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州市新能源汽车城镇居民购买及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政策建议
徐州市新能源汽车城镇居民购买及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
政策建议
【摘要】论文首先分析了徐州新能源汽车购买及使用的现状,徐州市城镇居民购买及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很低。其次从售价过高、使用不便利、认知度低等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徐州市城镇居民新能源汽车购买及使用现状政策建议
一、徐州市新能源汽车购买及使用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从调查数据中显示,新能源汽车在徐州的普及率很低,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在购买汽车的数量中所占的比例很低。目前新能源汽车以电动及混合动力为主。城市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公交车,私家车,教练车。
就公共交通来看,2016年,徐州公交购置新能源公交车辆298台,其中纯电动公交车200台、柴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98台。目前为止新能源(含清洁能源)公交车占车辆总数80%以上,发展水平走在行业前列。徐州市已经开始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租赁,让新能源汽车进去居民的日常生活。就私家车来看,徐州市新能源汽车虽然在所购汽车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近几年来,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在成倍的增加,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在逐年增加。在所购的新能源汽车中,老年代步车所占的比例很大。徐州市的教练车有接近95%是新能源(含清洁能源)汽车。
二、徐州市城镇居民购买及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很低的原因分析
1.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汽车的价位仍然过高。阻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与传统汽车相比其价格过高,而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对单位和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双重补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之间的价差,从而提高了其相对竞争力。但是,徐州市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却不甚理想。徐州市属于二线甚至是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相对于发达城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就普通居民收入而言,年收入在3万―5万之间。虽然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补助,但最后购车的价位还是很高的,对一个工薪阶级而言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的。传统能源的汽车七万左右就能买到,可想而知居民更倾向于传统汽车。
2.居民对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推广政策的认知程度低。虽然我国在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但是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89%的居民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存在,但是只有49.8%左右的人对新能源汽车有了解,大概只有8%的人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过全面的了解。就新能源汽车的法规政策及优惠政策而言,居民更是不了解了。从我们调查结果来看,真正了解相关政策的居民数量不足5%。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政府及生产商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3.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不便利
3.1充?桩(站)等配套设施不完善。从调查数据显示,徐州市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充电桩是在2015年才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充电桩虽然已经建了1000多个,但是投入使用充电桩的数量才140个左右,很多分布在一些繁华地段,而在居民区分布的充电桩数量更是少得可怜。虽然充电站的数量与加油站数量相比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加油站提供动力的效率是充电站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司机在路上开着车,半路出现没电的情况,周围有没有充电站,流动充电车充电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司机本身会有不满,甚至会出现影响道路交通等一系列的问题。
3.2电池充电时间长。纯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一般为快速充电方式、慢速充电方式。快充和慢充是相对概念,一般快充为大功率直流充电,充满电要一个小时,慢充指交流充电,充电过程需6小时-8小时。电动汽车充电快慢与充电机功率、电池充电特性和温度等紧密相关。在调查中,有一位徐州市民向我们大吐苦水,他说买了新能源汽车之后,充电成了困扰他的一个问题。在买车时候厂家自带一个小型充电桩,但是由于家住8楼,充起电来很麻烦。另外,他害怕充电过程中出现事故,一直使用慢充,充电要8个小时左右,很是麻烦。燃油动力汽车补充动力仅仅几十秒,而新能源汽车需要6-8个小时,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要想使新能源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便民性是努力的方向。
3.3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存在缺陷
在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给人的感觉是技术上不成熟、不可靠,使用起来不方便。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成熟性主要体现在驱动车辆行驶的电池的能量密度低和电池存在爆炸起火等安全隐患,导致续航里程和熟读都远劣于传统能源汽车。就目前电池的实际单位储能比只有汽油的十分之一左右。我国纯电动汽车部分核心技术仍然缺乏,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产品在可靠性方面落后于国外的先进产品。
三、相关的政策建议
1.政府加大宣传,增强居民新能源汽车的认同感。以政府的名义宣传新能源汽车,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认知度。厂商、政府、媒体应联合一致,让“低碳”、“环保”、“新能源汽车”深入人心,并且要对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类型,优势及相关政策进行具体阐述,让居民有充分的认识。
2.加快充电站(桩)配套设施建设,使居民真正享受实惠和便捷。新能源汽车要在私家车购买及使用方面取得突破,政府在政策方面必须大力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要明确地方政府和汽车厂商的责任,推动落实徐州市各区域建设充电设施的要求。如果充电设施非常普及,汽车充电与加油同样便捷,价格又比加油实惠,居民自然会做出选择。
3.加大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入,联合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进行技术革新。新能源汽车要想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成为真正的主流,就需要在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无论是在价格或是实用性方面都能够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这样才会使居民能够真正认同,使用新能源汽车。
4.加强新能源汽车在充电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使新能源汽车迅速融入社会。综合的管理在新能源汽车前期的发展相当重要。徐州市的新能源公交车能够迅速普及离不开统一的、专门化的管理。虽然私家车不能照搬这种管理模式,但是前期在配套设施建设及汽车销售服务还是需要进行综合管理的。
