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自我意识的形成

时间:2019-05-14 10:0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育与自我意识的形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育与自我意识的形成》。

第一篇:家庭教育与自我意识的形成

家庭教育与自我意识的形成

弗洛依德把人的意识分为三个等级: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就是人本能的欲望。自我就是对自已以及世界的识知。超我是本能欲望的升华,说白了就是为国为民的高尚理想。而自我及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意识,具体来说,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首先是对外部世界、对他人的认识,然后才逐步认识自己。自我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我们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我们一生中一直进行着。而家庭教育在这个过程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从出生我们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父母和我们的亲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我们自我意识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重视家庭教育和自我意识的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下,其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

当今社会家庭教育存在严重误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棍棒之下出孝子

2、再苦不能苦孩子—让孩子学会承受,学会吃苦,学会面对挫折

3、学习不只是孩子的事

4、用成人的理念审视孩子的行为

5、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孩子是你认为的样子;孩子的未来在你今天的想像中,让自己的言行符合做父母的角色,孩子就会成为家长期望的样子,所以改变自己是培养好孩子的前提,家庭教育,从父母自己先做起。要求你的孩子懂事,上进。首先,自己得是那样的父母。人淡如菊,花开无声。平常不平凡,单纯不简单。教育孩子,观念先行。所以作为父母要从观念上进行彻底的改变,在这里主要介绍十种观念:

观念一:孩子是生命的个体,是独立的存在。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家长就要尊重这个独立存在的生命。很多家长以为自己给了孩子的生命,孩子的一切都要听从自己的安排,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的,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图和无数的希望加强给孩子。在很多家庭教育不如意的家庭里,很多家长基本都忽略了这一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去将自己的意图和目标强加给孩子,不管孩子是否愿意。结果当孩子拒绝这种强加的给予时,亲子关系便会发生冲突,既而影响沟通和交流。

观念二:及时发现和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是建立在模仿的基本上的。比如自己穿鞋、穿衣、戴帽、吃饭、上厕所、洗脸等,当孩子看到家长的示范后,会学着做,只要家长给孩子自己动手尝试的机会。当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下逐步扩大自我服务的范围和领域时,孩子便会享受到动手的快乐。长期的养成,会让孩子勤奋,而不是懒惰。

观念三:从多角度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去赏识孩子。很多家长经常会从孩子身上发现“问题”,并且试图去按自己的判断和方式去纠正孩子的问题。事实上,有时家长发现的问题,可能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有的是因为家长的错误观念,有的是因为家长的不理性,有的是因为家长解决问题的方法错误,有的是因为盲从去效仿别人的教育模式等等。诸如很多家长总会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去比较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这种心理会更多地埋没孩子的优点,无限放大孩子的缺点,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非常不利的。

观念四: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种秩序的重复巩固,好习惯的建立会相伴孩子一生,带给孩子无穷的益处。一般来说,在孩子3---6岁这个幼儿阶段,是比较容易引导孩子建立好习惯的。如果家长忽略了,会在孩子后续成长过程中付出更多艰辛和努力。习惯内容我认为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情感习惯三方面着手为宜。根据国内外家庭教育和育儿专家的科学实验表明,好习惯培养是可以用100天来完成的。当然,这里必须要在家长的榜样示范和坚持引导下,孩子才有可能完成。如果习惯养成中途因为某些因素放弃,下一次再养成时,会遇到很大的难度,至少会让孩子对父母缺乏信心和信任。

观念五:孩子身上的问题源自于问题父母。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孩子自己莫名其妙产生的,而是来自家长的观念和育儿方法不足。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在指责自己的孩子,这时家长要引起注意了,当你指责孩子时,是否先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有问题,是否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榜样示范,是否真正通过分析了解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问题。

