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朱娜
部门预算改革是构建公共财政管理框架的重要内容。在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我处一直致力于积极、稳妥地推进部门预算改革,注重预算管理由粗放向细化转变,由随意向规范转变,由无序向有序转变,着力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当前,全省125家省直单位、14个市州和绝大部分的县市区都已全面推行了部门预算,改革范围不断扩大,编制方法日益科学,工作流程逐渐规范,运行机制日臻完善,走出了一条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改革之路。
一、我省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实践
(一)推行综合预算,提高了预算的完整性
一是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改变过去资金分口管、预算分块编的模式,将部门所有的收支都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既包括预算内、外收支,又包括行政单位和其下属事业单位收支。二是提高了预算体系的完整性。从2008年起将政府性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纳入向人大的报告范围,着力构建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内的统一完整的预算体系。
(二)建立标准定额体系,提高了预算的公平性
按照零基预算的要求,合理划分单位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对省直单位进行分类分档的基础上,建立了公用经费标准定额体系,并推广至省直二级预算单位。按照“人员支出按政策、公用经费按标准”的原则,核定各部门基本支出,减少了预算安排的随意性,规范了预算分配制度,有效缓解了单位之间“苦乐不均”的现象。
(三)实行项目库改革,提高了预算的有效性
2008年,我们全面启动了省本级项目库管理改革,改变项目随意报送的做法,将预算单位所有项目支出纳入项目库进行管理。以项目库方式实现项目的申报、排序和审核,对常年与跨年项目进行滚动管理。2009年进一步扩大项目库的应用范围,要求各处室的财政待分配资金也要编制项目预算,实行动态化管理。初步建立起了一套科学有效、管理规范的项目运行机制。
(四)完善编制流程,提高了预算的规范性
一是规范了编制程序。部门预算由基层编起、逐级汇总,严格实行“两上两下”的编报规程,并明确了预算编制各阶段的具体任务和职责分工。二是强化了技术手段。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和预算指标管理软件,加强预算编制网络建设,以“信息化”促进“规范化”。三是完善了制度建设。陆续出台了省级基本支出管理、项目支出管理、预算指标管理、结余资金管理和预算编制工作考评办法等多部规范性文件,为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加强预算指标管理,提高了预算的约束性
一是建立了预算指标管理系统。改变各处室指标记账方法不一的局面,统一指标管理平台,并与部门预算、国库支付系统成功对接,实现了预算指标从源头到支出的“流水线式”的规范化管理。二是建立了预算执行进度通报制度。每月通报各处室指标下达情况,督促处室早分配、早登账、早拨付。三是规范了结余资金的管理。严格控制结余资金规模,并将结余资金纳入部门预算与当年安排资金统筹使用。2008年末省级结余资金遏制住了连年上涨的势头,实现了200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六)加强预算管理监督,提高了预算的透明性
一是实行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双维度反映政府支出的具体用途,使
政府预算分类更加科学,数据更加细化,内容更加透明。二是扩大部门预算报送人大审议的范围。除安全厅外,所有省直单位预算均报送人大审议,以依法、依规、依程序的做法,促进预算的公平、公正、公开。
二、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差距
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回顾与审视我省部门预算改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一是预算内外资金统筹有待加强。有的部门将非税收入列入预算还只是数字上的简单合并,一部分非税收入仍是部门的“自留田”;二是编制方法改革力度有待加大。虽然我们在编制方法上有所进步,但是单位基数并未完全打破,利益格局仍然相对固化;三是预算年初到位率有待提高。一些部门存在层层分配、层层切块、层层预留机动的现象,部分专项资金没有细化到项目编入年初预算;四是预算刚性和约束有待强化。有的单位在资金实际使用过程中随意性较大,调整较多。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方面看,主要是我们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制度落实不够全面的问题,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三、下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措施
全面推进部门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做到“三个精细”:一是在收入预测上精谋细划,力争准确全面;二是在支出分配上精打细算,力争科学合理;三是在预算执行上精耕细作,力争严肃规范。具体来说,可以从“五个规范”着手,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一)规范综合预算,统筹公共资源
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既要坚决纠正将非税收入视同单位自有资金、“收支挂钩”的错误观念,又要防止“收支脱钩”后单位执收不力、非税短收的现象。推进非税收入与财政拨款的统筹使用,加强对各项非税收入的预算管理力度。
(二)规范基本支出,公平预算供给水平
1、建设一个数据库。利用部门预算系统升级的契机,对单位的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等情况摸底清查,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库中资料将具体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台车,而不是以往简单的一个汇总数,并实现年度间的动态管理。
2、完善一套标准体系。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公用经费标准定额体系。将标准定额体系与单位基础数据库相结合,可以为编足人员经费和编实公用经费提供准确依据。
3、建立一个大平台。建议加强横向联系,一是财政内部实现数据共享;二是财政与人事等部门数据共享,只需输入关键词,便可查询单位相关信息。
(三)规范项目支出,加强项目库管理
1、建立入库“闸门”。在项目入库时建立一道评审“闸门”,对入库项目进行严格的遴选、论证、审核和排序,加强重大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专家评审。