注:本论文是2016年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资助项目(新能源汽车城镇居民购买及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改进政策)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60334。
第二篇:《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2016年修订)》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制订的《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2016年修订)》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科委、市交通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等七部门制订的《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2016年修订)》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3月4日
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
(2016年修订)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和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财建〔2015〕134号),统筹考虑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综合交通政策,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制订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所称消费者)
本暂行办法所称消费者,包括个人用户和单位用户。
个人用户是指信用状况良好的本市户籍居民、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证且最近24个月内连续在本市缴纳社保满一年的非本市户籍人员,以及持有有效身份证件,并在本市居住一年以上的港澳台居民、华侨及外籍人员。
单位用户是指本市党政机关和在本市注册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暂行办法所适用的新能源汽车,是指在本市销售和使用,已纳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或其他相关推荐车型目录,符合本市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及管理规定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本市公交汽车领域使用的新能源汽车,不适用本暂行办法。第四条(财政补助)
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除进口新能源汽车以外),在中央财政补助基础上,根据本市新能源汽车登记车型有关备案信息和本市确定的补助标准,本市再给予财政补助。本市财政补助主要依据节能减排效果,并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规模效应、技术进步和本市推广应用目标等因素逐步退坡。
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按照扣除中央和本市财政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消费者。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国家和本市财政补助总额,原则上最高不超过车辆售价的50%。如补助总额高于车辆销售价格的50%,按照车辆销售价格50%,扣除中央补助后,计算本市财政补助金额。
第五条(专用牌照额度)
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用于非营运且个人消费者名下无在本市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的,本市免费发放专用牌照额度。对使用专用牌照额度的新能源汽车,实行一车一牌制度,不予办理退牌业务,且自专用牌照额度启用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过户。新能源汽车报废,专用牌照额度自动作废。办理辖区外转移登记、注销登记、失窃手续的,不再发放额度凭证。
第六条(专用营运额度)
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用于营运,涉及行业许可管理的,市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在现有管理规定框架下,优先发放相关专用营运额度,并指导营运企业做好申领手续。专用营运额度不得转让过户。
第七条(通行便利)
本市为缓解交通拥堵,采取机动车限行措施时,应当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优惠和通行便利。
第八条(厂商责任)
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或进口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设立或授权的销售公司(以下统称“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在本市销售新能源汽车,享受本暂行办法有关政策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并承担相应责任:
(一)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具备较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向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售后及应急保障服务,严格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符合有关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符合相关质量保障要求、本市城市道路通行条件和相关行业规定、消费者在车辆性能方面的基本要求,并确保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保持一致。
(二)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对在本市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实施必要的远程实时数据动态监控,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接入本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平台。
(三)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将充电设施建设维护纳入销售服务体系,在与消费者签订销售车辆合同之前,按照《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协助消费者落实一处自用或专用充电设施。
(四)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应承担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具备与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总量规模相匹配的电池回收、利用和处置能力,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标准与规定,提出流程科学、职责清晰、操作性强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实施方案,承诺落实时间,并按照有关要求履行承诺。
此外,进口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设立或授权的销售公司须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是独立承担相关业务涉及法律责任的责任主体。进口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设立或授权的销售公司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实施相关合格评定,并获得证明文件,以确保进口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安全。进口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须符合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和汽车进口许可管理等相关规定。
第九条(公共数据采集平台)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作为独立第三方机构,承担本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市级平台建设、运营维护、数据采集、数据研究及信息发布等工作。采集的相关信息数据,主要用于政府了解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完善政策措施并提供高效公共服务。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集、分析、汇总和使用数据;未经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许可,不得开展与采集的原始数据相关联的盈利性业务。
