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刘青山与张子善案内幕

时间:2019-05-14 12:1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揭开刘青山与张子善案内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揭开刘青山与张子善案内幕》。

第一篇:揭开刘青山与张子善案内幕

揭开刘青山与张子善案内幕

揭开刘青山与张子善案内幕

刘青山生于1916年,原名刘顺山,是河北安国县南章村人。出身在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即在博野县南白沙村当长工。15岁参加革命,所以也是红小鬼。1931年6月,刘青山经徐云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第一支队参加河北高蠡暴动,参与组织了中国工农红军冀中支队,这是在红军史上被人遗忘的一支部队,今天人们只知道战斗在江南、中原和西北的三个主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冀中,也有这样一支红军小部队,刘青山就是这支部队的早期干部。后来,他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在严刑逼供下坚贞不屈,表现出了坚强的党性。

1937年10月,刘青山被选送抗大学习。1941年3月,刘青山任中共大城县委书记。是年9月,调任中共任河(任邱、河间)县委书记。在残酷异常的1942年日军“五一大扫荡”中,他依靠群众,带领县大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在人民中赢得了崇高的威信。1944年10月后,因为工作出色,调任中共冀中八地委城工部长、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1945年10月,任中共冀中八地委书记兼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政治委员、地委党校校长,与任八军分区司令员的孙毅密切配合,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了很多工作,解放后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的孙毅和第一任天津市委书记的黄敬当时对他十分地货许,以致当刘青山因为贪污被捕时,黄敬念及这位得力老部下当年的贡献,四处说情企图免其一死。1949年8月,刘青山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在这个位置上,他开始利用权力为自己谋私利。1951年8月,任中共石家庄市委第一副书记。10月,作为中国青年友好代表团成员,出席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的世界青年和平友好联欢会。12月2日,出国归来的刘青山一下火车即被逮捕。

张子善的原名是张三更,河北省深县尚村人。幼年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大哥到东北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二哥在家当雇工。张子善在哥仨中最聪明,14岁到安平县城上高小。在同学中,他显得很成熟,一副大人模样,懂事多,思维快,学习非常勤奋刻苦。16岁时,考入安平县乡村简易师范。“九一八”事变后,学生纷纷上街游行,宣传抗日救亡,张子善是组织者之一,而且带头卧轨以示抗议。1933年10月,19岁的张子善在乡村简易师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4年张子善因叛徒出卖而被捕,被关押在安平监狱,受到严刑拷打。后来,张子善由安平解到天津监狱被判五年徒刑。

1937年“七七”事变时,犯人砸了监狱,张子善趁乱越狱。之后他一边教书,一边寻找党组织,终于找到曾在一起坐过监狱的冀中二地委组织部长,重新接上了组织关系。1945年任中共冀中八地委组织部长,开始与刘青山一起工作。1948年任中共冀中十地委第二副书记兼宣传部长。冀中十地委管辖的地区是地处京,津,保定之间的三角地区,周围是敌重兵屯集的大城市,条件很艰苦,但张子善表现非常出色,尤其在平津战役期间,组织了几十万民工支前,送给养,运伤员,协助保障了平津战役几十万参战部队的后勤。当时因为部队多,靠人背运粮供应不及,张子善组织群众凿开冰冻的大清河,以船运粮,受到平津战役前委的表彰。1949年8月,张子善任中共天津地委副书记、天津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1951年6月,继刘青山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

可以说,建国前,刘青山和张子善一直表现很好,在冀中人民中威望很高。但建国后,一切都变了。两人自恃革命有功,声称“老子拼死拼命打江山,享受点算什么!”(刘青山语)生活开始堕落腐化,抽白粉,打玛啡,嫖妓,以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下面围绕此案,批露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一、刘张案的揭发

