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话在幼儿活动中的渗透
童话在幼儿活动中的渗透
一、童话与环境的融合,显现幼儿审美与创造
中国论文网 /9/view-12758239.htm
㈠班级环境中渗透童话,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幼儿在童话中常常会发现一些美的东西,会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幻想,进行创造表现。如大班幼儿欣赏童话《桃树下的小白兔》后,每次散步时要求老师带着去欣赏幼儿园里桃树,看风吹花落的样子,捡拾地上的桃花……在主题环境创设中,幼儿大胆尝试用报纸、小树枝、包花纸等制作了桃树;创编了新的故事情节,并自制了故事书、桃花书签等。又如在欣赏绘本《母鸡萝丝去散
步》后,师幼一起用废旧纸盒制作了故事中的农场场景,用超轻黏土制作角色吊坠等。童话为幼儿的一日活动更增添了审美情趣,启迪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再造童话世界,生动有趣的童话环境使童心获得浸润、滋养。
㈡园所环境融入童话氛围,使童话与幼儿亲密接触
在幼儿园环境中渗透童话元素,不仅激发幼儿的幻想与审美,更能增强园所文化气息。如我园大厅里创设了海洋世界童话意境,幼儿与家长可以坐在小贝壳座椅上,悠闲地共读绘本;童话森林中点缀着幼儿用纸箱制作的童话角色造型;立体童话拼图在幼儿的操作下变化出一个又一个童话故事。童话墙上展示着幼儿评选出的“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幼儿绘画的“童话角色大比拼”,根据童话创作的“童话小剧场”…… 又如户外环境中,清清的小池塘中放置了“美人鱼”雕塑,一位大班幼儿在担当“小导游”时这样解说:“这是美人鱼,就是海 的女儿,她长得很美,鱼池里的小鱼都喜欢围着她转,天天看她,我们也喜欢看……”在大草坪,创设木制“灰太狼城堡”,鼓励幼儿设计、开展“灰太狼布置陷阱,羊羊们闯关”的童话游戏……这些童话特色环境既激发创意,又愉悦身心,达到育人目的。
二、童话在主题中的渗透,使课程更契合幼儿发展需要
㈠渗透相关童话丰富课程内容
在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中,我们根据主题目标的情感、认知要求等选择相适宜的童话,使原有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使幼儿获得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如小班第一学期第一主题《我上幼儿园》实施时,正是新生刚入园的一段时间,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对幼儿园常规生活不熟悉等导致幼儿情绪不稳定、哭闹。因此,我们根据相关主题目标“安定幼儿情绪”“产生乐意上幼儿园的情感”等,选择《三只小猪上幼儿园》《存起来的吻》《小步走
路》《七只老鼠去上学》等童话渗透于主题计划、幼儿一日活动中。这些童话以可爱的动物形象、生动有趣的情节让孩子们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去感受小动物们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去面对困难,适应新环境。它们能够引起幼儿共鸣,缓解焦虑,抚慰幼儿的心灵,有更强的说服力,让幼儿在模仿、游戏中与现实互动。
㈡利用童话元素生成童话主题活动
通过欣赏不同的童话故事,让幼儿评选出最喜欢的童话,再从幼儿的讨论热点中挖掘童话元素生成童话主题活动。如幼儿欣赏童话《云朵面包》后,对里面的幻想情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起谈论“云朵馅的面包是什么味道”“吃了云朵面包会飞起来吗”等话题。教师基于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设计活动方案,开展了一系列童话拓展活动:参观面包房―亲子制作面包―品尝面包―想象画“吃了云朵面包后”―体育活
动“送面包”等,并开设多个游戏区域,满足幼儿进一步深入童话的愿望,幼儿非常投入,体验与分享彼此的快乐与感受。因此,利用童话元素设计与实施童话主题活动,使童话具有拓展性、延伸性、动态性,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三、童话元素在各环节中的渗透,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㈠童话时间活动,拓宽童话欣赏的途径
在我园幼儿一日生活中有个固定的环节――“童话时间”,该环节以幼儿年龄特点、兴趣、能力发展为基础,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小班把童话欣赏与微表演相结合,让幼儿用简单的动作、简洁的语言表现童话故事,大胆地在集体面前秀一秀;中班把讲故事与角色扮演结合,通过亲子制作角色服饰、道具等,让幼儿在扮演中自然融入角色情感为同伴讲故事;大班开展“故事大王比赛”,由幼儿制定评选规则,并由“小裁判”进行亮分、点评等,评选出的“童话
故事大王”在园内各班进行巡演……个性化的“童话时间”,让幼儿积极参与童话活动,产生更多的满足与愉悦,使幼儿获得个性化发展。
㈡随机渗透,促进幼儿习惯、规则的培养
童话不仅能促进幼儿情感发展,还具有启导的作用,通过鼓励、引导,可以使幼儿在童话中汲取正能量。如点名时间,小班老师会利用幼儿喜欢的童话《小兔乖乖》角色,结合幼儿小名进行点名,“浩浩兔、涵涵兔等”,并不断更换童话角色,把枯燥的点名活动变得更生动、有趣。午餐时,老师对某个幼儿说“你就是那只灰狼家的小饭盒啊”,一句诙谐的调侃马上让幼儿明白自己乱撒了饭粒;小班孩子听了《七只老鼠上学去》后,学着和小老鼠一样一个接一个排队走直线;“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爱听故事的宝宝”,喧闹的教室安静下来……童话元素把娱乐、趣味、习惯、认知等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愉悦中进
