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体育硕士模拟题二5篇

时间:2019-05-14 10:4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体育硕士模拟题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体育硕士模拟题二》。

第一篇: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体育硕士模拟题二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全国联考模拟题二

第一部分 客观题

四、体育综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31.运动时在感到呼吸困难、缺氧严重的情况下,采用()的呼吸方法,更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肺泡通气量。A. 加快呼吸频率,适当加大呼吸深度。B. 加快呼吸频率,适当节制呼吸深度。C. 节制呼吸频率,适当加大呼吸深度。D. 节制呼吸频率,适当节制呼吸深度。

32.在运动条件反射中,()的传入冲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视觉 B.听觉 C.位觉 D.本体感觉

33.调节心血管活动的最基本中枢是在()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 A.延髓 B.下丘脑 C.小脑

34.周期安排原则的理论依据不包括()A.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B.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C.人体生物特点

D.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

35.根据离子学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A. K+停止外流 B. Na+迅速大量外流 C. K+突然迅速外流 D. Na+迅速大量内流

36.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终生体育

37.下列哪些是属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A.辅助式 B.传统式 C.现代式 D.讨论式

38.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是指()A.体育教学 B.课外活动 C.课外训练 D.课外竞赛

39.体育教师进修的主要特点是指()A.自学 B.短期培训 C.函授 D.在职性

40.在哪种情况下采取分组不轮换的教学形式()A、人数不多场地器材设备条件充足 B、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 C、人数多 D、人数少

41.超量恢复规律是()原则的依据之一。A、周期性 B、区别对待 C、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D、系统不见断性。

42.以下哪种训练方法是发展快速力量最常用方法(A、大重量的极限力量练习。)B、中小重量的快速练习C、长距离的跳跃练习

D、小重量多重复次数的练习。

43.战术运用的基本要求为:第一,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第二,高度的实效性。第 三,()。A.战术的灵活性 B.战术行动的预见性 C.战术配合的协调性 D.战术行为的隐蔽性。

44.比赛时期训练负荷安排的主要特点是()A负荷强度大而负荷量较小 B负荷的强度和量都小 C负荷的强度和量都很大 D负荷量大而强度小

45.竞技状态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是()学者提出来的。A、苏联 B、原民主德国 C、中国

D、原联邦德国。

五、体育综合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字母“A”上填涂,错误的在字母“B”上填涂,在其他字母上填涂的无效。每小题1分,共15分)

46.肌肉的收缩速度取决于能量释放速率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而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无关。()

47.基本环节相同的动作或附属细节相同的动作,在练习中,运动技能可以相互促进或相互影响。()

48.在低强度运动的开始阶段也会出现氧亏。()

49.经过长期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安静时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红细胞压积减少,血粘度下降。()

50.随着负荷的增加,肌肉收缩的张力也不断加大。()51.人体只有承担合理的运动负荷,才能增强体质。()52.重复练习法是在两次练习之间没有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53.持续法多用于非周期性项目的训练。()

54.《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要保证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每天有45分钟的体育活动时间。()

55.体育欣赏能力是终身体育能力的一种。()56.运动训练过程是一种控制过程。()

57.静力性练习一般多采用较小负荷量,以递增重量的方法进行练习。()58.动作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同一动作重复的次数。()59.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客观规律。()

60.发展爆发力所采用的训练强度只能是小负荷,才能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第二部分 主观题 Ⅰ 运动生理学

一、论述题(15分)

详述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及其训练方法

二、案例分析题(15分)

要有效地提高最大肌肉力量,在训练中应遵循哪几大基本原则?同时阐述大负荷原则的生理机制。

Ⅱ 学校体育学

一、论述题(15分)

处于基础阶段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在进行技术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二、案例分析题(15分)

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

Ⅲ 运动训练学

一、论述题(15分)

试述制订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二、案例分析题(15分)

阐明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

参考答案

四、体育综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31-35 C D B C D 36-40 C A A D A 41-45 C B A A A

五、体育综合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字母“A”上填涂,错误的在字母“B”上填涂,在其他字母上填涂的无效。每小题1分,共15分)46-50 T T T T F 51-55 T T F F T 56-60 T F T F F

第二部分 主观题 Ⅰ 运动生理学

一、论述题(15分)

有氧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以有氧代谢(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为主的运动能力。有氧耐力有时也被称做有氧能力。

(1)最大摄氧能力

反映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也是衡量人体有氧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心肺功能是有氧耐力素质的重要生理基础,良好的心肺功能是运动中供氧充足的保证,因此,心脏的泵血机能和肺的通气与换气机能都是影响吸氧能力的重要因素

(2)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

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是决定有氧耐力的重要因素

(3)中枢神经系统机能

在进行较长时间的肌肉活动中,要求神经过程的相对稳定性以及各中枢间的协调性要好,表现为在大量的传人冲动作用下不易转入抑制状态,从而能长时间地保持兴奋与抑制有行律地转换。由于神经调节能力的改善,可以提高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节省能量消耗,从而保持长时间的肌肉活动

(4)能量供应特点耐力性项目运动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小,运动中的能量绝大部分由有氧代谢供给。所以,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与有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训练方法:(1)持续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是指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臣不问歇地进行训练的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由于机体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较大,需在运动开始后约3分钟才能发挥最高机能水平。因此,为发展有氧代谢能力而采取的训练,练习时间要在5分钟以亡,甚至可持续20—30分钟以上。

(2)乳酸闭强度训练法

有氧能力提高的标志之一是个体乳酸阈提高。由于个体乳酸阂的可训练性较大,有氧耐力提高后,其训练强度应根据新的个体乳酸阂强度来确定。一般无训练者,常以其50%VO2max的运动强度进行较长时间的运动.而血乳酸几乎不增加或赂有上升,经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可达到60%—70%VO2max以强度,而优秀的耐力专项运动员(马拉松、滑雪)可以85%VO2max强度进行长时间运动

(3)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而不是完全休息。从生理学角度分析,间歇训练主要有以下特点:A完成的总工作量大;B对心肺机能的影响大。

(4)高原训练法

在高原训练时,人们要经受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两种负荷,对身体造成的缺氧刺激比平原上更为深刻,可大大调动身体的机能潜力.使机体产生复杂的生理效应和训练效应。研究表明.高原圳练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及总血容量增加,并使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工作能力增强、从而使有氧耐力得到提高。

二、案例分析题(15分)

(1)大负荷原则

指要有效提高最大肌力,肌肉所克服的阻力要足够大,阻力应接近(至少超过肌肉最大负荷能力2/3以上)或达到甚至略超过肌肉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该原则的生理学机制在于,由于肌肉内各运动单位的兴奋性不同、当阻力负荷较小时,中枢只能调动兴奋性高的运动单位参加收缩.随着阻力的加大.参与收缩的运动单位逐渐增多。足够大的负荷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大,能使运动中枢发出更强的信号,从而调动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同步收缩,肌肉表现出更大的肌张力。通常低于最大负荷80%的力量练习对提高最大肌力的作用不明显。

(2)渐增负荷原则

指力量训练过程中,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肌肉所克服的阻力也应随之增加,才能保证最大肌力的持续增长。

(3)专门性原则

指所从事的肌肉力量练习应与相应的运动项目相适应

(4)负荷顺序原则

力量练习过程中应考虑前后练乃动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有效运动负荷原则

指要使肌肉力量获得稳定提高应保证有足够大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引起肌纤维明显的结构和生理生化改变。

(6)合理训练间隔原则

寻求两次训练课之间的适宜间隔时间,使下次力量训练在上次训练出现的超量恢复期内进行,从而使运动训练效果得以积累。

Ⅱ 学校体育学

一、论述题(15分)

答:【要点】

(一)要抓好基本技术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专项技术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提高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二)技术训练必须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表象,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应将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结合并贯穿于全过程,使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相得益彰

(四)除了要求学生运动员按统一的技术规格训练外,还应考虑到个人特点。

(五)在选择技术训练内容时,不仅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而且要注意符合技术之间的迁移规律,尽量避免技术的消极迁移和相互干扰。

二、案例分析题(15分)

答:【要点】⑴三者的相同之处: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⑵三者的不同之处:①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体育课教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课外体育锻炼:侧重复习、巩固、运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课外运动训练:侧重提高少数有竞技运动潜力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②要求的不同:体育课: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多数情况下是自由、自愿,不具有强制性。课外运动训练:只对有条件且经过选拔的少数学生实施。③内容的不同: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课外运动训练: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身体和技战术训练。④组织形式的不同: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体育锻炼:灵活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课外运动训练:按训练计划,以队、组或个人的形式。⑤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体育课:负荷较为适中。课外运动训练:负荷适中,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课外运动训练:较大的负荷,较明显的个人和专项特征。⑥效果的评价不同:体育课:方法和标准不因人而变,具有统一性。课外体育锻炼: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课外运动训练:根据专项技术和相应竞赛规则进行评价。⑶三者的相互关系: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Ⅲ 运动训练学

一、论述题(15分)

答:【要点】

1、训练的目的与任务:多年、全年及各时期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都 是根据训练目的确定的。

2、运动员起始状态与基本条件:运动员起始状态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包括运动员年龄、身体状况、技术水平等。

