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海洋生态的认识

时间:2019-05-14 12:5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海洋生态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海洋生态的认识》。

第一篇:对海洋生态的认识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是地球上综合生产力最大的一个生态系统。我们只有对海洋生态系统及其作用有更深、更充分的了解与应用,同时保护好该系统,使它可持续发展,才能利用它为我们人类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海洋生态系统来说,生物群落如相互联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是其中的生物成分,而非生物成分即是海洋环境:阳光、空气、海水、无机盐等。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四个成员:无生命的海洋环境(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就是海藻等植物;消费者:不管是大鱼、小鱼、虾还是海瘙,它们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质,而只能靠捕食为生;再就是分解者了,主要是微生物,它们是辛勤的“清道夫”,如果没有它们,海洋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会被动植物的排汇物或遗体填满了,在这个物质循环链中,缺少哪个环节都不行,机器就不会运转,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克相生。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就会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因此,过渡的开采与捕捞海洋生物,就会导致一个环节生物量的减少,这也必然导致下一个相连环节生物数量的减少。海洋污染是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一大“罪魁”。海洋污染时,首先受到危害的就是海洋动植物,而最终受损的还是人类自身利益。

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包括浅海生物资源、滩涂生物资源、药用生物资源。对人类而言,鱼类是经济价值最高的海洋生物,海洋鱼类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中国海沿岸滩涂总面积为19660平方千米,生物种类为1544种,其中无脊椎动物1173种,占总种类73%,鱼类51种占3%,植物320种占21%(其中藻类占植物总种数的98%)。目前已知具有药用作用的海洋生物有1556种,其中动物1431种,藻类125种,它们分别隶属海洋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的各个门类。以海洋生物为基础原料,生产各种有用物质。随着海洋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可以肯定,还将有更多更新的海洋生物所独有的重要物质会被不断的开发利用。它包括: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物质、海洋生物农药、肥料。

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指导下的宏观调控,对鱼类的过量捕捞,导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海洋资源开发中“无法、无序、无度、无偿”的问题仍很严重,各行业相互争夺,造成生物资源正在迅速丧失,沿海生境和生态系统遭受广泛而大规模的破坏。随着海洋捕捞长期失控,甚至是大量捕杀产卵群体和幼体,破坏了种群补充和资源再生,导致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特别是许多优质生物种类受到严重破坏和消失,无法继续利用。中国海域的重要经济鱼类资源近20多年来已出现衰退现象。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以及其他经济鱼类资源出现全面衰退,使我国东海舟山一带几乎形不成渔汛。鲐鱼、梭鱼、鲈鱼等传统捕捞对象也相继受到破坏。潮间带贝类资源也因采捕过度严重和环境污染严重,许多种难以生存,破坏严重。养殖过度造成有机物污染和高营养化,使得甲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造成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生物群落结构改变,造成养殖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

特别是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海洋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的污染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后果。国际社会也针对世界海洋污染制订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但是,海洋环境污染的形势还是非常严重。造成污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空气污染、躁音污染、淡水污染等。其中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船舶造成的污染。(1)船舶操作污染源,这种污染的产生主要是船舶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造成的。(2)海上事故污染源,船舶由于发生海上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等事故使各种污染物质。(3)船舶倾倒污染源;这种污染源的产生,主要表现在,经由船舶故意的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生产废料、生活垃圾、清理被污染的航道河道所产生的带有污染物质的污泥污水,倾倒入海洋。

2、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1)生活废弃物、生产(工作)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排入海洋。(2)意外漏油、溢油、井喷等事故的发生。(3)人为过程中和自然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流入海洋中。

3、工厂对海洋的污染。(1)与海相通的河流两岸的造纸厂、化工厂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2)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倾倒河岸或河道,随河水或涨落潮流入海洋。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导致了严峻的生态问题,因此海洋环境保护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协调发展日显重要。我们唯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在保护好海洋生态系统的同时,更好的实现海洋的可利用价值,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以经济、生态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政策和法规的作用,强化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综合管理,突出渔业资源保护和增值,逐步实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农牧化、产业化和工程化。其次,全面贯彻“科技兴海”战略,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要加强海洋生物科学的研究与技术开发,积极推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3S一体化在海洋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再次,保护海洋生物资源,防治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要大力增强海洋意识,增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意识;要严格控制过度捕捞,保护近海、浅海渔业资源,积极开发外海、深海渔业资源,稳步发展远洋渔业;还要加大海洋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最后,加强政策与法规的保障作用。建立健全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的法规,而且法律制定要有战略高度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只有在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制定一序列的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也才能更合理更科学地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

