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大全

时间:2019-05-14 12:3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大全》。

第一篇:论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大全

论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

【摘要】新时期中国外交不仅在外交指导思想上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外交牢牢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继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取得诸多重大成果和进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之中,中国充分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行动和担当。

【关键词】中国外交政策;世界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改革开放

在世界经济复苏疲弱的整体格局下,中国不仅自身稳定增长,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全球金融稳定与改革注入新活力。中国不断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2015年,尽管面临内外两方面的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增速仍居世界前列,贡献全球经济增量的三分之一,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主引擎的地位依然无可替代。

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对外关系实践中不断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大的特点。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中国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言。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外部关系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关系。中国的和平发展将是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演进的重要因素。

二、“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外交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外交政策以捍卫国家经济利益为内涵,以维护国家的尊严、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底线,采取了灵活而不僵化,抗争而不对抗的外交思路。

三、“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又一个特点。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并力争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近年来,中国继续深化自身的改革开放,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采取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举措。2015年是中国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果辉煌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外交空前活跃,亮点纷呈,取得的几项重要结果分别为:

第一、中方倡导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新开发银行,开创发展中国家组建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为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与改革注入新鲜血液。中国成功实现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不仅提升了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也使当今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更为完善和均衡。中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先后签署,成为中国与各方推进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有力佐证。同时,中国正在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

第二、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目前,中方已同20多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在全球经济低迷不振形势下,“一带一路”为欧亚大陆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同时,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中国与有关各方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已同20多个国家签署产能合作协议,初步形成覆盖亚、非、拉、欧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带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第三、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性重要议题并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宣布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加入联合国维和待命机制并组建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免除对最不发达国家债务等一系列举措,不仅振奋人心,也充分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继去年同美国率先达成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之后,今年中方又如期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文件,同欧盟、美国、法国、印度、巴西相继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建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系统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主张,与各方一道,为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和有约束力的2020年后气变协议作出了重要和积极的贡献,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合作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第四、初步统计,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总共出访了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南非、英国、越南等11个国家,接待了26个国家元首以及越共中央总书记来访,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中国-非洲合作论坛、等九场重大国际性活动。2015年,我国还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活动、博鳌亚洲论坛、等许多重要“主场外交”活动。众多国家的总统和总理等主要领导人踊跃来华参加,参加这些活动的外国及国际组织的领导人约有80人次之多。粗略算来,习主席2015年在国内外会见的外国主要领导人、国际各界重要人物超过150人次。通过这些数字,不难看出2015年中国外交的辉煌。

多年来,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展现出中国外交实践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外交政策是成功的、伟大的,它取得了以下几点重要成就:第一、促进了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第四、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条分缕析中,我们能看到中国外交思路和理念的不断更新。习主席在年初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是在洞察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深刻演变大趋势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大潮流的前瞻性思考,不仅贯穿全年,也与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共赢等主张一脉相承、互为补充。一年来的外交实践已经证明,中方的行动和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肯定和欢迎,正成为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旗帜,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续写新篇章。

第二篇:铁路多元化经营取得重要进展

-----铁路多元化经营取得重要进展。

-----铁路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铁路安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铁路建设持续推进。

-----职工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___政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推进铁路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和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 第一,推进铁路科学发展的首要前提是实现安全发展。第二,检验铁路科学发展的根本标准是人民群众满意。第三,检验铁路科学发展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效益。