3、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训练计划必须符合运动训练客观规律的要求,比如:训练计划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机体在负荷下的适应性与劣变性、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与可控性等都要通过训练计划体现出来。

4、组织实施训练的客观条件:训练场地的好坏,器材的质量与数量以及营养与恢复条件等等都是实施训练活动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案例分析题(15分)

答:【要点】

1、与比赛组织有关的因素:在很多运动员的脑海中,都误以为比赛中的任何事情都会安排得十分理想,他们经常期待着一个非常完美的比赛环境。很可惜,每当事与愿违的时候,那些未预料到的变化就会影响到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及水平的发挥,一些自然因素,如强风和大雨,反常的气温及海拔高度的影响,都可能会对那些不适应的运动员造成干扰。除了这类自然因素外,抽签的变化、不公平的裁判,及带有敌对情绪的观众等,都同样会对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构成负面的影响。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采用“模式化的训练”,亦即是尽量让运动员在同样的条件下从事训练,以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对最佳竞技状态的影响。例如,预早到达比赛场地以适应不同的气温或海拔高度,在平常的练习亦要养成风雨不改的拼劲等。总之,让运动员经历符合重大比赛实际情况的比赛或训练,是保证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状态的必要手段。

2、与运动员状态有关的因素:运动员的行为及生活方式亦会影响到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例如,经常性的睡眠不足、饮食不定时、吸烟、酗酒、自行作指定以外的训练等,都可能会降低运动员常规训练柏的恢复速度,从而对竞技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此外,运动员对家庭、教练员、同事、朋友、学业、工作等的不满,也会导致训练或比赛成绩不理想。对于那些参与存在着危险性比赛的运动员,害怕受伤可发生事故的想法,也会使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影响运动成绩。因此,教练员必须尽可能纠正运动员的消极情绪及行为。

3、与训练和教练员有关的因素:训练计划安排不当,例如,训练的强度过大、进度过快过急、比赛安排过密等,都会对运动员构成极朋的压力,因而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除此之外,忽视了训练与能量重新动员要适当地交替进行这一点,不但会降低运动员形成最佳竞技状态的能力,甚至可能支导致运动创伤,如果运动员长期处身于上述种种压力及紧张之下,就有可能进展至过度训练的弊端。另外,教练员本身对运动项目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能否有效地掩饰自己的感情和面对失败的情绪等,都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要解决这些问题,教练员就得设法掌握更多有关的运动项目训练知识,并且要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了。

第二篇: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

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杜威主张-----。

A.道德教育应首先将儿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B.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有巨大刺激作用 C.没有自由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D.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

A.建制

B.培养班干部

C.思想教育

D.班级文化

3、在各种社会因素中,决定受教育权利的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河南省在职研究生网

4、《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一句所论述的主题相当于现代教育中-------。

A.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B.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C.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D.课程教育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5、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基本轮廓的的----------。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夸美纽斯

D.杜威

6、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志是----------。

A.有远大的教育理想

B.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 C.具有符合时代 精神的教育理念

D.在教学中体现教育实践智慧

7、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的说话反映了---------观点。

A.多因素作用论

B.白板论

C.内发论

D.外铄论

8、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9、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行为主义

B.科学主义

C.主知主义

D.人本主义

10、体现教学过程中科学实践观与主体能动性统一的学习方式是---------。

A.选择性学习

B.参与性学习

C.自主性学习

D.合作学习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在近代教育史上,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在课程理论上的分歧之一是经验论或--------。

2、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的统一过程。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废除双轨制,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中等教育阶段出现了-------------的趋势。

4、心理学家格赛尔进行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5、课外活动的内容应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心理学在职硕士/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体育

2、校园文化

3、陶冶教育法

4、读书指导法

5、教学策略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在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

1、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2、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

3、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形成一个人的道德情感。

4、道德内化就是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

5、杜威提出“在做中学”,实质是强调学生活动。

在职考研不懂?就去河南在职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2、试分析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存在的误区,并提出改进对策。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请阅读下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部分摘编)

关于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发展思路

——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在职研究生全国联考历年真题

——一协调发展为主线。分区规划,分类指导,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

——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认真解决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关于主要目标和任务

——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欠发达地区与全国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完成“两基”坚任务,初中毛入学率打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4%一下。中等职业教育较快发展,基本建立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显著扩大。——中等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切实巩固。多重形式的职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打到80%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

——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取得重要进展,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均达到基本标准。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做好教育支持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地区

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等工作,教育发展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省级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以上政府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改革力度,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各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校长、教师的配备及其待遇大致均衡。运用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政府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加大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各地区城市对农村学习的对口支援工作,努力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民族中小学民汉“双语”教学,提高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水平。

——以输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与所在城市学生享受同等政策,解决农民工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入学问题。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当地子女的教育问题。重视女童教育,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河南人自己的在职考研网

依据该文件:

1、试论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点。

2、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第三篇:2012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核心词汇

2012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核心词汇

1、abandonvt.放弃,抛弃 n.放任,放纵否定。特别注意放任,放纵的含义

2、accessiblea.易接近的;可被利用的;易受影响的;可理解的褒义词,通常表达作者对某事物的态度。

3、accommodationn.住处,膳宿主要是提供便利,满足需要的意思

4、acutea.敏锐的;剧烈的褒义

5、additionala.另外的,附加的,额外的通常用这个词引出对上下文观点和事物的追加叙述,因为是顺承关系,又是进一步阐述,引出的下文可以不太关注。

6、adequatea.适当的,足够的绝对地反映作者的正态度,表达作者对某观点、某事物的褒扬。

7、admitteda.被承认的,被确认无疑的正态度词。

8、advocaten.提倡者,鼓吹者vt.提倡,鼓吹对某原因或者提议进行辩护,在阅读中引申为拥护、支持的意思。

9、alterv.改变这个改变如果发生在观点上,非常值得关注,因为观点是顺承还是转折对整个文章结构至关重要,例:alter accepted views of ancient literary works10、amuseda.愉快的,好玩的,开心的通常为褒义词。

11、appropriatea.适当的正态度

12、approvaln.赞成;承认;正式批准不是停留在许可的表面,表达了赞同、认可、嘉奖的正态度

13、arguableadv.可论证地,可争辩地贬义

14、assertv.断言,声称没有正负态度的倾向性,提出观点、理论

15、assertionn.主张;断言,声明确认的观点

16、assessvt.评定,评估 提出观点

17、associatevt.使发生联系,使联合产生联系

18、attackvi.攻击n.进攻,攻击这个词常被用于提出与上文对立的观点。

19、attributen.属性,品质表示因果关系

20、availablea.可用到的,可利用的比较明显的褒义词,当然反映作者的正态度,对于这个词本身及其修饰的主语一定要给予强烈关注。

21、backgroundn.背景,后台有个别文章的第一段并没有直指focus,而是作为一种引子,引出下文,这样的段落常被问及作用,它们的作用就是提供了一种background22、barriern.障碍物,栅栏,屏障这个词常常引出事物的缺陷,因为缺陷是必然考点,引出缺陷的这个词也就当然值得关注了

23、besidesadv.此外prep.除…之外注意,besides有together with的含义,它虽然用于引出新事物,但是却暗含新事物和上文事物有着同样的特征,即上下文所述观点一致,是顺承关系的叙述

24、biasn.偏见,偏爱否定的态度

25、blamen.过失,责备 vt.责备,谴责表达事物缺陷的特征词

26、ceasev.停止,终了

27、challengen.挑战 vt.向…挑战在阅读中,这个词用得更多的是表达了一个新事物对旧事物得背叛和挑战,表达了新旧观点的对立。

28、chargen.负荷;费用;掌管vt.控诉;责令,告戒;指示;收费

29、chiefa.主要的,首要的,首席的;主任的 n.首领,领袖最高级的特征词

30、coexistvi.共存

31、coherenta.粘在一起的;一致的,连贯的32、collidevi.碰撞,抵触相反观点

33、communityn.社区,团体,大众常表示一个生物群落或人居群体

34、compensatev.偿还,补偿,付报酬

35、competitionn.竞争,竞赛

36、complicatev.(使)变复杂

37、componentn.成分 a.组成的,构成的38、composev.组成;写作

39、concernvt.涉及,关系到

40、condemnvt.声讨,谴责;判刑这是一个常在态度题中出现的单词,表达负态度

41、confirmvt.确定,批准;使巩固;使有效这个词关系到一个观点、证据是否有效,如果一个观点被confirm了,那的确是件欢欣鼓舞的事情,因为它必然是作者所支持的观点

42、conflictn.斗争,冲突vi.抵触,冲突常常用以引出对立的观点,表达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

43、confrontvt.使面临;对抗这个词常常用以引出对立的观点,也同时表达了一种贬义的色彩,就是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

44、confuseda.困惑的,烦恼的负态度词

45、consistenta.一致的,调和的;坚固的正态度

46、contemporaryn.同时代的人a.当代的;同时代的比较

47、contendv.斗争,竞争;主张这个词常用以引出对立观点

48、contestn.争论;竞赛v.争论,争辩;竞赛提出观点

49、contradictvt.反驳;反对;否认;与…矛盾;与…抵触;与…相反

1)、To assert or express the opposite of(a statement).驳斥一种说法;

2)、To deny the statement of 否认…得说法;

