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都是生活在童话里的孩子
我们都是生活在童话里的孩子
岁月的远走,带走了可爱的容颜,却没有带走年少的心。也许还有人记得《童话》那首歌,“我要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要相信变成翅膀守护你„„”。其实岁月没有将我们的童心带走,我们就是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孩子。为什么说是生活在童话里的孩子呢?十九二十岁的我们,是有理想,有梦想也是喜欢幻想的时期。在父母的供养下,每个人都是公主王子。我们过惯了无忧无虑的生活,一切都是那么容易得到,所以它培养了我们的幻想能力,让我们生活在理想状态,童话般的生活便由此展开.童话般的人物,童话般的爱情。我们现在是青春蓬勃的时代,谁都不想抑制爱情。所以当遇到有感觉的人,便会轻易将爱说去口。那种冲动刚开始是单一的,后来双方都开始体检看似甜蜜实则苦涩的爱情。因此,双方找到了童话中自己的角色,满满的学会了轻易许诺。那种至死不渝的口头禅,就时常冒去嘴边。可就是这样,还是傻傻的相信会有幸福快乐的结局。
童话式的爱情抵不住时间的推移,分手的车轮没有谁可以阻挡。付出真心的你,最后换来的是童话般的结局语。“对不起,我没有给你想要的答案。我觉得我不适合你,你真的很好,却不是一个可以陪我走过一生的人。我现在什么都不想要,只想一个人安静的学习。你很好,你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尽管我们分手了,可是我们还可以做最好的朋友吧?” 童话式的生活,童话式的理想。现在的我才明白,现实就悄悄走来。每月拿着父母发的工资,尽情的挥霍,没钱后就继续向父母要。童话里的王子也不过如此,可我们忘了,忘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我们的父母不是公物员,也不是财主。因此我们不是“官二代”更不是“富二代”。可我们却做着那两种人的梦,童话般的生活也会被时间打破,有朝一日你父母不再为你提供帮助时,亦或是你父母不在是。童话里的你,还是难受逃离现实之苦,做回你自己,用智慧与双手开拓属于你自己的未来!
第二篇:我们生活在巨大差距里美文
四十多年前,也就是“文革”后期,我还是一个中学生,当时男生和女生之间是不能说话的,虽然非常想说话,可是不敢说,就是爱慕对方,也只能偷偷地用眼睛看看而已。四十多年以后的今天,中学生谈情说爱早已在心理上合法化,甚至有女中学生竟然穿着校服去医院做人流。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中国这几十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是在这个光荣的数据后面,却是一个让人不安的数据——人均年收入始终在世界的九十多位和一百位之间徘徊。
当上海、北京和广州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摩天大厦此起彼伏,商店、超市和饭店里人声鼎沸时,西部的贫穷落后地区仍然是一片萧条景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沿海地区城市里的人普遍在喝可乐了;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湖南山区外出打工的人,在回家过年时,给乡亲带去的礼物还是可乐,因为他们的乡亲没有见过可乐。
社会生活的不平衡必然带来心理诉求的不平衡,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央电视台在六一儿童节期间,采访了中国各地的孩子,问他们六一的时候最想得到的礼物是什么。一个北京的小男孩狮子大开口,说想要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一个西北的小女孩却羞怯地说,她想要一双白球鞋。两个同龄的中国孩子,梦想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这是令人震惊的。对这个西北小女孩来说,她想得到一双普通的白球鞋,也许和那个北京小男孩想得到的波音飞机一样遥远。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平衡的生活,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个人生活的不平衡,等等,然后就是心理的不平衡了。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财富,也是每个人最后的希望,可是我们今天的梦想已经失去平衡了。
我举的两个例子中,两个孩子的梦想,显示的是现实的差距,四十多年前的女生和今天的女中学生,显示的是历史的差距。历史的差距让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欧洲四百年的动荡巨变,而现实的差距又将同时代的中国人分裂到不同的时代里去了。就像前面说到的北京小男孩和西北小女孩,让人恍惚觉得一个生活在今天的欧洲,另一个生活在四百年前的欧洲。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现实和历史双重的巨大差距里,可以说我们都是病人,也可以说我们全体健康,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两种极端里,今天和过去相比较是这样,今天和今天相比较仍然是这样。
第三篇:《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读后感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第一部杂文集。
他走遍世界,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作者认为童年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方向。当我们长大成人以后所做的一切,其实不过是对这个童年时就拥有的基本图像做一些局部的修改。当然有些人可能改动得多一些,另一些人可能改动得少一些。
书中提到:如何一种能够测量的心理特征,包括智商、兴趣爱好、性格、体育、幽默感、甚至爱不爱打手机,所有这些东西都是天生的。后天环境对智力和性格的影响非常有限。先天因素是主要的,后天因素是次要的。一个人爱好什么,喜欢干什么,能死心塌地在什么方向上刻意练习,基本上是天生的。自然选择给了每个人不同的基因,而人可以出去寻找自己的基因所喜欢的环境。基因决定喜好,喜好决定我们追求什么。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把自己的基因发扬光大——这难道不是进化论告诉我们的人生意义吗?
