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国库改革,保障资金安全,提升财政国库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深化国库改革 保障资金安全 提升财政国库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中部市财政局
中部市财政立足实际,从深化国库改革、保障资金安全着手,全面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初步构建了稳健的国库运行新机制,有效地服务了财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现将做法汇报如下:
一、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一)统筹谋划,推进市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改革初期没有成熟经验可取,我们探索实践,从试点到推广、从完善到提高,全面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构建了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循序渐进,拓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层面。一是科学制定国库改革方案。坚持“规范推进改革、加强系统建设、提高服务实效”的原则,研究制定《中部市市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不断将改革向纵深拓展。二是稳步推进国库改革单位层级。本着统一思想、消除顾虑、化解矛盾、消融阻力的工作思路,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夯实工作基础。2002年10月,按照“试点
—1— 扩面、深化、提高”的工作步骤,先选择市级12户预算单位进行试点。2003年7月,扩展到市级所有一级预算单位。2008年5月,延伸到财务独立核算的市级所有基层预算单位。同时,把驻外机构、差供单位、非财政供给单位以及给予补贴企业等,也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目前,纳入国库改革单位由2002年的12户增加到了2010年的433户(其中预算单位227户、其他单位206户),覆盖了与财政发生支付业务的所有单位。三是逐步拓宽国库改革资金范围。严格财政资金监管,细化财政支付管理,拓展财政资金监管范围。2002年,把预算内安排的基本支出纳入国库集中支付;2008年,市政府印发《关于完善市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意见》,把预算内安排的基建、城建、支农、科技、教育等项目支出,部门预算安排的政府采购、会议费等专项资金,预算外财政专户、其他财政专户等所有财政性资金,实行一个系统、一个流程、一个漏斗集中支付。目前,达到了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全覆盖,有效增强了财政监管能力。
——规范程序,推行零余额账户制度。一是严格规范国库改革支付程序。规范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明确岗位角色职责,完善内控机制。预算指标由预算部门审核录入;用款计划由预算单位录入申请、业务部门审核批复,国库部门汇总审核下达。资金支付申请由预算单位录入、国库执行机构审核执行。规范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工资、工程建设、采购、会议等项目支出,由财政部门直接支付到个人或供应商账户;零星、经常性小额支出由单位
—2— 实行授权支付。二是建立健全零余额账户管理制度。严格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完善零余额账户功能,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清理撤销单位实体账户,账户结存资金归并单位自有资金财政汇集账户;设立财政零余额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赋予单位零余额账户基本账户功能。所有支付资金区别不同方式由财政零余额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支付;区别不同性质由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单位自有资金财政汇集账户清算。切实做到财政资金在实现支付前存放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特设账户。
——分步实施,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一是建立组织、制定方案平稳推进。成立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实施公务卡制度领导小组,增强公务卡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坚持“总体部署、分步实施、平稳推进、逐步到位”,全面实施公务卡制度改革。2008年,选择市级20家预算单位试点;2009年,进行市级联网单位扩面;2010年,市级所有预算单位全面实施公务卡制度。二是健全制度,规范公务卡支付结算程序。研究制定公务卡结算办法,明确预算单位、代理银行、银联公司职责,增强单位财务部门监管责任,授权单位财务部门组织公务卡申办,授权单位制定公务卡持卡人授信额度、公务卡结算报销制度。三是公开选择,严格公务卡代理银行监管。按照“公开公正、资质考核、绩效评价”的原则,公开选择公务卡代理银行。研究制定公务卡制度改革委托银行代理方案,明确代理银行指定一家经办机构办理公务卡业务,规范预算单位办理公务卡程序,防范非代理
—3— 银行、非经办机构以办理公务卡为名营销信用卡,扰乱公务卡制度改革秩序。四是宣传培训,提高公务卡制度改革社会认知度。扩大公务卡制度改革社会影响度,召开公务卡制度改革动员,在《中部市日报》组织专版宣传公务卡制度,在中部市电视台、中部市电台、《中部市早报》开辟专栏,跟踪报道公务卡制度改革实施情况。邀请代理银行、银联公司、软件公司开展公务卡应用培训,举办培训4期,培训单位财务人员1000多人次。目前,公务卡制度已在市级预算单位全面实施。截止6月底,累计协调布放POS机具4650余台、特约商户3180余家,累计发放公务卡5600余张,累计公务卡结算金额638万元。
(二)探索实践,规范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 中部市县级国库改革起步早,标准不
一、模式多样。既有单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又有单一国库集中支付模式,还有双轨并行模式。我们创新规范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着力推进会计集中核算转轨,提升县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探索创新,规范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一是统一规范县级国库改革模式。县级国库改革进度不同步、模式不统一。2009年,以省财政厅集中部署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为契机,按照“统一方案、统一部署、统一软件、统一流程、统一维护”的总体思路,在实行单一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中部市县、南乐县、华龙区,率先实行集中部署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市财政集中部署网络设备、集中管理电子数据、集中维护网络系统,县级财
—4— 政利用一套网络设备、一套应用软件、一个支付流程,远程登录办理国库支付业务。2010年,在实行单一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的清丰县、高新区,实行双轨并行模式的范县、台前县,进行应用系统改造升级,推行集中部署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目前,我市县级全部实行了集中部署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二是统一规范国库集中支付程序。在推进县级集中部署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过程中,坚持统一规范、分步实施、减轻负担,拟定统一流程、印制统一凭证、购置统一设备,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三是全面推行零余额账户管理制度。按照《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零余额账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撤销会计集中核算集中账户,设立财政零余额账户;恢复设置单位零余额账户,绑定单位基本账户和零余额账户;设立单位自有资金财政汇集账户,归集单位自有资金。按照财政直接支付、单位授权支付方式,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集中支付,分别由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单位自有资金财政汇集账户清算回补,确保未支付资金存放国库单一账户或财政特设账户。四是扩容国库集中支付空间。把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全部转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把未纳入会计集中核算单位、非财政供给单位或财政补贴企业,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监管;同时,扩大集中支付资金范围,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预算单位自有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截止6月份,县级财政纳入改革单位867个,纳入改革比例100%,零余额账户支付资金301927万元。