3)、To be contrary to;be inconsistent with 与…相矛盾;与…抵触

50、conventionala.惯例的,常规的;习俗的,传统的传统的、惯例的通常是作者反对的,要屏弃的,所以这个词引出的观点属于旧观点,之后必然有新观点取代它。

51、crashn.碰撞;坠落,坠毁v.碰撞;坠落,坠毁贬义

52、criticala.批评的,评论的,鉴定的;危急的;临界的常在态度题中出现,表达作者的负态度

53、criticizev.批评,责备表达一种负态度

54、debatev.争论,辩论 n.争论,辩论这是个值得关注的单词,因为它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有对立的观点,而观点的对立关系往往是考察的重点。

55、defectn.过失,缺点表示事物缺陷的特征词,如果这个词出现,后文值得关注,因为缺陷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表示缺陷的其他特征词:shortcoming, imperfection ,deficiency56、definitea.明确的,一定的正态度

57、demonstratea.可论证的这个词如果在阅读中出现,很值得关注,因为一个可被证明的观点是有效的观点,有效的观点也就是作者支持的观点capable of being demonstrated58、depressionn.沮丧,消沉;低气压,低压贬义态度

59、descendv.下去vi.下来,下降下降表示的是一种变化,因为变化在阅读中常常成为考点,所以出现这个词的值得关注。

60、destructivea.破坏(性)的在阅读中看到这个词应该首先想到它是个贬义词,有时候也引出某事物的缺陷,成为考点。61、discouraginga.令人气馁的贬义词

62、distincta.清楚的,明显的;截然不同的,独特的作为差别讲时,是个很值得关注的词,因为差别经常成为考点

63、drawbackn.缺点,障碍;退换的关税,退税(指进口货物在出口时退还其进口时的关税)缺陷的特征词,值得强烈关注,因为缺陷经常成为考点

64、eliminatevt.排除,消除表示彻底消失了,为考点

65、embracevt.拥抱;包含;收买;信奉 vi.拥抱n.拥抱正态度词,表达欢迎,赞同66、enforcen.执行,强制

67、enhancevt.提高,增强表达事物的变化,值得关注

68、evolutionn.进展,发展;演变,进化达尔文的进化论,在阅读中出现通常遭到作者反对

69、exaggeratev.夸大,夸张贬义词,时常引出事物的缺陷,值得关注。

70、fruitfula.果实结的多的,多产的;富有成效的褒义词71、genuinea.真实的,真正的;诚恳的褒义词

72、identifyvt.识别,鉴别;把…和…看成一样 v.确定当含义为to be or become the same 的时候表达两种事物的关系,常常成为考点,值得关注

73、imitatevt.模仿,仿效;仿制,仿造表示两者有联系

74、impactn.碰撞,冲突,冲击;影响,效果结果类命题的标志词

75、impropera.不适当的,不合适的;不正确的;不合理的,不适宜的事物缺陷的特征词,值得关注76、inaccuracyn.错误事物缺陷的特征词,值得关注

77、incompletea.不完全的,不完善的负态度词,事物缺陷的特征词,值得强烈关注

78、increasevt.增加,加大vi.增加;繁殖 n.增加,增大,增长表示事物变化的词,要予以足够关注,最好在读文章的时候给出标记,例如用一个向上的箭头表示变化的趋势

79、incrediblea.<口>难以置信的表示惊奇的态度

80、indifferencen.不关心通常出现在“态度题”中,充当混淆项81、inefficiencyn.无效;无能;不称职负态度词,事物缺陷的特征词,值得强烈关注

82、initiala.最初的,初始的;词首的 n.词首大写字母旧观点的特征词

83、innovativea.创新的,革新(主义)的新事物,新观点的特征词,新的总是作者支持的84、insightn.洞察力,见识 正态度词

85、insufficiencyn.不足负态度词,事物缺陷的特征词,值得强烈关注86、interpretv.解释,说明;口译,通译;认为是…的意思这个词出现,它能否有效地解释观点、现象是个关键,也是应该关注的焦点

87、invalidn.病人,在、残废者负态度词

88、investigatev.调查,研究常常作为说明观点的论据,一般来说,调查的具体内容不必细看,关键是要看这个调查是否能有效支持证据

89、justified a.正当的;合法的;合理的褒义词

90、meritn.优点;价值 v.有益于褒义词91、misunderstandvt.误解,误会

92、modesta.谦虚的,谦让的;适度的表示一种适度的态度或情绪,常出现在态度题的正确选项里,和一个有感情色彩的词连用,例如:modest commend,适度的赞扬,说得严谨客观,比较容易成为正确答案,如果modest所修饰的主态度词所表达感情色彩正确,则是正确答案无疑。

93、negativen.否定;负数;底片 a.否定的;消极的;负的;阴性的 vt.否定;拒绝(接受)贬义词

94、neglectvt.忽视;疏忽;漏做 n.忽视;疏忽;漏做忽略了本应该在意的东西,本应该予以关注的东西,所以这个词本身就说明,它忽略的对象读者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统计表明,这的确常成为考点;同时“忽略”是个缺点,容易被考,值得关注。

95、normallyadv.正常地,通常地这本来是个很简单的词,但是在GRE阅读中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通常的”观点在阅读中总是成为旧观点和作者要屏弃的观点,ETS喜欢标新立异,对于多数人赞同的、通常的、传统的东西多半是要反对的。96、noveln.小说,长篇故事 a.新奇的,新颖的,异常的当novel作为“新的”讲的时候,通常是作者支持、赞同的观点,也通常是作者想大篇幅叙述的观点,所以值得予以强烈关注

97、objectiven.目标,目的 a.客观的经常作为态度词出现98、opposeda.反对的,敌对的负态度词

99、oppositea.相对的,对面的;对立的,相反的;对等的,对应的 n.相反的事物用以引发对立的观点,值得关注

100、originaln.原物,原作 a.最初的;原始的;独创的,新颖的一个含义是“原作”;第二个含义“新颖的,新奇的”,因为是新的,故通常是作者赞同的111、positivea.肯定的;实际的;积极的;绝对的;确实的正态度词112、preciousa.宝贵的,贵重的,珍爱的;过于精致的褒义词

113、precisea.精确的,准确的褒义词

114、predominanta.卓越的,支配的,主要的,突出的,有影响的褒义词

115、preferencen.偏爱;优先选择比较的含义116、prejudicen.偏见,成见;损害,侵害 v.损害常成为考点的表缺陷的词

117、prevailvi.流行,盛行;获胜,成功褒义词

118、previousa.在前的,早先的 adv.在…以前这个词常用来引出旧观点,也就是作者要屏弃的观点

119、primitivea.原始的,远古的;粗糙的,简单的这个词有三个基本含义,当它为“早期的”讲的时候通常用以引出旧观点

120、profoundlyadv.深刻地,忠心的几个含义中,“深刻地”用的最多,褒义词,即having intellectual depth and insight121、prohibitionn.禁止,阻止;

122、promptlyadv.敏捷地,迅速地

123、properlyadv.适当地,完全地褒义词

124、protestn.主张,断言;抗议常用以引发对立的观点,值得关注

125、puzzlen.难题,谜 v.(使)迷惑,(使)为难常为“解释针对问题”类型的文章的特征词,尤其是当它出现在首段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下文都在寻求对它的正确解释126、recruitn.新兵,新分子,新会员 vt.使恢复;补充;征募 vi.征募新兵;复原有“新”的含义,故作者通常给它正态度

127、refineda.精制的;优雅的;精确的褒义词

128、reformn.改革,改善,改良运动,感化 vt.改革,革新,重新组成 vi.革新,改过,重组改良、革新都是作者一贯支持的观点

129、reinforcevt.加强,增援;补充,增加…的数量;修补,加固 vi.求援,得到增援n.加固物是个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词汇,值得关注,因为事物之间的关系常常成为考点

130、rejectn.被拒之人,被弃之物;不合格品;落选者;不及格者vt.拒绝;抵制表示否定了某事物、某观点131、relationn.关系,联系;叙述,故事;亲戚这个词汇在阅读中出现要予以足够的关注,因为事物之间的关系常常成为考点,而relation将引出对事物关系的直接叙述

132、reliablea.可靠的,可信赖的褒义词

133、removaln.移动;免职;切除否定了某事物

134、resemblevt.象,类似这个词指的是两者相似,因为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常常成为考点,所以值得关注。在阅读中,相似和等于几乎可以替换,因为说相似着眼点只在共同之处,对不同和差异一般没有论述。135、restatevt.重新叙述;重申有“新”的含义,重申的理论、观点通常都是作者支持的136、revisevt.修订,校订,修改修订多半是作者支持的,因为有推陈出“新”的意思

137、revolutionn.革命;旋转这个词的英文解释的核心是change,因为有革“新”的含义,所以通常是作者所支持的138、rivaln.竞争者,对手 v.竞争,对抗,相匹敌这个词所体现的对手不光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还有衣层隐含含义是相匹敌的,即one that equals another in desired qualities;peer139、routinen.例行公事;常规;日常事物;程序惯例、常规、习俗都有“旧”的含义,因此一般是作者将要屏弃的旧观点

