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论文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
修磊
内容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100多年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道路,开创了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奋进,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美好前景。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民族复兴之路,是一条顺应潮流,锐意创新,实现跨越前进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民族复兴是一个民族由盛而衰,再由衰落中重新崛起,走入现代文明、跻身现代化行列的历史进程。复兴,最大的契机是世界进步的潮流,把握了潮流就抓住了机遇;复兴,不竭的动力是创新,不断地求索创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灵魂;复兴,实现的方式是跨越式前进,尤其像中国这样历史传统积淀非常深厚的文明古国,要填补封建社会后期几百年落后造成的巨大差距,找回逝去的时光,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一步步重复人家走过的路,而非有创新性的跨越不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民族复兴之路,正是这样一条不懈追赶时代的脚步,顺应潮流,锐意创新,实现跨越前进的道路。
一、顺应20世纪初期无产阶级革命的潮流,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性跨越。
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殖民主义以最野蛮的方式将中国强行拖入近代。从此中国不能再远离世界踽踽独行,挨打、沉沦,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奋起自救。即便是麻木不仁、虚傲自尊的晚清朝廷,也曾“师夷制夷”,兴办过洋务、颁行过“新政”。而最强烈的反抗与变革求索出自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及其各地难以数计的民变、起义,80年绵延不绝,无数志士仁人为救亡图存而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洪秀全、谭嗣同、邹容、陈天华、秋瑾„„每个志士都是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歌。但是,移植西技西法,却不能勃兴中华,民族的命运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历史的机遇总是与中华民族擦肩 2 而过。
正当中国自救无路,彷徨而不知所措的时候,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世界进入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潮流改变了世界,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革命风暴。欧洲爆发了德国、芬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的工人革命和苏维埃运动,发生了法国工人的“五月战斗”;亚洲发生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日本的“米骚动”,朝鲜“三·一起义”以及印度、埃及、阿富汗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随着这股潮流,革命的中心由西方转到东方,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世界,共产党在各国相继建立。
新的世界潮流如狂飙突进,由十月革命引导着滚滚而来。中华民族面临着重大的抉择,摆在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走改良主义的路,将民族命运寄于建设一个“好人政府”;二是继续支撑资产阶级革命,维护辛亥革命的最后果实民元约法和体制;三是“以俄国为师”,实行无产阶级革命,走社会主义新路。在十月革命的对比下,前两条旧路黯然无色。正如孙中山投书变法不成而选择了革命,五四时期的先锋们对民国失望而另觅新路。中国社会迫切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变革,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共产党人将中国革命纳入到世界革命的全局中去。把握世界潮流,就是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主导趋势,从中找到中国革命前进的大方位和总目标。毛泽东指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⑴发生在此后的中国革命,只能是一种全新的民主革命,它的历史范畴、领导阶级和发展方向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为帝国主义所反对,而为世界无产阶级所支持;它的前途是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毛泽东始终将中 3 国革命置于世界革命环境中,正确估计每一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对象,正确估计全局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采取正确的战略方针,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在《论持久战》中,形象地把中国战场与整个国际反法西斯战争,比作是“世界性围棋”。中国这个“战略单位”是整个反法西斯天罗地网的一部分。党立足本国,放眼全球,以局部推动全局,又以全局的进展带动局部,取得了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了革命形势的根本转机,接着又继续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如果没有世界革命的推动,中国革命肯定困难艰巨得多。自从世界扣开中国的大门,是中国共产党人主动地把民族命运与世界连接在一起。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超越在它之前的其他政党和胜过在它之后的各种党派,锐意创新,解决了旧民主革命没有解决的历史课题,成为复兴中华民族使命的最合适的担当者。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奋斗的目标 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使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而文明先进的中国”。从开展轰轰烈烈的的第一次大革命运动到土地革命到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从领导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到进行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目标就是将中华民族带进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使中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跨越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个跨越,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将中国社会最进步的力量引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克服了中国旧民主革命的弱点和局限,具有革命的彻底性。这就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时代进步的内容,孕育了社会主义因素的生长,为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 4 件。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以自身的先进性,将一盘散沙似的亿万民众团结发动起来,组织成不可战胜的力量,为民族解放英勇奋斗,并承担了巨大的牺牲,包括370万优秀儿女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终于彻底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民族分裂、主权沦丧的局面,实现了民族复兴的第一步目标——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然而,几十年以后竟有人妄论“告别革命”。说“革命是一种能量的消耗,而改良则是一种能量积累”,革命不如改良。指责中国百年的革命史,是“令人叹息的百年疯狂与幼稚”。这些人漠视历史,否定革命,真实的用意在于否定革命的结果——社会主义。列宁早就说过:“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⑵,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它不以任何人的意愿为转移,更不因任何人的责难而改变。若不是革命,世界上恐怕早已没有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园。
二、顺应20世纪中期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潮流,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独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潮流进一步发展,鲜明的特征是社会主义的力量日益壮大,社会主义国家由一个发展为十几个,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的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为世界和平正义做出了卓越贡献,战前其工业化的巨大成就已经大大提升了它的国力,由原来的欧洲第4位跃居欧洲首位,战后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军事与政治强国。这对广大新独立的落后民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社会主义成为这个时期的世界性潮流。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顺应世界潮流,抓住没收官僚资本所形成的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以及社会主义苏联支持这两大机遇,义无 5 反顾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建立社会主义需要必要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条件时,强调大胆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积极成果。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微弱,缺少工业化基础,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跨越,党创造性地提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行加速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好比一只鸟,工业化是主体,三大改造是两翼,工业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主体内容和目的,它需要三大改造这两个翅膀,有了翅膀,工业化就可以展翅高飞。为了及早实现工业化,“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包括694个国家重点项目和156个苏联援建项目的发展工业计划。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充分考虑到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严重不足,创造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其逐步引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实践了列宁提出的“和平赎买”的设想。通过合作化的形式将亿万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减少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经济对工业化、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负面影响,按照经济发展和自愿互利的原则,逐步把农民和手工业者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跨越。中国跨过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个跨越,使中华民族彻底摆脱了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附庸的命运,真正站了起来,有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地位。这个跨越也结束了自明朝中叶以来日益衰颓的趋势,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急流勇进的新时代。“一五”计划期间工业生产取得了远远超过了旧中国100年的成就,而建国“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 6 没有取得过的进步。”⑶
社会主义改造尽管存在不足之处,社会主义工业化也才刚刚起步,但是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当年,列宁用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发展的特殊表现形式的统一,批驳了第二国际关于“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的客观历史前提”的指责。半个多世纪后,邓小平用历史的事实回答了那些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责难,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必须搞社会主义!”⑷
三、顺应20世纪后期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突破传统模式的历史性跨越