通过本学期对海洋知识荟萃的学习,使我对海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而不是只停留在先前肤浅的认识,海洋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更不是单方面的索取。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的71%,又是众多工业废料的汇集地,海洋生态学的研究不但有利于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关系到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了解了海洋--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它的价值作用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难题的极为可靠的途径。由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激增,海洋生物在经济上、科学上的价值也愈益重要。海洋开发利用的前景诱人,世界上许多国视海洋为开拓地,制定面向海洋、开发海洋、向海洋进军的国策。民族的强胜和国家繁荣与海洋密切连系在一起,海洋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

第二篇: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从我自己对生态文明最简单的认识就是:我们不能无限制的、不考虑后果的获取自然资源,并且造成环境不可逆的破坏,我们要和这个生态环境和谐相存。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就特别有印象的就是,可持续发展。这还是每次考试的重点,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我们不能对大自然的资源无限制的掠夺,要给子孙留下财产,不能把他们的都都用完了。不仅要对煤炭,石油,矿产这些不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对森林,渔业,这些可再生的资源也要多加保护。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新能源的开发,休渔期等等的措施,都是为了我们能和这个环境和谐相处。不至于在人们的私心下,对利益疯狂的追求中,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最终造成人类的灭亡。

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口号,然而发展中日益显现的问题使我们明白了,人定胜天只是一句豪迈口号,要生存,必须保护自然。我们强调,不仅要保护自然,还要尊重自然,我们更急切地希望修复遭到破坏的自然。过去,我们对自然占用太多,破坏得太重,而现在,我们需要给自然以修复、疗伤的机会。

联合国气候大会,一年又一年的召开,1898年,瑞典科学家斯万Ahrrenius警告说,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会导致全球变暖。然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家们逐渐深入了解地球大气系统才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现在人们已经感到忧虑的是,人类活动已大幅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这种增加增强了自然温室效应,平均而言将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进一步增温,并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不利影响,将会有更多极端天气的出现,仅仅在中国自己的大地上,干旱,洪灾,暴雪,暴雨,台风,沙尘暴出现的频率原来越大,并且破坏的程度越来越大。这和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不加紧,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我想《后天》,《2012》里面的场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了。虽然《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议定书》的签订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欣慰,但是极少数的发达国家却只考虑自己的私利,完全没有全局观。我觉得这是可耻的,无耻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这次的十八大中,我们听到了“美丽中国”这个词,相比5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环境”或“生态”字眼的地方达28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大幅增长至45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然”也成为报告中的又一个关键词。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且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从党的一次又一次的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党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八大报告新提法之,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这次十八大中很多代表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比如十八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委书记董洪运: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十八大代表、广东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要赢得真正的富裕文明,必须守住“绿水青山”。报告坚定了我们走绿水青山、民富市强道路的决心,我们要争取早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市,努力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绿色发展范式。

我觉得“美丽中国”这个词真正是一个很美的词,是全国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对生态文明的憧憬。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给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十六大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进入党的执政视野,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从“十一五”首次设立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美丽中国”这个词同样也可以变为“美丽世界”。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我想这才是所有善良的人所期待的。我们必须做到很多要求才能达到“美丽世界”的要求,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人类至今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

阶段,在对自身发展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人类即将迈入生态文明阶段。这也要求我们要遵守这些规则。第一,在文化价值上,树立符合自然规律的价值需求、规范和目标,使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成为具有广泛基础的文化意识。第二,在生活方式上,以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他人需求为目标,践行可持续消费。第三,在社会结构上,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追求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在一种积极的调谐关系上,不主张征服自然;强调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大自然的朋友。

常有人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一些西方生态学家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道家认为:天,地,人,“本身同根生”,要“知常”,“知和”,“知止”,“知足”,“知常”认识了天地运动的规律,才能明智。直到至今,古人的观点,一直在帮我们解决各种在社会发展中面对的种种问题。

第三篇:对生态经济的粗浅认识和思考[定稿]

对生态经济的粗浅认识和思考

最近,通过听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解,以及同学们在论坛上的激情发言,令我这个已经僵化的头脑重新开启了理性思考的大门。可以说,有幸参加这次“生态经济建设研讨班”,我的收获很大。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将自己最近的一些粗浅零散的认识和思考向大家晒一晒,不妥之处,敬请老师和同学们批评指正!我重点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一、对生态经济的通俗理解