140、sanctionn.批准;同意;支持;制裁;认可 v.批准;同意;支持;鼓励;认可正态度词141、schemev.计划,设计;图谋,策划 n.安排配置;计划;阴谋;方案,图解,摘要

142、segmentn.段,节,片段 v.分割是部分的标志词。

143、shortcomingn.缺点,短处事物缺陷的特征词,值得予以强烈关注,同义词:deficiency, defect144、similarityn.类似,类似处一般用以表达事物之间的关系,经常成为考点,值得关注

145、statisticsn.统计学;统计表在阅读中这个词出现,通常引出一段论据用以证明某观点,这个统计的具体内容、方式、数据等不必关注,它能否有效的支持其要说明的观点是关键,也是读者应当关注的焦点 146、subjectvt.使屈从于…,使隶属n.主题,题目意思为从属的时候表达了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容易哼为考点,值得关注

147、subordinatea.次要的,从属的,下级的 n.下属 v.服从

148、substituteda.被取代的,被代替的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常成为考点,值得关注

149、successivea.连续的注意与“成功的”相区别

150、surveyvi.测量土地vt.调查看到这个词立刻想到它是论述某观点的论据,其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证据能否证明某观点有效。151、suspectn.嫌疑犯 a.令人怀疑的,不可信的负态度词

152、tediousa.单调乏味的,沉闷的,冗长乏味的贬义词

153、tentativen.试验;假设 a.实验性的,试探的,尝试的;暂定的它是论述某观点的论据,其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证据能否证明某观点有效

154、transitionn.转变,转换;表示事物变化的词,值得关注

155、unavailablea.难以获得的贬义词,反映事物的缺陷,值得关注156、underestimatevt.低估,看轻贬义词157、underminev.破坏贬义词,表达对某事物、观点的否定

158、undetermineda.未确定的;未解决的这个词出现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用以说明前面观点的无效性,另一种是引发下文的解决方案,如果是这种情形,读到这个词,读者就要开始寻找了

159、uniforma.统一的,相同的,一致的;始终如一的,n.制服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在遇到这个词的时候,最好用=给个标记

160、uniquea.唯一的,独特的表明最高级的词汇,当它在阅读中出现,最好做个标记,因为最高级常常能帮助判断正确选项的正误,但这个词并不总代表惟一,有时候也是“独特的”的含义,要注意分辨。例:they can make a unique contribution(特殊贡献)to society.161、universala.普遍的,全体的,通用的因为有“普遍的,通用的”含义,这个词常常引出一个旧观点,也就是作者通常反对的观点。

162、unrealistica.不切实际的负态度词

163、vaguea.含糊的,不清楚的负态度词

164、validatevt.使有效,使生效;确认,证实,验证是个证明某观点有效性的词,看到这个词,对它所支持的观点要予以足够关注,因为那一定是作者支持的观点

165、varietyn.变化,多样性;品种,种类变化和不同常常成为考点,所以这组词无论谁出现,都值得关注166、verifyvt.检验,校验,查证,核实是个证明某观点有效性的词,看到这个词,对它所持的观点要予以足够关注,因为那一定是作者支持的观点

167、violatevt.违犯;冒犯;干扰引出对立观点,值得予以足够关注

168、whereasconj.然而,反之;鉴于;尽管,但是转折关系词

169、whileconj.当…的时候;虽然 这是一个表达事物之间对比关系的连词,所引导的句子很值得关注。

第四篇:2008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2008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0分)* O3 R6 l)F* f8 C!O!@(u 1.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决教育问题 C.探索教育规律 D.总结教经验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 的著作是我国的()。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

3.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 b6 j B._% i& D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C.文化D.生产力8 R* U(O3 q0 Z5 N0 p# 4.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做是最早的()。, H(K9 p, s' J5 }$ O' S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5.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33 z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 6.2001年颁布的(),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9 c1 B.《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方法》 7.提出教学是一种情意活动观点的是()。9 A.行为主义 B.科学主义 C.主知主义 D.人本主义

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7M A.《关于教师职业的性质》 B.《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_9 H!@1 S$ C.《有关教师地位的决议》 D.《关于教师工作的性质》

9.“促进儿童道德生长”的观点,属于()。]_ A.道德原则 B.道德价值 C.道德目的 D.道德过程 10.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的出现,是在()。S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 C.20世纪中期 D.20世纪中期 h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________教育。2.在古代希腊,出现了雅典教育和________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9v 3.________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4.教科书的编写要同时兼顾________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里顺序。

5.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把儿童看作________。x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育目的1q 2.人力资本& 3. 课程计划

4.常模参照性评价$C 5.德育方法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活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C 1.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质。

2.“帮助少年起飞”是高中教育的主要任务。O)e$ s)g8 O-` 3.我国初中开设的“历史与社会”“艺术”等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课程。

4.衡量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在于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和职责。

5.使学生掌握知识是 促进其更好发展的最终目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结合实际分析班级教学的局限性。F 2.试论教育民主化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8 _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我提前一星期,在班级宣布将进行班干部改选。由于以往的小干部竞选也是采用类似的方式,但最终人选却由老师决定的,所以大家对于这一消息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向大家郑重宣布:“本次改选当场唱票,决定权掌握在你们手里。”学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在改选过程中,教室里的情景不亚于一场激烈的辩论赛,有的振振有辞,有的急不可耐,有的抢着上台,有的甚至情绪激动,热泪盈眶。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平日调皮、颇为头疼的男生也自信地跑上讲台,并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紧张的唱票结束后。我审视黑板上的结果。票数相对集中的是班中的几位佼佼者,他们各方面发展比较突出,但是人数不多。接下来的却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足有十几个,他们票数接近,多为有特长、有个性的男生。如果按原有的设想,从中选出八位学生作为小干部的话,一方面,产生的新班委与原有的相差无几;另一方面,这个大群体中的绝大部分要落选。回想刚才他们演讲时的自信和期待,再看看现在的失落与灰心,我久久不语。忽然,一个大胆的念头从脑际闪过:如果增设一个班委,变成两个班委,那么就有十六位学生当选,那些有个性、有特长的、长期游离于“管理层”外的学生就有机会进入他们神往的“组织”,一展他们的风采,实现他们演讲中的设想与承诺,可谓一举两得。于是,我当即宣布“组建两个班委,选出十六位小干部。”真是“一石激起千尺浪”,教室里沸腾了„„

竞选选出的16位小干部,组成两个班委。再各增加一个宣传小组(4人),一个策划小组(4人),分别由各班委自己组建,小干部不能兼职。这样每个班委有16人组成,全班共有32位小干部。所选的两个班委按月轮流管理班级,互相竞争,互相协助。每月的月尾召开一次小干部会议(两个班委同时召开),对自己的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试就该案例中的“学生观”和“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A 3.D 4.B 5.C 6.C 7.D 8.B 9.C 10.B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制度化教育 2.斯巴达教育 3.讲授法 4.知识逻辑顺序 5.权利主体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的要求。

2.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3.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4.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掌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掌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其成绩的优劣。

5.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

1.对。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2.错。“帮助少年起飞”是初中教育的主要任务。3.错。它们属于综合课程。

4.错。根本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

5.错。掌握知识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判断正确,给3分,解释酌情给1一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

1.试结合实际分析班级教学的局限性。

答:局限性:(1)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限制;(1分)

(2)实践性不强;(1分)(3)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1分)

(4)不利于因材施教;(3分)(5)教学进程程序化、固定化;(1分)(6)易造成人为分割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1分)(7)缺乏真正的集体性。(1分)(结合实际论述,酌情给1一6分)

2.试沦教育民主化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答:(1)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每小点3分,共9分)(2)教育民主化的现实意义。(根据论述酌情给1一6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答:(1)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体,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3分)(2)“双班委”制,是班主任建立的新的班级常规制度;(3分)(3)“双班委”制的施行,一方面,将班级管理的权利还给更多的学生,也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使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由一成不变向动态发展;(3分)另一方面,形成了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3分)

(4)在“双班委”制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负起协调的责任。

2008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灵感出现在创造活动的(B)。

A.准备期 B.豁朗期 C.酝酿期 D.验证期

2.提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就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心理学

家是(A)。

A.弗洛伊德 B.达尔文 c.詹姆斯 D.麦独孤

3.一般说来,将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使

个体的行为动机(D)。

A.强化 B.提高 C.形成 D.降低

4.下列属于封闭的动作技能是(B)。

A.击剑 B.跳水 C.打篮球 D.拳击

5.离差智商反映一个人的智力在同龄群体中所处的(A)。

A.位置 B.高度 C.方向 D.关系

6.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客观研究方法的心理学流派是(D)。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认知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

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C)。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8.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起源于主体的(B)。

A.同化 B.动作 C.适应 D.成熟

9.熟悉英语的人,在阅读英文材料时,可以一目十行,这是知觉的(C)。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0.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 体,这种现象叫(C)。

A.真动知觉 B.时间知觉 C.似动知觉 D.错动知觉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人类心理的发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二是—语言—。

3.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功能固定—。

4.在意志行动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是—第二信号系统—。

5.最基本的言语形式是—对话言语—。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标准化测验

2.知觉

3.再造想象

4.技能

5.液态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2.简述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分析。

3.简述观察及其品质。

4.简述概念掌握的途径。

5.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6.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根据遗忘的两种理论,谈谈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识别学生情绪以及如何让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 调节。

