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10:3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

第一篇: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

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

摘要:中西方神话都是原始初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源头。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中西方生产形式的不同,从而导致中西神话思想传统以及神话中的“神”的塑造存在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 神话 英雄与神 理智与情感 生与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数千年来一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诸多的神话人物早已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中;而古希腊也拥有着悠久的历史,那诞生了西方最主要的神话传说——古希腊神话。

神话作为远古人类的主要文化形式,是远古人民在面对大自然时,对自然力的形象化解释。它表达了原始时代人类企图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这正如鲁迅先生所阐释的“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1】

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原始人类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源头,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与人生的困惑及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是他们自然观和社会观的曲折反映。所以,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2】

在原始社会初期,自然环境极端恶劣,猛兽出没、毒蛇横行,狂风暴雨、雷电交加,人类就是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慢慢成长的。那时的初民们对周围感到的是恐惧和敬畏,他们不得不群居,靠集体的力量抵御野兽毒蛇,抓捕食物。经历了漫长的斗争,人类取了巨大的成就。这成就是靠人类集体智慧而得来的,但是原始人民总是通过幻想出一个又一个的“神”人,创造奇迹,拯救人类,这也就创造了神话。从而在神话故事里,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往往就通过一些英雄人物来体现。于是,神便成了人类的教师和救助人类的英雄。这在中西方都是一样的。在中国神话中,伏羲氏作网罟,教民捕鱼猎兽;后稷教民稼墙;祝融以及隧人氏教民用火,甚至连天地和人类自己,都是神的创造,例

如盘古氏开天辟地、女蜗造人等等。在《圣经》故事中,世界和人也都是上帝创造的。而在希腊神话中,许多神也往往是一种完善技艺的代表,或完美能力的体现者, 如阿芙罗狄蒂(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她自己也以美丽著称;厄洛斯(罗马神话中的丘比特)是爱情之神;缪斯则是九位文艺与科学之神的总称,而许多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也都赋予了神性,如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等。与此对比, 中国神话中亦有海神龙王、雷神雷公、火神祝融等。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鸿鲁正是根据希腊神话的这一特点,概括说,神是“达于完善之境的人形的东西”,【3】

从黑格尔到列宁,都相当欣赏伊壁鸿鲁的这一说法。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引用了这一说法, 并且作了适当的发挥, 列宁读至此处时,则在其边写了一段眉批:

神=完美的人的形象

【4】

这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神,就是完美的人,是人类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而又比人类自己更为完美的人。这一看法既是唯物主义的,也是深刻精辟的。人类创作了神话,人类便把自己的长处、成就、德行,以及在征服自然中的创造力,以及可能的创造性,全部归功于神话英雄。这些神话英雄, 其实就是被夸张了、被美化了的人类自己。拿这个观点来看中国神话,那么,教民使用住房的有巢氏,为民尝百草的神农氏,等等诸神,其实就是在实践中学会建造房屋,学会利用植物和种植谷类蔬菜的人类自己。

尽管中西方神话中的“神”都是“完美的人的形象”,但是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神话主题思想的不同。位于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环抱之中的希腊半岛,境内多山少耕地,但它却拥有十分有利的海运和经商条件。这就注定了希腊人必须把眼光投向外部世界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而中国的情况则与此不同,两条大河的滋养,广袤的耕地,形成了中国农耕文化的传统。这种自然经济间接导致了交换的萎缩、交通的不发达以及见识的窄化和探险精神的丧失。另一方面,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使中国的原始农业形态呈现出个体性和分散性的方式,这也就导致了大一统社会结构的形成。也正是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差异,中国的神善德、肩负社会责任,没有个人的情感与个性,是真正地具有“神性”;而西方的神则是个性十足,情感丰富,具有“人

性”。

(一)英雄与神

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故事两个部分。神与英雄的不同之处在于,神完全是虚构和想象,神都是居住奥林匹斯山,与人类同时存在同一个宇宙,但是不同的空间,英雄则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历史依据;英雄是会死的,神却长生不老。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神话中没有西方严格意义上的神,盘古和女娲最接近于神,只不过都不是永生的。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例如赫拉克勒斯最终被擢升到奥林匹斯山上,归入诸神之列。中国的神话,主要的都是“神”的故事,而这些“神”,并不像西方那样是完全虚构的,恰似西方神话中的“英雄”,与人民生活在一起,来源于远古人民,很可能就是远古人民中著名的代表,只是被后来的人民神化和夸大化了,就成为了“神”。

在西方的神话,神是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的,拥有着英雄难以比拟的力量和无上的法力。但是却往往有英雄去挑战神,比如赫拉克勒斯就曾夺取天后赫拉的金苹果,杀进冥府救忒修斯,射伤冥王;在特洛亚战争中,狄俄墨得斯射中战神阿瑞斯的小腹,划破爱神阿佛洛狄特的素手,疼得神尖叫而逃。但是,反抗神,几乎都以被神残酷镇压而终结,由此酿成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剧:希腊英雄小埃阿斯因亵渎过雅典娜神庙,被雅典娜击毁乘船,落入海中,但他临死时仍说,即使全体神联合起来要毁灭他,他也要救出自己。卡帕纽斯骄傲地宣称,宙斯也不能阻挡他攻打忒拜城,当即被宙斯的霹雳击毙在城墙上。西瑞福斯因把死神关在地窖里,被打入地狱,周而复始地推圆石上山。这些神话充分表现出敢于叛逆和敢于与神抗衡的大无畏精神。另外,西方的神还掌握着人类的命运。每每都会给世人以命运的征兆,最终无论世人怎么企图摆脱命运,可结果是怎么也摆脱不了最终的命运归宿,从而导致了一场又一场命运的悲剧。无论俄狄浦斯王怎么逃脱,可结果仍摆脱不了弑父娶母的悲剧。这类故事充分体现了神的绝对主导,可以主宰世间一切。

