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完善)

时间:2019-05-14 01:3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完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完善)》。

第一篇: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完善)

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绪论………………………………………………………………………………………………3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概述………………………………………………………………………3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3

(二)养老保险的特征……………………………………………………………………5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6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7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7

(二)如何解决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9

四、如何完善养老保险制度……………………………………………………………………9

五、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展望…………………………………………………………………10

六、结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摘要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本文通过分析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现状,探讨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

完善

Abstract

China's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the core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social stability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set up and improve the 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national security.The 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is referred to as the stabilizer of the society.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egislative status quo of 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f perfecting our country's 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key words 】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of social security perfect

绪论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险中最重要的一项。所谓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因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获得维持基本生活来源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视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德国1889年颁布的《残废和老年人保险法》,是最早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之后一些国家相继颁布了有关养老险制度、法律法规,至今,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颁布了养老保险法律制度。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当然了赡养父母还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因此,我国高度重视公民的养老问题。我国现行宪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①现行的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生育、失业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经过几十年,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地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可规避的问题。因此,加快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落实政策,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概述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劳动获得劳动收入,是一般社会成员通常的谋生手段。而自然规律决定,进入老年以后,人的劳动能力将逐步地丧失,不再适合参加社会劳动。在现代社会,养老已经由个人的私人事务演变为一种普遍化的社会风险,需要建立社会化的保障机制。在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养老保险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财务收支规模大,成为最重要的项目。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

养老保险又称老年保险,是指国家统一实施的旨在使社会成员在达到一定年龄、丧失劳动能力、退出社会劳动过程时能够获得维持基本生活的一定收入来源 ①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章第七十条。的社会保险方案,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③

世界各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有三种模式,可以概括为传统型、国家统筹型和强制储蓄型。④

养老保险制度的分类: 1.传统型养老保险制度

传统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又称为与雇佣相关性模式或自保公助模式,最早为德俾斯麦政府于1889年颁布养老保险法所创设,后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所采纳。然后再以支出来确定总缴费率。个人领取养老保险金的权利与缴费义务联系在一起,即个人缴费时领取养老金的前提,养老金水平与个人收入挂钩,基本养老金按退休前孤雁历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和不同档次的替代率来计算,并定期自动调整。除基本养老金外,国家还通过税收、利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基本上也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

2.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

国家统筹型养老保险制度分为两种:

(1)福利型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并按“支付确定”的方式来确定养老金水平。养老保险费全部来源于政府税收,个人不虚言缴费。享受养老金的对象不仅仅是劳动者,还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养老金保障水平相对较低,通常只能保障最低生活说平而不是基本生活水平,如澳大利亚养老金水平值相当于平均工资的25%。为了解决基本养老金水平较低的问题,一般在力提倡企业实行职业年金制度,以弥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

该制度在于运作简单,通过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以抵消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个制度也有一定的缺陷,即导致政府负担过重。由于政府财政的大部分用于社会保障支出,而且经济维持如此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政府必须采取高税收政策,这样加重了企业和纳税人的负担,同时,社会成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缺乏对个人的激励机制,只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

(2)在职劳动者保险制度。该制度是由国家来包揽养老保险活动和筹集资金,实行统一的保险待遇水平,劳动者无须缴费,退休后可享受退休金,不定期 ③④ 郭捷主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郑秉文、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分析导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的调整养老金水平。

3.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强制储蓄型有两种模式:

(1)公积金模式。该模式强调自我保障,建立个人公积金账户。由劳动者于在职期间与雇主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劳动者在退休后完全从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国家不再以任何形式支付养老金。个人账户的基金在劳动者退休后可以一次性连本带利领取,也可以分期领取。国家队个人账户的基金通过中央公积金局统一进行管理和运营投资,是一种完全积细小的筹资模式。

(2)智利模式。该模式也强调自我保障,也采取个人账户模式,但,对于个人账户的管理完全实行私有化。

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强调效率,忽视公平,难以体现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

(二)养老保险的特征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项目,除具备社会保险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⑤

1.以保障老年生活安全为目的

养老社会保险方案通过向达到一定年龄而被推定为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定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使社会成员老年生活获得基本的物质保障。养老保险的这一特点意味着养老保险是一种适用极广的社会保险。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的扩展,因年老而可能失去生活保障的人越来越多,对养老保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家在进行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养老保险的这一特征,以便使各种可能因年老而失去生活保障的人,都能够通过社会保险渠道获得必要的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来源。

2.养老保险针对的社会风险是人们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生活不能维持的风险

养老保险所针对的社会风险不同于一般风险,就一般风险而言,其发生与否或然性较大,因此,商业保险机构通过严密的精算,完全可以维持一定的盈利水平。而养老保险所针对的风险—年老,则具有高度的确定性。对于一个正常度过 ⑤ 谢建华、巴峰主编:《社会保险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一生的人来说,独有一个年老问题。

3.养老保险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保障

就一般保险而言,当事人投保的目的是为了在意外的风险发生时,能够通过保险人获得一定的补偿,一边是自己的损失一定程度的减轻,具有单项行和局部性。养老保险则是一种综合性的保险,保险人参加保险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维持其整个生活的收入来源。这一特征决定,在养老保险制度安排中,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一方面要确保被保险人的基本生活安全,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被保险人更高的生活需求。如不区分需求层次,建立普遍高待遇的养老保险制度,则可能严重地影响经济的发展。