行自我调整,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㈢区域游戏中的渗透,增强幼儿自主创造性
在童话赏析后,幼儿常常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所理解的童话故事。因此我们提供相应的游戏环境支持,让幼儿大胆想象创造,既有助于加深幼儿对童话的理解,又可以获得游戏的愉悦。如用积塑建构各种房子,有的幼儿在房子上建构出各种武器,既有大炮、手榴弹,也有机器人手臂……这些装备是专门用来对付“灰太狼”的;有的幼儿把角色表演区中的“三只小猪”放入房子中,建构游戏立马成为微型舞台剧,大家一起说一说,演一演,共享快乐。大班幼儿看了动画片《白雪公主》后,对白雪公主逃入森林,与小动物们快乐相处的片段记忆深刻,教师在表演区提供《森林音乐会》音乐、动物头饰,幼儿在音乐背景下自由扮演小动物,再现童话意境。
【作者单位:宜兴市实验幼儿园 江
苏】
第二篇:德育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渗透
德育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渗透
幼儿是21世纪的栋梁,发展幼儿健全的人格是启蒙教育之需要,是社会之需要。幼儿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他将对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幼教工作者探询的问题。现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从而……
幼儿是21世纪的栋梁,发展幼儿健全的人格是启蒙教育之需要,是社会之需要。幼儿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他将对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幼教工作者探询的问题。现今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如:不爱劳动、只索取爱,而不懂得爱别人、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面对如此现状,我们必须将品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来抓。这也是让幼儿长大后,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克服不良品行表现,塑造完美的人格,以便经得起世界的竞争和挑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以下是我对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些尝试。
一.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随机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渗透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创设让孩子感受到接纳、关爱的良好环境,教师要以关怀、接纳的态度和幼儿交往。教师要有爱心地接纳孩子,努力与幼儿建立起相互接纳、关爱的情感纽带。在刚开学时,每天早晨,我们班的心悦小朋友总是离不开妈妈。总是要哭鼻子,于是,我走过去把她抱在怀里,轻声问:“心悦,你怎么了?”她哭着说:“我想妈妈。”我轻轻拍着她的背说:“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你。”她泪汪汪地看着我,我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从此,笑容在她脸上绽放。当我们伸出双手拥抱孩子时,心与心之间的桥梁就已经悄悄架起。在户外活动时,我总是帮幼儿准备好纸巾,随时为流鼻涕的孩子擦一擦。回到班上,孩子就能喝到为他们准备好的温开水,老师把关爱处处围绕在幼儿身边。孩子伤心难过时,我们及时给与幼儿关切和爱抚,我轻声的询问、温柔的搂抱,让幼儿在感动之余,学得积极关爱、抚慰别人的行为习惯。在我们班,一个小朋友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孩子们一个个捂起了鼻子,露出厌烦的神情,还有的在旁边叫起来“臭死了”!我耐心地帮孩子身上擦干净,然后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老师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听了孩子的话,我由衷的高兴。更令我更加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个孩子生病吐了,这时,孩子们不再乱叫嫌东嫌西了,有几个懂事的孩子还拿来了纸巾和水杯递给那个呕吐的孩子。我还时时处处为孩子营造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使良好品德顺利发芽。由于幼儿模仿力极强,他们能通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于是我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而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在等待的过程中,还可以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
中的情节。
