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_生理学题目解(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1:3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华大学_生理学题目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华大学_生理学题目解》。

第一篇:清华大学_生理学题目解

1.痛觉的传入系统。

Pain messages are two-way traffic.Inhibitory effects are achieved through the descending pathways, which reach from the conscious brain down to the gates in the subconscious brain and the spinal cord.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gates are places where the flow of pain messages can be controlled or influenced(Wells & Nown 1998).By sending responses back to the periphery, the brain can ordered the release of chemicals that have analgesic effects, which can reduces or inhibit pain sensation.Pain generally starts with a physical event;a cut, burn, tear, or bump(Catalano, 1987).The sensation of pain usually depends on the activation of a set of neurons that includes primary afferent nociceptors, interneurons in the spinal cord, cells of the ascending tracts, thalamic neurons and neurons of the cerebral cortex.Hence, the pain system involves a set of ascending pathways that convey nociceptive information from peripheral nociceptors to higher level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s well as descending pathways that modulate that information(Bromm & Desmedth, 1995).The term nocicep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by which pain information is carried from the periphery sense receptors in the skin and in the viscera to the cerebral cortex through network of neuronal relays(Karoly & Jensen 1987).Exteroceptors on the body surface and propioceptors within the body are specialized neurons that receive stimulation;mechanical(e.g.pressure), chemical, electrical, or thermal(i.e.hot-cold sensitive).The body is equipped with mechanical nociceptors at the periphery(so-called first-order neurons), which project to second-order neurons in the spinal cord and medulla, which then carries the sensory information(in the form of electrical impulse)to the thalamus, where it synapses with third-order neurons that transmit the impulse to the cortex.Second-order neurons sends their sensory inputs to the thalamus via two ascending pathways: the dorsal column medial-lemniscal system and the anterolateral system(includes the spinothalamic, spinoreticular, and spinotectal fibers).The former transmits impulse involving position sense, touch, and pressure.The latter pathway is involved in pain transmission(Karoly & Jensen 1987).The spinal cord is the central concourse along which all pain messages travels to and from the brain(Catalano, 1987).For example, when you stub your toe and your peripheral nerves register alarm, this acute pain is immediately relayed along the nerve fibers of your foot and leg to the substantia gelatinosa located within the dorsal horn of the spinal cord.The cells in the substantia gelatinosa relay this “fast pain” message along the neospinothalamic and terminating in the thalamus and the cortex(see diagram 4)(Catalano, 1987).The cortex is the region in which thoughts are processed.In contrast, chronic pain moves along a different and slower tract, called the paleospinothalamic tract.This “slow pain” is generally dull, aching, burning, and cramping(Catalano, 1987).Slow pain follows the same path as the fast pain through the spinal cord, but once in the brain, it separates and terminate in the hypothalamus and the limbic structures(Catalano, 1987).The hypothalamus is responsible for stimulating the release of stress hormones.The limbic structures are the places where emotions are processed.Just as there is an ascending pain pathway from the body to the brain, there is a descending pathway that allows the brain to modulate pain sensory.The brain uses this pathway to send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nerve impulses back down to the cells in the spinal cord to act against the pain message sent up by the pain receptors.Hence, the primarily role of the descending pathway is to send chemical messages from the brain to close the gates in the spinal cord to ascending messages(Catalano, 1987, Wells & Nown, 1998).Descending inhibitory processes are of great interest in the research arena.Hence, it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by scientists.For instance, descending inhibitory process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anesthetized animals(Zimmerman 1984).It was found that the firing of dorsal horn neurons in response to noxious skin heating can be inhibited by stimulation in the periaqueductal gray(PAG)and the lateral reticular formation(LRF)in the midbrain.In addition, inhibition of the spinal cord neurons can also be achiev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brain, such as the raphe nuclei, the locus coeruleus, and various regions of the medullary reticular formation(for review, see Willis 1982;Mokha 1983;Morton et al.1983;Gebhart et al.1984), as well as sites in the hypothalamus, septum, orbital cortex, and sensorimotor cortex(Zimmerman 1984).At the present it is not clear to what extent these different descending systems cooperate and interact, what their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re, and how they can be activated other than by foc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痛觉的传递和调制

一、概述

疼痛(pain)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包括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痛感觉,以及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反应(躯体运动性反应和/或内脏植物性反应,常伴随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但另一方面,疼痛作为报警也有其局限性(如癌症等出现疼痛时,已为时太晚)。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因此,镇痛(analgesia)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人们在研究疼痛时,通常采用测定痛阈(pain threshold)的方法。痛阈又可分为痛感觉阈和痛反应阈。因此在研究痛觉时需要采用多指标进行综合性研究。另外还可记录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神经活动的电变化。

痛与镇痛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近三十年来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在我国,有关针刺镇痛(acupuncture analgesia)神经机制的研究也促进了痛觉生理研究的深入发展,并具有良好的国际影响。

二、痛觉的传递

(一)感受器和传入神经纤维

一般认为,痛觉的感受器就是游离神经末梢,它广泛分布在皮肤各层、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旁结缔组织、腹膜脏层和壁层处。任何外界的或体内的伤害性刺激(物理的或化学的),均可导致局部组织破坏,释放各种内源性致痛因子。

有人将皮肤痛感受器分为,高阈机械痛感受器(HTM)和多觉型痛感受器(PMN)。前者只对伤害性机械刺激发生反应。多觉型痛感受器可对多种伤害性刺激发生反应。在人身上找到的C纤维感受器多为多觉型痛感受器。持续性伤害性刺激可使上述两种感受器的阈值降低,形成痛觉过敏(hyperalgesia)。

引起疼痛的内源性致痛因子一般有三个来源:

①直接从损伤细胞中溢出,如K+、H+、5-HT、组胺等。

②由损伤细胞释放出有关的酶,然后在局部合成产生,如缓激肽、前列腺素等。

③由伤害性感受器本身释放,如P物质。

一般认为,传导痛觉冲动的纤维属于较细的Aδ和C纤维。但必须指出,并非所有的Aδ纤维和C纤维仅传导伤害性刺激,而痛觉也并非仅由细纤维(Aδ或C纤维)传导。

在慢性病理痛时,交感神经可释放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和前列腺素等,使传入神经敏感化;也可向背根神经节“出芽”形成侧枝支配感觉神经元,形成痛觉过敏甚至于痛觉超敏(allodynia)。

(二)疼痛信号在脊髓中的传递

脊髓是疼痛信号处理的初级中枢。伤害性刺激的信号由细纤维传入脊髓背角,经过初步整合后,一方面作用于腹角运动细胞,引起局部的防御性反射如屈肌反射等,而另一方面则继续向上传递。

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背角中感受伤害性刺激的细胞集中在RexedⅠ层和Ⅴ层。Ⅴ层细胞对触、压、温度及伤害性刺激等各种刺激都能发生反应,而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具有高频率持续放电的特殊形式,被称为广动力型细胞。背角Ⅴ层细胞在传递伤害性信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Ⅱ层细胞(胶状质细胞)其轴突走行距离短,对伤害性信号起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在痛觉的空间定位和感觉性质的分辨中起主导作用,而非特异性伤害感受神经元在痛觉强度分辨中起重要作用。

P物质和谷氨酸则比较符合作为伤害性信息传递信使的条件。P物质为11肽,相对应的受体为NK-1(神经激肽1型受体)。兴奋C纤维可诱发P物质的释放。鞘内注入P物质可引起动物的伤害性反应,而NK-1受体拮抗剂则使动物痛阈升高。在脊髓背角,短时程反应的兴奋性氨基酸系统,由非NMDA受体介导,而P物质与兴奋性氨基酸共存的长时程反应系统,由NK-1受体和NMDA受体共同介导。

(三)疼痛信号由脊髓传递入脑

一般认为,与痛觉的传导有关的脊髓上行通路主要有:

1.躯干、四肢的痛觉通路

(1)新脊-丘束外周神经细胞纤维由背根的外侧部进入脊髓,然后在背角换元,再发出纤维上行,在中央灰质前交叉到对侧的前外侧索内,沿脊髓丘脑侧束的外侧部上行,抵达丘脑的腹后外侧核(VPL)。该束传递的信息可经丘脑的特异感觉核群(即VPL)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3、1、2区)的上2/3处,具有精确的定位分析能力。

(2)旧脊-丘束或脊-网-丘束也是由背角的轴突组成,交叉后沿脊髓丘脑侧束的内侧部上行。在上行途中多数纤维终止在脑干的内侧网状结构等处,再经中间神经元的多级转换传递而达到丘脑的髓板内核群等结构,与疼痛伴随强烈情绪反应和内脏活动密切相关。

2.头面部的痛觉通路

头面部痛觉第一级神经元细胞体位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其轴突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由此换元发出纤维越过对侧,组成三叉丘系,投射到丘脑腹后内侧核(VPM)。自VPM发出的纤维,经内囊枕部投射至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3、1、2区)下1/3处。

3.内脏痛通路

内脏痛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即一个脏器的传入纤维可经几个节段的脊髓进入中枢,而一条脊神经又可含几个脏器的传入纤维,因此内脏痛往往是弥散的,定位不够明确。

三、痛觉的调制

在神经系统中不仅有痛觉信息的传递系统,而且有痛觉信息的调制系统,实际上这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作用,不可截然分开。

(一)脊髓水平的调制

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闸门控制”学说。刺激皮肤发生的传入神经冲动进入脊髓后,被引进三个系统:①闸门控制系统;②中枢控制系统;③作用系统。总之,中枢通过一个闸门控制系统来接受有关伤害性的信息。闸门控制学说把来自外周和中枢的冲动对痛觉传递的调制和痛觉传递本身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有力地推动了痛觉生理学的争鸣和发展。

在脊髓背角胶质区,存在着大量的GABA能的中间神经元,其轴突及含囊泡的树突与传入神经C纤维末梢形成突触联结。GABA受体类型中,GABAB主要集中在背角Ⅰ、Ⅱ层,C纤维末梢上存在着这类受体。用GABAB受体激动剂baclofen,可对背角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产生长时程的抑制作用。

在背角胶质区,还有大量的阿片肽能(包括脑啡肽和强啡肽)中间神经元及各类阿片受体存在。脊髓鞘内注入微量吗啡或阿片肽则镇痛作用明显,提示阿片肽参与背角痛觉信息的调制,既有突触前机制,也有突触后机制。

(二)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

60年代研究吗啡镇痛作用的机制时,我国学者邹冈和张昌绍首先发现在兔第三脑室周围灰质内注入微量吗啡能够持久地抑制光热刺激所引起的痛反应。随后有许多工作证明从第三脑室尾端开始,沿中脑导水管到第四脑室头端为止的周围结构内注射微量吗啡均有镇痛作用,一般认为最有效区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的腹外侧部。以后有人发现脑刺激镇痛与注射吗啡的有效镇痛区是完全一致的

1973年国际上报道了脑内存在着阿片受体。1975年又首次发现了甲硫脑啡肽和亮脑啡肽。关于阿片肽与镇痛关系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证明阿片受体的分布与吗啡镇痛及脑刺激镇痛的有效部位十分一致,阿片肽在体内参与镇痛过程。

在总结大量实验资料的基础上,70年代中有人提出了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概念。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一般是以PAG为核心,联结延髓头端腹内侧网状结构(RVM),通过下行抑制通路对脊髓背角的痛觉初级传入活动进行调节。