而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英雄与神是从没有冲突的,相反,是神绝对地牺牲自己, 奉献自己。盘古完成天地开辟之后,以自己的双眼化为太阳与月亮,四肢与头化成五岳,血脉化成长江与黄河,毛发化成山林草木,肌肉化成泥土,筋骨化成金石,身体上的寄生物变成人类。《山海经》中有女娲之肠化成十神的记载。

英雄与神的关系,曲折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古希腊神话中向神挑战、反抗神的故事,暗示了人与天、人与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反映了西方人敢于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决心和毅力。而盘古、女娲化育万物的神话体现出远古中国人对人类、自然万物、天地、神灵之间和谐关系的理解, 是中国“天人合一” 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和哲学依据。

(二)理性与情感

中国的神是崇高的,是真正具有“神性”的;而西方的神,则是世俗化的,跟普通人一样,情感丰富、有个性,具有“人性”。

中国神话中的英雄和神一般都是爱人类的,愿意为人类牺牲或作出贡献,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忘记个人的利益和得失。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神农尝百草、盘瓠杀敌护国、后羿为民除害,上射九日而下斩长蛇;禹体恤百姓,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等。中国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国家组织关系,成为一个统一的社会。尽管在初民时期并不十分凸显,但农耕社会的封闭意识使这种关系有所滋长,远古的神乃至后来的王侯国君,都是“子民”的家长,他们重视群体意识,他们在为人民“造福”的同时也把他们组织成为群体机器上一颗颗零件,人民也习惯和依附于这种“呵护”,从而使得“家”的观念也就根深蒂固。

相比较而言,希腊神话中的神和英雄们,往往更具个性,他们拥有和凡人相同的欲望、私利、欢乐和痛苦,他们追求的更多的是个人物质、肉体和精神的享受, 而不是超越人类、造福人类。乌拉图思为确保永久的统治想把自己的孩子重新挤入母腹,该亚唆使最小的儿子克罗诺斯用镰刀把父亲切斩致残;普罗米修斯盗窃天火后,宙斯不但惩罚了普罗米修斯本人,还通过潘多拉的盒子把一切灾难降临人间,并且灭绝了人的希望。

另外,在希腊人看来,爱情是美好的,他们十分推崇爱情,于是神话中就有这样的故事: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特争要金苹果,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找到帕里斯,都答应给他好处,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王,雅典娜许他成为最伟大的英雄,阿佛洛狄特许给他天下最美貌的女人,帕里斯就把金苹果判给了阿佛洛狄特。希腊神话甚至对那种为了满足一己之私欲, 不顾他人,不顾集体,乃至损人利己的感情行为也不加指责。神赫利俄斯之孙女科

尔克斯公主狄亚,热烈爱上了阿耳戈英雄们的领袖伊阿宗,帮助他取得了金羊毛,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她背叛父母,杀死兄弟,逃离家园。提修斯不问希波吕忒同意与否,便把她抢到雅典成婚,引发了阿玛宗人同雅典的战争,也不被认为是劣行。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大多数是私生子,是奥林匹斯山诸神到人间寻欢作乐的后果。他们自己惹出许多风流韵事,留下私生子,对此,还引以为荣。在中国神话中,很难看到对英雄们的爱情生活的描写,他们注重小节,不存在乱播情爱种子的现象。中国神话中甚至很少有女性英雄,与希腊神话中众多的女性英雄相比,她们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更不能任意放纵,嫦娥抛弃丈夫奔月被人嘲弄,巫山神女被视为淫奔之女。中国神话中没有爱神, 如果阿佛洛狄特不幸生在中国,那么她早就会被打进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

希腊神话英雄具备人类的思想感情,有爱有恨,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甚至好嫉妒,爱虚荣,希腊神话更像“人话”。中国神话英雄不食人间烟火,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注重品行与德操。他们没有性格,在他们身上唯有神圣的光圈和纯洁的品性,人类只有顶礼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说,倒是中国神话是名副其实的“神话”。

(三)生与死

所谓人生就是生和死,从怎样看待生和死便可以体现出中西神话英雄的差异。希腊人认为享受现实生活就是享受神的恩赐,因此,他们追求物质享受,追求文学艺术的赏心悦目,追求自然与人生中的美。诸位英雄常常集会、宴乐、歌舞、游艺,开展体育竞技和文化社交活动,神话中有文艺九女神、美德三女神、科学之神、智慧之神、喜悦之神, 体现出希腊英雄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多方追求。中国英雄更倾向于对道德的认识,对真、善、美的明辨,和重实用的功利目的。神大概只归为两大类:一类代表真理、正义、有道,一类代表谬误、邪恶、无道。古希腊英雄热爱现世生活,不重视死后的世界,没有世界末日的观念,他们神话中的冥府不那么阴森可怕,人间英雄赫拉克勒斯曾打伤过冥王哈得斯,反映了希腊人对这个神的反感。希腊英雄热爱生命,厌恶仇恨死亡。斐赖城王后阿尔刻提斯替丈夫殉命,赫拉克勒斯到冥府同死神搏斗,夺回了她的生命。阿基琉斯的鬼魂对来访的奥德修斯说:“我宁愿活在世上作人家的奴隶,侍候一个没有多少财产的主人,那样也比统率所有死人的魂灵要好。”在中国神话中,有的英

