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改善民生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时间:2019-05-14 12:2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注重改善民生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注重改善民生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篇:注重改善民生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注重改善民生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知识链接:

1.改善民生,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险等领域尤为突出。在经济发展遇到困难的情况下,更要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激发人民的劳动热情,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理想的需要。现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使经济更加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才能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共同理想。

4.改善民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的根本利益,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5.改善民生,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条件,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重视改善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也包括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1)请你写一写:我国社会还存在哪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写出四方面以上)(2)请你说一说:“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主要要求。

(3)请你列一列:我们党和国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采取的具体措施。(至少四项)

参考答案:

(1)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答出四点即可)

(2)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协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3)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重视“三农”问题,取消农业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收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等。(只要符合题意,答出四点即可)2、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公平。请你结合课本所学谈谈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的重要性。

(2)有人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公平主要体现在我国社会目前还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如: A、收入差距悬殊;B、社会缺乏稳定;C、经济发展与环境不相协调„„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否。请任选一个因素谈谈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

(3)九年级(3)班召开了“我心目中的和谐社会”的主班题班会,班委要求同学们以诗歌、漫画、或短文形式参与活动。如果你是(3)班同学,请任选一种形式勾画出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

(1)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只有公平才能实现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从而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2)选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目前高收入者中有许多人就是这样富起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休现了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可以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但我们不能任由收入差距拉大下去。所以中央提出了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缓解收入分配扩大的趋势。

选B、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促进现代化的实现。选C、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大量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些都严重地制约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和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任选一点分析)(3)可围绕“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行勾画。

3、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据悉,为了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你校正着手开展“建设和谐校园”系列活动。(1)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观点正确,语言简洁)(2)请完成下面的倡议书。关于建设和谐校园的倡议 同学们:

在我国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设和谐校园是全体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1)遵守校规校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2)()

(3)()

(4)()

(5)()

(6)使用礼貌用语,做到礼貌待人。

同学们,建设和谐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吧!**学校学生会

参考答案:(1)、①建设和谐校园,从你我做起。②建设和谐校园,你我共同参与。③团结友爱,和谐相处。④手拉手,心连心,和谐校园大家建。⑤校园是我家,和谐相处靠大家。(①促进和谐,人人有责;②和谐社会人人共享。③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幸福家园;④和谐社会,我们共同的追求;⑤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⑥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办;⑦美好的和谐社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奋斗。)(2)、①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等。②上课认真听讲,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等。③注意安全,防火、防盗、防中毒等。④尊重老师,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问题要起立等。⑤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真诚相待。⑥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⑦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说谎,不骗人等。⑧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等。⑨爱护公共财物,借用公物要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4、2008年底,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国际上,一些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消费下降,经济发展成了“自由落体”。而国内经济也未能幸免,出口订单要么取消,要么下降,投资减少,股市下滑。我国GDP增速也从2008年一季度的10.6%下降到2009 年一季度的6.1%。然而,时隔一年,我国经济又企稳向好,2009年实现了全年增长8%的目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第一次超过了50%,被国际友人赞为“全球经济迷雾中的灯塔”。中国现象已引起国际政治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

请你阅读材料后思考并回答,我国经济能够率先复苏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党和政府“扩内需保增长”等方面的正确决策;

3.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

第二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共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来谋划和推进,寻找推动科学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开阔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使基层党建工作与推动科学发展相一致。2007年7月31日,全省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省委书记李源潮到会作重要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练月琴作典型发言,全面介绍我市在非公党建领域的新做法和新经验。8月14日,市委召开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上半年基层党建情况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市委书记徐鸣到会讲话,进一步强调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关键时期,全市各级党委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加强基层党建,突出重点抓好基层党建,强化领导推进基层党建,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组织保证作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本刊特刊发徐鸣书记、练月琴部长讲话、发言,同时刊登部分县区在基层党建领域的创新做法和优秀经验,以供全市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说到底要靠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把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两个率先”的旗帜下,推进农村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近年来,苏北地区各党委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弱化。农民生产经营的相对独立性,经营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分散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使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明显弱化。农村党组织设置不能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要。目前大部分农村党组织设置仍然停留在按地域划分的模式上,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与经济组织形式不相一致,给党组织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部分村党组织成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有的村长期找不到合适的书记人选,有的村党组织多是一些“守摊型”干部,缺少致富本领,有的村党组织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后续力量匮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农民党员放松了党性修养,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理想信念动摇,不管“主义”只管利益等。

苏南农村在创造“苏南模式”的同时,也积累了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江苏省苏南地区的实践证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适应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发展方向,为我们提供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保证。江苏省苏南地区农村各基层党组织主动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新路子,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动员组织群众、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基层组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体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与时俱进。

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积极探索加强农村社区党的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推进“强基工程”各项任务的落实,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近年来,我省苏南地区各级党组织主动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党的建设新路子,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动员组织群众、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基层组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体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与时俱进。

村级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村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影响着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正是充分认识到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徐州市委作出了全面开展“争当五星村支书、建设和谐新农村”活动的重大决策,并将教育培训作为深入推进“五星”村支书争创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力争通过系统全面的学习培训,使广大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增强“双带”能力,全力争当“五星”村支书,成为优秀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江苏省苏南地区各级党组织主动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党的建设新路子,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动员组织群众、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基层组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体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与时俱进。