4.养老保险是一种时间跨度最长的保险

在养老保险中,被保险人达到法定年龄后,还可能度过相当长的老年期,在这段相当长的时间内,保险人都应为其提供基本生活的收入来源,否则养老保险就不能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因此,养老保险不仅涉及同代人之间的财富分配,而且也涉及到代际之间的利益分配。养老保险的这一特征还决定,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几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一方面,物价波动、通货膨胀等因素,可能使养老保险的积累资金大量贬值,根本不能维持被保险人的最基本生活水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可能使得被保险人维持其退休时的生活水平已经不能为社会的道德观念所接受,因此在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的因素,使被保险人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整个老年阶段都能维持体面的生活。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养老保险以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起点,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其发展可概括为四个阶段:⑥

1.创建阶段(1951-1965年)

该阶段以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为标志,主要工作是着手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并逐步趋向正规化和制度化。

2.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

由于当时中国社会保险事业与全国社会经济文化一样遭受到严重破坏,社会 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列》第二章第十条。保险基金统筹调集制度停止,相关负担全部由各企业自理,社会保险变成了企业保险,正常的退休制度中断。

3.恢复和调整阶段(1977-1992年)

十年**结束后,我国采取渐进的方式对养老保险进行了调整,恢复了正常的退休制度,调整了养老待遇计算办法,部分地区实行了退休费统筹制度。

4.创新改革阶段(1993-现在)

该阶段主要是创建了适应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改变了计算养老金的办法,建立了基本养老金增长机制和实施了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最终基本建成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由于我国仍处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采取了城镇和农村不同的制度模式和管理方式。在城镇按企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别实施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在政府的引导下正在试办农村养老保险。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自始至今,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在这期间,从个别城市的试点开始,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划和引导,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的总结经验和不足,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同时,在面临经济转型与人口老龄化的双重压力下,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问题 1.养老保险覆盖面狭窄⑦

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其中,国有企业基本实施全覆盖,城镇集体企业覆盖率为75.39%,但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仅为17%还有很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未参保。虽然各级政府重点抓“扩覆”工作,但离全面覆盖的目标仍有距离。2006年我国就业人口为76990万人,其中城市就业人数为28310万人,咸亨是就业人口比例为36.77%。截至2010年底,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亿人。数据显示,我国养老保险理论覆盖率仍然不足,我个人认为导 ⑦ 黄劲松主编:《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政策建议》,2008年第2期。致养老保险覆盖面狭窄最根本的因素是个人参保意识不高,以及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力度不大。

2.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较低

由于十年“文革”**,养老保险沦为企业保险的历史原因,我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至今依然很低。就全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看,少数省份实行了省级调剂金制,但调剂的比例和数额极为有限,大部分省、市、县仍实行分级统筹政府功能未能得到及时很好的体现。我国政策规定企业只有加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之后,才允许按政策规定设立企业年金,所以只有少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设立企业年金,而企业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只有基本养老保障。这样带来诸多问题:养老保险基金抗御风险的能力脆弱,很容易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养老保险跨地区关系转续以及领取不便;不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只会形成企业年金缺位。集体经济薄弱个人经济增长缓慢,政府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基金统筹层次低。

3.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⑧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我国政府1997年决定把长期实行的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转变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的养老保险制度,这就出现了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问题。所谓隐性债务,是指在养老金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或半基金积累制转变过程中,由于已经工作和退休的人员没有过去的积累,而他们又必须按新制度领取养老金,那么他们应得的,实际又没有“积累”的那部分资金。隐性债务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应继续付给新制度实施前已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总额;另一部分是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人员,在新制度实施前没有积累的养老金总额。这两部分债务的具体规模依赖于退休年龄、缴费率和投资回报率等重要参数。

中国养老保险实行改革后的新制度,按照制度设计,对已经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应该用社会统筹资金。但是,由于现在的退休者没有(或很少有)个人账户的资金,又要按标准发放,社会统筹的资金远远不够支付庞大的退休群体的需要。各省、市、县为了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就挪用了本应是将来才能支付的现在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的资金(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没有分开管理),从而造成了全国范 ⑧ 马红鸽主编:《中国养老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围内养老基金的有名无实,空账运行。究其根源,空账的出现还是要归因于我国养老保险体制转轨所形成的隐性债务。

4.养老保险保值增值效率低下,难以应付过高的通货膨胀率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差距较大,所以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养老保障制度。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社会救助仍是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主体内容。

(二)如何解决养老保险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大等问题的显现,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进程的加大,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高,政府管理压力的增大,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巨大的挑战,改革迫在眉睫。针对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1.全面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保险机制的要求,应全面覆盖无力缴纳费用的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企业年金等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模式。由于扩大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制度中资金不平衡的需求缺少统筹机制,然而这种以扩大覆盖范围为手段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的政策背景,使得一部分缴费将被用于退休人员较多的国有企业。

首先,鉴于农民工人数众多,流动性强,且国家财力有限,农民工仍有土地保障,其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宜采取完全积累制。尽快把各社保机构收缴的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国家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账户,实行集中管理。以免各社保局收缴的农民工社保基金被挪用或因提高城镇职工社保待遇的发放水平被挤占,导致形成国家对农民工社会保险的新债务。因此,凡是被地方政府挪用或挤占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基金,都必须由该地方财政弥补。