刘张案的揭发是由当时的天津行署副专员李克才(也是刘、张的副手)揭发的。作为副手,李克才对刘张的行为自然有所了解,屡次规劝未果,向河北省省委书记林铁反映了刘青山等人的问题。谁料,这位主要领导竟不以为然,摆摆手让李克才不要再说下去:“刘青山吸毒,我知道,累出来的毛病嘛!何况他现在已经改掉了。小李呀,你要注意与老刘和老张搞好团结……”据说这位领导后来私下里还说:“卖主求荣,不好!”领导冷冰冰几句话使李克才“挽救”刘、张的希望破灭了。于是,1951年的11月21日,在中共河北省第三次代表大会,李克才在会议讨论的第一天站起来,向与会的824名代表大声揭发了刘、张的罪行,引起全场轰动,在当时,李克才此举是相当冒险的,因为会议后有人断言这是一种反党性质的行为。刘、张二人分别于11月29日、12月2日披依法予以逮捕。为进一步调查处理这一案件,省人民政府决定,由省政府主席杨秀峰等6人组成刘、张大贪污案调查处理委员会。

二、公审会上张子善央求留下刘青山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召开公审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大会。河北省人民法院遵照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的命令,组成临时法庭,对刘青山、张子善予以公审和宣判,判处二犯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其本人全部财产。

1952年2月10日,公审刘青山、张子善大会在保定举行,21800人参加了大会。

会上,河北省副省长薛迅代表省政府宣布了刘、张的罪行。据查,刘、张二犯在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侵蚀下,利用职权、盗用飞机场建筑款、救济水灾区造船贷款、河工款、干部家属救济粮,总计达171.627多亿元(旧币,下同),用于经营二犯秘密掌握的“机关生产”,他们勾结奸商,从事非法经营活动,使国家损失达21亿元。1950年到1951年春,在兴修潮白、永定、大清、海河等工程时,他们将国家发给民工的好粮出卖,换成坏粮,抬高民工食品价,先后剥削及窃取折旧费共22亿元,使民工因食品恶劣、劳动过度病残或死亡多人,民愤极大。刘青山、张子善将盗窃和非法经营所得大肆挥霍浪费,生活奢侈腐化,刘青山甚至堕落到吸食毒品成癖。1950年下半年,刘青山用公款从香港购进两部小汽车,一辆留给自己(调离时拒不上交,带到了石家庄市),另一辆送给了别人。不到半年时间,刘、张二犯贪污挥霍达3.78多亿元。其中刘青山为1.83亿元,张子善1.94亿元,刘、张二犯已经堕落成革命事业的无耻叛徒,河北省高等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二犯死刑,立即执行。听到死刑的判决后。刘青山周身一颤,张子善则触电般地双膝一软。汽车在大街上缓缓行进,街道两边站满了群众。刑场上寒风凛冽,远处的学校里传来歌声:“前进!我们新中国的青年……”而摆在刘、张二人面前的是两口醒目的紫红棺材。一位省委干部向他 们宣布中央指示:

一、子弹不打脑袋,打后心,二、枪决后妥善安葬,棺木公费购置,三、家属不按反革命家属对待;

四、子女由国家抚养。中央指示宣读后,两人终于开始放声大哭。省委干部也露出不忍之色,摆摆手说:“去吧……”临刑前,张子善感觉到记者的照相机对准自己时,呜咽着说:“唉,照吧,照个相吧,最后一张了,让后人受受教育……”刘青山则长出一口气,眼圈发红,将脸扭向一边。张子善又嘟囔道:“枪毙我一个人吧,枪毙我一个人吧……”刘青山大喝一声:“孬种!” 从事情揭发到死刑执行,只历时两个多月。

刘青山、张子善被执行枪决的当晚,在冀中平原农村的一间农舍里,聚集了当年曾经做过刘青山、张子善联络点的老房东、老党员、老同乡们,这些如同泥土一样质朴的农民,这些当年拼着身家性命掩护过刘青山和张子善的普通人,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明白眼前的事实,他们痛心地互相询问:“为什么他俩变得这么快、这么坏?”他们谁也回答不了谁。其实,即使是从青少年时代就与刘青山、张子善有交往并一一同投身革命的“老冀中”,对此亦相当震惊:“刚解放时,我到杨柳青张子善家做客,他穿得很朴素,连家具都没有,很是清贫。没想到,只一年多的时间,他竟会变成了这个样子。枪毙他们时,我在家里听广播,当时把我惊呆了。这怎么是真的呢?简直不可思议……”