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教材明确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不失时机的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比如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来帮助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在我们班有个小朋友爱看动画片《奥特曼》,在家整天拳打脚踢,来到幼儿园对同伴表现的不那么亲密,甚至对同伴有攻击性行为。有的幼儿摔倒了,他不但不扶,骑在别人身上当小马,问其原因才知道是爷爷经常在家给他们当小马骑的缘故。我随即开展一节体育游戏《小马运粮》,让幼儿背着大沙包在草地上爬,让他们去体验爷爷给他们当小马的辛苦,有效的帮助幼儿纠正不适宜的行为。在教小朋友学唱歌曲《国旗,真美丽》时培养小朋友爱祖国的情感,在认识《小麦的一生》时培养小朋友爱惜粮食的良好行为,在认识《重阳节》时教育小朋友要尊敬老人等,把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纳入整合教学中进行,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兴趣,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我们班幼儿的自理能力相对比较差,针对这一情况在班内我们结合主题活动“成长快乐”开展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系列活动,让幼儿自己整理玩具、图书、保管好自己的物品,促使幼儿意识到自己能做好一些事情,并为自己的成长感到高兴。为了鼓励幼儿,我们还自制了成长记录奖励牌,谁做得好就在他的后面贴一朵小花,“老师,昨天晚上我自己吃饭,而且吃得很干净”,“万老师,我家孩子现在晚上自己洗脸、刷牙,可能干了”当我表扬那些幼儿,并在他们的名字后面贴上红花或画上笑脸时,幼儿们的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现在吃完饭再也不用老师大声喊,他们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小椅子摆放整齐,画画时也少了丢彩笔的事件。
第三篇:浅谈如何将音乐活动渗透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浅谈如何将音乐活动渗透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阅读陈鹤琴先生的大量文章和他的教育思想,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一切教育都植根于生活并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音乐元素。陈鹤琴说: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小孩出身不久,就能欣赏音乐了,他会听母亲哼着催眠曲而恬静地入睡。再大一些,更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听到节奏欢快的音乐,他会手舞足蹈;在吵闹中,听到抒情的乐曲,他也会渐渐安静下来。两三岁时,能用手脚随着音乐做节奏动作。等到进了幼儿园的时候,他对于音乐的需求范围来得更大,听见人家唱歌,看见他人奏乐,甚至黄鸟儿在枝头吱喳吱喳地鸣叫,微风把叶儿吹得哗啦哗啦地响,他都会留意倾听。这一切乐的律动和歌的抑扬的曲调都会吸引他。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摹仿,不时地叫着唱着,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到了小学,更知道怎样利用他那天赋的歌喉和节奏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了。平日里无论是游戏、走路或休息,都本能地爱唱着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
一.掌握幼儿以生惧来的音乐特点,注重幼儿对音乐的倾听和感受
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获得多少音乐感受;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理解、表演和创造音乐。特别是对小班幼儿来说,更应强调幼儿的参与和感受,并使他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
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不仅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更是幼儿大胆自主表现、抒发,自身快乐情感的重要手段。《纲要》体现出的教育思想是全新的,是充分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发展特点的,从艺术领域的总目标来看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应该注重他的生活化、日常化、游戏化,它需要教师在学习理论中付诸实践。
音乐教育活动内容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音乐生活化,生活音乐化。
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和有特点的音乐,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共鸣,培养最简单最直接的音乐直觉,从而感受音乐并喜欢音乐。形象化的音乐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音乐,如:《小鸭子》《两只老虎》等。