一、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社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村社区党的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落到实处的必然选择。从江苏情况看,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地区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苏南农村发展出现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趋势。到2004年底,苏、锡、常城市化率分别达63%、66%、59%。苏南地区正在构筑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建立平等统一的新型城乡关系,创造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体制新环境,促进城市的优势生产要素向农村扩散、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的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让广大农民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带来的成果。

苏中、苏北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党组织是农民的主心骨,党员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只有大力加强和积极创新农村党建工作,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加快改变传统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农村基层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苏南农村在创造“苏南模式”的同时,也积累了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基层组织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如“老板书记”的角色冲突、村委会功能错位、村干部后继乏人等问题.如何以村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村民委员会组织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为基础,加强和改进苏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加快苏南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是苏南农村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近年来,苏北地区各党委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基层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弱化。农民生产经营的相对独立性,经营方式和社会生活的分散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使农村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明显弱化。农村党组织设置不能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需要。目前大部分农村党组织设置仍然停留在按地域划分的模式上,党组织的设置形式与经济组织形式不相一致,给党组织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部分村党组织成员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有的村长期找不到合适的书记人选,有的村党组织多是一些“守摊型”干部,缺少致富本领,有的村党组织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后续力量匮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农民党员放松了党性修养,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理想信念动摇,不管“主义”只管利益等。

第三篇: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之四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顺应全国各族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将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必然选择。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自觉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着力解决执政为民意识淡薄、对民生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疾苦关注不够、对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不够的问题,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才能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增进人民的福祉,更好地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已经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勃,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全球100位左右,仍有4000万农村贫困人口、7000多万城乡低保人口,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注重社会发展。既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投资、出口与消费之间的不平衡日益突出,部分产能过剩和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的问题十分突出。投资是派生需求,消费才是最终需求,而要发挥消费的作用,就要重视民生问题。没有民生的改善,国内消费需求很难持续扩大。只有依靠消费拉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内需循环与良性互动。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居民收入,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以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按照五中全会精神,更加注重社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就业。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着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必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有效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更加重视教育公平,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健全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把保障性住房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有效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和各类棚户区家庭的住房困难。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险的各项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切实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始终是民生改善的基础,而经济发展的目的又是为了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国强的美好愿景。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上来,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光辉篇章。

第四篇: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自觉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着力解决执政为民意识淡薄、对民生问题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疾苦关注不够、对群众合法权益维护不够的问题,才能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勃,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全球100位左右,仍有4000万农村贫困人口、7000多万城乡低保人口,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越是在困难 的情况下,越要注重社会发展。既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途径。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投资、出口与消费之间的不平衡日益突出。投资是派生需求,消费才是最终需求,而要发挥消费的作用,就要重视民生问题。没有民生的改善,国内消费需求很难持续扩大。只有依靠消费拉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内需循环与良性互动。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居民收入,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以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要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充分 2 就业。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努力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把保障性住房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有效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险的各项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始终是民生改善的基础,而经济发展的目的又是为了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民富国强的美好愿景。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上来,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第五篇: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2011年工会

三好职工工作总结

一年来,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工会在上级工会及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奋进、克难前进,学校各项工作有了进步,教职员工道德认识有所提高,整体素质有所提升,现将本三好职工活动总结如下: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进一步弘扬模范个人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大力宣传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用我们身边的人、眼前的事迹和精神感染、引导职工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争做民族团结的好职工、教育子女的好家长、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广泛发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十一中在本次活动开展中,广泛征求了全体教师的意见,通过学习文件、发放资料等形式。为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广泛发动教职员工正确树立三好意识,统一思想,成立了三好职工评选的领导小组,未完成好本次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评三好、树先进。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工会按照“队伍重点建设年”的要求,把“优化结构、重点培养、激励骨干、提高素质”作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培养和使用。促发展,评典型,引导职工群众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要求教师终身学习,自觉进行知识与观念的更新。增强自身修养与适应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以此活动引导教职工要适应形势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认清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时代标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在不断的工作生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在生活中锻炼自己,在家庭中争当优秀。

三、带队伍、促发展。库尔勒十一中学紧紧围绕三好职工的评选机会,在全校教职工中掀起了一场比先赶优的良好氛围,让全校教职员工在工作中、学习中、生活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强化了教职员工的队伍建设,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改善了队伍形象。通过本次活动搞的开展,狠抓了师德、师风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和进步。

库尔勒市第十一中学工会 2011年11月

下载注重改善民生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注重改善民生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注重改善民生谱写美好生活

    注重改善民生谱写美好生活党的十七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定的基础上,对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重点......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梁妍慧表示:“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111017(最终五篇)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与环保、降耗、增效结合起来,发展农业和国企改革应走可持续发展......

    肃南县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纪实

    肃南县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纪实 民生乃是一桩桩、一件件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近年来,肃南县将民生保障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兜底”工程来抓,把一切工作......

    改善民生必须注重发展社会福利

    改善民生必须注重发展社会福利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解读社会福利 2012-8-18 15:41:53 来源:《中国社会报》(京)2007年1114期第⑥页 【编 者 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

    十八大政策与形势分析——民生改善与科学发展观

    十八大政策与形势分析——民生改善与科学发展观 2012年11月8日上午9时,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

    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范文大全)

    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根据上级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讨论活动的要求,我分局坚......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_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教育局2007-2008学年度工作总结 2008-2009学年度工作安排 2007-2008学年度教育局在上级教育部门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