其次,对于城镇职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将养老保险提升为省级统筹,这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全国统一的重要一步。具体措施可采取实行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的管理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流动,而且也有利于强化基金管理,增加基金的保值增值,增强调剂功能,更有利于大数法则的实现,9 增强社会保险的共济性。第二步则将其提升为全国统筹,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积极而可行的方式。

最后,对于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可先采取市县级统筹,逐步提升为省级统筹,最后达到全国统筹。

2.扩大非缴费型和基本养老覆盖范围

扩大基本养老覆盖范围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基本目标。当前,国家开始试点实施的新农保和城市居民养老保险,从理论上会在几年之内将我国养老保险覆盖率提高一倍以上,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要重视覆盖面,还要重视受益质量。

为此,针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重点解决新农保和新城保难以覆盖的灵活就业人员、下岗职工、农民工的参保问题,对于这部分人群还要考虑其缴费承受能力。虽然国家对他们缴费已经有所优惠,但仅仅养老保险个人就需承担20%的工资,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这部分人参保后,由于缴费负担过重,就会出现拖欠养老保险费的问题,个别经济较为困难者,还会出现退保现象。要减轻这部分人群的缴费负担,激励他们多参保、少退保。现行各省市缴费基数一般分两档,建议低档每两年变一次基数,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参保率,扩大覆盖面。

二是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培育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意识。要利用电视专题、广播电台、张贴标语、咨询服务等,大力宣传养老保险政策法规,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加养老保险的氛围。

三是加强联合执法,提高执法力度。对已经参保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加强刚性制约,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和效能,实行综合治理,对不履行社保义务的企业和工商户实行制约。

由于扩大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制度中资金不平衡的需求缺少统筹机制,然而这种以扩大覆盖范围为手段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压力的政策背景,使得一部分缴费将被用于退休人员较多的国有企业。

3.确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一些社会成员的收入较低,缺乏生活保障,如一些退休早、养老金水平偏低 10 的从业人员,过去曾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应当通过建立政策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再比如一些下岗工人在就业后收入比较低,应当通过实行社会保险补贴等办法帮助他们参保,现行各省市缴费基数一般分两档,建议低档每两年变一次基数,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参保率,扩大覆盖面,从而保证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职能得以发挥。

由于政府直接管理过度导致养老保险体制出现“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政府直接管理时,即作为监管者,又作为养老基金账户的直接管理者,在这种情形下个人账户中积累的基金很难得到有效的运作。因此,应当将政府飞管理职能限制在社会统筹部分,也就是确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而不是让其作为所有者出现。

4.建立具有城乡差异的养老保险制度

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在结合当地条件建立符合本地区的养老保障制度,将有利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从而消除一部分贫困以保障我国养老保险的完善。目前国家开始试点实施的新农保和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就是加快建立具有城乡差异的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项目。

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提到日程上来,社会保障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我们要努力把城镇从业人员纳入制度覆盖范围,让更多人享有社会保障实现老有所养,目前一些公有制单位的职工已基本上纳入了社会保障范畴,但大量非公有制经济的单位人员以及一些农民群众还没有参保,对于他们而言纳入养老保险范畴是很有必要的。这就要求尽快建立具有城乡差异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覆盖范围,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四、如何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一)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力度⑨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手段,事关广大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挥。建设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考虑增进公平与提高效率的有机结合。当前一些社会成员的收入较低,缺乏生活保障,如一些退休早、养老金水平偏低的从业人员,过去曾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应当通过建立政策的养老金调整机制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再比如一些下岗工 ⑨ 陈晓燕主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学术探索2006年版。人在就业后收入比较低,应当通过实行社会保险补贴等办法帮助他们参保,现行各省市缴费基数一般分两档,建议低档每两年变一次基数,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提高参保率,扩大覆盖面,从而保证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职能得以发挥。

由于政府直接管理过度导致养老保险体制出现“所有者缺位”的现象,政府直接管理时,即作为监管者,又作为养老基金账户的直接管理者,在这种情形下个人账户中积累的基金很难得到有效的运作。因此,应当将政府飞管理职能限制在社会统筹部分,也就是确定政府在养老保险体制中的职能而不是让其作为所有者出现。由政府、企业、个人提供养老基金,即企业和个人为主,政府提供补贴,实行现收现付的方式。通过提高个人和企业的参保意识、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不断提高参保率,由政府部门管理,执行保障和再分配。按照“多劳多得”原理,实行多缴费着可多领取相应的养老金。

(二)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保障

从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看,社会保障最初只覆盖工业工人,随后一次逐渐扩展到商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公务员和农业工人、个体劳动者和小业主,甚至工薪劳动者的配偶。扩大社会保障范围,使之逐步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还要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保障,以保障企业员工的基本权利得以维护。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实行激励制度,对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刺激各个企业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提供坚实的基础。

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实行劳动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由企业为主个人为辅提供资金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保证缴费者,缴费单位的员工在退休后能够有更好的生活水平来颐养天年。

(三)积极发展商业寿险保障

发展商业寿险,有利于保障企业在遇到风险的时候能够抵御其风险以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发展商业寿险有利于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发展商业寿险还可以从另一方面保障企业的健全也可以说是发展商业寿险是企业的保护伞,可以在企业遇到风险时帮助企业抵御风险从而不使企业衰败。

对于高收入人群,应该采用自愿原则,由政府提供政策,对于个人具有经济能力的实行积累制筹资,视经济发展需要由政府给予政府扶持,这是高收入人群 12 在具有基础保障之上的更高层次的保障。发展商业寿险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四)认真落实养老保险体制