雄死而化物,如盘古、女娲,对他们来说,死完成了创造人类万物之功,对人类作出了更大贡献,通过死达到了永生。有的英雄死而复生,或者死而有灵,总之获得了永生。这些神话显示了中国人的生死观:生与死同一,死是另一种形式的生,死是永生的前提条件。对生的厌倦和对死的渴望,流露出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倾向,与古希腊英雄的享乐主义、现世主义大相径庭。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 ].鲁迅全集·第九卷[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潘世东,邱紫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中、希神话之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古希腊罗马哲学> 【4】《哲学笔记》

【5】缑广飞.尽显英雄本色—中西神话英雄形象比较.[A].中州书刊,199 【6】李娅菲.人的神话与神化的人—中西神话比较探析.[A].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7】周天.中西神话同异论.[A].【8】何文祯.中西神话与中西传统.[A].河北大学学报.1994 【9】龙婷.中西神话及其在文学主题中的呈现刍议.[A].中国比较文学.2007

第二篇:关于中西神话中神的对比分析

关于中西神话中神的对比分析

摘要:中西方神话产生的时间和背景的差异比较,中国神话中神的系统体系和主要神的分析以及西方神话中神的体系和主神的分析,以及东西方神的性格和思想文化的对比,神所赋予的民族精神的差异比较。关键词:神话

民族精神

差异

一、神话的定义与产生

文学史中对神话的概念定义是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力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就被“神”化了。

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是一种原始性很强的艺术创作。神话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文学的先河。神话产生的基础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于是借助幻想,把自然力拟人化。神话往往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马克思对神话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中西方神话产生的环境没有很大的区别,都是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条件恶劣,文化体系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发展起来的。

二、时间的差异

中国的神话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也就是一万多年以前。从出土过的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远古时期,在我国肥沃的陆地上产生过大量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由于历史的悠久,再加上历史上儒家文化对神话的排斥,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历史长河中遗失,使得我国神话资料零散不全,没有系统的传承和保存。中国古代神话只有《山海经》叫完整的比较集中,其他各种经、史、子、集也零零散散可见神话的踪迹,但往往只有三言两语或片段,很少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山海经》中的神话虽然也是片段,但并不少故事已具有较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甚至还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如《山海经》中有大量的对山神形貌的描述,它们往往是奇形怪状的动物,或兼有人和动物的形体特征,如龙首鸟身或人面马身等,这里或许含有自然崇拜或图腾崇拜的意识,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

希腊神话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它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头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来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普》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神话却大部分是由民间唱诗的歌手所传承的,后来又经过诗人和戏剧家的加工创作,在此过程中他们往往加入个人的想象和润色,而且由于他们的生活和职责又要求他们必须以故事情节和内容丰富取胜。因而,西方神话中动辄便是长篇大作,如荷马史诗。希腊神话谈到诸神与世界的起源、诸神争夺最高地位及最后由宙斯胜利的斗争、诸神的爱情与争吵、神的冒险与力量对凡世的影响,包括与暴风或季节等自然现象和崇拜地点与仪式的关系。不同于中国短小、零碎、不成体系的神话,希腊神话有一套严密的体系,特别是古希腊人赫西俄德专门写了一部《神谱》,把所有的关于神的各种传说进行了分类排列,形成了“俄林波斯神系”,在这个神系中诸神各有其位,各司其职,分工甚为明确。

三、不同的民族精神和内涵

中国的神话内容丰富而复杂,主要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创世神话中以盘古开天辟地最为著名,盘古分开天地,化身为世界万物,这是关于宇宙的起源。对于人类自身,则是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为主,这里塑造了以为仁慈、大爱的母性形象,关于始祖,除了女娲,每个民族也有自己民族诞生的神话,简狄吞卵生子,姜嫄踩天帝脚印受孕等神话传说。大禹是中国洪水神话中的英雄人物,三过家门而不入,不辞劳苦,以疏代堵,积极地拯救生民与洪水做抗争,反映了先民的智慧与辛劳。不同部落的战争是中国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述了华夏民族的产生与演变。在同自然抗争的过程中,人们把对抗自然的凝结的智慧加在一个塑造的英雄人物身上,表现出人类社会进步和不断创造前进的历程。如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等。

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记述了中华民族步履蹒跚的足迹,从产生到一个团结智慧的民族的履程。中国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以及中华民族不断克服自然,战胜恐惧的精神。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厚生爱民意识。对百姓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大无畏的不怕艰辛,不怕牺牲,一心为了民族生存的大爱精神,如女娲补天、神农氏尝百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等等。最后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辛,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生命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神话英雄。如刑天即使断首,也要对天帝舞干戚,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象征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传承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与信念。