第十条(厂商申请)
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在本市销售新能源汽车,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和程序,向市经济信息化委提出备案申请,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同本市有关部门对厂商和相关产品进行认定。对符合条件的厂商和相关产品予以备案,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确认凭证)
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主要参数,应当由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证明文件。产品销售前,应当承诺向消费者详细告知本暂行办法相关政策内容和查询渠道、适用消费者范围、厂商责任和义务、充电设施安装方案,以及维权和投诉渠道,并按照有关要求和程序,向市经济信息化委申领确认凭证。市经济信息化委将审核销售车型、厂商承诺情况、消费者缴纳社保和信用信息情况、充电设施安装证明等,符合条件的发放确认凭证。确认凭证每车一张。
第十二条(专用牌照额度申请与发放)
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可以凭购车发票、确认凭证、相关税费凭证等材料,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市交通委机动车额度审查部门提出专用牌照额度申请。符合条件的,由机动车额度审查部门核发专用牌照额度。
第十三条(注册登记)
消费者在本市购买新能源汽车,在取得购车发票后,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在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车辆管理所完成注册登记。
第十四条(专用牌照核发)
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车辆管理所在确认本市机动车额度审查部门同意消费者使用专用牌照额度信息且完成注册登记后,对消费者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核发专段号码号牌。
第十五条(专用营运额度申请)
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用于营运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市交通委等行业主管部门申领专用营运额度。
第十六条(补助资金申请)
新能源汽车完成注册登记后,汽车生产厂商凭新能源汽车购车发票、相关税费凭证、消费者信息证明和行驶证等有关材料,按照有关要求和程序,向市科委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向市经济信息化委申请本市财政补助资金。
用于营运的新能源汽车未取得相关专用营运额度的,不予核发本市财政补助。
第十七条(厂商责任评估)
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应当切实履行相关承诺和责任,遵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共同维护好本市新能源汽车健康、安全的使用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市可以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履行本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一)自2014年1月1日起,单一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在本市销售新能源汽车累计达到40000辆;
(二)单一乘用车车型每销售10000辆;
(三)单一商用客车或专用车车型每销售500辆;
(四)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发生重大安全或质量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爆炸、起火、漏电),并造成人员伤亡或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或销售机构存在服务不规范、车辆售价明显偏离市场公允价值、未履行相关承诺、整车或动力蓄电池性能未能达到相关标准,或者违反本暂行办法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八条(退出机制)
对经评估确未能履行相关责任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由市经济信息化委责令整改,整改期间暂停本市财政补助申请及核发确认凭证等相关工作;完成整改并经评估符合要求的,恢复相关政策支持;拒不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由市经济信息化委注销相关车型备案。
第十九条(鼓励创新)
本市鼓励对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车辆共享等创新商业模式的探索;鼓励各类资源以多种方式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车联网、智能电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与服务,为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对本市集中应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区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另行研究制订专项政策给予支持。
第二十条(职责分工)
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本暂行办法相关政策,并制订操作性文件,及时向社会公开,同时负责解释。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本暂行办法施行的总体协调,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安排本市财政补助资金,并对本暂行办法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总体推进和协调;受理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有关申请并按规定实施车型备案,出具新能源汽车产品信息确认凭证;会同相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厂商责任落实情况组织评估并认定;受理并审核本市财政补助资金等相关申请;会同相关部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回收废旧动力蓄电池相关情况开展认定并实施监督管理。
市财政局、市科委负责受理、审核、上报本市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中央补助资金预拨和清算申请。市财政局负责本市财政补助资金的实际拨付和使用监管。
市交通委负责制订并发布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额度、专用营运额度等支持方案和办理程序,发放相关额度并进行监督。
市公安局负责办理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核发专段号码号牌;向受理财政补助资金申请的相关部门提供新能源汽车在本市注册登记的相关信息;会同市交通委制订并发布新能源汽车交通便利支持方案。
市商务委负责制订本市新能源汽车二手车转让、交易、报废等管理办法,指导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规范运营。
第二十一条(监督管理)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科委、市交通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实际销售价格制定、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额度和专用营运额度发放、厂商责任落实等的跟踪检查和监督管理。
消费者对提供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汽车生产厂商对销售产品的一致性和提供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凡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补助资金、专用牌照额度和专用营运额度的,一经查实,将给予追缴补助资金、注销专用牌照额度和专用营运额度等处理,相关失信信息将记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第二十二条(有效期)
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2016年1月1日以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适用本暂行办法。
本市可以根据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推广应用规模、成本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本暂行办法中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交通委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公安局