1.下行抑制系统

(1)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PAG是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重要结构。它在痛觉调制中的重要性在于凡是由激活更高级中枢所产生的镇痛效应,大多数都被证明是通过它才得以实现的。PAG的镇痛作用是由于激活了下行抑制系统的结果,而在切断脊髓背外侧索(DLF)后消失。

(2)延髓头端腹内侧网状结构

中缝脊髓系统:中缝大核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是PAG下行抑制的重要转递站。尽管PAG含有大量脑啡肽能神经元,但是它们不投射到NRM,许多实验表明PAG主要通过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激活NRM中神经元的活动。

中缝旁脊髓系统:主要包括①大白鼠的网状旁巨细胞核(RPG);②外侧网状旁巨细胞核(Rpgl);③Rpg腹侧的网状巨细胞核的α部分(Rgcα)。这些核团的去甲肾上腺素能、脑啡肽能能、5-羟色胺能的下行纤维,都经DLF终止于脊髓背角,是痛觉下行抑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延髓,除了RVM,延髓尾部的外侧网状核(LRN)和蓝斑核(LC)也是下行抑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去甲肾上腺素是LC和LRN下行抑制的主要神经递质。

总之,在汇集脑的高级部位的各种传出活动对脊髓痛觉信号的传导起调制影响时,PAG和RVM起着最后驿站或共同通路的作用。

2.下行易化系统

90年代初,下行易化系统的激活是通过降低痛阈值来提高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能力。这可能在某些生理及病理状态下有着一定的意义。

(三)间脑和端脑的调制

1.丘脑

丘脑既是各种躯体感觉信息进入大脑皮质之前的最重要的传递中枢,也是重要的整合中枢如髓板内核群包括中央核(CM)、中央外侧核(CL)及束旁核(Pf)等。Pf、CL是痛觉冲动的接受中枢,而CM核可能是一个调制痛觉的中枢结构。

2.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节

在边缘系统的某些结构,如扣带回、海马和下丘脑等部位也可记录到痛敏细胞,这可能和痛的情绪成分有关。又有人观察到,刺激隔区、视前区可使动物的痛阈提高,也能缓解病人的顽痛症状。

尾核是基底神经节中最大的一个核团。近年来有资料表明,刺激尾核能产生镇痛作用,临床上电刺激尾核常常可以满意地缓解癌症病人的顽痛。

3.大脑皮质

这是多种感觉信号进入意识领域形成感觉的重要部位。因此大脑皮质的机能似在于痛觉的分辨而不是痛觉的感受。

四、针刺镇痛原理

针刺镇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所创造的。针刺麻醉也是从针刺能够止痛这个事实得到启发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一)针刺信号的传导途径

1.针感的外周传入途径

针感是针刺镇痛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病人能够接受的针刺强度主要是Aβ、Aδ类纤维兴奋。针刺刺激如果达到兴奋C类纤维的强度,即可能是以一种伤害性刺激的方式来抑制另一种伤害性刺激的传入,达到镇痛的目的。

2.针刺信号的脊髓内传导途径

针刺引起的神经冲动进入脊髓后,主要交叉到对侧脊髓腹外侧索上行,与痛温觉的传导途径相似。针刺信息可激活脑内各级中枢发放下行抑制冲动来实现镇痛效应。这种抑制冲动主要沿脊髓背外侧索下行到达脊髓背角。

(二)针刺镇痛的中枢神经整合机制

我国学者张香桐首先提出一种假说,针刺镇痛是针刺信号与疼痛信号这两种不同感觉传入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级水平相互作用并进行整合的结果。以后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这种假说是正确的。

1.脊髓水平的整合

针刺信号沿着神经进入脊髓,和来源于疼痛部位的伤害性信号发生相互作用。当针刺的部位和伤害性刺激部位的传入纤维到达相同的或相近的脊髓节段,则针刺的抑制作用就比较明显。

2.脑内的整合

针刺信号沿着腹外侧索进入脑内,在RVM、PAG、丘脑等部位针刺信息与伤害性信息可会聚于同一核团、同一细胞,经过两种信号的相互作用,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这可能是中医传统的远隔疼痛部位取穴的作用基础之一。

3.针刺激活脑内一些有关的痛觉调制结构

损毁脑内的某些结构如尾核头部、丘脑中央中核、中脑中央灰质及中缝背核等,对动物的痛阈无明显影响,但却显著地减弱了针刺镇痛效应。针刺穴位或用中等强度电流刺激外周神经,可影响上述核团的细胞电活动。边缘系统结构(如海马、隔区、视前区、下丘脑等)均参与针刺镇痛,成为减弱痛的情绪反应的生理基础。此外,大脑皮质的一些区域也参与了针刺镇痛的过程。

(三)针刺镇痛的神经化学基础

1.阿片肽

针刺镇痛时,脑内阿片肽释放增加,其中β-内啡肽和脑啡肽在脑内具有很强的镇痛效应,脑啡肽与强啡肽在脊髓内有镇痛作用。

2.经典神经递质

针刺镇痛时,脑内5-羟色胺的合成、释放和利用都增加,合成超过利用,因此脑内5-羟色胺含量增加。激活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上行投射系统,对抗针刺镇痛;激活低位脑干发出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下行投射系统则加强针刺镇痛。针刺对脑内多巴胺能系统的激活则削弱或对抗针刺镇痛。中枢乙酰胆碱能系统被激活时也加强针刺镇痛。