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争取和平、谋求发展成为日益鲜明的时代主题和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都在世界潮流的变换中调整自己的政策,争取发展的主动权。以科技革命为动力,率先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西方发达国家遥遥领先;东亚和拉美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了机遇,跻身新兴工业国家的行列;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在尝试改革。而此前后,中国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度严重挫折,经济陷入困境。
中国与世界的反差无情地诘问:中国的出路在哪里?社会主义的出路在哪里?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又一次面临三种选择:一种是坚持“两个凡是”,固守“左”的路线方针;另一种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放弃社会主义,“全盘西化”; 7 第三种是另辟蹊径,革故鼎新,走出一条社会主义新路。邓小平在危急关头,以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的敏锐,把握世界发展的脉搏和契机,选择、开拓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探索一条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尽快改变落后面貌,有别于苏联、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共同的奋斗目标。毛泽东针对苏联模式的弊端,50年代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思想,遗憾的是因为“左”的倾向滋长而中断。邓小平从文化大革命的亲身体验和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教训中深刻认识到,全面改革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即苏联模式,用“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关键所在。
针对当时教条僵化之气阻塞社会前进的状况,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武器,打开人们封闭的头脑,打开封闭的理论与实践禁区,使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与创造活力,奠定了改革创新的思想基石。他突破了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出发,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回答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澄清了过去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认识误区。他针对传统模式逾越中国社会实际发展阶段的问题,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的、“不够格”的,也是长期的、不可逾越的,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对中国国情的这一科学定位,弄清了过去社会主义实践中理论与现实相矛盾,党内“左”的错误屡犯难止的认识根源。邓小平突破了传统模式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认识,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是 8 推进一切工作的动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彻底排除了阶级斗争动力论的干扰,找到了改革这个突破传统模式、发展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他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为改革开放解除姓“社”姓“资”的困扰。邓小平突破了传统模式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破除对计划经济的迷信,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摆脱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从属于一定社会基本制度的思想束缚,解决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问题,开拓了社会主义融入世界、跨入经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些要害问题的理论突破,从根本上破除了改革传统模式的障碍。
理论的创新有力地推进了体制的突破。在经济结构上,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多层次经济结构;在分配体制上,从单一的按劳分配转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在运行机制上,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格局上,从封闭半封闭的经济转向独立自主的全面开放型的经济。这一系列重大转变,有效地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体制的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实现了中国经济在20世纪后期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从“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新体系”四个方面,高度概括了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的时代价值与历史地位。
改革开放,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又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跨越。它跨越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创造了一种有效的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模式,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功之路,找到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9 这个跨越,解开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使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以1981年到世纪末的20年计,我国GDP平均增长率达到9.7%,2000年GDP达到89402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七位,相当于1981年的6.4倍。人均GDP超过800美元,达到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水平”。正如世界银行的一位著名经济学家所说:中国只用一代人的时间,走完了许多国家几代人所走过的路。历史与实践都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惟一正确的道路。
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人以“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汲取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拓展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是站在全局和时代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重要理论创新。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妥善应对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发展就会有新思路,改革就会有新突破,开放就会有新局面,就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 10 面。
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党中央还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后,党中央基于对“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问题的深刻认识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基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改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系统总结,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我们党。一直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9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党具有并始终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正是由于党始终保持了先进性,才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无穷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关键就在于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永葆先进性,我们党就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始终成为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是中国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中华民族的复兴造福于中国,也造福于世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赖于中华文明新的伟大贡献,也有赖于社会主义文明新的伟大贡献。20世纪中华民族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崛起的历程,昭示的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赶超先进发达国家的成功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改革战胜幼稚和挫折奔向明天的成功之路。相信让我们 12 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新的壮丽篇章。
(盘锦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处)
注释:
⑴《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7页。
⑵《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版,第257页。⑶《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167页。
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版,第62、63页。
第二篇:资中筠:中国的文化复兴和启蒙
资中筠:孔子学院无助文化繁荣 中国危机根在制度 请先确认是否安装了 最新Flash 播放器 请点击安装按钮 安装
核心提示:最近几年时间,中国大部分的城市人口和部分农民,明显感觉富裕了。那么有钱以后,应该干什么?今天的《世纪大讲堂》为大家请来了资中筠先生,和我们探讨中国文化的碰撞该如何面对,物质发达文化是否必然繁荣?普世价值之争究竟掩盖着什么问题?让我们深思尊孔与废孔的理论背后的深意。资中筠:全民道德滑坡 中国文化遇到危机
资中筠先生1930年生于上海,1947年考入燕京大学,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后从事民间外交与国际活动工作,访问过亚、非、欧、拉美多国。70年代末开始转入学术研究,成为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并担任了美国研究所所长。
1996年从社科院美国所退休,资中筠仍继续著述,并应邀参加各种学术活动。除有关国际政治和美国研究的专业著述外,撰有大量随笔、杂文,并翻译英、法文学著作多种。今年81岁的她,更是从没有停止过对心灵自由与思想独立的追求,对民族前途的忧虑与思考。
节目开始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下面坐着的小妹妹,很茫然地思考一个问题,就将来我,60多岁,70多岁的时候,能不能像资奶奶这样,长得这么有风度,你们是在想这个问题吗?你看你看,真的点头了。刚才看短片介绍呢,里面说您是,先考上了燕京大学,然后转到了清华外文系。据我所知,您是第一年其实就要考清华是吧? 资中筠:对。王鲁湘:没考上? 资中筠:没考上,是。
王鲁湘:您这样的信息还披露给大家。
资中筠:没什么了不起,那时候考大学,特别清华那么难考,没考上也没什么太丢脸的。
王鲁湘:那就当时委屈了自己上了燕大?
资中筠:因为我第一选择就是清华,我特别喜欢清华的图书馆,那个图书馆真好,真好,然后我就一直这么想,另外清华是国立大学,那个时候国立大学总是比教会大学,比私立大学好像高一级。王鲁湘:至少还省点钱。资中筠:高一点,还省点钱。
王鲁湘:燕京大学是教会学校是吧?美国教会的。
资中筠:其实燕京也不错,但是,特别是外文系燕京当然也是很好的。但是我就是一心一意想考(清华),所以第二年暑假,就是燕京一年级以后的暑假就发奋图强。
王鲁湘:还是要去清华?
资中筠:拼命的在这边的,那时候叫北平图书馆。
王鲁湘:您去了清华以后,比如说在老师这个阵营里面,有哪些您一提我们就能知道的人物?
资中筠:钱钟书啊,当然你们现在都知道钱钟书。王鲁湘:他教过您吗? 资中筠:教过我呀。王鲁湘:哎呦。
资中筠:他教的我很多,不但教,而且我的毕业论文他是导师,四年级的毕业论文他是我的导师。
王鲁湘:他会不会特别苛刻?
资中筠:相反他挺宽容的。他大概觉得我们这些人也就这样了。他要求并不特别苛刻,但是他说话很(机智),他特别会讽刺人。王鲁湘:是。
资中筠:所以你也是常常会战战兢兢的。
王鲁湘:我听说,钱先生很快就去社科院了,杨绛先生是在清华教书时间很长? 资中筠:不,他们俩人一块去的社科院。王鲁湘:一块去的。
资中筠:他在清华教的时间很短,正好让我给赶上了,他们刚从国外回来,我那时候是三年级。
王鲁湘:夫妻两个人都教过您?
资中筠:都教过我。杨绛教的英国小说,我们给她起外号叫young lady,因为那时候她是young lady。
王鲁湘:这是老师阵营,那您的同学当中,有没有佼佼者我们一听也知道? 资中筠:宗璞。
王鲁湘:冯友兰先生的女儿。
资中筠:宗璞作家,她跟我是同班同学,而且是好朋友,一直到现在还是。王鲁湘:资先生的爸爸是金融家,生了三个女儿,全这么杰出。资中筠:不杰出,这个没有。
王鲁湘:真的。翻译上也很厉害,你们知道《廊桥遗梦》是谁翻译的吗?《廊桥 2 遗梦》不知道谁翻译的?