三、薄一波曾经为他们讲情

刘青山、张子善将被处决的消息在内部传开之后,在河北省和天津市的一些干部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尤其是那些当年随着他们二人出生入死闹革命的干部,以战友情谊的关系疾呼:“他是有功之臣,千万不能杀呀!”“可以判个重刑,让他们劳动改造,重新做人。”“希望中央能刀下留情!”干部们的这些呼声,都集中地反映到当时担任天津市委书记的黄敬同志那里。在处决刘青山、张子善之前,曾在冀中担任过区党委书记,看着刘、张成长的黄敬同志找到当时担任华北局书记的薄一波同志说刘、张错误严重,罪有应得,当判重刑,但考虑到他们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有过功劳,在干部中影响较大,是否可以向毛主席说说,不要枪毙,给他们一个改造的机会。薄一波同志说,中央已经决定了,恐怕不宜再提了。黄敬同志坚持要薄一波同志反映。薄一波同志说:“这样吧!我带着你,咱俩一起去见主席。见到主席后,你当面向主席申述理由。”黄敬同志说:“不,不,我说什么也不去,你是大局书记,你可以当面向主席讲嘛!”这样,薄一波同志只好如实地向毛主席传达了这些意见。毛主席接着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20个,200个,2000个,2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黄敬同志应该懂得这些道理。”(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第152页)听了主席的教诲,薄一波同志当即表示说,主席看得很深远,坚决按主席的意见办,把这二人立即执行枪决。

当时,中央指示,刘青山、张子善被处决之后,新闻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报道,以警示世人。在宣传报道的问题上,当时《人民日报》一位负责同志向中央反映说,前不久,刘青山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一个国际会议,并且被选为常务理事。为此《,人民日报》已经发表了消息。现在,《人民日报》再发表刘青山处决的消息,恐怕在国际上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位同志建议,在发表刘青山被处决的报道时,可否把刘青山的“青”字加上一个三点水,写成“刘清山”。这样,在国际上人们可以理解为,这个刘清山,不是被选为常务理事的“刘青山”。毛主席当时明确表态说,不行!你这个三点水不能加。我们就是要向国内外广泛宣布,我们枪毙的这个刘青山就是参加国际会议,并且被选为常务理事的那个刘青山,是货真价实的刘青山,是不加三点水的刘青山,是不要水分的刘青山。

四、刘青山和张子善的后人

据刘青山结发之妻范勇(参加革命前名为樊桂兰,曾在天津地委文工团主演歌剧《赤叶河》)介绍,刘青山被处决后,河北省委派石家庄市人事部门向她传达了省委电话决定:“中央、华北局、省委三级领导研究决定并联合通知,刘青山长子和次子从即日起由国家供给每人每月15元生活费,老三由范勇抚养。”1952年的15元,基本上能满足一个普通百姓的生活费用。

1962年刘铁骑上高中后,开支增多,就去省委要求增补生活费,省委决定给刘铁骑每月20元,铁甲、铁兵每人每月15元。这50元一直保持到1970年刘铁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为止。1952年刘青山被处决时,老大刘铁骑7岁、老二刘铁甲4岁、老三刘铁兵仅几个月。三弟兄先后跟叔叔刘恒山在老家安国县南章村生活。

1965年,刘铁骑报考了北京石油学院。当时石油学院招生办设在南开大学,招生办的老师拿着刘铁骑的成绩单觉得很纳闷,这是考清华的成绩, 怎么报考石油学院?再看家庭情况,大吃一惊:“父亲刘青山,原天津地委书记,1952年被政府处决。”招生老师顿觉事情严重,连夜返回北京向校领导汇报了此事。学校党委经过研究决定,同意接收刘铁骑入学。“文革”初期,范勇的家被红卫兵查抄,在校读书的刘铁骑基本上没有受到冲击。1970年刘铁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抚顺石油一厂,在车间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1972年,他和刘继先结婚。刘继先也是南章村人,和刘铁骑的叔叔家只一墙之隔,两家人本来就处得很好。刘铁骑回到南章村后,两个人岁数相当,接触得多了,刘继先对刘铁骑兄弟几人的遭遇寄予了莫大的同情。她比刘铁骑早一年考入河北医学院,1969年毕业后分配到涞源县工作。当刘继先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告诉父母时,父母起初有些顾虑,刘继先对父母说,我不相信“血统论”能统治人们一辈子!身为安国县基层干部的刘继先之父见女儿如此坚定,就说,也好,找个知根知底的人,家里也放心。刘铁骑于1 975年调到刚刚组建的廊坊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供应处工作至今,刘继先也于1976年跟随刘铁骑来到廊坊。

