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所得税会计最新比较——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
本文简要列示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i]、美国公认 会计 原则(us gaap)和 中国 会计准则关于所得税会计之间的一些主要差异。作者就ias(国际会计准则)、us gaap和中国会计准则截至2006年3月的差异做一些比较。就这些差异来说,其重要程度会因公司经营的性质、公司所在的行业、所选择的会计政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要充分理解这些差异,需要 参考 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国家规章。比较基础:fas109——所得税,及与其相关准则、公告和解释[ii];ias12—所得税, 及与其相关准则和解释[iii]和中国 企业 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iv](简称asb18,下同)。1.目标比较。fas109,所得税会计为了达到二个目标:一是确认当期应付税款或返回所得税金额,二是确认由于已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或纳税申报表中确认的事项对未来纳税 影响 而产生的递延资产和负债。ias12,规范所得税的会计处理。asb18,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在所得税会计目标方面,fas109规定比较具体,而ias12和asb18比较抽象。2.范围比较。fas109,规定当前应付所得税和未来纳税影响额的会计核算和报告标准。fas109规定,未来纳税影响包括三部分 内容 :早于或迟于会计收益的包含在应税收益中收入、费用,利得或损失;产生税基差异的其他事项;以前年度经营损失或者返回已付所得税贷项和未来应付所得税抵免。ias12,适用于财务报表中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包括对一个会计期内有关所得税支出或减免金额的确定以及这项金额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不涉及政府补助金或投资税款抵免的会计处理 方法。下列税款也未考虑包括在范围之内:退还给企业的所得税款(仅限于当据以计税的收益金额以股利形式分配时);企业在分配股利时缴纳的、可抵减企业应交所得税的税款。asb18,所得税包括企业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外税额。不涉及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但因政府补助产生的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应当按照本规定确认和计量。3.所得税会计基本原则比较。fas109规定了所得税会计四项基本原则:根据纳税申报表,估计应付所得税或返回所得税,确认当期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根据暂时性差异和未来所得税抵免估计未来纳税影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根据税法计量当期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不预计税法变化未来影响;根据税收优惠,计量预计没有实现的递延所得税资产。ias12和 asb18没有所得税会计基本原则规定,而是在具体条文中部分地体现了这些原则。4.所得税会计方法比较。fas109规定了资产负债法来核算所得税,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认为,资产负债法最符合fasb第6号概念框架定义,能产生最有用和最可理解的信息。ias12, 规定了损益表法来核算所得税,asb18与fas109相同,使用资产负债法来核算所得税。asb18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 经济 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5.资产和负债的初始确认比较。ifrs,不允许确认交易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但不是企业合并和不影响会计利润或应税利润的交易的初始确认情况除外;对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后续变化也不予以确认。fas 109没有类似的初始确认豁免。fasb 和iasb 正在其短期趋同项目中解决 ias 12 和fas 109 的一些差异。asb18规定,企业应当确认符合条件的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满足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6.所有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其他特殊豁免。ias12规定,在附属公司的未分配利润分配给母公司时,既不确认母公司应付的税款,也不确认子公司应付的税款,因为可能是母公司为了长期再投资而将这些利润保留并且有权力保留在附属公司中。如果没有确认有关的未分配利润的税款,有时应揭示这些利润的累计金额。对于用权益法核算的对联营企业的投资,在向投资者分配其在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中的份额时,应付的税款应在投资者确认利润时,确认为费用和负债。当有理由假定这些利润将不再分配或分配不会引起纳税负债时,可以例外。fas109,对确认递延所得税提供了一些特殊豁免,包括税收影响会在对租赁进行计量时直接包括在内的杠杆租赁、子公司的大部分未分配利润、油气行业的无形资产开发成本。ifrs,没有与fas109相对应的豁免。asb18规定,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相应的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除外: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7.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税率。ias12,递延法下,发生在本期的时间性差异的纳税影响,应用 现行税率确定。发生在前期而在本期转回的个别时间性差异的纳税影响一般用原先采用的税率确定。为了便于应用这个方法,相似的时间性差异可以进行归类。在负债法下,本期发生或转回的时间性差异的纳税影响,以及对递延税款余额的调整,均应使用现行税率加以确定,除非有其他信息表明采用另一种税率更为适当。ifrs,使用已执行税率或实质上已执行税率。fas109,使用已经执行税率。asb18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依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税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当期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8.对子公司未分配盈余的递延所得税的计量比较。ifrs,必须使用未分配利润适用的税率。fas109,使用已分配利润和未分配利润中所适用税率的较高者。asb18规定,按照税法规定税率。
第二篇:新旧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比较
【摘要】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 企业 会计 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与原所得税准则比较,会计处理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首先从 理论 上对新旧会计准则关于企业所得税计税差异,亏损处理及减值确认的差异进行了 分析 比较,并结合实例比较分析了所得税 计算 方法 的差异,最后指出新准则 应用 意义。【关键词】会计准则 所得税 计税差异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与旧准则相比,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利润表为重心转向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从而使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主要变化