—5— ——完善改革,推进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工作。会计集中核算是国库改革初期探索,全面推进转轨工作是构建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虽然中部市县级国库改革起步早、存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但是转轨工作动手早、行动快。2005年,清丰县、高新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核算模式转轨;2009年中部市县、南乐县、华龙区,2010年范县、台前县,实施集中部署式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相继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在转轨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明确目标,加强领导。明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目标,加强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工作的领导,务必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转轨目标。二是协调动员,加强宣传。召开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动员会,宣传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必要性,征得单位理解支持。三是规范机构设置,转变工作职责。撤并会计集中核算机构,健全国库管理机构和国库执行机构,合理界定国库执行机构职责。四是妥善安置,消除顾虑。原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人员并入国库执行机构,富余人员分流到财政业务部门,解决财会人员后顾之忧。五是退回账务,强化培训。退回会计核算业务,恢复单位会计核算职责。聘请专职教师、业务骨干,开展会计核算、支付业务培训。目前,全市县级财政全部完成了会计集中核算转轨工作,增强了基层财政建设,提升了基层财政保障能力。
(三)健全平台,提升财政信息系统应用支撑
构建功能完善的财政信息系统应用平台,建立财政国库制度
—6— 改革的信息中枢。一是统筹规划财政信息骨干网。2002年,统筹谋划财政信息骨干网建设方案,规划建设了市县乡财政广域网、局域网,搭建了财政应用系统架构。二是分批建设财政应用城域网。适应财政改革发展需求,2008年6月,建成了财政到单位的城域网;2009年6月,建成了财政到代理银行、人民银行的城域网,实现了财政资金网上支付清算,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时效。三是整合构建财政应用平台。2010年6月,整合物理隔离、封闭运行的应用系统,构建功能完善财政应用系统支撑平台,拓展了财政应用系统功能。四是换版升级国库支付应用软件。功能完善的应用软件,是保障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成效的手段。2002年9月,选择北京兴财应用软件启动国库改革;2007年12月,选择河南省财政预算执行软件优化国库改革。2008年6月,开通了自助办理国库支付业务,提升财政国库支付业务办理效率。2009年6月,开通了国库支付清算业务,实现了财政、人行、代理银行实时清算。
二、着力构建财政资金安全防范体系
资金安全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生命线。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管理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
(一)开展督导检查,严格财政专户管理
加强与规范财政资金专户管理,是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的关键环节,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们
—7—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财政资金专户进行了多次清理检查。一是规范财政专户管理。2006年,开展全市财政专户清理整顿活动,撤并政策执行到期的账户,合并同类资金性质的账户,实现财政专户归口管理,构建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二是开展资金安全督导检查。2007年6月,开展全市国库会计基础工作督导检查;2008年,开展全市财政资金安全建设督导检查;2009年4月,开展全市财政资金安全专项督导检查;2010年和2011年两次开展全市财政专户清理整顿,通过督查发现和解决财政专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进财政专户规范化管理。三是构建财政内控机制。把内审工作列入财政监督工作计划,由监督机构组织开展财政内控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财政部门“灯下黑”现象的发生。四是严格资金安全责任追究机制。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工作实行一票否决,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财政资金安全第一责任人,业务承办人员是直接责任人,其他审核、监督等岗位人员是连带责任人。对违反规定的部门和人员,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二)加强制度建设,构建财政资金安全保障机制 完善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规程,用制度约束行为,从源头上防范财政资金风险。研究制定了《国库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及业务工作流程》、《中部市财政资金专户管理办法》、《中部市财政国库资金安全建设实施方案》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为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8—
(三)明确分工,强化资金安全责任
按照“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要求,设置和完善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分割权限,从制度建设和岗位设置上消除资金安全隐患。一是明确科室的职责范围,发挥业务部门在资金管理每一环节的重要作用。二是合理设置岗位,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工作流程。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按照“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相结合”的形式,以相互牵制、高效运转为目标,设置会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将各项具体工作进行细化,逐项分解落实到人。同时,结合国库业务特点,建立岗位间既有配合又有监督的工作流程。
(四)严格资金拨付规程和财务印鉴、票据管理
一是严格的资金拨付规程。从指标管理到资金拨付的申请、审批、拨付、核算、账务处理等环节,严格按照资金拨付程序办理,防止资金拨付“一手清”;二是加强财政资金核算,按月进行指标与资金、账面余额与银行存款的核对,每月初国库部门向局长、主管局长及监督部门报送账户上月末银行存款余额统计表;三是按照《会计基础规范》要求,对财务印鉴实行使用、管理分离制度,严禁既使用印鉴又保管印鉴,严禁一人保管拨付资金全印鉴。加强银行支付票据管理,严禁会计人员随意丢弃空白票据,严禁空白票据提前加盖印鉴。
(五)加强思想教育,增强财政干部风险防范意识
—9— 在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财政干部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教育入手,将警示教育、法制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一起抓,牢固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政干部对资金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思想理念,为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奠定思想基础;二是有计划地开展警示教育,结合典型案例,剖析反面典型,克服麻痹思想,居安思危,防微杜惭,增强国库安全防范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三是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开展财政、会计、经济等相关法律和党政法规学习,积极参加财政部门依法理财实务、财政改革与法制等专题培训学习,增强财政业务人员的法制观念。