老二刘铁甲“文革”前上高中二年级,“文革”后期在老家务农,用其母范勇的话说,就数铁甲吃的苦最多,也数他最能干。他去东北编箩卖艺,脚上穿着单鞋,两只手冻得不成样子,在冰天雪地中走街串巷遭了大罪。1976年,管道局在内部招工,刘铁骑给刘铁甲报上名,刘铁甲由此成为一名石油管道工人。刘铁甲现在华北油田二连输油公司维修处电工班任班长,其家属足临时工。铁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岑,中专毕业,现年27岁,已婚,在管道局承包的苏丹某项工程中任财会人员。老二刘岙,中专毕业,25岁,在上海管道局与日本合资兴建的一家公司搞集装箱运输。

老三刘铁兵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曾想入伍参军,因父亲的事被刷下来。不久县里给了他一个指标去曲阳煤矿下煤窑,才得以农转非,后调回安国。他有3个孩子,两儿一女。刘铁骑现在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供应处工作,身高1.76米,天然卷发,戴副近视眼镜,风度儒雅。刘铁骑的居室为小三室一厅,家中摆设简朴,夫妻感情甚笃。其妻刘继先提前退休,原是管道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铁骑夫妇有一对令他们满意的儿女。

刘青山给他的儿子们带来过光荣,但是他也给儿子们的心灵上带来永远也无法治愈的创伤!

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详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设计意图:揭示课题后,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到父与子的了不起。通过一段录象,了解地震带来的严重灾难,为后面体会父爱的伟大做铺垫。在精读课文时,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句层层展开,反复地读并由重点句进行质疑,读中悟,悟中读,让读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通过读,认识父亲,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了解父亲的爱是了不起的,进一步感受父爱的了不起!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3.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感受关键时刻时信任与爱的力量。

教学难点: 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块儿学习17课。(学生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让我们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出示:洛杉矶 阿曼达 混乱

昔日 废墟 爆炸 瓦砾

破烂不堪 塌下来 砸着 颤抖 疾步

重点正音:瓦砾 砸着(2)谁来说说课文写的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3、过渡:

师:大地震使许多楼房便成了废墟,变成了瓦砾堆。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地震之后的废墟)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地震中,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谁来告诉我,在这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生:在洛杉矶大地震中,这位父亲在废墟中挖掘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瓦砾堆下的儿子和他的同学。)师:通过读书,你感受到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预设:生:我感受到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了不起

三、精读课文。

1、过渡: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同学们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划记下来,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学生默读划记、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区。)

师:我们具体来分析: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师板书:父亲

(预设:

1、从这段话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个小时,真了不起。„„)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还有谁也找到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父亲挖了36小时,仍然没有放弃,多么坚定呀!)师:你还读出了什么?

(36小时,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父亲没吃没喝没睡,多么伟大呀!)师:36小时,相当于我们上50多节课的时间哪,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阿曼达的父亲一直在干什么?(不停地挖掘。)师:真了不起呀!板书:挖

师:你从这段话中还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的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学生齐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联系我们前面看到的录像,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

1、我仿佛看到他36小时没有睡觉,加上劳累与焦急,父亲的双眼布满了血丝。

2、我仿佛看到其他父亲叹气摇头绝望地走了,只有那位父亲不放弃继续挖。

3、我仿佛看到钢筋刮破了父亲的衣服,尖锐锋利的玻璃、破碎的瓦片戳破了父亲的手,割伤了父亲的腿,到处都是血迹。„„)

师评价:父亲是多么的辛苦疲倦哪。你们能够边读书边想象,把这句话读成了一幅画,很会读书。

师:在废墟中挖掘,是多么的艰难哪。

师:同学们谈了自己的体会,让我们对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生1: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师可以大力表扬:你关注到了课文的表达,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预设生2: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生3:为什么父亲挖了36小时,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弃?„„)

师:你们提出了一个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提出来了,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解答呢?

