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松岛:理想主义与智慧城市的双赢(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1:1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韩国松岛:理想主义与智慧城市的双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韩国松岛:理想主义与智慧城市的双赢》。

第一篇:韩国松岛:理想主义与智慧城市的双赢

韩国松岛:理想主义与智慧城市的双赢

很多时候,艰难的处境更能蕴韵伟大的奇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亚洲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以来,韩国人提出从零开始建设一座世界级城市。在繁荣的时代尝试这样一个项目,都将是一次很大的风险,更不用说处于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亚洲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然而,这种事发生在韩国,并且,非常奇怪,它正在进行。

这个建设项目叫“松岛新城”(New Songdo City),它将建设在韩国首都首尔以西35英里的仁川港附近黄海中1500英亩的人造陆地上,大约相当于整个曼哈顿市区的面积,它将成为自由贸易和国际商务中心,其涉及人口将达到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完工后,新城的社区、医院、公司和政府机构将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数字技术深入住户房屋、街道和办公大楼,像一张大网一样把城市支端末节连为一体。一张智能卡,就能让居民轻松完成付款任务,查询医疗记录和开门等一系列琐事。人们的生活因此变得非常便利。

如此,新松岛自由经济区将在仁川港口,在东北亚物流中心发挥重要作用。新的基础设施与税收优惠,再加上对于人力资源和教育限制的减少,所有这些都将极大吸引内向性投资。

“理想的都市主义”

对很多人来说,韩国的松岛就像是智慧城市的画报美女。世界大都市,有时从零开始建设。在这种城市里,商业发展艰难的中间阶段都被“压缩”,或减少了发展时间。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松岛新城”获得韩国政府的支持,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包括连接首尔的高速铁路系统和新的仁川国际机场。连接“松岛新城”和机场的12.3公里的桥梁已快完工。尽管这样,许多人怀疑,“松岛新城”这个主要由私人筹集资金(估计为200亿美元到400亿美元)的项目,能否继续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坚如磐石的政府担保,消除了人们的种种担心。“松岛新城”的主要建筑单位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称之为“一生中惟一的项目”。

“这里的所有空间都会用网络和高科技控制系统联系起来。在这里将有智能家、智能商店、学校、医院和银行。所有的日常杂事都能依靠高科技IT技术帮你自动完成。”松岛从世界各地引进特色建筑——包括纽约的“中央公园”(Central Park)和威尼斯的运河。打造的人工岛屿,其大小与伦敦的“汉普斯德特希思公园”(Hampstead Heath)类似。

这仅是介绍了“松岛新城”雄心壮志的一些闪光表面。这个城市的目标是完全杜绝现代都市生活产生的各种问题。比如说,亚洲的许多商业都市都受到环境损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和缺少可能空间等问题的困扰。“松岛新城”将从零开始,建设成为在各个方面都满足世界级城市要求的城市,城市的主要停车场隐藏在水下,以减少热气和废气对城市的影响。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联系首尔的地下火车和城市的海水运河上的“水上电动出租车”,使“松岛新城”成为世界上最清洁的城市之一。

“松岛新城”信息服务与运营模式

为了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投入甚至获取商业收益,松岛的商业模式基本理念是先期通过提供楼内设施管理服务来产生收入,以确保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商业可持续性。后期条件成熟时提供增值服务,增加收入。

开始阶段,松岛的企业和居民能享受到以下三大类服务:楼内服务主要指自动化、能源管理、设备维护等智能楼宇管理,门禁、监控、入侵检测等安全与安保服务,以及智能停车库、收费、车位引导等停车类服务。商业服务包括信息发布与展示、广告等可视化通信,社区互联以及IT服务外包、数据中心、云计算与云存储等数据中心服务。全域服务囊括了全城WiFi、公共信息发布与服务、智能标杆。

在实际的操作运营上,松岛的管理模式比较灵活。早在规划建设的初期,松岛就已经对后期的信息设备设施的运维管理以及信息经营模式提出了商业模式的探索。在地方政府的规范主导下,设立“运营公司+服务公司”的模式,尽量减少政府投入,保障区域内信息基础设施运行,提供承诺标准的信息服务。待发展到更为成熟的阶段,则挖掘更深入的信息服务需求,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实现利润增值,实现用户和区域运行管理方的双赢。

松岛“智慧”无时无处不在

“或许,走在马路上,环保指数就在眼里;或许,窝在家里的沙发上,远程诊断正在进行中;或许,从会场赶往机场,行李已经运送上飞机„„事情的流程繁琐,如何避免东奔西跑?——有事待办,只需轻触手中按键。”及时宜居的环境指数,数小时之间的天气变化情况,几秒钟智能身份识别„„一切都和智能有关,一切和网络有关,一切和信息有关,这就是松岛智慧生活。

2009年起,全球知名IT公司成为仁川市政府与盖尔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将“智慧互联城市”的建设理念实践在松岛的建设中,并协助松岛制定了智能城市远景目标:实现无缝通信服务,包括宽带网络、四网服务、基于地点的服务;实现一卡通、智能卡、多功能设备智能化实现媒体、车站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化;实现医疗、安保、信息安全等智能化,实现交通信息、宜居环境服务、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化;实现门户网站、呼叫中心、礼宾服务智能化。

从以上六个方面可以看出,松岛的“智慧化”体系思路是力求全天候全覆盖,为入驻园区内的企业和用户提供一种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服务。

松岛的“智慧互联城市”建设能给松岛的城市管理带来诸多好处,比如改善城市管理,以更高效的高科技信息手段对城市进行管理。又比如说,“智慧互联城市”建设了一个高起点、世界级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平台,可吸引更多的一流企业入驻,同时其涉及到的产业链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机会,对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大有益处。再者,信息科技为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宜居、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也提供了高质量的公共信息增值服务,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第二篇:韩国松岛智慧新城案例(添加远程教育)

(三)韩国借信息资源服务盈利,支撑公共服务长期运行

韩国松岛新城作为仁川自由经济区的一部分,是仁川建设智慧城市的起点。韩国松岛最初设计的盈利模式是服务盈利。即城市运营者提供无线网络、物联网响应(包括门禁、监控等楼内服务和交通控制等公共服务)、环境控制(气象预报、温湿度、污染物检测等)、乃至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综合平台等服务,租用、购买楼宇的人或物业公司购买这些服务以提供给自己的客户。比如楼宇业主通过租赁楼宇地下车位的监控服务向自己的顾客提供停车指引等服务,学校通过购买政府远程教育服务让学生享受更平等的教育资源。在后期,城市运营者可以逐渐增加服务类型来创造新的盈利点。这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也是可行的策略。在未来,服务消费尤其是信息服务消费一定是公共服务长期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支撑项目。

第三篇:大数据与智慧城市[范文]

苏论道:大数据与智慧城市

2015-06-26尚尔刚

6月17日,由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计算机学会苏州分会联合主办的“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主题报告会在苏大本部报告厅隆重举行。报告会由苏大科学技术与产业部常务副部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导朱巧明博士主持,苏州市各区县的经信委、发改委部分领导列席,计算机学会成员和苏大师生约200人出席。

中兴通讯大数据产品资深工程师尚尔刚在报告会上发表了同题演讲,介绍了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相关技术,以及中兴通讯大数据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下文是演讲的精编版。

各位来宾、领导、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里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一些知识观点。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大数据的解读;第二部分主要对智慧城市做个简介,第三部分主要分享一下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麦肯锡:“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

业界将大数据的特征归纳为4个“V”(量Volume,多样Variety,价值Value,速Velocity),或者说特点有四个层面:第一,数据体量巨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第二,数据类型繁多。比如,网络日志、视频、音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第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关于价值下面我们会进一步详细讨论;第四,处理速度快,谷歌的搜索,每月40亿小时的视频,4.25亿Gmail用户,150PB Web索引,却能实现0.25秒搜索出结果,足以看出大数据的处理速度是惊人的快。在大数据时代,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无论国内国外目前看都是这样的,国内的有bat三家公司,国外的有谷歌,facebook,亚马逊,苹果等等公司都是因为掌握了大量数据,才成就了今天的巨无霸公司。