(六)不断夯实财政国库管理基础工作
坚持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国库管理基础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不断提升财政国库管理水平。一是推进国库管理规范化建设。针对财政国库工作政策性、业务性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严格财政财务制度,组织县级财政国库会计基础工作评比活动。同时,树立标杆,召开国库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现场会,组织县级国库干部现场观摩学习,形成规范化管理观念,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二是建立财税库银联席会议制度。2007年,建立了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解决财政预算执行、国库管理方面的问题。
—10— 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增进了部门沟通,拉近了工作距离,解决了国库管理实际问题,为推进财政国库精细化管理开创了新局面。
三、加大工作力度,继续深化完善国库改革
“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十二五”期间国库管理工作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财政国库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两基”建设,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国库工作重在提升“五大功能”、“打造五大体系”,保障财政资金、财政干部“两个安全”。结合我市财政国库工作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巩固公务卡制度改革成效,拓展公务卡改革范围。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公务卡管理机制和市场受理机制,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求,规范结算程序,提高结算效率,强化公务卡支出监控,进一步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拓展公务卡制度改革范围,尝试县级公务卡制度改革。二是完善财政业务平台建设,增强财政业务平台支撑能力。完善财政业务应用系统平台建设,增强财政业务平台的实用功能,真正将财政信息化建设转化为财政工作效能,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三是加快推进财税库银税横向联网的应用。按照省财政厅部署,积极协调国税、地税、国库、金融机构等,加快推进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及早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形成高效透明的财税库银工作机制。四是研究构建银行账户管理体系。研究制定银行账户管理制度,构
—11— 建银行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切实规范银行账户管理程序,实现银行账户的动态化管理。五是研究构建财政专户资金管理运行体系。构建财政专户资金支付管理信息系统,规范财政专户支付程序,保障财政专户资金安全,实现财政专户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六是研究构建财政国库现金管理体系。完善财政资金综合管理运行体系,解决财政资金管理、资金存放效益问题。健全完善财政资金综合管理制度体系,解决国库现金大规模沉淀金库问题;制定《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办法》,解决财政专户资金低收益存放问题;制定《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办法》,解决财政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的安全高效收益问题。七是研究构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运行体系。构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体系,将财政监督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构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预警机制,提升财政监督能力,切实防范财政资金、财政干部安全风险。
二○一一年八月十九日
—12—
第二篇:财政国库深化管理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县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浙江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及省财政厅有关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监督,提高预算执行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县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监督管理原则。实行“财政资金三不变”原则,即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后,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财务管理权限和会计核算权限。通过改变财政资金的账户设置及收缴和拨付方式,实现对财政资金活动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增强财政收支活动的透明度。
(二)规范操作原则。合理确定财政部门、征收机关、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和代理银行的管理职责,使各项财政资金的收支都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做到预算有依据、执行有监督、管理有制度、安全有保障。
(三)便利透明原则。减少资金申请和拨付环节,使预算单位用款更加及时和便利,同时,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实现对财政资金支出活动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四)积极稳妥原则。一方面要确保改革后新老模式的充分磨合和平稳转换,另一方面要确保我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能够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因此,改革必须做到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为: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一)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反映财政预算内资金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以下统称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与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的支付清算。
2.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专户(包括政府非税收入汇缴专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政府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用于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向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缴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与零余额账户的支付清算。
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财政直接支付,并与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进行支付清算。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资金活动,并与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进行支付清算。
5.在管理上有特殊要求的财政性资金,经同级人民政府或财政部门批准,由财政部门开设特设专户进行管理,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特殊专项的资金活动。