二.注重情感体验,培养快乐的性格
小班幼儿一日生活的情感体验,决定着幼儿一天从精神到身体对环境及周边人和事的适应和喜好,决定着幼儿潜意识学习动能的开发和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对小班幼儿来说,要接纳新生活,要有快乐的一天就要有音乐的陪伴。因此在孩子刚入园时,教师要努力营造孩子熟悉的环境,让他们尽快适应到新的环境中,消除他们对入园的焦虑,喜欢幼儿园环境、老师和小朋友,通过音乐感受环境的和谐,这样才能为幼儿一天的学习生活提供有利的保障。
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规律有序的集体生活是教师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利用音乐这一特殊的形式来舒缓幼儿的情绪,提供安全的学习娱乐活动的场所,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小班幼儿一年来的生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开启幼儿今后学习音乐智慧大门的关键奠定期。
三.利用亲子活动时间,通过熟悉的音乐,缩小家园差距
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入园不适应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如果幼儿到一个新的环境,其注意力能被环境、教师和小朋友吸引,熟悉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老师以及同伴的模样、名字等,就能为他们提供安全适宜的环境,反之,他们就会选择拒绝并企图逃避。因此,在小班幼儿入园前教师应主动向家长咨询孩子在家里最喜欢的歌曲或乐曲,以及听了这些音乐后他们会有什么反应,然后把每个孩子喜欢的音乐集合在一起做成磁带和光碟。利用幼儿参加亲子活动的时间,放一些轻快熟悉的音乐给他们听,特别是当某个孩子哭闹时,有针对性地播放一段他在家里喜欢的音乐,有助于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对幼儿园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在家里都会听音乐,有一部分家长对音乐并不重视,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童谣和歌曲磁带,在家访时送给他们,请他们在家中,师还可以在每个孩子喜欢的音乐前录一段该幼儿喜欢的话,如“我是某某某这是我喜欢的歌《小鸭子》。在老师的精心准备下,每一个孩子在班里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教师可以轮换着播放。每当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乐器,许多孩子会安静下来,并跟着音乐表演和歌唱,许多时候还能吸引别的孩子观看。就是这样一段简简单单的一段音乐,拉进了家庭和幼儿园的距离。使幼儿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老师。
四.以音乐为指令,寻找音乐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结合点
幼儿的一日生活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而这许许多多的环节又是由一个一个的点来连接的,这一个一个的点我就用音乐把他串连起来,我设置一座音乐童话桥,桥头上站着一个头戴小音符的小朋友,站在桥头迎接小朋友每一天的到来。教师用事先录好的带音乐的问候语和歌曲来和幼儿问早问好。用这样的方式来迎接幼儿入园时进班的第一感觉。
俗话说:一天之际在于晨,一个好的心情也是从早晨开始。尤其是对三岁的小孩子来说,选择舒缓轻松和幼儿熟悉的音乐和童谣来吸引幼儿安静愉快地上幼儿园,使他们有一个依靠和说话的对象,找到一种回家的感觉这样幼儿就很乐意来上幼儿园。
1. 在晨间接待时我选择;《是谁在敲门》《我爱我的幼儿《加 沃特舞曲》《蓝精灵之歌》《我们多么幸福》等来安定幼儿的情绪。我就利用《是谁在敲门》这首歌来吸引幼儿。
是 谁 在 敲 门 1=D 4/4 5 5 5-︳56 53 5︳ 砰 砰 砰,是谁在敲门? 你的朋友来看你,请猜猜 5 – 3 5 ︳1 2 3-︳56 53 56 51 ︳3 2 1-︳ 啊,你 是 我的朋友快快进来,快进来
这首歌曲简短有趣,表现了主客两人对话的情景。特别是“你是 ”这句可任意替换幼儿或小动物的名字,是幼儿学习的兴奋点,能使幼儿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同时,和游戏相结合的对唱形式较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所喜爱。这样幼儿就能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尽快适应从小家庭到集体生活的转变。
2.吃早餐时就让幼儿听《彩云追月》《牧童短笛》 3.入厕、吃中餐前听;《讲卫生》《香香的米饭》 4.午睡时听《睡吧小宝贝》《摇篮曲》
5.午睡起床时听《生活模仿动作》《看样学样》等
6.课间休息听《拍手点头》《大指歌》《大猫小猫》《小手拍拍》
7.晚上要离开幼儿园时唱教师改编后的《小花狗》《放学歌》等让幼儿带着高兴愉快地心情回家。
小 花 狗 1=2/4
33 23 1-|32 36 5-|66 53
一只 小花 狗
坐在 教室 里
两眼 黑黝 2-|55 23 1-|
| 黝
想要 回家 了
哈 哈
