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初中美术《发现与创造》
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初中美术《发现与创造》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初中美术《发现与创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物品的材质特点,利用因形选材或因材造型这两种方法设计制作一件日用品。
2.通过创意公司这种开放的活动形式,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美术工艺的设计和制作能力。
3.感受美术课堂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艺术设计美观与实用的和谐统一,培养新颖多样的艺术创想和美术灵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从材料的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等材质特点发现生活物品的美,掌握因形选材和因材造型这两种设计方法。
【难点】
团队合作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件融美观和实用于一体的日用品。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启发法、示范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废旧材料、美术卡纸、画笔和颜料、胶水、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废旧的软盘盒,指出软盘已经被最新的科技淘汰,但是这个塑料盒子还是九成新的,寻求学生的帮助,该怎么处理这个盒子,请学生大胆发表想法。
部分学生回答出废物再利用的时候,教师引导发问:如何具体改造这个软盘盒?
学生分享看法,教师揭示课题:软盘盒再利用的过程,就是美术中的“发现与创造”。
活动二:新课讲授(一)观察材质,发现美感
1.大屏幕展示塑料软盘盒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它在色彩、肌理、形状、质地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塑料软盘盒无色透明,光洁无纹理,中空长方体容器,质地坚硬。2.引导学生思考:软盘盒的材质特点有什么美感?这样的材质和美感能给你怎样的创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软盘盒的材质空灵透明,带有自然的纯净美,配合中空的容器本质,可以改造成一个小的收纳盒。
3.教师揭示:废旧物品设计中的“发现”就是通过观察材料的材质特点,感受它的美,并激发自己的灵感,找出它最适合的用途。
(二)因材造型与因形选材
1.教师总结之前的课堂过程:我们先观察材料,再利用它的材质特点激发灵感,这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材造型。
2.教师引导发问:那么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材料,是不是我们就不能设计了?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先在心中构思想要设计的内容,再按照设计思路,寻找相应的材料,寻找的时候同样要观察和发现材料的材质特点,感受材料的美,并根据材料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构思,这就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因形选材。
(三)教师示范,变废为宝
1.教师利用软盘盒和学生提供的设计成收纳盒的思路,示范操作,将软盘盒拆卸,利用其内部空间,合理粘结成收纳盒的隔断。
2.制作完成后提问:收纳盒做好了,你们看漂亮么? 学生回答:虽然收纳盒整洁干净,但是太过单调,不够美观。
教师总结:我们设计的时候,在保证成品实用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其美观,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3.教师利用彩色便签条和广告颜料对收纳盒进行装饰。
活动三:实践设计(一)创设情境,团队合作
1.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四人一小组成立自己的生活用品创意公司,分工合作,利用教师给准备的废旧材料,采用因形选材或因材造型的方法,设计制作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日用品。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使用刀具要注意安全,鼓励有独到构思的小组,对个别小组进行创意咨询和技法指导。
(二)展示评价
请各个公司的“销售经理”上台展示本公司的创意成品,并由其他创意公司从创意主题、成品美感、实用性三个方面对其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
活动四:小结作业(一)学生汇报总结
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二)实践作业
请学生课下观察家里有哪些可以再利用的废旧材料,利用本堂课的知识,改造成一个精美实用的日用品。
六、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二篇: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初中美术教学设计(5.2)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初中美术教学设计(5.2)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初中美术《认识编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铜器的主要分类,掌握编钟的形式美和内涵美。
2.通过音像结合的方式赏析编钟这一青铜乐器,提高艺术品鉴能力。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青铜器,尤其是编钟,是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凝结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汗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青铜器及青铜器编钟的艺术成就。难点:体会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大秦帝国》中秦孝公宴赏群臣,钟鸣鼎食的片段。请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并思考先秦时期诸侯显贵的宴礼用器是什么材质的,你能认出哪些?学生回答出青铜器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发问:古人说的钟鸣鼎食中的“钟”指的是什么,对应着视频中的哪件器物?学生指出编钟后,教师揭示课题。
