提高客户的绩效,所有咨询活动的落脚点都必须是价值的提供,那么产品的研发也必须基于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一出发点,这就需要我们的咨询产品必须是有品质的,否则都是花把势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亦不在于批评任何单位,措辞有点犀利,但用意良好。只是希望我们这些从业者能够秉持一颗基本的责任心、沉下来一起为河南咨询业的良性发展出谋划策。

下载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文化困境和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管理咨询业的文化困境和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困境及对策

    高 等 教 育 自 学 考 试 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本科) 市地: 郑州市 准考证号: 姓 名: 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河南科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

    浅谈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困境及对策(合集5篇)

    浅谈中国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困境及对策1困境1.130年国策,成效显著,困境渐显建国之初,在“英雄母亲”、“人多力量大”等观念的灌输下,大陆年均人口增长率一路飙升,甚至曾达到......

    老字号企业经营困境的文化因素及对策探析

    一、老字号企业的经营困境老字号是中国商业特有的称谓。根据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的定义,中华老字号是指具有展示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价值,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拥......

    中国工业设计咨询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工业设计咨询业的发展现状 信息来源:报告在线信息作者:发布时间:2006-10-13 07:51回顾工业设计咨询公司的发展历程,很多早期的工业设计咨询公司是在珠三角地区兴起,开始大......

    农产品的困境及对策

    农产品的困境及对策 1 农产品滞销的现象1.1 现象一:湖北柑橘滞销 湖南石门是全国最大的柑桔生产县之一,全县到处都是满山满岭的桔子,对于全县来说,相当多农民就是靠卖掉桔子来获......

    文化传承的困境

    传承的困境——新乡小冀背粧生存状况与传承问题 调查研究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化身,同时也是民族向心力和认同感的一个重......

    中国企业管理咨询业现状透视及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企业管理咨询业现状透视及发展趋势研究一、中国企业管理咨询业的现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咨询在中国的出现,最早应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那时出现了现在所......

    中国托管咨询业的开创者和实践者[推荐五篇]

    第一部分:概述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体制将出现新的分化与变革,而中国企业也正面临资源整合、体制变革、营销创新、战略调整、管理提升等多方面新的需求和问题,竞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