第四,实现铁路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三、2012年铁路工作的重点任务

2012年铁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确保运输安全稳定,全面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开创铁路科学发展新局面,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服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国务院国资委:国企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今年1—4月,全国国有企业收入和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7.5%;累计实现利润总额8274.5亿元,同比增长24.8%。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万亿元,同比增加1.3万亿元,增长18.6%,已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49.9亿元,同比增长18.1%,主业盈利贡献明显增加。在6月2日国务院国资委举行的国企改革吹风会上,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向媒体介绍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他说,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上下同心、锐意进取,从勾勒蓝图到层层落实,各项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当前,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改革试点全面铺开,重大举措迅速落地,调结构转方式大力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经营发展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据彭华岗介绍,各中央企业和各地紧紧围绕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有序开展公司制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提高了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推动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实现了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截至2016年底,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2%,其中,东方电气集团、中广核、上海贝尔3家企业全面完成了公司制改革,中国国电、中国一重、中国铁建、建筑设计集团、中国航信、武汉邮科院、华侨城集团7家中央企业二级及以下子企业全面完成改制。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改制面超过90%。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含参股)占比达到了68.9%,上市公司的资产、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在中央企业“总盘子”中的占比分别达到61.3%、62.8%和76.2%。省级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及各级子企业(合并报表范围内)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到了47%。中央企业二级子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到了22.5%。截至2017年3月底,126家省级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集团层面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行业和领域,选择19家企业开展重点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现了向社会资本放开竞争性业务。越来越多的竞争性企业在混改中进一步调整股权比例,促进企业形成了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国资委已经明确了10户中央企业子企业作为员工持股首批试点,目前正在稳妥有序开展审计评估、确定外部非公有资本股东等工作。其中,国机集团所属中国电器院参与持股员工和民营资本股东已按要求完成出资入股,占公司总人数30%的453名员工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持股平台持有公司22%股份,入股金额共计7799万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17年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以及到2020年国有独资、全资公司全面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等目标任务;从理顺出资人职责、加强董事会建设、激发经理层活力、完善监督机制、坚持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规范了各个治理主体的权利和责任,为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

截至目前,102家中央企业中建立规范董事会的达到83家,占比超过80%;中央企业外部董事人才库已经达到417人,专职外部董事增加到33人。各省(区、市)国资委所监管一级企业中有88%已经建立了董事会,其中外部董事占多数的企业占比13.1%。

根据今年4月印发的《关于开展落实中央企业董事会职权试点工作的意见》规定,国资委将把中长期发展决策权、经理层成员选聘权、经理层成员业绩考核权、经理层成员薪酬管理权、职工工资分配管理权、重大财务事项管理权等6项权利授予企业董事会。此次试点在2014年试点的基础上有了不少突破和亮点。比如,董事会可以在主业范围外确定1~2个新业务领域,进一步明确了选人用人中党组织与董事会职责定位,董事会决定经理层成员业绩考核结果和薪酬结构与水平,董事会制定本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决定工资分配事项等等。

据彭华岗介绍,国资委还将根据试点情况适当扩大试点范围。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效果明显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中,由董事会市场化选聘和管理的经理层成员约占5.1%,其中,中央企业二级企业中,由董事会选聘和管理的经理层成员约占7.4%。省级国资委单位所出资企业及下属企业中,通过市场化选聘并管理的经理层人员占14%。招商局、中国建材等50多家中央企业和上海、广东等20多个省级国资委在二三级企业探索实施了职业经理人制度。薪酬制度改革方面,2016年以来,国资委会同有关方面连续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中央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工作的通知》等多个文件,探索建立长期激励约束机制。部分中央企业持续推进以价值为导向的市场化收入分配改革,实现了职工收入随业绩变化能增能减的改革目标。比如,中国节能将“清洁能源发电量”与“利润总额”设置为工资增长与经济效益联动的复合指标,工资增幅重点向经营、效益倾斜,向基层一线企业倾斜。