2016年2月23日
第三篇:上海市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实施暂行办法
上海市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实施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的基础上,本市财政对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并对新能源汽车给予牌照额度支持,鼓励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为加强补助资金和新能源汽车牌照额度管理,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符合国家有关公告要求的插电式(plug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
第三条补助资金和牌照额度,按照“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原则安排使用。
第四条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交通港口局、市公安局、市建设交通委、市质量技监局等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和本暂行办法的规定,落实本市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资金补助及牌照额度支持政策。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总体协调推进实施,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落实本市补助资金,并对本暂行办法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市财政局、市科委负责向国家有关部委上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市财政局负责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本市补助资金的实际拨付和使用监管。
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受理补助资金申请、编制和申报本市补助资金使用计划,并会同市科委、市建设交通委、市交通港口局、市质量技监局等部门负责新能源汽车产品条件的认定及开具确认凭证,定期发布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录。
市交通港口局负责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额度(以下简称“专用牌照额度”),并进行使用监督。
市公安局负责办理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以及向补助资金申请的受理部门提供新能源汽车在本市注册登记的相关信息。
第二章条件和标准
第五条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包括私人直接购买和整车租赁两种形式。
(一)直接购买:对汽车生产企业给予补助,汽车生产企业按照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
(二)整车租赁:对汽车生产企业给予补助,汽车生产企业按照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租赁企业,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性质”为“租赁”。
第六条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其汽车生产企业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新能源汽车产品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企业保证销售新能源汽车与目录产品的一致性。
(二)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5千瓦时,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0千瓦时(纯电动模式下续驶里程不低于50公里)。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
(三)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对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提供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
in)
(四)汽车生产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应向消费者提供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定的产品性能参数保证:在纯电动模式下行驶的汽车30分钟最高车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最高时速、0-5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百公里耗电量(工况法)、续驶里程(工况法),电机类型和功率、动力电池类型及总储能量、充电(快充、慢充)方式和时间、车载充电机的功率和输入电压等。
(五)汽车生产企业应对示范运行的新能源汽车安装远程监控装置,对整车、动力电池、电机及其他安全系统的日常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采集、统计和分析运行数据。在本市建立维护保养和应急维修网点,并承诺对整车和动力电池按照一定的折旧率进行回收。
(六)汽车生产企业应向消费者公布新能源汽车市场指导价,以及可申请的中央和本市补助资金金额。
(七)汽车生产企业应向市经济信息化委备案,备案内容包括本暂行办法第六条第(一)至
(六)款规定的各项条件有关证明。其中,第(二)、(三)、(四)款规定的产品有关参数证明文件,应由市质量技监局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
(八)新能源汽车应在本市购买、开具购车发票、缴纳车辆购置税,在取得购车发票后3个月内,在本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车辆管理所完成注册登记。
第七条对私人用户直接购买的符合本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新能源汽车,由本市机动车额度审查部门(以下简称“额度审查部门”)免费发放专用牌照额度。对整车租赁企业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按照《上海市城市交通公共资源配置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沪交法〔2011〕200号)获取租赁车辆营运额度,并按照程序办理注册登记。
第八条对符合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给予补助。在此基础上,对符合本市确定的安全性、动力性、维护保障等有关条件的(具体条件由相关部门另行制订),本市按照以下标准给予补助:
(一)对汽车生产企业,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补助3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补助4万元/辆。
(二)对组织员工一次性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0辆的法人单位(以下简称“团购单位”),给予2000元/辆的补助,补助资金必须用于协调落实在本单位建设充电设施、进行维护管理及营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条件和环境等。
(三)对汽车生产企业,每回收一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给予300元的补助。
第三章专用牌照额度申请、审核与发放流程
第九条汽车生产企业在销售新能源汽车前,应凭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明等材料,向市经济信息化委申领新能源汽车产品符合本暂行办法第六条第(一)至
(七)款有关规定的确认凭证。市经济信息化委对汽车生产企业提供的机动车产品信息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开具确认凭证。确认凭证上应注明汽车生产企业名称、车辆厂牌型号、车辆识别代号、发动机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等信息,每车一张。
第十条汽车生产企业在销售新能源汽车时,应将确认凭证随机动车出厂合格证一同交付。
第十一条购买新能源汽车并缴纳车辆购置税的私人用户,凭上海市居民身份证或居住证件(不含临时居住证,以下称“身份证明”)、购车发票、市经济信息化委开具的确认凭证等额度审查所需材料,向设于车辆购置税征收点的额度审查部门申请专用牌照额度。额度审查部门审核上述材料并认定其符合要求后,收取确认凭证,在车辆购置税完税凭证上标注“新能源”,确认同意申请人使用专用牌照额度。
第十二条私人用户向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车辆管理所申请办理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车辆管理所审核购置税完税凭证上额度审查部门的确认信息,对额度审查部门同意使用专用牌照额度的,核发专用号牌专段号码。对使用专用牌照额度的新能源汽车,实行一车一牌制度,不予办理退牌业务,且办理辖区外转移登记、注销登记、失窃业务的,不予发放额度更新凭证。