第一,情景辅助,操作基础

数据本身被记录下来,并非全部是为了长远的利益所用。很多记录其实发挥的作用是一种操作的基础,脱离了记录,后续的操作将难以进行。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假如我在炒股,突然有个消息,某某地方刮台风了,并且导致了当地损失惨重,那现在我不能快速判断对那些股票是利好那些是利空了,现在大数据可以帮忙。在美国有一家创业公司,研发了一款大数据软件,名字叫沃伦软件,该软件就是基于大量的金融数据,政治事件,交易数据,加以复杂的模型运算,能够快速的给出结果。

第二,情景复原,责任追究

数据记录也是对以前操作过程的一个虚拟备份,记录了各自多方不同的操作过程及次序,乃至不同环节的具体操作内容。这样一种作用可以看作是记录本身最被认可的初始价值。历史上的各种备忘录,金融记录(例如会计),甚至包括历史都是出于这样一种动机来加以记录的。记录让操作的当时情景有了复原的可能性,哪怕只是一种并非完整的复原。这种复原除了纪念意义等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事后的责任追究,是一种奖惩的基础。这样一种作用看似很微小,但却是人类社 会运作的基础。尤其是在连接时代的今天,不同主体之间的交互不断加剧,情景复原会让每个主体对自己的操作更为负责,让各种有效的连接成为一种可能。随着互 联网与线下实际经济行为的日益融合,一次鼠标点击有可能代表着很大的利益转移,结合网络协议的操作记录成为了大家网上操作时承担对应责任的依据。淘宝网鼓励买家与卖家在旺旺上聊天的时候将聊天记录保存下来。在具体的投诉环节,相互之间的聊天记录可以作为一种证据去为自己辩护。而包括中间买方下单,支付款项,卖家发货,快递公司名称以及单号,甚至包括该单在快递过程中的状态,时间,甚至有些快递公司将具体快递员的姓名和电话也记录在内,最后签收的方式 等都被详细的记录下来。所有这些记录发挥了一种情景复原以及事后追究责任的作用,从而确保了交易的正常进行。

第三,情景指引,方向微调

一个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跟平常不一样的差异所在。当这种差异所代表的数据通过极值等各种方式体现出来的时候,系统本身的原有平衡可能会被打破,内部各方面的环节或资源就有可能跟不上。这个时候适当的外力参与很有必要,以免出现系统崩溃的情况。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执行了很多年,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未来一些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会逐渐加强,劳动力短缺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关键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基于各种人口数据的不断变化,适当地进行人口政策的调整已经变成一种必须。但具体怎样调整,则需要根据数据来说话

第四,情景研究,系统优化

对未来的预测功能是目前业界对大数据最看重的价值之一。基于之前记录下来的各种数据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特征,从而进行系统优化,甚至升级。如果前面的纠偏只是一些相对较小的指引的话,那么基于预测的情景研究和系统优化,则是相对较大的变动。这种基于预测的价值实现对系统(包括个人、企业机构,也包括各种电子性工具)的长远运行来说价值重大,其决定了一个系统是否具有长期的成长性和演变能力。

一个主体(系统)不但要考虑即时的运行,以及下一步的正确操作,更需要考虑长远的运行可能。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各种企业机构之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如何基于以往的运行数据,对未来的运行模式进行预测,从而提前进行准备或者加以利用、调整,对很多企业机构其实是一种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样一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国家级别。正因为这一点,目前无论是在企业级别还是国家级别都开始研究、部署大数据。

中国的粮食统计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中国的统计,虽然有组织、有流程、有法律,但中央的统计人员依靠省统计人员,省靠市,市靠县,县靠镇,镇靠村,最后真正干活或上报的是基层兼职的调查人员,由于众所周知的KPI考核导向的原因,层层加码,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个调查数据,而其中国家统计局的人是最不信的。在前两年北京的一个会议上,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采用遥感卫星,通过图像识别,把中国所有的耕地标识、计算出来,然后把中国的耕地网格化,对每个网格的耕地抽样进行跟踪、调查和统计,然后按照统计学的原理,计算(或者说估算)出中国整体的整体粮食数据。这种做法是典型采用大数据建模的方法,打破传统流程和组织,直接获得最终的结果。

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司令员林彪要求每天要进行例常的“每日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下属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告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那几乎是重复着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数据:每支部队歼敌多少、俘虏多少;缴获的火炮、车辆多少,枪支、物资多少……有一天,参谋照例汇报当日的战况,林彪突然打断他:“刚才念的在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你们听到了吗?”大家都很茫然,因为如此战斗每天都有几十起,不都是差不多一模一样的枯燥数字吗?林彪扫视一周,见无人回答,便接连问了三句:“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林彪司令员大步走向挂满军用地图的墙壁,指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说:“我猜想,不,我断定!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这里!”果然,部队很快就抓住了敌方的指挥官廖耀湘,并取得这场重要战役的胜利。

第四篇:2013智慧城市工作总结与2014工作思路

2013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总结

和2014年工作思路

加快创建智慧城市,是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建设“智慧浙江”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市党代会、市“两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我市“六个加快”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13年,我市进一步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基础设施能级,拓展基础资源共享应用,突出抓好重点应用体系建设和智慧产业集群发展,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2013年我市创建智慧城市主要工作进展

(一)抓基础建设,通信网络设施更加完善

今年以来,我们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为核心,坚持基础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大力实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信息安全等三大工程,着力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光网城市”工程全面推进。全面贯彻国家光纤到户建设标准,建立了各县市区经信部门参加当地建设扩初会审会议制度,从源头上把握了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光网化和宽带化,目前全市新建住宅小区及住宅建筑内的通信设计都严格按国家标准进行设计,按光纤到户标准进行覆盖。结合《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城区家庭带宽提升、楼宇宽带拓展、乡村宽带扩面。截止今年第三季度,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1350G。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4

万户,3G用户达313万户,同比增长62%。我市固定电话用户为3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为1524万户,基础通信用户量基本饱和并呈移动化。光网覆盖家庭用户达280万户,最低家庭接入能力达30兆,最高达100M;农村光纤网络接入水平平均达4M,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光纤。二是“无线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市民免费上网”项目试点范围扩大。在去年海曙区试点的基础上,积极引入西班牙专业运营公司,提出了全市统一政府免费WIFI网络建设方案,努力形成市县两级政府互动、政企合作的WIFI无线网络建设模式,进一步加快了无线宽带接入的建设速度。除海曙区外,江东、江北、鄞州、北仑、镇海等地也全面启动市民免费上网项目,免费上网的公共场所从原来的行政服务中心、医疗机构、图书馆等场所,逐步扩大到公交车站和公交车内,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全市已累计建设WIFI无线热点7400个,AP5.5万个。其中,全市免费WIFI热点有220个,免费AP数1000个。加快推进了4G试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商用体验,在529、802、357三条线路的公交车上先后开通了4G网络免费体验。目前,宁波4G网络已经实现绕城高速内海曙、江东、江北、鄞州以及镇海、北仑城区、溪口风景区等区域连续覆盖,建成站点1500多个,覆盖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已经完成了大规模试验网的建设。预计到2013年底,宁波4G(TD-LTE)网络将覆盖宁波所有县市核心城区、16个百强乡镇、杭甬高铁和轻轨等重要区域。三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有序开展。制定下发《宁波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201