这本书中提到的天赋大于后天,每个人天生都有别与他人的地方,你只能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发挥自己的长处,你才可能成功。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第四篇:生活在思想里随笔
生活在思想里随笔
生活,希望有多一点点的时间,将一切杂念忘却。生活,记录过那么多得精彩瞬间,我们为次哭过、笑过、迷茫过。我们的一切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记忆深刻的,有记忆模糊的,那都是源于我们的生活。小时候的我常常在想,长大以后我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该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应该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如今看来,一切都是这么的记忆犹新,有时候自己也曾今迷茫过,现在的我能做什么,到了如今的年纪,已经不是小时候的样子,开始懂事了,不会在爸爸妈妈的身上撒娇,懂得不让爸爸妈妈操心,懂得为爸爸妈妈着想,懂得孝敬爷爷奶奶。
有时候自己就在不知不觉中蜕变,这是思想上的蜕变,精神上的变化,一些以前爱钻的牛角尖一下子变的开朗了,现在的我更多的是在憧憬自己的未来,我的大脑在不停的思考,渐渐的养成了一个习惯,喜欢一个人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发呆,思绪随着思想飞扬,长大后的自己还有小时候的天真快乐吗,自己的生活已经悄悄的改变了。
自己的生活里,有的只是升学的压力,生存的压力。社会早早的让我体验了生活的悲凉,有时候自己打开窗户,晚风轻轻的吹过脸颊,头发轻轻的舞动,我的心,是否感到迷茫,我的生活在思想中不断的变化,如同城市中的霓虹,没有方向,有时候也许感觉到了不是自己一个人,我的生活中还有默默支持我的人存在,我的生活应该有他们的一份。
生活的美好、忧伤、无奈、迷茫都在自己的心底,我应该高高兴兴的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在脑海里默默的告诉自己,你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第五篇: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不管富贵,还是贫穷,不管是关爱还是被爱,都是幸福的,开心的,快乐的。因为他们有爱的保护。在这个的世界里,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只有活在爱的世界里,你才会健康成长,无忧无虑的成长。
在每个人的眼中,爱的感觉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家庭和睦就是幸福。而对自己创业的人来说,妻儿支持,就是幸福。而对老人来说,儿女孝顺就是幸福。
在身边都有爱,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只要你拥有宽阔的胸怀,有一颗包容他人的心,那么爱和幸福就会找上你,让你快乐。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这么一件事情那天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老远看见一辆自行车横在前面的路口,车周围还有两三个人。走近一看,只见一个五六岁的女孩一只脚被别在了自行车后的车条里,孩子的父亲托着女孩的上身,母亲扶着车。这一急需别人帮助的一幕就发生在我眼前,可我在一旁,却帮不上任何忙。两位家长谁也脱不开身,面对着这意外的事故,只有面面相觑,谁也无能为力。
“嘀嘀”,一辆满载着乘客的出租车驶了过来,开到自行车旁,出租车突然停住了,司机一纵身跳下车,顺手把车上的钳子拿了下来,说道:“孩子的脚别在车里了吧,我这有钳子。”他一边说,一边就搬弄起来。
围观的人渐渐多了,虽然帮不上忙,但我能感觉到大家都在奉献着自己的一片爱心。有的人在提醒家长:“孩子坐在车后,可千万要小心呀!”有的说:“前面不远就有医院,如果孩子需要去医院,我带你们去。”有的人在哄吓得惊恐万分的孩子:“好孩子,别怕,一会儿就好了。”两位家长早已感动的不知说什么为好。不一会儿,女孩的脚安全地从车条里出来了,周围的人也都松了一口气。当家长看完孩子的脚,想表示感谢的时候,那辆出租车早已悄悄离去,而周围的好心人也消失在茫茫的人海里了。
我原以为这种事情只有在电视剧中才会出现,可回想着发生的一切,眼中的泪水早已情不自禁的滑落下来。
时间多点爱,就少点痛苦。每人一点爱,那么世界就充满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