观念六:尊重孩子的家庭平等地位。孩子在家庭里是否拥有平等地位,往往会决定着孩子是否拥有家庭责任感。可是很多家长忽略了这点,在家里以我是老子我是娘自居,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做法。当孩子多次被否定后,慢慢会感受到家庭地位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会造成孩子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参与家庭事务,主动学习,乐观豁达地面对一切。在孩子小一点时,家长的威严和命令还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但是到了青春期后,家长的权威地位便受到了挑战,这时家长会明显感觉到亲子沟通出现障碍,孩子不愿意说,家长问不出来,家长弄不明白孩子想的是什么,要什么,只能独吞自己种下的苦果却还不知道原因从何而来。

观念七:学会和孩子做好朋友,彼此敞开心扉,分享快乐。解决了孩子的家庭平等地位后,接下来就是要转换亲子关系角色。而和孩子做好朋友,则会让孩子很容易接纳父母,好朋友一起彼此敞开心扉,共同面对困难,分享成长的快乐。对孩子来讲,此时他们拥有两个角色,一个是父子(女)或者母子(女)角色,一个是朋友角色。而当前者沟通出现问题时,可以切换到后者,通过朋友角色来改变孩子的情绪,进而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

观念八:冷静处理亲子沟通中出现的情绪问题。在家庭教育中,经常会看到家长有情绪失控现象,也会看到孩子顶撞父母发生亲子关系的矛盾和冲突。这里便存在一个如何解决亲子沟通情绪处理问题。对家长而言,要学会冷静,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要马上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要试图去马上去干预孩子,给孩子讲一大堆理由,那样无助于和孩子进入对话和沟通,因为处于糟糕情绪之中的孩子是听不进家长的任何说教和劝解,而带着情绪的家长同样也会缺乏理性,自然不会让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双方都冷静下来,留出空间,让彼此平息心情。事后,当家长和孩子都有了好心情时,再重新交流和探讨当时的问题,相信彼此会心平气和地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观念九:让热爱成为兴趣和学习的主动力。很多家长在用自己的喜好来给孩子选择兴趣和爱好,其不知,这并不一定都是孩子所需要的,兴趣的建立、培养和巩固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家长来正确引导。家长不要被孩子一时兴起的假兴趣点所迷惑,报兴趣班也需要在兴趣进一步巩固和激发后再进行。对于学习兴趣,家长也同样要注意到:孩子没有学习目标,没有理想定位,只能是盲目的学习。而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学习同样是一种快乐的事儿时,便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

观念十:让榜样示范作用无处不在。言传身教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会不断模仿和观察家长。家长在生活习惯、孝顺父母、友善邻里、礼貌待客、心胸气量、兴趣爱好等等方面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进程。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不要忽略了每一个细节,要谨小慎微,处处给孩子做好榜样,用自己良好的言行来激励孩子。

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要父母首先做出榜样,而意识决定行动,所以观念的改变尤其重要。家庭教育与自我意识形成紧密联系,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哪个环节都松懈不得,有了良好的开头,一切都充满了希望。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与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

第二篇: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是个体在机体生长发育,特别是脑机能的成熟过程中通过个体的社会化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有研究表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生理的自我;二是心理的自我;三是社会的自我。

新生儿不具有自我意识。婴儿最初是先能辨认客体的属性,而后才逐渐认识自己的。一岁前的儿童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分辨主客体的区别。他们经常摆弄自己的手指,并把它们放进嘴里吮吸,但并不知道手指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把它们当做玩具。

一岁左右的婴儿,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区别,意识到自己的手指与脚趾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

一岁半左右的儿童,从成人那里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表明他们能把自己和别人相区别。儿童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巨大飞跃。

二岁以后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物主代词“我的”和人称代词“我”,由此实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即从把自己看作是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做主体来认识。这标志着他们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出现。

幼儿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上,其中以自我评价为主导标志。

童年期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能力的提高,自我评价出现了新的飞跃,乃至以后进入少年期、青年期,自我意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日益复杂,直至达到成人的成熟的自我意识水平。

