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改革新形势下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考改革新形势下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目前,各地高考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的高中英语如何尽快适应新形势,在此谈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考改革新形势;稳定军心;明确形势;改变教法
教育部高考初步改革的计划一出台,尤其是某些省市语文加分,英语减分的消息,在学生中引起很大波动:平时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兴高采烈,大呼万岁;而英语学得不错,还指望着在高考中提分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受到重创。
高考改革新形势下,如何让学生不被干扰并一如既往地好好学习英语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稳定军心,做好心理安抚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面对学生的各种反应,我们必须花时间去研究新的高考政策,并做好学生的心理安抚工作。
为此,我专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帮助学生认识目前的英语改革:
1.高考英语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目前英语应试化的模
式,降分不等于不重视英语。
2.将英语考试推向社会,并实行一年多考,有助于高中英语教师率先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让英语语言的教学真正回归其本质。
3.2014年进行改革的省份会极少,大部分省份应该会在2016年左右才做出相应的改革。
4.高考词汇量由原来的3500个减少到3080个,并且试题难度也有可能降低,这对同学们来说无疑都是利好消息。
二、明确形势,注重能力提升
改革英语,并不意味着英语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英语已有强烈的外在需要――已经成为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高考改革就是要改革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的考核办法,着眼于学生英语的表达与应用能力,将英语实实在在地学成一门可以运用的国际语言,学生不再是只会做书面试题的英语哑巴。
放眼国外,如:日本和俄罗斯,对中学生词汇要求分别是5900个和9000个。即使我国的台湾地区也达到了6600个。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肯定有用,有些发达国家的孩子学的都不只一门外
语。因此,我提醒学生,无论英语高考如何改革,我们自己对英语不能放松学习,降低难度。并且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更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综合素质,无论高考怎么改革怎么考试,我们都会以不变应万变。
三、创设情境,促进口语表达
学习语言,无论汉语还是英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经过实践与探索,我以为“情景教学法”还是很有效的。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特定的情境,让学生自己编排对话,并分角色表演。
当然,刚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对话,要求学生尽量全真模拟录音中的语音和语调。表演对话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将“死”的书本知识运用到“活”的现实中,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
这样的活动形式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比如,给他们提供语言情景中的内容梗概,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引导他们自行构架故事情节,组织语言表达,设计活动场景,安排特定细节。这样的语言表演式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有效训练语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语言综合实践能力,促进了灵活驾驭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自编对话、自主表演,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提高了他们英语口头表达的自信心,增加了他们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正提高了自己的英语素养。
四、改变教法,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改理念下提倡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是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英语学习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围绕即将学习的单元话题,将全班分成6~8个学习小组,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查阅图书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组内资源整合。在上新课时,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课,对于学生讲课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随后纠正,并点拨本单元重难点。
(作者单位 山西省霍州市职业中专学校)
编辑 温雪莲
第二篇:新形势下县级党校改革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新形势下县级党校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张云喜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0期
摘 要:党校是党委培养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党校培训学习,达到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县级党校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本地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稳定服务。教学上力求创新,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新形势下积极探索适合县级党校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县级党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250-01适应时代要求,更新教学观点
人类已进入新的世纪,中国和世界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动,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我党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党校工作更为重要。同形式的变化发展和中央和地方党委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教学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在对县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上,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力度;不能满足学员多方面学习需求,服务于党委与政府中心工作的教学成果还比较少;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仍缺乏层次性、针对性和规范性,需要进一步调整、更新和拓展;一些学科和专题长期偏重于一般性宏观理论问题,框架大、线条粗、贴近实际的应用性、操作性研究少;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的讲授,不注重于县情的联系,使一些学员把我们的教学称之为“空对空”;教学手段和设备落后,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特别是许多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还基本上满堂灌,教学效果甚微,也有一些教师为了增加课堂气氛,举一些反面的例子,引一些反面顺口溜,引得当可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若引得不当会在学员中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新的教学布局,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今后县级党校教学新布局与课程结构研究应该是紧紧围绕学习邓小平理论为核心,结合县域经济实际发展,努力建设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能充分适应世界大转折和中国新发展要求的,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等几个方面内容。
加强理论基础,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历史发展和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三门课程。
开阔世界眼光,即掌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分析当代世界的最新动态、最新发展结合起来。开设“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律和中国法制建设”、“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建设”、“当代世界思潮”课程。
