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武定县委办公室 武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说明1

时间:2019-05-14 01:3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武定县委办公室 武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说明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武定县委办公室 武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说明1》。

第一篇:中共武定县委办公室 武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说明1

关于《武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的制定说明

中共武定县委办公室于2016年8月24日印发了《武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现就有关制定问题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意图。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有关要求,推进武定县公用车制度改革,规范公务用车运行管理,有效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构建新型公务用车制度,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该实施方案。

二、主要内容。《实施方案》共三部分,约1000字,第一部分为总体思路、要求和目标,明确了该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基本要求、主要目标;第二部分为我县公务用车改革的主要措施,从九个方面列出我县公务用车改革的21条具体措施;第三部分为组织保障,明确了落实我县公务用车改革的3条组织保障措施。

三、起草及征求意见和审核情况。该《实施方案》由武定县发展改革局牵头起草,经多次讨论修改,征求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以及县级各有关部门、11个乡镇主要领导等的意见,经2016年7月 14日十六届人民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2016年7月15日十四届县委第3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报楚雄州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批。

特此说明。

第二篇:中共楚雄州委办公室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

中共楚雄州委办公室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楚雄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云厅字〔2007〕13号)精神,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制定本意见。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列入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2.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的范围。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机关,以及人民团体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中使用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4.经批准其人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已经转制为企业的单位和有明确的转企时间表并已启动了转制程序的事业单位,不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二、岗位设置原则 5.按需设岗,精简高效。岗位设置应以单位所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具体公益目标为基础,根据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合理确定岗位的结构比例、数量、名称、类别、职责、任职条件、目标任务、岗位等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应注重提高工作效能,降低运行成本,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竞争能力。

6.合理设置,科学管理。事业单位不同类型岗位的名称、数量、等级、职责、权利、任职条件以及专业技术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应与单位的功能、规格、规模和公益目标相符。事业单位在实施岗位管理中,应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岗位等级控制内进行,不断增强公益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岗位设置与社会事业发展相适应。

7.兼顾现状,注重发展。各地区各部门在岗位设置中,要适当考虑已经形成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现状,同时统筹考虑单位发展、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等问题。

三、岗位类别设置

8.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9.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分为单位领导岗位、内设机构领导岗位和普通管理岗位。

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确定。

10.专业技术岗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 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分为体现单位社会功能的专业技术主系列岗位和不体现单位社会功能的专业技术辅系列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要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适应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与提高专业水平的需要。

11.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要适应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的要求,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岗位等级设置及结构比例

(一)三类岗位结构比例

12.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总量在机构编制部门确定的人员编制结构比例内,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需要和人员结构等因素综合确定。

13.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14.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5%。

15.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5%。

16.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17.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 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18.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

(二)管理岗位职级与领导职数的设置

19.事业单位现行的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三到十级职员岗位(附表1)。

20.具有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依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确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进行设置,其他管理岗位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进行设置。

(三)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21.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应在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内,由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和全省有关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的规定,根据岗位专业要求、责任轻重、工作量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

22.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附表1)。

23.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改革办法结合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另行研究制定。24.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指导意见确定。

25.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州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26.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7.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州总体控制目标: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四)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

28.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事业单位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附表1)。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29.工勤技能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州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置,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州总体控制目标为5%以内。

(五)特设岗位结构比例

30.特设岗位设置。特设岗位是在单位的岗位总量、最高等 级和结构比例限制之外,根据事业发展特殊需要,经州市及其以上人事行政部门批准设置的用于聘用高层次人才的非常设岗位。特设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管理权限予以核销(附表2)。

31.特设岗位如需转变为常设岗位,须按照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程序申请变更。

五、岗位基本条件

32.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事业单位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一)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33.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五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职员岗位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职员岗位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职员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职员岗位 工作三年以上。

(二)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34.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35.各县市、州属各有关部门以及事业单位在国家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行业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单位的具体条件。

36.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本实施意见以及行业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三)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37.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38.获省、部级以上技术比赛名次或技术革新、技术发明成果证书的技术工,应聘一级、二级技术工岗位可以适当放宽工作年限条件。