对孩子来说:“听”是对音乐信息的储存,“唱”是对音乐的表达,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听觉训练和歌唱活动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刚入园的孩子,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尽快融入到一天的学习活动中。所以我非常重视在一日活动中与幼儿分享用音乐表达的快乐。有时我会用唱歌的方式向他们提问,用音乐来指挥他们的一些日常活动,他们也会试着用自编的歌曲回应我或着给我一个灿烂的微笑,听着音乐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
四.寻找各领域与音乐的结合点
幼儿教育通过不同内容之间的渗透,不同领域活动的会通达到“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纲要》全面和谐发展的总目标。艺术教育作为领域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同时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和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领域都不能比拟的。
1. 以体验为基础,在运动中渗透音乐活动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充分利用音乐来组织幼儿进行早锻炼和晨间锻炼,在游戏时我常用动作提示他们(说悄悄话表示说唱的声音要轻柔些,栓手举高表示说唱的声音要响亮些),让他们感知声音的强烈变化;在做早操准备活动时,我安排了三种节奏型,如用二拍子节奏做向上甩的动作,用1/2拍节奏做急跑步的动作。
2. 以发展语言为纽带,在语言活动中渗透音乐活动
音乐学习对于儿童是感知在先,在感知中发展幼儿的音乐直觉。正如奥尔夫所说:“原本性的音乐是与语言和动作相结合的”。
节奏是音乐元素之一,儿歌也有一定的节奏。无论音乐还是语言都以一定的节奏组合与变化,表现作品的情绪情感,引发听者的共鸣。如故事《拔罗卜》。故事中讲到小兔拔罗卜时一会儿请小弟弟一会儿请小妹妹,幼儿通过举一仿三的例子,可以按照前面的规律自己创编角色,幼儿能够很轻松地跟着音乐节奏讲出自己编的内容,一但发现字多字少,他们就会在念的时候或快或慢。
3.以儿童的发展规律为依据,在美术活动中渗透音乐活动
绘画是幼儿最擅长的表达方式之一,我曾尝试在“快乐的一天”活动中让幼儿聆听音乐,并鼓励他们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幼儿说:“听起来是小鸟在唱歌,有的幼儿说听起来是小猫咪在叫,有的幼儿说是妈妈在讲话,有的说是小蝴蝶睡着了,有的说是起床的音乐等等”,可见,虽然是小班的幼儿但他们已能听出音乐的形象和内容。然后,我与幼儿共同演唱,让他们在绘画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音乐。
4.以多样化的教材提供,在环境创设中渗透音乐活动
我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能发声的东西或可以帮助幼儿宣泄情感的道具,如设立卡拉OK室(碟片、话筒),会唱歌的锅、碗、瓢盆演唱会、小动物演唱会等,让幼儿寻找音乐的快乐,激发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刚入园的孩子不适合做安静的活动,因为在安静的环境里他们很容易想起家人,从而沟起伤心的情绪。而富于生活情趣的歌曲、韵律活动孩子们很感兴趣,大肌肉的大幅度动作能够让孩子身心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从而减少对父母的想念。
百年来,儿童音乐教育逐渐走上了审美教育的轨道,音乐教育的内容也逐渐丰富了起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张雪门等倡到的“生活教育”“情感教育”“美感教育”均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得到体现。儿童音乐也为其他学科搭建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只要教师用心去捕捉适合小班幼儿的音乐活动,并把这些活动融合在每一个日常活动中。在每一个音乐活动中,发展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感受音乐活动带给孩子们的快乐和谐。为他们今后的幼儿园生活和童年生活打下基础。这也正是音乐活动在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的体现。因为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一个用声音编织起来的艺术品,让我们带着孩子用心去聆听,用情感去体验,让音乐成为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和生活中的伴侣。
第四篇:在幼儿剪纸活动中