3.根据四种基本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谈谈如何根据气 质类型因材施教。2008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O分)1.B 2.A 3.D 4.B 5.A 6.D 7.C 8.B 9.C 10.C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意志过程2.语言3.功能固定(功能固着)4.第二信号系统 5.对话言语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lO分)1.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用来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

2.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 的直接反映。

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4.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

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5.指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兴奋过程(2分);

(2)抑制过程(2分);

(3)兴奋和抑制虽然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1分)。

2.(1)最近发展区(2分);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2分);

(3)学习的最佳期限(1分)。

3.(1)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分);

(2)观察的品质有: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4分)。

4.(1)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与积累经验,所掌握的是日常概念

或前科学概念(2分);

(2)通过课堂教学(包括自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类概念一般属于科学概念(3分)。

5.(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3分);

(2)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2分)。

6.(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分);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2分);

(3)能力结构类型的差异(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1)衰退理论(4分);

(2)干扰理论(4分);

(3)结合教学实际得当(7分)。

2.(1)教师良好情绪标准的掌握(5分);

(2)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5分);

(3)结合教学实际得当(5分)。

3.(1)四种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每种类型的描述2分,共8分);

(2)结合教学实际得当(7分)。

第五篇:201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心理学试题全国联考

201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心理学试题全国联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l0分;将代表所选答案的字母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1 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种做法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A发展性 B整体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2 下列能力中,()能力是一般能力。A运动 B绘画 C音乐 D观察 3 神经元具有()的机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是()感觉。A外受 B内受 C本受 D皮肤 工作记忆的3个组成成分是()。A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板和语音回路 B感觉登记、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C感觉登记、复述系统和中央执行系统 D感觉登记、视空间画板和中央执行系统 在直观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即为()。

A日常概念 B.变式 C下定义 D 概念获得 通过检查日光灯零件故障并作修理的思维种类是()思维。A具体形象 B抽象 C语词逻辑 D动作 “鱼与熊掌,两者不可兼得”,这种矛盾心态是动机冲突形式中的()冲突。A.双避 B趋避 C双趋 D单趋

9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的最高层次是()。A安全 B爱与归属 C自我实现 D尊重 10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是由()决定的。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1 研究学生心理规律就是要查明环境因素、机体因系和

因素与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关系。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是,没有这个前提,相应的心理就不能发展 3 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说明了

与激奋水平的关系。凡是新活动和旧活动刺激相同而反应不同时,容易发生

迁移。5 根据思维的创造性可把思维划分为

思维和创造思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l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1 似动知觉 2 认识过程 3 言语 4 智力技能

思维的批判性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3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1 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固素。2 简述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3 简述知觉的理解性及其影响因索。4 简述良好情绪的判断标准。5 简述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6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

五、论述题(每小题1 5分,本大题共45分;将答案写在答案纸指定的位置上。)1 阐述遗忘理论,并解释下列现象:学习一个由25个双字词组成的词单,开头和结尾部分较为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容易遗忘。

2结合教学实践,试析学生如何掌握科学概念。

3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2003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 心理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l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l D 2 D 3A 4 C 5 A 6 B 7.D 8 C 9 C 10.B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1 心理 2 遗传素质 3 作业效率 4 负 5 常规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指两个静态的物体,接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物体的现象。是指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3 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5 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

四、简答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l(1)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2分)(2)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直接关系.(1分)取决于事物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1分)(3)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1分)2(1)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注意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和儿童将达到的发展水平。(2分)(2)从“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角度注重教学决定儿童智力的发展、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2分)(3)从“学习的最佳期限”的角度注重教学应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1分)3(1)指人在知觉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懈。(1分)(2)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1分)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也不同。(1分)(3)语词有着重要影响,语词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2分)4(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2分)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l分)

(3)应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1分)

(4)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1分)5(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1分)

(2)人的智力在1 8-25岁之间达到顶峰,但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1分)

(3)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有不同的发展规律,进入成年期液态能力发展有所衰退,晶态能力发展逐渐趋于平缓。(1分)

(4)成人是各种能力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1分)

(5)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1分)6(1)因素源,分为内部的和外部的。(2分)

(2)稳定性,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2分)

(3)可控性,分为可控和不可控的。(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I5分,共45分)1(1)遗忘的概念。(2分)

(2)衰退理论。(4分)

(3)干扰理论。(4分)

(4)用干扰理论解释此现象。(5分)2(1)过去经验。(2分)

(2)变式。(2分)

(3)词语的运用。(2分)

(4)定义。(2分)

(5)结台实际论述。(7分)3(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1分)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1分)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1分)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1分)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1分)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1分)

(7)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论述。(9分)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1.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 2.听觉中枢位于()A枕叶 B顶叶 C颞叶 D额叶

3.()提出了关于心理发展原理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4.保持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是()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象记忆

5.人的大脑能全面而细致的考虑问题,这是指思维的()A广阔性 B批判性 C深刻性 D敏捷性

6.眼望天山的白云自然而然想象成草原上的羊群,这是()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7.学生临场考试的怯场属于()A心境 B理智感 C激情 D应激

8.教师在上课时不能让学生处于同等的强度的注意在()分钟以上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5分钟 9.优势心理机能说的提出者是()A阿特鑫特 B培因 C埃森克 D卡特尔

10.主要用来了解人们的需要和成就动机的是()A评定法 B墨渍测验 C问卷法 D主题统觉测验

二、填空题

1.心理现象可以从()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2.环境和()在人的心理发展中起到决定作用。· 3.观察的品质包括:观察的目的性()()()。4.想象主要借助于综合、()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形成。5.意志最重要的特征是()。

三、名词解释 1.突触

2.第二信号系统 3.概念 4.随意运动 5.成分性智力

四、简答题

1.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2.简述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有哪些。3.简述思维的品质

4.简述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表现?-: 5.简述注意的功能 6.简述能力结构理论类型

五、论述题

1.论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2.联系实际谈谈情绪情感的心理学知识和在教学中的作用. 3.通过实例论证能力与知识和技能的联系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

1.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把意识分为感觉、意向和情感 A詹姆 B冯特 C华生 D马斯洛 2.脑属于()A中枢神经系统 B周围神经系统 C植物神经系统 D脑神经 3.内脏痛觉属于()A外受感觉 B本受感觉 C内受感觉 D感受性

4.贾维克和()所做的白鼠跳灯台实验证明了记忆的反向回路说 A埃斯曼 B潘菲尔德 C海登 D巴甫洛夫

5.人的大脑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这是思维的()A广阔性 B敏捷性 C批判性 D深刻性 6.绝望属于()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感

7.动机的本能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麦孤独 B武德沃思 C赫尔 D班杜拉

8.打字员的十指能在打字时充分发挥作用,这叫注意的()A分配 B稳定性 C集中 D转移

9.性格特质理论的人格因素说的提出者是()A阿特金森 B培因 C埃森克 D卡特尔 10.性格的三维度学说的提出者是()A荣格 B威特金 C埃森科 D谢尔顿

二、填空题

1.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奈塞1967年写的写的第一本()。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2.华生在儿童情绪发展方向上认为婴儿具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既怕、怒()。

3、形象记忆是一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他的显著特点是()4.分类必须确定,()和标准,否则就会出现逻辑错误。5.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的()的兴趣。

三、名词解释 1.分化

2.最近发展区 3.教师的感染力 4.诱因 5.比率智商

四、简答题

1.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2.什么是观察,观察的主要品质有哪些 3.常用的比较方式 4.简述教师感染力的作用

5.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6.简述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五、论述题

1.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联系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3.联系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机能,心理学的代表是()A杜威 B桑代克 C安吉尔 D冯特 2.对英语发音的细微区别是通过()A外抑制 B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 3.从黑暗处到明亮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A嗅觉 B皮肤觉 C触压觉 D痛觉

4.巴甫洛夫在记忆的生理机制的贡献和主张()A定位说 B条件反射理论 C反向回路说 D化学分子说

5.听到“月落乌啼霜满天,诗句,头脑中出现的图像属于()A幻想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无意想象 6.友谊感属于()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心境

7.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A任性 B优柔寡断 C动摇性 D盲从

8、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目视黑板,做端正,这是()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集中 D注意的转移

9、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于()气质类型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10、主要用于精神异常者诊断的性格测量和方法是()A评定法 B主题统觉测验 C墨渍测验 D问卷法

二、填空题

1.神经元是由细胞体轴突和()构成。

2.人的心理的基本特点有()目的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3.联想的规律有接近律、相似律、()、多因律、强因律、近因律。4.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5.对话语言的特点有情境性,()、反应性。

三、名称解释 1.超限抑制 2.本受感觉 3.动机

4.技能的迁移,5.个别特质。

四、简答题

1.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2.简要说明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3.能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取决于哪些条件 4.简述意志的品质

5.简述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6.简述性格的特征

五、论述题

1.论述记忆的过程,及其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2、论述注意品质及影响因素。

3.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联系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四

一、选择题

1.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是()A桑代克 B冯特 C考夫卡 D弗洛伊德 2.枪声响起引起注意是()A超限抑制B外抑制C消退抑制D分化抑制 3.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A嗅觉B皮肤觉C触压觉D痛觉