六、岗位设置程序 39.制定方案。已经完成聘用制改革任务的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和我州的有关规定拟定岗位设置方案。未完成聘用制改革的事业单位,应先按照相关要求完成本单位聘用制改革,或者与制定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同步进行。

40.填写审核表。岗位设置方案应广泛征求本单位广大职工意见,由单位领导集体讨论通过,填写〘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申报表〙(附表3),按照本意见规定的方案审核程序和权限报相关部门核准。

41.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拟定岗位的工作性质、职责权限、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岗位等级、任职条件和绩效考核标准等主要内容,作为人员聘用与管理的主要依据。

42.制定实施办法。事业单位依据人员聘用制度规定,按核准的不同类型岗位总量、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制定岗位设置实施办法,提请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43.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应按照本意见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办理变更手续:

(1)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正式文件,事业单位合并、分立、增减机构编制的。

(2)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44.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后,应写出书面工作总结报告,填写〘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结果汇总表〙(附表5),并附电子版,按核准的相应程序逐级报州人事局备案。各 县市、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以此为契机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七、岗位设置的审核

45.州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州人事局核准后由各事业单位组织实施。

州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州人事局核准(附表4),由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46.县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意见报州人事局备案后组织实施。

县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县市人事局核准。县市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县市人事局核准。

八、岗位聘用

47.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按照现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高等级岗位的设置。

48.事业单位应按照本意见和经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工作岗位,明确岗位等级,聘用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

49.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 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的要求聘用人员。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50.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应符合准入控制的要求。对由专业技术岗位或工勤岗位流动到管理岗位的,应按人事管理权限履行必要的审核程序。

51.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共同负责对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工资待遇。

九、实施要求

52.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性工作。全州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加强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严格按照国家人事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 70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和本意见的要求,密切配合,扎实工作,共同把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县市、各单位要抓紧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2010年5月15日前必须完成〘方案〙上报,上报方案一经核准,要及时组织实施,力争于2010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我州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53.岗位设置管理和岗位聘用直接涉及职工利益,在具体组织实施中要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及时调整、充实聘用工作组 织的力量;要深入调研,实事求是,摸清、摸准本单位在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广泛征求意见,确保岗位设置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员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解决实施过程中的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

54.对于不按本意见进行岗位设置管理的事业单位,同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造成不良后果的,由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55.本意见由州人事局负责解释。附:1.事业单位岗位等级表

2.云南省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申报表 3.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申报表 4.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准表 5.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结果汇总表

第三篇:中共余姚市委办公室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2011

中共余姚市委办公室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

市2011

各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市直各部门:

《余姚市2011—2015年史志工作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余姚市委办公室

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2月16日

余姚市2011─2015年史志工作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提升史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时期。为促进和指导全市史志事业未来五年的持续发展,根据全国和省、宁波市史志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中共余姚市委《关于制定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余党〔2010〕18号)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彰显文献名邦新气象”的具体要求,从余姚实际出发,特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0〕10号)和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为依据,以开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党史、地方志事业为目标,以编史修志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创优,全面推进“史、志、鉴、馆、教”多业齐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提升史志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水平,加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促进地方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为建设和谐幸福新余姚作贡献。

二、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余姚市史志工作总体目标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重点,全面做好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研究、编纂、出版等工作;做好《中国共产党余姚历史》(1949-1978)第二卷的出版工作,筹备余姚党史三卷编写,加强党史胜迹资源保护利用,开展综合资政研究;全面完成《余姚市志》(1988-2010)修编工作;加强《余姚年鉴》一年一鉴编纂工作;有计划地整理出版一批地方方志典籍;有重点地组织编纂乡镇(街道)志、部门(专业)志)和其他书籍,进一步丰富地情系列资料;加强史志宣传教育,坚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化精品意识,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力求取得一批市内外、省内外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建立地情资料数据库和余姚市史志馆,开发利用地情信息,促进史志成果信息化、社会化,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史志事业体系,基本实现“史志工作强市”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党史工作

1、加强党史正本研究工作。高质量完成《中共余姚历史》(1949-1978)第二卷的出版工作,适时启动余姚党史三卷的编写工作。深入开展资料征集,有计划地开展专题史研究,加强对重要事件、重点人物、重大问题等方面资料的征集和研究。全面启动余姚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史基本著作的编纂出版工作。