工作要点》,明确工作目标与任务。启动实施全市重点领域信息安全检查行动,检查单位114家,涉及网络与信息系统1265个,全面掌握了当前我市重点领域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总体安全情况及存在问题,并为下阶段进一步提升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完成了《宁波市市信息安全预警监控平台项目建设研究报告》,并基本通过了发改委的立项审查,项目启动后将为全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工作载体。继续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对60家单位的118个重要网络与信息系统进行专家定级评审。截至目前,我市已有通过等保专家评审的二级系统249个,三级系统18个。组织开展首届个人信息安全主题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普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增强全社会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二)抓资源整合,政务云计算中心项目启动建设 我市以推进集约化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促进共建共享为目标,探索搭建政务云计算中心,逐步形成以政务云计算中心为核心的市电子政务发展框架体系。一是《市政务云计算中心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多次召集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交通、公安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就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征集意见。并赴京召开《宁波市政务云计算中心项目建议书暨可研报告》专家咨询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等国内相关资深专家进行评审。根据多方意见完善了《市政务云计算中心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 报告》。二是明确职责分工,细化项目建设进度安排。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委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和市信息中心等单位,就政务云计算中心运行维护工作进行了协调,基本确定了两个机房的设备部署和两个维护单位的分工职责,并按项目建设进度要求,细化了各个任务建设进度与责任分工,保障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三是多方调研,积极思考基于政务云计算中心的电子政务项目管理体系。随着市政务云计算中心项目建设进行,积极与市规划、国土、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酝酿政务云计算中建设实施意见,确保政务云计算中心在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基础地位。

(三)抓示范带动,智慧应用系统建设不断深入 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思路,我市围绕解决经济转型升级、城市管理服务创新、民生改善等重难点问题,全面统筹推进智慧城市重大项目建设。一是智慧物流、智慧健康等“智慧浙江”首批试点项目进展顺利。我市与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2013两项试点项目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任务、重点。智慧物流方面,启动实施《宁波市智慧物流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宁波智慧物流试点项目重点建设为“1+7”智慧物流协同平台,其中“1”为宁波智慧物流公共基础平台,已正式启动建设;第四方物流市场综合应用平台、IBM智慧物流云平台项目一期公共云服务平台等七个智慧物流应用平台项目 建设全面开展,部分已投入使用,进入宣传推广阶段,广泛服务于平台、企业。智慧健康方面,进一步完善智慧健康保障数据中心和专网建设,为市级各医疗卫生机构和海曙、江东、江北区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应用服务;医疗卫生专网已经实现了与11个县(市)区、8家市级医疗机构和5个市级公共卫生机构联网。完成了智慧健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已有9个县(市)区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数据交换和共享,8家市级医院和疾控、妇幼等公共卫生机构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了系统对接,截止11月,全市共集中838万条健康档案信息,健康档案数据达2亿条。同时,编制完成了《宁波市医卫协作平台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宁波市综合卫生管理平台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宁波市区域医疗服务平台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二是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重要试点项目加快建设进程。智慧交通项目建设启动。根据《宁波市智慧交通建设规划》建设内容和实施部署,按照“打基础、行示范、见成效”推进策略,围绕“一套感知系统、一张传输网络、一个云平台、两类服务、三大应用、三项示范”的近期重点建设内容,编制完成了《宁波市智慧交通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下达《2013年智慧交通项目建设计划》,启动智慧交通一期15项具体项目。宁波公共自行车系统正式开通运营,目前累计投入公共自行车6015辆,分布232个点,服务范围覆盖 海曙、江东(包括东部新城)、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六区。“宁波通”出行服务产品成功发布,依托移动智能终端APP、出行服务网站、短信服务平台、多媒体查询终端,基于智慧交通相关数据的提取和处理等,以实时的道路引导和信息服务系统的实用性为目的对交通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发布,引导公众高效、便捷、舒适地出行,目前累计下载量达已经达到108000次。智慧教育方面,完成《宁波市智慧教育建设总体设想及推进策略研究报告》以及面向基础教育的“人人通”空中课堂、面向终身教育的宁波市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宁波市数字化阅读平台的建设任务。“人人通空中课堂”日均页面浏览量保持在1万左右,高峰期日页面浏览量可达2万5千。终身学习网网站收录精品课程1.8万余节,涵盖了科学技术、职业技能等10个大类,方便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进行网上学习,接受网上教育。宁波市数字化阅读平台将于12月底开通,将为广大市民特别是高校科研人员提供方便、流畅的数字化图书、文献、期刊等资源的查询和阅读服务。

(四)抓产业培育,产业融合发展得到提升

我市切实把培育产业发展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立足点,坚持以两化融合促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以产业基地为载体,深入交流合作,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截止到三季 度,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1226.59亿元,实现利税72.17总额亿元,全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和出口已连续七年继续在全省十一个省辖市中排名第一;启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99.8亿元。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73.5亿元,同比增长28.3%,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蓝数码2家企业入选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一是以“两化融合”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产业智慧化。编制《宁波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两化融合工作提供行动指南。大力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将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列入重点扶持补助范围,共评出34个各类企业两化融合示范项目,下达专项补助资金共计1500万元。研究探索企业信息化推广普及的新途径。探索借助云计算技术搭建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云平台的方式,推动企业信息化应用,引进德国SAP公司,打造“中小企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并合作建立中国第一个基于SAP HANA的B1 云平台的实训中心。并与甲骨文公司合作共建产业云平台,为服装、家电行业提供设计、展示、数字营销等信息化服务。通过服务商提供低价或免费的信息化软件,政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的合作方式,加大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推广力度,开展了6个系列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进销存、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外贸管理等全系列的信息化软件和服务。二是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发挥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作用。我市积极打造招商引资大载体大平台,已成功举办三届智博会,在前两届智博会上,我市引进的总额约155亿元的39个智慧城市合作项目八成已落地,中兴通讯、东软、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中科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等大型项目进展顺利,并带动了不同行业智慧产业的发展。本届智博会更加重视产业项目对接,中国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中国移动(宁波)信息产业园、东软智慧健康研究院等23个智慧城市项目落地,涉及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健康、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海洋电子、电子商务等领域,总投资额131.88亿元。三是以电子商务为重点,进一步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积极开展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制定《宁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业务和技术实施方案》,并进行联合招商和基地建设工作,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方案已经通过海关总署的审批。我市五家企业被列入工信部电子商务集成创新试点工程项目:海商网和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工信部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太平鸟成为大企业电子商务和供应链信息化提升试点,宁波航运交易所成为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创新试点,宁波博能印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医药行业产品信息追溯试点。结合宁波港口贸易及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引进了中国知名的B2B电子商务服务商——敦煌网,共同合作打造中国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开放平台,有效整合产业链上各类资源,加快推进宁波外贸转型,抢占未来国内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的制高点。同时,针对内贸市场开拓,引进了天下商帮电子商务公司,打造全国性的 B2B2C品牌批发平台。四是以产业基地为载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推进高新区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建设,宁波智慧园一期、高富诺综合体、迪信通华东区域总部等项目开展有力。推进杭州湾新区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网络数据基地项目建设,物联网磁性传感器项目全面动工建设,研发工作进展顺利;宁波电信数据中心运作正常;中国移动浙江数据分中心建设顺利。高新区软件园二期建设、鄞州区科技信息孵化产业园即将建设完成。慈溪智慧谷、海曙电子商务园已投入使用,镇海新增园区1.8万平方,宁海、奉化、象山正在规划和建设新的软件孵化器。目前,全市软件园使用面积已达到40万平方米。