培养战略思维,即从宏观、长远角度思考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战略问题特别是当地领域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中国历代战略思想,领导干部现代思维方式,应重点开设我国和云南经济文化发展及资源、人口、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若干系列专题课,要尽可能地联系实际,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服务。
增强党性修养,即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增强党性的要求,充分发挥党校“党性锻炼熔炉”的作用。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组织学员进行对照检查,并结合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总结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开展党性分析和党风教育。要加强对学员的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造成自觉增强党性的良好氛围。
各主体班次教学要根据以上四个方面的总体布局,有针对性地作出具体安排。如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重点提高村领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能力。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习,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面向新世纪,要进一步深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努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形成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风气。坚持和完善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教学新形式,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发挥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探索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首先主体班次的理论学习要坚持“精”和“管用”的原则,坚持“以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加强研讨式,双向交流等学习方法,把听课、读书和研讨有机地结合起来。研讨应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组织方式要灵活多样。如小组或班组研讨,举办专题研究会等。学员研讨的有价值的成果,要报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参考。
其次课堂教学是党校的关键环节。要进一步总结和探索党校教学规律,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体现“精、深、新、实、活”的要求。党校课堂教学既要坚持政治上的鲜活性和创造性,紧密结合当前全国、全区重大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要引导教师从敬业精神、理论功底、政治水平、知识储备、实践经验、授课艺术等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
再次继续加强和改进“第二课堂”教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请县领导、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专家,优秀企业家来校做报告或讲课,帮助学员了解县情和党委、政府工作思路,开阔视野,丰富学习内容;要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学员开展考察和调研,列入教学计划,选好主题,加强考察和社会调查研究的现实针对性。
第四积极探索和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答疑式,对话式和学员参与教学等方法,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经验研讨交流活动,加强教学法研究。另外,课堂教学还要提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和普通话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三篇:对新形势下县级党校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新形势下县级党校改革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1-8-11 21:04:00阅读次数:189]
党校是党委培养党员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阵地、主渠道,各级党员干部通过党校培训学习,达到了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县级党校中心工作是培养较高素质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为县域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稳定服务。因此,积极探索适合新形势下县级党校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增强教学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适应时代新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同形势变化发展相比,同中央对干部教育培训的要求相比,县级党校还有许多不适应之处。如:在对县情、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上,缺乏一定的深度;教学不能满足学员学习需求,服务于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科研成果较少;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规范性;一些学科和专题偏重于宏观理论教学研究,框架大、线条粗,应用性、操作性不强;课堂教学只注重理论讲授,不注重联系县情,存在“空对空”现象;教学手段和设备落后,教师观念、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明显等。我们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的创新,实现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现代化,从加强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等方面入手,立足同心实际,积极探索开放式办学的新路子,为适应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需要,推动同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构建教学新布局,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党校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应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努力建设既能充分反映时代发展要求,又能突出同心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
加强理论基础。即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以原著学习为主,课堂教学要精、管用。
具有世界眼光。即努力把握当代世界的基本动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开设“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律和中国法制建设”、“当代世界民族与宗教”、“当今国际国内形势”、“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国际经验比较”等课程。
培养战略思维。即注重对国内重大现实问题、战略问题特别是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及转变领导干部思维方式的研讨科目,应重点开设宁夏经济文化发展及资源、人口、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系列专题课,要尽可能地联系我县实际,为县委、政府决策服务。
增强党性修养。即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增强党性的要求,充分发挥党校“党性锻炼熔炉”的作用。要坚持开设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党建理论的新实践新发展等课程,把理论学习同自觉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结合起来,同研究探讨我县党建工作特别是解决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组织学员结合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开展党性分析和党风教育。要加强对学员的管理,形成自觉增强党性的良好氛围。
各主体班次教学应根据教学总体布局,有针对性地作出具体安排。科级干部培训班要突出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把握和方针政策的学习,尤其要加强对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工作重大现实问题的研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要着眼于培训接班人,从打好理论基础入手,开拓视野,提高中青年干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及创新能力;村干部培训班要紧密联系我县农村实际,着力提高村干部对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推行教学新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一)坚持“管用”原则。推行“以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加强研讨式、双向交流等学习方法,把听课、读书和研讨有机结合起来。研讨应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确保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组织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用学习小组或班组讨论、举办专题研讨会等。研讨的各种环节要纳入教学计划,教师要参与并计算工作量。学员研讨有价值的成果,要报县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参考。