第四章补助资金申请、审核与发放流程
第十三条新能源汽车完成注册登记后,汽车生产企业凭新能源汽车购车发票、车辆购置税完税凭证、机动车登记证书和行驶证、私人用户的身份证明或租赁企业的有关证明(包括组织机构代码证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等相关材料,以书面形式向市经济信息化委申请补助资金。
第十四条团购单位凭新能源汽车购车发票、车辆购置税完税凭证、机动车登记证书和行驶证、团购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团购补助使用方案,以及私人用户的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复印件等材料,以书面形式向市经济信息化委申请团购补助资金。
第十五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补助,由汽车生产企业凭回收凭证及有关证明材料,以书面形式向市经济信息化委申请。
第十六条市经济信息化委收到汽车生产企业、团购单位提交的补助资金申请材料后,会同有关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补助要求且材料齐全的,由市经济信息化委核定补助资金,并向市财政局提出资金拨付申请报告。市财政局根据资金拨付申请报告,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汽车生产企业或团购单位开设的账户。对不符合补助要求的,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以书面形式告知汽车生产企业或团购单位。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交通港口局、市公安局、市质量技监局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助资金发放、实际销售价格、新能源汽车专用额度发放等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监督管理,确保补助资金和专用牌照额度安全、及时发放,用好支持政策。市经济信息化委应于每年4月15日前,向社会公开上一年本市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私人用户、租赁企业、团购单位和汽车生产企业对各自提供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汽车生产企业对产品一致性负责。凡新能源汽车产品与申报材料不符、性能指标未达到要求,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补助资金和专用牌照额度,以及未按照扣除补助金额销售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一经查实,视具体情况、情节轻重与责任主体给予追缴补助资金、通报批评、取消资格等处罚。
第十九条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暂行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交通港口局、市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市有关部门依据本暂行办法,制订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助试点的操作性文件。
第二十二条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3年12月31日。中央财政补助政策实施期限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2010年5月31日以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适用本暂行办法。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上海市公安局
2012年12月24日
第四篇:上海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实施暂行办法(精)
《上海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实施暂行办法》
2012年12月28日,上海市公布《上海市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实施暂行办法》(简称《暂行办法》)。据了解:价格方面,上海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补助3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补助4万元/辆,汽车生产企业按照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私车额度方面,将由上海机动车额度审查部门免费发放专用牌照额度,再由车辆管理所核发专用号牌专段号码。
《暂行办法》规定:个人直接购买新能源车可享受价格和车牌“双重”优惠。在价格上,上海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补助3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补助4万元/辆,汽车生产企业按照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在私车牌照方面,将由上海机动车额度审查部门免费发放专用牌照额度,再由车辆管理所核发专用号牌专段号码。
两类车辆可获补贴
《暂行办法》中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即符合国家有关公告要求的插电式(Plug-in)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
对符合规定的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给予补助,在此基础上,对符合上海规定的安全性、动力性、维护保障等有关条件的,上海也将给予补助:对汽车生产企业,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补助3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补助4万元/辆。对组织员工一次性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0辆的法人单位(简称“团购单位”),给予2000元/辆的补助,补助资金必须用于协调落实在本单位建设充电设施、进行维护管理及营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条件和环境等;对汽车生产企业,每回收一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给予300元的补助。
《暂行办法》中指出,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包括私人直接购买和整车租赁两种形式,直接购买是指对汽车生产企业给予补助,汽车生产企业按照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整车租赁指对汽车生产企业给予补助,汽车生产企业按照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租赁企业,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性质”为“租赁”。
办法有效期至明年年底
对私人用户直接购买的符合规定的新能源汽车,由上海机动车额度审查部门免费发放专用牌照额度,私人用户凭上海市居民身份证或居住证件(不含临时居住证)、购车发票、市经济信息化委开具的确认凭证等额度审查所需材料,向设于车辆购置税征收点的额度审查部门申请专用牌照额度,额度审查部门审核上述材料并认定其符合要求后,收取确认凭证,在车辆购置税完税凭证上标注“新能源”,确认同意申请人使用专用牌照额度,私人用户向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车辆管理所申请办理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车辆管理所审核购置税完税凭证上额度审查部门的确认信息,对额度审查部门同意使用专用牌照额度的,核发专用号牌专段号码。
而对整车租赁企业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按照《上海市城市交通公共资源配置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获取租赁车辆营运额度,并按照程序办理注册登记。
据了解,《暂行办法》有效期至2013年12月31日。中央财政补助政策实施期限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2010年5月31日以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适用本暂行办法。
上海市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实施暂行办法(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国务院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的基础上,本市财政对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并对新能源汽车给予牌照额度支持,鼓励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为加强补助资金和新能源汽车牌照额度管理,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暂行办法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符合国家有关公告要求的插电式(plug in)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