二、2014年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思路要点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关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认真贯彻“智慧浙江”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以“夯实基础,深入整合”为主线,进一步夯实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进一步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以信息服务模式和技术创新发展为动力,加快推进重点应用,加快培育智慧产业,优化信息消费环境,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一)以适度超前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重要项目为重点,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和带动能力。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为核心,适度超前建设社会急需、受益面广、带动性强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重要项 目,构建智慧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一是加快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结合“宽带中国”战略,推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的制定,优化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协调推进宽带接入网、骨干网和国际出入口能力建设,提升各大网络基础要素的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能力,形成适度超前的宽带网络发展格局。率先实现城区光网全覆盖,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推进驻地网和商住楼宇宽带接入设施的共建共享工程,积极贯彻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建设标准,逐步推进统一管、孔、箱通信设施建设,探索驻地网的第三方运维,促进电信基础设施的资源节约和共建共享;持续提升宽带网络接入能力,推进宁波国际出口专用通道建设,增加我市国际互联带宽和流量转接能力;建立第三方宽带测速机制,增强各运营商提升宽带接入速率和互联网出口带宽持续扩容的动力,改善用户上网体验。二是不断拓展无线网络覆盖面。深入推进政府免费无线WIFI宽带上网项目建设,探索实现建设模式和服务机制创新。按照市区两级联动、政企共同合作的建设模式和热点各自建设、平台统一接入的技术服务机制,实现多个运营商无线网络的互联互通;按照网络接入服务与内容增值服务分离的思路,引入平台内容增值服务商,发挥不同市场主体的特色和优势,促使无线网络服务的专业化分工,培育以增值服务养免费服务的发展机制,促进信息内容服务的发展,推进无线网络广泛 覆盖和应用,实现免费无线上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完成老三区政府免费无线WIFI宽带上网全覆盖,并不断向其他县(市)、区拓展。同时,扩大3G网络覆盖范围,积极利用国家4G运营牌照发放机会,大力推进我市包括TD-LTE在内的4G移动网络建设,并积极推广基于4G的业务应用。三是启动政务物联网建设。以尽早谋划、强化布局、突出引导为原则,率先实施政务物联网的战略布局,启动政务物联网建设项目,强化政务物联网感、传、知环节的一体化部署,实现政务物联网资源的共建共享,引领各大应用体系建设把感知能力作为智慧应用的基础进行突破,支撑智慧应用向全面感知和智能应用方向拓展、延伸。引入搭积木式发展模式,允许物联网应用项目根据各自的需要,按照政务物联网的一体化架构,在统一的平台之上,按需进行扩建,实现渐进式发展。探索研究运用物联网在电梯、消防等设施设备监管中的试点应用,为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摸索经验。

(二)以突出基于政务云数据服务架构的大数据布局为切入点,逐步增强城市以数据创新催生管理和服务创新的能力。

加快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依托政务云平台深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推进政务数据架构体系建设,构筑全市电子政务大数据布局雏形。一是推进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按需扩展基础设施整体规模,不断优化基础支撑环境的整体性能,为智慧城市提供集中、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服 务,为政府部门提供高效的服务器资源、海量的存储空间、高速的网络带宽和安全的网络环境,实现基础设施资源利用最大化。建立政务云计算中心运营管理机制,形成以数据开发利用为核心的组织管理力量,不断提升政务云计算中心的支撑服务能力。二是推进政务数据架构体系建设。以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结构为核心,构建全市政务数据架构体系,形成“全市政务数据统一部署,基础数据统一集聚,业务数据深度融合,应用数据深入挖掘,主题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共享,目录与交换体系完善”的政务数据生态体系,打造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以推进智慧空间基础库一期建设为重点,结合国家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时空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在云计算环境下共建共享机制和技术框架,推进市县(区)一体化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机制建设。三是加大数据整合与共享力度。围绕政务云计算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创新政务信息共享服务机制,制定《加快推进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基于政务云计算中心的政务信息共享办法和实施流程。加强项目审核、立项审批、支撑保障等环节的协调配合,形成依托政务云平台合力推进政务数据整合共享的机制,确保新建和改建系统基于统一的数据架构体系建设,基础数据统一提供,应用数据确保回馈,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四是开展政务大数据布局。在政务云计算中心建立和部署数据密集型处理架构;优化和完善源头数据采集机制,研究推进基层数据统一报送系统建设,促进业务应用 与数据建设两种机制逐步分离,使源头数据直接向“大数据”架构汇集;优先发展以数据采集和数据挖掘利用为主的信息系统项目,加强政务数据的获取、组织、分析;初步建设海量交易数据和海量交互数据的存储处理能力,基本形成政务“大数据”发展格局。

(三)以重大民生领域为突破口,深入推进重点智慧应用体系建设。

以医疗、交通、教育等重大民生领域为突破口,深入推进重点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探索推进智慧规划、智慧住建等试点建设,使建设成果不断惠及全民。一是深化完善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区域协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建设智慧健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公卫机构、行政部门等单位之间的业务协同和卫生字典、卫生标准、诊疗信息、健康档案等信息共享。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医疗卫生决策体系,打通医疗卫生单位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实时汇总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运行数据和质量监控指标,建立基于财务监管、综合统计、决策支持等集成化、智能化的医疗卫生决策体系,提升科学管理服务水平。建设智慧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的支撑,通过物联网、生物感知等技术,将医疗服务向前、后延伸至院外,实现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型,提升健康服务的主动化、智能化水平。二是加快建设智慧交通体系。充分整合交通信息资源,依托政务云计算中心,构建一体化的交通公共服务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增强公共交通吸 引力、提升交通管理能力、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减少因寻找停车位而造成的交通拥堵。建设智慧宁波南站综合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南站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三是逐步建设智慧教育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人人通空中课堂逐步覆盖整个基础教育;推进面向外来务工人员、职业教育、老年教育的宁波市终身学习的平台内容的进一步建设;推进面向高校科研人员和全体市民的宁波市数字化阅读平台建设。四是提高社会公共领域信息服务水平。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不断拓展公共信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为根本,按照“公益性、便捷性、通用性和小额性”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银行支撑,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的运作思路,重点推进宁波市民卡工程建设,以大交通行业和商业领域应用为主,逐步加载其他公共服务行业的应用。在市四区公交的基础上,实现市民卡在六区公交的刷卡应用;完成出租车计价器的全面改造,开始出租车正式刷卡应用;做好市民卡在公共自行车、停车场、道路停车应用的推进和建设工作,力争实现老三区刷卡应用;积极做好市民卡轨道交通一号线的刷卡应用;强化资源整合,逐步应用市民卡取代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相关卡证;以方便市民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市民卡小额支付和“闪付”的优势,加大市民卡在商业领域应用的拓展力度,加快市民卡在菜场、商场、超市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力度,营造良好的市民卡用卡环境,方便百姓应用。同时,建立健全各项利益补偿、绩效考评和引入进入和 退出机制,吸纳优质资源企业入股市民卡公司,提高市民卡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实现市民卡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以创建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拉动智慧产业发展。

抓住国家促进信息消费政策机遇,研究出台宁波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有利于促进信息消费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和政府引导作用,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加快核心技术和产品服务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培育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增加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拓展信息消费领域。一是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力争实现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835.4亿元,同比增长15%.围绕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平板显示,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产品、行业应用电子、新型电子元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组织重点项目实施,促进行业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和扶持电子信息产业各类园区、基地建设和发展,重点推进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新一代平板产业专业园、鄞州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园等园区建设。启动电子产品可靠性及光电检测协同创新平台、汽车电子协同创新平台、物联网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等创新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培植一批创新技术、产品和创新性企业,重点推进新一代平板显示、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行业电子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及新 技术应用的试点示范。二是推进软件信息服务业加速发展。力争完成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82亿元,同比增长20%,新认定软件企业20家,新登记软件产品300个。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领域不断创新探索;围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在互动融合中做大做强嵌入式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以软件骨干企业为龙头,在电商服务、管理信息化、外贸企业服务等领域,成立宁波制造业信息化软件联盟,构建中小微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促进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我市软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合作交流平台等平台建设。切实推进高新区“宁波智慧城市软件研发与技术推广基地”、高新区软件园二期、鄞州区科技信息孵化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宁波软件园”统一品牌。三是拓展电子商务发展空间。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通关国家试点,以敦煌网落户为契机,打造“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抢占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制高点,促进宁波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外贸经济的发展。积极实施工业企业“电商换市”专项行动,加大对工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创新营销模式拓市场工作的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企业通过自行组建网络营销团队或采取委托运行等方式,开展网络销售业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引导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以产业链为基础,建立独立电子商务平台。重点培育和扶持信息化建设水平高、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网络销售规模大电子商务拓市场示范典型,扩大我市工业产品网络销售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深入开展智慧物流试点建 设,提升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