上述账户和专户要与财政部门及其支付执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和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保持一致,相互核对有关账务记录,逐步实现由国库单一账户核算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并通过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处理日常支付和清算业务。
(二)建立分月用款计划制度
分月用款计划是支出预算的执行计划,由预算单位依据批准的部门预算(或预算执行控制数),按照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分资金性质、支出功能(经济)科目、支付方式进行编制。经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是办理各项财政资金支付的依据。
预算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前将次月的用款计划报财政部门,经批准后执行。基层预算单位分月用款计划需逐级上报,由一级预算单位审核后报财政国库管理部门审批。
(三)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1.收入类型:财政收入按政府收入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2.收缴方式:财政收入的收缴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
3.收缴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直接缴库的税收收入,由纳税人或税务代理人提出纳税申报,经征收机关审核无误后,由纳税人通过开户银行将税款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直接缴库的非税收入,比照上述程序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2)集中汇缴程序。小额零散税收收入,由征收机关于收缴收入的当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直接缴库以外的非税收入,由征收机关通过政府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3)规范收入退库管理。涉及从国库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执行;涉及预算外资金退库的,依照有关规定从预算外专户退库。
(四)规范支出拨付程序
1.支出类型。按照政府支出分类科目标准及支付管理的需要,具体分为:
(1)工资支出,指预算单位的工资性支出。
(2)购买支出,指预算单位除工资支出、零星支出之外购买服务、货物、工程项目等支出。
(3)零星支出,指预算单位购买支出中的日常小额部分,即《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所列项目以外,且限额标准以下的支出。
(4)转移支出,指拨付给预算单位或下级财政部门,未指明具体用途的支出。
2.支付方式。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对不同类型支出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1)财政直接支付。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包括: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转移支付)以及适宜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其他支出。
(2)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支出为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管理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
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具体支出项目,由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3.支付程序。
(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在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内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根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及相关要求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向代理银行发出支付令,并通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代理银行从财政零余额账户向收款人付款后,与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进行清算。
工资性支付涉及的各预算单位人员编制、工资标准、开支数额等,分别由编制部门、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
(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依据批准的预算单位分月用款计划生成授权支付(清算)额度清单,并在执行月份开始前通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和代理银行;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在授权支付额度内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代理银行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向收款人付款或向预算单位支付现金后,与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财政专户清算。追加的授权支付,按规定程序生成授权支付(清算)额度清单,及时通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和代理银行。
(三)择优选择代理银行。根据省财政厅有关规定,选择服务优良、实力雄厚、设施健全、运行安全、支付网络系统发达的商业银行代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
(四)严格执行用款计划制度,完善预算单位财务管理。预算单位应当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认真测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财政部门确定的财政直接支付及财政授权支付支出范围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实现用款计划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严格按照用款计划办理各项财政资金的支付,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用款额度进行资金清算。
(五)切实做好业务培训工作。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除做好系统内部人员的培训外,要切实做好对预算单位的业务培训;代理银行也要在本系统内进行业务培训,保证相关业务人员在改革实施前都能够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篇:如何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如何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刘 传 保
2012年3月7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财办[2009]37号)、省政府《关于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皖政[2009]93号),市政府办《关于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六政办[2009]73号)文件精神,结合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现就如何提高我县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讲两点意见。
一、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财政科学化管理是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按照财政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发挥管理人员积极作用,把握加强管理的方向和途径。
财政精细化管理,是指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行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大而化之粗放式管理,抓住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增强执行力,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的效能。