4.20世纪80年代后心理学家还将()扩张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 A短时记忆B瞬时记忆C长时记忆D工作记忆 5.思维的基本形式是()A语言B概念C抽象D具体化

6.詹姆士一朗格认为情绪的引起是由于()A刺激B刺激情境C身体反应D情绪经验 7.与意志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A任性B优柔寡断C动摇性D盲从

8.人格社会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A斯金纳B班杜拉C卡特尔D克瑞其米尔 9.人云亦云是缺乏思维的()A灵活性B深刻性C批判性D广阔性

二、填空题

1.()是人脑的最高级部位。

2.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应可分为()3.记忆的品质一般包括记忆的持久性,敏捷性()和准备性。

4.教师在培养学生()时,特别是要注意情绪的社会化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5.性格的特征有完整性()复杂性和可塑性

三、名词解释,1.动力定型 2.情景记忆 3.目的

4.技能的迁移 5.气质

四、简答题

1.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 2.简述联想的规律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4.简述意志行动的特点。

5.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6.简述性格的形成因素

五、论述题

1.论述创造思维的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2.论述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3.联系实际谈谈性格和气质的区别?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统一考试心理学模拟试卷五

一、选择题

1.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即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的特点的方法称之为()法。A问卷 B产品分析 C谈话 D个案

2.额外刺激物的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产生的抑制称为()A外抑制 B超限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

3.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知觉。A运动 B空间 C方位 D时间 4.记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A再现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看到天上的白云,将他们想象成草原上的羊群,这属于()想象 A有意 B再造 C创造 D无意想象

6.与意志品质的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A盲目性 B散漫性 C顽固性 D果断性

7.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对象的数目是注意的()A范围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8.在练习曲线上可以看出技能形成过程中工作效率,活动速度和()的变化。A灵活性 B自动化 C,准确性 D熟练化

9.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较少依赖文化知识,主要依赖个人先天禀赋的能力称为()能力。

A晶体 B流体 C模仿 D创造,10.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意志 ’

二、填空题

1.心理过程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共同性,而个性心理特征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的()2.人类心理的发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二是()3.情绪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4.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环节是()

5.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特把人的为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

三、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信号性反应 3.遗忘 4.应激

5.差别感受性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感觉对比现象 2.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品质有哪些,3.简述注意的功能

4.举例说明促进智力技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5.判断能力测验质量的主要指标是什么。

五、论述题

1.根据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论述人类气质及其在生活中的意义。3.联系实际,分析能力形成的条件。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联考心理学试卷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2.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成为思维的()A广阔性B灵活性C逻辑性D深刻性

3.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为()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幻觉D时间错觉 4.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A适应现象 B对比 C后象 D视觉障碍

5.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它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A分

类 B概括 C抽象D比较

6.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性格分为()A独立-顺从型 B文化-社会型C内倾型外倾型 D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7.一名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实足年龄是8岁,他的比率智商是()A 80 B 100 C 120 D 125 8.懒惰是属于人的()特征。A能力 B气质 C情感 D性格

9.与人的责任心有关的情感体验属于()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热情

10.在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中,属于最高层次的需要是()的需要。,A安全 B爱与归属、C启我实现 D尊重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心理过程包括——、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人的智力分为内容一和产品三个维度。3.在复杂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

4.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评价自身和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5.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10分)1.感应性 2.第二信号系统 3.言语 4.感觉适应 5.性格

四、简答题 ·

1.什么叫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有哪两种主要类型 2.什么是观察,主要的观察品质有哪些 3.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4.简述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

5.能力的概念及其个别差异的表现 6.简述艾森克的性格三维度学说。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本大题共45分)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合理的组织复习。

2.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即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3.阐述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说的基本内容。模拟试卷一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A4、B5、A6、B7、D8、B9、A10、D

二、填空题

1、心理过程

2、教育

3、精细性客观性敏锐性

三、名词解释

1、突触:是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信息就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它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性质。

2、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3、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使用一定的词来标识和记载的。

4、随意运动:是可以由意识支配的运动,人的随意运动是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

5、成分性智力:指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处理的能力。包括三种智力成分。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取成分。

四、简答题

1、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答:经典性条件反射c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

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反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巴甫洛夫认为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形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就是和他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称为泛化,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分化,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在实践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

2、简述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他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理解,人的知觉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的程度也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词语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词语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知觉的理解性对人的知觉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韵一面,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活动所产生的消极定势作用。

3、简述思维的品质

答:思维的品质主要由(1)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全面而细致的考虑问题,不仅考虑整体还考虑细节,不仅考虑问题本质,而且考虑和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2)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3)思维的批判性是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以广阔性为基础。两个极端:自以为是、人云亦云。(4)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面去考虑问题,是以批判性为前提,丢掉不符合实际的假设,保留符合实际的假设。

4、简述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表现? 情绪的两极性主要表现在(1)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消极的情感体验。(2)在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复杂度。(3)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

5、简述注意的功能

答;(1)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他们的反应,(2)保持的功能,继时注意对象的影响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注意保证了人们对事物清晰的认识和作出更准确的反映,他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6、简述能力结构理论类型

答:因素构成理论:可分为二因素说和群因素说。二因素说是由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这种观点认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普通能力或普遍因素(C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作业所必须的。活动中包含的C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包含的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

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提出了构成能力的七种因素它们分别是:词的理解力、语言流畅性、数字计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知觉速度、推理能力。

三维结构模型: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学说认为,智力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内容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操作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评价:产品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化、蕴含(应用)。

层次结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侬继承和发展了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提出了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他认为,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智力的最高层是一般因素(C);第二层分两大群,即言语和教育方面的因素、操作和机械方面的因素,该层次称作大因素群;第三层次为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用手操作等;第四层为特殊因素,即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

三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信息加工理论,也叫三元智力理论。三元智力理论设想:人的智力是由相互连接的三边关系组合而成的智力统一体,它的三种成分分别是:成分性智力;经验性智力:情景性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按照加德纳的观点,人类具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七种智力。

五、论述题

1、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答: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兴奋过程是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发动或加强联系的:抑制过程则与有机体的某些活动的停止或减弱相联系,兴奋和抑制虽然作用相反,但又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抑制过程可分为非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一)非条件性抑制又称无条件抑制,使有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二)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它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渐形成起来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第一、扩散和集中:再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他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播,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第二、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成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2、联系实际谈谈情绪情感的心理学知识和在教学中的作用.

11(1)教师的感染力及其作用: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作用:第一,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第二,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第三,能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2)情绪与学习效率:进行较复杂作业时,要获得最佳效率的激奋水平适应中;进行简单作业时,要获得最佳效率的激奋水平应偏高;进行高度复杂作业时,要获得最佳效率的激奋水平应偏低。

(3)教师对学生情绪的识别和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一)教师要掌握良好情绪标准:第一,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影响,善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二,有良好情绪的学生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第三,有良好情绪的学生应该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第四,良好的情绪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二)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第一,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第二,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第三,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B

6、B

7、A

8、A

9、D

10、C

二、填空题

1、认知心理学

2、爱

3、直观形象性

4、方向

5、本身

三、名词解释

1、分化:在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分化

2、最近发展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的发展水平,一种是即将达到的水平,维果斯基把这两张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3、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

4、诱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活动的作用。

5、比率智商: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来代表的智商就叫做比率智商。

四、简答题

1、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答: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他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2、什么是观察,观察的主要品质有哪些

答: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最高形式。观察的品质主要有(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精细性(3)观察的客观性(4)观察的敏锐性。

3、常用的比较方式

4、简述教师感染力的作用

答: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作用:第一,教师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需要;第二,能使学生更易于积累情绪学习的经验;第三,能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5、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答:(1)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烈的刺激作用。显著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变化,新异突出。(2)主观条件 即人本身的状态,当时的需要,当时的情绪状态,当时的直接兴趣。

6、简述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答:能力受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受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实践经验以及个人主动性都会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不同的作用。(1)先天素质。是影响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12 决定了人能力发展的潜力。是人们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素质就成为人们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人能力发展的潜力,(2)环境和教育,环境包括产前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都会对人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影响是不可逆转的,(3)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个人直接积累的直接经验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主观能动性,人是自身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它的主观努力和主观能动性,他追求得目标越大,付出的努力越多,经历的范围越广,他的能力也会相应的获得越大,越多。

五、论述题

1、论述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1)知觉,的选择性及影响因素: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是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对象当作知觉背景,人的知觉选择性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为人的实践活动所需要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自觉的遵循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促进教育,教育效果的提高,如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使知觉对象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意提高知觉对象的活动性.(2)知觉的理解性及影响因素: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他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

1、人的知觉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正确.