(五)以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为抓手,积极创建两化融合示范区。

全面实施《宁波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着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全面渗透、全面应用、全面提升、深度融合。一是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升段行动。积极推广执行“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帮助企业不断地从两化融合“起步建设阶段”向“单项覆盖阶段”、“集成提升阶段”、“创新突破阶段”推进。帮助500家以上无信息化基础的小型企业应用信息化软件、促进500家以上企业信息化水平升段。通过与优秀信息化服务商合作,为中小企业优惠提供优质成熟软件,帮助无信息化基础的小型企业应用信息化软件;通过企业特性研究,提出生产经营信息化优化解决方案,加强分类指导,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升段;研究评估行业信息化的最佳切入点,通过企业出资、政府补助、服务商让利的方式,实施行业信息化改造和突破,用信息化技术解决行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二是开展两化融合应用示范行动。建设一批示范点和试验点(区),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推进格局奠定基础。选择示范效应明显的行业龙头和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开展信息化改造的核心企业,以创新突破和集成应用为主,对照部标,树立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打造国家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在全市范围大力推广。以重点行业为主体,推广信息技术在各产业门类的深入应用,推动全行业两化融合向更高级阶段提升。以重点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大园区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发展地方特色区域的信息化产业集群。每个县(市)区建设1~2个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打造数字化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以及都市产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区。三是开展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行动。搭建中小企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以云计算服务的模式提升行业企业信息管理水平,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让全市范围内的广大中小企业快速部署企业ERP管理系统。依托我市产业基地、产业集群、行业龙头企业,扶持建设一批面向行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综合服务和专业服务能力,帮助解决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信息咨询、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六)以探索智慧应用体系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要点,不断强化智慧城市环境保障。

注重智慧城市建设和服务模式创新,不断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保障机制建设,为科学有效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持续动力。一是探索建立智慧服务保障机制。根据智慧应用体系试点建设情况,深入开展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力量建设项目的体制机制研究,推进投资建设机制创新和服务保障模式创新,确保项目建设的科学可持续,最大程度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效益。二是加大信息安全保障。适应智慧城市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大统一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的力度,促进信息安全由分散保障向统一保障发展。抓紧建设和推进全市信息 安全预警监控平台,促进信息安全向整体防御和主动防御发展;实施基于政务云平台的“同城双中心”布局,逐步实现重要信息系统全部“双活”部署的格局;推进政府网站向云方式迁移,开展集中统一的安全保障,大幅度改善政府网站的安全现状。经常性检查检测与定期测评相结合,做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增强信息安全发现问题和持续改进完善的能力。强化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加强应急预案建设和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消除薄弱环节,筑牢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三是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开展智慧城市人才专题活动。借助大平台(人才科技周、3315人才计划等),选择智慧城市建设人才急需紧缺的重点领域,开展人才专项推介会等专题活动,并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活动。

(七)以智慧城市合作交流大平台构建为支撑,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国内外合作交流。

以中欧绿色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构建智慧城市合作交流大平台,积极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主题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活动。一是高标准地举办好第四届智博会。在充分总结前三届智博会成功举办的经验基础上,力争第四届智博会在与国际知名机构合作上取得更大进展。注册智博会商标,充分利用新媒体,扩大智博会的覆盖范围,增强智博会的影响力,不断培育智博会品牌。同时,按照节俭、隆重、高效的办会原则,加强对智博会的管理。二是积极参与国内外智慧城市合作交流活动。积极开展中欧绿色智慧城市试点合作工作,探索节能环保领域的智慧城市应用项目试点,并以此为 窗口,实时追踪国内外IT企业技术发展趋势,把握智慧城市建设最新动向,无缝对接我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力争在与国际机构合作方面建立长效沟通机制。三是深入开展智慧城市招商引资。着眼于重大应用体系建设和产业融合,以智慧制造等领域为重点,引进1-2家知名的大企业,充分利用其在物联网和云计算方面的整合开发能力,建设具有辐射全国范围的重点应用项目。同时,针对已经展开的跨境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等具有集聚、扩展效应的发展领域,针对性地储备一批合作企业,逐步在这些领域形成集聚。将借助重点智慧产业基地发展与利用智博会平台招商有机结合,使智慧城市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智慧城市与社会管理创新

智慧城市与社会管理创新

智慧城市和社会管理创新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强的结合点。尤其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改变我们社会生活、生产、管理和服务方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托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社会管理创新上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作为信息化典型应用的智慧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能够作为地方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在推进我们社会管理创新上有哪些基本的思路和做法?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信息化演进的基本趋势和前景

信息技术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技术突破,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项技术这么普及,这么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项重大技术的产生会带来社会形态的变革。信息技术带来信息社会,带来信息时代,不仅从工具层面上改变了我们的管理行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在理念层面、价值层面上也对社会管理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主要有三大方面的进展:一是关于技术产品的演进;二是关于网络环境的演进和融合;三是关于计算方式的演进和变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从这三方面对我们的管理、工作乃至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是我们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必须要去思考、依托的一些基本的理念和基础。

(一)信息技术产品的演进。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三大定律或者是三大法则。

第一是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每18个月,集成电路的性能将提高一倍,而其价格将降低一半。它反映了信息技术或者信息技术产品在发展过程中的演进速度。信息技术产品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性能迅速提高,但成本又在迅速降低。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法则,信息技术产品不再是一种奢侈品,每个人,甚至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都可以拥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产品。

第二是吉尔德定律。在未来25年,主干网的带宽将每6个月增加一倍。其增长速度超过摩尔定律预测的CPU增长速度的3倍,并预言将来上网会免费。

第三是麦特卡尔夫定律。网络的价值在于网络的互联。在农业社会,拥有了土地,就拥有了财富,拥有了社会地位。在工业社会,拥有了资本,就可以当老板,社会的分配机制就是以资本作为基础的。到了信息社会,信息是核心。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分享、信息传播本身就带来了非常巨大的价值。通过网络,通过麦特卡尔夫定律,网络一互联,每个接点的价值都在迅速提升。

不过,前几年有人预言这些定律一二十年就会失效。因为光刻技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某种工艺技术)到极限了,已经到了分子级,甚至到原子极了,摩尔定律还能不能发挥作用?这时,有人提出新摩尔定律。最开始一台电脑可能需要占用好几间屋子,现在,一部手机、iPad就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电脑,而且性能比前几年电脑的性能还要高得多。甚至是手表、跑步记步器、洗衣机、电冰箱等也可以由一台微型电脑控制。这些事物的发展,一方面取决于芯片技术演进的情况,这遵循于摩尔定律。但如果这个设备不单单进行信息处理,还要进行信息感知,有传感设备等。而传感设备在原来的技术范畴里算是一个机械产品,不遵循摩尔定律。只有芯片遵循摩尔定律,这个设备却不能小型化,也不能移动化,不就对技术的发展产生制约吗?所以,不单单在微电子行业遵循新摩尔定律,在电源技术、生物技术、微机械技术等行业也遵循新摩尔定律。东西可以越做越小,性能越来越好,但价格越来越便宜。正是因为新摩尔定律起作用,又出现了所谓的智能技术、感知技术,让一个手机既可以在信息层面用来通话、发短信,又可以用来定位、拍照片。新摩尔定律使得信息技术产品越来越小型化,越来越智能化了,越来越移动化。这是一个基本的趋势。这个趋势为智慧城市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基础。

以上是从产品本身来说,智慧城市之所以能够被大家作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和平台,是和智能终端(如手机)紧密相关的。如果每人在处理信息的时候还背着一台电脑,而这个电脑的供电只有两个小时的话,那对智慧城市的发展则有非常大的制约。

(二)网络环境的演进和融合。

从网络环境来说,信息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单个的产品,它的价值的最核心增长在于这些产品之间能够联网,能够有一个共同的网络平台,这种平台使人们分享、传播、使用信息变得更加可能。