中央企业落实三项制度改革,特别是在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方面,克服各种阻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中央企业集团总部人员在岗人数由2015年的2.77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2.64万人,同比下降4.6%;总部人均管理资产由2015年的17.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9.1亿元,同比增长11.1%,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2016年,中国一重各级中层领导干部全部“起立”,通过市场化选聘和个别调整,由320人缩减为190人,淘汰率40%。近三年,中铝公司共计分流安置员工7.92万人,用工总量压减40%。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效果凸显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原有2家试点的基础上,扩展到了“2+8”共计10家,即诚通集团、中国国新2家运营公司试点,和国投、中粮集团、神华集团、宝武集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等8家投资公司试点。37家省级国资委中,有21家改组组建了52户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彭华岗介绍说,从试点的效果看,主要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功能定位逐渐清晰。经过逐步摸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侧重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推动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侧重提升商业类企业的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根据《指导意见》有关精神,未来中央企业将主要分为三类,即实体产业集团、投资公司和运营公司。二是效果逐渐显现。试点探索了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在组织调整、战略管控、业务发展、分类授权等重要方面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试点充分激发了企业的内在活力,10家试点企业2016年实现利润总额2450亿元,较上年增加765亿元,同比增加45%,远远超过央企平均水平。三是关系逐渐理顺。国资委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所出资企业的关系不断理顺。从出资人监管的体制看,正在由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由管实物形态的国有资产向价值形态的国有资本转变,有力推动了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推动了企业活力的增强。中央企业兼并重组的“五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委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吸收合并、共建共享,推动了15对28家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已经调整到102家。彭华岗介绍说,重组以来,各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深入推进内部整合,重组红利逐步释放,经营业绩实现新突破,内部协同取得新成效,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行业影响力达到新高度,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下一步,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推进力度,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目标,加快深度调整重组步伐。“一是继续推进中央企业集团层面重组,深化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加强重组后的整合效果评估。稳妥推进煤电、重型装备制造、钢铁等领域重组,探索海外资产整合,集中资源形成合力,更好发挥协同效应。二是推动中央企业以优势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平台,加强企业间相同业务板块的资源整合。鼓励中央企业围绕发展战略,以获取关键技术、核心资源、知名品牌、市场渠道等为重点,积极开展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质量品牌提升。支持中央企业之间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战略联盟、联合开发等方式,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企业主业集中。三是发挥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中央企业转型升级、重组整合、创新发展,引导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去的积极成效在瘦身健体、体质增效方面,国资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步伐,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央企业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工作开展以来,截至今年4月底,中央企业累计减少4240户,压减比例8.13%。按照三年压减20%的总体目标,2017年要减少法人单位8%。

2016年完成 171 户“僵尸企业”处置和 249户“特困企业”治理任务,实现减亏增效 512亿元、妥善安置富余人员12 万人,对中央企业实现收入和效益恢复性增长、扭转效益下滑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年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1019万吨,完成率141.7%,分流安置职工33126人;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497万吨,完成率109.9%,分流安置职工41945人,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2017年,中央企业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目标任务595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目标任务2493万吨,其他涉煤企业逐步退出煤炭行业,通过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整合煤炭产能8000万吨。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委职能转变4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正式印发。该方案明确了国资委管资本的重点职能,划清了国资监管的权责边界,提出了职能转变的具体举措,标志着国务院国资委从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迈出了历史性、实质性的关键一步。目前,国资委内设机构调整已经完成,整合了6个厅局、新成立4个局、进一步完善定位并更名5个厅局,形成了以管资本为主的组织架构。国资委还系统梳理了国资监管职能,拟取消、下放、授权工作事项43项,进一步聚焦管资本职能,其中包括取消监管事项26项,下放监管事项9项,授权监管事项8项。中央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关于完善中央企业功能分类考核的实施方案》已经正式印发,根据中央企业功能定位和发展阶段,突出不同考核重点,科学设置了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及权重。国务院国资委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权力和责任清单,目前已经形成初步成果。

为了强化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资委分别以国资委党委会和主任办公会、分管委领导、监事会主席为主体,形成了领导决策、协调处置、监督报告“三个平台”,并设立了3个监督局,负责分类处置、督办和深入核查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组织开展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调查,提出有关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形成监督工作完整闭环。此外,外派监事会监督和违规经营责任追究力度也不断得到加强。

而从全国范围看,截至2017年3月底,河北、江苏、广东等18个地方出台了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方案。34个地方在分批取消下放出资人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截至2017年3月底,省级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比例已达90%左右。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据彭华岗介绍,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中央企业管党治党意识明显增强,抓党建、强党建氛围已经形成,党建基层基础工作逐步夯实,一些多年来难以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四个意识”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力量不断加强。中央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目前,中央企业全部开展了集团层面章程修订,已有3076家中央企业二三级单位实现了党建工作要求进章程;已有2490家设立董事会的中央企业二三级单位实现了“一肩挑”;实行了中央企业党委(党组)向国资委党委报告党建工作、中央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向国资委党委述职、中央企业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三项制度;已有2636家中央企业所属二三级单位配备了专职副书记,91家中央企业集团总部党务部门编制达到了不少于同级部门平均编制的要求;中央企业政治巡视实现了全覆盖。彭华岗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为导向,始终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这个核心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突出增强活力、优化布局、提质增效、防止流失、加强党建这五个重点,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四篇:十六大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安全生产是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科学理念,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减少人员伤亡、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倡导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落实安全责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法规标准政策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宣教培训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安全生产规划确定的指标全面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到2010年底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目标如期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呈现出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