(二)探索课堂教学新方式。积极总结和探索党校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体现“精、深、新、实、活”,确保针对性、鲜活性、创造性。要引导教师从敬业精神、理论功底、政治水平、知识储备、实践经验、授课艺术等方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经验研讨交流。课堂教学按照“少而精”的原则,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辩论式等方法,鼓励学员参与教学改革实践。要为教师素质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改进“第二课堂”教学。发挥兼职教师作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教学质量。请县领导、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专家、优秀企业家来校做报告或讲课,帮助学员了解县情和县委、政府工作思路,开阔视野,丰富学习内容;要把开展考察和调研列入教学计划,组织学员进行社会调查,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教学新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教学改革关键在人。要通过组织自学、业务研讨、集中培训、外出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要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研究教学管理规律及学员心理,建立起鼓励竞争和激励约束的新机制。
(一)建立教学分析和总结制度。要在每学期开学前、学期中和学期末,组织开展教学分析、检查和小结,每学年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推广好经验与做法,不断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
(二)建立民主评议教学计划制度。每位教师都要根据教学总体计划,提出课程、专题设置意见和各阶段教学具体方案,由校方组织人员筛选,制定出具体方案,评议后实行。
(三)建立教案检查和试讲制度。每次开班前都要对教师备课情况进行检查,做到无教案和老教案不准上课。各班次专题讲座及主要课程特别是新开课、重点课,要按照“机会均等、择优选聘、质量优先、兼顾培养”的原则,采取竞聘授课的办法,经评议审核后确定专题授课人,激发教师上好课、出精品课的工作热情。
(四)建立教学效果评估考核制度。改进教学评估办法。进一步完善学员教学打分制度,合理选择样本,课后及时评议。组成教学考评小组,按照科学性、公正性、专业性与综合性要求,从备课、讲稿或教案、讲课效果、教学责任心与综合能力、学员反映等方面进行评议。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低于一定标准或发生重大教学责任事故者,应暂停选聘资格。
(五)建立教学津贴与奖励制度。本着强化激励、奖优罚劣、提高质量的原则,对所有课程区分类别,制定标准,按月发放教学津贴。并根据办学规模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发放标准。设立优秀教学奖、精品课奖等,鼓励教师增强教学责任心,提高教学质量。
在加强对教师教学管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员的管理。完善报到注册制度。配合组织、人事部门抓好每学期各班次学员报到率,严格报到注册手续,无故不参加学习者,由纪检、组织、人事部门通报批评,并取消其年终考核评优的资格。完善学习考勤制度。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学员在校期间,由班主任对其听课、自学、研讨、考察调研等活动的情况进行检查,考勤情况在学员班内定期汇总公布,并记入学员学籍档案。完善学员自学检查制度。学员要按教学计划要求进行自学,研讨原著和规定的学习文献,授课教师应会同班主任通过个别交谈、查访、批阅读书笔记等方式对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完善学习考核制度。通过评阅作业、考试、考查、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调
查报告的方式,对学员学习进行考核。不同班次学员应按规定完成考核项目,按时参加考试考查,各项考核成绩要记入《学员学习成绩登记表》。要严格掌握标准,防止宽严不一和送人情分现象。党校要加强对学员在校期间学习、思想及党风党纪表现的综合分析,并及时反馈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使用提出建议。
第四篇:高考改革的几点思考
对高考改革的思考
通过阅读《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我深深地感受到高考制度在不断地更新,进步。
第一,新高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比如说某位同学物理成绩或者化学成绩很好,生物成绩一般,但是他的历史成绩又很好的话,如果用现有的考试模式,他的选择只能是:硬着头皮去把生物拿下。很显然,新高考文理不分科,7选3(浙江模式),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同时,外语考试的提前,也为学生高考冲刺提供了更多的保障。提前考核英语,使得学生在高中的前两年尤其是第二年偏重英语科目的学习,在第三年集中精力冲刺其他科目。其次,孩子们有了更多选择。高中3年,其中有2年,什么时候参加考试,考什么,学生是可以有选择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这是对学生人格最大的尊重。
第二,新高考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新高考制度的实施,使得学校的管理与教学也必须进行改革以便适应新的高考。学校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班级教学(固定的老师固定的学生),而是从卖方市场走向了买方市场,选择权放到了学生和家长手中。有没有学生选你,教师面临着双重挑战。自由选师后,究竟是什么样的老师受欢迎?有没有学生愿意走进你的课堂?这对老师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成长。学生最喜欢以下几类老师:
第一类,有实实在在的干货,又特别爱护学生的。第二类,充满青春的活力,有热情,颜值高的。第三类,有自己独特人格和气质的。
因此,高考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考制度的改变,对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班级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的高考制度,教师现有素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丰富、加强、改进:
首先,教学理念要改变。新的高考制度打破了唯分数论高下的高考录取机制,取消了文理分科,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应试教育模式走出来,要从单一的关注分数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教师的学习与实践磨练,突破旧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以不同视角广泛地解读课程,将原有从既定知识的展开到既定知识的总结的教学思路,变为知识的各种生成、联系及拓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其次,教学方式要改变。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理论,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建构学习共同体。要形成以教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当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充分挖掘整合网络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新课程。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要多组织协作学习并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学科的价值,强化应用意识,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课堂。
最后,班级管理要改变。“走班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与“育”的分离,班级管理难以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教育环境下,班主任教师需通过引领学生参与班规修订,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从实际出发,积极探求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关注班级网络平台建设,可结合网络平台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完备的考核、评价制度,实现教师实时追踪,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增加与学生的相处时间。
当然,高考改革对学校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高考制度下,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为适应新高考制度的要求,打造优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养是学校在新制度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通过强化教师培训尽快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使教师具备新的教学技能,学习新课程理念,与时俱进,追求教学观的动态提升。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在教学教研中实践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学校应加强教学科研观念,让教师在教学反思、教学模式、校本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校还应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完善教师考评机制,使其在新制度下真正发挥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功能;优化人事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学校引导,学生选择”的全新教师聘用机制,顺利推进高考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