2、语词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词语可以唤起人们以往的知识经验,促进对知觉对象的理解,同时言语的提示和知识经验也可补充直接经验的不足或缺陷,是人对事物的知觉更迅速、更完整。(3)知觉的整体性及特点: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应,故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它是指把物体或想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在形成对客观事物整体性知觉时,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强的部分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弱的部分,对象中强的成分决定着直觉整体性的特点,而弱的部分常常被掩盖.(4)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直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视觉恒常性有颜色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量度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等。

2、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联系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答: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做法: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其中应注意:(1)向学生提出的活动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2)当学生在活动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指导,而不要代替他们去克服困难;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3、联系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

答:首先了解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①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②根据目前的心理学研究结果,人的智力在18—25岁之间就达到了顶峰:③根据对人的智力毕生发展的研究,人的液态智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平稳上升的。④成年人是各种能力发展相对文帝稳定的时期;⑤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别差异。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1)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同一年龄层中,能力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以智力为例,某些人智力超常,某些人则智力迟滞。

(2)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上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某些人少年早慧,某些人则大器晚成。(3)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性的组合,并且组合的方式有所不同。由于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了能力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性的组合,并且组合的 13 方式有所不同,由于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了能力结构的差异,能力结构的差异也是个体能力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了解了这些能力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也是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模拟试卷三

—、选择题

1、D

2、D

3、A

4、B

5、D

6、A

7、C

8、C

9、D

10、C

二、填空题

1、树突

2、概括性

3、类似律

4、独特性

5、简略性

三、名称解释,‘

6、超限抑制:当刺激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这叫超限抑制。

7、本受感觉:本受感觉是指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他接受的刺激是人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况。

8、动机:动机是指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9、技能的迁移,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学习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5、个别特质。个别特质是由个体生活的特定环境造成的,它是个体互相区别的主要特质,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

四、简答题

1、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第一、扩散和集中:再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他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播,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聚集,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第二、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过程,这种现象成为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

2、简要说明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活动的内容和性质,(3)识记的方法,材料的数量和性质,3、能否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取决于哪些条件

答:提出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能否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人对活动的态度,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态度要积极,并对活动持肯定态度,则人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就会发会得越充分,也就越容易发现活动中的问题。第二,人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具有较强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的人,能在别人不能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人发现问题的内在力量,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践活动中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第三,人的知识经验。丰富的知识经验会使人从不同方面或角度去思考问题,因而,丰富的知识经验会使人看到事物的复杂性,从而有利于发现问题,反之则不善于发现问题。

4、简述意志的品质

答:(1)意志的自觉性:就是一个人能够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动目的的品质。(2)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3)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4)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自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品质。

4、简述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注意范围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第二,注意范围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直觉任务分不开;第三,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领域。

5、简述性格的特征

答:(1)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与对社会、集体、他人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第二,与对劳动和劳动产品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第三,与对自己的态度有关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意志品质是个性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自觉性、果断性、坚毅性、自制力、勇敢、沉着或相反的盲目性、依赖性、软弱、冲动等,都属于这类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影响人的活动的情绪倾向性。主要表现在情绪反应的强弱、快慢、波动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以及主体对于个人情绪的控制能力等方面。(4)性格的认知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是指人们在各种认识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如感知倾向、思维倾向和想象特征等方面的不同。

五、论述题

1、论述记忆的过程及其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答:

1、识记过程(1)识记的定义: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第一,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有了目的就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识记任务上去,并采取有效方法,因而识记效果好;第二,活动的内容与性质,把识记的对象变成人们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内容,那么识记效果就好;第三,识记方法,一般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效果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理解其意义,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识记效果就好;第四,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2、保持和遗忘: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存储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又一个环节;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应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保持中的信息加工:保持是主动的、动态的,不是简单的印留,而是复杂的加工。遗忘曲线: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有意义的材料较无意义的材料遗忘的慢,数量多的材料遗忘较快,两种相似的材料,前后间隔短则容易相互干扰而造成遗忘,学习程度不够的材料容易遗忘,过度学习百分之五十的材料容易记忆。

3、回忆和再认过程,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再现出来: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在一次出现是能够识别出来: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影像、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影响、观念的心理过程,其遵循的规律有: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多音律、强因律,近因律。

2、论述注意品质及影响因素。

(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同样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注意范围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第二,注意范围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第三,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领域。(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之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数目而言。它有三个条件:第一,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予更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上;第二,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第三,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4)注意的转移:把人们的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叫作注意的转移。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第二,各项活动的目的性和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第三,原来注意的紧张度;第四,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3、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联系实践谈谈如何培养。

答:(1)遗传的有限作用;人的神经系统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整个的性格的形成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比较小的,而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的责任感和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责任感的家长能自觉的按社会要求来要求孩子,反之,则会起相反的作用,同时,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家庭和睦和家庭冷漠对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3)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作为系统的,长期的影响环境,在儿童性格的形成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而且,儿童处在学习生涯最关键的年龄阶段,在学校儿童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影响到特定性格的形成。(4)社会实践对性格形成的作用。认识活动的主体,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需要通过人在环境中的活动得以实现,因此,对性格气质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环境,而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模拟试卷四

—、选择题

1、D

2、B

3、C

4、C

5、B

6、C

7、B

8、B

9、C

二、填空题

1、大脑皮层

2、真动知觉和似动直觉

3、正确性

4、健康心理

5、稳定性

三、名词解释

1、动力定型: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叫作动力定型

2、情绪记忆:是对以前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的特点。

3、目的性;目的性是概括性的必然结果。目的性是当事物没有出现前,就有所预见,按预见行动,他是区分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

4、技能的迁移: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学习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5、气质: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这些特点一般不受个人活动的目的、动机、内容影响。它是人们在各种场合中一贯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动力特点

四、简答题

l、简述华生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

答: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发展理论:在儿童教育方面华生主张:第一,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第二,反对体罚儿童;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第四,对幼儿养护的要求;第五,提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2、简述联想的规律

答;接近律多因律强因律 类似律近因律 对比律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c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4、简述意志行动的特点。

答:意志行动是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其特点主要有:

1、有明确的预定目的:

2、随意行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3、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5、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是什么,答: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之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数目而言,(1)在同时进行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时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必给予太 16 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另一种活动中,(2)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它可以不需要给与太多的注意,从而有可能把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中,(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以熟练,各种对象的各个部分,已经在经验中形成了巩固的联系,只要感知对象的一部分,就可以把全部对象反映出来。(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形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6、简述性格的形成因素

答:(1)遗传的有限作用:人的神经系统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在整个的性格的形成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比较小的,而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在家庭中,父母的责任感和教养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责任感的家长能自觉的按社会要求来要求孩子,反之,则会起相反的作用,同时,家庭气氛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家庭和睦和家庭冷漠对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3)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作为系统的,长期的影响环境,在儿童性格的形成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而且,儿童处在学习生涯最关键的年龄阶段,在学校儿童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影响到特定性格的形成。(4)社会实践对性格形成的作用。认识活动的主体,环境对人的性格的影响,需要通过人在环境中的活动得以实现,因此,对性格气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环境,而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五、论述题

1、论述创造思维的特征,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答,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其特点:首先创造思维与创造活动是联系在一起的,具有新异或独特性;第二,发散式思维与聚合使思维的统一,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第三,具有突发性,即灵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第四,是一种联系的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创性、敏捷性的综合表现。如何培养(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对学习活动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思维才能具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可以激发学习的需要和动机(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流畅性,它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沟系,提出新的方法,(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课堂中和活动中注意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并通过作文绘画和科技活动进行培养,(4)鼓励学生参加各科的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论述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答;乔姆斯基首先区分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言的深层结构是认识的内容,语言的表层结构是对认识内容的表述,同样的深层结构可以用不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另外不同的深层结构,有时也可用相同的表层结构来表述,而这个转化不是通过学习,而是人先天就具备的这种转化的本领,其证据是第一、不同民族的儿童,生活的环境不同,但他们掌握发音、句法结构的次序是一样的,第二、不同民族的人,其认识常有共同之处,即语言的深层结构一样,但各民族的表达方式则明显不同,即语言的表层结构不同,第三、语言发展的阶段和动作发展的阶段基本一致,动作发展到什么水平,语言也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哪个民族是一样的,即语言和动作发展是平行的。第四、儿童学习说话,有个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学习语言就很困难。

3、联系实际谈谈性格和气质的区别? 性格与气质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首先,性格与气质的性质是不同的。由于性格更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化特征。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的性格有较大的差异。而气质是人们心理 17 活动和行为稳定的动力特点,受遗传影响较大,人们生来的气质差异就比较明显。其次,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有区别。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气质的特点也源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由于高级神经系统不受生活条件的影响,故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而性格的生理基础是两个方面的“合金”,一方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对性格具有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经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对性格发挥着主导作用。性格的基本机制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基础之上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模拟题5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B

5、B

6、D

7、A

8、C

9、B

10、C

二、填空题

1、差异性

2、语言

3、需要

4、执行决定

5、粘液质,三、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在指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搭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2、信号性反应 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当一个动物能够把一个刺激变成另一个刺激的信号,我们就说它不仅具有生命,3、遗忘 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和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现和识记。

4、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险情景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5、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

四、简答题

1、答:感觉对比是指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比可分为同时对比,与即是对比两种。同时对十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视觉的同时对比比较明显,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想象就叫继时对比,继时对比在味觉中表现较为明显。

2、答: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记忆的品质主要有(1)识记的敏捷性(2)保持的持久性,(3)记忆的正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

3、答;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识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主要做法是(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去的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意志品质教育应针对意志品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4、答:(1)选择的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他们的反应,(2)保持的功能,继时注意对象的影响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注意保证了人们对事物清晰的认识和作出更准确的反映,他是人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完成各种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的重要心理条件。

