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2教案: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第六章 人类与海洋协调发展
第二节 海洋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2、认识和了解海洋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3、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对策和重要性。
4、了解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调查泉州沿海海洋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保护海洋的环保观、生态观。教学重点难点:
海洋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当前,大规模的海洋开发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资源短缺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海洋开发的永续利用,我们必须防治海洋环境污染,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环境破坏。
(一)海洋环境污染:(1)海洋污染的
绝大部分海洋污染物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污染物进入海洋,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甚至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①城市和工业生产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弃物是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它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②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水温较高,流入河口或海中,也会影响海洋生物。③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和化肥随雨水流进江河,或随土壤颗粒在河口淤积,最终流入海洋。④石油污染:沿海工业生产和海洋航运中的船舶,是海洋石油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石油污染区域多集中于沿海水域或海上航线沿线。由意外事故造成的石油泄漏,因污染物集中,污染迹象明显,危害严重,因而也备受公众关注。
(学生阅读P74-75,思考:海洋污染物主要来源有哪些?说明海洋污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海洋污染物是通过什么途径危害人类自身的?)
(二)海洋生态破坏 1.产生原因: ①人类生产活动
排放污染物一—造成海洋污染;过度捕捞一—造成生物数量减少;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岸生态系统
②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2.赤潮:
(阅读P77,赤潮)
(1)综合分析赤潮产生的原因: ①地理、生物、化学:
赤潮生物的种类主要是藻类植物中的甲藻、硅藻等浮游生物,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细菌等;海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主要是N、P)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大量存在,是赤潮形成和发发展的基础。②地理(人类活动的影响):
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③地理(气候、洋流、地形等自然条件):
春夏温暖李节,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总之,赤潮发生是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形成的自然现象。(2)我国沿海易发生赤潮的区域及发生时间:
在江、河口海区和沿岸、内湾海区及养殖水体比较容易发生赤潮,如渤海、东海的长江口海域、舟山群岛、杭州湾、南海的海口湾等。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3)赤潮的危害:
①危害水产养殖和捕捞业。赤潮生物分泌粘液附着在鱼类的鳃上,使其窒息死亡;赤潮生物产生的毒素使鱼类中毒死亡;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鱼类缺氧窒息死亡。②损害海洋环境。pH值升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其它生物减少,水体缺氧等。③危害人体健康。水产品富积赤潮毒素,人们不慎食用对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④影响海洋旅游业。破坏旅游区的秀丽风光,因赤潮有毒,应避免在赤潮发生水域游泳或做水上活动。
(活动)思考P77活动。
(三)海平面上升
(思考:为什么小岛国对大力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尤其积极和迫切?海平面上升的机理是如何的?)
1.海平面上升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 2.带来的危害:(如右图)3.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 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②植树造林
③工程措施:海岸防护堤坝
(四)海洋环境保护(问: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有哪些?)海洋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提高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的利用率,合理使用各种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浪费,实行清洁生产,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以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③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
第二篇:谈谈你对海洋环境问题与海洋环境保护的看法 2
1、谈谈你对海洋环境问题与海洋环境保护的看法。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加上岛屿岸线14000千米,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我国的内水和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但是,目前我国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却相当的严重,尤其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我国这个海洋大国,目前海洋污染的严重情势如果得不到很大的改善,成为海洋强国可能只是永远的奢望而已。在过去几十年海洋事业的发展中,特别是对海洋生命与非生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着许多不合乎科学的因素,这对海洋本身造成了很大的损害。我国主要存在以下海洋环境问题: 1.近岸的陆源环境污染 2.近岸的养殖废水污染 3.近岸工程破坏环境/生态 4.溢油事件 5.放射性污染 6.倾废
7.温室气体与酸沉降
这些问题有的是受科学发展与进步水平的限制,使我们对自然界的演替规则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造成的;而有的则是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自然发展规律于不顾,盲目运作而造成的。海洋环境保护是一项长久的工程,从狭义上讲,就是人人做好身边的事情,不乱扔垃圾,不使用不降解或者难降解的包装等,使用完的电池等对环境有危害的要妥善放置回收站等,这都是一个国家人民基本素质的体现,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一种支持。从广义上讲,环境保护的类型很多,从自然景观到人造景观,从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到居民区工作区等,凡是 涉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都要保护,只是保护的方式方法不同,按照人类生存的原则,分了不同的类型。下面是几种主要的海洋环境保护方法:
一、防止海洋污染
全面推行入海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 严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
防止海上倾废和海上石油污染
二、海洋生态保护 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 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沿海防护林建设 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三、政策建议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税费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发展促进海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政策。
为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推进海洋保护的国家计划。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渤海污染防治工程是国家“十五”期间确定的重点流域、海域污染防治工程,计划的实施为减少陆源污染、遏制海洋环境进一步恶化、恢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评估显示,截至2005年,《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总投资276.8亿元,实际投资210.8亿元,投资完成率76.2%。城市污水治理、城镇垃圾处理规模完成率分别为69.3%和47.9%,氮、磷、化学需氧量等总量控制指标均完成入海量计划削减任务。与2001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27.5个百分点,劣四类海水下降25.7个百分点,总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目前,各重点流域、海域的“十一五”计划制定工作正在进行中,长江口、珠江口海域亦已开始编制碧海行动计划。各类计划将积极吸取“十五”执行经验,为更好地实现“十一五”期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此外,我国还规定沿海所有港口必须配备油污水回收船等回收装备,港内禁止排放含油污水。
2、分析日本在冲之鸟岛和东海大陆架投巨资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认识
所谓“冲之鸟岛”位于日本东京西南1740公里的海上,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它本来由6块岩礁组成,但是由于长年被海浪侵蚀,正在不断没入海中并渐趋消失,现在只有两块岩礁露出水面。二战以后被盟军占领,1968年美国向日本移交了该水域的行政管理权。2010年5月18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低潮线保全和基地设施整备法案》。该法案要求在没有船舶靠岸设施的冲之鸟岛,通过设立经济活动基地,向国内外宣传“冲之鸟”是一座岛屿。日本想方设法人为造“岛”,如此重视冲之鸟礁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有着深层的经济和战略考虑。
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只要日本能证明其是一个“岛屿”,就可据此为起点,得到向外延伸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海域,这比日本约38万平方公里的整个陆地面积还要大。如果其大陆架延伸申请得到批准,那么周边200海里一带丰富的天然资源就归日本所有。有消息称,经过勘探,冲之鸟礁附近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同时,其海底大陆架还储藏着丰富的锰、镍、铬、铜等稀有金属矿、海底热水矿床,还存在可替代石油的沼气能源,这对资源匮乏的日本岛国来说,是一笔巨大财富。
另外,冲鸟礁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它扼守东海进出太平洋的主要航道,靠近关岛、塞班岛、菲律宾和台湾,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它恰好位于扼住中国海军冲出太平洋的海上要道上,是长在中国海军远洋作战通道咽喉上的一根毒瘤。此外,“冲之鸟”还处于亚太地区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如果日本把这几块礁石打造成人工岛,建立港口甚至起降飞机,那么它就可以成为连接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重要跳板,成为日本遏制中国的一艘永不沉没的小型航母。
日本《每日新闻》2003年11月25日报道,为了向联合国申请延伸本国大陆架范围,日本政府最近会同日本石油矿物联盟、日本钢铁联盟、日本土木工业协会、日本石油开发公司等10个与海洋开发事业相关的团体,组建了“日本大陆架调查公司”,将从2004年起正式开始对日本大陆架的地形、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测。日本计划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联合国提交有关日本大陆架的详细勘测资料。日本媒体认为,此举将扩大日本大陆架范围,可能使日本大陆架界线延伸至350海里(1海里约合1.852公里)。日本的这一动作引起了周边国家的高度关注。
目前,在东海东部的大陆架上,存在着大片中日、中韩、日韩大陆架主张重叠区。1974年,在未经我国同意的情况下,日韩为了勘探油气资源,签订了《日韩东海大陆架共同开发协定》,所划定的共同开发区包括了我国主张的大陆架的一部分。如果日本能够将目前的大陆架外侧界线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开始,向外延伸至350海里处,日本就有望解决困扰它发展几百年的资源问题,大幅提高综合国力。这片大陆架在战略上和军事上对日本也有重要意义。这片大陆架海域是中国向东进入太平洋、美国向西进入东亚以及俄罗斯南下的必经通道,日本认为,控制了这条国际通道,就能影响几个大国,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陆地领土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如果超过其领海基线二百海里以外的,可以主张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简称“外大陆架”)。对外大陆架提出权利要求的沿海国,须根据《公约》所规定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标准编制关于划定其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信息资料(简称“外大陆架划界案”),提交给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简称“委员会”)。委员会对沿海国所划定的外大陆架外部界限是否具有充分的科学技术和法律依据进行审议,然后以“建议”的方式对沿海国划界案做出认可或否定的决定。2008年11月,日本向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外大陆架划界案。日本划界案共包括7个外大陆架区块,总面积超过74.7万平方公里。其中,日本以冲之鸟礁为基点主张了面积约25.5万平方公里的外大陆架(即九州-帕劳洋脊南部,KPR区块)。日本以冲之鸟为基点提出了外大陆架划界案,其前提必须是冲之鸟拥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利基础。意味着日本以总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两个礁石主张了总面积共约为7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其中包括面积超过43万平方公里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及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根据《公约》第121条第3款规定,“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维持其自身经济活动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冲之鸟礁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九州-帕劳洋脊(日本称为“九州-帕劳海岭”)上的2块孤零零的礁石,高潮时露出海面的总面积不足10平方米。为了这两块岩石不至于被海水冲刷侵蚀而消失,多年来,日本不惜花费巨资对这2块礁石进行保护性的加固建设。很显然,冲之鸟礁不具有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利基础,更不可能拥有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因此,在日本提交划界案之后,中国和韩国多次向委员会提交外交照会,明确请求委员会不应审议和认可日本划界案中以冲之鸟礁为基点所划定的外大陆架最外部界限。否则,就相当于默认了冲之鸟礁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利。