活动二:直观感知
1.多媒体播放关于青铜器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青铜器是由红铜与锡的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夏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
2.多媒体展示钟、鼎、爵、壶、卣、鬲、尊、盘、鉴、钺等各类青铜器,请学生观察其外形特点,并大胆猜测其用途。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介绍以上几种主要青铜的基本用途,并利用大屏幕呈现青铜器的主要分类: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测和刚才教师的介绍,将以上几种主要青铜器进行连线归类。
活动三:形式分析
1.教师出示编钟的图片,请学生思考,编钟属于哪种青铜器,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编钟是由青铜铸成的古代大型打击乐器,而它往往演奏于重要的祭祀、飨宴、典礼、群会等场合,代表拥有者的权位,因而编钟既是乐器也是礼器。
2.教师展示湖北随州的曾侯乙编钟,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件作品造型有什么特点?组合方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总结:单个编钟形状扁圆而中空,顶部有直方耳柄,表面有凸起的圆点构造“枚”,鼓部刻有商周时期的典型纹样蟠虺纹和错金铭文;成套的编钟分组悬挂在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能演奏出气势恢宏的乐响。整套编钟形制规整,古朴厚重。
3.教师利用模拟软件,请学生依次敲打不同的编钟,感受音律的高低变化,并思考编钟是按照什么方式进行排列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编钟按照音阶高低有序排列,体现了当时宫、商、角、徵、羽的音律规制,对应可演奏现代音律中五个半八度的音域。
4.多媒体播放97年庆祝香港回归时,用曾侯乙编钟演奏的《交响曲1997:天·地·人》的视频片段,请学生再次感受编钟带来的艺术震撼。
活动四:总结领悟
请学生小组讨论青铜器及青铜编钟的艺术成就。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青铜器是中国奴隶社会最有代表的艺术品类,青铜器,尤其是编钟,是艺术和科技的完美结合,凝结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汗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
活动五:比较鉴赏
教师展示《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青铜器,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其艺术特点,进一步深化对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并巩固鉴赏青铜器的角度和方法。
活动六:小结作业
1.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都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师总结升华:编钟是我国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的完美融合,它演奏出的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既奏出了恢弘浩荡的先秦文化,也奏出了锦绣绵长的华夏历史,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骄傲和自豪。
2.课后请学生搜集查阅资料,了解青铜器的主要形制和纹样;通过网络上的模拟软件,利用曾侯乙编钟演奏一首简单的乐曲,感受编钟的艺术之美。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三篇:美术教师资格面试试讲要点
美术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亮点
一、导入“新颖”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考生面对考官试讲的开头部分,根据“首因效应”,好的导入对于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起着重要作用。
而一个好的印象就需要从“新颖”做起,而“新颖”则需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来呈现。也就是联想一下生活,讲一个故事,唱一首歌,猜一个谜语,看一幅画等等。当然不管是生活、故事还是歌曲谜语都需要紧密的联系课题。
二、内容“丰富”
一堂好课的基础是对内容的把握,而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内容要“丰富”就需要依托于作品的欣赏,通过作品分析链接知识点,从而一步步的突出一节课的重点,解决难点。并且在讲授过程中要做到由浅入深,逻辑分明,衔接自然。最重要的是还需营造一个活泼的便于学生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考生选取恰当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
三、示范“到位”
示范环节是突出美术学科特点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展示自身美术功底的一个好机会,要想抓住这个得分的机会我们就要做到示范“到位”。所谓的“到位”是指程序清晰,方法明确,要点突出,配以讲解。当然程度较好的考生还可以尝试自制教具。
四、展示“多样”
美术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故在课程的设置上创作类的课型所占比重较大,那学生创作完成之后就需要进行作品的展示,而展示的多样化又是突出亮点的一个重要方式。当然新课改提出弱化甄别选拔,所以展示的方式可以以学生自愿分享、小组推选、设置情境(展销会、美术展览、设计大赛)的方式展开。
五、综合“评价”
评价与展示两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展示方式也就决定了评价的方式。如:展示选择设计大赛,而在评价时则可以进行评委与最佳设计奖的设定,活跃课堂气氛。当然评价的综合一方面指需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另一方面则指需从作品的色彩、构图、设计构思、线条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此外,评价还贯穿于整个课堂中,这就要求各位考生注意评价语的新颖性与具体性。如:这位同学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你的阅历很丰富等。
六、板书“多彩”
板书在考试中是有具体的评分标准的,而且也是最能给考官直观感受的一部分。所以,板书如何脱颖而出就成了各位考生重点研究的部分,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做到“多彩”。而“多彩”具体体现在:条理清晰突出重点;板书绘画展示技能;课题形象化,设计个性化。