西方的神话有新旧两个不同的体系:宇宙从最初天地未分的状态,到地母“该亚”,随后生出天神“乌拉诺斯”,天神地母结合产生十二提坦神,即旧的神谱体系;后经繁衍结合,宙斯诞生,宙斯战胜父亲克罗诺斯,从父亲手中救出兄弟姐妹,推翻旧神体系,和兄弟姐妹儿女建立新的神谱,即奥林匹斯十二主神。

关于西方的创世神话,旧神谱中记载天地的来源:最初宇宙最老的神是卡俄斯Chaos(即“混沌”),卡俄斯生出盖亚Gaia(大地之神),盖亚生出乌罗诺斯Ouranos(天空之神)和众多神邸。与盘古开天辟地化身为万物不同。中国的神是群体的,相联系不可分割的,而西方的神从诞生开始成为独立的个体,哪怕夫妻、父子的关系也随各自的独立成为不相干的个体。

西方神话中也有洪水的题材,不过是为了体现天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水是对人类的惩罚,洪水之后,人类的再造,反映的是对人性的反省和思考以及批判。在这里与中国神话中努力克服自然灾难是不同的。

四、思维特征的差异

中国神话与中国先民的思维紧密结合,先民们把自己的视角添加到神的世界里,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这可以在《山海经》中找到最明显的例子,“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这里以人常见的四季变化和生理现象来塑造神的形象。“神”是以人为参照而塑形的。

在人物形象上,中国神话是人神同一,而古希腊神话是人神同构。中国神话中人物形象大多是“半人半兽”。伏羲女娲是人面蛇身,蚩尤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盘古是狗首人身,炎帝是人身牛首,火神祝融是兽身人面,海神禹强是人面鸟身,河神冯夷是一条白面长人鱼,甚至像共工这样的大神,干脆就是个九首蛇身,且手尾自环的怪物,鲧死后化龙入羽渊,禹能化为大熊劈山引水。中国神话比希腊神话早得多,中国神话受图腾崇拜影响很深,认为“帝王即神”。中国神话中的神不食人间烟火,这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主要大神们神格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的很多经史典籍中,中国上古的主要大神们,诸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等,都是崇高和圣洁的。他们不苟言笑,从不戏谑人类,更不会嫉妒和残害人类。在个人的私生活上,他们从来都是十分规矩和检点的,十分注重小节、注重品行和德操的修养,并且尊贤重能。几乎每一位神王都没有“红杏出墙”或“乱播爱情种子”的现象。在他们的身上,只有神圣的光环、纯洁的品性和高尚的情操。当人类向他们看过去的时候,只会仰面向上,顶礼膜拜,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恭不敬。不像希腊神话中的神,好嫉妒,虚荣心强,风流倜傥。这是由于商业经济和开放性环境使希腊神话很早就脱离了宗教影响,加之古希腊人十分注重肉体的健美与力量,所以他们按自己的形象造神,神即高度化的人。我们可以从古希腊戏剧中看到,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和人一样美丽、聪慧、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有嫉妒、有口角、有爱恋,也有厮杀,有着喜怒哀乐,有悲欢离合,有人的七情六欲。比如宙斯,他是克洛诺斯之子,万神之王,主管天空.希腊神话中的至高神,掌握雷电,所以又被称为雷神。在母亲蕾亚的支持下,杀了父亲克洛诺斯,成为了第三代神王。性格极为好色,常背着妻子赫拉与其他女神和凡人私通,私生子无数。但他们不是现实的人死后“得道”而成的,他们是虚构的;在中国神话,神便是“得道”的人,死后的伟大的君王就成了神,比如三皇五帝,他们死后都成了天神,但是他们不是一般的人,与一般人的七情六欲不同,他们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强大的意志力,故他们是人神同一的神。

中国的神话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仁孝思想密切联系,而西方的个人主义与西方独立,崇尚自由的思想观不可分割。

第三篇:中西方节目主持人对比

中西方节目主持人对比

黄露

1006010138

10广电班

----------

一、我国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状况。

说起主持人的来源,还得追溯到1928年荷兰对外广播公司开播首个主持人节目“快乐的电台”,自那以后,主持人这个行业才从西方逐渐兴起。而相比之下,中国国内节目主持人的出现则要晚上半个多世纪,一直是到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观察与思考》首次正式打出“主持人”字幕时,主持人这一职业才正式在我国出现。发展至今,我国的节目主持人行业已经经过了三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如今的主持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首先,主持人不再是最初充当报幕员和播音员的机械式主持人了,而是具备采访、播音、评论等能力于一体的“多功能”主持人。记得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开播时,主持人播报新闻大多像“看图说话”一般,新闻图片上显示的是什么,主持人就描述一遍,很少会涉及到图片所隐含的新闻意义。而如今再看《新闻联播》,主持人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新闻播报能力,有时候主持人还要去到现场采写新闻,或者在演播室对新闻进行评论。

其次,如今的主持人的主持声音也不像之前那样干涩、枯燥、平淡无味了,其主持的语言也变得温柔细腻,充满了人情味。比如柴静,当年她刚进入央视主持《东方时空•时空连线》时,就因为太过官方的生硬的主持风格伤害过一些本就受过伤害的嘉宾,后来她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加以改正,如今才成就了她“温柔杀手”的称号。