资中筠:这《廊桥遗梦》根本不算数的。
王鲁湘:就为什么你们会不知道,资先生认为,那还用吹吗,那根本不叫翻译。风靡啊当年。我买了两本,一本送给别人了。好了,咱们已经了解资先生是什么样的人了,我们要向她学习。最主要是学习今天讲座的内容,今天的讲座是《中国的文化复兴和启蒙》,是吧? 资中筠:对。王鲁湘:好,欢迎。中国的文化复兴与启蒙
资中筠:中国的文化复兴这个问题,是个老掉牙的题目,为什么又重提这个话题呢?有两个新的背景,一个就是现在的物质飞速地发展,但是呢文化遇到了危机。全民道德滑坡,可以这么说吧。然后大家都在想,中国的文化到底是怎么了。我是有这样一个看法,就是物质的繁荣不一定造成文化的昌盛。有的时候物质不太繁荣,但是思想非常活跃,文化很繁荣。这种情况也是在历史上经常有的。所以应该探讨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还有一个现在文化问题为什么又热门起来了呢,是因为我们社会现在面临一个转型期。我们一百多年来,社会老在转型,一直都在变革。每当到了一个关节的时候呢,就会有很多各派的思想都活跃起来,都在探索中国的前途到底怎么样。然后在这个思想活跃的过程里头呢,当然也提出了文化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近代中国说起来,总有一个中国的传统文化,跟外来的文化的碰撞的问题。于是就总是会产生两种趋向,一种是保守的,就是说要坚持我们的传统,抵制外来的文化;一种是开放的,就是主张中国的文化要复兴,必须吸收外来的文化。现在又碰到这个问题了。过去发生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因为中国弱,然后呢就反过来自省,到底我们问题出在哪儿?先是觉得器物层面的不如人家,船坚炮利不如人家,后来是声光化电要引进,后来是再到那个郭嵩焘他们这一批人出洋的时候,就发现其实是制度不如人家。他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承认,外国的这种制度,它比我们的要优越。然后呢,再反思过来呢,就到了文化层面了,文化层面就是跟那个思想联系在一起,一直达到“五四运动”的时候,就是提出了这个“新文化运动” 但是现在跟那时候不一样,现在就产生一个新的问题呢,自以为非常强,说崛起的中国,而且越来越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经济总量已经是超过日本了,于是乎就觉得特别了不起。然后呢,现在看看好像那个欧美发生经济危机了,好像我们这没有什么经济危机似的。那么所有这些了不起,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都是物质层面的。于是就开始感觉到,这个怎么回事,这个文化还是老是引进的,于是就说我们的软实力要走出去,要加强软实力,文化要走出去。就是有这么一个 3 环境吧,就又提出来,中国的文化向何处去。而且现在又有一个新的一轮的,所谓抵制西化的问题。
新的一轮的保守思潮,开始上升。所以就又开始尊孔了,又开始这个读经了,还有一些地方让小学生穿着过去的那种服装,他们管它叫唐装,其实根本不是唐装,是清朝的服装,来背《弟子规》、《三字经》,忽然出现这样的现象。总而言之,在精神生活上我们现在需要什么?这个问题呢,是现在争论最大了的,这个问题大家意见很不一致,我想针对几个问题,就是几个有争论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来。
资中筠:全民道德滑坡 中国文化遇到危机
第一个问题是所谓全盘西化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争论了有一百年了,我认为这个问题本身是个伪问题。为什么呢,首先不可能全盘西化。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有这么多人,根深蒂固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你想想看十几亿老百姓,怎么可能忽然就跟外国人一样了呢,所有的生活方式,各个方面,都跟外国人一样了,这是不可能的。
第二,我们都说中国话。无论你怎么提倡学外文。现在这个提倡学外文已经也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小学幼儿园就开始双语教学,什么这个那个,但是归根结底,我们都得说中国话。
那么还有一方面呢,我们实际上已经非常西化了。就是我们现在所有用的一切东西,所有的一切生活里头的日常用品,以及生活方式,一切的,都是外来的。没有一样是我们自己发明的。就算我们最后一个四大发明,最后一个发明是活字版印刷,老早就已经被各种各样的现代的印刷术所取代了。那个活字版印刷是在北宋年代发明的,是一千年以前。在那个之后,我们中国人没有发明过足以影响整个生产力,或者是影响整个生活方式的发明。
但是中国仿造起来非常快,而且可以在那个技术层面上头现成的就用过来。所以我们应该怎么说呢,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这个方面,我们西化的已经可以了。既然把那个物质层面的东西都已经引进了,同时我们就不得不引进它们的管理的方式,由管理的方式到生活方式,现在全部都变了。
所以呢,这方面你要抵制也抵制不了。而且现在,你说在语言里头,我们都说的是中国话,但是你要是抵制任何外来的新名词,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有一切现在我们用的词,很多都是外来的。包括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这些主义,这个我们原来传统文字里没有,这个是从日本翻译过来,然后我们再引进来。好多好多,现在我们还在继续引进。这个有什么坏处呢?也没什么坏处,我们就这么说了,这个很现成,你还想不出来一个,比它更加生动的,更加简捷的词来形容它,那何必不用呢?
所以你西化不西化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你自然而然的一个问题,这个也谈不上文化侵略,说是不得了了,我们的文化安全成了问题了,现在一切都已经西化了。我根本不认同所谓文化侵略这一说。
唯一的文化侵略,就是拿着武器,逼着你非得要怎么样。那唯一的,我经历的,唯一的就是日本侵略的时候,它就逼着它的伪教育局就要改教科书。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就是我的,在天津我上小学的校长,就是因为抵制日本要他改(教科书),“七七事变”以后,日本要他改教科书,1938年,他不肯,后来就被暗杀了。这个才叫文化侵略。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不赞成有什么文化侵略之说。但是有选择。就是假如你自己的文化修养,你的品位够高的话,你选择的外来文化也是比较高的。因为所有各个国家的文化,它都有精华有糟粕,都有低俗的有高雅的。所以呢,自己的文化教育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本国的文化了解得越深,那么对于吸收外来的文化,就越容易取其精华。所以我老说我们愧对先贤。就是他们那一代人,就是我指的是,我的老师辈的那一代人,再往上一代,像五四时代的这些人,胡适、陈独秀、傅斯年、鲁迅这些人,不管他们后来的政治倾向怎么样,他们都有一个特点:第一他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英教育是浸透了的。因此他们就能够知道,这个弊病所在,要批判也批判在点上。这是第一。然后他们就知道,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的话,要吸收它什么地方。所以最后他们达成一个共识:要吸收的是民主和科学。
谁也没有他们对于中国文化了解得那么深。比如举一个例子来说,胡适不是提倡白话文嘛,但是他在九岁就已经把这个四书五经和所有的这个,好多古书都已经读遍了,他曾经用离骚体翻译拜伦的《哀希腊诗》。这个非常漂亮。他可以达到这样的一种水平,然后他提倡白话文,起了文化复兴的作用。
那个白话文运动,我觉得跟那个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可以有一比,怎么个一比法呢,就是把那个经院的文化,为少数人所垄断的经院文化,能够普及到大众里头去。无论如何,那些非常典雅的文言文,念起来是非常难的。我小时候,在中学基本上念的都是文言文,而且我还学过写四六骈体文。那个钻进去了之后,也是很有兴趣的。每一句话都得找一个典故,然后对仗,什么这个那个。但是你要老钻在这个里头的话,思想是活跃不起来的,而且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时间来搞这些的。