3.其他

还有一些神经肽如神经降压素、催产素、加压素等也参与针刺镇痛。八肽胆囊收缩素和血管紧张素II明显对抗针刺镇痛。

2.设计实验证明动物的感觉、运动、疲劳„

(说实话,这个题目的题旨我都弄不明白,所以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动物的运动性,记忆性试验2009-03-18 12:54 在非临床有效性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行为学试验研究药物对动物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人和动物的内部心理过程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只能根据可观察到的刺激反应来推测脑内发生的过程,对脑内记忆过程的研究只能从人类或动物学习或执行某项任务后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他们的操作成绩或反应时间来衡量这些过程的编码形式、贮存量、保持时间和它们所依赖的条件等等。学习、记忆实验方法的基础是条件反射,各种各样的方法均由此衍化出来。目前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学习记忆研究的行为学方法,各有优缺点。现将常用的动物学习、记忆实验方法简述如下。

一、抑制性(被动)回避

在记忆研究中,一个最重要的动物模型就是抑制模仿活动或学习习惯。被动回避实验通过动物学会去掉某种特定的行为而逃避某种讨厌的事情。

1.跳台实验

原理:在一个开阔的空间,动物大部分时间都在边缘与角落里活动。在方形空间中心设置一个高的平台,底部铺以铜栅,铜栅通电。当把动物放在平台上时,它几乎立即跳下平台,并向四周进行探索。如果动物跳下平台时受到电击,其正常反应是跳回平台以躲避伤害性刺激。多数动物可能再次或多次跳至铜栅上,受到电击后又迅速跳回平台。

观察指标:首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一定时间内受电击的次数(错误次数),24小时后受电击的动物数、第一次跳下平台的潜伏期和一定时间内的错误总数。

优缺点:简便易行,根据试验设备的不同,一次可同时试验多只动物,可实现组间平行操作。既可观察药物对记忆过程的影响,也可观察对学习的影响。有较高的敏感性,尤适合于药物初筛。缺点是动物的回避性反应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检测大量的动物。如需减少差异或少用动物,可对动物进行预选或按学习成绩好坏分档次进行试验。

2.避暗实验

原理:利用小鼠或大鼠具有趋暗避明的习性设计的装置,一半是暗室,一半是明室,中间有一小洞相连。暗室底部铺有通电的铜栅。动物进入暗室即受到电击。

观察指标:首次受电击的潜伏期、24小时后进入暗室的动物数、潜伏期、一定时间内受电击的次数。

优缺点:简便易行。根据需要设计反应箱的多少,同时训练多个动物,可实现组间平行操作。以潜伏期作为指标,动物间的差异小于跳台法。对记忆过程特别是对记忆再现有较高的敏感性。缺点是动物的回避性反应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检测大量的动物。如需减少差异或少用动物,可对动物进行预选或按学习成绩好坏分档次进行试验。

3.两室实验

原理:啮齿类动物在一个开阔的领域,喜欢进入墙壁内的任一凹陷处并藏在那里。将它们放在一个大盒子里,盒子通过一个小口与一个小暗室相连,动物可以迅速发现暗室的入口并进入到暗室中,然后它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暗室中。记录动物呆在明室和暗室中的时间,第一次进入到暗室所需的时间(潜伏期),并将动物从一个室进入到另一个室的次数作为一个辅助指标。

观察指标:动物在大室与小室内的时间。

优缺点:简便易行,适用于初筛药物。缺点是动物的回避性反应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检测大量的动物。

4.向上回避实验

原理:许多种类动物都具有向上性,即将动物放在倾斜的表面时,动物有向高处定向移动的趋势。当把大鼠或小鼠一头朝下放在斜板上,它们一定会转过头,迅速地向上爬。

观察指标:潜伏期。

优缺点:向上回避实验为现有的抑制性(被动)回避方法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补充形式。它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用于药物或手术导致的感觉—运动协调能力减弱的动物,而其他的抑制性(被动)回避方法对这些动物可能都不适合。

二、主动回避实验

主动回避学习是一种基本的行为现象。正如在其他行为学仪器条件下动物通过对厌恶刺激前的条件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学会控制非条件刺激的应用。回避学习的第一步通常是逃避,由此成为终止非条件刺激的一个反应。研究者认为主动回避实验主要反应了动物的非陈述记忆的能力。

1.跑道回避

原理:在简单的回避环境条件中,加以有特征的使动物逃避危害的难度。直接的回避环境为一个固定的动物可以穿过的斜坡。动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安全区以后,就可以避免受到电刺激。

观察指标:动物在第一天训练和第二天测试的两天中到达安全区域所需要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未能到达安全区)。

优缺点:简单易行,但动物的反应差异性较大,只能用于初筛实验。

2.穿梭箱回避实验(双路穿梭箱)

原理:与跑道回避相比,穿梭箱回避(双路穿梭箱)更加困难。由于在实验期间实验者不必触摸动物,因此穿梭箱更容易自动控制。

观察指标:动物在第一天训练和第二天测试的两天中到达安全区域所需要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未能到达安全区)。

优缺点:优点是在实验期间实验者不必触摸动物,因此穿梭箱更容易自动控制,从动物的反应次数也能了解动物处于兴奋或抑制状态。缺点是由于缺乏永久的安全区、缺乏单一的仪器反应,具有变化性的逃避程度及过多的情绪因素。

3.爬杆法

该装置由一竖着的木杆和电栅底板组成。电击为非条件刺激,某种信号为条件刺激,动物在电栅底受到电击一定时间内爬杆为逃避反应,给以条件刺激未受到电击前即行爬杆为主动回避反应,此法适用于大鼠或小鼠。

三、辨识学习

在以上所述的实验方法中,动物对于刺激条件无法选择,它们只能有一种条件刺激。以下介绍的方法描述了用于辨识不同刺激形式的特殊技术。这些实验既可以称为同时辨识模式,也可以称作连续辨识模式。