二、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

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1.通过认识别人,把别人与自己加以对照来认识自己

人最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个体往往把对他人的认识迁移到自己身上,像认识他人那样来“客观”地认识自己。如,当看到别人对长者很有礼貌并受到大家称赞时,就来对照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认识到自己平时对长者的态度。经过多次对比,就会促进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2.通过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受他人评价的影响。这如同人对着镜子来认识自己的模样一样,儿童认识自己是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做一面镜子,来不断认识自我的,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由于人的活动范围比较大,经常从属于不同的团体,接触不同的人,每个团体、每个人对你的评价就是一面镜子,这样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镜子来照出多个自我,这样,个体就能较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促使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

3.通过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自己

自我意识是个体实践活动的反映。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也会成为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能反映出自己的体力、智能、情感、意志和品德等特性,从而使之成为自我认识、评价的对象。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或一项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他会从中体验到一种自信,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就会有新的认识。

4.通过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来完善自己

个体通过以上几方面的途径,在不断的反省自己中,发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一方面通过自我监督,来克制、约束自我,服从既定目标;另一方面通过自我教育,按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自觉实施教育,以实现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积极统一。总之,自我监督,着眼于“克制”,而自我教育,着眼于“发展”,二者共同承担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

第三篇: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要经过20多年时间,综观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四个阶段。

1,自我意识萌生时期(生理自我形成发展期)

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和外界事物的区别。他经常吮吸自己的手指头,就像吮吸自己母亲的乳头一样津津有味,因为他把母亲当作他自己的一部分。可见,他还生活在主体和客体尚未分化的状态之中。婴儿一般在8个月龄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3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出现了羞愧感与疑虑感。当做错了事时,会感到羞愧;当碰到矛盾时,会感到疑虑。出现了占有欲和嫉妒感。儿童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独自占有,不愿与人共享;如果母亲对其他儿童表现出关心和喜爱,他会产生强烈的嫉妒感。

第一人称“我”使用频率提高,许多事情都要求“我自己来”,开始有了自我独立的要求。应该说,3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行为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以自己的想法解释外部世界,并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去。

2,自我意识形成时期(社会自我形成发展期)

3岁到青春期这段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步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他们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等。

青春期以前,个体的眼光是向外的,引起他们兴趣和注意的是外部世界,他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视而不见。他们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但却不了解自己的下列状态: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情绪视为某种客观上伴随行动而产生的东西,不懂得情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还不善于应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世界,只是照搬成人的观点作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3,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心理自我形成发展期)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春后期大约10年时间,是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自我观念渐趋成熟。青春期,个人无论在生理、认识或情绪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如性的成熟、逻辑思维和想像力的发展、感受性的敏感,都是造成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这一时期,个人的自我意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自我意识分裂为观察者的我(I)和被观察的我(me),因而个人就能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认识和考量自己的心理活动。二是个体能够透过自我去认识客观世界,即由自我的观点来认识事物而不是从他人的观点去考量

事物。三是个体价值体系的发展和理想自我的活动,总是与自我观念的发展相联系。这时,个体常常强调自己所具有的个性特征的重要性,以及认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对于自己的重要性。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到了青春期,青年要求独立、自治的意识强烈,更想摆脱成年人的影响束缚。

一般地讲,青年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典型的分化、矛盾和统一的过程。自我明显的分化,意味着自我矛盾冲突的加剧,即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矛盾斗争的加剧。两个我不能统一,自我形象便不能确立,自我概念也不能形成。于是青年表现出明显的内心冲突,甚至有一定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常常是矛盾的,对自我的态度常常是波动的,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自觉、不果断的。他们可能忽而只看到自己的这一方面,又忽而只看到自己的那一方面;时而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时而又不能这样做;时而肯定自己,时而又否定自己;时而感到自己什么都行,时而又感到自己特别幼稚;时而步入憧憬境界,对自己的现实缺乏意识,时而又厌恶自己长大而津津乐道那令人留恋的童年;时而对自己充满自信,时而又感到自己无能,对自己不满等等。4,自我意识完善时期(自我意识同一期)