原准则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 影响 会计法两种,(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其中债务法为利润表债务表法。旧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与税法在收入、费用确认和计量时间上存在差异称为时间性差异,采用应付税款法时将时间性差异视同永久性差异,采用利润表法时将时间性差异对当期所得税影响确认为递延税款,该递延税款是当期发生数,不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不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新准则要求企业对暂时性差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首先根据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法基础确定的暂时性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然后调整根据税法计算的应交所得税金额,来推算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为:当前所得税费用=当前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原利润表债务法与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主要区别如下:
(一)计税差异的不同
旧准则以利润表为会计重心,计税差异源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在口径和时间上的不一致。
新准则以资产负债表为会计重心,计税差异部分源于会计准则和税法确认的资产负债的金额不一致,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即资产负债表内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按照税法规定的资产或负债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二)亏损处理的不同
我国现行税法允许企业亏损向后递延弥补五年,旧准则关于所得税处理规定中对可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在亏损弥补当期不确认所得税利益。
新准则要求企业对能够结转后期的尚可抵扣的亏损,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尚可抵扣的亏损的未来应税利润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一般称之为当期确认法,以后转抵减所得税的利益在亏损当年确认。使用该方法,企业应当对五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作出判断,如果不能,企业不应确认。
(三)减值确认的不同
旧准则没有对递延借项计提减值准备。新准则规定,企业应该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利益,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帐面价值。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二、新旧会计准则下所得税核算实例比较
(一)新旧会计准则债务法的比较
利润表债务法注重时间性差异,可计算当期的影响,不能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不能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注重暂时性差异,可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能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可处理所有的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如果是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那么与企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相关的项目往往在同一或不同的会计期间直接计入损益,因此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也应当直接计入损益。暂时性差异是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所有的时间性差异均是暂时性差异,但某些暂时性差异并非时间性差异。
(二)口径不同时所得税计算方法的比较
例1: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万元,重估的公允价值为3万元,会计和税法规定都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剩余使用年限为5年。会计按重估的公允价值计提折旧,而重估资产增值根据税法规定计税时不作相应调整,因此税法按账面价值计提折旧。根据新旧准则分别计算差异如表1和表2 所示。
第三篇:美国会计研究生申请总结和杂谈中
美国会计研究生申请总结和杂谈(中)
孙宁帆
这个暑假我破例去旁听了美国的商业法律课。所谓的旁听就是交很少的钱去上课,并且不用写作业和负责任何的项目。通过旁听这门商业法律,我感慨美国法律的完善和健全。商业法律中几乎考虑了所有的人为事故的负责情况,公司商业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以及完整的定义了各种情况出现的条件。而在中国这不敢想象。上次我粗略的介绍了下我的录取情况,今天我来详细的分析下会计硕士的各种前景。
美国会计硕士介绍
美国的会计硕士申请者多,竞争激烈,申请难度大,对申请者要求高。而且录取后,能拿到的奖学金少或者没有。
在美国,四大审计公司基本上只从会计硕士的实习生里面招人。而安永要求全日制的员工必须持有ai会计证书会计证书。这个条件比国内苛刻了超多,在美国看来,实习,硕士学位和证书是三样必须的东西。而读会计硕士的目的说实在的就是为了满足这三点。如果单从学校排名来看,申请美国的学校不算什么优势。要申请美国前50的学校,大学课程平均分90加上gmat700几乎是必须的。而这个成绩去申请香港或者英国的学校,可以申请到数一数二的学校,那些学校可是世界排名前50啊。
去美国最大的优势是体验美国先进的各种制度。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会计制度,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说,美国的会计证书证书是最值钱的。熟悉美国的会计准则能够赚到更多的钱。美国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数量猛增,需要懂美国准则的人才需求量大增。美国回来的工作好找,薪水回报大。
头脑要求
读书要读到什么程度,最根本的原因是智商了。先天智商聪明的可以考虑博士,有点小聪明的可以考虑完成硕士。如果感到本科学起来都很吃力了,再去读研未必是个明智的选择。读会计课是商学院最难的课,但也是回报率最大的专业。要想以后赚更多的钱,就要在校内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如果说管理市场营销的课还可以糊里糊涂的混过去的话,会计课绝对有着高考的强度。上课时间和课下复习的时间比列大致是1:5.我在阿灵顿分校,一门会计课每周虽然只上3个小时,但是课下投入15小时才能得到b以上的成绩。只不过高考有些被动学习,而读会计硕士有着明确的目标而主动努力学习。所以首先在主观上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和自觉性。
学会计的在能力上需要以下几个要求。
首先,一定的计算能力。会计的计算不要求高等数学,但是会涉及复杂的函数或者代数计算。各种规则很多,要记得的计算条列也不少。学习时候要先明白原理,再记住如何去计算。
第二,评判性思维的应用。学习商业。审计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倾向以审慎的态度思虑议题和解决难题和对理性探索与邏辑推理的方法有所认識。
第三,信息系统的运用能力。要熟悉集中财务软件。电脑的发展极大的方便了审计的工作量。
学位流程和学校的课程设置介绍