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内审,特别是乡镇新农保所的财务管理内审。要从原始凭证取得的合法性、账簿报表的准确性、财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入手,定期不定期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为整个农保工作的顺利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保证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和安全运营,在政策上要给予适应倾斜,力求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要做到两不投放,即风险性投资不能投放,风险大的地方性机构不能存放,同时利率达不到增值要求的不投入,督促将火气存款及时转为定期存款,要做好各种应收利息的金额归入基金账户的审查,防止贪污或者挪用。严格养老金、退休金发放过程中的内审,确保养老保险体制落到实处。

政府下设置的职能部门应该及时落实养老保险,让每一个参保人都能受益。实行“走访”,深入民心,走到群众中去听群众讲事实做实事,只要对人民有一点利就要尽一百倍的努力去做,对于危害养老保险制度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并依法处理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

五、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展望

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旨在使社会成员在达到一定年龄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获得维持基本生活的一定收入来源的社会保险方案。然而,养老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要求建立健全的立法机制来完善该项制度使得社会得以很好的发展。在所有社会保险项目里,养老保险所保障的对象是最广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养老保险的对象是全体劳动者,或者说每个劳动者都有权利获得他们在年老时所需要的生活补偿。

为了让养老保险能够更加合理地使用以及合理收缴费用,养老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然后实行省级统筹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使得资金来源广泛,保障方式多层次而不是单一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管理服务社会化,在全省范围内调配、管理保险资金,确保退休金按时按月足额发放的体系得以完善。

由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就应该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不同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在确保人民获益的同时还要确保整个国家社 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平衡,实行“大家治理小家”的模式,也就是层层往上管理,使养老保险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练,经过多次的探索、实践,在资金的管理上逐步形成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为提高统筹管理效率,均衡负担,增强社会保障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了养老保对省级统筹。养老保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结语

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发挥自身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的重要作用⑩。根据它自身所拥有的以保障老年生活安全的目的来解决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时能够通过养老保险制度获得必要的生活收入来源。养老保险,具有保障基本生活的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以及稳定社会的功能。由于养老保险是国家通过理发形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抵御养老风险的机制,它既保障基本生活,又促进经济发展,从而起到了从全局上稳定社会的作用。稳定经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既是养老保险立法的根本目的,又是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的总体功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渗透,使得养老保险制度的得以进一步的完善。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调整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以适应社会生活来抵御养老风险,从而保障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局势,进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使得养老保险制度在社会生活中根深蒂固。

⑩ 蒋月主编:《劳动法月社会保障法》,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章第七十条第十三款。

3.郭捷主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三版。4.郑秉文、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分析理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5.谢建华、巴峰主编:《社会保险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列》第二章第十条。

7.黄劲松主编:《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政策建议》,2008年第2期。8.马红鸽主编:《中国养老保险现状与对策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陈晓燕主编:《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学术探索2006年版。

10.蒋月主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致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周芳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的指出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周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的感染和激励着我,老师一直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周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第二篇: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作者:汪越)

内容摘要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法制建设,做实个人账户,强化政府职责,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制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索引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制度完善

养 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 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世界 各国普遍重视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德国于1889年颁布了《残废和老年保险法》,是最早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随后许多国家相继颁布养老保险法规和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迄今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养老保险法规。

我 国政府高度重视公民的养老问题。我国现行宪法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 家发展为公民享有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现行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保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 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明确要求,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建国之初。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第3章第15条明确规定了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1955年又将养老保险范围扩大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之中。该条例是新中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社会保险法规,也是建国后40多年我国企业职工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法律依据。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进行了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在模式的选择、过渡期办法与国际惯例接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和成功的经验。1991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对开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行了分工。进入90年代中后期,由于企业改制等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兵突进,国务院 1

先后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等法规政策。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社会保险费征收暂行条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等方面原因,1999年宣告停止发展新业务。随后虽然有部分地区陆续进行了试点,但从全国来看,基本上进入了停滞期。目前,我国已开展的社会养老保险中,企业职工参保人数约2亿人、农村参保人数约1.5亿人。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员并未真正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因为这部分参保农民的保险费用几乎全部由个人缴纳,各级政府及集体并未投入资金。

几十年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快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落实计划生育国策,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在分析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保险制度尚未作出统一法律规定,且立法滞后。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经历的三次改革,即20世纪80年代初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90年代初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1995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些通知、决定针对的仅仅是城镇企业职工,缺乏整体性与权威性。我国的养老保险虽然已经开展了50多年,但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保险法》尚未出台,从立法的角度看,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二)覆盖面太窄,农村的社会成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6%。长期以来,农村老人主要由家庭养老,农民未被纳入社会养老保障的范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计划生育使得家庭小型化,4-2-1家庭结构难以维系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人均耕地的日益减少使得土地的保障作用逐步削弱,农民的养老问题日渐凸显。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体系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农村的集体经济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提供保障,很难满足农民养老的需要。

(三)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不够科学合理。养老保险基金统筹的层次低,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的筹资等级和筹资比例各有不同,造成了不同地区之间负担水平悬殊,不利于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不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企业职工个人帐户有名无实的空账问题普遍存在,给未来支付养老金埋下了隐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老金的筹集和政府的信誉。

(四)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渠道单一。国务院在1995年明文规定,养老基金只能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不得进行其它投资。2002年开始,允许基金进入证券市场。保值增值的渠道仍然单一。在目前有关法律尚未完善,执法、监管都还存在很大薄弱环节,允许养老基金进行投资确实会冒很大风险。但从长期看,这种