如果说青春期自我意识是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那么青年期之后个体的自我意识则是完善和提高阶段。即主体我与客体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经过激烈的矛盾和斗争,重新实现统一的时期。这种统一是在新的水平与方向上的协调一致,使现实我努力符合理想我的要求。当然,矛盾斗争的同一结果有两种可能性,积极的结果是形成新的真实的自我统一,使人增强自信,努力奋斗,有利于自身发展;消极的结果是形成歪曲的自我统一,或自卑,或自负,影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正是一个人人格成长的过程,忽视了每一阶段的健康成长,都会给人带来终生的遗憾。

第四篇: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辅导的含义

自我意识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激励自我、调适自我、管理自我,促进学生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尊、自信、自重、自爱、自强、自制的健康人格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自我意识辅导的目标

自我意识辅导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自我意识,提高自尊、自信水平及自我接受程度,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象,真正做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发展高自我价值感,能更有效地进行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推动学生自我意识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

(三)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

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接受、自我协调、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五个方面。

(1)自我认识。自我认识辅导是训练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行正确的认识,培育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自我概念。认识自我的途径主要是:同别人比较比较、分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分析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活动成果等。

(2)自我接受。自我接受辅导是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正面评价自己,正确分析、评价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自我解嘲能力,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和特长,了解自己的独特价值,最终达到愉快地接纳自己。

(3)自我协调。自我协调辅导是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积极自我与消极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之间的关系,掌握“内心对话”的方法,善于化解内心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乱。

(4)自我激励。自我激励辅导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善于自己给自己打气。其中,运用认知矫正与肯定性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调控学生的自卑心理。

(5)自我管理。自我管理辅导是教育学生任何确立现实的、有价值的自我目标及合适的志向水平,引导学生合理掌握时间,妥当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和理想的实现;同时引导学生自觉控制自我,学会处理自我意识问题的困扰,努力改善自我。

第五篇:个性心理与自我意识

个性心理与自我意识

 个性心理影响人际交往:

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或者人的共性,它包含人所具有的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三个方面。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他们之间在这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个体上的差异称为个性。因此可以说,个性是人性的个体差异,或者说是具体表现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人性,其构成仍然包含人所具有的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三个方面。心理家对个性问题的兴趣集中在个体的精神属性上,研究的是人性中的精神属性在具体个体身上的体现。因此,严格说来,上述个性的概念实际是指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的构成包括个性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部分内容。

一、个性心理倾向

个性心理倾向是个性结构中的一组心理成分,他决定着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表现出个性的能动性。

1.动机和需要

2.兴趣与爱好

3.理想与信念

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结构中较稳定的成分,它表明个体的典型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是个体差异的重要标志。

1.能力

2.气质

3.性格

 自我意识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自我意识是指每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

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

己与他人的关系。总之,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

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

1.自我意识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人际交往的作用

2.自我意识中的自我情绪体验对人际交往的作用

3.自我控制对人际交往的作用

下载家庭教育与自我意识的形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教育与自我意识的形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十七课军人怎样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精选合集)

    第十七课:军人怎样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正确的自我意识有利于军人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军人对自身行为进行适宜的调控,实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走向全面发展与成功。 一、正确地认识......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部分,是对自己的认知,它包含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换句话说,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边环境关系的认知。这种认知活......

    教师的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

    •教师的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 •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

    青少年自我意识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如幼年期,青少年期,成熟期,中老年期等。在这之中,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全面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在......

    论自我意识(★)

    论自我意识 班级:序号:71姓名:李剑波 摘要: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

    大学生自我意识(范文大全)

    大学生自我意识 迈入大学校门,就意味着大学生活开始,在这个所谓的象牙塔里,同学们不仅要注重学习,还要注重身心素质的提高,要有自我意识,清楚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能很好地接受现实......

    自我意识和特点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和规律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的分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和同年龄的青年有相同之处,但是由于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他们饿自我意识又与一般青年......

    自我意识教案

    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1490080117郭于瑶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游戏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自我认识 2、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