一是计算机网络。就是传统意义上讲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形成的互联网。曾经很多人都在思考:现在基于IPV4的第一代互联网,从带宽上、从用户的容量上、从安全性上,能否支撑未来那么大的网络需求?能否支撑网络安全的需求?就像我们的电话号码一样,原来六位,后来到七位,不够用了,又升到八位。第二代互联网的产生,既解决了容量的问题、用户规模的问题,也解决了网络安全的问题、传播速度的问题。我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第二代互联网,已在教学科研的范畴里使用,将来一旦扩展到社会,网络应用将会发展更快。在第二代互联网上下载一部电影可能只要几秒钟,比读取本地硬盘上的文件还要快。这些技术本身也是一会要说到的云计算产生的条件之一。如果网络存储技术不过关,很多东西还要装在自己的硬盘上,那么终端就不可能小型化,也不可能较好地移动化。

二是通讯网络。移动技术和互联网、城市宽带、wifi结合,将智能化的感知设备应用到网络之后,网络不仅让人跟人之间能够交流,而且人与物体之间也能够交流,就出现了物联网。物联网也是智慧城市的一个平台。人们在谈到智慧城市往往和物联网分不开。除了网络,现代通讯网络也在不断发展,从固定电话到移动通讯,从最早的模拟信号到GSM。GSM也就是所谓第二代通讯,语音通讯和简单的文本通讯都没有问题,但视频通讯或电话对讲等其他的多媒体通讯方式就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所以后来又出现了3G。现在,3G还没有完全普及,很多国家就开始普及4G了。我国在一些地区也开始试运行4G。计算机网络适合大规模、大容量、快速的传输,但主要应用于计算机之间。而通讯网络使手持终端之间有了非常快速的沟通方式。

三是广播电视网。相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讲,它的覆盖范围更广。我们思考这三个网能不能联起来?让手机随时可以和电脑相联,让家里的收音机、电视机和计算机、手机都联起来。未来网络的规模所产生的潜在价值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各个国家都在发展三网融合。我国从2010年开始发展三网融合。三网融合在我国推行比较慢,是因为三网融合技术本身相对容易,但三网融合主要是管理上的问题,主要是部门之间的相互利益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好这些利益格局、权力配臵问题,单从技术层面促进三网融合很困难。但我们的目标已经确定为:2015年实现全面三网融合。

随着网络发展的演进,我们未来所面对的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现在有时都不提互联网了,而称为泛在网。所谓泛在网,即广泛存在的网络,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都能有网络接入,任何人在这个网络上所分享、传播的信息是多媒体的、智能化的。

网络技术演进所带来的是什么?从技术层面上看,它可能带来的是一些工具层面的变化。很多人认为工具层面的变化不是我们管理和服务的核心,它只不过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手段。实际上,我想跟大家说的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是因为工具的变化才导致社会形态的变化。虽然手机、电脑现在看来只是一个工具,但如果做个小测验,一个部门把电脑、手机全关掉一天,我们发现这个部门的工作可能无法正常运行;一个人几天不使用手机,不使用电脑,他发现他可能在社会上简直没法生活。你会发现你对这些工具的依赖越来越强,强到和它难以分离的程度,甚至我们的行为方式和理念等很多价值层面的东西都和它有关。这是网络不断演进给我们带来的一个非常大的变化。特别是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移动化之后所产生的一些网络应用。比如微博、微信,这些应用使得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演化出一种新的形态。以前我给大家做报告,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即使我的话再没有用、再空泛、再毫无价值,讲完了之后大家一定都会鼓掌。但如果我们采取的是网络交流的形式,我的微博空话、套话连篇,我相信大家不仅不看,不会成为我的粉丝,而且还会给我带来一个巨大的网络灾难。现在,人们在网上都不敢随意笑,也不敢随意哭。这就是网络给大家带来的一个行为方式上的变化。

还有就是物联网,它不仅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在互联网基础上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和物之间的交流。以前看到西方警匪片有辆车带有导航,车开到哪里就能算出路径。当时我们觉得很神奇,现在已经很普遍了。为什么能够对移动的车进行准确定位?因为车里有一个装臵,通过卫星,这个装臵不仅可以把你的位臵信息给记录下来,还会把这个信息反馈到你的GPS上,会以语音的方式、以图片的方式告诉你路该怎么走,而且这个过程是不需要人干预的,是靠卫星定位的感知装臵。所以,物联网不单单改变人的行为,还改变人和自然界的交流方式。

(三)计算方式的演进和变化。

大家在思考信息技术时,可能更多地从前两个层次出发,例如用的是什么样的新手机,使用的是2G还是3G网络等。其实,未来能让信息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的是计算方式的改变。我们最早的计算机都是放在机房里的,因为成本太高,每人不可能拥有一台计算机。到后来,每家都可以有一台计算机,甚至是每个人有一台。再后来,有了互联网之后,设备之间可以相互连接,这个时候就涉及到一些问题,比如说要和别人分享信息的时候,要怎么获得信息呢?是拿U盘拷,还是把信息放到一个公共平台上,谁都能从上面获取,而且数据平台越来越虚拟化,最后就变成我们说的云计算。

云计算是什么?我们常讲,数据在云端,软件在云端,服务在云端,管理在云端,那云端到底是什么?是东西都在天空中飘着,现实生活中什么都没有吗?我想花钱了,在网上一敲,就把东西买了,就把钱支付了。我用百度搜索信息,信息从哪儿来的,对我来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通过这种搜索工具能够获得信息。

云是什么概念?我举个例子,就像家里自来水一样。为了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我们家里有没有必要建一个自来水厂?显然不需要。只需要把水龙头打开就可以获得要喝的水。云计算给大家提供了一种模式,其实就类似自来水一样。未来你想获得什么东西,不需要有很大的硬盘,也不需要你的电脑有非常强的处理能力,只要需要,随时随地可以获得。这种新型计算,在无所不在的网络环境下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新的信息获得方式或者是信息使用模式。另外,由于云计算,终端也发展。以前,我们要背个挺沉的笔记本电脑,现在只要带一个手机或是iPad。而且终端还在进一步演化。现在微软、谷歌、苹果都在研发智能眼镜。云计算甚至能让我们随时随地获得世界上的任何东西的想法变成现实。

正因为云计算的这种模式,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化的运用。而这种网络化资源一定是全球性的。个人的电脑配臵再高、硬盘再大,计算能力和存储量始终是有限的。以前,我们写论文、查资料,收集很多东西,就用硬盘存下来,越存越多,硬盘越换越大,但等真正要用的时候,就发现从硬盘里找太难,反而回头再到网上去搜索。将来移动硬盘的容量就没有必要那么大了,也没有必要什么都存,因为在网上就可以信手拈来,这就是云。有了云计算这种模式,那么全世界的资源就可以为我所用,而且这些信息不在我的个人电脑里。即使我的电脑坏掉了或者被偷走了,但由于信息都存在云端,就像家里的水龙头坏了,再换一个水龙头,水还是一样流出来。云计算使得全球性的网络平台变成个人的计算平台、分享模式。所以,云计算远远超过了单个设备的能力,使所有的扩展性资源实现按需服务。云计算是共享性的,加上在信息技术里的开放性意识,甚至开放原代码,甚至有人讨论这种网络分享形态到底是共产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是贡献的信息多,收益就多;还是所有知识都是开放的,对整个社会产生更大的效益。所以,有人说未来的网络、云计算会导致所谓的网络共产主义,实现按需服务、按需供给,这方面与共产主义的概念是一致的。

再举个例子,智能交通是智慧城市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智能交通取决于道路基础设施、采集设备等。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就是摄像设备、电子指示牌,还有交警手持设备终端、GPS等。这些东西要么是感知设备,要么是信息获取设备,而政府的管理都体现在后台非常巨大的数据系统,或者将来一种云服务的概念。虽然现在叫云,但更多的还是数据平台。如果真正是一个交通云,它就不单体现交通部门的信息,人口、道路情况,甚至是小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分布情况都集中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交通管理更容易、更方便,没有必要给每个人都配臵最先进的设备,没有必要使用一些昂贵的平台。云平台会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加高效、更加廉价、更加有利于分享的平台。