2、推进编年史、专门史和资政专题研究。拓展党史研究领域,继续深入挖掘、抢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史资料,高质量完成《余姚革命胜迹图志》、《陈云同志在余姚》、《浙东红色歌谣》、《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等专题史料的编纂出版工作。积极开展服务大局、贴近现实的资政专题研究。重点针对“十二五”时期余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咨询、调研等活动,开展重大党史课题和资政专题联合攻关,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3、全面加强党史宣传教育普及工作。加强党史教育,把党史教育作为干部培训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党史教研基地。在姚江讲坛、中青年干部班等班次中开设余姚地方党史课程或讲座,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继续深入开展党史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等“六进”活动,对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开展党的历史、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教育。完善余姚史志网站,探索运用“红色短信”、动漫小故事等形式开展党史宣传教育。

4、加强重要党史胜迹保护工作。制定出台余姚市党史胜迹保护办法,切实保护重要党史胜迹,将党史胜迹保护经费纳入财政专项经费中。完成上级布置的有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余姚党史胜迹普查工作。充分利用市内丰富的党史胜迹资源和纪念场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整合线路资源,丰富红色旅游内涵,提高红色旅游质量和水平,使红色旅游成为推动老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积极支持基层建设爱国主义与人文胜迹相结合的“红色文化工程”项目,鼓励各地革命胜迹申报各级文保单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课外活动基地等。

(二)地方志工作

1.全面完成第二轮《余姚市志》修编任务。坚持质量第一,创新组织方式,规范修编管理,提高信息含量,提升学术品位,力创精品佳志,争取到2014年完成《余姚市志》(1988—2010)。志书出版后,要努力扩展普及面,提高志书的利用率。按照“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乡镇、街道编纂反映自身发展状况和历史进程的志书或地情书籍。

2.深入做好《余姚年鉴》编纂出版工作。加快编撰步伐,配齐配强编撰人员,全力以赴做好《余姚年鉴》一年一鉴的编辑出版工作。保持年鉴的延续性和权威性,开拓创新,增强年鉴的资料价值和使用价值,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打造精品年鉴,争取使《余姚年鉴》在宁波乃至省年鉴界保持较高水平。

3.整理出版方志典籍。加强对余姚地方志书、地方古籍的抢救整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明、清时期的《余姚县志》等方志典籍的整理出版工作。

4.开展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联合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组织编纂具有资料性、学术性、可读性的地方文化丛书。加强旧志整理和利用,开展余姚歌谣、民俗、人物等方面的整理研究。在旅游资源开发、非物质文化保护等方面,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积极主动为领导决策、经济建设、对外宣传、友好往来、人文资源开发等服务。积极开展“读志用志”活动,促进地方志成果转化,为党政机关及社会各界提供地情咨询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史志资源开发利用

1.建立地情资料征集制度。建立史志资料征集管理制度,全面收集整理各地、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编写的各类史志书籍、地情书籍、家谱、族谱以及姚籍知名人士的事迹、业绩、著作等资料。根据资源共享的原则,把搜集到的地情资料加以系统化整理,纳入网络信息化建设,扩充余姚史志网内容,逐步建成地情数据库和资源网,供大众查阅。

2.高标准建设史志馆(地方党史馆)。在开展地方文献资料库建设的基础上,着手建设集地方党史、修志编鉴、史志研究、史志收藏、史志资源开发、地情数据库网络化建设、史志文化交流、城市建设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史志馆(地方党史馆)。成为收藏并供公众阅读历代志书、史志专著、刊物及各类地方文献、地情资料,开展党史、革命史、军史教育的场所,向社会提供地情和地方历史文化咨询服务和推广普及的公益文化机构。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论证、立项等工作。

3.依托载体深入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党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活动。重点组织开展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党90周年、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浙东区党委成立70周年、201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201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新中国成立65 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80周年;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孙中山逝世 90周年、陈云诞辰11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