2、规范库中项目。不断细化项目预算,明确每个项目的承担单位和具体内容;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定期清理项目库中已到期的项目;积极推动项目的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编制下年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探索“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考评”的项目管理机制。
(四)规范预算调整,强化预算约束力
1、“开前门”:提前结转资金。由于单位年初用款与当年预算批复存在时差,有些单位不熟悉或不愿意办理相关手续,致使“该用的不能用,不该用的被挪用”,其中基建结余问题尤为突出。为方便单位正常用款,我们将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在部门预算正式批复之前,提前结转基建结余资金,确保资金及时拨付。
2、“关后门”:改进技术手段。建议在国库集中支付软件中设立“支出类型”与“经济分类”的对应审核关系,优化程序,修补漏洞,从技术上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的现象。
3、“堵旁门”:严格预算调整。建议完善预算执行中的调整手续,进一步规范单位的预算调整行为。同时,着手建立预算执行结果反馈机制,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有机结合,防止预算、决算“两张皮”。
(五)规范结余资金,实行分类管理
将部门结余资金分为基本支出结余、专项支出结余及净结余三大类,区别对待、分类管理。部门申报当年预算时,对于基本支出结余,可以结转继续使用,但不得用于提高人员经费开支标准;对于专项支出结余,应结合项目进度情况主动统筹部分结余资金再申请增加预算;对于净结余资金,应将其全部作为本部门当年预算的首选来源。以此建立起激励约束机制,减少结余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篇: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近年来HC镇财政在经历大动迁和区划调整后出现税收收入锐减、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现象,加上宏观经济不景气,HC镇财政面临严峻挑战。为解决收支矛盾,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镇上下积极应对,通过招商引资培植财源,组织协税护税,促进税收增收,但经济财政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新的产业格局修复尚待时日,经济财政发展仍处在企稳回升阶段。越是经济财政形势复杂的时期,越是宏观调控的关键时期,越要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保证全镇资金需求,我们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狠下功夫,做足功课。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
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HC镇财经中心以资金使用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为目标,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资金审核、拨付、使用和监管的管理制度体系。在严格执行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票据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
HC镇财经中心在不断完善本部门制度建设的同时将制度体系建设扩展到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公司,相继出台了《HC镇财政机关事业单位收付结算中心资金审批程序及制度》、《HC镇各事业单位下属公司资金审批程序及制度》、《HC镇关于使用中央、市、区下拨专项资金的相关规定》以及其他相关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规范,使工作有章可循。
二、健全预算体系,提高预算完整性
规范全镇财政预算编制范围和对象,健全预算体系,统一预算编制政策、编制要求和编制格式。在编制时,将部门所有的收支都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将预算内外收支、上年结余资金等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全面反映财政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实行综合管理。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按照“保基本、保民生、控制项目支出、量力安排实事工程、压缩公用经费”的要求安排预算支出。
三、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准确性
加强对预算单位人员、支出标准等基本数据的收集整理,不断完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科学制定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定额
标准,制订了《部门预算编制手册》,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做到基本支出预算能准确地反映预算单位机构编制、人员、经费类型等基础数据;项目支出预算要有明确的项目内容和计划安排;涉及政府采购的要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
随着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入,HC镇财经中心特别注重预算管理由粗放向细化转变,由随意向规范转变。编制方法日益完善,工作流程逐渐规范,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
四、控制项目支出,加强项目管理
HC镇财经中心严格控制项目支出,不断细化项目预算。预算单位申报预算时要按照项目的重要性降序排列各支出项目,申报项目要提供说明文件及明细支出内容,新增项目需提供相关政策文件。所有项目按轻重缓急来安排预算,原则上,首先安排上年延续项目,其次是相对固定的经常项目,最后安排非经常性项目。在单位项目总体平衡时,优先考虑提供公共服务、保障民生等公共性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HC镇财经中心及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督促预算单位专款专用,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和方向使用。
五、规范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
严格预算执行,规范预算调整。预算经人代会批准后,不得随意调整,追加预算要按规定程序办理,将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有机结合,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和约束力。加强预算执行的组织协调和分析监测,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凡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一律不得支付。为解决财务集中核算后会计监督的弱化问题,及时动态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在原有审批流程中(报销业务由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和领导审核签批后,在出纳处报销)新增一个环节,即出纳付款前由会计审核签字,以确保费用支出有预算且不超预算。