地理科学(师范类)
40号
沈晓勤
第三篇:《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教案2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青藏地区的生态坏境基本概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各类资源的分布以及开发状况。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当地生活的影响。2.分析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3.能根据所学知识体会开发青藏、建设青藏、维护统一的原因和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过度人为活动对当地生态坏境的影响。理解开发青藏,维护统一的重要性。
【媒体选择和设计】
本节课使用的电教媒体为幻灯片,在幻灯片中主要包括 4 部分内容:文本、图片、音乐、视频。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手段,整合大量的图片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雪域高原的魅力,置学生于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欣赏、感悟中学习新知识。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回忆复习第一节内容:
一、世界屋脊
(学生活动)阅读“中国地形图”估计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平均海拔。(提问)
1、青藏地区地形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高)2.本区有哪些主要山脉? 3.本区内都有哪些重要的河流?
二、高寒气侯
(承转)海拔高是本地区地形最突出特征,这种地形条件对当地的气候产生了极大影响。(课件展示)不同高度的气温差异(学生活动)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请大家计算两地的气温差。(学生计算并回答)
(课件展示)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差异(设问)可见,青藏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寒冷)(课件展示)高寒气候(简要讲解)
导入:展示志愿者到高原上拾捡垃圾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学生)得出答案,举手发言
1、生态环境保护
让学生阅读P87-P89内容,初步了解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如何,现在有了哪些变化,人们针对这些变化采取了什么措施。(展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图片)
教师阐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2、资源的开发
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进行讨论,该区有哪些自然资源。介绍“聚宝盆”——塔里木盆地
盆地内部因蒸发强烈,地表水难以保存, 所以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 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滋润的 带和河流沿岸 ,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 绿洲,以及盆地边缘的河流沿岸,沿着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上储量的1/4左右。简要介绍
矿产资源:盐、石油、天然气、石棉、铁、锰、铬、稀有金属等都很丰富,其中钾盐的储量居世界前列。
能源资源:水能、太阳能、地热能。老师自述
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他们持续的发挥良好的效用,会造福于我们自己,也会造福于子孙后代。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该区的生态环境正遭到严重的破坏,一些野生的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出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被猎杀的图片)提问:针对上述现象,你想说什么? 【课堂小结】
青藏地区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许多独有的特点,但这些特点又是相互关联的。对于人类来说青藏高原的环境是十分恶劣的。我们是否应该放弃开发这块土地?如果不放弃,我们应该怎样开发这块土地呢?青藏地区有哪些资源可供人们开发利用?为什么青 藏地区气温低、太阳能却非常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请同学们在课后积极搜索材料解答这些
问题,同时也可以提出更多关于青藏地区的其他问题,我们下节课再一起一一解答这些疑问。
第四篇: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精品教案
新课标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精品教案
学习目标 ①
了解工业联系及工业生产的集聚和分散,从而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② 世界工业地域
能力目标
①
增强对工业地域形成的理解.②从所给案例中得到发展本国工业地域的启示.学习方法
①注重理解,切忌死记硬背.②注意结合案例分析.教学过程
(一)工业地域的形成 <预习交流><互动探究> 1.工业联系有哪几种?
生产上的联系--即工业产品的联系。
地理空间上的联系--利用基础设施、劳动力。
信息上的联系
2.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随之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优势: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问题:用地紧张,水电供应不足,交通拥堵,原料、燃料供应困难,环境问题加剧等。
3.工业分散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优势?
原因:工业过分集中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现代交通运输的进步,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系统的建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等。
优势: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如跨国公司的布局,或趋近劳动力廉价的地区,或趋近市场较大的地区。
4.一般来说,在工业化的前期和中期表现为工业集聚还是工业分散?工业化的后期表现为?
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相比较而存在,相独立而发展。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表现为空间的集聚,到工业化后期,多表现为工业分散,即向工业基础落后的地区扩散。
5、工业地域是怎么形成的?形成方式有哪两种?