当然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可以从以上六个方面出发,但是为了更好的在试讲中突出这六部分,还缺少不了大家的“演”。要当一个好的演员就需要增强课堂的表现力,包括语言、眼神、动作、表情等。
信息技术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亮点
一、新颖生动的开场
直击主题的导入,它能从一开始就吸引住考官的眼球,取得良好的印象。考生们需要开动脑筋,尽量避免比较通俗的导入方法,比如复习式、提问式等,应多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展开设置情境式热门方法,例如用作品展示、情景导入、社会话题等方法引入新课,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导入的部分与新课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有密切的联系。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面试当中占用时间最长的部分——新课的讲授与巩固提高,这一部分要做到充实丰富。首先,考生需要明确考题要求,在试讲过程中不可遗漏任何知识点。其次,注意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的地位,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有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教师不要一味的进行讲解,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巩固提高部分要突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色,例如这节课是高中部分《信息及其特征》,可以在PPT上展示生活当中的实例,请学生回答其中所蕴含的信息的特征,以达到学以致用。如果这节课学生最后是完成了一件作品,比如《Flash软件制作简单动画》,在巩固提高了的部分,教师可以遵循新课标里面——评价的多元化进行教学。采用自评、互评、师生评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学生的作品中发现不足之处给予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以达到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三、有意义性的结尾
上述一切完成之后本节课的内容也至此结束了,如果在导入部分教师采用了社会话题的方式导入,并且给学生留有疑问,记得要进行解答。然后要对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要避免千篇一律的教师个人总结的方式,可以请学生进行总结或是请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这样的方法不仅新颖而且还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做到环节的完整,作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考生要记住在留作业的时候切不可老套繁冗,不要拘泥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或让学生对于课堂上的知识重新操作或制作。要尽量联系下节课的知识内容或让学生动手动脑应用新知。比如上网搜集的任务、画图等作业。信息技术课程作业的一个标准就是要宽泛,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对于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够灵活的运用,这才是信息技术课程所要完成的最终的目标。
四、精心明确的设计
试讲要想拿到,我们还要在细节上注意,让考官更加注意到我们的用心,这就是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定要注意针对性、高度的概括性以及逻辑性,所以考生要把握课题内容,在备课时有个整体的构思。
五、流利清晰地表达
最后,标准的普通话,流利清晰、大方自然的表达能够赢得考官的欣赏。
音乐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亮点
1.新课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的活动设计必须谨记以下三点:(1)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氛围;(2)围绕本节课堂内容展开;(3)以学生为主体。
以《森林狂想曲》为例
该教学设计以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小鸟、蝈蝈、大象等),由学生猜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在学生夸张、生动的表演中,音乐课有了快乐的课堂氛围;精巧的听音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开启音乐课审美体验的新乐章。
2.新课教授
新课教授是重点内容的展现,教学设计的亮点是否突出也体现在此环节,作为教师中间过渡自然,言语富有鼓励性和启发性。新课教授环节是判断课型的重点环节,采取的活动围绕着课型展开。
以《桑塔露琪亚》为例
首先采取的活动是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歌曲,欣赏音乐是学生获得信息的有效途径,学生边听边思考可以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通过有目的的聆听,学生能了解音乐的情绪和并能为乐曲划分段落,在欣赏的过程中既能更好地了解乐曲的内容又能起到熟悉旋律的作用
之后是学唱歌曲的活动设计,学唱歌曲是教学的重点,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重点环节,学生在欣赏视唱的方式感受歌曲八三拍的韵律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并合理安排学生的合作活动,让他们在对比合作探究中共同提高,最后通过身临其境,表演揽客的情景,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活跃,敢于大胆表现,勇于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在课堂中,以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既不干涉、否定,也不撒手不管、放任自由,而是反馈指导表扬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在循序渐进中学会歌曲,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获得相关的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自我发展,那课堂教学推向另一个高潮。