1.T型迷宫实验

原理:最简单的辨识学习是动物对两个对称刺激的区别,刺激强度不同可以引起对称刺激结果的不同。T型迷宫实验的方式很多。

观察指标:动物完成实验所需的时间、每次探索和前一次不同臂的比例。

优缺点:优点是T型迷宫未提供奖惩条件,完全是利用动物探索的天性,因此能最大可能的减少影响实验结果的混杂因素。缺点是啮齿动物有天生的偏侧优势,即动物在T型迷宫中更偏向于一边走(左边或右边),而且这种现象存在种系差异以及性别差异。

由于动物每次转换探索方向时都需要记住前一次探索过的方向,因此T型迷宫实验能很好的测验动物的工作记忆,从而测定动物的空间记忆能力。和T型迷宫类似的还有Y型迷宫,其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方案和Y型迷宫都十分相似,只是把迷宫的形状由T型换成Y型。

2.Barnes迷宫实验

原理:动物利用提供的视觉参考物,有效确定躲避场所的臂所在的部。Barnes迷宫由一个圆形平台构成,在平台的周边,布满了很多穿透平台的小洞。平台的直径、厚度以及洞口宽度根据实验动物不同而不同。洞口数目由实验者习惯而定,一般为10到30个。在其中一个洞的底部放置有一个盒子,作为实验动物的躲避场所;其它洞的底部是空的,试验动物无法进入其中。实验场所和其它迷宫实验场所类似,要求能给实验动物提供视觉参考物。实验方案根据实验者的习惯以及不同的实验要求而定,每次训练后都用70%的酒精进行清洗,并变换正确的洞口,但洞口的空间位置不变,以防止动物通过嗅觉而找到洞口。Barnes 迷宫一般采用强光、噪声以及风吹等刺激作为实验动物进入躲避洞口的动机。

观察指标:测定动物对于目标的空间记忆能力。实验时把实验动物放置在高台的中央,记录实验动物找到正确洞口的时间,以及进入错误洞口的次数以反应动物的空间参考记忆能力。也可以通过记录动物重复进入错误的洞口数来测量动物的工作记忆。

优点:不需要食物剥夺和足底电击,因此对动物的应激较小。实验对于动物的体力要求很小,能最低限度的减少因年龄因素所致的体力下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需时间较少,整个实验能在7~17 天内完成。能防止动物凭借气味来完成实验。

3.放射状迷宫实验

原理:大鼠利用房间内远侧线索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有效地确定放置食物的臂所在部位。放射状臂形迷宫可以用于大鼠空间参照记忆和工作记忆的研究。参照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许多期间/天内都是有用的,并且通常在整个实验期间都是需要的。而工作记忆过程与参照记忆过程不同,它只有一个主要但暂时的信息,由于迷宫内所提供的信息(臂内诱饵)仅对一个实验期间有用,而对后续实验无用,大鼠必须记住在延迟间隔期内(分钟到小时)内的信息。在臂形迷宫中作出正确选择以食物作为奖赏。

优缺点:适合于测量动物的工作记忆和空间参考记忆,并且其重复测量的稳定性较好。但有些药物(苯丙胺),可以影响下丘脑功能或造成食欲缺乏,影响迷宫中所采用的食欲动机,因此动物就不能很好的完成迷宫实验。

4.Morris水迷宫实验

原理:一种小鼠、大鼠能够学会在水箱内游泳并找到藏在水下逃避平台的实验方法。由于没有任何可接近的线索以标志平台的位置,所以动物的有效定位能力需应用水箱外的结构作为线索。迷宫由圆形水池、自动摄像及分析系统两部分组成,图像自动采集和处理系统主要由摄像机、计算机、图像监视器组成,动物入水后启动监测装置,记录动物运动轨迹,试验完毕自动分析报告相关参数。

检测指标:实验程序包括:(1)定位航行实验(place navigation),用于测量小鼠对水迷宫学习和记忆的获取能力。实验历时4天,上、下午各训练1次,共计8次。实验观察和记录小鼠寻找并爬上平台的路线图及所需时间,即记录其潜伏期和游泳速度。(2)空间搜索实验(spatial probe test),用于测量学会寻找平台后,对平台空间位置记忆的保持能力。定位航行实验结束后,撤去平台,从同一个入水点放入水中,测其第一次到达原平台位置的时间、穿越原平台的次数。

优缺点:Morris水迷宫是目前世界公认的较为客观的学习记忆功能评价方法。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记忆学习能力。水迷宫与放射臂状迷宫相比较的主要优越性在于①在水迷宫中,动物训练所需的时间较短(1周),而臂形迷宫则需要几周的训练时间;②迷宫内的线索,例如气味可以被消除掉;③ 大的剂量-效应研究可以在一周内进行;④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图像自动采集和分析系统,这就能根据所采集的数据,制成相应的直方图和运行轨迹图,便于研究者对实验结果作进一步分析和讨论,用来研究有关大鼠运动或动机问题;⑤动物在实验中可以不禁食。从理论上讲,水迷宫实验是一个厌恶驱动的实验而臂形迷宫实验是食欲驱动的实验。

Morris水迷宫是英国心理学家Morris于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并应用于学习记忆脑机制研究的[39],可作为检测实验动物学习记忆水平的重要工具。经典的Morris水迷宫所检测的是小鼠鼠在多次的训练中,学会寻找固定位置的隐蔽平台,形成稳定的空间位置认知,这种空间认知是加工空间信息(外部线索)形成的。平台的位置与小鼠自身所处的位置和状态无关,是一种以异我为参照点的参考认知(alloˉcentric congition),所形成的记忆是一种空间参考记忆(referˉence memory)。从信息的加工和提取方式来看,这种空间参考记忆进入意识系统,其储存的机制主要涉及边缘系统(如海马)以及大脑皮层有关脑区,常伴有Hebb突触修饰[40],属于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AD病人,正是陈述性记忆首先受损而且比较突出[41]。所以从检测的记忆属性来说,运用Morris水迷宫来评价认知功能及进行效药物的筛选研究是比较恰当的。