由于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效应等作用,使工业生产在空间上形成规模不等、形态各异的工业地域。它有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精讲点拨〉
1.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内的高科技企业之间大多没有生产上的联系,为什么会出现 集聚现象?(集聚能接近市场或用户,及时反馈信息,以获得规模效益。)
2、摩托罗拉公司元件生产厂在美国“硅谷”,为什么其分厂遍及是世界各地?
这是工业分散现象,主要因为电子元件运输量小,可以空运;
分散到世界各地可以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接近市场、接近原料地、利用廉价劳动力,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
3、世界上有很多“钢城”、“汽车城”,但很少听说“糕点城”、“糖果城”,这是什么原因?
以钢铁工业或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高,容易扩展成工业城市;而以糕点、糖果等食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不易形成工业城市。〈当堂达标〉
做学案67页典题精析1、2、3、做学案68页即时巩固1、2、3、(二)重要工业地域 <预习交流><互动探究>
1、请同学们说出一些世界著名重工业区的名称
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基地、德国的鲁尔区、美国东北部老工业区
2、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存在的问题?调整的措施?
3、在地图册上找出鲁尔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精讲点拨〉
1、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不同点:鲁尔区铁矿、石油、海洋资源短缺;水资源充足;内河航运发达;市场体制
健全。
辽中南工业区铁矿、石油、海洋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海
洋运输便利;市场体制薄弱。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丰富的煤炭资源、铁资源;水资源丰富;五大湖廉价而有便利的交通;农业发达;经济发达。
3、世界一些著名高科技工业区。分析其区位条件。
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中国的中关村、印度的班加罗尔工业区。
区位条件:环境优美;靠近高等院校;交通便利; 〈当堂达标〉
做学案69页即时巩固
1、做学案69页自我测评1、2、3、4、〈质疑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怎么学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释吗?
第五篇: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章陆地与海洋第三节人类与海洋
《人类与海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列举两至三种海洋能为人类提供的资源。
2.知道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了解海洋面临的困惑与问题。3.了解保护海洋的举措,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海洋提供的资源。2.海洋污染及防治。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丽的海底世界可以看出海洋的资源丰富,从而引出人类与海洋的内容。
讲授新课
1、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1)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很早以前,人类便使用十分简陋的工具开始了对海洋的探测。随着包括造船技术在内的各种技术的进步,海洋探索也进入了新的里程。1872年至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海洋考察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环球海洋考察,开启了近代海洋科学的序幕。
(2)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在海洋生物利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深海采矿等多个方面获得巨大的发展。如,据现有的探测显示,有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海区面积约为18.9亿平方千米。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公认的21世纪可替代能源之一。因此,保护海洋环境、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3)丰富的海洋资源
除了石油外,海中还有许多矿产资源,如果我们把地球上的海水加以提炼,可得到550万吨黄金、4亿吨白银、40亿吨铜、137亿吨铁……海洋还蕴藏有陆地上蕴藏量小,而又难于提取的稀有元素。
海洋给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到海洋寻找资源,利用海洋空间,已成为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2、海洋污染及防治
(1)海洋面积辽阔,储水量巨大,因而长期以来是地球上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被海洋接纳,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然而近几十年,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也日趋严重,使局部海域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继续扩展的趋势。
(2)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有波罗的海、地中海、东京湾、纽约湾、墨西哥湾等。就国家来说,沿海污染严重的是日本、美国、西欧诸国和前苏联国家。我国的渤海湾、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污染状况也相当严重。
赤潮是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使得鱼类因窒息或中毒死亡。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生效。公约对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海洋科学研究等17个部分作出了相关规定。它首次为合理管理海洋、保护海洋提供了通用的法律框架,并对当前全球的海洋权益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防止海洋污染的措施主要有:
<1>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 <2>对海洋环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3>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 <4>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组织; <5>宣传教育;
<6>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
<7>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实施定期休渔制度; <8>加强立法管理,防止海洋污染; <9>提高科学技术,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10>加大宣传,全民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五、板书设计
1.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丰富的海洋资源:盐、鱼、油、气等。2.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及海洋的污染,如赤潮、水污染、噪音污染等。3.海洋污染的保护措施:(1)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立足于对污染源的治理;(2)对海洋环境深入开展科学研究;(3)健全环境保护法制,加强监测监视和管理;(4)建立海上消除污染的组织;(5)宣传教育;(6)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海洋环境;(7)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实施定期休渔制度;(8)加强立法管理,防止海洋污染;(9)提高科学技术,合理利用海洋资源;(10)加大宣传,全民树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引导学生从了美丽的海底世界引出丰富的海洋资源,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海洋资源及海洋污染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习题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填图的能力。