3.拓展环节
音乐学科主要以审美为主,学生通过欣赏相类似的音乐体裁,既能感受不同地区带来的音乐下能感受,拓宽学生的视野,又能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以《流行风》为例
学生虽然喜爱流行乐,但是对流行乐的分类比较模糊,这一环节采取听音乐分辨音乐种类即巩固了流行乐的种类,又拓展了没有接触过的音乐种类,在了解流行乐的种类上进行歌舞表演,即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增进了音乐知识储备,同时把音乐课堂推向高潮。
4.课堂小结
具体要写清楚怎样进行归纳小结,是教师归纳还是学生归纳?课堂小结的时间短小精悍,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
整个教学设计都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仅只是学会了一首歌或者听一首乐曲,教学活动的亮点设计应体现在学习乐曲的同时能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从而感受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应和情感的体验,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本文由 《厚学网》 整理提供
第四篇: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再别康桥》
2017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高中语文《再别康桥》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面试考试时间为20—30分钟。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产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难点】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康桥的图片,并顺势导入新课《再别康桥》。(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调以及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在景物描写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景物分别是哪些? 2.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 3.作者是怎样描写青荇? 4.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那又是为什么呢?(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2.举办诗朗诵比赛。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再别康桥》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组第2课《诗两首》的第二篇,诗歌记下了诗人1982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学生之前也有学习过一些现代诗歌,对于鉴赏现代诗歌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仍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和引领,所以,在深入研读的环节我会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旨在引领学生解决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进行小组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
且引导他们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五篇:2017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美术《静物一家》
2017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小学美术《静物一家》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小学美术《静物一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静物的组合,以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美。
2.通过观察、体验掌握静物构图的基本原理,并能够生动地描绘生活中的对象。
3.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静物构图的基本原理。【难点】
静物的合理组合并进行描绘。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导入,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图片,请同学根据图片上的物品,说说生活还要哪些较为常见的物品。
学生交流回答,揭示课题:静物一家亲。活动二:赏析作品,体验构图 1.感知静物画概念
①利用课件出示静物画作品,并讲授静物画的概念:静物画是以日常生活中静止的物体为表现对象的绘画。
②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并说出物体的轮廓的大致形状。
2.感知静物画构图
教师展示6幅同一物品的不同构图,请同学们选出正确的构图和错误的构图,并说明理由。
学生体验,教师总结静物画的构图规律:物体朝向一面可多留些空间,使画面舒朗;主体物放置画面中心偏上的位置感觉稳定;组成物品的搭配要注意前后位置。
3.体验静物画构图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桌面上的物品进行组合摆放,看谁摆得最美观和谐。学生体验,教师指导。
活动三:示范操作,实践练习(一)教师演示
演示静物画构图,完成一幅静物画,讲解要领: ①写生时,可对物体进行适当的添加、省略或位置调整。
②根据内容需要可以同类或相关的物品摆放在一起,这样表达的主题会更加鲜明。
(二)课堂练习
同桌二人为一组,将桌上的物品自由组合,用线描的形式进行绘画;注意物品的聚散、前后空间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及时纠正。表扬有创意的作品;对个别学生进行技法指导。)活动四:交流评议,拓展提高(一)学生展示交流
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且介绍自己的绘画思路和方法。2.学生互相展示作品,并从构图、线条等方面交流评议。3.教师总结评议。(二)拓展提高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生活中的静物,体验生活中别有的情趣。
五、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