3.嗅觉通路的重要元件。

嗅觉系统的感觉器官是鼻子。嗅觉感受器是位于鼻腔上端嗅上皮内的嗅感受细胞。嗅感受细胞是双极细胞——它向上皮表面突出的一极称为树状突,其末端呈圆形(称为“嗅小泡”)并向嗅上皮表面的粘液中伸出许多嗅纤毛,每一个嗅小泡中约有10~30根纤毛,这些纤毛是气味与感受器相互作用的敏感部位;感受细胞的另一极是较长的轴突(中枢突),多个感受细胞的中枢突聚成较粗的嗅神经束(也称嗅絲),嗅神经束穿过筛板上的筛孔而进入颅腔,并止于作为嗅觉低级中枢的嗅球。这样就完成将感受器所产生信号传入皮层下中枢的过程。

可见,嗅觉系统的组成要素是:鼻子(感觉器官,其中的嗅感受器是嗅上皮内的嗅感受细胞),嗅感受细胞的长轴突即嗅絲(嗅觉传入神经),嗅球(皮层下的第一级中枢),前穿质(皮层下的第二级中枢),大脑边缘系统的海马回钩、前梨状区、杏仁核内侧等区域(高级嗅觉中枢)。人类嗅觉系统包括由嗅上皮、嗅神经、嗅球、嗅束、嗅皮质等结构所组成的嗅觉传导径路,以及由大脑边缘系有关结构参与组成的嗅反射径路。

人的嗅器接受气味刺激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如何传到脑并为脑感知的呢?首先第一个重要的结构是嗅细胞,为嗅觉感受器,分散于嗅粘膜内。嗅细胞是双极神经元,它的嗅毛伸向嗅粘膜表面,接受气味分子的刺激;嗅细胞的另一端发出嗅神经纤维,若干条神经纤维集中在一起形成嗅丝,这些嗅丝向上穿过鼻腔顶的很多小筛孔,终止于嗅球,嗅球位于颅腔内脑底面靠近于鼻腔顶处。嗅球内的神经细胞再发出纤维组成嗅束,嗅束连于大脑底中部深处,嗅束的纤维经过脑内多次神经元的接替,最后将气味信息传导所谓的嗅皮质,嗅皮质位于大脑中部的深处,在此完成嗅觉的主观识别。

4.G蛋白偶联。

5.决定眼睛形成的转录因子 转录因子

homeobox genes: Pax, rx1, vax, Brn3.0„ Zinc Finger genes: RAR, RXR… Helix-Loop Helix genes: Mi, Mash… 眼睛发育的基因调控

Eye Field(EF)specification : EFTF(toy, ET, Pax6, rx1…)Eye Field(EF)split : hedgehog(shh)Nodal(cyclops, squint…)

Polarity Patterning –

Central-Peripheral(C-P): hh, atonal…

Anterior-Posterior(A-P): BF1, BF2, SOHo, GH6… Proximal – Distal(P-D): hh,Pax2, Pax6, crystallins… Dorsal-Ventral(D-V): BMP, RA, vax2…

Visual formation –projection, connection, growing, learning

6.视网膜形成有关的基因调控,并用RNAi,Knock-in或Knock-out的实验方法证明之。比较经典的基因是Pax6。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基因筛选 1致病突变的定位

Family/specie line with genetic disease/mutation

Natural mutants Artificial mutagenesis Radom induction(chemical, physical, knock in)=> gene related to special phenotype/function Directional mutation(knock in/out)conditional mutation with special promoter => function & the downstream factors With abnormal tissue/organ => molecules related to the abnormaly Normal/wild type material => differences between structures, developmental stages 2基因表达的差式分析

二、基因的功能研究

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expression pattern analysis)=> 可能性(possibility)

转录水平(mRNA): RT-PCR, Northern, 原位杂交

翻译水平(蛋白): western blot, immunocytochemistry 基因的表达模式决定基因功能干扰分析的位置和时间。基因的超表达研究(gain-of-function)=> 充分性(sufficiency)3 基因的功能失活研究(loss-of-function)=> 必要性(necessity)A.Approaches:

B:Technologies:

Techniques to transport/incorporate molecules into cell: • microinjection: capillary, injector Effective, restricted to one cell and the derivative cells, early disturbance, dilution effect, unspecific mechanical hurt • electroporation: high-voltage pulse, electrode Effective, restricted to the pulsing region(one or multiple cells), for both early and late disturbance, unspecific mechanical hurt • transfection: by retoviral vector, lipids, chemicals • in vitro treatment: by culture, beads implantation C:基因功能干扰的位置和时间控制:(1)人工导入的控制

(2)特异性启动子的控制:tissue/cell type/gene specific, hsp, etc(3)可诱导融合蛋白inducible construc

三、基因调控机制研究 基因间及与信号分子间的关系-分子水平(CoIP, „)相关分子的分离/筛选(CoIP/ChIP, „)分子间的关系(参照基因功能分析)

2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亚分子水平

基因结构分析(启动子、内含子、外显子„)

蛋白结构分析(X射线晶体学、NMR„)

结构和功能关系分析(点突变,片段缺失„)

6.解:t=0时刻,Rm无电流经过,所以I=Ia=I0,△U=I0*Ra 又 I0=20+140=160pA;△U=10mV 得 Ra=6.25*107Ω。

系统稳定时,t=∞时,Ra与Rm串联,I∞*(Ra+Rm)=U=10mV,又I∞=20pA,得 Rm=4.375*108Ω。当电容器不稳定时,tau=RC,且R=Rm//Rc, 题中I=20 +140 exp(-t/0.9 ms)pA,tau=0.9,R=5.47*107Ω,计算得之,C=1.65*10-8F。在Cm=1uF/cm2,Cin=Cm(4*pi*a2), 得a=362um 7.作业题

第二篇:清华大学MBA面试经典题目

清华大学MBA面试经典题目

1.跳槽对个人发展的利弊

2.上司和下属要保持距离才能树立权威

3.下属的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提高

4.办公室政治也是办公室文化吗?