政府管制型投资政策无法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伴随着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在所难免,而通货膨胀会造成已积累的养老金贬值和养老金支出的增加。如果不通过养老基金自身的保值、增值,最终会影响未来退休职工的老年生活。

(五)现行养老保险运行中,法律的强制作用和约束力不够。养老保险实施机制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备,参保随意性大,抵制参保、逃避参保现象普遍存在;拖欠、不缴或少缴统筹金的现象屡禁不止;挪用、侵占、截留养老保险资金的行为时有发生,法律的约束力亟待加强。

二、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任务,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尽早出台《社会保险法》,在法律的保障下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养老问题,关键是要将社会养老纳入法制轨道,依法养老,依法保障。200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中国社会保险法》征求意见稿,对如何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保险费征缴、基金管理、社会保险监督、经办、法律责任等向全国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对《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也在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这些都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积极举措。建议尽早出台《社会保险法》,只有有法可依,才能做到保障有力,在法律的保障下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二)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按照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扩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在今后一段时间,社会养老保险应逐步覆盖全体公民。一是城镇企业养老保险要覆盖所有城镇企业职工和城镇中自由择业者(含农民工);二是制定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三是要加快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四是要改变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的体制,统一纳入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三)提高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做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加快实现养老保险资金全国统筹的步伐。当前,要进一步加强省级基金预算管理,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建立健全省级基金调剂制度,加大基金调剂力度。在完善市级统筹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早日实现全国统筹,为构建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促进人员合理流动创造条件。针对目 前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存在个人账户空转、资金统筹层次偏低的实际,现阶段必须利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增速较快这一有 利时机,抓紧做实个人账户,保障社会养老保险的持续性和长期性,以应对老年高峰期的到来,同时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减轻压力。

(四)加快制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是当前涉及人口最多、最需要关注的民生工程。社会保险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必须将农村的养老保险纳入整个社会保

险法制体系统筹规划。鉴于当前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建议国家采取分别立法的办法进行规 范。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加快农村社会保险制 度建设。逐步形成以在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养老保险为主,辅之以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五)强化政府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职责。在养 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推进过程中,首先,公共财政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要有一定比例的投入,体现政府在养老保险中的职责。其次,改革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全部由 政府承担的现行办法,依法向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征收养老保险费,以适度削减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费用的投入。同时,强化政府的监管作用。在目前我国市场机制 尚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应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监控,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当前,可设立养 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由政府部门主管、社会保险机构牵头,由审计、工会和有关金融部门以及专家参加,通过定期的报表和不定期的抽查方式,检查基金投 资经营状况,以保障基金营运的安全性、盈利性、合法性。

(六)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加强养老保险实施机制。我 国现行的养老保险资金筹集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企业拖欠、拒交和隐瞒职工工资的问题严重。因此,应改变现行的社会保险费缴费方式,一是增设社会保险 税,通过开征社会保险税的方式筹集社会保险资金比现行缴费方式具有更强的约束机制,也更能体现出养老保险资金筹集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二是开征一些新税种,如遗产税、赠与税、奢侈品的消费税等,不但可以充实养老保险基金,还可以防止两级分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更好地完成财政的收入分配功 能。此外,还可以考虑发行一些长期国债补充养老保险资金的不足。目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庭,对侵犯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各种行为,依 法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条件成熟后,可以借鉴国外普遍实行的专门法院审判方式,建立我国专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院,以更好地发挥法律的强 制作用。

社会保险乃民生之基。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深远。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政府的职责,科学规范管理;扩大覆盖面,尤其要关注农民,关注农村老年群体。同时,也要争取社会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 “社会保险—养老保

险”

(http://w1.mohrss.gov.cn/gb/ywzn/2005-12/02/content_95209.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章第七十条

4、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八部分第四项的部分摘要

5、徐智华,《完善我国养老保险立法的再思考》,《人权》 2005年5期

6、黄劲松,《中国养老金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政策建议》,《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2期

7、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1日

第三篇:浅析如何完善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范文)

浅析如何完善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摘要:农村社会保障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养老保险又是农村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只有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才能彻底解决现存的养老存在的问题, 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关键词:社会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完善措施;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中被保险人身份最稳定、享受时间最长、费用开支最大的项目。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关于农村养老,许多地区没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体系,已建立的地区也存在很多缺陷,运行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体现出来。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

1、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快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使得农村老年人口在农村的比例更大。据统计,2000年中国农村8.33亿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估计占7.36%,到2030年6.64亿农村人口中,65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7.39%为1.29亿。

2、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的功能减弱

家庭养老的实质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养老资源在家庭范围内的互助和代际交换。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农村最主要的养老形式,然而近年来,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人们受利益的驱动,传统的孝文化观念和家庭养老方式开始日益瓦解, 子女虐待老人和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不断上升,庭养老方式正在出现弱化的趋势。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偏小

据统计,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41%,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会的村委会不到村民委员会总数的20%。中国进城务工者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200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14亿人,所以很有必要考虑这个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现行保障方案中没有体现出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区别对待。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

4、农村养老难于完全依赖土地保障,但是土地对于有的农民来说仍然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近年来, 农产品的价格日益下降, 从土地上获得的收益十分微薄。而且农民的承包土地被大量征用,对价是极少的土地补偿费。所以完全依靠土地养老的模式也是不可行的。有的农民已经摆脱土地的束缚,参与到现实的社会保障中。但是,土地对于有的农民来说仍然是很重要的生产资料。