无论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都是对几百年前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也给后人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不少借鉴的经验!这些经典著作中出现最多的词莫过于“经济”二字。即使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样进步的程度,先辈们过去所谈论的许多关于经济问题的话题,仍然是我们当代见诸报端、杂志、网络中出现的最热议的问题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态”一词也像“经济”二字一样,逐渐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热词之一。那么,生态加上经济变成“生态经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概念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经济”一词中的“经”字,是“网络”之义,它是从所谓纵横交错的“经纬”之中引申来的意义;而“济”是“互助”之义。“经济”合为一体义为“网络中的互助活动”。

“生态”一词,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们的环境。简单的说,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的产生最早也是从研究生物个体而开始的,“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人们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和谐的等事物均可冠以“生态”修饰。

从以上意义去分析,经济活动中的许多问题似乎变得就通俗易懂了。不像经济学中所讲的这种公式、那种概念,把“经济”二字搞得神神秘秘、抽抽像像!这样看,我觉得生态经济也就更容易理解并在社会生活中便于操作了。

通俗的理解,既然生态经济是指“美好的网络互助活动”,那从深层次的意义看,生态经济问题实际也是社会道德问题和社会制度问题!一个社会倡导什么样的道德风尚,那就会建立与之相应的社会管理制度。从而用道德的约束、法律的约束来规范人们在“网络互助活动”中的行为,从而达到人们在提供“互助”服务中获得应有的回报。当然,这种回报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而且必须是公平诚信与人道正义紧密结合基础上的同工同酬的回报!当然,如果“互助活动”的回报不是依靠公平、诚信、正义、文明等途径实现,而是规则混乱的,不协调的,我想,这才是“经济危机”的真正含义。生态经济的提出就是为了预防这样危机在我们国家的发生。

二、生态经济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总说社会进步的唯一原动力是农民战争。很少谈改革也是动力,这是我们民族的遗憾。因此,我国历史上十几次改朝换代都成功了,而十几次改革都是以失败告终,而且倡导和参与改革的激进分子和进步人士,结局都很惨!但是,欧洲一些国家从没有发生过农民战争,却较早的进入了现代化,他们靠什么?靠改革。所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的分子,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才真正认识到了改革也是革命,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于是,及时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来,改革让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是,稍微留心一下中国的历史进程,你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无论什么样的改革,也无论什么样的内战,其结果都没有动摇中国的一项制度——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为什么?历史学家、自然科学家和经济学家研究了中国的国情以后,得出一个同样的结论:就是因为长江和黄河这两条河流形成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说,中国的地形地貌形成的生态经济结构决定了中国必须建立一个权利高度集中的帝国,否则自然灾害就会成为屠杀中国人的头号恶魔。回顾了历史,再审视现在,改革走到今天,又涉及到政治体制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大家形成的共识。那么,怎么改,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我想,推翻中央集权制度显然又会走到古人的老路上去,完善这些项制度才是燃眉之急,而且是理性之举。按照这样一个思路去设想,我想结合自己从事的住房和建设工作实际谈一些个人对未来养老居住问题的构想。

三、生态经济要求下实现人居和谐相处的设想

国家今年已经正式宣布,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未来二三十年,处理好老有所居、老有所管、老有所乐、老有所康,这是中国执政党最大的政治课题之一。按照生态经济建设的要求,我有以下设想与老师和同学们探讨: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统一的优越性,盘活存量房产,建立全国统一或者区域性统一的大格局养老社区,解决未来4+2+1家庭的养老困惑。具体从以下几个层面去构架。

一是将产权属于国家的公租房和廉租房,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国家给家庭确实贫困的六十岁以上老人或者无子女照顾的老人统一买养老保险,买保险的钱哪里来,就是用这些房产作抵押从保险公司融资。老人拿上保险公司发放的充值的一卡通,可以到全国指定的若干个区域居住。对于生活富裕的,有房产或者有几套房产的六十岁以上老人,将私房房产作抵押,到保险公司换取一卡通,自己自主选择去向,可以到全国任何一个高档养老社区居住。老人离开人世后,抵押房产由保险公司收回。或者由国家付钱从保险公司回购。

二是建立国家层面或者省级层面的统一标准化管理的物业管理公司和家政服务公司,招录大中专毕业生进入这些服务领域,实行智能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精细管理,丰富服务功能,提高全社会的整体社会服务信誉度和水平。

三是将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与养老社区建设紧密结合。也就是说,所有的三A级以上的生态旅游景区都应该建设有公寓式管理的养老社区,老人在那里想住多久住多久,不要随旅行社赶路,来去匆匆、颠簸不停。

当然,这个设想过于理想化,我只是抛砖引玉,请同学们为了我们自己这一代人的未来开动脑筋丰富、完善它,力争将这个设想变成现实,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和生态经济建设做出新贡献!