5.对部下应该严格要求吗?

6.对下级的成长应负起领导责任吗?

7.没有通过对话不能解决的事?

8.人生的成长在于努力吗?

9.事业高于家庭吗?

10.企业也有必要为社区活动贡献力量吗?

11.应当100%接受顾客的要求?

12.工作时间应该禁烟吗?

13.赌场对澳门经济发展利大于弊?

14.安乐死应合法化吗?

第三篇:清华大学工科学生solidworks练习题目

4.1历年考题与解析一

三维实体设计上机测试试卷

下列图1~5所示是某一型号的手压阀产品的部分零件图样和装配图样,请按题目要求上机操作。

图1

阀体座零件

图2 压杆零件

图3 转轴零件

图4 球头零件

图5部分零件的产品装配图样 一.识读图1~4所示的零件图样,完成零件实体造型(螺纹造型不做),将4个零件依次保存,并以准考证号加a1、a2、a3、a4为文件名保存实体文件(60分)。

二.对图1~4的零件进行装配,根据三维设计模型自动生成装配图的全剖主视图(视向和阀体座零件一致,不要标注和标题栏,图线要求符合正投影规则),并以准考证号加b为文件名保存.dwg格式图形文件,并用软件功能算出压杆零件的转动角度范围是(以图2压杆零件所示为基准位置)(20分)。

三.根据第二题所确定的压杆零件的转动角度范围,完成压杆零件的转动动画仿真,要求出现压杆零件转动时的两个极限位置但不能出现干涉,生成主视图视向(和阀体座零件主视图视向一致)avi文件(25帧/秒 800×600像素)(20分)。

4.2历年考题与解析二

三维实体设计上机测试试卷

请先识读图样,图1所示为金属加工车间经常用到的一个移动吊架,图中给出了吊架长、宽、高三方向的主要尺寸和构件名称,图2表示其中支架部件的结构和尺寸,支架部件主要由管材、槽钢、板材焊接而成,其他构件如脚轮、螺杆组件(用于支承和止滑)可以自由设计,但要确保设计合理和满足功能要求,要求考生完成下列3项任务。

图1

移动吊架轴测图

200

图2 支架部分结构和尺寸

图3 脚轮爆炸图(未显示螺纹)

图4 脚轮动画

一.已知支架部分使用的主要材料是:联管采用φ30外径的管钢,立柱/斜柱采用φ60外径的管钢,槽钢按GB/T707-1988用20a(即b×h=73×200),支板/垫板用厚度8mm钢板,请完成图2所示支架部分实体建模(只需完成单件),并将装配模型文件保存至以个人准考证号命名的文件夹中(50分)。

二.请设计一个可以在支架上按装使用的脚轮构件,可以自由设计,但组成脚轮的零件数要大于5件,完成脚轮装配模型,按照图3所示的图样生成装配爆炸图,并标注零件名称,将图纸保存为DWG格式(AutoCAD2000以下)文件。(30分)。三.根据上一题设计的脚轮装配模型,请制作一个脚轮的一段动画(如图4):要求脚轮装配件整体作向右的直线移动同时轮子作纯滚动一周,输出动画后存成avi文件(25帧/秒 800×600像素)(20分)。4.3历年考题与解析三

三维实体设计上机测试试卷

请先识读图样,下面两个图样表示一种阀门结构,共有6种零件构成,已知主要零件阀体零件的尺寸形状,请根据阀体零件的尺寸形状及工作原理来设计绘制其他零件,并完成下列任务:

一.请完成阀体、填料压盖两个零件的实体建模造型,并将实体模型文件保存至以个人准考证号命名的文件夹中(50分)。

二.并根据第1题生成的填料压盖3D模型自动生成如零件图,并标注零件尺寸,将此图保存为DWG格式(AutoCAD2000以下)文件。(30分)。

三.请完成另外零件(含标准件)造型,然后制作装配体,爆炸动画,要求零件移动过程中不发生干涉,输出动画后存成avi文件(25帧/秒 800×600像素)(20分)。4.4历年考题与解析四

三维实体设计上机测试试卷

请先识读图样,下面的装配体,共有4个零件构成,每个零件的尺寸形状如图,请完成下列任务:

装配体爆炸图(零件1的螺纹未画出))

零件1 零件2

零件3

零件4 一.请完成4个零件的实体建模造型,并将实体模型文件保存至以个人准考证号命名的文件夹中(50分)。

二.根据装配爆炸图所示原理进行零件的装配,并生成装配视图(对尺寸标注、图框和标题栏不要求),要反映4个零件的装配关系,零件4的转动位置在:以零件4的水平位置为基准逆时针转动25°位置,将此图保存为DWG格式(AutoCAD2000以下)文件。(30分)。

三.按题图所示的零件位置关系作为动画开始时刻,要求按照零件装配关系生成装配动画,装配完成后要求零件4能绕轴旋转±25°(以零件4的水平位置为基准),生成上述动画,输出并保存为avi文件(25帧/秒 600×450像素)(20分)。