再次,主持人这个行业也不像当初那样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如今的主持业也学会了从受众的需求出发,时不时与观众进行些互动,与受众保持双向联系„„

类似的变化有很多很多,从而也可以看出,我国的节目主持人发展状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我们一方面要看到这些年来节目主持人的积极发展状况,但也要看到国内节目主持人与国外节目主持人的较大差距。在此,我将通过对比美国著名女性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和有“东方奥普拉”之称的鲁豫的主持风格来分析中西方节目主持人的差距。

二、人物介绍

奥普拉•温弗瑞是一位天命之年、长相平平,身材欠佳的黑人妇女,但就是这样一位不起眼的人靠着其极具个性的主持能力,凭借着独一无二的《奥普拉秀》一跃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妇女之一。陈鲁豫曾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主持人”称号,她主持的《鲁豫有约》更是根据她的采访风格特意打造的一档明星主持节目。鲁豫还因为她采访的幽默感和真诚被称为“东方奥普拉”。

三、奥普拉和鲁豫之间的共同点。

1、两位主持人都是以真诚动人的。

其他一些主持人,在进行人物访谈时,并不是特别关心采访对象的回答和心理,而是关心下一个问题问什么,这就明显使得采访对象觉得主持人并没有将自己放在心上,采访对象的回答也越来越无趣了。但是奥普拉和陈鲁豫不同,她们虽然也会考虑接下来要问什么,她们更关心的是采访对象的回答,并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做出相应的回应。陈鲁豫在《鲁豫有约》中就会捉住采访对象回答的一个亮点,并不时在之后的问答中再度提起,这就让受访嘉宾感觉主持人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奥普拉更甚,在做节目访谈时,奥普拉常常不惜将自己的一些秘密作为“交换条件”,并和嘉宾一起抱头痛哭或是仰天长笑。这样的真诚,换做是谁,也都愿意说出那些本不愿说出的事吧!

2、两位主持人进行人物访谈时都善于营造轻松的采访气氛。

我一直认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进行采访时并不是靠刻意的搞笑或者是牵强的幽默,好的主持人会让受访嘉宾感到自然的轻松,并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奥普拉和陈鲁豫就善于调节采访现场的气氛。比如,陈鲁豫在采访受访嘉宾时在听到嘉宾某些幽默的回答时放声大笑。这种大笑并不是每一位女主持人都敢于做的。受到主持人的感染,嘉宾的情绪自然也就会放轻松。奥普拉的纯真可爱更是为人所知,她在采访嘉宾时会跟随着采访嘉宾的回答做出很夸张的肢体动作或者是夸张的大笑。这些夸张的元素,让再害羞的嘉宾也会放松心态的。

3、两位主持人对节目的控制能力都很强。

虽说两人在节目中的情绪经常会随着嘉宾的情绪波动而波动,但是两人并没有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把节目引导偏离轨道。她们所问的问题之间是由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因此,即使对于一个问题,主持人会有所发挥,但也不影响总体的节目进程。

四、奥普拉和鲁豫之间的不同点。

1、两人的职业经历不同。

奥普拉是在电视台熬10多年才遇到自己的伯乐,歪打正着被迫去主持一档电视脱口秀节目,才从一名不称职的新闻采写记者成功蜕变为“脱口秀女王”的。虽然她自己说这是歪打正着,但不能否认,10多年电视记者的经验让她更加能够摸清受众的收视心理,做出更让受众接受的电视节目的。陈鲁豫则不同,她是1993年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直接进入央视担任主持人的,直接的就业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经验不足。也许是意识到了这点,在央视工作两年后她便远赴美国,留学“充电”。直至学成归来,才登上了事业的高峰。

2、主持涉及面不同。

和奥普拉相比,陈鲁豫的主持内容主要是注重节目人物的故事情节,但奥普拉不仅注重普通人物的故事,也注重国际重要敏感问题。奥普拉有很多期的采访都是和关爱妇女儿童、抵制吸毒等社会重大敏感问题。由此看来,这也算是我国访谈类节目比较薄弱的问题。

3、陈鲁豫的采访语气与奥普拉相比,温柔有余,尖锐不足。

其实我眼中的奥普拉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她在采访到悲伤的故事时,也会和嘉宾一起抱头痛哭。但对于那些很敏感的问题,奥普拉从不马虎。比如,在著名的“詹姆斯·弗雷自传事件”中,奥普拉三次专题节目访谈弗雷,第一次受到弗雷戒毒故事感动而向大众大力推荐其自传,第二次对弗雷自传中的虚假情节进行当面质问和严重质疑,第三次则为自己的“严厉过火”向弗雷道歉。这三次采访中,我们足以看出奥普拉的真诚、负责。这些特质正是西方节目主持人主持亮点,也是我们国内的主持人不足的地方。

4、最后,我自认为把陈鲁豫称为“东方奥普拉”并不是很适合。

毕竟,鲁豫也是有自己的采访特点的,比如在节目中她会安安静静地倾听受访者的诉说,绝不会从中打断。她的安静,正是她的特点。而现在她被安上奥普拉的标签,这对于她的采访特点来说是一种抹杀。她是陈鲁豫,绝不是第二个奥普拉。