我把这个学位翻译成会计硕士而非会计学硕士是因为这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会计学硕士作为学历教育,重点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如财务理论、会计理论、审计理论、国际会计等会计相关知识,会计硕士作为职业教育,则
更多偏重于实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美国的这些学位都是为考会计证书证书和实际工作中碰到的案列进行学习的,不用两年就可以搞定这个学位。而在中国,各个学校招收的是会计学硕士。会计学硕士是很注重研究方法,要求学生写论文(当然中国也有会计硕士,但是这个学位只颁发国务院学位办统一印制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证书》)。中国的会计学硕士考试比较容易,但是论文难写。学费上相比,美国的会计硕士是进行进修,学费是相当大的,一年学费加生活费需要4万美金以上。花这么多钱是为了毕业后能够拿到更加高的薪水。而中国的会计学硕士,学费很少甚至是免费的。
在美国,只有把学位证书上的课程全部通过就行了,包括必须课和选修课。毕业的时候要求会计课和总的平均成绩超过3分。学位不要求写论文,但是要求每门课程考试合格。毕业的时候可能对不大了解计量学,多元变量分析,博弈论或高等数学等研究方法,但是却能应付会计证书,cma或者cfa考试和熟悉企业实际工作中各种案列。
会计学位可以分为master of professional,master of science in accounting和master of taxation。第一个学位是给本科非会计读的,他们包括本科的会计课和几门master of science 的课程。第二个学位是给本科是会计读的,会涉及些高级的会计证书话题和一些高级的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第三个学位更加集中于税收。税收是会计企业中数一数二的项目。而美国的税收繁杂,需要精细的去学,并且知道税收诈骗中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这三个学位都有,可以适合各类申请者。有些学校会提供两个。但是大部分学校只有一个,申请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本科背景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对背景有要求的学校
对本科课程的要求,这个没有统一的规律,要去看学校的网页了。有些学校对本科要求极其苛刻,向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分校的两个会计学位对本科的要求都很特殊。有些申请者虽然条件很好,但是不符合他们对本科的课程要求,也会在第一轮就被小米刷掉。
第一类是只对美国会计学士开放的。世界最为苛刻的是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会计和金融硕士,他们只招收本校平均分75%的学生,而且还要通过系里面入学测试。就算你在多伦多大学读书的也没有用。在美国我到现在只发现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分校提供的一个会计硕士学位要求本科一定要在本校读的。但是有的学校要求学生的会计本科课程是在美国读的或者照着美国的会计准则。我申请的贝勒大学他们要求本科上过的会计课照着美国的会计准则才行。德州基督教大学要求学生除了持有美国学士学位之外,还要求毕业的学校要有aacsb认证。休斯敦大学同样要求学生的商学院基础课程和会计高级课程在有aacsb认证的学校上。对于这种对背景要求极为苛刻的,一般只有本科在美国读书才行。我的本科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有aacsb认证,所以可以申请。如果在中国读书的,就算本科专业是会计,也一定要看仔细他们的要求。除非他们允许你能在他们学校先补习一年本科的会计课程,否则就不大可能申请到了。
还有一类更为特殊,要求你没有上过相应的会计课程。之前第一类提到的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分校的另外一个会计学位虽然允许本科不是该校的,但是要求你本科不是会计专业。而且对会计课的要求与前两类相反,如果你所学过的会计课超过12学分,那么就不能被录取。有些学校课程设置中10门课都是必修课,某些课程就算本科上过人家还是要你上一遍。我在查看本州的Dallas Baptist,德州农工commerce分校,trinity学校时候,发现我的政府会计或者中级会计在本科上过了。我不想花上千美金去买个a,所以看到这种学校就不选了。
要求先行课程的学校申请
大部分学校是要学生在本科的时候上过他们规定会计和相应商学院先行课程的。很多项目都要求本科上过两门中级会计,成本会计,美国个人税收,会计信息系统和审计。有些
学校可能还要求上高级财务会计或者公司税收,还有些学校可能只要求上过中级会计就行了。这里要提醒下的是,就算你在中国学过了税收和装机会计,但是中国学的中级会计和税收美国的学校未必认可。这类型的就算你本科不是商学院的可以申请,但是申请起来会吃亏要有更高的gpa和gmat。而且就算你申请到了,同样需要花大约一年的时间把学校要求的先行课程上过才能正式进入该项目。如果本科不是商学院的,或许时间会更加长些。我之前在艾柏林基督教大学读书时候,和我一起读中级会计的几个师哥师姐们其实是在补本科课程的硕士生。南方卫理公会只要求上过税收和2门中级会计。我的一个师兄这些课是在国内读的,学校要求他重新照着美国会计准则上遍。他5月份就来学校报到并且上暑假开设的中级会计和税收,然后8月就正式读研究生了。
对背景无要求的学校
这类学校有些学校是无论本科是不是会计专业都可以申请的,有些学校最好本科非会计专业去读才能学到比较多的东西。
我最后决定去的丹佛大学就是本科是不是会计专业的都可申请。有六门必修课是相同的。其他的课程方面,如果本科学过相应的课程,研究生可以用其他的选修课取代。像我在本科学过中级会计了,我就可以学高级会计。我本科学过个人税和审计,我就可以学公司税和高级审计取代这两门课。如果本科没有学过,就只能学中级会计,个人税,和审计了。后面的公司税,高级审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在没有学过先行课程的情况下就学不了。所以尽管最后得到的学位是相同的,但是课程也会因为本科的教育程度而有较大差异。
有些学校开设一个给本科不是会计读的学位。本科有会计金融双学位的我是肯定不会申请这种学位的哪怕学校的名气再好。交几十万去搞张文凭未必值。我的一个师兄本科是国内的会计专业,去读伊利諾大學香槟分校这么一个项目,感觉就是把国内本科学过的东西用英文和照着美国会计准则重新读一遍。虽然学校名气不错,但是有点浪费时间和浪费钱,并且读完后在美国几乎留不下来。如果本科不是会计的读完这个后,回国应聘四大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第四篇: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处理之分析比较
新旧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处理之分析比较
摘要:针对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笔者试图通过对两种方法的分析比较,给使用者提供一些选择依据。
关键词:应付税款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2000年12月《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允许企业计算所得税时,用应付税款法计算所得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又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那么各大中小企业到底该选择何种方式计算所得税,我们不妨做一下比较,再进行选择。
一、二者概念区别