到现在,你要再叫我写这样的文章,我就不能表达我现在想写的,想说的话了。你还得用白话文。所以我觉得这个白话文的普及,跟那个欧洲的宗教革命和文艺复兴,有相通之处。就是把那个高头讲章,经院文化,普及到一般民众都能掌握,然后你就不能够随便欺骗人了,然后底下就是启蒙运动。
就是说,你不能够,大家都有了文化以后,都知道(是什么意义)。(欧洲人)先 5 从(翻译)《圣经》开始,大家都念过《圣经》了,我认为那个《圣经》里头是这个意思,是那么说的,耶稣是那么说的,你就不能够再用拉丁文来骗我了,就是说因为我不懂拉丁文,所以(主教)你非得你就断章取义,告诉我,你非得这样,你非得那样。然后后来就开始启蒙的时候,就是要把宗教和世俗生活分开来,你只能管我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作为一种精神寄托,不能够所有的政治生活,以及社会各方面你都管。从这个层面说,当时的那个“五四新文化运动”,当然不仅仅是白话文运动,但是白话文运动的影响之深远不可低估。
再讲一下关于普世价值。现在又来批普世价值了,说是中国有自己特色的价值,好像普世价值就是西方的价值。什么叫做普世价值,我们说的内容就是自由平等人权,加上民主。
有一位特别有名的明星说中国人就不该有自由,中国人就应该被管着。我就觉得很奇怪。就是说他自己不知道属于不属于该被管的。什么叫管,哪一个国家的人,是不需要管的,不需要法律,不需要规范,谁爱干什么就干什么?除非他认为自由就是这样的意思。
但是如果说人性的天性,是不要自由的话。为什么各个国家不约而同地都把监狱当做惩罚,一种惩罚式的手段?说明你剥夺人家的人身自由这一点是最高的惩罚。说明人的天性是要自由的,这就是普世价值。当然人之所以为人,跟动物不一样,人有思想,所以思想也是要自由的,思想自由跟言论自由是联系在一起的。你需要,你怎么想,你可以说出来。如果认为自由不是普世价值,我就觉得很奇怪。
米勒MILL或者叫穆勒,我们现在翻译成《论自由》On Liberty,严复是把它翻成《群己权界论》,就是我自己的这个权利,个人的权利跟群众跟社会的权利之间的界线。我觉得他这点至少是得其精髓的。就是你个人的自由,你不能妨碍别人的自由,这是一个界线。所以有各种法律,规范,行为规范,礼貌各方面都是为了规范你,大家追求自由的权利的时候,你不要妨碍别人的自由。
穆勒的《论自由》里头,有一条说得很清楚,他先是说人要有信仰自由,那么它是不可剥夺的,它是天赋的,你没办法剥夺它。但是他自由了以后,有了信仰自由以后,他要说出来,所以他就应该有言论自由,他有了言论自由以后,他又要传播,他希望他的想法能够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同,所以呢就有出版自由;他要写东西嘛,要发表的自由;完了之后呢,一些同样理念的人,希望在一起,能够联合起来做成一件事情,这就有了结社的自由。所以他这个是一层一层来的,这个是按合乎逻辑的。但是他底下又加了一个限制词,他说所有这些自由,只是指的能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成年人。比如说儿童,他还没有长成呢,他自己不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就要被管。
接着他又说,还有那些不开化的野蛮民族,它还没成熟呢,所以呢,这个自由也不一定适合它们。那么这句话作为一个英国人,在十九世纪中叶说出这样的话来,肯定是带有殖民主义思想的。那么现在呢,我们中国人就说了,我们中国人素质太低,不能选举,文化水平太低不能选举,我们中国人是不适于有自由的,不适于有西方国家的人那么样的自由的,这个话不是等于自贬吗?一方面又说,现在民族主义情绪非常之高涨,一天到晚觉得我们比外国人怎么怎么强,但是又说我们中国人,是不配享有自由权利的,这个是非常矛盾的。
所有这些价值观里头,最基本的是自由,我认为。有了自由之后,就要要求平等,这个要求平等呢,我觉得平等这个要求,不是从古就有的。这个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步一步来的。我觉得跟市场经济的发展,跟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就是它生产力要求解放每一个劳动力,成为自由人,成为自由人以后,他就应该享受这些平等的权利。所以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人是必须要有平等的。所谓平等是指的权利的平等,不是指的财富的平等。
那么如何保障?在一个国家里头,一个国家它必须有政府。如何来保障这种平等的权利,用什么制度来保障?人们就发现,到目前为止,试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到目前为止,被称为民主的制度,先笼统地说民主,其实它有各种各样不一样的(形式),是比较最适宜,最能够保障这种平等权利的。但是我必须马上就要说,它并不是没有缺陷的,而且要不断地改进。实际上在欧美这些比较先实行这种民主制度的国家,它的制度也在不断地改进,而且不断地发现它有缺陷。但是无论如何,这种制度比那个寡头政治和集权政治和专制政治,专制制度相对说来,要更加适宜于保障公民权利。
你难道说所有这些都是西方的,我们国家就是不要的。但是为什么现在成为一个问题呢?我觉得归根结底不是文化问题,是制度问题。把明明是制度层面的问题,法律层面的问题,说成是文化。就是应该坦率一点,老实一点,面对这些问题,然后才能够讨论。这个玄而又玄地把孔夫子抬出来也起不了作用。孔子是历代专制政权统治中国的工具
那么现在我再想讲一个问题呢,就是尊孔和非孔的问题。有一个现象,从历史上看很有意思的。就是原来在春秋战国时候,春秋的时候,特别是百家争鸣的时候,根本就不存在尊孔或者非孔。大家都争论,都是平等的。所以它才造成了中国这么繁荣,这么丰富多彩的哲学思想。可以跟古希腊相媲美,而且时间正好差不多相同。而且我们现在老说我们五千年的辉煌的文明,其实吃老本就吃那个春秋时期的百家,到现在还是最丰富,博大精深。到汉武帝的时候,定于一尊了,然后就是儒家的学说,或者是孔子被抬到非常高的地步了。一定于一尊以后,你思想就不活跃了,其他的“黜百家”都把它贬下去了,就是只有这个一家,定于一尊以 7 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把这个孔子的学说,就给歪曲了。凡是哪一个学说,变成了显学,变成最官方的官学的话,这个学说就倒霉了。它就要被歪曲利用,要被断章取义,这个实际上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历代的帝王尊孔,实际上并不发扬儒学,把那个儒学就僵化起来,或者是说弄得面目全非。儒家的学说,从孔子到孟子,然后又派生出荀子,然后后来各家在那就是研究发展,或者是批判,都可以,是很丰富的一个学说。但是孔子这个形象,这个符号,被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来利用,就没起好作用。
而且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异族统治的时候,特别尊孔。元朝是对汉族的知识分子贬得低的不得了,叫做九儒十丐,把人分成十等,九儒十丐,最低一等是要饭的,那么倒数第二等是这个儒,是读书人。这就是所以臭老九那个时候就开始了。它把读书人贬到这么低,可是它把孔子捧得特别高,就是孔子那个大成至圣文宣王,是那个时候,就是元朝给他封的。还有一个奇怪的呢,就到清朝,清朝康熙是最尊孔的,康熙亲自到孔庙祭孔有好多次,或者是派人去祭孔,而且把他捧得非常高,然后有一个,我背不下来,有一个非常非常长的头衔。是清朝给孔子的。是康熙亲自题字,万世师表。为什么异族统治中国的时候,要那么样的尊孔,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大家来考虑一下。
还有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很奇怪的事情。太平洋战争之后,英国也变成是跟日本的交战国了,所以从1941年以后,日本的势力就进入了租界。然后我们的学校也受影响了。但是日本的伪教育局来改我们的教科书的时候,它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把我们的公民课改成了修身课。民国教育里头是有公民课的,公民课就是要教育培养现代的公民。小学的时候,开始学的公民课,是讲公德,包括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之类的。高年级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讲少数服从多数啊,应该怎么选举啊,都是讲这些了。而且那个时候的教课书里头,就是那种五四时代的那些人的文章,像胡适、鲁迅,这些选得挺多的。到了日本人来的时候,他把公民教育变成了修身,修身是什么,修身课里头讲的是什么,讲的中国古代的忠孝节义的故事。儿子怎么孝顺,老莱子娱亲啊这些东西,有好多。这个当然他不会选文天祥之类的,这个肯定不会。