五、总结中西方节目主持人的差距。

综上所述,从对比中西方两位著名女性节目主持人陈鲁豫和奥普拉来看,以小见大地可以看出两者之间还是有对比性的。

第一、我国节目主持人的新闻从业经验和西方节目主持人是有差距的。西方国家的主持人很多都是从最基础的新闻采写工作干起,并且是在新闻基层磨练了数十年后才当上主持人的,所以他们的经验比较丰富,节目主持比较有深度。而我国的许多主持人都是直接从学校进入主持行业,十分缺少基层的锻炼。不仅对新闻领域没有一个全面准确的认识,而且主持能力比较单一,不像西方许多主持人那样全能。

第二、由于中西方主持人节目运行机制的不同,而导致主持人个 性发挥和内在环境不同。在西方,许多主持人不仅仅是主持人,还负责整个节目的策划、选题、采访和编稿等,所以在节目中,主持人不仅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还可以相对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中国则不同,我国的许多主持人只会负责到节目的采访和主持,自然,从中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而且,我国主持人在主持中会受到采访稿或者主持稿的束缚,不能够畅快地表现自己的个性。

第三、中国节目主持人虽然与西方有所差距,但仍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的。

第四篇:中西方文化对比

中西方文化对比

--对文化教化功能的再认识

以前曾经看过一则趣事,是说不同国家的人弄丢了一枚硬币后的反应,美国人只会摇摇头,不再回想,日本人会回家做一番深刻的反思,德国人会在丢失硬币的周围仔细寻找。从这则趣事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区别从根本上说是民族心理,而不同民族心理产生的根源是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对民族心理的影响体现的就是文化的教化功能。

比如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强调伦理道德与群体意识的儒家文化,其次就是宁静恬淡的道家文化。因此,一个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全面教化的中国人,在青年时期追求立足社会与实现个人理想,采取的是入世、有为、贡献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在老年退休,要求减轻或摆脱精神痛苦与求助心切之时,便倾向接受道家处世养生原则。

与历经数千年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相对应的西方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丰厚遗产。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因素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不同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并经过人的心理折射后形成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心理,体现在三方面:群体与个体,保守与求新,讲“礼”与平等。

中国是一个以群体文化为主要文化特征的国家。中国人的群体意识来源于以农耕为主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使得中国人习惯于集体作业,成为中国人典型的人生体验和一种约定俗成的典型情境,从而造就了中国人的群体文化心理。“四海之内皆兄弟”、“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等说法,就是群体观念的典型反映。而西方文化中的上帝信仰,使人更倾向于不依赖他人而通过自己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来指导自己行事为人。因此西方人推崇个体文化心理。

中庸之道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影响极大。中庸中的“中”字意味着“折中、调和、无过也无不及”,庸的意思是“平常”。《论语·率雍》也写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中国,标新立异是不被肯定的,特立独行的人往往被众人所排斥。这种拒绝变化的儒家精神在中国造成强大的保守意识,使中国文化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西方个体主义的文化心理强调个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个人的特征与差异,提倡新颖,鼓励独特风格。正是这种追求“差异”和“多样化”的“求变”心理,使西方人拥有了那种独立创新的科学精神,推动西方社会创造出丰富的精神和物质文明。

中国人信奉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孟子称:“舜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在中国,人与人交往时要受到各自地位和角色的制约,否则就是失礼。这种较强的等级观念也在其语言表达形式上体现出来。汉语中当几个词并列时许多情况下排列顺序不是任意的,一般是按由尊到卑、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如君臣、父子、兄弟、姐妹、师徒、男女老少等等。中国人推崇“抑己尊人”的处世原则,谈话时有意抬高他人地位而使自己显得卑微,因此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谦称和敬称。汉语自称谦词古代有:仆、小人、愚、鄙人等,近现代有:学生、晚辈等。自称亲人谦词有:家父、家母、内人、犬子等,敬称对方亲人有:令尊、令堂、令夫人、令爱等。而西方文化心理强调平等。平等意识渗透到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西方人的行为、工作、娱乐、语言、政治等无不体现出平等观念。因此,令中国人难以接受的是,在西方,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都可以直呼其名,晚辈或学生可以就一个问题或观点与长辈或老师争得面红耳赤,毫不顾忌后者的面子或权威。

通过以上对中西方人不同文化心理以及行为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出,文化的教化功能在于,不同的文化使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体现出了诸多不同。文化虽无形,但它可以通过教化功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有形的人身上。可以说,正因为文化具有教化功能,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得以保存和体现。

第五篇:中西方酒文化的对比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英语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扣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幽默的比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2、(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王尔德《快乐王子》中基督教救赎的表现形式

3、(英语毕业论文)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苍蝇》反映的人性创伤分析

4、(英语毕业论文)会话含义理论在英文广告中的应用

5、(英语毕业论文)《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开题报告+论文)

6、(英语毕业论文)对比研究中西家庭观

7、(英语毕业论文)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研究

8、(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9、(英语毕业论文)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10、(英语毕业论文)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论哈利•波特的成功