第三条补助资金和牌照额度,按照“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原则安排使用。
第四条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交通港口局、市公安局、市建设交通委、市质量技监局等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和本暂行办法的规定,落实本市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资金补助及牌照额度支持政策。
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总体协调推进实施,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中落实本市补助资金,并对本暂行办法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市财政局、市科委负责向国家有关部委上报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市财政局负责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本市补助资金的实际拨付和使用监管。
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受理补助资金申请、编制和申报本市补助资金使用计划,并会同市科委、市建设交通委、市交通港口局、市质量技监局等部门负责新能源汽车产品条件的认定及开具确认凭证,定期发布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目录。
市交通港口局负责发放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额度(以下简称“专用牌照额度”),并进行使用监督。
市公安局负责办理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以及向补助资金申请的受理部门提供新能源汽车在本市注册登记的相关信息。
第二章条件和标准
第五条私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包括私人直接购买和整车租赁两种形式。
(一)直接购买:对汽车生产企业给予补助,汽车生产企业按照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私人用户。
(二)整车租赁:对汽车生产企业给予补助,汽车生产企业按照扣除补助后的价格,将新能源汽车销售给租赁企业,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性质”为“租赁”。
第六条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其汽车生产企业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新能源汽车产品纳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企业保证销售新能源汽车与目录产品的一致性。
(二)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5千瓦时,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动力电池组能量不低于10千瓦时(纯电动模式下续驶里程不低于50公里)。动力电池不包括铅酸电池。
(三)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具备一定的产能规模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对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提供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的质保。
(四)汽车生产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应向消费者提供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定的产品性能参数保证:在纯电动模式下行驶的汽车30分钟最高车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最高时速、0-5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百公里耗电量(工况法)、续驶里程(工况法),电机类型和功率、动力电池类型及总储能量、充电(快充、慢充)方式和时间、车载充电机的功率和输入电压等。
(五)汽车生产企业应对示范运行的新能源汽车安装远程监控装置,对整车、动力电池、电机及其他安全系统的日常运行状态进行监控,采集、统计和分析运行数据。在本市建立维护保养和应急维修网点,并承诺对整车和动力电池按照一定的折旧率进行回收。
(六)汽车生产企业应向消费者公布新能源汽车市场指导价,以及可申请的中央和本市补助资金金额。
(七)汽车生产企业应向市经济信息化委备案,备案内容包括本暂行办法第六条第(一)至
(六)款规定的各项条件有关证明。其中,第(二)、(三)、(四)款规定的产品有关参数证明文件,应由市质量技监局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
(八)新能源汽车应在本市购买、开具购车发票、缴纳车辆购置税,在取得购车发票后3个月内,在本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车辆管理所完成注册登记。
第七条对私人用户直接购买的符合本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新能源汽车,由本市机动车额度审查部门(以下简称“额度审查部门”)免费发放专用牌照额度。对整车租赁企业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按照《上海市城市交通公共资源配置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沪交法〔2011〕200号)获取租赁车辆营运额度,并按照程序办理注册登记。
第八条对符合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给予补助。在此基础上,对符合本市确定的安全性、动力性、维护保障等有关条件的(具体条件由相关部门另行制订),本市按照以下标准给予补助:
(一)对汽车生产企业,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补助3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补助4万元/辆。
(二)对组织员工一次性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0辆的法人单位(以下简称“团购单位”),给予2000元/辆的补助,补助资金必须用于协调落实在本单位建设充电设施、进行维护管理及营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车使用条件和环境等。
(三)对汽车生产企业,每回收一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给予300元的补助。
第三章专用牌照额度申请、审核与发放流程
第九条汽车生产企业在销售新能源汽车前,应凭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明等材料,向市经济信息化委申领新能源汽车产品符合本暂行办法第六条第(一)至
(七)款有关规定的确认凭证。市经济信息化委对汽车生产企业提供的机动车产品信息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开具确认凭证。确认凭证上应注明汽车生产企业名称、车辆厂牌型号、车辆识别代号、发动机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等信息,每车一张。
第十条汽车生产企业在销售新能源汽车时,应将确认凭证随机动车出厂合格证一同交付。
第十一条购买新能源汽车并缴纳车辆购置税的私人用户,凭上海市居民身份证或居住证件(不含临时居住证,以下称“身份证明”)、购车发票、市经济信息化委开具的确认凭证等额度审查所需材料,向设于车辆购置税征收点的额度审查部门申请专用牌照额度。额度审查部门审核上述材料并认定其符合要求后,收取确认凭证,在车辆购置税完税凭证上标注“新能源”,确认同意申请人使用专用牌照额度。
第十二条私人用户向市公安局交警总队车辆管理所申请办理新能源汽车注册登记,车辆管理所审核购置税完税凭证上额度审查部门的确认信息,对额度审查部门同意使用专用牌照额度的,核发专用号牌专段号码。对使用专用牌照额度的新能源
汽车,实行一车一牌制度,不予办理退牌业务,且办理辖区外转移登记、注销登记、失窃业务的,不予发放额度更新凭证。
第四章补助资金申请、审核与发放流程
第十三条新能源汽车完成注册登记后,汽车生产企业凭新能源汽车购车发票、车辆购置税完税凭证、机动车登记证书和行驶证、私人用户的身份证明或租赁企业的有关证明(包括组织机构代码证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等相关材料,以书面形式向市经济信息化委申请补助资金。
第十四条团购单位凭新能源汽车购车发票、车辆购置税完税凭证、机动车登记证书和行驶证、团购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企业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团购补助使用方案,以及私人用户的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复印件等材料,以书面形式向市经济信息化委申请团购补助资金。