在幼儿剪纸活动中,进行创造教育的探索 ——怀宁县实验小学幼儿园 徐爱梅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在民间广泛流传,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优秀遗产。在幼儿园剪纸可以激发孩子的审美情趣,提高儿童的技能技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指出,教师应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法,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为贯彻《纲要》精神,我在幼儿美术活动的教学工作中,对剪纸活动进行创造性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剪纸的技巧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剪纸基本技巧的同时,将创造的余地留给幼儿。中班幼儿刚接触剪纸,非常好奇,兴趣高涨,就随意操作,剪出的是一些简单的图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剪出三种或三种图形的组合,可以组合成树、小船等,引导幼儿逐渐地由无目的、无意识的剪纸活动转入有目的、有创造的剪纸活动,如开展“树上的水果大又 圆”,“河里的船儿飘啊飘”等内容的创造,鼓励幼儿创造出简单的造型。又如,在大班的一次剪纸活动中,幼儿先欣赏风景图片,然后引导幼儿想一想,添加什么能把风景图变得更有趣,接着放手让幼儿运用剪纸技巧去创造,设计自己想添加的人物、动物及植物,并利用适当的时机向幼儿提出可以尝试让添加的作品动起来,促进幼儿持续向前发展。结果,幼儿极富想象力地创造出一幅幅富有活力的风景图,如有的幼儿添上了在蓝天展翅飞翔的小鸟,有的添上了欢快游戏的白鹅,也有的添上了湖面漂浮的荷花以及水中游动的小鱼„
二、以创新的思维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的火花
幼儿创造的火花有时也是转瞬即逝的,如果教师不能以创新的思维敏感地捕捉到,很可能错失了大好的教育机会。一次,一名幼儿剪了两只没有耳朵和没有尾巴的老虎,教师问及原因时,他却运用了歌曲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两只老虎,两只老虎,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听到这番话,顿时感到这不正是幼儿的一种创造吗!教师敏感地发现幼儿的创作与他们熟悉的歌曲可以很好地相联系,于是在全班幼儿面前剪出了一只眯眼的小猫,然后唱了一句最近很受 幼儿喜欢的歌词:“波斯猫,眯着它的双眼。”接着问幼儿:“你们的歌声能变成什么样的小动物?”幼儿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有的剪出长鼻子象,唱着“大象大象,你的鼻子为什么那样长”,有的剪出一只小狗,唱着“一只哈巴狗,想吃肉骨头”„由此可见,教师只有对幼儿创作火花的敏感捕捉,并以创新的思维加以运用,才能真正体现创意剪纸中“创意”二字的深刻内涵。
三、不断寻求新的剪纸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的创作兴趣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新的剪纸形式,创造性地将剪纸活动与其他领域进行横向联系。如小班教师在引导幼儿使用剪刀的过程中,将欣赏话剧《小兔的家》融入活动,鼓励幼儿将自己剪出的碎纸给小兔的家铺成五彩小路,不仅激发了幼儿剪纸的兴趣,更引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剪纸作品。在大班的剪纸活动中则更加充分地与其他领域教育结合起来。如在语言领域,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作品,或者利用作品的组合编故事,为幼儿提供互相借鉴的机会。
通过不断地实践,发现幼儿在剪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教师在开发和培养幼儿创造力过程中必须注意:第一,要注重剪纸的过程。教师让幼儿大胆尝试,刚开始把要求降低到“只要敢动手敢尝试就好”。至于剪成什么样比较好,幼儿在尝试感受之后自然得出结果;第二,要了解并重视幼儿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剪纸活动中,有的幼儿对于剪刀的用法还不熟悉,对整张纸不知如何下手,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此时提供长条纸,让他一剪刀就能剪出完整的图形,幼儿就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保持兴趣。第三,允许并鼓励幼儿自我评价。幼儿的创作是极富个性的,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才看得懂,说得清。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幼儿评价自己的作品,就能推动幼儿的创作活动不断发展。
四、以创新的态度去欣赏、评价幼儿的创造
教师以创新的态度去鼓励、赞扬幼儿的作品,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这也是教师在向新型教师转型过程中所必须要做到的。如在一次剪苹果的活动中,有一名幼儿把苹果剪成了方形,老师问全班小朋友:“你们见过方形苹果吗?”回答:“没有。”于是,老师请这名幼儿谈谈他的想法。幼儿说:“因为我喜欢吃苹果,可苹果是圆的,我老拿不住掉在地上,苹果要是方的,我就不会拿不住了。”于是老师对全班幼儿说:“噢,原来他是这样想的,他真爱动脑筋,只有他的苹果跟别人不一样,我相信他长大后真能发明出方形苹果。”这种创新的态度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今后创造性思维的持续发展。
(此文发表于安微省《现代幼教》2007、7、8)
第五篇:在幼儿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
在幼儿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尝试
海安县机关幼儿园王志梅