云计算的成本如何?首先,它有更低的硬件成本。因为不需要那么大的硬盘了,也不需要那么快的处理速度,硬件可以做的更小、更省电、更容易携带。其次,云计算的资源是通过泛在的网络来提供的,因此有更高的利用率。如果使用云计算,成本将便宜30倍,这就带来了收益率。

总结一下,从信息技术看,信息技术产品本身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处理能力越来越高,存量越来越大,处理速度越来越快。从网络技术来看,带宽越来越宽,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高,网络越来越泛在。再加上新摩尔定律,感知技术、电源技术、物联网等的发展,以及新计算的模式。信息化给大家展示了有以下特征的一个美好前景:第一,泛在性,无所不在;第二,虚拟化,是一种云计算的模式;第三,智能化;第四,交互性。这些特征将显著改变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服务、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状态和模式。

正是因为有了信息技术层面的发展,未来会进入一个智慧时代。智慧时代既是一次发展浪潮,也是一种发展机遇。我们要把智慧的理念、工具、平台使用好,融入到我们政府管理里面去,改进政府管理服务,处理好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二、智慧城市的发展与前景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不断演进的一个最典型的应用。正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智慧城市越来越成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未来改进管理和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应用和发展到底体现在哪个层面上?国内外的智慧城市战略是什么?

最早,IBM在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是基于3S技术提出的,即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相结合。也就是通过一些传感器、感知设备把政府要管理的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联网,与人的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更加精细化的、更加动态化的管理。

2009年底,IBM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人们开始关注智慧城市。

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人们对智慧城市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世博会的门票里有一张芯片。这个芯片不单只是进门刷卡做一个记录,芯片记录参观者信息,提供参观者在何处参观,各个场馆人流情况等信息。世博会就像一个示范区一样,让大家真正体验到智慧城市的理念。

IBM提出智慧城市有三个特征: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

一是透彻感知的物联化。所谓智慧,首先是要有一个判断力,对周围的环境、状态能够自觉识别、检测,然后能分析、处理。就像交通管理的摄像头一样,把现场的情况记录下来,再通过互联网或政府专网或通信3G网络传到控制平台上。在控制平台上就可以对现场进行监测、控制。如果某处交通拥堵,就可以联系到距离较近的交警手持设备上,让交警到现场处理了。其次是更全面透彻的感知。例如,一个社区被分成很多网格,每个网格有自动化的感知设备。目前我们用的是摄像采集装臵,甚至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感知,将来有其他的感知方式。比如,将来给社区里的每个老年人配一个终端,就可以掌握老年人的各种状态,如果独自在家的时候发生紧急状态,一个按键就能启动他家的摄像头。如果身体不舒服,老人身上的血压仪、心脏监视器等数据发送到社区医生那里,社区医生马上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施救。更加透彻的感知,这是物联网、智慧城市最具特征的特点。

二是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光感知是不行的,现场的信息怎样和系统连接在一起?那就必须有广泛的连接。现在咱们用的就是城市宽带,或是互联网,或者有线网络。

三是更加集中有深度的计算。假设一个老年人在家里生病了,一个医生到现场给他处理,而他的身后有一个更大的平台,一旦有需要很多专家可以进行会诊。这种处理的方式会更加有效。

如果抛弃理论层面的定义,按照IBM的观点来讲,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把城市功能的六大核心系统--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利用技术集成起来。比如,新闻里曾听说小孩被落在校车上,长时间没有发现,最后发生死亡的事故。如果每个孩子有带着感知设备,少一个小孩,系统就报警了,就能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智慧城市应用促使我们在管理上的创新或者说做出一些新的技术选择。当然,这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说公共安全,包括社会管理创新,其中大家更加关注的是市民服务。

智慧城市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在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智慧城市的技术都在不断渗透、不断延伸。各级部门都在思考、利用一些新的管理技术、方式和手段来提升自己的管理、服务。我简单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智能医疗,因为有了网络,有了云计算的模式,可以实现一个整合的医疗平台,就像北京现在搞电子病历一样。电子病历一旦建好,今天在空军总医院看病,第二天跑到别的地方看,尽管看的不是一个病,但只要把我的病历打开,关于我的所有记录就全有了,那么就有助于医生做出诊断、进行治疗。当然不单单在电子病历上,在其他方面也可以利用这样更加有效率的、效果更加好的整合性平台。

“两会”后,国家开始对我们的房产信息进行登记管理。其实,一些与公民权利相关的信息比房产信息还重要,包括政府最基本的一些服务,比如说个人社会保障等,需要建立电子档案系统。目前,全国社保还不能联网,很多地方的系统还不全。将来一个人的社会保障号就能记录这个人一生享受到的各种基本的服务信息和各种个人信息。我们构建个人房产系统,更多是从政府管理角度,甚至是从反腐败的角度出发的,特别是一些名人一个人拥有多户籍的事情曝光后,大家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其实房产登记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因为房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个人财产事项,从开发建设到居民购买,政府都有非常严格的管理手段和程序。按道理说,在此基础上搞信息化,比社会信息化来得容易多了,但目前我们没有这些基础的信息。就像现在的社保系统,数人头我们都数不准。

再比如中国移动开发的“车务通”。车务通主要是对公车进行管理。其实公车管理,从技术来看是非常容易的。不管是现成的GPS,还是中国移动的车务通,还是电子车牌,只要在车上装上一个装臵,就可以随时管理监察,因为现在网络已经初步泛在化了。当然,公车管理不是技术本身的事,还牵扯到管理层面,甚至牵扯到利益分配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给政府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便捷性或精准性。

智慧城市是在原来的数字城市或无线城市的基础上,逐渐扩展起来的城市信息化战略。现在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比较好的有首尔、纽约、伦敦、新加坡,以及欧盟的一些国家。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不久,温家宝总理到无锡去调研,提出一个“感知中国”的计划。“感知中国”计划提出来后,各个地方也纷纷推出数字城市的发展战略。北京的一些城区、上海浦东、宁波等地已经有一些较好的平台了。

对我国而言,智慧城市有很多层面,刚才讲的智慧城市更多是在产业层面,因为经济发展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很多地方借助智慧城市这个发展机遇推动与智慧城市有关的各种产业、项目的引进,有的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智慧城市有非常大的技术依赖性、技术平台依赖性。就像智能交通光有摄像头还不行,还要有设备能反映道路的情况,并进行识别。但是,我们现在一提智能交通就限于摄像头,而没有往其他方面扩展。那是因为在道路建设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去思考怎么让道路、车辆具有感知功能。如果道路、车辆有感知功能,那么发展智能交通就更加容易了。所以,智慧城市对基础设施有很大的要求。而我国更多是应用导向性的智慧城市。我国基层政府来做智慧城市,主要是应用导向,关注于利用智慧城市为改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所提供的应用性平台。

三、智慧城市与社会管理创新

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工具对我们的管理和服务产生作用,这个工具日益与管理活动相结合,在某种层面上改变了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一方面是技术手段、环境、产品不断演进,另一方面是政府的理念也在不断转型。在社会管理创新领域,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原有模式越来越朝着管理—治理—善治的模式来发展。