应付税款法,是指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在应付税款法下,不需要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因此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时,需要设置两个科目:“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从本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核算企业应交的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为: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中概念中所指的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根据该差额对未来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由于该暂时性差异的转回,会进一步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额金额,在其产生当期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时,会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当期,符合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会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时,需要设置四个科目:“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从本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核算企业应交的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二、二者账务处理区别
下面我们以同一案例为例,用这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税,总结各自的利弊。
A公司2007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与所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
2007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别的有:
(1)2007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5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0,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2)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500万元,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方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
(3)本期取得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投资成本为8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市价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4)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50万元。
(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75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原账面价值2075万元。
2008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4555万元,与所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
(1)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20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原账面价值4200万元。
(2)本期取得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675万元。
(3)对售后产品保修,预计负债250万元。
(一)若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账务处理 1、2007年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土纳税调整项目金额=3000+150+500-400+250+75=3575(万元)
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3575×25%=893.75(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8937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937500
借:本年利润8937500
贷:所得税费用8937500 2、2008年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土纳税调整项目金额=4555+200+290-675+250=4620(万元)
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4620×25%=1155(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1155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1550000
借:本年利润11550000
贷:所得税费用11550000
(二)若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账务处理
该公司2007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及计税基础如表19-3所示单位:万元1、2007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3000+150+500-400+250+75=3575(万元)
应交所得税=3575×25%=893.75(万元)2、2007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225×25%=56.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400×25%=100(万元)
递延所得税=100-56.25=43.75(万元)
3、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893.75+43.75=937.5(万元),确认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9375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62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937500
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000
该公司2008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及计税基础如表19-3所示单位:万元
(1)2008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4555+200+290-675+250=4620(万元)
应交所得税=4620×25%=1155(万元)
(2)2008递延所得税
①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675×25%=168.75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100
本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68.75
②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740×25%=185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56.25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128.75
递延所得税=68.75-128.75=-60(万元)
(3)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1155-60=1095(万元),确认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1095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287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155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687500