5、答:学生的智力技能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要促进智力技能的发展,使它达到灵活掌握的水平,需要创设应用这种技能去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第一、识别课题的类型。在解答课题时,学生若能识别课题属于哪一种类型,就能运用相应的智力技能进行解答,由于问题的性质不同,解题的智力技能也各不相同。第二、把握住全部情况,要洞察客体的本质形式,不能植株株个别因素,而要整个的把握全部情况,第三、摆脱旧经验的影响,借已有的经验去去把握客体的本质或关系。

6、答:能力测验的信度,效度与常模,能力测验的优劣,主要是以信度和效度两项指标来衡量的,信度是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也成为可靠度,用前后两次测验的分之间的相关来确定的信度角再测信度,另一种确定信度的方法是将测验题目按奇偶次序分为两套,分别 18 实测同一群体,然后计算两套题的得分,叫拆半测验,或分半测验,效度是指测验所测得的 结果是不是所要测的东西的,如果测验在很大程度上正确验证了编制测验的理论构想,即有较高的构想效度。能力测验的得分通常用常模相比较来确定的分的意义,常模就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他是依据测验使用对象总体水平的平均成绩来确定的。

五、论述题

1、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进行:(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于主动性,学生对学习活动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思维才能具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可以激发学习的需要和动机(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流畅性,它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沟系,提出新的方法,(3)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课堂中和活动中注意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并通过做文绘画和科技活动进行培养,(4)鼓励学生参加各科的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特征。气质影响着人的实践活动,了解了自己和他人的气质特点,对生活、工作、学习。特别是对教育的个性化的实现,都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人类的气质不决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会价值,人的气质没有直接的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比如多血质的人感情丰富,待人热情,但又易轻浮,易变,精力分散的不足,所以任何一种气质既可以是良好的性格和突出的才能的催化剂,同时也可能成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绊脚石。(2)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但前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问题,一方面,用人单位逐渐开始利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进行人才选拔,另一方面,个人也越来越多的考虑自己的特点及职业要求,进行气质特征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就成了时代发展的自然要求,个体通过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气质优势,克服自己气质特征中不利一面的影响,(3)气质特征是教育{作的依据之一,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对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气质是可塑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不同气质中的消极特点,如帮助抑郁之的学生提高白信心,帮助粘液质的学生提高反应速度,等等,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其中的优点,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3、答:能力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影响,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实践经验以及个人主观的努力,都会对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发生性质不同的作用,正确认识这些因素,有利于实践中,促进儿童能力的发展。(1)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人们能力发展的物质基础,素质就成为人们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人能力发 展的潜力,(2)环境和教育,环境包括产前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都会多人们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影响是不可逆转的,(3)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个人直接积累的直接经验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主观能动性,人自身识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它的主观努力和主观能动性,他准求得目标越大,付出的努力越多,经历的范围越广,他的能力也会相应的获得越大,越多。

样题答案

一、1、D

2、B

3、B

4、B

5、C

6、C

7、D

8、D

9、A

10、C

二、1、认识过程

2、操作

3、高原现象

4、道德标准

5、再造想象。

三、1、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1、用于此作为条件刺激物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3、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的而又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四、1、答、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又可分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他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的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发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活经典性条件作用。

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映后果能满足某种需要,则以后他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映形式。

2、答:观察时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人的知觉有时是无意的,有时则是有意的,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的目的与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为了使观察更细致、、更全面,在观察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思维和言语的活动,观察后还要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主要的观察品质有:

1、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的观察目的的品质。

2、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客观性是指善于实事求是的去知觉事物的品质。

3、观察的精细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的特征的品质。

4、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

3、答:有意注意的发生和维持,虽也与主体的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有关,但这些主观因素的作用是间接表现出来的,他们都受主体当时确定的活动目的所制约,具体来说,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第一,加深对H韵任务的理解,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就越容易保持。

第二,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得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如一个人有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它就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全神贯注的完成任务,读书时作笔记,可以把智力活动与外部活动结合起来,又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

第三,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是人长久的从事这种活动,直到完成任务,第四,排除干扰,外界的刺激物,机体的某些状态,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都可能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干扰。

4、答:情绪和情感有四种品质,每种品质都可以表现为两个极端对立的情况,比如,在强度方面,有强弱之分,在紧张度方面,又紧张和轻松之分,在快感度方面,有快于不快之分,在复杂度方面,37-简单和复杂之分,此外,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体验,如果外界的事物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符合人们的愿望与观点,就会使人们对之产生满意\愉快、喜爱、羡慕、等积极的内心体验,否则就会使人们对之产生否定的态度和 20 引起不满意、烦闷,厌恶的消极的情感体验,增力作用和减力作用,情绪和情感的增力性表现为情绪和情感发生时,对人们的活动起积极的应激作用,是人和动物能够应付环境的紧急变化,这就是情绪的增力性作用,情绪和情感的键力性作用表现为情绪和情感有时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忧愁、悲伤,等。

5、答: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品质。

能力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并且有其规律性,如能力在量上的差异遵循正态分布,在质上的差异表现为结构的不同,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同一年龄层中,能力的发展水平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以智力为例,某些人智力超常,某些人则智力滞后。

(2)表现早晚的差异,能力表现上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某些人少年早慧,某些人则大气完成,(3)结构的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且组合方式有所不同,由此就构成能力结构的差异,这也是个体能力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了解了这些差异,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6、答: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提出可以从内外倾,稳定性和求实性三个维度来考察性格的差异,爱森克根据这三个维度,将人的性格分为八种类型。把三个维度定为坐标构成立体坐标系,形成性格的三维度量表,每个人的性格一起在三个维度上的坐标值定位。

五、论述题

1、答,识记是接受所要记忆的事物的刺激,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复习不是单纯的机械重复,就信息加工理论而言,编码在识记中要起决定的作用,所谓编码,就是那已储存的信息,对新输入的信息不断的加以处理,使其愈来愈与个人处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心理格局和模,从而妥贴的加入到个人的经验体系中,因此复习的作用就是给信息加工捉供机会,就所学的材料不断进行再编码,不断提高编码的适应性,多复习一次就是多一次加工,就多一次重新考虑或寻找材料之间关系的机会,从而增进加工深度,记得更好。

不是任何复习,都能得到同等的良好的效果,复习的效果与其说决定于复习的次数,不如说决定于复习的合理组织。(1)正确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首先要及时复习,遗忘规律指出,识记后最初的遗忘的较快,以后逐渐渐渐慢,这对这一规律,识记后应及早进行复习,其次是间时复习,(即在复习的中间有休息)越时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好。(2)复习中的尝试回忆,研究证明,在复习过程中,那全部时间复习,不如只拿部分时间复习。而用一部分时间去进新尝试回忆,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一方面通过尝试回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通过尝试回忆了解材料的难点,从而使下一次复习更有效果,(3)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对于不太长的材料,整体复习比部分复习效果好,(4)复习的形式多样化,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势,能提高复习效果,如把新旧材料加以对比来复习,尽可能的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看、读、写、听结合起来复习,把所学材料加以系统的组织,自己编写提纲等等,联系实际(根据联系实际的程度给分)

2、答:(1)双趋冲突:有时,一个人以同样的强度对两个动机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向这种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孟子曰:鱼,吾所欲也,熊掌亦吾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生,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这是双趋冲突的一种解决办法。(2)双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同时遇到两种都想躲避的威胁,而它又必须接受其一,向这种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字歧义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有时,一个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一 21 方面恶而避之,向这种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4)联系实际正确提出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联系实际(正确指出属于哪种动机冲突,针对不同的动机冲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根据联系实际的程度给分)

3、答:(1)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的特征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2)高级神经活动酌四种类型,不可遏止型(强、不平衡)。活泼型(强、平衡、灵活),安静型(强、平衡、不灵活),弱型{弱} 四种不同类型的动物的活动特点是:强而不平衡型的动物易激动,不易约束,强而平衡且灵活性的动物易兴奋,较灵活,强而平衡且不灵活型的动物难于兴奋,迟钝而不灵活,弱型的动物难于形成条件反射,容易疲劳。(3)高级神经活动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不可遏止型一一胆汁质

活泼型一一多血质

安静型一一粘液质 弱型一一抑郁质

下载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体育硕士模拟题二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体育硕士模拟题二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民法学试题

    2001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民法学试题 (满分100分) 一、概述下列概念之间的区别(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民事权利能力......

    2006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综合试卷

    2006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法律硕士综合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律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及以次指导人们行为的属性是指( )。 A.法律的普遍性 B.法律的规范性 C.法律的......

    200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2009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性著作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儿》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

    2007 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2007 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杜威主张——。 A.道德教育应首先将儿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B.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有巨大刺......

    2003年在职硕士全国联考英语试题

    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唐义均 tangyijun@263.net 2003年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试题 Part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30 minutes, 15 points) (略) Part II......

    2013年在职教育硕士模拟题

    2013年在职教育硕士模拟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可以强化学生社会交往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培养学生的任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感及团结合作精神,并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的学......

    2016年起在职联考并入全国硕士统一入学考试

    2016年起在职联考并入全国硕士统一入学考试 2014年6月18日,教育部公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通知指出,为统一管理各类研究生招生工作,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

    2012年全国联考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一、概念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