如何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探究的问题。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到作用。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因素,“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我们在掌握各学科教育要求的同时,还应理解德育大纲的精神实质,使德育要求渗透到具体计划中去,并根据这些要求来设计活动,布置环境,使之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不仅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真正把德育要求落实到每个幼儿。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
探索幼儿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美国教育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为此,我们重视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德育的内容。我们改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
1、注重园内大环境的设计
在我们幼儿园,教学楼外面的墙壁上设计了各种小动物欢聚一堂的场面,渲染了友爱和平的气氛;走廊上,张贴着孩子们和老师设计的画,内容包罗万象:保卫祖国的解放军、我们都是好朋友、城市交通、勇敢自信的小飞行员、克服困难的探险家、彬彬有礼的小猫咪┉┉,在每个活动室的主题墙壁上都布置着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名言和图片,楼梯的走廊上还悬挂着富有特色的“小鱼、企鹅、星星宝宝、小马”等手工饰物。环境作为一种工具,辅助着我们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的教育,使孩子们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
2、活动室的布置应体现德育内容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如:“2008北京”——中国地图,“可爱的家乡、可爱的祖国”展览等,幼儿在师生共同收集、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我们真实的、健康的情绪感染下,熟悉了可爱的家乡,熟悉了伟大的祖国,了解了家乡、祖国各地的特产,从而自然的激发起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种子,从而潜移默化的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我们与幼儿用灵巧的手,剪出各种图案、窗花,制作了脸谱、手工刺绣,体验了民间艺术的美;我们还利用活动室的区域,创设了“我是小小建筑师”、“娃娃家”、“阅览室”、“美发美发厅”、“有意思西餐厅”、“小吃一条街”“时装表演绣”游戏,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游戏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如:故事《贝贝的手帕》中贝贝的手帕不小心丢了,很多小朋友帮贝贝找手帕,反映了乐于助人的典型。孩子通过读、听、看建立一种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各种活动中去
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从而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我们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幼儿获得好的发展。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
1、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在每年传统的节日里,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爱阿姨、爱奶奶的教育:节前,我们向幼儿介绍节日的名称、日期,同时,要求每个幼儿在家了解妈妈、阿姨、奶奶的辛苦,从中使幼儿萌发尊敬妈妈、尊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阿姨们的情感。节日当天,小朋友把亲手做的大红花献给妈妈,还与老师一起制作展板“妈妈,您辛苦了”。节后,我们要求幼儿在家为妈妈、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请家长把孩子做的好事记录下来,大家拿回来一起交流,在孩子之间起到榜样和鼓励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使幼儿懂得了尊敬妈妈等长辈,并且明白了表达感情要付之行动的道理。“十·一”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结合亲子活动,设计了“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活动。通过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使幼儿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敬老节”到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强化幼儿对老人的敬爱之情。
2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时的德育教育