HC镇财经中心依托闵行区公共财政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将预算资金的申请、审核和划拨等不相容环节完全分离,不断完善的预算资金支付审批流程,科学调度资金,保障均衡支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财经中心的账务处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提升预算执行水平。
六、强化财政监督,自觉接受监督
财政监督既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保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得到全面落实的重要手段。HC镇财经中心逐步细化报送人大审议的预算草案,不断增强预算报告的可读性,提高
预算内容披露的详细程度。在公务卡的申办和使用中,纪委全程参与和监督,保证公务卡规范操作;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中,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纪委等部门监督。通过开展“预算编制说明会”等形式向镇人大、纪委等部门介绍预算编制情况,邀请人大代表参与预算编制,使相关职能部门了解预算编制依据,掌握本镇的资金安排情况,为他们行使监督职能提供便利条件,也为在财力不足、收支矛盾很突出的背景下,严格预算编制和精打细算资金安排取得人大等职能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七、完善岗位设置,加强职工培训
根据财政管理的各项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统筹兼顾,科学设置工作岗位,界定岗位职责,制定岗位规范,各岗位之间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将科学管理的要求落实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体现管理的精确性和细致化。抓好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
在财力不足,收支矛盾很突出的情况下,HC镇财经中心依托于制度建设,不断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在收入预测上精谋细划,力争应收尽收;在支出分配上精打细算,力争科学合理;在预算执行上精耕细作,力争严肃规范。通过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来不断提高财政管理质量和效益,为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财政应有的贡献。
HC镇财经中心 2012.8.30
第三篇: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近日,安徽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孙志刚在出席全省财政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体现“六个全面”的总体要求,即全面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全面实施部门预算制度,全面深化国库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预算绩效评价,全面强化财政运行监督,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孙志刚要求,要在“六个着力”上下功夫,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系统推进、分步实施,力争早出成果、早出效益。
一是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的针对性。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完整的国家财政预算体系,即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体系,增强政府预算的完整性、统一性。从目前财政管理情况看,虽然实行了综合预算,但还有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未纳入预算管理。社会保障预算还没有完全建立。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中,土地出让收入还没有纳入进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刚刚起步。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加紧健全完善预算体系。在这个基础上,优化支出结构,创新支出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的有效性。预算编制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龙头”。首先,要编好预算。按照“科学、严谨、细致、准确”的要求,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快建立重大项目支出预算事前评审机制,使项目预算做到实、细、准。其次,要执行好预算。预算的执行管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操作精细与否,直接关系到财政管理水平的高低。要科学合理安排支出,切实提高财政支出进度的均衡性。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式,加快转移支付资金的拨付进度。加强监督,扩大监控范围,全面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不断增强预算执行的透明度。
三是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的严密性。主要是加强“三个过程”管理,使之环环相扣。要加强收入过程管理,当前尤其是要通过财税部门的协同配合,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将预算外管理的所有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加强支出过程管理,将各类财政性资金和所有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加强监督过程的管理,强化财政事前和事中监督,建立健全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中的监督机制。