三、总结各自利弊
可以看出,应付税款法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完全受税法规定的影响,核算比较简单,缺点是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本期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但现实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高,通常采用“应付税款法”。
而对于一些大中型企业,则应该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尤其是上市公司要与国际接轨,必须采用这种方法。因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侧重于暂时性差异,对差异的处理更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能够提供更多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不断繁荣,企业重组、并购和股份制改造大量涌现,资产重估业务必将日益增多,这必将引起许多暂时性差异的发生。而且,资产负债表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分门别类地处理与披露,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因此,无论从理论上的合理性还是从实践上的实用性来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都具有优越性。但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存在某些不足,例如一些暂时性差异在原差异尚未全部转回的情况下,又产生了新的差异,很难分清差异的属性,由此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其合理性不足,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地研究讨论解决,但无论怎样,它毕竟是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的产物,是我国会计发展创新的一个方向。所以使用者在选择哪种核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情况和各种方法的特点,确定相关方法,使之既能符合国家政策,又能节省企业资源。参考文献:
[1]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9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第五篇: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比较
企业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比较
说到会计我们一般都会想到的是企业会计,很少关注到预算会计这一领域,而预算会计中的事业单位的会计谈到的就更加少了。但是随着这些年国家在预算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这让社会各界都对政府部门的支出有了更多的关注,自然事业单位的会计向更加透明的方向转变中。与事业单位会计相比,企业会计更多的受到社会的关注,企业的效益直接牵涉到各方的利益。事业单位会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其本身发生的业务的一种记录,并没有对后期的业务有多大的影响。
对于一个事物或者现象来说是同中看异,异中取同,我看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是这样的。同样作为会计下的分支,它们都具备了会计的基本框架。会计基本前提:会计主体、会计期间、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也有会计的一般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配比原则。在相关的会计要素中有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项目。在经营方面,它们的会计处理方式几乎是一样的。
那么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存在最大的区别就是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利润是企业能够继续维持生产经营的动力,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生存。事业单位则是追求收支的平衡,尽量不出现比较大的结余或者赤字。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系统可以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等三级。但是作为企业单位没有这样的组织体系,企业会计虽然有母公司、子公司或者母公司、分公司之分,但并没有事业单位会计中向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和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企业会计中的母公司对分公司具有绝对的控制权,分公司自己的独立的,不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对母公司的决定要积极执行,这一点和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体系中的上下级有类似的关系;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就不是这样了,子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对公司的运营有独立的执行权,只是在宏观的方便去把握母公司的政策。
在收入方面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也有很大的区别。事业单位收入的来源渠道有来源于财政、上级、业务活动、附属单位缴款以及其他收入,企业的收入的来源有营业收入和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入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很明显事业单位收入主要来源财政收入,它的特点也体现在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上,财政部门的授权支付和直接支付方式表明了其收入的来源;而企业的来源主要经营业务的收入。费用、支出、成本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耗费,然而事业单位是通过支出这样科目进行核算。这点可以看出企业的核算耗费方面比事业单位更加的细致周全,对企业后续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有很好的数据支持。
事业单位和企业在会计报表日或年终对净资产的处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企业会计通过本年利润科目对收入和费用、成本进行结转,并对盈余和亏损处理方式不同。对盈余转到未分配利润以及提取各种公积金和分配给股东的利益。而事业单位会计通过对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然后用结余分配进行结转。最终的结余留在了事业基金和专项基金里。
在经营或者运营过程中,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各自的监督体系。事业单位会计的监督主要还是通过内部监督,岗位的分离来实现监督的目的;而企业的监督不但有内部监督还有政府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的监督。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系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是不是可以像企业会计一样有独立的外部第三方来进行监督,能不能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社会团体做出更加公正的监督,使事业单位的会计能够透明、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