他另外再加,每个礼拜有一堂经训,就是高小一念《孝经》,高小二念《论语》,初中一念《孟子》,初中二念《诗经》,就这么念下去,当然都是选读了,这一堂课不可能念好多。但是为什么这个侵略者来了之后,要叫我们多念这些东西?当然他把那个教科书里头的现代文学,大大地取消了。所以这个情况就很值得深思,我到现在也没有想得特别明白,说是让你多念一点传统的东西,会使得你不想抗战。这也有这个可能性,就是说就是鲁迅说的人要念古书念多了,人就沉下去,念洋书念多了,人就奋发起来。这是鲁迅说的,可能有一定的道理。就是都弄得 8 跟小老头似的,摇头摆耳的,所以我现在看见说是让那些小学生穿着那种衣服背《弟子规》,我就觉得这实在太背道而驰了,跟时代。所以这个问题需要很好的考虑。
还有一个呢,就是大凡在思想特别活跃的时候,这个文化繁荣的时候,常常出现非孔的思想。你比如说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魏晋南北朝的那一批人,我小时候特别喜欢那一批人,受他们的影响很大的。就是说特立独行,非常之洒脱,爱干什么干什么,但是常常挺怪的。同时他们是非孔。你看从西汉开始把孔子定于一尊,实际老实讲那个时候,到东汉,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才不到四百年,三百多年吧,可能孔子的地位还没有这么样子的这个根深蒂固。所以到了东汉的时候,佛教就传进来了。所以那个时候,到了东汉以后,魏晋南北朝很多人就信佛了。还有一些人主要是道家的,还有好多人就特立独行,就是提出各种(思想),还有一些非孔的言论。但是这个时候,世道非常乱,但是文化非常繁荣,并且我觉得那时候的知识分子,士大夫找出了一条保持自己独立人格的道路,就是隐居,就是离开这个官场。
这个倒是我从小就知道,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就有这样一种精神,这个也是支撑了中国,一方面是仕途是唯一的道路,非得做官不可,但是也有一条道路,就是你想保存你自己的独立人格的时候,你可以离开官场。这个就是魏晋的精神,魏晋士大夫的精神,是提出了这样一条道路来。还有到了晚明的时候,也产生非孔的思想,像李贽李卓吾,他的一些著作里头,非孔是相当厉害的。然后后来呢,到那个晚清。
所以说打倒孔家店,其实他没说打倒,他就说,那个人不是胡适,胡适说吴虞这个人,“只手打孔家店”,他是说他这样.那么这孔家店并不是说,完全否定,他们也没有系统地说,整个的儒学都是要不得的,而是说,这孔家店是作为一个礼教的一个所在地。就是说那个时候,那些非常顽固的旧礼教,限制了人们去放开思想,考虑问题。这个也不能说,那个也不能想,这个也违反圣人之道。最重要的那个时候,像巴金写的《家春秋》,为什么它的影响这么大呢?因为它当时确实反映了最普遍的现实,那个时候的大家族就是这个样的。是在这种背景下,打倒孔家店的。
所以我说,很奇怪的,有两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把孔子作为一种工具,连异族统治的时候,为了统治和笼络中国的读书人,汉族的读书人,要抬出孔子来。在抵制一切新的思想的时候(要抬出孔子),想要解放的时候,就要非孔。我再次声明,我不是说儒家的思想一无可取,不是指的这个,而且我觉得假如说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回到春秋的百家去,不能现在就说传统文化就是儒家,这个不能这么说。不能说由于历代的帝王利用了儒家,你就认定了,因为几千年来,我 9 们都是以儒立国的,所以儒家就是只能是这一家是代表我们的传统。这个是不对的。那你就是说,我们永远应该认同,这个皇权专制的这样的一种制度。我只能说,孔子这个符号,被皇权专制几千年所利用了,现在我们又把它抬出来,为了抵制普世价值,这不是又是一脉相承的吗?所以我对现在的尊孔提出这样的一个看法。
现在有人就说我们低俗文化之所以泛滥,是由于市场的缘故,市场化的缘故,这个我觉得是不对,是由于,一方面市场化,一方面又管制的缘故。你要是真的市场化,就不会这样。也不能够说是,由于外来文化的缘故,我们那些个什么,二人转之类的,绝对不是外来文化,我觉得够低俗的。现在真正把这种低俗文化当做是传统文化的,本土的传统文化的代表,堂而皇之的搞那个非常豪华的会馆,我觉得这个就是文化的堕落,而这个堕落,跟外国人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反就是为了抵制西化,把这些非常低俗的东西拿出来,这个是我们现在的文化的危机。所以要讲文化的复兴,首先要有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并且真的是对于深刻的、严肃的、高雅的东西要予以支持,能够得到一个发展的空间,这样才能够这个,真的达到文化复兴的目标,我先讲到这。各个领域的政策往往是“逼良为娼”
王鲁湘:81岁高龄讲了那么长时间,回答问题的时候,当然是为了舒展一下,活动活动,也是尊敬大家,站着回答大家的问题,有什么问题赶快问。观众:您认为孔子学院对我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推进意义大吗?得到的成效是否与投入成正比,就是这个问题。
资中筠:我是否定的。因为我觉得并不是说不能够搞一些不管名字叫什么的学院互相交流,但是这样大规模,我听说投入好几亿,那(与效果)太不成正比了。到外头去,其实人家愿意学中文的话,应该他出学费,我们教他。我们去送学上门还出那么多钱。这个真的能够做多少工作,这个里头我觉得是投入和产出是确实不成比例。为了振兴中国文化的话,应该首先在国内多培养一点高水平的中文教师,或者是在学校里头加强中文教学,现在的中文我觉得还是很不好,很糟糕的。谢谢老师。
观众:资老师您好,我想问您,就是说中国现代形成了怎么样的文化? 资中筠:这个是无形的。就是说我觉得现在就是还应该进一步开放。应该就是不加人为的禁锢的。比如说很多老师们,做这方面工作的,应该有一定的引导,向着健康的开放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够把中国传统里头的精华发掘出来,跟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合起来。老笼统地说西方,实际脑子里头想的还是政治问题,就是说我们不要美国的这个什么什么,然后说美国要强加于人什么什么,然后说这 10 个欧洲怎么样。说来说去是这个,其实从文化的角度来讲,这个是讲不通的。老早中国汉族的文化没有一个是纯而又纯的。我不是研究文化思想史的,但是我听过一次葛兆光先生的讲话,他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他说中国实际上,人们认为中国是过去是封闭的,只有鸦片战争时候才是打开的,但实际上封闭的时间比开放的时间少,一直都是开放的。只不过是开放的程度和多远就是了。所以中国的文化才能够一直发展到现在。要是一直都是封闭的,一点都没有开放过的话,早就没了,早就萎缩掉了。那么那个时候的开放就是比如,就是汉族的文化向少数民族,向现在我们被认为是少数民族开放,向西域开放,这个一直都是有的。比如你要去甘肃莫高窟,看一看那个里头的那些壁画,那些壁画我觉得跟土耳其的非常像,就连蓝色都是那个土耳其标准的蓝色,我在土耳其看到的。就是说那个时候中亚的文化老早就已经传到中国来了。那个佛教其实是印度传进来的是吧,西天取经。可是现在我们把佛教捧为中国的教来抵制基督教,然后把基督教看成是西方的教,所以所有这些都不是文化问题,是政治问题,真正的文化老早就在融合中,在不断地融合中。
观众:我想结合您刚才讲的第一是胡适,他对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了解,以及现在的小学生培养的时候,这个对《弟子规》《三字经》这些的学习,是不是这个,因为现在很多我们接触的知识都是西方的一些信息,我想这个过程中是不是这样的培养方式,对这些学生以后的这个融汇中西,博古通今有一定的作用呢? 资中筠:我们现在小学教科书里头没这个吧?所以现在并不是说小学生,就是正式的小学教育里头有这个,我是说现在有些人为了弘扬,所谓的弘扬传统文化把小学生弄出来。我不知道现在的小学教科书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但是我是不赞成把《弟子规》这些东西让现在的小孩来背。我赞成现在的学生要多念一点经典的东西。不管是四书五经里头的选读也好,不管是唐诗宋词也好,不管是秦汉文章也好,都应该读。就是说把这些优秀的东西,典雅的东西来熏陶一下。但是我不赞成就是为了一种价值观所谓的“主体”,就培养,从小就培养这种东西,什么首孝悌这一套东西来搞,这个我觉得是首先是没必要,第二是无效。你跟他现在的社会,他每天碰到的事情相差太远了。我觉得现在我们最急需的从小培养的怎么样做一个好公民,这个是最重要的。现代的道德的规范,现在是最重要的是这个。而现在我们发现有一些人,他的私德还可以,但是公德非常非常差,而中国恰好就是缺乏这个东西。观众:我的问题是这样的,您认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文化复兴当中他的作用是什么?谢谢您!