4.拓宽史志宣传工作渠道。创新宣传方式,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合作,联合有关文化机构、媒体统筹组织多种形式的党史、地方志宣传工作,开设党史、地方志宣教专版,力争设立定期的党史、地方志专栏,摄制一批党史、地方志专题(纪录)片,展映一批党史、地方志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一批党史、地方志题材的文艺作品,开展一批反映党史、地方志题材的文艺活动。提升“两刊一网”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提升《余姚史志》、《余姚修志通讯》杂志品味,提高文章质量,增加原创性,优化装帧设计,力争成为精品杂志。加快余姚史志网站信息更新速度,提高网站的信息含量。逐步添加史志书籍上网,方便读者阅读。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听取一次党史、地方志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过问史志工作,切实加强对史志工作的指导。健全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工作机制,落实史志部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红色旅游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有关工作的制度。

2.强化队伍建设。坚持开门修志的方针,吸纳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专家学者参与修编工作。稳定和夯实修志队伍,吸纳一批富有敬业精神、熟悉地方情况、文字表达能力强的人员从事党史、地方志工作,努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精干党史、地方志编研人才队伍。根据任务特点及长远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多形式、多渠道地组织开展业务学习、业务培训,并选派人员和业务骨干参加全国全省的学术研讨、专题会议、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3.加强资源整合。市史志办作为履行党史研究和地方志业务主管的职能单位,要在史志研究、史志学习教育、史志宣传、史志纪念活动、史志资料征编、遗址保护和场馆建设、红色旅游、史志题材作品编审出版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要积极发挥相关研究会、离退休老同志、专业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史志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课题协作、经验交流、干部培训、工作调研、学术研讨等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整合史志资源,促进史志工作合力,形成史志工作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4.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规划部署和党史、地方志质量要求开展编史修志工作。史志部门要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工作联系和业务指导,按照全省二轮修志创优工程试点单位的要求,开展地方志目标考核工作,力促史志工作跃上新台阶。进一步健全乡镇、街道史志工作网络,继续实施史志工作纳入各级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第四篇: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委.(最终版)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抓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5月15日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2008年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1、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7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市统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外经贸局、市贸易粮食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人口计生委

二、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2、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认真实施“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做好汽摩配产业培育,强化政策扶持,加大重点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尼奥普兰、众泰轿车、北汽福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年内获得“中国客车名城”称号,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全市汽摩配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各地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和规模工业比重。实施“1135”工程,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成长型规模企业,全年新增亿元企业50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超30亿元企业2家以上,力争全市亿元企业达到450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全年新增规模企业5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委、市发改委,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外经贸局、市财政(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国税局、人行金华市中心支行

3、提升园区开发水平。加强对入园项目的服务和跟踪督查,促使入园企业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

固定资产投入180亿元以上。做好园区扩容前期工作,适当扩大工业用地比例。完善园区考核,推行工业企业“新三率”评价考核机制。努

力增加用地储备,进一步拓展土地利用空间,完善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大力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着力提高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抓好农村家庭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试点,扶持培育初创企业。责任单位:市经委(园区办)、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推进工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工程,积极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市汽摩配创新服务中心、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好ROHS指令检测中心作用,做好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实体化推进工作,争取新培育市级以上高新企业50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0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实施一批重点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安排市技术创新工程重点项目80项,研发高新技术产品100只以上,落实省、市重点技改项目209个,确保完成工业投资280亿元,力争完成300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抓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5月15日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2008年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1、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7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市统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外经贸局、市贸易粮食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人口计生委

二、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2、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认真实施“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做好汽摩配产业培育,强化政策扶持,加大重点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尼奥普兰、众泰轿

车、北汽福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年内获得“中国客车名城”称号,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全市汽摩配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各地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不断提高

主导产业和规模工业比重。实施“1135”工程,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成长型规模企业,全年新增亿元企业50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超30亿元企业2家以上,力争全市亿元企业达到450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全年新增规模企业5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委、市发改委,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外经贸局、市财政(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国税局、人行金华市中心支行