四是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的创新性。积极开展预算项目评审论证。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依法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化阳光采购平台。积极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今年,我省选择了2个市、10个县开展了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省级也选择了16个重大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这项工作要抓好,抓出成效,逐步推开。
五是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主要是要从依法理财、健全管理制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三个方面用力。要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税收政策,依法理财治税。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适应公共财政体系要求的财政
规章制度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大力推进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六是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的持续性。财政基层基础工作,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石。要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加强财政基础业务管理,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财政预算执行和政策落实的成效如何,最终都体现在基层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我们要加强基层管理,尤其是加强县乡财政条件和能力建设。以“金财工程”为抓手,加快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流程通畅、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应用安全的一体化管理系统,支撑和促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第四篇:0614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摘要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提出了应用策略,并且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详尽分析。关键词:财政;科学化;精细化
1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必须准确理解其丰富的内涵。谢旭人部长指出,科学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把握财政管理的客观规律,按照财政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技术,发挥管理人员积极作用,提高管理的实效性。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贵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大而化岛粗放式的管理,抓住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财政服务的水平和管理的有效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有机的整体。科学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精细化管理是在科学化指导下,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把科学化管理要求落实到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到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贵,体现集约管理、注重效益的要求。
2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首先,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稳定经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监督管理等职能,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财政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过程,而财政管理水平直接影响财政职能作用的效果。因此,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既是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要求,也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其次,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内在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财政保障能力,可以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这就要求财政部门必须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推动政府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第三,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新形势下做好各项财政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自2008年10月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财政收支的影响逐步显现,财政增收节支压力明显增大。同时,目前财政管理中还不同程度地
存在重收轻彭重分轻管等问题,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不够规范,转移挪用或虚报多领预算资金等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财政收支规模大幅增长,加上财政管理对象由过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单位逐步发展到涵盖广大城乡居民,这些都客观上增加了资金管理难度。
3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定位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在财政管理法律制度建设、国家财政预算体系建设、预算管理建设、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制度建设、财政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应发挥以下作用:
在公共财政管理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包括规范预算管理、财政收入管理、财政支出管理、财务及资产管理、会计管理、财政监督、社会中介组织管理等领域的法律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已墓本确立,建立了财政法律法规立改废工作机制,开展了财政管理法律制度后评估工作,注重发挥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性,积极扩大公民的有效参与;规范的财政管理法律制度建设工作机制已墓本建立。
在国家财政预算体系建设方面,实施了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一些地方也试行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各级财政初步构建了政府性墓金预算框架;积极探索社会保障预算编制模式,提出了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框架,起草了建立社会保险墓金预算的意见,对社会保险墓金预算的编制范圈、方法、程序和执行等提出了初步思路,为试编社会保险羞金预算做了准备。
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改革预算编制形式,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完善预算编制方式,推进综合预算编制;完善资金分配机制,不断推进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规范预算编报程序,推进规范统一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规程;若力解决民生问题;大力推进地方部门预算改革等。预算改革不断深化,使得预算管理的计划性、完整性、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和透明性显著提高。
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制度建设方面,自2003年开始推进绩效考评工作以来,通过绩效考评试点,探索出了一条加强预算资金管理、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新途径。目前,我国的绩效考评工作呈现出考评对象以项目为主,开始尝试对部
门进行整体考评;考评内容以绩效为主,兼顾财务预算管理等内容;初步形成了考评指标体系,开始尝试用定量指标来衡量绩效;考评定位以试点为主,兼顾点面结合等特点。
4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第一,细化预算管理,规范部门预算编制。一是细化地方预算管理程序,实行标准预算周期管理。预算编制要逐步形成滚动制,在做好国民经济筹划的前提下,应着手编制多年期预算,要在上年预算执行结果分析和绩效评价基础上,结合本预算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测算下年预算收支规模和增速,同时准备编制预算的基础资料,建立部门经费支出信息库。二是完善和细化预算科目。要重新修订预算科目,建立预算单位基础信息体系。为提高预算真实性,增强预算权威性,要改进预算科目,使预算科目更加完善,在编制预算时将各项财政收支落实到最末一级科目,并分解到预算单位、项目和人头。三是健全预算监督机制。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和完善包括各级人大宏观监督、财政部门日常监督、审计部门事后监督、社会舆论全过程监督的政府预算监督机制。四是适当调整对补助单位和转制单位的预算编制方式。对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医院等单位的预算安排,建议将财政补助资金不安排到人员经费等具体项目,而全部作为专项补助资金,由单位统筹安排使用。
第二,加强国库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单一账户体系。在坚持资金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预算单位按规定应取消的账户,建议采用“总账--分账”方式,建立国库分类账册管理体系。二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财政资金支付效率。进一步规范和简化用款计划审批程序,特别是要简化财政内部对用款计划的审批环节。改革和简化资金清算程序,节省时间,延长单位使用资金的时间,方便单位用款。三是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国库管理部门与国库出纳部门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对国库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控。
第三,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制度。一是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和规章制度。二是要明确各部门的支出预算,编制和公开预算项目的政府采购清单,进行公开采购。三是按建立的财政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支付审批,管住政府采购资金。四是健全政府采购目录,扩大范围。对车、会、话支出等财政支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电话、会议数量与支出规模的“双向控制”制度,克服购车、车辆燃修、会议费、电话费支付中的滥支、回扣等腐败行为。
第四,深化非税收入改革,加大非税收入统筹力度,逐步将所有非税收入纳入收缴管理改革。借助“金财工程”信息技术平台,建立覆盖所有政府非税收入的收缴管理系统,全面推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新型征管模式,将所有政府非税收入纳入预算,建立全面、真实、透明和规范的非税收入管理新体系,逐步实现完全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参考文献
[1]成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树立全面认识是前提[J].中国财政,2009,(16):42-43
[2]本刊评论员.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J].中国财政,2009,(14):1
[3]廖晓军.强化六种意识,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中国财政,2009,(14):15-16
[4]王和山.宁夏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财政,2009,(19):44-45
[5]本刊记者.在改革中不断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访河北省财政厅厅长齐守印[J].中国财政,2009,(14):20-24
[6]刘希瑞.创新实践----精细化管理[J].中国水运,2010,(01):16-17
[7]本刊记者.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宜都样本[J].中国财政,2009,(14):28-30
[8]孔秋真,赵晓东,聂世焕.城市绿化的精细化管理[J].河南科技,2010,(01):81-82