11、(英语毕业论文)基于《生活大爆炸》研究合作原则的违反12、13、14、15、16、述)17、18、19、20、(英语毕业论文)文化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牡丹亭》中女性主义意识的对比研究(英语毕业论文)威廉•麦克佩斯•萨克雷《名利场》的道德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英语毕业论文)论《红字》中海斯特的抗争与命运(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诺桑觉寺》(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Racism in Of Mice and Me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Applications21、22、23、24、(英语毕业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朱厄特的《白苍鹭》(英语毕业论文)从审美视角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英语毕业论文)家庭教育对保罗的影响:品读《儿子与情人》

(英语毕业论文)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以xx学校初一学生为例(开题报告+论文)25、26、27、(英语毕业论文)模因论指导下的英语习语汉译

(英语毕业论文)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英语毕业论文)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28、述)

29、(英语毕业论文)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inism in Jane Eyre and Wuthering Heights(英语毕业论文)论艾略特《荒原》中的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0、31、(英语毕业论文)法国大革命对《西风颂》创作的影响

(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2、33、34、(英语毕业论文)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南希的人物性格

(英语毕业论文)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英语毕业论文)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nd Influenc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35、(英语毕业论文)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36、(英语毕业论文)顺应论视角中电影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李安电影作品字幕翻译为例(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37、38、综述)

39、(英语毕业论文)The Weakness of Human Nature in Gulliver’s Travels(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理论研究及应用现状评述

(英语毕业论文)《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开题报告+论文+文献+文献综述)40、(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对比分析(开题报告+论文)41、42、论文)

43、(英语毕业论文)从文本类型角度看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从目的论角度看外宣翻译—以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恋爱中的女人》欧秀拉和古迪兰的性格对其爱情观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44、45、46、(英语毕业论文)辩证论视域下神似与形似的相互关系研究(英语毕业论文)中美婚姻价值观对比(开题报告+论文)

(英语毕业论文)On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Death in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by Hemingway(开题报告+论文)47、48、49、50、述)

51、(英语毕业论文)A Comparative Study of 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and(英语毕业论文)从《刮痧》看中美家庭文化差异

(英语毕业论文)《抽彩》和《蝇王》的艺术魅力比较(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王尔德《莎乐美》的唯美主义和成因(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Thunderstorm(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52、53、54、55、(英语毕业论文)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对《斯佳丽》中生态女权主义的解读(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A General Analysis of Mr.Xu Yuanzhong’s Translation Art of Language Variation in Classic Poems56、57、(英语毕业论文)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英语毕业论文)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成长58、59、60、61、62、63、(英语毕业论文)从构式视野下对英语图式习语的解读

(英语毕业论文)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意象的转换(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用目的论理论研究英汉电影名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从基因学的角度看多义词的词义关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外文翻译)64、65、66、67、68、69、70、71、(英语毕业论文)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论英语教学中交际法应用的困境及其解决之道

(英语毕业论文)《紫色》中“家”的解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

(英语毕业论文)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英语毕业论文)Euphem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英语毕业论文)《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72、73、74、75、76、77、78、79、80、81、(英语毕业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灶神之妻》(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商务英语中的缩略词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隐形人》中格里芬的心理剖析(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英语毕业论文)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英语毕业论文)《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英语毕业论文)《双城记》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英语毕业论文)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体制化对个人的影响

(英语毕业论文)问题类型对TEM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82、83、84、85、86、87、88、89、90、(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自然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城市公共标识翻译技巧及问题分析

(英语毕业论文)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Proper Nouns in Tourism Texts(英语毕业论文)Oscar Wilde’s Aestheticism o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英语毕业论文)浅谈英语俚语(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英语毕业论文)《分期付款》中英语长句的分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外文翻译)91、92、(英语毕业论文)Analysis on Humors in Short Stories by Mark Twain(英语毕业论文)论奥斯卡•王尔德的矛盾性——从传记角度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童话集》(开题报告+论)93、(英语毕业论文)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94、95、(英语毕业论文)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英语毕业论文)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96、97、98、99、(英语毕业论文)《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意象分析(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艾伦金斯堡及其《嚎叫》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文化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100、101、(英语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与《劝导》中婚姻模式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开题报告+论文)102、103、综述)104、(英语毕业论文)福克纳笔下的“南方淑女”--从互文视角解析凯蒂和艾米莉的边(英语毕业论文)简爱和林黛玉的反叛性格对比分析

(英语毕业论文)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缘化形象特征(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05、106、107、108、109、110、综述)111、(英语毕业论文)颜色词的英汉翻译研究(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英语毕业论文)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视角下新闻标题汉译英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从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发盘函的翻译策略

(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开题报告+论文+文献

112、(英语毕业论文)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开题报告+论)113、(英语毕业论文)解读罗伯特•彭斯的爱情观——以《一朵红红的玫瑰》和《约翰•安德生,我的爱人》为例 114、115、116、117、118、119、(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英语体育新闻的汉译策略(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文化视角下的英汉习语对译(开题报告+论文+)

(英语毕业论文)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人性的污点》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与社会原因的分析(英语毕业论文)A Study of Beauty in Sound, Form and Meaning Displayed in Zhang Peiji’s Prose Translation 120、(英语毕业论文)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主角赛丝的女性形象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论文)131、+论文)132、133、(英语毕业论文)试析《旅游巴士》中的犹太文化内涵(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英语毕业论文)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开题报告(英语毕业论文)论《围城》的幽默语翻译(英语毕业论文)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英语毕业论文)中美电影文化营销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浅析英语广播新闻的语言特色