——事故总量大幅下降。各类事故起数由2002年的107.34万起下降到2011年的34.77万起,减少了72.57万起,下降了67.6%;事故死亡人数由2002年的13.94万人下降到2011年的7.56万人,减少了6.38万人,下降了45.8%。

——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由2002年的128起、2341人,下降到2011年的72起、1113人,减少了56起、1228人,分别下降了43.8%和52.5%;其中,特别重大事故由12起、623人,下降到4起、159人,分别下降了66.7%、74.5%。

——主要相对指标大幅下降。亿元GDP死亡率由2002年的1.33下降到2011年的0.173,下降了87%;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由2002年的4.05下降到2011年的1.88,下降了53.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2002年的13.7下降到2011年的2.8,下降了79.6%;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2年的4.94下降到2011年的0.564,下降了88.6%。

——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状况较大改善。2011年与2002年相比,农业机械、铁路交通、煤矿、危化品、火灾事故死亡人数降幅较大,超过50%,分别为94.4%、81.5%、71.8%、55.9%和53.8%;非煤矿山、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等行业(领域)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下降了48.3%、43%、37.1%。

2012年以来的安全生产各项指标继续向好。1月至9月份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为20.9万起、45091人,同比分别下降21.2%和14.8%;煤矿事故628起、1110人,同比分别下降32.6%和24%。十年来的安全生产工作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逐步确立。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听取安全生产工作汇报,深入基层和企业调研,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等重要文件,进一步确立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明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努力方向,对于在全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迈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特别是安全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把安全生产工作重要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进一步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成为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努力,基本建立了以《安全生产法》为主体,由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等所构成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了包括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以及执法检查、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等在内的一整套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各方面工作都有比较严格的制度和相对严谨的程序。通过近年来持续加强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开展各部门联合执法检查等,在打击震慑各种不法行为的同时,也不断增强了人们的安全法制意识,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等各项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法治化的轨道。

(三)安全监管监察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基本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格局,并建立了一支能够适应这一工作格局、依法履行职责使命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目前全国已有省、市、县三级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机构7万余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和受委托执法人员3万余人,驻地两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3000余人,共计10万余人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是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的重要保障。随着政府及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领导干部带班下井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进一步明晰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生产费用提取、风险抵押金、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安全生产政绩业绩考核奖惩激励、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等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建立了良好的机制,增添了新的活力。

(四)安全生产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十年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3个项目72个课题,重点推动了煤矿、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取得了100多项先进技术成果,一大批安全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实施“金安”工程,建成了覆盖全国各省市和部分市县的骨干信息网络系统、视频会议系统、IP电话和远程培训系统,初步构建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的应用平台。同时积极推进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小煤矿机械化改造、非煤矿山中深孔爆破、运输车辆GPS定位、尾矿库在线监测等一批先进适用的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各类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五)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在全国各类企业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总结推广了北京顺义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神华集团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经验,督促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管理,排查治理安全隐患,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针对重点行业领域的不同特点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持续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煤矿瓦斯治理和小煤矿整顿关闭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煤矿瓦斯事故进一步下降,小煤矿数量减少到1万处以内。非煤矿山整顿关闭攻坚战已经启动。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联控机制及监控体系初步建立。已有53%的化工企业完成了搬迁任务。严厉打击和淘汰了一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烟花爆竹生产厂点。民爆器材企业加快了重组和技术升级,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水平和安全技术防范水平。实行特种设备分类监管、重点监控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所有这些,都有力强化了安全生产基础,对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必将产生重要作用。

(六)安全生产应急处置能力有了较大提升。7个国家级、14个区域级的矿山安全应急救援基地和救援队伍正在加快建设。依托中央企业及区域大型企业的救援资源优势,各专业救援队伍及基地也正在积极建设之中。国家、省、市三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体系初步建立,部分省市的安全应急管理机构已经延伸到县乡政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应急预案工作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健全,各类预案之间的衔接愈加紧密,进一步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处置的快速响应能力。我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及其指挥系统越来越能够承担起各种重特大、复杂事故的应急救援任务。