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团结意识,明白团结一致、互相协作就会胜利的道理;在玩高跷、跳绳、玩皮球等为主的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谦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在自由活动时,幼儿不慎突然摔倒,其他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去帮助他;当幼儿走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我们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勇敢与尝试教育。
3、爱心体验―――“大带小”活动
由大班哥哥姐姐带领小班弟弟妹妹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大带小”一起劳动,“大带小”一起进餐,“大带小”一起游戏等。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倍加关心,而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无比信赖。心灵上引起共鸣,使大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做事情要有责任心等优良品质。
4、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我们非常注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幼儿的主题活动。如:在小班,组织了“能干宝宝”的劳动活动,帮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中班组开展“争当环保小卫士”,在大班,组织了“夺冠”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精神和协作能力;另外,每班均有值日生和好孩子的标志,每个区域活动角,均有值日生负责整理,且轮流担任。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三)善于抓住锲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指导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如:自己用小匙吃饭、洗脸、穿衣、叠被子……,教师运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要求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不仅手变巧了,小脑瓜变灵了,每天的劳动习惯也养成了。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幼儿有不收拾玩具的坏习惯,如果我们一味批评,效果不会很好。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随机教育。发现幼儿穿戴特别整齐、漂亮,我们用称赞的语气表扬小朋友们:“咦,你今天特别漂亮,对不对”?幼儿肯定会高兴地回答说:“对”,我们趁热打铁说:“你自己漂亮还不是最美,你的房子也要跟你一样漂亮才行,你看,你现在的玩具把屋子搞得乱七八糟,你说怎么办好呢?”这时幼儿肯定会自觉收拾,教师要加以及时奖励,并在同伴面前表扬幼儿,变批评为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也会逐渐改正。又如,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因为是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四)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众星捧月般的地位,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但是对我影响最深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如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教育的共识呢?首先,利用《家园直通车》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宣传,如:关于培养幼儿爱劳动方面,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劳动是大人的事儿。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为孩子做好一切,这是父母所给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培养幼儿的爱劳动习惯是幼儿本身发展的需要,只要方法和内容合适,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因此,我们向家长宣传爱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对幼儿的可行性,使家长从内心赞同我们的观点并进而支持我们的工作。
我们针对幼儿品德发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家园联系本及时与家长“通气”。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的很爱劳动,可在家里连帮大人拿拖鞋都不愿意。我们知道以后,不露声色的一个故事或儿歌,就能让孩子明白自己做的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