第十五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补助,由汽车生产企业凭回收凭证及有关证明材料,以书面形式向市经济信息化委申请。
第十六条市经济信息化委收到汽车生产企业、团购单位提交的补助资金申请材料后,会同有关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补助要求且材料齐全的,由市经济信息化委核定补助资金,并向市财政局提出资金拨付申请报告。市财政局根据资金拨付申请报告,将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汽车生产企业或团购单位开设的账户。对不符合补助要求的,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以书面形式告知汽车生产企业或团购单位。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交通港口局、市公安局、市质量技监局等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助资金发放、实际销售价格、新能源汽车专用额度发放等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监督管理,确保补助资金和专用牌照额度安全、及时发放,用好支持政策。市经济信息化委应于每年4月15日前,向社会公开上一年本市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私人用户、租赁企业、团购单位和汽车生产企业对各自提供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汽车生产企业对产品一致性负责。凡新能源汽车产品与申报材料不符、性能指标未达到要求,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补助资金和专用牌照额度,以及未按照扣除补助金额销售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一经查实,视具体情况、情节轻重与责任主体给予追缴补助资金、通报批评、取消资格等处罚。
第十九条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规定,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暂行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交通港口局、市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市有关部门依据本暂行办法,制订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助试点的操作性文件。
第二十二条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3年12月31日。中央财政补助政策实施期限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2010年5月31日以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适用本暂行办法。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上海市公安局
2012年12月24日
第五篇: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率比较低
据统计,2011年全部城镇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已经占到35.1%,而新增城镇就业人员中,农民工高达65.4%。但是农民工基本保障覆盖率相对于城镇户籍就业人员覆盖率的比率分别为:社会养老保险为23.2%,工伤保险为47.9%,基本医疗保险为31.6%,失业保险为20.1%,生育保险为14.5%。农民工作为劳动力供给的主体,不能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且不同行业农民工的社会保险水平差异大。根据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参保情况相对较好,而建筑行业、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雇主或单位为其缴纳各项保险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行业。
(二)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难,退保率高
我国养老保险等主要社会保险制度被分割在2000多个统筹单位,多为县市级统筹内运行,各统筹单位之间政策不统一,难以互联互通,养老保险关系无法转移接续。镇一级的社保机构尚未健全,许多农民工跨省市流动时不能顺利转移保险基金,致使退保现象严重。按相关规定,民工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保留保险关系,重新就业时再接续;也可将其个人缴费部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重新就业重新参保。但一些地方的社保局却更愿意让农民工退保,有的甚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必须退保”,因为农民工退保,所缴保险费的个人缴纳部分由农民工一次性领回,单位缴纳的统筹部分则充入地方社保基金。
二、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保险参与主体的费用负担重
农民工参与社保,不仅农民工自身的费用负担较大,用人单位和输入地政府也承担相应的费用负担。据调查统计,承担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险,企业缴费约占工资总额的31%,其中,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分别占20%、8%、0.5%.0.7%、0.5-2%;个人缴费达到10%,其中,养老占8%、医疗占2%。这样农民和企业的费用负担都比较重,因而都有逃避缴费意愿。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城乡居民保障制度成本相对较高,除了要面临庞大的建校费用和低保费用外,还需补贴外地农民工随迁家属就地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费用,因此地方政府感到经济压力较大。
(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城乡分隔大
一直以来,农民工群体的流动性较大,长期在一个地区缴费的可能性很低。同时,由于我国财政支出在地区、城乡之间分配存在不平衡,导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出现城乡、区域、阶层和职业之间的分隔,统筹层级低,无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和不同种类之间的转移。而且政府将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视为经济发展的负担,导致存在着多年、多地区、多层次保险关系的转接,以及保障模式转变难度很大的问题。
(三)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之间不衔接
由于我国社保体系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城乡“二元化”和“碎片化”特征,不同区域、城乡之间所享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存在较大差异,制度衔接难度较大,阻碍了人口在区域、城乡间流动,进而影响了资源在地区间?A优化配置。同时,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城市工人和农村居民存在双系统,两者之间的对接是非常繁琐的,养老保险关系在企业间转移接续程序十分复杂,给养老关系转接带来的不便,这也阻止了农民工养老关系的转移行为,转而选择“退保清算”,而且退保程序反而简单,信息清晰,资金到手放心。
三、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促进农民工参保的多元化机制
农民工参保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保险费率偏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个人、单位和国家的共同努力,扩大本地农民工群体参与社保的范围。国家应将对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险补贴制度扩展到全体从业人员,鼓励包括农民工在内的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一起参加统一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从而降低保险费率。统筹管理保险费,做到费率相同、计发办法相同,但在缴费基数和待遇上,可以对正规就业者和非正规就业者实施差别化管理。其中,正规就业者的缴费基数为工资收入,由劳资双方共同缴费参保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中小企业员工参保,应由国家定额补贴缴费。非正规就业者的缴费基数为当地最低工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应由国家定额补贴缴费。
(二)全面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实现农民工平等居民权利