第四篇: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指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思想。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的概念:

从狭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应。生态文明就是指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现为人们的生态意识的增强、生态制度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从广义上说,生态文明是一种文明类型。生态文明是是后工业文明时代、以生态产业为核心产业的文明类型,是人类社会在反思传统工业文明弊端的基础上提出并且努力建设的一种文明形态。

从生态文明的结构来看,生态文明首先包括强烈的生态文明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摆脱“人类中心主义”,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对文明问题的认识可以从文明结构与文明进程的静态和动态结合中加以全面把握。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范畴,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实现了从“三个文明”向“四个文明”认识的飞跃。在对文明进程的认识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思想,表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意识到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并且采取措施努力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其基本内涵之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三)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树立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证永续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共产党的“和谐理念”在外交上的重要体现。我国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回应国际社会在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上的关切,致力于与国际社会一起通过协商与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第五篇:认识海洋课程论文

认识海洋课程论文

浅谈实验在海洋研究中的作用

摘要:对海洋的研究仅仅通过公式的演算推导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同物理学一样,是离不开实验的辅助的。理论的正确与否需要对应的实验结果来符合,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往往又能将人们的思路引导到更接近实际的轨道上去,所以要真正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实验室的工作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流体动力实验,海洋调查,数值模拟,数据采集处理,海洋研究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经过了数百年的不懈探索,在构建出一系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之后,终于开始把目光汇聚于海洋,探索这片占地球总面积70.8%的神秘水域。但对海洋的研究仅仅通过公式的演算推导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同物理学一样,是离不开实验的辅助的。理论的正确与否需要对应的实验结果来符合,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往往又能将人们的思路引导到更接近实际的轨道上去,所以要真正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实验室的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中国海洋事业的人才摇篮和主要科研阵地之一,拥有国内领先的实验仪器设备,为科学探索海洋提供了基本支持。本文主要从海洋环境学院的三个实验室:海洋流体力学实验室、海洋调查实验室、海洋大气数值模拟实验室的区别与联系探讨实验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1、实验室基本情况介绍

1.1流体力学实验室

流体力学实验室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近多年的发展和建设,特别是2005年以后在学校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已经达到国内同类教学实验室的先进水平。实验室服务于《流体力学实验》课程,该课程旨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流体力学实验技能和加深对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的认识。此外,实验室还为本科生创新性实验研究、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实验以及毕业设计提供支撑平台。实验室面积500多平方米,共有各种小型自循环水力学实验台、气动实验台、热线风速仪等50余台套,可为本科生开设实验项目如雷诺实验、流体粘滞系数测量实验、伯努力方程实验、能量转化实验等14项,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

1.2海洋调查实验室

实验室现占地面积为398.64平方米,分别为仪器存放室、仪器清洗室、仪器展示教学室和出海准备室等。本实验室有各种现场测量流、浪、潮、温、盐、水质的仪器,以及绞车、发电机、浮标等设备,还有出海必备的装备,这些仪器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多年的积累,本实验室还有珍贵的海洋教学挂图和各个时期的观测仪器。在承担全校学生的海洋学实习任务,同时参与了南极水文调查工作,在教学研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3海洋大气数值模拟实验室

计算机是海洋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为了满足海洋学人才基地学生学习和科研的需要,海洋环境学院于1992年组建了海洋数值模拟实验室,后更名为海洋大气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室以培养海洋科学、大气科学高端人才的数值模拟运算能力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培养学生的突出创造能力为目标。实验室现占地面积为300平方米,在基地经费和本科教学经费的支持下,实验室先后购置了100多台配置较高的计算机,并配备了强有力的师资力量,管理有效,全天开放,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上机时间,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为全院本科生上机实践课程、课后数据分析处理及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实践条件和平台,进行上机实践课程的教学指导,同时为本科生的教学提供网络资源以及技术指导。

2、实验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1实验室之间的区别

首先,是实验的理论基础不同。流体力学实验是基于流体力学课程的一门实验课,它的理论基础是流体力学中的基本理论;海洋大气数值模拟实验是基于海洋大气的动力学特征理论的以计算机为工具达到模拟其发展趋势的实验课程,它的理论基础是综合海洋大气的物理特征和数学方法及计算机基础;海洋调查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掌握了大部分理论知识后进行的一次综合实地实验调查。