[9]谢旭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中国财政,2009,(01):8-10
[10]焦玲.探索实现班组精细化管理的途径[J].中国职工教育,2010,(03):32-33
第五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做法111
有关****镇财政所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做法
年初,根据县局下达的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目标考评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经过一年的运行,发现有很多尚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当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很高兴在这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工作做法
1、制定工作重点和目标,实现目标化管理。在局“春训“会议后,我们认真组织了第二阶段的学习和讨论,总结上一的工作,肯定成绩和经验,找出不足和成因,同时根据县局中长期工作规划和工作部署,立足所情,确定我所当年的重点工作,细化重点工作目标,制定主要途径和措施,并以财政所文件的形式报告给局和镇党委政府,同时兑现上一目标考核办法。通过目标管理,确保了我所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主线突出,善始善终,使我所的发展目标能循序渐进地得到落实。
2、完善岗责体系。修订完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岗位职责管理就是要在优化流程的前提下健全岗责体系,从机制上保证权责一致,促进责任落实。为适应当前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资金安全的需要,我所通过科学的岗位设置,按照“岗位牵制”的方式实行财政资金的岗位化管理,做到分工明确、首问负责、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在工作中,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和考评制度,以事定岗、职责分明、责任到人、权责一致,并实行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及服务承诺制,确保财政管理工作没有疏漏。同时对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进行了细化,对资金会计、核算会计、家电下乡兑付和“一卡通”补贴等涉及资金安全的重点岗位进行岗位风险排查,制订应对措施。实行印鉴与公章分开管、票据专人管、支出领导审的人员牵制措施降低岗位风险,把好资金“出口关”,牢牢设立资金安全出口防线。
3、设计和完善业务操作流程。近年来,财政改革不断,加之由财政部门牵头的民生工程、农村综合改革、家电下乡等工作较多,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尤其是惠民补贴资金的发放涉及到千家万户,如不按流程(程序)发放,势必造成财政政策透明度不高、财政工作程序不透明、工作程序不规范,既直接影响到
财政部门的形象,也影响地方党委政府的形象。为此我所根据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要求,健全和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使财政各项工作均依流程运行。按照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我所制定和完善了诸如《一卡通发放操作流程》、《村帐乡代理工作流程》、《专项资金管理流程》、《五保对象申报审批程序》等工作方案,在流程设计中做到岗责明确,环节清晰,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环环相扣的有机链条间的“无缝衔接”,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既提高效率又减少差错。
4、完善各类基础工作账表。围绕乡镇财政六大职能,按照把财政资金细化到每个项目点和每一个具体人头上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从预算管理、财政收入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财政票据管理等业务工作上入手,通过建立一系列管理表格台账,健全各类基本数据,完善财政资金管理信息数据库,将各项基础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全面反映全乡镇财政资金运行情况,夯实管理基础,体现精细化管理。
3、是建立配套制度。一方面,我所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和各项财政改革的需要,重新设置了财政所的工作岗位及各岗位职责,并统一制定了财政所工作、学习、会议、财务、廉洁自律等30多项内部管理制度,编印成《财政所规章制度手册》,做到以科学完善的制度来管人管事。另一方面,为了规范乡镇财政干部服务行为,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提炼出财政所的服务宗旨、服务承诺、文明用语等作为财政所统一规范服务的标准。同时,为便于广大群众办事,财政所还印制了便民服务联系卡,设置了便民服务热线,建立了群众来访登记和回访制度,为广大群众构建了一条很好的服务渠道,提高了财政服务效率和水平,赢得百姓的良好口碑。
二、工作成效
1、资金运行更加公开透明。通过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各项财政管理得到了不断的深入,资金管理细化到人到点,对整个资金运行情况掌握得更加清晰明白。一方面,财政所也对日常管理中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了解掌握得更加清晰,可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乡镇领导通过财政所提供的各种报表,对整个乡镇的财政收支情况更加清晰,对自已的家底更加了
解;再一方面,群众通过财政所的资金发放公示、上门核对核查以及通过财政所惠农服务大厅的查询咨询,对各种强农惠农政策和自身享受领取补贴情况更加清晰明白。
2、保障了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通过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财政所加强了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堵塞了原来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杜绝了强农惠农资金被挪用、套取、冒领等现象,使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更有效地落实。
3、提升了财政服务形象。财政所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分配落实更加透明公正。同时,财政所在和群众面对面直接打交道过程中,不断强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良好口碑,提升了基层财政服务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