4.5历年考题与解析五

三维实体设计上机测试试卷

请先识读图样,零件1的尺寸如图,零件形状左右前后均对称,现需要设计一个零件2和零件1产生配合,要求如下:

(1)零件2必须在已知的毛坯(尺寸见下图)基础上进行切削加工;

(2)要求零件2和零件1之间夹稳一个φ20的轴,在上紧M6螺栓前零件2和零件1之间不能有沿轴中心线方向的位移;

(3)零件1和零件2通过两个M6螺栓(尺寸见下图)组合成一个装配体,共有4个零件构成,请完成下列任务:

零件1

零件2毛坯尺寸 零件3 螺栓尺寸 请完成零件1和2的实体建模造型,并将实体模型文件保存至以个人准考证号命名的文件夹中。(50分)

一.完成三维装配模型,并生成装配体主视图(对尺寸标注、图框和标题栏不要求),要反映4个零件的装配关系,将此图保存为DWG格式(AutoCAD2000以下)文件。(30分)

三.要求按照零件装配关系生成装配动画,然后再完成装配爆炸视图,生成上述动画,输出并保存为avi文件(20帧/秒,480×320像素)。(20分)4.6历年考题与解析六

三维实体设计上机测试试卷

一.按下列轴测图的尺寸标注完成零件的实体建模造型,假定零件的比重是7.8g/cm3,请利用软件查询功能查出质心坐标,要求将零件的实体模型文件保存至以个人准考证号命名的文件夹中(30分)。零件的质心坐标是

二.下列图样表示某一机械手机构的组成零件和装配图,要求完成机构的三维装配模型,并生成装配体主视图,自动生成装配体BOM表,零件名称和材质自拟,要求提交DWG(AutoCAD2000以下)格式装配体主视图文件。(50分)。

零件1

零件2

零件3

4.7历年考题与解析七

三维实体设计上机测试试卷

1.根据下列零件图,完成零件造型,保存造型文件,并在括弧内填入正确的数字:(30分)

(1)零件的体积是()mm3。

(2)若按密度为7800kg/m3,则零件的质量为()kg。

(3)若零件上直径是6的孔改为直径是8,则零件的体积应为()mm3。

2.根据下列零件图,完成小轮组的装配造型,生成3D爆炸图,并在爆炸图上标注零件序号与名称,要求提交装配造型文件和3D爆炸的JPG图形文件。(50分)未注倒角为C0.5。

零件1轮架

零件2轴套

零件3轮轴

零件4接杆

零件5轮子

小轮组

3.根据第2题生成的装配造型,生成爆炸视图的动画,要求每个零件在运动路径上不能出现干涉,提交动画的avi格式文件(20分)。

第四篇:清华大学mba面试题目

清华大学MBA提前面试部分试题

1、初胜任一个企业高层管理者如何与员工良好的沟通?

2、依材料、个人经历提问。

3、专业知识少,某方面突出会重点问。如:财务,考官就会以财务知识继续追问。

4、职业发展规划。

5、没被清华录取怎么办?

6、您怎样评价清华?

7、清华可以带给您什么?

8、未来工作发展方向。

9、80后一代的优缺点是什么?

1011、针对公司的xxx政策发表看法?

1314、如何看待薪酬?

第五篇:清华大学班组长培训自测题目10

第1题

下列说法,不属于班组经济核算环节的是()。

A.选择班组经济核算员

B.选择班组经济核算内容

C.选择班组经济核算形式

D.确保班组经济核算责任清晰

答案:D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第2题

下列关于班组成本控制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理位置

B.材料耗用

C.劳动定额

D.能源消耗

答案:B,C,D

您的答案:B,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30.0

批注:

第3题

下列降低班组费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员参与成本管理

B.减少融资成本

C.采取措施纠正偏差

D.强化标准控制成本

答案:A,C,D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30

此题得分:0.0

批注:

第4题

班组减少管理失误可以防范浪费。()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第5题

降低班组费用是班组长应该关注的事情,不需要班组所有成员都参与成本管理。()

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错误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第6题

班组长需要关注隐藏成本、闲置成本、和劣质损耗成本的发生情况。()

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试卷总得分:70.0

试卷总批注:

下载清华大学_生理学题目解(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华大学_生理学题目解(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清华大学班组长培训自测题目15

    第1题 下列关于班组长领导效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耗费较小的心力,取得较大的执行效果,说明领导效能较高 B.耗费较小的心力,取得较大的执行效果,说明领导效能较低 C.耗费较小的心......

    清华大学刑法学研究生2002~2010初试专业课题目(5篇可选)

    2002年考研真题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 怎样理解“没有犯罪就没有刑罚”和“没有刑罚就没有犯罪”?2. 刑法理论就行为犯与结果犯存在哪些区分标准?3. 罚金刑具有哪些利与弊?4.......

    生理学作业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阈值 4.内环境 二、是非题: 1.反射是反应,反应不一定是反射 2.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增强,说明其兴奋性增强。 3.稳态是指人体内环境的各种......

    运动生理学

    第五小题答案(第二问未作答) 分析“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产生的机制。 答: “极点”及其生理机制 进行具有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周期性运动时,在运动进行到某一段时程,运动者......

    生理学教案

    绪 论第一章 第一节 一. 内容:绪论 二. 目的要求: 1.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2. 熟悉生命的基本特征 3. 掌握兴奋性、刺激的概念 三.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兴奋性 2.......

    生理学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向各位进行《生理学》课程说课。我说课的对象是15级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的学生。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生理......

    生理学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请按照以下格式书写,将实验结果(包括图表)填写在实验结果项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与分析,每次实验课结束后一周内提交有效,逾期将无法提交。(写作业时可将本报告格......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000001 课程中文名称:生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Physiology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开课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开课学期:5 总学时:40(其中理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