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是有机的整体。科学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精细化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科学化管理要求落实到财政管理各个环节,落实到财政干部的岗位职责,体现集约管理,注重效益的要求。
二、我县财政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对策
近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县财政部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管理的措施,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财政尤其是财政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收入总量轻收入结构。近几年来,我县财政收入总量连年都有很大幅度攀升,纵向看确实来之不易,令人欣慰,但收入结构很不合理,一方面是税收收入中中央税所占比重较大,地方新增可用财力较少,另一方面是非税收入(尤其是行政收费)占收入比重较大。
(二)对支出期望值高对收入关注度低。由于收入总量逐年增长,有些部门、乡镇以及少数财政干部,或多或少地认为我县财政收入盘子大,多支出没有关系,存在着浪费现象,至于收入那就是收入征管部门的事,与己无关。
(三)财政管理法律体系不尽完善,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预算约束力不强,轻预算编制且预算追加频繁,从而使预算执行迟缓,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
(四)财政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使专项资金切块管理较多,财政部门往往牵制于相关业务部门,财政性资金使用不够规范。我县近几年虽然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支付和“金财工程”改革,对财政管理起到不小作用,效果也十分明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财政部门与县直单位、乡镇的信息化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一些财政管理干部素质与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财政改革接二连三,而且很多财政改革往往先于政治改革(如省直管县、乡财县管改革),有些财政干部显得本领恐慌,能力不足。
因此,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既是业务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省财政厅提出的“立足法制化、追求精细化、推进规范化、着力科学化、营造常态化”的具体要求,更是解决我县财政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必然要求。
(一)牢固树立六个现代管理观念
为使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落到实处,每位财政干部都必须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理念,都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服务观念、责任观念。
财政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每一位财政干部,无论是局机关工作人员,还是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围绕“支持发展促增长”这一中心,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意识,在局党组领导下,严格按财经法律法规办事,履职尽责。同时,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着力解决工作中专业知识面不广,基础工作不扎实、基本功不深、基本技能不精、工作质量不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注重工作效率,敢于面对财政改革中的压力和矛盾,积极探索更好更快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激情,改变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财政人应有的贡献。
(二)正确把握七条基本要求
1、突出依法理财。按照法律法规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财政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绷紧“法律”这根弦,遵循以人为本和公平、效率、法治的原则,研究透、执行好每份财政规范性文件的范围、要求,尤其是预算管理、财政转移支付管理及财政资金支付、国有资本经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非税收入、政府采购、会计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绝不能凭经验靠主观想象开展工作,否则,不仅不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而且容易违规甚至违法。
2、注重流程设计。根据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健全和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评价等各项工作均依流程运行。近年来,财政改革不断,加之由财政部门牵头的民生工程、农村综合改革、家电下乡等工作较多,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尤其是惠民补贴资金的发放涉及到千家万户,如不按流程(程序)
发放,势必造成财政政策透明度不高、财政工作程序不透明、工作程序不规范,既直接影响到财政部门的形象,也影响了地方党委政府的形象。因此,按照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财政部门应逐步制定和完善诸如《财政工作运行规程》、《惠民资金管理流程》、《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流程》、《部门预算流程》等工作方案,从而形成从制度上规避财政管理风险,保障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安全。
3、完善岗责体系。从机制上保证权责一致,促进责任落实,做到分工明确、首问负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在工作中,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考评制度,以事定岗、职责分明、责任到人、权责一致,并实行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及服务承诺制,确保财政管理工作没有疏漏。
4、加强绩效考核。遵循“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合理确定考核标准,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按照财政部、财政厅要求,县级财政部门要稳步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建立项目预评审制度,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努力构建制度完善、考评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绩效考评机制。因此,如何确保每一笔资金拨付出去都能完全发挥作用?怎样加强监督,避免资金使用的铺张浪费或挪用?这些都是我们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所必须要做的工作,也是“分配与管理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理念的要求。
5、健全配套制度。在执行好已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各项工作规范,做到反映财政工作规律,符合财政工作实际,可操作、可检查。县直和财政所对财政及财政管理工作都制定了不少制度,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有些制度需要修订、完善,还有的需根据本地实际,采取管用、针对性强、有奖有罚的措施,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操作性,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6、运用科技手段。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大力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工作质量和效率。新时期财政干部如不懂电脑、不会操作就如同瞎子过河、盲人摸象,是胜任不了工作的。