资中筠:所谓知识分子不过就是多读了一些书,就这么一回事,就是比别人幸运有机会多读一些书,同时他的职业又是在做那个学术方面的工作。那么我觉得既然你进入了这个所谓知识圈,要做这方面的工作,那么就我想就是老老实实地凭 11 良心做事。你比如说我就想举一个例子,你要是做你的专业想做得比较好,你千万别剽窃,别做这些。现在这个在高级学者里头也是剽窃成风,所以这个你起码你得守住吧,要守住一些底线。
王鲁湘:这不好守住,他要不剽窃完成不了本的学术发表论文的任务,七篇在核心期刊上。
资中筠:对。就是这个问题,所以我就说,当然他问的是知识分子本人。那么当然首先要改变这个体制和这个政策。所以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在各个领域里的政策基本上常常是逼良为娼。就是说你想好好干的时候,你总是得不到好。然后你要投机取巧邪门歪道的话,你倒容易得到好。所以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是他现在问既然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能够守住就更加不容易吧。但是起码我想还是有很多人不剽窃的,我想不剽窃的人还是多于剽窃的人。王鲁湘:不剽窃就跟我一样,现在还是副教授。
资中筠:那就是说你甘当副教授也不要剽窃。我想知识分子应该守的就是这个。千百年来假如说传统文化里头最优秀的东西,就是孟子那三句话,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你要碰到坎的时候,碰到你如果你这样还是那样的时候,就得想想这个问题。有的时候不需要碰到这些坎,你还是可以很顺利的既不剽窃,又评教授,这可能性也还是存在的,在不同的那个领域里头。但是你要碰到你非得要剽窃你才能评教授,那你就宁可别当,你就当个副教授也不至于饿死。
王鲁湘:时间很珍贵,一下就过去了,我个人对资先生这个讲演的感受是什么呢,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这个问题上,与其重复去尊孔读经,还不如重新再开设公民课,这是我的感受,不知道您怎么想。资中筠:对,就这个意思。(主持人不是王鲁湘,而是阿忆)
第三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的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的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我认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立志报国民族精神;第二,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第三,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第四,提倡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代表,应该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断发展。然而,纵观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发展趋势,不禁让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展赶到担忧。具体而言,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变化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第一,自主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主体性得到大大激发,主体意识不断觉醒,主体精神不断高扬。当代大学生也在公平竞争、自主平等、追求效率的市场中充分展现着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自主能力不断提升。同时,随着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工具和途径。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等特征大大开阔了大学生们的眼界,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也充分激发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自主性,使得他们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第二,多元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新旧体制转换所带来的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生产方式的多元性以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社会上充斥和交织着纷繁复杂、多元杂糅的道德观念。既有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如忠君爱国、孝悌贞洁、明礼诚信、厚德载物、尊师重教等;又有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八荣八耻”等;还有西方社会的道德观念,如“自由、平等、博爱”、人本主义、人权主义、后现代主义、普世道德等;还有在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些新的道德观念,如“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少论国家主义,多想自己前途”等。这些道德观念不断向大学生逼近,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第三,现代化。当前我国正在加紧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所进行的现代化既包括生产力、物质方面的现代化,又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方面的现代化,还包括人的思想领域和精神世界的现代化。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广泛开展和大力推进,必然会带来人们道德观念的现代化。当代大学生道德观也将日趋现代化,他们将不断形成与现代化要求合拍的或被现代化所催生的新的道德观念,他们也将按照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进行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第四,世俗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人的道德观更趋于务实和实际,他们越来越注重对个人利益和物质利益的追求,而集体利益和精神利益则被不断淡化。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也越来越少地谈论“共产主义”的崇高道德理想,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发展和个人前途、事业以及未来的幸福生活。这些反映在大学生的道德观上,就是他们道德观上理想和崇高的成分逐渐减少, 而务实和世俗的因素逐渐增多。他们的道德思考、道德评价以及道德行为与个人的物质利益走得越来越近,道德选择的功利化倾向越来越强。这样的道德观趋势,往往使大学生遗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道德抛在脑后。就以不久前上海世博的踩踏事件为例,那些疯狂的粉丝中,大部分都是当代大学生。能够举办世博会,对每个中国人而言,都是一件引以为豪的盛事,本应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民族的强盛与灿烂文化。然而,那些疯狂的粉丝完全丧失了作为中国人该有的传统美德,与保护他们的警察起了冲突,事后,甚至向他们的偶像表示深深的歉意,却不断埋怨那些辛苦的警察。我认为,他们真正该道歉的对象是整个中华民族,他们在整个世界面前,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彻底丧失了。自主化、多元化、现代化与世俗化的道德观发展趋势,似乎让当代大学生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越来越远。例如,现代社会中的“女体盛”、人体彩绘、裸泳等,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角度来看是伤风败俗、有辱风化的,而许多当代大学生则认为这是一种“美”,并不认为其中包含着不道德的因素。在选择职业时,他们“到中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人中,纯粹为了支援国家建设、服务中西部的人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的人则是以此为跳板和平台,从而使己今后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紧迫性。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道德观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和成长成才,又深远地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风貌。当代大学生道德观中冷漠性、功利性等特点的存在,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和
改善,如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很容易使大学生出现各种道德问题。大学生各种道德问题的出现和凸显,既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会给社会的和谐安定带来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大学生道德观中社会性、理想性、积极性、易变性等特点的存在,又说明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当前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引领大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
那么,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代表,我们该如何在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呢?第一: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强调在“义”和 “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第二: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第三: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第五: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存之又存,相乃不舍”,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
善”。第六: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是就是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当代大学生虽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然而,道德方面却一直缺失。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第四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华民族在不同情景有不同内涵,但在这里,应是指中国领土上的56个民族的人民,不单指某一具体民族的人。各民族经过五千年的交流融合,早已成为各具特色却紧密相连的整体,随着现在人口流动的频繁,经济社会的交流,使文化上互学互通的地方不断增加,况且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与完备性,必须从所有民族来考虑归纳,进而可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56民族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文化,是中华国土不同地域孕育的非物质宝藏,是各民族发展的精神载体,是形式各异,内容纷呈的多元化文明。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动态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既有地域性,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不断损益变化的,具体文化表现形式也随之赋予时代性的意义。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究其定义,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从它具体分类来看,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依我理解,血缘为纽带形成家庭-大家庭-家族,管理上依靠的是宗法制度,其经济基础和历史渊源则是来自传统农业。从其表现方式而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民族文字语言,宗教习惯,民俗节日,诗辞曲赋,对联灯谜,神话传说,特色建筑,民间工艺,农业经验,等等,不一而足。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必要性
(一),文化是民族之魂,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根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本,是民族精神之根,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归宿感的力量之源。所以,传承发展中国文化具有必然性,是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是避免中国亡国灭种的根本途径。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当今的文化发展趋势很不明朗,但有些变化是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的,例如网络文学,在相当强势在大学生中有相当影响力,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犹记《红楼梦》再出电视剧的时候,红楼体一夜走红,但人们的语气是戏谑是调侃,这到底是是褒是贬?古典文学拿到现在人们的态度竟是茶余饭后调笑的资料,情景堪忧啊!
(二),全球化过程中强势文化入侵,中国必须思考的问题。举例而言,一个青年过圣诞节情人节远比过中秋节春节来得兴奋,过的丰富多彩,这显示出西方文化在中国,特别是新生代人群中的力量。开放化全球化,文化入侵价值趋同的背景,对一个民族的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这不仅是与文化相关的问题,而且是能否保持本民族的独立性,能否辨清民族将来的走向的关键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寻找到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之源,才能辨清今后的发展方向,解决好
这个问题,才能在多元文化侵袭中树立文化形象,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全球化浪潮中屹立不倒。
(三),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重要地位。“以和为贵”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孔孟在春秋战国时期奔走宣扬的思想核心,而现在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源泉。道家的“天人合一”在现在同样适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除了儒家的道德,道家的哲学,墨家讲的逻辑,兵家讲的作战,农家讲的种植,法家讲的法治,在现在仍有实用的地方。当然无论是“和谐”还是“科学发展”,都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这又得依靠个地区各民族的选择,因此传统文化在今日的应用同中有异,既把握大的方向,又选择具体方式,可见传统文化的适用度。
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途径
如何让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在现在在将来发挥更大的效用,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同时,在继承和弘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必须正确对待民族文化。
(一),国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六中全会提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问题,2011年一月初,山东省教育厅刚刚发出“要求全省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通诗》等内容,即让人们有选择的对待传统文化。再者,蔓延全国的教育改革中不乏对传统文化的择优取精,这是国家层面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学术界是思想最活跃,嗅觉最敏锐的地方,也是所有改革的前沿阵地。“五·四运动”时期的“打倒孔家店”,就是中华民族对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我国传统文化所进行的第一次系统深刻全面地总结与反思。现在新一轮的思想斗争,总结与反思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传统文化能不能完成引领中华民族实现走出危机的历史重任。依我看来,儒家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不应等量齐观,而是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使之在新时代有心的意义。例如新加坡,他将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之后,加大宣传,把它变成全民的道德规范,而经过几十年的检验,可以明确看到它取得的良好效果。在中国,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地方,改良过后的儒家文化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么?