第五篇:新形势下如何转变英语教学
新形势下如何转变英语教学
走进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最大的改革就是基础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复兴。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验试行,新课程正在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过去英语教学中“重语法规则讲授,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暴露出其弱点和不足,于是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成为当前英语改革的重要话题。理解新课程 形成新意识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形成新的教学观念,首先应当理解新课程,形成新意识。
1.1 英语学科的地位
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依赖的世界,我国加入WTO,我国铜各国交往日益增多,学习英语,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在相互尊重的同时,更好的寻求合作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计算机网络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速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世纪的人才应具备在国际互联网上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英语理所当然成为国际互联网上的交际工具,只有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的人才,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和终生学习。
1.2 英语教学的目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是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当前教育的最大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了当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新课程与以往的英语教学大纲有了很大的不同,根本上改变了以知识为本的英语教育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变“学会”为“会学”,为真正实现终生学习创造了条件。注重了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世界的发展日益趋向多元化,国际交往增多,文化交流与渗透日益明显,了解文化差异、增强世界意识,更加符合当今世界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摒弃旧思想 实力新观念
新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从理念到实践之间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尤其对广大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过程,因此,对于农村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在对新课程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一定要接受新的课程理念,摒弃旧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地感悟这种新理念,品位新理论,感受新理念的魅力,让其在实践中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
2.1 教师和学生
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固有的三尺讲台将教师与学生隔为“主宰与被主宰”的两个世界,教学活动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室手中,以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叫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是皇帝,学生是臣民。面对新的教育改革,教师必须走下神坛,转换角色,变“执教者”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去,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过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问题走的状况,变教师主观设计问题为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应把提问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是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变教学过程中单一传授知识为师生共同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但是,要将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能引起学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完全靠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毕竟有限,他们不可能完全理解教材,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质疑的引导,精心设计问题,着力于学生能力的发展,真正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
2.2 教师和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不等于课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处理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它仅仅是众多教学媒体中的一种,教师应当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当今的教学环境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系统支撑的庞大的知识世界,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无可限量的资源,教学内容不再是教科书上的几段文字,而是学生成长过程的一个阶段,教师要有课程资源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教材不是教学内容,教材内容远远大于教材。
2.3 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把知识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任务,课堂完全以教育者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的接受大量的知识,只能跟着老师的提问走,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科学的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创设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空间,把课堂时间的大部分都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
现代的课堂教学,应当从教师主观设计问题变为在教师引导、由学生主动发展问题、探索新知。教师应当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教育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两个转变”,一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二是从“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向“教师适应学生的学”的转变。改变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转向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来。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还应教育学生“会学”。时代发展到今天,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要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应当从二个全新角度,用全新的眼光来认识理解和对待我们的教学工作,挣脱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束缚。《中国教育报》记者在报道中反映“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要认真的进行教育改革,就必须从改造教师的心里开始,如果教师的内心世界依旧不变,即不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他们依然会改头换面地使用任何新的教科书去适应自己的旧观念。因此,教学改革的先导是更新教学观念,只有摒弃旧的教学思想,从新的角度探索教学问题,重建性的教学观念,才能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精神支柱,从而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促进基础教育健康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