7、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着力抓好五项管理工作
1、规范财政收入管理
2010年我县财政收入经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为105000万元,较上年实绩增长20%。按照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必须坚持依法理财治税,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同时积极处理好结构性减税和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之间的关系,主动与国税、地税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搞好协调和配合,密切跟踪财政经济形势,及时解决组织收入工作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共同做好收入征管工作,保持财政收入的平稳较快增长。尽力完善税源控管机制,加大依法征管力度,重点抓好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征收管理。做好税源的普查和分析工作,摸清重点税源,尤其要对重点行业和重大项目的税源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测算,提高税收征缴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抓好零散税源的征收和管理,努力作到应收尽收。全面贯彻落实《安徽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深入推进政
府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机制,切实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处置、产权转让的管理,规范收益收缴程序,确保及时足额缴库。
2、规范财政分配管理。
依法编制预算,规范预算编制程序。一要尽快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即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二要进一步完善“两上两下”预算编制程序,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将政府性基金和财力全部纳入预算编制,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三要科学编制乡镇财政预算,实行“以乡镇为主体,县乡共编”的预算编制制度,不断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四要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健全支出定额标准体系,严格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五要规范预算追加,严格审批程序,从严控制预算追加事项,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3、规范预算执行管理。
一要强化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尤其要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常沟通、协调,合理分配专项资金,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的科学性;二要规范国库集中支付,规范用款计划管理,切实提高资金支付率,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机制,防范和控制财政资金支付风险。同时,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加快推进县直所有单位(指乡镇中心学校及县直部分单位的二级预算单位)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三要规范政府采购,坚持“依法采购、应采尽采”原则,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采购运行管理,在充分节约财政性资金的前提下,提高采购执行效率;四要强化支出进度管理,加快支出进度,加快“指标——支付”一体化管理改革和财政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步伐,逐步构建财政支出的快速通道。但是,绝不能因为考虑到预算支出进度、执行率问题而忽视管理,预算、支付中心及乡镇(开发区)财政所(分局)等在预算执行中一定要从严控制公务购车及运行费、公务接待、出国(境)、会议等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五要强化财政自身管理职责,进一步规范惠民资金发放、家电下乡补贴发放管理。
4、规范财政监督管理。
一要规范财政监督管理。规范财政行政审批、优化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二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和群众监督;三要加强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完善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逐步扩大绩效考评范围,注重考评结果的运用;四要加强财政资金跟踪问效,建立动态全程跟踪制度,延伸财政管理链条,主动协同部门进行科学分配、优化实施方案、强化督促检查、纠正执行偏差,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要规范财政监督检查,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协调统一的监管机制。
5、规范财政队伍管理。
再完善的制度、再健全的机构,其工作都必须通过每个人来完成,财政管理工作也是这样。因此,一方面每位财政干部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社会主义
道德规范,淡薄名利;二要认真踏实做事,既要想干事,又要能干事、干成事,但要想干成事,必须精通财政业务(包括熟练计算机操作),业务不熟练是无法百分之百完成基本工作的,更谈不上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了;三要主动、优质服务,工作中坚持按“快、细、实、严”的要求,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尽心尽责,不折不扣地履行职责;四要形成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机构建设,完善县乡财政干部培训制度,着力提高财政干部的工作能力,努力打造富有时代特征和财政行业特色的财政文化,强化财政干部勤政廉政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为民、奉献、务实、高效、清廉的财政干部队伍。
同志们,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的是长期任务,有的是阶段性工作,有的是努力方向,有的是现实要求,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涵盖了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今后一个时期财政管理的完整体系。我县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形成合力。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推动、部门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原则,强化领导,明确责任,重在落实;关键在于全县财政系统真抓实干,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敢于先行先试,分清轻重缓急,有条不紊推进;关键在于财政干部队伍增强素质,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掌握新形势下的生财之道、聚财之法、理财之方,全面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第四篇:财政国库深化管理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我县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照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等部门关于浙江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及省财政厅有关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试点方案,财政国库深化管理方案。