(三)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正确对待传统节日文学艺术,每个节日代表不同的意蕴和祝福,我们不需要纯粹抵制西方文化,但是在心底里传统节日必须具有更高的地位。还有文学,网络文学跟风状况严重,我们不能被网络推手所左右,传统文学之所以留传千年,必然有其可取之处,我们必须形成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主张,还是那句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第五篇:复《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讲稿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
——两项党内法规的修订实施
2015-11-12
问题提出
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 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党纪处分条例》)。《党纪处分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党员干部“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理干部。《准则》和《条例》提供了从严从实管党治党的“尺子”。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两部重要党内法规,贯穿了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讲话精神,彰显了中央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党内法规建设的与时俱进,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制度保障。我们要深入学习、坚决贯彻,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责任”,确保党规党纪落地生根,不断巩固良好的政治生态。
两项法规的颁布实施是在党长期执政和依法治国条件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实现依规依纪治党,切实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两项法规一正一反、相互配套,《廉洁自律准则》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党纪处分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学习贯彻落实两项法规的重要指示,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两项法规,使广大党员牢记各项廉洁自律规范和党的纪律要求,真正把党规党纪的权威树起来、立起来,执行到位,现在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关于两项法规修订的必要性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在党长期执政和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围绕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根本,注重依规依纪治党,切实加强党内监督。党一贯重视和坚持组织、制度创新,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较为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对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必须清醒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一些党员和党组织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已成为党的一大忧患,现行一些党内监督法规制度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需要。
2、原《廉政准则》是在199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2010年1月颁布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适用对象过窄,仅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规范,未能涵盖8700多万全体党员。二是缺少正面倡导,其中“8个禁止”“52个不准”均为“负面清单”,许多条款与修订前《党纪处分条例》和国家法律重复。三是“廉洁”主题不够突出,有一些内容与廉洁主题无直接关联。
原《党纪处分条例》是在1997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2003年12月颁布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的违纪行为缺乏必要和严肃的责任追究。二是纪法不分,近半数条款与刑法等国家法律规定重复,将适用于全体公民的法律规范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标准,降低了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要求。三是有必要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内容纳入条例。基于以上情况,亟须对《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这两项关联度更高的法规先行修订。通过修订,真正把党规党纪的权威性、严肃性在全党树起来,切实唤醒广大党员干部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
3、两项法规的修订及颁布实施,是在党长期执政和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实现依规管党治党,加 强党内监督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成果。
二、关于修订工作坚持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过程
我们注意到,两项法规修订工作历时一年多时间,修订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修订《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的重要指示,突出执政党特色、严肃党纪要求,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推进,同步修订《廉政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主要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党章为遵循。把党章关于纪律和廉洁自律要求具体化,唤醒全党党章党规党纪意识,维护党章权威。二是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以德治党的“德”,主要指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修订后的准则紧扣“廉洁自律”、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突出“关键少数”,强调自律,重在立德。修订后的条例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作为“负面清单”,强调他律,重在立规。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重点针对现阶段党纪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和遵守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等要求转化为纪律条文。不求一步到位,重在符合实际、务实管用。
根据中央部署,中央纪委自2014年下半年着手研究两项法规修订工作。中央纪委常委会4次审议修订稿。王岐山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两项法规修订工作,明确修订的方向、原则、路径、目标等重大问题;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省(区)党委书记、纪委书记,部分中央部委、国家机关部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意见。经中央批准,2015年9月7日,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征求各省(区、市)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党组对两项法规修订的意见。中央纪委对广泛征集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吸纳,形成了修订送审稿。10月8日和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先后审议通过两项法规修订送审稿。10月18日,中共中央正式印发两项法规。可以说,两项法规的修订集中了全党的智慧,体现了全党的意志,是开门立规、民主议纪的一次重大实践。
三、法规修订以党章为遵循
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审议两项法规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根据。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党章,牢牢把握党章这个根本遵循。这次对两项法规的修订,全面梳理了党章对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和廉洁自律要求,把党章中的有关要点突出出来,是对党章有关规定的具体化,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党章权威。比如,原“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主要针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8个禁止”“52个不准”作出了规定。这次修订,按照党章党要管党要求把适用范围扩大到了8700万党员;具体内容也落到廉洁自律更基础的要求。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规定的“四个必须”“八条规范”(包括党员“四个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四个自觉”)等有关内容,都能从党章中找到依据。比如,党员要“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体现了党章第三条有关党员义务规定的基本要求。再比如,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体现了党章第三十四条有关党员领导干部必备基本条件的规定要求。《党纪处分条例》同样也是如此。比如,总则部分第三条规定“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章”等。分则部分各章更是具体体现了党章的要求。比如,根据党章规定的党员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的要求,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中增加规定了“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的纪律处分条款;根据党章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有关全国性的重大政策问题,只有党中央有权作出决定,各部门、各地方的党组织可以向中央提出建议,但不得擅自作出决定和对外发表主张”的要求,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中规定了“擅自对应当由中央决定的重大政策问题作出决定和对外发表主张的”纪律处分条款;根据党章第十条关于“四个服从”要求,在违反组织纪律行为中规定了违反“四个服从”行为的纪律处分条款;根据党章第三条关于党员“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要求,在违反群众纪律行为中规定了遇危不救行为的纪律处分条款等。
四、关于《廉洁自律准则》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特点
1、主要内容。原《廉政准则》共4部分、18条、3600余字。修订后的《廉洁自律准则》共8条、281字,包括导语、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等3部分,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必须”“八条规范”。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员廉洁自律规范
第一条 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第二条 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第三条 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第四条 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第五条 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第六条 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第七条 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第八条 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
导语部分,重申关于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传统作风、高尚情操等“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强调廉洁自律、接受监督的主旨,最后将落脚点放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以体现修订准则的目标要求。
【理想信念高于天。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王岐山同志讲,全面从严治党,光靠纪律是守不住的,必须立根固本,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努力解决好“不想”的问题。《准则》重申关于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传统作风、高尚情操等“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并将落脚点放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只有保持理想信念宗旨的坚定清醒,才能立得住脚跟、稳得住心神、受得住考验,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党员廉洁自律规范部分,围绕党员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提出“四条规范”。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部分,针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围绕“廉洁从政”,从公仆本色、行使权力、品行操守、良好家风等方面,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要求更高的“四条规范”。
“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共八条,统称“八条规范”。“四个必须”“八条规范”的内容源自党章和党的几代领导人,特别是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同时借鉴参考了一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箴言警句。
2、创新特点。与《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相比,《廉洁自律准则》有哪些创新和特点?修订后的《廉洁自律准则》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针对现阶段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要求和规范,展现共产党人高尚道德追求,体现古今中外道德规范从高不从低的共性要求。一是紧扣“廉洁自律”,去除与其无直接关系的条文。二是坚持正面倡导,将“8个禁止”“52个不准”有关“负面清单”内容移入同步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三是面向全体党员,将适用对象从党员领导干部扩大到全体党员,充分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四是突出“关键少数”,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提出比普通党员更高要求。五是删繁就简,努力做到简洁、好懂、易记。修订后的《廉洁自律准则》,是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廉洁自律规范,是向全体党员发出的道德宣示和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3、怎样理解《廉洁自律准则》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追求?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依规治党 与以德治党相结合,这个“德”主要就是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强调德法相依、德治礼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建设廉洁政治,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并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提出了一系列正面要求。同时,从党的性质来讲,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作为一个先进政治组织,要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必须加强正面引领,对其成员从正面明确廉洁自律行为规范。