(预设生1:读课文来理解。生2:读课文,再想象画面来理解。„„)师:对,深入到字里行间。光读这一段话就够了吗?

(最佳答案:反复地读这段话,把这段话多读几遍。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读。)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认真地思考。如果有什么新的发现,请划记下来。(学生默读课文。)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开始写起?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样写,更能体现时间的漫长,挖掘的艰难。)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朗读。

师:还有谁来读读这句话呢?再指名读。

师:为什么父亲挖了36小时,挖得那么辛苦疲倦仍然不放弃? 出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板书:不论„„总„

师:在地震中,(在课题的“地震中”下画波浪线)发生了什么?联系上文引读;(师: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生: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很多人都来阻挡他。师:哪些人阻挡过他?是怎么阻挡他的?后来为什么没有人再来阻挡他?继续引读„„)

出示:废墟 绝望 阻挡 危险 摇头叹息„„ 师: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父亲停止挖掘了吗?(他仍然在埋头接着挖。)

师:为了和儿子在一起,父亲克服了哪些困难呢?你能用“不论„„总„„”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吗? 出示:不论„„总„„

(不论废墟下的儿子是死是活,我总要找到他。)(父亲的态度非常坚决。)

(不论有多少父母绝望地离开,我总不会停止挖掘。不论有多少人阻挡我,我总会挖掘下去。

不论在废墟中挖掘有多么危险,我总会坚持挖下去。„„)师:父亲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

(不论挖多长的时间,我总要找到自己的儿子。

不论有没有人帮助我、理解我,我都要坚持挖下去。„„)师:总之,(生齐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总之,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还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师:你们都是用自己的心在朗读呀!谁还想来读一读? 生朗读。

师: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很感动,真是了不起的父亲啊。请同学们轻轻的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段话,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走入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生齐诵。

2、师生合作总结。

回放画面:当父亲看到一片废墟,悲痛欲绝的时候,让他重新挺立的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许多人都来阻挡他,让他放弃的时候,他回响耳边的还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的时候,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3、总结提升:这句话是支撑父亲的一盏心灯,在他的心底永远亮着!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下面这首诗就是这座大山的真实写照,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铭记心间。

四、读诗歌。

老师把这几句话改写成诗歌的形式。(出示诗歌)挖了8小时

父亲满脸灰尘,疲惫不堪,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挖了12小时

父亲脸色惨白,双眼布满血丝,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挖了24小时

父亲衣服破烂不堪,身上血迹斑斑,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挖了36小时

父亲精疲力竭,摇摇晃晃,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读一读诗歌 1.自由读

2.一组读第1小节,两组齐读第2小节,三组齐读第3小节,四组齐读第4小节

师: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

那么,为什么说阿曼达也是了不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走进阿曼达的精神世界,相信你们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板书:儿子)

五、作业。

1、作业本:1、2、4(1)

2、把这篇课文中有关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句子或段落抄写在回作本上。

3、回家认真读课文,找找儿子的哪些表现最让你难忘,画下来,想想为什么。

4、读了这篇文章,相信同学都会被这伟大的父爱深深感动。是啊,父爱如山,高大巍峨;父爱似水,流淌心扉。同学们,回去后请你们也写一首小诗送给深爱着你们的父母,好吗?(机动题)

父亲(不停)挖(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六、板书:了不起

儿子 ?

第三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简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的读出混乱、废墟、爆炸等词语,学会书写混、墟、爆等生字。

2、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文段,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情境想象法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个在地震中发生的蕴涵着深深父爱的感人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词:洛杉矶 混乱 昔日 废墟 疾步 爆炸 瓦砾 砸伤 开辟 绝望 混乱 破烂不堪 学生开火车读、领读

2、指导学生写字,以墟为例。

三、课内探究

(一)整体把握:

1、请同学快速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生汇报,师评价)出示幻灯片:

课文讲述的是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历经艰辛,经过 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他同学的故事。(生汇报)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2、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最后一段)

出示幻灯片: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二)精彩品读

1、请同学们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一读课文的1-12自然段,哪一个段落最使你感动?让你觉得这位父亲很了不起?(生汇报)出示幻灯片: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生自读这一段并感悟语调,师指导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三)深入研读

1、请同学们再读这段文字,体会感动的字、词。(生全部汇报完,师再指导)

2、引导学生体会挖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动?