(英语毕业论文)A Cultural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英语毕业论文)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哥特元素在《宠儿》中的运用(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小学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论《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性格的双重性

(英语毕业论文)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开题报告+Communication 134、(英语毕业论文)《绝望的主妇》中的中产阶级女性独立意识的研究(开题报告+论

文)135、136、述)137、综述)138、(英语毕业论文)从《无名的裘德》看哈代的现代性意识(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开题报告+论文+文献(英语毕业论文)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文化价值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外文翻译)139、140、141、142、例 143、(英语毕业论文)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英语毕业论文)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论童话《小王子》的象征创作(开题报告+论文)

(英语毕业论文)从动态对等角度分析中国旅游景点名称英译——以中国庐山网为外文翻译)144、(英语毕业论文)《嘉莉妹妹》和《名利场》中的女性的性格及命运对比分析(开题报告+论文)145、述)146、(英语毕业论文)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开题报(英语毕业论文)浅析《乞力马扎罗的雪》的现代主义特征(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告+论文+文献综述)147、148、(英语毕业论文)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英语毕业论文)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女性意识(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9、150、151、152、(英语毕业论文)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

(英语毕业论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对《小妇人》的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53、(英语毕业论文)英语电影对白汉译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英语毕业论文)分析《野性的呼唤》的生存原则—从美国自然主义观的视角(英语毕业论文)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女性语言的特点

(英语毕业论文)从电影《国王的演讲》看平民情结(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浅析《爱玛》中简•奥斯汀的婚姻观

(英语毕业论文)论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中的死亡意象(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汉英翻译中的多余词现象

(英语毕业论文)浅议创新型口语教学在农村中的实施

(英语毕业论文)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飘》两个中译本人名地名翻译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中医术语翻译方法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英语毕业论文)论《可爱的骨头》中的多重象征(开题报告+论文)

(英语毕业论文)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开题报告+论文)167、(英语毕业论文)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开题报告+论)168、169、170、171、翻译)172、173、174、175、176、177、178、(英语毕业论文)论《劝导》中女性角色的地位(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浅析(英语毕业论文)从《喜福会》中透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n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英语毕业论文)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理论看《茶馆》两个英译本中修辞格的处理(开题报告+论(英语毕业论文)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

(英语毕业论文)目的论在英语儿歌翻译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179、(英语毕业论文)《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开题报告+论文)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英语毕业论文)A Symbolic Analysis of Paradise Lost(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理论角度看英语广告语的修辞(英语毕业论文)浅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的爱情观(英语毕业论文)从思维方式差异看英语复杂句汉译

(英语毕业论文)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开题报告+论文)

(英语毕业论文)从小说《百万英镑》中看对当今社会的讽刺意义(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英语毕业论文)《麦琪的礼物》主题与写作手法分析(开题报告+论文)(英语毕业论文)女性主义视角下《白象似的群山》与《莳萝泡菜》中男性形象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89、(英语毕业论文)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0、191、192、(英语毕业论文)《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追寻自我(英语毕业论文)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英语毕业论文)On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Factors in News under Skopostheorie(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93、(英语毕业论文)Gothic Romanc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edieval Romance-- A Case Study of The Castle of Otranto 194、195、(英语毕业论文)中外大学校训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英语毕业论文)The Application of Free Association in Literature Creation—Artistic Styles Presented in Mrs.Dalloway 196、文)197、198、199、200、(英语毕业论文)An Analysis of Youth Subculture through the Movie--Trainspotting(英语毕业论文)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的双重性(英语毕业论文)《追风筝的人》中哈桑自我牺牲精神的研究(英语毕业论文)论中英思维方式差异对主语翻译的影响(英语毕业论文)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开题报告+论

下载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西方神话中“神”的形象对比浅析(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论文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 系 (部):外语系 专 业 班: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1年 5 月 I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

    中西方酒文化的对比

    中西方酒文化的对比 摘 要 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酒的文化的源头、酿酒原料、酒文化和饮酒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来分析和比较中西方酒文化差异.本文不同于其他的调研,我主要着重于......

    全球文化及中西方文化对比

    全球文化及中西方文化对比 全球化时代的中西文化及其传播一、全球化问题的两种认识在全球化问题上始终存在两种主要认识和态度。一是把全球化看作人类历史一个晚近的发展时......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财务管理09-1 姓 名:刘鑫 学号:540906070126 中西方葡萄酒文化对比 摘要:随着葡萄酒进入人类文明并与之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葡萄......

    中西方文化对比[五篇范文]

    中西方文化对比 1.中西方在出席时间的差异: 在中国,时间的多样化模式使人更倾向于“迟到”,在规定的时间半小时之后,甚至更晚才“姗姗来迟”。对于这种“迟到”现象主客双方......

    中西方文化对比论文

    世俗与宗教——中西社会习俗文化比较 摘要:当今中国早已跻身全球化语境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中西文化交往的规模和深度都在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婚礼文化对比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英语幽默语言的会话含义分析—以《老友记》为例 2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新解读 3 完美管家还是他者—浅......

    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比

    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比摘要:所谓体育文化,是一切体育现象和体育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就是说,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过程中,为谋求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竞技性、娱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