3、提升园区开发水平。加强对入园项目的服务和跟踪督查,促使入园企业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80亿元以上。做好园区扩容前期工作,适当扩大工业用地比例。完善园区考核,推行工业企业“新三率”评价考核机制。努力增加用地储备,进一步拓展土地利用空间,完善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大力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着力提高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抓好农村家庭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试点,扶持培育初创企业。责任单位:市经委(园区办)、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推进工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工程,积极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市汽摩配创新服务中心、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好ROHS指令检测中心作用,做好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实体化推进工作,争取新培育市级以上高新企业50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0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实施一批重点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安排市技术创新工程重点项目80项,研发高新技术产品100只以上,落实省、市重点技改项目209个,确保完成工业投资280亿元,力争完成300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抓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

5月15日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2008年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1、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7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市统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外经贸局、市贸易粮食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人口计生委

二、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2、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认真实施“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做好汽摩配产业培育,强化政策扶持,加大重点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尼奥普兰、众泰轿车、北汽福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年内获得“中国客车名城”称号,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全市汽摩配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各地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和规模工业比重。实施“1135”工程,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成长型规模企业,全年新增亿元企业50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超30亿元企业2家以上,力争全市亿元企业达到450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全年新增规模企业5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委、市发改委,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外经贸局、市财政(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国税局、人行金华市中心支行

3、提升园区开发水平。加强对入园项目的服务和跟踪督查,促使入园企业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80亿元以上。做好园区扩容前期工作,适当扩大工业用地比例。完善园区考核,推行工业企业“新三率”评价考核机制。努力增加用地储备,进一步拓展土地利用空间,完善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大力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着力提高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抓好农村家庭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试点,扶持培育初创企业。责任单位:市经委(园区办)、市国土资

源局、市规划局,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推进工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工程,积极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市汽摩配创新服务中心、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好ROHS指令检测中心作用,做好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实体化推进工作,争取新培育市级以上高新企业

50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0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实施一批重点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安排市技术创新工程重点项目80项,研发高新技术产品100只以上,落实省、市重点技改项目209个,确保完成工业投资280亿元,力争完成300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抓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共金华市委办公室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5月15日 市委市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2008年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1、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7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金华开发区管委会,市统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外经贸局、市贸易粮食局、市劳动保障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人口计生委

二、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2、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认真实施“十一五”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集聚要素,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突出做好汽摩配产业培育,强化政策扶持,加大重点产品开发力度,促进尼奥普兰、众泰轿车、北汽福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年内获得“中国客车名城”称号,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全市汽摩配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各地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进行重点培育,不断提高主导产业和规模工业比重。实施“1135”工程,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展一批成长型规模企业,全年新增亿元企业50家

以上、超10亿元企业5家以上、超30亿元企业2家以上,力争全市亿元企业达到450家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全年新增规模企业50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经委、市发改委,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外经贸局、市财政(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国税局、人行金华市中心支行

3、提升园区开发水平。加

强对入园项目的服务和跟踪督查,促使入园企业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80亿元以上。做好园区扩容前期工作,适当扩大工业用地比例。完善园区考核,推行工业企业“新三率”评价考核机制。努力增加用地储备,进一步拓展土地利用空间,完善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大力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着力提高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抓好农村家庭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试点,扶持培育初创企业。责任单位:市经委(园区办)、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金华开发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落实推进工业创新的各项政策,实施新一轮技术创新工程,积极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市汽摩配创新服务中心、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好ROHS指令检测中心作用,做好中科院金华科技园实体化推进工作,争取新培育市级以上高新企业50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20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实施一批重点技改和技术创新项目,安排市技术创新工程重点项目80项,研发高新技术产品100只以上,落实省、市重点技改项目209个,确保完成工业投资280亿元,力争完成300亿元。设立创业投资引导

第五篇:中共扎赉特旗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扎赉特旗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按照《中共扎赉特旗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扎党办发〔2011〕24号文件)要求,下列单位在完成通知中要求的常规性工作的同时,作为外宣工作重点部门还要履行如下职责:

一、旗委宣传部:

1、宣传部要负责统筹安排,组织协调全旗新闻对外宣传工作职能;

2、于每月的月初将本月的宣传要点发至各地、各部门;

3、实行全员搞外宣机制,制定宣传部全员搞外宣考核办法并认真实施,做到人人肩上有任务;

4、强化对驻站记者及广大通讯员的培训力度;