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监督,提高预算执行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结合我县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县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监督管理原则。实行“财政资金三不变”原则,即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后,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财务管理权限和会计核算权限。通过改变财政资金的账户设置及收缴和拨付方式,实现对财政资金活动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增强财政收支活动的透明度。
(二)规范操作原则。合理确定财政部门、征收机关、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和代理银行的管理职责,使各项财政资金的收支都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做到预算有依据、执行有监督、管理有制度、安全有保障。
(三)便利透明原则。减少资金申请和拨付环节,使预算单位用款更加及时和便利,同时,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实现对财政资金支出活动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四)积极稳妥原则。一方面要确保改革后新老模式的充分磨合和平稳转换,另一方面要确保我县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能够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因此,改革必须做到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为: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一)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1.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反映财政预算内资金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以下统称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与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的支付清算。
2.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专户(包括政府非税收入汇缴专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政府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用于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向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缴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与零余额账户的支付清算。
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财政直接支付,并与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进行支付清算。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资金活动,并与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进行支付清算。
5.在管理上有特殊要求的财政性资金,经同级人民政府或财政部门批准,由财政部门开设特设专户进行管理,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特殊专项的资金活动。
上述账户和专户要与财政部门及其支付执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和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保持一致,相互核对有关账务记录,逐步实现由国库单一账户核算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并通过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处理日常支付和清算业务。
(二)建立分月用款计划制度
分月用款计划是支出预算的执行计划,由预算单位依据批准的部门预算(或预算执行控制数),按照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分资金性质、支出功能(经济)科目、支付方式进行编制。经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是办理各项财政资金支付的依据。
『 1 』『 2 』『 3 』『 4 』
预算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前将次月的用款计划报财政部门,经批准后执行。基层预算单位分月用款计划需逐级上报,由一级预算单位审核后报财政国库管理部门审批。
(三)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1.收入类型:财政收入按政府收入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2.收缴方式:财政收入的收缴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
3.收缴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直接缴库的税收收入,由纳税人或税务代理人提出纳税申报,经征收机关审核无误后,由纳税人通过开户银行将税款缴入国库单一账户,规划方案《财政国库深化管理方案》。直接缴库的非税收入,比照上述程序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2)集中汇缴程序。小额零散税收收入,由征收机关于收缴收入的当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直接缴库以外的非税收入,由征收机关通过政府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3)规范收入退库管理。涉及从国库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执行;涉及预算外资金退库的,依照有关规定从预算外专户退库。
(四)规范支出拨付程序
1.支出类型。按照政府支出分类科目标准及支付管理的需要,具体分为:
(1)工资支出,指预算单位的工资性支出。
(2)购买支出,指预算单位除工资支出、零星支出之外购买服务、货物、工程项目等支出。
(3)零星支出,指预算单位购买支出中的日常小额部分,即《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所列项目以外,且限额标准以下的支出。
(4)转移支出,指拨付给预算单位或下级财政部门,未指明具体用途的支出。
2.支付方式。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对不同类型支出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1)财政直接支付。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包括: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转移支付)以及适宜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其他支出。
(2)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支出为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管理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
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具体支出项目,由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3.支付程序。
(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在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内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根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及相关要求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向代理银行发出支付令,并通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代理银行从财政零余额账户向收款人付款后,与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专户进行清算。
工资性支付涉及的各预算单位人员编制、工资标准、开支数额等,分别由编制部门、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