(七)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种先进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渗透。连续11年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以及“安全生产万里行”集中采访报道、安全发展高层论坛、“安康杯”竞赛、“全国青年安全示范岗”、“安全伴我行”巡回演讲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安全理念、安全方针、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识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编制出版了大量安全科普读物和音像制品。持续推进以企业“三项岗位”人员、农民工和班组长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工作。举办企业高管和政府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专题研讨班。制定发布了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和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标准,深入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命名了一批“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通过持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十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事故易发期,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事故总量仍然很大,重特大事故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今后一个时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的关键时期,我们任重而道远。国家确定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的战略构想,采取了一系列推动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举措,这对安全生产工作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应当准确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扎实开展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安全生产报特约评论员)

第五篇:关于善意取得的论述

关于善意取得的论述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交易额的逐步增大,对于交易安全的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善意取得制度作为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法律法规,该制度旨在保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物权法》中虽有关于善于取得制度的条款,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建立起善意取得制度,但客观经济生活中却迫切要求建立并完善善意取得制度。善意取得制度的概述

1、善意取得制度的概念

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是指无权处分权人将动产或者不动产转让给受让人,如果受让人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将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个人认为这种表述存在问题:依其所见,似乎只有财产的所有权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虽然善意取得制度是规定在《物权法》第二编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里面,但是106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权的,参照前两款规定,可见善意取得不仅适用于所有权的即时取得,其他物权也可以适用善意取得。所以,笔者认为这样定义更为准确:善意取得指财产占有人无权处分占有的财产,并将该财产转让给第三人,第三人基于善意、公平、合法的即时取得该财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那么原所有人不得要求第三人返还。

2、善意取得的意义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涉及到财产所有权的静态安全和财产交易的动的安全保护的优先与取舍,对于保护善意取得财产的第三人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善意取得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在广泛的商品交换中,交易双方当事人往往并不知道对方是否有权处分财产,且因交易日益频繁、交易过程纷繁复杂、交易越来越需要迅速快捷,不可能要求交易当事人在从事交易前对市场出售的商品逐一进行调查。因而在市场或商店购物,如果买受人善意取得财产后,根据转让人的无权处分而使交易无效,并让买受人返还财产,则不仅要推翻已经形成的财产关系,而且使买受人担心买到的商品有可能随时退还,这样会造成买受人在交易时的不安全感,也不利于商品交换的稳定;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要求每一个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民事主体,都对财产的来源情况进行详细考察,无疑会滞缓交易进程,影响社会经济效益,不利于信用经济的建立,也会从根本上破坏市场经济的存在基础。可见,善意取得制度虽然限制了所有权的追及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原所有人的权利,但是它在保护交易安全,促进财物流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

善意取得制度不仅仅因为法学理论的需要才制定出来,它的制定还涉及到社会伦理与国家经济的因素。

1、瞬时时效说。该说将其本质理解为取得时效的一种特殊形态,占有的瞬间因时效届满而即时取得权利。

2、权利外像说。该理论认为,按照物权一般原理,物权具有绝对的排他效力,物权的取得、消灭、变更,均须有外部的表征以资辨认,即所谓的物权变动公示主义。不动产物权的变动,采登记主义,自不待言;而动产的物权变动,一般以占有为公示的方法,即占有人应推定为动产之所有人,为法律上的权利者。

3、法律赋权说。认为法律赋予了占有人以处分他人财产的权能,因而出让人在出让其所占有财产时的权利瑕疵已为法律所补正,成为合法有权的处分,故而第三人取得权利。

4、占有效力说。认为善意取得是占有事实本身所决定的,是占有权的一种表现。

5、占有公信力说。即认为善意取得是法律为交易安全而给予占有的公信力。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

善意取得将导致财产原权利人的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消灭和善意第三人取得所有权和其他物权,实际上是限制了物权的追及力,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较大,若不加规范,必将导致对善意取得的滥用,不仅无法达到保护交易安全的目的,反而破坏了传统的物权制度。因此,凡规定有善意取得制度的国家,无不同时对其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成立要件。多数学者认为,善意取得制度应具备如下要件:

1、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

所谓无权处分,是指没有处分权而处分他人的财产。换言之,即权利人无处分权而从事了法律上的处分行为。此处所说的“处分”是指法律上的处分,而不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在无权处分人转让他人财产以后,此种行为在性质上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依据我国《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如果真正权利人拒绝追认,该行为无效。但如果依据《合同法》第51条来处理,则善意取得制度就完全没有适用的余地了。我们认为,在符合善意取得的其它要件的情况下,要排除《合同法》第51条的适用。因为与合同法第51条相比,善意取得制度属于特别规定,应当优先适用。故而,只要当事人的行为符合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就要优先适用于该特别规定,而不能适用《合同法》第51条的一般规定。

2、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

善意取得制度的核心在于保护受让人的合理信赖,因此其核心要件就是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时必须是善意的。对于不动产买卖而言,善意的判断标准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受让人在受让该

不动产时,有合理的理由信赖登记,就是善意的。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受让人是恶意的:第一,原权利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受让人在受让不动产时已经明知登记是错误的。第二:转让人和受让人恶意串通。第三:如果存在异议登记的情况下,第三人仍然与登记权利人进行交易并办理了登记,就不能认定其是善意之人,他就要为自己的过错行为所造成的不利益负责。除了上述情况之外,可以认为,受让人都有合理的理由信赖登记。

3、以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

这就是说,善意取得必须适用于有偿的交易。对于无偿的行为,并不适用善意取得。所谓支付合理的价格,应当根据市场价格来判断,即大体上是符合市场价格的。而且适用善意取得,原则上必须以实际支付为要件,如果仅仅只是达成了协议,不能认为已经符合了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4、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

《物权法》第106条第一款规定完成公示是善意取得的要件之一,即“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这就意味着善意取得的构成必须以公示方法的完成为要件。一是,需要登记的必须已经办理登记。二是,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

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完善之建议

综上所述,善意取得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同时对有过类似经济发展过程的国外立法进行考察、借鉴,再结合本土的法律资源和社会资源,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并能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制度。总的来说,该制度的现行规定在很大程度对维护者国家交易安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能全盘否定。怎样才能更好、更准确的制定出规则,更好的维护这一法益但又不妨碍发展,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在关于这个问题上,首先要解决的是善意标准的认定问题。这就要求立法者更好的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掌握,结合法律理论和制度的发展规律,顺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平衡好各项利益之间的冲突。

笔者建议: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应尽早出台,这样才能彻底澄清实务界、实务界与理论界如下的一系列问题:对“善意”认定标准的分歧、关于占有脱离物是否以及如何适用该制度的分歧、关于其他物权明确的问题、各个部门法领域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统一的问题。结束语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不仅关涉民事领域、刑事领域中也有很多关联。随着《物权法》的出台,这一项制度与市场经济、商品交易关系更加密切,看似已浮出水面、明文规定了,但实务和理论上仍是争论纷纷,不好适用。这一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抓住经济与法的关系之视角去分析,注重占有的公信力和登记制度的公信力,以及善意

之认定等是完善该制度的重点。

随着目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国民法制观念的增强,法律与生活结合的日益密切,法律作用是阻碍还是促进其发展?也显得日益突出。因此,《物权法》打破传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不动产首次纳入善意取得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相信在法制工作者不倦的努力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将最总胜利实现。

下载论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述中国外交取得的重要进展和成果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述重要心得体会摘录

    一、关于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 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1957年7......

    天津市通用技术学科课程实施取得阶段成果(重要)

    天津市通用技术学科课程实施取得阶段成果——通用技术学科建设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室 关锡良 概 况 通用技术是普通高中技术领域中的一部分,是新课程实验中由劳动技术教育......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基本完成 普查取得重要成果(定稿)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基本完成 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办公室发布时间:2014-12-16 10:00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任务基本完成 普查取得重......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积极进展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积极进展——“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建工作创新取得重要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建工作创新取得重要成果 努力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进党的活力,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

    毛泽东的重要论述

    第三章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一、主要内容(一)人民群众是主人,共产党干部是勤务员。 一是热爱人民,同群众打成一片。毛泽东:“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

    邓小平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邓小平重要论述心得体会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

    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

    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和《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之心得体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响应新形势下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工作,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际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