5、视宣传任务的重要性,实行部长、分管部长、驻站记者三级沟通上级媒体记者联系制度;

6、强化媒体记者来访的接待工作,联系好采访相关事宜,周到细致安排好食宿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7、与上级媒体保持经常性联络;

8、对各单位每月上报信息及在主流媒体上稿情况进行认真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形成通报,每月通报一次,发至各地、各部门;

9、配合旗委办、政府办做好上级媒体记者来扎旗负面采访报道协调沟通及服务工作,掌握媒体名称、记者姓名及联系方式。

二、旗委办、政府办:

1、负责外宣工作中的各种协调沟通工作,以及来访记者相关事宜的协调工作;

2、在安排全旗性重要活动、工作会议以及旗主要领导开展重点工作时,要提前通知宣传部派记者全程参与采访;

3、两办所有秘书均为本部门外宣通讯员,按照所服务的领导工作内容,及时撰写稿件,要形成鼓励秘书写新闻稿件的激励机制,要求秘书多写新闻稿、多发新闻稿件,及时提供上报信息,形成积极宣传扎赉特的氛围;

4、旗委办、政府办信息科在信息直报的同时,要将信息反馈到宣传部,传到宣传部邮箱(zltqwxcb@126.com),做到资源共享;

5、旗委办、政府办负责总体协调上级新闻媒体来

扎赉特旗负面报道所涉及的旗内各部门,沟通上级媒体记者,给旗领导提供处理和解决问题最佳的方案。组织被采访部门做好媒体记者负面报道所提问题答复解释工作,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把事情详细的前因后果以书面的形式经请示有关旗领导后,提供给媒体记者。

三、人大办、政协办:

1、确定3名写作能力强的干部,作为本部门外宣通讯员;

2、在安排全旗性重要活动时,要提前通知宣传部派记

者全程参与采访;

3、要形成鼓励本部门通讯员写新闻稿件的激励机制;

4、要求通讯员多写新闻稿、多发新闻稿件,及时将本部门的信息上报到宣传部邮箱(zltqwxcb@126.com)。

5、在安排全旗性重要活动时,要提前通知宣传部派记者全程参与采访。

四、纪检委、组织部、政法委、统战部:

1、协同宣传部做好外宣工作;

2、纪检委、组织部、政法委要各确定5名写作能力强的干部,作为本部门外宣通讯员;

3、统战部要确定2名写作能力强的干部,作为本部门外宣通讯员;

4、各部门要形成内部奖励机制,鼓励通讯员认真撰写稿件,及时将本部门的信息上报到宣传部邮箱

(zltqwxcb@126.com)。

5、在安排全旗性重要活动时,要提前通知宣传部派记者全程参与采访。

五、旗广播电视台:

1、要充分发挥宣传职能,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组织记者及时撰写外宣稿件,除向上级广播、电视台媒体投稿以外,还要积极向上级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投稿,力争在对外宣传工作上实现新突破;

2、新闻稿件要定期及时提供给宣传部,于每周一将上周新闻稿件传到宣传部邮箱(zltqwxcb@126.com),做到资源共享;

3、本部门要形成鼓励记者写新闻稿件的激励机制,要求记者多写新闻稿、多发新闻稿件,及时提供上报信息。

六、旗发改委、经济委、财政局、商务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务局、人劳局、教育局、卫生局、交通局、建设局、扶贫办、招商局、文体局、民政局、财政局、旅游

局等部门:

1、成立一把手负总责外宣组织机构;

2、机构成员明确责任,将外宣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部门外宣工作;

3、加强系统内外宣管理,组织机构延伸到三级单位;

4、确定1名外宣联络员,负责本部门外宣工作及接待上级媒体采访联络沟通工作;

5、每周三定时上报信息,信息上报到宣传部邮箱(zltqwxcb@126.com),重大信息随时上报,突出新闻时效性,做到重要信息不漏报;

6、配合上级媒体记者采访,提供基础材料,安排采访地点、采访人物等项工作;

7、单位内部形成鼓励通讯员写新闻稿件的奖励机制。

下载中共武定县委办公室 武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说明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武定县委办公室 武定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定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说明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