5、贫富差距日益增大

农村的发展一年不如一年,城市的发展却一年比一年好。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进城务工者在养老保险方面的整体水平很低。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政策力度应加大,应该维护社会公正,切实地保障农民权益。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1.现行的农村养老保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支持。这样,国家的财政投入就比较少,实际上是农民个人养老保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

2.保障水平偏低

保障水平偏低,难以起到养老保障的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民收入水平低,而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又是以个人缴纳为主,这使得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民有心无力,不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少,缴纳的保险费也很低,根本无法满足年老时的生活所需。

3.资金筹集与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水平相对较低,筹集资金使许多贫困村民无法投保,部分地区利用养老保险谋取私利,并且筹集的养老保险金不能做到专款专用,影响了养老保险的运行和群众投保的积极性。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低,且不规范,保险基金很难实现保值增值,基金安全性和持续性得不到保障。

4.法律层次低, 缺乏约束力

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险都是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实行的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相对而言,在这方面中国没有统一的法律条文,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颁布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形成的,因此缺乏普遍的强制性和规范性。

5.参保人群不均衡。

中国当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保富不保贫”的倾向严重,目标人群的养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覆盖范围上看,中国东部经济发达的省市农民投保金额明显高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

三、完善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措施 1.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

完善基本方案,研究制定非农就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修缮“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 的筹集原则,将主辅力度适当调整。加大财政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投入力度十分必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作为财政支农的项目之一。

2.加强基金的管理运用, 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是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建立较高层次的基金管理中心, 组建一支拥有专业技能的基金管理队伍, 由其进行科学管理使基金达到最大程度的增值。其次建议国家发行农保基金保值债券,加大基金参与股市的力度, 或尝试探索银行有偿使用农保基金的途径。

3.加快法制建设, 真正体现公平与效率

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地位。以立法形式明确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证农村社会稳定,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着社会公平的原则,对农村老年群体实施的社会保障, 是作为调节社会分配手段而建立的。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立法步伐, 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各项措施制度都有法可依, 便于操作并提高制度的稳定性。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的监督机制, 以确保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支付、运营的规范性, 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风险, 并通过合理运作使其不断增值, 以更好的满足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需要。

4.做足宣传工作,加强农民对农保工作的认识

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在宣传上注意恰当合理, 这样才能稳定农民,稳定队伍, 稳住脚步, 稳住情绪, 以达到稳定之中求发展的目的。

5.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功能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 这为家庭养老制度的实行和巩固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随着农村生产方式的进步, 养老方式必然由家庭向社会过渡。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许多原因, 农民养老不可能完全依靠社会, 家庭养老仍然是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 必须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优势, 政府可以从制度上进行鼓励。

此外,消除城乡差别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公平待遇是发展趋势,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完善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发展农村社会保障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亟待完成的重要课题。只有农民的养老得以保障,农民生活质量才能真正提高,社会公平才能更全面的实现。要想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刘岚.发展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思考[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9)【2】民政部办公厅.县级农村社会养料保险基本方案(施行)[R].1992-01-03颁布

【3】王黎明.建立健全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7,(6):19—24.

【4】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Z].国发[1997]26号.

【5】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Z].国发[2009]32号.

第四篇: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摘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一个国家的社会是否能够实现公平,是否能实现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关键要看这个社会的社会保障是否有效的进行。当前,我国在城镇居民的额养老保健的建设方面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文主要是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养老保险 农村 完善

论我国一直在对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改革,但是,因为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固有的缺陷以及改革进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等的影响,所以改革虽然一直在进行,但取得的成果甚微。之后,我国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了大幅度的全面的整理,彻底将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将之前的老业务改为全新的商业保险。为避免政策上的失误给改革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为了让全国上下进行有节奏、有步伐的改革,所以特采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改革的方法,通过先改一部分之后再慢慢扩大的方法逐步实现对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改革,完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最终实现对农村大部分甚至所有居民的全面覆盖。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阐述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指的是当劳动者由于年老体弱丧失了获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的能力或者是由于到达了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时,有社会或国家按照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这些劳动者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制定的社会保险制度。

这个内含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一)社会养老保险所保障的是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它是为老年人提供的长期的有所依靠的生活保障

(二)如果想要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满足几个条件

受保障者应该完全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者生活的主要社会内容不再是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国际上各个国家所确定的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待遇标准是根据法定年龄界定的。

(三)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其保障目的方式是通过社会保险而实现的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因分析

(一)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存在问题

旧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自实施以来,在保障农民晚年生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但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政府财政收入较少,农民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全部由农民自己缴纳,加大了农民缴纳的负担,同时农民收到自身收入的限制,参与积极性并不是很高。致使到后期“旧农保”陷入停滞阶段。同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也存在覆盖面较低的问题,同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受传统观念和收入水平等影响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问题上也具有一定难度。

(二)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存在难题

1.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难度大。养老保险基金能否实现保值增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能否成功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自建立并实施以来,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险基金规模也将会越来越大,但我国目前规定养老基金主的投资渠道主要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关部门的通行做法是存入银行。而近几年来,不断走低的银行利率和国债收益率与持续升温的通货膨胀率,使得养老基金保值增值难以实现,甚至是出现缩水贬值的情况。