善治的模式是什么?联合国概括了政府善治的八个特征:参与、法治、透明、回应式治理、共识、公平和包容、有效和效率、问责。这八个特征也贯穿于我国政府改革的目标之中。

第一,社会参与。这种理念使我们政府不再更多关注于政府自身,而是更多关注外部,尤其是关注政府和外部的关系,强调参与的治理。我们的社会管理是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强调公众参与,强调社会管理。在推动服务型政府改革过程中,这种理念得到彰显。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建设行风政风评议平台,让社会对政府的运作进行打分,进行评价。像政务公开,让政府文件、决策事项、决策过程向老百姓公开。公开,一方面是监督,另一方面更多的是让老百姓的诉求能够得以体现。另外,很多地方还搞了很多诸如听证会、网络问政平台、市长信箱、书记信箱,就是想建构一个渠道引入更多的社会参与。特别是web2.0出来以后,政府的管理从单向到双向互动式发展。而web2.0相当于政府实施管理从原来贴公告的模式转变为市长现场办公会模式,利用一个让公众都可以访问的微博平台、问政平台,像开现场办公会一样地解决问题。第二,依法行政。第三,透明化治理。政务公开和参与是相辅相成的。第四,回应性治理。北京市西城区构建全响应式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什么是全响应式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就是政府部门能够快速掌握服务对象的需求,并及时做出回应;服务对象也能够及时掌握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并及时处理响应,特别是在紧急事件发生的时候。由于信息技术的推进和深入使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回应老百姓的诉求,政府可能在某些方面就会受到挑战。第五,共识取向治理。从政府合法性角度来讲,政府和社会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社会。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个理念在进一步得到强化,甚至在价值观念上也影响我们。网络一旦泛在化之后,每一个人都想表达,可以说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麦克风,使每个人都成为政治活动中的一员。将来政治的模式要转型,转向全民政治或全民参与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网络表达。如果政府的一些做法不能形成共识的话,有时候会有风险。第六,公平公开。第七,效能效率。第八,尽职尽责。这就是信息技术给政府自身转型所带来的一个基本取向。

越来越融入更多的信息技术的一种善治的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强调参与性、透明性,强调对公众需求的回应,强调一种共识取向,强调公平和效率。这是我们所面对的一个基本取向,它是一个社会规律,而且会随着网络越来越泛在化,这方面的诉求会更多。从最初的一些网络开发建设,到越来越多地强调资源共享,强调结构重组,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最后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工作方式的改变,更多的是政府一种运作模式的改变,一种范式的变迁。

信息化越来越强调更多的公众参与,更多的互动性、参与性。所以,智慧城市在这些方面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优势和价值。信息技术电子化服务演进的趋势,从内部逐渐往外部扩展,从原来强调单向的业务越来越强调双向的业务,越来越强调对外部的支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在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时,强调知识的共享,强调各种工具、业务的融合,强调政府机构的重组。以各级行政服务中心为例,为什么要把服务集中在一个办事大厅里面?每项职能、每项业务都由不同部门来管理,原来老百姓、企业办事要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跑,现在强调管理的创新,实行一站式服务,不再让老百姓、企业四处跑了。这里面牵扯到信息的共享、业务的融合,还有组织结构的调整。说到大部制改革,大部制实质是什么?大部制的实质是减少行政事项,缩小行政权力,并在这个基础上精简机构。如果这些东西不改,那就是简单的合并。

信息技术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或者智慧城市促进社会管理创新有一个根本性理念的转变:从原来的管制型转变为服务型。在强调社会管理创新的时候,主要有两个观点。第一种观点是,之所以加强社会管理或者强调社会建设,根本目的是维稳。通过社区摄像头也好,各种信息采集也好,对人财物进行登记管理,就是为了掌握情况遇到问题好处理、好应对。第二种观点是,社会管理创新是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管理方式、服务理念、服务平台的改进,业务的整合,让老百姓花更少的时间得到更加便利、更加好的服务。在现实中,这两个方面的需要都存在。

所以,基于信息技术的社会管理创新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强调平等性。由于我们传统的管理方式是层级制,在西方也叫官僚制。纵向是分层的,横向是专业化划分的,是一个金字塔型结构。如果我们过于强化层级制,任何事情都要去审批,一旦有跨部门的事项需要合作、协商,事情就会变得更加困难。信息技术或智慧城市更强调网络化,而不是等级制。在一个网络平台里面,大家都一样。所以,我们在引入信息技术的时候,层级制在某种层面上和信息化的趋势是不太符合的。第二,强调非实体性。办事大厅、服务中心,往往有一些人员、一间房子、一套东西,还不可能做到上门服务。信息技术能够给我们提供非实体化的管理、服务,就是所谓虚拟化的。第三,强调集成化。纵向的每个部门就是条,横向的部门之间就是块,条块化管理上容易带来沟通和协调的问题。信息技术恰恰强调集成化。业务通过信息技术集成,利用网站或其他平台,提供一个非应急服务,上网或打电话各种问题都能在社区里解决。这是我们依托信息技术、依托智慧城市所强调的社会管理创新要思考的东西。

基于信息技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有一个新的概念叫做“政府2.0”。我国改革的目标是服务型政府,美国叫企业化政府,英国叫现代化政府。每个国家提法都不太一样,但实际上都蕴含着刚才提到的治理理念,强调回应、参与、公开、透明、公平、效率等。从研究信息技术角度来说,我们强调政府2.0。

政府2.0是一个什么概念?希望搭建一个什么样的平台?第一,智慧城市一定要以公民需要为中心,来思考社会管理原有业务模式、管理方式。第二,提供有选择性的服务,提供可行方案。因为在社区里很难做到完全统一化的服务,特别是很多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往往都是个性化的。另外,还包括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服务和互动,允许公民随时随地以各种设备完成与政府之间的交互。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要降低政府的成本。这是政府2.0的服务模式。

政府服务2.0的模式对应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些基本模式。从理念上,我们更多强调管理和服务,而不是监管。从服务的提供上,更多是靠一站式的服务、集成化的服务。从支撑平台上,强调智慧政府。所以,基于这些理念,地方政府依托智慧城市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产品、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管理、计算模式整合起来,为社会管理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如果想要发展智慧城市,我们不一定一步到位,因为我们要有物联网,要有采集设备,网格化如何分布,如何采集信息,采集完信息,要有一个集中的信息平台或数据库的平台,这些数据平台要和移动终端结合在一起,一方面给领导提供一个管理决策的渠道,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一个服务的管道,形成数字城市的基本理念。

我们现在应用最多的是平安城市建设。平安城市建设更多的是社区大街小巷的探头,这是智慧城市最基础的东西,或者是最浅层次的智慧城市。在某种情况下,它也叫智慧城市,但是它更多的是获取现场的信息,以便政府部门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处理。平安城市建设更多是以维稳为主。现在城市里的摄像头不单单是公安系统的,如果这些信息能够集中、共享,对我们的管理服务将更加有利。智慧城市作为一个开放性、协同性、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将来一定能够很好地运用到社会管理创新里面来。

下载韩国松岛:理想主义与智慧城市的双赢(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韩国松岛:理想主义与智慧城市的双赢(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智慧城市的滥觞与发展

    智慧城市的滥觞与发展 智慧城市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各个地方政府都在开展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的相关工作,今天这门课主要想通过对国内外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的分......

    智慧城市的探索与实践

    2012NEC创新解决方案展 专题研讨会现场实录 ~~智慧城市~~ 【第一场:NEC在智慧城市的探索与实践 】 演讲者:NEC中国战略发展部 总经理 唐力 唐总: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下午......

    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 100分答案

    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 100分  1.上世纪末各国开始定义ITS的服务领域,美国定义的ITS的服务领域不包括( )。(单选题3分)o o o o 得分:3分 A.紧急事件管理 B.交通信息服务 C.辅助驾驶......

    “我与智慧城市”征文比赛通知(汇编)

    宁波大红鹰学院“我与智慧城市”征文活动 一、活动背景 IBM全球副总裁麦特·王博士曾在2009年做了主题为《构建智慧的地球》的演讲,与大家共享一个新的观念,即智慧地球。顺理......

    智慧城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一,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进一步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智慧生态城市将成......

    智慧城市的投资运营与评估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http://www.jy365.net 智慧城市的投资运营与评估 吴余龙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 各位学员大......

    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定稿)

    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与评价体系 【摘要】智慧城市标准是智慧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相关标准”、“缺乏政府的统一规划......

    智慧城市的人与技术和谐共生

    智慧城市建设——要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智慧城市热潮升级。如果说2012年以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属于企业主导的自主探索与自发作为,那么2013年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