其次是实验目的、承担任务不同。流体力学实验主要针对学科基础流体力学,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同时也强化了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意识,在实验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流体力学实验室主要承担的是与流体力学有关的本科生创新型实验研究和毕业设计的实验支持。海洋大气数值模拟实验则是运用物理学和数学方法,以计算机技术为辅助工具对海洋大气的初始数据进行理论计算进而推算出它们的宏观运动趋势,可以应用于海洋大气系统的预报。数值模拟实验室为全院各专业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写作平台,并同时指导学生进行海洋、大气数值模拟方面的毕业论文工作。海洋调查实验室则承担了学生的出海实习的准备工作,包括仪器的认识、准备和使用,主要目的是通过实习让学生掌握获得海洋资料的系统方法。

最后,实验的形式不同。流体力学实验室提供室内实验设备,其实验环境更接近理想化的数理模型;数值模拟实验室则提供计算机操作平台,主要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模拟计算;海洋调查实验室则提供出海的各种仪器设备,实验环境是完全开放的真实海洋环境。

2.2实验室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个实验室虽然理论基础,实验目的,实验形式都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之间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流体力学实验室提供了学科基础理论的实验平台,让学生有一个对流体的基本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完成数值模拟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大气的运动规律,最后,当理论认识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万事俱备,只欠乘着东风劈波斩浪在浩瀚的海洋中检验自己所学,也就是最后的海洋调查实习。可以说海洋环境学院的这几个实验室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研究体系,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均无可挑剔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

3、海洋调查和实验室中模拟的不同

地球表面的3/7是海洋,而海洋又是一个蓝色的宝库,她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有鱼、虾等海洋生物资源;煤、石油等矿物资源,还有化工原料、海洋能源等。随着地球陆地的资源遭受人类掠夺性的开发,日益枯竭,于是就把眼光投向了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就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课题之一。要开发海洋资源,就先得进行海洋调查,了解海底地质构造、水文状况、气象条件及海水活动规律,还得弄清海洋生物特点以及水产、矿产资源的储藏量和分布情况,此时,海洋调查就显得至关重要。

海洋调查:是对某一特定海区的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底质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进行的调查。调查观测方式有大面积调查、断面调查,有连续观测和辅助观测。采用方法有航空观测、卫星观测、船舶观测、水下观测、定置浮标自动观测、飘浮站自动观测等。普查项目有水温、水色、透明度、水深、海流、波浪、海冰、盐度、溶解氧、PH值、磷酸盐、硅酸盐、硝酸盐等,以及该海区的水文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能见度、风、云、各种天气现象等,还测定水中悬浮物、游泳动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海水发光、海水导电率、声速传播、稀有元素、海底底质等。通过以上定义,不难发现,相比于实验室实验,海洋调查的方式方法更加多样,运用仪器设备更加综合,涉及的学科领域更加广泛,调查项目和数据参数更加繁多,同时,也就有了更大的实用价值,也就是海洋调查的结果除了对教学研究的贡献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较实验室实验更大。

总体说来,实验室的实验研究是为了在理论上更接近实际情况,在实验室中验证的研究成果还需要在海上调查实验中得到相近的结果才有意义。

4、结论

综上所述,流体力学实验室、海洋大气数值模拟实验室、海洋调查实验室在本科生的学科基础教育中共同构建了一套完整科学的实践教育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实践相互支持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领域,实验室的模拟和海上调查相结合,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丰富准确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从而能够更好的让理论研究成果与实际相符合,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海洋科学的发展。

下载对海洋生态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海洋生态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认识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由于粗放型经济增......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与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与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1-10-13信息来源:惠东县人民政府 ——围绕打造滨海休闲旅游基地,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并按......

    我对生态失衡与环境破坏问题的认识

    我对生态失衡与环境破坏问题 的思考专业:信息091 姓名:彭凯旋 学号:3090702138我对生态失衡与环境破坏问题的思考随着科技的发展,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普及,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不断......

    对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认识和思考

    对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根据滨湖镇所具有的良好生态环境,提出因地制宜,把滨湖镇构建成生态宜居的绿色小城镇;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从生态居住,生态旅游......

    生态文明的三点认识

    生态文明的三点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

    对π的认识

    对π的认识 圆周率—π ·什么是圆周率? 圆周率是一个常数,是代表圆周和直径的比例。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来代表圆周率......

    对美的认识[最终定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尚美之道,千古之风然而美不应当只美在天然上,还应该美在灵魂上。 爱美是人的天性,现代女性为了追求美丽,花费了很多金钱来整容、塑身,或是购买高级化妆品,所以......

    对IT的认识[合集]

    对IT 营销的认知 一个学期的IT营销的学习,让我无论是在书本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学到了很多东西。老师带领我们做的各种活动(上台演说、小组做游戏),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还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