任何社会,公民不能都踩到法律的底线上,党员更不能全站在纪律的边缘。修订后的《廉洁自律准则》,以党章作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着廉洁自律,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宗旨,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廉洁自律准则》开篇即围绕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传统作风、高尚情操提出“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并将落脚点放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向全党、全社会和全体人民彰显了我们党坚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和建设廉洁政治的鲜明立场,具有思想激励和导向作用,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高尚道德追求。“八条规范”提供了具体清晰的法规依据和执行标准,便于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对照,提高自律意识,防微杜渐,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五、关于《党纪处分条例》的主要内容
答:原条例共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修订后的条例共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等3部分。
总则分为五章。第一章对条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适用范围作出规定,突出强化党章意识,维护党章权威,增加了党组织和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二章对违纪概念、纪律处分种类及其影响等作出规定,将严重警告的影响期由原来的一年修改为一年半;增加了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受到留党察看以上(含留党察看)处分,党组织应当终止其代表资格的规定。第三章对纪律处分运用规则作出规定,将在纪律集中整饬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列为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的情形。第四章对涉嫌违法犯罪党员的纪律处分作出规定,以设定专门条款的方式实现党纪与国法的有效衔接,增加了中止被依法逮捕的党员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党员权利的内容。第五章对预备党员违纪及违纪后下落不明党员的处理以及处分决定的执行等作出规定,明确了相关党纪处分决定作出后,办理职务、工资等相应变更手续的最长时限。
分则部分将原条例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整合修订为6类,分别为“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廉洁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处分”“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等6章。
“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一章增加了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组织或者参加迷信活动、搞无原则一团和气以及违反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等党的规矩的违纪条款。
“对违反组织纪律行为的处分”一章增加了不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工作要求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篡改、伪造个人档案资料,隐瞒入党前严重错误,党员领导干部违反有关规定组织、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违规取得国(境)外居留权或者外国国籍,违规办理因私出国(境)证件等违纪条款。
“对违反廉洁纪律行为的处分”一章增加了权权交易,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失管,赠送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品、礼金、消费卡,违规取得、持有和实际使用运动健身卡、高尔夫球卡等各种消费卡,违规出入私人会所,离职或退(离)休后违规从事营利活动,违规自定薪酬或者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等,违反规定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搞权色交易和钱色交易等违纪条款。
“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一章完善了超标准、超范围向群众筹资筹劳,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故意刁难、吃拿卡要,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灾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显失公平等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违纪条款;增加了不按规定公开党务、政务、厂务、村(居)务等侵犯群众知情权行为的违纪条款。
“对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处分”一章增加了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违规干预和插手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泄露、扩散或者窃取涉密资料等违纪条款。“对违反生活纪律行为的处分”一章,增加了生活奢靡行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行为等违纪条款。“附则”部分明确了制定补充规定等的权限,条例的解释机关,以及条例的施行时间和溯及力等内容。
六、如何追究违法犯罪党员的党纪责任?
我们了解到,此次修订,删除了原《党纪处分条例》中70多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相重复的内容,那么党员如果有这些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如何追究党纪责任?
按照纪法分开的修订原则,凡国家法律法规已经规定的内容,《党纪处分条例》就不再重复规定。修订中共删除了79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条款。但是,删除国法已有规定的内容,并不是说这些行为就不再是违纪,不再给予党纪处分。党章规定,党员有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义务,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都是违纪行为。删除与国法相重复的内容后,如何追究党员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党纪责任,《党纪处分条例》区别五种不同情况,用专门条款分别作出了规定,以实现党纪与国法的有效衔接。
一是规定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刑法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二是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刑法规定的行为,虽不涉及犯罪但须追究党纪责任的,应当视具体情节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党籍处分。
三是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处分。对有丧失党员条件,严重败坏党的形象行为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四是党员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以及党员犯罪被单处罚金的,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五是党员犯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一)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
(二)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三)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因过失犯罪被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或者被判处管制、拘役的,一般应当开除党籍。对于个别可以不开除党籍的,应当对照处分党员批准权限的规定,报请再上一级党组织批准。
应当说,修订后的《党纪处分条例》在坚持纪法分开的同时,通过设定专门条款的方式,实现了党纪处分与国法处理的有效衔接,党纪处分制度更加科学,不会出现因纪法分开而放纵党员违法犯罪行为的情况。
七、关于重新划分违纪类型的主要原因
原《条例》将违纪行为分为10类,其中有相当部分内容与法律重复,比如贪污贿赂行为(原条例第9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原条例第15章)等。这次修订,按照纪法分开的原则,删除了与法律重复的内容后,根据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将违纪行为分为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行为六类。
其中,政治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是打头、管总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讲规矩,首先要讲政治规矩;守纪律,首先要守政治纪律。面对考验,要始终相信中央、依靠中央,听从中央指挥、服从中央号令。】组织纪律是规范和处理党的各级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以及党员与党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廉洁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从事公务活动或者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廉洁用权的行为规则,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重要保障。群众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和处理党群关系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群众纪律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密切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更具有执政党纪律的特色。这次修订将违反群众纪律的行为单设为一类,恢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关于群众 纪律的优良传统,以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工作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党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是党组织和党员依规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生活纪律是党员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涉及党员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各个方面,关系党的形象。党组织和党员违反上述六类行为的,应当追究纪律责任。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严重违反“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5类纪律,都会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能力,关系人心向背,说到底都是破坏党的政治纪律。
八、必须在落实上下功夫 我们注意到,《党纪处分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从颁布到施行间隔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主要考虑是什么?《党纪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本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之所以从颁布到正式施行之间留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主要是考虑到此次《党纪处分条例》的修订不是小修小补,而是总结十几年来管党治党丰富实践经验,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实践成果,涉及许多重大问题的重要修订,修改条文多,内容变化大。为确保顺利、正确、严肃执行,有必要给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留出一段学习、宣传、教育和掌握的时间。
两项法规颁布后,贯彻落实是关键。立规易,执纪难。《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颁布后,要在贯彻实施上下更大功夫,绝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
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中央通知要求,切实担当和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按照两项法规去抓落实。一是要坚持以党章为遵循,坚决维护党章权威。要通过两项法规的贯彻实施,树立高尚道德情操、严明党纪戒尺,把两项法规,特别是党章要求真正刻印在心上。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始终把讲政治、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远排在首要位置,抓住这个纲,把严肃其他纪律带起来。可以说,政治纪律是纪律之王、纪律之本,是纪律中的纪律,规矩中的规矩。三是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坚决纠正实践中存在的纪法不分;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把公民不能违反的法律底线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纪律底线等问题。切实把纪律挺在前面,落实抓早抓小,坚持理想信念宗旨高标准,绝不允许突破纪律“底线”。
各级纪委(纪检组)要找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职能定位,以修订后的两项法规作为重要依据,强化监督执纪,加大问责力度。要以贯彻落实两项法规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践行廉洁自律规范,自觉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解决好领导干部忠诚履职、敢于担当的问题,不当“老好人”,敢于得罪人。要敢于较真、善于较真,运用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手段,确保把党规党纪落实到位。
广大党员要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做到讲规矩、守纪律,知敬畏、存戒惧,自觉在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在严守党纪上远离违纪红线,在全党逐渐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风尚。“纪在法前、纪比法严”
为政之道,行治修制。《准则》是内化于心的道德自律,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条例》是外化于行的刚性约束,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两者内外兼修,进一步扎紧了管党治党的制度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