2.基金统筹层次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目前以县为单位实行统一管理,设立专户,专账专管,专款专用,基金运用空间小,互济性不强,养老保险基金难以实现有效管理与发展。县级统筹层次过低,基金管理人才缺乏,难以承担此项重任,不利于基金的长期保值增值和监管。

3.新农保与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衔接。2010年1月1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出台施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有利于农民工在城镇和乡村之间流动就业或间断性在城镇就业,维护了参保人员特别是广大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权益。并对转入“新农保”作了说明,但对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如何转入“新农保”,参保缴费年限,个人账户累积如何计入“新农保”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发展,而农村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农村土地经营规模化的出现,以及土地流转和承包政策的实施,释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这部分农村人口纷纷涌向城市,寻求工作。这部分农民工的工作以灵活就业为主,工作具有很强的临时性和流动性,跨省市流动频繁,但是我国目前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则实行各县级单位自行管理和统筹,同时各个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实行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和补贴政策也不尽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确保农民的利益称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推行的一大障碍。

三、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积极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

1.开展政策宣传,提高参保意识。当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所以仍处于低水平、低覆盖层次,主要是一部分群众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度不够。特别是部分尚未达到60周岁要缴纳一定参保费用的群众,不能正确区分新、老农村养老保险的区别,认为现在的养老保险仍处于试点阶段,对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和政策的不稳定,使得他们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在农村中广泛宣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各种政策,包括基础养老金的构成,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比例、每个档次在达到缴费年限后领取的数量比例、农民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收益等。增强农民自我保障意识,引导农民自愿参加新农保。各省、市、区、镇、乡政府还应广泛宣传《指导意见》以及个省市对于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定的各种政策,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国家对于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认识到当前我国已经具备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政治基础、财政基础、群众基础,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自觉参保。

2.破除传统养老障碍意识。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传承的农业大国,土地养老一直是广大农村的一种养老方式,土地多寡不仅仅是一个家族人丁兴旺的特征,更是一个家庭财富的主要来源,因此土地养老至今仍是广大农村一种重要的养老方式。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土地被不断征用,土地养老局限性凸显。为此政府应积极向农民灌输新的养老模式,减少广大农村对土地的依赖,尤其是仍在靠天吃饭的今天。同时,随着计划生育的深度实施,四二一核心家庭的出现以及青年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镇务工,老年养老问题口益严峻。因此上到政府部门下到社区、街道办事处、村委等应积极灌输“人人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的意识,通过提供实实在在的示范效果和更多相关信息,促成人们传统养老观念的转变。形成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等传统养老方式为辅的多层次养老体系。真正确保老年生活。

(二)完善基金运营制度和监督体系

1.拓宽投资渠道确保基金增值。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国目前养老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狭窄的投资渠道使得养老保险基金增值空间有限,且高度依赖于银行存款利率和债券收益率,并受通货膨胀影响。随着老龄化时代到来,我们也有必要探索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方式和领域。可以投资与基金、债券等低风险的证券,允许养老基金流入资本市场。同时,可以尝试推行投资委托代理制,充分利用投资公司的人才和技术,将部分养老保险基金委托给专门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不仅可以提高积累资金的增值率,也可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2.完善基金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县级管理,统筹层次较低,同时县级管理机构不仅不具备资本市场投资主体资格,同时存在着管理手段缺乏,易受当地政府政府政策干扰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建立一个独立的农村养老基金托管机构,集中管理和运作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以省为单位,这样不仅可以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统一运作和调度,还可以提高统筹层次。对于市、县可以设立单独的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日常养老保险的收集、支付和基金收益分配。并将收集到的基金划转到省级农村养老基金托管机构。政府还应建立相应的基金运营监管机构,对基金托管机构日常运营进行监管。形成基金收集分配、运营与监督三权分立格局,确保基金保值增值。

3.新、旧农村养老保险的衔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实施意味着老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废除。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参加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应将其老农保个人账户积累总额对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予以折算、补贴,按新农保标准继续缴费,实现新、老农保对接。对于已经参加老农保且年龄已超过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按照其原有账户继续领取,并开始享受基础养老金。

四、结语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能力日益提升,而旧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本身存在巨大的和不可修缮的缺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变得更加迫切了,因为它比旧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设计上更加合理与完备,在执行中更加便捷与有效,在结果上更加公平也更加体现效率,并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终更加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而这一切的发展最终离不开政府在则政和政策上的保障与扶持。但是,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来看,其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孟娣,乔芬.河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调查研究[J].河北企业.2013(02).[2]何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识别及其分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3]郭铁,熊英琪.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探究――以肥东县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03).[4]周方遒.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相关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09(06).[5]刘卫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构想――以青岛市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07(07).