(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依据批准的预算单位分月用款计划生成授权支付(清算)额度清单,并在执行月份开始前通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和代理银行;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在授权支付额度内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代理银行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向收款人付款或向预算单位支付现金后,与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财政专户清算。追加的授权支付,按规定程序生成授权支付(清算)额度清单,及时通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和代理银行。
【1】【2】【3】【4】
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制度性和操作性的基础工作。
(一)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在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使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为顺利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创造条件。
(二)制订配套制度办法。制订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办法、银行清算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建立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主要包括:建立预算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和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保证财政资金的拨付符合预算安排和支出进度要求;建立财政收入管理信息系统,监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收入库情况;建立国库现金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反映国库收支和平衡状况;建立国库收支总分类系统,做到所有收支账目在一个系统中反映;建立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加快财政资金拨付的到账时间,提高资金支付清算的效率。通过建立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四)完善支付结算中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账务集中支付结算的各自优势,县支付结算中心承担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职能,具体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利用现有操作平台和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实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的共享。支付结算中心要做好转轨和改革试点的有关工作,在具体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业务的同时,保留原始凭证“见单审核”的监督措施,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满足对县级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的需要。
(五)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建立健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定期对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相关业务进行内部审计。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代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商业银行的监控,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办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监管作用。审计部门要结合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检查,促进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职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步骤和要求
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规划和目标,我县改革试点步骤为:
去年11月底前做好试点的有关准备工作(确定试点单位、代理银行;开设改革试点所需相关账户;保证改革试点所需的硬件设备到位,网络畅通;起草完成改革试点方案),从去年12月1日起选择2个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试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
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搞好这项改革,对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财政部门、人民银行要精心筹划,周密安排,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规范财政性资金账户管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围绕建立新的账户体系,要进一步清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预算单位银行开户财政审批和备案制度,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
(三)择优选择代理银行。根据省财政厅有关规定,选择服务优良、实力雄厚、设施健全、运行安全、支付网络系统发达的商业银行代理财政支付清算业务。
(四)严格执行用款计划制度,完善预算单位财务管理。预算单位应当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认真测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财政部门确定的财政直接支付及财政授权支付支出范围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实现用款计划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严格按照用款计划办理各项财政资金的支付,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人民银行国库部门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用款额度进行资金清算。
(五)切实做好业务培训工作。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除做好系统内部人员的培训外,要切实做好对预算单位的业务培训;代理银行也要在本系统内进行业务培训,保证相关业务人员在改革实施前都能够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 1」 「 2」 「 3」 「 4」
第五篇:加强财政国库资金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做法
**县财政局切实加强财政国库资金安全管理工作,促进财政资金管理不断步入规范化轨道。
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规范银行账户管理。严格银行账户的开设、变更、撤销管理,对各个银行账户实行年检制度,在清理和归并的基础上,逐步实行银行账户和财政资金“双集中”管理。二是加强印鉴、凭证管理。实行“两个分开”的管理办法,即同一银行账户印鉴一
定要分开保管,开拨款通知单与开拨款凭证的人员一定要分开。在此基础上,做好印鉴和支付凭证的专人保管工作,要求做到防火、防潮、防蛀、防盗工作。三是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在拨付依据上按先有预算指标再有用款计划,按时间进度或项目进度拨付的要求;在拨付审批权限上要求专户会计、股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监控,对资金流向从严把关;在加快支出进度上,严禁无故拖延拨款,严禁项目资金滞留国库时间过长,严禁挤占、挪用或平调各类专项资金。四是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在合理设置会计岗位的基础上,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强化同银行、预算单位和股室之间的定期对账,不断促进财政资金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