全面推行社会保险制度,将工伤保险的比例纳入国家和地方“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标。实现农民工平等居民权利。城乡统筹,形成“整体的保障体系,不同的保障水平,灵活的保障方式,多样化的保障模式”。即无论城乡职工,不分身份全部纳入社会保险之中;根据我国国情,建立统一而有差别的缴费制度,以梯次化的层级设计建立渐进式的保障架构;制定不同的缴费层次,既有区别又不失公平地对待不同情况的城乡就业人员,实现农民工平等居民权利。
(三)健全不同保险制度间、地区间的转移衔接机制
健全不同保险制度间、地区间的转移衔接机制,建立区域、城乡、群体之间的统一社保体系。加快完善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职业人群之间的医疗、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办法,为农民工异地流动提供便利。加强社保管理机构的内控和与其他部门协调。劳动监察、社会保障、民政等相关部门应联合执法,加大对本地用工单位的监督力度,通过严格执法,确保用工单位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
Migrant workers social insurance problems(a)migrant worker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insurance rate is relatively low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in 2011 the total urban employment, migrant workers have accounted for 35.1%, while the new urban and rural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as high as 65.4%.But migrant workers basic guarantee coverage rates relative to the coverage rate of urban household employment ratios were: 23.2% of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is 47.9%,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was 31.6%, unemployment insurance is 20.1%, maternity insurance is 14.5%.Migrant worker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supply of labor, can not fully enjoy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s.And the social insurance level of migrant worker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is different.According to the 2012 China's migrant workers survey monitoring report shows, manufacturing, transportation, storage, postal services, wholesale and retail trade and service industry situation of the insured is relatively good, and migrant workers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accommodation and catering industry, employers or to pay insurance, the proportion of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industries.(two)migrant workers endowment insurance transfer and continuation of difficult, high surrender rate China's old-age insurance and other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is split in more than 2000 Co ordinating unit, is operating in the county municipal co-ordination, co-ordination unit between policy that www.xiexiebang.com and “frag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reg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enjoy public services and social security exist large differences in system cohesion difficult, hindering the flow of population between region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reby affecting the resources in the region.A optimal allocation.Meanwhile, there is a dual system of China's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of urban workers and rural residents, the docking between the two is very tedious, pension insur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s in the transfer continuation procedures are very complicated, the inconvenience brought to the pension transition between, which has prevented the transfer behavior of migrant workers' pension relationship, opting instead for “liquidation of surrender” and surrender procedures instead of a simple, clear information, money hand rest assured.Three, improve th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of migrant workers policy recommendations(1)to establish a diversified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w insurance rate of migrant workers is the high premium rate.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need for individuals, units and the country's joint efforts to expand the scope of local migrant worker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security.Countries should be will be on urban employment of disadvantaged groups of social insurance subsidies system extended to all employees, encourage, including migrant workers, informal employment and informal employment to join the unified urban social insurance system for the employees, so as to reduce the premium rate.Overall management of insurance premiums, to achieve the same rates, the same approach, but in terms of payment base and treatment, can be the regular employment and informal employment of differentiated management.Among them, the regular employment of the base for the wage income, the basic old-age insurance and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insurance and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by the labor and capital, and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employees insured by the national quota subsidy payment.Non formal employment of the base for the local minimum w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