A、大屏依学情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描写动作与时间的内容。

突出对父亲动作“挖”与时间的描写。

①反复朗读,抓住“挖”,说说自己的感受。②课件出示对比句: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③朗读思考,体会作者表达方法的独到。

感受父亲挖掘过程之艰难,时间之漫长,体会父亲的执着,感受伟大的父爱。

3、引导学生体会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血迹为何会让我们感动? 根据学情,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描写外貌的句子: ①听示范读,情境想象,结合画面,深入感受。

②反复朗读,抓住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的重点词语,想像父亲在36小时中受到的煎熬,并谈谈自己感动的原因。

③指导朗读

通过父亲的外貌,体会父亲的永不放弃,感受父爱的伟大。

四、课堂练习:(见多媒体课件)

五、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动作、外貌描写来认识了这位了不起的父亲,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父亲的执着和永不放弃。这一节课我们巩固了生字词,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品读感悟,学习了作者通过运用动作、外貌描写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六、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老师下发的几篇文章,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你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七、布置作业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安丘市吾山镇吾山小学语文团队

2017-12-6

第四篇:地震中的父与子简案

教学过程:第二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谈5·12地震发生时自己的感受,引入观看大地震发生时的短片,感受地震带来的灾难,但在这样的灾难中却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迹,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个性释放,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学生自由汇报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四、品重点段,感受父亲的了不起。1.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相关的语句。2.全班交流。3.抓重点段进行深入体会。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不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想象画面,丰富形象。2)联系上文,揣摩心理。4.感受父亲为什么这样了不起。5.感情朗读。

五、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师生对读。

2、想象说话。

3、感情朗读。

六、以文激情,开放课堂。

1、父子的拥抱图,感受父子经历生死考验后团聚的幸福。激发学生的热情畅所欲言。

2、由文中的父与子之间的关爱引申到人类在面对灾难时所表现出的无私,伟大的关爱。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大灾更显大爱!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坚定信念

第五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简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课文中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读中感悟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

一、直接导入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出示学习目标:

1、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自学质疑: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初读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完成导学案基础达标。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4、谁能完整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二题)(三)品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深沉的父爱。

1、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同桌两人交流一下。交流句子: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你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三、小组交流

作者为什么要罗列时间呢?

学生谈体会。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这个句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四、展示点拨

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是什么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训练拓展 小练笔:

同学们,就让我们再次走近父亲的心,已经挖了36小时,可是儿子却生死未卜,这一刻,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

六、小结反思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下载揭开刘青山与张子善案内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揭开刘青山与张子善案内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详案[合集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细巷中心小学 孙石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课文中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领悟作者抓住......

    财政与金融课后习题答案(主编:张子龙)

    财政与金融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 2、市场失灵:市场......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简案)(合集五篇)

    9 地震中的父与子 执教老师:叶冬梅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废墟、爆炸、瓦砾、砸碎”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张海博

    读《地震中的父子》有感 张海博 如果你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会让别人先脱险吗?就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找到了答案。 文章写了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失去了孩子极度悲痛......

    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详案(写写帮整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体会在地震中的父子情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所汲取的力量。 3、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

    张某与周某财产权属纠纷上诉案(精选多篇)

    张某与周某财产权属纠纷上诉案节选自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 civillaw. com. cn/jszx/elisorcase/content. asp?id=16041。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法院认定:为粤E·44315......

    天立房地产公司与张杰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上诉案(精选5篇)

    广西天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张杰 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上诉案 (2011)南市民一终字第1870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广西天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壮,总经理。 委托代理......

    昆明市明通商场与张树珍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上诉案

    昆明市明通商场与张树珍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上诉案 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8)昆民一终字第388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昆明市明通商场。 负责人罗杰。 特别授权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