第五篇:完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

浙政发〔2006〕48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我省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要求,规范了全省养老保险政策,初步建立了具有浙江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养老保险体系。随着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省目前还存在覆盖范围不够广泛、个人账户没有做实、计发办法不尽合理、筹资机制 不够完善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 定》(国发〔2005〕38号,以下简称《决定》),现就我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完善我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按照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的战略部署,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建立起适合我省实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巩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成果,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切实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监管,积极稳妥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积极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二、继续巩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成果

根据中央“两个确保”的要求,继续把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首要任务,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保发放”的长效机制;继续落实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责任,防止因做实个人账户而造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赤字;完善省级调剂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困难地区的调剂补助办法,不断巩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成果。各地要进一步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社会保障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的意见》(浙政发〔2004〕36号)精神,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开拓新的稳定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渠道。

三、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各地要按照《决定》的要求,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从2006年1月1日起,将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比例统一调整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缴费基数按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定,缴费基数一步到位有困难的,可实行分三年逐步到位。同时要落实“4050”人员和城镇贫困残疾人个体户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为他们的参保缴费创造条件。要按照劳动保障部《关于对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等民办非企业单位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复函》(劳社厅函〔2003〕317号)精神,将民办非企业单位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另行制定。

要完善省内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转移办法,参保人员在浙江省境内跨统筹范围流动的,各地应严格按照《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和现行政策规定办理转移手续,不得自行设置任何转移条件。凡不符合省里规定的转移政策,应予以纠正。

四、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根据我省实际,从2006年1月1日起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一)做实个人账户的基本原则。做实个人账户要实行老中新分开,即:以2006年1月1日为基准时间,在此之前已退休的人员,退休前已有账户不做实;已经参保但未退休的人员,在此之前没有做实的个人账户不再做实,之后缴费逐步做实;在此之后参保的人员,个人账户从参保缴费开始逐步做实。

(二)做实个人账户的目标。按照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前提下,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根据各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和财力状况,对2005年末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在12个月以上(含12个月)的统筹地区,做实个人账户的起步比例为3—5%,今后逐步提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8%的比例一步做实;支付能力在12个月以下的统筹地区,做实个人账户的比例由当地政府确定。

各级财政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做实个人账户后,各地要根据财政可能给予适当补助。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历史隐性债务。

(三)个人账户基金的管理运营。个人账户基金应与社会统筹基金实行分别管理,两项基金不能相互调剂使用。

五、切实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监管

各地要按照《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省政府令第188号)要求,严格执行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制度,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工作,逐步实行“五费合征”,提高基金征缴率。同时,要切实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要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挤占挪用。逐步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统筹项目、计发办法、业务流程和管理信息系统。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要继续发挥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共同维护基金安全。

六、积极稳妥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模式,在现行计发办法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多缴多得,并力求合理衔接,平稳过渡。

(一)调整个人账户规模。从2006年1月1日起,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认真做好个人账户记录,清理审核个人账户数据,实现个人账户规范化管理。

(二)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从2006年1月1日起实行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省政府《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浙政〔1997〕15号)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满15年的“新人”,退休时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浙政〔1997〕15号实施前参加工作,2010年12月31日前退休且缴费年限满10年和2011年1月1日后退休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中人”,退休时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

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

缴费年限已达到上述要求,经县级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以退职,退职时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组成与退休人员相同。

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退休时上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职)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职)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详见附件)。过渡性养老金按照职工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乘以统一制度前本人缴费年限,再乘以14%计发。本办法实施后,参保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符合按月领取养老金规定的,不能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按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三)按本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以下称新办法)与按浙政〔1997〕15号文件规定计发的养老金(以下称老办法)水平进行对比后,按照“增加的逐步增加,减少的不减发”的原则进行过渡,过渡期为5年。在过渡期内退休的人员,实行两个办法同时计算,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高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的高出部分,按过渡期5年分年逐步到位;按新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老办法计算的基本养老金的差额部分予以补足。过渡期后不再实行新办法与老办法比较。

(四)本通知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国家和省原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七、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逐步完善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和办法。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承受能力,结合我省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基本养老金的具体调整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各地不得擅自出台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待遇政策。

八、积极发展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国家扶持、企业自愿、市场运作、政府监管的原则,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要继续落实国家和省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年金方案经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备案后,所需费用在不超过本单位工资总额5%的范围内列入企业管理费用开支。各地要按照《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20号)的规定,完善企业年金方案,规范操作管理办法,严格企业年金标准。加强对企业年金受托机构、托管机构、账户管理机构和基金投资机构的监管,切实做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工作,实现规范运作,维护好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九、积极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要高度重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的工作力度,不断拓展工作范围,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要继续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个到位的要求,落实工作条件,充实专业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推进乡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要加快公共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满足退休人员多层次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十、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各地要高度重视社保机构和经办能力建设,规范社保机构的名称、性质和职能,切实解决社保机构在人员编制、办公场地、工作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抓好社保机构队伍和装备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技术标准,规范业务流程,提升管理手段,加强人员培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水平,为我省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十一、其他

(一)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事关广大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全力以赴做好贯彻落实工作。

(二)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由省统计局核定,省劳动保障厅发布。

(三)本通知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过去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符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四)本通知由省劳动保障厅负责解释,具体实施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下载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完善)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完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内容摘要: 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由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晚年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险制度。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已......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宣传提纲 广东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宣传提纲 一、近年来我省养老保险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1994年,根据《广东省职工社会养老......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完善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摘要: 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合集)

    目 录 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2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现状 .................................... 3 (一)国家机关和事......

    完善我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思考

    论文编码: 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完善我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思考 作专年学者 业 级 号 政法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 09级2010年5月1日 系(院) 指导教师 论文成绩 日 期......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化与完善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论文题目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问题探究 年 级 2008级 专 业 行政管理 学 生 蔡雨格 学 号 200801040141 导 师 一、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建设新型农......

    西藏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细则

    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细则》的通知 索引号 212200710A028 各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区直、中直各有关单位劳资(人事)部门、军区后勤......

    关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的论文

    目录 引言........................................................................ 2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含义及特征.................................... 2 (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